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小书屋

小小书屋

时间:2023-05-29 17:46: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小书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忘不了儿时初到东台时见到的情景,那时,我几乎要为黄海之滨的这座小城所倾倒了。她是那般的古朴端庄,妩媚得令人陶醉,她没有大城市那般的喧嚣与繁华,有的只是鱼米之乡般纯洁的面孔,让人从心底里感到亲切。

随着改革开放的热潮不断推进,东台正在岁月流逝中变得更加年轻,更加美丽,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正在古老的东台大地上崛起。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纵横交错的大马路,还有那风格各异的民居……焕然一新的城市面貌令人赏心悦目。走进东台城,就如同走进了那繁华的大都市一般。

在这个火热的七月,我又去了趟东台,对她又多了一层理解。那天,站在步行街的尽头,温暖的阳光如瀑布一般洒在我身上,七月里温热的风似乎能把人吹得醉了。我缓步走进路边的一家书屋,它每天很早很早就开始营业,很晚很晚才关门。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孩子在这里,小小书屋里显得有些拥挤。可是,竟然没有一个孩子大声地说话,他们都安静地坐在那儿,或静立着,手里捧着书,一字一句地咀嚼着,如同小草在贪婪地吮吸雨露。后来,我知道了:这里可以买书,租书,亦可阅读。这里就像一个小小的图书馆,成了小孩们的乐园。有些孩子竟然一大早就来到这儿等待开门,然后一头扎进书的海洋,在这里呆上大半天。不知不觉中,我竟然也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里,这个小小的书屋??孩子们的乐园。

走出书屋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太阳落下去一截,阳光变得更加柔和了。太阳也深深地喜爱东台,把它的全部光亮倾洒在这座清新的小城上,处处都是一片光明、柔和的景象。我又回头望了一眼小书屋,那充满墨香,洋溢着孩子们活泼稚嫩的气息的小书屋。

风儿轻轻吹过,如水的阳光倾泻在土地上。街道上的行人专注地走自己的路,脸上写满了自信、友好、与热情。他们是一群普通的东台人,他们正用智慧和双手实现着自己心中的梦想。

东台,我可爱的家乡,我爱你!

第2篇

通过书屋,汪新民不仅帮助很多村民致了富,而且使村里孩子们的课外生活不再单调。汪新民说,他的梦想就是看到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书屋实现自己的梦想,尽管在有些人看来这份“差事”太辛苦,但汪新民觉得自己的付出,值!

1998年,年近60的汪新民从学校退休,看到村里的孩子放学后没有书读,心中便有了一个想法,继续发挥教师的光和热,为村里孩子做点事。村里一个六年级的学生,非常想要一套《小学生优秀作文》,但凑不齐钱,常常在路过书店时偷偷抹泪;一个五年级的学生特别想看《格林童话》,便利用周末到县城表哥家,白天做家务,晚上抽空看书。发生在身边的故事,让汪新民心里很不是滋味,也更加坚定了他把这个想法变为现实的信念。

2003年,汪新民在自己住了40多年的砖瓦房里办起全市第一个乡村书屋。用3棵松树锯成木板钉成书柜,把多年积攒的近200本书摆在书柜上,一个简陋的小书屋就这样诞生了。

这简陋的乡村书屋,汪新民守了10年,操劳了10年。2008年7月,汪新民为书屋补充了50多本书籍,回来时,正碰上下大雨,他脱了上衣将书包着抱回家,老伴说:你这么大年纪,这样淋雨,是要书还是要命啊?汪新民笑着说:书也要,命也要,书淋湿了不能用,人病了吃点药就没事啦。汪新民的大女儿出嫁时,汪新民送了她几百本书做嫁妆,受父亲的影响,她在婆家拿着这些书也办起农家书屋。

汪新民当过老师,他借助自己的影响,倡议当地的干部群众捐书、向机关单位找书,从退休工资中挤钱买书。10年时间,在各级政府和新闻出版部门的帮助支持下,书屋的木柜换成了铁皮柜,还添置了音像设备,藏书由近200册发展到近10万册,涵盖政治、历史、文学、科技、儿童等12大类,每年借阅达1500人次以上,创造了数万人次免费借阅的记录,成为当地村民求知学习的好去处。小小的书屋犹如一盏“小桔灯”,照亮了整个山村。

汪新民农家书屋获得了全国的荣誉,书屋的影响更大了,借书的人更多了,汪新民服务群众的热情也更高了。他始终做到“三不烦”:“接待读者不烦、借书登记不烦、还书归位不烦”,全天候的开放,热情的服务,吸引了周边群众,乡亲们十里之外也慕名前来借书。汪新民经常说:富不丢猪、穷莫丢书。他相信,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以给村民带来知识、带来希望。

养鸡大户李刚、养猪大户周继业……一个个农民从汪新民书屋找到致富窍门,学到种养技术。山多地少的羊角桥村,养猪、养鱼、养鸡人家的多了起来。

洗马镇官塘村承包了5亩鱼塘的养殖户姜小毛,他鱼塘的鱼得了一种“怪病”,眼看几万元的收入要泡汤,他听村民的介绍来到书屋求救,汪新民和他一起在农技类的藏书里面找到治鱼病的方法,很快对症下药治好了鱼病,帮他挽回了损失。

关爱儿童的读书梦

羊角桥村有517人,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留守的多是老人与孩子,为了孩子办书屋,办了书屋为孩子,汪新民想出各种办法将孩子们引领进书屋学习。从2009年起,汪新民书屋利用寒暑假开办书法班、作文班;利用周末假日,举办小提琴培训班,培养了40多名学生,其中,10余人获得省、市、县奖励。2010年,汪新民组织村里部分学生到县闻一多纪念馆、县博物馆进行革命传统教育。2011年,为加强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汪新民带着20多块交通安全宣传展板到中小学进行宣传,教唱交通规则的拍拍手儿歌,发放500多份宣传资料,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第3篇

10月8日晚,在农八师一四四团二连,一群在田间忙碌了一天的职工群众,吃完晚饭后相继走进连队的农家书屋。共享文化大餐。

正在阅读《葡萄栽培技术指南》的职工王立清说:“现在种地,没知识、没技术,就没有收入。闲下来常来农家书屋看一看,学学技术,长长知识,开开眼界,这里的书就是我们职工打开致富门的‘金钥匙’。”

近两年来,这个团把农家书屋建设作为提高职工文化素质,助推团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先后建起农家书屋16个,实现农业连队100%全覆盖。农家书屋不仅配有图书、期刊,还有电子音像制品,政经、科技、生活、文化、少儿、卫生、农业等各类出版物应有尽有。

这只是兵团农家书屋建设的一个缩影。自去年8月兵团农家书屋工程启动以来,兵团共建成农家书屋2893个,覆盖了兵团的全部连队(社区),在活跃基层文化生活,满足职工群众文化需求,保障职工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巩固兵团基层宣传文化阵地,服务“三化”建设和屯垦戍边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受兵团干部职工群众欢迎。

职工身边的“图书馆”

“借这本《农机具安全使用知识》对吗?请在借阅册上登记一下。”前不久一天早上,农一师四团林管站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秦丽就开始热心地为连队职工办理图书借阅业务了。

该团遵循因地制宜和便民原则,先后在全团21个农业连队建设了农家书屋,实现了农家书屋在团场全覆盖。

除了为每个书屋统一配置2个书柜、1500余册图书和100余套电子音像制品之外,团党委还积极争取工会、民政、妇联等部门的支持,进一步为农家书屋添加妇女保健、儿童教育、老年养生、旅游、烹饪等方面的书籍杂志,从根本上解决团场职工群众“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

现在,到农家书屋看书已成为当地职工业余生活的一部分。该团七连职工王丽萍说:“有了农家书屋,农闲时候就有地方借书看了。”

按标准、高质量建设好农家书屋是兵团开展这项工作以来始终坚持的原则。兵团党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局作为牵头主管部门,把农家书屋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强化组织协调,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在书屋选址上,兵团要求做到“三个优先”,优先安排南疆各团场连队,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和经济条件较好连队,优先安排交通便利、人口相对集中的连队,以增强农家书屋建成后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形成集聚效应。

为保证图书种类齐全、内容贴近职工群众生产生活需要,让职工群众看得懂、用得上,兵团组织有关专家和连队职工代表对书籍品种比例、印刷质量进行严格把关,采取“一调研、二汇总、三评审、四评定、五审定”的模式,确定采购出版物目录,经过反复讨论、筛选、选定,最终确定《农家书屋出版物目录》。

在设施设备配备上,兵团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两次下发通知,协调落实配套资金。负责为每个书屋购置1.6万元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等出版物,统一为每个书屋印制两张宣传海报、1个农家书屋铜牌、1套书屋管理员印章和上岗证以及5项管理制度。各师落实20%的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配套资金,统一配备不少于两个书架、两套阅览桌椅和消防设施等。

“农家书屋是职工群众身边的‘图书馆’,也是职工群众重要的文化活动场所,为广大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优秀、丰富、实用、健康的文化环境和精神食粮。”农七师一二八团政委易传江深有感触地说。

该团投资60余万元对全团22个农家书屋进行了修建,并为四个书屋配备了电脑。目前,该团每个农家书屋全部达到了“八有标准”:即有20平方米以上的专用房屋、有阅读场所、有书柜、桌椅、阅报栏等设施、有消防器材、有专兼职管理员、有图书管理制度、有存书1480册以上、有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用具。

文化活动的“催化剂”

“农家书屋服务好,环境好,我经常过来,种植类、养生类、家庭生活类的书我都爱看。”农十二师一。四团西城北社区职工戴凤明高兴地说。

这个团各连队还评选读书之星、读书状元,开展读书经验交流会、大手拉小手家庭读书活动。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职工群众学到了知识,激起了他们的读书兴趣和求知欲望。

自从兵团免费赠送的书籍到达后,农三师五十三团十九连党支部就进行了广泛宣传。职工群众听说这些书籍都很实用,特别是还有红枣修剪和管理之类的种植书籍,都去看书,结果每天除了日常工作,职工大多时间都“泡”在连队书屋里。

该连党支部利用职工看完书休息的机会,组织了别开生面的职工文化活动,活动的项目有象棋、跳棋、扑克牌及拔河等。

该连副连长刘德国说:“利用这样的机会,把职工和连队班子组织到一起搞活动,一是活跃了连队文化生活,二也增进了干群关系,活动非常有意义。”

为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效益,今年7月,兵团下发了《关于开展‘文化引领·书香兵团’职工阅读活动的通知》,在全兵团开展了这一阅读活动。各师还把开展此项活动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兵团党委关于贯彻的意见》的具体行动,以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团场、学习型连队为平台,积极推进职工阅读进团场、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进家庭,开展了“我的书屋我的家”、“我最爱的一本书”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

农七师一二八团在农家书屋建设过程中,不断创新文化活动形式,推动了连队文化活动蓬勃开展。

该团通过设立“职工读书读报积分栏”、“职工读书比赛红星台”和建立读者文摘卡等,激发和培养职工群众的阅读习惯,让农家书屋用了起来,活了起来。同时,该团还延展农家书屋功能,通过开展各种“实践大课堂”,丰富职工文化活动。如园林一队借助农家书屋的乐理书籍,组织了管弦小乐队,每周在连队活动室或团前山公园进行音乐交流。五连利用农家书屋开展了“十字绣”展品大比武等实践活动。四连、十连等单位利用文娱书籍,开展了读书用书心得交流会、读书先进个人评选、主题征文活动,共收到各类文章40余篇。十九连以农家书屋为载体,举行了“读书与致富”主题演讲活动,推动了职工阅读活动的开展。

“在农家书屋开展各项文化活动,不仅增强了活动效果,而且使我们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受到了教育,增长了知识,我们都非常喜欢。”该团五连职工李建红高兴地说。

职工致富的“加油站”

9月27日傍晚,农二师三十四团七连职工费文礼和妻子吃过晚饭后,便一起来到连队农家书屋翻阅有关枣树管理方面的书籍。

费文礼夫妻俩是连里农家书屋的常客。前些年,他种地全靠老经验,一年收入不过3万元。

“现在种地要讲究科学,地里活越多,越要看书,农田怎么管理,施肥注意什么,书上讲得清清楚楚!”费文礼说。去年他通过到农家书屋学习,开阔了眼界,承包的50亩棉花、20亩红枣园,收入近6万元。

“农家书屋给我们带来了科技种植技术。通过学习,今年我的收入还会增加。”费文礼对今年的收成充满信心。

在该团四连农家书屋里,记者看到了邓立新、杨光柱、刘玉胜等十多位职工职在聚精会神地翻阅农业实用科技报刊。邓立新告诉记者:“利用田管间隙,学农业科技知识,给大脑‘充电’。”

自农家书屋工程实施以来,小小书屋已经成为兵团广大职工群众致富的“加油站”。

王力福是农六师一。一团七连的一名职工。提起农家书屋的好处,他高兴地说:“以前我家养的羊只要一有病了,我就着急地往兽医站跑,现在有了农家书屋后,我不仅学会能给牛治病了,还学会了科学饲养……”

“送金山银山不如送一座书山。”该团五连职工何远深有感触地说。

第4篇

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不需要很大,五六十平米,卧室阳台种着向日葵,有巨大的落地窗,圆床温暖,床边有通顶的大书橱,书随时可拿,墙上是自己的画、海报还有照片,枕边耳机、眼镜、纸巾、耳塞、眼罩、夹子、镜子、手机都是一手即能够到的状态。

冰箱里塞满了费列罗、牛奶、碎碎冰、芝麻糊、猕猴桃、火龙果……

每日清早,闹钟一响,摸了手机就起床,我没有赖床的习惯,被子懒得叠,只穿一件大T恤赤着脚踢开地板上的各种CD和杂志,一脸蓬头垢面嘟着嘴地去厕所洗漱。有一点点起床气,不过皱着眉刷完牙就好,然后换衣化妆,只要半个小时就可以搞定一切。

准备牛奶面包或是煮粥加蛋,喜欢精心准备自己的早餐,边吃边看一会儿报纸,悠闲轻松,对自己好一点。

时间差不多就去上班,白天完美得体的白领骨干形象,稳重事业心强,在职场勾心斗角,勇猛无敌。

晚上,回家自己煮饭吃,或是出去寻找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吃过饭,找朋友唱k或是去酒吧喝喝酒看看电影找些小约会。

到家早早洗澡换衣,泡在浴缸里和闺蜜煲电话粥,敷个面膜做做运动,也不开其他房间的灯,只在书桌前开一盏台灯,桌上大盘子里装满了糖果、桃肉、梅子,在电脑前聊天打游戏听linkin写东西,做属于作家的工作,将自己埋在黑暗中,很安心的感觉。

睡前泡一杯牛奶放在床头柜上,手里捧着自己心爱的书窝着看一会儿,然后慢慢睡着……

周末的时候去自己开的小店一坐一个下午,有情调的小书屋,放优雅的blues,座位不多,书橱里装满自己喜欢的书本给人分享,爱来不来,茶水招待,整个店里弥漫着清茶淡淡的香味,阳光撒进来安逸而温暖。

或是扎个马尾素面朝天,大T恤甩着大腿赤脚在家里跑来跑去,洗衣服大扫除逛超市叫外卖。抱着小黑猫团在沙发里边吃西瓜边看恐怖片,吆喝朋友打牌聚餐。

哦,忘了,还要抽空学法语。

等放长假的时候,背着大大的双肩包,穿上喜爱的运动鞋,到处流浪。

喜欢坐在车上没有目的地地飘荡,喜欢颠簸的感觉,只要头靠在椅子上,就会昏昏沉沉地睡去,随便开到什么地方,都很安稳。

去北京,去看古老城市与现代强烈的冲击碰撞,去看798充满艺术的世界,去感受酒吧里地下摇滚轰轰烈烈的爱情,去看九曲十八弯有着奇怪名字悠远历史的胡同,去听清早北京城缓缓清醒时白鸽振翅浮动的声音,去看公园里老人们拎着收音机舞剑吊嗓子唱京剧……

去看最纯净的天空和流云,去看一路叩拜的虔诚老人,去看手握转经筒的喇嘛缓慢而悠闲地集体诵经,去闻弥漫在空气中的阵阵檀香,去看震撼人心让人窒息的美好……

去云南找小居开在四方街上的酒吧,穿着彩色的云南服饰绣花鞋,用一支银簪挽起长发,像悦然一样在酒吧昏暗的灯光下写字,履行自己的诺言在七月十四在洱海放莲花灯,坐小小乌蓬船在水里飘荡,等待良人归来。

去法国坐在街边的咖啡店里吃着牛角面包翻阅报纸一呆一上午,背着照相机拍埃菲尔铁塔下各色的情侣,在塞纳河边学着街头画家试试给人画画像,在许愿池里扔硬币,去凡尔赛宫镜厅看无数个自己……

去撒哈利沙漠,寻找三毛曾留下的足迹,可以像她一样披头散发穿着布质吊带裙赤着脚在沙漠里奔跑,为找到一个完整的骆驼头骨而欢喜尖叫……

走走停停,回自己居住的城市晃荡,一个人很多年很多年。

最后,只为,遇见你。

我的梦想,不能忘。

怕是多年以后,我变成一个在菜市场上和人斤斤计较的庸俗女子,万般可悲,

第5篇

而对于读者来说,评价一个书店可以简单到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在那里是否总可以买到自己想看的书。

好莱坞影片《电子情书》里,梅格・ 瑞恩开着母亲传下来的一家个性小书店,遇到汤姆・汉克斯的大型购书中心冲击浪潮,难以维持经营。影片结局完美,小书店融入了大型购书中心里效果更显著,男女主人公从敌对走向相爱。当然,这是好莱坞式的成人童话,在现实里,尤其在一个人们并不算很爱读书的社会里,这样的完美难以上演。

2006年元旦,北京圆明园。青年才子许知远与几位朋友一起主持的“单向街图书馆”开业。许知远说:“多年以前,在读《流动的圣节》时,记下了‘一间干净明亮的咖啡馆’这个短语。一直以来梦想自己有一家干净明亮的书店,在冬日晒太阳,夏日露天坐在院子里,听莫扎特,喝啤酒,看迷惘一代作家的作品,身边偶尔经过像春天一样的姑娘……”终于,在单向街里,他们的梦想似乎得到了实现:圆明园里一条长长的走廊,大约30米长的一面墙上高到天花板的书架,细分为“哲学、历史、宗教、艺术设计、文学、社科、传媒”等专题;靠窗的沙发和书桌,给来者留出翻阅书籍、享受一杯咖啡和几许阳光的空间;最有特色也最能体现出这个书店的“自恋”色彩的是那几个主题书架,上面摆放的是许知远、吴晓波、西川等人的推荐书籍;书店的网站上,时有这一群人的书评文章更新,这些又多少体现着国外早已有之的个性书店的营销手法……

有人说,“从圆梦角度来说,这个书店是很完美的:树,蓝天,砖墙,院子,书架,太阳,圆明园”,而在这句话前面,他说的是,“尽管我始终不认为类似的独立小书店能赚到钱”。

据知情人透露,单向街的开张成本来自几个同道中人的合资,而目前的日常性支出,基本靠的是这几个年轻人辛辛苦苦摇笔杆子得来的钱。试图去考证这种说法未免有失礼貌,但是根据基本逻辑和对国内其他独立书店的经营观察,可以想见至少到目前为止,单向街还难以产生利润。所以,一边因为单向街的开张,从此又多一个购书和消磨时光的好地方,而所感觉到的欢喜之外,人们一边又不免担心:继广州席殊书屋、树人书店的关门、上海诚品书店的消失,单向街的梦想又可以维持多久,这个由几个热情年轻人构造出来的试图“朴素大方自由,不带任何矫情”的空间能否真正带动一种文化氛围。

而在南方城市广州,在庞大的广州购书中心里,除了节假日和大型招聘日,通往5楼的电梯里总是显得行人稀少。不过也有一些人,来到购书中心,通常直奔5楼。他们的目的地有二,红枫叶书社和必得书店。在5楼那一片售卖畅销小说、专业考试资料甚至包括学习机电子词典的小店里,红枫叶和必得是另类,小小的店面里装修简单,书架上密密麻麻地排列着的是学术类、艺术类书籍,连售卖的杂志,也不同于楼下的花花绿绿。就像有什么暗号一样,来到这里的人,通常脸上气质相近,并且和店员显得既陌生又熟悉。

必得以前在时代广场、天河城广场还另有分店,现在购书中心的店面就像是它的最后堡垒。和必得的主人一样,红枫叶的主人也是因为爱书才开了这样的书店,他们不能靠卖这些偏冷的书来赚钱,反而经常要用其他工作所得拿来贴补书店。每次来这里寻书,出了电梯,拐个弯看到它们的店面,熟客们可能心里都会松一口气:还好,它们还在。他们实在担心会不会有一天它们就突然消失了,就像博尔赫斯书店曾一度消失一样。

十多年前,广州美院教师陈侗在学院附近开了一个专卖经由主人严格挑选的文学书的博尔赫斯书店。对于博尔赫斯,主人的态度一开始就与售书赢利远离。它更像是一个文化理想的产物,觉得在广州如此商业化的一个城市,应该有这么一个清冷的空间,让人们与世俗化的城市生活保持一定距离。十多年来,博尔赫斯花费了陈侗大量的金钱和时间,也因为经营困难,数度搬迁,店面越搬越小,甚至停顿了很长一段时间又重开,“似乎仅仅是为了让理想不要中断”。

与红枫叶、必得的朴素,博尔赫斯的严格有所不同,年来在广州风头甚健的唐宁书店是独立书店的另一种典型。选址于城内白领、时尚人士聚集地带的唐宁书店,一开始就表现出了要把文化和时尚结合起来的态度。偌大的店面,胡桃木书架和青石板、调节得宜的灯光营造出幽静雅致的文化氛围,隔壁的唐宁音像则采用明亮、色彩鲜明、现代感强烈的装修风格,正好隐喻出了唐宁的追求:它不仅是做书店,还意图充当城中时尚文化、潮流生活的一个地标,一个通道。

唐宁着力于整体品牌形象的塑造:良好的服务态度;自有的LOGO标识;定期举办各类时尚讲座、时尚活动。店里出售的书籍也更多元,更入世,音像商品也基本上是流行文化类的选择。这一切,不知道是让人庆幸城里多了个时尚文化生活的好去处,还是担心独立书店原本应有的清静,带上时尚的过眼浮云色彩,虽然一时受人追捧,却更容易面临过期的命运。在反思博尔赫斯时陈侗就说:“思想和文化的进步充其量只能是留下一块牌匾,而不是任何真正的活动的印迹……

第6篇

一、创建适宜的阅读环境

(一)建立立体阅读墙

我园大块墙面较多,我们选用了几大块进行阅读墙设置。一是“从小学做人”板块。我们以“感恩、诚信、专注、合作”为主题,选取精彩的、有代表性的画面呈现给幼儿。二是“我最有礼貌”板块。在走廓墙面上,有精典故事中的对话场景,“请”“谢谢”“你好”“对不起”等礼貌用语在图画的帮助下跃然墙上。三是“快乐成长” 板块。我们为幼儿提供相应的故事背景,精美的画面、生动的情节。在班级之间的公用墙面,我们设置了大幅的经典童话宣传图,孩子一进幼儿园,似乎就进入了童话世界。在故事墙边,教师为幼儿提供了笔、纸和色彩,让他们展开丰富的想像,自由描绘长卷。冷硬的墙面在阅读画图的点缀下变得丰富多彩,师幼一起参与互动,有画,有字,有家长记录的阅读卡。立体阅读墙使“阅读无处不在,处处皆可阅读”。

(二)设置自主阅读区

为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我们设置了自主阅读区域,让孩子在区域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如我们在底楼设置了“书香小径”长廊:利用图片演示阅读规则,孩子们一看就懂;温馨的五彩地毯和靠垫、卡通形象的阅读标记、取放方便的书架,为幼儿课间、放学后等空余时间的自主阅读提供了良好场所,令孩子们留恋忘返。在智慧图书馆、红苑书店、现代书城等游戏区,幼儿可去书架选取自己喜欢的图书,也可去小电脑上查阅自己想要的图书,还可找一个适合自己独立阅读的角落遨游于知识的海洋。当他们读到兴奋处,可以去表达区,拿起画笔,画图书角色、画阅读后的联想;也可去表演区,选择道具和同伴一起再现故事情节。

(三)建立亲子图书室

我们建议家长在自己书房内给孩子设置一个独立空间,为孩子设置一个小小图书馆,方便孩子阅读。

二、 开展多维阅读活动

阅读在我园课程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在有计划、有阶段目标的正规集体阅读活动中,教师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孩子的不同年龄特点、不同阅读基础分别采取先听后看、先看再讲、先分后合、先合后分等不同模式引导活动,由浅入深地引导孩子循序渐进开展阅读活动。在集体阅读过程中,教师根据需要分别采取全班、小组、独立、亲子阅读等多种模式,提高阅读活动的效率。

目前,我园除了开展经常性的集体阅读外,还开展如下三种形式的辅助活动:

(一)图书漂流

图书漂流首先在班内进行。教师设计漂流记录表,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将图书带回家中与父母一起阅读,并把自己的阅读感想记录在表格内,这既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进行读后思考,又给家庭与家庭之间创造了读书交流的机会,更可贵的是教师可以了解到每个孩子阅读的兴趣、能力与方法,为我们进一步开展阅读研究保存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图书漂流活动使家庭、幼儿园教育同步,对建立教学共同体有着重要意义。

(二)表演童话剧

阅读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孩子的发展。教师在引导幼儿阅读时,要尽可能多地调动孩子的感官,让孩子与阅读内容发生多维、多层的联系。表演童话剧就是一种较好的途径。为了确保每个孩子都有表演的机会,我园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童话剧表演活动。在扮演角色、与家长和同伴合作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语言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三)开展阅读区域游戏

为了让孩子们发挥潜力、增强自信心,将自己的阅读收获展示出来,我园开设了“新华书店”“贝贝书屋”“阳光书吧”“快乐书城”等游戏区,为幼儿自主阅读及教师个别指导创设了条件。教师们为孩子创造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如在中大班开展“故事大王”“每日一星”“我是小小演讲员”等区域游戏,充分利用空余时间,让孩子有上台表演的机会;小班开展 “亲子阅读同分享”“我认识的童话人物” 等区域游戏,让一些胆小的孩子也能够有机会试一试。通过阅读区域游戏,孩子们的自信心增强了,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在开展阅读区域游戏中,中大班教师还创造性地开发了“自助读书团”“读书旅行团”“读书表演团”“小小书吧”等形式,让幼儿充分享受了阅读的乐趣,同时又培养了他们的自主性。

三、建立互动的阅读关系

(一)帮扶互动――教师和孩子

如何为孩子营造舒适的、宽松的、激励的氛围,帮助孩子选择阅读内容、保持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等都是教师需要研究的课题。由于幼儿行为的坚持性、自控性差,制定相应的规则是限制幼儿不良阅读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同时,这也是促使孩子有目的、有意识地养成良好阅读行为习惯、确保阅读效果的重要保证。我园教师在开放式管理的基础上,注重规则的建立,并和孩子一起将阅读规则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使幼儿更容易接受,为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在日常活动中发现,阅读环境能潜移默化地给予幼儿“规则提醒”功能,如我园有的班级将阅读规则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布置在阅读区域,幼儿在阅读时受环境的“暗示”,从而自律。

(二)亲子互动――家长和孩子

对于低龄孩子来说,亲子互动式的阅读较为适合。亲子互动阅读中教师只是指导、建议、协作、帮助的角色,家长则处在教学的前台。为了协调一致,我们做到了“四个一”:“一个目标”,即每天陪孩子阅读20分钟;“一个口号”,即让亲子阅读成为家庭时尚;“一份亲子阅读倡议书”;每班开设一个“亲子俱乐部”,让家长交流心得,互相促进。

亲子阅读不但提高了孩子的阅读能力,帮助他们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而且还大大增加了年轻的父母与孩子交流的机会,增进了亲子感情。

(三)合作互动――孩子和孩子

孩子在阅读中的互动需经历一个发展过程。我们分四步来指导孩子阅读:

第一阶段:学着读。孩子刚开始阅读时,规则、方法、兴趣等都需要引导。孩子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能养成初步的阅读习惯。

第二阶段:独立读。当孩子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后,教师的管理可以放开一些,让孩子进入自主阅读阶段。教师注意观察,引导幼儿汇总阅读信息、遵守阅读规则。

第7篇

关键词: 幼儿教育 0―3岁 亲子阅读

听故事是每个孩子最美最温馨的体验。孩提时代我们都有过这样美妙的感受,依偎在父母的怀抱,倾听父母绘声绘色地朗读。而且有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有的故事尽管反复讲了多次,但孩子听起来总是乐此不疲,甚至大人只是读出前半句,孩子就会很轻松、快乐地接出后面的内容;有时大人指着图书上的画面提一些问题,孩子能准确地回答出来。我们也惊奇地发现,孩子常指着自己喜欢的书名夸张地读出声来,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孩子并不认识字。

大家会很奇怪和疑问:这么小的孩子根本连字都不认识,怎么会读书呢?其实,孩子在未满周岁时就已经能阅读了。对幼儿来说,只要是与阅读活动有关的任何行为,都可以算作阅读,比如小手不停地一页一页翻书;专注地观察画面,感受到故事发生的变化;用稚拙的语言讲述画面内容,听懂大人讲述的文字等。科学研究表明,从人类大脑皮层的发育顺序看,阅读中枢在语言中枢之前就已发育成熟。因此在幼儿两个月时,大人们就可以对其进行适宜的阅读教育,这就是亲子阅读。

“亲子阅读,是幼儿凭借图画、色彩和成人的语言及对文字的理解,以图为主的阅读过程”。阅读过程不仅能促进婴幼儿视觉和听觉能力的发展,而且能加快幼儿思维、想象力和语言的拓展,增进和大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丰富孩子的情感生活。亲子阅读是一种需要父母陪伴和帮助进行的阅读活动,容易从父母那理解各种语言和行为信息,所以父母的参与和指导至关重要。最新研究资料表明:“一个人的阅读能力是在幼儿期形成的,这一阶段是儿童学习基本阅读能力的时机。”

那么亲子阅读如何才能行之有效?如何让幼儿掌握基本的阅读能力,形成的最佳时机,有助于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种做法:

一、0―3岁婴幼儿的年龄特点

对于1周岁以内的幼儿来说,其认知世界就是从陌生到熟悉、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眼前能看到、触碰到的东西都是新奇的,这些无序的感知要在大人耐心、反复的引导下,逐一体验认识,图书也不在其外。虽然这个时期的幼儿不能用成人的语言表达,但他们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已经相当完备,只是没有生活经验,认知能力仅仅处在最初级阶段。此外,这一时期的幼儿对亲人的声音尤其是父母的声音极为亲切敏感。

1周岁以后,随着骨骼不断发育,幼儿的小手变得越来越灵活,开始积极主动地学习走路和说话,智力日益发展,能逐步理解语言的意思,记忆延续的时间越来越长,他们会主动找想看的书,对简单的故事比较感兴趣。这个年龄段的幼儿,语言理解能力飞速发展,词汇量与日俱增,喜怒哀乐等各种微妙的情感日渐丰富、不断发展,并且逐渐向父母和周围的人表达。同时,这个时期的幼儿对任何事物都表现出强烈的好奇,什么事都想尝试,都想自己动手试一试。

一般来说,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在两三岁期间,这一时期是幼儿培养思维能力和良好情感的重要阶段。此时,幼儿所掌握的词汇量会从几百个上升到上千个,自主意识逐渐突出,以自己的想法为主导,进而表现出天真、固执、任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记忆力越来越得以巩固,模仿能力大大增强。另外,幼儿的生活学习空间不断拓宽,求知欲、好奇心明显显现,这就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供充分的必要条件。

因此,0―3岁是幼儿语言和智力发展迅速的时期。心理学家美珊说:“婴儿时期是需要环境刺激的,和孩子一起阅读,可以刺激她的听力、视觉。”父母坚持给幼儿讲故事是一种非常好的益智训练。和孩子一起阅读时,大大的五颜六色的卡片、父母富有表情的讲解、情文并茂的声音和对幼儿的目光交流、温暖的抚爱,都可以刺激并促进幼儿的听力、视觉、触觉感统神经的发展。

二、图书的选择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处在0―1岁阶段的幼儿,视力尚在发展时期,选择画面鲜艳简洁,语言生动,词句优美,节奏明快的幼儿读本是最合适不过的。如果父母在给幼儿朗读讲解时有意识地融入表情和语气,多加以象声词、叠词等,就会取得出乎寻常的效果。考虑到这个年龄段的幼儿不能对所讲述的故事情节产生兴趣,建议父母最好挑选结构简单、情节反复的幼儿读本,这对幼儿理解书中内容和语言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如《撕不破的小书》等。

1―2岁期间的幼儿,智力得以快速发展,但相对较复杂的故事情节难以理解。这时图书读本的选择一定要考虑到孩子的理解能力,适时渐进。这个时期,随着幼儿生活空间的不断拓展,其会对新鲜事物表现出很强的兴趣。父母可以根据孩子感兴趣、关注的方向或程度,挑选题材合适的图书读本。此外,随着幼儿协调能力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幼儿会表现出希望自我尝试的愿望,这正是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时机,可以借助帮助培养幼儿生活习惯的有趣图书,让幼儿在轻松快乐中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2周岁以后,幼儿的理解能力不断强化提高,父母可以选择更多题材的图书让孩子阅读,在书上见到一些事情,间接了解或丰富生活的经验。以幼儿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题材,鼓励其健康成长的内容最合适。就拿我的女儿来讲,她特别喜欢《小熊一族》丛书,其中的故事、儿歌、漫话内容,都是她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很容易被她理解、接受。记得有一次从外面玩回来后,她见奶奶买的面包,忙的手都不洗就要去吃。我就问她:“熊小弟吃东西前没洗手,后来怎样了?”女儿想了想说:“它手脏拿东西吃都吃药了。”我又问:“你想这样吗?”她赶忙跑去卫生间,一边洗手一边说:“我是好孩子,我要打肥皂洗手,手上有看不见的小虫虫。”瞧,故事情节已深深地印在幼儿心上。孩子在图书的帮助中,不经意地实践良好的生活习惯。最重要的是要根据幼儿理解能力的发展情况,循序渐进地选择图书故事。

三、设计适宜的亲子阅读方案

1.0―1岁由父母每天为幼儿朗读

婴幼儿时期,父母可以为其大声朗读儿歌或童话故事等,主要是让孩子熟悉父母的声音,习惯看到书、抚摩书,对书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以后养成主动阅读的良好习惯打下基础。

和孩子一起阅读能够推动亲子的情感互动。在朗读时,可以根据图书的画面,轻松灵活地跟孩子说话,如“多美丽的小鸟呀”、“小狗小狗汪汪汪”等。同时,为了更生动有趣,可以在动作或声调上加以自主发挥。父母读书可以根据情节的变化加入一些动作,孩子会更投入、更愉悦。

2.1―2岁为幼儿读情节简单的图画书

此时,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扩大幼儿的词汇量,丰富幼儿的感知如次序意识、规范意识、专注性的感受等都很重要。每天和孩子一起坚持阅读,尤其在幼儿睡觉前,是和父母一起阅读的绝佳时间,分享阅读在轻松快乐中入睡,幼儿比较容易获得满足,有利于情绪的稳定,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专注性。

3.2―3岁亲子共读长知识

这一阶段的幼儿可以比较轻松地和父母一起阅读,而且每一次读书,孩子都会有不同的感触,父母也会看到孩子的成长进步。但要提醒的是,父母特别要注意控制教育欲望,不要总想通过阅读让幼儿学到许多知识,这样会让幼儿失去兴趣。要让孩子自主、自由地看,尽情地享受阅读的乐趣。

另外,这个阶段的幼儿记忆力越来越好,听过几次的故事可以从头到尾地讲出来。要鼓励让幼儿把故事讲出来,讲完了要及时表扬激励孩子,极大的成就感会让幼儿对阅读产生更大的兴趣。

四、为幼儿布置适宜的读书环境

美国教育家霍力斯・曼曾说过:一个没有书的家,就像一个没有窗的房子。所以一定要给幼儿布置一个属于自己的“书屋”,不管是书屋、书架还是一个小小的书筐,都要给孩子一个阅读的天地,书里面有许多有趣的事情。

亲子阅读是家长、幼儿和图书之间的对话过程,把灌输、批评、说教的传统对话变成自主参与、相互启迪的话语系统。唯其如此,亲子阅读是以石击石的火花迸裂;以心连心的心潮相逐;以思促思的智力涌爆;以情生情的激情奔涌。

参考文献:

[1]刘欣茹.幼儿家庭早期阅读教育浅析.教育导刊,2010(3).

第8篇

学校倡导的生态阅读是回归自然的阅读,保证阅读主体的自由自主,力求阅读客体的异彩纷呈,提倡阅读方式的多姿多彩,营造无拘无束的阅读环境,培育无忧无虑的阅读心情,使阅读不是负担,而是愉快的精神之旅。

1营造生态阅读环境

环境的孕育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注重读书环境的营造,构筑起书香气息浓厚的氛围。

一是设置宣传之窗。走进校门,就会看到电子屏幕上制作的每日读书名言,“今天你读书了吗?”的温馨提示牌让师生清晨一踏入校园就开始一天的阅读生活。在校门口两边宣传橱窗上,开设“好书推荐”、 “未来小作家”等专栏。在教学楼上设置的“书香园”、“让书香充溢童年,让读书伴随成长”等醒目口号。操场四周的墙壁上,绘制以“和谐、关爱、读书”为主题的大型浮雕,图文并茂的“弟子规”、“古代礼仪故事”这些传统美德时时让孩子们受到熏陶;“科技长廊” 启迪着孩子们的智慧,“走进德州长廊”以介绍家乡文化、家乡特产为主题,培养孩子们从小爱家乡的情感。

二是建设读书长廊。每层楼都根据学生年段的不同精心设计读书内容和主题。一楼为生命教育故事长廊,用孩子们喜欢的绘本故事、童话故事引领孩子们从小养成与人友好相处,懂礼仪、知感恩的良好品德。二楼是亲近大师系列,孩子们与伟大的科学家、喜欢的儿童作家亲密接触,于无声处树立志向、孕育梦想;三楼是读书成果展示,名著导读、读书感悟、手抄报、美文欣赏等让孩子们以读为乐、以写为趣,在读书的感悟中成长进步。

三是营造教室广角。利用班级有限的空间,规划舒适方便的阅读环境。每个教室内的黑板报、墙壁上,都开设“诗意童年”、“好书介绍”等推荐角,每个班级、每个栏目都办得有声有色,耳濡目染中提升了同学们阅读求知的愿望。

2健全生态阅读网络

学校建立了“三级”校园书香网络,拓展读书空间,为营造书香校园提供有力保障。让孩子们处处有书读,时时有书看,让书籍遍布校园的角角落落。

一是学校阅读中心“快乐书吧”。学校建有近三万册藏书的快乐书吧,环境布置优雅、温馨、舒适,向学生提供丰富优质的藏书。图书可开架借阅,供学生自由选择,进行自主性阅读,学生在快乐书吧里享受着读书的快乐。课余时间,教师们在这里了解教改信息,学习教育理论,钻研教育业务。

二是班级阅读平台“班级书吧”。每个班级都有一个开放式的班级书吧,每个书吧都有富有个性、充满童趣的名字,如“书虫乐园”、“爱书吧” 、“博知空间”“百味书园”等。班级书吧通过个人买、家庭献、学校借等方式,定期更换、充实。并在平行班级内组织“好书漂流”活动,让学生做到“手有一本书,可看百本书”在每届学生的毕业典礼上,孩子们都要为母校捐献一至五本读过的优秀书籍,写上自己的读书感言,学校为每个孩子赠送一张“书香北园纪念卡”。

三是楼道阅读天地“诚信小书架”。为满足学生适时适地的阅读需要,学校还特意在走廊内设置了诚信小书架,课余时间书架前围满了喜欢阅读的学生。

“室-角-架”三位一体的生态阅读书源场所,全面满足了师生的阅读需求,形成浓厚的书香氛围。

3丰富生态读书活动

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提升了教师的文化底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带动了家长的读书热情。

一是开展学生读书活动,充溢书香童年。

小学阶段是人生读书的黄金时光,帮助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多读书,读好书,提高读写能力,充实文化底蕴,陶冶情操。

上好大阅读课:学校每周安排两节大阅读课,纳入课程计划,强化阅读指导。根据不同年级段特点,确定不同的阅读内容。低年级我们为学生讲读绘本故事,精美绝伦的插图为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中年级引领学生读经典童话故事,让学生走进真善美的世界;高年级我们指导学生读文学名著、名人传记,领略名人大家的风范,让名人大师的优良品质扎根心中。

组织班级读书会:通过班级读书会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每学期每班级定期举行班级读书会上,儿童版的《三国演义》《水浒传》《少年》《夏洛的网》《草房子》《腰门》《城南旧事》《我要做个好孩子》等一本本经典文学作品成了学生童年最美好的回忆。我们邀请全国推动读书人物之一――淄博名师常丽华老师来校和老师们交流班级读书会的成功作法。

开展“四个一”活动:几年来,学校坚持开展“四个一”活动。每天早晨背一首经典诗文,中午“校园之声”由学生讲一个中外经典故事;每周布置一次阅读实践作业,手抄报、网络搜索“历史上的今天”,让孩子通过网络搜索,拓宽孩子们的知识面,提高了孩子们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每月开展一次北园青少年读书讲坛活动;每学期举办一届读书节,每届读书节都有主题,今年我们读书节主题是亲近大师系列活动,我们自编了《北园小学学生心目中的100位名人》,让孩子们读名人传记、写读书感悟、讲名人故事。

邀请作家进校园:学校每学期都邀请孩子们喜欢的作家走进校园,让孩子们与作家零距离接触,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方素珍、管家琪、秦文君、伍美珍、马光复等知名人士,先后来我校作报告、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聘请人教社的王林博士为我校的书香校园建设顾问。

此外,学校还开展了故事大王评选、绘本讲述、读书演讲、课本剧表演、经典诵读比赛、阅读小博士评选等异彩纷呈的读书活动。

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激发了孩子们的写作欲望,提高了写作水平,增强了创新能力。在学校的展室里,摆满了孩子们创作的图文并茂的手制书、个人文集及内容丰富、设计精美的班级文集,网络上孩子们创建了个人博客、班级博客。刘丛、王浩宇、李丹琪等许多学生的作品被刊登在《北园校刊》《少年文萃》《当代小学生》《德州晚报》上。还有很多孩子的作品在各级各类征文比赛中获奖。

在2008年读书节开幕式上,学生李明月的手制书《追着彩虹的毛毛虫》获得了儿童读物联盟主席的高度赞扬。一年级学生康雪莹自编的绘本故事《大米粒和小米粒》发表在国家级儿童读物《芝麻开门》上,现在上三年级的她还用心耕耘着自己的博客,小小的年纪俨然成了一个小作家。在学校组织的个人文集评选中,张晨辰的《成长足迹》、梁可欣的《我的青草地》获金奖。孙瑞启创作的诗歌《听―多么美妙》《看―多么醒目》《想―多么快乐》系列诗歌发表在《当代小学生》刊物上。

二是开展教师读书活动,积淀精神底色。

学校积极倡导教师读书,教师素质的不断提升是和读书密不可分的。教师如果缺少深厚的文化底蕴,自身发展后劲就不足;教师知识面不够宽泛,那课堂就缺少一份激情与理想。我们引领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打造书香教师。

读书网络化:学校建有电子阅览室, 20台电脑供老师们课余时间上网阅读。今年又为每位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实现了电子备课。

购书经常化:电子阅览室和快乐书吧都设置了报刊书架,订购了几十种教育教学报刊供老师们随时阅读。每年每位老师自己订阅两种与本学科有关的杂志,其中一本学校予以报销,老师生日时收到的礼物也是购书卡。学校举办的一系列读书比赛活动,奖品也是老师们喜欢的书籍。

阅读常规化:学校把“教师读书”纳入学校常规教学管理和教师的年度考核之中,提出“三个每”计划,每学期要求教师读一至两本教育教学名著,每月举行一次读书沙龙,每周写三至五篇教学日志。

级部引领化:学校有六个级部,每个级部根据级部特点确定读书篇目,明确书香级部、书香教师、书香班级评比细则,学期末进行评选。发挥级部的读书引领作用,带动全员读书。

形式多样化:

个人研读。根据学校规定篇目与自选篇目,每天保证半小时的读书时间。先后向老师们推荐阅读了《教育中的心理效应》《陶行知文集》《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夏山学校》《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等几十本教育名著。读后进行读书交流。学校还组织老师编写了《北园小学教师眼中的教育大师》。让老师们亲近大师,提升自我。

集体阅读。学校领导班子每周例会学习教育管理的文章,共同学习了《岗位精神》《胜任就是硬道理》《三分能力 七分责任》等管理书籍,提高管理者的文化素养和管理能力。各部门树立为师生服务理念,每学期党员干部举行读书演讲,在教师中开展系列读书学习活动,组织读书沙龙、教育沙龙,谈感受、讲收获。举行教师美文诵读、诗歌朗诵及语文教师诵读教材比赛,打造学习型团队。

成立读书会。青年教师自发形成了“心灵之约”教师读书会,读书会现有成员40多人,选举出会长,副会长,设计出读书会徽标,不定期组织读书论坛、好书分享、户外郊游等丰富多彩活动。

撰写教育日志: 教育日志分两部分,一是摘抄,二是撰写。把优美的文章段落摘抄统一印制的《教师日志》上。 倡导教师撰写教育教学博客,2007年7月开始,学校的博客群正式建立,多名教师在学校网站、新浪网、人教网论坛都进行了注册。读书写作成了北园教师的日常行为习惯,阅读的日益积淀,提高了师能师技。李开梅、崔慧敏、韩萍、鲁强、王朝霞、王文香等老师的20多篇作品发表在《山东教育》《小学语文教师》等刊物上。

三是开展亲子共读活动,营造心灵家园。

学校是阅读的主阵地,家庭更是阅读的分会场,我们倡导家长以身作则,努力营造书香家庭氛围,争创书香型家长。对家长的阅读学校有几项措施:

一是创建家庭书架。倡导每个家庭根据各自的情况建立“家庭藏书屋”和“家庭书架”,形式自定。藏书不少于100本。

二是提倡亲子读书。学校编写的《亲子阅读手册》是引领家长和孩子共读的宝典,倡议家长做到“三个一”和“两个间”:“三个一”即:每天和孩子共读一个故事、共同探讨书中一个话题、每周陪孩子逛一次书店;“两个间” 一是保障每天的阅读时间,二是提供静心阅读的空间。

三是分享读书收获。学校定期开展家长读书交流活动,在《北园校刊》开辟“亲子空间”栏目。家长走进课堂和孩子互动,涌现出一大批故事妈妈、故事爸爸和孩子们分享读书的快乐。

生态书香校园的建设,得到了广大学生家长的认同与赞赏,三二班张驰昊睿的家长捐资一万元让学校去购书,并赠送了360本《弟子规》;学生张雷的父亲在班级阅读交流会上,即兴写下对联“鱼香肉香不如书香,公园乐园不如校园。横批-书香北园”。四六班吴昊宇的家长捐赠了100本《你的梦想一定能实现》。这些家长的无私捐助,进一步助推了我校生态书香校园的发展。

第9篇

一、确立校园“阳光”教育核心价值文化

当今社会正处于一个思想活跃、观念碰撞、文化交融的时代。“阳光教育”就是当下中国教育体制变革的最新产物,是崭新的教育理念,它既适应社会的教育期望,也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中心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在实施文化建设过程中,选择了以“阳光教育”作为文化建设的灵魂。周洪宇教授认为“阳光教育”就是用阳光之心育阳光之人的教育。它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发展各个方面、面向学生发展整个过程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融德于智、德智一体、德智互动的教育模式。学校围绕“启发潜能,全面发展,让每一个孩子健康阳光地成长”的办学理念,在校内逐步形成统一的主流价值观,旗帜鲜明地坚持这种理念的导向,将其贯穿于学校建设的方方面面,形成一个整体的、系统的、有序的文化体系。秉承着这种思想,学校的制度建设与组织管理变得透明、公平;课程文化能够体现丰富与个性;教师以悦纳、博爱的精神面对工作,促进学生自信、自律,全面和谐发展。在这种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下,校园内师生也逐步建立起独特的道德意识、价值观、人生观、学习观,并逐步转化为师生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动,沉淀在校园中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二、建设与时俱进的校园阳光品牌文化

社会价值的多元化对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在追求教育多元化价值的过程中,我校大胆地作出了以文化塑品牌的战略部署。学校领导班子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环境、生源质量、师资水平和办学目标,在“启发潜能 全面发展让每一个孩子健康阳光地成长”的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制定出校风、校训等一系列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体系,目的是以理念主导教育行动,并努力把学校打造成教育教学质量上乘的个性鲜明的示范性阳光学校。

办学目标:“孩子健康成长的乐园,教师成就人生的家园,师生铸就未来的学园”。

办学理念:“启发潜能,全面发展,让每一个孩子健康阳光地成长”。

培养目标:“培养知礼仪、善学习、健康阳光、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校训:知书、尚德(崇尚知识和道德,培养知书达理、全面发展之人)。

校风:和谐、求真(追求阳光般的透明与融合)。

教风:博爱、善导(追求阳光般博爱、普惠)。

学风:善思、践行(追求阳光般的活力与热情)。

三、打造校园“阳光”制度文化

学校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学校精神文化是制度文化形成的基础,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的保障;精神文化是制度文化的补充和拓展,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动力和矫正。我校作为一所新校,在实施文化建设过程中把制度文化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并在制度保障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三个具体的管理系统:德育管理系统(校长室—德育处—年级部—班主任—班委会)、教学管理系统(校长室—教导处—学科教研科组—年级备课组—任课教师)、后勤服务系统(校长室—总务处—后勤工作小组—后勤工作人员)。在落实层级管理的基础上,学校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党支部参政议政的民主职能,制订了《阳光教师评选方案》《阳光级组、科组、备课组评比方案》《阳光班级评比制度》《阳光少年评比办法》《阳光课堂评价方案》《阳光校务制度》等一系列阳光管理制度,促进科学、高效管理文化的形成,让学校工作朝着规范化、制度化、阳光化方向发展。学校还充分发扬民主作风,开展“校长信箱”、教师沙龙、座谈会、茶话会等多种途径,激发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热情,使他们积极参政、议政,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学校的发展出谋献策。领导班子充分尊重广大教职工,工作上充分信任,生活上关心照顾,始终把教职工的困难放在心上,多鼓励、少批评,消除感情上的隔阂,建立了融洽的、和谐的干群关系,塑造了民主、团结、积极、高效的工作作风和高度一致的团队精神。

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是维持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系统。“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各项工作有序、高效进行。

四、努力营造校园阳光教师文化

良好的教师文化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保障,是全校教师群体公认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准则,它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境界、教学风格乃至教学过程中的言行举止。我校倡导“博爱、善导”的阳光教师文化,制定《阳光教师成长培养规划》,建立“普通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的塔式师资培训框架,逐渐培养一支具有全新教育理念,教学基本功扎实,能驾驭阳光教育理念的教师队伍。近年来,学校一方面严格贯彻《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塘厦镇中心小学教职工师德行为规范》,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人格魅力;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对照《塘厦镇中心小学阳光教师标准》强化思想,转变观念,坚持实践,让每一位教师都树立学生主体观,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努力建设民主课堂,积极营造平等协调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成为学会合作、学会做人、丰富情感、完善自我、体验成功的过程。鼓励教师放下了所谓的“师道尊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发展的促进者,让学生在师生心灵碰撞、情感交融中健全人格,发展个性,从而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并进一步促进和谐、团结、高效的阳光教师文化的形成。

五、构建校园特色课程体系与阳光课堂文化

课程文化和课堂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文化建设理性认识与实践探索的重大发展,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深化与拓展。我校把课程文化和课堂文化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追求“两课文化” 与学校文化建设的一致性和匹配性,使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更加丰富,使学校文化建设进入了课程与教学的层面,实质性促进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在“两课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学校坚持以学生培养为目标,以阳光教育理念为主导,在课程设置、课程开发和课堂教学等方面全面实践,而不局限于表面化、形式化、短期性、突击性的所谓文化活动,通过长远规划,精心布局,逐步使音乐、美术、体育、科学、心理、信息技术等学科建立起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如《阳光心语课程》《趣味科学课程》《分级阅读课程》《阳光习字课程》《阳光体育课程》《阳光德育课程》等。除此之外,学校还开设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如体育类,有球类、棋类、体艺类、操类等;艺术类,有声乐、器乐、舞蹈、美术、陶艺、演讲、主持、朗诵等。在课程文化上体现了“丰富、个性”的总体目标,为培养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个性发展的阳光少年提供了有力保障。

课堂,是学校文化传承的脉搏。教学不单纯是“知识传授”和“培养技能”意义上的活动,也是正确的价值观、良好品德和行为的引导,它必须充分体现“文化熏陶”的育人目的。我校倡导“实施阳光教育,营造生命课堂”教学主张,从教师课前的建课认识,到教师的教学行为,都关注人的生命意识和生命的价值,努力培养大写的“人”。鼓励教师努力把课堂变成激发智慧、砥砺思维、培养精神的课堂,建立充满人性,体现民主、开放、合作、竞争的阳光课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的积极情感,热爱学生,以情养情,知情交融;用爱生的情感、爱生的语言,关爱每一位学生,善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受到民主、平等的待遇,都得到师爱的滋润;让每个孩子都在课堂中享受阳光,感受学习与成长的快乐,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培育校园“阳光”活动文化

“阳光活动”是阳光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校办学理念、教育追求的集中反映。

(1)努力培育争创“阳光班级”、争当“阳光少年”的活动文化。培养“阳光少年”是学校的教育目标,“阳光班级”是“阳光少年”成长的重要阵。 为此,在阳光班级的创建过程中,努力做到“一班一品,班班特色”,实现班级班风班训个性化、班级目标明确化、班级活动特色化,通过阳光主题班会、阳光展示台、班训、班徽、班歌等评比活动,形成阳光评价和奖励机制,促进班级自主和特色发展。

(2)努力培育 “阳光”校本课程文化。在校本课程建设中,渗透“阳光教育理念,形成阳光课程系列化。比如,人格教育类,通过升旗仪式、班队会活动、思品课堂以及德育五分钟、重要节日纪念日等保证落实;生活指导类,通过劳动技能课、综合实践课、行为规范课,教会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服务、学会创造;艺术体验类,通过“第二课堂”,如舞蹈班、合唱班、民乐队、美术班、书法班、围棋班等,提高学生艺术修为,培养个性特长。此外,语文类的阳光习字、阳光经典诵读、阳光阅读、阳光诗社及阳光文学社活动,英语类的阳光嘉年华,美术类的阳光绘画,体育类的阳光大课间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培养兴趣、陶冶情操。在这些活动中,去形成一些特色的保留项目,并形成“阳光校园传统文化系列活动”体系。

(3)努力培育“阳光德育”活动文化。德育就是育德,德育不应该简单地说教,而应该关注孩子们活生生的生活,留意学生们真切的平常事儿,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去体验,去感悟,去思考,去探讨,去解开心中的结,去明白做人的理,去打开心灵那扇窗户,让阳光照进心田,让心田铺满醉人的绿!这,就是德育的最高境界:润物细无声,静待春暖花开!

在“阳光教育”理念引领下,学校创造性地开展“阳光德育”活动,努力丰富阳光德育文化。开展每周“阳光T台”系列活动,开设声乐、舞蹈、器乐、健美操等专场活动,让每一个孩子们主动参与,都能获得展现个性的机会;开展“阳光脸谱”活动,让孩子们把最灿烂的笑容绽放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开展“阳光小课间”活动,让每一个班级自主选择充满童真和乐趣的小游戏,在延长了的15分钟的小课间体验游戏的魅力;建设开放式的年级“阳光书屋”,让孩子成为书屋的主人,让课间课余成为在书吧自由阅读的美妙时刻;把枯燥的班会课变成“阳光德育五分钟”,让孩子成为班会的主人;同时,把阳光电视台、阳光广播站、阳光文学社等建设成孩子们心向往之并引以为自豪的展现个性的舞台。为了打造“阳光校园”,学校提出了建设“四无”校园的目标,即“让校园没有一片人为垃圾,让校园没有一点人为破损,让校园没有一声大声喧哗,让校园没有一句粗话脏话”,变大而空的德育为具体的行为准则,让“阳光德育”散发无穷的魅力。

七、塑造校园“阳光”景观文化

良好的育人环境和优良的教学设施是开展教学工作、促进学生发展的必要保障,也是打造阳光校园,提升学校文化品位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非常重视规划,经过反复论证,逐步明确了“以阳光教育统领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无论是教学楼还是功能室、无论是体育馆还是植物园,无论是图书馆还是展览厅,甚至校园的一砖一瓦、一花一草,都应该体现出浓郁的“阳光”育人氛围。板报橱窗、牌匾标语、艺术长廊便成为了阳光校园文化的重要阵地,“阳光校务”“阳光展台”“阳光T台”“阳光脸谱”等场、园、庭、廊处处散发着浓浓的阳光清香。

教室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可以自主参与的文化阵地。阳光班级文化建设成为创建“阳光班级”的重要内容,从教室布置到桌椅摆放,从风采展台到小小书柜,从班级黑板报到作品展示栏,让课室不仅仅是一个有形的“水泥盒子”,更成为孩子们主动参与、自主创意阳光阵地,变有形为无形,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乐在其中,享受阳光的人文熏陶,体验美好的合作生活。

第10篇

关键词: 幼儿 环境 观察 生成

可能许多老师和我有过相同的感受,人们在听说了我们的职业后常会羡慕地说:“和小朋友在一起唱唱歌、跳跳舞多好呀!”相信我们失落的心情是一样的,因为幼儿教师琐碎的工作是不能用轻松来下定义的。失落带给我们思考:“我们的付出与小朋友的获得是否等价?我们繁忙地工作值得吗?”当我们辛苦地将墙壁布置得漂漂亮亮时,却发现辛勤的汗水只是起到挂历的效果;当我们告诉小朋友祖国如何地产丰富时,小朋友会因我们枯燥的演说而东张西望。老师很像主人,把幼儿园这个家打扮得舒适、漂亮,但孩子更像一位客人,老师抱怨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做事没有创造性,对人对事漠不关心。如果我们反问自己就可以得到答案,那么我们能否让他们明白,他们应该为自己生活的环境付出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让他们成为环境生活中活生生的人,成为环境的主人?随着思路的逐渐清晰,我们意识到环境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环境就是大课堂,它是看不见的老师,而我们应该做的,是应该让孩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花园”的主人,班级的主人,自己的主人。带着想法和思考,我们在不断地探索、实践,并取得了一些效果,在此与老师共勉。

一、从观察环境到生成环境

观察是环境生成的前提,而环境应是在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中产生的,不是由老师强加给孩子,或是无原由地凭空而来的。因此平时我们对幼儿活动时的情况作了详细的观察记载,幼儿活动区域的创设就是在这星星点点的发现中产生的。一个星期四的下午,几位晚来接的小朋友把椅子排成一长排,诚诚小朋友拿着小圈,嘴巴里直叫:“嘟嘟……快上车,火车就要开了!”看着他们开心的样子,我也心中一动。第二天的区角活动多了一个“小火车”游戏,果然有小朋友不仅报出了上海、北京,而且说出了香港、广州等地名。我借此机会向幼儿介绍了一些城市的名称及地方特色,并结合科学认读为幼儿提供了全国各地的名称字卡,幼儿也在活动中加入了自己的创意。他们把字卡按顺序排列在椅子上,到站时乘客说“上海”去,他们就会把乘客带到有“上海”字样的椅子旁,到站时还会说:“上海到站,请下车!”随着游戏的不断开展,我们又为幼儿提供了1―10的数字卡,在“乘客”上车时他们会按顺序给乘客相应的票据……小朋友通过游戏的不断发展,在语言、计算、情感、责任心、与人交往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诸如这样从观察中产生的活动还有语言角的“故事大王”。它是来源于小朋友的一次小制作活动后,有两位幼儿拿着制作的“飞机”和“汽车”在自编自讲故事,我灵机一动,把小朋友叫到我面前说:“想不想听老师讲个《大嘴巴狼的故事》?”我就边说边演示手中的教具,绘声绘色地给幼儿讲了起来……第二天语言角便多了一个“故事大王”,许多小朋友都喜欢这种既可玩又可自由讲述的语言活动,他们表达的愿望更浓了。又如在数学区提供的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的珠子、火柴棒、豆子、七巧板、会变的盒子等,都是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或是主题的安排而有层次地提供和投放的。从观察到游戏的不断递进,我们从中发现了来自于幼儿无穷的创造力,因此我们可以毋庸质疑地认为,以孩子的兴趣和需要为起点,挖掘和不断深化活动中的教育价值,把教育要求渗透其中,才能使教师“教得轻松”,孩子“学得快乐”。

二、从划一的环境到自主的环境

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多自主活动和交往的空间,我园在一日活动的时间与内容的安排上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和探索。我们在早晨8:35―9:00这一时间段将区域游戏活动和区域学习活动相互渗透,以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交流,社会性、自律性、创造性等为目标,结合各班特色给幼儿以最大程度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我班既保留了幼儿百玩不厌“娃娃家”、“爱心医院”、“小菜场”、“小小建筑师”等传统游戏,又不断地增添和改进了一些既有趣味性,又有一定学习价值的“小书屋”、“故事角”、“智慧乐园”、“糖果店”、“你会拼吗?”、“西饼屋”、“小画家”、“动物世界”等活动内容。游戏是幼儿自选的,活动材料是幼儿自己拿放的,游戏的场地是在游戏的不断更新中逐渐行成的,所以幼儿对每一种材料及游戏的地点都十分熟悉,幼儿越来越像小主人了。有时我们也会把一些带有新的知识点的材料逐渐投放,并不断通过各种渠道引起幼儿注意,让孩子在和材料的操作、探究、互动中达到发展的目的。比如说,“西饼屋”中投放的半成品材料;在“智慧乐园”中提供的字卡;“小菜场”的蔬菜……可以说所有活动的产生和延续都是小朋友和老师共同参与的一种过程。由于是他们自主的活动,因此游戏中幼儿井然有序、活而不乱;由于考虑了他们的个人需要,环境之间互不干扰,因此幼儿个性得到了发展,幼儿活动的专注和投入程度、学习习惯等都有了一定的提高。我们也得到一个启示:空间是有限的,创意是无限的;教室是固定的,内容是流动的;两个人的力量是单一的,但“众人拾柴火焰高”。

三、从固定的环境到流动的环境

环境是幼儿学习的折射和反馈,是家长了解幼儿园教学流程的一个窗口。而这个窗口应该展示些什么呢?一天,飞飞从家里带来了一只小乌龟,好多小朋友都围了上去,议论纷纷,这个说:“小乌龟会游泳的呀!”那个问:“小乌龟吃什么呢?”孩子们对动物很感兴趣的,从水里游的,到地上走的,再到天上飞的,孩子们都能说出很多。为了满足孩子们这方面的兴趣,生成了“可爱的动物”这个主题,我发动家长利用休息天带幼儿去动物园、马戏团观察动物,给动物拍照、画画,装饰我们的主题墙,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了解动物。

四、从单一的环境到整合的环境

一个好的环境应该对幼儿有一定的良性刺激作用,孩子在环境中可以得到他们所需要的。所以我们改变了环境中互不联系的状况,结合活动环境的内容成为有机的整体。在语言活动“谁偷吃了我的蛋”之前,我们和小朋友一起收集有关的图片和资料,让幼儿了解一些蛋生的动物和它们的生活习性。同时我们又开展了主题绘画“谁会生蛋”,并在识字角提供了字卡。由于有了感性的认识,幼儿的认读变得轻松、愉快。家长从环境中了解了孩子的现状,孩子也在与这种整合、有序的环境交互作用下,获得了观察、记忆、表达、分析、判断等能力的不断发展。

五、从局部环境到宏观环境

说到环境,我们首先想到幼儿园甚至班级,其实整个社会乃至整个世界就是“大”环境,其中有着丰富的教育信息和资源,这些恰恰是孩子最需要的。我带着孩子们走到了户外,去了解我们周围的一切。高楼大厦、生活现象及一物一景都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回来后,从他们的一幅幅画中我读懂了他们内心的语言,生活就是课堂。幼儿的问题随着外出的次数而增加,如“棕榈树的叶子为什么像扇子呢?”、“消防车为什么是红色的?”、“柳树姑娘辫子长长……”孩子兴奋的神情深深地触动了我,社会中有多么丰富的教育资源,拓宽孩子的视野就是为他们创设一个极有价值的教育环境。

平时除了让幼儿了解身边事外,我们认为应该让孩子有放眼世界的眼界和意识。因此“小小简报大世界”成了我们家园共建的窗口和桥梁,“冰岛火山灰爆发了”、“上海世博会”、“南非世界杯”等都成了孩子们在“好问一刻钟”的共同关注的话题。家长的参与激活了幼儿的求知欲,他们会告诉你谁是世界一流的球队,有的还会在地球仪上准确无误地指出巴西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