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英语旅游日记

英语旅游日记

时间:2023-05-29 17:46:34

英语旅游日记

第1篇

论文摘要:英语作为旅游专业学生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越来越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与发展。我们关注职业院校旅游专业英语教学质量的基本内涵、英语教学质量推进策略中三个关键因素,即英语教师的双师素质与双证、旅游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及旅游专业英语课程体系的建设。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10)中指出:“大力推行:1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教高厅[2004116号)非常鲜明地指出,即“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教学方案,以应用为主旨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结合《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京教高[2008]3号)及相关文件精神和文科高职院校及英语教师实际状况与特点,我们把实践和探索旅游专业英语教师“双师素质、双师型”队伍建设及其评测指标作为深化“产学研”工作内涵的切入点,把旅游专业英语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旅游专业英语教学“产学研”模式的改革作为突破口,为有效提高旅游专业英语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一、在总体提高旅游专业英语教师队伍学历层次和教研能力的基础上,摸索“双师素质、双师型”英语教师培训模式,整合细化教师队伍建设评测指标

高职教育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出具有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更需要上乘的教师队伍。目前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校内英语教师队伍现状有如下主要特征:女多男少、年轻教师偏多、非师范院校毕业者偏多、职教实践能力薄弱、科研情况偏弱、学历层次偏低等等。不断深化和有效落实示范校建设指标体系内涵,能在优化旅游专业英语教师队伍中产生促进效应、提升效应、引领效应和驱动效应。“双师素质、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建设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构建学习型教师队伍和教师的终身发展。

“双证书”之外,鼓励英语教师兼职或顶岗挂职(兼职或顶岗挂职累计不少于3个月/年/教师。兼职或顶岗挂职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为契机),英语教师参加服务社会、服务企事业英语培训实践的目标比例为80%(利用业余时间,如周末、节假日或寒暑假等完成服务社会、企事业英语培训的工作不少于5次/年/教师)。

与此同时,英语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量化为(1)英语考试通级率提升排名奖励制;(2)课堂教学学生评教排名奖励制;(3)教学质量工程目标奖励制——精品课程、精品教材、教学团队、教改课题、实训室项目、实训基地等;(4)科研项目目标奖励制(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论文、科研专著等);(5)教学与学生管理实效奖励制(教研室获奖情况、学生获奖情况、班级获奖情况、学生职业证书情况、招生与就业情况、专升本情况等等)。英语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体现了院系加强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果,开展新的优化高职院校旅游专业英语教师队伍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以设置和构建视听说环境下“工学结合”英语实训课程体系为龙头。创新服务旅游专业的英语技能类实践课程体系

经过连续四年的专业调研、往届毕业生走访和与校外实训基地的研讨,我们在旅游专业英语课程的建设中注重了“英语+旅游”的实践技能类课程体系拆解与重构,并不断深化与完善,在英语基础类课程设置的基础上(见上表),创新课程,如“旅游英语视听与讲解”、“旅游英语口笔泽实务”、“旅游英语速录速记”、“旅游英语网络阅读”、“旅游英语写作实务”等。与此同时,与岗位对应细化各门英语类实践课程的具体技能内涵分解,夯实英语实践技能与旅游行业的有效衔接(见下表)。

旅游英语速录速记技能拆解为:“听写(在英语听力环境中,记录旅游专业词语拼写的速度与准确度)一听记(在英语听力环境中,记录旅游专业关键词或信号词的速度以及旅游信息的准确度)一听释(在英语听力环境中,记录旅游相关信息的速度与正确性以及英文诠释的对应性)一听译(在英语听力环境中,记录旅游相关信息的速度与准确性以及中文信息的对应性)一听打录(在英语听力环境中,计算机操作记录旅游相关信息的速度与准确性)一听读(在英语听力环境中,模仿导游讲解跟读的速度、准确性及效度)”实践课程从“叫座(如学生选修人数)+叫好(如学生技能实操测评效果)+叫市场(如学生就业率与岗位对应性)”起步。

此外.与旅游机构或单位合作,系统编制立体化的、符合旅游专业人才就业岗位(群)核心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搭建“T_学结合”的实训平台旅游英语实训教材,包括纸质图书应用软件、多媒体产品、网络平台等。如《旅游英语听力速记实训教程》(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7月)的单元设计以北京导游t作流程展开,即入境一中国文化介绍一景点介绍一离境。

三、旅游专业“工学结合”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示范性及“产学研”成果直接为社会、企业和英语教学服务

基于原创型“_T学结合”任务驱动的英语实训模式,即学生在一些原创的旅游英语听力语料中(以往届学生英语视听类优秀毕业设计为主)完成“先做事,先有过程,后学习,后有结果”或“边做边体验,有感性,边学边分析,有理性”的实训项目,切实体验了n个第一次后的学习性反思,如第一次记录旅游英语音视频语料文稿,第一次整理自己与外籍游客的英语对话录音,第一次记录或翻译旅游专业知识讲解的音视频语料,第一次参与计时计算机旅游专业英语速记比赛、第一次编制旅游英语跟读试题、亲自做“主考”等等适合学生的教育模式。

第2篇

一、文化与旅游英语

(一)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信仰、价值、态度、等级、知识、经验,以及时空观念的总和。其深层次的信仰、价值通过人们的行为规范、准则,表现在民风习俗、服饰礼仪、婚丧庆典、节日禁忌等活动形式中。这种具有一贯性、持久性、渗透性的文化影响已深埋于人们的大脑中,形成集体潜意识。旅游活动不应仅仅满足游客的视觉快乐,还应与文化相对接,提升旅游活动的内在文化品位,传承历史文化。

(二)旅游英语的特点

旅游从业人员在与外国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过程中常会涉及到衣、食、住、行、游、购、娱等各方面的知识。因此旅游英语既综合了基础英语的特点,具有较强的时间性、应用性,又既有了旅游英语专业性和与其他基础英语不同的特殊性——专业名词多、知识面宽、词汇量大、口语表达能力强等特点。

二、如何在旅游英语教学中注入文化元素

(一)在词汇教学中注入文化元素

在词汇教学中,教师除了指导学生根据一些方法(如音标记忆、联想记忆等方法)来学习和记忆单词之外,还要引入词汇的文化内涵。“语言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工具。”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但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对应现象。从语言学角度上来说,它的产生是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有自身所特有的语言体系与建构,每一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两种语言之间的语义和文化的对等是极为少见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词语的文化内涵不同导致词汇空缺现象

词汇空缺现象是指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一种语言有的词在另一种语言中也许没有对应或契合的词。因此,教师在词汇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局限于只要求学生熟记词汇的表明意义与拼写,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学习词汇的文化内涵。例如:cheese-cake(奶酪蛋糕),指女性健美照;beefcake(牛肉蛋糕),指男性健美照等等。英语中有些动物词的文化内涵汉语中是没有的。例如:英语中beaver(河狸)指为讨好上司做事过于卖力的人。汉语中的一些词语在英语中也属词汇空缺,教师不能仅仅要求学生用拼音来表示这些具有中国独特文化内涵的词汇,更要提供词汇的文化内涵,这样才不至于在与外国友人交流的时候,使人有云里雾里之感.有了详尽的文化知识导入过程,才能使教学过程变得丰满。

2.词义联想和文化意象的差异导致语义不同

词义的联想和文化意象差异实际上属于“文化信息”差异。具体反映在词汇的比喻与联想意义和社会文化意义的不对应上。比喻善于表达情感,可使语言形象生动,但由于各民族社会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不同,比喻和联想也各不相同。比如英语中,owl是智慧的象征,owlish,owlishly则用来形容聪明、机敏、严肃。然而在汉语中,很多人认为碰上猫头鹰总是要倒霉,是不详之物。西方人认为bat(蝙蝠)是一种邪恶的动物,特别是vampire bat(吸血蝙蝠),提起来就令人恐惧。而在汉语中,蝙蝠的形象因“蝠”与“福”同音,被认为是幸福吉祥的象征。而红蝙蝠则被认为是大吉大利的前兆,因为“红蝠”与“洪福”谐音。

3.词汇的语义和文化内涵的不等值

英汉词语之间差异的绝对性和必然性正如Bolinger所说:“两种使用不同语言的文化不可能对世界有同样的看法。”特别是那些沿袭已久、约定俗成、具有完整而独特含义的英汉词语,字里行间浸润着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很少是对应的,有些甚至风马牛不相及。比如美国影片“The First Blood”在中国被译作《第一滴血》,但它实质上却是文化色彩较为浓厚的词语,含义为“the first Success in a contest”,其确切的汉译为“初战告捷”。同样,汉语也有一些独具民族特色的词语,像“钻空子”、“敲竹杠”、“穿小鞋”、“走过场”等,它们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引导学生学习此类词汇翻译的时候,教师一定要舍弃表层形式,而选用其在文化信息上相近的词语,尽可能使学生通过词汇的学习掌握其后的文化内涵。

(二)创设对话的文化语境

在日常对话中,学生最容易出现语用错误。这不仅因为对话涉及交际用语的规范使用以及礼仪习俗,更由于在具体的言语交际中,语言形式的选用总是受到时间、地点、话题、交际双方的情感、个性、社会角色及其文化背景等语境因素的制约。因此,成功的对话课,除了要让学生记住相关的交际用语,传授给学生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还应该设置特定的交际语境,灵活选用适当的训练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口头或笔头、双边或多边的言语实践活动。例如,在学过有关问路的对话之后,教师将学校所在市区的主要街道、商店、车站、邮局等建筑物画成一幅示意图,用不同标志表示对话者的所在位置和目的地,并随时将其变换方位,让学生分别扮作旅客和民警,进行问路、指路的情景对话。

(三)挖掘语篇的文化信息

现行的英语教材选材广泛,大部分语篇涉及英语国家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识。在语篇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还要引导他们随时随地地挖掘其中的文化信息,使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

例如,结合课文中先后出现的Madame Curie,Marie Curie.Marie,Mr Pierre Curie和the Curies等称谓,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了有关英语国家姓名和称谓的知识,如下所示:

姓名①名+姓如John Wilson

②名+第二名字(常是父、母等长辈的名或姓)+姓如Edward Adam Davis

③名字常有昵称如称David为Dave

④妇女婚后常随夫姓如Malie Curie

称谓①Mr/Ms/Mrs/Miss+姓(或加姓名) 如Mr wilson(或Mr.John Wilson)

②除Dr/Prof/Captain等少数词外,一般表职务、职业、职称的词不用于称谓一如不说Teacher Wang

③亲朋好友之间,常直呼其名或昵称如David/或Dave(但对亲戚长辈,常用“称呼+名” 如’Uncle Tom)

(四)让学生体会文化对语法的影响

语法是语言表达方式的小结,它揭示了连字成词、组词成句、句合成篇的基本规律。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各异。英语注重运用各种连接手段达到句子结构和逻辑上的完美,如 “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fore behind?”(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一看到if,两句的语法关系便了然于胸。汉语则未必如此。“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还怕没办法?”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看上去像是一连串动词的堆砌,几个短句之间无连接词语,但其上下文的语意使它们自然地融为一体。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西方人重理性和逻辑思维,汉民族重悟性和辩证思维。让学生了解这种思维习惯上的文化差异,体会其对语言表达方式的影响,对于学习英语语法,减少中国式英语的错误是有帮助的。

总之,文化是旅游的本质属性。旅游英语教学应针对学生的职业需要,在教学中注重文化元素的注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专业英语教学在我国还处于探索和完善的阶段,希望在旅游英语教学方面的尝试性探索能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发展有所贡献,以进一步完善专业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孙小柯.把“文化”引入旅游英语教学的课堂[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2,(4).

第3篇

关键词:旅游广告 语言风格差异 外宣翻译

1 旅游宣传语的语言风格概述

旅游广告的目的在于通过运用各种媒体手段,通过有形的视觉效果或劝服性的宣传途径,以迎合旅游者的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为目的,广泛宣传和推广旅游产品,有效地推动旅游产品的销售,突出旅游产品中隐含的无形服务的价值,展现旅游产品中的文化渊源和形象内涵,诱发受众的旅游需求并促进其最终采取行动。出于共同的目的,汉英旅游广告在遣词造句方面也表现出一些旅游广告共同的特征。

1.1旅游宣传语的语体特征―口语化突出,简短易记,节奏鲜明

现代旅游广告突出的语言特征就是口语化,口语化的语言可以留给旅游者亲切、自然、没有压迫感的印象。如上海旅游广告语“新上海、新感受”,一语道破上海优势;大连的“浪漫之都,中国大连”这些广告都充分体现了旅游广告口语化语言特点,这些简短易记的广告语可以使旅游者在轻松记住该广告的内容精髓和意图。

1.2 旅游宣传语的用词特征―文化影响下的词性差异

旅游广告的目的是鼓励即时消费和预订,促进旅游者对旅游机构的好感以及对旅游产品的购买欲望,促使游客采取行动。所以英文旅游广告总是动词先行,如美国运通的广告,假日酒店集团广告,等皆以动词开头,呼唤旅游者立即采取行动而汉语旅游广告反而是名词罗列比较突出,因为汉语旅游广告大多是以托物寄情,以美好情景的描述带动旅游者对旅游地以及旅游产品的向往,同时中文中名词可以根据需要的意思和语境动词化,既能达到吸引旅游者的目的有符合中文思维方式与习惯。如“长沙-多情山水,璀璨星城”“东营-齐鲁神韵,豪情山水”“南京-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洲”。

旅游广告最常用的代词是“你”和“我”。人称代词“我”和“我们”的使用的目的是更好的向旅游者提供一份真诚的承诺,一种充满信心的保障。而代词“你 ”的使用可以达到提高旅游者对特定广告的下意识反映和注意,提高旅游信息提供的针对性的语用功能。如世界之窗“世界与你共欢乐,您给我一天,我给您一个世界”; 宋城“给我一天,还你千年”,这些广告都针对“你”而发,呼唤“你”的行动。

1.3.旅游宣传语的修辞特征

旅游广告宣传语大量使用各种修辞手法比喻,生动形象地突出旅游机构产品的特点,或使用比喻如海口“椰风海韵 南海明珠”,杭州“爱情之都,天堂城市”,或使用双关,使旅游者产生广告设计者期待的联想意义,如“昆明天天是春天 ”, “乌镇-古老的神话”,“中国新疆:掀起你的盖头来”,西班牙旅游局针对欧洲潮湿地区推出 “阳光普照”等都使用了双关修辞手法;或使用对比,突出自身优势,如“桂林山水甲天下”,美国佛罗里达棕榈度假区的 “尽善尽美”;或使用排比,增强句式,如成都的旅游广告“成功之都,多彩之都,美食之都”,美国洲际航空公司的 “ 努力工作,安适飞行 ”;或使用重复,如福州“福山福水福州游”,乐山“乐山乐水乐在其中”;或使用夸张如广州“一日读懂两千年”,锦绣中华“一步跨进历史,一日畅游中国”一语道出当地旅游资源的特色和优势。汉英旅游广告都大量使用了这些修辞技巧,起到了形象生动,促进旅游者的购买欲望的作用。

2 英汉语旅游广告语言风格差异

2.1汉语托物寄情,英语写实直观

一般来讲,汉语措辞往往侧重华丽词语的描写,而英语则侧重明快的陈述。在主观情理和客观物象的关系上,汉民族突出通过物象表现情理,强调客观融入主观,喜欢托物寄情,遗形写神(贾文波,2000,73)。汉语喜用虚空之词写景抒情, 多凝练含蓄、音韵和美。汉语深受儒家哲学和美学传统影响, 遣词造句多空灵叵测、虚幻神异, 利于营造意境, 因为“ 意境创造的极至就是创造含蓄美、朦胧美, 也就是模糊美” ( 孙迎春, 2002) 。最典型的是红树林的旅游广告“鹤舞白沙,我心飞翔”,湖北武汉市“高山流水,白云黄鹤”皆强调“可意会而不可言传之美”。而西方哲学则强调分析型抽象理性思维,在主观与客观的物象关系上,强调更多的是摹仿和再现。西方民族的这种思维方式反映在语言表达方式上,就是英语重形式,重写实,重理性的特点。如法国航空公司的“我们的目标更高远”,新加坡章仪机场的 “享受当下”都是比较写实的语言的典范,其句式结构严整,表达思维缜密,行文注重逻辑理性,用词自然简洁,充分体现了描述可感的特有风格。

2.2汉语多修饰词,英语多写实词

汉族螺旋型综合式思维方式与西方直线型分析式思维方式的差异体现在语言使用上。中国传统哲学观是综合、系统或整体的观念。而西方哲学和文化则侧重将整体分为部分进行研究和探索。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中英的语言结构和语言风格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这种影响也反映在了旅游广告语言的使用上。

中文旅游广告总体体现了中国人重“意合”的思维方式,汉语词汇词组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文章的行文风格、谋篇布局以及谴词造句完全依据语义逻辑决定词语和句子的排列顺序。汉语广告撰写倾向于提供作者从整体出发抽象概括出的信息,让读者接受旅游景区或服务的整体印象。但对许多重要的旅游信息分项内容,如景区的周围环境、到达的途径、游览的最佳线路则一笔带过。又因汉语行文用字的习惯,因而语气所到之处常常出现一连串的并列修饰词语;在汉族人民看来,汉语这种多修饰词语的表述方式十分贴切,符合中华文化,如若删去则意思表述欠完整。而英文旅游广告则多写实词,句子结构严谨。

2.3汉语独特的四字结构法

吕叔湘在《现代汉语双单音节问题初探》中指出:“2+2的四音节是现代汉语里一种重要的节奏倾向。”他还指出:“四音节的优势特别表现在现代汉语里大量存在着四音节成语,即‘四字格’这一事实上。” 近年来,四字格结构也进入旅游广告中。四字格在广告语言中的出现,使现代广告普遍具有口语化的特征,简洁易记,朗朗上口,节奏鲜明,有现场感,传物传情,语言时尚,脍炙人口。(金惠康,2004,414-418)如东方之珠;远离尘嚣;活力北京等。汉语的四字结构非常盛行,因为其工整对仗,词义丰富,文采华丽,语气连贯,读起来给人畅快淋漓之感,同时,四字结构结构整齐,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如:“长沙:多情山水,天下洲城”“东营:齐鲁神韵,豪情山水 ”皆以整齐的结构,第一时间吸引游客眼球。

旅游广告常见模拟生造新词的情况。因汉语词汇词组灵活性强,故汉语旅游广告多用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四字成语、俗语改换如“山西-晋善晋美”;随遇而安――随寓而安(宾馆)。这样的改写,在语言上形成闭合的逻辑,并给受众逻辑想象的空间,形成一种回味悠长的感觉,给人以深刻印象。

2.4.语音特征差异

旅游广告句式常使用节奏明快、合乎韵律的语句来达到让人琅琅上口,过耳不忘的效果。汉语广告语常常通过音节的重叠和押韵来实现音韵美。重叠是汉语所特有的, 押韵为旅游广告所共见;如黄鹤楼旅游广告“天下名胜处处游,心中唯记黄鹤楼 ”采用了押韵的方法起到节奏明快、使人耳熟能详的效果。“乐山的广告:乐山乐水乐在其中”;“福州市:福山福水福州游”而诸如此类的音节重叠, 富有节奏美,也给人以美妙的音乐感、韵律美, 便于口头宣传。

3.旅游广告外宣翻译策略

3.1本土文化的传真―异化原则

纽马克( 1988: 10) 指出: 翻译不仅是知识的传递, 理解的创造, 而且是文化的传递。译者应该敏感、仔细地反映这些层面。中国灿烂的文明与悠久的历史, 一直是国外游客注目之焦点。在翻译旅游宣传广告文时, 应尽可能保留原文化, 即孙致礼先生所言之“ 文化传真”, 将源语中蕴含的所有文化信息尽量完备地传达到译语中去。( 孙致礼: 2002: 43) 。例如在上海世博会各主体展馆地区形象宣传语翻译中广东宣传语:广东骑楼, 绿色生活翻译中“骑楼”这一个文化词采用了音译Qilou。,骑楼这一词字典中目前尚未收录, 外国网站上也很少有出现。在世博会这个特定环境中将它直接音译,配上展馆中的相关图片和说明, 这个音译词也是向世界宣传广州特有文化一个很好的机会,这种异化处理的方法可以满足海外游客对中国文化求知、求新、求奇的心理。同时在尽可能缩小理解距离的同时, 努力保持民族文化的个性。

3.2. 思维与句式结构的差异―归化原则

翻译汉语旅游广告时,也应灵活使用“归化”之原则,充分考虑目标语言接受者的文化心理与文化习惯,用符合英文习惯的、贴切的、准确的译文表达。如在兰溪济公纪念馆有关济公传奇中文介绍如下: 济公劫富济贫, 深受穷苦人民的爱戴。 译者在济公专有名词进行音译后加上解释,把济公比作英美文学中的侠客罗宾汉。这一译法将文化预设置于受众认知域和对异域文化了解的期待范畴内, 从而满足了他们来华旅游期待了解华夏文明的猎奇心理期盼, 使西方人看到就立刻产生一种熟悉感和亲切感。

3.3美学风格的等化

旅游广告强调生动形象、 引人入胜、 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与促销力。因此, 在广告文的创作上, 为渲染景点气氛, 酒店优势等, 旅游广告文多重以华丽的笔墨, 高雅的格调作用于潜在游客的视觉, 以唤起其美的享受和购买冲动。在旅游广告外宣翻译中,应尽量进行美学风格等化原则下的翻译。

四、结语

旅游广告属于“情感诉求”和象征元素大量使用的文本,涉及到广告目标群体和受众群体之间的文化,所处社会发展阶段、心理期待和实际需求的差异,在进行外宣翻译时,应充分考虑不同思维方式、文化传统和审美习惯的差异进行再创造。

参考文献:

[1]Newmark ,P.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Prentice Hall,London,1988

[2]陈宏薇 汉英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3]贾文波 汉英时文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0

[4]金惠康 跨文化交际翻译续编【M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404-419

[5]孙迎春 意境0 译法探索[M ] . 中国翻译, 2002,5

第4篇

目前,我国已经开始从旅游大国发展到了旅游强国,具备了各层次的旅游管理、教学性人才,旅游英语方面的培养也受到了很大的重视。很多高等院校已开设旅游英语、旅游管理专业,旨在培养更多的旅游综合性人才。

旅游英语的发展是我国旅游业日益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研究旅游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策略,旨在更多地诠释旅游英语,并为旅游管理中英语方面的问题提供参考意见,使旅游性管理人员了解旅游英语翻译的应对策略,进而使我国旅游业能更好地发展。

一、旅游英语的特点

(一)旅游英语的风格特点

1.形象生动:旅游是一个过程,是满足人们旅游需要的一个过程。在涉外旅游接待的过程中,旅游服务人员要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进行翻译。而旅游服务人员的这些生动的、活泼的翻译,能够给旅游者带来听觉上的享受,给旅游者的旅游活动留下完美的旅游经历。2. 简明扼要:在很多的旅游宣传资料中,很多的旅游介绍却并不能把旅游信息准确地介绍出去,让游客看的不清不楚。而旅游英语翻译的目的,在于把本民族的语言完整准确地介绍出去,让人能准确地了解。

(二)旅游英语的语言特点

语言都是为不同目的服务的,在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语言。旅游英语具有语言包含信息量大、语言的直接性、能唤起情感欲望的特点。当旅游者开始某一新地方的旅游时,需要这一地点的各种信息。

(三)旅游英语的修辞特点

旅游英语是经过润色的优美语言。它具有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消费,很大程度是进行一种文化产品的消费。要促成这种文化的消费,语言的沟通与美感是关键。美的语言形式往往能使人们记忆深刻、所了解的文化或事物产生良好反应与记忆。形象生动的语言往往与修辞紧密相连。修辞的使用能够提供形象生动、具有吸引力的描写。旅游英语通过使用修辞方法为人们提供了更有趣、更具吸引力的旅游材料。

(四)旅游英语的文化特点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感悟。旅游英语是不同文化背景下与游客之间的一种纽带和交流桥梁,通过旅游英语这个跨文化交际的媒介,让游客能真正了解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和历史内涵的中国。中国有诸多的文化古迹、独特的风土人情和精湛的手工艺品。自然的上水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旅游文化特点。我们要利用旅游英语弘扬民族精神,发扬中国文化。

二、旅游英语的翻译策略

(一)避免出现书写、拼写、语法、标点等方面的错误

在我国各地的旅游宣传资料或景点手册上,此类错误的翻译频繁可见。例如,在深圳某景区的英文宣传资料上,把本来是“Electronic Materials”却写成了“Electron Materials”。此外,在上海的有关宣传中,把上海的英文翻译写成Shang Hai,其实由于上海是地名,应该写成Shanghai。虽然这都是一些小的错误,但是却能体现我们的英语翻译水平。所以对于此类问题,一定要注意。

(二)避免出现直译、乱译、音译、硬译等方面的问题

我们汉语在表达一个意思时,有时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就能表达很深的含义,例如我们经常讲“五讲、四美、三热爱”,五讲是指“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是指“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三热爱是指“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这七个字具有丰富的内容及思想性。在有些对外翻译时却被翻译成了“We advocate Three Loves,Four Beauties and Five Stresses”,这在外国人看了却可能被理解为我们提倡热爱美人与情人了,可能就会闹出笑话。但如果能用“Good Virtues and Noble Values”来替代,则可能会得到更好的表达意思。

(三)灵活采用翻译方法

通常我们可以依据以下方法进行处理:增添法、注释法和删减法。一是增词法和注释法。由于中国与讲英语的国家在社会、历史、文化诸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中国旅游资源所涉及的内容、背景知识等都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有许多东西在英语语言、文化里找不到现成的对应概念,因此,对中国人来说,可将那些人人皆知的常识性东西在中文原稿里省略不写,或是一笔带过。例如,具有中国特色的词语“西域”的英译以适当增补注释性文字为好。可译为:“As a boy…He was well- known in the West Region,a vast area including what is now western Gansu,Xinjiang,and part of Central Asia”增补后的英译给外国人提供了较为全面、具体的西域概念。二是删减法。在英译时,要注意将那些在汉语原文里面面俱到,词义重复,而对等译成英语后又显繁琐,对原文理解无实质性帮助的字、句删去。这样做,从形式上看英语译文和汉语原文没有保持严格的对等,但从实质意义上看,译文经过删节,反而简明,有助于外国人理解。例如,有这样一段文字:“无论子船还是母船,皆为独木镂空。”在英语词汇里,canoe 一词的意思就是独木凿成的小船,原译者在这里只用了canoe 一字,就把独木镂空的意思表达的恰到好处。试想如果非要对等译成:“The large canoe or the small canoe is made with a single log.”反而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第5篇

关键字:中职导游专业 英语教学 创新改革 策略

自从我国加入WTO,北京举办奥运会和上海举办2010世博会的成功,我国的旅游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05年我国接待国外旅游者人数居世界第4位,创汇居世界第7位。根据我国旅游产业的规模和发展速度,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和出境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要求我国旅游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旅游专业素质和外语交际能力。

伴随着入境游、出境游的不断增加,市场急需既懂旅游专业知识,又具有良好的外语口语、能服务于现代化涉外旅游第一线的复合型旅游英语人才。但是就目前而言,国内的中职学校导游专业毕业生的英语水平都不高,不能满足导游业的要求。

一、中职学校导游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

问题

1.学生对英语的重要性缺乏认知

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英语没有深刻的理解,忽视了对英语学习重要性的认知。在其学习的过程中只是当其是一门需要进行考试的内容,没有做到真正的重视。

2.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较为薄弱

由于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基础教学中存在着对英语的不理解性,与对英语学习的偏执性,造成英语学习中的一些不解与迷茫。而在学习中,需要有一个连贯性的过程,基础性学习的薄弱就会导致后期学习的困难。

3.教学模式对学生没有吸引力

单一的教学模式没有贴合学生的心理需求,造成学习过程中的抗拒心理与逆反情绪。而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枯燥、乏味也使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兴趣。

4.综合知识面狭窄

导游英语专业是一门具备较强综合性的学科,其涉及范围较广,例如天文、地理、民族风情、文化、建筑风景等。但是在导游英语专业的教学中没有通过正确的实践方式将综合性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阻碍了学生对外界知识的了解。

5.口语表达能力较弱

导游专业注重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针对其口语表达能力进行专门性的教学,这也就造成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较弱的现象。

二、中职学校导游专业英语教学问题出现的原因

1.教学模式的传统性

就我国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学模式而言,一般还是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过于注重理论性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过于强化对相关知识的语法与词汇的讲解,而忽视了学生在听、说、读、写、译方面的培养,造成学生在日常实践的过程中对教师与书本过度依赖,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导致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的思维能力。

2.教学实践的弱化性

中职学校导游专业的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理论性的教学内容较为强化,而缺乏对应用能力的培养,这致使学生在面向工作岗位时,没有办法完全适应导游业的现实需求。

3.教师综合能力的欠缺

就目前而言,中职学校导游专业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较强,但是其综合能力却仍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导游专业的学生需要在英语课上学习旅游业的相关知识,如果英语教师没有办法将最新的旅游市场动向传授给学生,就会造成教学与实践的脱节,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是在就业时的一大优势。

4.考试方式的单一性

中职学校导游专业的英语考试一般是以期中、期末的考试为主,但是在考试的内容中很少涉及导游业的最新动向,而只是一些理论性较强的语法考试,这样单一的考试方式没有办法真正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与综合能力,也没有办法培养学生在听、说、读、写、译方面的能力。

三、导游英语的创新改革策略

中职导游英语专业教学的特殊要求是突出英语口语表达,要求学生能在导游工作中运用英语与外籍人士进行交际和介绍景点。流利的英语口语是涉外服务的基础。因此,教师要采用多种创新型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水平,这是中职导游专业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

1.创新教材改革

中职导游专业的英语教材也应该与时共进,更加注重实用性,符合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就笔者学校的实际情况而言,教师团队可以编辑采纳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学校毕业的学生基本在嘉兴的几个著名景点就业,如南湖、乌镇、西塘等。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教学的内容进行重组,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方面的综合

素质。

2.创新教学方式改革

导游英语专业的教学方式需要注重表现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这是因为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需要与国外的旅客进行交际,而进行交际的基础就是流利的英语口语。所以,在创新教学方式改革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在创新教学方式改革的过程中可以添加情景教学的方式,这种需要将语言、动作、情景三者进行有效融合的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口语能力,更能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所扮演的角色。另外,嘉兴技师学院与乌镇有着合作办学的关系,每学期更是可以组织学生实地模拟导游,在最真实的环境中,体验接待外宾的各种流程。

创新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的语言学习方式的枯燥感,并使英语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富有灵性。与此同时,创新的教学方式还增强了学生的应变能力与想象能力,让学生在创新的教学模式中得到语言知识。

3.创新专业知识培训改革

中职导游英语其实也是一种混合型的综合学科,是英语与导游专业的有机结合。为了使学生成为综合型的英语人才,可以采用将知识与专业进行综合培训的培训模式。也就是将导游专业的知识渗透到英语课堂之中,将学生培养成综合型人才。所以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二者之间的结合。例如,在英语口语练习过程中增加导游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在日常练习过程中体会到导游行业的语言习惯与表达方式,并且在日常课堂内容的讲述中也注重对导游行业的背景与未来发展进行讲解。在学生毕业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获得全国导游员资格证与相关的英语证书,不断地提高学生对导游专业术语、历史典故、风土文化的翻译水平以及英语的口头表达能力,这样也能使游客了解国内文化和增强旅游的兴趣。

4.创新课堂文化改革

中职导游英语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一般是旅行社,需要面对的服务对象也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以需要学生熟练掌握英语技能与广泛的旅游专业知识,并且对各国的文化风俗、价值观等进行了解。所以在中职导游英语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应该注重文化的差异性的学习。例如在描述《Table Manner》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东西方在餐饮方面的文化差异:西方人一般是以肉食为主,而在我国则是以五谷杂粮为主。而在一日三餐中,美国人注重晚餐,英国人注重早餐,而我国则注重午餐。针对这种文化差异的敏感性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使学生打下良好的语言及文化基础。

5.创新考试方式改革

改变单一的考试方式,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运用语言表达能力等分别进行考核,采用多元化的评分方式。将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表现、单元测试等加入考试记分的范围内,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考试方式的创新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努力,更全面地记录学生的专业成长,还可以使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变得更加活跃,增强语言的运用能力。

6.创新校内外实践改革

为了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中职学校导游英语专业应该定期进行教学实践的改革。实践的方式分别是校内与校外两种模式。在校内实践中组织学生进行导游英语的课外活动,如编创导游英语歌曲、表演导游英语小品、导游英语角、导游故事比赛等,或者进行英语导游翻译比赛,强化学生的实践练习。而校外实践是由中职学校的旅行社约定培训地,使学生在其规定培训地兼职、实习,不断地积累实践经验。通过校内外的实践改革,可以综合性地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能的平台,也扩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

7.创新教学队伍改革

教学质量提升需要教师队伍的共同努力,所以应该对此专业的英语教师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不仅是英语方面的,更应该有当前的旅游业的发展动态,参与各种导游知识与旅游知识的学习,不断地扩展自身的导游知识。只有教师掌握了较为专业的知识后,在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才会更加准确与生动。创新教学队伍的改革也是为了提高中职导游英语专业的教学质量。

经济的发展需要专业人才的扶持,导游英语专业也是一样,所以在中职导游英语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认真贯彻“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创新的教学方式改革,不断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与综合应用能力,将学生打造成综合性的导游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子敬.导游英语[M].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古彤贞.导游英语[M].上海:旅游教育出版社,2011.

[3]华锦阳.英语新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4]郎咸平.带着英语去旅游[M].北京:旅游出版社,2010.

[5]李维安.导游英语文化讲解资料库[M].北京:旅游出版社,2007.

第6篇

关键词:旅游英语翻译 目的论 旅游文本差异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007-02

1 引言

随着信息、交通的飞速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日益密切,带动了国际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英语作为普遍使用的全球语言,在国际旅游行业扮演者举足轻重的角色。在这种形势下,旅游英语的翻译逐渐形成了英语翻译的一大分支。中国的旅游资源相当丰富,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慕名而来参观中国举世闻名的旅游景点。可惜的是,中国绝大多数的旅游资源的国际知名度却不高,大多数的外国人只知道北京、上海、香港,而对其他省市独具魅力的旅游胜地却不了解。如宁夏回族自治区,这一片神奇的土地、鱼米之乡、民族韵味浓厚,自古就有“塞上江南”、“天下黄河富宁夏”的美誉。她有岳飞笔下“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贺兰山岩画风景区、有王维惊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沙坡头风景区、有“东方金字塔”美誉的西夏王陵等等。外国友人了解中国旅游资源的途径有限,一般就是通过互联网信息,再就是将通过较少的文字和媒体资料记载。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中国参观,我国各大旅游城市和著名景点意识到了旅游英语翻译和宣传的重要性,并采取了有效措施。出版中英文的旅游介绍和导游手册,内容也较为详尽;各大城市的政府网站上也有旅游景点的英文宣传;各大景点内的宣传语和指示牌上也标有了英文。但是,目前旅游英语翻译领域的专业人才较少,翻译的随意性强、专业性低。大多数的旅游资源的翻译是出自商业翻译公司或在校老师学生之手,并且各个景点的英文翻译也是参差不齐。这也是我国旅游英语翻译的现状,缺少统筹管理和监督的部门,更是缺少专业地道的旅游英语翻译人才。因此,提高旅游英语翻译的整体水平,改善中国旅游景点介绍及周边旅游环境的汉英翻译状况,对加快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2 目的论简述

汉斯・维米尔(Hans Vermeer)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翻译目的论(Skopos Theory),将翻译研究从原文中心论的束缚中摆脱出来。。他认为,翻译不仅是一种人类的行为活动,也是一种有目的性的行为活动。作为一种行为,任何形式的翻译所要达到的目的都会影响译者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结果决定方法。由于文化背景、思维方式、表达习惯上的差异,译出语作者的意图及其采用的语篇形式并不完全符合目标读者的语言习惯,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要从目标读者的角度出发,根据译文的预期目的来决定自己的翻译策略。翻译目的论的首要原则就是目的原则,翻译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和效果决定和影响翻译的整个过程,同时也决定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选择的翻译方法,从而对翻译结果产生影响。

另外两个原则分别为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从属于目的原则,要求译文忠实于原文,具备可读性,语意连贯,利于译语读者的理解和接受,但翻译所采用的形式和达到的程度由翻译的目的决定。旅游英语翻译同商务英语翻译、法律英语翻译一样,是一种专业性翻译活动。总体概括,旅游英语翻译包括旅游景点介绍、景点告示牌、景点特色民俗风情宣传册、旅游景点网站的翻译。旅游英语翻译后给我国旅游业带来的直接效益就是,通过这些译本,使外国游客读懂、看懂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以此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在这样的目的引导下,旅游英语译本则要表达的准确明了、通俗易懂、具有吸引力,更有利于不同层面的外国游客的理解和接受。

3 目的论指导下的旅游翻译

英汉旅游语言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文体风格差异、文化差异和语用差异上。在语言的表达上,汉语重意合,句法结构松散,表意丰富,而英语注重形合,句法结构严谨,表意精确。因而在旅游文本中,汉语旅游文本较多的使用四字成语、华丽的辞藻来达到声韵和谐、朗朗上口的效果。因而在翻译成英语介绍给外国游客时,对于那些四字成语和华丽的表达切忌逐字逐句翻译,则要根据英语景物描写的规则加以调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差异涉及面比较广包括:生活习惯、、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社会礼仪等,这些都在语言中有所体现。因此,在翻译旅游文本时,译者必须考虑译文读者的文化背景,适当对文本中的文化信息通过加注释说明或删减的方法进行调整。

旅游文本英译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考虑语用调整的问题。一些表达在源语言语境中看似很自然的表达,但译文读者有时则会很难读懂,因而作一些必要的语用增补,或使用译语中语用意义相当的词语进行语用调整,更加清晰的表达愿意。例如,在很多旅游景点,我们都能看到这样的标示牌:“参观由此去”。中文表达符合中国游客的空间思维及认知特征,使人明白其意,发挥了标示语的“指示”功能。然而,译文“To visit from here!”却会令外国游客一头雾水,无法理解,难以达到“指示”的效果。再者,“visit”一词为及物动词,后面应带宾语,译文用法不规范,可简单译为“This way, please!”。

“目的原则”将翻译作为一种基于原文的文本处理过程,译者可以根据翻译的目的来处理原文,使译文为读者所接受,因此在翻译的技巧和手法上,通常灵活选用各种常用的翻译策略,包括:增译、改写、归化等方式。增译,指从原文出发,根据逻辑、句法、修辞的需要,在译文中增加一些必要的语言单位。按增译使用频率的大小排列,增加的语言单位有词、短语和小句。增译的原则必须谨记。增译不是无中生有地随意增加语言单位,而是增加原文中虽无其形但有其意的一些语言单位。为使译文更加通顺达意,所增补的语言单位必须是在修辞、结构或语义上必不可少的,增补后并无画蛇添足之感。增译必须是最小限度的,切不可增加过多而把翻译变成了阐译。例如:沙坡头旅游区集大漠、黄河、高山、绿洲为一处,既具西北风光之雄奇,又兼江南景色之秀美,王维游玩到此地,惊叹于这里的美景,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本句中指出“王维”,这对于熟悉王维的中国人来说是简明易懂的,但是对于外国游客来说,他们并不清楚王维其人,容易产生疑惑,因此在翻译中必须对王维

的背景进行注释,从而使外国游客对王维其人有清晰的认识,也对此景点的介绍有更好地理解。因此,该句译为:“Shapotou Tourism Zone, presenting a unique combination of sceneries composed of the desert, the Yellow River, majestic mountains and oases. It is not only possessed of the spectacular grandeur of the Northwest, but also the beauty of the South. When Wang Wei , a celebrated poet of the Tang Dynasty, visited here, he was shocked of the splendid wonders and wrote a famous poem ‘Straight lonely smoke rises in the desert, Grand long river reflects the round setting sun’”改写指在篇章结构的整体照应下,对原文语篇按译文的表达需要和效果进行相应的调整甚至改写,使译文符合习惯和读者口味,做到内外有别,以利信息交流或加强感染力。归化翻译法旨在尽量减少译文中的异国情调,为目的语读者提供一种自然流畅的译文。在翻译中体现“尽量不干扰读者,请作者向读者靠近”的效果,在景点介绍的翻译中,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词汇和表达可以采用归化的手法。

4 结语

翻译是一份神圣的职业,同样也是一份专业性要求极高的事业。从事旅游翻译的译者们应该加强翻译道德的培养,加强责任心,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在进行旅游景点翻译的过程中避免各种错误的出现。完善与规范旅游景点翻译应该引起相关部门和行业的关注,各部门应协调统一,加强管理,制定规范与标准从细节处提升优秀旅游城市的形象,提升城市的国际化水平。这样才能更好的向外国游客传达我们的文化知识,让他们更尽兴地游览中国的大好河山、壮丽美景,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

参考文献:

[1]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2]寇海珊.浅析翻译目的论在旅游翻译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纵横,2009,38(1): 36,177.

[3]孙致礼.翻译:理论与实践探索[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

[4]叶子南.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第7篇

卡通梦开启环球之旅

易融,本名童杨芳,1975年出生在湖北宜昌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易融从小便喜欢卡通故事,且开朗,有主见,对生活充满激情。1994年,19岁的易融独自一人去了西双版纳,自此,她对旅游着了迷。

1999年,易融毅然从原来的工作单位辞职,之后北上南下四处打拼,并最终在新华网广东频道“焦点网谈”栏目担任策划、责编及摄影记者。在各地采访的过程中,她心痛不少特有的中文化正濒临消逝,决定尽己微薄之力,肩负起弘扬中传统文化的重任,并向世界推广。于是,2003年,她辞去了让人羡慕的工作,进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进修全日制高级英语,之后又进入星空卫视,担任网站总策划。

随着工作经历和人生阅历的增加,易融实现心中抱负的规划初现雏形:她决定创作一部大型的卡通系列故事,主角是小兔子和小仓鼠―这两只爱旅游的动物,从中出发,带着广大读者和观众的目光环游世界。

这是一部现代版的卡通动物《西游记》,与古代版的《西游记》不同之处在于,古代版的《西游记》是主人公去西方取经,而卡通版的《西游记》则是将中之“经”传播到“西方”,传播到全球。在传播中华文化的同时,也将其在环球之旅中所见的异域风情进行有趣的展示。

为了获取更多的创作灵感,易融决定身体力行,环游世界一番。

出发之前精心准备

环球之旅需要一大笔经费,身为工薪一族的易融决定采用“沙发客”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环球之梦。

“沙发客”(couchsurfing)的旅游方式是指到异地旅游时,免费借宿当地人家的沙发,并在沙发主人这张“活地图”的导游下,尽情地享受当地的美食、美景和风土人情;而他人到你家所在地旅游时,又睡你家的沙发,你也当他人的向导,并引领他人去享受你身边的美食、美景和风土人情。

决定出行后,从2007年至2008年的两年时间里,易融都在为梦想做准备。她自费进修了动漫制作、影视剪辑、高级英语写作等课程,为了预防旅途遇上坏人,还学了一年半的跆拳道,并跻身蓝绿带……

两年下来,易融几乎花光了积蓄,但她却具备了诸多别人所不具备的际技能:英语超好、识各礼仪、会跆拳道、能潜水、可驾驶多种车辆……她几乎练就了孙悟空一样的72变能力。

与此同时,易融通过航空公司不同时段促销,提前1年从网上预订了12个跨航班中的9张零元机票,这些机票只需出税金加行李费便能顺利登机。

2009年3月7日,易融提着一个大行李箱,背着两个小挎包,开始了自己的漫漫旅程。她先用115天走完安徽、江苏、上海、福建、广东等内10个省市,2009年8月31日,她又由自治区入境尼泊尔,开始她的尼泊尔、印度、孟加拉、泰、马来西亚、越南等东南亚10之旅。

她是别人眼中的风景

2009年9月25日上午,易融从尼泊尔与印度交界处的苏那利过境,一位长着络腮胡子的印度海关大叔直夸她孤身旅游了不起,说这对印度妇女来说,简直是一件不敢想象的事。言谈间,“络腮胡子”意犹未尽,甚至问起她结婚没有,当得知她还是单身时,连说:“太好了!”原来,这位“络腮胡子”竟想将自己的一位帅哥同事介绍给易融。

一路上,这样的桃花运不时地找上门来。

2009年9月27日,易融到了印度新德里,并在一个名叫阿杰的影视剧编导家里找到了可供借宿的沙发。到达当天,她坐公交车出门,在车上,易融突然发现,坐在她前面的一个小伙子老是盯着她看,当她试图与之用英语交流时,小伙子却毫无反应――看来那个小伙子并不懂英语。更奇怪的是,当易融下车时,那个小伙子与另一个子略矮的小伙子竟也跟着她下车了。这下易融紧张了:这两人要干嘛?就在她惴惴不安之时,先前盯着她看的那个高个子小伙却指着可乐铺子对她比划着,意思是要请她喝可乐。看来高个小伙并无恶意,易融便接受了他买的可乐。没想到,就在易融感激地想离开时,高个小伙又指了指一家电影院,比划着想邀请她去看电影。虽然心里不踏实,但看那两个小伙子似乎并无恶意,易融便壮着胆子同意了:有人请自己看电影,为什么不呢?这不也是领略印度风土人情的一个好机会吗?

那天看的电影名字叫《Wanted》(中文名《通缉令》),这部印度本土电影超长,竟放了近3个小时。因不懂印度语,易融看得云里雾里,剧情全靠猜。因而当电影结束时,她真是累得不行了。但那两个小伙子却兴致很高,仍不愿意与她分开。高个小伙更向她表明了爱意,并护送她回到“沙发主”阿杰家。

易融没想到,一路专心致志地欣赏沿路风景的她,竟也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而她的桃花运也并没有结束――为了感谢阿杰一家的热情款待,也为了满足阿杰的妹妹的好奇心,易融用自己随身带的面膜粉帮阿杰全家做了一次面膜,让一家子非常开心。哪知,当晚,阿杰竟然跑来对她说:“我喜欢你,我们结婚吧!”被“求婚”吓退的易融,第二天就从阿杰家“撤退”了。

有苦有乐游完24

旅行的过程有苦有乐,易融的环球之旅并不是总能遇上好心的帮助和难缠的桃花,伴随她的还有各种需要提防的骗局和不得不面对的困难。

在印度焦特普尔,易融受该市一位名叫尼瓦斯的沙发主人的邀请,前去借宿,哪知到达后才发现,这个尼瓦斯只是一个利用“沙发客”赚钱的家伙!他以借出沙发的名义将沙发客们骗到自己家开的旅馆里,再声明只有收费的房间,并无免费的沙发,同时还会向住宿者兜售各种市内旅游项目。当易融坚决拒绝时,就被其从旅馆种赶了出来,风雨中独自一人在大街上寻找住处。2010年3月17日,易融从越南飞回广州,结束了第一次跨之旅。同年8月4日,她再次出发,开始了中东之旅。

旅途中的困难不在少数,易融一个个克服了过来。她的第二次跨游历时334天,至2011年7月5日从中塔边境卡拉苏口岸回,她游玩了17个家,仅花人民币15000元。两次出行,游历24个家(两次出行有3个家重叠)总花费不到27000元钱。

第8篇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 旅游英语教学 应用

新时期,旅游业开始成为我国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对旅游业人才的需求数量急剧增多,旅游业人才严重缺乏,特别是缺乏具备较强英语沟通能力的专业人才。而在高校旅游英语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满足旅游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促进我国旅游业更好的发展。

一、高校旅游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许多高校在旅游英语教学中,将教学目标简单定位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具备一定的旅游知识和相关技能,缺乏一定的指导性,在教学过程中仍旧是以词汇和语法为主,侧重对篇章的背诵,忽视了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不利于实现旅游英语的实用性。同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重视激发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缺乏相应的实训课堂,在实际的就业过程中无法将旅游和英语这两方面的优势很好地展现出来,加上学生严重缺乏跨文化理解能力,不能很好地理解西方的文化背景,造成语用失误或文化失误,进而产生不必要的摩擦或误解,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

二、任务驱动法在高校旅游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任务开始前进行有效的课程导入

在实际的高校旅游英语教学中,如果教师一开始就直入主题,不给学生任何缓冲,就会让学生觉得比较紧张和压抑,不利于进行有效的英语学习。所以,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可以有效运用任务驱动法,先以与旅游有关的背景、文化、景点等进行有效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回忆起已经学过的与旅游相关的词汇、短语或句子,让学生尽快地熟悉课程主题和主要内容,为下面的英语课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如英语教师可以创设景点介绍、旅游新闻、旅游热点、节日旅游等与旅游专业密切相关的英语活动,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下面的英语教学打好基础。

2.设定具体任务引导学生搜集旅游素材

在高校旅游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任务的难易程度,科学地设定具体任务,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让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完成。通常情况下,旅游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有导游的主要职责和具体任务、中国旅游景观、中国民俗文化、情境对话、国内外旅游热点等,英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经常关注并搜集国内外的旅游新闻和旅游热点,及时了解关于旅游的各种信息和相关动态。除了这些教学内容,英语教师还要给学生布置其他的主题任务:对自己比较熟悉或比较有名的旅游资源和景点进行介绍。如桂林山水、海南天涯海角、苏州园林等,英语教师可以通过报纸、造纸、图书或网络等途径搜集相关的英文资料,然后对这些英文资料进行整理,并加入自己对这些旅游资源或景点的理解;按照正确的导游服务流程,Meeting at the Airport(机场接待)、Itinerary(行程安排)、Hotel Check一in(酒店入住)、welcome speech(沿途介绍) 、Scenary Introduction(景点介绍)、Farewell Speech(机场送别)等,让学生制定合理的接待计划;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或突发状况,应该如何进行解决?如在约定的时间内导游还没有接到游客,而且电话也打不通,怎么办?对游客安排的用餐,游客不满意想换餐怎么办?

3.引导学生积极完成各项任务

在高校旅游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在导入新课之前,可以然当天的值日生对民俗文化、文化遗产、旅游热点等用旅游英语知识进行表述,而要想进行准确的表述,学生就要搜集相关的旅游词汇和短语,久而久之,学生的旅游知识就会变得越来越丰富。对于英语教师给学生布置其他主题任务,学生也要积极完成:在教师检查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前,英语英语可以先让学生准备3-5分钟时间,让学生能够熟练地将介绍桂林山水、海南天涯海角、苏州园林等比较著名的景点,并将其他学生有可能不认识的生词或专业词写在黑板上进行讲解和解读;对于导游服务流程,英语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景,选出几位学生充当游客,让学生进行导游模拟服务,对于Meeting at the Airport(机场接待)、Hotel Check一in(酒店入住)、welcome speech(沿途讲解)等环节,英语教师要及时做好记录,不断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表演情绪,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突如其来的变化或突发状况,英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进行模拟演示,锻炼学生在带团过程中的应急处理能力。

三、结语

总之,在高校旅游英语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词汇量,特别是能够在掌握一些在旅游中经常会用到的比较专业的词汇,进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和旅游服务技能,满足旅游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促进我国旅游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争争. 任务驱动法在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9.

[2]姜凯军. 浅谈任务驱动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广西教育,2008,12:31-32.

第9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旅游英语;教学;问题;策略

一、当前高职旅游英语教育现状分析

1.课程设置不科学,教材使用较为混乱

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不规范目前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和教材的选用没有体现出专业性特征,一般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大体相同,缺乏成熟的旅游英语系列教材,有的院校采用的旅游英语教材是与旅游无关的基础英语教材,无法体现出“旅游英语”的专业特征,更不能突出其使用价值的针对性。比如:一直以来,旅游英语专业的主干课程是《综合英语教程》,该教材内容丰富,趣味性强,但对于英语底子薄弱的高职高专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且语言信息与他们所学专业无关,老师扮演的角色也很尴尬,创新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更无从谈起了,导致大部分学生考取的是汉语导游证,无法满足涉外旅游的人才需求。

2.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模式停留在传统模式

滞后的教学模式与考核方式目前,教学模式的改革比较缓慢,往往止步于理论,采用的多是黑板加粉笔的“填鸭式”课堂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是主要表演者。源于学生中学时期“应试教育”的心理定势,他们评价老师的标准是“讲解越多,老师越好”,老师也形成了“讲不满课堂,对不起学生”的思维定势,有的老师也有创新教学模式的愿望,但由于怕当“懒老师”,往往也满怀热情地望而却步。另外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考核和对老师教学效果的评定也依然是通过试卷与成绩,导致老师和学生把学习重点仍然放在语法功能的运用和词汇的掌握上,学生掌握的依然是“哑巴英语”、“阅读式英语”,而不是用来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语言工具。

3.教师队伍专业性不足

对老师专业素能培养的缺失目前,对老师素能高低的评定仍局限于知识丰富与否、授课技能高低,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学习创新程度,从而导致老师过于积极掌控课堂,无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对学生来讲,对知识的学习只能是某种程度上的掌握和记忆,而不是传承与发展。

4.专业英语结合不足,英语教学与旅游专业教学脱节

理论与实践脱节旅游英语不同于单纯的英语,是旅游与英语的结合,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旅游知识和英语沟通能力。因此,学生旅游英语的实践能力培养极为重要,然而在目前高职教育中,对旅游英语的实践教学重视程度还不够,缺乏实践教学条件,模拟实训仅仅流于形式,只在学生毕业前夕安排实习课程,从而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差,就业率低,大部分学生会从事与旅游专业无关的行业。

二、加强旅游英语教学效果策略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加强与业界交流

注重业界与高校学生的交流,增强其英语学习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主性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问题,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自主性主要是表现在有明确的学习主体意识,将书本的知识自主地变成自己的知识财富,并且学生的自主性还会转变自己就是教育的对象,自我调节、自我控制,并且积极向老师质疑,提出具有自己独到见解性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充分掌握学生的认知结构,帮助他们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积极创新课堂教学的形式,提升课堂英语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创造性主要是指在学习中能够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并且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喜欢质疑并大胆创新的思维,善于提问,学生也会深刻体会到“趣味性、创新感”,从而对英语产生极大的兴趣,主动去学习。

2.差异化教学,实行个性化教学模式

尊重学生英语水平上的不足,注重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与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习英语的真正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实际运用也要得到全面的提高。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性,才能尽情展示英语能力,真正确立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将旅游业界结合与学生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3.完善旅游英语评价体系

完善评价体系旅游英语是应用型专业英语,更应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评价的时候要注重多元化、多层次的考核,不仅要考核书面知识,还要重点考查实践操作能力。评价目标多元化把平时的表现及知识掌握程度测评成绩纳入期末总成绩,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能力是在日常积累点滴知识的基础上逐步提升的,“天道酬勤”,只要付出,终会有硕果回报。如笔者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会把本课程每一单元学习的考核目标及标准细则化,制定出具体表格,把学生每一次的课前知识筹备、课堂表现、课后知识整理以及知识能力的转换与创新的情况等都逐一以具体分数和等级的形式标注在表格的相应位置。如此以来,每位学生都会关注自己的日常学习行为,看到自己的成绩与差距,从而形成向终极目标奋进的内在动力。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高校校园里普遍存在的“考前抱佛脚”、“一纸定乾坤”、“60分万岁”的应付考试现象。

4.举行旅游英语技能大赛

举办与旅游英语的相关比赛来提高旅游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国际旅游从业人员,光从书本上获取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旅游活动是一种实践活动,涉外旅游人员是为外国游客提供讲解、翻译、协调等具体的服务。这要求他们必须走出书本去接触真正的社会。旅游部门或旅行社定期举办一些比赛,如旅游英语口语大赛,导游风采大赛,英语演讲比赛,这些比赛不仅可以让同学们展示自己,锻炼自己,还可以使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增强他们的自信,提升他们的能力。不仅给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提供了舞台,也实实在在提高了他们的能力。这样的活动应该继续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第10篇

游学市场三宗罪

据《北史·樊深传》记载,游学,即远游异地,从师求学。顾名思义,游学以学为主,游历只是其中一个辅助的过程。但时至今日,游学已经完全变了味儿,既不是单纯的旅游,也并非纯粹的留学,许多游学机构只是为不同层次消费者设计了短时间内(多为夏冬令营)在世界各国、各民族文明中学习语言并参观游览的项目。目前,国内开设国际游学项目的机构多以培训机构、留学机构及各大旅行社为主。游学时间2~3周不等,游学内容大同小异,虽主办机构不同,但现存问题却十分雷同。

问题一:不学只游。为迎合广大家长心理,各游学机构都打出“开阔眼光,提升英语成绩”的旗号吸引顾客。但在记者走访的3家游学机构中发现,新东方游学行程中仅安排4天时间用于参加美国学校课程活动,英孚、戴尔国际英语游学行程也未见对课程学习重视有佳。并且,一个游学团队学生的年龄从12~17岁不等,却要在同一班级学习,英语语言水平、学习能力等方面均大相径庭,学习效果一般。

问题二:隐性消费。“女儿从美国回来,没见英语有长进,也没见多懂事,就是那带出去的1000美元一分都没剩。”市民田女士向记者无奈地说道。记者了解,遇到这种问题的家长不止田女士一人。新东方国际游学部咨询顾问段莎莎向记者透露,学生们在国外的消费实力都不可小觑,其中一年夏令营甚至有孩子花掉上百万元为家人购置奢侈品。这不禁让人不解——出国游学,到底是“学”,还是血拼购物?在新东方、英孚教育、戴尔国际英语的游学行程安排中,很难看到“购物”等相关字样。但在询问下,潜在消费暗藏玄机。记者曾以需要家中外出游学孩子代购商品为由,询问游学机构行程安排中是否设有购物项目。虽对外公布行程中并未明示,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平日的参观、游览过程中,购物活动都穿插其中。这与当初游学机构承诺学生无需负担任何额外开支情况不符。

问题三:游览仅限于走马观花。除购物以外,记者发现游学机构在两周的行程内,均安排游览多个城市,新东方安排游览6个城市,戴尔国际英语更是高达7个之多。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既要安排学习内容,又要安排参观景点,还要体验高校风采,可谓应接不暇。对此,新东方却认为这是该游学机构的一大特色,但英孚教育在言语中却不乏透露着对其走马观花成分的怀疑。在哈佛大学,“哈佛脚”已被摸得锃光瓦亮;各大高校门口不断有学生驻足合影留念,但求学之心绝非摸“哈佛脚”、合影留念就能实现。

顾客买单游学机构丰厚利润

在《经济》记者走访的3家游学机构中,游学美国两周的行程费用从35800~41600元不等。记者调查发现,虽组织机构不同,行程安排却十分雷同,模式大致为:参观美国名校、纪念堂,游览某大街,体验美国全真课堂,与美国寄宿家庭欢度时光等。类似的内容,但高额的收费却令人大呼“伤不起”。

以新东方国际游学项目为例。在16天的“美国全真课堂体验系列——3线中学全真课堂洛杉矶寄宿家庭两周游学营”中,前后去往6座城市,分别为旧金山、洛杉矶、波士顿、纽约、费城及华盛顿。行程中,约60%的时间用于参观美国著名景点及高等学府,如:金门大桥、自由女神像、哈佛大学等,以上均为免费景点;行程中仅占10%的时间用于游览美国收费景点,如:迪士尼主题公园、好莱坞环球影城;其余30%时间,除耽搁在往返路途上外,所谓“全真课堂”体验不过仅占4天。在记者大致浏览行程表后发现,仅16天的游学旅程,其中有大量整天时间用于乘坐交通工具或观光同一景点,内容安排不充实令人为这花出去的35800元大洋心疼不已。

“国内大多培训机构都指望着这每年两次的寒暑夏令营挣钱呢”,国内某知名旅行社销售经理贾先生向《经济》记者透露。该旅行社作为国际旅游经验较为丰富的一家,多次经办国内游学机构出国项目。在贾先生给记者的一份美国景点价目表中,记者了解到,类似迪士尼乐园、好莱坞环球影城等收费旅游景点,旅行社对外报价为150美元/人(约合人民币949.32元),但记者调查了解其成本价仅约为300元人民币。其余著名景点、高等学府等免费参观项目,旅行社对外收取适当费用,比如:参观自由女神像报价35美元/人(约合人民币221.49元),且此项目中包括环岛游船,但其成本价仅约为70元人民币。而游学机构对外报价却远远高于旅行社。

除旅游景点外,多数游学机构都会安排学生到美国当地家庭寄宿,此方面,新东方安排时间为7天,除去在飞机上度过的两晚外,占整体行程住宿时间的50%;英孚教育更是将全部住宿时间安排在美国当地寄宿家庭。英孚教育国际游学部白老师向记者透露,美国当地寄宿家庭为志愿接待中国学生,不收取任何费用。而在其家中居住期间,学生全天饮食起居均由该家庭负责。由此看来,选择在美国当地家庭寄宿的方式,为游学机构减轻了一大笔成本开支。“机票费用、房费、车费、导游费等固定支出加适当利润,游学机构要价顶多2.5万元”,贾先生向记者透露,“但游学机构对外报价都是由成本加旅行社、游学机构利润得来的,因此这笔庞大的开支只能由游客买单”。

缺乏行业监管,家长推波助澜

今年5月,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国家旅游局联合《关于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生出国参加夏(冬)令营等有关活动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强调,不得以盈利为目的组织出国夏(冬)令营,原则上不组织低年纪学生出国参加夏(冬)令营等有关活动。政策性相关文件虽已出台,但面对乱象丛生的国内游学机构,欲制定甄选原则,还需家长擦亮双眼。

在某教育机构与新浪教育频道2012年7月17日的“海外游学期望及喜好调查报告”中显示,在参与调查的498人当中,26.9%学生在16岁以下就已经参加了第一次海外游学活动,这意味着,游学群体正日趋低龄化。这一现象,虽不能否认有学生本身意愿的驱使,但大部分原因与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密不可分。很多学生家长认为,在经济条件允许的今天,同龄的孩子都有出国游学的机会,如果让自己的孩子与其失之交臂,不仅会让孩子在同龄人面前抬不起头,也会让孩子错失教育良机,今后甚至会影响孩子的前程。

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副教授殷飞曾接待过这样一位学生家长:小学四年级的阳阳,在班级考试中名列前茅。假期之前,阳阳带回学校下发的暑期游学报名表,缴费金额高达3万多元。阳阳家长一方面不想让阳阳错失这次到国外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面对如此高额的收费望而却步。考虑再三,阳阳家长最终决定硬着头皮给阳阳报名参团。与阳阳家长有同样遭遇的学生家长还有很多。市民罗先生,平日经营小生意。今年暑假,罗先生送13岁的孩子到美国游学。15天的游学活动中,孩子只是在美国名校内转几圈、到各个著名景点请导游介绍一番,与普通出国旅游并无太大差异。但就是这区区15天的普通旅游,却让罗先生掏出了3.2万元的高额费用。罗先生本人并未对游学多感兴趣,全是拜周围朋友劝说所赐,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由此看来,孩子的游学一下变成家长攀比的砝码,令人哭笑不得。

第11篇

当今,旅游业已经成为拉动国民经济作用很大的行业。旅游业在扩大内需、促进就业方面将发挥更大作用。随着旅游业日益的蓬勃发展,高等教育在培养应用型旅游人才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是目前旅游高等教育研究的重点,旅游行业是应用型、实践性较强的行业,旅游人才的培养也要根据不同情况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设计的因素进行优化组合,寻求最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涉外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对涉外旅游人才培养的专业主要是旅游英语专业,它的起步及发展是在进二十年,但旅游英语专业已经迅速成为热门专业之一,其培养目标多为具备较强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掌握一定的旅游管理相关理论、拥有熟练的旅行社业务操作技能、能运用现代化办公设备处理日常事务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目前国内开设该专业的高校在专业体系构建、专业课程设置、课程内容选择上各有侧重,有的重视外语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有的重视旅游行业业务能力的培养。分析涉外人才培养的现状,会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一)课程设置专业性不强。目前多数高等院校开设的旅游英语专业中,英语语言基础课程的比重过大,课程设置中专业特色不突出。“英语阅读”、“英语口语”“英语写作”等基础英语课程占据多数学时,且与专业课脱节;另一方面,“旅游概论”、“导游实务”、“中外民俗”等专业课学时少,且为中文授课,与英文课程无法结合。

(二)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多数从教该专业的教师都是语言类或者师范类的毕业生,只能从英语语言交际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缺少企业工作经历;企业引进的职业人由于工作时间的限制也不能承担全部的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职业人也无法将专业知识及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结合。

(三)实践教学模式落后不符合社会对旅游人才的能力需求。旅游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仍普遍采用传统模式,各院校只是局限于对专业技能简单机械的模仿及再现模式,综合型、应用型训练偏少,社会实践与教学实践之间还缺乏有机联系与结合。

二、涉外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善于跨文化交际与沟通,掌握实用的旅游知识,熟悉旅游业务,具有饭店旅行社经营管理和导游能力,能熟练运用英语在旅游行业的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涉外导游,涉外礼仪接待,酒店服务与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高级英语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要求学生“知识、能力、人格”全面发展,具备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知识结构,掌握英语语言基本知识,受到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良好训练。掌握实用的旅游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课程设置

本专业学制为四年。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阶段(一年级和二年级)和高级阶段(三年级、四年级)。基础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夯实英语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严格的英语基本技能训练和旅游导游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风,为进入高年级打下扎实的英语专业基础。高级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进一步扩大英语知识面,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旅游企业管理与服务技能训练,从而达到培养适应社会、适应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课程设置分为英语专业技能、英语专业知识和旅游方向三个主要课程模块。

1、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指综合训练课程和各种技能的单项训练课程,如: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语口译、英语笔译等课程。

2、英语专业知识课程:指语言、文学、文化等方面的课程,如:英语国家概况、英语语言学概论、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美国文学史及选读、中西文化比较、跨文化交际等课程。

3、旅游方向课程:指与旅游相关的专业知识课程,如:旅游学概论、旅游法规、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英语口语、全国及地方导游基础知识、旅游人力资源管理、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等。

(四)主要教学方法

1、课外学习和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扩展,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学习和活动以课堂教学的内容为基础,通过外语角、课外阅读、专业社团、演讲、辩论、读书报告会、戏剧表演、讲座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注意发展个性,提倡人人参与,培养合作精神。除参加校内学习和实践活动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各种校外社会实践活动。

2、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积极采用现代的、多元的和全方位的网络辅助教学模式,在充分利用数字化语言实验室、旅游模拟实验室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媒体技术优势,开发多媒体课件,建设网络教学平台,逐步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图书资料和网上信息,获取知识,并使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灵活、方便、实用和广阔的学习和实践的空间。

3、旅游方向课程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根据旅游方向课程特点,推广角色扮演法、图片演示法、案例式、项目式、任务型等教学方法;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现场模拟法、导游实地演习训练法、旅游现象分析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极大地促进学生旅游实践能力的提高。

(五)专业特色

1、突出“英语知识与技能+旅游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人才培养特色,能力培养体现专业的交叉性和跨学科性。学生综合素质好,既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又熟悉和掌握涉外旅游及旅游服务与管理知识,学生就业口径宽,适应社会实际和市场需要。

2、实践教学贯穿学习的全过程,通过校内外实训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学生的旅游技能得到全方位的锻炼,毕业生能够直接胜任英语旅游服务与管理工作。

3、学生在国际导游方面有深入的了解和专长,取得全国通用的导游资格证书,从而使自己具有良好的竞争能力。

(六)考核

考核手段主要采取闭卷笔试及口试形式。考核内容兼顾知识与能力,注意客观型试题、主观型试题、记忆型试题和分析型试题的适当比例,试题力求科学、客观、逐步做到标准化。高年级部分课程的考核也可采取撰写论文、讨论和答辩形式等。毕业论文(设计)是考查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和方式。毕业论文(设计)用英语撰写,长度为5000词左右。要求选题有价值、论文思路清晰、内容充实、文字通顺,并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加大毕业设计的比重,鼓励学生采用旅游市场调研报告、旅游计划书、旅游营销方案等多种形式,报告长度与毕业论文长度大体相当,用英文撰写,把创新思维和应用价值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

(七)毕业学分要求

在此表中,公共课程包括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外语、中文、体育艺术与文学、人文素养、经济管理法学、信息技术。

专业技能必修课程包括基础英语、英语阅读、英语口语、英语听力、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语笔译、英语口译、英语演讲与辩论。

专业知识必修课程包括英语国家概况、英语论文写作。专业方向必修课程包括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导游实务及模拟导游、饭店管理原理、领队英语与实务、旅游英语口语。

专业选修课程包括专业技能选修、专业知识选修及专业方向选修三大类别。专业技能选修包括英语语法与实践、21世纪报导读、实用英语写作、英语报刊杂志选读、新闻英语视听。专业知识选修包括古希腊罗马神话、西方文化概论、中西文化比较、英汉语言对比、英语语言学概论、跨文化交际、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美国文学史及选读。专业方向选修包括旅游学概论 、全国及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现代商务礼仪、中外民俗、旅游应用文写作与翻译、旅游资源管理与产品开发、旅游心理学。

实践性教学主要包括专业调查、课外阅读、专业社团、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综合技能训练及毕业论文。

三、涉外旅游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

(一)课程体系的设计

在进行专业课程设体系设计之初,应当进行旅游市场需求分析,根据企业、行业对于专业对应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和知识构成,与毕业生现在主要从事的工作岗位和专业所开设的课程挂钩,归纳出本专业课程列表中的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及职业拓展课程。此外,在课程内容中要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要紧紧围绕旅游市场需求来进行,同时又要充分考虑旅游高等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旅游行业相关职业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二)“双师”教学队伍的建设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高校应采用“派出去、请进来”的校企合作模式来培养教师。学校指派教师到旅游企业顶岗实习,参与具体业务,加强教师对相应工作岗位要求和能力的认识与理解。教师还应围绕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研究如何将岗位能力要求融入课程教学,促使教师转变教学思想、调整教学内容、重新设计教学。

(三)实践教学设施的完善

保障涉外旅游人才培养的质量需要良好的实践基地,需要有模拟客房、前台、票务中心、旅游车等旅游实训设施。实训实验基地不能满足于模拟旅游业已有服务形态,必须研究摸索超越旅游业现状的服务形态,创建旅游业新兴的服务形态,传播先进的旅游发展理念、旅游服务形态。

第12篇

【关键词】职业能力;中等职业学校;旅游英语课程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成功举办,我国旅游业的国际形象得到了大大的提升,使我国的旅游市场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欣欣向荣的景象。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其掌握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的旅游接待能力。因此,要让世界更了解中国,需要有更多既具有旅游专业知识,又具有扎实的英语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职业教育是一种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面向社会培养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类型,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级专门人才。中等职业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但从目前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实习和就业状况来看,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和工作适应能力较弱,无法与外国客人进行英语沟通交流,就业竞争能力低下。因此中职旅游英语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同时也决定了中职旅游英语教学改革应该始终围绕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能力这一主题。

一、中职旅游英语教学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各类教育的本质属性。它能说明一个人在既定的职业方面是否能够胜任,也能说明一个人在该职业中取得成功的可能性。

职业能力的培养强调理论教学为职业技能训练服务,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强化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教学的最终目标。我国职业教育着力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学生职业能力的水平直接决定了其就业质量,也反映出学校教育成果的优劣。旅游专业的学生将来主要与人打交道,其职业能力应为运用英语语言工具和酒店旅游服务和管理的相关知识从事创造型实践活动的能力,即旅游英语应用能力和英语语言交际能力。但英语应用及其相关能力水平作为中职生能力的重要方面,曾一度被许多职业学校所忽视,造成学生就业质量不高、岗位适应能力差、甚至成为其职场晋升的瓶颈。所以,在旅游英语中融入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在英语学习领域强化职业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的进步、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中等职业旅游英语课程现状

1.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水平参差不齐

中职学校学生的群体构成相当特殊,一般来自中考落榜者,还有部分学生是打工回来复读的,英语基础普遍较为薄弱。而且部分学生认为英语不重要,觉得只要学好专业课就能干好工作,英语对将来的工作毫无作用,因此导致学生英语学习动力不足,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再加上对旅游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不深,从而对英语学习丧失兴趣。

2.教材不合适,教学设备落后

旅游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强调要有明确的专业目的,这就要求旅游英语的教学必须有适应其专业需求的专门教材。但目前大多中职学校旅游英语使用的教材,难度较大,要求较高,不符合中职学生的学习实际,学生不能学以致用。而且目前在很多中职学校由于教学设备不足而远远不能满足旅游英语教学要求,专业英语听说教学需求很受限制,客观上影响了旅游英语学习的效果与教学质量。

3.教学方式和手段单一,重理论,轻实践

由于受传统英语教育的影响,旅游英语的教育长期以来组织教学的形式往往是大班教学,授课一般是以教师为中心,大部分时间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在课堂上学得较多的是语言规则和语言知识,口语交际能力得不到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相当低下。这种传统的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重讲授,轻实践,重语法,轻口语,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语言交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及旅游专业技能的培训。

4.教师复合能力欠缺,师资队伍较为薄弱

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学,既包括使用英语授课的英语专业课,同时也包括使用中文授课的旅游专业课。作为英语课程的授课教师,其自身的英语水平可能非常高,但对旅游专业知识不熟悉,了解不深刻,所以授课重点放在了语法、单词等内容上,不能使学生通过英语专业课学习到旅游专业知识。同样一些旅游专业的教师由于自身英语水平有限,无法将旅游专业方面的一些重要词汇及国际旅游市场的最新动态传授给学生,教学内容体现不出这个学科的时代性和全球化特点。

5.课程评价方式过于陈旧,无法激励教学

课程评价方式单一,多是强调笔试。目前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学对理论性的内容传授十分丰富,但对实践中应用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很多旅游英语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多采用期中期末笔试答卷的方法,这些课程的实践性要远远大于其自身的理论性,所以只采用笔试考核的方法无法体现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中职旅游英语教学无论是从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教学模式还是师资力量上都无法体现和完成英语职业技能的培养,达不到实用的目的。为了满足社会和旅游市场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迎接新形势对职业人才培养的挑战,旅游英语教学需要迅速调整培养目标,既重视英语语言知识的传授,又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同时通过加强实践教学和顶岗实习来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三、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实施策略

1. 运用角色扮演法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角色扮演属于集体项目,与课堂教学同步进行,每单元集中表演一次。学生一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或是自由组合来进行表演。例如,笔者在进行旅游英语“餐厅服务”对话练习教学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扮演server和guest,场景设定:迎宾,引位,点菜、付账。笔者先是运用多媒体播放英语视频短片,为学生提供真实自然的餐厅服务流程和规范礼貌的工作用语,再带领学生学习具体的英语语言表达,提示学生不同的语句可以结合不同的肢体语言来进行更好的表达,最后要求学生自行完成场景对话,教师起辅助指导作用。在学生准备好对话表演后,将课堂设在餐饮实训室,充分利用餐饮实训室的教学设施和设备,努力营造一个真实的就餐环境,把学生放进真实的就餐场景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设定的餐厅服务场景进行表演。教师作为考评员,在一旁认真观看,把错漏之处记录下来,在每个小组表演结束后,教师给予及时的评价和指导。先是表扬好的地方,同时也要及时指出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让学生加以注意改进。通过表演,学生掌握了餐厅服务所需要的英语交际用语,并巩固了旅游专业知识,使学生感到真正地运用语言进行有意义的交际,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了学生旅游英语的应用能力。

2.多媒体教学的运用

中职旅游英语涉及景点、景区、酒店、餐饮、文化等诸多内容,场景语言交际活动多,交流范围广。首先,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能够突破“空间”的限制,通过图片、声音、动画等手段直观表现教学内容,将真实的旅游场景世界带到课堂上,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更好地理解和实践旅游岗位的工作技能。例如,笔者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播放英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学生在看完短片后可将画面做实景,将其他学生当作游客,进行现场的模拟导游讲解,把过去那种单纯的文字背诵转换成为学生用自己生动的语言进行具有真情实感的导游讲解,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极大地增强了教学效果。其次,笔者还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出机场接团、酒店前台服务等不同的职业场景,构建一个开放的空间,创设良好的交际环境,让学生在这种较为真实的模拟职场中发展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获得实践经验,提高专业技能。再次,笔者还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世界各国的旅游文化习俗,教给学生一些中外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国外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又能深入理解本国文化内涵,有助于学生旅游英语交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3. 引入旅游文化,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职旅游英语教学的重点应是涉外旅游服务,这就要求教师所选择的教学素材应更注重实用性、针对性、典型性,所导入的文化内容应与中职旅游专业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与日常职业服务交际所涉及的主要方面紧密联系。通过文化教学与语言交际实践相结合,突出语言学习的实用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言和文化的兴趣,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其次,利用教材中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文化对比教学,加强文化渗透。教材中有许多包涵了跨文化知识的材料,这为教师开展跨文化教学创造了条件。例如,在学习圣诞节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就圣诞节对学生进行相关文化背景的介绍,给学生播放圣诞歌曲,了解这个节日之隆重相当于中国的春节。同时将圣诞节的风俗习惯与我国的春节过年的习俗进行对比,增长学生对圣诞节的文化习俗的了解,让其领悟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提高跨文化意识。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21世纪,中职旅游英语教学更应该注意母语文化与英语文化的互相渗透、交融,不断提高人才的交际能力,避免在交际过程中产生文化冲突、文化休克,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旅游英语交际应用能力。

4. 旅游+英语的复合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旅游英语“双师型”教师,即既有丰富的旅游知识和旅游从业经验又有扎实英语基本功的复合能力的教师。由于旅游英语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提高教师旅游+英语复和教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中职学校应鼓励英语专业出身的教师积极参加旅游专业的相关课程和各种旅游专业知识的培训,并鼓励他们考取英语导游证,饭店从业资格证,提高旅游实践技能水平。英语教师在掌握了相关的旅游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后,就能够将旅游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很好地融入到日常课堂教学当中,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职业能力。同时中职学校还可以对一些具有较好英语基础旅游专业出身的教师进行英语教学理论的培训指导,同时组织他们定期参加英语口语培训,提升他们的英语专业知识水平。当他们具有了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英语教学能力后,他们就能够在进行旅游专业知识的讲授时强化学生英语交际职业能力的培养。

5. 建立以能力为目标的多元化考核体系

构建“专业知识+英语技能”的综合性考核模式。即将专业课程要求的知识和英语技能融合在一个综合性考核项目之中,考核学生对旅游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在职业岗位中的英语交际应用能力。例如:在《餐饮服务》教学中,重点考核订餐、引位、点菜、付账,中间穿插客房送餐、意外情况、处理投诉等专题,要求学生模仿职业岗位的要求,现场进行考核,负责考核的老师扮成客人对学生进行提问并进行现场打分。这样的考核方式不仅能反映出学生对本课程掌握的情况,同时也体现了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评价,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实行校企共同参与的“双评价考核“方式。引入企业岗位考核标准,企业参与评价,实行校企共同参与的“双评价考核”方式。在考核过程中,成立专业技能考评委员会,聘请合作企业的行业专家、高级技师担任技能考核的考评员,尤其在顶岗实习中对学生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中的表现进行考核。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既是学生又是职员,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管理,学校与企业可以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情况,企业对学生履行本职工作的态度、能力、业绩进行考核与评价,实行校企共同参与的评价考核。

6.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来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与企业共建一体化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实习是中职旅游人才英语交际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最好的语言环境就是在真实环境下的语言交流,只有岗位实训才能提供真实的语境,因此,实习期间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会对今后的专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中职学校一般采取2+1模式,前两年学生在完成理论课程的学习和基本专业技能的训练,后一年到相关的旅游企业、景点、涉外酒店等地方进行实习。学生通过在前台、餐饮、客房、旅游社、景点等部门的实习,熟悉职业岗位的工作程序与英语能力需求,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技能实践与职业体验,使学生的旅游英语交际应用能力得到直接的锻炼和提高,增加英语交际的自信心。其次,大力开展工学结合,推动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旅游行业中无论是旅行社还是酒店,都存在阶段性用人高峰。据此,在与企业共建实习基地的过程中,注意收集企业用人信息,在不违反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尽量根据企业用人要求,弹性安排教学实践,在每年的“五一”、“十一”、寒暑假、春节等旅游经营旺季,鼓励支持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一方面学生得到实践锻炼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帮助企业解决继续用人的燃眉之急。一些学生通过顶岗实习,最终被实习企业留用。

四、结束语

旅游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强,教学内容丰富的课程,要使我们培养的学生适应未来旅游市场的要求,就必须使我们的教学工作着眼于学生职业能力――英语交际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在系统掌握旅游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英语交际能力的同时,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作为从事旅游英语教学一线教师的我们也应该提高意识,努力从自身做起,积极探索研究适合学生发展的和有效地教学方法,来提高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英语交际应用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志群. 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 科学出版社, 2003.

[2] 严中华.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教课程开发与实施[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 党红艳. 旅游英语教学之文献研究[J]. 沧桑,2009(2): 215-216.

[4] 马瑛. 旅游英语教学改革探析[J].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5}:61-62.

[5] 庞世俊. 职业能力概念及相关问题研究综述[J]. 职业技术教育, 2008(28): 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