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30 00:56: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新课程体育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教育思想 关注成长 师生关系 教育模式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历史上的一次大的变革,新课程理念要求广大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路,改进教学方法,熟悉新教材,对学生进行全新评价,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更新,对教育发展更有利,对学生的发展更有利。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体育教师要深入掌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改变教育观念,发挥教学优势,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一、要让“健康第一”的思想深入教师心中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所需之余,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在吃饱喝足的同时,人们越来越关注身体健康,越来越热衷体育锻炼,健身锻炼逐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制度的改革、实施和完善,让健康成为人们关注热点,身体健康也成为人们的共识。清早起床,参与爬山、打球、登山等各种锻炼的人越来越多,参加锻炼的人从老年人延伸到中年人、青年人和小孩,终身锻炼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所以,初中体育教师,要让“健康第一”的思想深入心中,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促进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体育训练,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正确地、科学地健身,并培养学生坚持长期锻炼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二、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都是在教师的要求下在体育课堂中学习教材,了解体育知识,学习体育技巧。教材中内容是什么,教师就讲什么,学生也就学什么,教师教的内容都是规定好的,就会教无兴趣,学生也是被动学习,就会学无乐趣。而新课程理念则是以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教师要做到心中装着学生,装着全体学生,装着学生的喜怒哀乐,装着学生的身心健康,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明确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以发展学生全面素质为目的。比如,教学中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但在对学生的要求上,却要因人而异,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针对学生不同体能、不同体育基本技能,明确不同的体育教学目标,安排不同层次的体育教学内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可以参与并且能够完成的体育活动,让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享受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体验,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爱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乐于学习,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三、要建立平等、和谐、自主的新型师生关系
传统课堂教学都是教师说一不二,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就是权威,学生有想法不敢说,有意见不敢提。新课程理念要求师生之间建立全新师生关系,体现平等、尊重、民主和发展,这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和教学改革的首要前提和必要条件,也是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基础。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都付出真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同样的关心,让学生受到同等待遇,不厚此薄彼。对于那些身体素质较差,体育能力较弱,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要给予更多鼓励,更多关心,要相信学生,相信他们的能力,相信他们“能行”,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与服务者。要从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能力提升的促进者,从站在讲台上指挥学生做转变为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完成任务的合作者,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而且要成为学生的益友。例如,在教学八年级“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时,我改变传统的、格式化的“教师讲解―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学生练习―教师指导―纠正错误―学生再练习”体育教学模式,让学生集体观看运动员标准的投掷方法,然后让学生通过“实践―思考―交流―争论―发现―学习―练习”一系列学习,再与教师共同学习探讨,最终掌握动作技巧。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更体现了学生自主性,更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更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教学效果更好。
四、改变传统模式,构建全新教学结构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呈现的是四段式的教学结构,分别是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学生在这种周而复始的教学模式中学习,单一的目标,死板的形式,统一的要求,并没有完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也并不太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学生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长期处于被动状态。新课程理念下,必须改变传统模式,逐步建立和形成多样化、全新的教学模式,构建全新教学结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其中,身心愉悦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体育课是否有效,关键在于学生练习了多少,学生学没学到知识,身心是否得到了锻炼。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务必精简自己的语言,减少集中集体讲解的次数与时间,增加教师点拨、个别讲解、辅导、小组诱导的时间,留出尽可能多的时间,让学生探索、思考、学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做到扎实教学,实实在在的提高运动负荷,增强学生体质。教学活动包含三个要素:教师、学生及教育内容和方法。因此,课前一定要精心备课,除备常规的内容外,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我们要认真研究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水平以及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努力熟悉学生“已知道的”,只有这样,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才会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使学生有效地“温故”而“知新”。教师要明确学生“需要知道的”,要多思考如何才能用更精炼的语言、更准确的语气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何才能依靠教师主导作用的增强,增多课堂教学的有效时间,让学生成为课堂大多数时间的主人,让他们有更多、更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交流与探讨,完全落实学生“需要知道的”,促进其主动发展。
例如:在复习课教学中,我一般都会采取快节奏、大密度、中强度的教学方法。快节奏不但要适当地加快自己的语言速度和上课的节奏,更重要的是要精简自己的语言,处处表现出一种紧迫感。大密度,是在课堂上尽可能留出更多地时间让学生学练,并较多地采用了合作、自主学习的形式,这样的学习方式既有利于小干部能力的提高和作用的发挥,又有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练、互相监督、互帮互助的良好学练习惯,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练习的实效性;中强度,让学生学会在练习时自我控制心率,从而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逐步养成科学健身的好习惯。在我的复习课上学生的全课练习密度高达60%以上。因此,课堂效果也较为显著。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体育课堂有别于其他课堂,由于上课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室外或体育场馆进行,所以,除了课堂纪律外,队伍的组织和调动也是使学生顺利进行学习的保障。因此,体育教师在进行课堂管理组织的时候,必须认真、严肃对待,必须加强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会自我调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体育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例如:在体育课上,教师首先要使学生明确上体育课的常规、要求以及学习的内容目标,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看老师的姿态语言行事,尤其要学会看老师的手势进行集队和队伍的调动,学会自我支配,学会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对于违纪违规和失控的学生一开始就提个醒,并要把“丑话”说在前头,一旦发生严肃处理,保证课堂正气抬头,对于每堂课的队伍组织和调动,要有预设,切忌在没有考虑周全时,随便乱调动队伍,造成课堂失控,使学生养成随随便便、懒懒散散的坏习惯,这样,教学效果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三、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很多时候,学生喜欢一门学科,就是从喜欢教授这门学科的教师开始的。因此,教师的人格与信任将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内驱力。而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创设轻松愉悦、民主课堂气氛的前提,是激活学生的情感、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例如:在我的课堂上,我会做到严而有度,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尽量满足学生学习心理上的需求,积极评价学生的课堂活动,使每一位学生觉得自己是被重视、被关心的。像在预备年级单杠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因天生胆小而不敢练习,有些学生因在小学玩单杠时摔了下来而造成了恐惧和阴影……,当我了解到这些情况时,在课上不但没有批评她们,而是主动与他们交流,了解其内心的感受,并采用了小组互助、个别辅导的方式引导、鼓励和帮助她们,使她们尽快树立信心,克服恐惧和阴影,从而主动、积极地参与练习,由于师生情感的投入,最后她们又重新回到了单杠上,完成了一个个漂亮的动作,享受到了成功和快乐。这种由爱产生的积极情感能转化为学习动力,这种动力又能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推动学生有效地学习。
四、改变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点就是能给学生提供最直观的材料,通过图像、图片、声音等综合性多媒体技术,带给学生生动的、直观的印象,这是讲解示范所不能达到的效果。例如在前滚翻教学时,将前滚翻的整个技术动作借助教学软件,通过画面预先录好示范动作、图形分解、以及将蹲撑――两手撑垫屈臂――低头――两脚蹬地――提臀收腹――重心前移团身滚动――后脑、肩、背臀依次触垫――抱小腿蹲撑起立的文字打印在屏幕上,结合课的需要重复播放画面、讲解动作。加上师生的不同示范。这样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了清晰完整的技术动作印象,练习起来就更简单、更积极主动,掌握理解动作要领就更快、更直观。
五、课后不断反思
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应该有教学总结与反思,课堂是学生的天地,是产生思维火花的空间。学生的疑问或想法不可能都在课堂上及时给予解决,所以,教师在课后对学生“想要知道的”要认真对待并积极思考,努力使它成为下一次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既不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又能有效地鼓励学生“质疑”,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做到全身心留意每位学生的一举一动,要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地进行查漏补缺。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大大提高。
[关键词]创新;新课程;教学设计;体育教学
教学设计是教师对课程实施的设想和策略方案,是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界面。教学设计的对象是人,设计的主体也是人,而人的活动是复杂和难以把握的。对于体育教师来说,创新教学设计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笔者试从新课程的教学设计创新主要内容涉及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一、创新教学思想和模式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是以健康第一和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并将这些思想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把增进学生健康、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
由此,教学设计不能仅停留在封闭式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水平上,而是强调在知识技能基础上开发学生智能,把整个世界向学生开放,让学生学到不断更新的知识和掌握知识的认知过程。应特别注意创设学习情境,鼓励和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批评性思考、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变能力与实践能力。
二、创新教学设计的新理念
现代教育观念强调教与学的辨证统一,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的辨证统一性。现代教育既重视教师在学生认知发展中的作用,也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自主活动,更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传统的体育教学过于重视运动技能的传授,过于强调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而忽视学生的运动兴趣,结果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运动技能,也没有激发他们参与运动的兴趣和热情。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努力使学生将体育学习和活动作为自己的内部需要。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程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在愉快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使每一个学生在体育学习和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并取得进步和发展。
三、创新合作型师生关系
创新教学设计改变教师的绝对权威的角色,强调师生是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重视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地发挥。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总是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新课程要求教师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转变成合作型的良师益友,使教学过程转变为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的过程。例如,在立定跳远课时,我改变了以往惯用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纠正错误动作,这一传统的“格式化”的教学方式,采用了模仿各种动物的双脚起跳,双脚落地(立定跳)的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思考创造发现学习等步骤,在教师的鼓励和师生共同探讨、实践下掌握了动作技能。整个学习过程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服务者,在与学生平等的交往中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
四、创新型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学设计将转变为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新型的教学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体能、运动知识的整体发展。
笔者认为除了使用这些原本的运动项目作为教学手段外,还要学会改造和建设这些运动项目,使它们更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技能学习上,先从比赛开始,让学生通过比赛理解技术的意义,并自然地掌握技能;当学生的技能没有明显提高时,就通过改变规则的方法对学生技能进行诱导。通过这样的创新教学使不擅长运动的学生也能愉快的运动起来,并且体会到人与人、队与队在运动中的关系及规则的意义等。
五、创新发展性评价
摘 要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几点思考:讲解要形象化、语言要儿童化、练习要多样化、教育要经常化、内容要系统化。
关键词 新课程 小学 体育教学
《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以“实践活动”为主,通过课程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一定技能,养成自觉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不断增强体能[1]。因此,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和深入,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起主导作用的体育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探索符合“健康第一”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新课程下小学体育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讲解要形象化
由于小学生好奇心强,且善于模仿,形象思维占优势,因此教师讲解动作要领、技术要求时,语言要简练、通俗、形象,让儿童容易接受和掌握。例如:教学前滚翻动作时,我并没有完全按书上的动作要领进行讲解,而用形象化的语言告诉儿童:“下蹲低头手撑垫,蹬地提臀向前翻,尽量翻个软跟头,腿子弯了靠心口,身子团得像皮球,好像身上长的软骨头。”这样生动形象的讲解,激发了儿童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大家都争着练习,很快掌握了前滚翻的动作。再如:进行跳跃教学时,为了使儿童掌握双脚起跳后轻巧落地的动作要领,我以形象的语言启发他们:起跳时就像蹬在弹簧上一样用力蹬地,落地时要像小兔子落在草地上一样,双腿弯曲,轻轻地、轻轻地落……调动了小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二、语言要儿童化
教师语言修养,是体育教学艺术重要体现之一。大多数小学生没有体育知识的概念,对抽象的定义不易甚至无法理解,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尽量少用或不用术语,多用儿童化的语言,也可以把技术要领编成儿歌,使儿童容易领会。我在教儿童练习跳绳时,先带领他们唱儿歌:“一根绳子两头摇,两臂弯起成直角,单脚跳来双脚跳,脚离地面不要高。”然后做示范动作,孩子们在短时间内就掌握了要领;又如:教学齐步走时,我跟孩子们讲:“抬头挺胸膛,目视正前方,先迈左小脚,右臂同跟上,前后要对齐,左右要对正。”以儿童化的语言讲清了动作的要领,孩子们练得很投入;再如:教学“原地掷准”时,我让儿童边练变说:“手臂高高举,肘部向着前,看准那目标,用力掷出去。”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练习要多样化
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学习缺乏持久性。为此体育课练习的内容不能单调,要灵活多样,一种项目也要有多变的形式,避免枯燥无味,造成儿童的厌烦心理。例如:走步教材,它主要是培养儿童的走步能力,是跑步教材的过渡性教材。然而,此项练习比较枯燥,教者应采用儿童感兴趣的教学手段进行多样化练习。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的方法是:沿着直线走、对准目标走、模仿动物走、用前脚掌走、后退走等等。再如:跑步是孩子们喜欢的项目,但教学的组织形式毫无变化,孩子们也会很快失去兴趣,我在进行跑步教学时,经常变化花样:听信号跑、变换姿势跑、30米快速跑、20米追逐跑、20米往返跑、各种方式的接力跑、走跑交替等,再选用一些辅的游戏。当然,游戏也要设计得巧妙,既不能喧宾夺主,又不能使孩子感到乏味,多想想孩子喜闻乐见的游戏,这样孩子们就会在教师的引导下玩着、跑着、笑着,既进行了体育锻炼,又陶冶了他们的心情,使体育课在愉快、欢乐中完成。
四、教育要经常化
在体育课教学中,思想教育不可忽视。因为孩子们好动,抑制力较差,常常不听指挥,加上活动又在室外,课堂纪律很难组织,所以纪律教育尤为重要。要搞好课堂纪律,一定要从思想教育入手,经常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他们认识到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在组织教学时,要求儿童自觉遵守练习常规,按顺序轮流使用同一练习场地设备,并在练习中表现出对同伴的尊重和关心,不妨碍他人参加活动,与同学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对争强好胜的学生,我充分利用他的积极性,让他做骨干,当初做示范动作;对自制力差的学生,适当鼓励,启发他们积极向上。有时还通过组与组的比赛,如拔河比赛、接力跑比赛等,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让学生认识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从小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点和关爱集体的品质,树立集体荣誉感。
五、内容要系统化
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难道较大,就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要认真上好体育课,合理安排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要系统,要从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内容要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础到素质培养,游戏活动也要体现出“健康第一”的理念。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的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体育教学,把小学生的学、练摆在中心地位,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我们都知道好奇心理,就是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的一种新奇感和求知欲,好奇心理与认知的新鲜感、敏锐性相结合,使小学生对教学内容充满尝试的热情,引发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就会表现出乐此不疲的极大热情,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让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参与到这些项目中去[2],为此考虑教学内容系统化也要兼顾学生的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编号:G8(2017)26-01-02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次深刻变革。新理念、新教材和新评价,对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和更严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融入新课程。作为新时期的高中体育教师要发扬传统教学的优势,又能尽快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在此,笔者对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体育教学作了一些探索。
一、树立正确的体育教育观念
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专业的体育知识,培训他们的体育技能,尤其关键的是要培养学生锻炼身心和个人品质的能力,不断加强体育意识、合作意识和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意识。教师要不断丰富学生的体育文化和技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技能实践的范围,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体育课程。要确定体育教学的短期目标任务和中长期目标任务,并制定相应的标准以促使目标任务的完成。例如,体育教学的短期目标可以是:利用一两堂课,使学生掌握篮球的基本技能、篮球比赛的规则;中长期目标是:训练学生提高篮球技能水平,开展比较高水平的比。短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相结合,使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提升身体素质,完善精神品质,最终达到全面发展。
二、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教师是权威,要求学生做什么,学生必须服从,不能说不,否则会受到责罚;教师批评学生很少顾及他们的感受,言辞激烈,甚至有时会辱骂学生。新课程标准要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是民主平等的,学生要尊重教师,教师要爱护学生,在教学中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出现问题及时交流沟通,达到情感融洽、平等合作的状态。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平等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不能因为某个学生体育成绩好而偏爱他,也不能因为某个学生体育成绩不好而轻视他。每个学生的潜力都是无限的,只是机遇不同,才暂时使得有的学生表现突出,有的学生表现一般。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在教学中鼓励他们发挥特长,学生在获得认可后,会增加对体育的兴趣和信心。
三、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体育教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是演讲者,学生是纯粹的听众,教师讲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凭着自己的能力理解、吸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知识的主动输出者,学生是被动的输入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往往需要教师督促才能完成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而对于不会的题,不是积极想办法解决,而是习惯搁置一边,等待教师的讲解。教师在课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在下边听得云里雾里,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是哪个教师也不愿看到的。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尽量少讲甚至不讲,把课堂充分交给学生,使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发展、创新。
(作者单位:山西省蒲县高级中学 041200)
关键词:新课程;体育教学;教学思考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现在基础教育中的一次深刻变革,新理念、新教材和新评价,对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和更严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溶入新课程。做为新时期的高中体育教师如何去发扬传统教学的优势,又能尽快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做为一名高中学体育老师,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和新课程的要求谈谈我个人一些看法。
一、建立良好的健康思想
随着生产自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社会物质生活的较大改善以及闲暇时间的不断增多,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参加健身锻炼的人日益渐长,健康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每天晨练、跑步、打球的人络绎不绝,加入体育锻炼的人群越来越广,终身锻炼的意识已深入人心,从增进学生健康这一目标出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坚持课外锻炼的习惯,增进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
二、关心学生,关注学生成长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的无兴趣,学生学的无乐趣。新课程以“以一切为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如,首先,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其次,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
三、调整状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在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发挥。
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真正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和身体不好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和能力,切实帮助他们,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指导者,传统的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更是成绩的判定者和绝对的控制者,而且,总是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新课程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转变成合作者,使教学过程转变为师生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的过程。例如,在学习广播体操时,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纠正错误动作,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了让师生共同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学习的方式,学生先跟着多媒体演示观察、模仿创造发现学习等步骤,在老师的鼓励和学生的共同探究下逐步掌握基本要领。整个过程教师只是学生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在与学生平等的交往中学生帮助掌握学习方法,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师生如此合作起着事半功倍效果。 四、创造新教学模式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体育教学法层出不穷,有情景教学法、愉快教学法、动机迁移法、成功教学法、创造思维法、兴趣教学法等,从而改变单一的传授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在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五、改变传统模式,构建新开型结构
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来自苏联的“四段教学模式”,其表现形式为: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学目标单一,组织形式死板,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能力培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如在准备过程中,体育教师一般采用慢跑,跑完之后就是做徒手操,无论遇到什么课题都是如此。这种固定模式的教学结构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限制了学生活动时间和空间,阻碍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对体育活动散失兴趣,不利于创造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
一、让《新课程标准》理念走进课堂
新课程标准对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使我们每一个体育老师都要去面对这种挑战,我们除了迎接之外,别无选择。其实,新课标和课改,没有那么可怕,你看,全新的理念、清晰的框架、明确的目标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进入到一个新的层次,我们赶上了一个千帆竞发的好时代,《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不正是我们当年学子生涯所渴望的吗?
新标准下的课堂,课改活动在大江南北普遍展开,什么生本课堂,什么“合作小组”的方式等等,不少学校、不少教师都取得了成功,但是改革也难免泥沙俱下,有些老师只是取其形式:让几个同学分成一人小组,就称之为“小组合作学习”;很多课堂中,“小组合作”搞得轰轰烈烈,粗看很成功,但不过只是一种形式而已。所谓课改,就是要我们具有从单纯知识传授变为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的理念,教师要完成从演员变导演的转变,要用行之有效手段和方法,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要掌握学习知识的手段和方法,进而形成技能。
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交流
每位体育教师都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者,为了保证新课程标准的严格落实,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能够得到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把体育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认真处理好体育课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认真处理好应用知识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应用运动的意识和能力。
三、我们面临的挑战
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面临着许多挑战:学生学习方式、思维转变,在教学中学生不是很积极的投入到探索之中。对于学习是否充满热情。对学生的研究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启发,让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把学生感知作为教学的出发点,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四、一堂好的体育课应具备的条件
本人认为:好的体育课应当具备这样几个特征:⑴要有与实际相符的内容和难度。⑵要为学生创造宽松与和谐的学习环境。⑶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体育学习获得成功感。⑷要尊重同学们的需求,保护好同学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⑸运用的方法要灵活,能适应同学们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要求。⑹通过体育课的教学也要让同学学会思考。
摘要: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是教学的生命。体育教学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意志,坚持体育为了健康,回归到体育教学的本质,切实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我们教师要踏踏实实立足于日常的教学,从提高教学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入手,加强课堂管理,合理选用教学策略,保证课堂教学目标实施,真正走向优化课堂教学之路,从而推进体育新课程实施的进程。
关键词:新课程 有效教学 个性差异
随着新课改向纵深发展,提高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已经成了一个战略性问题,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一定要踏踏实实立足于平常教学,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远离一些形式的浮躁,面向全体学生,为实现“学生利益最大化”多作一些务实的探究。只有在学习后实践,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后改进,在改进后再学习,我们的课堂教学才有效率,才能真正达成教学目标,学生才会得到真正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也一定能朝着稳健有序的方向迈进。
一、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
1.激发学生动机。要想让学生主动参与就要激发学生的动机,动机是指发动并维持活动的倾向或意向,心理学家偏向于用动机作用来刻画个体发出能量和冲动,指导个体将行为指向某一特定的目的,并将这一行为维持一段时间的种种内部状态和过程。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动机才会使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学习持久,有毅力,使学生的学习有计划和效率。为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动机,体育教师首先应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和新的学习之间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失调,即学生在经历到新颖、不一致、令人惊奇、变化的学习情境时所引发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唤醒水平提高。学生为平衡认知失调便会产生求知欲望。当然,在激发学生动机的时候要掌握一定的“度”。过分的刺激会使学生产生挫败感,对体育课的学习失去兴趣。其次,帮助学生体验成功,提高学生的成就动机教师应创造机会使学生拥有成功的体验,经常对学生进行鼓励性,使学生积极进行自我评价,提高自信心。再次应引导学生的正确归因。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正确面对失败,不对个人能力产生怀疑,以促使其进行下一步的积极学习。
2.传授指导学生。传授即指体育指教师的课堂讲解和示范。教师运用精确的语言向学生传达信息,应注意传递内容的效率,注意时间和讲解内容的分配。教师往往在短时间内讲解过多的内容会使学生产生卷怠感,影响讲授的效率。教师运用正确合理的运用动作技术示范方法会极大程度提高教学的效果,如正面、背面、侧面,镜面示范等。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是教师的指导。教师可运用集体指导,单独指导,巡回指导等不同形式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错误纠正。指导时应注意具体的方法和技巧,太复杂会占用学生过多时间,太简单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师在进行指导时应注意时机的选择,要在学生进行积学习仿和探索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适时恰当地指导,以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和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体育新课程倡导培养学生的独立和自主性,即与原来的被动式学习方式转变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特别是创新能力得到培养。教师应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开展不同形式的讨论活动使学生参与到探究中来,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唤醒学生内在的潜能,促使学生真正全面的发展。
二、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
1.承认学生间的个性差异。人的个性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表现在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等各个方面。传统的体育教学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求所有学生整齐划一,以同样的学习方式、速度、难度、评价标准学习。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导致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吃不了”。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根本不愿上体育课。要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其学习方式在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有效的学习方式都是个性化的,没有放之四海皆有效的统一方式。学生学习在客观上存在着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实际具备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准备以及学习能力倾向不同,决定了需要的帮助不同。每个人的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个体需求、个人优势、学习风格、思考方式也不一样,因此每个人的具体学习方式是不同的。这意味着体育与健康教学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差异,根据学生不同性格类型设计教学法,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大胆张扬学生的个性。
2.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个性。由于先天享赋和后天环境的不同,学生的素质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素质在每个学生身上的不同组合便形成了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所谓“优等生”与“后进生”,其实只是在某些领域的体现,并非绝对的层次。教师要善于捕捉和发展学生的特长,并通过各类体育活动的开展,尽可能地让学生展示他们个性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对其进行强化,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教师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当学生在某个方面存在缺陷时,教师一方面要帮助他们克服,一方面要引导他们作积极的补偿,扬长补短,从而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和精神上的满足,激发其信心对自己的缺陷加以克服。这样,过去的“分数论高下”环境中的所谓“差生”都闪耀出自己身上能力的光点,找回了自信。教育要尊重个性,因材施教,把个别化教育与整体教育有机协调起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因为强调全面发展而不敢承认学生个性存在的价值的话,不仅对个性发展不利,对青少年整体素质的提高也是不利的。
总之,高质量、高效率的有效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保障。这就要求每一位体育教师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抛开形式主义的束缚和功利主义的诱惑潜心钻研,勇于探索,最终有效的完成课堂教学。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第七中学)
【关键词】体育;教改
新课程标准改革彻底改变了以往的传统式课堂教学,在新课标的教学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的主题。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只是关注学生体育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现在的课程改革,其目标是围绕着人的培养目标来设计确定的,面向的是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教育方式。在体育教学的改革中,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整体育课堂的教学。
1. 在课堂中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给学生们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传统式的教学中,教师始终是一种“传受”的“机械者”,只是强调教师的教,学生的接受,往往忽略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点。然而在现代体育教学中我们多数运用“创造性”的学习方法,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更有利于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学习,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认识新问题。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中我们教师的角色要配得恰当,对学生要和谐可亲,课堂中多表扬,少批评,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进行鼓励,想方设法为不同程度的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为学生营造一个最佳的课堂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教学,从而使课堂教学取得完满的效果。
2. 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主动的学习过程。在观念上我们要改变以往传统式的教学方式,由原来教师的“讲堂”变为现在的学生自主活动的“学堂”;由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填鸭式”、“注入式”教学结构改变为现在的开放式教学结构。改革后的课堂教学更能体现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小主人。在课堂中,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到通过努力自己发现知识,并学习知识。在适当的情况下,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我们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点拔,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问题,最后获得成功。老师在此时只能当学生的指导者、合作者。这样才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思维培养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注重“两全”大面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认真了解和研究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隐性适度地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制订教学计划及教学步骤要适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始终处于通过努力能摘到果子的发展区。教师不仅要关心优秀学生,更要关心后进生,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标准要求,对优秀学生应扩充内容、增加练习难度、提高要求,并对他们进行超前教学;对后进生 进行个别辅导,在练习方法、难度上进行简化,但在练习次数上和时间上进行强化,给他们以信任和勉励,加倍关心他们的学习进步,哪怕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使他们获得不断进步的信心,激发他们的自尊和上进心。
体育教学的全面性。我们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更多地获得的是体力和技能,而明显缺少的是对原理 的理解和情感上获得的成功感和愉悦体验,也就是说在“懂、会、乐”这三个体育效应中,“懂”和“乐”是薄弱环节。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在“懂”和“乐”上下功夫。教师要根据教材情况,结合学生的身心 特点,选择“发现式”、“问题式”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动起脑筋,边想边练;练好了,也明白了。“懂”了原理,学生就可以在以后的体育实践中举一反三。
4. 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健康为本的教育方法,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同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体育教学方法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技能、规则以及科学锻炼身体的方式、手段等,包括教法。教法起着组织、控制、激发、引导、讲解、示范等作用,学法起着主体、目标、自练、互动、内化等作用。这两者是有机相联不可分割的整体,有什么样的教法,就有相应的学法。我们体育教学所有的一切方法手段都要“以健康第一”为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核心,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传统的体育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场地为阵地,以教材为内容,突出教师的作用。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明确。因此在教学方法运用上,大多采用讲授法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在课程改革后的教学课堂中,我们提倡学生大胆提出问题,问是开路先锋,是深耕之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引导他们乐于设问,敢于提问。要支持学生大胆异想,哪怕是异想一点点,只要有创新意义的,我们都要给予肯定,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勤于动脑筋,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5.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建立以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形式
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冲破单一机械的思维模式,跳出常规的思维圈子,大胆创新寻找可行的解题途径,体现学生的创新科学精神。在体育教学中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要大力开发体育教育资源,使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从而建立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课堂教学。现代体育教学是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领域,体育课中出现的是群体练习、团队协作练习、学生互动练习、师生互动练习、个体自主练习等,都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不断转变角色,改变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参与体育实践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体育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使学生自己真正成为体育教学的主体。只有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主体”教学关系,才能把体育教学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也只有这样灵活、多样的体育教学才能培养出创造型的人才。
摘要:传统的体育课程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教师过分重视通过不厌其烦的示范和讲解将运动知识和技能传递给学生,过分强调“跟我学”、“跟我做”、“跟我练”,学生基本处于一种无需动脑筋的被动接受的状态,只是进行机械模仿和练习。而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则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突出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和方式多样化,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开设,为青少年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将来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与时代进步相适应的体育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
关键词:体育 课改 “细、严、活”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计划必须做到“细”
“细”是指在制定教学文件时要周密详细,要使行课时有据可依。“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调加大了教师和学生对教材的选择权”,高中体育新课程中除健康教育系列、田径类项目必修之外,还鼓励学生在球类、体操、水上或冰雪、民族民间体育、新兴运动六个技能系列中选修课程。那么多的教材让体育教师来组织体育教学,就必须由学校统一组织制定好详细的教学计划文件,这计划文件包括:水平计划、学年计划、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在组织体育组教师编制这些计划时,首先要确定好主编和编写班子,要挑选出既在学科领域有威望和建树,又对新课标有深刻理解和把握,还有较强组织能力和责任心;既有专业理论,又有实践经验,思维敏捷,勤奋敬业的体育组长或体育教师做牵头。要确定了编写指导思想,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准确把握和落实新课标中提出的五个领域、三个层次的目标体系。深刻理解各种计划之间的层次关系,做到计划各自完整、独立,又相互牵制协调共生。具体的说:在选教材时要依据水平目标、体育教师的水平、学生的生理心理发育特点、学校的体育传统、地方传统体育项目、学校的场地器材情况等确定;在制定水平计划时要准确理解水平目标的要求、在制定学年计划时要注意合理分配课时、在制定学期计划时要注意对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的充分使用、在制定单元计划时要注意提供主要的教学策略、在制定课时计划时要注意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过程。总之,制定科学详细的教学计划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保证。
二、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必须做到“严”
“严”是指教学的组织结构形式、教学的纪律严格、严明。一节课的各构成部分是一个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的完整过程,各个环节既有各自独立的任务,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体育课的总体结构。第一,迅速组织起学生,集中注意力,明确学习内容与要求,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之精神振奋,情绪饱满,为上好课做准备。第二,运用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等形式,克服学生生理和心理惰性,使学生身心两方面逐渐进入兴奋状态,促使学生身体全面发展,充分活动各个关节,防止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第三,学习新教材,复习以前学过的旧教材,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发展学生身体、增强体质,培养优良的思想品德、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第四,通过教师组织、引导,让学生进行放松整理运动,使学生酊生理和心理逐渐恢复平静状态。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这一结构执行,才能取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必须做到“活”
“活”是指教学评价过程中,要把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相结合,运用自评、互评、师生评等多种方法进行灵活评价。新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评价和传统的教学评价相比,评价功能从甄别选拔转向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的主体从教师一无转向了师生多元;评价的内容从单一的评价学生学习成绩转向了评价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评价的方式方法从单纯地“打分”或“划分等级”转向了以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多种方式;评价的过程从静态地评价结果转向了动态地评价整个过程,从评价学生的“过去”和“现在”转向了评价学生的“将来”。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适时给学生创造评价的时机,让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小组评等各种方式激励他们主动学习。在评价中要注重学生的发展,所谓发展,指的是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实表现,更要重视全体学生的未来发展,重视每个学生在本人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在评价中要注重多元化的评价,多元化指的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的主体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等。评价要注,重多样性,多样化指的是评价方法和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即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包括定性平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智力因素评价与非智力因素评价相结合等等。评价要注重全面性,所谓全面性指的是教学评价必须全面、全员和全程(课程和过程)采集和利用与学生各种素质培养及各种技能发展有关的评价信息,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全部。另外,在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中要体现公平,公正,面向全体,评价要关怀学生的成长;评价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评价要实施全方位的评价;评价形式要注意多样性。灵活的评价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终身体育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河北省曲周县第一中学)
关键词:中职体育;有效教学;原则;问题;策略
一、中职体育有效教学的实施原则
1.实际性原则
中职体育有效教学应遵循实际性原则,即教学策略的制订应从中职学生的特点出发,考虑中职学生的需求,并结合中职学校的具体情况,以满足体育课程教学的相关要求。中职学校往往存在着体育运动场地小、体育器材老旧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实际,科学合理地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2.适应性原则
教学的适应性就是要着重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在中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以此为出发点设置课程内容以及相应的教学方法,这样能够与学生的实际相适应,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3.互动性原则
在中职体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要形成良好的互动。教师所实施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展开,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良好的师生互动可以形成融洽、活泼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新课程背景下中职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体育学习意识消极淡薄
当前在中职教学中,学生对体育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与其就业相关的专业课上,对体育课普遍持消极的态度。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体育课活动中形成的体育意识或者体育精神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能够产生极大的影响,包括对情感和意志力的锻炼。新课程理念要求中职体育课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体育技能,还要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但是,中职学校学生年龄普遍偏小,知识水平较低,学生自控力较差。此外,学校的体育教学设施配置不完善,导致体育课的有效教学受到阻碍。
2.体育教学活动单一
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思想要求教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但是在当前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的设置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导致教师组织的体育活动大多按照教学计划进行,缺少创新和趣味。久之,学生对体育课的热情就会大大降低,教学的有效性也会大打折扣。
三、新课程背景下中职体育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1.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开放式教学
时代在快速发展,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正在被当前的教育所接受,传统的教学模式较为封闭,已无法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开放式教学能够为目前的学校教育提供开放的环境、开放的空间、开放的B度、开放的课程以及开放的资源运用。这种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思维空间。通过开放式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其扩展思维空间,并能有效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
针对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第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制订教学计划,对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与技能掌握一般的学生进行小组划分,使这两类学生相互交流经验,让技能较强的学生帮助技能较差的学生,实现体育技能的同步发展和提高。第二,建立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目标多维化、评价主体多元化。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体会体育学习的快乐。
2.积极创新,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某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自然会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这门课程,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活动的顺利推进。要提高学生对中职体育课程的兴趣,就需要教师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积极创新。创新要以教学大纲要求为基点,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可以选择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体育教学项目,如瑜伽、街舞等。在课程的导入上也要有新意,可以以当前的热门体育事件和人物为要素导入新课,在课程之初注意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这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良好途径。
3.善于运用网络资源,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网络资源在现代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信息资源丰富,形式多种多样,如声音、图画、视频等。在教学中对网络资源进行合理应用,使教学内容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变得生动有趣,并且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提高了教学的整体效果。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意识,提高对网络资源的重视,积极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体育教学。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背景下,中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应该打造和谐、宽松、融洽的课堂教学环境,有效实施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性进行个性化教学,积极探究和创新教学模式,努力提高中职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素质教育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它包括很多内容,其实现的手段也多种多样。其中,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学校教育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就体育教学对素质教育的影响加以探讨:
体育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我们的教育思想是重视体育素质教育的。如:体育课中有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和健身性的内容,学生从中可获取大量丰富的健身娱乐知识,同时提高了他们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所以,学生在体育课的锻炼中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身体健康水平,身体的各项基本素质也得到了开发与提高,从而肯定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体育教学有助于发展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学生与人们的交往不断减少,导致其产生烦躁、焦虑、厌世的情绪。通过体育教学,能使学生在课堂内外及个人和集体项目的体育活动中,克服胆怯心理,培养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爽朗乐观和乐于助人的健康心理,以纠正个别同学的不良行为,使其融入集体这个大家庭中。因此,学生只有在认识到学习任务的要求与其学习能力相一致时,才能激发学习兴趣,消除心理紧张,使心理保持健康状态。
在新课程下,体育教学改革要求转变传统观念,树立为学生打下终身体育基础的思想。为此,我们首先要克服体育教学中轻视理论教学的倾向。教师不但要在课堂上讲,还要利用宣传栏、广播、业余讲座等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使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其次,要把体育与育心、育德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渗透到体育课的教学中。如:上课时,教师要主动接触学生,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运动水平及健康状况等,引导他们提高自我认识能力,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足,不断完善动作技术,并在课外加强体育锻炼,加深他们对终身体育的理解,培养他们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
总之,我们要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改变学校体育不同程度脱离经济建设和社会需要的现状,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培养具有终身体育思想、符合社会需要的优秀健康的后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