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3 11:07: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美国文化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动画电影文化特征
美国是个由移民和他们的后裔,加上本土印第安人建设并发展起来的新国家,没有长期的发展历史,同时又没有所谓单一的民族传统,但是具有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当中最快的经济发展速度,是目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级经济强国,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它的经济实力又使它具有相当巨大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因此,形成了美国文化与欧洲其他国家发展所不同的特点,有着自己特有的美国式文化体系。美国文化具有多种特征,包括幽默性、包容性、实用性、个人英雄主义等等。这些特征可以从火热的美国动画电影中窥见一斑。美国动画电影是世界电影当中的一个非常具有影响力、但是又非常独特的组成部分,正越来越强地影响着全球文化的发展。研究美国文化特性有利于指导我们更好地发展我国的文化建设。
一、美国文化的包容性
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其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便是包容性、多元化、开放性。从欧洲、非洲、亚洲、拉丁美洲来的大批移民,带着各自梦想来到美国这个梦幻般的国度,他们把本土的传统思想。宗教习俗、习惯等文化带到美国,成为美国多元化发展的基础。任何国家的文化在美国这里都能够找到影子,正是因为美国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才能融合各国的文化,从而创造出了让世人瞩目的“新文化”。
同时美国文化随着时展,其文化的包容性不断地被显示出来。一方面美国具有比较开明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有能够包容不同国家的文化与习俗。如在影视娱乐业方面,美国动画电影已垄断了世界动画影视业的大半天下,他们的题材来自世界各国。如动画电影《埃及王子》是来自埃及文化,《小美人鱼》取材于丹麦童话,《花木兰》《功夫熊猫》取材于中国等。这些影片无不大获成功。究其原因,其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们对这些国家以及文化内涵的处理上。美国是一个生机勃勃、富有创新精神的国家。以《功夫熊猫》为例,影片中处处展现着中国元素,“中国乐曲”“中国功夫”“国宝熊猫”,中国特色的食物如饺子、包子、馒头和阿宝家传的“秘制汤面”等无一不体现着华夏风味,能将中国元素及中国文化这样潜移默化地具体地应用于影片中,把这样传统的中国文化和中国武术直观、幽默地展示给世界,捷足先登,做到了中国的艺术家们想做而未能做到的事情。这种包容、开放的精神实在是令人佩服。但另一面又显现出美国文化的侵略性的一面,美国正是通过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资源进行“美国化”,贴上美国的标签之后,再重新推广到世界各地,并为其刨造出巨额利润。不过,我们更应该反思的是中国电影文化业的现状,过于狭窄,缺乏敏锐的洞察力、创造力、想象力,在本质上缺乏对本国文化的深层次理解。从迪斯尼拍摄《花木兰》到派拉蒙拍摄《功夫熊猫》,10年过去了,我们不能只是“愤怒”地抵制,捶胸顿足,我们更期待中国电影艺术的崛起。
二、美国文化的幽默性
幽默、自由特色是美国文化的另一重要特征,这是由美国人的活泼、天真、好动、非权威化的性格所决定的。比如动画片《猫和老鼠》就酣畅淋漓地表现了美国文化的幽默感。在人们心目中过街喊打的老鼠,是一个恶心反胃的动物,在影片中却几乎成为人们同情怜悯的对象,没有一点令人讨厌的感觉,只有无尽的幽默。影片中可爱的小老鼠在老猫的残暴下游刃有余地被变成各种形状;Jerry把T0m提着脚摔来摔去的场景描写;Tom把Jerry舞台的一块锯掉,掉到底下的竟然是周围的舞台时等,深深被这种美国式的夸张幽默所折服;美国式的幽默在《汽车总动员》这部片子里也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Guido和Luigi在赛道上仅仅用一瞬间就帮马奎恩换好了四个轮胎,让先前还嘲笑他们的小鸡团队的人吃惊地把自己的挡泥板都掉下来了。该片在细节方面有很多幽默性的表现,非常独到,耐人寻味。
除了动画电影,美国广告设计的幽默也是世界闻名的,他们天性乐观,这种性格自然从各种设计上表现出来,成为他们设计的一个特征。美国人常常说:如果都可以达到功能目的,为什么要那么严肃?这种民族心态,是他们设计风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基础。而我国动画电影则相对严肃的多,无论早期《骄傲的将军》《小蝌蚪找妈妈》《三个和尚》,还是后来的《宝莲灯》,无不体现强烈的“寓教于乐”的精神,处处透着中国文化的严肃感,说教色彩太浓,可看性不强,很少有令人过目难忘的人物,最终人们脑海里记住的也只有原来的神话及故事,而非各种鲜活的人物形象。而美国动画电影中的猫和老鼠、史努比及《小鸡快跑》中的小鸡等等众多的幽默形象,经久不衰地赢得了世界各国观众,受到不同年龄层次读者的喜爱,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并成为美国通俗文化的一部分,创造动画史上少有的奇迹。
三、美国文化的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一词最早是从希腊文可而来的,含有行动的意思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产生深受欧洲大陆文化影响,黑格尔、笛卡儿等思想对美国实用主义哲学有深刻影响,实用主义存美国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中,它的表现和作用是不同的作为民族精神,在第一时期主要体现为敢于冒险和开拓,重行动、重实效。第二时期主要体现讲求效益.注重实用。第三时期主要体现为对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寻求妥协协调及解决、法,实用主义在美国仍然存在并发展。今天,在美国人眼里仍然是有用就是真理,成功豪虻是真理实用主义极大地影响了美国人的思想和行动,它造就了美气质,时影响了整个世界。
此他们的动画业也反映了本民族的这一性格特点:只要能多赚钱,无论何种题材的动画片他们都做一各种动画角色的颠覆他们部勇于尝试并乐在其中。而中国人则讲究责任和良心,此不会随意篡改老祖宗留下的精神食粮?所以中围传统动画片总也不能跳开条条框框的束缚。在保守思想以及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中闰动画人不可能去颠覆神圣的原著中的角色和题材。而美国则不然,如动画片《梁山伯与祝英台》人物的服装造型儿乎包揽了各个朝代的特点.色彩样式典雅和绚丽,但依照故事发生的区域背景和人文色彩来分析.角色的服饰没汁缺乏我国吴越文化的鲜明特色,片中渚多角色设计缺乏原刨性,止观众感觉梁山伯与祝英台等角色不是中阚的,而是美国人在好莱坞和迪斯尼里炮制出来的、他们脑袋里的形象。从文化的角度看.作品显得有些粗糙、肤浅,用美国的实用主义和商业主义的影视观来诠释东方传统爱情故事,除“莫名其妙地娱乐”外别无其他,但这正是美国实用主义文化的体现,讲求效益,注重实用一美国实用主义的另一表现就是文化的产业化.文化产业已成为美国最富于活力的产业之一一文化产业兴盛的背后,是美国动画产业的生机勃勃。
典型特征是从文化产品到文化产业的市场营销.将文化直接转化为现实的票房收入以及主题商品:玩具、音乐唱片、主题乐园等一系列文化产业链。如沃尔特·迪斯尼在一群志道合伙伴的参与下,成立了一家专业的动画制作公司,从“创意内容”出发,逐步扩大到“产业基地”.用现代工业化流水线生产的方式,大批量地制作动画片并把它们销往世界各地;时.又为米老鼠、唐老鸭等卡通形象中清了专利.在法律的保护下进行特许经营开发。到一g2o世纪4f1年代后期.迪斯尼公司又与丹麦的艾蒙公司合作.于1948年9出版了《米老鼠》杂志,后又建立迪斯尼乐同等,从纯粹的文化产品到利润惊人的文化产业,实现了美国入的实用主义的梦想、而我国的动画人由于受中围传统文化影响至深,停留在对动画艺术用情专一的阶段。对动画事业片面的执著追求.不利于在新世纪建立文化的中国、文化产业的中国和文化发达的中国的文化产业的目标.这值得我们从业人员反思。
四、美国文化的个人英雄主义
在美国动画轻松愉快的内容背后都隐藏着美国民族的英雄主义及个人主义,并且在他们看来,这种英雄不仅仅是美国本土的英雄,更是全世界全人类的英雄,他担负着保卫全人类拯救全人类的思想观念。这与美国今日在全球所自封的“国际警察”形象是不谋而合的。:
其实,个人主义思想并非是今天的新面孔,它最早萌芽于l4世纪意大利文化复兴运动.后来经过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论证与传播,在美国结出果实。加利福尼亚大学社会学家罗伯特认为“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真正核心。”个人主义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一方面美国在思想上继承了欧洲移民带来的思想,特别是希腊的重商主义文化及希腊的政治管理体制.希腊当时建立的文明对美国社会有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个人主义产生有着较早的历史背景.并付诸于实践且在实践中完善与发展。美国人早期的移民其团体是由私人或公司组织临时凑合而成.这里没有血缘纽带.也没有政府干预.除了上帝“天国”的抽象观念和到新边疆发财外,没有共同别的理想毋庸置疑,每个人都要做自己的英雄,为了集体利益放弃或牺牲个人利益.对于那些开拓新大陆的移民来i兑是不可言喻的。于是出现了崇尚个人主义现场,同时也衍生出了个人英雄主义。《花木兰》就是一典型角色,在片中中国“花木兰”的忠孝理念被西方“个人英雄主义”的完美表演彻底替代。在全球循环放映,不仅为人家赚到了3亿美元,而且让“个人英雄主义”流行全球、渐成时尚。再如动画片《汽车总动员》中的个人英雄主义,即每个人要表现自己且尽自己所能展现自己另外,《沙漠骑兵》等也是迪斯尼奉献的典型的美国个人英雄主义大片,其中不难发现美国文化的个人英雄主义观。
五、结语
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她虽没有悠久的历史,但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并且随着时展美国文化越来越显示出其生命力,研究美国文化特性对于我国建没与繁荣我国文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性。比尔·盖茨有句名言:“在凶特网时代,准买下了文化,准就控制了时代。”诸如“花木兰”式的中国传奇故事被跨国公司西方化和全球化的过程,也是美国文化为实现自身利益而改造其他文化、蚕食其他文化、主导世界文化,并据为己有、创造巨额利润的过程。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美国式电影文化的发展已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发展的道路:我们期待贴有中国标签的中国文化早日走下文化圣坛,走入民众日常生活、走向世界每个角落。
[参考文献]
[1]李怀亮,刘悦笛当代美国文化产业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OO5.
[2]梁捷,赵达.王逸吟.“《功夫熊猫}热”引发的文化思考光明日报,2008-07-31(5)
一、跨文化与隐蔽文化
跨文化主要是指对本民族文化有一定差异性或者冲突性的文化内容、习惯及现象具备正确的认识,同时具备包容的态度来接受这种异域文化。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在跨文化的基础上形成lunwen. 1KEJI AN.COMlunwen. 1KEJI AN. COM提供写作论文和发表服务,欢迎您的光临的一种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进行的交际。事实上,跨文化包括两层含义,即公开文化与隐蔽文化,隐蔽文化构成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公开文化是不同的,公开文化一般是指那些能够直观看到的文化,而隐蔽文化更多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甚至一些接受过专门训练的人都难以发现。在跨文化中,这种隐蔽文化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大,构成文化中最深层、最具有内涵的部分。
现阶段,文化学领域及语言学领域对隐蔽文化均没有统一的归纳,很多学者认为隐蔽文化所包含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等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是其重要表现方面,也是其核心组成部分。现阶段,只有不断发现文化中的隐蔽文化,才能有效了解文化,因此,在进行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应该重点研究目标文化中的隐蔽文化,将隐蔽文化研究渗透在跨文化交际障碍过程中。虽然隐蔽文化位于一文化的最底层,一般很难被发现并认识,但仍然有很多物质层面的东西可以被发现,最终成为人们了解隐蔽文化的载体。通过对这些暴露在外面的物质层面文化进行分析与挖掘,才能分析出深层次的文化及隐蔽文化。
二、电影中的跨文化与隐蔽文化
(一)电影中的跨文化
电影中的跨文化主要表现在精神沟通层面,比如影片中反射出来的美国圆梦精神文化,这种文化通过影片描述充分展现出来,在文化传播过程中通过与不同区域文化的有效结合,成功实现了文化的跨域沟通。
圆梦文化是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也构成了大多数国家的重要文化精神。在欧洲的启蒙运动与美国梦的文化遥相呼应,将机会均等的理念贯穿到文化中,认为不管是何种肤色、何种出身,每个人都有努力实现自己梦想的权力。在电影中,加德纳作为一位仅具有高中学历的医疗器械推销员,他身上所具有的乐观、勤劳的精神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将全部的积蓄投入到扫描仪中,结果投资失败,妻子弃之而去,他只好带着儿子到教堂门口等待收容。而这些困境并没有影响到他去追逐自己的梦想。相反,他开始勇敢地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最终成为美国一名成功的证券经纪人。[1]从对加德纳个人的性格与爱好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他身上的勤奋、自信、坚持、热情,他爱玩模仿、他对儿子的责任意识等都构成了他成功lunwen. 1KEJI AN.COMlunwen. 1KEJI AN. COM提供写作论文和发表服务,欢迎您的光临的重要因素。另外他还懂得抓住机会并创造机会,比如他特意和证券公司的主管搭同一辆出租车,并利用自己的魔方表演来展现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而为自己进入证券行业争取了机会。这种个人能力的表现以及在圆梦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多种特点事实上并不仅仅是美国文化的组成部分,更多的是通过影片文化的传播实现了跨文化的宣传,并与多种异域文化进行结合,成为跨文化的重要表现。
(二)电影中的隐蔽文化
电影事实上是一种融合多种文学、艺术、建筑、音乐及科技等因素在内的综合性艺术表现形式,能够集中展现出某种文化的行为特点。可以说每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均包含了多种文化,尤其是精华文化,影视作品中的场景、人物、行为、对话、情节等各个方面均能体现出浓缩的文化素材。呈现在银幕上供观众观察和欣赏的文化交际行为实际上展现了跨文化领域中的深层次文化内涵,即隐蔽文化。因此可以说电影作品呈现了更多的文化信息与文化内涵。
事实上,在《当幸福来敲门》中,父子文化及信仰文化均构成了隐蔽文化的组成部分。影片虽然以加德纳的奋斗历程为主要描写内容,但如果观众深入研究就会发现影片中还有一条线索,即父子情,[2]在加德纳生活最窘迫的时候,他始终都与儿子一起,儿子给予了他生活的勇气,即便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也没有忘记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儿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比如在一次父子打篮球时,儿子说以后想成为篮球员,但加德纳认为基本上不可能,当他看到儿子沮丧地走开时,加德纳似乎看到了那个被社会不断排斥的自己,因此他告诉儿子,一些事情别人做不到时,他们也会对你说你也做不到,但如果你有梦想,就一定去捍卫它并实现它。从这段话语中观众可以感受到美国文化教育中对平等观念的重视,即每个人都有追求梦想的权利。
另外,在影片中还表现出来对个体信仰的描述,影片中加德纳无数次问自己为什么幸福总是与他背道而驰,在他几近崩溃绝望的时候,他带着儿子到救济院唱诗班,在教堂中与不同肤色的人一起唱圣歌,鼓励自己。这种内在的精神信仰层面的文化也构成了文化发展的一部分,可以说没有人能够否认美国的基督教,基督教存在于美国社会的任何角落,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是战争还是和平,是幸福还是灾难,他们都相信这一切都来源于上帝,他们对上帝充满着感恩,在感恩中不断渡过自己人生中的难关。
三、《当幸福来敲门》中的跨文化与隐蔽文化解析
《当幸福来敲门》是一部具有重大教育意义的电影作品,而且是根据真人(Christ Gardner)故事改编的一个描写艰苦奋斗从穷困中走出来最终成为股票经纪人的生活历程。[3]《当幸福来敲门》中丰富的文化表现形式为观众提供了了解美国隐蔽文化的重要线索与途径。
首先,影片中的时间概念。在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画面开始就是美国街头行色匆匆的行人,突出了美国的生活节奏,之后加德纳出场自述自己的生命中有很大一部分在奔跑,跑着接儿子放学、跑着去面试、lunwen. 1KEJI AN.C OMlunwen. 1KEJI AN. COM提供写作论文和发表服务,欢迎您的光临跑着去赶地铁等,给观众一种快节奏的生活印象。在整部影片中,观众都能发现对时间的描述,每个人都有很强的时间观念,每个人都在精打细算自己的时间,比如加德纳拼命挤出时间,哪怕是一分钟,可以更好地与别人竞争;在上班的时间不喝水,以此来节省下上厕所的时间来联系更多的客户;下班后迫不及待去推销自己的医学器材来挣外快;晚上又开始看书充实自己。另外一方面关于时间的描述表现为守时,比如加德纳在与客户约好之后因为别的原因没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赶到,客户没有停留来等他。在对美国文化进行描述与分析的过程中,影片使用的是单向性的叙述方式,将事件看做一条线,在不同的时间内关注不同的事情,每个人都是按照时间来做自己的事情,这样能够充分保证自己的活动。守时是美国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美国人生活中的重要原则。
其次,影片中的金钱概念。在美国文化中,物质文化一直构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物质本位也构成了美国隐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追求物质构成每个人的权力,享受物质是个人幸福感的重要表现,而对物质的占有状况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个体的成就感。影片中加德纳不断去奋斗、去追求职业的根本动机也在于想要占有更多的物质财富。在整部影片中有大部分情节中均渗透出了对金钱的重视,同时也是在对金钱问题的描述中将美国文化中不同关系的人物个体之间的关系渗透出来。加德纳的妻子因为不能忍受贫穷的生活而离开了他和儿子,这个情节一方面反映了夫妻之间的物质性关系,另外也强调了美国文化中,即便是夫妻之间,也依然强调个体的独立,因此婚姻基本上不构成牵制个体追求物质的因素。另外,在影片中,主人公加德纳在物质窘迫的时候曾经不断催朋友来还钱,但他万万没有想到朋友认为帮他搬家的劳动已经抵消了他的欠款,这一情节又将美国社会中的所认为的追债作为保障个体利益的重要举动,即便在朋友圈子中。而这种文化现象也有很大一部分因素在于美国社会的流动性相对较强,因此个体的朋友也不断发生变换,因此朋友之间事实上并不愿意承担过多的义务与责任,相反,即便是朋友,也会为自己的劳动来向朋友索要报酬。从平等的角度分析,美国的社会文化中社会等级观念相对较差,大家尊重个体间的平等,因此雇员可以直呼雇主的姓名,雇主对所欠雇员的钱也需要清楚偿还。这充分说明了在美国社会中,同事、朋友甚至亲人之间基本上是不会互相谈及各自的困难并以此为借口来寻求接济的,这也是美国隐蔽文化的重要表现。
最lunwen. 1KEJI AN.COMlunwen. 1KEJI AN. COM提供写作论文和发表服务,欢迎您的光临后,从电影的片名中也能够感受到美国的隐蔽文化。比如男主角加德纳在故事开始时对“人人生而平等”的认识将美国文化中关于平等、个体本位及物质本位的价值观念展现出来。首先平等是个体实现自己梦想的前提,只有在平等的社会背景中,个人才能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来获取最终的成功;在对梦想与幸福追求的过程中,事实上也是个体奋斗的一个历程,男主人公通过不懈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实际上体现了一种个体本位的思想,怀揣着这种梦想不断去实现个体的目标;对金钱的追逐是个体奋斗的最终目标,而主人公加德纳也正是因为想要获得丰厚的收入才坚持努力,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事实上影片的片名“The Pursuit of Happyness”中的happyness是故意拼错的,目的在于男主人公讲出“There is no Y in‘happiness’.Its an I”,将美国文化中的隐蔽部分充分地展现了出来。[4]
四、结语
《当幸福来敲门》这部电影中很多的情节,包括找工作、面试、人际交往、工作态度等各方面,均能体现出美国文化中的跨文化现象及隐蔽文化内涵,通过对这部电影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美国文化中的跨文化现象十分显著,且实现文化在不同区域之间的有效传播对一文化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另外,美国文化中的隐蔽性文化也通过影片得到了很好的诠释,隐蔽性文化也构成了美国文化中的最核心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卢军,朱奎峰.从文化模式上解读《当幸福来敲门》[J].电影文学,2010(22).
[2] 胡智萍.解读《当幸福来敲门》中的美国文化价值观[J].时代文学,2011(07).
[3] 周玉梅.个人主义:析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J].电影文学,2012(22).
【论文摘要】美国是一个由移民组成的新国家,没有长期的发展历史,却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美国式文化体系、特征鲜明,主要包括文化的包容性、幽默性、实用主义、个人英雄主义等。文章从动画电影的独特视角分析了隐藏于其背后的文化特征,运用了比较分析的方式.结合我国动画电影的发展现状 .进一步阐明了美国文化的核心.借以指导我们反思我国文化传统的优劣,更好地为我国的文化建设服务。
美国是个由移民和他们的后裔,加上本土印第安人建设并发展起来的新国家,没有长期的发展历史,同时又没有所谓单一的民族传统 ,但是具有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当中最快的经济发展速度,是目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级经济强国,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它的经济实力又使它具有相当巨大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因此,形成了美国文化与欧洲其他国家发展所不同的特点,有着自己特有的美国式文化体系。美国文化具有多种特征,包括幽默性 、包容性 、实用性 、个人英雄主义等等。这些特征可以从火热的美国动画电影中窥见~斑。美国动画电影是世界电影当中的一个非常具有影响力、但是又非常独特的组成部分,正越来越强地影响着全球文化的发展。研究美国文化特性有利于指导我们更好地发展我国的文化建设。
一、 美国文化的包容性
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其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便是包容性、多元化、开放性。从欧洲 、非洲、亚洲、拉丁美洲来的大批移民,带着各自梦想来到美国这个梦幻般的国度,他们把本土的传统思想。宗教习俗、习惯等文化带到美国,成为美国多元化发展的基础。任何国家的文化在美国这里都能够找到影子,正是因为美国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才能融合各国的文化,从而创造出了让世人瞩目的“新文化”。
同时美国文化随着时展,其文化的包容性 不断地被显示出来。一方面美国具有比较开明的思想和生活方式 ,另一方面有能够包容不同国家的文化与习俗。如在影视娱乐业方面,美国动画电影已垄断了世界动画影视业的大半天下,他们的题材来 自世界各国。如动画电影 《埃及王子 》是来 自埃及文化,《小美人鱼》取材于丹麦童话,《花木兰》 《功夫熊猫 》取材于中国等。这些影片无不大获成功。究其原因,其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们对这些国家以及文化内涵的处理上。美国是一个生机勃勃、富有创新精神的国家。以《功夫熊猫 》为例,影片中处处展现着中国元素,“中国乐曲”“中国功夫”“国宝熊猫”,中国特色的食物如饺子、包子、馒头和阿宝家传的“秘制汤面”等无一不体现着华夏风味,能将中国元素及中国文化这样潜移默化地具体地应用于影片中,把这样传统的中国文化和中国武术直观、幽默地展示给世界,捷足先登,做到了中国的艺术家们想做而未能做到的事情。这种包容、开放的精神实在是令人佩服。但另一面又显现出美国文化的侵略性的一面 ,美国正是通过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资源进行“美国化”,贴上美国的标签之后,再重新推广到世界各地,并为其刨造出巨额利润。不过,我们更应该反思的是中国电影文化业的现状,过于狭窄,缺乏敏锐的洞察力、创造力、想象力,在本质上缺乏对本国文化的深层次理解。从迪斯尼拍摄《花木兰》到派拉蒙拍摄《功夫熊猫》,10年过去了,我们不能只是“愤怒”地抵制,捶胸顿足,我们更期待中国电影艺术的崛起。
二、美国文化的幽默性
幽默、自由特色是美国文化的另一重要特征,这是 由美国人的活泼、天真 、好动 、非权威化的性格所决定的。 比如动画片 《猫和老鼠》就酣畅淋漓地表现了美国文化的幽默感 。在人们心目中过街喊打的老鼠,是一个恶心反胃的动物,在影片中却几乎成为人们同情怜悯的对象,没有一点令人讨厌的感觉 ,只有无尽的幽默。影片中可爱的小老鼠在老猫的残暴下游刃有余地被变成各种形状; Jerry把T0m提着脚摔来摔去的场景描写;Tom把Jerry舞台的一块锯掉,掉到底下的竟然是周围的舞台时等,深深被这种美国式的夸张幽默所折服;美国式的幽默在《汽车总动员》这部片子里也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Guido和Luigi在赛道上仅仅用一瞬间就帮马奎恩换好了四个轮胎,让先前还嘲笑他们的小鸡团队的人吃惊地把自己的挡泥板都掉下来了。该片在细节方面有很多幽默性的表现,非常独到,耐人寻味。
除了动画电影,美国广告设计 的幽默也是世界闻名的 ,他们天性乐观 ,这种性格 自然从各种设计上表现出来,成为他们设计的一个特征 。美国人常常说 :如果都可以达到功能 目的,为什么要那么严肃?这种民族心态 ,是他们设计风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基础。而我国动画电影则相对严肃的多,无论早期 《骄傲的将军》《小蝌蚪找妈妈》《三个和尚》,还是后来的《宝莲灯》,无不体现强烈的“寓教于乐”的精神,处处透着中国文化的严肃感,说教色彩太浓,可看性不强 ,很少有令人过 目难忘的人物 ,最终人们脑海里记住的也只有原来的神话及故事,而非各种鲜活的人物形象。而美国动画电影中的猫和老鼠、史努比及 《小鸡快跑》中的小鸡等等众多的幽默形象,经久不衰地赢得了世界各国观众,受到不同年龄层次读者的喜爱,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并成为美国通俗文化的一部分,创造动画史上少有的奇迹。
三、美国文化的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一词最早是从希腊文可而来的,含有行动的意思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产生深受欧洲大陆文化影响,黑格尔、笛卡儿等思想对美国实用主义哲学有深刻影响,实用主义存美国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中,它的表现和作用是不同的作为民族精神,在第一时期主要体现为敢于冒险和开拓,重行动、重实效。第二时期主要体现讲求效益.注重实用。第三时期主要体现为对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寻求妥协协调及解决、法,实用主义在美国仍然存在并发展。今天,在 美国人眼里仍然是有用就是真理,成功豪虻是真理实用主义极大地影响了美国人的思想和行动,它造就了美气质,时影响了整个世界。
此他们的动画业也反映了本民族的这一性格特点:只要能多赚钱,无论何种题材的动画片他们都做一各种动画角色的颠覆他们部勇于尝试并乐在其中。而中国人则讲究责任和良心,此不会随意篡改老祖宗留下的精神食粮?所以中围传统动画片总也不能跳开条条框框的束缚。在保守思想以及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中闰动画人不可能去颠覆神圣的原著中的角色和题材。而美国则不然,如动画片《梁山伯与祝英台》人物的服装造型儿乎包揽了各个朝代的特点.色彩样式典雅和绚丽,但依照故事发生的区域背景和人文色彩来分析.角色的服饰没汁缺乏我国吴越文化的鲜明特色,片中渚多角色设计缺乏原刨性,止观众感觉梁山伯与祝英台等角色不是中阚的,而是美国人在好莱坞和迪斯尼里炮制出来的、他们脑袋里的形象。从文化的角度看.作品显得有些粗糙、肤浅,用美国的实用主义和商业主义的影视观来诠释东方传统爱情故事,除“莫名其妙地娱乐”外别无其他,但这正是美国实用主义文化的体现 ,讲求效益,注重实用一美国实用主义的另一表现就是文化的产业化.文化产业已成为美国最富于活力的产业之~一文化产业兴盛的背后 ,是美国动画产业的生机勃勃 .
典型特征是从文化产品到文化产业的市场营销.将文化直接转化为现实的票房收入以及主题商品:玩具 、音乐唱片 、主题乐园等一系列文化产业链。如沃尔特 ·迪斯尼在一群志 道合伙伴的参与下,成立了一家专业的动画制作公司,从 “创意内容”出发,逐步扩大到 “产业基地”.用现代工业化流水线生产的方式 ,大批量地制作动画片并把它们销往世界各地; 时.又为米老鼠、唐老鸭等卡通形象中清了专利 .在法律的保护下进行特许经营开发。到一g2o世纪4f1年代后期.迪斯尼公司又与丹麦的艾 蒙公司合作.于1948年9出版了 《米老鼠》杂志,后又建立迪斯尼乐同等 ,从纯粹的文化产品到利润惊人的文化产业,实现了美国入的实用主义的梦想 、而我国的动画人由于受中围传统文化影响至深,停留在对动画艺术用情专一的阶段 。 对动画事业片面的执著追求.不利于在新世纪建立文化的中国、文化产业的中国和文化发达的中国的文化产业的 目标 .这值得我们从业人员反思。
四、美国文化的个人英雄主义
在美国动画轻松愉快的内容背后都隐藏着美国民族的英雄主义及个人主义,并且在他们看来,这种英雄不仅仅是美国本土的英雄,更是全世界全人类的英雄,他担负着保卫全人类拯救全人类的思想观念。这与美国今日在全球所自封的 “国际警察”形象是不谋而合的。
其实 ,个人主义思想并非是今天的新面孔,它最早萌芽于l4世纪意大利文化复兴运动 .后来经过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 论证与传播,在美国结出果实。加利福尼亚大学社 会学家罗伯特认为 “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真正核心。”个人主义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一方面美国在思想 上继承了欧洲移民带来的思想,特别是希腊的重商主义文化及希腊的政治管理体制 .希腊当时建立的文明对美国社会有积极影响 ;另一方面个人主义产生有着较早的历史背景 .并付诸于实践且在实践中完善与发展。美国人早期的移民其团体是由私人或公司组织临时凑合而成 .这里没有血缘纽带.也没有政府干预.除了上帝 “天国”的抽象观念和到新边疆发财外 ,没有共同别的理想 毋庸置疑,每 个人都要做自己的英雄,为了集体利益放弃或牺牲个人利 益 .对于那些开拓新大陆的移民来i兑是不可言喻的。于是 出现了崇尚个人主义现场,同时也衍生出了个人英雄主 义。《花木兰》就是一典型角色,在片中中国 “花木兰”的忠孝理念被西方 “个人英雄主义”的完美表演彻底替代。在全球循环放映,不仅为人家赚到了3亿美元,而且让 “个人英雄主义”流行全球、渐成时尚。再如动画片《汽车总动员》中的个人英雄主义,即每个人要表现自己且尽自己所能展现自己另外,《沙漠骑兵》等也是迪斯尼奉献的典型的美国个人英雄主义大片,其中不难发现美国文化的个人英雄主义观。
五 、结语
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她虽没有悠久的历史,但 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并且随着时展美国文化越 来越显示出其生命力,研究美国文化特性对于我国建没与繁荣我国文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性。比尔·盖茨有句名言:“在凶特网时代,准买下了文化 ,准就控制了时代。”诸如 “花木兰”式的中国传奇故事被跨国公司西方化和全球 化的过程 ,也是美国文化为实现 自身利益而改造其他文 化 、蚕食其他文化、主导世界文化,并据为己有、创造巨额利润的过程。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美国式电影文化的发展已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发展的道路:我们期待贴有 中国标签的中国文化早 日走下文化圣坛 ,走入民众 日常生 活、走向世界每个角落。
[参考文献]
[1]李怀亮,刘悦笛当代美国文化产业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OO5.
[2]梁捷,赵达.王逸吟.“《功夫熊猫}热”引发的文化思考光明 日报,2008-07-31(5)
>> 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策略构想 论我国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我国文化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 浅析我国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我国文化产业知识产权研究 知识产权与文化创意产业 知识产权保护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前提与保障 文化创意产业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与对策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与发展 浅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中网络知识产权的保护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策略分析 论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构建 内蒙古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论文化创意产业的复合型知识产权保护战略 我国历史文化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开发 浅谈高校文化创意产品的知识产权现状及保护对策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 成都创意产业的发展与知识产权的保护 试析知识产权背景下我国文化的发展问题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6-02-20.
②参见《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第二条第八款。《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第二部分从第9条到第40条规定的知识产权范围包括:版权与邻接权、商标权、地理标志权、工业品外观设计权、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未披露过的信息专有权。
③相关论述详见孙玉荣的《大数据时代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路径选择》;余 翔、李 伟的《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建设初探》;姜 南、徐 明的《我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状况实证研究》。
④名人形象,即名人的身份及其所代表的商业价值。在美国知识产权体系中有专门的形象权,未经许可而在商业活动中适用他人的姓名、肖像、声音、签名以及显著服饰,均属于侵犯形象权的行为,应当承担禁令和损害赔偿的责任。
④《著作权法》第十七条规定:受委托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的归属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合同未作明确约定或者没有订立合同的,著作权属于受托人。
⑥《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 29490-2013),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制定,于2013年3月1日起实施。
[参考文献]
[1]刘亚军.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J].社会科学辑刊,2015(3):60-65.
[2]邹龙妹.文化创意产业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方法与策略[J].知识产权,2012(8):77-81.
[3]王 琪.“创意产业”的本质与特征[J].甘肃理论学刊,2009(4):113-118.
[4]王红珊.保护知识产权与发展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与创意产业国际论坛综述[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6(1):58-60.
[5]王海燕.创意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保护[J].特区经济,2007(11):250-251.
[6]雷丙寅,赵 凯.论科技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系[J].求索,2012(3):113-115.
[7]胡兆燕.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15[N].中国财经报,2015-10-22(007).
[8]孙玉松.试论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61-64.
[9]何 敏.知识产权法总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140.
[10]王海燕.武汉城市圈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战略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6):60-62.
[11]杨德桥,田荣哲.论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策略的构建[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31-39.
[12]秦 昕,胡宗谦.数字时代的版权保护问题浅析[J].编辑之友,2010(12):102-103.
[13]詹 映,张 弘.我国知识产权侵权司法判例实证研究:以维权成本和侵权代价为中心[J].科研管理,2015(7):145-153.
[14]郑成思.反不正当竞争:知识产权的附加保护[J].知识产权,2003(5):3-6.
古今中外,文学界对于文学批评的重视程度都随着时间的发展越来越高,而且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我们渐渐的发现,对于同样的作品,不同的国家对其的评价是不同的,也可以说文学批评受到各国文化差异的影响。每个国家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而这些文化背景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该国家的文学评论产生一定的影响。也正是存在差异的文化评论造成了文学评论的多样性。英美文化也是如此,存在着差异,对英美两国的文学评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下面是我对这一问题的简单认识。
关键词:
英美文化;文化差异;文学评论
一.文学评论的内涵
文学评论,顾名思义,评论文学。用专业的术语来讲,是应用文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对特定的文学内容,比如说文学作品,文学思想等进行探讨、研究等一系列文学性质的活动,以解释文学发展的内部规律,从而帮助相关的文学家进行文学创造,推动整个文学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英美文学的相关内容
英美文学是对英、美两国民间文化艺术的总称。同样的是两个现实生活的生动反应。我认为文学具有很强的表现能力和表述功能,而且英美两国的文化比较多元化,决定了其文学风格的多元化,戏剧、小说、诗歌等类型多样,各具特点:(1)英国文学的特点英国是一个临海国家,不仅气候极具海洋性,其文学也是如此,包容性十足,充满着浪漫主义的气息,再加上英国的经济、历史发展传统,在经历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之后,英国的文学由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开始转向写实主义,这是英国文学发展的一般趋势。(2)美国文学的特点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移民国家,建国的时间比较短,在19世纪之前,美国文学可以说是依附于英国文学,具有英国文学的一些特征,但是在19世纪末期之后,美国文学开始脱离英国文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多方面、平民化、自由化等。就像美国的社会一样充满着自由、民主的气息。
三.英美文学评论的内容
各国的文学评论各具特点,但是仍然是有规律可循的,需要注意三个问题,首先是文学伦理问题,这是要放在首位进行考虑的问题;其次是道德评论,这是进行文学评论的关键所在;最后是审美评论问题。具体到英美两国来说,文学评论与该国发展的实际情况有着极大的关系,在女权主义、殖民主义等思想观念的影响下,文学评论研究文学和社会的关系,开创了文学研究的新方向。
四.英美文化差异对于英美文学的影响
(1)英美两国的语言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1.英国的语言英国文化历史悠久,民族文化发展时间较长,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就拿英国的官方语言:英文来讲,许多的文学评论家在对英国文学进行评论时,使用语言十分的谨慎,这既能说明文学评论家谨慎的态度,同时也更能说明英文的地位和重要性,可以说英文便是英国的象征,因此出于这样的态度,英国文学评论是相对拘谨的、缺乏新时期的创新与个性;
2.美国的语言美国官方使用的语言也是英文,但是却是美式英文,虽然说在本质上,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但是就是美式英语的称谓便能很好的说明问题,美式英语是美国的创造,是美国争取独立的体现,众所周知美国发展历史比较短,而且是移民国家,文化发展多元化特征十分显著,在独立之后,美国在政治、历史等方面都没有历史遗留问题,可以说美国的民主革命是十分成功的,相应的在文学评论方面美国的文学评论就彰显个性和创新性。(2)文化历史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人本主义是英美两国共同宣扬与崇拜的,但是英美两国的人本主义又存在着具体的差别:
1.人本主义是英国发展历史上很早便出现的,但是在文学评论领域人本主义是十分保守的,神权和禁欲主义依然处于主导地位,我认为这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的生动体现,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在文学领域的再现,莎士比亚是英国最为伟大的文学家,我认为没有之一,莎士比亚不仅影响了英国一代人,更影响了整个世界。他的作品可以说是英国文学创作的典型代表,对其作品进行研究之后发现,人文主义在其作品中有很多的体现。
2.相比英国的人本主义,美国就十分创新、独特。当然这和美国发展的历史是密不可分的,美国的独立是十分果断的,没有历史遗留问题,争取独立自由的观念理论深入人心,美国的人本主义十分的激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对人本主义的创新理解。在这基础上美国的文学评论就显得更加激进、创新。
五、小结:
论文关键词:语言,文化,冲突原因
一、前言
电影《喜福会》向我们讲述了中国母亲与美国女儿人之间沟通障碍以及她们在东方信仰与西方价值观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的争执。母亲与女儿的交流障碍不仅仅反映出两代人之间的隔阂,更反映出一种文化差异。母亲代表的逐渐消失的传统文化,女儿代表的则是日益壮大的新型文化;母亲们坚守着特殊的国家文化,她们想要传授一些中国文化给女儿们,但却以女儿们没有满足她们的期望而失落不已。然而,女儿们在妈妈们的期望与美国的现实中打转,最终接受了主流文化,并且嘲笑和丢弃了以她们妈妈为代表的非主流文化,在这一系列冲突的过程中,她们不断地寻求自我和社会地位,并且努力去继承她们的文化价值。母亲们努力去调解她们“中国式的过去”和“美国当代”,而女儿们也试着寻找着自主与忠于文化遗产之间的平衡点。
二、母女关系冲突的原因
(一) 不同语言的碰撞
语言是交流的渠道同时也是文化的传递者。不同的语言传达着不同的文化信息并有着不同文化特征。语言是不同年代人之间不可逾越的障碍。电影《喜福会》中母亲们的英语可谓是“支离破碎”,有时候甚至使用中英结合的英语或者中式英语。然而,由于女儿们在美国长大并接受美国教育,她们的英语很流利很地道。当然。这也是母女冲突的原因之一。不同的语言反应不同的文化背景。移民的人不得不面对忧虑和陌生感,因为这些来自她们生活方式和思想表达的改变,通过过去与现在间的不同形式的垄断,作对话,讲故事和交流叙述,语言建造了一个有着不同种族,性别和文化的网络协作。母亲不能说出流利的英语,通常会造成她和她们女儿之间交流的障碍。女儿们嘲笑她们母亲不完美的英语甚至有的人以此为羞论文怎么写。她们对她们母亲蹩脚的英语不耐烦,这导致了母亲们不愿意告诉女儿她们的秘密和烦恼。母亲们想要一直等到她们能够说出流利的英语时再告诉女儿们。她们用心良苦人文历史论文,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在女儿的面前。女儿们能够说出流利的美式英语,但是她们不能很好的理解她们母亲的语言,因为是中文与英语的混合物。在《喜福会》的第一段情节中,景美说:“Joy Luck”的婶婶们开始小谈话,并不仅仅是听彼此说,她们说她们自己的特殊语言,一半是糟糕的英语,另一半是她们自己的中国方言。这位移民母亲安梅不能准确的发出“psychiatrist”的音,把它发成“psycheatriks”,另一个叫 Ying-ying的母亲告诉别人,她的女儿Lena 是一“arty-techy”,其实她是艺术家。还把公共安全发成“so-so security”。
女儿对非标准英语的偏见根深蒂固,她们对母亲笨拙的英语持不耐烦的态度,并且在理解汉语方面也有困难,在很多时候保持沉默。 Ying-ying St Clair 说:“这些年来我们紧闭嘴巴,这样自私的愿望就不会破灭。也因为这么长时间保持沉默,现在我的女儿不听我的话,女儿坐在漂亮的游泳池旁边,只听索尼牌无线电话……”。许多母亲的好意都在她们跟女儿在内的说英语的认得交流中丧失了,说英语时好像没有受过教育,不能读出单词。其实她们才是真正的知识丰富。在中国文化里,许多东西与之相对应的英语概念在她们的女儿看起来是很陌生的,因此语言成了她们间交流的障碍。她们想用完美的英语跟女儿交流,但为了清楚的表达,不得不把英语和中文混合在一起使用,英语还夹杂着中文是母亲与女儿交流的障碍,阻碍了她们良好的交流。她们各自的语言概念和不同的期望导致共同逻辑上的理解的缺失。缺少共同的语言与文化底蕴,母亲和女儿交流方面面临障碍,这不仅仅造成了代沟,同时也打击了美国更年轻的一整代人。
(二)不同文化价值观的碰撞
2.1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对比
个人、集体主义是衡量文化变化的重要标尺,为人与人交流之间的文化异同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解说性框架。中国传统的意识形态和美国当代文化共存影响是同样强烈的,不论什么时候,母亲向女儿提出期望或者管教她们的时候,总是不情愿的师徒唱反调或反抗。“美国制造”的女儿,非常重视个人自由,换句话说,个人主义。这意味着她们有能力在不受其他干涉,包括母亲,来掌握自己的命运。每个人首选应该被看作一个个体,其次才是集体中的一员。对于她们来说,追求个人自由的权益是合法的,不能被任何人剥夺。在中国文化里,一个人不是属于自己而是属于家庭和社会,孝道最为重视。她们的父母是权威的,孩子必须在各方面服从他们。但是在美国的文化里面,孩子是应该独立的,并且孤立挑战权威和传统。美国出生的女儿们在个人主义原则下接受教育人文历史论文,因此容易与她们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母亲发生冲突。
在中国的家庭里,关系近的血亲是相互依靠并且感情皈依。根据孔子的观点,中国人属于他们的群落,个人利益从属于集体利益。因此,家庭成员的支持对个人很重要,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可以把文化称作“我们的”的文化而不是“我的”文化。在《喜福会》里,母亲从中国传统的,从侧重集体主义社会移民到注重个人主义的社会,她们的角色转变了,以前代表权威,现在移民到这个全新的社会,她们变得对自己不确定起来。女儿不再和以前一样,她们不能和在中国一样用同样的方式--权威来教育她们的女儿。
2.2隐私与和谐的对比
在美国,人们学习的是如何表达他们自己的愿望时做出选择,他们独立并敢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尊重不仅仅被看作是一种非常积极的状态,也应该被当作全人类渴求和满意的要求,但是在中国,隐私这个词代表的是很消极的意义,暗含着孤独与脱离集体论文怎么写。
比如说,一个人如果不能有足够的自控能力,就会简单的谋求他或她自己的利益而忽视甚至伤害其他人的利益。所以太注重个人利益时,也会危及社会和谐的关系,在意集体主义为导向的文化里,为了获得必要的支持,和谐相处被高度重视。每个人当被认为是在家庭中或社会里占有一席之地,就是这个位置暗示了这个人应该如何对待别人来与人和谐相处,所以每个人都关注自己的位置与角色,一边相应行动。在某种程度上,中国认为别人着想来获得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一种可贵渴求的品质。为了避免冲突,人们将自己的意愿从属于别人来表现尊重和爱,尤其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妻子服从丈夫,个人意愿很好的服从家里男性首脑的意志。中国人埋下身价为了共同利益,帮助组织里或者其他成员是非常必要的。中国人习惯遇到困难时依靠集体的力量来解决,换句话说,集体主义已僵硬的框架为特征,与群内合作与群外合作不同,人们指望他们的群内关系来照顾他们,作为交换,他们相信他们对群体有着绝对的忠诚。
三、结语
从母女冲突中我们分析出导致母女冲突的主要原因是文化的专制。母女来自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价值观。母亲来自家长统治的社会,有着占统治地位文化。女儿重视个人主义,自由,平等和独立。两种文化的价值观是完全不同的,但是人文历史论文,如果她们承认这些不同,并且接受彼此的文化,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彼此身上,那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冲突了。不幸的是,每一方都把自己的文化当成是中心,母亲想要控制孩子,展现父母的权威,要求孩子服从自己,去做被要求的是;而女儿要求独立,自由,希望与妈妈平等。母女对待彼此的文化态度,导致严重的冲突,这些冲突折磨她们,到最后谁都无法再容忍了。打破沉默,开始需要和对方进行沟通了。很长时间的斗争之后,她们知道斗争的目的是要求更接近对方。当她们感受到这一点,文化中心开始解体,和谐的关系建立了。从冲突的原因,文化专制和母女间的专制的解体到和谐关系的建立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任何有文化专制的人都会在不同文化的沟通中引起冲突;所说的文化专制不存在,那只是人们的虚构和想象,多种文化可以共存,只有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理解尊重其他人的文化,好好交流,那才会有和谐的关系。
[参考文献]
[1]Amy, Tan. The Joy LuckClub[M].Bllantine Books, 2002.
[2]Luke. What culture, which culture[J]. 2003.
[3]程爱民,《美国华裔文学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梁素琴,寻梦人的心理世界-谭恩美小说《喜福会》中的文化冲突探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6.
论文关键词:文化差异,中美,日常生活,策略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对文化(culture)的定义是“customs,arts, social institutions, etc of a particular group or people”,即“文化是某群体或民族的风俗、人文现象、社会惯例等”。中美文化对比一直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方面,而在各种文化差异中,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有着特殊的地位。随着通讯和传媒的迅速发展,人们能够越来越多地看到异国的生活方式。然而面对中美日常生活中的差异,人们往往会感到迷惑甚至会对对方做出错误的、不科学的评价,最终导致跨文化冲突乃至产生民族偏见。
一、中美之间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差异现象
1.禁忌
日常生活中不同的文化背景,禁忌也有很大差异。中国人见面聊天时喜欢询问对方的年龄、收入、婚姻状况及子女情况。而美国人却认为这些方面属于个人隐私,尤其询问妇女的年龄会被认为是缺乏教养的不礼貌行为。由于谐音的缘故策略,中国人普遍喜欢数字6、8、9,而讨厌数字4。而美国人认为13是不吉利数字,电影院的座位没有13排,也没有13号。了解了这一文化背景,我们就会明白显而易见的18层高楼怎么会有人住在19层呢?为什么明明13楼却只见12+?中国人却不这样认为,如鼎盛时期的姚明在休斯顿火箭队效力时即身披13号球衣。
2.红色
在颜色方面,中华民族有崇尚红色的心理。在汉文化中,红色象征吉祥如意、喜庆欢乐免费论文。逢年过节,红灯高挂,家家要贴红对联婚嫁迎娶,披红戴花,夫妻双双人洞房。“红双喜”、“红喜事”寓意于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中国女孩也喜欢以“红”取名。红色还有浓郁的政治色彩,象征着革命和兴旺。红色还可以用来表达情感,喻指“恼怒、生气、害羞、嫉妒”,如“面红耳赤”、“脸红脖子粗”等。但红色在西方人眼里,却为不祥之兆。在英语中就有“战争、流血、恐怖、愤怒、困境、放荡”等多种含义。所以美国人用赤字表示亏损,红色警报还可以表示极端危急的状况。
3.手势
手势在各国有不同的表达意义,不同的文化背景赋予了手势不同的交际功能。中国人竖起拇指表示“好”策略,伸出小指表示“差”或“坏”,这反映了一种“尊卑有等”、“长幼有序”的文化心态;美国人将拇指朝上表示要求搭便车,将拇指朝下则表示“坏”;在美国,用拇指和食指捏成一个圈,其余三个指头分开向上伸直,则表示“OK”一词;用手指在太阳穴旁边转圈,中国人表示动脑筋,美国人和巴西人则表示发疯。美国人用手指着太阳穴表示手枪自杀,反映的是美国私人拥有枪支不足为奇的社会文化背景。吃东西时,美国人认为抿着嘴尽量不发声才算得体,而中国人却不太介意吃饭时是否发出声音或交谈。
4.平等
《独立宣言》称:“人人生而平等。”(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很多情况下人们都相信这一点。美国人更注重个人权益,追求人人平等,没有辈份间过多的礼节。子女对父母、学生对教师都直呼其名,子女可以与父母争论问题,或提出自己个性主张。在教室里,你也能看到平等。在教授眼里,所有的学生都一样,很多教授和教职工的官员策略,视学生(尤其是研究生)与其平等。教授们还可能叫学生直呼其名。在平常的实践中,比如“排队”,你就能看到平等:先到先招待(First come, first served)。
5.身体接触
在美国,诸如抚摸这样的身体接触常常叫人感到不自在。一个男人被另一个男人触碰尤其会感到紧张。相互成了密友的女性可能手挽手地走路,但也只是偶尔为之。人们希望他人与自己至少有一臂之距免费论文。如果你越过这个限度,人家就会后退。这不是说人家不喜欢你,而是你“进入了人家的范围”。中国人喜爱一个小孩时,会亲切地抚摸他/她的头部或搂搂抱抱,而对美国的孩子这样做就会引起孩子妈妈的反感,尽管她们知道这种动作并无恶意,但在其文化中,这样做被人认为是无礼的表现。
二、应对中美日常生活中文化差异之策
中美之间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差异给两国人们的相互理解和交流带来了障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国之间的互惠互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达到双赢的目的,我们应当做到:
1.加强学习和教育,增进文化交流
随着国际间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大,人类各种文化差距的逐渐缩小,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也受到同样的影响策略,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不仅能将新鲜元素注人本国文化之中,也能促进本国文化对外的传播,实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加速“文化全球化”的进程。除了学习语言基本能力外,还要学习双方的文化,因为词语只有在一定的文化语境中才富有意义。
2.开展国际间交流,促进相互了解
中美两国应该开展各种形式的国际间交流活动。有条件的部门,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中国政府应该鼓励中美两国政府之间举办各种形式的民间艺术交流、企业洽谈和博览会等。中国政府在美国举办的“中国年”让美国人了解中国的文化和习俗。姚明在“NBA”的出色表现让美国人惊叹不已,他成了中国人、中国体育乃至中国宣传自己的含金量十足的名片!在纽约、洛杉矶、芝加哥等大都会,中国的春节、中秋节的传统的节日与文化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美国人的目光和参与度。所有这些都彰显了加强交流的益处。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面面观[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夏玲英.浅探中美文化差异[J].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5.
(一)英国文学特点及其发展历程
文化、历史、政治、社会的变革都会对英国文学产生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英国文学的发展和演变。文艺复兴是英国文学的重要变革时期,这一阶段出现了莎士比亚、萨里、斯宾塞、华埃特、海伍德等著名的文学家。文艺复兴过后,又先后出现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发展阶段。到了18世纪初,又兴起了新古典主义,这使得宗教神学开始在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发展到19世纪,浪漫主义气息逐渐渗透到英国文学创作中,这一时期的文学家更加追求自由和解放。到了19世纪后半期,在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影响下,英国文学的题材逐渐扩展,文学也被赋予了某种经济和政治色彩,大多数文学作品宣扬自由平等思想。在此之后,受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英国文学趋于写实,在选材上更加关注现实生活。而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文化也趋于多样化发展,这促使英国文学顺应时展,呈现出更加全面、多元的特点。
(二)美国文学特点及其发展历程
相较于英国文学,美国文学发展历程相对较短,但美国民族较多,且有大量移民。这就使得美国文学呈现出更加多样性、复杂性、庞大性的特征。总体而言,美国文学先后经历了殖民时期、革命后、一战前、二战前后等阶段。在最早的殖民时期,美国文学呈现出鲜明的早期浪漫主义色彩。这一时期的美国大陆相对落后,文学仍源于生活和劳动,因此,文学作品多是赞颂人们的品格和自然风光。到了一战前后,现实主义和乡土文学出现在美国文学中,对美国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使美国文学的现实性不断加强,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国文学的转型。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人们饱受战争摧残,对社会和人性开始反思,深入思考人性的善与恶,美国文学也一度陷入迷茫时期。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文学逐渐进入第二次繁荣时期。到了19世纪20年代,美国资本主义进入高度发展时期,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中的矛盾逐渐暴露,各种文学流派也相继出现,文学作品的现实性更加鲜明。30年代的美国文坛则以左翼文学为主导。而到30年代后期,文坛上则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文学流派纷纷出现,且大胆发表自己的文学见解,彼此之间相互争论、交流和借鉴。在此过程中左翼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逐渐成为美国文学思潮的主要引导者。与此同时,美国文学逐渐与世界相互交流,并对世界文学产生一定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产生了重大打击,二战后,美国文学逐渐呈现出多样化格局。
(三)英美文学评论的主要内涵
英美文学评论随着英美文学的产生而出现,并伴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革,在英美文学发展过程中,文学评论的要求越来越规范严格,理论指导也越来越系统化。英美文学评论以文学作品为主体,并依据相关的文学理论对文学作品进行系统化研究和分析,进而探索英美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以便为之后的文学创作提供理论指导,推动英美文学更快、更好发展。文学评论家通常综合考虑作品的写作手法、表现特色、思想观点、创作风格等要素,对作品进行多角度分析和评价,以帮助读者更加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和主旨。此外,文学评论也有助于文学创作者得到更加客观的反馈,进而以此为依据进行反思,并不断进步。
二、民族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一)文化内涵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在历史、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下,英国文学评论常遭遇矛盾和挣扎。17、18世纪英国文学作品呈现出鲜明的宗教色彩,创作手法也相对荒诞,在这种文学背景下,文学评论就陷入矛盾中。到了20世纪,英国文学评论家开始重新思考和审视之前的理论,并朝着女权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方向发展,逐渐进入转型时期。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转变对当代文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美国文学评论与美国文学背景有着密切联系,美国的早期殖民历史,使其文学创作接受了印第安文学、英国文学等欧洲大陆文学的影响。当然,美国文学并非单纯地模仿和复制这些文学,而是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学艺术,并日趋成熟,最终从英国文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正是这种特殊的文学演变历程,促使美国文学具有更加自由、开放的文化内涵。与之相对应的,美国文学评论对传承传统文化的关注较少,反而更加重视作品的独到见解和创新性。
(二)文化载体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语言不仅是重要的文化载体,还是民族文化根基。就文学创作而言,它又是文学作品的构成基础。因此,语言差异也会对文学评论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同民族的评论者对同一部文学作品的评价也会略有差异。受历史传统、、地理环境的影响,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在谚语、典故、习俗等方面都会有所不同。因此,若无法准确把握这些差异,就会影响对英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评论。相比较而言,英式英语较为严谨,英国评论者在评论文学作品时对语言的运用更加谨慎,同时,受语言习惯影响,英国评论者对所评论的文学作品往往都抱着一种尊敬的心理,这也正是英式英语沉稳、庄严的表现。而在英式英语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美式英语则相对自由、随意,其对英式英语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革新,同时,美国评论者对文学作品的评价也相对轻松。相较于英式英语,美式英语发展历史较短,与之相对应的,美国的文学作品受传统束缚也相对较小,更加关注创新和个性特点。在文学评论中美式英语的用词也更加自由和开放。文学评论也会反作用于文学创作,因此,受英国文学评论理性、传统特点的影响,英国的文学作品更加规范,在语言运用方面更加严谨,带有浓重的历史感。而自由、独立的美国文学评论则会让文学创作更加关注个性展示,这更容易引起文学思潮。正是受文学载体的影响,英美文学评论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与此同时,文学评论也反作用于文学创作,使美国文学创作在短短的发展历史中,越来越具有独特性,在世界文学舞台上大放异彩。
(三)历史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纵观英国文学发展史,其创作演变历程带有鲜明的人本主义色彩,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人本主义只是相对于禁欲主义与神权主义来说的。整体而言,英国文学评论中的人本主义观点还相对保守,这主要源于英国革命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在社会文明不断发展的今天,英国文学评论的这一特点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相较于英国,美国文学评论中的人本主义就带有明显的独创性。这主要是因为美国发展历史较短,没有沉重的传统束缚,文学评论不必面对历史遗留问题。同时,美国在独立战争后,逐渐形成了自由、独立、民主的文化氛围,这也促使美国文学评论更富创造力。
(四)人道主义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论文摘要:文学是人类精神文明的象征,在人类发展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华裔美国人是一个平凡而又特殊的群体,文学也是他们表达自我、完善自我的手段。经过一个多世纪,华裔美国文学已成为美国多元文化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美国文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华裔作家朱路易的《吃碗茶》探讨了中国文化在华人社会里的延续与断裂以及华裔美国人面临的困境和融入当地社会的方法。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民权运动和女权运动的影响下,美国华裔文学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朱路易的《吃碗茶》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这篇小说是被评论界公认的华裔文学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其所表达的确实一个很沉重的话题,那就是“单身汉社会”对华裔美国人的影响。后来这部小说被拍成电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中国文化意识会根深蒂固地埋在他们的心中,但其所处的社会又不能完全接纳中国文化,甚至会排斥中国文化。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接受西方文化,可是中国文化对他们的影响是根深蒂固、难以抹灭的。当他们完全西化后,很多人却尴尬地发现自己成为了“香蕉人”,他们具有中国人的外表,依附的却是美国主流文化,这使他们不得不反思自己遭遇的困境。《吃碗茶》所反映的正是这种中国文化在美国的断裂,但同时也在变异中得到了传承与延伸。书中所反映的身份问题也是本文所探讨的重点:处于美国边缘社会的华人,怎样在继承中国文化的同时又能更好地融人当地主流社会。
一、小说背景
美国是个“大熔炉”,是一个具有多元文化的国家,相对来说,文化上是比较相互包容的。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少数族裔像非裔、华裔却始终受到主流社会的排斥,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文化上都难有立足之地。尤其是华人,在美国历史上曾背负过“黄祸”的罪名,使华裔在美国的生存尤为艰难。在这样一个存在严重种族歧视的环境中,为了生存,华人不得不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唐人街”。其实这就是一个封闭的小社会,是美国中的“中国”,一个“国中之国”,这也使得中国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得以继承。“单身汉社会”是一个畸形的社会,从19世纪中期一直延续到了20世纪中期。其直接原因就是1882年美国通过的《排华法》以及后来陆续实施的排华法案。除了禁止华人妇女进人美国与丈夫团聚外,美国各州还颁布法律禁止种族之间通婚,这实际上宣判了华人必须过着禁欲的生活,把华裔同主流社会割裂开来。直到1943年,美国废除所有排华法案,才使华人社会有个好的发展机会,才慢慢恢复到一个“正常”的社会,但“单身汉社会”所遗留下来的后果及苦难却不可能由于法案的废除而随之消失殆尽。唐人街历史上长期的“单身汉社会”不仅影响了经历过那段社会的人,并且对他们的子孙后代的文化身份问题产生了影响。
二、内容梗概
《吃碗茶》是朱路易唯一的一部小说,被认为是“首部也可能是最后一部”不带任何偏见色彩、真实客观地描述纽约华埠社会的小说。
《吃碗茶》讲述的是新老两代华人的故事,两位男主人公,王华基和其儿子王宾来,其实都是“单身汉社会”的受害者。王华基十几岁时就怀揣梦想和同乡一起赴美,后回乡成婚并且得知妻子怀孕后又返回美国。王华基不能接妻子去美国主要是美国排华政策,而且还有中国文化的原因,“父母在,不远游”,儿子出去赚钱了,儿媳就要在家侍奉父母,这就实际上就是对华人家族延续的扼杀,家族延续在华人单身汉社会里变成了一种奢望。
王华基的儿子王宾来在广州农村长到17岁,然后到纽约与父亲团聚,王华基开了一家麻将馆,自知不能给儿子做个表率,就恳请王氏会馆馆长王竹庭把儿子送到小餐馆里打工。但王宾来受同室的诱惑去找,后来不仅单独出去漂妓,甚至让上门服务。
二战时,由于华人在战争中的勇敢和美国与中国结盟,华裔也相应受到了较好的待遇,许多歧视性政策就是在这个时期被取消的。根据1947年通过的《战争新娘法》修正案,李美爱,也就是王宾来的新娘就是这个时期来到美国的。虽然婚姻是在父母包办了进行的,但两人都很满意对方。
在纽约,李美爱不需要侍奉公婆也不需要外出工作,一下子过起了衣食无忧的日子,但问题也接踵而至。当时的纽约唐人街还是以单身汉居多,王宾来则每天在餐馆忙碌,因此无人交流的美爱实际上过着软禁一般的生活。她想工作,丈夫不让;她想要个孩子,可丈夫偏偏性无能。终于有一天,美爱被老单身汉阿桑诱骗失身,以至怀孕。听到妻子婚外恋的消息后,王宾来恨自己无能,却有自知理亏,无可奈何。王华基一怒之下割去阿桑的一只耳朵,算是给他一个教训,又在王氏会馆馆长王竹庭的主持下把阿桑永远赶出纽约唐人街。
后来,王宾来用中医的药茶治好了病,他也由餐馆侍应生提升为主厨,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都在稳步上升,他们又计划着生个孩子。这也算是比较美好的结局。
三、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变异
中国处于一个半封闭状态的大陆性地域,并且植根于农业社会的基础之上,与之相适应的就是孕育出了伦理类型的传统文化。正如黑格尔所说:“中国纯粹建筑在这一种道德的结合上,国家的特性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教。 华人“单身汉、’虽然生活在美国的土地上,其实与当地人并没有太多的接触,因此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是毫无疑问的。他们这些华人基本上都是聚集在唐人街的,接触最多的白人就是警察、之类,所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要小。
家族意识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在国内很多人家都是三世同堂、四世同堂,而很多华人却是孤身一人漂洋过海来到美国的。在本土,他们就生活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但他们来到美国时,处在陌生的美国文化包围中,他们建构了属于自己的地理空间,那就是唐人街。家族在这里就演变为宗亲会,小说《吃碗茶》中,王氏会馆和平安堂这两个组织在唐人街社会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川,很多事情都是通过这两个组织解决的。
作为王氏会馆的会长的王竹庭德高望重,在安排王宾来的工作、婚事,处理李美爱的婚外恋以及由王华基蓄意伤人的事情上都扮演了比任何人都重要的角色,可以看出在唐人街这个社会中,个人命运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家族首脑人物手中。中国传统的家族意识在唐人街封闭保守的社会环境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中国人世世代代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辛勤耕作,很少迁徙。古语有云:“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年后,很多中国人不得不背井离乡前往美国,他们去美国的目的就是赚钱,然后回乡过安逸的生活,因此早期的移民中几乎都是男性。像故事中的王华基就是一个人去美国赚钱,然后把赚的钱寄回家养活家里。因此这些人始终觉得白己在美国就是一个过客,将来总要落叶归根的。
华人“单身汉”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当他们在异国他乡面对陌生的文化时,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放弃某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而去学会别人的生存方式。
早期的移民基本都是男性,而且很多都是结了婚的、或者中途回国结婚又去美国淘金的。为了生存,他们基本做的都是别人不愿意干的上作,千女人干的活,如洗碗、洗衣服等。排华法阻止华人妻子去美国与丈夫团圆,禁止白人女子与华人结婚,使他们被迫过着单身生活,也就谈不土什么家庭观念,全家团聚的传统理想在这里就成了泡影。《吃碗茶》中王华基经常幻想与家庭团聚的一天,在他看来,与妻子团聚,赡养父母是义不容辞的“神圣义务”。
中国历来都是男性主宰的社会,女子都是男子的附庸品。“男尊女卑”的观念在中国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在唐人街这个特殊的环境中,重男轻女的思想已经大大减弱了。中国素有生个儿子传宗接代的观念,但在这里,华人女性非常稀少,女孩子也被视为掌上明珠。女孩子在唐人街也会受教育,而不会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困扰。
每个到美国的华人当初都怀揣一个梦想,那就是衣锦还乡,落叶归根,但真正实现这种梦想的人很少I=10很多人都是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客死他乡,也有一些华人在美国生活了数十年,渐渐认同自己的美国身份。《吃碗茶》中的李刚就是一个代表,落叶归根的梦想彻底破灭之后,不得不在所谓的“外国”扎下根来。
四、“文化身份”的定位
英国文化学者斯图尔特·霍尔在讨论“文化身份”的问题时指出,“身份”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经由文化塑造和建构出来的,并且在这个塑造和建构的过程中,“身份”因寻着不同的历史、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的诉求,处于一种变更、移位、涂抹、同化和抵抗的“运动”状态。
《吃碗茶》中王华基刚到美国时.抱着一种赚了钱就回去的念头,但事情并不像预期的那样顺利,他不得不适应美国社会。后来,他的儿子王宾来也来到了美国,体会着他们父辈所遭遇的酸甜苦辣,但通过自己的奋斗和别人的帮助,终究过上了比较满意的生活。
中图分类号:K87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7)01-0004-0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学术的繁荣,学术会呈现日益繁盛之势。2016年内在国内各地举办了大批有关敦煌学的学术会议,其中在敦煌也举办了一系列有关敦煌学研究的学术会。
(一)长安与敦煌学术研讨会
2016年5月12―16日,敦煌研究院联合陕西历史博物馆共同筹备主办了“长安与敦煌学术研讨会”。参加本次会议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共有90余人,收到论文52篇。
(二)汉传佛经传译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6年6月14―19日,“汉传佛经传译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甘肃敦煌莫高窟召开。本次研讨会由敦煌研究院、中国文化院和美国木鱼基金会联合主办,研讨会荟萃了来自国内外120余位知名学者和汉传佛学教授、佛教界知名法师。会议针对在佛教国际化过程中,汉传佛典翻译成以英语为主的西方语言的现状、译经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案、翻译后的佛典的使用和传播的方式,及未来走向等一系列议题展开研讨,旨在弘扬中国传统佛学文化,让汉传佛经变成外国语言走出去,让国际顶尖学者走进来,促进东西方学术和文化交流,发挥汉传佛教在我国“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正能量。
(三)2016敦煌论坛:莫高窟创建1650周年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6年8月19―23日,“2016敦煌论坛:莫高窟创建1650周年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莫高窟举行,来自海内外的176位学者参会。会议共收到中外学者提交的论文109篇。
研讨会围绕敦煌石窟考古研究、敦煌石窟艺术研究、敦煌文献研究、敦煌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敦煌艺术及其与当代艺术创作研究五大议题,追溯丝绸之路上不同文化、艺术在莫高窟千余年来不断地交融与创新,以及其对现代世界文化、艺术发展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四)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专项论坛五――敦煌文化的当代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
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办、敦煌研究院承办的“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专项论坛五――敦煌文化的代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9月20日在敦煌召开。来自海内外的120余位专家参加会议。本次会议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明交流互鉴、携手发展、实现共赢构建了重要平台。通过深化交流互鉴提升了中华优秀文化的影响力,促进了各国文化交流、碰撞和相互借鉴。
关键词:外国文学教学;文本;细读
中图分类号:G63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7-0025-02
收稿日期:[HTSS]2007-02-12
作者简介:吴贤义(1972-),男,江西南丰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教学与研究。
一、文本细读的涵义
文本细读来自于20世纪英美新批评文论。其定义为:“美国‘新批评’派的文学主张之一。细读(close reading)指细密地研究作品的上下文及其言外之意,它要求批评家注解每一个词的含义,发现词句之间的精微联系,包括词语的选择和搭配、隐呈程度不等的意象的组织等等。……只有经过这样细致的分析,才能见出一部作品的总体,从而确定其艺术价值。”[1]孙绍振教授也曾指出,我国文学评论长期以来长于宏观的概括,缺乏微观的分析,重视演绎而轻视归纳,粗心大意的感想和印象式概括流行,真知灼见的艺术分析少见,这与新批评式的针对作品局部的细读,以及结构主义的针对作品整体的分析的缺乏不无关系。[2]
文学,它首先是一门艺术。只有将它的艺术特性细细地品味出来,感受出来,才能给作品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进而才能确认它在文学历史长河中的地位与价值。文学以语言为载体,而文字又是语言的重要表征,因此,由文字符号构成的文学文本就成了文学艺术的重要呈现方式。作家的思想、对社会的记录与表现等等都大多需要通过文本而获得一个物化的存在方式。美国当代有名的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其著作《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作家、读者和世界等四个要素构成,[3]因此研究文学的时候必然得兼顾四者才可能获取一个比较正确的结论。读者只有在与文本有了足够的亲密接触的基础上,才能真正理解文学的艺术魅力并进而进行研究和解说。比如钱理群先生主编的《文学名著导读》等著作,孙绍振教授的文本细读论坛,以及陈思和先生关注细读的研究论文和课程[5],对我们的文学文本细读起了良好的示范、引导作用。人为地为学生制造一个进行文学文本阅读的氛围、环境,使其可以更快、更好地融入文学作品中去,从而接触经典、感受魅力。
二、对外国文学教学改革的建议
在当今高校中文系主干课程外国文学(随着形势的发展,大多数高校的外国文学课程已变更为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教学中,现在大体的情形是:台上,老师声情并茂、神情飞扬;台下,学生对老师的提问和暗示要么心领神会,尽显默契,要么一脸茫然。学生通过跟老师的交流,大多数情形下是所谓的“一介绍作家生平,二复述故事情节或剧情及主旨,三写作特色”的程序,学生依然习惯于模仿教师非常喜欢运用的“作者通过以XX表达XX”这一通用的公式。这种现象延续的情形就是:中文专业的学生习惯于听老师讲――这与文学史课时限制、本身性质等方面因素有关――文学史更关注总体和阶段性的文学现象,对具体文学作品的解读则相对比较少。这也使一批学生满足于跳过作品阅读,直接记忆别人的关于该作品的各种观点和结论。此情形出现的原因,不外乎我们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教师自身在对文学作品进行理解时所选择的立足点错误及学生自身生活阅历的不足。前面两点不用多加解释,重要的在于分析学生。由于年龄、社会经验等方面的限制,大多数学生的阅历相对而言不是很丰富,这阻挡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我们必须看到,学生并不是真的不愿意或不想阅读文学作品,问题的关键在于他们真的不知道如何去进行阅读,如何去感受作品。目前大部分高校外国文学教学方面也一样,文学思潮和史料知识占据了相关课程的主要内容,各种考核也以文学史知识为主,课堂上的文本分析则越来越走向简单化和程式化。因为教师(研究者)不重视对文本的研究,很难有对作品分析的独立见解,就只能以教材上的结论作为“定论”来规范,从而严重制约了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和学习兴趣。受其影响,学生在论文选题时往往会选择那些“更具综合性”和“宏大意义”的题目进行研究,因为他们的老师早就告诫他们说,具体作家作品的研究“格局太小”、“价值不大”。可以说,文本细读似乎正在远离文学研究和教学的“大雅之堂”。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因为,虽然由于社会科层化的深入、文化网络的完善,文化环境对文学发展的影响意义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在文学研究中拓展文化的视角很有必要,也是具有必然性的事情,但文学的根本毕竟是作品,文学的魅力、影响和意义也主要来自于作品。离开了作品,就不存在什么文学史,文学思潮、文学环境也失去了依附的基础。作为文学研究来说,最基本的无疑是对作品的研究;只有深入地阅读、分析和发掘出文学作品的意义、魅力,才能真正体会出文学的真义,才能生发出对各种文学思潮与文化思潮的研究。那么,就目前的情形而言,何种方式的训练才能使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了解文学阅读的基本知识呢?我认为,在外国文学教学中,应该鼓励采取文本细读方式与其他常规模式相结合的
方法。外国文学教学的主旨就在于使学生应能系统地掌握外国文学的发展史,并能结合所学哲学、文学理论等知识对外国文学史上的各类文学现象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实事求是的分析。特别要掌握外国文学的发展规律,文学作品的基本内容与艺术特点,文学人物的性格特征等,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诚如学者王卫平所说:“文学课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文学知识,更在于使学生获得文学审美能力、文学想像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大学中文系学生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使学生具有深厚的人文知识、深刻的人文思想、敏锐的审美感悟能力、丰富的想像能力和较强的写作能力。”[4]
参考文献:
[1]鲍昌主编.文学艺术新术语词典[K],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7:316.
[2]孙绍振.西方的文论引进和我国文学经典的解读[J],文学评论,1999(5).
【论文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文化教学语言与文化交际能力方法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我国长期大学英语教学的过于注熏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实际情况?就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文化教学与语用能力关系的分析阐述了英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必须相结合的重要性?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
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过于注重对语言形式(语音、语法、词汇)的讲解传授?而较少结合英美国家的社会、文化特征进行语言教学。美国著名语言学教授MaryFinocchiaro把培养学生识别文化异同的能力列为外语教学的五项重要目标之一?除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之外。还要培养学生对两种文化异同的敏感和识别能力。这个观点值得我们重视?我们有必要了解清楚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处理好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一、语言与文化
1、语言表达文化。不同民族的语言反映和记录了不同民族特定的文化风貌?不同民族的特定文化对不同民族的语言的发展在某种程度、某个侧面、某个层次上起着制约的作用?可以说语言与文化水融?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美国已故的语言学教授萨皮尔(EdwardSapir)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罗常培?1996)因而任何形式的语言都具有某种文化的内涵。语言传承文化。
2、文化促进语言的发展。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单靠语言这个符号系统是不能很好完成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的。柏默(L·R·Palmer)说?。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而行的?他们可以互相协助和启发。’(罗常培?1996)只有把语言符号和语意指代联系起来?通过文化这座桥梁连接?才能弄清楚某个语言符号和某个语意指代之间的关系。例如?left—handedmarriage其字面意思是‘左手婚姻’。不了解文化就很难理解它的意思?这一词来源于德国婚俗。按照日耳曼人的婚俗?王室贵族的婚姻必须是门当户对的。但到了中世纪?王室贵族与平民的联姻越来越普遍。在正常情况下?婚礼仪式上男方总是会向女方伸出右手。但在贵族男子与平民女子的婚礼上?男方却向女方伸出左手。这一习俗一直沿袭到17和18世纪。因此门第不当的婚姻往往称为left—handedmaraage(庄和诚。1994)。由此可见。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二、文化教学与培养语用能力的重要性
在第二语言的教学中。必须重视语言的交际能力?因为我们的目标是要培养语言的社会运用能力。单单学习语言材料是不够的。要想真正理解这些材料?还必须懂得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场合使用它们。交际能力应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①语言——指掌握语法知识?②功能——指运用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③语境——选择与所处语境相适宜的话语?④交际者之间的关系——根据对方的身份、地位、社会场合。说出合乎自己身份的话语?⑤社会文化知识——语言首先是一种。社会实践’。后三个方面综合起来就是一点?语言得体性。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就是使学习者在与对方交流中?根据话题、语境、文化背景讲出得体、恰当的话。这种能力反映出学习者对所学语言所代表文化的了解程度。语言得体性离不开社会文化知i只。文化语言学研究表明?语言中储存了一个民族所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全部特征。交际错误可以分为两种?语法错误与语用错误。现代外语教学观点认为后者更为严重。沃尔夫森(M?Wolfson)指出?。在与外族人交谈时?本族人对于他们在语音和语法方面的错误比较宽容。与此相反?违反说话规则被认为是不够礼貌的。因为本族人不大可能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戚雨村?1996)这后一种情况又被称之为社交——语用失误。它主要指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在交际中出现的语用错误。在这种情况下?语法形式掌握得越规范?就越容易引起误解。语言知识只能指导人们表达出形式上正确的句子?而语用能力则指导人们表达出恰当、得体的话语。综上所述。外语教学目的最终应是培养语言应用能力?交际能力离不开对所学语言国家文化的了解?学习一种语言必然要学习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掌握和运用文化信息的主要渠道
1、教师的课堂教学把隐含在语言深层的文化因素自觉地提高到有意识的层面上来教。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好的母语和特定外语的文化知识?具备双重文化的理解能力?即对目的语文化和本族语文化的理解能力。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比较鉴别的方法?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文化与异族文化之同的差异。比如?在教《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册的Unit4‘FiveFamousSym?bobofAmericanCulture。(郑树堂?2003)一文时?教师在给学生介绍美国文化的五大象征肘。可以对比中国的几大文化象征?如?龙?长城、瓷器、儒家思想等?这样?学生便能更加容易而深刻地掌握两国文化的不同。
2、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景?灵活选择和综合运用mlrp岫。groupdiscussion?p8irwork?simulation?seminar方法?鼓励学生结合特定的语境大胆的进行双边或多边交流联系?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
3、充分有效的利用图片?幻灯片?看原声电影等辅助教学手段。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大都配有先进的语言实验室?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电影、电视、cD光盘等直观教具。电影是了解西方社会的手段之一。还有专门介绍社会风情的记录影片?这些对学生了解文化背景十分有益。大部分电影或电视的内容本身就足一种文化某个侧面的缩影?如电影‘刮痧)?讲述的是移民美围的一家四口。爷爷按照传统的中医疗法为他刮痧治病?结果被美国医生控诉其父虐待自己的孩子?使他失去了儿子的抚养权。此片跌宕起伏的情节发展无疑是一堂生动的文化差异教育课。电影里语言材料自然非常丰富?因此学生在观赏能够直观的学习语言?并且观察不同演员的姿态、表情?动作等非语言的东西?这些也是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可或缺的。
4、通过泛读学习目的语文化。教师应鼓励学生广泛阅读?从童话、报纸、杂志、小说、到文献、哲学等等?都可成为学生积累目的语文化知识的良好的课外读物。文化知识的积累帮助学生从更深的层次更全面地理解另一种文化?逐步培养起学生对语言文化的敏锐感和借鉴、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