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46: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个性语言,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面对新课改的挑战,教师们更多的是努力去适应,努力使课堂从教师表演的舞台变为师生互动的平台,从知识传授的场所变为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枯燥无味的语言缺乏生机,使人产生厌倦的心理情绪;抑扬顿挫的语言充满活力,能吸引学生,激活思维,使课堂生机盎然,优质高效。课堂上我教学的语言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引发了我的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我首先注重自身口语语言的纯洁、文明、健康,注重口语语言的情感交流。课改的理念深入人心,师生间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正在建立。我正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师生在课堂上形成了平等对话的氛围,我常用以下的语言与学生交流:“老师的话说明白了吗?你听懂了吗?”、“需要我帮忙吗?”“自信点,你一直很优秀的!”“老师有个想法,大家想听吗?”“你的回答出乎大家意料,有创意!”“你真聪明,这个方法老师真没想到”。总是希望自己的话能像温暖的春风、似涓涓细流融入学生的心田。当学生被鼓舞时,他们会学得更好。
其次,语言的幽默感也是课堂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苏联教育家斯维洛夫指出:“教育者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有一次,有的同学在解答应用题时将两个不相关的量进行运算,为了提醒全体同学避免再出现此类错误,我问全班:“你会不会到大街上随便找个人就管他叫爸爸?”全体同学全都笑答:“当然不会”!“为什么?”“因为和他没有血缘关系”,此时我及时切入正题:“解答应用题时,也请各位同学注意,请不要把两个不相关的量直接进行计算……”幽默中引起悬念宜引人入胜,笑声过后,同学们对此的印象极为深刻,而我也感受到幽默教学力量。
此外,我更注重教学语言的科学性、激励性和启发性。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知识的问题是一个严肃的科学问题。凡是涉及到课堂内容的话题,无论是每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是每个判断的主宾关系,都要提示一清二楚。而前提乃至结论的推理过程,一环扣一环,一步接一步地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说顺当。
语言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它的真正的美离不开言辞的热情、诚恳和富于激励性、启发性。既有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口语,又有使学生深受欢迎的优美形象的描述,把抽象化为具体,把静化动,把深化易。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好吗?”“试一试,赢一赢,不试永远不会赢。”“他是这样认为的,谁还有不同观点?”“谁有不同的想法,谁敢挑战他?”“你能对你这节课的表现做个自我评价吗?”这样的课堂语言,以学生学习取向为教学的起点,顺应学生的内在需求,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在课堂上,除了口语外,形体语言的表演功能和图画语言的直观展示功能在我的数学课堂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一个眼神、一副表情、一个手势、一种姿态。都可作为传递教学信息的渠道与媒介。
而简笔画它其有速写的简洁性能,图案的概括性,漫画的夸张性,卡通的趣味性,它能够帮助学生实现题图的转换,在引导学生思考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我希望自己用语言弹奏出来的交响曲,能在知音者――学生的脑海中、耳畔里回响共鸣,收到最佳教学效果,通过它最终实现学生在人生哲学、思想火花、理想追求,真理探寻的完美结合。
我们初接触版画,版画艺术的独特魅力就深深地感染了我们。又因为版画语言独特和形式纷呈多样,我们如何去寻找独特语言的表现魅力和创作的发展,如何去结合自身的特点去寻找个性语言,如何从版画制作过程发掘个性语言,如何在当今版画概念拓展上寻找突破。当今中国版画正向多元化发展,我们应立足于自身的技能、知识、修养等各方面深入研究,寻找适合自身创作的话语体系和适合现代个性艺术语言与当今社会人对话,这是我们现代版画创作中所面临的挑战。
一
现代版画的各版种间的结合交替的版画艺术已越来越普遍了,为了表达的需要,人们充分地利用各种独特表现技法以最大局限地发挥版画媒介的表达丰富性与美感,以最佳效果结合作者的艺术个性与意趣。在版画创作中,认识各版种的独特语言的丰富性与各版种的艺术特点,我们如何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品性、意趣、审美理想的语言方式,当然离不开作者个人的性格、气质、品格和艺术涵养等内在的因素,这些内在的因素对艺术家的创作特点有直接的影响。作为富有创造个性的版画艺术作品,其艺术形式语言必然是独特和新颖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是艺术作品主题思想内容的物化结构的具体形态,我们通过具体物化艺术形态去审视艺术作品的思想感情。因此,艺术形式语言的表现必然符合主体内在因素的体现。打个很简单的比喻,如艺术形式语言象一件衣服,其衣服的款式和颜色多种多样,我们应要量体裁衣,什么样的体格、身份、气质、品味应选择符合你的衣服的款式与颜色,在创作中应像形象设计师那样去设计模特,恰如其分地表达作品的内涵,我们认真思考认识自己的特点,做到量体裁衣,寻找适合自己独特创作方式。就黑白木刻而言,现在大部分人都在推崇康宁所谓的精细刀法、丰富的组织、灰调子的黑白木刻,可大部分的人根本没有从自身的特点和感情考虑,急功近利盲目追求,结果丧失自我陷入迷茫。在艺术创作中最忌讳投机取巧、急功近利、盲目地选择最流利的文化大众视觉图像充当所谓现代新潮艺术。追求个性艺术表现风格形式应从主体真实独特的精神体验考虑。马克思所说:“风格就是人,形式是我的精神个性。”纵观当代版画作品的个人风格,很多都有着独特语言的画家。如中央美术学院的王华祥其的感性的、激情而有趣味的艺术个性;苏新平其理性的、深刻而有内涵的艺术个性,广州美术学院王文明其大气,沉雄而浑厚的艺术个性;深圳大学钟曦其灵性而自由的艺术个性,这些无疑是他们结合自身特点进行不懈的艺术探索与挖掘个性语言的结果。当然,在版画创作中,我们不但结合个人艺术特点的同时,还要以自己独特形式表现当代人的生活存在的状态来审度艺术生产行为,接近和吻合当代大众的审美意识与欣赏要求,决不能孤芳自赏、自得其乐。
二
版画艺术和印刷一直有着亲缘的关系,它是从印刷术延伸出来的艺术形态,由此版画的制作比较注重技术上的规范。技术、技巧只是精神表现的手段,可是没有技术与技巧何谈得上什么精神、内涵的表现。因此,技术性在版画创作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当技术搞到一定程度时甚至不能再走的时候,必然要求在另一个领域上探索,甚至以一种反技术规范的领域去寻找突破。譬如法国版画大师丢勒的线刻铜版和阳刻的木板画,其技术的精湛和制作上的高度再没有人去攀越。我们应要开阔思维,勇于尝试、勇于探索、寻找另一种属于自己的语言方式与图式。独特的视角、个性化的语言固然重要,作为画家个体观念和思想表达的标志。版画制作技术规范的把握是艺术家最基本的条件,但我们不能受技术上种种的规范所束缚自己的情感表达,如果这种特定的技术规范的表现不能达意,就不得不改变这种技术制作的思维定向而去尝试另一种的制作的可能,极力突破规范的技术制作与寻找创新。从版画的打磨、刻制、印刷三个程序都有其规范的方面。如制版时打磨版画非得要刮胶、打磨、打蜡的操作吗?难道不能利用木板本身的纹理和自然的破损版面印刷,一定要印到均匀的一片黑。在刻制前对版画有意识地乱损。在印刷前为了画面的需要把一些毛线、木屑、树叶甚至树枝放在版画一起印刷,产生一种版画自然破损的怀旧而有沧桑的艺术效果,从而寻找到适合画面表达的语言方式。在刻制黑白木刻时,不再像以往把精细的草图(包括黑白关系、刀法的定向与组织,甚至运用刀的种类)都复写在板面上,然后按照精细的草图去复制,这样大大地抑制了放刀直干的表达与释放。真实情感投入激发作者寻找独特的语言方式。没有情感的诱导,就难于探索语言表达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王华祥的黑白木刻作品充分体现放刀直干的,而他的作品与传统的木刻版画截然不同。其用刀、黑白处理、刀法组织、画面的结构、造型等都具有独特之处。这种独特的视角和个性的语言不是他特意制造出来的,而是强烈的情感与技巧完美的融汇产生的。作品的最后效果不是他本人预想出来的,而是在刻的过程中,放开思维,把一切制作规范的东西抛开,把握刻制的随机性的创造。黑白木刻在技术上的要求不高,比较单纯,恰恰适合表达这种难以言传的感受。黑白木刻艺术表现适合精神的表现而不适合客观的再现,寻找黑白木刻独特语言与精神表现的契合点,达到个性的表现与艺术感染力。不同的版种有不同的表现魅力,其他版种的创作优势的选择与黑白木刻的艺术表现优势的选择有异曲同工之处,不同的情感观念创作选择不同的表现语言,做到真实有的放矢。
“刻版”与“制版”是版画艺术创造过程。印刷的偶然性、自由性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在刻制过程的思考有利于个性语言的寻找和突破。版画独特魅力是不可预知的,印刷时偶然性的出现是常见的。在版画创作过程,作者始终不脱离具体感性形象的材料,艺术家的直觉、想象与虚构起了很大的作用。甚至连艺术家的潜意识也常常对版画印刷的效果发生影响。因此版画制作中的偶然效果的合理运用是艺术创造的表现。偶然效果常常突破作者头脑中的理性的规范,造成一种十分奇特象征和隐喻的意味,它会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作者原有的计划,使艺术作品更为神奇、独特。西班牙著名艺术家米罗说:“偶然性的产生是永不消失的惊奇感。”米罗的艺术创作的偶然性语言合理控制对版画创作来说有很大的启示。寻找个性语言往往也需要对崇高精神境界的向往和探索,如我国著名艺术家陈琦的水印木刻。他对水印的语言探索达到迷恋。当然,艺术偶然性和自由性的适度控制必然同创作者的艺术修养、学识和创作经验的积累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对于一个艺术观念陈旧、想象力贫乏,不善于思考的、不善把握机遇的人来说,偶然效果也不会光顾的。版画艺术偶然性效果的合理控制与画者对印迹敏感度有直接的关系。版画语言十分丰富、充实,作者在制作中如果运用得法,可以获得较大的自由,同时可以寻找到个性语言的表现。自由度也是在版画创造中不可缺少的特征。版画本身有很多技术上的局限性,其局限性也就是版画艺术的独特性。我们只能正视其局限性的特点,从技
术局限的地方寻找发展与突破,从而获得空前的自由,激发作者的潜意识与想象力,也是寻找个性语言的途径。譬如,法国著名超现实主义恩斯特的艺术创作个性特点在于利用印刷的随机性、偶然性和自由性,他善于探索新的形式语言和寻找创作新方法,他发现的印刷方式为“摩拓法”,借助物质印迹唤起画家的潜意识和想象达到创作自由。他以摩拓法的印刷技术创作富有个性的作品《自然史》,创造的这些个性形象令人耳目一新。再有代表作《雨后欧罗巴》大量使用此方法,想象力在此变成令人毛骨悚然的似是而非的艺术形象,既神奇壮观又阴森恐怖。这些个性十足作品都是借以版画印刷语言的偶然效果唤起画家自由的想象结果。因此,在版画创作中,不仅要合理运用偶然性效果,还要充分发挥制作的自由和想象,以及很好地结合创作的思想和情感的表达。这都有利于版画创作个性语言的寻找与突破。
三
版画的艺术观念的突破是版画创新和追求个’I生的方式。现代的版画艺术已经不在乎是否具有传统意义的“版画”,版画艺术的概念逐渐模糊化,版画属性的复数性和间接性概念可发展到复印机复印、摄影、录像和电脑多媒体作品。版画对固有的平、凹、凸、漏等印刷手段的综合和认识而增加外延途径、它已从其它画种脱颖而出,形成更为自由、广阔的创作格局。这种思维开放性可以使版画创作走出传统的形式与发展。在创作方式的运用上可以巧妙地同当今风行的新样式的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影像艺术、大地艺术等)相结合,赋予版画创作的拓展空间和寻找个性的契机。譬如,中国艺术家的重要代表作《析世鉴――天书》可视为是传统版画与装置艺术形式的完美相合,而他拓印长城的《鬼打墙》则是以行为艺术方式利用最古老的拓印技艺完成的版画作品。艺术家邱志杰使用“重叠压印”的概念在凉席上刻满文字让纳凉人在皮肤上压印出印迹。这两位个性十足的艺术家,其艺术个性表现对版画概念的利用以及艺术观念上的突破。由此,版画创作的个性寻找还要在创作观念上有所突破与拓展。
版画新技术的革新和语言的丰富性,以及版画概念的拓展,版画的概念逐渐走向边缘化的艺术形态。同时其它艺术种类的横向交错、相互融汇与利用,使版画艺术的发展趋势更宽广、更自由。艺术家了解自身的内部因素的同时,在版画创作中充分发挥制作上的偶然性和自由性,积极寻找个性语言的表达和当代版画概念拓展的创作观念的突破,艺术家才能在当今版画艺术领域里寻找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在当今版坛上独树一帜,独领。
一、巧用比喻,神采奕奕
1.巧用比喻,画龙点睛。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标题则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标题能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让标题吸引人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有效的就是根据特定的语境和文体内容,巧妙地使用比喻,以做到生动形象和新颖别致。比如有考生以《咬定青山不放松》为题,将“诚信”“坚持”“毅力”“坚强”等优秀品质比作“青松”,不觉令人赞叹。
2.妙用比喻,增添文采。在记叙类文章中,考生灵活运用比喻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能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在议论类文章中,恰当地运用比喻,可以化繁为简,变深奥为浅显,不仅便于人们深入理解,而且能使文章流光溢彩。如《父亲的哲学》中的一段文字:
年少的记忆里,父亲在家言语不多,像一头永不疲惫的牛,在家里家外忙碌。
作者将父亲比作“一头永不疲惫的牛”,形象地勾勒出了父亲老实巴交、任劳任怨的特点,文采斐然,读来备感亲切。
3.巧借博喻,气势磅礴。考生若将内容相关、结构相近、语气连贯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比喻句串联起来,用以抒情,则一泻千里酣畅淋漓;用来议论,则大气磅礴不容置辩。如《找回童年》中的一段文字:
童年是那一剂良药,沉淀苦涩后的幸福是那样的甘甜润心;童年是那一曲老歌,积淀平淡后的余音是那样的耐人寻味;童年是那道难解的方程式,揭开谜团后的欣喜是那样的回味无穷……
作者巧用博喻,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渴望找回童年的心情,令人不禁动容。
4.巧用比喻,发人深省。若考生在文章结尾恰当地使用比喻,会使文章更加含蓄蕴藉,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如《温润的记忆》这篇文章的结尾:
温暖、思念、疼痛,如纷飞的雪花,散落了一地……
作者融情于景,将“温暖、思念、疼痛”比作“纷飞的雪花”,余音袅袅,回味无穷。
二、巧用排比,增加底蕴
1.巧用排比,先声夺人。在文章开头恰当地运用排比,不仅便于抒发感情,聚焦文章中心,而且读起来铿锵有力、气势磅礴,会收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如《自立+依靠=成功!》这篇文章的开头:
小草依靠顽强的意志,赢得了广袤的原野;雄鹰依靠强健的翅膀,赢得了辽阔的苍穹;水滴依靠不断的积累,成就了浩渺的海洋……离开了阳光的呵护,离开了雨露的滋润,离开了沃土的滋养,就没有荷花之高洁,梅花之馥郁;就没有翠竹之秀丽,杨柳之婀娜;就没有兰草之幽香,之傲骨;自然也就没有五谷之丰登和百姓之安乐!
作者先从正面入笔,强调成功都需要依靠自身努力,随后从反面进行排比论述,大气磅礴,富有说服力和震撼力。
2.巧用排比,丰厚底蕴。在论述的过程中,如果考生巧妙地将名句嵌入排比句中,不仅能增强文章的气势,而且能彰显自己的文化底蕴,给人以厚重之感。如《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中的一段文字:
坚持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雄壮;坚持是苏武牧羊,“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信仰;坚持是土尔扈特部族不远千里,克服重重困难回归祖国的执着……
作者从不同的侧面入手论述,事例信手拈来,潇洒自如地诠释了坚持的力量和伟大意义,文化底蕴之丰厚令人叹为观止。
3.假设排比,有的放矢。考生倘若在开篇时运用假设性排比起兴,从自然界写起,由物及人,更能强化自己的观点,增强论述的针对性。如《走好自己的路》中的一段文字:
如果是小草,就不要羡慕大树的伟岸参天,你也可以长成一片新绿;如果是麻雀,就不要羡慕雄鹰的翱翔苍穹,你也可以在枝丫间寻找快乐;如果是小溪,就不要羡慕大海的惊涛拍岸,你也可以在山间自由流淌。生为人,也不要过度羡慕别人,要做好自己,绽放出别样的美丽。
作者由“小草”“麻雀”“小溪”写到人,鲜明地亮出“要做好自己,绽放出别样的美丽”的观点,针对性极强。倘若在文章末段巧妙运用“如果”模式构成假设性排比,则能照应前文,大气磅礴地强化文章观点,使文章内容更加深刻。
4.段落排比,条分缕析。在议论文中,若考生用三个分论点总起,构成段落排比,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容易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如《挺立的傲骨》这篇文章中,作者用三个分论点,“(一)站起来,在逆境中迸发生命的坚强;(二)站起来,在不屈中迸射永恒的光芒;(三)站起来,丰富生命的内涵,提升生命的品位。”构成排比,旗帜鲜明地阐释了精神的巨大作用,条分缕析,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三、巧用名句,含蓄隽永
1.巧用名句,语出惊人。古典诗文和名言警句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时时绽放着耀眼的光芒。考生适当采撷一些诗文名句,既能彰显自己的文化底蕴,又能打造出秀美的“凤头”,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觉。如《惭愧也是一种美德》中的一段文字:
英国小说家狄更斯说:“恶,往往是昙花一现的,都要和作恶者一同灭亡;而善,则永世长存。”人都会做错事,只要会内疚,会惭愧,就是一种美德。因为,会产生惭愧之心的人,一定有一颗崇善之心。
作者由狄更斯的话巧妙地引出自己的观点,既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又能彰显文化底蕴,可谓一箭双雕。
2.借名句说理,透辟而悠远。经过岁月的淘洗,名言警句往往透着深邃的智慧的光芒,散发着浓郁的芳香。巧妙借用名句说理,不仅能使文章摇曳生姿,底蕴醇厚,而且能使说理透辟,韵味悠长。如《血性》中的一段文字:
什么是血性?血性是刘和珍“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从容淡定;血性是霍去病“匈奴不灭,何以家为?”的赤胆忠心;血性是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一往无前……
作者巧借名句说理,以一当十,意蕴悠远。
3.旁征博引,异彩纷呈。在论述的过程中,倘若考生能充分调动自己的阅读积累,旁征博引,就能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的作文潜能,张扬其炼字炼意的能力。如《给欲望套上缰绳》中的一段文字:
“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如若不能驾驭欲望的野马,任凭他纵横驰骋,那么,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古往今来,多少人“虎视眈眈,其欲逐逐”(《周易・颐》),最终却自食其果,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结局之凄惨,令人不寒而栗……
作者旁征博引,既充实了论据,异彩纷呈,又增添了文化底蕴。
四、整散结合,充满诗意
整句是指运用对偶、排比、叠字、回环、层递、反复等手法,将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句子组合成形式整齐的句子。整句的形式整齐,音节匀称,气势贯通,念起来朗朗上口,给人深刻的印象,常用于铺陈,渲染气氛,增强文势。散句是指结构不一致,形式参差的句子,它的形式灵活多变。整句和散句交错使用,能使语言波澜起伏,既整齐和谐,又富于变化,参差错落,引人入胜。如《挺立的傲骨》中的一段文字:
身为竹林七贤之首的嵇康,“龙章凤质”,才貌超群,本可一展鸿志。不幸碰上司马昭乱政。如果骨头酥软一点,也许还有可能像钟会那样飞黄腾达!但嵇康却高昂起不屈的头颅,安心在自家院子里的一棵大树下埋头打铁。虽然家园破败,但他有酒、有药、有高朋满座,有清洁如玉的精神生活!
关键词:个性化 包装设计 语言特点
一、前言
随着消费时代到来,个性化商品包装设计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并成了影响消费者选择商品的重要因素,这样就促进了现代社会进入了个性化的商品消费时期。现在的包装逐渐向着彰显个性的方向在发展,这样就意味着个性化商品以及个性化购物时代的到来,这样包装设计的重心也从物质功能设计向审美的精神功能设计转移。企业将商品利用自己独特的个性化进行包装来区别其他竞争企业及产品,通过整体规划和具体设计,形成独特的个性化的包装设计语言。
二、个性化视觉设计语言特点
1.文字图形化与图形文字化
文字图形化和图形文字化是包装版式设计中的重要视觉语言形式,它给人们的感觉是共同的,其最大的特点是能简单、快捷、迅速地将商品信息传达给消费者,从而达到商品和消费者相互沟通的目的。因此,在个性化包装设计中,运用文字图形化或图形文字化的设计方法,通过对设计内容、版式等设计元素的重新组构,准确把握人们对现实生活的心理需求,选择最恰当的文字或图形造型语言,借助文字与图形的线条组合张力,充分表达复杂、时尚、个性化的意念,才能满足人们对视觉感观的审美要求,并能在演变中寻找个性,倡导个性化的设计风格。这样,设计在个性表达的道路上才能够更具独特性和生命力。
2.色彩语言简约时尚化
商品包装中最先吸引消费者的设计元素就是色彩,人对色彩的视觉反应最灵敏,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包装设计的成败。个性化包装设计追求色彩语言的简约化,使用简约的色彩语言,最大限度地发挥色彩潜能。在20世纪80年代初,法国流行黑色,以黑色为贵,这时的化妆品就出现了黑色调,因为黑色调有高贵、新潮之感。精美的个性化色彩与盒式包装,使产品同“返璞归真,成就经典”的核心理念紧密结合。它的外包装盒、鼓型瓶身上的标签、产品品牌均以红色为底,并以五粮图、凸显的金色字体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元宝形锁,使其整体格调明快,视觉冲击力强。该包装既体现了五粮液品牌的传承和延续,又展现了老酒脱俗出尘、返璞归真的品质。
三、个性化触觉设计语言特点
1.形态仿生造型设计抽象化
个性化包装设计追求清新、淳朴、返朴归真的设计理念和包装容器形态标新立异、个性鲜明突出、视触觉效果非常强烈的仿生设计构思,因为这样的商品包装在琳琅满目的货架上很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注意,被消费者所接受。抽象化的造型更能触发消费者的联想活动,并且可以最大限度的与不同消费者的主观意象相匹配。抽象化的造型设计概念往往给人一种非写实的视觉形式,抽象化的仿生包装造型设计相比具象形态的仿生包装造型设计,其生产过程更具较强的便捷性,个性化元素的设计也较为灵活,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者需求。抽象仿生集中于提炼生物体的内在本质属性,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加工活动,属于高层次思维创造活动,它侧重揭示生物体的理念内涵。设计师的创造使单一的具体形态成为变幻莫测的抽象形态,由于生活经验、抽象方式方法以及表现手法不同,对同一具象形态进行抽象化所得到的包装造型也不同;用户的联想会使产品增添主观性的感彩,经过个人主观喜好联想产生的“生物原形”也不尽相同,这样产品形态的抽象化设计更能体现产品的个性化。
新的半透明的叶子形就是香水的瓶身,其标志着该系列香水闪亮、喜悦、无限自由的内涵,展现了女性的柔美。
2.可食性材料环保化
个性化包装选用可食性包装材料,不仅彻底颠覆了传统包装材料的包装形式,同时这种材料的出现,为实现彻底的“零包装”形式提供了条件。“零包装”是个性化包装设计的一个极端的形式体现,在未来的包装中必然具有巨大的创造性、拓展性的潜力。可食性包装材料对人体无害,可食用,经过技术加工可以调节材料强度大小,以适应不同商品包装的需要。目前,可食性包装材料主要用于食品和药品包装。日本食品市场上流行着一种可食性“蔬菜纸”,是将蔬菜洗净、剥皮、切细、煮熟、冷却、烘干,然后加工制成的。这种“蔬菜纸”外观鲜亮,刺激顾客的购买欲望。这种材料保鲜效果好,用于包装果蔬、香肠、豆干、糕点等,保鲜数月不变质,包装肉类也胜过目前的其它保鲜方法。在食用时,可以将这层“蔬菜纸”薄膜吃掉,也能像塑料包装一样进行热封粘接,还能用可食性油墨在薄膜上印刷图案、文字等。这种可食性包装材料可以保护食品的香味、鲜度及热度。现在可食性材料主要以包装薄膜的形式为主,它比传统的糯米浆膜的物理强度大,使用范围广,是一种发展前景很广阔的材料形式,将有效解决目前塑料包装材料造成的“白色污染”问题。
3.内部结构互动化
个性化包装的结构除了可以创造新颖的外观形态,还可以利用其易于成形的材料在结构设计中加入物理学的巧妙构思,可以起到增强包装的互动功能,精巧的互动性结构可使消费者乐于把玩、爱不释手。纸盒包装往往是由多个面和多个体共同组成,巧妙的构造能使纸盒包装各构成部件之间达到和谐的状态,充分利用和发挥各组部件的功能,就能整体提升纸盒包装的物理机能,让人们在使用包装时享受把玩的乐趣。真正的包装结构会让消费者在拆封包装结构的过程中体会到一种参与的乐趣,融入到一个设定好的情趣游戏中,使用后能体现消费者与设计者互动的痕迹,让消费者享有一种理解、认知、欣赏包装设计的成就感。人们在使用包装时,人与包装的双向选择性越强,互动性就越强。
消费者拆开包装,享受完美味的糖果后,还可将其包装还原为包装糖果的本来样式,作为小饰物或纪念物,亦可以作为美化家居的点缀品。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当代个性化包装设计语言的特点进行分析,随着经济商品的不断发展,消费者越来越重视商品的包装,讲究个性化。个性化设计理念和其它诸多的设计理念时而融合,时而平行又时而相互贯穿。随着时间的延续,它们都会在不断的扩充并增加新的内容,以此来适应市场的需要。在包装的过程中,包装设计的个性化语言越来越丰富,这样能有效的促使消费者费在生活中有效的展示自我、传递情感,同时彰显时代以及包装设计的个性化活力。
参考文献
[1]李莉,李延.浅析个性化的包装设计[J].美术大观,2007.
在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是一项重要内容,如何使小学生的作文能够新颖和生动,具有其特有的个性,运用儿童“个性语言”是一种重要的方式。
一、在习作教学中注重培养儿童个性语言的语感
小学习作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与表达能力,使得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出与众不同的感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儿童的个性语言。如何帮助学生在习作中更好地应用个性语言呢?最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感,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学生要多关注生活,善于观察,不断体验和积累习作素材。例如,在课堂上让学生观察同桌的外貌,进行详细描述,有个学生在习作中是这样描述他的同桌的:“我的同桌喜欢扎着两个翘翘的小辫子,像两只小羊角。”对于这种抓住特点的描述,教师要给予肯定,并做好引导工作,此外要注意不要以自己的主观意识去约束学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要不断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从一些名家文学的作品中去感受语言的特点,培养学生对语言的语感。我们可以摘录一些优美语句,单独拿出来,和学生一起分析体会,培养学生的语感。比如,“她的脸黄而胖像刚擦了油的黄皮鞋”,“她的眼睛很小,但是很有神采,不像有些女人的大眼睛,像政治家的空头口号,大而无用”……这些描写都贴切而形象,可以让学生模仿着造句,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在习作教学中不断挖掘学生的儿童个性语言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不断挖掘学生的个性语言。每个学生都是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表达,有的学生善于思考,正是因为如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捕捉学生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允许学生在写作中有自己的个性化语言。比如,在作文《童年趣事》当中,某学生对一只老鼠突然倒地进行描写时,借用了“不省人事”一词,将其活用为“不省鼠事”,语言鲜活,充满妙趣。
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多从学生中发掘一些类似的充满儿童色彩的“个性语言”,并给予学生鼓励。如一个学生在自己和宠物狗做游戏时是这样描述的:“这只调皮的小狗,竟然跑到我的床上来,占领本帅的领地,本帅岂能容你?”这种采用妙趣横生的语言来描绘的例子,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儿童语言天赋,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挖掘。
三、在习作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运用儿童个性语言
教师习惯在习作教学中采用传统的评价方式来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评语总是跳不出“主体不够鲜明”“内容不具体”“语言不生动”等内容,这种“多功能型”的评语其实对学生没有任何帮助。而实质上,教师的个性化评语对于学生个性语言的使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可以通过教师的个性评语去引导学生使用“个性语言”。
在评价作文时,教师要不断发挥出其思维的广度,从学生的作文当中不断发现具有亮点的个性语言,并对其作出有针对性的客观公正的评价,支持引导学生多使用类似语言。在习作中,对于一些描述特别优美的句子要对学生进行赞赏,对于一些真情流露式的语句要予以鼓励。总之就是要及时地对学生表达出肯定和欣赏,引导学生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个性语言,不断地促进学生运用“个性语言”进行习作。我举两个例子。比如,一个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抗洪抢险的勇士们奋不顾身,组成了一堵密不透风的人墙。”教师可以这样点评,这里的“人墙”用词相当准确,其他任何一个词都不能替代,量词“堵”的运用贴切得当,令人忍不住叫绝。又如,一个学生在描述同学们举手发言时,这样写道:“从同学当中冒出了几个‘尖竹竿’。”该学生没有直接提到举手,而是用尖竹竿来形容,形象贴切,教师可以这样点评:“虽然没有提到举手发言,但我们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意思,这样用新鲜的方式来表达寻常事物的方法值得鼓励。”
除此之外,教师在对作文的评改中,还可以不断进行探索,另辟新法。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互相批改彼此的作文。这样不但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而且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点评方式进行评价。举几个例子,某学生在评价同桌的作文时写道:“你的字写得歪歪扭扭,像喝醉了酒的汉子在跳舞一样。”“全文写得流利通畅,像丝巾一样光滑。”“字写得大的大,小的小,就像一群大蚂蚁带着小蚂蚁出去觅食一样。”这些评价可以充分地引导学生不断地采用个性语言进行习作。
总之,学生在习作中利用个性化语言是个需要长期积累和引导的过程,教师要在习作教学中多注重个性语言的培养,让学生在习作水平上能够更上一个层次。
水,郑板桥的人文象是瘦石。”缘何大师们的语言都个性闪耀,熠熠生辉呢?个性化语言的生成需要哪些必要条件呢?
一、真情才能真性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语)。“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王诩语)。语言不是箭,却能穿透人心,穿透人心的语言源于情,人的志、意、喜、怒、思、虚、智、谋皆由此门户出入。
我们不妨来回顾以下经典语言。1.“窗外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鲁迅表现的是苍凉、寂寞的情绪。2.“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朱自清表现的是欣喜、激赞的情绪。3.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的是一种遁世的闲适。上述三例的字面极其平淡,可由于它蕴涵了创作者当时当地特有的情感,所以能彰显个性,为广大读者所赞赏。
二、出“格”才能出彩
出“格”,即大胆创新,不拘一格。“艺术是靠征服而存在的,它不是以迎合而可怜地活着。”(贾平凹语)要征服就要创造,创作之所以是创作,作是第二位
的,创是第一位的,一切无定式,一切皆“扑腾”,如夜间行走,如湖里荡舟,创造必须自由,“随心所欲不逾矩。”艺术的秉性是随心所欲。钱钟书就有许多精妙出“格”的比喻句。如:“她的脸黄而胖像刚擦油的黄皮
鞋。”“老头一谈恋爱,就像老房子着了火,烧起来就没有救。”
三、独立才能独创
主持人要利用自身的优势结合节目特点,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而主持人形象气质的定位,要与节目定位相吻合,不同的节目对主持人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播报新闻是广播电视传媒中播音员、主持人最主要的工作内容之一,主持人往往成为这个台的标识性人物,人们也往往以他们的主持形象播报水平作为评价一个台的重要依据”。①因此,新闻节目主持人不能穿得太古怪,在语言表达上谈吐不能太随便,否则与新闻严肃性相悖。新闻节目主持人还应头脑灵活、思维敏捷,不仅外表要严肃庄重,还要给人以亲和力。
敬一丹在谈论自己主持的《焦点访谈》时说过这样的话:“我觉得我穿着是挺土的,也挺随便的。但是,在节目里头,穿什么样的衣服也不是一点想法都没有,但是《焦点访谈》这样的节目,是很大众的,它大众到了有的时候要有意识地远离时尚。《焦点访谈》的观众中平民百姓居多,甚至有一大半是农民,尤其是有相关内容的时候,我都要求自己在穿着上,包括发式,都尽量大众化,人家都说,你这发式怎么十几年如一日啊?我连剪头发都不希望观众能看出来,就一点点剪,让屏幕上的形象稳定。”敬一丹不变的服装、不变的发型、不变的风格、不变的严谨,成就了一个成功的新闻节目主持人形象。而陈铎,当他主持重大政治历史题材节目时,满头的白发显现出他饱经沧桑般的成熟气质和别具一格的美感,与节目的主题相得益彰、浑然天成。这充分说明了主持人的形象气质定位准确,会与节目风格浑然天成。如果相悖,不仅主持人形象失败,节目也会随之失败。
少儿节目主持人则需要选择一些有亲和力的主持人。他们不仅要有年轻的外表,还要有一颗不老的童心,喜欢和孩子们沟通,这样的主持人才能受到小朋友的喜欢,节目才会吸引小观众。如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主持人鞠萍,她以自然、活泼的形象气质获得了成千上万的小朋友喜爱。综艺类节目主持人应具备幽默感,应对自如,还要多才多艺。原《正大综艺》主持人赵忠祥稳重、大方、自然的形象气质令人欣赏,“节目以变化多端的内容和主持人新颖有趣的表达方式,缔造美善相融的境界,娱乐人生,启示人生。”②
主持人因为语言习惯和语言环境不同、自身的经历不同,会形成各自不同的语言风格。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往往可以决定他适合主持哪一类的电视节目。如富有较强的逻辑性、以说理见长、不太注重强调情感的外露和语言的修饰,其语言特点呈现出逻辑化、理性化。他们的语言经常表现出思想的睿智和敏锐,显现出精神的超越和思维的敏捷。拥有这类语言风格的主持人更适合主持新闻、法制类节目。以撒贝宁主持的《今日说法》栏目为例,节目的宗旨是拿法律说话,用法律知识帮老百姓谋利益。而撒贝宁自身带有法律人士的沉稳和严谨,其语言分割呈现出睿智与敏锐,这与《今日说法》栏目风格一致。
语言表达时常体现出诙谐、风趣,其特点是欲扬故抑,时常以巧妙的比附、旁敲侧击的技巧来赢得观众的欢笑。《幸运52》是一个以趣味娱乐为主的综艺节目,节目以趣味为主,因此栏目启用了性格外向,语言热情大方、风趣、爽朗的主持人李咏,该档节目与主持人的语言风格有机的巧妙结合,给观众带来了轻松与快乐。以气度雍容、淳朴厚重见长的语言常常蕴含着委婉浓郁的书卷气、语气温和、富有磁性,使语言表达的过程体现出一定的韵律和节奏。如《话说长江》节目是以诉说、描述为主,所以启用书卷气浓郁、文化内涵深厚的主持人陈铎主持该节目。
总之,主持人利用自身的主持风格,通过具体的节目实现其自身的价值。主持的最高境界,就是主持风格与节目定位的完美结合。
(作者单位:江西人民广播电台)
注释:
议论文的语言,要想写出个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妙用修辞。在议论文中巧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增色不少。例如《那一缕不泯的自豪》,考生在引用王昭君出塞的例子时,就运用比喻手法写道:“昭君昂首上殿的那一刻,一朵曼陀罗花灿然开放了。只是一朵普通的花,并非金雕银塑,可它的光芒,却足以使所有金银黯然失色。”比喻修辞的运用,可以化平淡为神奇,给语言增添鲜明优美的艺术色彩,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二、简明平实。在写作中,要尽量避免晦涩难懂的语言,做到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例如,著名作家陈四益在《站着读与跪着读》一文的,开头写道:“我最怕读‘圣人’写的书,就像我最怕同‘圣人’或‘准圣人’谈话一样。老友对晤,促膝谈心,是很惬意的事,可以倾听,可以受教,可以辩难,可以反诘,哪怕争得脸红脖子粗,都无碍于友情,因为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同‘圣人’或‘准圣人’谈话就不一样了……”这段文字,运用生活中朋友交谈的现象来类比读书现象,语言平实,使读者容易接受。
三、旁征博引。引用名言、典故,可以使议论文内容丰富,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例如,在《暗夜的绝响》一文中,作者这样写:“可谁能说得清呢?就像姬昌摆脱不了侮辱,司马迁回避不了宫刑,苏轼逃脱不了诗案,都似上帝有意安排一样,嵇康的死何尝不是一种超脱,何尝不是一种将易于腐朽的肉体涅为永恒的精神的方式呢?”名人典故的化用,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四、句式多变。在写作中,我们可以运用各种灵活的句式,例如长句短句交叠,综合运用陈述句、疑问句、设句、感叹句等句式。句式变幻多姿,可以相映成趣。例如《语文诗话》一文这样写道:“我想,语文应该是热爱。没有一颗对生活炽热的心,怎会有‘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浪漫?没有对祖国山水、人文风物的痴迷神往,怎会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的拳拳诗情……热爱生活,热爱山川风物,更应该热爱我们自己,爱亲,爱友,爱人,便会有诗情,便会有语文。”这段文字,句式灵活,充满了节奏感、韵律感,令人赏心悦目。
【学以致用】
淡之美
李国文
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一个年轻的女孩子,从你眼前走过,虽是惊鸿一瞥,但她那淡淡的妆,更接近于本色和自然,好像春天早晨一股清新的风,会给人留下一种纯净的感觉。如果浓妆艳抹的话,除了这个女孩表面上的光丽之外,就不大会产生更多的有韵味的遐想了。淡比之浓,或许由于接近天然,似春雨,润物无声,容易被人接受。
坡写西湖,曾经有一句“淡妆浓抹总相宜”,但他这首诗所赞美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也是大自然的西湖。识得西湖的人,都知道只有在那早春时节,在那细雨,碧水,微风,柳枝,桨声,船影,淡雾,山岚之中的西湖,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展现在你眼前的自然的西湖,才是最美的西湖。
水墨画,就是深得淡之美的一种艺术。
在中国画中,浓得化不开的工笔重彩,毫无疑义是美。但在一张玉版宣上,寥寥数笔便经营出一个意境,当然也是美。前者,统统呈现在你眼前,一览无余。后者,是一种省略的艺术,墨色有时淡得接近于无。可表面的无,并不等于观众眼中的无。作者心中的无,那大片大片的白,其实是给你留下的想象空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没画出来,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
西方的油画,多浓重,每一种色彩,都唯恐不突出地表现自己,而中国的水墨画,则以淡见长,能省一笔,决不赘语,所谓“惜墨如金”者也。
一般说,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
咖啡是浓的,从色泽到给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以强烈为主调。茶则是淡的了,尤其新摘的龙井,就更淡了。一杯在手,嫩蕊舒展,上下浮沉、水色微碧,近乎透明,那种感官的怡悦,心胸的熨帖,腋下似有风生的惬意,也非笔墨所能形容。所以,咖啡和茶,是无法加以比较的。
但是,若我而言,宁可倾向于淡。强劲持久的兴奋,总是会产生负面效应。
人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浓是一种生存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两者,因人而异,是不能简单地以是或非来判断的,我呢,觉得淡一点,于身心似乎更有裨益。
因此,持浓烈人生哲学者,自然是积极主义了;但执恬淡生活观者,也不能说是消极主义。奋斗者可敬,进取者可钦,所向披靡者可佩,热烈拥抱生活者可亲;但是,从容而不急趋,自如而不窘迫,审慎而不狷躁,恬淡而不凡庸,也未始不是又一种的积极。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上,不管你是举足轻重的大人物,还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只要有人存在于你的周围,你就会成为坐标中的一个点,而这个点必然有着纵向和横向的联系。于是,这就构成了家庭、邻里、单位、社会中的各式各样繁复的感情关系。
夫妻也好,儿女也好,亲戚、朋友也好,邻居、同事也好,你把你在这个坐标系上的点,看得浓一点,你的感情负担自然也就重;看得淡一点,你也许可以洒脱些、轻松些。譬如交朋友,“君子之交淡如水”,像水一样地淡然相处,无昵无隙,彼此更怡洽些。太浓烈了,便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
尤其落到头上,一旦要给自己画一张什么图画时,倒是宁可淡一点的好。
物质的欲望,固然是人的本能,占有和谋取,追求和获得,大概是与生俱来的。清教徒当然也无必要,但欲望膨胀到无限大,或争名于朝,争得于市;或欲壑难填,无有穷期;或不甘寂寞,生怕冷落;或欺世盗名,招摇过市。得则大欣喜,大快活;不得则大懊丧,大失落。其实,看得淡一点,可为而为之,不可为而不强为之的话,那么得和失,成和败,就能够淡然处之,而免掉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人处在世,求淡之美,得禅趣,不亦乐乎?
(选自《李国文文集》,有删改)
1.作为议论文,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
答:
2.根据第十一自然段内容,请分析“从容而不急趋,自如而不窘迫,审慎而不狷躁,恬淡而不凡庸,也未始不是又一种的积极”这句话的含义。
答:
关键词:现代汉语 网络语言 个性特点 影响
引言
在电脑和手机普及的信息时代,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它不仅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蓬勃发展,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广泛使用并日渐普遍。网络语言是一种求新求异、不断推陈出新的语言,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可以脱离一般语言。现代汉语网络语言中的一些常见形式是在一般语言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因此,它和一般语言会有相似性,当然它也有独特的魅力。
一、现代汉语网络语言的个性特点
(一)随处可见的数字谐音现象
数字谐音具有很强的能产性。其中有经典的、一直被沿用的,如:1314表示一生一世,著名歌手沙宝亮有一首歌就叫《1314》,也是利用了谐音,表达的是一生一世,网上流行的一句话“如果2013年1月4日我们都还在,那就结婚吧”,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情侣已经这样做了,可见“1314”已经深入人心。除此之外,网络上还有很多临时的组合,因为基本数字毕竟只有十个,很多人会随意根据自己的口音任意排列组合,这就可能造成音不准,不利于交流,这就属于负偏离现象。
(二)数字与字母的组合方式
数字和字母的混合构词方式是网络语言中独有的形式,而且是利用谐音形成的。如“啤酒”在网语中会用“P9”来表示;再如英语单词“thanks”,由数字3和英语字母ks的组合“3ks”表示;还有“3Q”代替“thank you”。这些组合形式简单,有很大的随意性,只凭相似的读音就可以代替原词,可能会造成歧义或语意不明,因此其中很多组合是不规范的,只适用于网络。
(三)形象直观的网络符号
网络上有很多模拟人的面部表情的各种符号,它们没有语音,只有意义,是对一般语言的完全偏离,如:“:(”:嘴角向下,看上去是一副伤心的表情;“^_^”:眉毛弯弯,看上去就是一张笑脸。这些通过模拟形成的网络语言,都需要调动人们的视觉与想象,都以形象直观为特点,可以弥补文字表意的不足。符号的组合形式和数字的组合形式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且可以随意变化、任意表达。这些词虽然偏离了一般语言,却流行于网络,而且适用于国际交流。对于没有共同语言的人,只能通过手势、表情来交流,所以在网络虚拟世界里,符号是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具有国际性。
(四)网语中的特殊语体
网络语言的影响力非常大,其中很多特殊的语体具有极强的可模仿性。在一般语言中,无论是书面语还是口语,我们一般都不会用这样的方式说话。如2011年出现的“咆哮体”,以使用大量感叹号为显著特征,它没有固定内容或格式,常以“伤不起”、“有木有”结尾,很多网友还会给感叹号排序,从而引起强烈的视觉感受。从“咆哮”二字就可以看出,它是在表达激动、愤怒心情的文体。咆哮体一般出现在网络聊天或帖吧中,不会出现在一般语言中。这些语体都是片段式的,不在乎是否符合汉语语法规范,类似语文中的填空造句,只追求时尚幽默的效果,互动性强,流行得迅速,消失得也快,很多形式在你还不熟悉时就已经过时了,生命力不强。当然网络中也有生命力很强的语体,比如淘宝体,其中称呼语是最大的亮点。由此,“亲”这个字红遍了大街小巷,其复数形式是“亲们”,常与语气词“哦”连用,构成“亲,……哦”句式。这个句式已经走出网络,迈入了现实社会生活。
二、网络语言的影响
现代汉语网络语言是对传统汉语的创新、补充和发展,它既保留了一般语言的某些形式,又有自己的独创形式。它虽然和一般语言有相似之处,但其中很多相似点在一般语言中只是偶尔出现,仅作为一种修辞方式,为了取得更好的表达效果时运用。但在网络中,这些新词新语走上了稳定发展的趋势,使用频率非常高,适用范围也极其广泛,因此它才能被人们如此关注,成为一种新的语言现象。新的言说方式产生后,总会对传统的语言产生影响,现代汉语网络语言也一样,它来势汹汹,对一般语言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一)丰富了一般语言
网络中产生的新词新语层出不穷、极其丰富,有些已经闯入人们的生活,融入一般语言,有了名正言顺的地位,如“给力”,不仅成为口头交际语,在正式的场合、书面语也用。人民日报就有《江苏“给力”,文化强省》(2010年11月10日,第一版)这样的标题,湖南卫视曾开播过一档叫《给力星期天》的娱乐节目。“给力”的由来众说纷纭,但不管来源于哪里,总之它在网络中走红,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已成为一般词汇的一员。还有上文中提到的“诈弹”,它常出现在各种新闻标题中,如2012年9月4日《中国青年报》有一则新闻标题是《“诈弹”频出,谁扰乱了公共安全》,2012年11月29日《京华时报》有一则新闻标题是《一月四州遭诈弹》。总之,只要是表达“谎称某地有炸弹”之意,一般都直接用“诈弹”表达。旧词赋新义同样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义,如数词“二”,在网络中失去数词的性质,变成了形容词,表示“可爱的傻、愣”,著名歌手那英性格大大咧咧,生活中很“二”,在2012年最火的娱乐节目《中国好声音》中,她带的班就叫“小二班”;还有时下流行的“萌”,本是“萌发”之意,网络中“萌”变成了形容词,表示可爱,2012出现了“卖萌”,表示装可爱,形象贴切,深入人心。网络为谐音词汇提供了很好的可视平台,因此网络中谐音词极多,受它的影响,生活中很多人也会巧妙地利用谐音,故意使用错别字,如“醉美泸州,筑梦酒城”和“醉辣重庆老八锅”,在这里他们故意用错别字“醉”代替“最”,从而取得了积极的、新颖的表达效果。
对于现代汉语中有很多不常见的成语,我们往往会望文生义,有些甚至根本不知其意,而网络中的新词新义因为形象易懂,因为各种传播媒介联系密切,因此慢慢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更有利于交流,能提高表达效果。如果离开这些词语,很多话我们不知如何表达,或表达程度不够,而这些转义的网语恰好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来。
(二)冲击着一般语言
推广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各地方言是对普通话推广工作最大的障碍,我国有七大方言区,各地有各地的讲话特色,而网络又是各地方言相互渗透的最好平台,像“系不系”、“木有”、“帅锅”、“匿鸟”、“偶”等都是通过网络让全国各族人民熟知的,而且现在已经达到习非成是、约定俗成的地步。要改变地方口音,说标准的普通话,本来就特别难,现在又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很多人为了时尚,为了特立独行,故意说方言网络语言,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推广和普及普通话的工作。
文字又是交际工具,因此它不仅要求自己明白,而且也要求对方理解,所以文字要统一,不能让人随意改变。网络中经常根据谐音写错别字,将错就错,这其实是运用了飞白修辞格。运用的恰当,当然会给人强烈的新鲜感和幽默感,可是使用飞白,也必须注意自己的身份和语境,如果滥用飞白,会让别人误认为语文水平低下,尤其对于网络,它的传播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一旦运用不当,就会使不规范的汉字流传与普及。比如上文提到的“炸弹”与“诈弹”,它们是一对典型的同音形似词,上述新闻标题用“诈弹”效果更好,但如果不管适不适合,都用“诈弹”代替“炸弹”,这就是极其错误的做法,还有人用“衣衣不舍”代替“依依不舍”,用“孩纸”代替“孩子”,这样的错字还有很多,久而久之,人们会分不清其正确用法。对于早被人遗忘的古体字、生僻字,国家已经规定不再用了,像这样特殊的除外,其他昙花一现的,不利于人们学习与应用,它们的再现也只是开放中的倒退;对于数字、字母的随意组合,更是对规范汉字的冲击,对交际与语言发展没有积极意义。
结语
作为新兴的言说方式,网络语言存在的价值是推动一般语言的发展。虽然它至今没有精确的定义,但它的范围是肯定的,定义丝毫不会影响它的产生和迅猛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网络语言是对一般语言的补充和创新,不仅有“灰常”、“伤不起”、“躺着也中枪”这样的普通新词新语来丰富汉语词汇,还有各种数字、字母甚至符号组合而成的网络新语在辅助我们交流。在未来,网络语言可能会在更多方面出现偏离与创新,它的正面效应会丰富语言的表达力,成为网民甚至非网民交流的一种时尚;而对于它的冲击力,我们更要认真对待,进行规范,由此,网络语言才能够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云辉.网络语言语法与语用研究[M].北京:学林出版社,2010.
[2]刘海燕.网络语言[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3]郝新星,邻,李静.网络语言的语言偏离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S1).
[4]史尘封.汉语古今修辞格通编[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
从学生作文的语言来看,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语言枯涩,读来味同嚼蜡。二是陈词滥调,难见个人创意。三是故作深沉,失去活跃天性。四是空洞无物,少有真情实感。因此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亟待倡导个性化语言。
什么是个性化的语言呢?所谓个性化的语言,应该是脱离了大众化的话语范式,从词语选择、句式结构甚至到语气语调都具有一定的自我角色意识的语言,也就是指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特征的语言。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深受封建教育的毒害,满口“之乎者也”,这就是个性化的语言。
怎样才能使文章展现出独特的个性语言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把生活作为个性化语言的源泉
大自然的风霜雪雨、花鸟虫鱼,人世间的沧海桑田、世迁……生活中无论多么微不足道的事情,只要认真感悟就会有所收获。美丽的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都是作文的源泉。充满灵气的语言是扎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名著中精妙的语言往往直接起源于生活。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水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新时代的教师要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语言,感悟语言,积累语言,使用语言。如写日记、周记就是最好的方法之一。学生通过写日记、周记,就会主动地去观察、留意周围的细小的事情,对自己的所见所闻发表看法,表达真性情,抒发真感受,而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才是理解个性化语言的真谛。
二、把广泛阅读作为个性化语言的基石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优秀的范文在语言运用方面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特别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更是闪耀着个性化语言的光芒,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广泛地、有选择地、有目的地阅读,从而丰富我们的语言库存。只有如此,才能厚积薄发,不会出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尴尬局面,写作时左右逢源才能真正成为可能。要做到这点其实并不难,首先是要积累大量诗词、成语、警句。古典诗词所蕴涵的深刻思想、美妙意境、隽永情致永远放射着夺目的光芒,“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汲取古诗词的营养,能让我们的学生迅速成长。同时,成语、古诗词由于情趣盎然、节奏明快、意境深远,具有突出的语感特点,学生爱读爱背,大量阅读这些内容,会大大丰富学生的语言库存。其次是广泛阅读。教师可向学生推荐中外名著及范文佳作,要求学生有计划地阅读,并写个性化读书笔记、读后感、随笔之类的文章,然后在全班交流、评点、互相学习。
有了上述的充分准备,学生就具备了一定的感性语言模块的整体储存,它们既是生活经验材料,也是形象思维材料。这些材料储存于大脑,将成为学生的终身营养,也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它们一旦被激活,就会产生综合效应和连锁反应,非常有利于接受和表达能力的整体提高,有利于形成个性化语言。“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样一来,学生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三、把生命激情作为放飞个性化语言的翅膀
“感情有着巨大的鼓舞力量”,所有事情没有情感的参与,都将变得索然无味。作文需要有生命激情,语言需要丰富的生命性,没有丰富的情感,创作活动便难以为继。同是对待秋天,有人“秋风秋雨愁煞人”,有人“我言秋日胜春朝”;同是抒写愁绪,李白是“举杯消愁愁更愁”,而李煜则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不同的心境,感受则可能不同。没有情感的语言,将变得味同嚼蜡。在作文实践中,要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让学生获得心灵的空间和自由,让他们主宰自己的思想,有足够的时空自由思考和想象。心灵不自由,语言就不会有神韵和灵性。只有学生切身经历其中,“与吾心有戚戚焉”,及时调动生活经验和情感的积累,语言才会闪现生命特有的光辉。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充分激发学生的个性情感,让他们释放生命活力,让生命激情成为个性化语言放飞的翅膀,作文的语言才会具有个性与生命。
四、培养语言个性化的途径
(一)个性化的语言需要词句的新鲜。也就是说,遣词造句应力避陈词滥调,力戒人云亦云,要多多打造具有个人“版权”的句子。
(1)路窄得已容不下我瘦瘦的身影。(将“窄”换成“瘦”)
(2)老师一串串清晰的脚印留在弯弯的小路上。(将“留”换成“板书”)
以上例句,只改动了一个词语,语言的味道是不是大不相同呢?由此可见,词句的新鲜太重要了!
(二)个性化的语言需要角度的巧妙。所谓角度巧妙,指的是句子的切入角度突破常规,从意想不到的视角切入,写出语言的个性。
(1)小姗姗把爸爸丢了,急得哇哇直哭。
(2)小舢板摇动了大海。
以上句子,若写成“爸爸丢了小姗姗”“大海摇动小舢板”,角度普通,句子的表达就毫无个性可言了。
(三)个性化的语言需要个性化修辞。善于修辞更能让读者调动想象和联想,在心中唤起某种美好的影像。修辞也应打造个人“版权”,从而彰显语言个性。
“一会儿,雨点密起来,可是还不像下雨,只仿佛许多小水珠在半空里顽皮,滚着跳着,顽皮得够了,然后趁势落地……这雨愈下愈老成,水点贯串作丝,河面上像出了痘,无数麻瘢似的水涡,随生随灭,息息不停,到雨线更密,又仿佛光滑的水面上在长毛。”――《围城》
这里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充满诗意,富有灵性,语言活泼生动,充满个性化色彩。
(四)个性化的语言需要巧引活用成语、熟语、诗句甚至网络用语等。
广告配音的个性化追求不可逆转
1.广告配音的个性化追求是根植于广告个性化需求之上的
要把握广告配音的个性化,首先要了解广告本身的个性化追求和创新需求。广告是产品信息和形象的载体,是企业利润的基点。竞争的激烈,促使广告百花齐放,策划创新层出不穷。在市场上掷地有声成为广告客户的基本要求。有调查显示,日常生活中,人们平均每天接触到的信息有上千条,而真正能使人们记住的寥寥无几。这些为数不多的让人们记住的信息,往往都是独特的、与众不同的。因此,“个性”成了时下的流行词语和人们疯狂追捧的对象。在庞大的“个性”一族中,广告的生产者也名列其中。于是,在广告创意策划中,一种新型流派应运而生――品牌个性论。广告的个性化追求趋势不可逆转。
2.广告的个性化追求需要广告配音的个性化来实现
广告配音个性化是整个广告产品个性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个性化的声音与广告产品形象相结合,可以使广告阅听人在视听上将他们融为一体,从而使整个广告作品绽放出独特的个性魅力,让阅听人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增加了广告的说服力。另一方面,由于人们对各种常规语言建构早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会自动过滤掉很多信息,减弱广告的信息传递。所以,个性化的声音能够引起阅听人的注意,更有效地传递信息。
综上所述,广告的发展需要个性化追求,广告配音便有了个性化的需求,广告配音的个性化根植于广告个性化追求之上,促进广告高质量的传播。
广告配音个性化的内涵
广告配音的个性化,应该符合广告本身的诉求,符合配音这种有声语言创作与传播的共性要求,在此基础之上绽放个性的魅力。
1.个性化广告配音是建立在广告文本内容之上的配音
配音者个人的独特处理、个性化广告配音对于一个广告作品来说,就好比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和长相特征,它使我们能够区分不同的个体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实,个性化的广告配音并不在于其有多特别,广告配音真正的“个性化”应该是在充分地贴合广告表达内容本身的基础上突出广告产品的特点,加强语言表达的张力,增强广告作品整体的诉求效果。
2.个性化的配音也要符合有声语言创作和传播的标准
唯物辩证法认为,“共性”即普遍性,“个性”即特殊性,两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另一方面,个性也离不开共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如何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总要服从于这类事物的一般规律,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即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广告配音要有个性,也要符合有声语言传播的一般规律,不能完全抛弃共性。要遵循有声语言创作的原则。
(1)“奇”、“怪”不是广告个性的本质追求,“悦人”才是个性追求的题中之义。
广告的最终目的是要说服消费者消费。而要想刺激消费者消费,必须使广告和消费者的心理产生共鸣。让消费者听到广告并且愿意听下去。简单地说,电视广告的配音首先应当做到“入耳”而并非“刺耳”。这也就是说,每一则广告的配音应该符合受众的审美情趣。需要注意的是,目标受众不同,审美标准也不一样。因此,广告的配音要顺应它所要说服的那部分人的心理来展现个性化。例如:
奥迪A6:喧嚣中,你需要片刻宁静,沉淀思绪,以全新视野,换个角度,而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豪华行政版奥迪A6。
北京现代索纳塔:心驰神往的优雅境界,索纳塔,驾驭自由风,北京现代。
这两则汽车广告由于其目标受众不同,配音需求也不同。第一个广告片的配音是扎实厚重的男中音,给人踏实稳重的感觉,中度偏慢的语速让人回味无穷,充分体现了成功男人的气质。相较之下,第二则广告的配音由于汽车本身定位不高,配音则是沉稳中不失活泼的气息,大气中尽显年轻的活力。这又和这款汽车的目标消费群的审美情趣相吻合。
由此可见,广告配音的个性化也要体现共性要求,要符合“具体”受众审美,才能使广告发挥最佳效果。
(2)广告配音也是有声语言创作,个性化的追求亦是言为心生的体现。
通过内心不同的设计,完全可以将简单的一句话传递出多种不同的感情信息。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心”字,“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内心预设,同样也会有一千种语意表达,一千种语意目的。
有声语言的表达创作是一种“具体感受――形之于声”的外化过程。不论何种类型的播音,都必须对现实生活有深刻的认识和真切的感受。“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这句话反映了语言与思维、与情感的密切关系。对于播音创作者来说,有声语言表达创作中的感受,就是“感知于外,受之于心”的意思。因此,在播音创作中只有使理解与感受做到水融,情动于衷,才能有真正的播音创作,而感受又总是同理解相联系,理解又必然促进内心感受的深化。所以,我们对于播音创作的“外化”过程,要始终强调“言为心声”、“心口如一”。
我们在这里强调有声语言表达的内心感受,这种内心感受更多的是一种“社会责任心”。这并不是要让配音工作者亲自去尝试每一种广告产品,去体验他们的真伪优劣,而是需要他们在内心里有一种对消费者利益负责的态度,这是对一个广告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同时,作为一个以有声语言为传播工具的大众传播从业人员,对于传播对象和尺度的把握也是必须的。因为当广告作品播出之后,对消费者受起到相当程度的引导作用。所以,这种态度就是一个广告配音的活的灵魂,这种尺度就是一个广告配音工作者的道德底线。如果广告配音从业人员无论什么内容,只要制作方需要什么语气就能配出什么语气,需要什么状态就拿出什么状态,“言为心声”被“言为钱生”所取代,这真的是一大悲哀!良好社会公信力的建立需要有声语言传达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广告配音的个性化追求是创“心”的过程
这里的心,既是指感受,也是指思考。多感悟,多思考,多经历,多从心而新,而不是从声而新。简单说就是要内容个性化而不是形式个性化。广告配音不能一味在表面模仿新声音,而更多地应该在心灵上增加魔力,让声音的变化随心而声。实现心随时变、声随心变的个性化广告追求。
如何实现广告配音个性化
广告配音的个性化创作,与有声语言创作的共性规律一样,都是从感受到表达的过程。
1.感之于外、创之于“心”是广告配音个性化的根本
广告配音者要将作品配得自然,配得贴切,就要放平心态,融入生活。只有平日对多彩的生活多加观察,才会积累丰富的感受,形之于声。有声语言表达和创作要明确服务的观念,决不是自我欣赏。艺术的创作最终还是为广大人民服务的,只有贴近群众,才会更容易被接受,被喜爱。
葛优所作的广告一直深得民心,原因就在于葛优本身没有明星的架子,习惯将自己融入广大的人民群众之中。他的广告作品也从没有脱离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而是放平视线,关注到活生生的众生百态。正是如此,他的一句“我还是相信群众”的广告词红遍大街小巷,同时与这句广告词相对应的产品――“中国移动神州行”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功,拥有了一批数量相当可观的使用人群。由此可见,生活以它自身的包罗万象为有声语言的表达与创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2.形之于声,语言基本功的锤炼是个性化的基础
配音虽不同于新闻播报,但对配音人员的语言基本功并不是没有要求,甚至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个性化不是野马驰骋不讲规矩,而是在熟练运用语言基本功的基础上自由发挥,体现创造之美。
从用气发声、吐字归音,再到创作表达,每一步都是语言功力的锤炼,之后绽放个性的魅力。如一般的播音发声要求气息下沉,声音扎实稳劲,喉部放松,共鸣控制则是以口腔共鸣为主、胸腔共鸣为基础的声道共鸣方式。而对于广告配音来讲,则不必拘泥于此。为了表现广告主体、突出产品,用气发声上可以自如多变。有时,气息可以提着、紧着、甚至憋着,声音可以实着,也可以虚着等。但面对不同要求,只有对气息运用自如才能不惧怕任何要求。再如播音要求吐字圆润饱满、清晰准确。而广告配音中,根据不同的广告内容可以有大胆的变化,只要能够突出主题并适合广告需要,有时有点港台腔或方言也是允许的。其实广告配音在表达上追求个性化也大有文章可做。
例如,“宝路”薄荷糖的配音“宝路薄荷糖,一个圈的薄荷糖”,配音当中,对“圈”字进行的着重突出,拉长了字音并带有弧线感,在强化了宝路薄荷糖“圈”型特点的同时,也增加了听觉上的趣味性,使可听性大大增强了,加深了给受众的印象。
总之,广告个性化不是盲目地追求另类效果,它应服务于广告的作用和功能。个性化广告配音要符合有声语言创作与传播的规律。而个性化的广告配音追求语言功力的锤炼,更是创“心”的过程。
参考文献:
①张颂:《中国播音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②曾志华:《广告配音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关健词:数学教学教师教学个性
摘要:教学个性是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中逐渐形成的带有明显个人色彩的教学特点与风格。它可以通过锤炼教学语言,体现个性;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展示个性;灵活选择教法,鲜明个性。
个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的比较固定的特性。教学个性是一个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中逐渐形成的带有明显个人色彩的教学特点与风格。每位教师都是具有个性的、独特的存在者。因此,其教学也应该是融教师风格于一体的独特存在事实,是个性化的。教师的教学个性既是一个教师的教学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其教学魅力的所在。它不仅影响着学生的求知欲望、认知能力、智力状况的发展,还影响着他们非智力品质的形成、发展和人格的完善,甚至有可能影响着他们的一生。教师有才和个性才具有魅力,有个性的教学才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保持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那么,怎样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呢?本文在此,谈一点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锤炼教学语言,体现个性
对数学教育而言,语言活动是一项重要活动。每天课堂内外的讲授、听讲、回答、讨论、看书、解题等,都要同语言打交道,以语言为媒介,借助书面或口头的表述学会原理、概念、公式和方法。语言是描述、表达意义的重要工具,思想交流的载体。教师教学效果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深刻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能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得到激励和鼓舞,简洁易懂,有文采有情趣的教学语言。能明理达情。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数学教学中除了要用到一般的自然语言外,还要用到数学中独有的语言—数学语言。对数学语言的准确理解、运用将有助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努力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准确.避免概念不清,词不达意。如:集合中的“或”与日常语言中的“或”虽是同一个字.其含义却不一样。其次要使语言简约,表述时力求避免语言冗长、哆嗦、词汇不精确,尽可能地精确使用符合学科特点的语言,妙语连珠、淋漓尽致地阐述数学学科的相关理论知识。再其次,要使语言富有教育性、启发性、趣味性,以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促进学生理解吸收所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就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更利于学生接受知识。同时,善于幽默的教师必定使学生倍感亲切、和蔼,往往是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精彩的教学语言既显示了老师敏捷的才华、过人的智慧,又会给学生留下许多无穷的回味,更体现了教师的教学个性。“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相信只要刻苦学习,用心锤炼,是一定可以实现的。
二、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展示个性
教材是提供给教师、学生教学与学习的素材。对教师而言.是给一个教学思路,教师要利用这个素材和思路,达到其课堂教学的目标。因此,教学时不能照本宣科,不能把教材当作圣经来念。教师一定要明确这样的理念:我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带来了教师角色的巨大转变。《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作为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教师首先应有序地安排学习活动,包括学习内容组织、学习方式的选取,确保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在学习内容的组织上,教师要发挥自身在课程建设中的能动作用,重视整合利用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一位教师在进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公开课教学时,他打破常规,调整重组教学内容,使得本来按照教参要用两个课时完成的内容,只用了一课时就完成了(四个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用学生的“亲历探究”代替了“教授探究”。虽然这节课内容较多,但由于知识间的联系非常紧密,都可以在探究活动中完成,学生兴趣高涨,学习效率高,对知识的理解深刻、掌握牢固,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不同的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练习设计等方面的思考都会不同。从这位教师的教学中,可以看出他对教材的处理发挥了个人的灵性,体现了他的创造能力,展示了他的教学风格、教学个性.因此,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利用也是教师个性体现的又一个方面。
三、灵活选择教法,鲜明个性
教学方法是教师有效地传授知识给学生的重要手段。教学方法受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的制约,受教学内容的制约,受教学工具的制约,受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的制约。不同的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会因其教学观念的不同而选用不同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一个教师的教法是最能体现个性的.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数学教学要特别注意数学对象的实际背景,强调从许多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抽象出数量上或结构上的数学概念、数学规律和数学理论,注重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注重数学意识的孕育与培养。教学时,要尽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质疑式、变式训练等方法,避免满堂灌、注人式。当然,任何一种教法既有其长处,也不可避免存在着短处,没有任何一种教法是万能的,需要教师根据学实情、教学内容选择、组合、优化教法,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如,在进行数学方法技巧的训练时,教师可选择变式训练,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体现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揭示一个个解题的关键,展现数学解题的技巧,使整个课堂充满数学的灵气和魅力。从中展示教师扎实的数学业务功底,准确、清晰、精炼的语言表达,体现自己独特的教学魅力,凸现教学个性鲜明。
俄国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的知识、你的求知渴望和阅读爱好,就是你个性教育力量的强大源泉。”一个教师的教学个性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在此过程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我们不仅要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还要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在经验学习中决不生搬硬套、迷信权威。而且要具有批判精神,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反思中注意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从而逐步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使自己的教学具有鲜明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