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9 14:01: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经济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福利经济学作为一个经济学的分支体系,最早出现于 二十世纪初期的英国。1920年,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一书的出版是福利经济学产生的标志。
福利经济学的出现,是英国阶级矛盾和社会经济矛盾尖锐化的结果。西方经济学家承认,英国十分严重的贫富悬殊的社会问题,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变得更为尖锐,因而出现以建立社会福利为目标的研究趋向, 这导致了福利经济学的产生。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以后,英美等国的一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福利经济学进行了许多修改和补充。庇古的福利经济学被称做旧福利经济学,庇古以后的福利经济学则被称为新福利经济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福利经济学又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正在经历着新的发展和变化。
边沁的功利主义原则是福利经济学的哲学基础。边沁认为人生的目的都是为了使自己获得最大幸福,增加幸福总量。幸福总量可以计算,伦理就是对幸福总量的计算。边沁把资产阶级利益说成是社会的普遍利益,把资产阶级趋利避害的伦理原则说成是所有人的功利原则,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标榜为功利主义的最高目标。
帕累托的“最优状态”概念和马歇尔的“消费者剩余”概念是福利经济学的重要分析工具。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这样一种状态,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得更好而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按照这一规定,一项改变如果使每个人的福利都增进了,或者一些人福利增进而其他的人福利不减少,这种改变就有利;如果使每个人的福利都减少了,或者一些人福利增加而另一些人福利减少,这种改变就不利。
马歇尔从消费者剩余概念推导出政策结论:政府对收益递减的商品征税,得到的税额将大于失去的消费者剩余,用其中部分税额补贴收益递增的商品,得到的消费者剩余将大于所支付的补贴。马歇尔的消费者剩余概念和政策结论对福利经济学也起了重要作用。
福利经济学的主要特点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也就是根据已确定的社会目标,建立理论体系;以边际效用基数论或边际效用序数论为基础,建立福利概念;以社会目标和福利理论为依据,制定经济政策方案。
庇古是资产阶级福利经济学体系的创立者。他把福利经济学的对象规定为对增进世界或一个国家经济福利的研究。庇古认为福利是对享受或满足的心理反应,福利有社会福利和经济福利之分,社会福利中只有能够用货币衡量的部分才是经济福利。
庇古根据边际效用基数论提出两个基本的福利命题:国民收入总量愈大,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国民收入分配愈是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他认为,经济福利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收入的数量和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情况。因此,要增加经济福利,在生产方面必须增大国民收入总量,在分配方面必须消除国民收入分配的不均等。
20世纪30年代,庇古的福利经济学受到罗宾斯等人的批判。罗宾斯认为,经济理论应当将价值判断排除在外,效用可衡量性和个人间效用可比较性不能成立,福利经济学的主张和要求没有科学根据。继罗宾斯之后,卡尔多、希克斯、勒纳等人从帕累托的理论出发也对庇古的福利经济学进行了批判。同罗宾斯不同的是,他们认为福利经济学仍然是有用的。
1939年,卡尔多提出了福利标准或补偿原则的问题。此后,希克斯、西托夫斯基等人对福利标准或补偿原则继续进行讨论。他们主张把价值判断从福利经济学中排除出去,代之以实证研究;主张把福利经济学建立在边际效用序数论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建立在边际效用基数论的基础之上;主张把交换和生产的员优条件作为福利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反对研究收入分配问题。卡尔多希克斯、勒纳、西托夫斯基等人建立在帕累托理论基础上的福利经济学被称作新福利经济学。
新福利经济学主张效用序数论,认为边际效用不能衡量,个人间效用无法比较,不能用基数数词表示效用数值的大小,只能用序数数词表示效用水平的高低。新福利经济学根据效用序数论反对旧福利经济学的福利命题,特别是第二个命题,反对将高收入阶层的货币收入转移一部分给穷人的主张。
新福利经济学根据帕累托最优状态和效用序数论提出了自己的福利命题:个人是他本人的福利的最好判断者;社会福利取决于组成社会的所有个人的福利;如果至少有一个人的境况好起来,而没有一个人的境况坏下去,那么整个社会的境况就算好了起来。前两个命题是为了回避效用的计算和个人间福利的比较,从而回避收入分配问题,后一个命题则公然把垄断资产阶级福利的增进说成是社会福利的增进。
新福利经济学家认为福利经济学应当研究效率而不是研究水平,只有经济效率问题才是最大福利的内容。勒纳、霍特林等人对经济效率问题作了论述。经济效率指社会经济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所需具备的条件,包括交换的最优条件和生产的最优条件。
补偿原则是新福利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新福利经济学认为,帕累托的最优状态“具有高度限制性”,不利于用来为资本主义辩解,为了扩大帕累托最优条件的适用性,一些新福利经济学家致力于研究福利标准和补偿原则。
卡尔多、希克斯等人的福利经济理论,受到伯格森、萨缪尔森等人的批判。伯格森于1938年发表《福利经济学某些方面的重新论述》一文,提出研究社会福利函数的“新方向”,认为卡尔多、希克斯等人的新福利经济学把实证问题和规范问题分开、把效率问题和公平等问题分开的企图完全失败。继伯格森之后,萨缪尔森等人对社会福利函数作了进一步论述,形成了福利经济学的社会福利函数论派。
社会福利函数论者认为,社会福利是社会所有个人购买的商品和提供的要素以及其他有关变量的函数,这些变量包括所有家庭或个人消费的所有商品的数量,所有个人从事的每一种劳动的数量,所有资本投入的数量等等。社会福利函数论者通常用多元函数来表示。
社会福利函数论者认为,帕累托最优状态不是一个而是有许多个。帕累托未能指出在哪一种状态下社会福利是最大的。他们认为,要达到唯一最优状态,除了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还必须具备一个条件,这就是福利应当在个人间进行合理分配。
经济效率是最大的福利的必要条件,合理分配是最大福利的充分条件。社会福利函数论者根据假定存在的社会福利函数作出一组表示社会偏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并根据契约曲线作出一条效用可能性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和效用可能性曲线相切的切点,代表受到限制的社会福利的最大值。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阿罗继续研究伯格森。萨缪尔森等人提出的社会福利函数。在1951年出版的《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中,阿罗认为,社会福利函数必须在已知社会所有成员的个人偏好次序的情况下,通过一定程序把各种各样的个人偏好次序归纳成为单一的社会偏好次序,才能从社会偏好次序中确定最优社会位置。
一、个人简介
卢现祥,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发展规划部部长,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高等教育评估与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湖北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经济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法学会法经济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会副会长等。
二、研究方向及主要贡献
一是对新制度经济学体系的研究。主要出版了《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年初版,2003年修订本)、《新制度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初版,2010年第二版)及《新制度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2012年第二版)。这三本书都对新制度经济学体系进行了探讨,各有特色和侧重点。专著《西方新制度经济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研究西方新制度经济的专著,多次重印,在经济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2011年4月29日北京世纪读秀技术有限公司的“被引次数最多的图书”显示,1996年出版的《西方新制度经济学》被引1251次,在经济学类排在较前面。CSSCI评析卢现祥教授的《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在“五年内在经济学领域被引100次以上的著作”中排名第9,五年内被引246次。在我国2000—2004年经济学论文引用最多的前96种图书中,卢现祥教授的《西方新制度经济学》排在第19位。
二是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解释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注重中国现实问题的剖析,关注国计民生。近年来以寻找一个好制度为主线,以现实问题为题材,先后在《光明日报》、《经济参考报》、《广州日报》、《长江日报》等发表了近百篇理论随笔,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并于2010年出版了《寻找一种好制度——卢现祥制度分析随笔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年)。这本随笔集出版后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搜狐读书、凤凰网读书、当当网读书、中国文化传媒网等多家网站转载或连载。
三是对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并探讨一些转型中的中国现实问题。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去观察中国经济社会问题,这也是作为研究真实世界的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吸引人的地方所在。经过筛选和修改,汇集成了这本《寻找一种好制度——卢现祥制度分析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这次选择了36篇论文,分为三大部分,即制度理论、市场经济、国家理论与中国模式及中国经济问题。此前还出版了《寻租经济学导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和《有利于穷人的制度经济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三、主要成就及获奖情况
卢现祥教授先后在《经济研究》、《研究》、《经济学动态》、《经济学(季刊)》、《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世界经济》、《财贸经济》、《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金融研究》、《改革》、《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杂志和报刊上发表了与制度经济学有关的文章80多篇,用制度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经济改革中的一些问题,并引起了较大反响,其中有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及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1997—1998年卢现祥教授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非公有制企业职工权益保障问题研究》,该课题率先在国内对我国非公有制企业职工权益保障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99年又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我国扶贫资金运作的效率与漏损问题研究》。2007年主持并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有利于穷人增长(PPG)的制度安排与公共政策研究》,其阶段性成果发表后引起了较大反响。2010年又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发展低碳经济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工具研究》。卢现祥教授还主持了多项省部级课题的研究。
卢现祥教授专著《西方新制度经济学》获得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经济学三等奖。学术论文《马克思理论与西方新制度经济学》、《论我国市场化的“质”—我国市场化进程的制度经济学思考》分别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论文《中国的家庭产权安排、家族式管理与资本积累》(发表于《世界经济》2003年第1期)获湖北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7年)、《新制度经济学》获武汉市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7年)。
如今我们仿佛处在不同的平行世界一样。所有人都在追踪美国大选辩论,屏住呼吸等待11月初的大选结果。特朗普和希拉里互相攻击,给民主政治抹黑。而另一边,香港立法会议员也因为宣誓的事情互相谩骂,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更是用了一个体面人不会用的词辱骂美国总统奥巴马。
最近我参加了几场严肃的经济学会议,深感主流经济学越来越无法帮助我们理解这个复杂的世界。每一位经济学家都提出极为复杂的经济学模型,用各种公式证明为什么自己的模型能够完美地解释现状。但这不过是盲人摸象:每个人都只能描述自己摸到的那部分。
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盲目。
更糟糕的是,他们又瞎又聋,对别人的观点包括简单常识充耳不闻。
希拉里和特朗普的这场闹剧就是最好的证据。两位候选人都70岁上下,管理数十亿资金,却试图代表身家或收入甚至不足其1%的99%的选民。
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出版)中说过,“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的思想,无论对与错,都比我们所想象的更有力量。的确,这个世界就是被他们统治着。自诩对学术理论免疫的实践者们,往往是那些故去的经济学家们的奴隶。”
很多大学教的主流经济学的确已经过时。很多自然科学,如神经科学、计算机和数学,本科生三年中学习的大多数内容等到毕业的时候都会被淘汰,因为科学发展实在太快了。
这并不奇怪。1750年工业革命开始时,欧洲人口只有1.25亿,其中不到2%受过教育。今天,全球74亿人中 超过40%,即32亿人,已经在使用互联网,他们能够获取知识,并在创造一场新的全球性工业革命。
科学知识以互联网的速度被创造出来。与此同时,经济学提出越来越多优美的数学模型,但这些模型的基础是不切实际、过于简化的前提,它们忽略了影响我们当下的四大问题:社会不平等、气候变化、快速的技术变革以及地缘政治状况。每个问题本身都足够复杂,而它们又互相关联互相影响。
凯恩斯1933年说过的一番话至今仍然适用:“腐朽的、国际性的、但又是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我们发现我们就处于这种资本主义的掌控中)并不成功。这种资本主义不聪明,不美好,不正义,不善良,难堪众望。简而言之,我们讨厌它,我们已开始鄙视它。可是当我们思考用什么来替代它,我们又陷入困惑。”
主流经济学为了证明自己是一门科学,过于关注宏观和微观经济学,却忽视了另外两个领域:中观和元经济学。
中观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人类共同建立以应对自然和其他人带来的不确定性和威胁的体制及社会组织。体制是市场宏观趋势与公司和家庭微观行为之间的纽带。定量分析经济学家觉得这个领域过于混乱,因此宁愿将其交给管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和政治科学。
但是,经济政策无法实施的主要障碍是互相冲突的体制中的既得利益,由于政策与部门利益相冲突而导致官僚机构内斗、无能、腐败与不合作。
我们一事无成,因为不可能达成“集体行动”,人们不愿合作解决共同面对的问题。就连共同的问题是什么都无法达成一致。
每个政治家、专家或机构都提出,只要给他们更多资源,更多人手或权力,他们就能解决问题。可是我们只是对越来越少的东西知道的越来越透彻。如果每个人都在自己的领域往深处钻研,却无法理解整个体系,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变得像瑞士奶酪一样,充满漏洞,让整体变得更加脆弱。
当今的个人主义资本主义信条让我们相信,个人贪欲有利于公共利益。这不过是意识形态,说的严重点,完全是一派谎言。
因此我们需要元经济学。元经济学研究,为什么经济学家会以这种方式思考世界。对于一个经过训练使用锤子的木匠来说,所有的问题都像是钉子。经过训练只会看数据的经济学家,就像在黑暗中路灯下找钥匙的醉汉一样。他忘了钥匙也许在黑暗的影子里。影子银行并不是影子,它们就在所有央行和监管当局眼皮下。危机之前,经济学家只是选择不去看它,将其归因于“极端不确定性。”
英文名称:China Economic Quarterly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16开
国际刊号:
国内刊号: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1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工业化国家一直经历着周期性的金融危机,这可追溯到1825年几乎导致英格兰银行倒闭的大恐慌。1825年7月,英国爆发了第一次周期性普遍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是从货币危机开始的,当时股票行情猛烈下跌,信用关系破坏,银行纷纷倒闭。
英格兰银行的黄金储备从1824年底的1070万英镑降至1825年底的120万英镑。1826年工业危机达到,大量商品卖不出去,物价暴跌,大量工商企业破产。当时,一方面市场上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另一方面工人大量失业,在职工人工资大幅降低,购买力下降。此后,大约每隔十年就要发生一次经济危机。
如此周期让所有人受害:工人失业,企业家和股东损失利润,政府损失财政收入,债权人遭遇破产后果。对于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已有至少200年的经验,为何政府和央行总是失败?当局为何无法在衰退后迅速重塑充分就业?原因有三。首先,未锚定的通胀预期和结构性困难可能意味着提振需求的努力几乎全部转化为价格的更快增长,而对提高就业毫无用处。
其次,即使通胀预期被锚定,决策者也不知道如何在保持其锚定状态的同时提高经济的支出额。在这里我感到十分困惑,从我所阅读的历史看,到1829年,西欧理论经济学家已经指出为何会发生周期性、癫痫式的经济痉挛。
1829年,萨伊出版了《实用政治经济学全教程》,承认马尔萨斯所指出的经济可能因商品的“一般过剩”遭受多年苦难,几乎所有人都要忙于将支出减到收入之下(就是现在的去杠杆化)的论点至少有一半是正确的。而由于某甲的支出无非是某乙的收入,因此人人去杠杆化只能导致萧条和高失业率。
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多位经济学家给出了一系列措施以避免和治愈经济衰退:
1.首先要避免萧条,萧条会造成去杠杆化的渴望。
2.如果发现已经步入了萧条,通过让央行以现金买入债券,从而压低利率来停止去杠杆化的渴望,让持有债券比持有现金更有利。
3.如果发现仍未走出萧条,通过让财政部担保风险资产或发行安全资产以提高市场上的债券的质量,从而停止去杠杆化,这样也能让持有债券更有利。
4.如果这也失灵,可通过承诺未来印钞来停止去杠杆化,但这将导致通胀率上升,持有现金不如花掉它有利。
5.最糟糕的情形是,让政府介入其中,借钱花钱,从而在私人部门去杠杆化的同时平衡经济。
关于政府和央行应如何完成这些步骤,其中微妙之处颇多。而事实上,大西洋地区的政府和央行也做了努力,但显然还不够:未锚定通胀预期的“停止”信号尚未闪现,通胀预期仍在推高价格、提高长期利率。这些表明,我们已经到达了扩张性政策的结构化预期限制。
因此,我们仍远未到达充分就业状态是拜第三个原因所赐。问题不在于政府和央行无法重塑就业,而在于它们不会采取规模足够大的扩张性政策来重塑充分就业。
回顾20世纪30年代,历史事件是如何循环的:先是一场悲剧,随后横空出世,带来另一场悲剧。凯恩斯乞求当时的决策者忽略“简朴的清教徒式信念”,并承认他“无法理解大面积破产怎么会是一件好事,能让我们离繁荣更近”。
即使好不容易熬过春节,保姆市场的劳资双方还要为是否顺利续约而斗智斗勇。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雇主家庭来说,最大的梦魇无疑是保姆临时通知不再返城或者另谋高就。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最近几年城市居民对于家政服务的需求日益扩大,但家庭服务员难找、难管、难留的问题也越来越凸显。为什么支付的工资越来越高,雇主却越来越难找到合适的雇员?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主要是因为家庭服务是一种特殊商品,其供给与需求的匹配比较复杂,劳动力供给单一,市场秩序有待规范。
首先,家政服务更接近于经济学意义上的经验性物品。其特点是:在真正消费使用该商品之前,很难判断其价值;由于信息不对称,雇主一般只愿支付平均工资,造成优质雇员流失,只留下劣质雇员,也就是逆向选择。而且即使雇主付出较高报酬,也很难对其工作进行监管,更难以对不满意的服务进行惩罚。
其次,近几年家政服务需求迅速增长、要求提高,但服务人员的供给却不能及时调整,造成家政市场越来越向卖方市场倾斜。
一直以来,家政服务人员以农村务农人员进城或陪子女进城读书的妇女为主。由于巨大的城乡生活差距,此类雇员通常欠缺在生活卫生习惯、烹饪能力、儿童教育、医疗常识等方面的知识,较难适应日新月异的城市家庭需要。
而受过高等教育的80后、90后,不论是来自农村还是城市,仍很难改变对家政服务的误解——“伺候人”,低人一等,没有职业前途。所以,尽管保姆市场的报酬水涨船高,劳动力供给的同质化却越来越明显,高素质保姆千金难求,而大众化的服务水平一直在低端徘徊。
此外,保姆市场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尚未形成和谐的市场秩序。与聘用大量境外劳动力并配备相关法律规定和协助服务机构的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地区相比,中国内地家政劳务市场的合同订立、执行和违约惩罚等机制还很不完善。中介机构提供的服务单一,中介合同不符合雇主的长期利益,不利于建立及保持良好的劳资关系。
正因如此,经常从亲戚朋友口中所听到的劳资矛盾也往往源于对劳务合同的肆意违反。久而久之恶性循环,容易形成道德风险,市场秩序更加混乱。
对雇主和雇员来说,可运用一些微观经济学的知识,一定程度上提高保姆市场上撮合的效率以及延长雇佣关系。
首先,可利用契约理论之中的“信号传递”手段增进双方的了解。也就是说,光凭简单见面与面试还不能有效判断雇员的素质,有条件的话需辅之以对其教育水平、从业经验、在各个家庭服务的时间长短等因素的考察。如果不是熟人介绍,最好还要与前任雇主打电话了解其以前的工作状况,甚至用半天到一天时间试工。
家庭服务员也可以对雇主家庭状况、居住条件、主要工作范围、时间以及前任离岗原因等进行了解。目前家政市场中较高端的月嫂、育儿嫂等高薪领域的服务已经日益向这个方向靠拢。
其次,定期对保姆进行工作评定及反馈,指出其工作中的优缺点,有利于劳资双方的沟通,并在早期积极化解可能日后积累的矛盾。
最后,雇主还可以考虑与长期提供服务的家政人员之间订立激励性合同,提高对工作素质的掌控权。这也就是经济学契约理论中所说的“多时段最优契约”。比如,在基本劳务合同以外,把双方对于服务内容、方式以及生活条件等要求记录下来,双方达成协议。如果条款可以充分执行,则雇员可以每月、每季度获得一些奖金,并且累计2个-3个时段发一次。
这样的激励机制看起来繁琐,但相比于逢年过节简单地塞红包、送礼物等方式更加有利于提高工作积极性,长期来看简化雇主和雇员之间的沟通,鼓励雇员在同一家庭延长其服务期限。
未来保姆市场扩大,将吸引更多资金进入,投资“保姆学校”、培训中心以及品牌中介机构,提高市场的效率,扩大高素质水平劳动力的参与度。
可当送水人多了之后,还有谁能够发财?
云计算平台就相当于金矿,基于云平台的各种应用程序提供商就是在矿井边买水的人。这样把基础设施和增值服务结合起来。企业间不再是单独个体,而是一个商业生态共同体。
云计算背后的经济属性注定了云计算实际上是一种全新的生产力,使得我们的社会生活与商业活动和工业经济时代迥然不同。
在工业经济时代,用户是产品的接受方,无法涉足生产过程。而在信息社会中,生产过程同时也是创新过程,用户需求也可以影响产品的生产过程。
我们可以把云计算浅显的理解为新一代服务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工具。它带领我们迈向全新的服务经济时代,告别大工业生产的单一化和拼成本,也告别农业经济时代的高成本和低效率。工业经济时代提供的产品很难满足个性化需求,农业经济时代提供的产品虽然个性化,但无法进行大规模生产。
服务经济时代结合二者的优点,回避它的缺点,将人类的生产带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同时这也是云计算所带来的经济学上的巨大意义。因为这样一种意义,所以我们说云计算对任何一个行业。甚至是一个区域、一个企业,或者说是一个国家带来巨大的潜力需要我们深层次去思考,并且加以利用。
我们今天就在隧道的一头,而云计算是隧道尽头的亮光。
重新明确云概念
关于云计算的概念我们可以找到无数的定义。根据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对云计算所做的定义,云计算是对IT资源的一种新的使用模式,也是IT资源的一种新的交付模式。
这种新,新在哪里?为什么跟过去不太一样?笔者认为首先云计算是把lT资源变成一个资源池,这个资源池是动态的,可以被共享的,而且是通过配置来驱动的。这样就变成一个非常动态的、灵活的、可以切割的、共享的资源池。
云计算还有三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是通过网络来访问,就像我们每天通过浏览器访问网站一样。
第二个要点是要能够随时随地随需地来访问。拿亚马逊提供的云计算服务来说,只需要在线填好需求,比如需要多少台服务器,CPU为多少兆赫赫兹,I/O的带宽需要多少,硬盘的配置如何等。再提供信用卡号码就可以完成付款,几十秒钟后就会收到反馈,计算资源就可以使用。如果要走传统的IT采购渠道。则可能需要三个月以上的时间。
第三个要点,云计算从管理的角度来说是完全自动化的。也就是说,资源的分配、使用、示范都是自动化的。不需要付出太多管理上的代价。
我们理解了这三点,就可以明白云计算是一种全新的非常灵活的、动态的、可共享的、配置驱动的IT资源形态,并且可以随需的通过互联网访问,进行自动化的管理。
业务形态引爆变革
云计算意味着按需自助服务,无所不在的网络接入和不用考虑具体物理位置的资源池。在使用的过程当中,系统可以自动检测到用户的需求,动态的进行分配。当需求减少的时候,再动态的把相关资源收回去。并且对这种使用进行严密的全程监控,了解到每一个用户的使用情况,然后根据使用情况来收费。这一点。使得云计算从单纯的技术手段跳跃到商业的属性,这种全新的IT资源使用模式开启了全新的业务形态。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云计算的四种形态,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和社区云。
私有云就是企业内部搭建的计算资源平台,lBM在企业内部拥有并使用很多私有云平台。比如说开发测试云――IBM Ring Cloud。研发人员看不到物理机器,每个人每天使用的是虚拟机,想要什么样的环境就分配给他什么样的环境。最近笔者在做一个大规模数据分析的项目,需要对以P为单位的数据来进行分析,用到数以千计的虚机资源。
IBM还有创新云,IBM内部员工每个人都可以将自己的创新的应用到上面运行,如果被选为有商业前景的应用,就会成为新产品。
IBM Blue Insiflhts Cloud上面有公司全球销售的数据,可以根据这些数据进行分析预测,比如可以预测下个月应该向哪些客户进行推销,客户会有什么需求,销售业绩的大概趋势等,准确度高达90%。
公共云是在公共网络上搭建的计算平台,比如亚马逊等网站提供的云服务。社区云是公有云和私有云的变种,实际上是若干个企业共享一个云计算平台,介于共有云和私有云之间,主要特征是使用权和所属权的分离。混合云是将私有云和公有云结合起来提计算资源,比如很多银行和保险公司在月底做报表的时候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如果按照这个峰值配置硬件设备又很浪费,80%的时间内有80%的机器是闲置的。就可以将企业内部的机器和亚马逊这类的云服务供应商相连接,需要的时候通过云计算服务租取机器。
根据经济学概念来看,在交付渠道层面,云计算使得IT基础设施的使用权和所属权分开。在交付服务层面,云计算获得使用并且放弃基础设施的过程都是以服务的方式来进行的。在交付模式层面,私有云的私有权和所属权是结合在一起的;公有云的使用权和所有权是分开的,而且拥有者允许开放的人群、开放的企业来进行访问;社区云的使用者是受限的目标群体;混合云则是将公有云和私有云结合起来。
比基本的基础设施更近一步,云计算还可以提供应用服务。也就是说不仅可以帮助客户把系统做好,平台建好,提供工具给客户,使客户可以利用这个平台进行工作部署。进一步来说,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还可以在平台上为客户搭建应用,提供应用服务。
这对于最终用户来讲,在经济学上意味着一件及其重大的事情,那就是云计算带来的是新的服务交付模式。
基础设备因为JT的形态变得如此的灵活。拿淘宝购物来说,其实上客户使用的是一个B2C的服务。用户只要使用浏览器去搜索、下单、选择物流方式、付款,这一系列动作都由淘宝后台系统进行支持。从这个角度来说,星巴克提供的就是咖啡服务,餐馆提供的就是用餐服务。
云计算重塑经济学
你知道G00gle在2008年对它的系统做了多少次更新吗?答案是380多次,这就意味着平均每天至少有一次更新。这完全是取决于用户需求和市场竞争。这些都是互联网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会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要求他们把JT的形态变得更加动态、灵活、随需、可以利用。
而这种新的形态不仅带来成本上、速度上的优势,还带来了不同的开放标准和经济模型。云计算透过新形态的lT资源使用模式,同样的物理资源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而且有更加便捷的客户体验,但这些只是非常基础层面的价值。
而云计算更大的价值在于利用这种全新的f T形态所带来的业务创新机会。云计算因为自身的经济模式属性,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和业务模式。
首先,云计算带来规模效应,Google有数以百万计的服务器。但Google的固定资产不仅仅是这些服务器,而是网络效应。打电话的人越多,意味着电话的网络价值越大。这点还适用于互联网上提供的云服务。使用的人越多,价值也就越大。Google的搜索结果其实每天都在根据每个搜索者的搜索结果进行修正。如果说Google提供的搜索结果准确率高是因为每一个使用者都在为此做出贡献。
还有亚马逊的云服务。因为买书的消费者数量巨大,所以亚马逊可以提供一个非常强大的推荐榜单,这也是根据读者的购买数据统计出来的。这就是传统的交叉销售。亚马逊网站所销售的图书超过一半是靠这个方式卖出去的,这就是亚马逊独有的、不可复制的商业秘密。
这就是网络效应,所有的云服务其实多多少少具有这个特性。网络效应加上全球访问带来的结果是什么?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是边际成本的递减,效益递增,最终达到边际成本趋于零。
云计算还带来个性化的价值,几乎所有云服务都提供搜索,而推荐是另外一种搜索。网站可以根据用户现在的搜索动作,由系统自动推荐哪些是消费者可能感兴趣的,从而形成推荐榜单。在社交网络上也是如此,某些领域内的专家和名人的喜好会成为这个领域的新趋势、新流行。移动互联带来了未知属性,进一步让我们的喜好有一个空间上的分割,通过这些可以充分的把消费者的个性和喜好都抓住。而这些在商业上将产生最大的价值。因为互联网提供给用户的是个性化的服务,这也是用户最想要的,这一点跟工业经济大规模的销售完全不同。
云计算还带来了长尾效应,非常多的个性化需求加起来可以产生巨大价值。消费者很可能不知道。亚马逊网站上卖的冷门图书加起来超过总销售量的70%,而畅销书只占30%。所以云服务的价值在于开创“蓝海”。从经济学的属性来看,云服务比传统服务具有超过若干个数量级的竞争能力。
谈起保姆在美国家庭中的重要性,《欲望都市2》中的一幕堪称经典:夏洛特在闺密的忠告下,一直担心丈夫与家里那位从不戴胸罩的保姆。终有一天,她借酒浇愁,发自肺腑地咆哮道:“当我觉得保姆有可能和老公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我不能失去这个保姆!”
在美国,保姆现象已经形成了一套奇异的微观经济学。作为一个纽约市的精英保姆,她一定得是个微笑姐,并懂得如何逗孩子开心,哪怕是给孩子刷牙洗澡,都要手舞足蹈、表情丰富。一位好保姆也应有一个好价格:比如年薪应该有18万美元,附带圣诞节奖金和中央公园西街3000美元一个月的公寓。
保姆可以赚得比普通儿科医生多?是的,只需要勤奋的工作,并遵循一些古怪的经济原则。比如,一个典型的高薪佣人一般会将她的一生都服务于一个家庭。市场价值高的保姆通常具备以下素质:会讲流利的法语或者越来越盛行的普通话,会煮四道菜,知道如何骑马、洗马和喂马……在某些情况下,保姆还要会开赞博尼的磨冰机清洗私人滑冰场。
优秀的保姆还具有一定附加值。很多家庭,特别是新兴富裕阶层希望孩子能跟其他有钱人的孩子玩耍。超级保姆拥有相当丰富的社会网络资源,因为她们的朋友和朋友的朋友都在为富裕家庭工作,这是一笔无形资产。一位厉害的保姆,不仅天生丽质、举止优雅,而且在高端的社交场合,她在孩子身旁的表现会令你自豪。
另外就是,正如许多人认为40美元一瓶的葡萄酒价值是20美元一瓶的两倍,尽管美国葡萄酒经济学家协会已经声称酒的价格并不大影响对酒的享受,但新生儿父母雇佣保姆,就像外行买酒一样,宁愿为一个假想的品质保证付更高的费用,或是希望以此打动他人。
保姆价格或许比葡萄酒市场更具有误导性。他们充当着“信用物品”的角色――无论是一罐维生素还是汽车优化性能,其真正价值很难确定,而市场并不能公正地评判保姆的价格。哥伦比亚大学国家儿童与家庭中心董事詹尼・布克・刚认为,因为很难征得保姆和雇主同意,目前几乎没有任何一项保姆质量的学术研究。此外,大多数儿童发展研究都致力于高危儿童,有资源雇佣保姆的家长并不特别挑剔保姆资格。她认为挑选保姆,最重要最简单的一点是,保姆能细心观察孩子的情绪和兴趣变化并做出回应。
关键词: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关系;分析与探讨
经济学是由“理论经济学”以及“应用经济学”两大学科组成的。理论经济学主要揭示了经济的运行及其发展规律,论述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其基本原理。在西方经济学体系中,理论经济学又包含宏观经济学以及微观经济学两个学科。应用经济学是以运用经济学为基本原理,从而对国民经济和经济生产中的各个领域以及各个部门的经济活动进行研究与探索,并分析其经济规律,从而进一步揭示了其经济以及社会效益的内容。工业经济学、商业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企业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环境经济学以及劳动经济学等组成了应用经济学。关于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之间的关系,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理论经济学是基础,应用经济学识具体的运用和实践。但是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一问题又被重新审视。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之间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讨论,以此来适应我国经济管理以及经济发展的要求,从而在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正确地指导。
一、在我国经济学中“重应用,轻理论”的现象
在我国经济学术界,大多数还是比较注重应用经济学的研究,而忽略了对理论经济学的研究。这种现象在出版界,学术界以及教育界随处可见。例如,经过实际调查研究表明,在各类经济刊物以及经济学论著的收编,刊印,发行等过程中,相对于理论经济学来说,应用经济学的成果更受欢迎。其论文和刊物更易于发表和发行。相反,许多出版社对理论经济学研究的成果不怎么看好,对投稿的作者态度也相对冷淡。有些出版社甚至颁布了许多硬性条件和规则,要求理论性学术专著的作者在出版时提交高额的资助金,这就致使许多的理论经济学研究成果无法公诸于世。这些高水平学术著作的流失也是制约整个经济学发展的原因之一。与理论研究的情况不同,应用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在出版界则受到广泛的欢迎。这就严重导致了经济学畸形发展问题。
二、经济学畸形发展的原因
由于应用经济学一边倒的倾向性现象,严重制约了理论经济学的发展与进步,同时这一现象也必将制约应用经济学的日后长远发展。其主要因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市场经济的冲击。市场对人们追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行为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当前,理论经济研究收益少,见效慢,因此大多数人比较看重应用经济学在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上的潜力,这就导致了在一定程度上人才与资源偏向应用经济学的现象。二是观念认识落后。对于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学者,专家,还是管理者,企业界,都缺乏全面认识。这种片面的认识导致了人们在思想观念上重视应用经济学而轻视理论经济学,进而导致了经济学的畸形发展。
三、经济学畸形发展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改变学术界的观念及其现状
目前在学术界“重应用、轻理论”的现象比较严重,这就导致了我国经济学的发展不平稳。因此要想改变这种过分倾向应用经济学的现象,首先要做的就是从观念上进行改变,加强对理论经济学的研究与支持。可以为理论经济学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比如提供研究基金,在政策上给予鼓励支持等。这样的做法有助于鼓励更多的学术工作者投入到理论经济学的研究当中,进而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当前经济学术上研究片面思想问题,为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的平衡发展提供保障。
(二)革新经济学教育观念
要想改变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的不平衡发展问题,就必须改变教师以及学生对理论经济学以及应用经济学之间关系认识片面性的思想观念,明确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之间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要深刻体会到理论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研究的基础,坚定基础理论经济学学习的思想观念。只有学生自觉进行理论经济学的学习与实践,才能提高理论经济学的研究水平,从根本上解决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不平衡发展的现状。
(三)创新教学手段及学习方法
众所周知,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因此必须改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以此来提高学生对理论经济学的学习兴趣。在理论经济学教授过程中,不能光靠教师讲课,而是教师鼓励学生多阅读,多思考,多交流。通过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的方式,到达启发思路,开拓视野的作用。此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作,例如学习心得,学习感悟,评论文章等。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教师要始终发挥其指导作用。引导学生平衡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的学习时间和精力,以此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创新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进行理论经济学的学习,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主动应用于实践当中,进行问题的分析与探讨,从而达到锻炼应用能力以及思考能力的目的。
(四)理论联系实际
要时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强调基础理论经济学的重要性时,并不是提倡将基础理论经济教学与经济实践教学分开,而是在经济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基础理论经济知识教学。争取做到学以致用,而不是学而无用。理论经济的学习必须具有服务于经济实践的价值,因此基础理论经济的学习与经济学的实践是紧密相连的。通过实践进行理论知识学习,通过基础理论进行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刻认识,体会到基础理论学习的重要性。
四、结语
作为应用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经济学为应用经济学给予了强大的支持力与推动力。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经济学知识,那么对于应用经济学的研究来说只能是纸上谈兵,毫无意义可言。没有基本经济学作为指导和基础,那么应用经济学的发展则无法实现。因此,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趋势下,以及“重应用、轻理论”的形式下,必须注重对理论经济学的支持,增强理论经济学的发展力度,以此来保持我国经济学的平稳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一定的保障。
作者:张镇川 单位:山西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继详.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辨析[J].江汉论坛,2000(05).
如果想找到解决这些全球问题的经济有效的办法,第一步就是要先确定暴力的来源。
国际社会正在制定今后15年新的发展目标, 而 《哥本哈根共识》已要求一些世界知名经济学家评估他们眼中最明智的目标。用那些本可以用于减少饥饿的资源来减少暴力是否值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需要针对的暴力形式有哪些?
斯坦福大学詹姆斯・费伦和牛津大学非洲经济研究中心安柯・霍芙勒的研究结果显示,杀人,尤其是针对妇女和儿童的社会暴力远比内战更具破坏性。人际暴力与内战的死亡比率高达91,而且每牺牲两名战士就有一名儿童死亡。
2008年全球发生凶杀案共计41.8万起,太多国家有记录的谋杀率达到十万分之十以上。世卫组织将其视为一种传染病。美国一起凶杀案给个人和社会造成的损失高达910万美元。如果按照全球国民收入计算,仅此一项暴力犯罪就让全球GDP付出1.7%的代价。
当然,这并非全球经济的直接损失,而是衡量影响的一种方法。如果谋杀得以消除,各国社会得到的好处可以用1.7%的GDP来衡量。与此相比内战成本要低得多,大致相当于全球GDP的0.2%。
但这仍远逊于妇女所受的家庭暴力这一最大的暴力来源。《科学》杂志发表研究显示,撒哈拉以南非洲女性总人口的28%反映,去年曾遭受过伴侣或家人的家庭暴力。其中包括妇女遭到殴打、在年龄很小的时候被迫结婚、、“荣誉”犯罪和女性生殖器。保守统计显示仅伴侣施暴一项的社会福利成本就高达4.4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5.2%左右。
虐童是第二大暴力来源,80%的虐童案作案者都是父母。虐童的定义依文化的不同而不同,但约有15%的儿童每月都遭到联合国所谓的严厉体罚。体罚内容包括掌掴面部、头部、耳朵,而且其中有1/4的儿童遭到某种器械的反复殴打。
每月都有2.9亿儿童忍受这样的痛苦。虐童相关的社会福利成本为3.6万亿美元,约合全球GDP的4.2%。
只有很少一部分国际援助基金目前被用于减少社会暴力和改善刑事司法系统。社会和个人付出的巨大代价要求我们采取行动。不幸的是,依然鲜有硬性证据显示资源分配的最佳去处。
我们只能说减少暴力的资金可能有更好的用途。有相当数量的援助流向“脆弱国家”用以结束或预防内战,但只有0.27%的国际援助流向包括“预防犯罪”的项目。其他计划可能带来某种间接的好处,但显然还有极大的空间有待提高。
显而易见,某些解决方法很有效果。加强社会服务可以减少儿童暴力案件。华盛顿州研究显示,由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家访可以减少虐童案件,改善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降低儿童福利和诉讼成本。该项目上每投入1美元可以产出14美元效益,这项政策因此成本效益很高。
很多情况下需要改变社会态度。为减少针对妇女和女童的暴力, 乌干达一个名为SASA!(斯瓦西里语“现在!”)的项目,专门宣传伴侣暴力不可接受的理念,并协助实现了降低伴侣暴力比例一半的目标。这当然是个传奇般的结果――虽然没有人实际分析过它的成本效益有多高。
还有国家采取有效行动的其他实例。1993年,波哥大每10万人发生80起谋杀。通过采取综合性举措――包括限制卖酒时间、回收公共空间和改善警察及司法系统――2004年谋杀率下降到每10万人21起谋杀。上述比率依然很高,但远好于底特律的每10万人55起谋杀的现状。
作者简介:奚恺元,美国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教授
真正的幸福并非来自物质,而是来自于精神。那么在不增加财富的情况下,怎样才能增加人们的幸福程度呢?本文将给你介绍八种幸福准则。
幸福准则一:小奖不如不奖
一般人总认为要让别人做点事情,就应该给他们奖励,不管多少、不论大小,有总比没有的好。但其实不然。
现在某个地区发生了地震,许多人的生命危在旦夕,急需有人献血。有两种有关献血的方案:
A.无偿献血;
B.每人每献200cc补助10块钱。
请问你在以上的哪情况下更愿意参与献血呢?请圈出你的选择:
AB
比较这两种方案,第一种方案是纯粹依赖于人们的内在动力,第二种则与经济利益挂钩。那么这两种比较而言,哪种方式起到的效果更好呢?第一种方案中,无偿献血是一种公益行为,人们愿意在这个时候做点贡献,会自愿参加献血。而第二种方案因为有物质激励,人们自然而然地会将献血看成一种经济行为。10块钱的补助根本就是杯水车薪,数目实在太小,起不到激励的作用,没有多少人会愿意为了拿到10块钱去卖血。所以,没奖要比有小奖更能引导人们做好事,或者做我们希望他们做的事。当然,如果献血给的钱特别多,比如1万元,那自然有很多人愿意去献血,但我们比较的不是给1万元和不给钱时人们献血的意愿,而是给10元和不给钱时人们献血的意愿。
同样,这个道理用在激励员工上也很适合。当我还在耶鲁大学念书的时候,经常需要找一些学生帮我做问卷。当时我还是一个穷学生,付不起多少钱。我发现如果我请别人帮我做问卷然后给他们1美元的报酬,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帮我做。后来,我索性就不给钱了,直接请他们帮我做问卷,这样反而有比较多的人愿意帮我的忙。
也就是说,要激励他人积极地做事,除非给予和这件事情相匹配的外在激励,否则小的外在激励还不如没有来的效果好,因为小的外在激励会抹杀内在的动力。
幸福准则二:小罚不如不罚
反之,如果是用惩罚来避免某些事情发生,这个原则同样适用,即“小的惩罚不如没有惩罚”。
我再来举个发生在幼儿园的真实例子。有个幼儿园通常下班时间在下午3点,因此老师们总希望家长们能在3点之前接走自己的孩子。但是总有那么几个家长每次都姗姗来迟,弄得老师们都无法按时下班。后来幼儿园了一条规定,对于超过3点晚来的家长,每晚到15分钟罚款5块钱。没想到规定实施后,晚来的家长数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原来家长们觉得这真是件划算的事情,迟到15分钟罚款5元钱,意味着花上20元钱就能让幼儿园多照看孩子1小时,这是多划算的事情啊。不久,幼儿园也意识到了这点,马上撤销了原来的规定。规定撤销后,晚来的家长更多了,理由是,原先花20元钱可以多照顾孩子1小时,现在分文不花就能为我照看,不是更好吗!
因此,不论是奖励也好,惩罚也罢,都请记住:人们做事往往是出于自己的内在动力,而一旦与奖惩挂钩,就变成了一个经济交易。所以给小奖反而不如不给奖,小的惩罚反而不如没有惩罚。
幸福准则三:好事有选择不如无选择
当一个公司准备奖励员工时,假设可以让员工去度假旅游,也可以送他们每人一台高清晰度的数码电视机,并且两者是等值的。究竟应该给他们选择的权利好呢,还是不让他们选择好呢?
乍看之下,好像是给出更多的选择是对员工好,绝大多数的员工也希望可以得到选择,以为那样可以更加满意,其实不然。在让他们自由选择的情况下,选了度假的员工会感到自己是放弃了实用的电视机作为代价来参加旅游的,旅游回来后看到同事家的那台电视肯定心中不悦;而选择电视的人,在家里看到电视中的那些度假胜地,想到其他员工也正在尽情游玩的时候,一定要顾影自怜了。因此,当你知道两件事情都是对方喜欢的时候,就不要给对方选择,免得导致他患得患失。
送礼不该给出选择,虽然人们会选择能给他们带来最大效用的礼品,但很多时候这种选择并不能给他们带来最大程度的满足。在有些情况下,选择还会带来负面效应。当几件礼物优劣差异不大时,单独给任何一种东西都比让别人在两种甚至几种东西里选一样让人得到的满足感更大。不要在送礼的时候,把患得患失也送给别人。因此,奖励或送礼的时候最好不要让接受奖励或礼物的人自己选择。
幸福准则四:坏事没选择不如有选择
如果一定要对方接受一件他不太愿意接受的事情,那么怎么样才能把他的不高兴程度降低呢?这个时候,如果给他自己选择,从两件同样是不好的事情中选择一个,这会让他的感觉好一点,觉得到底是自己作出的选择。
有一个学校的商学院院长要求学院给学生开一门关于管理伦理方面的课程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第一年,学院开出了这门课,名字叫管理伦理,由两个老师来上,每个老师上两个班,一共四个班。规定所有的学生必须来上这门课。一般的学生对于管理伦理方面的课程本来就不太感兴趣,现在被规定去上课自然不太乐意。于是每次上课学生都自己干自己的事情不认真听讲,四个班级的学生期末给两个上课老师的评分也非常低。到了第二年,学院想了一个变通的办法,开出了两门这样的课程。这两门课叫不同的名字,一门叫做商业伦理概论,一门叫做企业的社会责任,还是分别由那两个老师来上。但是其实这两门课的内容都是一样的,就是去年的管理伦理。学院宣布学生可以在这两门课当中任意选择一门来上。当然,学生对这两门课都不太感兴趣,就随便选了一门。结果却发现学生上课情况比去年有了好转,期末给老师的评分也比去年更高了。大多数学生都觉得虽然对这课没什么兴趣,但好歹也是自己选的。
这样的办法同样可以运用到企业当中。如果你的企业要利用周末给员工做培训,你知道大部分员工都不太愿意来参加这种培训。那么你可以设计两个类似的培训让员工从中选择一个来参加,这就给员工一种自己选择的感觉,培训的效果会比企业硬性规定更好。
幸福准则五:大中之小不如小中之大
如果你有无限的资源,当然可以给周围的人都送最好的礼物,可惜我们每个人的资源都是有限的,所以不能在所有的情况下都送很重的礼。而且除了一些特殊的对象和场合,在普通的人际交往中,贵重的礼物有时反而显得不合时宜。事实上,轻礼有时会比重礼更显得慷慨大方,情意深厚,而人们往往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好几年前,正常的傻瓜给两个朋友送礼物。他买了一条价值400元的羊绒围巾送给一个朋友,还买了一件价值500元的羊毛大衣送给另一个朋友。两者比较而言,围巾相对便宜,大衣的价格更加贵。但是后来正常的傻瓜从别人那里听说,接受围巾的朋友觉得正常的傻瓜很大方,她认为正常的傻瓜为她这个朋友挑选了那么高档的围巾,可见他的确是把她当真正的朋友了。而收到羊毛大衣的人呢,她似乎并没有收到围巾的人那么高兴,反而觉得正常的傻瓜挺小气的,不够朋友。正常的傻瓜听到这些以后觉得非常纳闷,他想自己明明在后面这个朋友身上多花费了100元钱,为什么她反而觉得自己小气呢?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每个东西都有它所属的范畴。围巾是一个比较便宜的范畴,而在当年一条400元的围巾是一个便宜范畴中间比较贵的东西;大衣是一个比较贵的范畴,一件500元的大衣是一个贵范畴中比较便宜的东西。
也就是说,在送礼物的时候,一个礼物到底值多少钱虽然重要,但你更要关注的是,这个礼物在它所属的类别里面是不是昂贵。送礼的时候,在一个不太昂贵的礼物类别中选择一个比较贵的礼物,要比在一个比较昂贵的礼物类别里选一个比较便宜的礼物收到的效果更好。对企业,这种方法同样能够一举两得,既能激励员工,又可以节约成本。
幸福准则六:有用的不如无用的
最近有一个朋友刚搬了新家,正常的傻瓜得准备着去祝贺朋友的乔迁之喜,而这总不能空手去吧。到底送给朋友什么礼物呢?正常的傻瓜绞尽了脑汁还没有拿定主意。送花?画框?餐具?还是干脆算了就送钱省点心?
不知道朋友收到什么礼物会最高兴?
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如果你是正常的傻瓜,你的答案是什么?请写下你的回答:
其实,朋友结婚送钱是一种很差的送礼方式。这种方式不仅很俗气,而且新人们往往不会记得张三李四们都送了多少钱,唯一有可能的是当你送的钱比别人少的时候你会被记住。
送礼最好是送“四不掉”的东西,即吃不掉、用不掉、送不掉也扔不掉的东西。这样的礼物最适合表达你的心意,也最容易让收礼的人产生愉悦之情,从而对你感激倍增并久久难以忘怀。能吃掉的礼物的作用会随着消化系统作用的结束而消失,能用掉和扔掉的礼物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淡忘。现实中,我们有时更会碰到这样让人哭笑不得的境遇,一个月前送给别人的礼物过了一个月又重新转回到自己手中。收你礼的人估计早就记不起有谁送过他这样的东西了,而你自己心里肯定也不怎么受用。
那么什么东西才是吃不掉、用不掉、送不掉、扔不掉的呢?往往是能够体现个性的礼物。所以在朋友搬新家的时候,送给他一幅他的画像倒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而且画像上的他最好比他本人还好看一点,不是他现实中的样子,而是他想象中自己的样子。画像显然是吃不掉的,也用不掉的,他也不会将自己的画像拿去送人,毕竟还没有那么伟大,当然,他也不会舍得把自己的画像扔到垃圾桶里。朋友看到自己的画像,并且画像上的自己还是那么的美丽,自然很开心。于是,他肯定会把你送的画像挂在新家客厅的墙上,每天都会看到它,也会想起来这是你送的礼物。有其他朋友到他家参观,他还会得意的把画像介绍给朋友们看,告诉他们说这是你送的礼物。这样有个性的礼物一定会让对方长久地记得你这个朋友。
送礼的时候,有用的东西往往不如无用的东西。从接受礼物的人的角度来讲,对他们有用的东西并不一定是能让他们高兴的东西;而从赠礼人的角度上来说,送礼的目的不是要给接受礼物的人带来多大的实用价值,而是要让他们感激你,记得你。
幸福准则七:说要的不如想要的
快要过年了,正常的傻瓜负责的部门的业绩还算不错,他想送一份礼给他手下的员工慰劳他们一下。他现在有两种选择,要么直接给员工1000元钱,要么给他们价值1000元的高档法国餐馆的用餐券。正常的傻瓜又一次拿不定主意,他想还是像以前一样,问问员工,让他们自己挑吧。于是他就逐一地问了手下的员工,绝大多数人都说要1000元现金。正常的傻瓜心想,既然大部分都这样选择,那么就给他们现金算了,这也是最方便的办法。
如果问员工的话,他们往往会选择1000元现金。因为每个人都知道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现金的流动性大,同时人们愿意怎么花就怎么花,得到1000元的现金既可以选择去高档法国餐厅就餐,也可以买其他喜欢的东西。
然而,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情况就不这么简单了。事实上情况恰恰相反,有类似的实验研究可以证明,在没有其他选择时,收到1000元高级饭店餐券的员工高兴程度高于收到1000元现金的员工。这些从来没有去过那么高档餐厅就餐的员工会永远记得老板给他们提供的那次特殊的高贵享受,而那1000元钱放进自己的钱包中之后,人们往往忘掉了他们是怎样花掉了这些钱,当然这个礼物就慢慢地失去了它代表的意义。
人们会有各种各样的原因限制自己去购买一样自己很喜欢的东西,有时是经济上的限制,有时是社会习惯的限制(比如成人不该经常买儿童漫画),有时是家人和朋友的约束(比如有些女孩子不喜欢男朋友在节假日买球票看球)。我们上面的例子其实就是这样。员工要在1000块现金和在高档法国餐厅就餐之间进行选择,几乎所有的人都希望能够到高档法国餐厅去体验一回,可是他们又会觉得没有借口说自己想到高档法国餐厅奢侈一回,所以大部分人都会选择1000元现金。“说要的不如想要的”说的就是要送别人很想买却没有理由买的东西,或者不好意思买的东西,有时这些礼物的价值虽不大,但其效果却是极佳的。
其实送礼的目的并不应该是真正为了使收礼的人得到最大的效用,而应该是为了自己的地位在收礼人的心目中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对公司激励员工来说更是如此。所以,你应该把人们想买却不舍得买的东西或者想买却不好意思买的东西送给别人做礼物或作为奖励。对方越高兴,越能记住自己,能受到的激励就越好。而事实上,经济学意义上的效用大并不代表心理学上的高兴程度大。
幸福准则八:公开的不如不公开的
有些公司对员工的工资和奖金公开。从管理透明,避免作弊来讲,这可能是好的。但从员工的开心来讲,则不然。对于员工而言,公开还不如不公开好。
首先讲讲不公开有些什么好处。一方面,人往往是过于自信的,他们一般会认为自己的能力比别人的强,因而在工资水平不公开的情况下,他们也会认为自己比别人要拿得多。这种过于自信会让他们产生一种满意感,因而对公司来说,也能起到安抚、稳定的作用。另一方面,不公开也就没有比较,也就无从知道分配是不是公平。
再来看看公开工资或奖金有什么坏处。由于大家都觉得自己比别人好,自己比别人的贡献大,如果两个人拿的钱一样,两个人都不满意。如果有一方拿的钱比较多,拿钱比较多的那个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拿钱少的那个肯定非常不开心,说不定还会暴跳如雷。大家都要求公司为自己涨工资,结果是公司不得不为所有的人涨工资,最后大家仍旧觉得自己拿的钱应该比别人多,所以还是不开心。
让我们来看看这样一个故事。两个经理参与了一个项目,从总经理的角度看,这两个人的贡献是一样的,所以给了他们同样的奖金。如果说这两个经理不知道对方拿了多少奖金,他们会开心,觉得自己贡献应该比对方大,所以自己的钱应一定比对方多,自己也挺满足的。但是,如果总经理一旦把奖金金额公开,事情就麻烦了。甲经理觉得自己的贡献比乙经理大,怎么会和他拿一样的奖金,他跑到总经理那里要求提高给自己的奖金金额。乙经理呢,他也觉得他自己的贡献比甲经理大,拿的奖金应该比甲经理多,他也跑到总经理那里要求给自己多一些奖励。总经理好生为难,只好给两个人的奖金都涨了一成。结果呢,两个经理还是觉得对方凭什么拿和自己一样的奖金,尽管奖金都多了,但是两个人还是不满意。最后公司多发了奖金,却没有提高任何一个经理的满意度,真是吃力不讨好。
早在公元前七世纪时,中国记载管仲经济思想的《管子》一书中,已有关于市场价格变动的论述:“物藏则重,发则轻”,“民有余则轻之,民不足则重之”;也有关于谷米、货币和万物三者间价格相互关系的论述:“粟重黄金轻,黄金重而粟轻”,“谷重而万物轻,谷轻而万物重”,“币重而万物轻,币轻而万物重”。
公元前六世纪时,范蠡提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主张在不急需某种商品时预为收储,等待时机高价出售 。这说明范蠡已懂得供求和价格的关系,利用价格变动谋取利益。公元前五世纪时,李悝提出平粜说,主张政府在粮价低时收购、粮价高时抛售,吞吐粮食以稳定粮价和调剂供求。
虽然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价格理论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但由于中国长期停滞在封建社会,商品经济不发达,价格理论一直局限于政府如何稳定物价的平粜、平准理论的探讨。
西方封建社会时期,价格理论也并不发达。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商品关系渗入到社会经济生恬的每一角落,探求价格形成基础的价值论成了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学中的不同流派通常是以对价值的不同认识来区分的。
古典经济学家配第、斯密、李嘉图等把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区分开来,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基础;而形形的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则以生产费用理论、边际效用理论等来反对劳动价值学说。
同时,对于价格运动的规律性,对于商品供求和商品价格关系,对于完全竞争条件下以及不完全竞争条件下供求对价格的不同影响,也基于不同的价值理论而有着不同的价格理论。近代西方的价格理论已逐步向计量化发展。
现代的价格经济学是一门年轻的 、正在发展和完善的学科。价格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价格形成规律、价格变化规律、比价和差价以及怎样运用价格杠杆为生产经营服务等。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经济学要从理论上阐明价格形成的客观基础及其历史演变。商品价值虽然创造于生产过程,却要通过交换在流通过程中实现,它不可避免地要承受市场供求各项因素的制约,因而商品价格很难同价值完全绝对一致,总会有不同程度的偏离。因此需要认识价值决定与价值实现之间的矛盾,阐明在交换中价格与价值相一致与相偏离的运动的规律性。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各种商品价格相互之间具有系列衔接关系,既有纵向联系的差价关系,又有横向联系的比价关系。价格运动不仅会发生水平的变化,还将引起种种连锁反应。要认识这种关系,须研究适合于计划商品经济的合理的价格体系。探索价格运动的目的,是为了把握价格运动的规律性,以便发挥价格的杠杆作用,为生产经营服务,从而使价格经济学研究对象同研究目的统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