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成本核算流程

成本核算流程

时间:2023-05-29 17:46: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成本核算流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成本核算流程

第1篇

一、高校成本核算现状

(一)对成本核算没有明确要求(1)事业单位属性导致成本核算流于形式。高校是事业单位,其运营并不是为了营利。而成本核算的概念通常是从经济人角度出发的,假定经济主体的目的是为了营利,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成本与收益,并衡量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明确经济行为是否符合成本收益原则。但因为高校不是经济人,导致其在实际工作中其并不重视成本与收益关系的衡量,因此,也并不重视成本核算工作,进行的成本核算基本上都是为了应付检查,完全流于形式,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

(2)不追求营利导致成本核算权威性不高。高校最主要的工作是教学与科研,实际收益很少是以经济形式体现的,绝大部分都是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与工作能力、学术科研高度等难以量化的指标,因此,也就没有衡量高校营利的机制,相关部门不太重视高校究竟获得了多少经济收益,也就不会重视其成本核算工作。直接导致了高校的成本核算工作缺乏足够的权威性,内部很多部门对成本核算都采取应付的态度,即使核算完全超出了限定的预算限额也不会受到任何处罚或者警告。

(二)成本核算技术过于落后(1)缺乏统一的核算口径。虽然学术界一致认为不能将所有费用都作为高校成本进行核算,但是对到底哪些费用可以作为成本,哪些费用不能作为成本没有统一,导致了成本核算缺乏统一口径。高校各部门出于最大化自身利益的考量,往往都会选择影响程度不高的成本,回避具有重要影响的成本,这势必会导致成本核算沦为高校管理的装饰,核算结果并不具有代表性。

(2)核算对象过于复杂。高校实施的教育分为不同层次,而各层次教育又分为很多年级;同时,教育还有专业之分,在这种情况下核算教育成本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几乎没有任何直接的办法能够对不同学生群体的教育成本进行区分,如果简单的加权或者翻倍计算,计算结果的有效性则很难得到认同。

(3)核算期间难以界定。高校进行成本核算的时候,以教育期间作为核算基础也可以,以会计期间作为核算基础也可以,但是不同期间核算出的成本可能存在巨大差别。通常,比较习惯的成本核算做法是以会计期间为基础,但是高校的教育并不是完全按照会计周期进行的,核算之后必须进行大范围调整,让原本就很复杂的成本核算变得更加难以控制。

(三)教育对象的特殊性(1)成本结构过于多元。高校的教育类型分为很多种,在组合成本结构时对不同教育类型应赋予何种权重存在很大争议。学术界的做法是建议对越高层级的教育赋予越高的权重,但具体的权重值还要结合高校的教育实际来制定,导致高校并没有明确的成本结构组合可以参考,赋值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与随意性。

(2)培养周期各不相同。高校会为不同层次学生设置不同的培养周期:专科三年、本科四年、硕士研究生根据实际情况有三年也有两年半、博士研究生则不定,这种周期的差异性为成本核算增添了一定的难度。

(3)费用类型过于多元。高校的费用类型非常多元,虽然可以将其笼统地分为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但是却严重抹煞了费用的效益性;另外,间接费用的比例过大也导致了成本核算严重失衡。高校在实际工作中,几乎很少会将间接费用细分之后再核算,都是简单的将其加总而已,导致成本核算结果与实际成本投入之间存在很大区别。

二、高校成本核算流程优化建议

如果以作业成本法为基础,可以将成本核算分为两部分:首先,按照资源动因将实际取得产品而产生的消耗分解到各个作业环节中;其次,按照作业动因将成本分解到具体的对象上。

(一)建立资源项目基于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首先必须建立资源项目,也就是尽可能的将高校一切成本支出都纳入项目之中,从而对其进行全面细致的核算。作者结合我国高校的教育实际,认为其可以将教学、科研、后勤等活动产生的成本分类核算,这样能够避免出现错漏,从而为后续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二)分析作业项目 因为高校的事业单位属性,其管理组织也是以职能为基础的水平架构,并不是企业的垂直架构。基于此,分析其主要作业的时候,必须先按照作业性质对其分类。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两类:第一,主要作业。这种作业是学校的基本作业,包括教学与科研的方方面面,从院系的管理到学生的管理都属于这种作业。第二,支持性作业。这种作业是以主要作业为基础进行的,是对主要作业的重要辅助与支撑。两种作业的具体内容如表1。

(三)分析资源费用在作业项目的基础上,需要了解资源费用的产生原因,也就是各个作业进行了哪些能源消耗、产生了哪些费用。以作业成本法为基础分析,可以将资源费用分为以下三类:第一,专属资源费用,也就是其费用的产生集中于一个或者几个作业上面,能够明确将其产生过程定位出来;第二,终结性资源费用,只要通过最终结果就可以将成本分配到具体的活动中,不用分析各个作业,可以将其直接纳入教育成本之中;第三,非专属性资源费用,也就是费用产生的过程涉及了很多作业,必须对不同作业进行细化与拆解,之后再决定应该以何种方式核算教育成本。

(四)汇总资源费用高校教育分为几个层次,不同层次的教学与科研深度存在很大区别,相应的,产生的费用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核算成本的时候,需要对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考虑,从而保证核算结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结合我国高校的运营实际,对资源费用进行了如表2的汇总。

(五)明确作业动因每项作业都有需要完成的任务与实现的目标,高校进行的各项作业也是这样,为了研究方便应该组建作业中心。所谓的作业中心就是把彼此关联或者存在一定关系的作业有机联合在一起,从而实现集中管理以及简化成本核算过程的目标。由于学校的费用类型非常多,而且有些费用的金额十分巨大,因此,需要组建多个独立的作业中心;不过,也不是作业中心越多就越好,因为太多很容易加重管理成本负担,而且还会导致信息过多,加大核算的工作量。笔者建议高校可以按照部门属性组建作业中心,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对不同作业的分类核算,还能提升成本核算的效率。

组建作业中心之后,需要确定不同作业的内在推动原因,并基于这些原因确定成本,这里应注意:首先,作业中心各作业的内在推动原因存在某些共性,而这些共性使得成本产生过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其次,作业的内在推动原因具有代表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产品和资源之间的消耗关系;最后,作业的内在推动原因应该可以量化,也就是能将其以数字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通过上面的论述,已经了解应该基于哪些原则组建高校的作业中心,并且明确了作业中心各作业的内在推动原因选择。接下来,就要以此为基础组建作业中心,作者充分分析了我国高校的运营实际,并结合相关教育以及成本管理理论,建议高校采取如表3所示的作业中心组建方式。

(六)核算成本动因比率结合高校的教育以及科研实际,进行成本核算的时候必须考虑作业内在推动原因对成本产生的原因,因此,需要核算成本动因比率。

(1)资源动因率。该比率是反映成本消耗对象在实际作业过程中消耗了多少资源的,也就是说究竟哪些资源推动了产品的生产,从而导致了相应的成本。具体核算过程中,要根据作业中心实际消耗资源的情况核算该比率。不过,由于资源投入与消耗存在很大的关联性与特殊性,因此,在计算时还需要考虑该项资源消耗是否产生了其它产品或者收益;如果有,具体的程度如何,这些对成本核算同样具有重要影响,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2)作业动因率。该比率是反映成本在不同对象中具体如何分配的,也就是说究竟成本被各种对象以何种方式以及比例分解了,每个成本对象通过分到的成本实现了哪些收益。不同成本对象的这一比率存在很大区别,核算时应注意以下三方面:首先,强度动因。虽然进行的主要是教学与科研业务,但高校仍然有一定的特殊性作业,而且这些作业具有一定的边缘性与隐蔽性,有时候很难发现。为了提升对这部分作业的核算效率,高校应按照强度动因对作业进行区分,从而保证核算的作业成本真实准确。其次,数量动因。有些作业并不是只执行一次就结束了,在高校的运营过程中同一作业可能会多次反复的出现,基于这种情况,需要对这类作业的数量动因进行考察;同时,结合作业发生的频率对其进行周期性的计算。最后,执行动因。高校在运营过程中,有时会面对一些突发状况,而针对这些突发状况进行的作业并没有规律可循,高校只能通过执行作业的目标进行动因分析与成本核算,因此,在核算成本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对这类动因的分析,这样才能保证成本核算的全面性。做好以上三方面的工作之后,就可以将相应的成本直接作为成本对象进行核算了;至于那些没有直接在教学与科研中发挥作用的成本,则需要对其所在作业中心的其它作业进行分析,从而将其计入相应的成本核算范围,进而保证成本核算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七)教育成本核算做好以上所有工作之后,就可以通过上面的数据计算进行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了,作者将上面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整合,对高校实际运营过程中发生的教育成本进行了分配,具体见图1。

参考文献:

[1]程海涛、武美云:《作业成本法核算高职院校教育成本的可行性分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年第2期。

第2篇

关键词:建筑业企业;成本核算;成本管理

建筑业企业的成本核算就是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按照一定对象对发生的人工费、机械费、材料费、间接费等耗费实施分配和归集,进而进行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计算的相关工作,在具体核算的过程中,先要对项目生产经营管理的相关费用进行审核,判断费用发生的真实性、必要性、记录准确性等,以此实现对项目开展过程中生产经营费用和各项成本直接的管理与控制。

一、目前建筑业企业在成本核算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一)成本核算队伍建设不达标

建筑业企业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可操作性和时效性较理想,但在核算债权债务等方面存在较大难度,而且核算数据失真的可能性较大的表格核算法与逻辑严密、核算范围广泛、便于追溯的会计核算法相结合的方法,两种方法互为补充[1]。这对核算人员的核算专业性以及职业道德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目前大部分建筑业企业核算人员仍存在核算对象模糊、数据统计失真、脱离项目进度、成本结算延期等问题,这直接导致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及时性难以保证,削弱成本核算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意义。

(二)成本核算体系建设不合理

成本核算体系是建筑业企业财务核算体系的重要构成,要保证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不仅要设置完善的成本核算岗位、引进或培养具备灵活且准确应用成本核算方法的队伍,而且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建立成本核算制度。但现阶段部分建筑业企业因忽视成本核算工作,导致成本核算体系缺失或不合理,这直接导致成本核算工作因组织结构混乱、操作标准不统一、核算工具缺失、传递载体实用性差等,出现可能与国家会计法相关规定相违背、与自身的特点相冲突、核算手续冗余、成本管理水平难以提升等问题。

(三)成本核算流程中责权不清晰

建筑业企业要高质量的完成成本核算工作,必须保证相关流程的通畅以及各流程中形成明确的权责关系,但现阶段部分企业在此方面仍存在问题。通常建筑业企业成本核算流程包括全面准确的费用发生原始记录、及时的生产费用支出审核、针对成本计算对象和项目建设对应的成本明细账、落实要素费用分归集、综合费用合理分配、完工产品成本和在进行产品成本划分、对项目施工总成本进行累计计算等流程,以上工作流程的开展涉及企业的预算部门、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等,如果不能明确权责,则会出现相互推诿的问题,影响成本核算的实际效果[2]。

二、建筑业企业提升成本核算水平的对策

针对建筑业企业目前在成本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建筑业企业特点以及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特征等,提出以下建议:

(一)优化成本核算队伍

建筑业企业的行业特征决定,核算项目通常时间跨度较大、涉及因素较多、不确定问题频发,这对成本核算队伍建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建筑业企业在优化成本核算队伍的过程中,首先,要对成本核算岗位进行优化,笔者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建筑业企业要设置负责项目备用金管理、初入库单管理、人工费当月的结算凭证管理等工作的财务专员;负责材料采购入库、材料暂估入库报销等方面核算工作以及材料领用、各项费用核算、成本报表制定等工作的成本核算会计;对成本核算相关工作进行管理并提供管理整体报表的成本核算主管三级岗位[3]。其次,在岗位确定后,针对各成本核算岗位,结合企业成本核算的科目、现有工具、常见的和先进的核算方法、各岗位的核算职责等,分层次的对各岗位核算人员进行培养,提升会计核算人员的相关能力。例如,对成本核算对象的划分能力,建筑安装工程中各独立编制的施工图以及预算的单位工程等均可以视为核算的对象,但在主体项目工程中,不能按照此思路进行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需要以分布工程为独立的单元,保证核算的全面性以及准确性。需要注意的是,通过成本核算人员培训不仅要对相关人员的能力进行提升,而且要有意识的强化其成本核算观念,这对减少因核算数据失真或丢失而影响核算结果的问题出现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完善成本核算体系

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是保证建筑业企业成本核算工作规范开展的基本保证,所以要受到建筑业企业的重视,笔者认为在完善成本核算体系的过程中要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完善成本核算的制度,建筑业企业的成本核算制度要包括核算的目的、任务、主体、管理要求等,在制定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成本核算制度与企业目前的发展阶段相匹配,而且对其持续发展具有较高的理论指导功能。其次,完善成本核算的岗位设置,由于上文介绍过,本段不进行重复论述。再次,调整企业成本核算科目,合理的成本核算科目可以提升成本核算工作的效率以及对企业决策的支撑能力,在设置的过程中,主要包括工程成本项目的分部设账、物料分类账目、会计核算科目、间接费用账目等类型,在设置的过程中,应尽可能的表现出项目成本的结构与构成,这对后期的成本分析与控制具有积极的作用。另外,建筑业企业应对成本核算的工具进行完善,例如针对性的财务核算软件的引进等,这对提升成本核算工作的效率和能力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例如金蝶K6等。在引进核算共组的过程中,建筑业企业要尽可能的保证引进的软件与现有的财务软件之间具有较理想的互通性,另外,在二维科目下,软件要满足细化对象归集、查找等方面的功能需要,换言之,并不是引进的财务软件数量越多或越先进越好。除此之外,建筑业企业在体系优化的过程中,要对成本报表进行统一的、合理的确定,为核算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例如新体系下成本报表体系构成表、在建项目成本汇总表、单工程成本汇总表、单工程人工费汇总表、人工费暂估明细表等,需要注意的是,在报表完善和优化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报表和对应的考核工作之间具有较显著的匹配关系,报表中的数据可以清晰的显示,而且存在相应的复核程序。

(三)明确成本核算各流程以及相关责权关系

要保证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在确定流程的过程中,要先结合建筑业企业成本的构成进行,换言之,针对人工费、机械费、材料费、分包成本、间接费用分别确定具体的核算流程内容,例如,在对现场项目部和公司各职能部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间接费用进行核算的过程中,要针对工程施工——间接费用和工程施工——本部间接费用两个对应的科目分别进行核算。前者直接以下述方式归类记账:借:工程施工-间接费用-费用类贷:现金/其他应付账而后者在归类记账的过程中,要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借:工程施工—间接费用-职能部门间接费用摊销贷:工程施工—职能部门间接费用—具体科目需要注意的是,在确定核算各流程内容的基础上,要对各流程开展中的权责进行明确,减少核算过程中因财务数据失真或部门间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成本核算延期或不全面的问题发生。例如,预算部门确定的预算数据向财务部门提供的不真实或将不符合核算对象的相关数据混乱在核算数据中,就会导致成本核算的报告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此时在复查并确定原因后,应由预算部门承担相应的责任,这种明确的责任划分是保证成本核算甚至成本管理工作顺利实现的前提。

三、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人们已经认识到建筑业企业成本核算,对提升企业资金投入的利用效率,减少不必要开支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在实践中有意识的结合建筑业企业的特点,对目前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的对策展开研究,这是现代建筑业企业全面成本管理思想落实的体现,应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积极推广应用。

作者:任玉 单位:四川沱牌舍得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赵希琳,王萌.浅析建筑业企业成本核算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2014,16:283.

第3篇

1.成本核算促进医院实现内部结构优化以及资源配置优化,促进社会效益最大化

实现医院管理的现代化首先要优化成本核算。实现医院成本核算现代化是医院财务管理现代化的主要部分和重要基础。现代化的医院财务管理有利于促进医院内部结构优化以及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增强医院的市场竞争实力。通过现代化的成本核算以及全面成本核算,从而切实剖析医院各科室以及各个医疗流程的成本支出状况,并且优化医院的资源配置,提高医院的设备以及资源的利用率,真正了解医院各个科室以及医院流程的各个环节的财务状况尤其是成本支出和收入之间的比例,有利于优化医院的收入结构,从而控制医院成本,降低医院的医疗费用和药品价格,最大化的实现医院的社会效益,为社会提供更加优惠并且优质的医疗服务。

2.医院引入现代化的成本核算机制有利于实现医院的现代化管理,促进经济效益最大化

随着市场竞争向各个领域的日益深入,以及市场环境的无形扩张,医院需要主动适应市场竞争的环境,加强医院的现代化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的现代化,其中最主要的是成本核算的现代化,增强成本核算的现代化管理体系,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控制医院的成本,提高医院整体的成本意识、效益意识以及市场意识,彻底改变以往部分医院靠提高医疗服务费用或者药品价格来获取经济效益的运营模式,优化医院的内部结构以及运营管理,提高医院的市场竞争实力,实现医院运营的良性循环,从而促进医院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并促进医院健康有序的发展。

3.实行现代化的成本核算有利于为政府的医疗财务补助提供数据依据

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有三个方面,主要是政府财务补助,医疗服务收入,药品收入。开展现代化的成本核算,有利于医院综合分析以及全面计算医院的医疗服务人力成本以及物力成本,从而更加科学合理的确定医院的医疗服务价格,并且有利于向政府提供更加全面详尽的成本数据,为政府制定医疗补助提供最新的可靠全面的数据依据。

二、建立健全医院现代化成本核算体系

1.建立健全医院现代化成本核算组织体系

医院要想实现现代化的成本核算,实现成本核算的系统化、科学化以及精细化。必须建立健全医院现代化成本核算的组织结构体系。首先设立成本核算领导小组。小组组长由院长担任,小组副组长由医院财务部部长担任,并综合分析医院的财务组织、职能部门综合情况以及医疗流程环节,以此为依据确定成本核算小组的成员结构以及职权分配。成本核算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成本核算工作的总体实施办法以及实施流程,确定医院成本核算的重大方面和关键环节,体现着医院成本核算的理念和原则。然后成立成本核算工作小组。成本核算工作小组主要是由医院财务部成员构成,并指定每个科室特定的对接成员,综合展开医院内部的成本核算。现代化的成本核算要求医院响应全面以及全员成本核算的理念。成本核算工作小组收集医院内部的成本相关数据信息,完成成本核算报表以及分析报告。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设立成本核算的信息技术小组。现代化的医院成本核算必须有效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技术。医院设立专门的信息技术小组为医院的成本核算提高有力的技术支持,使医院成本核算系统与其相关的物流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以及薪金和考勤系统等等实现数据一致以及更新一致,实现数据共享以及有效利用,从而实现无接缝成本核算。

2.科学合理实现医院卫生材料成本以及药品成本核算

医院成本核算的主要对象就是卫生服务材料费以及相关的药品费用。卫生材料及药品费是医院医疗业务的直接成本和主要成本,科学合理精细化的实现医院卫生材料成本以及药品成本核算是医院现代化成本核算的主要部分。传统的卫生材料成本以及药品成本核算是根据医院材料库和药库的领用数据进行统计,这就存在两个主要的弊端:一是不能反映医院科室当期的实际使用量;二是存在领用数据和实际使用数据不相符的现象,造成成本核算和现实情况不相符。现代化的成本核算,必须创新思维,可在各个核算单元设立一个药品、医用耗材子库或备查账,根据库内的使用情况计算当月的成本。其次,在医疗服务项目成本计算时,应注意单独收费卫生材料收入及成本的归集。特别是卫生材料成本,在材料入库时应与日常使用的同类材料区分开,以便于统计。

3.建立成本考核与评价机制

第4篇

关键词:医院 成本核算 经济核算

住房、教育、医疗、就业,一直是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四大民生问题,也一直是国家在进行社会治理中的重难点。只有这四大民生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人们的生活才能真正幸福、社会的发展才能趋于平稳,经济的进步才能得到保障。但就医疗领域来说,国家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手段和方法来抑制药品价格的虚高和“以药养医”的弊端,但是单靠政府制度的介入和维护,来进行医药价格和诊疗价格的控制与调整,毕竟不是长远之计。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医疗机构也需要积极发挥自己的能动性,通过有效的成本核算工作,实现医院整体运营成本的降低,在保证经营效益的同时,把一部分成本红利让渡给国家和社会,让当前巨大的医疗压力得到缓解。

一、成本核算在医院经济管理中意义和作用

(一)提高医疗机构的社会效益

医疗机构的使命是“救死扶伤”,医生是人们心中的“白衣天使”。但是随着医疗纠纷的增多,医患关系也日趋紧张。医院在许多人心中的地位也发生了改变,莆田系医院的存在,让人们对于就医寻药变得害怕和畏惧。而有效的成本核算,可以让医院对于各种价格,比如中西药的价格、医疗器械的价格、医生就诊的价格、病人住院的价格等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建立起一个明确的收费标准,让医院运行中各个环节的成本投入和对外收费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有效的杜绝部分医生在进行医疗整治的过程总中乱收费、乱开药,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承担起医疗机构应尽的社会责任,实现医患双方和谐共赢的局面。

(二)实现医疗机构的经济效益

对于医疗机构本身来说加强对医院经济的成本核算,可以让医院管理者对医院营运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把握,有针对性的按照医院的现实情况和发展需求来进行一些有关医院成本控制的工作,实现医院资源的优化配置,让有限的医院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价值,提高医疗机构的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同时随着国家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更加健全的成本核算,可以更好为国家的医疗补助金额制定提供参考,帮助医院争取到更多的财政补助机会,让医院的融资渠道变得多元。

二、当前医院经济管理成本核算的现状

(一)成本核算制度不健全

当前医疗机构成本核算制度不健全现象的出现,大多是由于医疗机构对机构内部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医疗机构缺少专门的成本核算制度。当前许多医疗机构都没有建立起自己医院的成本会计核算制度,它们大多参照或者直接套用企业机构的会计核算制度,但是因为医疗机构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它虽然有获取经济收益的需求,但是与企业机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纯经济利益目标之间还是存在差异,医疗机构在实现经济效益的过程中还要完成“救死扶伤”这样具有道德要求的工作任务。因此,医疗机构在使用企业机构的会计核算制度来进行自己日常运营成本的核算工作时,极易导致过于逐利的不良倾向,从而导致现存于医院成本管理中的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二)成本核算流程不完善

医疗机构的成本核算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作,它有自己完整的流程体系,但是当前许多医疗机构的成本核算流程在不够完善的同时,还不约而同的出现一定程度的对事后成本核算控制的倾向性,对于事前和事中的成本核算控制力度相对不足。但是站在医疗机构健康运营和长远发展的立场来说,只有搭建起全过程动态连接的成本核算体系,才可以有效的保证医疗机构成本核算的准确性,让医疗机构能够通过成本核算的结果,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同时让整个成本核算的流程能够有效执行,促使医疗机构的工作者建立起严格的成本控制观念。

三、提高医院经济管理成本核算的方法

医疗机构的成本核算应该是依据医院当前的发展实际和未来的发展目标所进行的一种财务上的维稳措施。它应该是对医疗活动发生过程中所有资源耗费的会计层面的记录和归纳。它兼具预测职能和控制职能,是医疗机构对自己的财务情况和经营成效进行的一种有效的经济管理方式。接下来,笔者将对存在于医疗机构成本核算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进行一个应对方法的分析。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制度

面对当前医疗机构中普遍缺乏自己专门的成本核算制度的问题,相关的医疗机构要改变以往只注重医疗水平提高的局限认识,在不断提高医疗能力的基础上,也要通过有效的经济管理手段,来提高医疗机构的整体运营能力,让医疗机构内部建立起全员知晓、全员参与的成本核算体系。通过优质的成本管理方式,来实现医疗机构在改革潮流中的稳健持续发展,走出一条高效率、低能耗的绿色发展新路子,帮助国家减轻医疗压力,为社会提供更多优质的医疗服务。

在合理参考企业机构的成本核算制度的基础上,立足于医疗机构的实际,既要对中西药、医疗器材、场地费用等实物性的成本进行核算,也要对医疗机构中如专家诊治、护士护理、环境卫生等无形的成本投入也进行相应的成本核算,让医疗机构的核算体系趋于健全。同时还要对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和管理,防止执行阶段人为不良因素的产生,避免形式化任务的出现,让成本控制的工作具体细致,同时落实到人。再次,要加强对医疗机构内部各科室部门成本核算控制工作的不定期抽查,对成本核算制度的执行结果进行反思和总结,让医疗机构的成本核算制度不断优化。

(二)完善医疗机构的成本核算流程

面对当前医疗机构成本核算流程不完善的问题,相关的医疗机构要展开对陈本核算流程的整顿和梳理工作。以成本核算流程整治为契机,把医疗机构的技术能力、医疗风险、经济效益、管理成效、工作效率等不同医疗要素进行整合和精练,让医疗机构的成本核算控制落实到具体的各个医疗要素中,利用最小单位化的成本核算,实现医疗机构成本控制的最大功效。合理的把握医疗机构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和获取医疗经济效益之间的微妙关系,在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水平得到最优保障的同时实现医疗机构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部门要建立起全程性动态化的成本核算观念,改变以往的以事后控制核算为主的会计核算方式,建立起会计预算管理的观念,从源头上把握住医疗机构的成本投入,在每一个成本投入之前,进行一个会计账目上的可回收价值的估算,对每一笔投入的成效进行预估,对将来的结果有一个大概的把握,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投入。建立起一个事前控制、事中调整、事后核算的完整成本核算流程。同时把成本核算的工作落实到个人,建立起以各科室领导为责任人的成本责任制,为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部门氛围,通过有效的成本核算工作,实现医疗机构整体运营成本的降低,促进医药价格和医疗问诊价格的稳定。

四、结束语

对于医疗机构来说,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营和健康发展,是每个医院的目标和追求,但是由于医院的经营和发展成本有限,所以在医疗改革不断推进的情况下,医院通过加强成本核算和内部管理的方式,来有效降低自己的不必要成本投入,以成本的最小化来实现医院运营效益的最大化,是医院积极应对改革潮流的有效措施。只要切实把握好医疗服务质量和医院运营收益之间的关系,医疗机构一定可以以成本核算为契机,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

本文作者:牛喆 单位: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

新《医院财务制度》关于各种成本核算费用的有关规定为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成本核算提供了统一的标准,改变以往成本核算混乱的状态。例如按照旧版的医院财务和会计制度关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是否将其计入成本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在实际操作当中部分医疗机构不将其计入成本,部分医疗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又将其计入成本,导致出现成本核算结果混乱的状况,使核算结果可比性比较差。新《医院会计制度》提出了固定资产应该计提折旧,并且纳入成本核算的范围,规范了固定资产管理的标准。

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成本核算工作是一项系统连续复杂的工作,需要医疗卫生机构各部门的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医院开展成本核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升:

1、首先要思想上高度重视,并且倡导广大人员积极参与。因为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完成需要医院各部门,各级财务工作人员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积极参与,因此首先医院领导层应该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成本核算工作,并且充分认识、深切了解成本核算在医院经营管理当中的重大作用与深远影响。医院应该积极做好成本核算的培训及宣传工作,鼓励广大员工思想上重视成本核算工作,行动上积极配合成本核算工作,并且积极进行新医院财务制度的学习及实践应用,积极引进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

2、建立健全成本核算的组织机构,实现全员成本核算。健全的组织结构是顺利进行各项工作的前提与重要保证,合理地有效地管理组织结构与人员职能分配是做好工作的根本保证,成本核算更是如此。为此,医院领导层及决策层应该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集中广大员工的意见及建议,并且参照国内外的实例,建立健全成本核算的组织机构,积极在医院各部门范围内有效促进全员成本核算的实现与完善。成本核算实行院长最高领导责任制,在院长的最高领导与最高责任下由医院财务科最高负责人直接负担责任与安排具体工作,人事部门、后勤部门、医务部门、药剂部门、器材部门及工会部门等各部门共同努力、相互协作,以医院整体成本核算工作为中心,各部门负责完成相应责任,各部门积极参与,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形成覆盖全院各部门的成本核算管理网络组织机构,为医院有效顺利展开并且完成成本核算工作奠定良好坚实的基础。

3、完善成本核算过程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流程,有效促进。全过程成本核算的实现在建立健全成本核算组织体系的同时,医院应该制定并且完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医院应该实际调查并了解医院的实际情况及在成本核算过程当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制定出科学详细、符合医院实际、并且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具有良好实用性的程序及管理制度,有效促进全过程成本核算。该管理制度需要实际成本核算的各个环节及主要操作流程:资料收集、医疗成本、项目成本计算的操作流程等等。为了有效节约医疗卫生资源、降低医疗卫生成本、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就需要对医疗卫生机构经济活动的全过程的每个重要环节、各个关键方面以及基本环节,基本步骤,进行核算和控制,从医院部门制定成本计划、执行成本控制标准、总结成本实际实施结果以及事后分析成本反馈,从而实现医院实际业务中全过程、全方面的成本控制。

4、加强医院信息化系统建设,促进成本核算实现全网络管理。医院领导层应该正确认识计算机信息化是时展的结果,同时也是时展的必然要求,积极引进新技术,升级医院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积极开发功能更加齐全、操作更加简易、安全性能更好的成本核算软件系统,使财务工作人员能够更加方便的接收和输出财务数据。同时应该注意该系统的在医院科室的实际覆盖范围,该系统应该包括临床科室、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临床或者医技科室的检查地、治疗以及医疗发生地、药品及医疗器材管理库房、行政后勤部门、各收费结账处以及账目核算管理点实行统一标准的联网,达到数据进行标准分享,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成本核算结果的实际使用价值。

第6篇

成本会计正在经历显著的变化。随着卫生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完善,成本核算及管理已成为整个医院经济管理的重点。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及医院管理者越来越重视成本核算。因为医院各项成本的控制、医疗服务价格及药品价格的制定、医院人员及管理者绩效的考核与评价、财政补偿政策及水平高低的确定等均需成本核算来提供各项成本信息。但是从我国的现实来看,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尚处在初级阶段,不能完全满足各相关部门的对成本核算的需要。而且由于医院的经济活动与企业相比具有显著不同的特点,因此,无法将企业的一套成本核算体系照搬到医院的成本核算中。

我国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于1999年1月1日实施,运行已有13年,随着2000年《企业会计制度》的制定及2006年以来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等一系列会计规章的陆续颁布,现行《医院财务制度》的局限性日益突出。现行《医院财务制度》没有对成本核算做出具体规定,不能满足全成本核算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特别是我国医改不断深入,医院成本核算亟待完善。在这种情况下,2010年12月新的《医院财务制度》颁布实施。新制度加强成本核算管理在成本核算对象、成本项目、成本分摊的流程等方面做出了与现行制度不同的规定。基于此,本文从医院成本管理目标出发,对以上三个基本问题进行比较和分析,以加深对新制度成本核算的理解和认识。

二、医院新旧财务制度成本核算问题比较

(一)关于医院成本核算对象问题 成本核算的首要目的是提供成本信息,成本核算对象决定着成本信息的内涵,成本信息是为管理服务的,因此,确定成本对象必须以成本管理的目标为出发点,成本系统的一个目的就是确定成本对象。如作业、产品服务和客户成本。罗宾·库珀等认为,成本管理系统主要有三个功能:一是基于财务报告的目的而计量的存货成本和产品销售成本;二是向生产作业人员和员工提供的关于他们的工序是否有效率的经济性反馈;三是估计产品、服务、各项作业及客户的成本。由于我国医院公益性的特点,在以上三个主要功能的基础上,应再增加一项,即向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所需要的有用的成本信息。所以,为了满足外部财务报告使用者对医院总体成本水平的了解,医院提供财务报告,应该核算总成本;为了满足医院员工及各级管理人员对成本信息的需求,进行医院成本控制和内部绩效考核评价,医院需要核算作业成本或部门成本;为了满足医疗物价定价、财政的支出、补助等政府部门制定政策的需要,医院必须核算项目成本和病种成本等。

现行制度中,医院成本核算对象体系不健全。成本的核算仅仅是单位内部作为奖金分配的依据,不能适应财政、物价等政府部门制定政策的需要。现行的成本核算对象包括科室层面的成本核算,且成本核算科室的划分又不科学。其中科室成本核算仅包括医疗科室和药品部门的核算,辅助科室的费用支出直接计入医疗支出,提取的修购基金按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分别计入医疗支出、药品支出。间接费用包括行政管理部门和后勤部门发生的各项支出,分摊计入医疗科室和药品部门没有涉及项目成本和病种成本。新的财务制度成本核算对象比较全面,包括三个层次,既有医院总成本的核算,又有科室成本核算,还有病种成本核算、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床日和诊次成本核算。

在科室成本核算的层面上,新的医院财务制度规定:开展全成本核算的医院,必须将由财政项目补助支出和科教项目支出所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的摊销纳入到成本核算的范围。这样,扩大了原来成本核算的范围。

(二)关于医院成本项目问题 医院的成本项目是按经济用途来划分的费用,说明生产支出的用途是什么。成本项目的分类要根据管理需求来确定,决定着成本信息的经济内含,企业成本一般可设置三个成本项目:俗称“料、工、费”即“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和“制造费用”。这种企业成本项目的分类方法也适用于医院成本核算与分类,但是医院又有其自身的特点,不能完全照抄照搬企业的成本核算。

医院强调社会效益,同时兼顾效率,因为我国的公立医院是公益性单位,所以在成本项目设置上,既要体现医院自身核算管理的要求,也要体现政府部门对医院公益性管理的需求,因此,提供的成本信息既要满足医院内部管理需要,又要满足政府定价决策及政府财政补偿政策的需要,从而,在医院成本项目的设置上要进行合理地规划与制定。在设置以上成本项目的同时还要考虑财政补助成本。所以综合考虑医院的成本项目,应包括直接药品、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折旧费用及部门费用和管理费用,而且应设立财政补助成本。如果进行绩效考核、成本控制,则核算全部成本;如果进行政府定价,则考虑成本减去财政补助。而现行财务制度中,成本项目设置不合理。

一是没有设置专门核算成本的会计科目,只按照医疗部门和药品部门设置了医疗支出、药品支出,行政及后勤部门的管理费用在二者之间分摊。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中没有设置累计折旧项目,而是设置修购基金项目,而修够基金是根据医院收入或结余来进行计提的,而不是根据固定资产的价值。这样一方面不利于成本的核算,另一方面与固定资产本身的价值脱节了,计提的折旧部分可能已经超过了固定资产的价值或者计提得固定资产折旧不足,从而对固定资产核算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且如果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在账面上反映的永远是固定值产的初始成本,这会导致医院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有虚假成分,资产负债率也不准确。

二是没有考虑到政府对医院的财政补助的成本项目。新制度对成本项目的划分上,在基本的成本项目分类的基础上还考虑了政府的财政补助成本:在成本项目设置上对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合并不再设医疗支出、药品支出,而直接设置“医疗业务成本”弱化药品加成的核算。再将医疗业务成本进行成本项目划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部门费用。将医疗、药品放在一起进行会计核算,这种核算更加符合医院的实际的需要;在科室层面上进行全成本核算时,还加入了管理费用成本项目;在成本项目中设置了累计折旧,扩大了成本核算的范围,让资产负债更加符合实际,极大地体现了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基础。如除了一般的医疗业务核算中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计入成本项目外,新制度还规定:在开展医疗全成本核算的地方或医院,应将财政项目补助支出和科教项目支出所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纳入成本核算范围;医疗业务成本除了包括基本医疗服务测成本项目外,还包括财政基本补助发生的归属于医疗业务成本的支出,如政策性亏损补贴。但是这也存在一个问题,即不同的资金来源形成不同的成本信息。新制度的成本项目中若包含了财政支出成本,可以用来进行绩效评价和成本考核。但是却不能用在政府定价上。

(三)关于成本分摊流程问题 企业成本划分为产品成本、期间成本。其中产品成本又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间接成本要进行分摊。根据管理者对成本信息的需求,结合医院的业务流程,医院成本的核算有三个层次:一是总成本,包括基本医疗成本、公共卫生成本、科研成本和教学成本;二是部门成本或作业成本;三是产品成本,包括项目成本和病种成本。因此,成本的分摊流程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第一步是总成本的归集与分摊。需要按照医疗、科研、教学、公共卫生分别进行成本的归集和分摊。

第二步是部门、科室的成本核算。按照直接费用直接计入和间接费用分摊计入的原则进行部门、科室成本的核算。在科室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还涉及到两次分摊:一是分摊不能直接得到的科室消耗。二是将间接成本科室的成本向直接成本科室的分摊。

第三步,产品成本核算,有两种路径选择:一是按病种,按不同病种分别核算成本。二是将项目作为分摊的基础,以医疗卫生服务的项目作为核算的对象,对每个服务项目的全部成本进行定期核算。

现行制度规定医院成本核算包括医疗支出核算和药品核算。直接费用是直接计入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管理费用按一定的比例分摊计入。这种人为分摊管理费用的方式容易因数据处理不当造成误解,而且容易造成医院收支结余不准。管理费用在会计报表中被分摊到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中,并不作为科室成本核算的指标考核,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医疗活动的成本。没有提及项目成本核算和病种成本核算的分摊。

新制度在进行医院总成本核算的同时,科室成本的分摊中,“管理费用”不再像原制度中要求的要二次分配,将不再分摊至“医疗成本”中,这样,设置的医疗成本科目将更能客观、真实、单纯地反映出医院从事医疗服务活动所需的耗费,这样政府进行投资决策就有了直接的依据。在医院进行全成本核算时,本着成本效益性关系,按照分项逐级分步结转的方法进行分摊,先将行政后勤类科室的管理费用向以下科室进行分摊,如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和医疗辅助类,再将医疗服务类和医疗技术类科室分摊,最后将医疗技术类科室成本向临床服务类科室分摊。最终将所有的成本转移到临床服务类科室。在有条件的医院进行病种成本和医疗服务项目的核算。这样整个医院的成本分摊体系就比较健全。

三、医院新财务制度成本核算的意义

(一)新制度成本核算实现了与企业财务成本核算的对接 引入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理念,建立和完善了成本核算财务体系。会计信息作为一种国际通用商业语言和公共的信息资源,会计信息之间相互可比、并且真实公允,从而对各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的融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新制度加强医院财务成本核算,在成本核算及分摊上极大地体现了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基础,提供真实可靠的成本信息,实现了与企业财务成本核算的对接。再如把累计折旧作为一个成本项目在成本中进行核算,成本项目的划分和成本费用的分摊流程上,建立了适合各方管理目标和医院实际的成本核算系统。

(二)新制度成本核算与《新医改》要求保持一致 新医改明确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卫生机构,支持和发展非公立医疗卫生,社会资本参与医疗卫生发展,将逐渐形成多元化社会办医格局,医院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医院逐步由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成长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和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经济实体。在当今社会化大生产利润平均化、市场相对稳定和产品价格上调窄间狭小的环境下,开展内部潜力挖掘,即成本核算。新制度中建立适合医院实际的成本核算和各方管理目标的系统,为了使成本信息的适用性更强,避免成本工作的盲目性,所以一切从医院成本管理的目标和需求出发,这必将使医院的成本管理工作在医院内部成本核算管理、绩效考核管理以及政府价格制定、宏观决策制定等中产生重要作用。

(三)新制度中的成本核算管理表明预算会计向成本会计的过渡 新的医院财务制度的颁布是医院财务管理上的一项重要改革,成本核算管理从成本对象、成本项目和成本归集与分配流程上进行,医院实行成本核算从会计工作角度来讲,是由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核算向企业单位的成本会计过渡。不论是选择成本核算对象、设置成本项目和成本分摊流程及分摊方法等各个方面,都做了一系列的改革,是医院管理的进一步科学化。医院成本管理对医院会计核算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促进了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和医院核算方法的完善。

(四)医院的成本核算日益由宏观管理向微观核算发展 随着我国医院逐步被推向市场,医院在实行成本核算之初的管理和指导思想是对医院经济实施宏观的、粗线条的管理政策,在这种管理政策指导下的成本核算的理论和思想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的要求。同时,医院也越来越不满足于这种宏观粗放型的成本核算方式,而是要求医院的成本核算能起到控制成本、提高效益的作用,确实能作为医院日常管理的一种具体方法和制度,从而,医院成本核算也逐渐由宏观管理向微观核算发展。具体表现在由原先医院的会计核算向新制度下的病种核算、医疗项目核算和科级统计核算等发展。

参考文献:

[1]罗飞:《成本会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第7篇

制气企业/成本核算/控制研究

引言

制气企业是我国能源工业中的核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企业成本的高低情况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收益,并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降低成本,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可以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目前,针对制气企业现行的成本核算和控制情况来说,在工作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缺陷,急需要相关人员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在成本核算和控制的时候,需要确保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并注意成本核算的可操作性 [1]。

一、制气企业成本核算的目的

成本核算和控制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手段和内容,其主要是贯穿于整个成产经营活动之中,并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要想确保企业经济收益的实现,就需要稳定收入,稳定产品的质量,从而通过对成本进行合理的控制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制气企业中也不例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制气企业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较大,其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并发展,就需要提高制气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通过对成本核算进行有效的控制,提高综合竞争力。因此,制气企业对成本核算和控制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2]。

二、制气企业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制气企业对成本核算和控制的意识比较淡薄

大多数的制气企业对成本核算和控制的意识主要停留在管理层面,其成本核算和控制意识比较淡薄。同时,大多数的人认为成本核算和控制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和职责,与其他部门没有关系。这种现象导致制气企业对成本的管理和控制缺乏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资源的浪费。另外,目前我国制气企业缺少真正的处理成本核算和控制的高素质、专业技能性人才。在发展的过程中,制气企业管理者比较注重对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忽视了对成本核算和控制人员的培养,因此,导致大多数企业对成本核算和控制的意识比较淡薄。

(二)制气企业成本核算和控制机制不够完善

制气企业在成本核算和控制的过程中,主要是对企业的管理特点、生产需求以及销售流程等进行分析,并根据材料的采购和组织生产等环节对成本进行核算和控制。在制气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成本核算和控制的机制不够完善,其成本控制的机制比较单一,具体的人员设置通常是设置一名财务人员,或则安排生产车间专门负责成本核算。另外,对成本核算的结果进行分析的时候,只是对本期和上期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对变化的因素分析较少,甚至忽视分析。同时,对成本核算和控制的监督力度不够,没有制定出精确的费用消耗标准以及生产执行的标准。相关成本核算人员操作流程不规范,有的出现违法违规的现象[3]。

(三)成本控制比较片面

制气企业的成本核算和控制只是对生产环节进行控制,忽视了对材料采购、产品的销售以及市场营销等环节的控制。同时,只是对生产环节中通过避免某些费用的发生来控制成本,忽视了对其他环节中成本费用的控制,其成本核算和控制比较片面,不够全面。

三、制气企业成本核算和控制策略

(一)提高制气企业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对成本核算和控制的意识

针对制气企业对成本核算和控制的意识比较淡薄这一问题,需要采取相关措施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成本核算和控制的意识。制气企业需要及时了解市场经济环境和国家的相关政策,在提高技术的同时,还需要重视产品的成本核算与控制。制气企业可以通过预算管理制定企业的成本控制目标,从而利用会计电算化软件,更加精确的进行成本核算。不仅需要加强制气企业管理者的成本核算和控制意识,还需要全体员工认识到成本核算和控制的重要性,主动树立成本控制观念,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目标。

(二)强化预算管理,提高成本控制效率

在成本核算和控制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制气企业要想稳定发展,就需要将成本核算和控制工作落实到位,并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企业各项工作实施之前,需要对企业进行有效的预算管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预算管理的作用越来越突显出来。预算是成本控制中的前提和基础,企业通过预算管理制定出一系列的指标和规范要求,并在之后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中,需要根据预算标准来执行,以便将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制气企业通过对预算进行管理,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减少资源的浪费,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和控制制度

成本核算是需要全体工作人员参与的经济管理活动,主要涉及的部门和人员比较广泛。各个部门之间需要相互协调、相互合作。同时,需要建立一系列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将各个环节的成本核算和控制落实到位,并根据相关成本核算的管理制度规定和条例等,制定出符合制气企业发展的成本核算和控制制度。同时,需要根据各个部门的需求和职能特点,制定出部门内部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严格控制各个部门内部资源消耗的数量,建立规范的成本管理流程,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四、总结

对制气企业进行有效的成本核算和控制,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确保制气企业高效、可持续发展。对制气企业成本进行核算和控制,需要以成本控制为主,将成本核算和控制工作贯穿于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从而有效的降低成本,减少资源的浪费,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晓佳.浅议我国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企业导报,2012,12(9):13-14.

第8篇

摘 要 成本核算是对医疗服务过程中所有消耗进行规范的分类、记录、归集、分配、分析,最终提供完整的成本分析报告。本文从成本核算的体系构建进行论述,为医院成本核算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成本核算 体系 构建

新医院财务制度、会计制度重点强化了对成本管理的要求,对成本管理的目标、核算对象、成本分摊的流程、成本的范围、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作出了明确规定,这些规定对加强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开展医疗服务成本测算,科学考评医疗服务效率提供了有力的数据保障,可以全面的提升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水平,加强了医院自身运行管理,并且为今后管理部门制定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提供了依据。由于医院成本核算涉及大量的数据收集及处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在全面实施成本核算之前,应构建医院成本核算体系。

一、设立成本核算管理机构

成立以院长负责的成本核算领导小组,负责全院成本核算及成本管理工作,配备专职成本核算员,负责对医院的收入和支出的归集和划分、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工作。

二、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医院的成本核算贯穿于医疗服务活动的全过程,涉及到医院内的所有部门和人员。因此必须做好与成本核算有关的各项基础工作,建立健全与成本核算有关的各项原始记录,保证成本核算原始资料真实、完整。

1.建立健全医院固定资产、消耗药品、材料、低值易耗品等各项财产物资的计价、验收、领退、转移、报废、清查、盘点制度。

2.制定必要的消耗定额和人员定额,加强定员定额管理。

3.建立和健全有关成本核算的原始记录和凭证,并建立合理的凭证传递程序。

4.改进医院的内部硬件设施、信息系统、物资配送和其它管理方式,提高成本数据的准确性。

5.将医院成本核算结果与医院预算管理、绩效考核相结合,并制定医院的预算管理、绩效考核制度。

6.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收集、处理成本数据并产出报表,同时进行成本分析。

三、医疗成本核算的流程

1.成本核算科室级别设定的确定:根据医院科室功能,分为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医疗辅助类、行政后勤类,进行成本分摊;

2.成本开支范围:人员经费、耗用的卫生材料及药品费、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费、提取医疗风险基金、其他费用;

3.成本分摊的参数确定:

管理费用分摊:根据科室占临床、医技、医疗辅助科室人员总数的比例分摊;医疗辅助分摊:根据“谁受益谁承担”原则,按照各部门为临床、医技科室提供的工作量进行分摊;医技科室分摊:根据收入与支出配比原则,按照临床医技检查工作量比例进行成本分摊;

4.成本数据的采集:人事部门负责人员工资等个人经费支出的统计数字,总务部门负责水、电、房屋和维修费用、办公用品、低值易耗品的统计数字,设备科负责卫生材料、医疗设备的修购统计数字,药剂科负责药品统计,信息科负责医院信息网络相关数据的支持,供应室、洗衣房等部门负责各部门实际领用或发生费用的统计数字等;

5.数据处理:成本核算部门根据各部门上报的统计数字进行归集、分摊、汇总、分析,编制成本核算表。

四、成本核算的分析、控制和考核管理

根据成本核算结果,对照目标成本或标准成本,采取趋势分析、结构分析、量本利分析等方法及时分析实际成本变动情况及原因,把握成本变动规律,提高成本效率。利用各种管理方法和措施,按照预定的成本定额、成本计划和成本费用开支标准,对成本形成过程中的耗费进行控制 。根据成本核算数据处理出来的各项指标与初期制定的成本核算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为医院管理决策者总结好的经验,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以便及时解决问题,并对成本核算落实的好、差分别给予奖罚。

五、成本核算工作实施注意事项

1.成本核算应在成本核算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不得随意变改各项参数和数据,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使各医疗机构计算出来的医疗成本能真正反映本单位的医疗实际成本。

2.提供人、财、物的保障,加强对成本核算人员的培训 ,加大对成本核算工作的投入,成本核算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每一个部门、环节、工作点,靠手工操作或半手工操作是不可能搞好医疗成本核算工作,经费保障是搞好医疗成本核算的关键。

3.加强医院内的协调配合,医疗成本核算工作涉及到医院的每个部门、每个环节,各科室要加强配合、通力协作,成本核算部门要做好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工作。

4.医院应提供信息网络支持,健全医院信息化网络建设,配备医院HIS系统、医疗成本核算财务软件、固定资产管理软件、财务管理软件,确保成本核算工作顺利开展。

第9篇

关键词:医疗项目成本核算 作业成本法 成本当量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reform of medical health system, the traditional cost accounting mode of hospital-department two levels, has not been adapt to the needs of the hospital management under the situation of new medical reform. It is bound to carry out medical item cost accounting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detailed management. In this article, activity-based costing and cost equivalent method are used to medical item cost accounting. It is helpful to reduce the medical cost, optimize the medical operation process and provide data support for the reasonable pricing of medical item.

Key words:medical item cost accounting;activity-based costing;cost equivalent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有效配置紧缺的医疗资源,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现象,成为当今社会的焦点问题。2010年2月国家卫计委(原卫生部)印发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合理调整医药价格,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医疗技术服务价格,降低药品和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加强医用耗材的价格管理。由此看来,院科两级的医院成本核算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医改形势下医院管理的需要,推行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实施精细化管理势在必行。

一、开展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的现实意义

2011年财政部颁布的《医院财务制度》将成本管理提至一个新的高度,独立成章地阐述了医院成本管理与核算原则、内容、方法等,充分体现了成本管理对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制度第二十六条明确了“成本管理是指医院通过成本核算和分析,提出成本控制措施,降低医疗成本的活动”;制度第二十九条提出了“三级医院及其他有条件的医院还应以医疗服务项目、病种等为核算对象进行成本核算”。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化,无论是改善医疗服务价格、完善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政府财政补偿还是加强医院精细化管理等都与医院的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密切相关。在院科两级成本核算模式基于成熟的条件下,各家医院正逐步扩展更加深入的、深层次的成本核算管理,而项目成本核算在医院的发展和管理中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有助于降低医疗成本。通过开展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使不同科室间开展同一医疗服务项目的成本具有可比性,有助于督促医疗项目成本高的科室针对重点作业进行分析控制,查找自身原因,规范医疗流程,降低医疗业务成本。

其次有助于优化医疗作业流程。采用作业成本法并结合成本当量系数来核算医疗服务项目成本,不仅提供成本的相关数据,还能提供作业本身的相关信息,有助于消除不增值作业,改善低效作业,从而达到医院有限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这些对于管理作业流程本身,实现作业流程的整体优化有重要意义。

第三为医疗收费项目的定价提供数据支持。由于物价水平的不断上涨,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现行的医疗服务价格政策与医疗服务价值严重背离,成为公立医院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手术费价格偏低,与医生付出的脑力劳动、技术水平及承担的医疗风险完全不符。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是医疗收费项目与物价收费标准之间的一座桥梁。开展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为合理制定医疗收费价格提供真实的数据支持。

二、作业成本法在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中的运用

1999年,我院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索,制定出台《医院成本核算方案》,初步建立了成本核算方法体系。2005年,正式引进清华普惠全成本核算软件。全院科室共分为四大类,即医疗临床科室、医疗技术科室、医疗辅助科室、行政后勤处室。成本核算体系从行政后勤处室成本归集开始,采用三级分摊方法,依据不同分摊参数将不同成本项目逐级分摊至各医疗临床科室。2013年初,我院全成本核算软件实现与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物资耗材管理系统、医院财务系统、医院信息系统(HIS)的数据对接,促使科室成本核算数据的科学及时有效;同时为加强医院全成本管理和科室成本控制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为开展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持。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成本控制,实施精细化管理,我院开始尝试开展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运用作业成本法原理并结合成本当量法进行医疗项目成本核算。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简称ABC法。在揭示成本动因、分配间接成本科学性、控制成本的有效性方面有突出表现,因而被引入到医院管理中来。是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动态追踪,评价作业业绩和资源利用情况的成本计算和管理方法。它以作业为中心,按照资源耗费情况将资源成本分配至作业中,然后再按照耗用的作业情况,将成本分配至最终的产品与服务。其核心思想是“作业耗费资源,服务消耗作业”。

成本当量法是运用当量法将科室成本分配计算出医疗服务项目成本。即基于现有的科室成本数据,确定某一科室所有医疗项目的成本当量系数,按照此当量系数将该科室成本分配到各医疗服务项目,由此计算出该科室的医疗服务项目成本。其中,成本当量系数指各项目的成本点数,即同一科室下各医疗服务项目之间的比价关系。

(二)运用作业成本法原理并结合成本当量法核算医疗服务项目成本

我们以放射诊断科为例,其业务一般包括普放(X光)、CT和MRI检查,经过预约登记、专业技术操作、出片、读片及出具报告等流程。

1、基本思路

基于现有的科室全成本核算资料,先计算上述四个阶段的作业成本,再进一步分析计算各检查项目成本。

2、具体操作

第一步:计算各作业成本。

将科室现有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数据按照资源动因分配计入到各作业中。作业成本包括直接计入成本、需要计算计入成本(公摊成本)、医辅成本、行政管理费用等。

直接成本:

(1)直接计入成本:包括人员经费、专用医疗设备折旧、卫生材料费等。

(2)计算计入成本:依据资源动因,计算计入,见下表。

间接成本:

(1)医辅成本:依据资源动因,计算计入,见下表。

(2)行政管理费用:依据资源动因,计算计入,见下表。

第二步:计算各检查项目成本。

遵循能直接归集的成本直接归集,不能直接归集的成本根据事先确定好的成本当量系数计算分配的原则。

(1)预约登记作业成本―将作业成本分配至检查项目成本时需要先调研测算在该阶段各检查项目的成本当量系数,再将预约登记作业成本按照确定好的成本当量系数和预约工作量分配至普放(X光)、CT检查和MRI检查项目。该阶段可以选取检查项目的预约登记单位时间作为成本当量系数。

(2)专业技术操作作业成本―这三个检查项目通常有专用的医疗设备、独立的空间场地、专门的技术操作人员,因此,该阶段可以根据各检查项目的实际成本(设备折旧、空间成本、技术人员工资薪酬)加总计算得到。

(3)出片作业成本―在出片阶段,三个检查项目所耗用的卫生材料、医疗设备、技术人员等相对独立,可以按照各检查项目实际发生的成本(材料成本、设备折旧、技术人员工资薪酬)加总计算得到。

(4)读片及出具报告作业成本―此阶段是整个检查项目的核心环节,由较资深的专业人员完成,是最能体现医疗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的阶段。通常该作业成本无法直接划分到各检查项目,需要先调研测算在该阶段各检查项目的成本当量系数,然后,再将本阶段的总成本按照确定的成本当量系数和工作量分配至三个检查项目。本阶段可以选取三个检查项目的单位读片和出具报告时间作为成本当量系数。假定三个检查项目的人工读片和出具报告时间分别为4分钟、8分钟和20分钟,则以普放(X光)项目的成本点数为1,CT检查和MRI检查项目的成本点数分别为2和5。

(5)各检查项目成本―根据上述作业(1)-(4)的分析计算,加总计算得出普放(X光)、CT检查和MRI检查项目的总成本及单位成本。

三、思考与体会

采用作业成本法并结合成本当量系数来核算医疗服务项目成本,考虑了各医疗服务项目对作业的消耗水平,但此种方法仅适用于作业流程比较明确、作业成本能够单独计量的科室。对医院而言,在全院范围推进医疗项目成本核算前,需要全面梳理和完善院内各种信息系统,诸如医院信息系统(HIS)、病案信息系统(PRMIS)、检验信息系统(LIS)、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ACS)、物资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薪酬管理系统、医院财务系统等,加强多系统间数据共享,实现医疗项目作业库数据采集自动化,提高数据信息化处理程度,最大限度消除信息孤岛。此外,医院开展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除了受客观诸多因素影响,也会受到参与调研工作的科室人员主观判断的影响, 如成本当量系数的确定。第一手基础资料的可靠性与医疗项目成本核算的准确性直接相关。医疗行为的多样性和医疗过程的复杂性等也加大了对核算结果评价的难度。例如,亏损的医疗项目,既可能是资源浪费严重导致成本过高,也可能是定价不合理或工作量不足等造成,还可能是该项目本身属于政策性亏损等。

尽管如此,国外医院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作业成本制度以来,其实施后的效果显示,与传统成本核算相比,作业成本制度确实能够给医院管理层提供更为真实更为可靠的决策信息。

开展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能有效加强医院成本管理与控制,但真正开展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并使用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进行成本管理时,还应根据医院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成本核算方法;通过集成的信息化系统使医院成本管理做得更好更细,从而切实地减少病人费用,降低病人负担,为努力建立节约型医院发挥有效作用。

参考文献:

[1]郭宛丽.公立医院项目成本核算方法比较[J].卫生经济研究,2011(4)

[2]池文瑛,周珠芳,胡静.结构分析在医疗项目成本核算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经济,2013(7)

第10篇

关键词:农业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管理

一、企业会计成本核算问题分析

在农业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工作中,核算结果和相关财务信息会对其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农业项目投资产生直接的影响,和农业企业的造价成本及投资效益联系密切,需要受到企业管理人员及财务人员的重视。但是在实际的农业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中,存在如下问题,影响其作用的发挥。

(一)成本核算资料不完善

就目前的农业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工作而言,大部分农业企业会计在核算工作中都不能有效提升农产品成本的完善成本核算资料,使得农业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工作呈现出显著的不规范问题。在实际的农业企业生产经营中,农场和承包农户间主要以承包费收取的形式进行管理,农业企业会将自身的农场承包给农户或者职工,由农户或者职工进行“自主经营”,农业企业主要负责承包费用的收取等工作。在上述生产经营模式下,农业企业并未制定完善的成本核算制度和流程,使得农产品成本核算资料较为单一,对农业企业的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造成不利影响。

(二)成本核算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

在市场经济良好发展背景下,我国农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技术和管理模式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传统农业会计制度不符合当前的农业企业发展现状,使得农业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工作和农业企业生产实际存在脱节问题,难以为农业企业管理者开展农业项目投资建设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再加上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其成本核算对象属于有生命的动植物,大大增加了成本核算的难度,导致农业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效果不理想。

(三)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严重

在行业企业生产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按照相关政策要求进行会计信息的披露,确保政府部门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有助于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但是在实际的农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会计失真问题,如农业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披露内容不完善等,影响农业企业会计信息的应用效果。在实际的农业企业管理过程中,失真问题出现的原因在于农业企业管理人员为了躲避企业亏损的惩罚,选择不按时或者不完全披露企业的会计成本信息,或者是企业的资产确认工作效果不理想,影响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准确性。

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问题的应对策略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农业企业在会计成本核算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管理人员提高对会计成本核算的重视,结合农业行业的生产特征及企业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会计成本核算工作,并做好内部审计及外部审计工作,保障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完善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工作流程

为了确保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工作与农业企业生产经营现状相符,企业管理人员需要结合农业生产经营现状,制定完善的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工作流程,重点进行企业成本造价的管控,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目标。一般来说,农业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工作流程如下:第一,会计确认工作,从本质角度而言,农业生产活动属于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综合,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会计成本核算的复杂性和差异性,尤其是生物资产确认工作,难度相对较大,很容易使农业企业在项目造价中出现偏差。针对这一问题,农业企业会计人员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进行会计确认工作,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第41号——农业》进行会计确认工作,实现农业生产项目成本的有效确定,为造价管理和投资优化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会计计量工作,在农业项目生产建设过程中,会计人员可以通过历史成本法或者市场孰低法进行会计计量工作,实现企业生产资产的合理计量,为企业项目投资的优化和完善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第三,会计记录工作,在农业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工作中,财务人员不仅要记录普通企业需要记录的会计科目,还需要记录属于农业企业专有的会计科目,如生产性生物资产、农产品、农业生产成本等会计科目,避免会计账户设置出现问题,提升成本核算水平。第四,会计报告和披露工作,在农业企业会计报告与披露工作中,规范的工作行为可以避免会计失真问题的出现,财务人员需要按照相关规范及公司制度开展会计报告的编制与披露工作,保障企业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及有效性,为企业成本控制和投资优化提供决策参考[2]。

(二)结合企业实际选择科学的会计成本核算方法

针对农业企业成本规模和经营模式,开展相应的成本核算工作,为企业管理者进行经营决策提供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财务人员需要提高对企业生产实际的重视,结合企业生产可靠的数据参考。一般来说,农业企业的类型包括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小型农业企业和家庭农场这三类,不同类型的农业企业需要采用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对于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而言,企业财务人员需要按照《企业会计制度》开展相关工作,根据企业开展实际业务活动设置会计科目。对于财务管理中涉及到农业活动的内容,按照农业会计成本核算方法进行计算;对于财务管理中非农业活动的内容,按照普通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进行计算,提升农业企业成本核算的有效性及准确性,可以保障企业资金的最大化利用,避免企业出现资金浪费现象。对于中小型农业企业而言,财务人员可以按照《小企业会计制度》开展成本核算工作,在中小型农业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可以按照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成本核算方法开展工作,实现成本核算工作与企业发展实际的有效衔接。对于家庭农场而言,经营管理者的财务知识和财务经验相对缺乏,并没有专业的财务人员负责成本核算工作,可以按照流水账的方式进行财务信息记录,相关部门的会计核算工作提供完善的资料。

(三)加强会计信息披露管理

针对农业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中存在的信息失真问题,农业企业的管理人员需要加强会计信息披露管理,确保农业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信息的有效披露,实现公开化和透明化的成本核算工作,有助于成本核算工作优势的发挥及工作水平的提升。在此基础上,农业企业需要提高对会计成本核算信息披露的重视,制定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对财务部门开展的会计成本核算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并将会计成本核算信息披露责任落实到具体财务人员中,提升财务人员的信息披露意识,保障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全面性和有效性,确保财务报表中准确体现企业的财务信息,为企业农业项目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与此同时,农业企业还可以与外部审计机构进行合作,要求外部审计人员对企业财务人员开展的会计核算工作进行审计,避免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和财务人员互通,影响内部审计的效果,从整体提升企业会计信息管理水平,杜绝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出现,充分利用成本核算信息的优势,为企业开展农业项目提供帮助,有助于企业农业项目造价成本的有效控制,使企业管理者的农业项目投资更为精准,提升农业企业的经济效益[3]。

第11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全成本核算管理;信息化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而且为各领域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全成本核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重要内容,其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推动事业单位财务改革,创新管理模式,基于计算机管理系统,提高财务信息利用率。

一、当前事业单位全成本核算管理现状

(一)对信息化管理重视不足

很多事业单位的全成本核算管理人员不重视其信息化建设,管理理念比较落后,使得全成本核算信息无法准确、全面地反映实际的财务问题。同时,事业单位也不重视全成本核算的信息化实现,相关配套设施不健全,甚至没有了解全成本核算信息化建设的财务人员,严重影响了其信息化建设进程。

(二)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健全

事业单位没有根据全成本核算管理工作特点制定健全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和全成本核算管理的快速发展相比,制度建设相对滞后,使得全成本核算管理没有形成完整、合理的系统。与此同时,全成本核算的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健全也影响了其具体实现,管理效率一直较低。

(三)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全成本核算管理的信息化实现需要专业、高素质的人才支撑,其需要相关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统计学、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等专业学科知识,而且还要具备熟练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操作控制技能,然而当前这样的管理人才相对稀缺,事业单位的全成本核算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普遍偏低,不能满足全成本核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二、事业单位全成本核算管理实现信息化的有效措施

(一)转变思想观念

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事业单位的全成本核算管理信息化实现势在必行,事业单位和相关管理人员都应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全成本核算信息化管理的积极作用,与时俱进,结合全成本核算管理工作要求,创新管理模式,积极引入计算机信息技术,配置完善的软硬件设施,构建全成本核算信息化管理系统。相关管理人员要全面调研和科学分析全成本核算管理流程,针对当前及全成本核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具体情况,利用信息技术对全成本核算管理流程进行改进和创新,加快全成本核算管理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全成本核算管理水平。

(二)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全成本核算管理信息化实现离不开科学合理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因此事业单位应根据全成本核算管理工作需要和实际要求,积极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将全成本核算管理工作流程和要求与信息化技术有效结合起来,在管理制度中明确全成本核算信息化管理职责和内容,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应用优势,更加顺利、高效地开展全成本核算管理工作。

(三)持续完善信息化管理

事业单位的全成本核算管理信息化实现并不是一个一劳永逸的项目,为了更好地满足全成本核算管理工作需求,需要持续完善其信息化管理,不断优化全成本核算管理软件,如对库存物资、固定资产、工资管理、HR管理等模块进行持续改进,建设完整的全成本核算信息化管理平台,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数据,实现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的成本核算管理,利用软件系统细致、全面、深入地分析各项目成本核算,降低管理成本,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决策提供重要的信息数据支持。

(四)加强员工培训

为了更好地满足全成本核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事业单位应加强员工培训,鼓励相关管理人员积极学习数据维护控制、现代化网络系统、网上银行结算管理等知识和操作,一方面熟练掌握财务管理知识,另一方面提高计算机软件系统操作应用和管理维护技能,适应信息化建设要求,更快、更好地开展全成本核算信息化管理工作。

三、结束语

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了人们的传统工作模式,事业单位也应顺应潮流,与时俱进,加快全成本核算管理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势,提高全成本核算管理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12篇

一、煤炭企业成本核算管理现状

我国煤炭企业成本管理当中所采取的主要方法为传统的会计核算,而传统成本核算的应用使得我国煤炭企业在成本核算问题上体现出了以下几点问题:首先煤炭企业的成本管控对象主要为产品层次,在生产的过程当中没有注重对煤炭生产作业工序等的管理。煤炭资源是自然资源,生产特征较为原始,这也是煤炭企业将主要的管理精力放在产品的产量上的一个影响因素。但随着煤炭企业煤炭产品的多样化发展,煤炭产品的总数不断增多,市场对于煤炭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煤炭企业的成本管理既要做到对直接生产成本的管理,同时也要对用于生产辅助作业项目的管理,而传统的成本核算不够全面。

其次,成本核算工作责任落实不到位,具体实施管理存在困难。传统成本管理缺乏对作业流程工序的分析,并且将成本按项目进行分解,而煤炭企业的生产过程十分复杂,具体可以分为掘进、运输、提升、排水等多个环节,导致最终的计算成本受到各种因素制约,缺乏准确性。成本指标的设计考核更多地为实物方面指标,成本控制缺乏连续性与系统性,成本管理核算无法具体落实到单位与个人。

此外,煤炭企业对于生产成本的控制效果有待加强。就现状来看,煤炭企业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生产效率较低并且安全系数不足。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生产组织以及管理方式,导致煤炭企业的成本管理意识不够,成本的控制力度不强,成本控制的手段方法落后,成本控制的范围局限在生产的过程中。成本管理同国外同行业相比,有着不小的差距。如今虽然一些煤炭企业在成本核算与管理上采取了硬性控制指标与方法,但由于指标设计规划不公正、不科学,导致效果受到了影响。

二、作业成本核算法在煤炭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一)明确核心作业,进行作业细分每一个作业项目都应当是一个成本核算的对象,因而首先需要针对企业生产经营特征进行作业分析,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掌握企业成本流动的规则与秩序,从而建立起符合煤炭企业自身业务特征的成本流动模式,明确核心作业。煤炭企业需要按照煤炭的生产工艺以及作业的流程,确立作业中心,以核心作业作为中心来划分若干个作业群。如将开拓队、采队、掘进队、安装队、机电队等进行合理归纳,按照主要的生产工艺环节具体分为开拓中心、采煤作业中心、掘进中心等,为确保对作业中心成本的控制,需要在每一个作业中心按照流程来划分作业项目,在向企业集团汇总财务信息时,只反应流程作业成本信息,而煤矿企业的内部则反应详细的信息。

(二)归纳资源成本资源成本的归纳总结目的旨在促进各个作业项目的顺利完成,煤炭企业资源成本包括电费、材料费、维修费、安全费、排污费、工资等,这些费用也是煤炭成本的主要明细,这些成本在会计账目当中都应当被直接反应,进行详细明确地划分。因而煤炭企业的作业成本核算法的实施也需要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严格实施会计工作。同时需要将归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中心的每个成本库当中,成本库具体指某一个成本动因解释成本变动的成本,成本库的作用在于体现出其所属的作业中心而引发的成本,其按作业中心而设置。煤炭企业中同一性质的作业区队能够划分到同一个成本库中,能够有效减少成本核算工作量。

(三)细化成本核算根据每一个作业中心所产生的各种费用,计算出每一个作业中心成本,进一步将作业中心成本按成本动因结转给原煤,算出原煤总成本及单位成本。煤炭企业的成本核算需要充分考虑行业的生产经营特征,选取代表性的动因。选取成本动因时需要全面分析,既要选择重要的动因,同时也不能简化,体现出作业共享,通过作业的共享来节约企业的人力、物力,科学合理利用企业资源,从而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效益。

三、结束语

作业成本核算法是企业强化成本核算管理的重要方法。作业成本核算法在煤炭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能够对企业的各项费用支出进行统计、分类与归集,从而对作业成本进行动态反映与跟踪管理,提升成本核算的合理性与准确性。因此,煤炭企业在生产经营当中,应当充分重视作业成本法的优势,合理利用,进行精细化成本管理,从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作者:范书培单位: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四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