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夫与蛇

农夫与蛇

时间:2023-05-29 17:46: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夫与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夫与蛇

第1篇

然而,事情并不像蛇想象的那样坏。

在蛇咬死农夫的消息传出去之后,不断有记者采访蛇。蛇不愿意接受采访,因为它觉得自己做得太损了。它说:“了这样丢脸的事,有什么可报道的?”可是,记者们并不愿意放弃。有不少记者提出,只要蛇接受采访,就可以给它可观的报酬。

蛇想,自己生计难以为继,索性接受采访算了。没想到,要采访蛇的记者排起了长队,不断有记者提高采访价码,这令蛇受宠若惊。很快,动物界的大小报刊纷纷刊登了关于蛇的报道。凡是刊登蛇的故事的报刊,都卖得很火。

更令蛇想不到的是,不久,各大报刊围绕蛇咬死农夫的事件展开了讨论。一方认为蛇咬死农夫是忘恩负义的行为,应该受到严厉的谴责,并应该给予相应的处罚。另一方则认为蛇咬死农夫,那是正当防卫。试想,当蛇苏醒过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被闷在一个软乎乎的东西里面,它本能地进行反抗是正常的。再说了,农夫将蛇带在身上,它想的是什么谁也不知道。如果农夫想把蛇带回家里吃掉或者捉起来卖钱,那么蛇咬农夫那就是完全正确的,根本用不着自责。退一步讲,如果农夫心怀好意,真心想救蛇的性命,那么蛇咬死农夫完全是误会,蛇也用不着承担责任。怪只怪农夫没有加强防范,他自己应负主要责任,因为,他明明知道这是一条毒蛇。

随着争论的一再升级,蛇的名气越来越大,许多动物公司来找蛇做广告。一家制药厂找到蛇,要求蛇说一句:此药含有真正的蛇毒,具有最佳的疗效。然后,蛇得到了一笔巨款。一家服装厂要求把蛇的形象做成商标,也以重金酬谢。一家养蛇厂请蛇替他们写一行字:世界上毒性最大的蛇。养蛇厂也付了重金。蛇想,天哪,世界上真的有这样好的事情?简直是天上掉馅

饼呀!

蛇被某著名导演相中,请它去拍摄恐怖电

影,他们给蛇的片酬超过了一流影星。蛇说:“我的演技很差,不好意思拿这么高的片酬。”导演说:“你不要客气了,你的片酬体现了电影的品位。”

蛇赶紧说:“恭敬不如从命。”

恐怖电影上映后,在动物界引起了轰动,影片创下了票房的新纪录,制片者财源滚滚,蛇也因此一炮而红。

蛇的名气、影响、事业如日中天,它不断地接到担任形象大使的邀请,它接连担任了各种组织的主任、会长、董事长、主席等,它被评为动物界的慈善大使,被誉为动物界的著名社会活动家,被收入了世界著名动物大词典,被评为动物界十大纳税大户之一,蛇出版的书发行量一再刷新出版界的纪录。

第2篇

且说那条在冬天冻僵后被农夫救了的蛇,在过了数年之后,年老临终前,便对它的儿子说:“孩子,当年有一个农夫在冬天救了我,而我却误以为他要把我拿到街上卖给餐馆,一口咬死了他,恩将仇报。这是为父年轻时犯下了一个很大的错,这些年我一直活在愧疚之中。现在你也长大了,替父完成一个心愿,如果遇到农夫的子孙,定要尽全力帮助他,用你的忠心来弥补为父犯下的过错。”说完便撒手去了西天。

蛇儿子十分伤心,它仰天长叹道:“老爸,我一定会完成您的遗嘱!”说完便埋葬了父亲整理了行装,向村头的方向游去。

它一路披荆斩棘,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农夫之前所住之处。远远地它看到有个人走了过来,定睛一看,原来他便是农夫之子,它朝他走了过去,谁知当他一看见它时,举斧便砍,蛇儿子吓坏了,迅速往边上一躲,慌忙道:“我不是来吃你的,我是来向你报恩的。

“报恩,报什么恩?”农夫的儿子疑惑道。

“我父亲当年被你父亲救了以后,却误会了你父亲,恩将仇报,咬死了你父亲,因此他十分后悔,让我至死为你效劳。”蛇儿子诚恳地说道。

农夫的儿子听了这番话后,更加生气道:“原来你就是那条咬死我父亲的蛇儿子,向你这种忘恩负义之蛇类,我信你才怪,拿命来!”说罢,举斧便砍,蛇儿子十分害怕,它一转身躲进了草丛中。

农夫之子在草丛中找了一会,不见蛇儿子踪影,便扭头就走。待农夫之子离开之后,蛇儿子感到十分委屈,但它转眼一想,当年的确是父亲做错了,现在一定要完成父亲的遗愿,于是它又悄悄地跟在了他后面,以免他遭不测。

无巧不成书,农夫之子因走时心怀怒火,疏于观察,一不小心就踩到了箭毒蛙,箭毒蛙出于本能便向农夫之子吐射出了快速死亡之毒。就在这时,蛇儿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箭毒蛙之毒液,农夫之子见此状况就一斧头砍死了箭毒蛙,这时,蛇之子奄奄一息了。

“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农夫之子不解地问道。

第3篇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漫天雪花的冬天,一个农夫在路边发现了一条冻僵了的蛇,那条蛇断断续续的说:“救救……我……吧!”说完就昏死过去了。农夫怜悯蛇,便把它抱进怀里,回到家便把蛇放在火炉旁,渐渐地蛇苏醒了,它十分感激这个农夫,便对它说:“我可以和你一起生活吗?”“可以啊,只要你不做坏事就行!”

于是,蛇便住在了他家。没有钱时,蛇会拿来一大笔钱;羊儿少了,傍晚会回来;田里的禾苗也长的比别人的茂盛……,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是一条神蛇,这么做是为了报答恩人。

一天蛇把农夫引到一片草地上,让羊儿吃草。农夫忽然看见一只手链,便捡起手链,在那儿等失主。直到傍晚,一个仙女来找手链,农夫便老老实实地交还给了失主。仙女为了感谢他就给了他一只永远也用不完的钱袋,这时,蛇游了过来,仙女惊讶地说:“这不是我的宠物小贝吗?”蛇向仙女诉说了农夫的善心。仙女十分感激,因为小贝是她最喜欢的宠物了。

仙女很高兴,变了一所大房子给农夫,并常常来看农夫,让农夫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第4篇

寓言,一个好美的名字,它,使我懂得了人生的真谛。寓言是一架五彩桥,它让我们知道这个世界缤纷多彩;寓言是一个宝袋,它让我们懂得了许多道理。寓言很美,美在简洁,美在内涵,美在语句。

想必大家都一定看过《狐狸和葡萄》、《农夫与蛇》这两篇寓言吧!《狐狸和葡萄》讲述了:饥饿的狐狸看见葡萄架上挂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口水直流,想要摘下来吃,但又摘不到。看了一会儿,无可奈何地走了,他边走边自己安慰自己说:“这葡萄没有熟,肯定

是酸的。”鸟儿听见了,随即啄下一串葡萄给狐狸吃,狐狸一尝,真甜,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灰溜溜地走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有些人能力小,做不成事,就借口说时机未成熟。

小时候,我想吃西瓜,不会用菜刀,不敢切,就把一个西瓜搬到切板上,用稚嫩的语气对妈妈说:“妈妈,这西瓜不熟,不能吃诶!”妈妈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抚摸着我的小脑袋亲切地说:“不是不熟不能吃,而是你不会切吃不到,来,我给你切开。”“噗”的一声,西瓜裂开了一条缝,西瓜红通通的,闻上去香喷喷,吃起来。。我赶紧拿勺舀了一口,嗯,真甜!我脸都红了,以后再也不说这种话了。

《农夫与蛇》则说明了即使对恶人仁至义尽,他们的邪恶本性也是不会改变的。故事是这样的:冬天,农夫发现一条蛇冻僵了,他很可怜它,便把蛇放在自己怀里。蛇温暖后,苏醒了过来,恢复了它的本性,咬了它的恩人一口,使他受到了致命的伤害。农夫临死前说:“我该死,我怜悯恶人,应该受恶报。”

伊索寓言之所以千古流芳,正是因为它告诫人们许许多多的道理,让我们懂得人生的真谛,为指引出我们前进的道路。作为新一代的少年,祖国未来的栋梁,我们更应该把伊索寓言熟记于心,将来更好的运用!

第5篇

孔夫子很早就教导我们“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一种谦卑的态度。然而今天的社会,无论是做老师的,还是做父母的,最缺少的就是谦卑的态度。所以在教育孩子时,要不就茫然失措,要不就自以为是。我们以为孩子出了问题,但是我们没有问题吗?面对新的一代,你是否还在沿用陈旧的教育方式呢?

在儿子大约四五岁时,我尝试给他讲古今中外的寓言故事。有一天晚上的睡前故事是《农夫与蛇》。这个故事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农夫和蛇各自的寓意也十分清晰。但是我没有想到,儿子在听完这个故事后却万分忧愁。他问我:“妈妈,如果农夫不救那条冻僵的蛇,蛇是不是会死掉?”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他又问:“农夫救了蛇是不是一定要被咬?”故事讲完我也很疲惫,就敷衍了他几句,随即大家一起睡着。

但没想到的是,第二天早上一睁眼,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妈,如果我是农夫,我就用一根树枝把蛇拨到温暖的地方就离开。这样蛇就不会冻死,农夫也不会被咬了!”难道他做梦都在想这个问题?

后来,我将这件事讲给他所在的幼儿园园长听,希望和她讨论一下孩子的想法。她却很武断地说,蛇象征坏人怎么能救呢?她的说法似乎无可厚非,因为我们小时候也是这样被教育的。然而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她的反应还是出乎我的意料,什么事情是一成不变不可讨论的呢?这件小事起码可以看出成人的骄傲蛮横。作为家长,我也有意无意地将自己所接受的教育,当作无需质疑的东西灌输给孩子,所以在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时才觉得意外。

看看我们这些成人有多么傲慢,又多么无理。我们只想告诉孩子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然后让孩子们乖乖听话。可是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什么也阻止不了他们的独立思考。

我们这一代所受的教育里有许多缺失,最明显的缺失就是情绪管理。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成人往往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满很容易就升级为愤怒。孩子做错的一点小事,也有可能激起成人强烈的情绪反应。谁不想耐心点儿呢?可是很多情况下成人比孩子还易怒。这归根结底是因为成人骨子里的傲慢,尤其在面对孩子时,潜意识总把自己当权威,不仅是知识的权威,同时还是生活上和学习上的权威。由此而生出一种控制欲,如果有任何事脱离自己的掌控就很难容忍。

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某学校一年级一次数学考试没考好,数学老师在课堂上大发雷霆。大家本来都静悄悄,但有个小朋友忍不住提出老师不应该这样发脾气,因为发脾气并不能解决问题。整个教室的学生开始附和,当然老师更加生气,最后班长带着大家给老师道歉才了结此事。

我问儿子怎么看待这件事,他说,老师学生都有不对的地方。老师不该没完没了发脾气,学生不该当场指出老师不对让老师尴尬。学生应当尊敬老师,老师也要尊重学生。这是六岁孩子的视角。这样的课堂冲突是再怎样熟读背诵《弟子规》也无法解决的问题。

学校里的心理老师告诉孩子们,每件事都要有合适的情绪反应,当大则大,当小则小。比如被人顶撞了,无需暴怒,况且发脾气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老师不是更应该以身作则吗?

小朋友虽小,不可小看,他们这样评价不同的老师:B老师比A老师好。问问他们为什么这么说,他们可以说得头头是道:A老师在我们不会的时候就告诉我答案,B老师会给我们些提示,让我们先想想,实在想不出来才讲答案,所以我们觉得B老师更好。这是六岁孩子的判断力,若不是和孩子谈心,亲耳所闻,几乎无法相信。我继续问,你们是否因此不喜欢A老师?孩子们说不是,A老师很温和我们都爱她。

当你给孩子讲解恐龙灭绝的原因时,他会问你是怎么知道的?那些科学家又是怎么知道的?为什么会有几种假说?面对一个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孩子,你随时需要变身百科全书。所以又有人说现代教育拼的是父母,但这仍然是一种假象。当我们讨论太阳系的行星时,可能刚刚才更新了自己的知识,知道不是九大行星而是行星,但有一天八岁的孩子却告诉你新闻中讲太阳系有12个行星时,你一定要晕了。那些复杂的大行星和小行星的定义你自己都搞不清楚怎么教育孩子?知识更新的速度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孩子却比我们更加容易接受这个复杂的世界。

在快速发展的今天,权威式的教育已经越来越不合时宜。虎妈狼爸式的所谓成功,因为掩盖了许多问题而在价值多元的社会同样无法真正打动人心。

第6篇

相传古印第安阿兹台克人,受自己信奉的战神启示,只要古印第安阿兹台克人看到一只鹰叼着一条蛇,站在一棵仙人掌上时,他们就可以在那里得到战神的庇佑,在那里定居和创业。当他们走到特斯科科湖的一个岛上,果然发现这种情景,于是便在那里落脚,逐步建立起墨西哥城。他们将老鹰和蛇搏斗的图案视为战神,作为墨西哥城的城徽。

而伊索寓言中农夫见鹰和蛇争食,鹰被蛇缠住,农夫救了鹰。蛇生气下毒在农夫的水杯中,鹰识破蛇的诡计,抓起农夫的帽飞起,农夫起身追鹰没有喝下那有毒的水,于是鹰报了农夫救命之恩,寓意着善有善报的意思。如此似乎网络文化中的鹰蛇纹样,渊源大有舶来之意。

其实不然,1988年山西省太原市金胜村晋卿赵氏墓出土一件鹰蛇玉剑,长52cm,宽42cm,厚31cm,现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藏。玉料呈青褐色,质地上乘。没有沁染的地方呈现半透明,有的地方土蚀厉害透光性差了点。玉剑呈扁长方形,是作为剑鞘末的佩剑装饰品。此器主体为一鹰侧展翅,翅翼雕琢隐起的五条并列的弦纹,利爪前伸,尾部向上翘起,作降卧状踏住一蛇尾。蛇身遍雕阴线鳞纹,并向上蜷曲旋转。蛇身沿鹰胸前体攀向左前颈方,出鹰翼后端与鹰头相交。蛇首雕椭圆形的眼睛,鹰嘴与蛇口相吻合。利用嘴端悄色将两动物头部化为一体。此器构图极为精妙,雕琢工艺也非常精湛,是春秋时期玉剑饰中难得一见的珍品。像这种鹰蛇图案的玉器作品,在美国哈佛大学东方艺术收藏品中也有一件,被断代为战国中期的鹰蛇玉佩。此外,安徽省寿县朱家集李三孤堆出土了一件战国中晚期攫蛇铜鹰方座。座上浮雕一鹰双爪紧紧攫住一条蛇。蛇在鹰爪之下作盘绕弯曲状,力求挣脱被抓获的厄运。鹰是整个雕塑的主体部分,生动地再现了鹰在攫取到食物后腾空而起的一瞬间的情形。可见这些中国古艺术品鹰蛇纹样,远比8世纪才开始传说的墨西哥城是战神鹰捕蛇的传说要早得多,也比6世纪的伊索寓言也早。由此可见,鹰蛇合形象生图案并不是舶来品。

有研究者认为,印第安人的祖先可能是在大约2万年前从亚洲渡过白令海峡到达美洲的,或者是通过冰封的海峡陆桥过去的。历史上曾建立过四个帝国,发明过玛雅文字。古代中国人真的是东渡到美洲成为印第安人祖先吗?197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发现了一具3000年前的石锚,经过对岩石样本的化验,确认这种岩石只在我国台湾海峡附近有,而美洲没有。于是美国学者墨里亚蒂就把有关资料和岩石样本寄给赞成此说的我国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贾兰坡,要求中国学者参与研究。贾老又把资料转给我国水运史专家房仲甫,房先生经过研究后认为:有可能存在“殷人航渡三千年”。张光直先生曾提出一种假说,叫“玛雅中国文化连续体”。他认为,印第安人的祖先通过白令海峡从亚洲进入美洲时已有相当发达的文化,殷商文明与中美洲的玛雅等文明可看作同祖的后代,可以把它的祖型文化追溯到一万多年前印第安人的祖先还在亚洲的旧石器时代。1998年俄罗斯学者扎哈洛夫博士研究发现,图瓦人细胞中的脱氧糖核酸与印第安人的吻合为75%,图瓦人属于我国北方最古老的游牧民族之一。两个民族的颧骨及尾毛的长相最为相似,而且印第安人与图瓦人在家教信仰习俗等方面的关系均十分密切,是原始拜物教―萨满教。

由此我们如果联系起中国北方民族对禽中之王――鹰的崇拜,以及北方的红山文化中的玉鹰形象之多。就不难知道正确认识鹰蛇纹样的历史意义,是非常有益的。它可以为古印第安文明与殷商文明的“祖型文化”,添加一点有意义的历史文化素材。

遗憾的是这个鹰蛇玉剑在专家的眼里却被说成是鹅与蛇龙鱼的合形特征。产生这样认识差异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可以通过(图一)的造样认识差异来了解一下。图一是商晚期的出土玉佩,一位学者说玉佩的两个管钻眼是兽面的双眼。其实两钻孔起到的恰恰是镂空的作用,是将商代龙耳从玉佩阴刻纹样中,立面显露出来的艺术加工手法。兽面双眼依然在两孔的下方,以常见的商代臣字眼表示。如果从镂雕意义上说,确实是一件难得的以少量钻孔,而起定型艺术表现手法的浮雕艺术加工。但决不是那位学者说的,是一件非常难得一见的奇异造型玉器。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出现玉器纹样或者造样上的认识差异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对历史纹样的渊源和特征认识不足所造成的。

这种认识的不足在其他方面还有一些表现。例如:南越王墓东侧室出土的这个玉环(见图二),出土报告和后来的许多文章图录报道都说是“玉龙螭纹环”。如果我们细细观察,不难发现四个表现体毛的纹样分别在龙的后颈与所谓螭的肩膀上。这两者的位置不同,暗示着两者的纹样虽然一样,但代表的意义却有所不同,一是龙的后发飘逸的艺术描写,一种是代表翅膀的艺术夸张。

螭是古代传说中无角的龙。而此处被称为螭的造样是尖嘴竖耳与龙身交错一体的鸟型动物形象。西汉辞赋家・枚乘所写《七发》见于萧统的《文选・枚乘‘七发’》中有句:“螭龙 德牧,邕邕 群鸣。” 清代李善注:“螭龙、德牧,并鸟。形未详。”其实,李善是过多注重了“群鸣”的词义,而忽视了“德牧”的理解。“德”是指凤凰头上的花纹。《山海经・南山经》:“又东五百里,曰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曰德。”而“牧”见《老子・道经》:“是以声人执一,以为天下牧。”不难发现有法度母仪天下之意。

所以,德牧是指凤凰。《七发》创作时期是西汉,与南越王墓东侧室出土的这个玉环是同一时期。而东侧室恰恰是南越王右夫人的墓,古代以右为大,从东侧室陪葬品看也优于其他室的夫人陪葬品。所以是南越王的首配夫人,及王后。此玉环和枚乘所写《七发》可以相互印证,以解清代李善“形未详”之惑。

由此我们应该将龙身交错一体的鸟型动物形象定为凤凰,称之为“德牧”,而不是螭。这件已经被命名为“玉龙螭纹环”应该是一件非常难得的西汉龙凤呈祥的图案。是以此环表述南越王与右夫人,现实生活中恩爱邕邕群鸣合欢的寓意。可拟命名为“龙凤呈祥纹玉环”。

第7篇

日本旅行者徒步旅行到武汉丢失了所穿的皮鞋,经全城警方不懈努力,日本游客最终得到了一包果冻,警方称:我们已经尽力了。

冬天,农夫发现一条蛇冻僵了,他很可怜它,便把蛇放在自己怀里。回到家发现蛇还未苏醒,农夫便把蛇放进一个罐子之中,为了能让蛇早日康复,农夫又往罐子里放入了人参30克,枸杞子50克,熟地黄100 克,冰糖400克,白酒2000毫升。

潘金莲手中拿叉竿不牢,失手滑落窗下,不端不正,却正好打在一路人的头巾上。金莲深深地道个万福,说道:“奴家一时失手,官人休怪。”西门庆抬起头来,看到这般妖媚的夫人,顿时陷入了深深的遐想:“为什么竹竿不向上跑而向下落呢,会不会是地球的某种力量吸引了竹竿掉下来呢?”

我的小时候,吵闹任性的时候,我的外婆总会唱歌哄我。夏天的午后,姥姥的歌安慰我,那首歌好像这样唱的:为革命!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眼保健操!开始!闭眼……

和老妈追完了《甄嬛传》,我妈说:“去面馆用膳吧?”我说:“好,远是远着点,味道好倒也无妨。待我更衣完毕。”

去隔壁邻居家做客,我对邻居的小孩说:“来,给哥哥念念你学的东西。看看你学得好不好。”这孩子就咿咿呀呀地开念了:“人生……是什么?”我一惊:这才几岁啊,就开始想这么深奥的问题了!孩子接着念:“人参——是一种中草药!”

一女同事妹子头发长到腰间,又黑又亮让人极其羡慕。有天上班却见她把一头秀发剪短了好长一截,还剪得像狗啃屎一样,问她怎么突然下决心舍得剪了,她回答:公交车太挤,下车才发现头发被剪了偷走了……

有一个很聪明的朋友,有一次他在路上走,过来一大哥借电话。朋友听过很多骗子的事,他聪明地说:借你可以,但我要先拍你一张照片。大哥说:好。朋友用手机拍了他一张照片,拍完再借给大哥。然后,大哥拿着手机跑了……

有个女生是“玉米”,她近视但不爱戴眼镜。有一天和朋友逛商场,看到商场滚动显示器写道:“ 李宇春装B……”她登时愤怒地叫道:“我靠!李宇春得罪这商场啦?”朋友轻声道:“人家写的是李宁春装8折!”

趣闻 内裤也疯狂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40多年前遗失的一条丝绸内裤竟成了网上拍卖品,目前的最高叫价已经超过3000 英镑。据悉,这条丝绸内裤上绣有一个大写字母E,可能是“伊丽莎白”的缩写,还有王冠图案以及珍珠纽扣。内裤的两侧绣有花朵图案,还有蕾丝花边。内裤的腰围为26 英寸,长16英寸。内裤保存完好,只是因为年代久远颜色有些发黄。据称,这条内裤是女王1968年访问智利时遗落在私人飞机上的。拍卖广告称,这是得到一件皇家收藏品的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第8篇

一天,蛇被农夫砍成两段,死了。羊见了很伤心,它从天河里衔了一团泥,把蛇的身体连接起来,又跑到天河里含了一口水,洒在蛇的伤口上,蛇被救活了。

蛇醒来后,第一眼就看到了羊。羊看见蛇醒了,松了一口气,转身便走,却听见蛇在身后感激地说:“太感谢您了,羊,您的救命之恩我永生难忘……”羊听了,摇了摇头。因为它深知蛇的狡猾,它不愿上当,救它是出于自己的良心。然而,羊却不知这条蛇不像它想的那样。

有一天,羊在山上高兴地唱着自己新编的歌曲。突然,只听见“砰”的一声,一颗子弹向它打来,把它打伤了。羊感到剧烈地疼痛,但为了活命,它不得不忍痛与猎人周旋。当它努力避开第一颗子弹后,再也没有力气了。这时,它停下的地方正是悬崖峭壁,无路可走了,它绝望地叫了一声。正打算往下跳时,它看见了让它惊愕不已的一幕,半天合不上嘴。只见一条蛇正缠绕在猎人的身上,猎人拼命地挣扎。但是,羊站的地方实在太危险了,小碎石三三两两地往下落。忽然,羊站的地方坍塌了,羊急速下降,它再次绝望地闭上了眼睛。但过了没多久,羊感到什么东西缠在自己身上。它睁开眼,看到那条蛇把尾巴缠在树上,并且用身体努力地缠绕着自己。羊用充满感激的目光看着蛇,它明白了,这正是自己当初救的那条蛇啊!

过了一会儿,羊用最后的力气飞到天河里,迅速地把在河水中泡了一下,顿时浑身充满了力量,它用比平时快几倍的速度跑到悬崖壁上,把蛇带到了一个既安全又舒适的地方。羊松了一口气,用自己心底的声音对蛇说:“谢谢你!”

后 记

蛇与羊结婚了。结婚那天,它们举办了一场隆重的婚礼。后来,它们还生了一个可爱的小宝宝,幸福地生活着……

第9篇

引蛇出洞VS守株待兔

二年级二班 张禹轩(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

星期六晚上,我和姐姐上演了一场“引蛇出洞VS守株待兔”的战斗。“引蛇出洞VS守株待兔”好像有点风马牛不相及吧?大家知道我为什么用这两个成语来形容这场战斗吗?其实,我是属蛇的,而我姐姐恰好属兔,所以我们家经常会爆发“蛇兔大战”。

晚饭后,蛇兔闲来无事,又纠缠在一起打闹起来,突然兔子主动脱离战场,跑出房间。我这条“狡猾”的小蛇本想一往无前地冲出去,但转念一想,姐姐肯定又在搞“引蛇出洞”的老战术了。于是,我心生一计,与其贸然冲出去挨打,还不如躲起来“守株待兔”。说干就干,我手里拿着惯用的武器——枕头,悄悄地躲在角落里,随时准备伏击这只自动送上门的兔子。可是,等了很久很久,就是不见兔子的踪影。我不时侧耳细听,兔子那边一点主动进攻的动静也没有。是不是兔子现在变得越来越聪明了?我不会成为寓言中的那个笨农夫吧?不行,看来守株待兔这个战术有些过时了,还是得主动出击,争取先发制人。可我刚跨出门口,就被姐姐不动声色地抓个正着。这下可惨了,大计不成却还是落入兔子“引蛇出洞”的老圈套,免不了被狠狠地修理一顿。

战斗结束后,蛇兔言归于好,相互交流作战经验。姐姐告诉我,其实只要我再多等一会,她就会耐不住冲进我的埋伏圈。我现在终于明白了,原来耐心和勇气是一样重要的。

第10篇

著名作家严文井曾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小寓言里常蕴涵着大智慧,小视角里可窥见大境界,我们在赏读寓言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理清故事内容。寓言多用一个故事作载体来阐发它所蕴涵的哲理。我们首先要把寓言当做故事来读,通过把握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理清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领悟寓意及蕴涵的生活哲理。有的寓言会在结尾点明寓意,有的没写出来,需要我们通过分析故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把握其寓意,同时还应进行情景转换,将寓言中所说的情景同现实联系起来,并联系生活实际去深入体会它的教育意义。

三、把握修辞手法。因为寓言是通过虚构故事来说明道理的,故经常使用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我们可通过学习寓言中形象的比拟、恰当的比喻、鲜明的对比等等,来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长翅膀的姑娘和怪物

叶永烈

春天来了,种子发芽了,长出了幼苗。春风轻轻地吹拂着幼苗,太阳暖暖地照耀着幼苗,幼苗长大啦,长成一棵绿油油的小青菜。

一天,一位穿着漂亮的连衣裙的姑娘,在空中飞舞着。她见到小青菜,可高兴啦,在小青菜跟前又是唱歌,又是跳舞。

小青菜呢,也打心底里喜欢这位漂亮的长翅膀的姑娘。

姑娘吻着小青菜,弄得小青菜挺不好意思的。

穿连衣裙的姑娘飞走了,小青菜一直想念着她。

没多久,小青菜觉得身上痒痒的。仔细一看,咦,在姑娘吻过的地方,有许多绿色的小虫子!

小虫子咬着菜叶,小青菜疼得直流眼泪。

小虫子吃着,吃着,越变越大,胃口也越来越大。菜叶被咬得全是小洞洞,看上去像渔网似的!

就在这时候,一蹦一跳,一跳一蹦,来了一个怪物。

这怪物长着四条腿、三角脑袋、大眼睛,浑身长着鸡皮疙瘩,真难看。

它来到小青菜跟前,用大眼睛看了看,说道:“小青菜,你生病了,我来给你治治。”

小青菜一看这怪物长得挺丑,连忙说:“去,去,去。我不要你看病。我一看见你满身的鸡皮疙瘩,就感到讨厌!”

怪物并没有走开。它一动不动,眼睛死死盯着菜叶上的绿色小虫。

猛地,怪物跳了起来,用长长的舌头闪电般的把绿色小虫卷进了阔嘴巴!它差不多跳一次,就吃掉一条虫子。没多久,它就把小青菜身上的虫子全吃光了。小青菜身上,不痛也不痒了。

怪物一蹦一跳,走开了,走远了。

后来,小青菜向农民伯伯一打听,这才明白:原来,那穿连衣裙的姑娘叫“菜粉蝶”,她是害虫,在青菜叶上产卵,孵出了小虫――菜青虫。那浑身长鸡皮疙瘩的怪物,叫癞蛤蟆,它是青蛙的堂兄弟,是一位勤劳的捕虫健将。

从那以后,小青菜明白了这样的道理:对于任何事物,不能只看外貌哪!

(选自《侦探与小偷》)

赏析

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对比手法的运用:菜粉蝶与癞蛤蟆美与丑的外貌的对比,小青菜对他们的喜欢与讨厌的态度的对比,小青菜由又痒又疼到不痛也不痒的前后遭遇的对比,自然而然地揭示了深刻的生活哲理――对于任何事物,不能只看外貌。

会摇尾巴的狼

严文井

一只狼掉到陷阱里去了,怎么跳也跳不出来。后来,一只老山羊慢慢走过来了,狼连忙向老山羊打招呼:“好朋友!为了友情的缘故,帮帮忙吧!”

老山羊问:“你是谁?为什么跑到猎人安下的陷阱里去了?”

狼立刻装出一副又老实又可怜的模样,说:“我,你不认识吗?一只又忠诚又驯良的狗啊,为了救一只掉到陷阱里的小鸡,我不顾一切,牺牲自己,一下跳了进来,就再也出不去了。唉!可怜可怜我这只善良的老狗吧!”

老山羊看了他几眼,有些不相信,说:“你真的是狗吗?为什么你那样像狼,为什么你用狼一样的神气看着我?”

狼连忙半闭了眼睛说:“我是狼狗,所以有些像狼。但是,请你相信,我的的确确是狗。我的性情很温和。我还会摇尾巴,不信你瞧,我的尾巴摇得多好。”

狼为了证明自己的话,就拖着那条硬尾巴来摇了几下。“扑,扑,扑!”它把陷阱里的一些土块都敲打下来了。

老山羊慌忙后退了一步,说:“是的,你会摇尾巴。可是会摇尾巴的不一定都是狗。你说,你真是一只狼狗吗?”

狼有些不耐烦了:“没错,没错!我可以赌咒。快点吧,快点吧!为了友谊的缘故,只要你伸下一条腿来,我马上就可以得救了。我一出去马上就报答你。比方,我可以给你舔舔毛,帮你咬咬虱子。真的,我是非常喜欢羊,特别是老山羊的。”

老山羊还是有点犹豫,又往后退了一步:“不成,我得考虑考虑。”

这时候,狼忍耐不住了,突然爆发起来。他咧开嘴,露着牙齿,对老山羊咆哮:“你这老家伙!不快一点过来,你要干吗?”

老山羊冷静地看了他一眼,慢吞吞地回答说:“什么也不干。因为你是狼。我看见你的尖牙齿了。去年冬天你咬我一口,差点没把我咬死。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你再会摇尾巴也骗不了我了,再见吧!”

(选自《严文井选集》,有改动)

赏析

本文语言简洁,人物的性格却非常丰满。作者巧妙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如:“他咧开嘴,露着牙齿,对老山羊咆哮”一句中,“咧开嘴”“露着牙齿”和“咆哮”的神态动作,就生动地写出了狼急于脱离陷阱而按捺不住凶相毕露的样子,表现了狼的狡猾与善变。本文通过形象、细腻的描写,给人一种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使文章显得深刻,生动。

善良

王国军

在一座大山里,住着一群蜜蜂和一户居民。蜜蜂每天都出去辛勤地采蜜,然后让农户拿去卖钱,当然农户也给蜜蜂做了一个舒适温暖的家,双方和平共处,相安无事。但一只蚊子的到来,打破了这种宁静。那是蜜蜂们外出时发现的,一只奄奄一息的蚊子在地上躺着。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蜜蜂们才把饿晕的蚊子背回家。

悉心调养后,蚊子慢慢恢复了活力。但是蜜蜂们很快发现,不少兄妹醒来后身上都有个小包,大家以为这是劳累所致,也没多加注意。

有一天,蚊子说:“我在这没什么朋友,实在孤单,你们能不能给我介绍几个。”在蜜蜂的引荐下,蚊子很快和牛、鹿成了好朋友。每天晚上,蚊子都会找他们玩,然后吃得饱饱的回来。蚊子很快就发福了,但它仍然不满足,希望有更多的朋友,从而得到更多的美食。

于是有一天,当大家谈及人类的善良时,蚊子便插话说:“和人类做朋友,真那么容易吗?可是我听别人说人类是难以沟通的。”

“那得看你有没有诚意。真诚待人,别人自然真诚待你。”一只蜜蜂说。

“那好,我也想和人类做朋友,我希望我的朋友越多越好。”蚊子兴高采烈地说。

在蜜蜂的引荐下,蚊子很快和农户成了好朋友。蚊子每天晚上都会去找农户聊天,农户似乎也非常喜欢它。一天晚上,也许太过于疲劳,农户没聊多久就在椅子上睡着了。蚊子打了个哈欠,飞到农户的手臂上。见农户没有任何反应,它竖起自己坚硬的吸管,轻轻地刺了进去。却不想,农户突然睁开双眼,一把就抓住了它。

蚊子惊讶地说:“我是你朋友,你为什么要抓我。”农户笑道:“你没资格和我做朋友,因为朋友是不会利用和陷害别人的。”紧接着传来一阵“嗡嗡”的声音,躲在暗处的蜜蜂们都飞了出来。农户指着蚊子通红的吸管说:“我早就知道蚊子不是个好东西,它只是在利用你们的善良,一次又一次。它交朋友的目的,只是让每一个朋友在失去警惕时,成为它的嘴下美食。”

农户捏碎了蚊子的头颅,蚊子一命呜呼。

其实,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蚊子”,喜欢去利用别人的善良,去交所谓的新朋友,然后在新朋友放松警惕时,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只是这种善良,是有底线的,一旦循环利用,其结果往往是危险的,甚至,是致命的。

(选自《思维与智慧・上旬刊》2010年第12期,有改动)

赏析

文章为人称道的地方在于悬念手法的运用。善良的蜜蜂救了蚊子,蚊子会怎么样呢?

蜜蜂兄妹醒来身上都有个小包,这是伏笔;紧接着蜜蜂介绍蚊子与牛、鹿做了朋友,“蚊子很快就发福了”,还是伏笔;最后蜜蜂引荐蚊子与农户成了好朋友,蚊子企图趁农户睡觉时吸血。这时,故事发生了突转,蚊子被农户捏死。文章通过一波三折的故事告诉人们不要滥用善良。这样的伏笔设置,可以使文章更显曲折生动。

寓言阅读能力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把握。要认识清楚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要注意:时间的先后,地点的转换,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他们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事情的前因后果。要根据寓言的故事性特点,分析清楚每个要素的作用,以把握文本的中心内容。

二、考查文章所用的写作手法,以及对文中所塑造的形象的把握。寓言经常使用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体会写作手法重点应放在对文中之物刻画方法的分析上。寓言往往把动物、植物或者其他事物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思想、性格,用它们来比喻社会上某些人的本质。寓言还常常采用夸张的手法,突出某一类人的特征,深刻地揭示其本质,并对他们的错误予以无情的讽刺。分析文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应通过其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以及通过分析情节的发展等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三、考查对寓意的概括。概括寓意的常用方法有:1.看标题。2.抓住文中的关键情节和所写之物的特点,在具体的形象中感悟作者的用意所在。3.看重点段落和关键语句。4.联系生活实际。5.从正反两方面探其哲理。

四、考查由文本得到的教益。先把握好中心,围绕文章中心,展开多角度思考,然后将其深化或升华。最好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获得的启迪或感悟,但注意要有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发挥想象,补充语言、心理描写等。续写、补写、扩写应当沿着原文的思路,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都应该符合原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情节应该注意连贯性。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梅花的芳香

林清玄

一个有钱的富人,正在自家的花园里赏梅花。

那是冬日寒冷的清晨。

富人像平时一样,睡过温暖的一夜,吃过丰盛的早餐,独自到广大的花园散步。

正如同所有的富人早上到花园散步,也如同所有的富人都需要有很大的花园,那是一种身份与财富的象征。

有大花园的富人从不自己种花,他只是享用园丁辛苦种花的成果。赏花,也就成了生活的例行公事。

富人看着花园里梅花盛放,正欢喜自己有这样的花园,突然,传来了敲门的声音。

富人把花园的门打开,发现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在门外的寒风中冻得发抖。

乞丐说:“先生,行行好,可不可以给我一点东西吃?”

富人请乞丐在花园门口稍稍等候,他转身去厨房,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饭菜。

当富人布施给乞丐的时候,乞丐突然说:“先生,您家里的梅花,真是非常芳香呀!”

说完,他接过那碗热腾腾的饭菜,道谢离去。

听到乞丐的话,富人呆立当地,他非常震惊地想着:乞丐也会赏梅花吗?

使他更震惊的是,他想到:“花园里种了几十年的梅花,自己天天在花园赏花,为什么从来没有闻过梅花的芳香呢?”

于是,他小心翼翼地,以一种无比庄严和温柔的心情走近梅树,站在梅树下整个人都空灵了。

他终于闻到梅花那幽微、含蓄、清澈、澄明的芬芳,为了自己第一次闻到梅花的香气,他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选自《以爱为灯――突破人生困境的寓言》)

1.文中的富人平时赏花闻不到梅花的芳香,是因为他把赏花当成了生活里的,花园不过是一种。(用原文回答)

2.纵使再贫穷的人也会赏梅花,能嗅到梅花的芬芳,可见生命最可贵的是,而不是拥有;可见只要永远保持一颗

的心,不论贫穷富裕,我们都能有内在的芳香。

3.在生活中你曾有过类似文中富人的经历吗?请选取一个例子简要地写下来,谈谈自己是如何对待这种事情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两只苍蝇

黄瑞云

两只苍蝇在玻璃窗上叮叮当当地撞,总是撞不出去。

一只很有经验的苍蝇对它的伙伴说:“老兄,我感到有什么东西挡着似的,你感到了吗?”

“不!”另一只苍蝇回答说,“根据物理的规律,凡属物体在光的下面,就必然在该物体背光的一面留下影子。没有一个物体会没有影子。我们既然没有发现影子,就证明前方绝对不存在任何物体。”

“你总是对的,”很有经验的那只苍蝇说,“你的理论水平很高,在苍蝇界是公认的。”

它们继续撞下去。

过了一会儿,很有经验的苍蝇表示怀疑了,它说:“我感到好像还是有什么东西!”

“绝不可能的事!”理论水平很高的苍蝇说,“有没有影子是判断存不存在物体唯一的根据,这是一条真理性原则,绝对不能怀疑。”

“但是我有感觉,感到好像有东西。”很有经验的苍蝇争辩说,“你没有感觉到吗?”

“感觉!感觉!又是感觉!”理论水平很高的苍蝇说,“你不要被虚幻的感觉所蒙蔽,而放弃绝对可靠的真理性原则。”

它们继续撞下去。

又过了一会儿,很有经验的苍蝇又说道:“老兄,你的理论肯定是不错的。但我们现在可否试一试绕个弯子,另找个门出去再说呢?”

“试什么呢?”它的理论伙伴说,“放弃光明的大路不走,而去绕什么弯子,走旁门左道,是一只有修养的苍蝇允许采取的行动吗?”

那只苍蝇不再表示异议。

两只苍蝇不停地撞,撞,撞,终于撞昏了头,栽了下来。

――后来呢?后来,两只苍蝇僵死在窗台上,脑子里带着它们的真理性原则。

(选自《黄瑞云寓言集》)

1.这则寓言的主人公是两只苍蝇,一只很有经验,一只 。

2.文中很有经验的苍蝇随着事态的发展,思想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请根据其思想变化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怀疑()()不再表示异议

3.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农夫的故事

李冬梅

一个贫穷的农夫绝望地向上帝祷告:“我的生活为什么如此艰难?我为什么每天辛苦地劳作还是养活不了自己和家人?万能的上帝啊,请你把我变成一个富人吧。让我也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吧。让我的妻子和孩子吃饱穿暖吧。”

上帝很同情这个农夫,于是决定帮助他,就回答说:“你带上一个大口袋,到草原深处去。你只要一直朝着太阳走,就能找到你想要的东西。”

这个农夫按照上帝的吩咐,朝着太阳走啊走,走了整整一天。傍晚的时候,他发现前面的草地上撒满了金币、银币和各种各样的宝石。农夫拣了满满一口袋。

“现在我该做什么?”农夫问上帝。

“把口袋里的东西都倒到山谷里去吧。”上帝回答。

“我现在还要做什么?”农夫拎着空空的口袋又问上帝。

“刚才你的手里本来已经有无数的财宝,足够你和家人享用一辈子的了。可你那么轻易地就丢掉了。你说你不想过穷日子了,那你把那些珠宝丢到山谷里的时候想什么了?”

“那不是你吩咐我这么做的吗?”

“你已经得到了你想的东西,自己却不知道该做什么,那我又该怎么回答你呢?”

的确如此,。

(选自《郑州日报》2011年2月24日)

1.文中“那不是你吩咐我这么做的吗?”一句中,“那”指代什么?

2.结合全文,在文中最后一段的横线上,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本文的寓意。

3.你认为这个农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你的身边也有这样的人吗?写一段话来表达你的看法。

《庄子》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盛行。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如《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庄子可谓是中国寓言创作古代第一人,其著作《庄子》更成为中国寓言文学的鼻祖。《庄子》记载有寓言一百八十多篇,其中“揠苗助长”“庖丁解牛”“坐井观天”“邯郸学步”等在中国流传甚广。《庄子》是人们渴求的心灵良药。随着他的讲述,故事中出现一群真真假假、形形的神人鬼怪、历史人物。庄子大胆的寓言故事,充满诡奇的情节,为先秦寓言开拓了一片广阔的天地,更直接促进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

《克雷洛夫寓言》

伊万・安德烈耶维奇・克雷洛夫(1769~1844)不仅是最杰出的俄国寓言作家,而且是世界三大寓言家之一(其他两位是古希腊的伊索和法国的拉・封丹)。他出身贫苦,没有正式上过学,靠惊人的勤奋和锲而不舍的执著追求,最终取得辉煌成就。克雷洛夫十分勤奋,一生写了203篇寓言,出版有《克雷洛夫寓言》九卷集。他擅长以写动物来讽刺当时社会各阶层人物,文笔简练,语言丰富,有不少故事演变成俄语中的成语。其寓言紧密结合现实生活,反对沙皇专制制度,表达民主主义思想,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先驱,对普希金、果戈理等人的创作都有影响。

《拉・封丹寓言》

拉・封丹(1621~1695)出身于法国香巴涅一个小官员家庭。1668年,他出版了《寓言诗》第一集,蜚声文坛,到1694年,共出版了12卷,在当时就取得了成功。然后他又经受了历次革命的考验,获得了“公民道德规范”证书。到了法国实行全民义务教育时,他的寓言诗被选入教科书,列入中学文科论说文的选题,成为法国不同年龄、不同社会地位的人的“通用教科书”。拉・封丹常用民间语言,通过动物形象讽刺当时法国上层社会的丑行和罪恶,嘲笑教会的黑暗和经院哲学的腐朽,对后来的欧洲寓言作家有很大影响。在发扬光大寓言诗这一体裁方面,拉・封丹首先是集大成者,更是创新者。拉・封丹以当时还不入流的寓言诗,跻身文学大师的行列,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一、现实为基,放飞想象

指津:寓言是以假想的故事来说明某种道理的一种文体,所以想象和联想是其最重要的特征。读寓言故事,我们感受到的都是奇异的情节和虚拟的情境,但它们又无一不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反映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情形,或批评讽刺某种社会现象,或提供某种生活教训。

示例:《赫耳墨斯与雕像者》一文,通过赫耳墨斯与雕像者之间的对话,巧妙地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事实上,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是常常可见的。

在写作时,我们既要开动脑筋,大胆设想,构思出新颖奇妙而意味深长的故事,又要立足于现实生活,让联想和想象能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找到它们的缩影。

二、巧用拟人,借物喻人

指津:寓言的主人公,有的是人,更多的情况下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东西或现象。以动物、植物或者非生物体为主人公的寓言必须是拟人化的,也就是把人的动作、神态、语言、思想等赋予它们,这样能使形象鲜明,活泼。借物喻人,这比一般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和分析更具有亲和力。

示例:《蚊子和狮子》一文中,把蚊子和狮子人格化,将蚊子的语言、动作及神态描写得惟妙惟肖,赋予蚊子以人的个性特征,使其思想性格得以逼真地呈现。

写作时,我们可以尝试转换一下视角,从拟人化、拟物化、换位思考的角度入手写作,如“蒲公英的歌”“狗眼看人生”“人与动植物互换位置”等等,把换位后的“角色”放置于故事的现场,以它的角度去体会。运用这种写法能使文章灵活多变,写作素材充满新鲜感。

三、语言鲜活,形象鲜明

指津:寓言是一种篇幅短小的文学体裁,要在短小的篇幅内反映深刻的道理,就必须字斟句酌,精心推敲语言,精心塑造人物形象,方有助于寓意的表达。

示例:克雷洛夫的寓言,语言往往幽默诙谐,大量运用口语,从而塑造生动的形象。他常常用具有鲜明特点的动物形象来表现相应社会地位的人物的复杂性格,因此其形象的内涵就显得格外深刻,如《乌鸦与狐狸》中的狐狸,《狼和小羊》中的狼等。

在写作时,我们要不断吸纳生活中鲜活的语言,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表达;通过各种方法塑造形象,通过对“人物”“动物”“植物”等具体形象的塑造来寄托寓意,既可以正面描写其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也可以侧面烘托、对比,还可以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四、以小见大,事浅理深

指津: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涉及的人物数量很少,故事情节简单浅显,但是寓意深刻,具有鲜明的教育性和强烈的讽刺性。小故事大道理,这种写法即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示例:周国平的《白兔和月亮》,本文人物只有两个:诸神之王与白兔。作者以一件小事引发出如何对待人生得失的哲理性思考,叙事简洁却韵味无穷。善于从生活小事中探寻生活的哲理,以此警醒人们,也是寓言的价值之一。

五、设置悬念,文有曲折

指津:“文似看山不喜平”,说的是写文章好比观赏山峰那样,喜欢奇势迭出,最忌平坦。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文章才引人入胜。寓言故事也是如此。

示例:《渡者之言》,文章两次设悬念。作者先讲述自己在赶路时所遇到的怪事:天色已晚,渡者不劝“予”“速进”,反说“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这是为什么呢?此为悬念一。后来又说“予”“趋行”,“而前门已牡下矣”,为什么作者加快脚步,却依然没能进城呢?此为悬念二。这就为后文“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的感悟作了铺垫。在制造悬念的过程中逐步解开了悬念,自然地揭示出“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的主旨。因文势曲折变化,摇曳多姿,所以才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在写作时,我们可以借鉴寓言在有限的篇幅里把事情说得起伏曲折的优点,巧设误会,巧用抑扬,巧埋伏笔,铺垫渲染,通过设置悬念使文章形成起伏的波澜,尺水兴波,文章自能引人入胜。

【片段演练】

1.请以“挫折与收获”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则寓言片段。

精彩片段:麦苗对白雪说:“你为什么要阻碍我自由生长呢?”白雪说:“没有我的封冻,你早被害虫啃噬了,你不会见到明媚的春天。”

沙砾对河蚌说:“你为什么要阻碍我自在的生活呢?”河蚌说:“没有我的包裹,你早消失在泥沙堆了,你不会变成光彩夺目的珍珠。”

玫瑰对粪土说:“你为什么要妨碍我散发芬芳呢?”粪土说:“没有我的滋养,你早就枯萎了,你不会绽放美丽的笑颜。”(蒋语樨)

2.窗,是眺望的起点。请以“窗”为触点,写一则寓言片段。鼓励大家选择新视角。

巧用拟人,借物喻人佳篇

鹰击长空

李圭瑶

我,是一只鹰,一只曾经搏击长空的鹰,我在辽阔的天空中留下英勇的掠影,在苍茫的大地上留下风声,可是,那段日子已定格在了过去。

我立在海边的悬崖上,海水还在灿烂的光辉中闪耀,浪涛威严地拍击着海岸。只要再往前一步,便会坠落于大海。我踌躇着,是生?还是死?

我已经四十岁了,当一只鹰度过不惑之年后,这或许就是他的人生终点了。他的爪子会日渐老化,无法迅速而准确地抓住猎物;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就要碰到胸膛;身上浓密的羽毛十分沉重,使得飞行十分吃力。此时的鹰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条便是过早地结束生命,一条是……经历一个痛不欲生的过程。

海浪继续冲击着礁石,在它狂怒的嘶吼声中,我仿佛听到了冲锋的号角,它仿佛在催促着我,召唤着我。山岩被海浪冲击得发抖,天地似乎也被这吼声震撼得战栗不止,我想起生命曾带给我的无尽欢乐,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续写这部鹰击长空的乐章!

一百五十天,漫长而残酷的历程。我挥动沉重的翅膀,吃力地飞到山崖筑巢。我用喙啄击着坚硬的石壁,整日都在这么做,有时候甚至被撞得眼冒金星。好不容易等到喙脱落了,我却只得到了短暂的休息。新的喙一长出来,我就又得回到被痛苦的烟雾所笼罩的过程中,我要用喙把爪子上的指甲一个一个地。痛苦和饥饿一齐向我袭来,我似乎走到了生死线的边缘,死神正朝着我步步逼近,但我决不退缩。新的指甲长出来了,这也标志着最后也是最痛苦的时刻即将来临,我要用指甲把身上的羽毛一根一根地拔掉。每拔掉一根羽毛,我都要被这撕心裂肺的疼痛弄得死去活来。死神的魔爪就高悬在我的头顶,可是我还是不断激励自己,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在哀鸣和痛苦中,斗转星移。一天,我从巢中醒来,灿烂的朝阳已经冉冉升起。我尝试着张开双翼,我感觉它已经变得更加有力。我挥舞翅膀,一股巨大的浮力使我腾空而起――我获得重生了!朝阳正召唤着我,我向着它飞去,我还能度过几十年的光辉岁月!

后记:没有一树桃能绽放永远明艳的笑颜,没有一艘船能拥有永远风顺的航程。严酷的磨砺,会使你的人生旅程更加光辉!

点评

作者巧妙转换写作角度,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借一只正值不惑之年的鹰经受重重痛苦后获得重生的过程,很好地诠释了主旨。文中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生动细腻。鹰由开始的犹豫矛盾到顽强抗争再到涅重生,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我们生命的历程不也应该如此吗?行文思路清晰,语言形象而富有意蕴。

以小见大,事浅理深佳篇

笼子

唐嵩凯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笼子,区别只是在于笼子的种类――或权力,或金钱,或信用……对于很多孩子来说,作业也是一种笼子。

第一幕

暑假,客厅。

一个面色苍白的孩子正在写着似乎永远也写不完的作业,只要他一走神望望窗外,坐在他身后的父亲就会大声呵斥。每当这时,孩子总是默默地转过头来,继续奋笔疾书。童年,那美好的童年,就在这飞速移动的笔尖下溜走了……

第二幕

阳台的晾衣竿上添了一只鸟笼,笼子里是一只虎皮鹦鹉,毛色黯淡。这是孩子的姑父从外地带回来的,说是给家中营造些欢快的气氛。得到它时,孩子拍着小手,又跳又笑;姑父走后,母亲却把脸一沉:“写作业去,今天必须把《随堂步步高》做完。”说着便把鸟笼挂在了高高的晾衣竿上。谁也不关心这只鸟儿的死活,更别说教它说话了,只有孩子在晚饭前偷偷踩着凳子给鸟儿送点食物和水,不过很快他就轻轻地溜回客厅了。那一夜,孩子听到鸟笼那儿仿佛有声音。

第三幕

早上起来,孩子急忙去看鸟儿。啊!鸟笼里,鹦鹉正呆滞地望着远方,在它的身下,是一滩血迹和数根羽毛。显然,它昨夜想逃脱,但没有成功。孩子正要将手伸向笼门,却被大人拧着耳朵拽回了书桌旁。

第四幕

中午,树叶耷拉着,没有一丝风,太阳炙烤着大地,蓝蓝的天上一朵云也没有。孩子仍在奋笔疾书,心中却酝酿着一个大胆的计划,但只要他的笔稍停,就会引来父亲的呵斥。过了一会儿,孩子听见后面传来了如雷的鼾声,他小心翼翼地转过头,发现父亲已经睡熟了。这真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孩子悄悄地离开书桌,搬了凳子来到阳台上,站在凳子上面摁动了笼门开关。只听“啪”的一声,笼门敞开,鸟儿抖抖翅膀,一头冲向蓝天。孩子一直目送着鸟儿在天空越变越小,直到看不见了,才默默地回转头。孩子正要回到自己的书桌前,不小心碰倒了一只瓶子。“啪”,瓶子粉碎,父亲被惊醒了,瞪着孩子,不由分说地拉过他来,一阵狂风暴雨般的狠揍……

后记:天仍是那么蓝,风仍是一丝也没有。孩子坐在书桌前写着那堆作业,他的脸更加苍白消瘦,目光也变得呆滞了。透过窗户的防护栏望向他,他真像一只笼中的鸟儿。

点评

文章开篇入题,点明题旨,总领全文,结尾照应开头,首尾缀饰,启思明智,形象地表现了当代父母“望子成龙”而制造的“笼子”给孩子带来的压力和困惑。

现实为基,放飞想象佳篇

天堂门前

李莹莹

这天,农夫、商人、政客、基督徒去世,他们的灵魂聚在天堂门前。天堂门槛太高、入口极窄,上帝声明只能采取淘汰制进入。

四人都信心满满跃跃欲试,都认为只有自己才是进入天堂的最佳人选。

果不其然,四人都闯到了最后一关。上帝出现在四人面前,朗声念出最后一道考题:假如寒冬腊月,你遇到一条冻僵的蛇,你会怎么做?

四人纷纷发表自己的高见――

农夫说:“我会把它放在自己的怀里,把它暖醒过来。”

商人说:“我会杀了它,把它的皮剥去卖了,赚上一笔钱,然后把它的肉炖了吃。蛇肉多鲜美啊!”

政客说:“我才不管它呢,谁想救谁救去,哼!”

基督徒说:“我会救它回家,把它搁在火炉边,让它自己暖和过来。”

上帝听后,说:“我已经了解你们各自的态度了,现在,我想让你们真实地体验一下你们的行为的后果。”

上帝手一挥,四人回到人间。果然,每人都发现了一条冻僵在路边的蛇。

农夫拾起蛇,抱在怀里,用自己的体温捂热了蛇。蛇醒来后张口就咬,农夫临死前后悔不迭地长叹:“早知蛇毒,我咋就忘了呢?”

商人美美地饱餐了一顿蛇肉,而且蛇皮价值不菲,他还发了一笔小财,挺高兴的。

政客将蛇踹了一脚,蛇掉进了水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何必自找麻烦呢。”

基督徒也被蛇咬了一口,但他认为既然选择了把蛇救回来,就应当承担所有的后果。

四人的灵魂又聚在了天堂门前,上帝说:“你们四人都不合格。首先,农夫和基督徒都被蛇咬死了,虽然善良,但付出的代价太大,那可是你宝贵的生命啊!你俩的脑瓜太笨不会想办法。商人和政客太冷血,天堂不欢迎麻木不仁的人!你们都走吧。”

四人只有默然离开。

望着四人离去的背影,上帝心里乐开了花:“哈哈,我又一次解决了人口膨胀问题,要知道我们天堂的地皮可是寸土寸金哪。你们应该去住地狱的廉租房。上帝我实在是太聪明啦,哈哈哈哈……”

第11篇

这位老总如此回答道:同样的钱我拿去买制作方的节目,养肥的是制作方,如果我们再加入抢购只能抬高价格,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会养肥养大自己的敌人,与其如此,我还不如花钱自己制作节目,这就是“时间的敌人”理论。

初初在“逻辑思维”罗胖子的语音信息中听到这个概念的时候,只是感慨视频网站的老总是如此“聪明”,能够悟出这么高深的道理,觉得受用不少,但是几日以来反复思索,总感觉这个“时间的敌人”理论远不止这么简单,ta更像是一条互联网丛林法则,成为指导和造就如今互联网生态体系的背后“看不见的手”,在当下拿出来细致分析一下,更具价值。

曾经,敌我争斗,生死之间,险象环生

说到“时间的敌人”理论,其实蕴含在几个文字背后是两个实施的主体,主方和敌人方,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两个维度去解读这种互动关系。

其中,如果主体施动者在两者关系中是强大力量的代表,则意味着其在这种“敌对”关系或者是合作关系中处在培养自己“时间的敌人”的地位;

如果主动施动者在两者关系中是弱小的一方,则意味着着其在这种“敌对”关系或者是合作关系中处于成为别人“时间的敌人”的地位。

培养“时间的敌人”的典型案例为中国古代通话中的“农夫与蛇的故事”,农夫捡到即将被冻死的毒蛇,助其起死回生,最终苏醒的蛇却将农夫咬死,其中农夫以其善良的本性救活了濒临死亡的蛇,却无形之中培养了未来会对自己造成致命威胁的“时间的敌人”;

而成为别人“时间的敌人”的典型案例莫过于谷歌在诞生初期成为雅虎搜索技术服务提供商,以卑微的弱小合作方的身份参与与当时“巨鳄”雅虎的合作,最终随着时间的推移,几乎成长为一个在所有产品和服务业务中都超过当年合作的“巨鳄”雅虎水平的企业,从某种意义上说最终取代了雅虎。

互联网生态体系中的“时间的敌人”关系现状

以上的举例最终真正印证了“敌人”的可怕性,毒蛇咬死了农夫,谷歌取代了雅虎,给人以“时间的敌人”都预示着生死,然而在当下的互联网生态体系中,虽然存在诸多的“时间的敌人”,却更多表现为一种生态体系自我生长过程中的一种必须的角色,而非一种直接导致生死的破坏性力量,反倒是一种完善互联网生态体系的粘合剂和催化剂。

1、被包养的“时间的敌人”,共生的敌人

大组织的业务链条中,在1和2之间如果能够出现一个1.5,会使得原来的业务效率大大的提高,正如两个齿轮之间如果能够增加一个衔接其中的齿轮,将大大提高真个齿轮体系的传动效能和稳定性。

前一轮,互联网界一直在盛传的阿里巴巴即将收购蘑菇街的消息,正是基于此原理的一次大胆猜测,在阿里巴巴原有的生态体系中,如果没有蘑菇街的产品依然可以正常运作,但是蘑菇街产品的出现,在产业链条结构上丰富了原有的业务流程,使得业务效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因此蘑菇街俨然已经事实上成为阿里巴巴电子商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曾经因为流量入口的垄断和转移,可以认为阿里巴巴在培养蘑菇街成为自己“时间的敌人”,但是,如果通过收购和战略合作,这种敌人就成为丰富阿里巴巴原有电商产业生态体系的重要新生力量,敌我双方更多表现为一种共生合作的关系,而非生死的关系,但是与此同时,如果阿里巴巴与蘑菇街(一个创始团队基本来自曾经的阿里巴巴)合作,那么另外一个“时间的敌人”将面临沦为共生关系的阿里巴巴和蘑菇街共同敌人的局面,或许一场生死的大战即将上演。

2、发现机会跻身“时间的敌人”寻求共生

91手机助手,以其定位移动互联网应用分发入口,在传统互联网大鳄激烈竞争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开辟一片天地,与拥有移动QQ客户端和微信的腾讯,与拥有微博的新浪相比,91的对于腾讯和新浪的价值可能并不高,然而,在传统互联网巨头百度的产业布局中,移动互联网平台产品和服务的缺失已经严重威胁其未来的发展前景,此时的91理论上具备着在一个链条中挑战百度权威的条件,或许可以成为百度“时间的敌人”。

然而对于一个弱小组织体,以“时间的敌人”的身份弥补百度产业链条中1和3之间的空当,成功其中的重要纽带,丰富完善百度整个产业链条的棋子,才是更加有利于91生长的选择,一种以“时间的敌人”存在却最终发展成为敌我双方共生合作关系,91为我们诠释了发现机会,跻身“时间的敌人”行列并最终确立共生关系的标准做法。

合作共生是当下互联网生态的主流关系类型

为何曾经敌我生死的争斗,在传统行业中表现尤为明显的“时间的敌人”生死案例,诸如家电行业中荣事达小天鹅等的被收购,被湮灭;国产化妆品牌小护士、李医生等被国外化妆巨头收购后的生不如死,都基本没有在互联网生态圈中上演呢?

究其原因,正是互联网生态体系中竞争游戏规则2.0升级之后的必然结果,存在竞争关系的组织体之间的关系,更多表现为一种合作共生的关系,互联网开放、合作、共赢的精神实质,主导了这种“时间的敌人”在互联网生态体系中的进化升级,因为我们有股权合作、战略投资和产业合作,这或许也是互联网产业能够取得如此神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动力。

“时间的敌人”双重性及其表现

曾经,面对互联网新媒体的挑战和冲击,传统媒体选择将自己优质的内容,通过版权售卖的方式,提供给互联网门户和新闻网站,收获当下的收入的同时,却也在培养自己“时间的敌人”,随着互联网媒体进入2.0时代,大量UGC内容的产生以及传统媒体人大量加入互联网门户企业,传统媒体曾经亲手培育和养活的“时间的敌人”正在一步步将自己逼向死亡的深渊,现实版的农夫和蛇的故事正在上演,此时的“时间的敌人”更多表现为一种生死的较量。

然而,随着互联网进入2.0时代,传统媒体培养起来的敌人,正在展开与传统媒体的第二轮的交锋,此次的交锋更多的表现为互联网企业培育自己的“时间的敌人”,诸如以腾讯大网战略相匹配的,腾讯总部与各个地区主流媒体合办的区域大网互联网网站为代表,占据主导地位的腾讯,正在进一步包养自己的“时间的敌人”,一种合作共生的关系,正取代1.0时代一种生死较量的合作关系。

又如,当下视频网站一方面购买一些连续剧产品,一方面又着手将一些优秀的微电影和电视制作团队收归麾下,成为自己重要的共生合作伙伴,共同完善互联网产业链条。

“时间的敌人”原理的核心启示

分析了这么多“时间的敌人”的案例,那这个原理在当下互联网生态环境下,又会给我们带来多少现实指导意义呢?

在互联网生态体系中,“时间的敌人”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现象,对于一个个体或者小组织,如果希望有大的发展,就需要努力成为大组织的“时间的敌人”,以合作者的身份跻身互联网产业链条核心体系中,在BAT巨头林立的互联网竞争环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确立自己的地位;

而大组织,特别是一些发展较为成熟的大组织,现实的体制制度以及管理规范之困,直接决定着无法通过体内自身的创新机制来实现产业的升级或者业务流程的优化,通过在体外一个全新的环境下,在一个没有体制制度束缚,没有严格规范流程限制的环境中,找到可以培育成为“时间的敌人”的对象,进行体外的业务催化剂项目培育,最终通过收购或者投资等方式将其收归麾下,来弥补自身产业链条中的不足,提高其效率,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第12篇

该表妹,不能不说还挺善良,但这种善良真心没用。

善良,词典解释是心地纯洁没有恶意。但列夫·托尔斯泰说:如果“善”有因,它就不再是“善”;如果“善”有果,那也不能称作“善”。“善”是超乎因果的东西。

从时间上来说,真正的善良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从空间上来说真正的善良也不是善此恶彼。人大概皆有两面,一面是狼的凶恶,一面是羊的善良。于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流程,大抵会出现这样一种消相生剋原则:遇见了狼,他就羊;遇见了羊,他就狼。此所谓大先生提到的中国人之亦狼亦羊的本性。善投递在狼群中,恶调戏于羊群里。听过不少关于善良即愚昧的寓言故事,比如东郭先生和狼,比如农夫与蛇,善良的农夫与东郭先生隔了千百年瑟缩无助地躲在故纸堆里试图告诉后人,如果你的对象是狼或者蛇,善良就是自取灭亡。

善良与凶恶相对的时候,凶恶会毫不犹豫地向善良伸出毒手,而善良却处于不设防乃至不抵抗的地位。凶恶是无所不为的,而善良却有所不为的,所以,当然善良势必常常败在凶恶手下。

其实站在禽兽角度想一想,禽兽之所以行凶作恶大多还是出于动物本能,而人世间对善良的残忍,更多的是来自于人本身。

生长在北极圈附近的猎人,当夜幕降临时,会穿着棉衣在貂经过的地方躺下,假装冻死,貂生性善良,看到有人受冻,会从洞穴跑出来以自己的身体温暖受冻者,于是貂便被猎人捕捉。

亚马逊河附近的森林,曾有一种叫树虎的动物,当同伴被树胶粘着的时候,树虎家族会全部聚集不走,留下来喂养并陪伴它,后来这种善良的行为被猎人所利用,一网打尽收割毛皮,树虎终于灭绝。

还有一种叫北极鼠的动物,当同伴受伤被困的时候,其他的同伴会留下来轮流喂养它,这种善良自然也被猎人利用了,他们把北极鼠的一只后腿夹起来,缠在树上,然后守株待鼠。

或者,我们不能怪责猎人的残忍,因为这是猎人维持生计必须要采取的策略,在这种斗智斗勇的自然搏斗中,人也可能因为自己的恻隐之心而被动物所利用。但是,如果把上述故事放大到社会中来看,当善良成为一种灾难,可爱的吉卜赛姑娘爱斯梅拉达被送上了绞刑架,慈悲为怀的唐三藏被妖怪利用饱受灾难,当善良被利用、被伤害、被欺凌,你还会继续善良下去吗?

麦克唐纳《北风的背后》里,北风对小钻石说:“善良与残忍,这两种相反的秉性常常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善良也很有可能是伪装的,是为了以后更加残忍。”善良于此刻竟然化身为了一种阴谋,倘若这成为一条规则,那么是不是会对整个世界的价值观造成颠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