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经典英语演讲

经典英语演讲

时间:2023-05-29 17:47:01

经典英语演讲

第1篇

黑人志愿团体和教会以及其它各阶层关心此事的美国人团体,同心合力掀起了一场争取民权的运动。他们敦促国会通过强有力的法律,清除美国社会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的最后残余。

一九六三年八月二十八日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举行的「为工作的自由进军是民权运动的重要里程碑。那天最激励人心的,是马丁.路德.金恩牧师代表南方基-督教领导会议所作的讲演。 一位新闻记者指出,金氏的演讲「充满林肯和甘地精神的象征和圣经的韵律。他既义正严辞又有节制;公开宣扬-这是其基本哲学的一部分--非暴-力的改革途径;并且侃侃陈词,雄辩有力。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美国国会、总统和法院将金氏在讲演中提到的各种法律障碍解除了。

一百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今天我们就是在他的雕像前集会。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它之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

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一百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诸于众。

就某种意义而言,今天我们是为了要求兑现诺言而汇集到我们国家的首都来的。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草拟宪法和独立宣言的气壮山河的词句时,曾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他们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就有色公民而论,美国显然没有实践她的诺言。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但是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我们不相信,在这个国家巨大的机会之库里已没有足够的储备。因此今天我们要求将支票兑现--这张支票将给予我们宝贵的自由和正义的保障。

我们来到这个圣地也是为了提醒美国,现在是非常急迫的时刻。现在决非侈谈冷静下来或服用渐进主义的镇静剂的时候。现在是实现民-主的诺言的时候。现在是从种族隔离的荒凉阴暗的深谷攀登种族平等的光明大道的时候。现在是向上帝所有的儿女开放机会之门的时候。现在是把我们的国家从种族不平等的流沙中拯救出来,置于兄弟情谊的盘石上的时候。

如果美国忽视时间的迫切性和低估黑人的决心,那么,这对美国来说,将是致命伤。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一九六三年并不意味着斗争的结束,而是开始。有人希望,黑人只要消消气就会满足;如果国家安之若素,毫无反应,这些人必会大失所望的。黑人得不到公民的权利,美国就不可能有安宁或平静。正义的光明的一天不到来,叛乱的旋风就将继续动摇这个国家的基矗

但是对于等候在正义之宫门口的心急如焚的人们,有些话我是必须说的。在争取合法地位的过程中,我们不要采取错误的做法。我们不要为了满足对自由的渴望而抱着敌对和仇恨之杯痛饮。我们斗争时必须求远举止得体,纪律严明。我们不能容许我们的具有崭新内容的抗-议蜕变为暴-力行动。我们要不断地升华到以精神力量对付物质力量的崇高境界中去。

现在黑人社会充满着了不起的新的战斗精神,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而不信任所有的白人。因为我们的许多白人兄弟已经认识到,他们的命运与我们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他们今天参加游-行集会就是明证。他们的自由与我们的自由是息息相关的。我们不能单独行动。

当我们行动时,我们必须保证向前进。我们不能倒退。现在有人问热心民权运动的人,「你们什么时候才能满足?

只要黑人仍然遭受警-察难以形容的野蛮迫-害,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只要我们在外奔波而疲乏的身躯不能在公路旁的汽车旅馆和城里的旅馆找到住宿之所,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只要黑人的基本活动范围只是从少数民族聚居的小贫民区转移到大贫民区,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只要密西西比仍然有一个黑人不能参加选举,只要纽约有一个黑人认为他投票无济于事,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不!我们现在并不满足,我们将来也不满足,除非正义和公正犹如江海之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

我并非没有注意到,参加今天集会的人中,有些受尽苦难和折磨;有些刚刚走出窄小的牢房;有些由于寻求自由,曾在居住地惨遭疯狂迫-害的打击,并在警-察暴行的旋风中摇摇欲坠。你们是人为痛苦的长期受难者。坚持下去吧,要坚决相信,忍受不应得的痛苦是一种赎罪。

让我们回到密西西比去,回到阿拉巴马去,回到南卡罗来纳去,回到乔治亚去,回到路易斯安那去,回到我们北方城市中的贫民区和少数民族居住区去,要心中有数,这种状况是能够也必将改变的。我们不要陷入绝望而不克自拔。

朋友们,今天我对你们说,在此时此刻,我们虽然遭受种种困难和挫折,我仍然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中的。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第2篇

2. It's been said that technology creates more problems than it solves and may threaten or damage the quality of life. Is this statement reasonableWhat problems does technology bring usUse specific examples in your answer, please.

3. Literature is a significant part of human culture and some say it can help form aesthetic taste. However, is it necessary for everyone to read poetry, novels, and other types of imaginative literature

4. Many people know how to attain success, but few know how to make the best use of it when it comes. So how do you define success and how would you make the best use of it

5. Do you agree that the people who mak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society are generally not those who develop their own new ideas, but those who are most gifted at perceiving and coordinating the talents and skills of others And please give examples to illustrate your views.

6. Most people agree that buildings represent a valuable record of the past for any society, but

controversy arises when old buildings stand on ground which modern planners feel could be better used for modern purposes. In such situations, should modern development be given precedence over the preservation of historic buildings so that contemporary needs can be served

7. It is often asserted that the purpose of education is to free the mind and the spirit. However, formal education tends to restrain our minds and spirits rather than set them free. Do you think university education should be more open-minded and freeAnd what aspect of your university life should be improved

8. In today's technological society, we're becoming busier and busier. But the primary goal of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is to increase people's efficiency so that everyone has more leisure time. How do you evaluate this situationHow can we improve it

9. Strict laws are important for the security of our society, but there are many cases of injustice based on rigid laws. Should laws be fixed or flexiblePlease explain your vies with examples.

10.One typical feature of the young generation is overconfidence. As a result, they lack the patience to do a basic job, dreaming that they can accomplish great things is misleading and/or potentially harmful

11.which qualities do you look for in a boyfriend/girlfriend

12.What would be your major consideration in choosing a job and why

13.what is more important in your career, to make money or to be satisfied with your work

14.Which is more important for you: knowledge from books or personal experience:

15.If you could live in a different time and place, what time and place would you choose

16.What is your view on public displays of affection such as kissing on campus

17.If we don't want to give money to individual beggars, what charities would you recommend that we support in China:

18.Do you think married couples have a better life without children

19.why do you think Valentine's Day has become so popular in China

20.Could you please tell us, in your opinion, what makes life worthwhile

21.Are we allowing the Internet to intrude too far into our private lives

22.Do we need so many television channels

23.Is it time to scrap the May and October golden week holidays

24.Is marking western holidays a sign of a modern China or of traditions sacrificed to commercial interests

25.Should linguistic diversity be preserved, even at the expense of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26.Are we becoming too susceptible to advertising

27.Do you think people today are any closer to achieving a peaceful and harmonious future or harmonious world than Confucius, who lived 2000 years ago

28.Should bargaining be outlawed and traders be required to advertise a fixed price for what they sell

29.Should it be left to university students to balance their private lives and their studies

30.Can the sacrifice of modesty in the interests of achieving success be justified

31.What do you think is more important for a child, a happy childhood or top marks at school

32.Who should be the focus of investment in sport, the general population or potential Olympic champions

33.Are boarding schools a good idea or are students better off at home

34.Should Peking Opera remain true to its roots or change with the times

35.Does modern society place too much emphasis on physical beauty

36.Should Beijing's historic main avenue be open to all, big cars and small cars

37.Is it right for major cities to lift the ban on firecrackers

38.Is a dependent husband a role model or a cause of embarrassment

39.Should Beijing introduce a congestion charge to encourage drivers to use public transport and leave their cars at home

40.Who should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poor diet of children, fast-food restaurants or parents

41.Is the Olympic ideal still relevant today

42.Should China introduce a complete ban on smoking in restaurants and bars

43.Is Beijing a better or a worse city, as a result of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hutongs

44.Are retirement homes the answer in caring for China's aging population

45.If you could invite one historical figure to dinner, who would that beWhat would you want to discuss with him or her

46.If you could choose one thing that China could share with the rest of the world, what would that be

47.Should postgraduate study be a means of improving job prospects, rather than pursuing academic interests

48.Is it right that success in the sporting arena should open doors to a career in entertainment

49.Do you think big cities need more public transport instead of more private cars

50.Do you think that pretty female students have an advantage in job interviews

51.Do the benefits of the Internet for students outweigh the potential harm

52.Should the Yuan Ming Yuan, also known as the Old Summer Palace, be restored

53.Do you think schools, including primary schools, should permit students to carry mobile phones

54.Do you think a policy of not allowing visitors on campus will harm a university's image

55.Is the risk of exploitation too high a price for children to pay for fame

56.What's more important, job satisfaction or money

57.Which attribute is more important for an Olympic champion, technique or mental strength

58.Which is better for the arts, private investment or government funding

第3篇

[关键词] 电影;演讲;诉诸

一、电影中的演讲

说到美国电影中经典的演讲片段,我们大多会想到《独立日》中当面临外星生物的入侵,人类的生死存亡命悬一线之际,美国总统的战前演讲;或者是《勇敢的心》中,威廉华莱士在敌众我寡的战场上,鼓舞苏格兰勇士们为自由而战的呼喊;或者是《四个婚礼一个葬礼》中,痛失伴侣的马修在葬礼上情真意挚的怀念悼词。这些生动的演讲或鼓舞人心,或发人深省,或感人至深,它们既成就了电影的经典,本身也成为经典。当然故事本身的铺垫,情绪的累积,演员的演绎,音乐、场景的辅助都是成就这些经典演讲的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而演讲本身,从何种角度对观点进行阐述,如何运用各种修辞手段而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如何加强感染的效果,如何让观众移情与演讲者产生共鸣,则更是重中之重。电影中的演讲如果按类型划分的话,侧重于几种类型。其一为礼仪性演讲,如获奖感言、颁奖致辞;其二为劝说型演讲,通过演讲说服别人,达到改变他人想法的目的;还有一种是激励型演讲,演讲是为了激发听众的热情,促使听众反思,从而做出有意义的行动。

二、演讲的修辞

“根据修辞学的理论,演讲的目的是要提出或回答人们关心和瞩目的问题。但要回答和解决问题,演讲者必须进行劝说,而要劝说则必须采用一定的手段。理性诉诸、情感诉诸和人品诉诸便是演讲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何晓勤,2004)理性诉诸强调以理服人,演讲者通过提供事实、论据来说服听众,使其确信自己的观点。演讲者思维必须理性,演讲的构架必须符合逻辑。但是人的思想总是受到理智和情感双重的驱使,所以光靠理性的诉诸还不足以完全打动观众,往往需要辅以情感诉诸的效果,适当的煽情往往能够激起观众的激情、同情,在较广范围内带动起某种情绪,从而起到宣传和鼓动的作用。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语言手段即是“情感诉诸”,这能使电影的感染力大大增强。由于电影对其所信奉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进行宣传的作用,通常电影中的演讲往往出自主人公或者其他代表成功、正直等积极意义的角色之口。危机中的总统、正义感的律师、战争中的英雄,演讲者本人代表的品格、信誉也成就了品格诉诸的要义。而以英雄的正义感、使命感来点燃普通人心中埋藏的激情;对精英,对英雄的崇敬,让观众较为容易地认同影片所宣扬的道德观、价值观。美国电影的英雄主义情结也和品格诉诸的目的不谋而合。

三、美国电影中演讲片段的诉诸实例分析

电影中的演讲往往出于激励人、感染人的目的所安排,所以最常见的是对情感进行诉诸的例子。和《独立日》一样,1998年好莱坞科幻巨制《惊世天劫》中的总统演讲也是非常典型的一例。演讲一开头,总统用两个连续否定“我今晚不是以美国总统的身份向各位发言,也不是一个国家的元首,而是人类的一员。” 对人类的共同利益进行情感诉诸,突出了在人类生存面临外来的威胁的关头,人作为个体,他的头衔、职务都变得不重要,认识到作为人类共同体的一分子,同仇敌忾才是关键。然后用了“人类追求的知识结晶,对科学的苦心钻研,冒险飞向太空的努力,现代科技的成果和想象力,甚至来自战争的经验,都在为这场生死战提供利器”这样5个气势磅礴的排比来激励人们:不要丧失信心,我们有能力避免这个世界的末日,达到振奋人心,产生情感共鸣的效果。最后,作为结束语“全世界的希望都寄托在这14名勇士身上,他们将飞向太空,让全球的人类目睹你们的英雄事迹,愿上帝保佑,祝你们好运。”再次诉诸人们心中的英雄主义情感,英雄拯救全人类的壮举让观众为之动容。

而当演讲的目的是为了说服人,那么将情感诉诸和品格诉诸相结合,双管齐下,将会起到更好的劝说效果。经典电影《闻香识女人》中,双目失明的斯坦利上校为忘年之交查理在学校听证会上的辩护演讲是一个将情感诉诸和品格诉诸巧妙结合的例子。演讲一开始,斯坦利上校直接抛出了语气激愤的几组反问句“这到底是怎么了?你们的校训是什么?”和排比句式的对比“看吧!子弹扫来的时候,有些人跑了,有些人屹立不动。查理迎上去面对火刑,而乔治躲到他老爸的卵翼之下。这就是你们要做的吗?奖赏乔治,毁掉查理?”来质疑校方对富家子弟的偏袒,对平民学生的不公正。接着,上校说到:“你们眼下正在打造用来运送告密者的远洋轮……过往那些引以为傲的校友们的精神已死,这座学校的立校精神正在被自己亲手扼杀。这多么可惜!真是场闹剧!”暗喻和感叹句的使用继续对在场的全校师生进行情感诉诸,唤醒他们的正义感和荣誉感。而当校长羞恼的斥责他“不要破坏规矩”,斯坦利上校愤怒的反击“真想让你见识见识什么是破坏规矩。可我太老了!我太累了!该死的我还是个瞎子——要是五年前,我会拿火焰喷射剂把这给烧了,破坏规矩,你以为在跟谁说话!”往日的战斗英雄,骁勇无畏,而今双目失明,晚景凄凉,命运的落差让人不禁感叹,而上校的人格魅力,维护公正的坦荡胸怀,使得听众的崇敬之意也油然而生。接下来的演讲“我可是久经沙场,那时候我还能看见,我看见的是像他们这么大孩子们胳膊被炸断了,双腿被截断了,可我从来没见过孩子们的精神有过任何程度的缺损。——可我要说你们正在谋杀这个孩子的精神……”继续着过往和现今的对比,继续对听众的情感和对上校正直的品格的双重诉诸,直指胳膊被炸,双腿被截都没有毁灭正直的精神那么可怕。在演讲的最后陈述中暗喻 “学校是未来领袖的摇篮,如果架子断了,摇篮也就掉了”,排比 “轮到查理了,他也在一个人生的十字路口,他必须选择一条路,一条正确的路,一条有原则的路,一条成全他人格的路”,和重复“相信我,别毁了他!保护他!支持他!”等修辞手段的运用,阐明学校的责任,强调听证会的决定不仅是开除一名学生与否,而是关系到保护一个年青人的正直品格。真挚的情感诉诸,促动了不仅是参与听证会的师生,更是所有的观众来思考什么是正直,什么是勇气,什么是未来领袖所应具有的素质。

人们常说事实胜于雄辩,在劝说型演讲中理性诉诸应该是最有说服力的手段。电影中,描述法庭上唇枪舌剑的演说场景中就常常应用到。1994年出品的《费城故事》中大段的法庭辩论片段为如何利用理性诉诸提供了佐证。如法庭辩论的开篇陈述:“陪审团的先生女士们,我要陈述的就是一个简单的事实:第一安德鲁曾经是,现在也是个好律师。第二他身患艾滋病,出于可理解的、个人的,同时也是法律允许的原因对此保持了沉默。第三他的老板发现了此事。第四他们惊慌了,然后做了也许看似很合理的行动。但是不论如何从道义上,公德上评判这种行动,他们解雇安德鲁仅仅因为他患有艾滋病,他们就是违法的。”朴实的选词,简洁的句式,精炼地陈述了案件的基本事实。理性的诉诸人们的常识,这样一个事实清楚的案件,却为何受到了如此广泛的争议和关注。因为它不仅涉及了当时社会的敏感话题“艾滋病患者能否像其他病患一样获得社会的同情和帮助”,同时也挑战了“同性恋者是否应该被社会接受”这样的道德问题。对待有争议的话题,理性的思考,冷静的陈述,这种蓄势待发的力量比暴跳如雷或声嘶力竭反而更加具有说服力。

在电影中的演讲,根据演讲者不同的动机三种诉诸各有所侧重,而三诉诸的最终目的都是加强劝说的力度。最后选取1991电影《刺杀肯尼迪》的演讲片段来阐述三种诉诸如何综合起来加以运用。电影《刺杀肯尼迪》以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遇刺身亡为背景,讲述了20年后独立检察官吉姆加里森发现刺杀事件的蹊跷,展开深入调查,并最终揭露了美国历史上一桩巨大的政治阴谋的事件。法庭演讲,理性诉诸是基础。加里森在翔实的证据面前总结道:“我向你们提出发生在1963年11月22日的事件,是一场!它最直接最可悲的后果,就是改变了肯尼迪从越南撤军的决定。——肯尼迪总统的谋杀案,——这有一个简单的办法能证明——公布中央情报局的51份文件,——或关于奥斯瓦多在苏联活动的秘密备忘录。”提到这些秘密文件的存在让前面的责问有了依据,明确的动机使得这是一场的结论无可辩驳。演讲数次引用了名人名篇的话语,从正面进行品格诉诸,权威诉诸。比如引用了《独立宣言》中关于人民应该如何应付一个破坏性的政府的论述,提到了马丁路德金等一些为了正义和真相和权贵斗争的进步人士,甚至引用了被刺杀的肯尼迪总统自己的名言“不要问这国家能为你做什么,问自己能为国家做什么!”。演讲还提到了希特勒的名言“越大的谎言就越有人相信。”从反面来进行品格诉诸。这样一个反面典型的观点恰好迎合了当局制造骗局的逻辑,令这个阴谋更加令人鄙夷。而整篇演讲中进行情感诉诸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演讲的前三段都是以反问句开头。“有谁会为埋在廉价墓地里的奥斯瓦多感到伤心呢?”“我们的生命价值又是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成千上万的文件可以作证,为什么却被撤掉并烧毁?”这些铿锵有力的反问在质问被告,更是在质问美国政府,一个号称自由民主的国家,一个自诩宪法立国的国家,为什么会发生谋杀总统的可耻阴谋。这篇法庭总结陈词是一个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高尚的品格感染人的演讲范例。

四、结 语

本文赏析的这些电影片段,演讲丝丝入扣、感人至深、令人信服,为成功运用理性诉诸、情感诉诸和品格诉诸提供了经典范例。三诉诸修辞手段加强演讲效果,顺利传递信息的效果非常显著,值得在电影剧本编剧们的创作中广为借鉴。当然不仅仅局限在银幕上,其他类型的演讲者也大可以加以运用,提高演讲的技巧,成就成功的演讲。

[参考文献]

[1] 赵菊春.演讲艺术[M].北京:兵器出版社,1999.

[2] 胡曙中.英汉修辞比较[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3] 何晓勤.演讲?劝说?诉诸?语篇[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1).

[4] 张放.英语演讲修辞中的三诉诸———以美国总统奥巴马胜选演讲词为例[J].海外英语,2011(11).

第4篇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 电影口语经典电影

一、体验哲学与体验式教学

美国语言学家Lakoff和Johnson于1999年出版了《体验哲学:基于体验的心智及对西方思想的挑战》,在书中提出了“体验哲学”(Embodied Philosophy)这一理论。体验哲学的主要理论思想概括起来有三条基本原则———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和思维的隐喻性,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心智的体验性。体验哲学认为,人类的范畴、概念、推理和心智是基于身体经验形成的。语言主要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在对世界体验的基础上经过认知加工逐步形成的,是主客观互动的结果[1]。体验哲学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传统的语法教学法效率低下,为什么枯燥的词汇教学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为什么学生在学得很辛苦的同时,忘得却更快。这些问题都从体验哲学中得到了解释,那就是学生只有在体验中才能够真正内化学到的知识,要想让学生的语言水平获得真正提高,教师只能不断地给学生提供各种丰富多彩的真正体验语言的机会。

在树立新的语言认知观的同时,体验哲学也在其充实和发展过程中催生着与之相应的新的语言教学模式。体验式外语教学正是与体验哲学倡导的体验认知观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不难看出,体验式外语教学的哲学根源就是体验哲学,它认为语言的形成和发展是体验认知的结果,语言具有体验性。正是这一观点在为体验式外语教学奠定理论基础的同时,也对体验式教学实践提供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体验式外语教学的特点就是从语言的体验性本质出发,以相应的形式和内容调动学习者内在的各种语言体验因素,目的在于顺应学习者外语学习过程的本质需求,以实现最为理想的教学效果[2]。

综上所述,从体验式教学的角度看,外语教学应该做到以人为本,要突出体验性、互动性和人文性。

二、体验式“电影口语”教学

教育是对受教育者的自由个性的引导和启迪过程,使后者在此过程中不断释放内在的潜能而逐步自由生成和展示自我,进而使其各方面潜质不断丰富和完善[3]。这就意味着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得到身心体验,这种体验既包括学生学习外语的体验,也包括学生内心世界的体验,更包括学生对个性发展、个性潜能、内在人性、生命意义的体验。外语教学也是同理。外语教学也要注重学生的素质提高以及要让学生自己去分析作品体现的人生道理。外语教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传授语言知识和能力,更在于使学生在语言的熏陶和体验中感受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感受人生的各种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从而更好地形成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精心挑选的英语电影能够很好地给我们提供这方面的素材,满足我们的教学要求,使学生在电影主人公跌宕起伏的命运中感同身受,不断获得人生启迪,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

英语口语能力在英语各项能力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重视,而口语能力的发展是完全基于心智的体验之上的,口语能力比起英语的其他各项能力来说更需要通过体验才能够获得,它完全无法通过简单的讲解或阅读而获得。因为语感来自于对不断使用的日常语言的逐步深入的理解和体验。

英语电影的语言具有真实性、直观性、灵活多变等特点, 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语言材料。这种语言材料完全不同于普通教材。普通教材提供的是书面语,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难用得到的语言,而电影中的英语则完全取材于日常生活,可以形象生动地向学生展示英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场景如何被真实运用,使学生在学习之后能够产生说英语的信心和愿望。在目前的教学条件下,我们还无法真正为学生提供很多真实的语言环境供他们体验,但是观看精心选择适合教学的电影却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达到最接近真实语言环境的状态,可以让学生随着电影情节的发展去体验英语。因此,电影口语课就是一种以体验哲学为理论基础的体验式外语教学实践。这种教学实践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以求通过丰富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直觉领悟和理性反思,其教学成果取决于学生自身与教学情境的相互作用。

三、“电影口语”教学实践

电影口语教学必须合理设计和安排,确保课程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我们的电影口语教学已经顺利开设三个学期,每个学期我们都进行不断的探索和总结,这种探索和总结主要包括不同类型影片的选用、各种课堂活动及教学环节设置的实效等。在每学期期末我们都会对选课学生进行问卷及访谈,从而获得最真实的反馈来指导我们进一步改进课程教学,使体验式教学更好更彻底地贯彻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来。以下分析将包含三个学期教学调查中获得的主要的有意义的启示。

电影口语课的单元学习基本按照以下流程来开展。单元学习前布置学生完整地观看精选出来的一部影片,边看边做笔记,记下关键词、难点以及经典语句,自行查阅或与老师同学讨论交流。在第一次课上有小测验可以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他们对电影的理解及学习难点所在。课堂上精选该电影的几个经典片段展开一系列的语言文化学习和以听说能力培养为侧重点的听说读写译活动,以加深对该电影的理解和提高各项语言技能。在经典片段学习结束后,我们设置了以小组为单位的角色扮演和相关主题电影推荐,以加深对电影的理解和拓宽相关主题电影的知识。在具体教学设计中以下四点具体做法是:

1. 课程组老师精心编写了Learning material在一个单元开始前发给学生,其中包含电影的重要信息如导演、主演者、获奖情况、影评等,电影中出现的重要词汇和难理解的短语以及地道口语搭配和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等。要求学生预习好这些内容,为更好地理解电影内容做好准备。

2. 在进行片段教学之前,教师简要介绍片段中涉及的历史文化背景、主要内容和人物关系,激活学生脑中的图式知识,同时讲解重点语言点和对白,帮助其更好的接受新知识。这一点在第三学期问卷结果中也有体现,对于题项“你赞成下列哪种教学方式?”有56%的学生选择“A看前先讲解重点,提醒学生注意电影中出现的对白与细节”,选择“C. 看时停下来讲解对白与讨论”的只有19%,选其他两个选项者更少。由此可见,看电影前先讲解要点可以有效消除理解障碍,适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3. 选取电影中有意义的片段作听写练习。有些影片开头的旁白很精彩,适合设计成听写填空。《全民情敌》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电影一开始Hitch就通过旁白的方式告诉了我们许多恋爱方面的经典论断。通过把该部分设计成听写填空可以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该片的一些经典台词。电影的其他部分如一些演讲或有趣对话也适合设计成该项练习,如《律政俏佳人》中的毕业演讲。但是务必要注意的是,听写练习的设计必须是合理必要的,在片段挑选上有较高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它在所有课堂活动中所占的比例必须控制好。否则,如果随意将各种片段设置成听写练习,使之比例过高,则难免使学生失去兴趣。

4. 正确利用字幕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字幕的妙用可以大大丰富我们的课堂设计,提高电影学习的效果。目前大多英文电影的中英字幕均可以到射手网下载,这些字幕文件下载后独立存在,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决定是否将字幕导入到电影中。以下做法可供参考:第一次观看让学生在没有字幕的帮助下进行,其目的是锻炼学生听大意抓主旨的能力,以及根据语音语调进行推测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暂停、定格某些场景,让学生描述当时的情形,或者推测即将发生的故事情节。第二次观看可以给学生看中英双字幕,让学生最大限度地理解影片。第三次观看只给英文字幕。在学生对影片足够理解的前提下,我们甚至可以利用字幕的编辑功能只给出英文字幕关键词,来引导学生说出完整的台词。笔者曾经尝试在无字幕的前提下,将剪辑加工过的影片片段拖入KMPlayer播放器,只播放片段情景和背景音而无原声对话,然后让学生设想情节并编出台词,并在课堂上当堂演绎,评出优胜组。该项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四、现代影片和经典影片选用的对比研究

在电影口语课中如何使影片选用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减少随意性和盲目性一直是我们课程组老师非常重视的一个方面,因为影片选用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同时也是体验式教学能否真正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在第二学期选用现代影片,第三学期选用经典影片并进行了对比研究。

选用现代影片所具有的优势是更贴近学生生活,也较为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这种方式所具有的无法避免的劣势是无法保证所选影片的系统性和稳定性,难免出现随意性,并使学生陷入对影片新颖性和观看效果的不断的追逐中,而这并不符合我们课程开设的初衷。因为我们的课程是让学生通过精选的电影片段来体验英语,从而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来学习和应用英语,绝不只是观影这么简单。恰恰相反,观影只占了课程教学中的一个较小的部分。

选用经典影片则可以避免每个学期都要不断地改换影片,使整个课程各个单元的设置具有了很好的稳定性、系统性和科学性。此外,选用经典影片的另一好处是,不用再考虑影片的新鲜感问题和学生是否看过的问题,因为所选影片非常经典,基本上没有学生看过。其中大部分影片是根据名著改编的,如《乱世佳人》、《小妇人》、《傲慢与偏见》等。这些经典影片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使我们课程教学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所拓展。她不再只是一门电影课程,她更是一门口语课程,文化课程甚至是文学课程。具体对比结果如下:

1. 在“你最喜欢本课程的哪些教学活动或环节?”这一题项中,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活动无疑是 “角色扮演”。该活动在第二学期的问卷调查中是学生最青睐的,达到45%。在第三学期更是有70.5%的人选了该选项,相比其他选项可以说是一枝独秀,遥遥领先。这充分说明了体验式教学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因为在该活动中学生得到了充分的体验和运用语言的机会,并在体验中不断感知和学习语言。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把各个单元冲突强烈、具有表演性,能激发学生表演欲的片段精心挑选出来,让学生在片段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进行小组片段表演比赛,充分激发了学生体验语言和运用语言的欲望。问卷结果对比表明,学生对于该活动的欢迎程度在原来就高的基础上还有显著提高。这充分说明了经典电影更适合我们体验式教学的需要,因为经典电影中的优秀片段往往戏剧冲突更加强烈,更能激发学生的挑战欲和表演欲。在第三学期的课堂活动中,就有一组学生在表演《傲慢与偏见》的片段中非常形象传神地表演出了Lady Catherine 的傲慢与势力,令人捧腹。而在学习第二单元dream career时,有个班同学选取的表演片段是妻子Paulie在知道丈夫Johann Strauss要跟知音Carla Donner私奔时话别的场景,学生极其投入的又哭又笑的表演感动了在场的许多同学。应该说这个课程给了同学们充分的挖掘潜力展现自我的机会,使他们在体验英语的过程中增强了说英语的勇气和信心。

2. 在“你觉得本课程在哪方面对你帮助很大?(可多选)”这一题项中,第三学期学生对于课程教学效果认可程度较高的是“拓宽英语文化知识面 52.6%”和“提高团队合作能力64.2%”,在第二学期相应选项的对应数据是63%和41%。虽然两者数据都有显著变化,但总的来说这两项效果始终是学生肯定的。而另一项数据则引起了我们的格外关注,第二学期52%的学生认为本课程可以提高英语口语能力,第三学期38.9%的学生认为有该效果。虽然数据基本令人满意,但我们还是对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因为我们课程的重要宗旨之一是通过体验英语来提高英语口语能力。如果对于提高口语方面的效果不够显著,则势必要做些改进。可能的原因是,现代电影比较新颖,更接近学生的生活,更具有话题性,更能引起学生的交流兴趣。而经典电影在深度上加强的同时,跟学生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距离。因此如何与时俱进,从经典电影中更好地挖掘适合学生学习和探讨的话题,设计更能广泛激发学生发言和参与欲的课堂活动是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努力的方向。

3. 在“你在学习这门课时遇到的困难是?(可多选)”这一题项中,变化最显著的是选项“A. 电影中的英语听不懂”。选用现代影片时,选该选项的学生占32%,选用经典影片后达68.4%。此外,选项“C. 很花时间”变化也相当显著。选用现代影片时,20%的学生选了该选项,选用经典影片后34.7%的学生选了该选项。 这两个选项存在较强的逻辑关系,可以相互验证。正是因为学生觉得语言难了所以学习也就更费时了。这个对比结果给我们的启示是,一方面经典影片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付出相当多的精力来学习,正说明了这个课程开设的合理性,是值得学生学习的。但是另一方面,对于难度的把握还要考虑到度的问题。在选用经典影片时要充分考虑语言语速问题,尽量选择一些语速不要过快,语言表达清晰,并接近现代语言的影片。否则难度过高,将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将体验式教学运用于电影口语教学,并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精心挑选经典影片,设计丰富多彩,接近学生实际生活的课堂活动是我们课程教学取得成功的有力保证。

本文为浙江省外文学会2011年专题研究项目题为“体验哲学在大学英语拓展课‘电影口语’中的应用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WYB2011004.

参考文献

[1]王寅,李弘. 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对词汇和词法成因的解释[J]. 外语学刊,2004(2):1-6.

[2]杨惠媛,苑春鸣. 体验哲学与体验式外语教学[J].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09(4):60-63.

[3]鲁苓. 语言言语交往[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206.

第5篇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土木工程;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H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6)05-0039-05

一、从“学”到“用”的硕士生专业英语内涵

专业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简称ESP),特指与某种职业、学科或目的相关联的英语[1]。根据学习者的语言使用目的和语言环境,专业英语又分为职业英语(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简称 EOP)和学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 ,简称EAP)[2]两大分支。对于硕士研究生而言,专业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学术英语,学习目的一般可归纳为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及时掌握学科发展动态及加强学术交流(发表学术论文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以下文章中所提专业英语皆为学术类专业英语。

专业英语作为通用英语(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简称EGP) 的变体,有两个基本特点:(1)专业英语具有独特的词汇、句法和结构模式。简要地说, 科技文体正式、客观,词汇以中性的技术与半技术词为多,语法以被动语态与名词化为主[3]。(2)专业英语具有明显的专业内涵,需采用与学习者关系最密切的语言素材来进行授课。对学习者而言,学习专业英语是为了了解专业英语的特

点,掌握相关的专业英语基础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学习者在学习专业英语的过程中就开始积累和扩充专业知识,实际上这也是学习专业英语的最终目的。

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的基本要求,以教育部颁发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为依据[4],上海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制定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学生除了完成基础英语课程外,还必须修满36学时的专业英语课程(2学分)。新修订的教学大纲将专业英语定位为现代信息社会中土木工程人才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语言工具,通过应用这门语言工具可及时获取专业信息、掌握学科发展动态、发表科研成果及进行国际学术交流。

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质量需要通过选择恰当的课程教学内容和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来得到保证,而这一切必须符合专业英语的教学规律。学以致用不是一步完成的,从“学”到“用”英语是逐渐过度的[5],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学”,即学习专业知识应当如何用英语表达。这里的专业知识涉及的内容应当是学生已熟悉的专业基础知识,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生积累专业词汇,熟悉专业文体。第二阶段“用”,即学生通过以英语为载体的书籍、期刊学习本专业的新理论、新技术,以及发表英语学术论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

文章结合学校环境与建筑学院土木工程学科研究生专业英语的教学实践进行专业英语学以致用的探索。

二、“学”阶段的主要教学内容及方法

“学”阶段学的是英语,“专业英语”一词中“专业”和“英语”的关系是学生通过已经习得的专业知识更快更好地学习英语在专业领域的表达方式,包括词汇、语句及语言风格。由于专业英语素材多、词汇多、语句晦涩难懂,因此这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必须专业对口、难易适中,且为学生在本科阶段已基本掌握的专业知识。这是因为相关的背景知识是决定专业英语理解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土木工程硕士研究生在本科阶段学习了“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因此可以快速理解在“concrete(意为混凝土)”前加上“reinforced-”可以获得“钢筋混凝土”的英文,或在前面加上“pre-stressed”可以获得“预应力混凝土”的英文。又如,“workability of fresh concrete”对于无土木工程专业背景的学生来说可能意味着“新鲜混凝土的可使用性”,但对于土木工程硕士研究生来说,它的含义显而易见,“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由此可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对于理解、掌握专业英语是非常有帮助。

在“学”阶段的教学中使用的专业英语教学资料取自多本国际知名土木工程专业系列英语教材,例如结构力学方面有R. C. Hibbeler编著的《Structural Analysis》经典教材,岩土力学方面有B. M. Das编著的《Principles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K. Terzaghi等编著的《Soil Mechanics in Engineering Practice》等著作。

鉴于专业英语安排的学时相对较少(2学时/周×18周,共36学时),为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对教材内容有所取舍,做到突出重点、挈领提纲。对于选定的典型材料,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相关背景的知识回顾,使学生快速进入语境,应用专业知识进行预测性阅读,然后才进行关键段落、关键句、关键词的剖析及讲解。

“学”阶段的授课以教师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的方式进行,使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并与教师进行交流沟通。通常对于一个典型材料,教师首先通过朗读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英语发音,然后通过原文翻译,讲解专业概念及语句结构。在目前的英语教育测试系统中,为了更好地达到公平公正,大量运用了客观选择题,导致学生缺失基本的语法、句法和语言应用能力,从而对内容理解不准确、更有甚者理解错误,因此教师在开始阶段的引导是非常必要的。接下来是学生参与部分,训练学生的英文朗读与正确翻译原文的能力,从纠正词汇发音、纠正翻译错误着手,通过一定量的段落朗读及翻译练习来提高阅读英文经典教材及准确理解其含义的能力。

三、“用”阶段的主要教学内容及方法

“用”阶段用的是英语,“专业英语”一词中“专业”和“英语”的关系是:(1)学生通过以英语为载体的学术论文、讲座、国际会议等形式获得本专业的先进科学知识及技术成果;(2)并且能够自己撰写英语论文、作演讲、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报告。通过“学”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部分基本的专业英语单词、语句及表达方式,在“用”阶段的教学内容上可以提升词汇、句式结构的难度,并且更有针对性地选择期刊论文作为专业英语教学资料。与土木工程英语教材相比,期刊论文对写作体例有更严格的要求,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美国国家标准化协会(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和英国标准协会(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e)等国际或国家组织都对科技论文的写作体例做了规定,基本内容一般包括:Title标题;Abstract 摘要;Keywords关键词;Introduction引言;Material and method equipment and experimental procedure 材料与方法,设备与实验过程;Results结果;Conclusions结论;Acknowledgments致谢;References参考文献),有时还包括Discussion 讨论及Appendix附录。期刊论文与经典教材相比的另一个不同点在于教材上的专业内容多数已为学生熟知,学生通过专业知识背景来学英语;而期刊论文上登载的大多是最新的科学技术,部分为综述类文献,学生通过阅读期刊论文可以及时地掌握专业动态、获取专业知识。

为学校土木工程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选择的学术论文均取自土木工程方面的国际主流学术期刊,有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简称ASCE)出版的杂志期刊,以及联邦德国的施普林格出版公司(Springer-Verlag GmbH & Co. KG)、荷兰的埃尔塞维尔科学出版公司(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美国约翰・威利父子公司(John Wiley & Son, Inc.)等著名国际出版社出版的学术期刊。这些期刊覆盖了土木工程的方方面面,包括岩土工程、结构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土木工程材料等。对于每本用于专业英语素材选取的期刊,都会介绍其主要涉及的学术领域及期刊的出版偏好,例如偏向基础实验、理论推导或工程实例分析等,使学生在今后选择期刊发表科研成果时可以有的放矢。

由上所述可知,专业英语在“用”阶段的课程内容安排上有两条主线:(1)第一条主线是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文献各部分的写作技巧与注意事项,包括摘要、引言、正文(分为试验研究型、理论研究型及试验研究结合理论研究型)、结论、致谢及参考文献等;(2)第二条主线是土木工程专业涉及的专业内容,包括地基基础、混凝土结构、高层建筑结构、道路及桥梁等。在课程安排上,这两条主线并不是互相孤立的,而是紧密结合在一起,如表1所示。表1学校土木工程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安排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从中可以看出,在专业英语课程的“用”阶段,每一个专业知识板块和文献写作体例所包含的内容是一一对应,相辅相成的。例如在讲解知识板块“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时,会挑选这方面的正文作为教学材料,又或在讲解知识板块“混凝土结构”时,会挑选这方面的引言作为教学材料,这样学生不仅能学习专业英语词汇及写作技巧,还能及时了解土木工程专业方面的最新科研动态。又例如

以某一期刊为例,从官网主页进入作者投稿须知界面(Guide for Authors),讲解该期刊对论文各部分写作格式的特殊要求,然后进入投稿界面,详细介绍投稿步骤直至投稿完成。

从表1还可看出,各个知识板块的学时并非均匀分配的,而是存在一定的灵活性,这主要是考虑到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是任课教师本人最熟悉、背景知识功底最深厚的部分,作者在之前的学习工作中基本从事“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和“混凝土结构”这两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因此对该部分内容比较熟悉,授课时可以更生动、讲解可以更清晰。

在专业英语“用”阶段的教学实践中安排了内容1和内容2。内容1对应的培养目标是“学生通过以英语为载体的学术论文、讲座、国际会议等形式获得本专业的先进科学知识及技术成果”;内容2对应的培养目标是“并且能够自己撰写英语论文、作演讲、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报告”。内容2的教学安排是由学生自由组合、选取适合的演讲题目、进行英语小组演讲,这部分内容主要训练学生在阅读理解专业英语文献的基础上,如何进行专业表达,提高英语的听、说能力。周奇和朱林菲[6]调查研究发现学生普遍希望增设听说环节。依据自身教学实践,要让小组演讲不流于形式应做到以下几点。

(1)演讲内容。必须取自近5年国际主流土木工程期刊上的学术论文,强调“近5年”期限是因为科技文献的宝贵之处在于登载的专业理论及技术都是最新的,学生通过阅读近期文献可以了解符合时展、科技发展的专业学科方向。由于刚入学的硕士研究生对本专业的国际学术期刊不熟悉,一般会指定一些,例如岩土力学方面有《Géotechnique》《Computers and Geotechniques》《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等,岩石力学方面有《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等,结构、材料方面有《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等。

(2)演讲形式。由学生自由组合形成4~5人为单位的演讲小组,对所选择的演讲题目按照内容简介(Outline)、引言(Introduction)、内容主体(main body)、结论(conclusions)进行解说,每位组员都必须上台演讲,总用时控制在13~15分钟。

(3)提问环节。在每组演讲完毕后,其余小组进行提问,演讲组可指派任何组员进行回答。

(4)评分标准。演讲得分由教师打分(权重40%)和学生打分(权重60%)共同决定。学生打分成绩由除演讲小组外的其余小组给出,取平均值,评分标准如表2所示:(a)演讲长度直接关系到组员是否对演讲内容熟悉、组员之间是否有排练及配合;(b)PPT应尽量避免大段文字,要以标题、图、表为主,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不是机械性地重复PPT上内容;(c)演讲内容必须符合国际发展动向的土木工程学科最新科研成果;(d)演讲者需使用专业、流畅的语言进行演讲;(e)回答问题环节考核学生是否真实掌握演讲内容,以及是否查阅相关参考文献获取相关专业知识。

在专业英语课程的“用”阶段,学生进行专业演讲,提高专业听、说能力是难点。为了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除了精心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和采用合理教学方法以外,还进行了课外拓展。学院土木工程学科一直与国外知名大学土木工程学科有紧密交流合作,仅2015年就有两位上海市教委“海外名师”项目入选外籍专家来到学院作短期访问交流(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研究所所长Rafig Azzam教授和澳大利亚卧龙岗环境、土木与采矿学院的Cholachat Rujikiatkamjorn教授)。在此期间,专家们给研究生做了若干次专题报告,都是目前国际上土木工程的热点问题。学生通过听报告及提问,既获得了专业知识,又学到了作演讲报告的技巧,提高了听说能力,有助于较好地完成小组演讲。

四、考核方式

进行一定方式的考核是测试学生对课程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的手段之一,同时也为任课教师检验自己的教学成果、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提供依据。在学院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课程最终成绩由三部分组成。

(1)平时成绩(10%),该部分成绩参考出勤率和课堂参与程度。

(2)小组演讲(30%),由教师和学生的权重打分决定(参见上一节内容)。

(3)期末考试(60%),包括翻译(Part 1 Translation)和写作(Part 2 Writing)两部分。其中翻译包括中译英、英译中的词汇及段落翻译,要求译文忠于原文、语句通顺流畅、表达正确无重大语法错误。写作部分要求学生对所给图片或表格进行专业性英语描述,要求条理清晰、内容准确,符合专业文献的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

综上所述,对考核方式进行了优化设计,避免了专业英语测试中经常会遇到的尴尬问题,即专业英语考试等同于翻译考试。从考核结果和评教系统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这样考核方式较为合理,被大部分学生所接受,同时也达到了全面测试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的效果。

五、结语

科学技术创新离不开科技信息的及时获取与利用,因此专业英语能力的重要性在现如今信息国际化的时代越来越突出。文章从学院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着手,对从“学”到“用”英语的两阶段教学进行了探索。经过专业英语课程的训练学习,硕士研究生初步具备了利用专业英语及时获取专业信息、掌握学科发展动态、发表科研成果及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吴能章. 从专业课教师的视角探讨专业英语教学[J]. 高等建筑教育, 2011, 28(2): 17 - 22, 27.

[2] 李亚东. 土木工程专业英语[M].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

[3] 林秋华. “科技英语”教学方法初探[J]. 高等教育研究, 1995, (1): 29 - 30, 36.

[4] 蔡坤宝, 谢红, 许可. 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与探索[J]. 高等建筑教育, 2010, 19(3): 95 - 98.

第6篇

[dvnews_page]段津简介:

段津先生1953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被派往朝鲜开城中国人民志愿军停战谈判代表团任翻译,属于新中国第一代英语翻译。曾为陈毅、邓小平、李先念、郭沫若等老一代国家领导人会见外宾时当翻译,先后担任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新闻参赞、中国驻温哥华总领事、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兼外交部发言人、中国驻澳大利亚悉尼总领事、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

在长年的外交工作中,段津先生积累了丰富的英语口译、笔译经验,擅长用英语演讲,著有《如何用英语作精彩演讲》一书(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

段津对英语演讲的总体认识:

演讲艺术:中西方差距明显

我们的社会政治情况与国外不太一样。美国人从小学开始就要竞选这个、竞选那个,比如俱乐部经理、学生会主席,跟政治竞选差不多,所以他们的讲演发达,在讲演培训方面也开展得比较好。在西方国家,特别是英语国家更加重视演讲。中国在这方面滞后了一点儿,但是现在讲演的风气开始兴盛,这很是令人喜悦。随着我们对外经贸、外交关系的拓展,学英语讲英语的形势更加喜人。我去年跟一批中学生专门进行英语讲演讲座,他们怀着很大的兴趣听我讲。对外经贸大学也曾经请我去讲过怎么样对外国人进行沟通。最近华北地区的大学生讲演比赛,我去当了裁判。

英文演讲和中文演讲相比有哪些区别?

段津:实际上一样,关键在于了解演讲对象,减少冗余信息。

中文演讲和英文演讲实际上是一样的,关键是看你演讲的对象。不管是用中文还是用英文演讲,首先你要对自己的听众要有一个很好的了解。在国外讲演,讲演超过半个小时,你就要考虑这个时间是不是快到了,绝不要超过50分钟。而且应该留出一半以上的时间让听众来提问题。在中国情况就有所不同,因为过去的习惯,有的时候往往邀请方要求我讲三个小时。实际上现在中国人也愿意听短话,特别是没有什么信息量的套话说法,

我们的演讲如何运用语言魅力打动听众?适应听众思维习惯?

段津:在讲演当中,语言文字的运用很重要。第一,语言表达纯熟清晰。第二,以对方习惯的方式、喜欢的方式来讲。第三,要有内容。当听众通过赞扬英文的办法来赞扬你时,例如观众对你说Articulate,这是表示你讲得非常清晰,你听到这样的评语之后,实际上就说明你的内容已经打动了人。

根据我的经验,适应听众思维习惯,在讲演一定要注意观众的反映。我的讲话就是半个小时,必要的时候缩短20分钟。我看大家睁着眼睛很安安静静的在听,我就多讲几句。讲话不要长,讲20分钟就可以打住了,然后让人家提问题,这个10分钟是有效的10分钟,你可以根据他们提的问题,不完全是切中这个问题放大放开讲。

有了一份好的演讲稿之后,在发表演讲过程中,有人认为这是在装模作样,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段津:我自己感觉到,演讲绝不是什么拿姿做态,装模作样。作为外交官代表国家讲话,这个国家已经个性化在你的身上。我觉得不要去演戏。过去讲修辞,讲动作,讲声调,后来从美国开始,慢慢就变成一种谈话式的讲话。我们在国外演讲也是。

我到悉尼去担任总领事,上任第一个活动正好碰到圣诞节,新南威尔士大学组织一次欢迎会,大家都很随便,都站在那儿。我先在站在他们的面前,我是一个陌生人,对他们来讲,我不代表个人,我不是段津,我是中国,是一个机构。但为了制造一种亲切感,我就要把机构化成个人,从个人讲起。所以我一开始就讲:“几天以前,我和我的夫人告别了北京的四室一厅的寓所,跟我上海80多岁的老父亲通了电话,跟躺在病床上的哥哥也通了电话,来到了温暖如春的悉尼,沐浴在夏天的阳光底下,跟大家一块过圣诞,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但是我非常高兴、非常兴奋。”几分钟的演讲,让人家对新上任的总领事有一个了解。中国慢慢变成你个人,这个个人是很亲切自然的,没有什么价值的,随便聊天。但是最后我还是谈了国际形势,还谈了国内形势,对海外学子的希望。

您的外语怎么样学的?怎么样才能将自己的所学准确生动的表达,运用到演讲里去?

段津:学习也没有什么捷径可走。

1,慢慢积累,不要放弃。基础一定要打好,特别是语法的基础。我在学校学的时间不长,但是基础非常稳固。光介词的练习就不知道做了几百几千,冠词的练习,什么时候用THE,什么时候不用,这些基础都非常牢固;

2,多看、多读、多模仿。英语开始就是模仿,注意外国人的表达方法。我当时在外交学会上班时有机会接触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广大地区的各阶层人士。另一方面我非常注意阅读。当时美国的四本周刊我都看,《新闻周刊》、《时代》等等,而且是越看不明白的东西越看;

3,要记录。写有用的短语、词句,要把它记下来,而且要注意比较外国人和中国不同的表达法。举个例子,中国人讲话的时候,谢谢大家对我的热烈欢迎,很平实的。英语国家的人讲这么一 句话,“Thankyouforthewarmhoitalitythatmakesmefeelsowelcome。”意思就是“谢谢你们的好客,这个好客使我感觉到自己如此受欢迎”。假如你没有看过英文、听过英文,你绝对不能想到这么表达。所以你就要学,就要听。我们不能说我学的时候学了,自己讲得时候还照中文讲,不能这样,要用英文来思维,越是觉得有点怪怪的,越是要学的。时间久而久之,你就不会讲中式英文。

在被邀请演讲但又不很清楚对方的具体要求时如何进行?内容上什么样的安排会收到好的效果?

段津:这种情况我会首先要进行调查研究。是谁邀请的,邀请我去跟谁讲,再根据听众的特点,自己做一个估计。

比如说我在澳大利亚时,收到一个请帖,就是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他们学生毕业典礼一千多人,让我作为唯一的外国嘉宾讲话。我的听众都是大学生、大学教授,18岁到20多岁。然后我再打电话给他们学校的组织讲演的校方询问他们希望我讲些什么东西,他给我的答复是随便,但是时间控制在10分钟。这样的话,我就有了几个信息:一个是他为什么不请美国人,请中国人,说明他对中国感兴趣。所以我根本上可以确定,我要讲讲中国的事情。中国情况;另一个是年轻学生加教授;再一个就是时间要短一点儿。这个场合是一个毕业典礼,根据这四个特点,我就准备出了一个讲稿。

具体进行的过程大概是这样的。我记得有一个英国作家讲过,你可以试一下谈别人,比如说你跟人家谈话时,你讲他的事情,他听两个小时都不腻,所以既要讲自己,也要讲别人。根据这样一个原则,我就在这个讲稿里头采取一种对比的办法。

我一上来就是澳大利亚和中国差别很大,共同点也很多,夏天我们都出汗,冬天我们都会冻得发抖,你吃饭用刀叉,我吃饭用筷子。比如说我们中国看问题是大中小,写地址是先写国名,再写省,再写城市,再写街道,再写门牌号,然后再写姓,然后写名。外国人先写名,再写姓,你的门牌号码、楼的号码、马路、城市、省份,最后是国家。整个是大颠倒。你们是由我及人,我们是由远及近。通过这些文化的对比,政治制度的对比。比如你们是议会民主,我们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民民主的国家,这个场合就避免人民民主专政,因为几句话讲不清楚。从文化、政治、经济对比。再就是物产,中国有多少动物、多少植物。一下子跳跃性的,一对比,共同点我们都希望和平,都希望过好日子。我们两国关系好了,对我们两国人民有什么好处。

最后,毕竟是青年学生,我引用了毛主席的一首诗,毛主席在50年代莫斯科对中国留学生讲的一段话,世界上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这个话一讲,达到高潮,他们喜欢听。用伟大导师的话来打动他们。我是稿子念下来。关键是内容,内容好的话,语音语调也好,这样下来以后,那些小家伙戴着博士帽,拉着我一块照相,气氛非常热烈。

演讲是一门艺术,好的英文演讲比赛究竟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评判?

段津:我先讲讲外国的经验,1996年我在澳大利亚悉尼一家图书馆的新书陈列架上看到了《成功的秘诀》一书,书中有一节谈到了演说的12项注意,我随手抄录了下来。这演讲要素12项是PresentingSkills(演说技巧)

1.Knowyourtopic(知道你要讲什么题目)

2.Knowyouraudience(了解你的听众)

3.Knowyourstartandstoptimes,aswellaswhoelseison(知道你开始和停止的时间以及除你之外还有谁要讲话)

4.Knowwhatyouwantpeopletododifferentlyandtellthem(对你所说的和人们所做的有什么不同,心中要有数,并让听众知道)

5.Makemajorpoints.(写下你的讲话要点)

6.Checkallyourequipment,sound,lightingandseatingarrangements.(检查你的器材、音响、灯光和座位)

7.Asksomeoneyoutrustandreecttocotructivelycritiqueyou.(请一个你所信任和尊敬的人对你的讲稿提出建设性的批评和意见)

8.Relaxbeforeyougoon.(演讲前要放松)

9.Practise,practise,practise.(练习、练习,再练习)

10.Rememberthatevenifyoumiabitorforgetacoupleoflines,nobodyknowsexceptyou.(记住即或你漏掉一点或忘掉几行,除了你自己,别人是不会发现的)

11.Omittellingjokesunleyouarealreadyagoodjoke-tellerorplantogetbetter.(收起你想讲的笑话,除非你已经擅长讲笑话或者计划在这方面有所提高)

12.Havefun(要有趣味)

上述12项提示是国外人士从大量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有用经验,可供我们借鉴。根据我自己的实践经验,我想着重提出5点:

1.明确通过演讲要传递什么信息;

2.了解听众的特点和要求;

3.准备讲稿或讲话要点;

4.语言要求清晰、简练、优美、生动、形象、有频率和感召力;

5.临场陈述要举止稳重大方,语言语调准确

中国人用英语演讲时,应该注意哪些表达不会让对方误解?哪些是中西方都能够理解的?

段津:我们讲话,不管是对哪个国家的人士不要指手划脚。当我们谈自己的情况,不要谈的太满,应该留有余地,既谈成绩,也谈困难。另外,对人家的事情不要指指点点。还有一件事情要注意,作为一个使节,不要评论第三国的事情,最安全的就是我谈我自己的情况,我的体会,我的经验,然后是我们的共同点。

中国加入WTO,北京获得20xx年奥运会举办权,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意识到英语的重要,他们需要通过英语表达自己,在北京更是掀起了学习英语的热潮,英语培训班也随之铺天盖地。您对培训班的培训有什么见解?您对广大爱学生的网友们,尤其是爱学英语的网友们,有什么建议?

第7篇

一、恰当的准备技巧

1、知识素养准备:

演讲者的知识积累、兴趣爱好、阅历修养与演讲的成功有着紧密的关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许多演讲者感到演讲的最大困难在于没有演讲材料。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做有心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广泛地阅读、收集、积累材料,上下、古今、中外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都要学习,同时加强自我的思想、道德、情感等各方面的修养。这是一个长期、琐碎而复杂的工作。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多收集历史资料,对那些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的有关情况要熟记,并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

②多收集现实资料,对当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的事件、人物的有关情况要了如指掌,进行思考;

③加强记忆,多记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古典诗词、经典文学、寓言故事、时文政评等等。

练习:请分别以“珍惜时间”、“奉献青春”、“珍爱生命”、“和平万岁”为主题,收集名人名言、故事、古今中外的人物、典型事例。

请收集有关亲情、爱情、友情的古今诗词各5首并背诵。

2、临场观察准备:

演讲者要尽快观察、熟悉演讲现场,及时收集捕捉现场的所见所闻,包括现场环境(时间、地点、场景布置)、听众、其他演讲者的演讲等,以确定自己的话题,增加演讲的即兴因素。

3、心理素质准备:

既然是有感而发,就要有稳定的情绪,有十足的信心,有必胜的信念,这样才能保证思路通畅,言之有物,情绪饱满,镇定从容。

二、快速思维的技巧

临场性决定了即兴演讲者必须具有较强的快速思维能力。快速思维即快速组织内部语言,实际上就是一个快速创作、打腹稿的过程。其技巧主要表现为:三定、四思、五借。

三“定”:定话题、定观点、定框架

定话题——应选择你想说的、观众想听的、你能讲的、社会生活需要的话题;

定观点——应确立明确精练、正确深刻、为大家所能接受的、言之有理的观点;

定框架——两种模式:

开门见山式:也叫金字塔式。方法为:先亮出主题,然后对主题作较详细地论证和分析说明。

曲径通幽式:也称为卡耐基的“魔术公式”。方法为:先举例,再叙主旨要点,三说理由,进行论证分析。

四“思”:逆向思维、纵深思维、发散思维、综合思维

逆向思维:是指从相反方向思考问题,即一反传统看法,提出与之相对或相反的观点。这是一种反弹琵琶式的思维模式,它鲜明地表现为对传统的批判精神,但要注意观点必须持之有据,能够自圆其说。

纵深思维:从一般人认为不值一谈的小事,或无须作进一步探讨的定论中,发现更深一层的被现象掩盖着的事物本质。即“透过现象看本质”。

发散思维:是从同一问题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答案,在处理问题中寻找多种多样的正确途径。多端、灵活、精细、新颖是它的特点。

综合思维训练:是前面三种思维的综合运用,事实上我们在思考问题时,一般情况都是将各种思维综合在一起使用的。

五借:借题发挥、借人发挥、借物发挥、借事发挥、借景发挥。“借”的东西很多,“五借”是泛指。它要求演讲者要善于观察现场,获取信息。

快速思维的线路图:观察——抓话题——定语点——扩展语点(组织语言)——语序的排列——表达。

练习:给出一些图片,仔细观察后做即兴演讲,认真体会快速思维的过程.

三、表达技巧(四种技能、五个注重)

四种表达技能:

1、散点连缀:在即兴演讲前紧张的选材构思时,人的头脑中会出现很多散乱的思维点,演讲时要捕捉住这些思维点,从这些点的关系中确定一个中心,并用它连缀这些点,与主题无关的全部舍去,当表达网络形成后,就可以开始讲话了。

2、模式构思:用我们前面所讲的两种模式作框架,使自己的表达有条理。

3、扩句成篇:即开门见山的构思方法。但也要将思维的路线理清,注意逻辑明晰。

例如:句子“当前的形势需要徐洪刚那样的英雄人物”扩展后可以是这样的:

第8篇

英语对升学、求职、晋升等有着极大的影响,而现实中,大多数人学的都是“哑巴英语”缺乏实际操练机会,开个“英语酒吧”可以使人在轻松的环境中将所学英语用于实践。目前,很多城市有“书吧”、“陶吧”、“音乐吧”等等,而“英语酒吧”还比较少见。

二、什么是“英语酒吧”

“英语酒吧”就是为英语爱好者提供全真的英语环境,让人们在泡吧的同时轻松学习英语口语。在这里,“老外”被一群年轻人围住,他们用英语侃“大山”,交流东西方文化。在一旁,有的客人在看英语录像节目,有的在利用电脑和复读机学习英语,还有的在与他们的英语“陪练”切磋口语。

三、投资及效益分析

前期投入约7.5-8.5万元。店面120-200平米,房租6000元/月,装修2-3万元;员工5人,工资每人1200元/月;内置用品2万元;宣传推广1.5万元;其他费用8000元。在收费标准制定上,可参照酒吧标价适度上浮。每月毛收入2-3万元,一般一年内即可收回投资。

四、经营建议

1.店址。“英语酒吧”以高校学生和需要学习英语的上班族为主要消费群体,所以周边应有白领阶层或知名高校,交通便利,环境幽静。

2.装修风格设计。体现英美格调,不论是现代的还是古朴的,要让顾客感受到一种异域文化氛围。

3.氛围营造。要与其他酒吧嘈杂的风格相区别,背景多为英文经典慢歌及古典音乐。另外,每晚吧内可设古典音乐时段,崇尚高层次音乐享受的客人在这里可以找到共鸣。

第9篇

【关键词】第二语言习得;莎士比亚戏剧;英语课堂教学;剧本

一、戏剧学习的教学环境概述

近段时间,戏剧活动逐渐成为许多第二语言习得语境特别是国际学校英语课堂中的新宠。它被众多教育学家誉为一个可以充实英语课堂的强而有力的工具。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中在学习文学作品时,老师通常会讲解一些评论家对该作品的分析,然后再分析剧本或者引导学生进行一些讨论。这种戏剧课堂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们很少能参与到剧本的文本学习和戏剧的表演中。许多研究表明,学生对戏剧活动的参与比教师主导的课堂更有益于英语学习。Maley & Duff指出,戏剧不仅可以把语言技能自然地整合起来,也可以将口头和非口头的表达融合在一起。通过这种方式,身体和内心融为一体,更好的平衡了智力上和身体上的学习技能。学习者可以获得的技能是广泛而均衡的,不像传统的教学法那样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理论性和独立性。

为了推动戏剧活动在英语课堂中的实践性,我决定从一个国际高中选择一些目标学习者作为演员,他们的年龄在16到18岁之间。国际学校的学生有更多的动机和兴趣参与英语活动,因为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文化意识比较好。这些中级水平的英语学习者被分为两组,即演员和观众。作为演员的最重要责任是带来一场完美的表演而另一部分观众的任务是给表演者有效的和有用的反馈。

通过戏剧活动,这些国际学校学生们的英语学习效果将显而易见。首先,戏剧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并且总体上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莎士比亚的戏剧是领会伊丽莎白时代文化的重要来源。当学生们攻克大师莎士比亚写的困难的古英语语言时,他们会变得更加自信。其次,戏剧活动能增强学习动机和互动性。Putus曾研究过戏剧活动如何为英语课堂创造互动机会这一课题。她发现,戏剧语境在英语课堂中可以看作是参与者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互动。一个戏剧里不会只存在一个人物。当学习者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和其他演员的交流来解决难题,而学习者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会持续一直存在。最后,关于戏剧英语课堂的很多研究产生了积极的结果,例如语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在戏剧活动过程中产生。总之,学生们在课堂中的表现将证明戏剧英语是一个有意义的英语学习的方式,他们会将表演英语的潜力发挥的淋漓尽致。

二、改编剧本语言

威廉·莎士比亚的《第十二夜》的语言应当是属于浅显易懂的作品之一。尽管如此,莎士比亚时代的语言对于年轻的学习者来说还是具有挑战性的。攻克《第十二夜》的剧本语言可以应用以下三个有用的策略。教师应精心考量剧本的语言层次并且考虑删减或增加,从而使学生能够无障碍的理解。

(一)改编必要的难词

因为目标学生只有中级水平的语言能力,老师作为一个编辑需要识别和简化剧本语言。一些古老的单词,如thee和thou,thy和thine,whither和hither,这些词可以用现代语言来取代——thee和thou的意思是你,thy和thine的意思是“你的”。通过这些词的简化,学生可以快速掌握词语的意思。另外一个难点是一些废弃的词如beteem、beguil’d,这些词通常在现代字典里无法找到;同时,一些熟知的单词的含义由古至今已经发生改变。诸如此类,老师应该进行解释和改编。

(二)去掉难句

在《第十二夜》中,一些人物的台词过长,学生表演时就会很紧张。所以老师应该减少部分剧本来平衡演员之间的台词。此外,一些文化内容可能很难接受,比如“埃及贼”在Orsino的台词中意思是在去世之前杀死了他所爱的女人,老师可以提前向学生解释或者直接不考虑该段。最后,由于比赛时间的限制,教师也可以缩短剧本,但注意不要错过任何重要的细节。

(三)添加恰当部分

为了使演员和观众更加互动,可以添加一些具有好效果的台词。例如,在剧本的末尾,当Sebastian入场时,所有人都会惊讶这个哥哥和姐姐有相同的面容。在这里我们可以添加一句Orsino的台词:“啊,同学们,你们谁能告诉我到底哪个才Viola啊?“同时Antonio继续问:“哎,同学们,求你们告诉我谁才是Sebastian!“ 这样一来,重聚的一幕呼之欲出,关于变装的主题也得到了很好的展现。

三、应对排练期的挑战

戏剧是少有的可以立刻让全班都忙起来的一项活动。为了使教室成为充当演员和观众的学生们的舞台,Stredder强调生动的排练方法是让学生们用表演性的声音、角色和结构来表达。当学生排练戏剧时,要求他们在精神上和肉体上都参与进一个虚构的角色。在《第十二夜》中,学生们需要想办法调整他们的思想以达到适当的角色定位。扮演Viola的演员可以说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当她在舞台上移动她的身体的同时还需要集中于情感链接的台词中。例如,最后的团圆的时刻需要精神上和肉体上同时高兴的表情。Viola在响应他哥哥的拥抱的同时还要喊:“哦,哥哥!”

与此同时,导演在彩排的时期也很有难度。如果导演在刚开始的时候决定了每一个“布局”(指表演中的行为信息),这将导致许多问题,他必须回答接下来演员们无休止的请求。因此,在《第十二夜》的排练期间,导演应该放缓熟练剧本台词的工作并且在彩排前与演员们充分讨论人物和情节的信息。例如,如果演员不能连贯的说出某些短语,如“but this my masculine usurped attire”, 导演应该考虑改写甚至删掉此句话。

另外,导演和演员之间的合作也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个团体,他们需要对情节、人物、主题和语言作出选择。如果老师能更活跃,更合作的充当一个推动者和共同探险者,也将达到更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四、结语

学习的过程就像排练的过程:学生们讲述着老师精心编写的台词、用莎士比亚的语言诠释人物和场景,用他们的动作和人物间的关系来表现剧本的主题。从中他们不仅仅学到了让同龄人不可小觑的掌握复杂文本的工具,最重要的是他们用不同的声音和完美的动作、通过与他人的通力协作来演绎经典,充分的展示自己的能力。课堂中的戏剧英语就是这么的魅力十足,正如Heldenbran提倡的,让教室变成生活的一个小舞台,让学生们在这个小舞台中逐渐接触到更大的舞台——真实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Chizhik, A. W.Literacy for playwriting or playwriting for literacy, Education and Urban Society,2009,41(3).

[2] Heldenbran, B.Drama Techniques in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Korea TESOL Journal,2003,6(1).

[3] Maley, A. & Duff, A.Drama Techniques. New York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

第10篇

美育是通过大量的、精心安排的审美活动来培养人的审美能力的教育,对高校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具有重大的意义。“美育走向教育实践的最佳切入口,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优化校园的文化氛围,强化学校校园文化的美育功能;按照教学计划,开足开好艺术课;加强学科美育建设,让每一门学科在系统地传播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贯彻美育精神,提高美育含量。”《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建设健康的、生动的校园文化,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使学校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要阵地。”“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环境力量。”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其实质就是美育在校园文化中的体现。

美育与英语学科的关系

美育,即审美教育,就是与美的感受相结合的教育。可以说,美育是通过审美实践活动有意识地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蔡元培认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和德育、智育、体育等一样,首先是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人。美育的功能就是运用自然界存在的和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美,来美化人的自身,陶冶人的情操,使人的情感得到开发与升华、丰富与充实,并渗透到整个内心世界与生活中去,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的关键是准确把握美育的功能定位,将美育融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之中。

我们不能把美育局限于艺术教育这一范围,这既缩小了美育的外延,又降低了美育的内涵。既然美育是与美的感受相结合的教育,而美是到处都存在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艺术作品中都存在千姿百态的美。蔡元培先生曾指出:“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只要教师注意寻找,发现各门课程中的美的因素,注意到授课表达、操作方式上的美学问题,各门课程都能起到美育作用。

英语学科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在教学语言的同时,又是一门向学生展示西方优秀文化的载体,是实施美育的渠道。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本身就有一种特殊的音韵美、语调美、结构美、文体美、文化美。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同中国文化一样,西方文化亦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知识财富。在知识、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扩大视野、汲取中西方优秀文化精华,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培养世界型、具有高度人文素养和文化审美意识的复合型优秀人才,英语学科美育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得天独厚的独特优势。

因此,英语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活动是实施美育的重要环节。高校的课堂英语教学和校园英语文化活动应承担起一部分美育的责任。

校园文化活动中的美育渗透

校园文化活动是师生在特定环境中进行的一种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活环境的课外活动,像课堂教学一样承担着美育的教育责任,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形式。审美实践活动能对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品德、情操、知识、智力的发展产生全面的积极影响,能够把德育、智育、体育全面有效带动起来,而校园文化活动作为最重要的审美实践活动之一成为美育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创造良好的校园氛围,鼓励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去感受美的存在,展现美的魅力,以及用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创造美,从而达到实施美育教育的目的。

英语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活动是实施美育的重要环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学习语言的认识规律和审美心理特点相结合,在校园英语文化活动中将英语的交际性原则与美育的形象性原则相结合,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培养能力为中心的教学特色,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和审美能力。

在校园英语文化活动中,把基本的、普遍的美学原理分散到各种艺术形式之中,使学生明白美就存在于他们周围,美就在日常生活之中,变空洞的理论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使学生在美的感受中获得文化知识,在审美感受中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并付诸于行动,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实践证明,学生对英语文化活动很感兴趣,不仅能显示学生的艺术才华,并且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能表现出美的情操和行为风貌, 可以收到良好的美育效果。学生在英语文化活动中,通过积累一定的经验,并找出不足,反过来又可以促进课程教育,美育的实施就会出现良好的循环。

在校园英语文化活动中实施美育的途径

校园英语文化活动的开展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为学生学习、实践和欣赏英语语言美,展现自身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以实施:

丰富教室文化。大学生的成长与自身条件和特定生活环境有关。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本身就是最直接的生活教育。在教室里,适当张贴用中英文对照书写的标语;办一些英文黑板报,黑板报的内容可以是学生自己创作的优秀英语作品,或国外风土人情,著名人物介绍、优秀英语故事、英语诗歌欣赏等。这些举措可以创造一个美的教室环境,让学生切身感受英语的氛围,以此激发学生学英语、用英语的积极性,经过日积月累的熏陶,对大学生提高审美素质都是大有裨益的。

开办英语广播站柏拉图曾说过:“灵魂应该用音乐进行教育”。音乐是“心灵的语言”,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更容易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利用音乐对大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能够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陶冶他们的性情,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精神,促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由学生负责英文广播站,每周定期由英语老师进行指导,向全校广播英语校园新闻、英语故事、英文歌曲等。学生喜欢的英文歌曲很多,在课余时间适当播放一些英文歌曲,发挥音乐的美育作用,通过其特有的方式来表现,或活泼或婉转或庄严或凄凉的情感,使人们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开设英语角。在每周的适当时候,将全校的英语爱好者聚集起来,定期开展英语角活动。在美好的氛围中,让学生能够有机会用英语与同学老师甚至外教或者留学生进行交流,提高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在运用英语的过程中享受快乐,同时掌握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分寸和艺术,体会拥有端庄优雅的举止和善于交往的能力的重要性。通过英语角和其他活动使学生勤于交往、善于交往,按照美的法则进行交往,从而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形成相互尊重、

相互谦让的礼貌习惯。

放映英语原版电影,开设英文经典电影赏析讲座。电影是科学与美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结晶,集中了编剧、导演、演员、美术设计、特技表演、音响效果等专门人才的智慧和才能,使欣赏主体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质能够全面地得到提高。电影更是一门综合艺术,如何表现人的美是电影的永恒的主题,通过电影艺术,对大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可以促进其心灵净化和个性完美。组织人员每周放映英语原版电影,低收费或不收费吸引学生观看,欣赏那些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电影作品,并开设英文经典电影赏析讲座。使学生在获得审美享受的同时,受到教育和鼓舞;让电影之美打动学生的心灵,流下美丽的笑和感动的泪,获得美的熏陶和人格的升华,提升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

组织读书会。选取合适的英语阅读材料,包括著名演讲、小说节选、游记、寓言、童话等。这是一个多姿多彩的艺术殿堂,展现了自然图景的美不胜收、人文景观的巧夺天工、奇思妙想的丰富智慧与艺术形象的栩栩如生。通过阅读让学生感受到自然山水的壮丽秀美、历史文化的源源流长,领略到人性的美,异域文化风情的美以及英语内蕴含的那种波澜壮阔的美。英语阅读材料所涉及的丰富题材又给他们展现了世界的精彩与神秘,他们会钦佩和赞美那些为了人类而将自己整个生命奉献给探求未知世界的人们,使其自身的思想和人格得到升华。

举办英文诗歌朗诵会和英语演讲比赛。诗歌是文学中最优美、最灿烂的艺术之一,浸润着丰富的自然美、社会美、情感美和艺术美。英文诗歌朗诵是一个英文诗歌欣赏与审美的过程。听众往往从朗诵者对文字符号的朗诵开始,进而跟随着这些文字在诗人想象的时空中驰骋, 触发种种激情和向往,经历着情感与理性上的复杂变化,最后品味人生,品味艺术给予人们的精神享受,关怀自由的价值与人类的命运,不时在一种陶醉、愉悦和亢奋的心理状态下被熏陶、被教育。

英语演讲是一门艺术,英语演讲的过程是一种美的创造过程。影响参赛学生演讲的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演讲内容方面,任何一位胜出的参赛学生都需要拥有丰富或者较为丰富的知识,包括英语语言知识、英美文化知识、逻辑修辞知识、各种专业知识等;在演讲的语言风格方面,演讲是综合各种语言体裁而形成的具有声音感、动作感的口语化语言,

口语化的言谈令人感到亲切,缩短与听众的距离。演讲语言同时具有文学语言的形象、议论语言的哲理、书面语言的逻辑性、口头语言的活泼性,包含着演讲者的思想感情和人生体验。成功的英语演讲应该形神兼备,情理交融,字句之间交织着美,散发着美。

演出英语戏剧。组织与英语戏剧相关的学生社团,编写英语剧本,挑选戏剧演员,安排演出。英语戏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以表演艺术为中心,融合了多种艺术要素。它需要用英语文学语言写成的剧本作为舞台演出的基础:需要舞台装置,如灯光、道具,服装布景等用以表明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的身份;需要有演员的表演用以表达剧情和人物的内心活动。集中、尖锐地反映社会生活的矛盾;中突,是戏剧艺术最基本的审美特征。戏剧具备着语言、美术、音乐和舞蹈等各种艺术样式的元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从而 构成了过程性与直观性的高度统一的戏剧美。

举办“英语文化节”活动。活动内容可以包括英文小报比赛、英文演讲、英文歌曲演唱比赛、小品比赛和英语知识竞赛、英语戏剧表演、经典英文电影对白模仿秀等多种形式,注重听、说、读、写多方面的培养,为学生创设更为浓厚的英语语言气氛:同时,培养大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提高生活情趣,热爱生命生活,学会自尊和尊重、欣赏他人,具备现代文明人应有的精神、气质和修养。

第11篇

[关键词]校园文化;德育;红色

一、读红色经典,养浩然之气

当传统经典文化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的时候,学校可将红色诵读融入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之中。开展“红色经典与青春同行”活动,每天下午20分钟的“红色时光”,是师生共同诵读红色经典的美好时段。学生诵读数十本经典的红色经典文学作品,如《红岩》《青春之歌》《地球的红飘带》,并将红色经典诵读作为校本课程列入课表。学校每年举行一次“红色诵读”汇报会,时间为国庆节前一周。诵读汇报活动融会朗诵、歌唱、表演、写作、画画等多种形式。这项活动可以极大地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又能熔铸学生的精神和品格,提升学生自身的道德素养,奠定学生的文化根基,起到终身收益之功效。

二、体验红色运动,铸就坚毅之身

学校为了将红色运动推向深入发展,还可以采用“先赶再引”的方式,即先将学生“赶”出教室、“赶”向操场,再利用社团优势,将学生“引”到他们喜爱的运动项目中去,引导学生从内心喜欢红色体育、参与红色运动。学生根据自己对红色运动认识,积极开发并制订了一些红色运动的比赛规则及其项目。如“独轮车支前”“独腿长征路”“红军的扁担”“抬担架”“背伤员”“穿越封锁线”“运弹药”等,这些运动项目大多取材于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和感人故事,学生觉得参与这些活动是一种乐趣,乐在既体验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又有成功的体验;参与这些活动又是一种所得,得在学习到了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并陶冶了革命情操,得在比赛中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

三、对话学校,滋润学生之心

针对学生思想特点,学校可以通过“对话”方式,聚焦学校“敬贤礼士,众建贤才”的人才培养目标,以“英雄”为切入点,经过“知英雄——思英雄——悟英雄——选英雄——奉英雄——学英雄——用英雄”的教育过程。以与学校对话为重点,促进学生对校史、中华民族历史的了解,对学校文化、民族传统的认同,增强学生的校情、国情意识,培养学生诚信守信、平等合作、勤奋自强等良好品质,成为具有民族精神、国际视野、公民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的现代“英雄”。

四、唱响红歌,养爱国之情

“歌声”可以陶情,冶性,启智。学校团委可以要求各班把学校的校歌和精选的40首充满正气和朝气的革命歌曲作为歌唱曲目,并且集中比赛。在校园内形成“人人唱红歌”的文化氛围,可安排每天上午、下午第一节课上课前分班齐唱红色歌曲。

六、激情演讲,育儒雅之趣

学校提出把演讲作为语文特色课程进行打造。学习演讲,等于让学生增添了一份强大的内功,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作用。学习演讲,也是学习做人的过程。学校应针对学生在学习演讲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德育进行有效沟通。通过对学生的性格培养、情商教育,教会每一名学生学会为人处事的道理,让学生变得大气、无私,让课堂变得活泼热烈。

第1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英语教学 教学改革

一、教学方法改革的概念

教学是教师以一定的教材所包含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巧为主要内容,采取一定的调控手段,领导学生学习的一种双边和多边活动的系统教育过程。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工作方法。它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活动的结合。每种教学方法通常是由若干教学活动细节构成的,这些细节也称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带有时代特征,就是说教学方法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受社会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占统治地位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师的世界观的制约。教学方法改革是教师为快速、圆满、高质量完成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在方法上的变更。这种变更是要去掉陈腐的、不合理的、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方法,而代之以新的方法。教学方法改革的依据是教学目的要求,学生发展水平,年龄知识特点,课程的性质,教学内容、特点,学校当时当地的环境条件。

二、对新、旧教学方法的认识

我们可以把现行的教学方法大体分为传统教法和现代教法。对这新、旧方法曾一度存在着偏见的认识:把传统教法视为保守、落后的方法,应同诛共讨,与其分道扬镳,而代之以新方法。这种裁决实际是不公正的。站在形势发展需要的角度看,传统教法有其弊端,但仍有它的合理性、继承性的一面,有的仍是教师教学中离不开、不可缺少的方法,所以不能一概否定。新方法的出现,体现了社会的进展,它是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的变革产生的,是积极的,这是适应社会发展的一面。它与传统教法的出发点不同,它是从灌输知识为主转变到开发智力为主。

英语课是高职生的必修课程,在其全方面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高职学生大多基础不扎实,对文化课的热情不高,如果还是沿用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使得本来重专业技能轻文化基础的高职生对英语学习提不起兴趣,那就往往达不到预计的效果,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跳出英语教学的旧模式。在遵循英语教学基本规律的前提下,进行高职英语的教学改革。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从平时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针对学生基础薄弱和学习习惯没养成情况,我在教学中首先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要精神专注,认真听讲,积极主动回答问题,不能随便说话做小动作,睡觉。课前要自觉预习课文,并提出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要求他们在课前去完成。课后完成作业要认真,还让每位学生都准备有字典或词典,学习中遇见不认识的词,主动查词典解决掉。早读课认真朗读课文,随时把课文中的精彩语句,片段摘抄在笔记本上,这样就能渐渐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备课上下功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要弄清楚学生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就课程来讲,学生喜欢什么样的类型课文?就教学当中喜欢老师什么教学方式,在英语课上讲解哪些知识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在这方面,我采取了让学生用小纸条写出他们对英语老师的要求,对英语课的要求和建议,收到了许多可行的办法。比如学生提出来,要改变一些学习方法,加一些娱乐类的东西,学习英语的时候,让我们站起来一段一段的朗读,不要总是老师代读或默读。课前可以让一些同学上讲台进行话题演讲或发言,说话题目比较接近生活,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往事,琐事。晚自习时可以开故事会,讲些小故事,搞点智力竞赛,多读一些报刊上的优秀文章,多在网上收集一些新鲜资料并说给他们听等等。有了学生的建议,并有计划地实施,学生在英语课时就感不到枯燥无味,积极参与到教学之中。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说话能力,又让师生之间增进了解,活跃了课堂气氛。

要想学生对英语课保持浓厚的兴趣,并且始终如一的保持这种求知的欲望,教师就必须在备课上下功夫,而且教学手段不断更新且行之有效。我的做法是:寓学于乐,激活学生的心,在每次上新课时介绍文章的时候,我总会把文章背后一些鲜为人之的故事讲给我的学生听。

要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还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教学,因为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这种常规的教学手段往往带来的是教学方法的单调,英语教学理念分享科技发展的成果,跟上形势的需要。多媒体教学可以节约教师的板书时间,是多科先进教学方法的实施成为可能。而且声音,英语的视觉刺激,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寓学于乐,寓教于乐,学生乐学。

3.打破封闭的学科,封闭的课堂和封闭的校园

英语教学一直倡导“实践能力的培养”,高职英语课更不能仅仅局限于这一科,局限于课堂,局限于一所校园,而应该紧紧抓住学科之外,教室之外,学校之外的一切有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因素开展英语课外活动,如经常组织学生观看优秀影片和演出,学生到校外实训后回来写心得体会,如社区课堂-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组织学生清理垃圾,保护环境,开展“知我一校,爱我一校,兴我一校”演讲比赛等,让学生在社会中实践,在多种活动中,让学生增长知识,增长才能,培养健康的个性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