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

时间:2023-05-29 17:47:01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

第1篇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全面反映学生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2009年6月,我市对小学六年级毕业班学生实行了综合素养的评价,我校严格按照市局的考核方案,积极组织实施。正是在这样的评价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比常规的单一的期中、期末考试那种结果性评价更具生命力,它是以学生的发展状态与水平为评价对象,对学生素质的各个方面、各个过程进行多渠道的认证,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活动全程,评价渠道多样。

带着这样的思考,2009年秋季学期,我校大胆实践,参照市局六年级毕业班综合素养评价的做法,制订了《新生中心小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在全校1~6年级全面推行新的评价方式,以此来落实“五严要求”,推进素质教育的科学有效的实施,促进学生全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一学期来,我们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做了大量精心细致的工作:

一、目标、方案、组织三落实,把综合素质考核摆上重要日程

历年来,我校重视学校工作计划的拟定。开学后,在再次征询多方意见的基础上,学校组织人员起草了《新生中心小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方案就综合素质的评价原则、评价方法、评价内容、组织实施等做了详尽的说明,带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为确保这项工作的有序推进,学校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校长室其他成员、教导处、教科室等职能科室的工作人员为工作小组成员。与此同时,我校还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工作进行具体明确的分工:学生操行表现、学习习惯评价由分管德育的副校长负责,会同班主任、任课老师进行;学生文化素质评价由教导处王、教科处负责,会同年级组、备课组进行;学生体艺素质、信息技术评价、个性特长考核由分管体艺的付校长负责;考核结束后由学校组织人员负责审核。

《方案》要求,所有处室、教师在组织实施综合评价的过程中,应对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服务,客观、公正、公平地做好考核工作,在学期结束前,学校将以书面形式将评价结果告知学生及其家长。

《考核方案》出台后,我们利用周一政治学习的时间,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培训,让所有老师对开展评价工作的重要意义有进一步的认识,理解开展评价的基本原则,熟悉操作方法和步骤。

二、细致缜密做好每一阶段的工作

1.做好学生、家长的宣传工作

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是个系统工程,必须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争取学生家长的配合与理解。工作中我们一方面通过班主任老师的宣传,让学生对综合素质的评价思想上重视起来,在班级中营造一种科学评价的氛围;同时,在班级内,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评价表”的内容,帮助学生做好自评和互评的准备。

2.过程考核与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相结合

近年来,我校依据市教研室提出的过程考核意见,每学期均对相关学科进行过程性考核。2009年秋季学期,学校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后,我们将这两项工作进行整合,将过程性考核纳入综合评价之中,将综合素质的评价作为过程性考核的拓展与延伸,跳出过程性考核仅仅局限于学科素养评价的层面,将综合素质的评价面扩展到操行表现、学习习惯等七大方面,着眼于学生的成长过程和整体表现,实施动态的、综合的、完整的、全面的评价,既反映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又彰显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发展潜能。

3.发挥学生在综合素质评价中的主体性

学生既是综合素质评价的对象,也是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或分数了事,而是关注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进步和变化。因此,工作中,我们注意调动学生的评价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在“操行表现评价”、“学习习惯评价”这两个板块中,我们增设了“个人自评”和“小组互评”两个环节,借助学生互评这一途径,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促进学生自我改进,使其在原有基础上的不断提高。我们要求班主任老师加强互评过程的指导,明确学生互评流程:班级开展操行及学习习惯评价时,先由被评价学生进行自评陈述,同时展示自己获得的荣誉及相关实证材料;再小组同学评议被评价学生。接着小组成员分别为被评价学生打出等级;最后汇总小组同学意见,将被评价学生所得等级较多的等级确定为该生最终互评等级。

4.加强评价资料的管理,建立好学生成长记录袋

实施评价时,各年级均使用学校统一印制的表式,为此我校设计了《新生中心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汇总表》《新生中心小学学生操行表现评价表》《新生中心小学学生学习习惯评价表》《新生中心小学学生文化素质评价汇总表》《新生中心小学学生体育素质评价表》《新生中心小学学生艺术素质评价表》《新生中心小学学生个性特长评价表》,忠实记录评价的结果,分类存档,建立好学生成长记录袋。为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我们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表彰先进结合起来,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评选“三好生”和“校园之星”的主要依据。评价结果在5A2B以上者(一、二年级4A、2B,其中操行表现、文化素质两项必须是A)可以评为“三好生”;个性特长突出的学生可以评为“校园之星”。

三、我们的收获与再思考

第2篇

实施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我国高中新课改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创新,本文拟站在学生的角度,在反思当前我国高中学生综合综合素质评价不足的基础上, 通过借鉴美国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我国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问题

(一)综合素质界定不清

目前我国对什么是综合素质这个根本的问题认识并不统一。对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界定尤其是在高校的自主招生中通常是将综合素质分为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方面,看似有一定的操作性,实则不易操作。这六方面的叠加并不等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由此发展而来的指标会有重复叠加。

(二)部分评价指标不合理

评价指标制定不合理的情况主要体现在运动与健康及审美与表现两方面。这两个方面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不但不能有效地达到合理公平评价的目标,反而给被评价者带来了更重的学习负担,并引发了新的教育不公平现象。

(三)评价方案可操作性不强

现有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的操作性不强主要体现在具体评价指标难以测量,如在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中设置了学习动机、意志、个性、心理健康等指标,而实际上,这些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的评价难度很大,并且容易受到个人爱好、性格、心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在关系到能否顺利毕业、升学等高利害情境下,学生个体在评价时受到的影响更大。

(四)对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使用定位不明确

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水平测试、高考构成了我国当前高中阶段评价体系的主体部分。在设计综合素质评价的当初,是将其定位于作为高中毕业依据的规定,作为高考报考和高校招生依据的规定,但综合素质评价与后两种评价之间的关系如何,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地位如何,还有待进一步澄清。

二、美国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在美国,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是各高校衡量是否录取的重要标准。 美国没有专门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或考试,但高中生要想进入大学深造,得向高校提交入学申请书。学校会根据入学申请书考量学生的综合素质, 确认其是否具备入学的条件。

(一)美国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构成

在美国,一个完整大学入学申请材料主要包括了入学申请和附属材料两大部分,而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在这两部分中均得到了充分体现。以普林斯顿大学为例,其入学申请主要由入学申请、中学报告、中期学校报告、两份教师推荐意见、备选知情人推荐意见、备选人才艺补充等组成。可以看出美国入学的申请材料十分全面地反映出一个高中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它既有反映学生学业水平的总结性的标准化考试,又有过程性的课程选修情况和平时成绩(主要表现在中学报告和中期学校报告部分), 同时还有包括教师、学生、知情人等多主体参与的定性的推荐意见,因此对申请人综合素质的评价渗透于各个方面,可以从多侧面客观地表现出学生综合素质的情况。

(二)美国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式方法

美国对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采取了一种与我国不同的方式方法,它将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一个整体,采取了模糊评价和总体评价的方法,是一种基于教育活动和课程的评价,它与学生的教育活动和课程结合紧密,更偏向一种经验性的信息收集,通过这种方式方法所收集的信息既是可测的,又是真实的,从而保证了评价的可操作性。

(三)美国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评价主体

美国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评价主体主要有学生、教师、校长、知情人,它们主要通过评语的方式,反映不同的内容。一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其内容主要有课外兴趣活动、学术荣誉、课外的工作经历、初步的学术兴趣、专业和职业兴趣、生活细节、最喜欢的书和网站及电影、自写短文、才艺等,且学生的自我评价占据重要的地位,目的在于给予学生最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二是教师的推荐意见,要求学生自愿地出示两位教过自己的教师的推荐意见,包括背景信息和具体信息及与其他学生相比较的信息,背景信息即是对学生认识的经过和主观评价,具体信息是学生课堂参与和表现的情况;三是校长或学校官员,校长或学校官员参与的评价主要体现在提供的中学报告和中期报告中,中学报告提供学生在学校时的官方成绩单,还会反映学生在学校中的综合表现,如学业上的优缺点、对学校和团队的贡献等,主要评价平时学生所选的课程及所获得的成绩,具有过程性的特点。四是知情人评价,学生可以让自己所认为的能了解自己的人给出推荐和评价意见。

(四)相关管理部门和监督机制

美国高校自主招生,每所高校都独立负责招生入学的事务。在审核的过程中,各所高校都充分利用其校友会网络,让校友就近对申请人在可能的条件下进行面试,考察申请人的综合素质,为学校提供录取与否的参考意见,同时明确规定学生必须提供由教育考试服务中心开出的成绩单。在诚信和监督机制上,美国遵循法制意识和诚信文化。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得到了社会认可,被视为选拔人才的手段。在工作过程中相关人自觉遵守评价伦理,同时多元主体的参与一定程度上保证信息之间的相互印证,杜绝了因为信息源单一可能带来的以偏概全和弄虚作假。当出现评价失实的情况,大学有权对弄虚作假者做出退学等相应处罚。

三、美国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我国的启示

参考美国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经验,针对当前我国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问题,我们认为可从其设计思路、功能定位、监督管理等方面有所参考。

一是在设计思路上,综合素质评价的维度和指标必须是可操作的,要做到评价的维度是能够全面,典型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要做到评价指标是可以观察、评量的;要做到观察的结果能切实能够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是综合素质评价程序应尽可能地简化。在如何加强高中学校日常工作中做好学生信息采集工作,收集典型性的评价材料,方便知情人参与评价等方面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是综合素质评价应突出学生的个性特征,应该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第3篇

【关键词】学生素养;综合素质;中学教育

教育质量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各地在改进中小学教育|量评价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总体上看,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突出表现为:在评价内容上重考试分数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在评价方式上重最终结果忽视学校进步和努力程度,在评价结果使用上重甄别证明忽视诊断和改进。

2004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生守则》。2013年教育部正式启动中小学绿色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5个方面20个关键性指标。2015年,教育部修订印发《中小学生守则》,涵盖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近年来,一些学校制作了“素质教育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书”、“学生素质发展记录册”、“学生成长记录袋”等,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评价实践中还存在着评价指标不完善、评价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诚信问题严重、应付现象明显等问题。要改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各层面的专业培训,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收集、观察、记录学生有效信息,注重评价的育人功能。

截至2016年,郑州市已连续6年通过“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与改进提升项目”对小学四年级、初中八年级学生学业质量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测评,积累了大量对教育教学具有积极指导意义的测评数据。同时,郑州市开展的“基于标准的学业质量评价”及其数据分析系统也不断完善,为学校、教师、学生分别提供详细的数据分析报告。

目前,郑州市初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涉及道德品质、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状况、公民素养、交流合作与实践创新能力、审美与表现6个方面,由学生、班主任通过自评、互评、班评共同参与完成、学评环节,结果分为A、B、C、D四个等级。总等级达到A级的学生,不得超过该校本年级学生总数的30%,达到B级的学生不得超过该校本年级学生总数的50%;将学生评为D级仅限于个别学生,且能作出清楚明白的解释,该类学生不得超过该校本年级学生总数的1%。但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学校没有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有效的记录,在期末综合素质评价中,各个学校对文件政策的理解和执行有很大出入,评价大部分仅仅参考学生的成绩或以及学生、班主任当时的主观印象进行ABCD评价,易出现评价结果不公、引领性不强、区分度不高。

初中阶段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是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自2013年开始,郑州49中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及郑州市“基于标准的学业质量评价”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改进,并参考”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报告”数据,进行不断的总结提升,结合学校的实际,整合原有的综合素质评价评价报告书、综合素质评价表,转变以主观感觉为标准的“填写表格式”评价办法,从实施学生德育千分制、评选百名标兵、手绘学业雷达图,建立学生成长制度、多层次评价综合素质评价等五个方面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学生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积极主动地发展。具体办法总结如下:

一、评价原则

坚持方向性,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精诚博爱、自强不息”的校训文化。坚持指导性,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关注成长过程,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优势,鼓励学生不断进步。坚持客观性,如实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真实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以事实为依据进行评价。

二、评价方式

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学生评价体系,以1个体系从5个方面对学生的成长过程进行记录评价。即:德育千分制、百名学生标兵评选、学业质量雷达图、成长手册、成长记录袋、综合素质评价。(见表1)

三、评价内容

(一)德育千分制

1.德育千分制

每位学生每学期以德育100分为原始分,分为学校考核部分(政教处统计)和班级考核部分(班级统计),学校考核部分结合“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主要考察4个方面:审美修养、行为习惯、志愿服务、潜能发展针对各项进行记录和加减分。用积分的形式让学生感受自己的蜕变。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及综合素质评定为A的同学,德育分数需90以上(含90分);综合素质评定为B的同学,德育分数需70以上(含70分)

(二)评选百名标兵

评选百名标兵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素质评定前的主要工作,项目包含:三好学生、优秀班干、优秀团员、文明学生、突出进步生、美德少年、优秀小组等特色项目,与班级评优相结合表彰人数达总人数的70%以上,对学生进行激励教育。(见表2)

(三)学业发展手绘雷达图

手绘学业质量雷达图是我校学生进行自我分析与评价的主要载体,让学生更为直观的看到自己的优缺点和优弱势学科。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前,每个学生整理自己各科考试分数、德育积分,自行制作成绩的雷达分析图,并结合学校《一日常规》衡量自身的行为习惯,查找分数背后的问题,并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提出具体改正措施。

(四)学生成长手册和记录袋

用《成长手册》和《成长记录袋》主要记录各类评价的数据,以书面形式呈现,更能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自己的经历与收获。同时两者也有不同的作用和意义。《成长手册》主要以记录学生所经历或参与的有意义事件,如:学期计划、社会实践、阅读情况、获奖情况参与各类活动、课程、执勤、劳动、好人好事等,并规范与评价自己的《我会学习五要求》、《我爱我家7评价》、《健康生活八习惯》,同时记录综合素质评价、学业质量分析等。

《成长记录袋》则是收集学生自身获得的资料。如:各类证书、优秀试卷、成长规划、心得体会、一封信、照片等。使用好成长手册和记录袋,让学生完整的记录初中生活的心路历程和所收获的点点滴滴。

(五)综合素质评价程序

1.成立评定委员会

由校长、教学校长、政教主任、团委书记、年级长、学生会主席组成,负责本校的评定工作。职责:制定评定的实施细则,明确评定程序,认定班级评定小组成员,组织并监督评定工作。

2.成立班级评定小组

由班主任、科任教师代表、主要班干部组成,不少于5人。职责:组织班级学生评价工作、结果的合成、接受家长的咨询。

3.评定方法

(1)班主任领取《综合素质评定报告书》,根据学生的过程表F,指导学生做出A、B、C、D四个等级评价。

(2)自评。学生根据本人平时表现,依据综合素质评定各个方面的要求,确定自评等级。

(3)互评。全班分成5-6人的小组若干,交换小组间的《素质评定报告书》,根据学生平时表现、讨论确定互评等级。

(4)班级评定。在学生自评与互评基础上,以本学期学生的日常表现为依据,确定等级。

4.评定要求

(1)A等级不超过年级总人数的30%;B等级不超过年级总人数的50%;D等级不超过年级总人数的1%,班级具体等级人数,由年级长统一分配。

(2)班级评定小组,将评定结果统一输入《年级综合素质结果统计表》,由年级组长报政教处。

(3)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结果,以《致家长一封信》的形式告知家长,并把等级评定为A级的学生名单,在学校公示3天。

5.评价内容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

(1)道德品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

(2)公民素养。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对个人的行为负责;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具有社会责任感。

(3)学习能力。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水平,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能够完成规定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实验操作;能够结合所学不同学科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

(4)交流与合作。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与处境,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

(5)运动与健康。热爱体育运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锻炼健身的能力、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强健的体魄,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6)审美与表现。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参加艺术活动,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

6.评价等级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均以等级呈现,分为A、B、C、D四个等级,凡符合基本标准者,视情况可得B或C;不符合基本要求者,得D;凡符合标准并有突出表现,且有详细、明确证据的,可得A。《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每个学生每学期一张,并在六个学期表的基础上形成初中三年的总表。

(六)评价要求

(1)写实记录。学生、老师、政教处要针对德育千分制、学业质量雷达图、成长手册、成长记录袋等客观、真实的记录相关事实材料,并将活动转化为德育积分在公示栏、校园网等显著位置公示。

(2)反馈整理。每学期将以上材料完整反馈给班级、学生,并指导学生有意识的整理、遴选,并根据内容进行行为自我分析。

(3)公示制度。在开展评价工作期间,学校要将综合素质评价内容、方法、程序及评价结果使用、学校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和各班级评价小组名单等向学生公示,评价结果要及时通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如有异议,学校评价工作领导小组要及时调查处理。

(六)评价分类

具体分为5个评价层面即:自我评价、班级评价、年级评价、校级评价、综合评价,涵盖14项评价项目,体现不仅关注学生成绩,更加关注获得知识过程中师生情感体验和精神成长,让荣誉、评比、量化更好的发挥评价育人价值,对学生和老师起到引导和发展作用。(见表3)

四、结论

三年来,郑州49中通过构建一个多元化多层次评价体系,记录五项行为内容为依据的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做有未来的教育”,引导学生从主观感觉到关注自身的日常行为以及班级的集体荣誉。综合素质评价的改革触发了学生对自身行为习惯的重视,如审美修养、行为习惯、志愿服务、潜能发展等行为,基本形成以礼仪教育为龙头的“学生核心素质养成模式”,以“未来发展”作为学生素质养成的目标内容,学生基本养成“落落大方善交际、彬彬有礼重形象、持之以恒好习惯、坚韧厚重知感恩”的良善品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多元化多层次评价体系更客观、更公正、更多元的评价了学生,提升了学校德育建设整体水平。郑州49中校连续五年被市教育局评为德育先进单位,2016年被评为普通初中教学创新先进单位、两创两争活动先进集体、文明学校、先进家长学校,学校的“希望课堂”模式被评为郑州市道德课堂有效形态,“以评价改革促进‘做有未来的教育’”被评为2016年度“做有未来的教育”行动研究优秀成果。

五、努力方向

1.指标分解的全面性与操作性的统一

学生成长是个整体过程,是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复杂变化,在量化学生表现和成绩的基础上,更突出行为的记录。但不同学生、不同的家庭背景,对过程性资料收集和整理能力的高低,家长重视程度和理解的差异,用一个完全统一具体的标准衡量,不是特别公平。我们将不断反思、努力探索,以评价育人,调动学生主动发展的积极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评价的客观真实性

公平的前提是客观、真实。在记录、观察、评价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公信、诚信、价值观的考量,需要建立严格程序。我们将逐步增加评价主体,全面地涵盖评价内容,将评价的周期和学生的发展过程同步,从最末端保证对综合素质评价的客观公正,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维护教育公平。

持续优化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在整个初中阶段建立观察、记录、分析学生的成长过程的评价制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颜,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评价的目的不是约束,而是促进发展,郑州49中以科学的态度,求实的作风,脚踏实地、有序推进。下一步将不断的总结思考,完善评价体系标准,注重把学生作为一整体看待,不能以条框割裂学生的行为表现。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2016年03月

[2]柳夕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2015.12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

[4]《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教育部2013.6

第4篇

今年是我县实施与新课程配套的初中毕业考试的第二年,为了做好*年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根据金华市教育局(金市教基[*]5号)文件精神,特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要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改革提供条件。

二、组织机构

为确保我县*年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顺利进行,决定成立武义县*年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县初中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协调,组织有关人员对各校获得“A”等级的学生进行审核认定。

组长:高江洪

副组长:傅伟徐正跃潘泉清

成员:朱鸿飞方育荷方志明

为确保工作顺利进行,各初中都应建立综合评价工作委员会,负责本校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同时,各初中每个毕业班要建立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小组,负责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工作。

三、评价内容

综合素质评价以教育部提出的基础性发展目标为基本依据,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活动记录、学习作品、特长潜能、奖惩情况等,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探究与实践、劳动与技能、审美与表现等方面的总体发展水平。

四、评价原则

1、坚持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原则,学校应充分发挥“学生成长记录册”的作用,全程、全面记录、反映学生在初中阶段各方面的成长状况。

2、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程序等应事先向学生公布,评价结果应告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其中各类获得“A”等级学生名单必须在校内公示。对评价结果有异议,学校应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处理。

五、评价办法

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由“综合评语”和“评定等第”两种呈现方式。

1、综合评语:综合评语(模块一)主要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情感态度、合作精神、日常表现等方面进行定性描述,并为后续的针对性教育提出建议。

综合评语应当结合“学生成长记录册”反映的情况,由初三班主任撰写,学校领导审核。

2、评定等第:主要对能体现学生素质发展水平的部分项目进行定量测评。测评项目分为三个模块:

模块二:探究与实践(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学科竞赛、创造发明等);

模块三:劳动与技能(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实验操作等);

模块四:审美与表现(音乐与美术课程、艺术特长等)。

综合素质模块二至模块四的评定结果以等第方式呈现,一般分为A、P、E三等(分别代表优良、合格、待合格)。P、E等均由学生所在学校确定,A等由学校列出名单上报武义县教育局,由县教育局组织专门人员通过一定的程序进行审核与认定,以确保其公正性和权威性。各校对E等第要严格控制。

综合素质等第认定的结果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条件,同时作为高中招生录取的前置条件。

综合素质评价具体实施请参照附件《金华市*年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

六、评价程序

1、学生自评:学生根据学校提供的评价细则,自我评定。

2、同学互评:由班级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小组认定。

3、学校评定:根据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综合“学生成长记录册”内容、举证材料,在广泛听取教师、学生家长意见的基础上,由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确定学生等第。

4、反馈公示: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以反馈意见表的形式,将评定结果与学生家长见面,学校设立公示栏,对“A”等的学生予以公示,同时学校设立意见箱,接受举报,公示时间一般为5天。

5、结果确认:各初中将各类获“A”等第的学生情况,送交县教育局综合素质领导小组审核确认后,填写《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汇总表》一式两份,一份学校存档,一份送交县招生办。

第5篇

【关 键 词】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自2004年以来,普通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纷纷启动,着力于从本质上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应试教育现象,打破其长期的主导地位,建立并发展真正符合素质教育的课程指标与课程体系,遵从国家立德树人的基本概念,将高中生培养成既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兼顾科学文化知识的综合素质全方位人才,综合素质评价应运而生。

2014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进一步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并将其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随后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规定了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维度,即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方面反映学生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察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对传统招考制度的重要突破和全新举措,是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评价手段。近年来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评价实践中还存在着评价实施困难、评价指标不完善、评价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诚信问题严重、应付现象明显、评价与教学脱节等问题。

目前,高中学生综合素质价改革正在全国迅速展开,在这样的形势下,全面而深入地分析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与弊端,对于及时解决评价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完善并深化招考制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内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现状

(一)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及制度研究方面

蔡敏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现状、问题与对策》(《教育科学》2011年2月第1期)中阐述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现状:政府行政手段成为推动评价改革的主要力量,评价内容维度出现一致化趋势,评价过程体现多元主体参与,评价方法显示多样化特点等方面,存在着理论研究欠缺,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尚不完善,相关培训不足,实施者缺乏必要的评价知识与技能,诚信问题突出,综合素质评价出现结果失真,敷衍现象明显,评价实施过程过分注重表面形式,评价目迷失,评价与教学之间没有建立应有的反馈链等诸多问题,提出要改进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在科学建构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辅助以各层面的专业性评价培训,完善监管机制,全面了解学生所学所长,注重评价的反馈育人功能。

张杰、李晗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教育与职业》2014年第3期)中提出了运用德菲尔法和专家咨询法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①基于这种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评价一组学生的综合素质,并进行验证,为综合素质评价指标的确定提供了新的评价思路和方法。邓志勇在《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策略研究》(《教育测量与评价》2010年6月)一文中,以重庆市北碚区构建综合素质评价的保障系统为例,建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三级实施体系,三峰诚信体系,多元督导体系与多元导航体系,②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保障提出了新的发展模式。

(二)综合素质评价的问题与反思方面

朱志平在《综合素质评价:经验、问题与对策》(《基础教育课程》2013年4月)中提出评价工作缺乏自主意识、保障机制、诚信氛围及系统思考。高凌飚在《综合素质评价反思》(《基础教育课程》2013年4月)中提到综合素质评价不适用功利性目的。

李宝庆等在《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问题及改进》(《教育发展研究》2012年10月)一文中阐述目前各地综合素质评价部分指标不合理,会增加学生负担,导致新的方面教育不公平;各地评价标准不统一;等级评价过程繁杂,操作难以保证客观公正等问题。

王敏勤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虚化现象及对策研究》(《考试与评价》2009年10月)中提出,普通高中学生搞综合素质评价在很多学校存在着实抓德育与虚搞评价的不合拍现象,即重视评价体系的甄别功能,忽视其导向功能;学校的德育运行体系与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不接轨;学校的评价指标与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不接轨。

罗祖兵《分析式综合素质评价的困境及其突围对策》(《教育科学》2014年10月第5期)一文中明确表明造成当前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诸多困难的问题,表面看是技术原因而实际上是思路问题,提出突破分析式综合素质评价应用综合式思路应对。在其《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矛盾探析》(《考试研究》2012 年第5期)描述了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易产生的三种矛盾:实践操作性与指标模糊性的矛盾;发展功能与甄选功能的矛盾;主管部门主动与学校被动的矛盾,并对其做出了概述性分析。其曾在《关于将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的思考》(《课程・教材・教法》第31卷第12期2011年12月)一文中,对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是否应该被纳入高考做出了深刻的反思,并对其利弊做出了深入的分析,对现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使用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三)我国其他省份综合素质评价开展现状

管光海在《浙江:从常态化走向有质量的实施》(《人民教育》2014年6月)一文中说到,浙江省将项目测评与纸笔测试相结合,引导实施方向,建构了以动手项目制作为代表的综合素质测评和以纸笔项目测试为代表的会考相结合的信息技术评价体系,并通过信息技术转化,将结果用于招考改革之中。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通过电子信息技术测试(内涵日常实践活动和配套项目设计)旨在引导学校在日常积极开展学生实践的同时,通过配套项目设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金付栓等在《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现状――以北京市延庆县为例》(《北京教育学院学报》第27卷第4期)得出的结论是:初中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全面发展有一定的效果,但存在人为因素多、保障制度不完善、费时费力影响工作、应付形式多、评价结果缺乏及时性、易造成学生心理压力等问题,对考量现阶段综合素质评价具有实际意义。

孙彩霞在《区域间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标准的比较研究》(《基础教育》第11卷第1期)一文中,运用比较研究法对比以重庆为代表的西南地区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和以浙江省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地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明确目前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认识仍存在混乱的问题,评价标准在情境化的认知与理解过程中需不断调整,执行环节要考虑具体空间的现实需要与可能等问题。

林珑等在《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中的问题及对策――对福建省中小学的个案调查分析》(《中国考试》2009年第4期)中提出的评价内容的片面性、评价主体愈识与能力的缺失、评价方式的模糊性等,现今也是经常出现的问题,对现阶段综合素质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二、美国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在美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一种标准,为高校录取提供评判参考。美国没有综合素质的专项测试,往往通过申请材料确认学生是否达成进入大学的入学条件。

(一)监管部门与机制

美国高校招生起决定作用的是高校独立的审核部门,利用校友会对申请人进行就近面试考察学生综合素质,同时申请者还必须提供有考试服务中心和高校测试中心提供的SAT或ACT成绩。

诚信与监管机制方面,除了美国本土的信仰文化与自觉遵守外,多主体参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申请人的信息真实性。还有一点,不得不提到美国完善的信用机制。在评价过程中,高校有权对弄虚作假者做出退学等相应处罚,并记录信用局档案,影响个人信用报告产品的信用度。③

(二)评价构成

完整的申请材料包含入学申请和附件材料两部分。如世界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的入学申请及备选材料包括短文(想让高校了解自己的自荐书)、中学报告、中期学校报告、两份教师推荐函、备选知情人推荐意见(可以是校长、议员等的推荐信)、备选才艺材料,充分公正地显示出一个学生所具有的综合素质。

我们可以由此了解申请材料是一种写实性的资料积累与评判,既有反映学业结果的SAT/ACT考试,又存在平时选课和成绩的中学报告和中期学校报告,不乏多人参与(教师、校长、知情人、申请人)的推荐函,可以说申请材料就是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材料文件,涵盖学业检测和非学业检测两部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客观而全面的反应学生的综合素质。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综合素质评价与我国有着本质的不同,没有将综合素质进行分解,形成一系列基础指标进行评判,而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总体评价,偏向材料积累与收集,更注重教育活动与课程相结合。

三、现阶段综合素质评价的解析与思考

浙江与上海作为我国深化考试与招生制度改革的试点地区,对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地方性政策方面给出了全新的参考依据。分别于2015年4月13日下发了《关于完善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成长记录与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2015年2月15日下发了《上海市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两个相关文件,并在指导思想、评价内容评价程序方面与教育部相关文件保持高度一致。而在具体的评价环节,上海注重材料收集与汇总以写实记录报告作为最终评价结果;浙江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分成A、B、C三等,以等级评价结果和材料汇总相结合的方式作为最终评价结果,并均已自主招生参考作为评价实质结果使用方式,表现出不同的地方区域特色。

笔者认为,在不断深化考试与招生制度改革的道路上,“两依据,一参考”必将成为最终的招考形式,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重要的参考标准,必然在招考中越来越重要。“高中保真、高校保用”必将成为今后综合素质发展的核心关键。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严禁给予打分、评等等方式呈现评价结果,具象化的材料写实才是对评价公平而言最好的诠释。评价目的除招考升学以外,应充分发挥评价本身育人反馈的实效性,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全面长远的发展。而高中在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保证其客观性与真实性的前提下,高校应怎样给予相应的使用标准,是今后值得深思的重要问题。

注释:

①德尔菲法,是一种匿名的专家问卷调查法。即选择数位有经验的专家,为其提供必要的背景材料。并将需要提出的问题设计成调查问卷进行咨询。然后从专家那里回收所有答复意见并整理出相同意见。将不同意见的部分再次设计成问卷反馈给专家,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最终意见一致。

专家咨询法,即模拟市场法。将专家设定为市场潜在购买者,利用其知识,经验和分析判断能力对价格进行鉴定的一种方法。

②三级实施体系:区教委(领导系统)――区教师进修学院(研究与指导系统)――中小学(实施系统)

三峰诚信体系:从区级和学校两个层面出台关于评价的公示、诚信、监督、申诉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建构了“区-校”两级他律与自律相结合、“公示-监督-追究”三峰交错的综合素质评价诚信体系。

多元督导体系:以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层次最高的办学水平综合评价的最重要参考,将单项督导与综合督导相结合的方式。

第6篇

关键词:胜任力;胜任素质模型;综合素质评价

中图分类号:F0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8)-06-0012-02

一、胜任力的内涵与胜任力模型

一般来说,素质是驱动一个人产生优秀工作绩效的各种个性特征的集合,它反映的是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个人的知识、技能、个性与内驱力等。它是判断一个人能否胜任某项工作的起点,是决定并区别绩效差异的个人特征。

1.胜任力的内涵

1973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麦克兰德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发表了题为“测验胜任素质而非测验智力”的论文,这篇论文首次提出了“胜任素质”的概念。1993年,美国学者莱尔.M.斯潘塞博士和赛尼.M.斯潘塞在所著的《工作素质:高绩效模型》一书中对“胜任素质”给出了一个相对科学和完整的定义。胜任素质是指能和参照效标(优秀的绩效或合格绩效)有因果关系的个体的深层次特征。深层次特征是指个体潜在的特征,能保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并能预示个体在不同情况和工作任务中的行为或思考方式。因果关系是指胜任素质能引起或预测行为表现及绩效。效标参考是指胜任素质能够按照某一标准,预测效标群体的工作优劣。

2.胜任力模型

莱尔.M.斯潘塞博士和赛尼.M.斯潘塞还提出了胜任素质的“冰山模型”。根据胜任素质的“冰山模型”。胜任素质主要有五大类型,包括动机、特质、自我概念、知识和技能。个人素质犹如一座浮在水中的冰山,其中在“水面上”的知识与技能相对容易观察和评价,是胜任工作和产出工作绩效的基本保证。而“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潜藏于水面以下,必须有具体的行为特征才能推测出来,但它却是左右个人行为和影响个人工作绩效的主要内在原因,水面下越深的部分对于绩效的影响也就越大。

根据胜任素质理论的研究,胜任素质与工作绩效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胜任素质可以预测员工未来的工作业绩并能区分优秀业绩者与一般业绩者。胜任素质对工作绩效的影响或决定作用是通过行为而发生的,在工作绩效中,关系绩效和任务绩效各自受到不同胜任素质要素的影响,合作意识、恒心、责任心等因素与关系绩效有着较高程度的相关性,而知识、技能上的差异对任务绩效的影响程度要高于对关系绩效的影响程度。

3.胜任力理论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启示

通过胜任力理论的介绍,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估与社会人才需求必须接轨;通过探讨优秀大学生的胜任素质组成,借用胜任力模型的开发方式开发优秀大学生的胜任素质,可以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模型,并探讨各种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细化及泛化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建立打好基础;并可为高校人才评估和素质教育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二、当前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问题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估作为素质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面,但目前这方面的理论实践尚存在一些不足:

1.评价主体的单一性

在评价主体上,目前的大学生素质评价主要是自上而下的“他评”系统,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评价主体和客体之间缺乏足够的沟通和反馈,使评价本身失去了目标性的指导意义。

2.评价客体的表层性

目前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一般只考察考试成绩和日常行为表现,并按一定权重量化计算后,依据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而不考察更深层次的原因。这些行为化、人为量化的指标体系,只需通过感知就能获得所需信息,经过简单的算术运算就能做出所谓的价值判断。事实上这种评价方式是把事实判断当作了价值判断。只有价值判断才能体现一个人真正的价值,即其实际的素质水平。由此可见,这种以事实判断为根本的评价系统,对于大学生素质的发展是起消极作用的。

3.评估方法的滞后性

因评估工具及理念的滞后,使大学生素质评价流于表面化。由于大学生素质从本质上来说是通过心理现象来体现的,因而带有一定的潜在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并不一定在大学期间有明显表现,而需要在特定时期和特定情境下才能表现出来,因而这样的评估方法往往预测性不高,并且不能说明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后的实际表现。

4.评估内容的欠缺性

在评价内容上,主要评价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而没有考察到个人在实际生活和社会中的表现和能力。但事实证明,一个优秀的学生未必是一个优秀的社会工作者。这样的评价系统对学生未来的个人成长与人生规划没有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因此,究竟怎样才是“高素质的大学生”是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的。

三、运用胜任力理论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特点

1.市场导向的评价理念

运用胜任力理论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从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出发来建立评价指标。打破原先的评价体系模式,从社会评价的角度出发探索新的大学生人才素质结构,将学校评价体系与社会评价体系相联系。体现了市场导向的评价理念。

2.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运用胜任力理论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必须将老师的评价、同学的评价以及自评相结合,从多角度看问题,强调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将胜任力的开发理念和研究方式运用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研究中,这是一种方法上的创新,丰富了大学生素质指标体系的研究方法。

3.揭示了隐性的、关键的素质

个性因素、潜能等较为隐秘,过去的综合素质评价由于缺乏合适的手段,评价方式仅停留在表象,未深入地探讨背后的内隐素质。胜任力理论将心理测评技术运用到大学生素质评价之中,并以此开发优秀大学生的核心素质。

四、运用胜任力理论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程序

在当今就业结构发生巨变,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大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和个人发展的压力。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估作为素质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面,是以高校和社会为评估主体,大学生个人及群体为评估客体的一种评估方式。其意义不仅在于教育单位的评估,更多的是对于大学生本人的意义。如果能够建立一个与当今社会需求相适应的素质评价体系,并将之用于大学生素质评估及自我评价,将更加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目标的确立及引导大学生自我培养模式的探索。

基于胜任力理论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包含以下基本程序:

1.识别大学生核心胜任素质

首先需要根据绩效标准与实际考核结果,确定研究样本,包括绩效优秀者和绩效较差者。然后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收集关键事件,并对关键事件进行信息整理与归类编码,得到大学生核心胜任素质。

2.构建大学生胜任素质模型

胜任素质模型是指担任某一特定的任务角色需要具备的胜任特征的总和,是用行为方式来定义和描述员工完成工作需要具备的知识、技巧、品质和工作能力。建立以绩效管理为目的的胜任素质模型,不仅要清晰地界定每一具体胜任素质,而且要具体描述大学生为胜任某一职位或实现特定绩效目标而必须做出的具体绩效行为。在识别大学生核心胜任素质的基础上,建立大学生胜任素质模型。

3.建立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

对于胜任素质的评估,评估人员可以根据胜任素质模型提供的一系列行为例证为依据,在进行评估时有针对性地观察和监控这些行为,收集相关的评估数据。即全面收集来自被评估者、被评估者的上级、以及同学的反馈信息,分析大学生胜任素质的水平、层次及存在的差距。然后分析它们对绩效的影响,确定胜任素质弥补的先后顺序,在此基础上确定教育的行动计划。

4.设定教育目标,实施培养方案

通过对大学生胜任素质的分析,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就了解了大学生哪方面的素质好,哪方面的素质差,好的发扬,差的要加强培养,从而制定科学、可行的素质教育培养方案。

5.沟通与反馈

大学生的胜任素质以及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要与大学生本人进行沟通与反馈,以便大学生能够自觉的、有意识的增强自己的综合素质。

基于胜任素质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五个主要步骤不完全是一个时间先后的顺序,它们是相互交叉、相互联系的。比如,沟通与反馈不仅仅在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估最后阶段出现,实际上在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估的全过程都应该加强沟通与反馈。

五、结语

胜任力的本质就是一个人具备的胜任该项工作的素质。胜任力的一大特征就是对一个人的绩效具有预测性。这是因为胜任力反映的是更深层次的由动机、兴趣、性格、价值观等组成的核心素质,因而能够预测个体未来的发展。从胜任力的角度出发,能够更好的将所建立的评价体系与社会实际用人需求相结合。胜任力的意义不仅在于评价,更在于从胜任力出发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

把胜任素质模型应用到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构建基于胜任素质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还缺乏成熟的应用模式,在实践中也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但是随着我国大学生素质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胜任素质模型的应用必将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测评的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陆伊:基于胜任力的优秀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苏州大学为例. 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

第7篇

【摘要】 教学质量评估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手段。对模糊综合评判在教学质量评估中的应用进行了实例分析,该方法与传统的评估方法相比更加科学和准确,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 模糊综合评判; 高职院校; 教学质量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如何保证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建立一套规范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估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是一个学校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教学质量评估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形成正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调动教师投入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促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学,以评促改,教学相长”的目的。

模糊数学由美国自动控制专家查德(L.A.Zadeh)创立。1965年,查德在《信息与控制》杂志上发表的《模糊集》一文中最早提出“模糊集合”的概念及模糊数学理论,引起了各国数学家和自动控制专家的注意。模糊数学是研究现实中许多界限不明确问题的一种数学工具,其基本概念之一是模糊集合。模糊综合评判就是以模糊数学为基础,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定量化,对问题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已在高校人才评估[1]、研究生教育评估[2]、水资源价值评估[3]和食品质量评估[4]等方面已有相关应用研究。本研究应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旨在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 模糊综合评判原理

1.1 评价因素集确定

评价因素集U={u1,u2,…,un} ,是被评判对象的各因素组成的集合。

1.2 判断集确定

判断集V={v1,v2,…,vm} ,评语组成的集合。

1.3 评判矩阵确定

单因素判断,即对单个因素ui(i=1,2,…,n} 的评判,得到V上的模糊集(ri1,ri2,…,rim) ,所以它是从U 到V 的一个模糊映射 f:Uξ(V)。

ui|(ri1,ri2,…,rim)

模糊映射f 可以确定一个模糊关系R∈μn×m 称为评判矩阵。

R=r11…r1n

………

rm1…rmn

它是由所有对单因素评判的模糊集组成的。

1.4 模糊权向量的确定

根据各项因素对教学质量评估影响的程度不同,确定各因素的权重量,即 A=(a1,a2,…,an) ,其中A 的因素是 U中的一个模糊子集,an 与un 是相互对应的。

1.5 单级模糊综合评判

B=AoR=(b1,b2,…,bn) 其中A=(a1,a2,…,an) , ni=1ai=1, ai≥0; R=(rij)n×m,rij∈[0,1] ;bj=ni=1ai ij,j=1,2,…,m 。这里bj 是r1j,r2j,…,rnj 的函数,也就是评判函数[5]。

模糊综合评判的结果为B ,B是模糊向量 和模糊矩阵R 的合成,即:

B=(b1,b2,…,bn)=AoR=(a1,a2,…,an)or11…r1n

………

rm1…rmn

1.6 多级模糊综合评判

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利用单级综合评判可以取得较好的评判结果。然而对于许多复杂的问题,如果需要考虑的因素层次较多,要得到准确可靠的评判结果就需要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进行评估。对于此类多级综合评判方法是首先对最低层次的各个因素进行综合评价,然后再对上一层次的各因素进行综合评价,一直进行到最高层次,最终得到模糊评判的结果。本研究采用三级模糊综合评判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估,三级模糊综合评判数学模型为:

B=AoR=AoA1oR1

A2oR2

A3oR3 AoA1oA11or1111r1112r1113r1114r1115

r1121r1122r1123r1124r1125

r1131r1132r1133r1134r1135

L

A16or1611r1612r1613r1614r1615

r1621r1622r1623r1624r1625

L

A3oA31or3111r3112r3113r3114r3115

r3121r3122r3123r3124r3125

r3131r3132r3133r3134r3135

L

A36or3611r3612r3613r3614r3615

r3621r3622r3623r3624r3625

2 多级模糊综合评判在教学质量评估的实例分析

2.1 确定评价因素及权重

结合高等卫生职业院校的特点,为了更加公正公平的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估,采用三级评价因素进行评估。一级因素包括学生评估、同行评估和专家评估3个方面,二级因素根据教学评估要素由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操作和教学效果6个方面构成,以上各二级因素又包括若干具体标准,构成三级因素,如下所示:

一级因数集 U一级因素={u学生评估,u同行评估,u领导评估} ;

二级因素集 U二级因素={u教学观念,u教学目标,u教学内容,u教学技能操作,u教学效果} ;

三级因素集 U三级因素={u11,u12,u13,u21,u22,u23,u31,u32,u33,u41,u42,u43,u51,u52,u53,u61,u62。

转贴于

通过学生、同行教师和专家问卷和座谈,确定各因素权重见表1。

2.2 确定判断集

结合高等职业卫生院校实际情况及专家讨论意见,建立5级评价等级(即优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5个等级)对评估教师教学质量各因素进行评价。

判断集V={v1,v2,…,vm}={优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

2.3 确定评判矩阵

评判矩阵由单因素评判结果组成,采用模糊统计法确定单因素对各评语的隶属度,进而得到评判结果。假设对某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的学生人数为40人,同行教师为10人,专家为4人,各参评人员根据教学质量评估综合评判表中各项以5级评价等级对各进行评估,收回评估表对结果进行整理,分别得到学生、同行和专家对某教师教学质量模糊评价统计结果,学生对某教师教学质量模糊评价统计结果见表2。

表1 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质量评估因素及权重(略)

表2 学生对某教师教学质量模糊评价统计结果(略)

2.4 模糊综合评判

2.4.1 一级模糊综合评判

以学生评估为例进行一级模糊综合评判,其评判结果如下:

A11=(0.6,0.2,0.2),

R11=0.1250.6250.2000.0500.000

0.1200.7500.1000.0000.000

0.0500.8000.1250.0250.000

则 B11=A11oR11=(0.1150,0.6850,0.1650,0.0350,0.000),同理可得出:

R1=B11

B12

B13

B14

B15

B16

=0.11500.68500.16500.03500.0000

0.10000.56250.25000.08750.0000

0.086250.676250.17500.06250.0000

0.03000.52500.33500.08250.0275

0.05250.54750.30750.06500.0275

0.10500.60000.28500.01000.0000

同理可得同行教师和专家一级模糊评判矩阵R2和R3。

2.4.2 二级模糊综合评判

以学生评估为例进行二级模糊综合评判,其评判结果如下:

A1=(0.15,0.10,0.25,0.20,0.15,0.15),

R1=0.11500.68500.16500.03500.0000

0.10000.56250.25000.08750.0000

0.086250.676250.17500.06250.0000

0.03000.52500.33500.08250.0275

0.05250.54750.30750.06500.0275

0.10500.60000.28500.01000.0000

则 B1=A1oR1=(0.0784375, 0.6051875, 0.2493750, 0.0573750,0.0096250),同理可得到同行和专家的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结果,三者组成的评判矩阵R如下:

R=B1

B2

B3

=0.07843750.60518750.2493750.0573750.009625

0.1102500.7440000.133500 0.0122500.000000

0.13062500.7050000.164375 0.0000000.000000

2.4.3 三级模糊综合评判

由表1可知学生、同行和专家组成的模糊权向量 A=(0.4,0.2,0.4),因此三级模糊综合评判的结果为:

B=AoR=(0.105675, 0.672875, 0.192200,0.025400,0.003850)

由评价结果可知,对此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为“优秀”的比例为10.57%,“良好”的比例为67.29%,“合格”的比例为19.22%,“基本合格”比例为2.54%,“不合格”比例为0.39%。由最大隶属度原则,对该教师的评价等级为“良好”。

3 结语

通过多级模糊综合评判可以比较客观、公正、全面的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评估。对于高等职业院校在评估因素的设定上更应该结合学校和专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制定,要充分考虑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实际动手能力和技能的培养上,对教学质量的评估因素中要体现教学技能操作这一重要方面。只有对各层次各因素的合理制定及权重的合理设定,才能使模糊综合评判在教学评估中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袁甜甜,接励,郜焕平. 多级广义模糊综合评判在高校人才评价中的应用.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7(2):76~80.

2 滕居特,顾幸生. 研究生教育评估的多级变权模糊综合评判.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2(9):1121~1125.

3 付巧峰. 模糊综合评判在水资源价值评估中的应用.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8(2):187~191.

第8篇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2006年与高中新课程改革同步进行的,6年的实践取得了很多积极成果,积累了不少经验,但同时也存在着其他省市同样遇到的评价有效性差的难题。本文在简介浙江省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和特点的同时,分析影响综合素质有效评价的因素,探索实现综合素质有效评价的关键途径。

一、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与特点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学生成长记录与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浙教基[2006]242号),浙江省是以高中学生成长记录为基础,通过综合评语、课程修习与学业评价、项目测评等手段对普通高中学生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6年的实践表明,浙江省的综合素质评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评价内容全面,涵盖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发展情况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

(1)综合评语:主要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质、情感态度、合作精神、日常表现等方面进行定性描述,也为后续教育提供参考。

(2)课程修习与学业评价:主要如实记录学生高中课程的修习状况、所获得的学分、学业水平考试等第。

(3)项目测评:主要对能够体现学生素质发展水平的4个项目进行定量测评。各项目测评范围如下。

①审美与艺术:高中艺术领域的课程修习情况测评;参与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与艺术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情况。

②运动与健康:高中运动与健康领域的课程修习情况测评;体质健康监测;参与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有关体育类教育教学活动情况。

③探究与实践:高中综合实践活动领域的参与情况与结果评价。

④劳动与技能:高中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学科中有关动手操作部分内容的测评;参与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与动手技能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情况。

2.学生成长记录完备、详细,并依托浙江省中小学电子学籍管理系统,从技术上实现了全省统一管理

学校为每位学生建立了学生成长记录,全程、全面记录学生在高中阶段各方面的成长状况。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成长记录内容

(1)课程修习记录:主要记录学生在必修和选修课程中修习的模块名称、学时、模块测试成绩、学分。

(2)综合实践活动记录:主要记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内容。研究性学习记录包括课题名称、成员组成、课题成果、本人在课题所承担的任务,以及本人、他人及指导教师的评价。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记录包括服务(实践)内容、地点、时间及本人、他人及指导教师的评价。

(3)素质发展记录:根据教育部提出的基础性发展目标,从品德与素养、审美与艺术、运动与健康、探究与实践、劳动与技能、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等维度,以班级为单位,真实、客观地收集和记录学生素质发展的基本情况,如学生在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参与情况、获奖情况、活动评价等。

浙江省中小学电子学籍管理系统是浙江省实现中小学管理现代化的硬件基本建设之一。随着高中新课程的实施,浙江省在此平台上又建立了普通高中学生成长记录系统。全省普通高中任课教师每学期直接在此全省联网的系统上记录学生在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中修习的成绩、学分以及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获奖等各项情况。这样,浙江省对高中学生的成长记录做到了全省统一管理。

3.全省联网的高中学生成长记录系统与高校招生录取平台实现对接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的成长记录系统会自动生成考生综合素质评价表并提供给高校招生录取平台。全国各高校招生人员在录取时不仅能看到考生的高考分数,而且能看到考生的学业水平考试等第、综合评语、选课和获奖情况等信息。

4.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详尽,评价标准清晰而准确

综合素质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为了给新课程改革保驾护航,浙江省教育行政部门着手制定了详细的《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长约70多页,几十万字,涵盖综合素质评价所有范围,对审美与艺术、运动与健康、探究与实践、劳动与技能中各项操作环节的评价标准都作了清晰、准确且严格的规定。

5.综合素质评价的制度完备,组织严谨,培训到位

浙江省在全省各普通高中学校建立健全了综合素质评价的组织机构,实施制度完备,保障严谨有力,职责分明。而且历时几年,分期、分级的培训,保证了综合素质评价的顺利、规范实施。

从上文可以看出,尽管综合素质评价在实施中还可能存在教师记录工作量大、测评项目成绩等第合成烦琐、电子成长记录系统登录困难等问题,但评价体系完备、操作细则严谨、教师培训充分、联网系统先进已成为浙江省综合素质评价的突出特点。

二、影响综合素质评价有效性的主要原因

浙江省一直是全国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做得较好的省份,制度设计完美精细,实施严格。但即便如此,普通高校目前在浙江省招生录取中仍基本不采用综合素质的质性评价内容。全国情况也是如此,除个别省市的高校招生录取时,至多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中的学业水平考试等第。这有两个原因。其一,各校情况不同,学生的成长记录及成绩无统一尺度。其二,高校对学生质性评价的真实性无法判定。也就是说,公平公正性难以落实。表现在教师综合评语参考价值不大,学生在课题研究、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中不乏作假行为等。多年过去了,新课程改革进入了深化与攻坚阶段,而综合素质评价的瓶颈却迟迟不能突破,甚至在一些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处于空转状态,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综合素质评价的作用被过分夸大

一些学校从本位主义出发,在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假、大、空”现象,形式主义现象比较严重,综合素质也成了一个“筐”,什么东西都往里装!有些学校课改初期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热情很高,除了使用全省统一的电子成长记录系统以外,还给每位学生准备了一本成长记录册,大大小小的自评、互评、组评、班评一应俱全,搞得学校教育好像一切都是为了评价,学校就是监督和记录学生行为对错的场所。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学生追求“假大空”的行为,个别家长甚至动用社会关系有意制造对自己孩子有利的标志性事件以获得综合素质评价的高等级,使评价制度助长了学生人格的某些缺损。还有一些学校针对音乐、体育等测评项目进行考试专项训练,导致“你考什么,我学什么”“你评什么,我教什么”。

众所周知,智能评价必须在实际或类似实际的情境中才能真实有效,而把一切纳入不断的考试及评级中,制造一个无处不在的监督与被监督的时空的做法,虽然在很有限的时空内可能会带来某些功利主义的好处,但却要付出公民道德下降的代价。而且这看起来好像各种智能测评面面俱到,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实际上则劳民伤财,使学生优势智能不优,劣势智能仍劣。其实,非源于内驱力(兴趣、爱好和信仰)的任何外来评价的功能都是有限的,人们不必对任何评价,包括综合素质评价的作用盲目崇拜与迷信。

2.综合素质评价陷于表面化和形式化

综合素质评价是为了防止“应试教育”盛行,人们片面追求升学率从而导致学生诸多智能缺失而推进的。它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针对传统智能理论的一元化弊端倡导“评价多元”,针对以往智能理论的知识化倾向倡导“评价智能”。然而在实践中,综合素质评价往往成了区别于传统纸笔考试的标签,其功能仅是用来区别新课程改革与否的标志,其内涵被理解得浮于形式和表面了。在社会上和教育界甚至把综合素质等同于“琴棋书画”者也大有人在。这种做法已经将综合素质评价的理论基础降格到了模仿和操作的层次,是对多元智能理论的断章取义和在实践操作中的以偏概全。智能的本质和核心是思维,教育中若只注重表面和形式化的东西而忽视和遗忘了思维,就等于失去了假设和创造,失去了个性和自我,也就谈不上什么综合素质的发展了。

3.综合素质评价在诚信缺失面前裹足不前

综合素质评价由于其多元性、动态性和发展性,评价操作中必然存在着相对性与模糊性。原因有两个。其一,过程性评价不易把握,弄不好可能会使过程性评价演变为终结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变成甄别性评价。其二,同一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之间,乃至不同地区和不同学校的学生之间,各方面素质及其发展情况并不一样,倘若用同一刚性标准去衡量,评定结果与实际情况就会产生较大的差异。因此,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质性评价在综合素质评价中将不可避免被大量采用。然而,由于目前我国公民的信用体系未能有效构建,诚信环境尚不理想,而综合素质评价一旦与高校招生紧密挂钩,有人担心,一些中学会为了升学率而美化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学生、教师和家长也会为了短期利益而“各显神通”,使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性受到质疑。浙江省在制定高校招生相关政策时也特别担心这一点而谨小慎微,高校录取时也基本上不采用综合素质的质性评价部分。正因为大家普遍认同这个理由,所以综合素质评价推进多年,高考“一考定终身”仍是绝对主流,综合素质评价在某种角度上说仅仅是评价改革的“装饰品”而已。

三、实现综合素质有效评价的关键途径

浙江省在近几年深化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要使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能可信可用,必须下定决心进一步深化改革,攻坚克难,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评价。以下3条则是最关键途径。

1.下决心构建有效的社会诚信体系

在历史悠久的“关系本位社会”里,建立起普遍的信任关系,光靠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要求及教育监督是远远不够的,何况影响综合素质评价真实性的根源很可能来自学校内外部的违规甚至腐败。因此,需要通过法律来协调和规范各自的行为,即综合素质的评价实施、中学学业成绩评定办法的制定、考试诚信体系的运行等,这些必须依赖于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强制力,有相应的约束机制作保证。如,对综合素质评价中的综合评语部分,法律法规可以要求写评语的教师签署诚信承诺,一旦确认其在高校录取中有作假行为,便永远被记入黑名单(有高影响度的诚信档案)中,不得撤销。对严重弄虚作假的学生,可以给予退学处理并记入学生的成长档案,对学校的要求也应有严格的诚信约束。这在国外已司空见惯。如,美国高校招生工作人员与中学的接触非常多,如果中学提供的评价不实,一旦被招生人员发现,中学就会名誉扫地,所获评价大打折扣,同时背负违约的巨大成本。总之,使违约者付出的成本大于违约的潜在收益,就会使评价各方信守各自的承诺。

2.提高学校综合素质评价的自

这几年浙江省和全国各地的实践都已经证明,教育行政部门采取的制定统一的综合素质评价标准与指标体系,由学校按统一标准组织实施的做法是不现实的,这违背了多元智能标准的多样性原则。虽说行政部门可以组织专家评定考核和调控,但这些监控和指导都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笔者认为,教育行政部门试图将面广量大的学校对数以百万、千万计的学生应承担的责任揽到自己身上,是力不从心的。有鉴于此,政府不如仅制定若干原则,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在成长记录电子档案中设置几条操作性强的控制线,把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案制定及实施权直接下放到每个学校,让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自行组织与实施评估,政府只要评估各校实施方案的合理性,建立各校评价实施的责任备查制度,承认不同学校综合素质评价方法的差异性即可。这样政府就可能把管理的重点放在培育和维护有效的社会诚信体系上,把注意力放在监督规则的制定和实施是否公正、是否公平上,从而促使高校与中学基于长期的共同目标各尽其责,尽快提升“自我洁净”能力,让中学依靠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含金量”来维持长期的声誉,最终使综合素质评价的真实性与有效性逐步得到提高,并在此过程中反过来促进社会诚信体系的完善。

3.简化评价过程,侧重质性评价

综合素质是指多元智能,我国高中课程中的学习领域涵盖了对学生各种智能的培养。笔者认为,要建立精准的数学模型,针对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设置众多的测量点来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既无可能也无必要。若在过程性评价中无视学生各种智能成长的阶段性和非匀速性,过多设置测评点,刻意让学生每时每刻处于被动压抑的被考评之中,必然会陷入“学习只是为了评价”的泥潭,测量“准星”也将偏离预设“靶心”,使测评效度、信度大打折扣,势必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染上严重的功利主义的“顽疾”。况且,学生综合素质呈现的复杂性,必然会增加评价的艰巨性,恰当的测量点的确定、多样的测量手段的选择,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毫无疑问,过程性评价相对于定量评价必然要费时费力。更重要的是,在综合素质评价中如何获得广大一线教师的坚定支持是改革能否成功的最关键因素之一。教育行政部门在制定政策时一定要考虑切实减轻教师的评价操作负担,要掌握分寸,慎选测评点,不可面面俱到,因为毕竟教师的工作重点在于课堂教学!因此,鉴于我国已有高考制度,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也已正常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没必要对学生的平时成绩锱铢必较,应该把评价的重点放在学业水平纸笔考试以外的质性评价上,放在“勾勒”出被测评学生的主要特征、爱好特长、智能特色上。一方面,要简化评价过程;另一方面要防止学生功利应对测评。例如,加强综合评语的功能,使之具备教师推荐信的作用。很多情况下,模糊的不刻意的质性评价要比预设标志性事件的贴标签式的评价更客观、更合理。

浙江省6年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给后续的深化课程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这些实践与思考的基础上,浙江省教育行政部门已组织力量广泛调研和反复论证,并正着手研究改进全省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电子平台。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有效性必将有实质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研究生 综合素质 评价 模型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12-150-03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是一项牵动研究生教育深刻变革的系统工程,是培养创新人才和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突破口。开展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则是研究生培养必要的管理环节,也是调动研究生学习和科研的积极性、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一种有效方法。因此,构建一套科学的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对研究生综合素质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就成为稳步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长效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

1 目前高校研究生考核评价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研究生数量大幅增加,研究生管理工作的电子化、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大大提高了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效率;然而,在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合理性与公平性方面,目前的评价手段还存在一些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评价的指标体系存在缺陷。高校对研究生的评价主要是通过第一年的课程考试、第二年的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和第三年的论文答辩这几方面进行。这些评价方式能起到一定监督作用,但评价体系缺乏整体性和连贯性。由于各高校对研究生的课程考试管理相对比较宽松,课程成绩差异较小,参考价值有限,却忽视了定位研究生高层次人才非常重要的一些指标因子,如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心理素质等。

(2)评价程序过于繁琐,手工评价操作机制不透明。现行大部分综合评价手段具体操作中或多或少会存在评分不够民主的缺陷,导致综合评价变相地成为了“综合调整”,产生了许多“关系分”、“情谊分”,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公平性和有效性。

2 高校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新体系模型构建

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属于多属性决策问题,本文采用德尔菲法(Delphi)综合本校二十余位研究生管理人员的意见,共设定了五个一级指标和十六个二级指标,构建了新的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并对每项指标分配了权重,如表 1 所示。

本文建立的新的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模型借鉴了以往的理论成果及实践经验,评价过程科学合理,可行性强,其具备以下特点:

(1)评价指标的全面性。该评价体系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两项传统的评价内容的基础上,强调了创新精神与社会实践能力这两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所必需的特质,同时也引入了研究生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的考评,可以全方位的反映研究生在读期间的综合表现。

(2) 对不同测评对象的导向性。在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以往对不同测评指标完全一致的权重分配明显难以满足各学科的不同培养要求。因此,高校应该采用学校和学院两级管理的模式:由学校制定研究生综合素质评定体系的总原则,总原则需要体现出对研究生综合素质的统一的共性要求;各学院根据自身的学科特点制定各自的评定实施细则,各测评指标的权重要针对其重要性进行合理分配,对更为重要或亟待强化的测评指标赋予的权重更大,从而明确本学科研究生的发展方向,引导研究生积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对学习成绩、科研等比较容易量化的指标,要制定好核算方法,通过计算加权平均分和加减附加分等方式实现评价;而对思想道德和政治素养等比较难以直接量化的模块,可以通过对研究生该素质的外化行为特征的测评来推断其内在素质,因而需要制定比较细化的等级考核标准并合理设定不同等级的测评得分分值,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生进行评定。

(4)各考核指标权重分配的动态性。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要对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进行测评,需要包括课程学习、开题、中期考核、毕业考核、论文答辩等多个阶段,研究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和科研任务不同,因此在不同学年各考核指标的权重分配应有相应的变化。如在第二、第三学年研究生的主要任务是参与科研工作,需要评价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科研工作上来,应当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分的权重,同时导师评定的权重也应有明显的提高,从而进一步保证测评结果的科学性与实时性。

3 高校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新体系模型应用实例

在对中国石油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2011 级研究生进行第一学年的综合素质测评的过程中,各一级、二级评价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具体步骤为:

(1)建立测评指标的多级递阶结构,即前文中表1所示的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2)采用AHP法构造判断矩阵。通过相互比较以衡量同一层级的各因素对其上一层级某因素的影响程度,用标度 1-9 来衡量元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学院邀请了本校多名从事研究生教育的专家和教授针对研究生各年级的学习特点,比较各指标的相互关系,构造各层次的判断矩阵。如研究生一年级各一级指标相对于总体评价指标的判断矩阵H11如下:

(3)权向量计算与矩阵一致性检验。本文通过matlab软件求出各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经归一化处理后即得到该层级相应因素对于上一层级某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并通过随机一致性比值CR (CR = CI / RI)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如果CR值小于 0.1 可通过一致性检验,如果CR值大于 0.1 需要重新构造判断矩阵。由上文中各矩阵得到的权向量和检验值见表2。各一级二级指标判断矩阵的CR值均小于 0.1,因此,各矩阵均具有满意的一致性,由此可以得到研究生一年级各项指标的权重,如表3所示。

针对研究生一年级主要进行课程学习的培养特点,确定自评得分(S)、班级测评小组评定得分(R)、导师评定得分(T)、学院评定得分(C)的比例为10%, 30%, 30%和30%。以思想道德表现得分A1为例(思想政治素质、实践能力和身心素质其他各二级指标算法相同),有: (1)

将表3中各级指标的权重值与每位研究生根据式(1)计算出的各项指标最终加和,即可获得该同学研究生一年级的最终综合素质测评得分。

该研究生综合测评体系自2010年起在我院使用,测评对象为我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从表3得到的结论来看,在评价指标的排序中,C项即“创新精神”这项得到的权重排在第一位,这也符合现在高校研究生评价体系的趋势,与实际的情况也是相符的。该体系的测评结果可以对研究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对在校研究生素质教育及评优评先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基本全面科学的反映研究生在第一学年的综合表现,与研究生的实际情况非常相符,得到了学院师生的广泛认同。

4 结语

本文在原有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新的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型。该评价模型步骤明确、逻辑清晰、操作简便,能够较好地反映评价目标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以往评价方法的某些弊端,为解决其他现实决策问题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同时,各高校可以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研究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权重赋值,以便能够更为科学、合理、准确地对本校研究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此外,在今后的操作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改进学历硕士和专业硕士在不同年级的各测评指标得分的计算方法,从而进一步完善本测评体系。希望通过该测评体系的推广,能够激励研究生更加积极地面对学习与生活,强化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研究生综合素质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裴劲松,张影强.高校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理论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6(9):24-27.

[2] 熊礼波,汪菊娇.层次分析法在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5):90-92.

[3] 张云华,毛东升.高校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1(5):64-67.

第10篇

关键词:综合素质评价;网络技术;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40-05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4-0036-02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可见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势在必行,这引起了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下面就我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现状做一简要介绍,并就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效谈谈笔者个人看法。

一、我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现状

1.总体情况

我市于2006年开始推行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从那时起,综合素质评价就和语文、数学、英语等学业水平测试科目(文化科)一样,作为学生初升高的重要依据,在初中毕业与高中招生中占等级分1分,满分为7分(我市初中毕业与高中招生考试实行多元化评价等级制呈现,从学业评价、综合能力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三个方面进行,其中学业评价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品、历史7科5卷,高中招生时将学生的卷面得分由高到低按区间段转化成对应的A+、A、B+、B、C+、C、D七个等级呈现,这七个等级对应的等级分依次为:1、0.9、0.8、0.7、0.6、0.5、0.4;综合能力评价包括体育和实验,将学生这两科测评成绩的和转化成对应的A、B、C、D 四个等级呈现,这四个等级对应的等级分依次为1、0.9、0.8、0.7; 综合素质评价独占一科,也分A、B、C、D 四个等级呈现,对应等级分同上。由此可见我市对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视程度。

2.具体做法

出台了《全市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明确了综合素质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办法以及相关的保障措施等等。评价主体以教师和学生为主,包括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和学校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与交流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四大类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方法以填写学生成长记录册(袋)和纸质评价表为准,初一初二每学期评价一次,初三只在上学期评价一次,毕业时汇总三年五次成绩。保障措施方面如限制A等级的比例,对评价结果进行“张榜公示”,将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列为对旗县区教育局和学校、教师考核的内容等等。

3. 取得的成效

经过这几年的实施,整体上提高了师生、家长、社会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认识和理解,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保障,但在实施过程中也体现出一些问题。

4. 存在问题

(1)有的学校以一好代替全好,以一次评价代替三年评价。表现为:凡是学习成绩好的,不论其他方面如何,综合素质评价就是A等,而且有的学校三年只评价一次。(2)学校多注重评价结果而轻视评价过程,笔者认为只有加强过程评价,让学生脑海里时刻都有综合素质评价的概念,才能规范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特长发展。(3)评价结果反馈不及时、公示范围有限。有的学校虽然按要求完成了评价的次数,但是每次评价只是让学生填填评价表,学生评完就如石沉大海,没有及时反馈,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评价的作用。(4)监督不到位。鉴于综合素质评价成绩在初升高所占的比重,有的班主任老师甚至将此作为“吃口”。(5)有的测评数据真实性、客观性难以保证。比如同学互评时,在用纸质评价表进行评价时,学生如果想给某位经常打架斗殴的同学较低分数时,担心会被该同学知道影响同学之间的关系甚至遭到同学的报复,这就不能保证评价数据的客观性。以上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效。

5.原因分析

(1)部分学校管理者、师生认识不到位,意志不坚定。他们更多的是关心学校或班级的升学率和满分率,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特长发展。来自社会和学生家长的压力,也是导致出现以一好代替全好的主要原因之一,当然这与整个教育招生、评价的体制机制有一定的关系。(2)传统用纸质评价表进行评价,工作量非常大、效率低。以一个班50名学生为例来计算,就同学互评一项,每次评价班主任老师就需要处理50×50=2500条数据,再加上学生自评和其他老师评价,然后再将这些数据求加权平均分,工作量非常大,即使老师会用EXCEL软件处理,也非常麻烦,更何况毕业时还需要汇总三年的成绩,这是导致以一次评价代替三次评价的一个主要原因。(3)由于纸质评价工具本身的局限,再加教师工作量大,必然会导致评价结果不能及时反馈,公示范围也相对有限,给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也带来一定的难度,这就可能导致给某些人留下一定“吃口”。如何解决上述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发适合本地政策的基于网络的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二、基于网络的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优势

1. 用数据说话,减少学校和老师的压力。利用基于网络的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师生及学生家长,可以随时调阅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组评价和学校评价的各次成绩和汇总成绩。在实实在在的大量数据面前,成绩较低的学生家长也不会太为难学校和老师。这就可以减轻社会和学生家长给学校、老师带来的压力。

2. 通过网络技术加强监督力度,确保评价客观公平公正。通过基于网络的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可以随时了解各学校开展综合素质评价的情况,可以杜绝“以一好代替全好”和“以一次评价代替三年评价”现象的发生。通过网络对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时间更长,公示范围更广,能有力提升该工作的透明度,保证评价客观、公平、公正的进行。另外,通过市、旗县区、学校、教师四级数据管理,防止数据被人为篡改,坚决杜绝各类“吃口”现象。

3. 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即时反馈。利用基于网络的综合素质评价系统,自动对所有数据按要求进行统计、汇总,分析并生成相关报表。大大减轻了相关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可以实现即时反馈(通常情况下,即时反馈的效果要优于事后反馈的效果),这更能引起学生的重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

4.确保数据的客观性真实性。利用基于网络的综合素质评价系统,通过对不同人员设置不同的角色,根据实际情况给不同人员分配对应的权限,不同人员通过各自的密码进行独立评价,这使评价者可以免受外界的干扰、保证各自评价数据的客观性。还以同学互评为例,我们可以查看被评同学所得互评分的各条记录,但可隐藏评价者信息,这就可以减少评价者的顾虑,提高测评数据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5.实现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使评价取得更好的效果。可以在计算机网络教室中,让每位被评者上台通过演讲的形式进行自评,被评者除给自己打分外(定量评价),还要用描述性语言对自己进行定量评价(这本身就是一个自我反思和成长的过程),然后同学利用计算机网络,结合被评对象的自评情况和该同学的日常表现,给出对该被评者的互评成绩(学生在评价别人的同时,也能找出和别人的差距,对自己也是一种提高)。

第11篇

2019延安市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

1.思想品德。主要考察学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学生道德认知行为表现等方面的情况。其中包括理想信念、行为习惯、遵纪守法、勇于担当等方面的表现,重点记录学生参与团队活动、志愿服务或公益劳动的次数和持续时间。

2.学业水平。主要考察学生各门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以及学以致用情况。重点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中对各学科的学习态度、学科优势、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劳动技术教育以及地方课程、研究性学习经历和表现情况。

3.身心健康。主要考察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体育锻炼习惯、身体机能、运动技能和心理素质等。重点记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参加体育运动的经历及表现水平、体育运动特长、参加日常体育锻炼的情况。

4.艺术素养。主要考察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感受、理解、鉴赏和表现的能力。重点记录学生在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书法等方面的表现及参加艺术活动取得的成绩、具有的特长等。

5.社会实践。主要考察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创新中的情况,包括生产劳动、勤工俭学、军事训练、研学旅行、参观体验与社会调查、科学探究、创造发明等。重点记录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次数、持续时间,形成的作品成果、调查报告等。

2019延安市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方式

按照综合素质评价的客观性、主体性、激励性、发展性、过程性原则,采用“客观记录+写实记述+材料佐证”的方式,对初中学生综合素质从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学生自我记述、教师综合描述、相关事实材料清单等八方面进行记录,并以《延安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客观呈现,作为高中招生录取依据。

各初中学校将每个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五个维度分别以A(优秀)、B(良好)、C(合格)、D(待合格)四个等级呈现,思想品德维度不限比例,其余维度A等级占本校毕业生数的30%,B等级占55%,C等级占15%,严格控制D等级。

初中素质教育示范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A等级学生比例可适当提高到35%,C等级降至10%。五个维度中,两个B级以下者省级示范高中不予录取,一个C级以下者省级标准化高中不予录取,两个D级者普通高中不予录取。

3综合素质评价真的那么重要吗

一些教育专家和教育管理者们也纷纷意识到,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确实是关乎教育的重要性问题。而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开展,正是可以通过“以评促进”“以评促发展”的方式让各级教育者、家长和学生关注到综合素质对学生一生发展的重要性。

第12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正确育人导向,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高中阶段教育,推动高中阶段教育优质特色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成才;坚持公平公正的基本价值取向,不断完善规则程序,切实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为学生创造平等升学的机会;统筹衔接课程改革与考试招生改革,推动“教”“考”“招”形成育人合力,加快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人才。

二、改革目标

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维护教育公平。

三、主要任务

(一)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1.建立健全考试制度。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考试成绩是初中学生毕业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基本依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初中学生毕业、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两考合一”,考试结果“一考多用”。组织制定《武汉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方案》(见附件1),实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全市在籍初中学生均须按要求参加并完成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2.明确考试科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设定的全部科目和全省统一开设的地方课程均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采用分数、等级等多种形式呈现考试成绩,克服分分计较,避免过度竞争。

3.提高考试命题质量。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内容依据教育部、省教育厅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命题将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对有关学科教学实验操作和实践能力的考查,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

(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1.建立健全评价制度。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与评价,是培育学生良好品行、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制定《武汉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指导意见》(见附件2),市教育局指导、督促各区教育局、初中学校具体实施。全市在籍初中学生均须按要求参加并完成综合素质评价。

2.准确把握评价内容。重点在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5个方面合理设定评价内容和要求,充分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和突出表现。

3.加强评价过程与结果管理。以学生“写实记录”为主要依据,由初中学校组织“等级评定”。初中学校和教师指导学生做好写实记录,对记录材料的真实性及时审核;指导学生做好具有代表性的活动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的遴选整理;对“写实记录”和等级评定结果进行定期公示;为每位学生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充分利用记录材料,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不断进步。市、区教育局和各初中学校要加强对综合素质评价过程和结果的监管。

(三)改革招生录取机制

1.严格实行招生计划管理。各高中阶段学校的招生计划由市教育局按照国家和省关于促进各类教育健康协调发展的要求,依据当年有关计划招生政策,结合各区生源状况及各校的办学条件,统筹分校下达。跨市(州)招生、中外合作办学等特殊招生计划由省教育厅另行下达。

2.明确招生录取依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高中阶段学校各类型招生录取的依据。其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由“计分科目+等级呈现科目”组成,计分科目的计分方式为原始卷面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以等级呈现方式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

3.切实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各区教育局、初中学校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动手能力强、职业倾向明显的学生接受职业教育,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初中毕业生实行分段填报志愿,考前填报普高类学校志愿,考后知分填报中职类学校志愿。在继续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工作的同时,对具有初中以上学历的非应届毕业生,要求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实行注册录取。积极探索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的办法。

4.完善普通高中学校招收分配生政策。坚持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政策,确保分配比例不低于50%,并适当向薄弱初中、农村初中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禁止单独组织考试确定分配生资格,禁止向已具有分配生资格的学生再次组织选拔性考试。按初中学校分配生名额、学生候选资格以及学业水平考试计分科目成绩,逐校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划线录取。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生不享受分配生候选资格。

5.推行领航学校、特色学校自主招生政策。经认定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学校,可自主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具体实施方案另行制定)。

(四)改革推进安排

2020年,全面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2023年,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管理机制。

(五)加强考试招生管理

1.严格考试考务管理。认真遴选命题、监考、阅卷人员,规范命题、监考、阅卷程序,严格保密纪律;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精心组织每次考试,确保本地学业水平考试安全顺利,全力维护考试公平公正。

2.减少和严控招生加分项目。2020年前,除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确需保留的加分项目外,不新增加分项目,逐步取消其他加分项目。学生的相关特长和突出表现等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严格控制加分分值。健全考生优录加分资格审核、公示制度。

3.加强对学校招生行为的规范和监管。高中阶段学校招生通过全省统一网络工作平台录取,由市招生考试部门负责办理录取手续。按照事项管理权限,未经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任何地方和学校不得超计划招生、跨市(州)招生、降低录取要求招生或在学业水平考试结束之前提前招生。未办理录取手续的学生,将无法取得高中阶段学校学籍。严禁委托社会中介和个人招生,严禁各类有偿招生,严禁录取不具备录取资格的考生,杜绝虚假招生宣传,严防恶性抢拉生源,维护正常招生秩序。

4.完善考试招生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考试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录取结果等信息,接受考生、媒体和社会的监督。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武汉市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市教育局成立工作专班,加强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市教育局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分工协作,形成改革的整体合力。各区、学校认真落实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招生录取机制等改革举措。

(二)完善配套政策。市教育局将制定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命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自主招生、分配生招录、加分和优录等方面的实施办法,形成系统完备的考试招生制度体系,提前公布实施方案,给考生和社会明确、稳定的预期,保证各项改革的稳步实施。

(三)深化教学改革。严格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合理安排各学科教学进度,既开齐开足国家和省规定的各门课程,又有效分散学生考试压力。加强初中学校校长和教师培训,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切实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师资配备、设施设备等方面的条件保障,提高学校课程实施能力,满足学校正常教学需要;定期对初中学校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严禁压缩综合实践活动、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物理化学生物实验课、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的课时。严禁学校、学生以任何理由提前终止课程方案规定的教学任务,不按要求完成学业水平考试。

(四)提升保障能力。加强考试机构、考务组织、招生录取等方面基本能力建设,构建科学、规范、严密的教育考试安全体系;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题库建设,开展试题研究和分析,不断提升考试命题质量和水平;由市、区两级政府通过财政预算统筹做好相关经费保障,确保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顺利实施。

(五)强化诚信管理。加强学校校长、教师和学生的诚信教育,对参与考试命题、审题、阅卷、招生录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等实行诚信档案管理。

(六)严格责任追究。完善违纪举报和申诉受理机制,明确各方面职责,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招生录取等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在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招生录取过程中的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和其他失实、失信等违纪行为,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七)做好宣传引导。认真做好改革政策措施的宣传解读工作,及时回应学生、家长和社会关切。畅通信息公开发布渠道,针对公众关心的问题,主动、及时、全面、准确地发布信息。加强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和中等职业学校免费等惠民政策的宣传,为推进改革、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

附件1:

武汉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方案

一、考试科目

我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为: 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共15科。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的学习情况,统一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内容。

二、考试方式及分值

语文、数学、外语(含听说测试)实行纸笔分卷考试。卷面分值分别为120分。

道德与法治和历史、物理和化学、地理和生物分别实行纸笔合卷笔试(均为闭卷)。各科卷面分值为:物理70分,道德与法治、历史各60分,化学、生物、地理各50分。

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试,包括平时成绩、现场操作和实验报告撰写,每科10分,共30分。

体育与健康实行现场测试和平时考核相结合的考试方式。平时成绩15分(3个学年,每学年5分),现场测试35分,总分50分。

音乐、美术实行纸笔测试、实践测试和平时考核相结合的考试方式。音乐纸笔测试60分(含视听测试30分),实践测评30分,平时考核10分(5个学期,每学期2分),总分100分。美术纸笔测试35分,实践测评50分,平时考核15分(5个学期,每学期3分),总分100分。

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教育)实行纸笔测试、技能测试和平时考核相结合的考试方式,纸笔测试和技能测试统一机考。纸笔测试和技能测试各40分,平时考核20分(4个学期,每学期5分),总分各100分。

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实行合卷统一机考,各50分,总分100分。

三、考试时间

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7科纸笔测试安排在九年级第二学期,时间为每年6月20-21日。

音乐、美术、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教育)考试及体育与健康现场测试、理化生实验操作测试,安排在九年级第二学期,时间为每年3-4月份。

生物、地理考试时间安排在八年级第二学期,时间为每年6月22日。

外语(听力考试)于每年6月20-21日与笔试同时进行,外语(口语测试)待条件成熟后组织实施。

四、成绩呈现和使用

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和化学,道德与法治和历史,均以卷面原始分计入招生录取总分。

理化生实验操作、体育与健康,以原始得分计入招生录取总分。

生物和地理(合卷)、音乐、美术、生命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合卷)、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教育)按80分及以上、79-70分、69-60分、59分以下为A、B、C、D四个等级呈现。以等级方式纳入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依据。

综合素质各维度评定为C等或以上、所有科目学业考试成绩合格的毕业年级学生,方可授予初中毕业证书。学业考试成绩不合格的学生,按科目种类申请参加由区教育局7月10日前组织的一次补考。

报考普通高中学校的学生,其以等级形式呈现的成绩中,最多只允许有一个最低等级(D等)成绩的科目。

五、命题和要求

学业水平考试要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坚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倡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理念,充分反映学生所达到的学业水平。

学业水平考试要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试题要加强与社会实际、学生生活的联系,体现探究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学业水平考试要尽量控制试卷长度,试题要简约、明了。控制试题难易程度,题量适中,杜绝偏题、怪题。

坚持命题、审题和评卷制度。命题人员、审题人员、评卷人员分别从命题人员库、审题人员库、评卷人员库中随机抽取。

推进科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确保考试安全,提高考试效率和公信力。推进学科试题库建设。选择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生命安全等学科探索统一机考。全面推行网上评卷。

附件2:

武汉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指导意见

为统筹推进我市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指导各区、校组织开展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准确把握评价目的和原则

通过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发展素质教育,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认识自我,积极主动地全面发展;促进评价方式改革,发挥积极引导作用,改变以考试成绩为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提供重要依据。

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坚持方向性原则,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坚持发展性原则,把握学生个性特点,关注成长过程,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优势,鼓励学生不断进步,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要坚持科学性原则,评价内容包含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基本领域;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有效,从实际出发,具有较强可操作性;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法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评价程序科学有序。要坚持客观公正性原则。建立完善评价工作制度与机制,组织实施严密规范,如实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真实反映学生发展状况,基于事实进行评价;规范评价程序,强化有效监督,确保评价过程公开透明,评价结果公正可信。

二、评价内容与标准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湖北省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鄂教幼高〔2017〕11号)的精神,结合武汉市实际制定《武汉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附后)。

各区和学校可以按照本评价内容和标准的要求,结合实际,从实施和操作角度,进一步细化和量化“关键表现”。

三、实施机构及职责

全市义务教育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在市教育局统一领导下,各区教育局负责具体指导与监督,坚持以学校为主体组织进行。

(一)市教育局成立评价工作指导委员会

市教育局评价工作指导委员会由分管局长任主任,基教处、体卫艺处、教育条件处、市教科院等部门为成员单位。

职责:指导和督查各区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二)区教育局成立评价工作委员会

区教育局评价工作委员会由分管局长任主任,成员由负责中学教育、体卫艺、教育条件建设、教研、招生等工作的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组成。

职责:领导、指导和监督学校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工作与程序;接受有关评价的质询、申诉与举报;纠正评价中的错误,查处违规行为;审定学校综合素质评价结果。

(三)学校成立评价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监察小组)

1.学校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德育的学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政教干部、班主任和学校监察小组组长组成。

职责:组织、指导全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制定学校评价工作的实施细则与操作办法;组织成立班级评价小组并指导班级开展评价工作;审核班级评价结果。

2.学校监察小组原则上由党总支(支部)书记任组长;成员由教师、家长代表组成,不少于三人。监察小组成员名单在学校公示,公示后对意见较大的人员必须及时调换。

职责:监察评价全过程;接受学生、教师或家长的质询、投诉、举报;及时纠正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协调处理有异议的评价结果;对违规人员提出处理建议,上报区教育局评价工作委员会。

(四)班级成立评价小组

班级评价小组成员原则上由在该班授课时间不少于一年的教师组成(不少于三人),在评价工作开始前一个月由学校评价领导小组提名。成员名单在班级公布,如有超过1/3的学生不同意,则需调换。

职责:接受学校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与指导;接受学校监察小组的监督;指导学生整理成长记录袋;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小组互评;依据评价内容与标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小组集体评议,形成评价结果意见;撰写学生综合性评语;填写相关评价材料;按照规定公示评价结果。

四、评价的主要类别

根据学生发展和变化过程,积极构建学生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分为日常评价、学年阶段性评价和初中学段终结性评价等三个类别。

(一)日常评价

各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进步,关注学生的表现,适时做好“写实记录”和资料收集工作,依据评价标准,对学生及时做出评价。

1.即时评价。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行为观察、访谈交流、问卷反馈、情景测验、成果鉴定、评语、批语等方式,对学生作出口头、书面或行为暗示等多样与开放的评价,及时评价学生的优点、不足以及发展潜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进步。

2.写实记录。“写实记录”是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依据。学生应收集能够反映自己发展进步的重要资料,包括自我评价,来自同学、教师、家长的评价信息,在学习过程和自己参与活动的突出表现,自己的作品等,结合评价要点采用写实的办法,将事件名称、内容、经过、成效以及证明材料等客观记录下来。“写实记录”要始终体现诚信原则,学校要以班级为单位,充分发挥所有学科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作用,指导学生客观记录活动,撰写活动收获与心得,确保学生活动记录真实准确、有据可查,同时便于展示。

3.特长表现。通过演讲比赛、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小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学生特长,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习兴趣,促进全面发展。

(二)学年阶段性评价

在初一、初二学年将结束时,对每个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阶段性评价应包括综合素质评价内容的五个方面;结果以等级制呈现;在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分析、与学生及家长交流与沟通的基础上,对学生作出描述性评价(即综合性评语)。评语应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潜能及不足。同时要引导学生制定明确简要的改进计划,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学年阶段性评价的结果填入《武汉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书》(附后)。

学校日常评价的重要记录和证据,应作为学年阶段性评价的重要依据。学年阶段性评价结果只由学校评定领导小组审定,不须区评定工作委员会审定。

(三)初中学段终结性评价

初中学段终结性评价在九年级第二学期进行。

班级评价小组要以学生的日常表现为依据,通过参考学生日常评价、学年评价结果以及成长记录袋、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书、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结果等,经集体讨论,给予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师要善于搜集和分析能够反映学生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数据和关键表现,并据此描述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情况。评价时应注重对原始资料的分析与概括,从学生的整体表现入手,避免以偏概全。

五、评价的基本程序

学年阶段性评价和初中学段终结性评价原则上都按以下基本程序实施。

(一)学生自评

1.学生收集可作评价依据的参考材料,并在班主任指导下整理成长记录袋。

2.学生依据评价内容和标准,对照成长记录袋和现实表现,写出自我描述评语。

3.学生在全班或互评小组内陈述自我评价。

(二)学生互评

1.成立班级学生互评小组。一个班级可以通过随机抽样分成二个小组。

2.小组互评。在规定时间内,根据评价内容与标准,对照学生自评、成长记录袋和现实表现,小组成员对组内其他同学就五个维度下的“关键表现”互相进行等级评价。

3.互评结果统计。一式二份(一份班主任留存、一份交学校评价小组)。

4.学生互评在学校监察小组监察下进行,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互评结果。

(三)班级评价小组评价

1.由班主任组织,班级评价小组其他成员提供学生综合素质表现关键词,补充实证性材料和数据。

2.小组集体评议。在规定时间内,根据评价内容与标准,依据学生互评的结果和学生的成长记录袋及现实表现,小组成员通过集体讨论对学生逐一进行评议,对五个维度分别作出等级评价。每个维度内的评价结果要体现差异性;五个维度评为全A等级的学生比例以30%左右为宜;对学生某一方面表现评为D等(不合格)时,应极其慎重。

3.根据小组集体评议结果,以班主任为主给每个学生撰写简要的综合性评语。

4.填写《武汉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书》。全体小组成员签名。

5.班级评价小组集体评议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有重大分歧的问题应提交学校评价工作领导小组评价;班级评价小组的评价结果和学生互评结果有较大差异时,要提交学校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复评。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班级评价小组的评价结果。

(四)公示

1.在规定时间内,将全体学生综合素质五个维度的评价结果分别在各自班级内公示;五个维度都是A等的学生名单要在学校内公示。

2.公示期间,学校和区教育局应向社会公布指定的专门部门、专人和设立专线电话,受理学生、家长及社会的质询、投诉和意见。学校评价工作领导小组要及时、认真地对有异议的评价结果进行调查、处理,并审核评价结果。

(五)学校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审核

1.评价结果经公示无异议后,由学校评价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审核,然后填写《武汉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书》。

2.监察小组核对无误后,校长在本校《武汉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书》上签名,并加盖学校公章,进入学生档案。9年级下学期评价结果(汇总名册)一式二份,一份留作学校存档,一份交区教育局评价工作委员会。

(六)区教育局评价工作委员会审定

初中学段终结性评价结果即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经区教育局评价工作委员会审定后,评价工作委员会负责人在本区《武汉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登记表》上签名,加盖区教育局公章,一式二份,一份留区教育局存档,一份送市教育局基教处。

审定中出现重大原则问题,应要求学校切实更正;凡要求更改等级的,须学校提供充分的理由和证据,任何个人无权随意更改学校的评定结果。

六、评价结果的呈现和使用

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以等级方式呈现,其各维度等级分A、B、C、D四等;如学生有违法犯罪行为被公安机关查处则“思想品德”维度评为D等。综合素质评价还应包括综合性评语,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予以整体描述,尤其应突出学生的特点和潜能。

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学生评优评先的重要条件。学年阶段性评价结果是初中学段终结性评价的重要依据。初中学段终结性评价结果既是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发展水平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监控初中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七、工作要求

(一)各区教育局和学校要按照本意见要求,认真制定实施方案。要明确专门的工作机构和各阶段的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职责,落实工作经费和相关工作条件,切实做好各阶段、各类别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同时,各区和学校要以全面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为契机,加强学校管理创新,使之与学校常规管理工作紧密结合,降低评价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益。

(二)要加强对学生评价的指导。要切实组织好学生对评价的意义、内容、标准、方法的学习,不断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尤其应避免教师或其他人对同学互评进行非正常的干预,营造同学之间积极向上、互相帮助的评价氛围,同时,要关注并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及评价可能对同伴关系产生的消极影响,切实把综合素质评价实施过程成为学生发展进步的过程。

(三)要严格教师作为评价者的素质要求。教师不仅要对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有比较深刻的认同和理解,富有责任感,诚实守信,而且教师须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对学生综合素质若干方面的表现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对于评价的各个环节有恰当的把握。同时,要建立保证教师客观评价的制度保障。

(四)要认真做好评价依据的收集整理工作。要认真做好对学生日常表现的观察和积累,突出学生行为表现的导向性、典型性、普遍性。要深入、细致地分析与判断学生写实记录关键材料,切实保证证明资料的有效性和真实性。积极倡导区和学校根据不同评价依据建立相应的评价委员会(例如过程性材料评价委员会、特长表现记录审核委员会、现场测试评价委员会等),精心收集评价材料。要全面收集包括日常表现、写实记录等过程性材料(主要是指学生有价值的获奖证书和标志性成果、课程考查成绩、表现性作业和成长记录袋中的其他一些关键性材料)、学生特长表现纪录等能够客观、全面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材料。同时,要从有利于整体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体现教育导向性的角度,分析、整合不同类别与形式的实证材料。

(五)要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切实保证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预防和杜绝各种*现象。

1.诚信制度

(1)建立诚信协议书制度。区教育局要与初中学校校长签订诚信协议书(附后)、建立诚信档案。初中学校校长也要与本校参加学生成长档案袋审核、综合素质评价的有关人员签订诚信协议书、建立诚信档案(诚信协议书格式自拟)。

(2)建立初中学校诚信评估制度。区教育局要对初中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进行诚信评估,建立初中学校诚信记录。评估主要核查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尤其要对初中学段终结性评价全A等级学生比例过高的学校或班级进行复查。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中学校学习一学期后,区教育局要组织高中学校教师及相关人员跟踪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并作为下一年高中学校制定招生方案时的重要参考。

2.公示制度

(1)区教育局要通过一定形式(如网络、报纸、电视、公告栏等),向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公布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并负责受理相关质询、投诉和作出解释。

(2)初中学校要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公示并书面通知学生本人及家长。

(3)高中阶段学校要向社会公示本校录取新生对综合素质的要求和最终录取结果。

3.监控制度

(1)区教育局和学校监察小组要全程监控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2)区教育局和学校要指定专门部门、专人,设立专线电话,畅通投诉举报和意见反映渠道;对出现的各种问题要认真对待和受理,并及时调查、处理,原则上一周内必须解决。

(3)市教育局评价工作指导委员会对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进行专项视导,并实行过程监控,受理投诉,追踪督察督办,确认呈报结果。

4.责任追究制度

经查实不讲诚信的班级或个人,要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六)要加强培训和宣传工作。各区要切实做好对学校校长、学校评价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以及班主任教师、科任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培训工作,使评价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同时,要适时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七)要按时完成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学年阶段性评价一般在学期结束一个月之前,完成学生自评、互评、班级评价小组评价、公示评价结果以及审核评价结果等工作;初中学段终结性评价,必须于4月中旬之前完成,并将经区教育局评价工作委员会审定的评价结果于4月20日前上报市教育局基教处。

武汉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及标准

维度要素关键表现评价标准甲:良好表现乙:不良表现思想品德爱党 爱国1.热爱班集体。 2.热爱祖国。了解国情;维护国家荣誉;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 3.热爱中国共产党,了解党史党情。 4.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热爱武汉,知晓武汉和家乡历史、文化及特色等。 6.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习诵经典。 7.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国际形势。1.有威胁、辱骂师长,情节严重,且教育未改。 2.有作弊行为,且教育未改。 3.生活不朴实,乱花钱搞攀比。 4.在学校或家中逃避劳动任务,或者劳动任务经常完成不好,且教育未改。 5.经常有损害环境卫生和绿化行为。 6.经常出入青少年不宜的场所,且造成不良影响。 7.经常有抽烟、赌博的不良行为,恶意损坏公物。 8.散播网络谣言,造成不良影响。 9.打架、斗殴,情节严重,且教育未改。 10.多次未经他人允许私自拿别人的钱物据为己有,或者强行向他人索取钱物。 11.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有严重校园欺凌行为,影响他人身心健康。 12. 经常严重违反校规校纪,经常干扰教学秩序,且教育未改。 13.有严重违法犯罪、被公、检、法机关处理的行为。A等:基本达到甲类目标,且未出现不良表现。 B等:有乙类1-9项中一至三种表现,且未出现10-13项中的任何一种表现。 C等:有乙类1-9项中四种以上(含四种)表现,或10-12项中的任何一种表现,且无第13项表现。 D等:有乙类中第13项表现。文明 礼仪1.注重交往礼仪,见师长主动问好。 2.与同学友好相处。 3.虚心对待师长的教导。 4.尊敬长辈,体贴家人,关心邻里,乐于助人。 5.言行文明,不打架、骂人,说话不带脏字,符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6.积极参加文明城市、文明校园建设。诚实 守信1.不抄作业,不作弊。 2.不说假话,不欺骗他人;拾到财物及时上交。 3.不做损人利己的事。 4.敢于对错误言行提出批评。 5.借他人钱物能及时归还。 6.知错就改,能主动承担错误,勇于改正。 7.承诺的事能做到。仁爱 友善1.积极参加慈善公益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如孝亲、尊师、敬老、爱幼、助残、环保等活动。 2.乐于承担班级、校园、家庭、社区义务劳动任务。 3.尊重他人:不侮辱他人;不取笑他人的缺陷;不给同伴起绰号;尊重并爱护他人的劳动成果。 4.友善待人:能认真倾听他人讲话;并乐于分享。 5.团结他人:不诋毁他人;不妒忌他人。责任 义务1.珍惜集体荣誉;维护集体利益。 2.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有合作意识与精神。 3.自己的事能自己完成。 4.乐于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和其他弱势群体。 5.不吸烟、喝酒,拒绝毒品,自觉抵制不良*。 6.增强环保意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遵纪 守法1.知晓并遵守相关法规。如《未成年人保*》、《中学生守则》、《中学生行为规范》等。 2.遵守校纪班规。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和安全规定等。 3.遵守社会公德;行为符合公共场所相应的要求;爱护公共设施。 4.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5.遵守网络道德,文明上网;理性对待网络信息,不造谣,不传谣;不登录不健康的非法网站。 6.反对邪教。学业水平学业成绩1.学习效果较好。各学科(区、校统一考试)学业成绩优良1.有较重的厌学情绪;经常不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2.学习习惯较差;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或抄袭作业;偏科现象较严重。 3.学习中懒于思考;很少主动提出问题或发表自己的看法或不同意见。 4.科学探究实验操作能力考查不合格。 5.学习效果不好。有一门(含一门)以上学科(含非统一考试的学科)学业成绩不能合格。A等:基本上达到目标要求,且未出现不良表现。 B等:有乙类1-3项中的任何一种表现,且未出现4-5项中任何一种表现。 C等:有乙类1-3项中的二种(含二种)以上表现,且未出现4-5项种的任何一种表现。 D等:有乙类4-5项中的任何一种表现。学习能力1.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能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2.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不断地学习并改善学习方法。 3.积极参与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肯动脑、动口、动手;善于独立思考;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学习中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探究实验1.能掌握实验研究的基本操作方法。 2.乐于探究,能够根据课程要求和社会热点问题来设计、实施探究实验项目。身心健康体育锻炼1.认真上体育课;坚持每天做好“两操”。 2.坚持每天不少于1小时体育锻炼。 3.积极参加学校各项体育活动,掌握1-2项运动技能或在某一运动方面有特长,并获得相关奖项(区、校级)。1.每周缺勤“两操”或体育课一次以上;或体育课中不能完成老师要求的教学任务,且教育未改。 2.每周1-2天没有达到1小时锻炼。 3.不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除残疾生外)。 4.个人卫生习惯差。如随地吐痰、乱丢乱扔垃圾纸屑。 5.不按时作息,时间安排不合理,睡眠时间不足规定。迟到或不吃早餐导致低血糖性昏厥或上课打瞌睡。 6.《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查为不合格。 7.不能悦纳自己。 8.情绪反应极端化。 9.与人交往不主动,比较封闭自己。 10.不能很好理解尊重他人,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 11.畏惧困难。 12.有自虐自伤行为。 13.不参加学校安全教育实践活动。 14.不能在实践中正确理解和执行交通规则和消防安全要求,如违章出行(翻越栏杆、抢行过马路等)、堵塞消防通道、在危险地段燃放*或玩火等。 15.不能掌握基本的现场急救技能操作,如简单包扎,止血等。A等:基本上达到目标要求,且未出现不良表现。 B等:有乙类中任何一到三种表现 C等:有乙类中四至五种表现。 D等:有乙类中六种以上表现。健康素养1.不乱扔乱丢随地吐痰;不挑食偏食和暴饮暴食;坚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每天充足睡眠。 2.精神状态良好;能正常参加各种学习、劳动和体育活动。 3.《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查和体育课成绩均为良好。心理健康1.具备积极的自我概念:既能欣赏自己的长处;也能接受自己的不足;做到自尊自信。 2.情绪健康:能采用合理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能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3.人际关系良好:乐于交往;尊敬师长;理解父母;能融入同伴群体。 4.能够应对挫折:勇于面对困难;有一定的耐挫力;心理恢复能力较强。 5.珍爱生命:乐观,自信,向上;认真完成生命安全教育课的学习任务;掌握一定的安全自救知识。 6.掌握消防安全知识和火灾应对技能;掌握交通安全知识和正确出行行为。 7.在遇到危险来临时能做出正确应对。艺术素养艺术兴趣1.能认真上好艺术(音乐、美术)必修课程;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考核成绩在B等及以上。 2.能参与学校艺术类选修课程,考核成绩在“合格”及以上。 3.能参与或观摩校内外艺术类展演(含画展)活动,能正确表达自己的评价和感受,每学期1次以上。1.不能完成艺术(音乐、美术)课的学习任务。 2.参与或观摩校内外艺术活动,每学期少于1次。 3.艺术(音乐、美术)课考查成绩不合格。 4.每学期艺术实践作品音乐少于2部,美术少于3幅。A等:基本上达到目标要求2-6项,且未出现不良表现。 B等:有乙类1-4项中任何1种表现。 C等:有乙类1-4项中任何2种表现。 D等:有乙类1-4项中3种表现。艺术表现1.每学期能完成教材及延伸内容的艺术实践作品(音乐3部、美术5幅)以上。 2.能参与艺术类展演(含画展)的集体表现或获得奖项。 3.个体在区、校级艺术类比赛中获奖。社会实践体验经历1.能运用一定操作技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能完成综合实践活动课任务。 3.积极参加学校社团活动、社会考察、专题调查、研学旅行等实践活动。如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博物馆、美术馆等各类校外教育活动场所参观实践。 4.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具有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1.不能完成综合实践活动课。 2.经常不参加班、校、社区组织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3.缺乏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4.动手操作能力差,不善于运用操作技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实践操作程序、方法不当。 5.没有形成社会实践心得、体验收获、调查报告等任何实践成果。 6.综合实践活动课、生命安全教育课考查成绩不合格或未达到要求的社会实践时间。A等:基本上达到目标要求,且未出现不良表现。 B等:有乙类1-4项中任何一种表现,且无第5-6项任何一种表现。 C等:有乙类1-4项中任何两至三种表现,且无第5-6项任何一种表现。 D等:有乙类1-4项中四种表现,或有第5-6项任何一种表现。实践成果1.“创新素质实践行”等实践活动获奖情况。 2.认真撰写社会实践心得感受、体验收获等。 3.形成基本符合规范的实验、调查、考察等研究报告或其他形式的研究成果。武汉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书 (20-20学年) 学生姓名 学号 级别年级班 毕业学校(盖章) 区教育局 (一)学科学业发展状况

学科发展状况学科发展状况道德与法治 地理 语文 体育与健康 数学 音乐 外语 美术 物理 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教育) 化学 生物 生命安全教育 历史 心理健康教育 (二)综合素质评价维度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评价结果     小计各等级个数________A_______B_______C_______D序号获奖时间获 奖 名 称获奖级别备 注1   可 另 附 页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三)奖罚记载 处罚记载成 长 中 的 我(字数在300字左右) 学生签名: 20年月日综 合 性 评 语(字数为200—300字) 班主任及小组成员签名: 20年月日学校评价 领导 小组 意见校长签名:(学校盖章) 20年月日关于初中学生成长记录袋的说明

综合素质评价要特别重视学生成长记录袋所提供的信息,学生成长记录袋必须进入学生档案。

一、学生成长记录袋主要包括的内容

(一)综合素质及学业评价类

1.学生日常评价的重要数据和关键表现。

2.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报告书。

3.有代表性的著作或论文(有老师证明、签字,学校加盖公章)。

(二)荣誉类

1.各级党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的表彰、奖励或授予的荣誉称号等的证书或证明材料。包括: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优秀团员、优秀少先队员、行为规范生、文明学生、阳光少年等。

2.列入市教育局竞赛目录的各种竞赛获奖证书或证明材料。

(三)特长类

1.体育、艺术特长证明材料。由区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有效证书或证明。

2.其它特长类证明材料。如计算机等级证书、科技小发明、科技小人才等方面证明材料,或由*部门签发、区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有价值的证明材料。

(四)社会活动类

1.担任学校、班级学生干部,或在经学校认可的社会组织任职情况。担任学生干部任职时间需达一学期或一学期以上,短期任职不作记载;在其他社会组织中任职必须是经学校同意或推荐的。

2.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记录(须有相关部门正式证明)。

(五)综合实践类

1.综合实践活动报告表。

2.“写实记录”相关材料。

二、有关要求

(一)学校务必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成长记录袋的整理工作,并根据本校实际,在评价过程中对上述资料的使用制定科学的量化标准,以减少评价的主观因素。

(二)班主任老师要协调班级评价小组成员认真审核学生提交的各种资料,指导学生自已整理并在审核通过后装入统一印制的成长记录袋。

武汉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校长诚信协议书

本人乙方(学校校长)向甲方(区教育局)作如下保证:

本校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是按照市教育局文件规定工作程序进行的,评价结果真实可信。如区教育局对本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复查发现评价结果无效所引起的后果,将由本人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