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金融合同管理

金融合同管理

时间:2023-05-29 17:47: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金融合同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金融合同管理

第1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房地产企业;发展壮大

一、引言

发端于美国进而蔓延全球的金融风暴,已经从虚拟经济走向买体经济,严重影响到我国房地产业。面对金融危机,房地产企业应如何发展壮大?已成为当前房地产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构建多元化资金来源渠道

    在目前“银根”“地根”双向紧缩的政策调控的背景之下,资金链的管理状况如何将成为考验房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素之一,同时资金链的管理也将加速催化行业资源的分化与整合。具有良好的资信能力和广泛融资渠道的企业,将会在行业格局的重构过程中将占据更为有利的地位。

    我国房地产企业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有效的探索途径,积极拓展各种可能的融资渠道来帮助我们解决资金方面的困难:1.积极发展银行贷款以外的其他金融业务,如充分利用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以及商业汇票等结算方式。2.打造自身品牌,积极进入资本市场,以品牌作为前提优势条件,有计划地发行股票、债券等筹集经营资金。3.通过并购或者合作开发项目等方式,逐步扩大市场份额,增强和壮大企业的的影响力及在某个区域的话语权。

三、科学制定项目开发计划、加强成本管理

    节流亦是修炼企业内功,增强企业自身免疫力的好办法。

    1.为了合理占用企业有限的资金,科学制定项目开发计划是有必要的。在整个决策过程中,企业要从筹资规模、筹资成本、首期投入资金、在建时所需的常规资金以及预期收益等方面进行整体分析、测算,为决策者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

    2.成本管理方法。包括几方面:合同管理、预算及资金管理、材料管理。其中,预算及资金管理是核心。(1)合同管理:公司所有重大经济活动的实施均从合同汇签开始,所以合同管理工作须融合财务、预算、工程等各个职能部门。合同管理到位,所涉及的工程造价和材料价格合理,则成本控制就己经有了一个很扎实的平台。(2)工程预算及资金管理:参照工程预算合理地进行成本核算和资金管理是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工作的重点。因为工程成本及其资金的支付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实质性核心内容,每一项所涉及的金额又相当巨大,故必须重点控制。

四、提高资金周转率、降低资产负债率

    目前国家调控政策如此频繁的背景之下,如何降低特别是短期负债率是当务之急。笔者建议可从以下几方面作一些尝试,以期加快现金流周转率:第一,加快资金信息流。由于跨地域广、周期长、涉及部门多等因素,企业资金信息流往往不是很畅通,若不重视其科学管理,很容易由于信息流的传递缓慢而造成企业资金周转缓慢;第二,强化企业现金管理。应尽可能使应收帐款回收的期限较应付帐款交付的期限为短,有利于按期交付应付帐款,使企业避免过多的利息负担及资金占用。第三,减少企业过度预支。以借贷方式筹措开发经营资金,是房地产开发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房地产开发企业以过度预支负债资金来支撑着企业,增大了运营风险,一旦发生债务危机,就会危及企业的生存。第四,严格控制日常管理费用的支出。节流实际上就是在积累企业自己的利润。

五、从“土地银行模式”到“工厂模式”的转换

传统开发商的经营模式是大量储备土地,并从土地未来升值中获利。中国需要像工厂大规模制造产品那样能够迅速开发大片地区的开发商。这种“工厂模式”具体来讲就是达到三化—产品专业化、生产工业化、开发规模化。有以下几点优势:

    1.可以争取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城市化进程的速度的快慢,与资金的多少、开发水平的高低常常成正相关。一些欠发达地方政府为了进行招商引资,吸引外来的具有更高水平的房地产开发商前来投资,常常对外来投资者实行政策倾斜、税收优惠,以期鼓励外来实力强大的房地产企业来本地跨区域开发。外来的房地产企业开发的项目,能把发达地区先进的房地产开发理念引入房地产还不发达的地区,还能使本地的开发商学到更先进的技术和开发经验,这对于加快当地城市化进程、地产行业的发展,确实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2.品牌塑造、品牌营销,实现品牌经济。房地产企业品牌的塑造是个系统性工程,需要企业长期的资源投入。房地产企业可利用其品牌效应,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分摊广告费用、研究开发费用,还可以利用跨区域、大规模开发过程中积累的成功开发经验,将类似的房地产商品管理进行移植、复制到其它地区,可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根据品牌学理论,房地产企业可以从品牌定位、项目品质、物业服务、品牌传播四个方面构建一个房地产企业品牌塑造模式。

    3.“工厂模式”的规模经济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成本

    “工厂模式”的房地产企业可以通过建立统一材料采购平台,组建材料采购联盟,进行大规模的集团采购材料,加速资金周转率。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房地产开发所涉及的各个专业的分工更加明显。“工厂模式”企业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对外资同行企业的冲击具有较好的抵抗能力,而那些资质等级低、开发实力弱的企业,将难以适应随之而来的变化,成为行业“洗牌”的牺牲品。

参考文献:

[1]颜莉.次贷危机后我国住房金融制度的发展方向[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02)

第2篇

关键词:经济管理;资本模式;传统会计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是企业会计管理系统。从服务对象,影响行为,时间跨度,会计主体,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的精度等信息的特点都存在着不同的,但它们之间有着不能被忽略的非常紧密的联系,其中最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象一般都是相同的,即企业管理活动,和收发消息,两者之间的分工不同,在时间和空间方面有所不同。管理会计的对象是强调当前和未来的经济管理活动及其信息等空间的一部分,强调特殊的经济活动和其信息的选择和财务会计强调过去和使经济活动及其信息。所有的经济活动和空间着重于整个企业活动和消息;另一方面,大量的原始数据是大致相同的,经常直接引用材料管理会计财务会计研究和一个帐户报表等。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组织体系、管理学理论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从本质上说,管理会计还是一种经济管理信息体系,它是科学会计的一种领略的边沿。归纳会计成长的产品,源于财务会计其余有关联的部分的有机实质与成长,同时也会计是的一种首要的特质,是种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比方,在管理会计用货币计量的多种综合测量仪器的发展。单一货币计量使会计的刚性、片面、单一,不能满足企业管理、管理会计、及其材料数量和数量的要求,作为会计信息被列为会计信息的职工人数和劳动成本更为全面和直观。

1.不同的会计科目。管理会计主要负责本单位内的企业领导作为主体。更强调人力集中管理的行为,也为企业,财务会计往往只有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作品。管理会计责任主体才会更形象。

2.基本功能是不同的。管理会计作为会计的内部管理系统,部分主要集中在企业内部管理效劳服务;不接受财务会计“公认会计原则、限制和管束,使用的各种方法多样,工序少,从企业经管的方面来接收消息,负责主要的制定工作目标,节制活动的主要责任。重视过程的管理服务,结果影响内部各个职员的心态和行动的所有方面,按照企业的业务目标和努力工作,面向企业的功能,主要进行推理、决策、规划、控制和评价功能,推行履行企业之间的各个职责,属于“新型的会计”。金融和会计工作部分的关键是企业外部的利益集团提供会计信息服务,方式和过程都是一定的,使用一致的财务会计系统和原理,主要为股东、债权人和债务人,政府主管部门,履行反映、报告功能的业务结果和财务状况,属于“新类型的会计报告”。

3.信息的特点是不同的。管理会计信息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期;而大多数财务会计信息主要是过去时态。这些过去时态的管理会计是不一致的格式,不是恒定的报告日期和不向公众开放的内部报告信息的媒介,而对于公共信息的提供者财务会计来说,媒介是在恒定的格式和报告财务报表的日期。管理会计在公司内部经管部门供给定量消息,同时也频繁利用非价格单位,企业职工在车间等单位的价格能成为管理会计的目标,企业物流部门它们则是价格单位,但也可以作为管理会计的主体此外,据一些单位的需要,供应的定性和固定,有一个选择,不坚持准确计算程度的财务会计信息,主要是外国企业利益集团为度量单位提供资金,并使信息系统,满足全面、持续、全面、真实、准确,法律原则和要求。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互融合的可行性

虽然有一些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之间的差异,无论从实用的角度或从理论的角度来看,两者的结合将成为会计工作的发展的新趋势。会计本质上是一种管理活动,它的基本功能是监督和检查。在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财务会计更加关注企业的实际操作的记录作为一个整体和汇总,管理会计的主要目标是预测,决策,控制,分析和其他,他们在管理的过程中虽然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相互交织,相互依存的。会计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是由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结合。在识别的过程中,测量、报告和分析,管理会计的监管和控制功能总是扮演自己的角色,所以他们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传统财务会计的重要功能外真正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管理会计模式是传统财务会计的进一步发展。他们更重视企业财务管理功能的性能。这都是沿着两个服务之间的权益相关的鸽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实用的角度来看,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克制,这正是因为两者的结合,这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持续发展。从实用的角度来看,结果两人为了实现企业的价格上涨。如果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财务信息在改革的过程中,管理会计的要求应该全面考虑,并逐步扩大信息字段;管理会计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凭证相关的会计准则和制度规范,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三、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工作中的融合性运用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会计系统的两个分支,虽然规范基础上,服务对象和工作重点有所差别和变化,但由于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增加的一致性,这样他们在工作中没有严格区分,并遵循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组合边界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需求的一致性,在真正的工作综合运用将越来越多,两者的结合已经成为一种必要的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竞争在市场上继续加强,加强企业成长和面临的考验单位领导愿景,审时度势,管理效益,将继续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反映在会计工作主要在以下方面:建立并逐步完善合同管理系统,在过去的时代里,单位的合同管理系统从有到无,逐步提高并慢慢完善。合同管理系统作为一种手段来减少应收账款的坏账,理论上来说,属于管理会计的功能区域。但是因为没有单独设置职位的管理会计,但是它的具体工作是来实现财务会计及其实现过程同时也是依赖于财务会计的会计信息。合同管理包括合同签订、付款和恢复销售佣金的计算,通过合同管理,可以实时响应的状态实施合同,支付逾期的跟踪和管理等减少退出流通的资金,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发展。

四、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不能分开了,主要在以下方面:

1.两个都具备控制和评价的功能。财务会计的基本职能是监督会计、金融会计监督,它的本质是实践和企业业务活动的过程中成本审计、检查,主要是企业审计的实际经营状况,制定目标,成本预算是一致的,如果在两者之间有一些差异,找出问题,并想出一个可行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和管理会计的控制依赖于企业经济活动的预算,企业资源成本控制和企业员工。在这一点上,它本质上是一样的财务会计的监督职能。

2.二者的基本信息来源是一致的。管理会计可以为企业内部管理企业计划在未来提供可行的助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从不同的方面,但最重要的会计信息是财务会计信息,通过特定的方法和程序备案书和报告的准备。虽然两个分支的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会计信息系统,但他们的最基本的信息来源不能脱离这些直接反映生产经营活动的原始数据,也就是说,他们的基本信息来源是一样的。

3.两者的主要指标相互渗透。财务会计供给的历史性资金、成本、利润等有关指标,是按照管理会计进行长、短期策略进行分析的;而管理会计所确定的计划,又是财务会计进行日常核算的指标。他们的主要指标体系和内容是一致的,尤其是企业内部的会计指标体系更应该共同实行才能实现合理的监管和管理。

4.两者在方法上互相借鉴。管理会计的方法主要是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和考核;财务会计的方法主要是核算、分析和考查。管理会计利用财务会计核算、利用这方面的优势去收集资料、处理资料;财务会计则利用管理会计的先进方法简化会计核算,加强会计分析和考查,提供会计资料信息。

5.两者提供的信息具有相同的特性。相关性和可靠性是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信息的相同特性。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前提,无论是企业内部经营者,还是企业外界的投资人和债权人,对所需的信息都要求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

五、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区别的主要表现

1.会计的目的。财务会计是财务状况的财务信息,一段时间的财务状况通过财务报表中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的情况及其为其准备。财务会计是当代公司的一种重要的基本性工作,经过一系列会计程序,供给策略有管用的消息,并热情参加经管管理,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服务在一个合理的市场经济的健康合理成长。

2.会计的关键。财务会计价值反映在过去,简单的供应财务会计信息,管理会计价值的积极使用财务会计信息和相关信息,预测、决策、考核、控制、评估。

3.会计凭证。财务会计必须遵守“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的;管理会计主要是受管理者的需要的相关理论,有效控制公认会计原则或统一的会计制度。

4.会计对象。财务会计主要是对企业会计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提供集中的信息包括财务成本,进行综合评价和考核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出整体性的评价和考核制度,管理会计主要的内部责任中心为会计对象,每日生产业绩和成果进行制约和评价的结果,但也认真考虑整个企业全面发展的科学性的战略和计划之间的密切协调和整体平衡。

5.会计程序。财务会计程序是相对一定的,凭证帐户报表的格式制定都是有一定的规格制度,会计管理会计过程不是常数,选择的自由性,一般情况下牵扯到填写证书和复式记账的等等问题,报告没有一定的格式标准,一般情况下都是根据划定的管理法规的需要而制定的。

6.会计策略。财务会计在一定时间之内,统一的货币计量单位相同的会计决策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计算简单的会计决策,管理会计在一定的时间内可以使用各种会计决策,提出不同的选项,核计算大多数应用程序操作的研究学习计算机和电子技术来确定最优方案。

7.会计要求。财务会计是非常准确的会计,管理会计则不需要那么的准确,一般情况下只要求近似值,同时也是要强调及时性。

8.编制时期。财务会计需要一定时期内的财务报表的准备;管理会计可以根据管理的需要不需要而制定的会计报表。

六、财务会计区别于管理会计的主要特点

1.财务会计一定要国家或行业组织制定合法的会计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有关规定其工作的原则和规范。这不同于管理会计的特点,这是由一个特定的对象和财务会计的目从而定夺的财务会计。财务会计是识别、测量和反应经济关系的资本流动,应该按照一定的社会准则进行,以确保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不受亏损从而使得利益相关者的均衡。

2.财务会计实施严格的证据制度。因为每一个企业的财务会计流程和人民的实际利益是紧密相关的,只有严格的凭证制度的实施,以确保经济业务流程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以防止所有损害企业财产,以确保企业财产的没有损失并且良好的完成。

3.财务会计实施会计方法的设置。由于财务会计工作直接参与经济的纠纷,这是自然的高度重视金融和会计工作质量,即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可靠性和真实性,以确保财务会计工作的效率和易于检查和监督会计工作和财务会计要求和塑造会计模型。

4.会计决策是相对固定的,缺乏灵活性。会计决策的变化,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会计的结果发生变化。为了避免影响那些负责会计决策的人可能会影响某些利益,或改变会计政策,寻求利益相关者,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各国会计准则都具有相关性规定,财务会计选择策略,通常不会轻易改变。如果有需要改变会计政策变化,一般需要在会计报表发表声明。

七、结语

通过上面的得知。财务会计重视核算职能,管理会计重视管理和决策等职能。财务会计重要的是为外部长处相关供给主体执行和实现经济责任的讯息的办事,所以说是一种社会化的会计;管理会计主要为企业内部各个阶层的委托人务为其提供加强经济管理、提升全面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信息的服务,是一种个性化的会计。总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无论是会计理论研究、会计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程艳.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财会研究,2011,02:52-54.

[2]徐玉德.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理论基础[J].会计研究,2002,08:50-53.

第3篇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船集团公司在全球造船市场上的竞争地位进一步提升,2012年新接船舶订单量按载重吨计,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6.9%,手持船舶订单量占9.8%,均首次超过全球造船集团“老霸主”韩国现代重工,荣升全球第一。

2012――“破冰”前行

2012年,对中船集团而言,是成立以来遭遇困难挑战最大的一年。

面对极度低迷的船舶市场,中船集团抓住了关键,从船舶装备技术进步与市场动力源头来解析和把握船东的需求规律,作出了“航运市场的主要矛盾将由运力与运量矛盾转变为船队运力结构矛盾”的新判断,在自主研发设计的新船型中精选出40型节能环保船型,引领并激活了市场需求,仅半年时间,就有多型船舶获得市场认可;同时,中船集团积极探索商业模式创新,成立了航运租赁公司。2012年,公司共承接各类产品合同金额同比增长16.4%,其中,承接新船订单同比增长25%;承接船用柴油机订单占国内市场份额超过60%。

这一年,中船集团转方式、调结构的步伐明显加快,相关多元业务多点突破,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建造领域“调高、调新”,军品和海工装备、非船业务占总收入的比重明显提升。从产品结构看,已经实现了高端破局,系列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船、新型半潜式钻井平台等一批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研发取得突破,形成技术储备,自主开发的超大型液化石油气船(VLGC)、LNG船等高端产品逐渐得到市场认可,全年新接船舶订单技术复杂度系数提升到0.44;从业务结构看,结构调整也已迈出实质性步伐,旗下中船工业成套物流有限公司自2012年8月成立后,不到4个月就签订合同金额上百亿元,中国船舶(香港)航运租赁公司完成注册并开展了首单业务,境外接船、融资的业务平台初步形成,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成功中标多个保障房项目及市政配套工程项目,通过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在城市垃圾焚烧电站、陆用电站等项目的承接上取得突破。与此同时,中船集团公司内部资源优化配置的力度不断加大,以经营权整合与股权调整相结合,推进了造修船资源优化配置,为进一步加强军民融合奠定了基础。

除了戮力结构调整,中船集团还把管理提升工作放在了重要的位置,进一步提升了风险管控能力,确定了运营型向战略与财务管控型转变的改革方向,启动了总部组织机构设置、职能划分和运行机制改革工作;同时,开展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和内控体系建设,加大了法律工作对生产经营的前期介入力度,并且针对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新特点,开展了新的避险业务,沪东中华、广船国际、上海外高桥严抓产品质量,强化合同管理,基本实现了保价交船。

2013――全面转型

2013年,中船集团面临的市场环境更加“凶险”,规划出一条新的、更接近“十二五”目标的发展路径,成为最为关键的工作。

2013年的外部形势更加严峻,世界经济已由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调整期,全球航运业、造船业面临极其困难的复杂局面。“外患”加剧,“内忧”也逐渐显露:由于业务结构单一,中船集团的经济运行正面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最严峻的局面,发展的“僵局”、“危局”、“困局”、“险局”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

公司将“全面转型”明确为“十二五”后三年的发展主题。在由“坚持军品第一、军民融合不动摇,咬定‘十二五’发展总目标不放松,推进全面调整转型不犹疑”三个方面构成的有机体中,转型升级是事关中船集团公司前途命运的一场硬仗。要在三年内攻下“山头”,除了疾步转型,别无他途。

为此,中船集团公司在结构调整方面提出了“强化内部资源整合与对外合作,重点发展船舶造修产业、海工装备产业、动力装备产业、机电设备产业、信息与控制产业和包括成套物流、国际商贸、金融服务、工程总包、咨询服务在内的生产性现代服务业六大产业”的发展思路,加上真正的主业――军工,形成了中船集团公司“1+6”的产业格局。这样的规划,有助于中船集团公司打造世界一流企业,而不仅仅是世界一流造船企业。

“六大产业板块”并不是单纯六个产业的叠加,而是主业与六大产业融合发展。中船集团将促使其旗下各单位努力推动成套物流、国际贸易、金融服务等生产性现代服务业与船舶造修、海工装备、动力装备、机电设备等制造业相互融合、相互借力,进一步提高“内配率”,同时,充分利用船舶造修、海工装备、动力装备、机电设备等业务在市场上的地位和话语权,为成套物流、国际贸易、金融服务、工程总包和咨询服务发展创造条件。

看到区域合作与国际合作为全面转型带来巨大的机遇,2013年年初,中船集团公司提出,瞄准城镇化的良好商机,积极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同时,紧密跟踪重点项目,积极与有关省市开展交流合作,争取与地方政府在LNG装备产业链发展、城市交通、轨道交通、市政建设、保障房建设、城市垃圾焚烧发电、物流贸易金融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开展全面合作。在此基础上,中船集团公司还会聚焦其“六大产业板块”中的五个制造业板块,积极推进旗下企业与国内、国际专业公司的合资合作。

要想促使“六大产业板块”尽快落地,投资必须跟进。2013年,中船集团明确要把有限的资源集中投入到这六大产业的发展上来,引导业务结构调整方向,促进各业务板块快速发展。其中,船舶与海工造修产业,重在内部资源优化配置和外部资源重组整合、优化区域战略布局;动力装备和机电设备产业,重在增加研发投入,择机通过整合内外部资源和资本运作,提高产业产品竞争力;信息与控制产业及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等新业务领域,尽快取得产品占位及业务规模上的突破,具备市场竞争力。此外,中船集团还将积极优化利用上市公司和金融业务的发展平台,调整现有定位,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债券市场、产权交易市场上的各类资源,努力搭建各新业务板块的资本运作平台。

为了支撑和推动自身结构调整与战略转型,中船集团还对科技创新工作进行了部署,更加强调创新驱动。强调今后的研发工作必须瞄准产品产业结构调整、全面转型发展的产业领域,切实发挥引领和推动作用,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建设创新型企业集团。

第4篇

关键词:电力工程项目;财务风险;预控;评估

中图分类号:F2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2-123-02

作者简介:崔德忠,贵州思南人,中级会计师,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贵阳罗甸供电局总会计师,研究方向为电力企业与电力工程财务管理

一、电力工程项目财务风险预控概述

(一)电力工程项目财务风险预控的含义

电力工程项目财务风险预控,是指为防止电力工程项目财务系统运行偏离预期管理财务目标而采取的预先控制措施。预控借助于电力工程项目的相关会计资料,融合金融、财会、统计及市场营销等理论,采用比较分析、比率分析及因素风险等方法,来达到尽早发现电力工程项目财务是否出现恶化征兆,能否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开或化解可能出现的财务危机这一目的。

(二)电力工程项目财务风险预控的主要功能

笔者认为,电力工程项目财务风险预控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首先,通过电力工程项目财务风险预控的实施,企业可以尽早预测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发生时间及发生程度;其次,通过电力工程项目财务风险预控的实施,企业利用其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结合,在不断观察、计算和分析的过程中,对电力工程项目的财务状况进行随时监督,有效把控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财务偏差,并尽早制定出防范措施来阻止财务偏差向着不利方向发展,将电力工程项目的财务危机降到可接受的范围内,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最后,通过电力工程项目财务风险预控实施,企业可以根据其财务分析资料,进一步评价和总结类似电力工程项目的财务风险管理行为,为日后类似项目的财务风险预控提供参考。

二、电力工程项目具体财务风险分析

(一)电力工程项目资产管理疏忽而造成的财务风险

目前电力施工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其中绝大部分是因人为疏忽而造成的,具体体现在:

1.物资管理纯粹依靠人力,没有采用现代化物资管理技术(如物资管理系统)而导致物资丢失的现象屡屡发生;

2.工程物资的存储、分类及领取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极易出现工程物资乱堆乱放、工程物资随意领用、工程物资没有按用途进行分类等问题;

3.没有配置专门的物资管理人员,物资采购、保管及派发等岗位人员的职责没有明确划分,极易出现舞弊的现象。

(二)电力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不当而造成的财务风险

受到施工现场、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中经常会出现索赔情况(如部分承包商以低价获得承包合同,为弥补损失而在施工中寻找机会来进行索赔),如果

缺乏有效的合同管理,则可能引发较大的财务风险。笔者认为,当前电力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存在的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合同中没有对付款的条件和具体方式进行明确规定,导致无法科学控制付款进度和付款金额;

2.合同的签订比较随意,甚至部分合同是在电力工程项目竣工后才进行补签,导致合同在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中的控制作用无法有效发挥;

3.企业在签订合同前,没有就合同的条款进行认真分析和修正,导致部分合同条款自相矛盾,极有可能给工程的财务管理造成法律风险;

4.合同中注明了包工包料条款,但依然存在承包商向发包方领料的现象;

5.企业没有严格根据合同规定来对付款时间和付款金额进行审核,导致资金管理失控,严重时可能出现资金紧缺的问题。

(三)电力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不力而造成的财务风险

成本控制是电力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控制不到位将导致项目投入使用后经济效益的下降,严重时可能导致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出现资金不足的现象,具体表现为:首先,电力工程项目决策的成本控制没有得到重视。虽然决策阶段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电力工程项目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较少,但决策定下的问题却直接关系着后续图纸设计、项目施工和竣工验收等阶段的成本费用的高低。当前,电力企业在开展电力工程项目时并不重视决策的成本控制,只重视施工过程的成本控制,一开始做策划报告并没有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全面分析,而仅仅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而对项目进行了包装。所以,我们在进行决策前,在收集材料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分析计算过程的规范性,逻辑推理的严谨性,指标选择的合理性,计算结果的可靠性等方面都有待提高。其次,电力工程项目施工方案的成本控制没有得到重视。多年来,很多电力企业在制定电力工程项目施工方案时,几乎都是套用一个框架性版本,按“工程概况介绍、施工现场布置、质量管理措施、安全管理措施、施工进度计划”等内容编制,却忽视了在其中进行成本控制方案设计,缺少了考虑成本控制这一重要因素。这样的施工方案,自然很不完整,使电力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没有明确的指导方针、控制目标、控制路线、控制方法和控制措施,导致项目部对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上处于“摸着石头过河”,边干边算,甚至干完再算,发现问题无法补救的失控状态。

(四)电力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不合理而造成的财务风险

现阶段电力工程项目多是沿用将财务核算和财务风险控制的主要任务委托给财务部门的做法,但由于财务部门并没有深入到项目实施的一线工作中,对工程的实际情况缺乏全面掌握和分析,因此更多地是根据收支情况进行财务核算,缺少一套责、权、利的约束与激励机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绝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它涉及规划设计、施工组织、监督管理等各个部门,因此仅仅依靠财务部门来进行财务核算和财务风险管理的传统做法,已经很难适应时展的需求。

三、电力工程项目财务风险预控的措施

(一)构建完善的电力工程项目财务风险预控制度

笔者认为,要从如下方面构建完善的电力工程项目财务风险控制制度,将财务风险管理各部门及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预控中应具备的职能及原则、工作业务范围、拥有的权力、应尽的责任、应得的利益等联系实际整理成文。

1.分别对合同预算员、工程技术人员、现场施工人员、材料员、机械管理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及财务人员等制定财务风险预控岗位职责,如健全原始记录与统计工作制度,对人工、材料、机械台班消耗、费用开支等都必须做好及时的、完整的、准确的原始记录;

2.明确各部门业务范围,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程序;

3.定期对财务风险预控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不仅要让参与财务风险预控的每个人能够及时掌握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新方法,而且让他们都能意识到加强电力工程项目财务风险预控对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使财务风险预控的各项工作在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中得到有效地贯彻和实施。

(二)加强电力工程项目准备和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首先,加强电力工程项目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

1.企业要选择科学合理且经济可行的施工方案,认真研究和分析施工技术组织措施,并且对设计图纸进行充分调研和了解,确保技术资料、施工顺序、机械设备选型、施工方法等都要和设计方案相适应;

2.对施工队伍班、组的工作进行认真分解,详细编制联系劳动定额、技术组织措施和材料消耗定额的节约计划;

3.在认真分解工作任务和责任的基础上,分解农网改造项目的预算明细,并根据项目建设周期和所需人数来编制间接费用预算。

其次,加强电力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要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及人工费等进行控制。例如各班组和施工队伍可以配备专门的材料员来实行物资的班组包干,根据班组的实际需求来发放物资,从而节省时间费用;

2.通过指标和包干等手段来降低生产项目以外的开支,财务人员每月定期计算工程成本,对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间的偏差进行分析并作为责任考核的依据;

3.认真做好发生费用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并且每个包干班组的责任者在月底自行对实际费用和预算费用间的偏差进行分析,并采取措施进行内部纠正,最大限度减少由于偏差造成的后续影响;建立对外经济档案管理制度,对物资供应的厂家进行定期、经常性的检查,并且建立备用合作伙伴,一旦发生不能保质保量的情况可尽量避免延长工期造成的经济损失。

(三)加强电力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企业可以从如下方面来加强电力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

1.在编制合同前,要提前分析可能发生的索赔事项,并在合同中以清晰的条款进行规定,为日后处理索赔提供合同依据;

2.在建设过程中做好索赔准备,一旦发生索赔事件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来开展相关工作,确保处理的合法性和公平性;

3.建设过程中加强现场施工管理,严格控制变更洽商、现场签证、材料代用、额外用工和各项预算外费用,对必要的变更要及时计算因工作量变更而发生增减的费用,同时及时掌握项目费用额度;

4.在竣工验收时,构建完整的审查档案,督促承包商积极配合审价单位在合理时间内完成审价,然后根据工程最终审价报告进行工程款的支付。

(四)完善电力工程项目的组织管理

根据现阶段电力工程项目财务风险预控的现状,可将其项目财务风险预控划分为如下三个层次:第一,公司管理层次对项目财务风险预控负责领导、组织、监督、考核责任;第二,项目管理层次(项目经理部)对电力工程项目的财务风险预控进行全权负责(如项目的成本降低率、项目成本);第三,岗位管理层次根据不同岗位所承担的财务风险预控责任来实施相应的财务风险预控措施(如按时报送有关报表和材料、制定具体的落实措施和相应的财务风险预控措施)。

四、结语

在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全寿命周期内存在诸多风险,其中以财务风险的表现最为明显和突出,它直接影响着电力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然而现阶段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中,管理层到普通员工都没有对财务风险预控给予足够重视,从项目资金审批到实施财务风险预控都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故笔者希望以本课题的研究来引起大家对电力工程项目财务风险预控的重视,从而为我国电力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相应贡献。

参考文献:

[1]汪念,杨兵.电力工程财务管理风险及防控[J].财经界,2015(18)

[2]许咏芳.工程财务管理实践与风险防控分析[J].上海电力,2011(5)

[3]吴琳.电力工程项目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3(19)

[4]刘翠.电力工程资金审批工作流系统开发与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3(27)

第5篇

根据吉林省社科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吉林省实现GDP总额为13803.81亿元,预计全年GDP增速在6.5%,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2015年,摆在吉林省面前的问题是如何用好国家新一轮东北振兴政策,冲出当前的压力与矛盾。

稳工业增长

一直以来,吉林省都是一个高度依赖工业的省份,然而2014年吉林省的工业增速下降较大,工业企业市场疲弱,这直接加剧了吉林省经济中低速运行的局面。

根据吉林省社科院的统计,2014年,吉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6492.93亿元,同比增长6.6%,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1.7个百分点,居全国第24位,比辽宁省低1.8个百分点,比黑龙江省高3.7个百分点。

据了解,2014年,吉林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累计下降0.9%,当月指数已经连续32个月处于水平线以下。重点监测的50种大宗工业产品价格同比12升1平37降。重点产品产量下降。2014年,重点监测的百种(实际105种)大宗工业产品产量同比45正60负,呈库存高企态势。吉林省社科院预计,2015年吉林省工业企业仍受成本上升、资金偏紧等因素影响,生产经营困难、企业增量仍显不足。

可以说,对于吉林省经济而言,工业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决定作用。吉林省社科院软科学研究所所长丁晓燕对记者表示,虽然说过去吉林省的转型成效已经很明显了,不再是以资源型产业为依托的地区,但是转型中还是存在着工业路径依赖的现象,比如转型的方向往往会选择发展钢铁、冶金等重化工型的企业。

丁晓燕称,长期以来东北三省都是以重化工业为经济增长的基础,自然转型的思维又继续落在了重化工业方面,而重化工业对于宏观经济环境的依赖性比较大,如果经济不景气,很多项目无法展开,那么工业增速的下降就比较快,这又进一步加剧了经济不景气的状态。

丁晓燕认为,下一步吉林省扩大经济增长点的努力还是要着眼于工业,毕竟工业占吉林省经济的比重非常大。她认为,要把工业作为稳增长、调结构的主阵地,寻找重大项目,培育工业创新增长点,例如汽车工业、轨道客车等,加大自主研发的力度。

同时,针对化工、冶金、建材、煤炭等传统支柱产业中部分企业经营困难问题,丁晓燕认为,应该实行扶持政策与结构调整挂钩,支持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加快脱困转型;强化污染排放控制,倒逼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扩充先进产能;设立过桥资金池,切断连环担保链,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最大限度降低传统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下拉影响。

强创新驱动

在丁晓燕看来,吉林省经济的创新还是离不开工业的驱动,应该加大汽车工业、轨道客车等的自主研发力度。同时她认为,应紧紧抓住科技创新与经济相结合,即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过程中也要引入一些创新型的科技产业。

吉林省社科院在关于《2014-2015年吉林省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的报告中研究称,在“互联网+”的时代大背景之下,要加快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一是加强政府引导,进一步推动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跨界融合,提高云计算、大数据、电商对产业的渗透能力,带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发展,尤其是支持利用电子商务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加快生产流程创新。

二是结合高精尖的产业构建,推进实施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培育典型示范企业,提升产品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水平。建立大数据服务等专项,以智能移动为龙头,以大数据应用为核心,孵化创新性产业。在无线传输、海量数据智能化搜索、高端工业软件、移动智能终端软件等关键技术和产品领域取得突破。

三是搭建平台,积极推动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加快互联网与农业融合发展,应用“可追溯”技术,增强农产品信息透明度。加快互联网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开展物联网试点。推进“智慧吉林”建设,扩大在智慧政务、智慧民生等领域的应用服务。在现有政务云、创新云、健康云等示范项目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云计算在环保、交通、健康和经济等方面的示范应用。

同时在政策层面,上述报告指出应该深化财政科技计划和资金管理改革,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科技创新项目和资金分配、评价成果机制,探索通过金融支持、创投引导、风险补偿等方式促进科技创新,完善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服务机制。推动科技体制改革,以市场导向为主、政府引导为辅,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试点。

二、三产加速

当前吉林省的经济形势地区间分化得比较严重,有地区甚至可能会呈现出负增长的局面。对此,丁晓燕表示,吉林省下一步除了要稳工业增长,同时还要加大服务业的发展力度。“要把发展服务业作为弥补短板和扩大消费的主攻方向。加快发展旅游、快递、流通、电子商务、健康服务、养老服务业等服务业领域,促进新的消费热点和服务业增长点加快形成。着力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投资增长、消费扩大、民生改善。”

丁晓燕称,现在金融服务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大,但是前景尚不明朗,而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之下,更加剧了金融服务业的压力。对此,她认为,关键是要优化金融生态,创新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实施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调动金融机构贷款积极性。清理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落实小微企业税收政策,有效激发企业活力。“当前吉林省应该加快各类要素市场发展。依靠多种渠道拓展债券融资,争取发行项目收益债券、可续期债券。”

另外,记者了解到目前吉林省对外打出“青山白水”的旅游特色牌,以吸引开发企业等进驻,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丁晓燕称,以前吉林省的旅游期比较短,只有7到9三个月的黄金时间,不过近几年一些外地开发企业通过来到吉林发展文旅项目,带动了其他季节的旅游发展,使得旅游产业也成为吉林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第6篇

一、总体目标和任务

(一)总体目标。利用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贷款,结合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从*年起,用2年时间完成全省304万平方米D级危房改造任务,确保全省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建立健全高效协调开发性金融运行机制和政府信用贷款偿还机制,做到“用得好,管得严,还得上”,实现政府信用贷款的按期偿还。

(二)主要任务。改造304万平方米D级危房,实施5720个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年累计完成投资95309万元,累计改造D级危房158.7万平方米;*年累计完成投资190618万元,累计改造D级危房304万平方米。

二、规划编制及资金需求测算

各地教育、发展改革、财政部门在县(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据*年底农村中小学实有D级危房实际面积和单位平方米改造成本,科学合理制定改造规划,确定改造资金需求量;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运用因素分析法,将*和*年中央、省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分解至各县(区),两者之间的缺口作为贷款申请额度的上限。

根据《**年底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规划》,改造304万平方米D级危房,估算资金总需求约为190618万元(含建设期贷款利息8618万元)。其中,*、*两年国家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投入约37000万元,省级财政按照5∶5配套,安排资金37000万元,各县(区)承担的贷款利息8618万元,申请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贷款108000万元。

三、贷款的程序、还款和利率

(一)借款及用款主体。根据《*年第14号省长办公会议纪要》,将本项目作为政府信用贷款项目纳入《国家开发银行、*人民政府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项目的借款主体为*信用担保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省担保集团),用款主体为县(区)人民政府。

(二)贷款额度。在上述贷款总额度内,根据省教育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审核通过的各县(区)《*年底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规划》和核定各县(区)贷款申请额度的上限,各县(区)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和财力等因素,在申请额度上限内申报贷款,准备项目材料。

(三)贷款程序。各县(区)在核定的申请贷款额度上限内,按照《*利用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贷款管理试行办法》,由用款主体向借款主体申请开行贷款,并办理相关签约和提款手续。

(四)还款。贷款本金的主要还款来源为今后省级财政安排给用款主体的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由省财政厅抵扣后偿还。其中对于有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的79个县(区),贷款本金的偿还由省财政厅从今后省级安排给地方的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中抵扣;合肥市蜀山区、包河区、瑶海区、蚌埠市淮上区、淮北市杜集区、滁州市琅琊区等6区,因无分配资金抵扣,贷款本金由区政府自筹资金偿还。

(五)利率与利息。贷款利率按照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利率执行,争取国家开发银行适当优惠;贷款利息由各县(区)政府承担,在每季度付息日前7天将应付利息提前支付到省担保集团指定的账户,由省担保集团按时向开发银行支付贷款利息。各县(区)人民政府应按要求向省担保集团出具还款承诺函。

三、项目实施与管理

(一)组织领导。

项目实施的组织领导纳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体制。

县级政府是项目实施的责任主体,负责本区域项目的领导、总体规划的制定,贷款利息的偿还。县级教育、发改、财政部门负责项目实施日常工作,具体负责项目立项、勘探设计、招标管理、施工监理、质量监督、资金使用、竣工验收、决算审计、档案管理等工作的组织实施。县(区)建设、国土、审计、监察等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能予以配合。

各市相关部门审核、汇总、上报所属县(区)D级危房改造总体规划;负责检查和监督所属县(区)项目实施情况,并及时上报。

省教育厅负责拟定利用开行政策性贷款改造农村中小学现存D级危房项目的方案;指导各地制定D级危房改造的总体规划;综合考虑各地总体规划、D级危房面积及实际需求等因素,提出各县(区)贷款额度的建议;加强项目建设日常管理和监督工作。

省财政厅负责落实每年省级应配套的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以保证开发银行贷款本金的偿还;审核贷款项目的配套能力、偿债能力,核定各县(区)项目贷款额度。

省发展改革委按照省政府确定的政策性贷款使用方向及项目建设程序,审查借款主体上报的申贷项目和资金筹措方案;指导政策性贷款的使用,做好建设项目的后评价工作。

省建设、国土、审计、监察部门各司其职,在房屋鉴定、招投标、学校选址、项目资金审计、责任追究等方面予以积极配合。

(二)项目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

项目实行县(区)长负责制,县(区)长是第一责任人。目标管理责任制的主要内容是:

现有D级危房在2年内全部得到改造;做好B、C级危房的维修、维护,降低或消除B、C级危房向D级危房的转化率,确保校舍安全。

继续执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对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校舍建设实行扶持政策的通知》(皖政办〔*〕71号)等有关文件,减免建设收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并优化建设环境,确保项目资金安全和实施成效。

(三)实施原则。

项目实行以县为主“五统一”的项目管理模式,即统一规划、立项,统一勘探、设计,统一招标、监理,统一资金管理,统一验收和决算审计;项目建设实行县(区)教育主管部门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

(四)具体实施。

各县(区)根据省确定的贷款额度控制数和两年建设任务,确定项目学校和分批次申贷额度,在完成相关程序后,与*信用担保集团有限公司签订《项目委托贷款合同》或三方借款合同,获得贷款资金,实施项目建设工作。

项目建设要严格执行《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确保校舍质量,防止超标准、华而不实。县(区)教育局应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勘查、设计单位进行项目的勘察和图纸设计。图纸设计除应符合《公用建筑设计规范》外,对疏散楼梯设置、护拦高度、走廊宽度等的设计还应符合《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特殊教育学校建筑设计规范》。所有新建校舍的设计使用年限应在50年以上。

项目承建单位的确定,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规定进行公开招标。对于单体建筑面积不足1000平方米或单个项目投资额小于50万元的较小项目,应按照区域集中的原则进行打捆招标。施工单位确定后,不得转包或者违法分包工程。

项目建设要认真贯彻《建筑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规定,规范基本建设程序。施工单位严格履行合同,按照国家有关施工规范、质量标准和设计图文施工,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

项目实行监理制。项目施工监理工作由县(区)教育局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监理单位进行。监理单位应根据监理合同的相关条款,认真履行监理职能,对建筑材料质量、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施工进度等进行全程监督。

土建项目竣工后,由施工单位整理好该项目完整的工程技术资料,向县(区)教育主管部门报送申请验收报告。县(区)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及质量监督等有关单位对项目进行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一律不得交付使用。项目建设完成后,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将相关档案资料移交有关部门保管。

项目实施过程中,各地教育、财政部门应按月向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开发银行、省开发性金融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担保集团报送项目执行情况报表,并确保数字真实可靠。

(五)资金管理。

项目贷款资金进入各县(区)校舍维修改造(危改)资金专户。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执行《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教〔*〕6号)以及省有关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管理的规定。项目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集中支付,不得下拨至乡镇和学校,不得挪用或用于偿还债务。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勘探、设计、招标、监理等费用,应按规定记入项目土建成本,不得因此增加学校负担。所有项目竣工验收后,应组织竣工审计,按审计结论办理工程结算、基建财务决算和国有资产移交手续。

五、监督检查

第7篇

【关键词】工程监理;项目管理;分析;合同

建设部的《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鼓励有条件的工程监理企业向工程项目管理方向发展,进一步拓展业务范围,为工程建设提供更加全面的技术和咨询服务。工程项目管理不仅仅是工程监理业务的拓展,同时也是其他工程建设管理单位相关业务的延伸。与工程监理相比,工程项目管理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阶段更为广泛,对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竞争实力、业务能力、管理水平等要求更高,并非所有的工程监理企业都适合向工程项目管理方向发展。

然而,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合同管理的重要作用还远未受到普遍的重视,管理水平与国际惯例要求相比更是差的很远。虽然我们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来强调要按合同来管理项目、来规范合同的管理,但实际情况仍差强人意。

从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与国际工程实际来看,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国外工程咨询机构的服务对象很广泛,而不限于只为业主或建设方提供服务。工程监理与工程项目管理关系如何?工程监理企业如何考虑向项目管理方向发展?这是推动我国工程监理事业健康发展应认真考虑的问题,也是笔者想和业界同仁共同探讨的话题。

一、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之间的关系

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监理之问存在着某种包容与被包容关系,在一定意义上也可把工程监理看作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业务内容。从我国工程管理相关制度看,工程监理与工程项目管理确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它们并不是完全等同的概念,不能混淆其根本界限,更不能把它们混为一谈,认为工程项目管理就是工程监理。

(一)工程监理与工程项目管理的法律地位不同。

工程监理与工程项目管理虽然都为控制项目目标而进行相关的管理活动,但其法律地位不同。工程监理作为我国建设领域实行的基本制度之一,在《建筑法》中有明确规定,是国家强制推行的法定管理制度。而工程项目管理则不同,它是国家倡导实施的一种工程项目管理方法而不是法定管理制度。

(二)工程监理与工程项目管理的实施主体和服务对象不同。

我国工程监理制度规定,工程监理只能由具有工程监理资质的监理或咨询企业实施,没有工程监理资质的单位对工程项日所实施的管理不属于工程。工程监理是监理单位受项目业主或建设方委托,为其提供约定的管理服务其本质属于建设项目管理范畴。工程项目管理按其管理主体,分为建设项目管理、设计项H管理、施工项日管理、供应项日管理等。

我国工程监理的服务对象只能是建设单位或工程业主,而工程项目管理所提供的工程管理与咨询服务,在国际工程市场上属于工程咨询范畴。由于委托人不同,工程项目管理单位在项目管理中所代表的利益就不同,处理问题的原则、方式、方法也有区别。而工程监理方仅是建设单位的代表,在项目监理中只代表建设方,不同的项目虽具体要求不同,但处理问题的原则、方式、方法是相同的。

(三)工程监理与工程项目管理的业务范围不同。

目前我国工程监理的主要实施阶段是施工阶段监理,这只是监理实施初期的特殊情况。按照我国工程监理制度的设计构想,工程监理的业务范围除施工阶段监理外,还应涵盖工程全过程监理。而工程项日管理,可围绕投资、建设、设计、施工、供应、金融、保险等单位的业务展开,其业务范围除全面涵盖监理范围外,还可包含工程投标报价、设计管理、施工管理、项目总承包管理、施工索赔、资源管理、供应管理、风险管理、项日评估等众多业务内容。

(四)工程监理与工程项目管理的资质要求不同。

从事工程监理业务的单位必须获得监理业务许可,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监理资质。从人员条件来看,从事工程监理业务必须要有符合规定数量的注册监理工程师,虽然其他建设类别的注册人员也可以在工程监理单位注册和执业,但他们不能从事工程监理类业务,更不能以注册监理工程师的名义执业。工程项目管理单位往往具有多重业务范围,应是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咨询、招标等多种资质的融合,除注册监理师外,还应拥有数量符合要求的城市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建造师、评估师、估价师、造价师、咨询师等多种注册执业人员,并需取得多个业务资质,否则不能开展业务活动。

从以上几方面看,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监理既有某些相同或相似之处,又有本质上的区别。它们不是完全相同的概念,不能将其混为一谈。

二、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的差距及原因

(一)监理企业定位与监理制度的初衷存在差距

监理制度的推行本意是改革原有建设管理模式,推行现代化的工程项目管理制,在计划经济影响十分顽固的15年里,项目法人不肯将投资、进度、合同管理放权给监理人,既然法规规定必须请监理,只有质量管理一项了。由此形成了对质量工作"政府监督、社会监理"的定式。之后的一系列管理条例、文件都十分突出监理对质量负责。近期因安全问题十分突出,各地发文要求监理负责安全监管责任。这一系列定位、职责的界定,限制了监理企业向项目管理企业发展的进程。

(二)政出多门,条块分割,目前的监理单位很难全面涉足真正的项目管理。

政府管理部门的职能在体制改革中已有很大突破,但各自站在不同角度了一系列规章,硬是把一个工程项目管理肢解成一块块。如:资质管理规定使监理企业无所适从,没有业绩不增项,没有资质不准越级,那么到底鸡和蛋是什么关系?一个大型工程项目要涉及各种资质。只能有一项资质承接一业监理,所谓甲级资质可跨行业往往行不通。虽然我们办了几年资质,至今也没有搞全,真是很难跨入真正的工程项目管理单位。

(三)工程监理企业自身建设不具备承担工程项目管理的条件

目前监理企业良莠不齐,形式各异。有挂靠的,有出租资质的,有低价抢业务的,也有视监理工程为儿戏的。缺乏项目经理,双语人才,市场调研人才,方案设计和审查专家,经济评价和投资估算人才,融资管理和企业管理人才。复合型人才和熟悉国际惯例的能从事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人才。由于对监理企业定位影响和企业间不公平竞争,不仅人员素质低,结构不合理,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培训费用少,人员调动困难,很难形成具有核心竟争力的项目管理企业。

三、工程监理企业向项目管理发展探讨

(一)完善健全建设管理制度

工程监理作为我国一项长期坚持的法定的建设管理制度,其市场前景是广阔的,工作任务是艰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工程监理业共完成合同额284.87亿元,其中监理合同额219.99亿,占总业务量的77.2%;同年度工程监理业年营业收入279.67亿元,其中工程监理收入l92.84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69%。统计数据说明监理业务仍是监理企业的主营业务。

(二)建立健全市场定位。

工程监理业应正确合理地确定企业发展规划,瞅准自身的市场定位和生存空间,避免自相残杀。虽然某些、可能向项日管理发展,其他企业则不必跟风。应审时度势,坚守阵地,占领市场,在稳定中求发展。对于实力较强的监理业,应力求取得多个甲级专业监理资质,向综合监理方向发展,把工程监理业务做强做大,当好工程监理的排头兵。对于实力一般的监理企业,应根据自己的监理能力、业务特长、人员素质、市场信誉等,集中力量搞好专业监理,树立一批样板服务项目,将工程监理推向深入。

(三)工程监理是项目管理方向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完整的工程监理概念包括全面监理和全过程监理。全血监理是指对建设项目目标实现过程的全血控制和管理,也就是“四控两管一协调”。工程监理作为强制推行的工程管理制度,在法律法规的强制力作用下,如果能有效控制项目目标,那么工程项目管理就会比工程监理更有把握吗?所以,无论从工程监理还是从工程项目管理的角度看,工程监理所担负的对工程项目所实施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理都是控制项目目标应完成的最基本的和最基础的工作。搞不好工程监理,也未必能搞好工程项目管理;能做好工程监理,也未必需要贴牌工程项目管理。

(四)工程监理企业向项目管理方向发展应充分评估相关风险。

目前,一些地区纷纷成立项日业主代建制公司,工程设计、施工、监理、评估、咨询、造价、招标、项}{融资等各类机构都试图向项目管理方向转化,项目管理领域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必然荆棘满地,坎坷难行。我国加入WTO后,国外有实力的咨询公司将逐步进入国内工程咨询市场,对我工程咨询业构成致命威胁,这是不得不面对的严酷现实。2005年我国工程监理业包含工程监理、工程咨询、项日管理、造价咨询、招标等各类业务完成的总产值不到25亿美元,而加拿大一家以咨询设计和项目管理为主的著名公司同期营业额为43亿美元,足见我国的工程咨询业实力与国际差距巨大。

(四)结束语

工程监理企业向工程项目管理方向发展是个热门话题。它代表着我国工程监理企业的一种发展方向,但不是唯一的方向,不应将工程监理与工程项目管理相提并论,更不能将它们混为一谈。如果将工程项目管理的业务特点概括为“杂”的话,那么工程监理就应突出一个“专”字,可向“精”、“强”发展。既然工程监理与工程项目管理的部分业务重叠,工程监理企业就应该首先做好这部分监理业务,站稳监理阵地,扩大市场份额。

参考文献:

[1]全国监理工程师培训考试教材编写委员会.建设工程概论。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01

[2]黄卫.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努力开创工程监理工作的新局面。在全国工程建设监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5.6.29

[3]“入世”对我国建筑业的影响与对策[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3.5

[4]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第8篇

【关键词】 人民币快速升值 服务外包 影响

一、人民币升值的背景及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的汇率体系就处于不断改革中。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人民币一步并轨到1美元兑换8.70元人民币。从1994―2005年,在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增加,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环境下,尽管人民币面临较大升值压力,但最终保持基本稳定。2005年汇率改革过程中,在世界各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下,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即日升值2%,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2006年11月28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7.83,人民币升值3.47%。从此,人民币走上了被动升值的快车道。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拉开新一轮的汇率改革,半年多来,人民币快速升值约3%。2005―2010年,人民币兑美元共计升值23.58%。2011年1月,中国央行的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中国将积极稳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作用,参考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增强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推动汇率风险管理工具创新。2011年春节过后人民币再度走强:2月14日,人民币兑美元交易还在6.60的水平上,仅仅10天过后,人民币兑美元就升至6.57,3月3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6.5700,报6.5695,创汇改以来新高。有专家预计,2011年人民币汇率将按渐进式的道路继续前进,人民币的升值将在5%~6%。因此,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可能看到一个更加快速升值的人民币。

2010年,国家商务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进行的人民币升值压力测试表明,如果人民币汇率在短期内升值3%,大多数企业将面临巨大亏损;如果升值5%,后果将更加不堪设想。服务外包行业属于成本按人民币计价、收入按美元等外币计价的典型行业,不可避免地受到人民币快速升值的直接冲击。如何缓解人民币快速升值带来的压力,已成为当前我国服务外包行业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人民币快速升值对我国服务外包行业的影响

1、消极影响

一是人民币快速升值将增加服务外包企业的成本,降低企业的实际收入和利润。在中国,人民币升值并没有像传统经济理论所预期的缓解了通货膨胀,反而因为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也不能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使人民币升值更多的局限于人民币和美元这两种相对货币中间,出现了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现象。日趋严重的通货膨胀显著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我国服务外包企业的主要成本(人工成本支出),是按照人民币计价,收入按照美元等一些外币计价。由于服务外包行业多数为人才密集型产业,随着人民币的快速升值、中国加薪潮的来临以及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上涨,劳动力的成本还在持续不断地上升,势必增加外包企业的成本。对于已经签订的、以美元计价并结算的离岸服务合同,由于美元的相对贬值,使企业可兑换的人民币收入缩水。在离岸项目交付成本(包括国内项目人员工资和其它运营成本)不变的情况下,以美元结算的外包收入减少,直接影响了外包企业的效益。有研究数字表明:人民币每升值1%,该类IT服务外包利润降低0.7%。

二是人民币快速升值将降低中国服务外包企业的价格竞争力。离岸外包可以使发包企业节省30%~50%的成本,发包商主要就是借助较低的成本实现更高的利润。离岸外包只有在发包国和接包国的汇率、成本和政策等要素存在较大的落差时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人民币升值使中国服务商在不得不提高报价以维持合理收入和利润的同时,降低其价格的国际竞争力。如果为了应对人民币升值,企业提升报价,必将使企业的价格竞争力迅速下降,亦将迫使发包方寻求更高性价比的国家或地区进行服务采购;反之,如果保持价格不变或以较低的价格报价,大量中小规模的服务外包企业赖以生存的狭窄的利润空间将被彻底打破。总之,人民币的快速升值必将造成中国服务外包企业在国际市场的价格优势弱化,从而导致其国际竞争力的降低。

2、积极影响

一是有利于服务外包行业的调整重组,推动我国服务外包行业走向成熟。人民币升值对外包业务带来的汇率风险及经营压力将推动企业的优胜劣汰。一方面,具备规模成本和议价能力的大型服务外包企业将可以平稳度过难关,打造更为强势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抗风险能力较低的中小企业将逐渐从市场上退失,从而产业优势资源得以重新整合,推动我国服务外包行业走向成熟。

二是有利于服务外包行业向高端突破,促进外包企业的国际化。当人民币的快速升值使服务外包企业的成本提高时,成本竞争将逐步让位于价值竞争,外包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就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外包业务,而要向更深层高端技术链接(研发,设计,财务等),扩展更多的服务外包领域。同时,人民币升值对于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是有利的,人民币升值降低了中国企业在国外收购、开展业务的成本,也加大了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话语权,使收购方以更低的成本达到预期效果。目前,一些中国企业已经付诸行动:博彦科技收购印度服务提供商ESS,软通动力收购四达荣合科技和环亚先锋服务及外包业务。

三、服务外包行业应对人民币快速升值的对策建议

1、积极开拓国内服务外包市场

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的金融、商务、高端装备制造、服务等行业对应用软件服务的需求将日益增大。国内服务外包项目需求增长主要依赖于自国有企业、在华经营跨国公司的分支机构、民营企业以及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需求增长。目前政府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已通过多年积累形成庞大的IT资产,在现有基础上的更新、开发、维护需要更多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的服务人员。政府可以鼓励这些机构对非核心的IT项目进行剥离和释放,将服务外包商融入政府信息化进程中。随着我国3G业务正式商用、三网融合试点启动、物联网战略的积极推进,相关产业会为软件服务业创造新的机会。一旦中国的外包企业转向国内,并利用本土优势,将带来巨量业务,当国内企业以人民币结算的服务外包合同比重增加时,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该因素下的压力将得到缓解。

2、加大对高端业务拓展的投资

在人民币升值进程中,劳动密集型的外包价值和价格逐渐失衡。由于其附加值较低,发包方在削减IT开支时最容易将其停滞或收回。而为发包方提供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服务,才能实现更高的客户忠诚度,加强企业的可持续盈利能力。外包企业要改变原有粗放式的行业格局,应着眼于中高端的研发业务,从产业链低端的单纯客户信息管理跃升到技术含量更高的业务流程外包、金融管理、电信创新等中高端服务,培育出具有国际知名度的中国软件外包大型企业,以从容面对国际市场的复杂竞争。

3、提升企业管理服务能力

服务外包企业在传统外包业务领域的利润空间,在发包方议价能力逐渐提升的情况下越来越小。而处于价值链高端的科技研发、人力资源管理、财务分析、创意设计、远程医疗等外包业务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附加值。在这些新兴服务外包领域,服务价值不再简单的与人力成本投入呈线性关系,而更多的依赖于创新能力与专业经验。因此,服务外包企业应加强业务拓展和合同议价能力,提升知识管理、项目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能力,使企业的管理更加精细化和现代化,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将所提供的服务产品向价值链高端转型,通过接包高端流程,挖掘产品利润空间,以获取更为丰厚的商业利益。

4、重视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

服务外包是以人力资源为核心的产业,服务外包人才除了要具备信息技术能力、外语能力以及专业技能外,服务业要求的通用素质,比如服务意识、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也是必需的。同时,企业在从传统产品向价值链高端产品转型的过程中,需要依托大量的中高端应用型人才。但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时间较短,与服务外包产业相对发达的印度相比,市场上应用型中高端服务外包人才的供给显著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服务外包企业应重视人才的培养机制,从产业需求角度积极影响国内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高校建立合作培养机制,以联合实验基地或实训基地等方式培养能够符合产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此外,充分利用国际人才市场、人才资源,加大从海外引进服务外包产业高端人才亦是解决行业人才短缺的有效途径。

5、进行主动的外汇风险管理

主动进行外汇风险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服务外包行业在中国起步较晚,相比于制造业等传统行业,整体的财务管理资源投入和财务管理水平还有待于提升,特别是很多中小服务外包企业尚未形成明确的外汇风险管理策略。因此,外包企业可以采取合同管理、结算管理、金融对冲等手段去规避汇率风险。如在与客户签订外包合同时,在合同条款中规定出现人民币大幅升值后的解决方案,从而将汇率风险纳入预期管理。同时,还要主动地进行结算货币管理:当发包方是境内机构或境外机构的境内分支时,积极争取客户采取人民币结算;当发包方是日本或者是欧洲客户时,积极推动采取人民币结算或者日元、欧元结算。此外,外包企业还可以积极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对冲汇率风险。

【参考文献】

[1] 贾靖峰:央行:2011年将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EB/OL]. 省略.

第9篇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模式;物流企业

一、前言

大数据时代的快速发展,使物流行业生态环境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传统的物流运作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客户的要求。供应链管理与客户需求相契合,借助广阔的信息平台,对行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企业要与原来供应商、产品分销商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等构建良性的多边互动关系,借助供应链运作模式,实现企业运营过程中的低成本和高效率,从而提升自身参与市场竞争能力,获取更加广阔的市场竞争空间。

二、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一)物流管理概念

物流管理概念相对比较简单,是指社会生产过程中,结合物流的发展规律,对具体的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等,确保整个物流环节内的各个参与者能够实现良好的配合和协调,最大程度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益。供应链管理模式是对物流管理的细化和升级,在当代企业发展运作过程中,更具适用性,有助于将商品的流通效益发挥到最优。

(二)供应链管理概念及特点

供应链管理对企业的整个生产运作流程进行升级和优化,对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的业务等进行整合,为商品提供良性的销售环境。建立供应链模式的主要目的是借助体系的革新和服务的升级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供应链服务。通过对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进行整合,将其融合为“一站式物流供应链服务平台”,使企业以最低的物流供应链成本获取最佳收益,并提高客户服务过程中的便利度,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供应链管理以电子商务为平台,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以某企业为核心,对供应链中的各项资源进行充分应用和整合,在节点企业之间构建良性的战略合作关系,并借助供应链实现合作者之间的功能集成,使每个企业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价值增值链上实现利益共赢。供应链管理以整体网络管理为架构,实现各节点企业内部的整合。供应链管理有如下特点:供应链管理属于集成化管理,它实现了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流程化、纵横化和一体化,有效避免了企业运营过程中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和资源浪费;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基于全过程的战略式管理,比较复杂。它涉及到商品初期到产品中期的各个环节;供应链管理过程中不再囿于传统的管理理念,它应用的是全新的库存管理观念,将商品供应过程中的损失降到最低,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供应链管理的主体是客户,能够最大程度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三、供应链管理模式在物流企业的应用

(一)物流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

物流系统是当前社会化系统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它受环境因素、配送因素、物流成本、库存控制和不同消费区域客户诉求的影响。在物流企业应用供应链管理,有利于实现良好的管理效果。物流管理的实质是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使企业资源得到充分应用,既能够确保对物品进行及时供应,又能够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在当前市场背景下,运用供应链管理,能够借助各利益主体的合作和协调,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进而对其进行充分应用。企业要对物流信息系统进行完善,并与相关合作企业建构良性的双边互动关系,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良好的物流管理效果。

(二)供应链模式下的物流管理功能

1、库存管理库存管理是物流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和环节。它能够有效缩短订货、运输和支付等货物流转周期,加快商品的周转速度,有效避免货物供应不足,为供应链提供了一个良性的运作环境。2、订购管理订购即向供应商发出订单和供应商得到订单的这一个过程。订购管理过程中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合同管理、单据管理、供应商管理。供应链管理将这一系列管理工作架构在同一的网络内,企业以配销单据为依据,针对整个补充网络,制定完善的计划,然后在系统作用下,自动对供应商发出订货单。合同管理为供销双方架构了一个长期和互动合作关系,销售企业根据订购数量,对供应商支付货款。3、配销管理配销管理比较复杂,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管理难度也相对较大。处理订单之后,物资进入分销中心。借助对配销需求、商品库存、劳务人员和运输方面的管理,完成配销工作。4、仓库管理仓库管理涵盖的范围很广,包括入库货物的接运、验收、编码和保存以及出库货物的分拣、发货和配送等工作。同时,也包括购销代办、委托运输、流通加工和库存控制等额外业务。

(三)供应链管理模式运营流程

借助电子商务平台的开发,对供应链合作方之间的交易信息、物流信息、资金信息等进行可授权共享,并实现物流信息管理过程中的可视化和透明化,降低物流管理难度,提高其整体管理质量。同时,充分发挥信息平台的作用,对第三方物流公司安排的物流配送进行协调和控制,有效降低供应链运营过程中的成本,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结合产品的供销需求,挑选合适的基地,对仓储、分拣、运输和配送等一系列物流业务进行实施,并充分发挥基地优势,对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相关资源进行集成,以实现库存管理的优化,有效避免资金浪费;实施供应链金融服务,构建诚信服务准则,对金融机构和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关系进行协调,提高信贷便利度,为供应链管理提供充足的人员和资金支持。

(四)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关系协调

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离不开物流的作用,物流在供应链管理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了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关联度。它已经成为21世纪企业合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供应链物流战略制定过程中,要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落实到位:对客户进行细分,并结合客户的类型和诉求,对订货周期、运输方式和库存水平等具体的管理内容和要素进行细化和确定;结合产品销售状况,对其进行分组,并制定针对性的营销战略。订单管理和货物交接是物流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和内容。物流企业要借助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提高供应链管理质量和效率,也要对各个管理环节进行削减和优化,将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效益发挥到最大。各个企业在新型合作背景下,借助现代管理方式和理念,对商品和物流信息等进行准确评估和共享,有效避免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构建良性的物流运作空间。

四、麦肯项目“商贸+物流+金融”模式分析

(一)项目简介

郑明现代物流有限公司业务市场涉及化工医药冷链物流、农产品及加工品冷链物流、汽车零部件物流。它的冷链业务提供全国网点冷藏、冷冻货物暂存及异常处理服务、运输车辆温控和定位服务。当麦肯食品公司面临运营问题和资金压力的时候,郑明公司立马成立谈判组与麦肯食品公司开展合作会谈,以其运营优势和资金优势,成为麦肯公司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方。郑明公司的业务范围是对麦肯食品供应链进行改造,为其提供专业的供应链服务、物流管理和资金运作服务。目的是为了降低麦肯食品供应链采购环节的土豆损失量,筛选高淀粉含量土豆,提高供应链物流运作质量和效率,缓解麦肯公司的生产负担和资金压力。郑明公司对麦肯供应链进行整合管理,实现了供应链业务流程再造、车辆整合、土豆检验检疫和供应链资金整合。以确保对全程运输进行可视化监管,并简化收购环节,实现配套资金的合理化应用,提高车辆标准化使用效率。

(二)“麦肯模式”—“商贸+物流+金融”模式分析

1、“麦肯模式”设计供应链应用的是“商贸+物流+金融”模式,如图1所示。豆农向郑明公司出售土豆,并提供票据;郑明公司垫付土豆款,并对土豆品质进行检测;郑明公司将土豆运输到麦肯企业工厂,销售给麦肯食品公司,并向其提供票据;麦肯食品公司向郑明公司支付土豆收购款和运费。2、“麦肯模式”具体创新内容如下图所示,麦肯项目供应链涉及原料供应商、食品加工厂、配送中心、销售商、消费者五个环节,属于中型供应链规模。该项目实现了三个方面的创新.一是业务模式创新,商贸、物流、金融一体化,各版块之间的业务实践,为推广提供依据;二是运营管理模式创新,田间、工厂、金融功能分散运作、集中协调、职能贯穿、服务一体、统一管理,整体协调:客户沟通、车辆管理、人员调度、现场运作井然有序;三是人员管理模式创新,团队建设以“老、中、青”搭配模式,使得项目能够高效的运作,锻炼了一批新人。市场、采购、运营、后勤支持、客服等板块功能的实践,为后续架构改革提供依据。3、“麦肯模式”的优越性(1)商贸。麦肯食品公司与郑明现代物流有限公司合作之前,由豆农自己解决车源和运费问题。由于资金压力过大和车源无法保障,使得土豆的损腐率比较高,品质也得不到保障。以两家公司的合作为载体的供应链模式下,豆农的车源问题得到了保障,缩短了土豆采收后的储存时间,有效降低了土豆的损腐率。同时,由郑明公司垫付土豆款,土豆质量和农民的收入都得到了保障。供应链模式下,保障了豆农的利益,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土豆种植积极性,有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土豆品质也得到了保障,实现了麦肯食品公司效益最大化。(2)土豆运输和收货。麦肯食品公司与郑明现代物流有限公司合作之前,豆农不放心个体司机,运输过程中的事故发生率高,使麦肯食品公司和豆农的双边利益得不到保障。而司机承担的隐形成本也比较高。实施供应链模式之后,对运输车辆进行集中调整,一旦发生事故,豆农能够借助理赔环节,得到相应的利益保障。同时,也缩短了厂前等待收货时间,提高了车辆的运行能力,缩短土豆运输时间,加快了卸货进度,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土豆的品质和豆农的利益,也有效避免了土豆倒卖现象的发生。(3)金融支付。麦肯食品公司与郑明现代物流有限公司合作之前,9月-11月之间,麦肯资金流出量比较大,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实施供应链模式之后,降低了麦肯食品公司运营过程中的成本,实现了收益最大化。将供应链管理应用到物流企业,能够实现运营管理、业务模式和人员管理的创新。第一,将田间、工厂和金融功能放置在同一运作平台上,实现分散运作和集中协调,在商品供应管理中,为客户、车辆、人员和现场运作提供了充足的空间;第二,实现了业务模式的升级和创新,将商贸、物流和金融融为一体,使各个版块之间的业务实践更加丰富;第三,实现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使麦肯项目长期处于高效的运作状态。同时,市场、采购、运营和后勤等更加合理有序。4、“麦肯模式”应用启示供应链模式使郑明公司和麦肯食品公司获得了双赢。它为郑明公司构建了新的物流发展模式,也实现了公司资源的充分应用,使交易更加准确便利。同时,它也为其他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借鉴和参考;结合用户诉求,确定企业的业务拓展方向,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货物的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存储和配送等前期成本,使其处于更加良性的运作状态。并且能够得到厂家直销模式的采购价格,缓解了买方的资金压力;供应链模式下,郑明公司和麦肯食品公司等节点企业充分发挥了自身优势,使得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处于可控性流动空间内,增加了物流效益;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实现了全程监管,能够最大程度上对供应链交易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识别和控制,有效避免了商品供应过程中的资金风险;为生产企业、物流公司和用户等创造了一个互利共赢的诚信发展空间,使商品供需环节更加便利。

五、结束语

第10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财务;风险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市场经济环境给施工企业发展带来了极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迸发出许多挑战和风险,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各种不可预见因素的出现,都会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一定的管理和经济风险。由于内外环境的各种风险因素,加大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如何规避、消除财务风险,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效益,直接关系到施工企业能否实现发展战略、实现企业长远发展。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

(一)资金结构风险。首先,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地域分散,资金效应也基本上仅限于本项目部,没有统一集中管理,资金使用缺乏计划性。有的项目从小团体利益出发,追求局部利益和短期效益,破坏了企业整体的资金平衡。目前,施工企业(除上市公司外)采用较多的筹资方式是银行贷款,银行贷款除具有筹资速度快、筹资成本低、借款弹性好的优点外,财务风险大、限制条件多、筹资数额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施工企业的资金规模和周转速度。由于金融机构对施工企业的贷款多是短期借款,但施工企业资金周转的周期较长,往往贷款期限届满,资金未能完成周转,各下属项目部的资金又较分散,企业不得已要借新债还旧债。仅靠这种筹资方式,利用企业的沉淀资金来运作生产经营,影响了资金结构的稳定性,也限制了企业的投资方向和发展规模,在一定程度上隐含着财务风险;其次,由应付账款形成的财务风险也不容忽视。由于流动资金的固有限制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客观需要,在企业规模扩张时必然占用供货单位的资金,累积历史欠账,导致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当经营现金流量不顺畅时,极有可能引讼风险。

(二)投资方面的风险。来自投资方面的财务风险主要是固定资产、周转材料等投资形成的财务风险。添置固定资产、购买周转材料等需要投入大量的现金或占用债务资金。这种将短期资金转化为长期资产的行为,可能造成企业流动资金的供应量失衡,会加重企业的财务负担,形成财务风险。

(三)企业内部管理风险。内部控制制度制定不完善或执行不力,容易造成企业在市场预测、采购储备、施工生产组织、现场管理、工程验收、资金结算、工程质量保修等各环节之间缺乏统筹协调配合。工程物资结算管理不到位,节超分析不准确,材料以领代销或期末盘点不及时、不认真,责任不明确,丢失情况时有发生,加之施工企业的内审制度不健全,缺乏相应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财务风险发生后得不到追究,二次购置成本增加。内部部门之间、本单位与协作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职责、权利不明,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资金流失严重;历史遗留呆坏账多、相关责任人不清、清理困难、工程款拖欠严重、应收账款比例过大、资产质量差。

(四)企业涉税风险。由于施工企业工程业务量大、分布广、工程施工周期长等特殊的行业特点,加上各地区税收政策上的差异,给实际的业务操作与税收政策的融合带来了较大困难,因而极易出现实际操作上的疑难和纳税上的风险。

(五)合同风险。项目管理的一个重点环节就是合同管理,以与业主签订的工程项目合同为主线,结合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劳务用工、机械物资采购、设备租赁等,构成了一系列合同管理过程。当前由于建筑市场的不规范和投标的激烈竞争,使企业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工程质量问题、工程款拖欠问题、材料价格问题等,都与合同履行不良有着密切的关系。许多业主利用施工企业急于揽到工程任务的迫切心理,在签订合同时附加某些不平等条款,如要求施工企业垫付大量资金,收取工程保证金等。类似如此项目,管理稍一放松,则可能发生亏损,甚至出现项目承接到手就意味着要发生亏损,致使企业在承接工程初期就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甚至陷入合同陷阱,直接增大了财务风险系数。合同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也有主观性,是由工程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决定的,是合同双方必须共同承担的。合同的客观风险是法律法规、合同条件以及惯例规定的,其风险责任是合同双方无法回避的。

(六)成本管理控制风险。成本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是不是实行全面成本控制,是否能够严格按照成本计划实施和控制,对构成工程实体的材料、人工、机械等施工现场工程直接费用能否分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加以控制;对项目部制造费用的核算和控制能否按照施工预算及工期要求合理制定并逐一落实费用开支计划。每一环节的成本管理和控制都直接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无论哪个环节处理不当,都会加大财务风险。

(七)竣工结算的财务风险。一般来说,施工项目竣工后,就要及时办理工程竣工验收、编制工程竣工决算,但由于业主和设计的原因致使有的单项工程的变更或调概不能及时批复,这样就会造成项目财务结算滞后;后期阶段,业主资金往往不足,加大了施工企业及时收回工程结算尾款的难度,增加施工企业的资金负担,同时也延长了工程保修时间,增加工程保修费用,从而增加了工程项目成本,加大了资金回收的难度,使企业财务风险增大。

(八)管理层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施工企业由于历史原因等多种因素,管理层、决策层以工程技术出身的人员为主,存在着对财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财务管理的内容和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致使财务管理工作得不到强有力的支持,只是财务人员自己在孤军奋战,财务管理的作用发挥不出来,加大了财务风险。

(九)保险费用支出及出险理赔风险。由于工程项目分散,各类工程保险不易集中管理,投保项目、保险费率差异较大,加上经办人员可能对保险业务不熟悉,很可能掉入保险公司的霸王条款中,如免赔额远远超出行业最低标准,理赔的时候相当困难。有些项目由于业主指定保险公司或其他外部干扰等原因大大增加了保费支出。在发生损失后,相关责任人不能及时报险或其他原因隐瞒出险情况也是造成损失的重要原因。

鉴于以上风险因素及原因,施工企业应充分认识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未雨绸缪,采用各种必要的手段和措施,对财务风险加以预警、规避、防范,尽可能以最小的代价来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作。以下是针对上述财务风险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一)建立资金集中管理系统,优化资金结构

1、统筹资金预算。年初施工企业根据新上项目和施工生产需要,统一编制资金预算计划,指导和调节日常的资金管理工作。在资金预算编制的过程中,要坚持全局性、系统性的原则,机关管理预算与项目预算结合的原则,编制的预算既能保证机关管理层正常经营的开支,又能满足现场施工生产的需要。

2、统一调配,市场化运作。在资金运作上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配,充分发挥资金规模优势,确保资金在企业内部的良性运作,减少筹资风险的发生。融集各工程项目富余资金,由公司统一调度;按市场化运作,可以采取收取资金占用费的形式,谁使用谁支付资金占用费,这样不仅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而且保证了工程项目资金的正常周转,提高了资金利用率。

(二)清理不良资产,管理好原材料、周转料、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对历史遗留的呆坏账,应组织人员清查核实,对不符合资产、负债定义的要报批处理。

1、加强原材料、周转料的管理。尽可能压缩库存物资,制定合理的库存量,防止停工待料,避免库存太多占用较多的流动资金和仓储费用。加强物资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人员素质,明确材料岗位人员职责权限。

2、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对于承包工程,在进行事前可行性论证时,要考虑建设单位、发包方是否有可靠的工程资金来源,并根据建设单位、发包方以往的资信情况评价其资信程度。对建设单位、发包方代扣代缴税款的工程,项目经办人员、财务人员要积极向总包财务人员催要代扣代缴的完税凭证,减少由于拿不到税票,应收账款长期挂账无法冲减的情况。在工程施工期间和完工后,定期与建设单位、发包方核对应收账款,加大催收力度和采取切实可行的催收措施。预决算部门加紧竣工结算,制定适当的应收账款收账政策,并层层落实,责任到人,严格控制账龄,监督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对死账、呆账,要在取得确凿证据后进行妥善的会计处理。对于过期较长,故意拖欠的,应尽早采取调解、仲裁、司法等措施,尽量挽回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

3、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周转率。及时清理闲置、报废的固定资产,并做出相应处理。财务部门与实物资产管理部门定期核对,做到账实相符,合理计提折旧,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比例。充分挖掘现有周转料、固定资产,提高利用率,避免一边购置固定资产、周转料,一边固定资产闲置浪费。

(三)加强内部管理。由于施工项目的工期长,工程的复杂性,从工程投标开始就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并加大制度执行力,理顺内部的关系,技术、试验、物资、现场管理人员、安全质量、财务各个部门都要进行紧密的配合,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职责,调动各部门参与财务管理的积极性,真正做到责权分明、责任共担、风险共防。建立健全的内审制度,加强资产损失追究管理,责任到人。

(四)避免税务风险。认真学习国家及施工所在地相关税收法律、法规,加强与施工所在地税务部门和公司机构所在地税务部门的沟通,做到主动避免涉税风险。明确税目、税率和纳税人,及时足额扣缴应纳税额,完善发票和完税凭证管理,尤其加大外来发票的审核,以免产生不必要的涉税纠纷。

(五)加强合同管理。合同风险虽然是合同双方确认了的,但不管是属于业主的风险转嫁给施工企业的,还是施工企业自身因素造成的,都反映了施工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对其隐含的财务风险没有足够的预警,为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把好合同签订关,施工企业需要做好必要的防范措施。完善合同评审制度,要做到对不合投标程序的合同不签,对未经审查的合同不签,对不合法的合同不签,对低于成本价的合同不签,对显失公平的合同不签,在源头上保护自己的权益。在施工合同中,业主往往基于自身对工程建设管理的需要,对施工合同进行补充或修改,经补充的协议,与施工合同前述条款规定相比有优先适用的原则。特别是工程款的拨付、税金缴纳、大型主材的支付等要有明确规定,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严格履行合同条款,合理利用合同条款,降低合同履约风险。

(六)加强预算管理,推行责任成本核算。成本风险是施工企业的一个重要财务风险。对成本风险的控制,一方面是通过几方面的数据对比,即在施工过程中对预算部门提供的预算数据、成本管理部门按内部公司定额对工程项目的评估成本以及项目施工的实际成本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异,并制定对策,有效控制项目成本;另一方面是通过量、价分析,即对项目部材料消耗、设计变更与索赔等情况,逐一分析,定期做好经济活动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更正。

(七)及时办理竣工结算,降低外欠款风险。建设工程竣工结算是施工企业所承包的工程按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所规定的施工内容全部完工交付使用后,向业主办理工程价款结算的环节。一是施工企业一旦按照图纸要求完成施工,就要及时办理竣工验收,编制工程竣工决算,按照施工合同规定的时间办理决算送审。对于设计变更部分或因业主原因导致的停工损失、场地原因而发生的材料倒运费等费用要及时进行现场签证,追加合同价款办理工程结算,确保取得足额结算收入,加速竣工工程款的回收;二是依据施工合同做好工程的索赔工作。在施工企业,索赔工作应是全部竣工结算不可忽视的内容之一,施工企业应当重视索赔的实质和方法。当工程施工中出现合同内容之外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引起工程发生事故或拖延工期等情况时,施工单位应及时收集相关证据,认真分析,提出索赔申请,追补损失。因此,做好索赔工作,对规避财务风险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三是在工程保修期内,项目工程部应根据实际工程量,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维修费用,并制定保修计划,以此作为保修费用的控制依据。根据实际情况,项目部可委派专人或由就近施工的人员代管,尽量节约开支。

(八)加强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企业管理层要以财务管理为核心,重视财务工作。所有的经济活动最终都会在财务中反映出来。财务管理是一种综合的管理工作。管理层要支持财务部门,加强其他部门对财务的配合。企业应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增强财务风险意识。由于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在企业生产经营和各个环节都有可能产生财务风险,财务人员不但要管好用好资金,而且要提高风险意识,增强职业判断。

(九)整合保险资源,集中办理投保。施工企业应站在统一的角度对保险业务实施集中管理,禁止投保单位无故擅自办理,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以获取更加优惠的保险价格,更加优质的保险服务,有效降低保费支出,提高保险服务质量和效率。企业各部门应参与保险决策和商务谈判,严格执行风险管理措施,确保保险收益和理赔收入的实现。

综上所述,施工企业应充分重视财务风险给企业可能带来的危害性,在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减少、消除财务风险。这不仅需要财务人员运用专业的知识结合企业实际进行判断、提出建议,也需要企业的决策管理层高度重视,采取积极的措施控制风险,实现企业的效益最大化。

(作者单位:中铁四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主要参考文献:

[1]内部会计控制实务.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5.9.

[2]公司会计法律与准则.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

[3]中国总会计师.2008.11.

第11篇

论文关键词:创新能力;国际贸易;应用型;课程体系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外资企业、跨国公司以及我国各类企业对涉外经济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同时,对外贸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培养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具备综合的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课程体系的建设就显得尤为突出。新的经济形势要求高校在构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时,必须要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注重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的整体优化,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和社会要求的实用型、复合型外贸人才。

一、国际经济贸易人才的能力要求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社会对外贸人才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外贸工作者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综合的实践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具备较高的商务外语沟通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第二,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必须掌握国际贸易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要通晓我国外贸政策和理论、国际贸易规则与惯例、进出易程序与合同条款等。除此之外,还要熟悉国际经济金融、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等情况;第三,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国际市场竞争激烈,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具有不断创新的能力。要时时注意外贸工作的动态、情况、问题,及时捕捉国际贸易信息和良好商机。要敢于创造新思维、探索新路子、开创新局面,从而在商战中出奇制胜。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贪多求全,结构不尽合理

由于许多高校要求学生修满一定的学分,因此设置了很多通识选修课和专业选修。学生学习负担很重,疲于应付,难有时间和精力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在理论课与实践课方面,许多高校过分重视理论课而轻视实践课,甚至取消实践课或任意缩短实践教学的课时。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学不能以致用,走向社会时,不能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二)课程内容交叉、严重重复

由于课程设置贪多求全,使许多课程的内容有所交叉。学生重复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上课不注意听讲,教师也难组织教学。除此,部分课程教学内容陈旧老化、更新慢,跟不上国际经济发展的形势,而在课时分配上,受传统旧体系的影响,难于舍弃。

(三)工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过分理论化

目前,毕业生就业压力相对较大,在“以就业为中心设置课程”,“培养宽口径复合人才”的指导思想上,部分高校依旧过分强调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实用技能的培养。

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原则

课程体系构建的主导思想是以通识教育为目的,培养多元化和动态应用的复合型人才,强调所有课程模块之间、教和学之间的有机联系。在这种课程体系下,所有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所有的课程都可以找到与其相关课程的结合点,通过各课程模块相互的结合点展开对各门课程的学习和研究。因此,在构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以培养专业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原则;第二,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第三,坚持以“就业主体”为主,兼顾个体发展的原则,国际贸易专业要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培养,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实现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的接轨,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方案

在“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基础上,从知识、素质和能力三个方面,建立一切为了学生,适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课程新体系。新体系要把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能力的培养,操作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融合起来,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课程的设置类型

1.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身心素质,计算机应用能力,语言表达、应用写作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在基础课设置上主要有:政治、计算机应用基础、数学、外语、大学语文等。

2.学科基础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是经济类学生必修的基础课,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知识:一是经济学基础课程。是向学生讲授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原理与理论。具体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法学、经贸应用写作、会计学原理、统计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农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二是经济类公共课程。包括金融学、国际贸易原理、风险管理概论、财政学等。三是经济类基本专业课。让学生掌握市场营销原理与实务;掌握市场经济与宏观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国际金融学理论知识。其课程主要包括市场营销学、市场经济与宏观管理、国际金融学、计量经济学。四是经济类基本技能课。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财务、企业、金融、电子商务等外贸业务中所涉及到的相关的理论知识。课程包括财务管理、国际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学、现代企业制度、电子商务、CI策划与企业文化、证券投资与期货、企业战略管理、消费经济学。

3.专业课

在专业课设置上,应拓宽专业口径,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时可以自由选择。在重视理论知识传授与学生具体技能培养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社会适应能力。专业课要与国际接轨,要注重实尉陛。通过专业课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讲,专业课可设置为四大类:专业基础课、专业实务课、专业知识课和相关专业课。

(1)专业基础课。让学生掌握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历程及国际贸易基础知识、国际商法基础知识、商品相关理论知识。课程包括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国际商法、商品学等。

(2)专业实务课。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相关单据、结算的实务知识。课程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国际运输与物流、国际结算、外贸函电。

(3)专业知识课。使学生掌握与国际贸易实务相关的知识。课程包括国际经贸地理、海关报关实务、世贸组织规则、外贸谈判口语。

(4)相关专业课。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生物技术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的基本知识、法律法规、经济合同的签订执行原则及注意事项;具备生物技术产品市场调研、市场开发与营销能力;掌握不同的贸易方式的理论及实物知识。课程包括经济合同管理、国际投资与管理国际服务贸易、国际市场营销、国际经济合作等。

4.实验与实践教学

实验与实践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具备掌握学习方法,理解掌握和固化新知识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决策能力,接受挫折能力,竞争能力,团结共事能力,最后达到具备跨学科溶汇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课程包括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习、ERP实战模拟实习、海关报关实务课程实习,公益劳动、军事训练,毕业实习。

实验与实践教学环节是大多数高校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为培养国际贸易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可建立国际贸易网络模拟实验室与国际贸易场景模拟实验室,将整个国际贸易流程中所涉及的内容全部设计在内。实习形式包括商贸实习、行业见习、专业讲座和建立稳固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在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中,有相当部分只能在实际工作中获得,因此应拓展教学空间,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建立互利互惠机制,共同建设与国际贸易专业相匹配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培养实用型人才。

第12篇

工程项目管理形成一门学科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我国开始接触项目管理是在20世纪80年代。工程项目管理理论,首先论文从原西德和日本传入我国。当时,我国改革开放已全面展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工程项目管理体制也发生了相应变化。此后由于外资项目的增加及国际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发展,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在我国进一步得到推广应用,尤其是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建设的项目,必须按国际惯例实行项目管理,这进一步加速了项目管理理论在我论文国的推广应用,也促进了我国建筑业管理体制、投资体制等方面进一步的改革。

鲁布改水电站引水系统工程是我国第一个利用世行贷款,并按其规定进行国际竞争性招标和项目管理的工程。以此为契机,我国首先在施工企业中推行项目管理,1987年在全国推行项目法施工,目的是建立在施工项目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经营体制。80年代末,为了进一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完善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我国继而推行了招标承包合同管理制、项目法人责任制论文、工程建设监理制等。为了与国际惯例接轨,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陆续开始了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和注册估价师的考试,凡通过考试的,可获得执业资格。

二、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

1.工程项目管理是一次性管理。这是项目管理区别于其他管理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因为项目是一次性的,决定了项目管理也是一次性的。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很难有纠正机会。

2.工程项目管理是一种全过程的综合性管理。论文由整理提供idi-language:AR-SA">论文项目的生命期是一个有机的成长过程。项目的各个阶段既有明显的界限,又有相互衔接,不可间断。这就决定了项目管理应该是项目生命周期全过程的管理。

3.项目管理是一种约束力很强的管理。项目管理的一次性特征其明显的目标和时间限制、既定的功能要求以及质量标准和预算额度,决定了项目管理约束条件的约束强度比其他管理更高。项目管理的重要特点在于项目管理者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在合理应用而又不超越这些条件的情况下,完成既定任务,达到预期的目标。

三、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

1.工程建设法律、法规不健全。尽管我国已经有了相关的法律、规章,但仍没有一个在项目管理专业和行业范围的指导性实施准则。目前我国建筑市场比较混乱,项论文目管理很不规范,“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极为普遍。

2.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够重视。可行性研究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对工程项目在建设投资决策前进行技术经济论证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它是保证工程项目以最小的投资耗费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的科学手段,也是保证工程项目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建设上可行的科学方法。但是目前我国的许多投资项目都不重视这方面的工作,项目匆匆上马,盲目投资,这样不仅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而且也可能埋下质量隐患。

3.对实行建设监理的必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我国推行的建设监理,就是国际上通行的由项目管理公司或咨询工程师代业主进行的项目管理。目前国内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项目法人不肯放“权”,没有充分利用监理和咨询机构,发挥他们的作用;二是工程咨询业欠发论文达,管理不规范,没有真正成为专业管理的内行。

4.项目管理人员普遍素质较低。由于我国对项目管理的系统研究和行业实践起步较晚,到1991年才成立全国性的项目管理研究会,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正式发行的项目管理专业刊物,项目管理人才培养也相对落后。目前我国项目管理人才培养和资质认定工作多偏重于承包商和监理工程师方面,忽视了对业主项目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核和资质认定。

四、我国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

1.项目管理国际化。项目管理国际化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球越来越明显,这主要是由于国际合作项目越来越多。现在不仅是一些大型项目,论文由整理提供

/eWebEditor_new/">连一些中小型项目要素都呈国际化趋势。尤其是加入WTO后,我国的行业壁垒下降,国内市场国际化,国内外市场全面融合。就工程建设领域而言,外资利用将会进一步增加,海外建设市场也会进一步向中国开放,国际工程将会进一步增加。从工程项目管理角度看,这意味着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工程项目咨询、工程项目融资、工程招标、合同管理论文等均要求国际化和国际惯例接轨。

2.项目管理信息化。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已成必然趋势。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门综合学科,应用性强,很有发展潜力。目前人们把它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用计算机辅助工程项目管理,使工程项目管理的效益大大提高,并促进了工程项目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用Internet进行工程建设管理方面的信息交流,促进了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了工程项目管理研究的深入。

3.项目管理的专业化。现代社会对项目的要求越来越高,项目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需要职业化的项目管理者,这样才能有高水平的管理。项论文目管理发展到今天已不仅是一门学科,而且成为一个职业。在现代社会中,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公司专门承接项目管理业务提供全过程的专业化咨询和管理服务,这是世界性的潮流。项目管理已成为一个新兴产业,已探索出许多比较成熟的项目管理模式。

4.项目管理的社会化。在现代社会中,项目管理越来越趋向社会化。将整个项目管理任务以合同的形式委托出去,让专业管理公司负责管理,这是项目管理的一大趋势,最典型的是建设工程监理制度。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推广建设项目监理制度,这是建设工程管理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步骤。

五、加入WTO后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对策

1.工程建设所涉及的法律、法规要进一步完善和调整。工程建设领域经过近20年的改革与发展,初步形成了法律、法规的框架,但还不能适应加入WTO的需要,需继续完善,形成完备的法规。另外,政府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

2.工程投资体系应进一步改革,项目法人的主导论文由整理提供

e:EN-US;mso-fareast-language:ZH-CN;mso-bidi-language:AR-SA">论文地位要进一步加强。政府应退出经营性项目的投资,使项目法人真正成为责任主体,并由其对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负责,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

3.工程咨询业有待发展,管理水平也需进一步提高。在工程项目建设中,项目法人应主要负责工程项目资金的筹划、项目组织和项目决策。而项目管理应由项目法人委托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公司去承担,应充分利用咨询和中介机构。

4.工程建设企业管理水平迫切需要提高。当今工程项目越来越趋向大型化、复杂化、国际化,这就要求国际化的项目管理。而我国的建设企业素质低、管理水平不高是目前的一个普遍现象,应尽快改变这种局面,以增强竞争能力。

5.工程建设管理方面的规程、规范、标准和制度要作进一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