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案设计模板

教案设计模板

时间:2023-05-29 17:47: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案设计模板,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案设计模板

第1篇

关键词:业务;竞赛;培训师;职业化

作者简介:王春晖(1973-),男,吉林白城人,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培训中心,中技讲师。(北京102401)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9-0032-01

建设“一强三优”电网,必有坚强的人才支撑。原华北电网有限公司的“人才强企”发展战略、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以及“三集五大”电网运营管理模式的变革对原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培训中心(以下简称培训中心)的核心竞争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2009年初,培训中心确立了“建设现代培训中心,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目标。建设现代培训中心就是把培训中心打造成理念超前、管理科学、文化先进、师资职业、设施完备,与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公司相适应的专业化、研究型培训机构。建设目标中提出的“师资职业”,是提升培训中心核心竞争力的坚强后盾,是构成现代培训中心的核心要素,也是现代培训中心的重要标志。培训师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是建设现代培训中心、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培训中心通过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将培训师队伍职业化建设作为整改方案之一,是建设现代培训中心历程上的重要举措。2009年以来,培训中心先后通过制度建设、信息化建设、标准化建设、现场实践和业务竞赛等一系列举措,积极推进培训师队伍职业化建设的进程,不断提高培训师的业务素质和职业能力,规范职业行为。其中,业务竞赛成为一个突出亮点。2009年至2011年,培训中心先后举办了培训师授课技能竞赛、培训师课件制作竞赛、教案设计与编写竞赛和优质培训项目评比等一系列的培训师业务竞赛活动。这些竞赛活动在培训师职业化建设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规范职业行为

培训师业务竞赛,从竞赛方案和评分规则上,体现了培训管理制度和标准化建设对培训师职业行为的规范性要求。2009年的培训师技能大赛,是培训中心有史以来规模空前的综合性教研活动。竞赛包括培训师授课技能竞赛和课件制作竞赛两个项目以及开赛之前的示范课和培训师职业化专题培训等一系列活动。教研活动以培训中心资深培训师的理论授课和实践训练活动为载体,展示了既科学严谨又生动活泼的培训授课过程。刘秀敏老师的《班组团队建设》示范课就培训师授课的仪容仪表、语言教态、内容表述、教学组织、互动技巧与课件制作等行为要素进行了有效交流。马宝忠老师的《低压线路10m电杆配电线路作业训练》实际操作示范课,使用标准化作业指导书,重点强调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建立完善的施工作业标准;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工前准备、危险点分析及预控、示范操作、作业指导、课后总结五个环节。两位老师的示范课梳理了授课的标准流程,研讨并创新了贴近现场的授课手段和模式,为打造职业化培训师队伍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示范课之后,培训中心举办了培训师能力提升培训班。聘请海尔集团金牌职业培训师孙海蓝授课。通过培训,广大培训师了解了海尔大学的前沿培训理念、学习了先进的培训模式、探讨了统一规范的课件制作,并对培训经验进行了梳理,就授课技巧进行了切磋交流,达到了业务能力提升的目的,为中心探讨创新培训模式与课件制作规范开创了新思路。

通过示范课、能力提升培训和竞赛等一系列活动,梳理了培训授课的标准流程,明确了课件制作的规范,修订了授课教案模板,研讨并创新了贴近现场的授课手段和模式,推进了培训师工作的标准化建设和培训师队伍的职业化建设。

2010年的教案设计与编写竞赛,明确了教案编写的意义,对进一步规范教案的编写形式,提高教案的编写质量,充分发挥教案在培训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起到了推进作用。竞赛后,培训系统认真学习并整理了竞赛评委的评审意见,并结合培训系统对教案的专题讨论结果,参考专业网站的教案范本,汲取优秀教案作品的闪光点,重新制定了培训中心教案模板,并将新模板应用于信息化办公平台,使之成为培训师日常工作的常规工具。

2011年的优质培训项目评比,则通过竞赛活动全面规范了培训项目策划、培训教学实施、培训运行管理和培训总结评估全过程。

二、提升职业能力

培训中心的培训师业务竞赛,在内容上与培训师队伍建设规划以及培训形势对培训师能力素质的要求结合紧密。竞赛评分规则对培训师的授课能力、课件制作和教案编写水平以及培训师综合业务能力在培训项目中的应用等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这些要求对培训师的业务能力发展方向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授课技能竞赛的评分规则要求培训师课程导入环节清晰,引言提纲挈领,使学员渐入佳境,内容讲授正确,概念表述准确,理论分析精确,重点难点明确;层次清晰,承上启下,且授课内容具有递推的梯级逻辑关系。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适当介绍近年来本专业、行业发展的新动态和新进展,注重学员创新意识的培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实例说明理论内容的实际应用价值,引导学员将理论应用于实际。从授课效果上看,要求思路清晰,主线明确,重点突出,语言生动流畅,表意准确、简练,不累赘,广泛采用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注重培养学员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提高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重点、难点内容的小结简明扼要,并且授课均严格遵守上、下课时间。通过授课技能竞赛,锻炼了培训师对课程内容的讲授技巧和对授课现场的掌控能力,增强了在授课内容表达方面的科学性、逻辑性、先进性、实践性;促进了授课手段、语言运用、授课思路,在环节把握方面考查了课程导入、要点小结和时间掌控能力。

培训师通过参赛,整合、梳理了自我的教学经验与授课技巧,是对自身业务素质的高度总结与集中展示。

课件制作竞赛要求培训师科学合理、深入浅出地表现授课内容,广泛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素材,围绕授课内容,精心制作授课课件。从参赛作品看,部分优秀课件构思巧妙,别具匠心。参赛课件从封面设计、色彩构图和内容呈现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巧妙设计,做到主题明确,突出重点,文字内容有提炼升华,课件结构能体现出明显的课程导入、主体和小结等关键环节,所举案例、展示动画或图片等与讲授内容具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并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所有参赛课件都结合了现代电网企业对培训内容的实际需求,与培训中心教学内容结合紧密,对学员掌握理论知识或实践技能有直接的教育功能和指导作用,且对于远程培训或网络教学具有参考价值。

教案设计与编写竞赛要求参赛作品充分体现教案的作用和意义,反映编写者对授课思路和教学环节的设计,体现教学过程的逻辑内涵,说明授课技巧的运用方案和对学员互动的组织策略。

优质培训项目评比要求各参赛项目组阐述培训项目开发背景、培训项目设计思路和方法(培训需求分析和培训方案策划的过程)、培训教学实施效果(培训内容安排的适宜性和培训师授课效果及学员反馈情况)、培训组织管理特色和培训项目总体效果(培训项目的先进性和实效性)。通过优质培训项目评比活动,提升了培训质量,规范了培训管理,优化了培训内涵,突出了培训效果,积极推进了培训品牌建设,促进了培训师的职业技能在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运用能力。

培训师业务竞赛搭建了培训师业务交流和技能展示的平台,引发了培训中心空前的学术交流和业务学习热潮,是教研活动的生动载体,同时也是促进培训师队伍业务能力提升和推进职业化建设进行的有效手段。

三、优化职业素养

培训师业务竞赛的作用重点在于规范职业行为和提升职业能力,同时对培训师的职业素养也存在积极影响。授课技能竞赛除考查培训师业务技能之外,对培训师的仪容仪表和精神面貌也提出了具体要求。竞赛要求理论授课着正装,实操授课着工作装,部分项目还依据安全规程要求配戴安全帽、安全带、防护手套等。在精神面貌上,要求培训师仪表端庄、精神饱满、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在使用教学资料方面,要求培训师的课件、教案使用统一模板。这使得培训师更加注重职业形象。

培训师业务竞赛的具体方案和内涵间接考查了培训师对培训管理制度和标准化手册的执行情况以及信息化办公系统的应用水平,是培训中心羽翼文化在培训师理念中的渗透和传播,是多项建设成果的实践解读。

业务竞赛使得培训师再次审视自身的社会角色,增强了传播知识、传授技能、传承文化的使命感,强化了需求为导向、学员为中心、质量为根本的培训理念,传播了求实、求新、求精的工作作风。

第2篇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问题导学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4)05-0094-03

大多数教育工作者视微课为新宠,一时间大刮短视频教学之风,如今更有愈演愈烈之势,凡是一个教学视频就被认为是一个微课。从各种微课教学比赛来看,很多参与者仅仅是从自己课堂教学录像中截取了一个片段,有些上传的视频甚至长达20多分钟,视频的内容往往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点。那么,是否这样一些课堂教学视频就是我们想要的微课呢?

笔者认为,微课离不开翻转课堂,只有在翻转课堂体系下的微课才能发挥其真正的魅力。那么,什么样的微课才能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发挥作用呢?笔者根据对微课较长时间的研究,提出了微课教学与问题导学法相结合的观点。通过在微课教学中融入问题预设,真正发挥微课教学的实效。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2011年在美国各地兴起的翻转课堂,很快吸引了多方的关注。这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形式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模式。

图1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对比

从图1可以看出,翻转课堂就是要转变教学观念,变“学习知识在课堂,内化知识在课外”为“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堂”。它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旨在给学生人性化的学习方式,获得一个“高效学习”的结果。

美国林地公园高中是翻转课堂的起源地,大部分翻转课堂的“粉丝们”都感谢这所高中开创性的实践。该校两名科学教师(乔纳森・伯格曼和亚伦・萨姆斯)想出为学生录制在线视频课程的方法,起初只是为那些耽误上课的学生而准备的,但教师很快就意识到,用视频来复习和加强他们的课堂教学能让所有孩子受益。实践中,师生双方都认为,是综合的翻转课堂的学习方法而非单独的视频在起作用。伯格曼和萨姆斯觉得这套方法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给予学生个别关注,建立更好、更紧密的师生关系,可以激发更强的学习动机。

问题导学法的优势

那么,在翻转课堂体系下的微课应该怎么上?如何更好地提升微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时效性呢?是把教学内容尽量减少还是把时间尽量压缩?显然,纯粹地控制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并不能显示微课的魅力。我们应该研究的是如何优化微课教学设计,如何在短时间内突出重点。微课虽小但也应有丰富的内容,要让学生在看视频的时候就能激发求知的欲望。笔者将问题导学法与翻转课堂结合起来,探索能在翻转课堂的体系下更好地教学的有效措施。

问题导学法(PBL教学法)是一套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目前,PBL教学法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法有很大不同,问题导学法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将学习与更大的任务或问题挂钩,使学习者投入到问题中去。

图2 基于PBL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流程图

从图2可以看出,PBL教学法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从教师自我思维转向学生群体思维,从教师的“一言堂”转向学生的“群论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围绕PBL教学法展开,教师扮演的是旁观者、倾听者、记录者的角色。翻转课堂模式强调任务驱动、问题导向,要求学生根据预习任务学会结构化思考,由浅入深逐步形成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课堂上对需要帮助的学生作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

基于问题导学法的微课教学设计

微课的教案设计有别于普通课堂教学的教案,微课受时间、场地、教学内容的限制,其教案设计也有自己的取舍,更有自己的特色。基于问题导学法的微课教学设计主要在课堂结构和课件设计上要有所优化。

1.微课课堂结构的设计

微课视频的时间要控制在8分钟左右,按照课堂顺序,分别是开场白、知识点讲授、作业布置、作业讲解、课堂小结等5个环节。

序号 1 2 3 4 5 合计

分段 开场白 知识点讲授 作业

布置 作业

讲解 课堂

小结

时长 10秒 6分钟 30秒~60秒 2分钟 30秒 8分钟~10分钟

展示

内容

学校标志 本课主题 主讲人 教学内容 知识讲授 通过提问带领学生更好地自学

布置本课作业 2~3题

作业

讲解

对本课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2.微课课件的设计

微课视频大多是以展示电脑PPT课件的形式呈现的。因此,如何在8~10分钟以内更好地体现教学内容,需要对教学课件进行模板样式设计。一般地,PPT的页数控制在10页左右。页面的字体不能太小,标题字号一般在40以上,内容字号一般在32以上。

图3 微课中的课件模板设计

PPT页面一般分为扉页、情境导入、教学内容、课堂练习、课堂小结、下一讲内容等6个页面。标准的PPT页面可以让学生感到课堂的统一性和连贯性。

微课中问题预设的方法

第3篇

关键词:云教学;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在线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9-0190-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9.123

2015年1月,在国家基础教育部和上级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南宫市整个教育系统正式启动了“云教学 人人通”个性指导平台的规划和建设,即利用云计算平台,将云资源引进课堂。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教育局组织的蜂窝行动,有机会接触了“人人通・云教学”,进而将这个平台渗透进了我的小学语文教学中。

一、“人人通・云教学”的投入使用,促使教学进入了信息化的历程

云教学空间给我们提供了六个板块,最值得一提的是云盘。它空间大,其中的小文件用着方便。在这里,我们教师不仅可以上传自己编辑的、搜索到的相关教学内容,还可以收藏其他很多共享的免费的教育教学资源。内容既全面又丰富,如文档、图片、相关视频、课件等一应俱全,为我们教师备课授课提供了很多教学资源,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为了上课找到一个适合的教学资源,需要下载,需要注册,有的还要积分那样麻烦了。有了云盘备起课来既节时又省力。

教案板块,教案设计模板层次清晰,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为了实现一定的学习目标,设计解决教与学问题的一套系统化程序。电子教案最大的特征就是简洁明了,教学时使用方便,有助于教学。云平台上的电子教案资源是共享的。在这个平台上,教师可以相互借鉴参考,学生也可以上网使用。电子教案的资料来源也不再局限于参考书和课本,为教师的共同备课和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了方便。

预习板块,我们教师可以利用云盘里的资源给全班的同学做课前预习。课前预习实际上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对即将所学知识进行的自学。课前预习作为新课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使学生较好地改变自己的认知前提条件,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比较容易,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了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随之调动起来。

授课板块,教师根据云盘里自己搜集的声音、动画、图片、课件等稍作修改,也可直接运用进行授课,真正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达成了共赢。

作业板块,教师既可以新建题目,又可以利用云盘里的资源给学生布置课上课下作业。

板块云教学,这个界面能够呈现教师教学工作所需的一切工具,如撰写教案、预习作业、添加课件、添加板书、布置作业、课后反思等,实现了无纸化的办公,不仅让教师“省力”,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节约了大量的办公费用。

二、“人人通・云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常态化的在线教学服务

云教学正以它独特的魅力走进语文课堂,悄然改变着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相关的语文教学课件中音图并茂,刺激视觉的接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例如,教学小学三年语文上册《爬天都峰》一课时,我在课前预习中把天都峰的图片给学生,让他们感受一下天都峰的高、陡,并提出两个问题:天都峰在哪呢?从文中的爷爷身上我们得到了什么?学生就会利用平板或是电脑进行搜索。这一行为把学生推向了自主学习的境地,学生会为即将学习的课文进行自学。

上课时,我对以上的两个问题进行了提问。学生的回答亢奋激昂,课堂气氛非常愉快,为接下来的授课奠定了基础。接着,我让学生打开课文,和学生一起聆听语调清晰、富有情感的课文朗读。这样,学生可以自悟、自得对文章的理解,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理解力和记忆力,获得言表意达的效果。接下来,我用Flas让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高、陡。学生通过观看动画得知黄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天都峰是其中的一座山峰。这里山高路陡,风光无限好,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危险的三大奇峰之一。天都峰有“非鸟难落脚,猿猴愁攀登”之说。面对这么险峻的山峰,课文中的“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这样,学生也产生了有机会也要去爬爬天都峰的意愿。

总之,“云教学”应用于教学中,不但颠覆了以往的课堂观念,也为我国的基础教育奠定了基础。如何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达到优质教育资源充分整合和实时共享,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进而使课堂教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倡导学生个性与教学实效的课堂,那就需要形成“云海资源”。当前,“云海”还没形成。因此,我们作为云海里的一个小小的云朵,面对教学改革的使命,必须添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重点课程建设;弹性内容体系;网络化协作学习;基于兴趣的学习

近年来,随着军队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各军校都致力于信息类专业的建设[1]。作为信息类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结合点,“数据结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院也于2009年确定了“数据结构”重点课程建设,教学对象主要是生长军官学历教育指挥类学员。以建构主义教学理念[2]为指导,将“教员引导下的学员自主学习”教学思想贯彻于课程建设的全过程,把握合理的课程教学体系建设,是本重点课程建设的主要特色。下面,我们将就体现该特色的具体实践过程及其所包含的教学内容体系建设、教学方法改革以及教学团队建设等组成环节进行阐述。

1教学内容体系建设

在课程教学体系中,教学内容是基础,不同的教学内容决定着不同的教学形式与方法,对于学员的知识能力建构的效率和效果也有着不同的影响。目前,各高校普遍压缩了专业基础课教学课时,因此,为了让学员在有限的学时内进行有效的学习,我们必须首先考虑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建设问题。

一般讲,“数据结构”课程包括线性结构、树型结构、图状结构、查找与排序等内容,并以抽象数据类型、算法度量与评价贯穿其中[3]。各类院校根据其人才培养方案及学员特点,在课程内容组织上也有明显区别:有突出数据逻辑结构的,有侧重算法实现及度量的;有用C语言描述的,有用C++或Java描述的。结合我院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以及学员特点,根据ACM/IEEE CC2005[4]和教育部CCC2006[5]学科规范,我们在课程内容体系建设方面主要实施了以下几点措施。

1.1采用弹性课程内容体系

由于“数据结构”课程课时有限,本院数据结构课程仅为50学时,课程内容设置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结合建构主义思想及学员的具体特点确定教学内容。在此次课程建设中,我们在课堂讲授和实践教学环节中均采用了弹性内容体系,在课程讲授内容设置上,我们主要采用了“基本模块”+“扩充模块”的体系,其中“基本模块”包括算法度量基础、线性结构、字符串与模式匹配、树、图、排序、检索等7个模块共16个二级知识点,要求教员必须全部讲解完成;“扩充模块”则包括广义表、AVL树、倒排序及一些前沿应用譬如XML的DOM树、OWL的分类树等,由教员根据学员学习情况灵活掌握实施。

在实践教学环节,我们采用分层次的实验内容体系,自主编写实验教程,设立验证性实验、提高性实验、课程设计等三层次实验要求。其中最基础的验证性实验指课本知识点的具体实现,譬如,线性表存储结构以及其插入、删除、替换、检索等算法的实现等,侧重加深学员对基本数据结构的理解以及基本编程能力的培养;提高性实验则从实际问题解决出发,综合2至3个数据结构的应用或对相关数据结构的算法扩展等,譬如银行的多窗口排队服务,多叉路口车辆调度等问题,需要将现实世界抽象成数据模型并应用相关数据结构的知识解决,有一定建模与实现难度;实验内容体系的顶层是课程设计,以一定规模的实际问题解决为目标,以具体任务为驱动,覆盖数据结构的多种模型,锻炼学员抽象建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学时的要求及数据结构教学目标的把握,共计设计了20个实验,其中验证性实验12个,提高性实验7个,课程设计性实验1个,要求学员在数据结构实践过程中至少完成15个实验,包括12个验证实验,任意4个提高性实验以及参加课程设计。

1.2采用C++结合STL(Standard Template Library)框架的描述方法

根据CCC2006的建议,选择面向对象语言C++作为数据结构描述语言,从数据结构的逻辑描述到物理存储及算法实现过程均采用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思路;同时考虑到主流编程语言C++、JAVA及C#等都不同程度地应用了STL框架并提供了常用的数据结构类,譬如Vector、List、Set、Stack、Queue等,在数据结构课程内容中增加了对于主流语言中常用数据结构模板类的分析与编程,以增强学员对数据结构应用的理解。例如,对于STL中的Vector类,其实现功能为大小可动态增长的数组。教学中不仅仅要求学员能够应用该类型,同时要求能够分析理解该类型,譬如要求学员找出其动态增长性实现的代码段,并对其插入、删除算法进行归纳总结等。通过分析STL框架相关类的实现,扩展讲解面向对象思想与概念在实现该类过程中的应用,以提高学员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能力。

1.3规范化的教学文档建设

教学是否符合先进的教学理念,是否采用了合理的教学方法,我们从教学文档中就可以看出来,教学文档的形式十分重要,而更重要是教学文档的内容。在本次课程建设中,我们采用了规范化的模板,对课程标准、课程设计、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等进行了统一的设计与规范。譬如,在教案设计中,哪些内容易于CAI展现,哪些内容适合传统板书,我们都进行了仔细研究。譬如概念定义、背景知识、计算结论等,可以拟制要点并进行文本展示;公式定理推导过程如二叉树的性质推导,必须进行板书;原理与过程展示如递归过程分析、树的遍历、排序过程等,推荐使用动画。同时,我们要求教员授课时必须将教材、课件、教案、教学实施表(包括课程标准、大纲、计划)等文档备齐并通过教学组审核。课建组认为:严格规范的教学文档看似传统的要求,实则是课程教学是否成功的前提条件。譬如,课程标准体现了课程的知识体系,即知识建构的基础;教学计划、课程设计与教案则体现了知识的传递体系,即合理地引导学员完成知识的掌握与新知识的建构。通过教学文档建设,提高了课程教学的规范化。

2教学方法改革

在本次“数据结构”重点课程建设中,教学方法改革是研究重点。传统“教员教,学员学”的方法已不能适应“以学员为中心”的学习需要;而照本宣科式的“PPT课件播放朗读”已严重束缚了学员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与素质教育目标背道而驰。对此,我们在本次课程建设中以建构主义理念为指导,结合“信息化教学”的特点,提出了“网络化协作学习方法”、“基于兴趣的学习模式”两种教学方法并进行了研究尝试。

2.1网络化协作学习方法

“网络化协作学习”是一种以WEB网站和信息资源为依托的新型学习方式[6],在信息资源平台面前,教员和学员、学员和学员之间更加平等,它提高了学员的学习自主性,有利于以学员为中心的学习。在“数据结构”重点课程建设中,我们通过引入“网络化协作学习”,引导学员在课后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从而达到能力培养的要求。在“网络化协同学习”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把握两个要点:网络课堂的开设与网络化协同学习的实践。

2.1.1信息资源建设与网络课堂开设

开设网络课堂主要依赖网络教学平台和课程信息资源。此次“数据结构”网络课堂建设采用了总部统一配发的网络课程教学平台,该软件平台不仅提供了章节知识点的构建、关联、、检索,而且可以通过公共信息、小组信息、点对点的信息支持交互,该平台能够较好满足教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的协同学习。基于该网络教学平台,以“数据结构”课程的内容体系为依据,课题组将该课程的章、节、知识点进行了统一的组织,不仅设定了章、节、知识点的隶属关系,还以数据的逻辑结构为线索,将相关知识点进行了关联,形成了“数据结构”课程的知识网,这样做有利学员整体把握该课程;同时,为每一章、节都设置了教学目的、学习方法、学习进度、习题参考、实验练习等栏目,这有利于学员进行自主学习。

2.1.2网络化协同学习方法实践

信息资源的建设是基础,而基于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协作学习”实践则是该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 “网络化协作学习”方法实质上是一种建构主义理念指导下的信息化教学方法,它即不同于远程教育模式,也有异于绝大多数的自学网站,“网络化协同学习”强调在教员引导下的学员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在该方法学习中,教员是“导演”,是“总指挥”,教员需要完成学习场景组织、学习进度管理、学习效果评价等活动;学员则可扮演“演员”与“分队指挥”双重角色。作为“演员”,学员需要提出学习计划、实施自主学习;作为“分队指挥”,学员需要组织学习小组、分解学习任务、合成工作成果。

例如,针对模拟实现XML解析器这样的实际应用问题,教员的活动应包括:1)提出应用问题:模拟实现XML文件的DOM存储机制(要求模拟程序能读入、存储XML文件并将XML文件中节点关系按树型显示);2)提示讲解内容:XML文件的DOM存储原理;3)提示学习任务:树型结构的逻辑表示与存储方法、树型结构的遍历、树型结构的显示;4)分配任务给各学习小组,明确学习进度要求;5)验收并讲评学员实验报告等。学员的活动应包括:1)学习任务计划;2)树型结构相关知识学习与交流;3)XML解析器设计;4)XML解析器实现;5)撰写并提交实验报告和相关代码。以上学习活动,主要通过网络课堂所提供的信息、信息浏览、BBS、文件传送进行支持,并通过教员策划组织、学员协作实施的方式完成,是一种有效的“网络协作学习”方法。

2.2基于兴趣的学习模式

“基于兴趣的学习模式”以教育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结合“数据结构”课程内容特点,从课程引入、课程展开以及课堂气氛营造等方面进行以提高学员学习兴趣为目标的相关方法研究。该模式的详细论述见文献[7],此处作一简介。

在课程引入阶段,我们将“数据结构”与学员所学专业领域问题相结合,让学员认识到学习“数据结构”课程的现实意义,引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在课程展开阶段,我们采用“循序渐近式教学”与“任务驱动式学习”两种方法增强学员学习兴趣。“循序渐近式教学”主要指重视先导课与当前课程的衔接,让学员“能够学”;而“任务驱动式学习”则通过应用情景创设提高学员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让学员“有兴趣学”。“基于兴趣的学习模式”的第三个主要措施即课堂气氛营造,通过多种方法譬如小组竞赛、知识竞答、结对互助活跃课堂学习气氛,使学员“乐于学”。

3教学团队建设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是重点课程建设一项重要内容。教学队伍建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课程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水平。因此,在课程建设初期,我们根据教研室和课建设小组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引进

来,走出去”的教学团队建设策略和具体的教员培养计划,在两年内引进教员2~3名,送学培养2~3名。目前,我们已引进3名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员,其中1名教员加入课程建设小组;选送2名教员攻读博士,1名教员攻读硕士学位,其中,1名脱产2名在职;我们还通过短期培训的方式选送教员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拓宽视野;通过参加学术会议的方式选派教员参与交流,学习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上述措施使教员整体业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教员队伍培养计划圆满完成。此外,通过课程建设活动,我们培养了一批年轻教员,其中有些教员已成为教学骨干。在两年的课程建设中,我们大胆启用年轻教师,每年都有意识地安排部分年轻教员承担“数据结构”的课程教学任务,积极推荐和支持他们参加院举办的各类教学竞赛活动,并指派经验丰富的老教员进行跟踪指导。在这些年轻教员中,先后有5人在课件制作、教学研究以及优质授课比赛中获奖,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4结语

此次“数据结构”重点课程建设以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为指导,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及教学团队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特别是一些改革后的、具有通用性的内容和方法,如“数据结构”课程弹性内容体系、基于兴趣的“数据结构”学习模式以及网络化协作学习方法在本次课程建设得到应用,它为下一阶段的软件基础类课程群的建设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候喜贵. 军队信息化建设研究[M]. 北京:出版社,2002:17-19.

[2] 张建伟,陈琦. 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75-82.

[3] 严蔚敏,吴伟民. 数据结构(C语言版)[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2-3.

[4] ACM/AIS/puting Curricula 2005[EB/OL].(2007-05-08)[2010-12-20]./education/

curric_vols/CC2005-March06Final.pdf.

[5]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8-40.

[6] 陈文汉,张建奇. 高等教育网络化教学研究综述[J]. 比较教学研究,2003(9):46-52.

[7] 张立,王伟嘉,石岩,等. 基于学习兴趣开展数据结构教学[J]. 计算机教育,2010(13):95-97.

Key Course Construction for Data Structure Base on Innovative Teaching Ideology

ZHANG Li,SHI Yan,ZHANG Hongping,WANG Weijia,YU Congbin

(Department of Logistical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Logisti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1311, China)

第5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提高;农村;教师素养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快速推进,社会对教师的教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达到社会提出的新要求,农村小学教师要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切实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

一、注重培训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

总体上讲农村教师并不清楚怎样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活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学校需要对教师进行培训。

1.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

为了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学校可以向教师播放优秀的教学录像,通过观看教学录像使教师认识到课堂教学时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较好的课堂效果,这是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不能比的。通过观看视频录像,促使教师转变自身的观点,乐于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实力。此外,观看的同时,学校也要鼓励教师亲手操作,通过亲手操作使教师了解信息技术也是很简单的,减轻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恐惧心理,帮助教师树立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

2.有侧重地对教师进行培训

农村小学教师主要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小学生好奇心比较重且注意力保持的时间较短,对教师进行培训时要侧重于对媒体的使用、Flas的设置、电脑效果的设置、PPT中模板效果等内容的培训,促使教师利用这些技术切实在教学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除了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师有侧重点的培训外,学校还要根据教师本身的信息技术水平进行培训,恰当的培训方法可以增强培训效果,学校需要在自身实际和教师实际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培训方法,促使教师在自身信息技术知识的基础上完成任务,学习新的信息技术知识。学校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为教师教学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

教师对信息技术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后,学校要注重引导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

1.提高教师的知识素养

信息技术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教学资源,备课时教师可以了利用百度、谷歌、搜狗等搜索引擎查找自己需要的教学资源,提高备课的准确性和效果。网络上有非常多的教育论坛,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在教育论坛中观看其他任课教师的教学视频,吸收其中优秀的内容,使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和其他的任课教师聊天、探讨教学中的问题。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自己的视野,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

2.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师的身体素质

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负担较重,因学生生源来源较广,若教师进行家访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总体上讲,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压力是非常大的。长期在高压下工作不利于教师的身体健康,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集体观看喜剧电影、喜剧相声、喜剧综艺等电视节目,缓解教师的内心压力,此外,学校也要鼓励教师积极地利用信息技术保持自身情绪的稳定,如,教师可以和其他的人利用网络聊天,谈一谈自己心中的困惑,保持身心健康。教师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查询进行心理调节的方法,有意识地利用科学的方法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

3.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学校要积极引导教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有效的课堂导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课堂教学内容。除了课堂教学之外,学校还要引导教师充分利用博客等公共平台进行教学反思。教师将自己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上传至博客中进行发表,突破传统时空局限,促进教师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并让全社会共享知识和思想。博客是一个公共平台,教师可以自由观看其他教师发表的博客文章,拓展自身的教学视野。教师可以把博客看作电子版的教育日记,它与传统的教育日记相比,交流方便,传播快捷,符合教师教学的实际情况,可以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一个新的方向。教师除了把文章上传至博客中,也可以把文章上传至学校校园网、微博、本地区的教师服务网站中,增加自身与其他教师之间的交流,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学校积极引导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展开。

总之,农村小学要注重利用培训的方法,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之后学校要注重引导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

参考文献:

第6篇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为了有效地整合并扩大优势,持续推进学校教育管理与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实践,提高办学质量与效益,培育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信息处、各部门负责人和各学科教研组长为成员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构建了管理组织网络,全面负责学校各项教育信息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学校有切合实际的系统规划,制定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十五”、“十一五”、“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注重信息化在学校工作中的过程性应用,有较为全面的各种制度,先后通过了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的评估。

学校依托业已建成校园网络为基础,在学校的日常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全面实施信息化管理,借此次教育信息化督导之际,近几年来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及数字校园建设工作如下:

一、创造有利条件,营造良好氛围

1.确立信息化工作总体目标

为了把我校办成素质教育的典范、现代化教育的模范,历年来从办学的第一天开始,学校领导就高度重视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建设工作,根据学校的自身情况和学校对信息化的要求,确立了学校信息化工程的总体目标:建设一个实用、适用、够用、易用的网络信息平台,拥有一支具有较高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师资队伍,培养一批能够适应信息社会的现代化学生,建成一个数字化教育的书香校园。在组织机构上成立由分管校长主要负责的现代教育技术领导小组,设立了与学校中层部门同级的学校信息中心,专门负责学校的信息化建设。

2.坚持适度超前,构建数字校园

我们一直坚持根据学校教育的发展需求,在硬件投入方面进行整体规划,分布实施,分期分批逐步添置设备,按主次、缓急,逐步完善校园网建设。今年暑期,我们对校园网络进行了改造,构建了以有线网络为主,无线网络为辅的立体网络框架,将教职工办公室、专业教室等教学场所接入校园网络,为全校师生随时上学校网站查阅备课、共享资源和信息或在因特网收集资料、查找信息创造条件。适时地引入方便适用的教学、管理、电子图书馆等软件,为建立数字化校园提供软件支撑。

3.利用校园网络进行资源整合

为了满足学校教育教学的需求,我们在学校服务器上建立了五个“FTP”服务平台,有存放各部门管理资料的“部门FTP平台”,有存放学校举办的各类活动照片的“照片FTP平台”,有存放示范课录像、教学素材、常用软件、教学光盘等的“资源FTP平台”,存放各类教学课件的“课件FTP平台”,以及汇集全校教师电子备课的“备课FTP平台”。通过校园内网的主页,五个“FTP”服务平台与校园各部门公告整合起来,将行政管理与教学管理“一网打尽”。现在教师获取校内的各类信息已经全部移到了校园内网上,我们还在内网开设设备报修专栏和教学调课专栏,方便相关行政部门进行后勤和教学管理,简化了程序,提高了效率,为数字化办公积累经验。现在教师只要打开电脑就能做到网上“三看”:看每周工作活动安排;看学校新闻动态;看“腾讯通”和内网短消息相关信息。

二、加强学校网站建设,展示新城网上学校形象

学校的网站是我们学校对外的窗口,我们在网站首页有七大板块,各版块下面还有21个二级目录,全面展示学校的形象。学校的各类教学活动、教学成果都要通过学校网站来体现,学生家长和教育部门的领导都对学校网站也十分关注和认可,长期以来我们根据学校的发展需要逐步对网站的板块上做相应的调整,进一步细化校园网络的功能,使校园网站的信息量更加丰富,去年还为科研处的课题研究网络化管理开辟专门栏目并按其要求设置板块,为课题管理提供了方便。在校园网站上学校举办的各类活动、师生取得的教学成果、校际交流等校园动态及时实时和动态更新,在第一时间为关心我们学校的家长、领导以及教育同行提供最新的校园动态和教育教学成果,努力把校园外网办成展示学校形象的窗口,全方位展示了全校师生实施素质教育所取得的成绩。在08年苏州市优秀教育网站评比活动中获得优秀教育门户网站一等奖;去年网站参加了苏州市中小学优秀网站评选,以后又相继被推选参加江苏省和全国的中小学优秀网站评选。网站获得江苏省中小学优秀网站评比一等奖(苏州市区唯一的小学获奖网站),同时推荐参加全国网站比赛,获得全国中小学优秀校园网站称号。

三、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我校拥有一支年轻化的教师队伍,他们对新事物、新理念比较敏感,对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热情很高,希望将信息技术引入自己的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我们充分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对教师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校本培训,同时还根据市电教馆的要求积极探索和组织教师参加多种形式的培训,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市级以上互动远程培训。

针对现有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加强新加盟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全体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最大效度地利用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配合科研处以各种形式进行有层次、有针对性的信息技术培训,本学期将进行电子显示屏信息更新培训;学生信息汇总培训;教师博客管理培训;各年级电脑维护管理培训,使教师掌握常用的计算机操作方法、多媒体设备的操作方法及课件制作技能,并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促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和应用,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水平,以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继续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优化与整合,加大对青年教师互动电子白板技术白板专业培训的力度,并为青年教师在教学中用互动电子白板技术搭建平台,创造条件。

先进的设备,良好的硬件环境,只有通过全体教师在教学中的掌握和运用,才能发挥效益,才不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不仅要求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在各科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目前我校所有教师都能胜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等新技术新媒体。

四、充分利用信息平台,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效益

1.教学管理网络化

(1)备课电子化、多媒体化

长期以来我们充分发挥校园网互连、互通、互动的优势,借助备课平台,进行无纸化备课,同时采取切实措施开展形式的教研活动,创造机会让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年龄的教师交流在无纸化备课过程中的感受和状态(包括态度、技术、碰到的问题等方面),不断纠正、及时完善无纸化备课的方法、途径,让全体教师能共享先进的、成熟的教学方案,共享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对整体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资料无纸化、便捷化

学校管理中,资料档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资料无纸化”就是借助网络优势进行资料管理,让资料和纸张说“bye”。但是,从纸张资料变为电脑资料,不是一蹴而就的,为此我们经历了从共享文件夹到FTP文件服务器,从粘贴、复制到使用模板等实践过程,碰到了很多困难,也遭遇了无数失败,如今可以说获得了成功,教学计划、作业设计、考试试卷、数据上报等等都能通过网络快捷地直达目的地,既便于收集,又便于修改。

(3)管理网络化、人性化

工作节奏快,竞争压力大,使得每个人的时间都很宝贵,此时,网络再一次成为我们最好的帮手。我们在校园网上布置各项工作,推荐重点文章,讨论热点问题,畅谈各种观点,交流思想和情感……教导处、科研处还利用平台组织教研活动,举行基本功竞赛。校园网络平台为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共同切磋、携手提高的最佳场所,一种充满现代感的、友好的、平等的网络学习氛围已在我校形成。近年来,学校将教师调课管理、设备报修管理、“创意新城”等板块嵌入校园内网,教师需要调课、报修、提建议等只要点击鼠标就能完成,而相应的管理部门通过网络就能进行审批和安排相应的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教学研究信息化

随着教学管理手段的逐步自动化、规范化,教学资源的立体化、多样化,基于信息化环境的教学过程、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更新和变革,教研活动的重要性也日益突现。我们尝试让电脑网络参与教学研究,如自制课件评比、网络课教案设计比赛等,都很好地体现了我校“学习自主性、合作协同性、模式多样性”教研特点。

连续二年,在学校举办的教学展示活动中,科研处与信息中心联合安排青年教师互动电子白板教学比赛活动,通过比赛来推动全校教师学习新技术的兴趣,逐步提高全体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最大效度地利用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在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参加苏州市网络团队比赛获得二等奖,潘小军、孙姣二位教师参加苏州市互动电子白板比赛获得二等奖,孙姣的白板教学录像课获得全国新媒体新技术比赛一等奖、马彩芳在苏州市信息技术与课程比赛中获得二等奖,徐艳的录像课“夏天的小虫”参加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NOC)教学实践评优,获得初赛入围资格。杨琳娜、朱小萍彭莉娟的教学课件参加江苏省教育协会的课件和教学设计比赛。

3.研究成果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