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47: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打电话教学反思,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分层探索;流程图;优化
教学内容?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打电话”.
设计说明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打电话”这个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设计一个用最少的时间通知完15个合唱队员的挑战性情景,由于综合实践应用的编排相对独立,教学内容综合性比较强,为了摸清学生的认知基础,我在教学前进行了一次前测,让学生根据问题情景设计方案,前测情况如下表:
通过调查,发现如果按照教材直接研究“通知15个学生”的情景,起点较高、难度较大,学生探究起来比较困难. 为了使绝大部分学生能充分经历方案的优化过程,在教学上,我采用了分层探索的形式,分散了教学难点. 第一个层次,先研究“通知7个学生”的情景,因为减少人数后不仅降低了难度,而且人数“7”又是优化方案下3分钟最多可以通知的人数. 在这个环节中,我放手让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案,经过比较、分析,筛选出最佳方案,并通过讨论,使学生感悟到最佳方案的特征. 第二个层次延拓到“通知15个学生”,再次让学生探索用时最少的方案,再次经历优化的过程,进行二次建模,强化“不空闲通知”的数学内涵. 第三个层次,通过整理流程图、绘制统计表,探索打电话最佳方案的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的教学安排既符合教材的逻辑结构,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动手操作、探索、思考、归纳,逐步建立打电话的数学模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地感悟到了数学的优化思想,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目标
1. 结合“打电话”的生活情境,通过画流程图的方式让学生记录“打电话”的不同方案,并对各个方案进行分析、比较,筛选出最佳方案.
2. 经历“打电话”规律的探索过程,使学生养成从简单现象入手、由易到难地研究事物规律的一般方法,并尝试运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
3. 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优化数学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能结合图示理解打电话的各个方案,并从中筛选出最佳方案.
教学难点
让学生充分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借助画流程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体会到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谈话
同学们,我们在过新年时有个习俗,正月里要请客吃饭,你家正月里请客时,你爸爸妈妈事先是怎样通知亲戚的?
设计意图?摇 由于刚过新年,通过课前谈话,使学生体会到打电话在生活中是很普通的事情,请客吃放时通常用“逐个通知”的方式,通过谈话为研究“通知7个学生”时的逐个通知方案做铺垫.
教学过程
1. 创设问题情境,渗透作图方法(研究逐个通知)
(1)情景导入
出示情景:寒假里江南新城社区有一个紧急的文艺演出,让我们学校的合唱队表演节目. 合唱队有7个人,音乐老师接到通知后,需要尽快通知到每一个队员. 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1个人,请你帮老师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
(2)学生先独立思考,全班再简单地交流.
(3)重点讨论“逐个通知”的方案.
师:这个同学的方案是一个一个通知,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称为“逐个通知”. (板书)
(4)用流程图表示“逐个通知”方案(如图1所示).
师:这样的表示方法既快捷又清晰,我们把它叫做“流程图”.
(5)结合流程图,用合理的数学语言描述方案.
(6)讨论在具体情景中“逐个通知”方案的合理性.
反思?摇 结合打电话的具体情景,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出打电话的流程,使学生感悟到“流程图”能清晰、简明地表示出打电话的方案,体现数形结合思想. 引导学生根据流程图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描述打电话方案,为下一个环节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案打下基础.
2. 内化不同方案,展现优化过程
(1)在“逐个通知”的基础上讨论打电话的其他方案.
师:因为是紧急演出,要尽快通知到全体学生,那么大家想一想有没有更快的通知方案呢?
(2)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讨论.
(3)用流程图表示自己打电话的方案,并用合理的数学语言描述自己的方案.
(4)四人小组交流,交流要求:①结合流程图,向组内同学介绍自己的方案;②比较不同的方案,哪一个方案用时最少?为什么?
(5)组织全班汇报交流、评价(展示不断优化的过程).
逐个展示不同的方案,并与前一个方案进行比较,重点研究为什么时间会不断地减少,使学生逐步感悟“不空闲通知”的特征.
师:为什么这个方案比刚才的方案节省了1分钟?你发现这样的通知方案有什么特征了吗?
(6)教师小结提升.
①学生修改方案.(请5分钟或4分钟方案的学生当堂修改方案)
②判断能否在2分钟内通知到7个学生. (重点内化这样的方案――“没有人空闲着”)
③教师小结.
师:让每个接到通知的队员立即通知后面的队员,每个人都不空闲,照这样继续下去,直到通知到全体队员为止,所需的时间最少. 看来这样的方案是最合理的.
反思 “实践与综合应用”中学生解决的是与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但由于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各自的思维方式、智力活动水平不一样,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经历数学的探索活动,因而先研究“通知7个学生”的情景,重点内化不同的通知方案,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全班评析的过程,让学生感悟到方案的优化过程.
3. 延拓优化过程,探究变化规律
(1)研究“通知15个学生”的情景.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通知7个合唱队员”需要3分钟,如果这个合唱队的人数为15个,那么最少需要几分钟?请用流程图表示你的方案.
(2)学生独立设计方案.
(3)汇报交流. (教师抽取若干有代表的方案进行展示)
①学生用合理的数学语言描述自己的方案.
②引导学生评价展示的方案,评价时重点突出每一分钟打电话人数的变化.
③对不同的方案进行比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不空闲通知”的数学内涵.
师:按这样的方案通知完15人,用了4分钟,用时最少. 请你猜想一下,这样不空闲地再打一分钟,又有多少学生会接到通知?你是怎么思考的?
(4)整理“最佳方案”的流程图,同时完成人数统计表,根据表格和流程图探究规律.
①教师利用课件逐步演示打电话的过程,同时逐步完成人数统计表.
重点:完成表格时要让学生结合流程图,充分理解表格中每个数所表示的含义.
②结合图示和表格,讨论这种方案的规律.
③学生反馈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小结规律.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用合理的数学语言进行归纳概括)
(5)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①5分钟最多可以通知多少学生?
②如果有32个人,需要几分钟?
(6)结合打电话方案的探索过程,教师小结.
师:打电话的方案,我们经过不断调整、修改,所需时间越来越少. 这种思考过程实际上是不断优化的过程. 优化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思想,生活中运用优化数学思想可以提高我们的办事效率.
(7)结合生活实际讨论打电话应注意的问题,使学生感悟到只有事先设计好整个流程的预案,严格按照方案实施,才能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用时最少.
反思?摇 在“通知7个队员”的情景中学生已经初步感悟了最佳方案的特征,本环节设计进一步研究“通知15个人”的方案,学生会呈现出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让学生再次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逐步优化等环节,使学生对最佳方案的数学内涵得到巩固和强化. 借助课件动态展示整个打电话的流程,再逐步结合每分钟接听电话人数的统计,这样的教学安排使学生对打电话的规律由感知提升到理性认识,并在学生的大脑中建立数学模型,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4. 应用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1)结合班级具体情况创设情境.
师:你们班有几个同学?如果寒假里学校里有急事,班主任用打电话的方式通知同学,每分钟通知1个同学,最少花多少时间就能通知到每个人?(简单板书)
(2)实践应用(屏幕出示).
如果要把“周老师今天在××班上课”这个消息按刚才的方案进行通知,根据研究得到的规律,你猜测一下,30分钟大约可以通知多少人?
(3)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都有哪些收获?
重点引导学生结合打电话的探索过程,感悟到研究事物的规律时可以先从简单现象入手,由易到难地进行研究的一般方法,同时进一步体会优化的数学思想.
反思?摇 练习设计的精要之处在于呈现它的综合性和有效性. 本堂课只安排了两个练习:
[关键词]生活 明确元素 丰富手段 拓展范围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3-064
任何一种德育教育,都不是通过生硬的道德说教和直接灌输就能够有效果的。要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必须依托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德育教育。杜威说过:“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因此,在品德教学中,决不能将关注的视角停留在一本狭窄的教材上,而是要以教材内容为原点,链接生活,将教材与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一、内容生活化,明确教学元素
生活是进行品德教学的源头活水,同时也是品德教学的归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过怎样的经历,就会形成对应的体验。苏教版《品德与生活》教材无论是内容,还是编写方式,都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较好的支撑。因此,教师在解读教材、设计教学方案时,应充分结合教材中的生活元素,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现实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发展自我。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家里来客人了》一课时,教师采用了图文并茂的方式,提出了作为家中的小主人,当家里来客人时接待客人的要求。如果教师仅仅是紧扣教材生硬地提出要求,学生无法真正将这些要求融入自己的意识中。因此,教师应抓住教材中的图片,引导学生采用模拟表演的方式学习知识。教师分别设置了同学、亲戚和爸爸的同事三个不同的角色。在学生的表演中,教师通过环境的布置、人物的装扮,创设生动、形象、真实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个过程中,参加表演的学生结合接待客人的标准尽情地演绎,而其他学生则在观察中或学习悦纳,或提出建议……
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将教材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意识,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形式活动化,丰富教学手段
好动是每个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作为教师,我们应顺应学生的特点,调整教学手段,反思教学行为。教师可以通过采用活动化的教学形式,促使学生形成丰富的活动体验。苏教版《品德与生活》教材的内容就十分强调活动性。教师需要创设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的课堂教学活动,如认知与思考、娱乐与操作、制作与赏析、交流与讨论,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思考,促使学生在实践中绽放自己的火花、迸发自己的情感。
例如,在教学《我会打电话、看电视》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打电话的方法和技巧,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多种款式的电话机,并设置了几种情境,让学生进行打电话的实践尝试:(1)告诉去超市购物的妈妈,家里的零食没有了,可以在超市中买些零食;(2)家中有危重病人,向急救中心打电话。这两种情境一个指向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一个指向于突然发生的紧急情况。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打电话的实践操作,并要求两名学生进行对话模拟,从而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了打电话的要领。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并没有直接告知学生现成的方法,而是将这一技巧融合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摸索、调整和反思,锻炼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了品德教学效率。
三、空间开放化,拓展授课范围
著名教育家麦克菲尔曾经说过:“任何德育教育课程如果仅仅局限在教室里,不指向社会现实,实质上不是道德教育,是非道德教育。”这就要求品德教学在内容层面上,要选择全体儿童感兴趣的或具有实际意义的内容;在授课空间上,更要推向学校、家庭、社会等更为广阔的空间。而在品德教学中,要实现教学内容开放化就必须体现两个层面:首先,教师要创设教材与社会之间的认知通道,让学生以适合的方式联系社会,并在广泛感知、接触社会的基础上关注教材内容,获取深度理解;其次,可以将教材与其他学科的内容进行有效结合,引领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分析教材内容,在资源共享中拓展学生的认知渠道,激活学生的认知思维。
例如,在教学《巧手剪秋天》一课时,学生缺乏充分的体验,没有对秋天的特色形成鲜明的认知,无法真正通过自己的双手表现出秋天的特点。于是,教师引领学生走出教材、走出教室、走进校园、走进自然,共同寻找秋天,探寻秋天的本色。在秋游实践中,学生捕捉到秋天的叶子变黄了、秋天的果实丰收了、秋天的天空更加高远了。当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对秋天形成了丰富的感性认识时,也为自己学习《巧手剪秋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样的案例中,教师就没有让学生局限在教室里,而是拓展授课范围,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特点,实现了教学时空的开放化。
在日常的生活中,教师把握好教学机会,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幼儿对语言的兴趣,帮助幼儿学习语言。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中班语言活动,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中班语言活动1【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理解词汇:“聚精会神”、“头破血流”,并初步懂得寓意,做事情前要想一想,不能看到什么就学什么。
2、通过提问和有序观察图片,理解图片中情节的发展变化。
3、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要盲目跟别人学的道理。
【活动准备】
1、自制《小猫刮胡子》图片一套或根据寓言内容制作电脑动画。
2、小猫(有胡须)手偶一个。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谈话引出活动内容。
1、教师出示小猫手偶:我是一只小花猫,我的胡须长又长。
2、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小花猫的胡须有什么用吗?
3、幼儿自由讨论后,教师巧妙地引出寓言故事。
师:可是有一只小花猫把自己的胡子刮掉了,我们来看看会发生什么事情。
(二)教师出示教学图片,有表情地讲述寓言。
1、教师出示图片,生动地讲述寓言《小猫刮胡子》。
2、师:小猫刮胡子后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三)教师引导幼儿有序地观察图片,分段讲述故事。
1、理解第一幅图片的内容:主人正在做什么?(理解词汇:“聚精会神”)小花猫在看什么?
2、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有序地观察图片,理解寓言情节。
3、师:小花猫刮胡子后,追捕老鼠时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碰得头破血流?(理解词汇:“头破血流”)
(四)教师和幼儿再次看图片,完整欣赏寓言,启发幼儿理解寓言。
1、教师指图与幼儿共同讲述寓言。
2、师:小花猫能刮胡子吗?
3、教师小结:原来,胡子是猫用来探路的工具,它就像一把尺子,在钻洞时得用它来测量洞的大小。
如果没有了这把尺子,猫就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钻过去。
(五)引导幼儿进行拓展谈话,启发幼儿懂得做事前要想一想,不能看到什么就学什么。
师:小花猫的主人刮胡子对不对?
师:为什么主人应该刮,小花猫却不能刮呢?(每个人是不一样的,不能看到什么就学什么)
师:如果以后你也遇到了一只刮胡子的小花猫,你会和它说什么?
中班语言活动2活动目标:
1、感受好朋友之间相互交往带来的快乐。
2、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出各种让小鸟与小老鼠交流的办法,并对打电话的内容展开想象。
3、安静地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背景图、喇叭花、各种小动物的图片、小鸟、小老鼠的胸饰、积木若干。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打电话带来的快乐。
活动难点:乐于用打电话的方式与他人交流。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出示背景图,提问:这是一棵怎么样的树?(幼儿用一些好听的词语来讲述)
二、分段讲述故事:
(一)讲述故事第一部分:想出多种让小鸟与小老鼠交流的办法。
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小鸟和小老鼠一起玩?(根据幼儿的回答,引导他们可以请哪些小动物、哪些东西来帮忙,学习一些好的用词。)
(二)欣赏故事第二部分:理解故事内容。
1、提问:小老鼠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2、学习小老鼠和小鸟的对话。
三、创设情景:对打电话的内容进行大胆想象。
(一)小鸟受伤:
1、启发:小老鼠和小鸟打电话时的语气是怎么样的?表情是怎么样的?它们会说些什么?
2、幼儿两两结伴打电话:模仿小鸟和小老鼠打电话的语气、表情。
(二)小老鼠过生日:
1、如果你是小鸟,你会打电话通知谁?说些什么?
2、幼儿大胆表现不同的角色。
四、完整欣赏故事,教师将幼儿的一些想法编入到故事的后半部分。
附:喇叭花电话
一棵很高很高的树上,住着一只小鸟,树下住着一只小老鼠。
小鸟想找小老鼠玩,可是,他羽毛还没长好,不会飞。小老鼠也想找小鸟玩,可是,他不会爬树上不去。
小老鼠在树下种了一棵喇叭花。
喇叭花爬呀爬,爬到小鸟家。喇叭花长呀长,开出了一朵朵又圆又大的喇叭花。
小老鼠看着这一朵朵又圆又大的喇叭花,心里想:这又圆又大的喇叭花多象电话机呀!这弯弯曲曲的茎不就是电话线吗!有了电话机,我就可以给小鸟打电话了。
于是小老鼠对着喇叭花喊:“喂,你好,我是小老鼠。”小鸟在树上回答说:“你好,小老鼠,我是小鸟。”小老鼠说:“妈妈不在家,我好孤单,你能为我唱歌吗?”于是小鸟就为小老鼠唱起了歌。
一棵喇叭花,连着两个家,小鸟和小老鼠,天天说着悄悄话。
根据幼儿回答续编故事。
中班语言活动3活动目标
1.知道和朋友在一起不会感到孤独,和朋友在一起就会开心。
2.尝试主动交流,感受积极主动交往的意义。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看图讲述故事。
难点:在故事中感受积极主动交往意义。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故事PPT。
经验准备:知道什么是孤独。
活动过程:
(一)什么是孤独
1.幼儿有序欣赏PPT《我不愿意孤独》,教师完整讲述。
2.引导幼儿再次阅读PPT1-4页,理解孤独的含义。
3.戴眼镜的男孩说,什么时候会觉得孤独?(没有小朋友拉住自己的手;没有朋友一起玩,一起说话)
4.小男孩喜欢孤独吗?你从哪里看出来他不高兴?
5.根据幼儿的讨论,教师总结:孤独时没有和朋友在一起,只是自己一个人。
孤独就像一只风筝,只有自己空荡荡地飘在天上。
(二)怎样才能不孤独
1.引导幼儿再次欣赏PPT第5-7页,小男孩不喜欢孤独,他想出哪些办法?他是怎么做的?
2.幼儿观察画面中的细节。
戴眼镜的男孩去找朋友玩了吗?他和朋友玩什么?(找朋友一起说话;拿出玩具和朋友一起玩;看到朋友滑滑梯、荡秋千、坐跷跷板,戴眼镜的男孩也过去一起玩)
3.根据幼儿讨论和画面呈现的情景,教师总结:如果你不喜欢孤独,那就主动找朋友握握手,友好地和朋友说说话,找到朋友一起玩就不会孤独。
(三)我们不孤独
1.如果你看到孤独的朋友,会主动去和他拉手吗?
2.教师扮演“孤独的孩子”,幼儿主动来拉老师的手,说说话,或是拿玩具一起玩。
“孤独的孩子”从伤心到高兴,最后大家拥抱在一起说:“和朋友在一起真好!”
3.教师总结:孤独会让人难过,我们要让每一个人小朋友都不孤独,不难过。
4.再次完整阅读《我不愿意孤独》。
5.大家拉着手一起出去玩玩吧。
活动反思:
《我不愿意孤独》,是讲一个戴眼镜的小男孩来到新的班级,面对新的环境,没有小朋友一起玩,没有朋友和自己说话,觉的自己很孤独,孤独就像是天上的风筝,只有自己一个人玩。他不喜欢孤独,于是就决定去找小朋友一起玩,他获得了快乐,赢得了朋友。
老师的情绪很重要,不要急,还是要控制好自己平和的态度,不要急于求成。我想,以后如果孩子在一个课堂中不能达到老师的要求,不要强压,还是要在事后再设计一个能让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从中弥补。
中班语言活动4【设计意图】
为了培养我班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学习理解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初步理解、想象故事的情节。让幼儿通过文学作品了解鸟的作用和特殊本领。因此设计了本次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喜欢安静倾听文学作品、
2、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了解啄木鸟、猫头鹰、喜鹊等几种鸟的作用和特殊本领。
3、懂得别人遇到困难时要想办法帮助别人。
【活动准备】
1、故事挂图
2、幼儿收集各种鸟的图片、图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幼儿边唱树上许多红苹果,边进教室安静坐好。
问幼儿红红的苹果长在哪里呢?出示两棵苹果树,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两棵树的不同。
2、猜测一下发生了什么事?
谁能为老苹果树治病呢?
二、基本部分
1、幼儿安静地欣赏故事《小苹果树请医生》。
2、提出问题,帮助幼儿回忆并理解故事内容。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小苹果树都请了谁给树婆婆看病,它们能给树婆婆看病吗?
(3)谁会给树婆婆看病呢?啄木鸟是怎样为树婆婆看病的呢?请幼儿学一学啄木鸟捉虫的动作。
(4)这个故事里有谁帮助了别人?
(5)启发幼儿说一说别人遇到困难时,应该怎样帮助别人。
3、教师再次讲述故事,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故事内容。
4、了解鸟类的特殊本领。
(1)幼儿看挂图,说出啄木鸟会捉树干里的虫子,喜鹊会捉树叶上的虫子,猫头鹰会捉田鼠。
(2)引导幼儿说出认识的各种鸟及鸟的图片,说一说鸟的本领。
5、启发幼儿思考并互相交流保护鸟类的办法。
三、结束部分
鸟儿们知道小朋友这么喜欢它、爱护它,它们非常高兴,要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我们学小鸟飞出去一起做游戏吧!
【活动延伸】
在表演区中,播放《小苹果树请医生》故事磁带,让幼儿尝试根据故事内容自选角色进行表演。
中班语言活动5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2、丰富幼儿知识,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创编。
3、理解儿歌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
主题树《脚印》,小鸡(小鸭,小狗,小孩)脚印图片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出儿歌
重点提问:你们知道动物的脚长什么样吗?谁愿意来和我们说一说?
小结:动物们的脚长长短短,和我们的脚不一样,也不一定是五个脚趾。
重点提问:那你们知道动物的脚印是什么样子的吗?
小结:动物的脚印各式各样,有大有小,每一个都是不一样的。
2、学习儿歌,播放课件。
重点提问:儿歌里提到了哪些动物的脚印?它们的脚印一样吗?
小结:儿歌里提到了小鸡,小鸭,小狗和小孩的脚印。
3、完整学习儿歌
重点提问:小鸡的脚,跑来又跑去,像什么?
小狗的脚,跑来又跑去,像什么?
小鸭的脚,跑来又跑去,像什么?
小孩的脚,跑来又跑去,像什么?
小结:小鸡的脚像竹叶;
小狗的脚像梅花;
小鸭的脚像小扇;
小孩的脚像小树。
4、仿编儿歌
师:还有哪些小动物的脚印?跑来跑去像什么?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大胆创编)
例如:青蛙,毛毛虫等等。
5、表演:脚印
规根据自己的创编内容进行表演。
附;儿歌《脚印》
小鸡的脚,尖尖的,跑来又跑去,竹叶撒满地。
小狗的脚,圆圆的,跑来又跑去,梅花落满地。
小鸭的脚,扁扁的,跑来又跑去,小扇铺满地。
教学反思: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 新型模式 众筹教研
一、什么是众筹
众筹,翻译自国外crowdfunding一词,即大众筹资或群众筹资,香港译作“群众集资”,台湾译作“群众募资”。由发起人、跟投人、平台构成,是一种向群众募资,以支持发起的个人或组织的行为。具有低门槛、多样性、依靠大众力量、注重创意的特征。
网络上有一个很形象的故事能够说明什么是众筹。天冷了,有个人想吃火锅,又懒得出去,咋办呢?首先邀请5个人。给第1个人打电话:“顺路买点菜来,就差蔬菜了。”接着给第2个人打电话:“顺路买点羊肉,就差肉了。” 然后给第3个人打电话:“顺路买点冻豆腐各种丸子啥的,就差这个了。”之后给第4个人打电话:“就差酒了。”最后给第5个人打电话:“火锅底料不够了,带点来。”然后,挂电话烧锅水坐等……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众筹带有以下几个特征。
1.有主题任务。在这个故事中,大家的任务是一起吃个饭,作为主持人,他的目标就是以最少的投入完成一次火锅盛宴。
2.资源共享。每个人所购买的东西只是一小部分,但大家都享受了一顿丰盛的火锅。
3.成本分摊,门槛低。同众筹建房、众筹投资一样,由于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一项艰巨的任务可以分解成许多“子任务”,分摊了成本,使有些看似很难完成的任务变得比较简单。
二、众筹教研的概念及意义
众筹,顾名思义,众,指众人、校内外教师、同行、专家等;筹,筹划,谋略。众筹教研指利用众人的力量,集中大家的智慧、能力和渠道,通过教材精析、理论学习、实践验证、反思碰撞、再次检验等一系列反思性活动,从而有效地改进、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的价值。相对传统的教研活动,众筹教研更为开放、自主,人人参与反思、展示、内化吸收,积极性高,研讨扎实深入,参与者的合作能力、自我发展意识、课改理论和教学实践等专业素养均得以积淀与提升。
与常规教研不同,众筹教研的流程是根据众筹的流程设计的。众筹的流程分为四个步骤,一是寻找项目,组建团队;二是规划众筹方案;三是项目实施;四是完成众筹,寻找新项目。根据这一流程,众筹教研的流程如下。
第一步提出主题,确定教研组,即教研项目的负责人教研主题,根据主题招募有相同研究方向的教师成立教研组;第二步类读教材,课前集智,即教研组成员阅读与主题相关的文献资料,集智探讨教研的内容、方法措施等;第三步课堂验证,关注两端,即通过课堂教学来验证前期预设是否正确;第四步课后集智,理论提升,即在课后进行反思讨论,从而提升每一位组员的理论水平,完成本次众筹教研,并进入下一轮众筹教研的主题研讨。
众筹教研的参与者和常规教研的组成人员是一样的,包括主持人、执教者和听课教师,但众筹教研中这三类人所扮演的角色和常规教研是有区别的。(见下图)
众筹教研的主持人是项目的主持人,他是教研主题的开发者,虽然类似于教研组长的角色,但他更多的是起着导演的作用,他要为整个教研提供研究主题和研究方向,还要组织和策划整个教研项目的开展。众筹教研的执教者,相当于电影里的演员,他要把教研组的集体智慧拿到课堂里去印证。众筹教研的听课者区别于常规教研中的“观众”,他必须是剧组的成员,是要参与到演出中来的。众筹教研和常规教研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常规教研的组成人员是以教研组为单位,以年级或学科为单位划分的,而众筹教研的人员是以项目为单位组建的,是以教研主题为核心组织起来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他们要靠共同的研究主题和研究方向来维系。
众筹教研最大的特点是项目驱动和智慧共享。众筹教研侧重于问题的解决,问题即课题,也就是教研活动的主题。从教研的指向性即教研的目的上看,常规教研指向人,即目的是培养教师。当然,所有教研最终的目的都有培养教师这一层,但常规教研这个目的更明显,因为学校组织这类教研活动就是要检验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以及研究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效地促进该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众筹教研目的是为了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教师是以研究者的身份来参与的,目的和任务都很明确,而且所有参与者都必须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研究。这样的话,众筹教研的组织形式就与常规教研有着明显的区别,众筹教研一般不是上一节课就能完成的,而是要上一组课,或者一类课,像“整组教学”和“分体裁教学”等。即使是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也要通过不同的教师来执教,完成对假设的印证,类似“同课异构”和“同课同构”的形式。
三、众筹教研的具体操作
(一) 提出主题,确定教研组
1.提出主题。突破以往教师在教研前没有任何的准备,以致课后研讨观点凌乱或无言以对的情况,强调在教研活动前,项目的发起人要确定一个教师共同关注的、比较具体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对于研讨主题,我们有以下几点思考:①问题的设计要与教学实践直接联系,是讨论教师最棘手的教学问题,是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实际的问题。②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典型性,设计的是共性问题。③问题的设计还要有解决的可能性,难易程度适中。
2.确定教研组,搭建众筹平台。根据众筹的特点,众筹教研组确定分为“主题筛选―主题―吸引参与者”三步。学校要给教师搭建众筹的平台,制定完善的教研组成立机制。对于项目发起人上报的每一个教研主题,学校要经过严格筛选,对于那些典型的、真实的、有研究价值的、可操作的研究主题,通过特定的平台予以,按要求吸引有相同研究方向的教师参与,组成该主题的教研组。为便于新成立的教研组开展研究,学校要提供固定的场所,配备一些必要的设备供他们使用。教研组自身也可以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QQ、微信、博客等资源,建立开放、交互、动态的教研平台,拓展教师合作的空间与时间,实现教研资源的共享。
(二)类读教材,课前集智
这是在开展教研实践活动前的一项理论性的研讨活动,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由项目主持人阐述本次教研主题。这一步与前面的主题内容相似,在组内重新阐述,要求更具体,除了讲明主题内容,还要为组员的理论学习――类读教材划定相应的范围。
第二步,组内教师类读教材。所谓类读教材,就是从某一点生发开去,或在本课中,或在其他课文以及文献资料中找到与教研主题相同相近的内容并将它们组合起来,从而铺展出一个又一个知识的板块。换言之,类读就是集“散”材料为“类”材料的阅读,操作技巧是将散读所得的“原始”材料根据一定的标准加以分类。类读也可以是单刀直入地由某个角度直接切入教材或相关资料的寻读活动,这时的操作技巧是由某一个“点”出发,对同类进行粘连。运用这种阅读方法能够从教材中获得无数的“组合”与“板块”,从而大大提高教师理解教材的水平。类读,要求一个“联”字,一个“牵”字,它解决的是教师对教学体系的掌握和对教学材料的积累问题。
第三步,众筹集智,交流讨论。这是一次课前集智,集智内容主要包括对项目进行论证,进一步深化主题,再是初步确定教研方案,确定教研内容、执教教师、上课时间、上课地点,以及对教材内容开展相关的研讨。教研方案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作适当的调整和补充。在研讨教材时,可以是针对下阶段要执教的具体课例谈教学设计、提疑难问题等,也可以分析、解读所执教的这节课在12册教材(英语、科学为8册)中的分布情况、前后知识的联系等,对某一知识所在的领域进行整体精细析读,挖掘知识内涵。然后组内各教师对执教教师的发言进行讨论、交流,众筹集智,解决执教教师提出的疑难问题等。
第四步,组员选定研讨小问题。集智形成共识后,项目主持人提出相关的多个研讨小问题,这些小问题可以在日常教学现象中发现,也就是我们教育教学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些小而棘手的问题,不解决就会影响教学效果,可以把这些小问题作为探讨的内容。它们也可以是关于教学的反思,就是通过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的反思,筛选、查找问题,聚焦一点,确定其为研讨的小问题。当教研组长提出多个小问题后,组织大家进行相关理论学习,以提高大家对这些小问题的深度理解。最后各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拟定探究小问题,自主选择适合本小组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小问题或大家感兴趣的小问题作为本次研讨的主线。
第五步,相关理论再学习。组内教师根据选择的小问题,以及自身的专业发展水平,开展相关理论的再学习。可以上网查阅相关材料,为下次的观课议课作好充分的准备,以利于在听评课时发挥主动性。
(三)课堂验证,关注两端
课堂教学是对教研主题前期预设的印证,是实施众筹教研的有效反馈。教研不单单是上课,但上课却实实在在是教研的重要一环。前期众筹平台中的主题策划、教材的类读、问题的分析都只有转化成课堂教学实践,众筹才会实现它的价值。
课堂验证这一环节的落实要关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课堂为中心,关注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听课教师的课堂观察。以课堂为中心,就是要求所有组员明白,不管主题有无创意,有无深度,课前集智做得怎么样,都必须在课堂中进行检验。凡是在课堂中得不到落实的理论和预设都是假理论、假预设,项目主持人和执教者应该实事求是地对待课堂验证。落实两个基本点,首先要关注执教教师。执教教师在课堂中所要体现的,是大家课前集智的思想,所以,在课堂流程、问题设计、师生互动、生成处理等方面都要尽可能地围绕教学主题展开,而不能像平时一样率性而为。其次要关注听课的教师,要关注他们在听课过程中的课堂反应,为课后集智做好准备。
(四)课后集智,理论提升
课后集智分为五个环节进行操作:(1)实践反思。执教教师进行课后反思,反思众筹预案的可行性,对其中达成目标的环节和教学行为进行思考:是否已经事先预设,是否还有更好的设计和教学操作。对没有达成目标的环节和教学行为进行认真分析:是个人备课时的疏忽,还是课堂教学的灵活性不够,还是因为个人教学知识和能力储备不足导致。对课堂中生成的内容进行总结:生成的内容中合理的部分是什么,不合理的是什么,今后在课堂中是否会有类似的生成,如何把握等等。(2)组内独思。当执教教师反思后,听评课教师带着拟定的小问题,结合前期收集的资料和课堂实践中的验证,进行10分钟的独立反思,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通过学习比较,发现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教学思想,找出理念上的差距、实践方法上的差异,整合自己的教学思想,从而提升自己,同时形成自己的反思文字并做好相关的记录。(3)组内小展。在教师独立反思的基础上,进行组内展示。为提高集智的参与度和有效度,展示时间一般为30到40分钟。展示内容包括“课堂观察分析”“教研主题的落实情况”“基于自己小问题的研究”等。讨论交流中记录员采用PPT形式进行记录,这样的记录形式便于发言人展示,同时也能使听者听得更清晰。(4)组际大展。如果教研组组成人员比较多的话,小组展示后还要组织各小组在大组里继续展示。小组发言人代表本组观点作出解释,其他组则参与建议、提问等互动交流,在交流和碰撞中相互启迪。条件允许的话,还可邀请学科名师介入。整个展示过程用录像等方式进行记录,以便研讨后各组共同观看交流,提高众筹实效。(5)再次实践。在组际交流中利用集体智慧激活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智慧,使集体培训与个人成长有效整合,形成自己对课堂实践独特的思考。为推进教师进一步参与研讨的自主性和反思的有效性,还可以确定其中一位教师再次进行课堂实践,检验教研主题的价值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众筹研讨过程中,不同专业发展水平的教师经历了“具体经验学习互动观察分析智慧碰撞自我提升积极验证”六个过程,最终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身,包括自己的思想、行为,也包括自己的信念、价值观、目的、态度和情感。以众筹研讨时的小问题为自己反思性文章的观点,以众筹研讨时同伴间进行的纵向深入、横向展开的研讨观点修正自己的不足,再加入研讨前期大量的理论搜集和课堂验证中的实际操作的案例展示,整合成较为完整的文章,积淀经验,提升理论水平。
当再次课堂实践后,通过课后集智,继续发现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问题,找到继续改进的新切入口,提出新问题。这些新产生的问题经过筛选,即可定为下一次教研的主题。在这样螺旋上升的研讨过程中,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使不同专业发展水平的教师得到不同的发展,让人人成为研究者,形成个性的自我。
参考文献:
[1]张继源.关于众筹模式及其效率和问题[J].东岳论丛,2015(03).
关键词:激发兴趣、实现、英语、有效教学
一、创设语言环境,进行情景教学
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学习它就是为了进行交际,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没有枯燥感,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相应的直观教具、动作表演、卡片、挂图、实物,随时随地取材或根据课文内容创设语言环境,并尽量多地使用英语,英语进行课堂教学,使学生置身于一个英语的环境中;有意创设的语言环境,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英语,引起兴趣。例如在学习:“howmuch is it?”一课时,为了避开枯燥的数字练习,我结合当时的节日来临之际组织学生进行了一个“小小购物节”的活动,通过创设一个购物的情景让课堂变得有声有色、生动有趣,学生充满激情,易理解掌握,这就深深的抓住了学生的“心”。
二、精心组织活动,寓知识于娱乐中,进行愉快教学
爱玩、好动是初中生的天性。游戏活动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结构与心理特点。教师在课堂上穿插游戏活动能使原本较枯燥、机械的单词学习和句型练习变得生动有趣。实物最能吸引学生视线,实人实景更能使他们感到亲切、自然、真实可信。根据初中生年龄特点:在宽松,庄重,和谐的学习氛围中进行语言的学习,表演,竞争和相互评价,为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教学现象而努力。
许多农村中学的老师或许都有此感叹:学生所学的英语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似乎总有那么一段距离,好像很难做到“言行一致”!其实在不少英语课时上,只要教师用一些心思,想一些点子,找到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相似的切入口,完全可以体现任务型教学的真实性,实用性和功能性。
在教“打电话”这一课时,我准备了两部手机作为教学用具,并把全班学生分为两人小组,并创设了一个用英语打电话的情景。
(一个学生配合教师完成)
t:hello! may i speaktotom?
s: this is tom.who is that?
t: tom,wouldyouliketoplayfootballwithus this afternoon?
s: yes, i would love to.
t: do not forget to bring your football.
s: all right. see you then.
学生配合教师表演完对话,大部分学生基本弄清了对话内容,然后再放录音,学生听课文内容,跟读课文内容。如此通过用英语打电话和用中文打电话的比较,加深学生对我国与讲英语国家之间打电话不同点的认识,学生在课堂表演中也正确掌握了打电话用语。
由于在课堂上我运用到了真实的手机,因此学生很感兴趣,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有七八个小组的学生都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演,我根据各小组表演的情况分别给予表扬等等,让参与的学生都有了
一种成功感和被认可感。
三、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
只有建立起师生之间沟通的绿色通道,才会有教与学之间的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才能为师生互动创造条件。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保持双向交往,同时也允许学生之间的交往。小组活动是师生互动的一种比较有利的模式,但并不排斥其它活动形式。
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各种事物所抱的不同态度和不同体验。情感对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都有较大影响,是影响学习者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把对学生的爱化为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姿态、一个体贴入微的动作,都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赏识,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这就无疑能促进他们积极上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添他们的勇气,鼓起他们的自信。
反之,师生之间的关系紧张,学生会由厌恶教师进而厌恶学习,即使是难度不大或者很有趣味的教学内容,也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一、“陷阱题”:深刻反思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从理解、领会到应用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巧妙设置“陷阱题”,会出其不意地促进学生进行深刻反思,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如,在教学“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时,笔者设计了下面一题。
某水果批发商销售某种进价为40元的苹果,物价部门规定每箱售价不得高于55元。市场调查发现,若每箱以50元的价格出售,平均每天销售90箱;价格每提高1元,平均每天少销售3箱。1.求批发商平均每天的销售利润w(元)与售价x(元/箱)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当每箱售价为多少时,可以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多少?
笔者先让学生尝试解答,大部分学生在求最大利润时给出了这样的答案:销售利润w=-3(x-60)2+1200,当售价x=60(元)时,求得w的最小值为1200(元)。对此,笔者首先高度评价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计算能力,学生已经在为解题成功而高兴。但紧接着,笔者话锋一转,又否定了学生的答案,学生的思想上立刻产生了极大的落差和疑问。笔者趁势将这种落差转化为学生寻求正确答案的动力,请学生再次读题,充分交流、讨论,学生终于发现了售价x的取值范围,从而得出了正确答案。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中,求函数的最值必定是求函数的顶点纵坐标值,而这一练习使学生明白,顶点纵坐标值不一定是函数的最值,最值大小要由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来确定。最后,笔者引导学生画出了二次函数的图像,结合函数的增减性,帮助学生利用图像再次理解了答案,学生的脸上第二次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教师巧妙设置“陷阱题”,是先让学生“陷”进去,然后再设法把学生“救”上来,一进一出,能够使学生对知识的运用重新进行深刻的反思,从而牢固地掌握知识点。在数学教学中,这样的“陷阱题”数不胜数,教师只要巧妙设计,课堂教学一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也一定会让学生更加乐于学数学,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数学学习中。
二、多解题:举一反三
教师在选择习题时,不仅要注意习题形式的多样化,而且要精选多解题,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以一当十,一题多用。如,在复习相似三角形时,笔者设计了下面一题。(如图)
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1.图中有没有相似三角形?若有,找出来并证明。2.求∠AGF+∠AFB+∠ACB
对同一道题,笔者从不同角度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去解答,这既可以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又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经过思考和交流,学生们用两种方法(SAS、SSS)解答了上题,体验到了数学解法的多样性和从不同路径成功探索数学迷宫的快乐。
另外,对同一道习题,教师只要稍加变化,如隐蔽条件、逆向叙述、改造题设、拓展结论等,就可以让不同的学生在同一个问题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所有学生都能乐于参与数学研究,主动探索,在不断的分析、比较、判断中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并在初步成功的基础上,再去独立探索更深层次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
三、生活的原题:发现数学的价值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习题,不仅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价值,而且能够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应用意识,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中享受到成功的欢乐,从而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一次函数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题。
电信公司有两种通话收费方式:全球通通话业务每月50元月租,打电话0.4元/分;神州行通话业务无月租费,打电话0.6元/分。如果你是移动用户,你选择哪种通话业务合算?
【关键词】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有效方法
英语语法是初中英语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英语所要具备的基础。无语法就无英语可说。众所周知语法对于英语的重要性,但也知道语法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比较乏味、枯燥,它对于很多学生来说等同于催眠曲。因此,首要的问题就是改变英语语法的乏味,增加它的趣味性。可以从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使英语语法变得更加有趣。下面笔者将探讨一下关于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多用有趣的教学例句
在初中英语语法讲解时,许多教师对于所举的例句要求不高,认为只要例句中含有该单词或者词组即可。其实使用有趣的例句,不单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该例句的记忆。越是有趣特别的东西,初中生记忆更深刻。例如,在讲解“trouble”这单词时,教师可以举例“Never trouble trouble till trouble troubles you”,这个例子比较有趣的一点是它连用了4次trouble这个单词,这种情况在初中英语来说是少见的,自然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可以先给出这个例句的中文翻译:“麻烦没来找你,就别去自找麻烦。”再给学生解释,第一、四个trouble是动词,第二、三个trouble是名词。这样一来,一个例句就讲了trouble这个单词的两种词性,对比更明显。用这样的一个例句,比用2个不同的例子分别体现trouble的名词和动词词性要来得有效。
在学习“there be”句型时,教师可以用平时同学常听到或者常说的句子,但是要对这个句子稍作改变,改变一下“真理”,给学生意想不到的结果,如:Behind every successful man, there is a woman. And behind every unsuccessful man, there are two.我们常说:“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女人。”但是很少说:“每个不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两个(女人)。”在学生熟悉的哲理中加多相反的一面,这样前面的结果形成鲜明对比,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这个例句的影响,掌握there be 句型的用法。通过增加例句的趣味性来加深学生对所学语法的记忆,也是一种常用的有效教学方法。
二、角色扮演
教师可以把要学的语法知识放进对话中,再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有利于调动课堂的气氛,同时让学生融入到教学情境中去,通过自身的参与去体会到这个语法知识应该如何运用到实际中去。
在教打电话用语时,通常在电话中表达自己是谁时,不使用“I am +名字”,而是用“This is ...speaking.”可能单是这样给学生讲解,学生无法理解,因为之前所学的知识,介绍自己时,都是用I am +名字。为了让学生能改变之前习惯的语法,接受新的这种表达方法,角色扮演是一个较好的办法。比如A、两位同学进行打电话情景模拟,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写出即将要用到的句型:①This is …speaking我是……②Who’s that?你是……③Could I speak to…? 我能和……说话吗?④Hold on for a moment 等一会,稍等⑤Could I take a message? 我可以带一个口信吗?A、B两位再根据老师给出的句型进行情景模拟,如下:
A同学:hello.
B同学:hello, who’s that?
A同学: This is Tom speaking. Could I speak to jack?
B同学:Hold on for a moment. Sorry, Jack is not at home.
A同学:Could I take a message? Please let jack call me back after he backed home.
B同学: No problem.
以上这个情景如果让学生用中文来打电话,对大家来说都不是问题,但是用英文来打电话,对应的中文应该如何用正确的英语来表达,学生就不知道了。可以给几分钟时间让同桌之间进行这个情景模拟,通过角色扮演来接受另外一种新的表达用语。
同样可以进行情景模拟的还有我们的生活中常遇到的问路与指路,随着经济全球化,越来越多外国人来中国,如果你在街上遇到外国人向你问路的时候,你该如何指路。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情景中掌握这些语法的实际应用,体会其中的乐趣。
三、实物教学
英语语法多而复杂,有时让学生觉得语法离他们太远。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教学,让学生感受到语法就在身边。即教师在讲语法时,要充分利用身边的一切事物,最好是教师里面的物品,更具真实性。如初中英语中要学习的表示方位的介词很多,有时讲完之后,学生在做题或者是实际应用时,又不知道该用哪个词或者混淆意思相近的方位介词。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在讲“in/out、on/under、at、over、above/below、inside/outside、in front of/in the front of、beside/next to”时,充分利用教室里的桌子、教学用具、书本等等,直观、生动地给学生介绍每个方位词的正确使用,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活学活用,用这些方位介词描述自己家里的卧室、客厅的布置。实物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语法知识点,且懂得如何把所学的语法应用在现实生活中去。
初中英语语法固然有难度,但如果用对了方法,也可以增加英语语法的趣味性,让学生对语法的学习感兴趣,自愿主动地学习语法。要学习好一门外语,需要英语教师时常思考反思,去想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郎旭辉.探究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有效方法.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9):55-56
[2]高静.论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四种方法.中学生英语(初中版),2014(05):83
[3]刘其丽.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新探.校园英语,2015(18):130
五年级的小学生对英语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对生活有一定的经历、体验与感知,这些都有利于新知识的教学,学生能在比较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新课内容。而且,学生对在英语环境中怎样做家务应该有所期待。前面的学习让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这节课中在增强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时,我为他们创设了一些贴切的机会去复习运用前面所学的单词。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动词短语的ing形式:drawing pictures, doing the dishes, cooking dinner, reading a book, answering the phone 。
2.能运用句型 “What are you doing? I’m doing the dishes/….”询问别人正在做什么并作答。
3.通过说唱Let’s chant部分的歌谣巩固复习Let’s learn部分的动词短语和句子。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本课时需要掌握五个动词短语的ing形式,能够理解下一课时的主要句型“What are you doing?”并能用“I am doing the dishes/…”作答。
教学难点:动词短语ing形式的读音。教师要多做示范,逐步引导学生流畅地连读。
三、课前准备:白板课件
四、教学过程:
Step 1.热身/复习( Warm-up/ Revision)
1)课前播放“What are you doing”歌曲,Task1任务一:唱“What’s your favorite season?”歌曲,然后师生之间进行简单的日常问答。(Daily talking)
T: Good morning, class!
Ss: Good morning, Miss Jiang!
T: Nice to meet you!
Ss: Nice to meet you!
T: How are you?
Ss: Fine, thank you. How are you?
T: I’m fine, thank you.
2)制定英语课堂班规(Class rules)
T: Today, we’ll learn Unit4, What are you doing? lesson 1. First, I’ll divide you into 2 groups: the Moon Group and the Star Group Let’s PK: Which group is the best?
3) Task 2 任务二:Read and do,头脑风暴,快速读和做,让学生通过手势的表演,达到复习前面所学动词的目的。教师用课件出示五年级上册所学动词短语的图片,让学生边读边做动作。
do the dishes cook the meals read a book
set the table do homework clean the room
Step 2.呈现新知(Presentation)
(1)Task 3任务三:(Pair work)两人一组对话,让我们谈论周末活动,然后请几个小组表演对话。并将表演得到的星星和月亮数记到相应的组里。教师利用课件创设接电话情境,当手机铃声响起时,教师假装接电话,然后课件里传来:What are you doing?教师说:I’m sorry. I’m busy now. I’m having an English class. I’ll call you later.
(2)Task 4任务四:(Let’s learn)让我们学新知。
教师问:What’s Mrs Jiang doing now? Yes, I’m answering the phone.利用白板课件教读,师生边读边做接电话动作。两人一组开火车读,为相应的星星和月亮组得分。并在教词汇时词不离句。通过师问生答,生问师答,男生问女生答,星星、月亮组交换问答等多种形式强化词汇及句型的运用。每教一个词组就书空拼写,同样教学另四个词组。
在学完五个词组后完整地展示课件动画,跟读,齐读,男女生读等。然后请同学上台在白板上做图片与词组的连线题,充分运用白板的交互式功能。
Step 3.巩固与拓展延伸(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Task 5任务五: 教师带领学生做快速反应的高低声游戏。教师低声说本部分的动词短语,如:do the dishes, 让学生高声说出它的ing 形式:doing the dishes 反之亦然。
2)Task 6任务六: (Let’s chant) 把全班学生分为男、女生两大组,一组问,一组答,并配合动作。
3)Task 7 任务七:双簧游戏
4)Task 8 任务八:Pair work两人一组打电话询问正在做什么?
5)Task 9 任务九:Guessing game 猜猜看他们正在做什么?
Step 4.小结 (Summary)
T: Ok, so much for this. You’ve done a good job! Let’s read :
What are you doing?
doing the dishes.
cooking dinner.
I’m reading a book.
drawing pictures
answering the phone
教学反思:
亮点一:以旧带新。
我采用由易到难、由旧词组练习新句型的教学策略来降低学生理解及表达的难度。在歌曲和头脑风暴热身环节,快速读和做,让学生通过手势的表演,达到复习前面所学动词的目的。然后展开两人一组对话,互问周末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亮点二:巧妙承接新词组的呈现与操练。
我创设了一系列具体而典型的生活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现在进行时的用法,如洗碗、读书、画画、接电话等。我设计本课时注意到了几个词组间的联系,打破书本上的顺序,将它们流畅地串接起来。由课件电话铃响我假装接电话,引出answering the phone。又通过互相打电话的练习,既复习了answering the phone这个词组,又将新学的五个词组结合起来,在模拟的真实情境中进行交流,这既是练习,又能渗透下节课let’s talk 的内容。
在此过程中,我还充分调动学生运用肢体语言,融入TPR活动法,以动作帮助学生记忆,让他们在做中学,帮助学生理解领会现在进行时的功能。并用书空拼写所学的四会词组。在学完新知后,能让学生当场在白板课件上做图片和词组连线题,做单词拼写竞赛,迅速检测效果。
亮点三:让课堂游戏贯穿始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学生通过听、说、唱、演、猜等活动,接触大量的语言材料,通过感知、体验、实践以及合作探究来实现学习目标。高低声游戏时教师带领学生做快速反应的游戏。教师低声说本部分的动词短语,如:do the dishes, 让学生高声说出它的ing 形式:doing the dishes 。Let’s chant 歌谣时,我把全班学生分为两大组,一组问,一组答,并配合动作。我还设计了一个双簧游戏进行比赛。
亮点四:两大组竞赛形式评价
把全班分成星星、月亮两大组,并以竞赛形式评价,看课堂发言是否积极,看课堂习惯是否良好。整节课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
亮点五:注重能力和思维拓展。
让学生带着九个任务进行学习,展开任务型教学活动,并通过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我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如在猜词环节中,学生在猜的过程中就发展了发散思维,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并拓展了第三人称的现在进行时,让学生练说He/She is …,为后面的内容做铺垫。
一、叙事
作为教师,我们每天走进教室最关心的是学生的家庭作业写了没有,作业写得好不好,上课有没有认真听讲,在学校安不安全,认为做好了诸如此类的事,就已经尽到了教师的责任。只有当学生发生“意外”,如王某的作业没写,或是张某上课开小差,再或者是李某逃学了……才会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我们不曾问起学生过得快不快乐,我们很少观察学生脸上是否有幸福的表情,我们对成绩的关注远远超越了对他们心理的关心。
有一件事让我深深地处在自责中。我所带的这个班级是从一年级接班的,现在学生已经是四年级了。作为班主任,我自认为对他们已经了如指掌了,哪些学生是留守儿童,哪些学生是单亲家庭,哪些学生好学,哪些学生贪玩,我都如数家珍。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也会考虑这此因素,从而因材施教。近期学校统计学生的基本信息,在繁忙而又琐碎的工作接近尾声时,发现章某的第二监护人的信息栏是空白的,我简直气急败坏。因为这项工作量大、时间紧,所以教师专门在家长会上指导家长填写,然后根据家长交上来的信息表录入的。对章某的家长一通埋怨之后,我便气冲冲地把他叫到办公室。在言辞激烈的批评之后,我让他打电话立即把家长请到学校来。他显然被我突如其来的质问和劈头盖脸的责骂镇住了,站在我的面前不知所措,目光每次停留在我的脸上,时间不超过一秒,经过一阵支支吾吾地搪塞之后,他艰难地拨通了电话。一次无人接听,两次无人接听,三次无人接听……我有事便离开了一会,不知他打了多少次,也不知道打通了没有,不过看得出他对打电话没抱什么希望,只是在完成教师的指令。等我再回到办公室时,他已经走了,后来回想此事仿佛看到他离开办公室的神情和背影,我懊悔不已。
第二天早上,还没来得及过问此事,他的家长就出现在了教室门口。我迫不及待地出去想问个究竟,还没等我开口,衣着朴素的妇女说她是章某的姨妈,他妈妈犯病了来不了。“犯病了,怎么回事?”这句话弄得我莫名其妙。“他爸爸在他一岁的时候因车祸去逝了,他妈妈因此得了精神病……”说着妇女忍不住声泪俱下,“这孩子可怜呀!昨天他妈妈还把他的校服剪了个粉碎,时常犯病……他时常都是饿着肚子来学校的……”这时我脑海中浮现出很多画面,四年里家长会上出现的一直是他的舅舅,四年里很少见他笑过,四年里他说话的声音一直很小,四年里他从没有正视过老师的目光……我已经没办法想下去了,我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喉咙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他还是我了解的章某吗?我怎么如此陌生起来,曾经多少次在心里埋怨过他。只知道他说话总是扭扭捏捏,怎么鼓励都难见起色;只知道他成绩差,多次让请家长都请不来;只知道他性格内向,说出来的话总是很幼稚……此时,我心里只有一句话,就是“老师对不起你!我不是个称职的老师”。
二、反思
章某在学校努力地隐藏这个秘密,如果没有这一次的信息统计,我是不会了解这一切的,也就没有反思的机会。学生的快乐是相同的,痛苦却是不同的,这让我意识到:我真正了解班里的学生吗?学生每天来学校,有多少人是快乐的,是幸福的,我茫然不知。在以后的每一天里,我要弥补我的过失,要尽力关注学生的幸福,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里,“窥探”学生“不为人知”的秘密,努力做学生生活学习中的良师益友。所以,我在工作中宽容多了,苛刻少了;鼓励多了,批评少了;理解多了,埋怨少了;了解多了,失误少了。当然我的付出也见效了,学生上课更活跃了,下课话题更多了,作业效率更高了,班级更有凝聚力了,面带笑容的学生更多了。看到学生们幸福了,我也更幸福。
世界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应该进行适时、适度的情感沟通,应该让他们感觉到,我们的付出也是快乐的,这种工作也是幸福的,这种付出的崇高,并不仅仅是因为能够给他人带来幸福,也是因为同时能够给自己带来心灵的满足,带来幸福感。”
不要让教育缺少幸福感,这不仅仅是一种境界,对学生的成长来说,更是一种责任。教育的人文价值目标是幸福教育。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促进个体获得幸福体验,提升幸福意识,发展幸福能力。
为了学生的幸福人生,幸福教育,启航吧!
小涛(化名)是个令我头痛的男孩,脑子不笨,但是对学习没有一点兴趣,上课不专心,作业从不按时完成。为了他,我费尽心思,但每次苦心策划的转化计划都以失败告终,无计可施之下真想放弃,但又不忍心。我就这样被他"折磨"着。
某一天的放学前,我去教室找他,"小涛,昨天的回家作业补好了吗?"他向我摇摇头,"今天的课堂作业做好了吗?"他又向我摇摇头,我感觉到胸中的怒火直往上蹿,"打你妈妈电话,让她来陪你做作业!"
不多久,他妈妈来到教室,我说:"你先看看他的作业本吧,我去一下办公室,马上过来和你谈谈。"我回到教室时,只见小涛妈妈高举米尺,狠狠地打在小涛的手背上,边打边骂:"我叫你偷懒,我叫你偷懒。"伴随着尺子声的是小涛的哭喊声。我连忙跑上去夺下尺子,她告诉我他们是外来民工,刚到这里时太年轻,什么都没有,为了活命,夫妻俩拼命打工,根本没有时间管孩子。渐渐地,发现小涛不爱和人说话,不爱学习、动作慢、爱拖拉。
为此,我给她提了两点建议:
一、改掉随便打骂的野蛮教育方法
家长经常打骂孩子没有一点好处,只能让孩子的脾气也变得暴躁。现在小涛已有暴力倾向,和同学打骂的事发生了好几次。
二、改"打"为"督"
小涛的坏习惯已经养成,家长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尊重孩子,多留出时间与孩子沟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关心,尽量减少成长叛逆期的负面影响,加强督促,每天检查孩子的作业是否正常完成,发现孩子有不懂的地方,能教的就教,教不了的可以打电话请教老师,让孩子感受到您的鼓励与帮助,相信孩子一定会乐意接受您的督促与教育的。
简短的交流使我感慨万千,我们的学生中有很多是民工子弟,父母整天忙于生计,无暇照顾辅导孩子功课,而且文化水平偏低。孩子们处于放养状态,作业一旦碰到问题,无处请教,导致问题无法解决。小涛就属于这种情况,想到这里心情不禁格外沉重。
作为一名教师,强烈的责任心迫使我反思自己的工作,我无法改变学生的家庭环境,我要改变自己,努力寻求适合外来民工子弟的教学方式,用宽严相济的师爱关心每个学生,努力提高校内教学效率,争取不让学生带着问题回家,这样不仅能减轻父母家庭辅导的负担,而且能使成绩不好而经常被父母责骂的孩子们享受到学习的快乐。我想,这是我能给那些民工子弟孩子最深厚的爱!
自从从事教师这一行,当一位好教师就是我的目标。在这一年里,我始终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现在又到年末,现对一年来的工作进行总结。
一、教育教学成果
在这一年的教学中,我所注重的是孩子的成绩,及孩子的学习习惯,从备课到上课,我都在积极准备和探索,极力的迎合着每位学生的口味,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和乐趣。之所以有了这样的想法,我才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和别人交流,通过听课,评课,教案的备写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使之做到学以致用。而在学生的学习习惯上,我也花了很多的心思,针对不同的阶段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要求。比如8:00的班,是初一的学生上的是新概念,就要要求孩子多背,所以我让他们每天提前十分钟进教室,7:50之后就算迟到,则罚款一元当班费,到学期末开Party。学生们都很自觉也很遵守。相对年级小的学生,我所采取的是让学生领读,领读不是指定的某个人,而是轮流进行,这样不仅给每位同学展示的机会,也增加的孩子的自信心,从而让他们有种危机意识,如果我不好好学习,那我领读的时候就会出丑。效果非常好。
二、三位一体表的落实及养成教育的培养
三位一体表是监督教学的一种手段,而实施好这一项任务也是一种艺术,在三位一体表的落实上我是这样做的,充分利用班上的班干部在课前帮我检查,随后向我汇报,根据不同的的结果,我会给予不同的处理,该赏识的要鼓励,该教育的还的说服,严重的我会给家长打电话解释说明情况,即和家长沟通了孩子的学习情况,也体现了我的责任心,做到了一举两得。久而久之,孩子就知道不签三位一体表的严重后果,慢慢的就会顺理成章完成好这项任务。
三、公办教材的渗透及家长听课制度
要想提高孩子的成绩,就必须落实公办教材,首先从人手一本书进课堂做起,做到每天给孩子们五分钟的时间读书,让孩子重拾知识,每周天根据班上孩子的学习情况来制定上公办教材的时间,而且做到每周都讲,才能让家长和孩子们信任和认可。
不管是教学还是处事,我始终相信这么一句话,凡事发生必有其道理,而且对我有帮助。就像学校制定的家长听课制度一样,刚开始觉的有点头疼,麻烦事很多,但邀请家长听课后我立马否定了那样的想法,家长来听课不仅给上课的老师带来了动力,还能不受电话的辐射就能很好的和家长沟通,同时在家长的口袋里存了一些款,又为自己巩固率增添几分色彩,何乐而不为呢。
四、结册考试及家长会的召开
随着学校的壮大和进步,学校的各项制度都在完善。从中我们也获了很多。结册考试开家长会成了教学的重中之重,从本学期的几次家长会中,我感受颇深,平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家长会上都能得知满意的答案。因为我进一步的了解到了家长的需求,同时这种需求在快速促进我成长,我很感谢我的家长朋友们。
五、学习心得
2012年是个值得提赞的一年,在这一年当中,我们在李总的带领下,进行了一
次又一次的学习,每一次的学习都有不同的收获,在这学习当中我们不仅能领略到名师们的风采,更是让我们在学习当中又一次历练了自己。又一次见证了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这几次学习让我有了很多新的认识,我们不能只做一个优秀的教师,而是要做一个名师,一个让学生尊崇,让领导赏识,让家长满意的的名师,有了这样的信念我们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在教育的大舞台上绽放自己。
六、人生感悟
俗话说的好,“三年反思成名师,而我认为三天反思会成高人”。为什么这样说呢,在我们的团队中,这样的人才比比皆是,由其是咱们万花丛中一点绿的李志军校长,他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真实写照,通过他的努力和反思,现在的他不仅是一位有经验的管理者,还是一位思想者。正因为他的影响才使得我们的团队更有凝聚力。谈到我们的团队总有一种让我数不尽,道不完话语想要表达,反思成了他们生活中的习惯和经书。他们不断地超越自己,不断的历练自己,不断的发挥着光和热。他们朴实的为人处世,善良乐观的心态,为别人着想的精神时时刻刻都在感染着周围的人,也感动着我。我能在这样的人群中生活是一种幸福,更是一种快乐。
七、改进之处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凡事我们都做不到完美,但只要我们尽力做到更好就是最棒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暑假的一天,我正在家里读书,突然,电话铃响了,我一接,竟然是我刚六年级毕业走的学生赵炀,他问我在哪儿,他说他想和我聊聊。我觉得窗外的阳光一直透射到我的心房里了,温暖无比。不过,当时,我还在老家,所以我就不无惋惜地对他说,我回学校了我再通知他。放下电话,我就一直沉浸在喜悦之中。我知道我的这种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还是把它在心中反复地掂量了又掂量。用我们老师的话来说,这是学生对老师的肯定,这就是教师价值的一部分。我当然也感受到这一点了,但是我更觉得这是一种美好的感情。信任并且愿意听从教导。我回学校那天我就打电话通知了他,和他约好了时间,到了时间我就看到他和另外一个同学曹俊杰站在路口。我连忙招呼他们过来。
一开口,我才知道他们感到暑假的漫长与无聊。确实,学习生活是充实的,虽然他们在比较繁重的学习任务下会热切地盼望暑假的快速到临,但是,真正让他们把自己都浸到暑假的无所事事中,他们肯定会感到无聊、茫然、无所适从。
我先肯定了他们的想法,因为这是一个要求上进的孩子多具有的。然后我就给他们讲计划人生的重要性。人生首先要有一个目标。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人应该计划好自己将要走的每一步。人生几十年是很快捷的,要想不虚度那就立即去做,而且要找事情去做。要不断地磨砺自己,等等。
虽然我看到他们在忙不迭地点头,但是,我知道我所说的并不是非常合乎逻辑。面临学生,才知道自己的浅薄。自己的知识虽然还比较宽泛,但是,没有深度。现在和孩子讲这些问题的时候我就有些苍白,没有一个体系。孩子虽然小,正因为小他们所接受的一切可能就是以后生活的基础,我不能误导他们。
后来,在晚上到学校上网的时候又收到几个学生的邮件,打开了QQ又有几个学生的头像在[!]晃动。他们在找我聊天。我和他们聊了生活、学习……
事后,我进行了反思。首先,我觉得我做老师的定位还可以。我就把自己当作他们的朋友,当作他们的引导者、呵护者。其次,我觉得我还不够完全了解学生的生活,我并没有完全浸润到他们生活中去。这还需要我在以后的教育教学生活中进一步地投入他们的生活,通过多种方式、手段,只有这样,才能与他们共酿美好的教育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