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坐井观天

坐井观天

时间:2023-05-29 17:48: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坐井观天,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有个段子说,一家人在旅行社的安排下去沙漠旅行,走了一天,小孩问导游:“还能看到什么啊?” 导游说:“你们看到什么了?”小孩说:“没看到什么呀!”导游说:“那,你们已经看得差不多啦。”

有时候,旅游就像这个段子,有些扫兴,但这不妨碍出发。十年前,我喜欢到处转,在出发前,总要做些功课,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或轶事,等去了之后,一一对照,好像这样才不枉此行。比如华山苍龙岭上有个韩愈投书处,说当年韩愈上去了,但不敢下来,于是坐地大哭,哭完之后修书一封投下山崖,正好被一药农发现,于是华阴县令找人将他弄下山来。这让人不胜向往,等去了,无疑是险的,但不至于哭吧?于是徒生比大文人韩愈还强的虚荣。

文人遇到穷途哭,不止韩愈,阮籍也哭。阮籍是个随兴的人,驴拉个车,车上拉个酒壶,去哪他不管,他随驴,直到无路可走,他下车就哭,哭出一个成语叫,穷途末路。

庾信有诗:唯彼穷途哭,知余行路难。初看这句诗,感觉有点粗浅,等到有一天迷路于一座不知名的山,几个小时不停地转着圈子,大雾依然不散,差点都要哭了,好像才懂了这诗句的意思。

年少总是轻狂,用小石头在某个平整的地方写某某到此一游,或者朝深谷里丢一把钥匙,或者和某棵松某张椅子合个影,一副指天划地的嘴脸。慢慢地,这样的兴致少了,特别是随大股人马涌向热门地方的兴致全无。这很像坐井观天的青蛙,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好,专注时总有风景的。想象一只青蛙看天,天光云影,什么时候是相同的?如同坡所说:“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同样的烟雨和潮水,不同的心境罢了。

还如同佛家说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到得后来,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虽说,佛家说的是修为精进之过程,用在旅行上也恰当。很多时候,我就在这个城市,城市很大,而我无非只走过几条街道,就算是几条街道也是有看点的啊,夏天迟起的妇人脸上印着竹席的印儿;冬天卖煤球的老人看着就暖和;清晨早市上第一屉被揭开的馒头分外香;一条狗捡到一根骨头的喜悦;公交站牌下的张望、重逢或微笑。或者就是一个阳台,也很可观。花开无疑是好的,突然从花盆里长出一株小草也让人喜欢,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它是怎么来的呢?我家孩子写作文说,春天就是阳台上的衣服飘起来。

孔老师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一件乐事。

坐井观天,未尝不是一件乐事。

第2篇

小鸟对青蛙说:“外面的世界很广阔,很美丽。”青蛙半信半疑。它心想:我天天坐在这里,看着外面的世界,才没有像小鸟说的那么好呢!小鸟对青蛙说:“青蛙兄弟,不信,你就跳上来自己瞧瞧。”

说完,青蛙轻轻地一跃,就跳上了井口。它朝外面一看,哇!外面真是鸟语花香呀!绿油油的草地像给大地披上了一层地毯,踩上去软软的,好舒服了。还有很多花儿竞相开放着,散发着迷人的清香,真的是让人陶醉了。确实,不像它在井底只看到了蓝天的一角,也闻不到花儿的香味。它在草地上蹦呀!跳呀!高兴地跳起舞来!小鸟儿在它头上盘旋着,也和青蛙一起跳起舞来。小鸟说:“青蛙兄弟,我是不是没有骗你吧!你瞧,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青蛙高兴地说道:“要不是你叫我跳出来,我还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原来这么美呀!真是谢谢你啦!”

小鸟儿和青蛙就这样尽情的跳着舞,一起感受着大自然带给它们的美。

第3篇

其实就算是他们不收我也能够知道你一直都很享受这种独处的感觉,不管在什么地方,只是那种安静的气氛让你感觉到灵魂的安逸。

但是这样的时间注定是不会太长的,因为你们在这样的过程当中会发现很多的东西,和我们现在所接触的完全不一样,然后认知突然会发生一个很大的落差,在你心里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都是一样的感觉。

然后需要再过一段时间你们就会发现原来你现在所处的地方,只不过是一方四口井。

而你,只不过是那个小小的井底之蛙。

当有一天你真的有机会开始走出这里开始摆脱这些束缚着你的东西,你就会发现成长其实就在一瞬间。

然后离开这里的时候,那些对你好的人,他们依旧会对你好。这样的人其实才是你真正的朋友,那些表面上星星作态,实际上根本就不上心的人,她们只是在假装只是在演戏。

所以有的时候我也非常的敬佩,为什么他们演技会那么好。

不去当演员真的是太可惜了。

很多东西都有,我们所得出来的经验来给自己的生活增加丰富的色彩。

第4篇

自从青蛙听了小鸟的传言,说外面世界是那么的大,是那么的美,无法来形容。从那以后,青蛙开始向往外面的天空,每天做梦都梦到自己跳出了井底,看见了美丽的世界……

有一天,那只小鸟又飞了进来,现在的它显得特别年轻、美丽,小鸟小心翼翼地梳理着自己的金羽毛,它飞到又圆又大的茶叶上说:“亲爱的小青蛙,快去看看那美不胜收的世界吧!如果你不出井底,到了年纪大时,跳也跳不出井底时,会后悔莫己啊!那个世界真有这么好看,我不信,你拍张照片给我看看。”于是,小鸟回到家,把相册打开,拿了一张最美的风景照,给小青蛙看,小青蛙“哇——”地一声尖叫,说“太美了……”小青蛙信以为真,看好目标跳了出去,没想到,没跳着,却摔了个四脚朝天,小青蛙拼了命地说:“为了美丽的大世界,我拼命了,做鬼也要跳出去!”小青蛙又跳了一次,还没跳着,又跳了一次……小青蛙不跳出去不罢休,到了第九次时,啊!它跳出了,小鸟围着它祝贺它,时不时地还竖起大拇指。

小青蛙闻了闻井外的空气,好清新,好凉爽,周围的大树林苍翠欲滴,数不胜数,那么绿,那么美。它望望天空,无边无际,即湛蓝,又美丽……突然小青蛙闻到了一股臭气,往地下看了看,“怎么这么多垃圾啊,好臭,真是臭气熏天。”接着又说:“世界虽然大,虽然美,但是不讲究卫生,我还是回我的洞吧!”小鸟疑惑不解地说:“世界不美吗?”“这美吗?”青蛙也问。

青蛙跳进了井底,说:“家的感觉真好啊!”

浙江省舟山市沈家门第一小学五(9)班四年级:刘潇尹

第5篇

有一天一只小鸟当它飞得有点累时,便停到一口井的边缘上休息。突然,井中的青蛙打开电脑,唱起了歌曲,小鸟吓的差点掉到井中了。小鸟想井中怎么有音乐呢?当它朝下看时,他发现了一只青蛙戴着眼镜,坐在一张桌子前,手上拿着一个像老鼠似的东西左一按右一点。小鸟大笑起来,说:“你这只没用的青蛙,不学无术,还有时间玩老鼠!”小鸟的笑声惊动了青蛙,青蛙愤怒的说:“喂,你笑什么?”小鸟又笑着说:“你坐井观天,活像个木头,真羞人!”青蛙说:“你可不要小看我,我其实很有学问,你不信就来考考我。”小鸟说:“好!”

小鸟说:“我来考你一些问题,你知道在青海哪里发地震,是几点发的地震,又是几级地震,死了多少人?”地球人都知道。青蛙把像老鼠似的东西移了一下,再一击,然后就说:“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2010年4月14日早上7时49分发生7.1级地震,这次地震已造成2220人死亡。”

小鸟又问:“你知道世博会在哪举行,世博会的主题是什么,吉祥物是什么,它是什么颜色,海宝的设计者又是谁?”青蛙把像老鼠似的东西移了一下,再一击,然后就:“世博会在上海市中心黄浦江两岸,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的滨江地区,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变得跟美好,吉祥物是海宝,它是蓝色的,是巫永坚设计的。”

“蛙博士,我真是甘拜下风了。”小鸟惭愧的说。“小鸟,你不用惭愧,我能知道这些事,也是依靠现代科技的力量啊。”蛙博士说。小鸟又说:“蛙博士,你在这里等着我,明年的今天,我来跟你比学问。”“好啊,不见不散。”说着蛙博士打了一个OK的手势。

小鸟飞走了,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小鸟一定是去学习跟多的知识了!

第6篇

没想到看到第3页就令我爱不释手。陈大伟教授给我们讲了一个每个人都熟悉的坐井观天的故事,由此引发的思考却深深地震撼着我。他让我们认识到我们大家都像故事中的青蛙一样,都在“井”里:我们所处有限的环境是一口“井”,我们过去狭隘的经验、单一的教学模式也是一口“井”,书本、朋友、探索、自我反思资源是我们的“小鸟”,而无论我们怎么跳,最后也只是从一口“井”跳到一口更大的“井”中。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想做自由飞翔的“小鸟”,“333”工程正是这样的孵化器,而教学反思与改进犹如它有力的双翅。

震撼一:我们不要“用一生的辛苦忙碌攀登到人生阶梯尽头时,发现梯子搭错了墙头”

我们的教学首先应该思考通过教学让学生得到什么。陈教授以《画家和牧童》教学为例:

《画家和牧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

课文讲的是唐朝画家戴嵩画牛受世人追捧,但一位牧童却指出了他的错误的故事。

陈教授听很多老师讲这堂课大同小异。老师在写课题时把“画家”二字写得大一些,“牧童”二字写得小点,然后提问:“请同学们观察,老师的板书有什么特点?”同学回答:“‘画家’写得大一些,‘牧童’写得小了一些。”正中老师下怀。老师接着说:“是的,这里的画家是一个著名的画家,牧童是一个十分普通的牧童,而且是一个小孩。我们就来读一读,这个著名画家和一个普通牧童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是分析戴嵩画画的水平如何出神入化,一个如此著名的画家在不绝于耳的赞美声中,面对一个牧童的指正,在其他人感到是一声炸雷时,戴嵩却从善如流,既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又非常诚挚地向牧童道谢,虚心之美德令人感动,这种品德多么难得,多么值得我们学习。一个小小牧童,面对地位尊崇的大画家出现的错误,竟然“挤”进赞叹着的人群大喊“画错啦”,我们应该学习这种敢于挑战权威的实事求是的精神。

在省级优质课竞赛活动中,执教的老师获得了一等奖。在区级公开课的议课活动上,陈教授让大家讨论:“我们应该学习的是谦虚这种品质,还是名人的谦虚品质?刚才,你请一位同学读课文,这位同学读得不理想,先后有三位同学直言不讳地提出他在朗读中的问题,这位同学都虚心接受并感谢了帮助他的同学,这位同学虚心的品质是否宝贵?成就大了,人格是否就不平等了,我们还要用写大一点和写小一些来强化?我们是不是在从小就开始培养学生的‘名人崇拜’?”

陈教授观课议课的目的并不只是提出问题,同时需要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他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反思。最终大家认为,应当让学生明白做人应该虚心,善于观察,要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和大人,最终让学生形成独立的人格。

我读到这里,也犹如“感到一声炸雷”。

我的教学中何尝不是这样?我在上《大作家和小老师》、《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时不也是这样设计的吗?更令我汗颜的是,连板书都是一样处理的。天哪,我过去自鸣得意的课堂都教给了学生什么!这不正是“梯子搭错了墙头”吗?我现在才明白,当萧伯纳要小女孩回家告诉家长“今天碰到了英国大作家萧伯纳”时,小女孩反唇相讥“你别忘了今天你遇见了苏联小姑娘娜塔沙”的意义。当时我就事论事,只让学生总结出了小姑娘的机智,没有让学生从小姑娘口中体会人人平等的深意,确切地说,我这个自以为是的老师的思想境界连一个小姑娘还不如。换句话说,我也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就如同井底之蛙。

再反思反思,我过去的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的都是学生所需要的吗?细细想来,恐怕还是以知识为主,能力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创造性就更不要说了。天天喊以学生为本,课堂上真的以学生为主体了吗?注意到那些只是机械参与的中等生和冷漠旁观的后进生了吗?也许只是偶尔吧!愈反思愈觉得自己是井底之蛙,但同时也愈激发对“大海”的渴望。

震撼二:提问重要,但有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更为重要;自己的问题先自己想办法

陈教授给我们讲述了《苹果落地》教学案例,他启发我们学习本课,学生可以得到哪些东西?大多数人认为应让学生意识到好奇心很重要,要敢于提问。而他却认为,学生天生就有好奇心,重要的是如何进行保护,保护得好,就不用刻意激发,保护不好,以后激发困难重重。

陈教授的设计是让学生从文中感受到提问重要,但有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更为重要;自己的问题先自己想办法。再进一步渗透观察、猜想、实验等科学研究的方法。

看到这里,我不禁联想到自己不也是常用爱因斯坦的观点“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来激发学生大胆提问吗?但我注意过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吗?我强调过解决问题的重要吗?我教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吗?

接着陈教授又举了第二个例子。当你的孩子问你蝴蝶飞舞为什么没有声音,而蜜蜂却有,你也许会很负责地告诉他是因为翅膀振动快慢的原因。看似满足了孩子的求知欲,实质上是切断了孩子自主探究的途径,形成了知识的依赖,丧失了动脑的机遇。那我们应当怎么做呢?陈教授提醒我们,要通过实践培养孩子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自主探究的习惯。

正如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我是一个好教师还是一个坏教师?我的学生也喜欢提问题,就是一个“小问号”,我不是常常充当百科全书的角色吗?不是常常为之而自鸣得意吗?

震撼三:勤快的老师包办出懒学生,勤快的老师带出被喂大、什么也不会做的学生

在教学中有很多这样的现象,一个老师处处包办代替,面面俱到,有些老师唯恐学生不懂,课堂上总是不厌其烦地讲;担心学生这也不行那也不懂,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做。老师的过分“勤劳”换来的是学生的过分依赖,培养出的只能是不善思考、不具个性、不思创新、因循守旧的学生。

我今年接手四年级的一个班,第一次写课堂作业,我让学生拿出《补充习题》,好多学生呆呆地望着我不动笔,我开玩笑地说:“我脸上又没有题目,看什么?”一个胆大的学生说:“以前老师都是把答案抄在黑板上的!”这可把我给雷倒了。更雷人的还有,作文课上,有的学生掏出作文选就要照抄,有的盯着我。这次我有经验了,我问:“不是还要抄在黑板上吧?”我了解一下,以前有的班的确是这样的。我真佩服他们从前的勤快老师太有才了,把学生都变成了需人喂养的雏鸟。难怪上课很少有人回答问题,需要深思的难题,举手者更是寥寥无几。

好在从陈教授这里学到了许多应对的方法。首先是“断奶”,斩断他们对老师的过分依赖,让他们自己去思考问题。其次是教给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一些有梯度和广度的问题,让他们学会深入地、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问题。第三是用追问法,多问问为什么。第四是用脑力碰撞法,在思维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激发他们思考的兴趣。

震撼四:要摒弃单一模式,提倡多元模式教学。无论哪种模式,都要围绕学生学会、会学、越学越聪明来设计

陈大伟教授引用崔峦在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的总结发言的内容,向我阐述了多元模式的精髓。

我们所知的模式主要有常用的凯洛夫五步教学法,叶圣陶的预习―报告和讨论―练习模式,学、导、练模式,目前流行的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入领悟―品读赏读、揣摩写法―积累语言、尝试运用“整分整”模式。本学年,连云港市也在强力推进“三案六环节”模式,阻力重重,原因很多,比如大家对三案模式还没有清晰的概念―― 一线老师水平有限,需要形象的模式而不是深奥的理论;更有人们的习惯思维,当初凯洛夫的五步教学法流入中国的时候,当时的人们一笑置之,后来不是在我国流行了几十年吗?今天要改变它,人们又像当年一样的态度,惯性使然。

当然,不管是过去的模式,还是现在的三案模式,我想它们要想有生命力,就必须具备崔峦所说的“围绕学生学会、会学、越学越聪明来设计”,而其本身的步骤环节并不重要,适合本班学生和老师的才是最好的。

第7篇

青蛙跳出井口看见天真的很大,惊讶地说:“我的天哪,原来天真大呀,小鸟对不起,我还以为你在吹牛呢!”

小鸟说:“没关系。以后你要经常出来和我们玩”

青蛙看见四周有一眼望不到边的大草坪和许多五颜六色的鲜花,还有许多大树。一阵阵微风吹来,还有一股股花草的清香。

突然有许多小鸟飞来,它们给小青蛙献上鲜花。

青蛙感到很幸福很温暖!

青蛙说:“小鸟们,我给你们打水喝吧。”

小鸟们说:“谢谢你,我们的好朋友。”

从此以后,青蛙每天都跳出井口玩。

2011-11月完成

第8篇

自从青蛙听到小鸟说外面的世界非常美丽之后,青蛙每天都想上去看一看。

一天,大象伯伯经过井边.青蛙看见了,就对大象伯伯说:“大象伯伯,我想上去看一看上面的世界,您可以拿一根绳子拉我上来吗?”“没问题,我最喜欢帮助别人了!”大象伯伯谦虚地说.

青蛙被拉上来后,第一眼看见的是:无边无际的天空,美丽的花朵,绿油油的草地,茂密的树林.这时,青蛙真想跟小鸟说:“小鸟,对不起,是我错怪了你.原来天空是那么大,那么远.”

青蛙决定,不自做一只井底之蛙了.它要和全世界的动物朋友,找一个池塘做家.

青蛙和池塘里的青蛙做了朋友,和他们过上了快乐的生活!

广东江门开平市谭宏帙纪念小学三年级:小小小甜甜

第9篇

青蛙用力往上跳,蹦到了高高的井沿上。他满不在乎地抬起头,想看看那个井口大的天空。可他看到的是一望无际的蓝天。青蛙感叹地说:“呱!原来天这么大呀!”

小鸟微笑着对青蛙说:“哈哈!你终于知道天的大小了!告诉你,做人要谦虚,不要自以为是,你最好再到草坪上看看,那里有更新鲜的好东西,开开你的眼界。”

青蛙来到绿油油的草坪上,草坪上飘着玫瑰的芬芳。一草一木看上去像有生命似的,光滑绿油,简直如仙境一般。小河晶莹纯净,宛如一块闪着银光的宝石,在草坪中闪闪发光。到了晚上,闪亮美丽的星星像在空中淘气顽皮的孩子,眨着明亮可爱的大眼睛。

青蛙都看呆了,他高兴地说:“我要在这儿安个家,邀请其他小动物来这儿做客……”

作者:桂林市育才小学084班赵若溪

指导老师:林艳

第10篇

【关键词】新课改 误区 反思

Who has jumped into the “well”

------Turning over to think about that teachers have stepped into the wrong area of the new course reform

Hao GuiyingMa Huimei

【Abstract】Referring to excellent teachers’ teaching kinescope, the writers have launched the fictive expanding practice in teaching the text, Looking At The Sky From The Bottom Of A Well, but it is pity that they have not got the expectative wonderful result. After turning over to think about it, they have realized that they have stepped into the wrong area of the new cours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ir own planed goal, but they have ignored students’ inherent experience. From that they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to the new course reform.

【Keywords】New course reformWrong areaTurning over to think

在一次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坐井观天》时,其中最吸引我的地方是,教师在最后设计了一个想象性拓展练习:“青蛙听了小鸟的话,跳出了井口,一下子惊呆了,它看到了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其中一位学生回答得最具特色:小青蛙跳出井口以后,一下子呆住了,天空中弥漫着一股刺鼻的化工味道,鱼哥哥挺着白肚子奄奄一息……正在小青蛙纳闷时,一张鱼网悄悄向它撒来,吓得小青蛙连蹦带跳地回到了井里,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呀,好险!”

看到这儿,我激动不已,一幅幅精美动人的电脑课件,学生讨论问题时的热闹场面浮现在我面前,我的耳边仿佛又出现了那句“雪化了是春天”的洋溢着新课程多元性理念的答案。

我上新课程二年级上册第十三课《坐井观天》时,也模仿教学录像上的想象性拓展练习,以《青蛙跳出井口以后……》为题让学生进行口述。学生有的说小青蛙看到了楼房很高;有的说小青蛙看到了果园里的苹果熟了;有的说小青蛙看到无边无际的天空,有时还有飞机从空中飞过……可是,我期待的精彩答案并没有出现,于是我一个劲儿的引导:“可以联系我们生活实际,如周围日益恶劣的生活环境……”

终于有些学生“恍然大悟”了:“青蛙发现小河变脏了,河里还有玻璃瓶、菜叶!”

可是青蛙还是没有跳进井里,于是我又耐着性子开始引导:“看到这么恶劣的生活环境,你认为青蛙还会继续呆在井里吗?”这时全班同学终于回答:“青蛙又跳回了井里!”

这节课虽然结束了好几天,可我心里一直不是个滋味,因为那只青蛙并没有跳进井里!真正跳进井里的只有我――教师。

反思这节课,我为了达到自己预设的目标,而忽略了全班同学固有的体验,虽然经过了我的一再“启发”,这只可怜的青蛙最终跳进了井里,可是这如何谈得上精彩,即使是精彩的话,那么也是虚设的精彩。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有许多教师走进了新课程的误区。

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体作用十分明显,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教学评价都是由教师单方面决定的,教师就相当是“填鸭人”,这种角色的局限性显而易见。新课标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自立,便主动让出了“平等中的首席”的位置,甚至不组织课堂教学,退出教学舞台,成为一个奉行“管得越少越好”的“守夜人”,这不利于发挥教师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的角色作用。

合作学习变成了“拉郎配”。新课程指出,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活动,养成善于倾听、吸纳他人意见的习惯,学会合作和欣赏。

有的教师把合作学习当成落实新课标的一种装饰,无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求,大事小事都要求合作学习,使合作学习成为无米之炊,既费时、费力,又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使合作学习成为一种“拉郎配”。

教堂变成了演堂。有些教师夸大了语言交流途径的作用,既有自主学习,又有合作交流,既有常规性的阅读,又有演讲、对话模拟、多媒体展示、课本剧表演,课堂教学像跑龙套似的,呼呼啦啦、热热闹闹,但文本的解读时间少了,学生的思考时间少了,对语言的运用时间少了。

我们拼命的呼吸着“新课改”的新鲜空气,可是由于对“课标”里面的理解浮于表面,没有做到真正的理解,又担心自己的课堂教学缺少新意,缺少“课标”新理念,而走入误区,导致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繁荣景象”,――课堂上追求不正常的完美、虚设。

因此,我们作为处在“新课改”第一线的教师,既不能躺在井底“观天”,也不能跳出井口,不加辨析的呼吸外界“空气”,因为外界的空气也有些是“化工废气”(课改误区),当然更不能因为外界危险而重新跳回到“井”底,重新“坐井观天”,我们要不断学习新课程的新理念,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走出误区,使新课改的天空呈现出一片明朗的景象。

论文提纲

新课标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了让学生自立,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有些教师便主动让出了“平等中的首席”的位置,甚至不组织课堂教学,退出教学舞台,成为一个奉行“管得越少越好”的“守夜人”,这不利于发挥教师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的角色作用。

合作学习变成了“拉郎配”。新课程指出,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活动,养成善于倾听、吸纳他人意见的习惯,学会合作和欣赏。

有的教师把合作学习当成落实新课标的一种装饰,无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求,大事小事都要求合作学习,使合作学习成为无米之炊,既费时、费力,又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使合作学习成为一种“拉郎配”。

教堂变成了演堂。有些教师夸大了语言交流途径的作用,既有自主学习,又有合作交流,既有常规性的阅读,又有演讲、对话模拟、多媒体展示、课本剧表演,课堂教学像跑龙套似的,呼呼啦啦、热热闹闹,但文本的解读时间少了,学生的思考时间少了,对语言的运用时间少了。

第11篇

1、意思:说自己本是后山人,没见过世面、没有学识的人;偶做前堂客:偶然的机会登上大雅之堂;醉舞经阁半卷书:学了一点点知识;坐井说天阔:坐井观天说大话。福祸得失用量海水的办法计算。只是到了自己没钱时,指着老天对我的不公平。 此词一语双关。可以用到自己的谦虚,也可以视为自己的大智若愚。既是抬高自己也可以贬低自己。

2、原文:本是后山人,偶做前堂客。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福祸。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

3、出处:豆豆的长篇小说《遥远的救世主》。

(来源:文章屋网 )

第12篇

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其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同学科又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学科的特点,创设思维环境,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在愉悦情境中,思维得以启迪,能力得以培养,素质得以提高。课堂教学要放得开。所谓放得开,就是让学生自己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能够解决的问题一定要留给学生,万万不可由教师的讲授代替学生的学习。这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最邻近发展区理念的精神,让学生像攀登脚手架一样,经过不懈努力,同时不断提升自己。

我们有些教师,也想放手,却不敢放开,似放非放中依然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在一所学校听了一节数学课《乘法的简便算法》,在有例题做铺垫的情况下,教师出一道16×25的乘法题,要求小组讨论,通过协作学习寻求简便算法。讨论之前,教师又投影了提示:(1)25和几相乘可以得整百。(2)16可以分成( )x( )。这两个提示目的是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但却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多向发展,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创新。25×4可以得整百,16分成4×4,在这种暗示下,各小组的结论都是25×4×4=400。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放得开,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教师应当把这一问题不加任何提示交给小组讨论,看一看那一个小组找到的简便算法多。学生的研究结果可能有25×4×4;8×(2×25);(5×8)×(2×5)等等,然后再要求学生找出最简单的方法。

我们有些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想、去说,但没有让学生全面表述自己的意见,阐明自己的观点,却打断发言,结果还是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有节语文课《坐井观天》。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让青蛙从井底跳上来,引导学生,青蛙看到了什么?他有什么想法,进行语言训练。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争先恐后地发言,有的说:青蛙跳出井口,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大海,涛声吓得他急忙向小鸟求救……一个学生说,青蛙从井里跳出来他到外面看了一看,觉得还是井里好,他又跳回井里去了。同学们哄堂大笑,老师打断他的话问大家,是井里好还是外边好。同学们说,外边好。发言的同学坐下了。老师却说,我看你是一只小青蛙,坐井观天。之后,老师让大家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

在批阅学生的作业时,老师发现被他称作小青蛙的学生写的故事:青蛙跳出井口,他来到一个小河边,它累了,想去喝水,突然,他听到一声大吼:不要喝,水里有毒!果然,水上漂着不少死鱼,他抬头一看,不远处有一只老青蛙对他说话,他刚要说谢谢,就听见一声惨叫,一柄钢叉刺穿了那只老青蛙,它正在痛苦地挣扎。小青蛙吓坏了,这外面的世界太可怕了,他急忙赶回去,又跳回井里,还是井里好,井里安全啊!

老师看到这里,心被震撼了,河水里常常漂有死鱼,市场上常有青蛙出卖,这是有目共睹的,让小青蛙跳回井里有什么不好;可老师却没有给他发表观点的机会。倘若让他把话说完,不仅同学不会笑,而还会给课堂教学增添一抹亮色。不是要培养创造性思维吗?可是老师却说他是一只坐井观天的小青蛙。孩子的心灵就像井外那样多彩的世界,需要跳出来的却教老师自己。

老师读完作文,工工整整写下一句话:对不起,老师是青蛙。

在我们的教学中,不知不觉成为青蛙的做法时有发生,其实还是怎样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让课堂真正活起来。活起来,就是要真正放得开。

放得开,不是没有目的的放,更不是放任自流。放,为发展思维而放;放,为培养能力而放,要目标明确,尺度准确。目标的确立,尺度的确定,都要和教学目标紧密结合,不能偏离教学目标、在放得开的同时,还必须收得拢。所谓收得拢,就是围绕教学目标这条主线去收。学生尽管可以海阔天空的去想、去做,但绝不可偏离教学目标的胡思乱想,为所欲为。在学生思维方向偏离目标时,教师要用巧妙的语言给与纠正。观摩了一节体育课《攀爬游戏》:教师把学生分成两组,爬上攀爬架的顶端,从纸箱里拿出“果实”放到小篮子里。回到地面,跑过小河,放到纸箱里。目标是掌握简单的攀爬技术,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和合作精神。其中一个小组依次爬上攀爬架三人,其余同学在小河上排成一队,依次传递果实。充分体现了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情感目标达到了,但技能目标――攀爬能力目标却不可能实现。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必须对偏离教学目标的做法予以纠正。只有这样,才能在平等、和谐、自主、协作、交流的氛围中完成教学目标,真正体现新课程、新课标的精神。

作者简介:田宝君(1985-),男,吉林省公主岭市胜利小学副校长,中学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