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网站建设规划书

网站建设规划书

时间:2023-05-29 17:48: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网站建设规划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网站建设规划书

第1篇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改革是我校近三年的重点科研课题,《网站建设与管理》这一课程是本课题下的一个实验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方法是凸显《网站建设与管理》的岗位技能和相关技术应用能力的课程。

按照“职业能力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分析――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的思路,我们完成基于工作过程的《基于工作过程的网站设计与制作》教材开发及学习情境的设计工作。本着以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网站设计与制作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工作实践为主线,项目为导向,采用情境教学,以及经过对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在这学年中,笔者根据职中生的特点,在职中计算机专业的《基于工作过程的网站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模式作了一些实践探索,尝试了如下的教学改革。

二、教学改革的背景

1.对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认识

《基于工作过程网站设计与制作》按照实际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进行重构,教学方法和模式以工作过程“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教学法进行改革创新,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知识体系、管理模式以及考核评价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

(1)资讯:介绍相关网站建设者的技能知识。

(2)计划:如何规划网站。

(3)决策:编写网站设计规划书。

(4)实施:网站的设计实现。

(5)检查:网站的调试、展示与完善。

(6)评价:小组评价、网站技术答辩。

2.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中职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主动性不强,受自身条件所限,他们所掌握的技术比较单一,知识面不广。在基于工作过程的网站制作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在资讯阶段,他们能在老师的示范及讲解下,理解掌握知识。在计划与策略阶段,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网站规划书编写,而且网站开发规划书写得非常简单,一旦离开老师的引导,他们就像老鼠拉龟一样,无从下手。但在设计实施阶段,由于有一定平面设计与网页设计的基础,他们又跃跃想试,情绪高涨。在检查与评价阶段,运用个人总结、小组自评、互相答辩的有效评价方式,同学们收获是颇大的。因此,笔者分析了教师参与引导学生的情况,如图1所示。

网站的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如图2所示,在这个周期中,首先是要进行认真、科学的规划,也就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计划与决策阶段。而后才是运用网站建设技术进行开发建设,最后是测试并,每一个步骤都是很重要的。而网站建设规划方案明确了建立网站的目的和发展方向,了解客户及市场的需要,确定网站所提供的功能,可谓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三、快速原型法理论

快速原型法是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而提出的一种从设计思想、工具、手段都是全新的一种系统开发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在识别客户最基本的需求的基础上,先开发一个初始的原型系统,通过使用原型系统,开发者不断理解客户的要求,反复修改和完善原型,直到形成最终满意的系统。

快速原型法的五个阶段:

1.计划决策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完成网站策划书。但学生们都是菜鸟,想做好网站的策划,从哪下手?什么是策划?策划能力是什么,如何写好网站策划书?对学生们是极大的考验,网站策划是用创意的方式来实现达到某个目的的能力,好的创意必须能够成为好的执行方案。那么,在做某个类型网站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们去收集大量的资料,激荡出自己的想法。但我们的学生达不到这个水平,那么只能在教师引导学生们认真阅读网站建设的任务书,然后小组讨论,研讨网站的目的与基本要求。制定出非常粗糙的网站策划书。如果教师只停留在这个方面,不断要求学生们深入研制网站策划书,学生们是不知道要写啥,写出来的东西也没有实际的价值。

教师引导学生们完成策划草案编制,步骤如下:

(1)建设网站前的分析。

(2)网站的目的与功能定位。

(3)网站技术方案。

(4)网站内容及实现方式。

(5)检查维护方式。

2.网站原型图设计

在这一阶段,学生在参考了同类网站效果后,根据初步的策划草案,着手设计网站的效果原型图,原型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对自己的作品一目了然,所以要快速及清淅地了解网站的核心功能,我们要减少制作原型的时间,加快开发速度。步骤如下:

(1)整理思路,把想要做的网站结构、布局整理清楚。

(2)安装一个网站设计原型工具Axure软件。

(3)根据网站结构、布局开始设计条条框框,放置它们到适合的位置。

3.调试、评价

通过教师的点评,提出修改意风,使网站功能逐步趋于明显。

4.修改和完善模型

如果小组及教师认为所研制的网站原型根本不可行,则需要重新研制系统模型。如果是对所研制的网站原型图不满意,则需要对原型进行完善和修改,这是一个反复修改,不断完善的过程,直到达到要求为止。

5.网站设计

根据网站原型,现在需要一步一步将原型变成现实,这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步骤如下:

(1)绘制网站效果图。

(2)制作网站动画。

(3)设计网页。

(4)、调试网站。

(5)评价。

经过一个学期教学,学生们收获颇大的,基本上可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网站策划与设计。

四、效果

基于工作过程是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其教学内容指向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的认识。网站设计与制作是其构建一个系统,它总是要遵循一定规则和程序,经过使用原型法来进行教学,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计划及决策能力,因为计划和决策处于网站建设的首要和关键地位。计划的有效性与决策的质量相关,而实施的结果依赖于计划与决策中的优化方案与水平。利用原型法,可以不断地完善网站原型,从而使目标管理发挥出预期的作用。

第2篇

一、2005年信息化工作情况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今年以来,局领导高度重视交通信息化建设工作。为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市局调整、充实了以局版权所有!长为组长的信息化领导小组,对信息化工作进行统一领导、规划和协调。市局信息中心具体负责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工作,并分别确定了局内外网建设的工作人员。另外,领导小组还在局各部门、单位设立了信息工作联络员,落实责任,从上至下,形成合力,切实抓好信息化建设工作。

(二)建立制度、科学管理、规范实施

市交通局为保证信息化建设能规范、有序的发展,明确信息化建设方向,制定了每月信息化工作会议例会制度、联络员交流制度;制定了《局网络运行管理办法》、《信息报送统计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完整[本文转载自[的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并起草了《交通局信息化“十一五”建设规划》,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性纲领。另外,局还向省厅申报了交通信息化建设项目,目前,已通过审查立项。

(三)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建立了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

市局在人员少,人员兼职多、任务重、缺乏专业计算机人才的情况下,坚持培养、建设高素质信息化人才队伍。局领导在充分信任、充分放权的基础上,积极倡导各信息工作者加强自身学习,相互交流,在工作中探索创新,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与知名it企业结成战略发展伙伴关系,从而形成交通信息化建设优势团体。

(四)加大投入,基本完善了内外网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以来,交通局加大了资金投入,进行信息化建设。其中,完成了机关内部宽带上网,实现局域网正常运行。完成了局领导及办公室机要秘书与党政网的连接。充实了市局交通政府门户网站并成功进行了网站改版;12县市区交通局政府门户网站已建成,基本形成了以市局门户网站为中心的全市交通门户网站群。完成了站场远程安全监控系统(一期工程)的建设,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了部分站场远程实时监控。局机关oa系统已安装完毕,远程公文传递系统安全正常运行。一批必要的办公硬件设备已配备,为下一步交通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五)内网构架初步形成

今年,交通局内网平台构架基本形成。一是完善了机关局域网综合布线系统并全面开通宽带网络服务;二是完成了局机关及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与省厅专网的连接;三是开发了信息资源管理数据库,初步实现了查询、下载等功能,进一步深化了资源共享,起到了简单网上办公的作用,使内网建设又上一台阶。

(六)门户网站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今年,局对交通网站进行了成功改版,在原有基础上增设了许多具体栏目,版式也进行了调整改进,并确定了专人进行维护管理。经过半年运行使用,新的网站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达到了一定的对外宣传效果。主要表现在:一是内容更充实,信息更新率提高;二是点击率逐渐提高,从原来的每日几人增至现在每日100余人,这也表明关心交通的人更多了;三是开辟了网上投诉信箱,留言板、新区论坛等栏目,增强了与市民、业户的互动功能,促进了交流,为更好地利用网站为市民、业户服务提供了平台;四是建立了网站管理维护、信息报送等相关制度,将网站渗透到各单位、各职工的生活工作中,大大提高了职工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整合了资源,扩大了网站影响,发挥了网站作用,直接地促进了交通对外宣传。

(七)通讯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对电话线路故障、电话箱破损、油漆脱落等进行及时维修和刷油;局电话完好率达到100%,开通了固定电话与手机虚拟网,大大节省了通讯费用。

尽管今年交通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交通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工作中也还存在很多不足,有待于我们加以改进和完善。一是各单位、部门信息化工作发展不平衡;二是信息化工作经验欠缺,业务技能有待提高;三是信息化建设分散,信息资源共享性差,需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四是网站建设不尽完善,版式、内容、功能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改进、加强。

二、2006年信息化工作安排

新的一年即将来临,新的一年是充满希望的一年、富有挑战的一年,我们要做好一切精神上物质上的准备,迎接这一挑战。由于种种原因,长期遗留和积聚了一些问题,包括旧的传统观念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们面前还有不少困难,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墨守陈规,要扎扎实实做事,按照"稳定、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去行事,按照市交通局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计划去贯彻。为了进一步做好交通信息化建设工作,针对今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明年的工作中必须认真加以改进,积极开拓创新,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为此,对2006年工作提出如下安排:

(一)建设重点电子政务业务系统

为了提高交通决策、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办事效率,逐步规范业务流程,维护社会稳定,根据我市交通发展需求的轻重缓急、平衡需求和基础条件,要加快以下重点业务系统的建设。

(1)完善交通vpn网络信息平台

依托市公用信息平台搭建交通vpn网络信息平台,构建以交通政务、运政管理、交通稽查、规费征收、路政管理系统为基础的应用体系,在现有应用系统的基础上,充实完善交通vpn网络信息平台,整合各类网络资源,真正实现协同办公和信息共享。

(2)建成交通公共数据中心

以省厅交通政务信息系统为基础,建设我市交通数据中心,与各部门互联互通,实现数据交换与共享。

(3)建成市、县两级宽带传输网络

建立市、县两级交通光纤宽带网,信息网络实现宽带化,网络间实现高速互联互通。

(4)推进县(市)、区交通局信息化工程

按照市交通局的统一规划,各县(市)、区交通局要建设市交通局公用信息平台的区域性节点,保障以市交通局公用信息平台为中心,以区县交通局平台为节点的高速宽带城域网的建设与畅通。同版权所有!时,要开发建设自己内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制定信息化建设规划,报市交通局信息化中心审核通过后实施。

(5)建成远程站场安全监控系统(视频会议系统)

(二)继续加强领导,提高每位机关干部对信息化的认识,把信息化工作纳入个人的目标考核任务,使之完全地融入到个人的工作、生活中。加大投入,完备硬件设施,改进机房建设。改进完善内部局域网建设,提高机关网络办公水平。进一步规范工作制度,落实责任,继续做好统计考评工作。

(三)修改完善《交通信息化“十一五”建设规划》。加强网站建设,做好网站改版和推广工作。建立更多的互动和设立英文版面,更有效地利用网站做好服务工作。

第3篇

6月20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来自世界各地的档案专家、学者汇集一堂,共同探讨“电子文件管理国家战略”这一课题。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电子文件管理国家战略”课题组共同举办。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杨冬权参加了会议并发表讲话,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冯惠玲在开幕式上讲话并作了主题发言。

研讨会上,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与荷兰的专家学者分别从电子文件管理的总体构想、体制机制、技术标准以及电子文件中心设计思路介绍有关研究成果,并分享了关于电子文件管理的最新经验。

国家档案局副局长、中央档案馆副馆长李和平也出席了会议。

(本刊记者 韩伟)

福建省副省长叶双瑜参观福建知青档案图片展

6月7日上午,福建省政府副省长叶双瑜在省档案局副局长林真的陪同下,参观了《福建知青档案图片展》。他指出,省档案馆开展知青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不仅保存了一段特殊的历史,而且通过展览的形式,生动、客观地反映了这段历史史实,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档案部门要通过有效形式,把反映福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各方面的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好,有效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据悉,由省档案馆主办的“福建知青档案图片展”6月2日至7日在福州画院向社会免费开放。展览分为告别城市、辛勤耕耘、知识奉献、生活片段、离乡返城和情牵第二故乡等6个部分,展出档案照片280多幅、实物档案120多件。

(福建省档案局办公室

蔡敏生 叶建强)

浙江数字档案馆项目建设验收

6月10日,浙江省档案馆数字档案馆应用系统顺利通过国家档案局技术部专家组验收,历时三年的数字档案馆项目建设圆满结束。

浙江省档案馆数字档案馆工程是经省发改委批准立项的该省“百亿信息化建设”与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工程项目,应用系统建设是整个项目的核心组成部分。系统依托先进的技术手段,发挥业务流程重组优势,建立了档案综合管理、电子阅览室、虚拟档案室、电子公文接收中心、电子目录接收中心和三网网站等子系统,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数字档案馆。

经专家组认真审查后,认为系统功能满足需求规格说明书要求,架构合理,运行稳定,支持百万级档案数据的在线存储与快速检索,完全达到开发初期设定的目标。

(浙江省档案局 吴卫华 林伟宏)

安徽农产品质量安全档案管理有法可依

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颁布实施。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众健康,6月8日,安徽省档案局出台《安徽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档案的试行办法》。《办法》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档案的建档主体、主要内容、农产品质量安全档案规范管理及工作要求这4个方面作出了规定。

《办法》要求有关单位和个人要根据工作需要分门别类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档案。农产品质量安全档案必须如实记录、不得事后追记,应当保证其数据准确、信息完整,具有可追溯性和重现性,保管期限不得少于2年;立档单位要建立科学可行的管理制度,因地制宜、因档制宜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档案,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档案的常态化管理;有关部门要为各方面利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档案提供方便,鼓励有条件的单位依法通过互联网公开农产品质量安全档案,利用、公布农产品质量安全档案不得损害国家、社会及他人利益。

《办法》还提出,档案部门应加强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的协调和配合,认真进行业务指导,引导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及农业投入品销售的单位和个人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承担社会责任,把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档案纳入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到建档齐全、安全保管。

(本刊讯)

江西组织首届档案网站检查测评

档案网站建设越来越受到江西省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各设区市政府把档案网站建设列人信息化建设规划。从去年6月至今年5月,江西省档案局首次对设区市档案网站进行随机测评和实地检查。通过网站为社会各界提供网上查阅开放档案目录和利用现行文件等利用,接受网上监督、投诉、咨询、建议,在线解决档案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问题,档案网站受到网民的高度关注,服务成效明显,点击率不断攀升。

针对测评结果,江西省档案局将组织省信息中心和省计算机协会网站专家召开评审会,对各设区市档案网站进行评审,部署市、县两级档案网站建设工作,为后台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为未建网站的县级档案局统一设计制作网站模块。

(本刊江西通讯员 曾勤生)

重庆市召开知青档案征集活动新闻会

近日,经重庆市人民政府同意,重庆市档案局(馆)在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会,面向全市100万知青征集知青档案。重庆市档案局(馆)副局(馆)长、新闻发言人陈治平作知青档案征集活动情况介绍,并回答媒体记者提问。会由市政府新闻办副主任王天平主持,中央在渝及重庆本地20多家媒体参加了会。

第4篇

在认识“政府门户网站”这个概念时,必须明确下列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政府门户网站有赖于各政府部门已有的信息化基础条件。但是,这种基础条件并不一定要求各政府部门已经实现了网络化办公,政府部门只要具备完善的内部办公与业务信息化管理应用系统即可。

第二,政府门户网站不仅是政务信息平台和业务处理平台,而且也是知识加工平台、知识决策平台、知识获取平台的集成,它使政府各部门办公人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更加流畅,通过数据挖掘、数据加工而使零散的信息成为知识,使相关人员能够在恰当的时间使用恰当的知识,为行政决策提供充分的信息和知识支持。

第三,后台整合是政府门户网站区别于其他网站的关键所在。

一、政府门户网站的“前台———后台”关系

与互联网门户网站和企业门户网站不同,政府门户网站具有两种“前台———后台”关系。第一种“前台———后台”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双重的“前台———后台”关系,即:门户网站作为连接所有政府网站的前台,并不直接面对各政府机构的业务职能部门,它只是作为一个强大的搜索引擎,快速便捷地为客户找到办理相应业务的政府网站,这是第一重“前台———后台”关系;在此基础上,客户就可以通过具体的政府机构的网站直接面对业务职能部门了,在这里,政府网站与其职能部门之间构成了又一重“前台———后台”关系。

第二种“前台———后台”关系是一种单一的“前台———后台”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客户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即可直接进入业务办理程序,客户无须与具体的政府机构(网站)打交道,也不用知道自己是在与哪个政府机构打交道。此时,客户似乎在通过这个门户网站面对一个“超级政府”,因为人们通过这个门户网站可以办理包罗万象的业务。

无论是第一种“前台———后台”关系还是第二种“前台———后台”关系,都需要对后台业务进行整合。尽管在第一种“前台———后台”关系里,政府门户网站仅仅是所有政府机构的网站业务连接,但是要实现这一点仍然需要对所有政府机构的业务类型进行分类与排列,通过某一主题按照逻辑关系而对所有这些业务进行整理,同时在技术上以及在管理上都对门户网站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在政府机构之间仍然分离的情况下,门户网站应当看作是所有经由该门户网站的政府机构的业务监督窗口。

第二种“前台———后台”关系超越了“电子政务”的概念,已经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电子政府”了。在这里,所有的政府业务部门都已经按照业务流程进行了重组,传统的政府机构已经逐步地淡出了电子政府的范畴而成为电子政府的“业务处理车间”。

因此,所有的政府门户网站都是政府网站,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政府网站都是门户网站;而且,政府门户网站意义上的“政府”的含义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政府机构”了,它已经超越了现有的政府机构的含义,成为一种虚拟的“超级政府”。

二、国外政府门户网站的发展

政府门户网站的发展直接受益于互联网门户网站以及企业门户网站的发展。与此同时,近些年来政府网站的泛滥也给电子政务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副作用,在如此众多的政府网站面前,人们往往不知所措,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简单、实用、重点突出”的单一政务处理入门网站。大约从2000年开始,在一些信息基础设施条件比较完善、电子政务较为发达的国家,电子政务开始走出相互独立、各自为“政”的旧制。这些国家已经认识到,要求民众去浏览每个政府网站才能办成一件事情是对民众不友好的,这与现实中要求每个人必须亲自到每个政府机构才能办成事情其实没有什么两样。因此,它们在一个统一的政府网站下,将比较分散的各类政府网站综合到一个协调一致的目录下,根据特定用户群的需求开发一系列集成的政府服务项目。政府门户网站开始作为提供政府服务的唯一的电子政务网站。

目前,政府门户网站还处在发展当中,各国的做法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从发展程度来看,总体上还处于第一种“前台———后台关系”阶段,即主要是按照业务流程的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将各政府机构串联起来。但是也还有部分业务已经实现了在线实时处理,正在向第二种“前台———后台关系”转变,新加坡的“电子公民”网站即是这方面的代表。就国际政府门户网站的发展来看,美国、英国和新加坡三国的做法具有典型性,包含着许多网络条件下的政府行政管理与服务的制度创新。下面分别介绍这三个国家建设政府门户网站的情况。

美国政府门户网站。美国是电子政务最为发达的国家,政府网站的数量也最多,共有两万多个。这些政府网站的内容非常丰富,页面数量多达几千万,一般的公民很难通过网络搜索来准确快捷地获得政府服务,这当然就需要门户网站加以引导。

我们可以从地域属性和权域属性来分析美国的政府门户网站的情况。从政府行政管理层次上来看,美国政府可以划分为联邦、州与市县三级。由于实行联邦制,三级政府在许多的行政事务管理方面相对独立,因此政府门户网站也就划分为这样三级,每级政府的门户网站的服务内容各不相同,彼此之间存在着明确的分工。每个州政府和市(县)政府都建立自己的单一的门户网站,企业或公民根据业务内容,通过访问所在地域的单一的州或市(县)政府网站,即可获得各种不同的服务。每一个政府门户网站都各具特色,包括税收、执照、注册和护照信息以及满足所在地域的每个居民的具体需求的信息。

联邦一级的政府门户网站是“第一政府网站”(firstgov.gov.)。该网站于2000年6月开始建设,已经成为全球功能最为强大的超级政府网站。作为联邦政府唯一的政府服务网站,该网站整合了联邦政府的所有服务项目,并与许多政府部门如立法、司法和行政部门建立了链接,同时也与各州政府和市县政府的门户网站都有链接。作为一个综合性网络门户,用户通过该网站可以接向任何政府网站,包括州和地方政府。“第一政府网站”所要达到的一个首要目标就是,要让客户只须点击3下即可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各类政府信息与服务。它允许用户同时搜索全部2,700万网页,使用一个由私营企业和联邦政府一起开发的高强度搜索引擎,个人通过关键词、主题或机构进行搜索,可以在不到1/4秒的时间内搜索到半兆的文件。从这个意义上讲,该网站与联邦各职能部门、州及市县级政府网站实际上就构成了一种前台与后台的关系,任何企业和公民通过前台网站即Firstgov.gov,可以找到所有美国政府部门提供的所有服务。

从内容分类来看,该网站一方面按地区划分,囊括了全美50个州以及地方县、市的有关材料及网站链接;另一方面又按农业和食品、艺术和文化、经济与商业等行业来划分,各行各业的有关介绍及网站也是随点随通。该网站的设计非常有特色,它将政府服务分为三类,即对公民的在线服务(onlineservicesforcitizens)、对企业的在线服务(onlineservicesforbusiness)以及对政府机构的在线服务(onlineservicesforgovernments)。每一类又分为诸多项目,如“对公民的在线服务”就包括申请护照、天气预报、彩票中奖号码等;“对企业的在线服务”包括在线申请专利与商标、转包合同、商业法律与法规等;“对政府机构的在线服务”包括联邦雇员薪水册变化表、联邦雇员远程培训以及联邦政府职位等。这种设计简单明确,任何一个寻求政府在线服务的人都可以很方便地找到所需要的各种服务。

英国政府门户网站。早在1994年英国政府就建立了一个类似于政府门户网站的网站:open.gov.uk,其功能主要是提供政府网站的联接,但是服务的内容很少。2000年12月,英国政府开发出一个服务内容更多、搜索更方便而功能也更为强大的单一的政府服务门户网站系统,它由“英国在线”网站(ukonline.gov.uk)和“政府虚拟门户”网站(gateway.gov.uk)组成。“英国在线”网站不仅将上千个政府网站连接起来,而且把政府业务按照公众需求进行组合,使公众能够全天候地获得所有政府部门的在线信息与服务。该网站的内容分为五大块:生活频道、快速搜索、在线交易、市民空间、新闻天地。“生活频道”向用户设置了11个主题的服务,用户无须考虑各政府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其他的各大块也都包括众多主题的服务内容。

“政府虚拟门户”网站是一个为了让公众和企业获得政府在线服务而进行登记注册的专门网站,它可以使公众和企业通过一个单一的入口同政府的多个部门进行沟通和实现在线办理行政事务。已经在“政府虚拟门户”网站运行的主要服务项目中,包含国内个人所得税在线征收和部分增值税的在线返还等内容。该网站是提供“集成化政府”服务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英国在线”网站形成了又一种“前台———后台”关系。新加坡政府门户网站。以前,新加坡也是由各政府部门单独地建立政府网站并提供网络服务,彼此之间没有进行一体化的整合。1999年,新加坡的电子政务开始出现整合趋势,一些业务不再按照部门来设置,而是按照流程做打包处理,也就是说,公民或企业在办理网上业务时,不必再考虑要登陆各个政府站点,分别办完各种相关手续,而是按照业务流程,一步步地在一个单一的网站上完成所有这些相关业务手续,实现了“一站式”网上办公。

所有这些打包服务都可通过新加坡的政府门户网站(gov.sg)找到。该政府站点就像一本政府白皮书,完全代表政府,而不是政府的某一个方面。例如,该网站有一项统一的接受用户反馈的业务,用户发往政府各个部门的意见、建议、反馈等都通过这里的统一格式进行。

与美国的first.gov不同,该中心站点将政府服务划分为政府信息与电子服务、新闻公告、为企业的信息与电子服务、为非新加坡公民的信息与电子服务以及电子公民服务等几大块,虽然看过去没有像美国的first.gov那样将电子政务划分为G2G、G2B、G2C三大部分那么简洁,但是,从逻辑上看仍然清晰明了,栏目的设置让人一目了然。就电子政务来说,最重要的是其前台的业务流程设置与后台不同政府机构之间的业务协调处理上。而恰恰是在这一点上,新加坡的电子政务建设别具一格,深受人们的称赞。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电子公民中心”(ecitizen.gov.sg)和“政府电子商务中心”(GeBiz.gov.sg)。

“电子公民中心”始建于1999年4月,其目的是将政府机构所有能以电子方式提供的服务整合在一起,并以一揽子的方式轻松便捷地提供给全体新加坡公民。“电子公民中心”将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人生过程划分为诸多阶段,在每一个阶段里,你都可以得到相应的政府服务,政府部门就是你人生旅途中的一个个“驿站”。每一个“驿站”都有一组相互关联的服务包。例如,在“就业驿站”里,你可以找到这些服务包:“雇佣员工”(专为雇主设计)、“寻找工作”(专为求职者设计)、“退休”、“提高技能”和“在新加坡工作”(专为外国人提供)等。目前“电子公民”网站里共有9个驿站,涵盖范围包括:商业贸易、国防、教育、就业、家庭、医疗健康、住房、法律法规和交通运输,这些驿站把不同政府部门的不同服务职能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例如,在“家庭”驿站里,“老人护理”服务包来自卫生部,而“结婚”服务包则来自于社区发展部。

“政府电子商务中心”于2000年12月正式开通,它实际上就是新加坡政府的采购系统,它把新加坡政府各部门和机构的财务系统与采购软件整合到一起进行工作。政府部门的贸易伙伴可以在网上得到政府招标的邀请并购买招标文件,供应商可以在网上索要发票、检查付款情况、提交产品目录和竞标。同私营部门的B2B交易中心一样,它也是通过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供应商的激烈竞争而获得价廉物美的产品,通过网上下单而节约更多的时间,通过更低的库存而减低成本。目前,政府通过“政府电子商务中心”采购的产品价值已经达到1.1亿美元,今后还要求将80%的政府采购都搬到“政府电子商务中心”上来。

三、对我国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建议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主要依两条途径展开。一是政府上网。政府上网工程促使政府网站的数量快速增加。据最新统计,政府上网工程实施3年来,全国政府部门建立的网站已突破1万个,3年净增10倍。二是建立纵向的业务应用系统。我国以“金”字工程为主体的纵向业务应用系统不断增加,由最初的3个增加到现在的12个,许多政府职能部门也在建立自己专门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并且都希望尽量能够向“金”字工程上靠。仅仅依据这两条途径,其负面效应已充分暴露。一方面,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各级政府机构建设电子政务的积极性都很高,政府网站数量也快速增加;另一方面,政府网站的社会应用水平却总是提不上去,条块分割、信息孤岛的弊端尽管世人皆知却就是解决不了,很多专网都说自己是“金”字工程,不能共享,所以,每个政府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与服务数量都很有限,彼此独立,业务流程串不起来,电子政务的快速、便捷、公开、透明的优势自然也就显现不出来。这种状况严重地制约了电子政务的社会化应用水平,将对未来电子政务的顺利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建设政府门户网站能够有效地解决这种困难局面。政府门户网站已开始受到关注,例如,在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规划中就提出了建设“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的内容,其中的“一站”即是指政府门户网站。另一方面,绝大多数地方政府都在往这方面努力,开始花费很大的精力来建立自己的政府门户网站。但是,从有关的电子政务建设规划来看,我们对政府门户网站的性质、特点、作用还缺乏清楚的了解,将政府门户网站等同于一般的政府网站,对政府门户网站与电子政务建设的其他相关问题也未作明确的安排。另外,就已经建立起来的地方政府门户网站来看,除了北京市()和上海市()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外,大多数地方政府做得还很不理想,有些甚至还停留在政府上网阶段。

针对今后电子政务及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一)在继续建设12个重要的业务应用系统的同时,提高政府门户网站在未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地位,将政府门户网站看作是实现我国电子政务战略的核心。一方面,通过“金”字工程提高那些重要部门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加强办公资源的整合,消除“条”与“块”之间的割裂状况。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也就意味着,通过发展“金”字工程加强对经济生活的监管,通过发展政府门户网站来体现电子政务的“服务于民”的本质要求。

与此同时,有必要对政府上网工程进行调整,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上来。因此,今后的电子政务要从重视数量转向重视质量和效果。

(二)将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与政府机构改革相结合。新一轮的政府机构改革将秉持“精简、统

一、效能”的原则,转变政府职能,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所有这些要求都与政府门户网站一致,政府门户网站可以作为政府机构改革的方向。新晨

(三)分层次规划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可以考虑在中央政府、省、市(地)层面上建立政府门户网站,并分别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例如,就省级层面来说,要对那些厅、局已经建立起来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进行整合,对那些还没有建立或打算建立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职能厅局来说,一定要放在省级门户网站的规划内加以统筹,不应鼓励各职能部门单独建立自己的政府网站。再比如,在中央政府层面,可以考虑建立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统一整合各部委已经建立的政府网站,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规划。总之,要根据政府门户网站的要求来规划电子政务的发展。

第5篇

【关键词】精品课程 网站 设计 建设

课程是教师实现传道授业解惑,学生提升个人知识、能力、素质的重要过程,也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精品课程是有着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具有专业特色和示范性的优秀课程。高校响应教育部政策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开展高标准高质量课程建设,无论是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改革和促进教学活动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充分利用了现代教学手段和先进网络资源,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引进最新学科信息,整合课程师资力量,是学生自主学习、师生教学互动、学习交流的重要平台。

我院从2006年开始响应《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的政策,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截止2013年,我院已建有3门国家精品课程、7门省级精品课程和12门校级精品课程,初步形成了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资源体系。

1 精品课程网站的设计

1.1 精品课程网站的风格设计

精品课程网站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为教师提供教学互动的平台,为学校提供展示课程改革的窗口。因此,精品课程网站的风格要简介美观大方,色彩符合大学生的视觉原则,同时网站需要色彩、排版、布局、导航等栏目的相互配合应用,才能实现教学类网站的风格设计,容易引人注目,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不同的色彩影响着人们对网站的第一感觉,红色系象征着激烈、兴奋,灰色系象征着平淡和低调,蓝色沉稳而大方,黄色光明纯净、充满希望,绿色平和安稳、象征着青春和旺盛。一个网站不可能单一地运用一种颜色,这会让人感觉单调,乏味;但也不可能将所有的颜色都运用到网站中,给人感觉轻浮、花俏。通常情况下,一个页面内尽量不要使用超过4种色彩,太多的色彩容易让人感觉没有方向、没有侧重。

精品课程网站的排版是为了方便师生阅读,且内容主题明确。若网站的版式经过精心规划,将会吸引访问者的注意,引领访问者继续浏览,并能迅速的找到所需的资料。网站的排版包含了表格、表单、框架的应用、文字缩排、段落等等,而排版并不是整齐就好,还要有明确的分类,以及主题的适当规划。

一个好的网站布局,能够成功的将网站内的文字、图片、视频等网页元素合理的编排在一起,组成一个有机体,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把相关教学内容组织在一个构造精美的布局里完成精品课程网站的搭建。在布局之前,设计者应通过实际调查研究了解师生在教学环境中的需求,遵循该课程的重点难点,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在网站设计中采取重点突出、页面平衡、上下左右均匀、图文并茂等布局风格原则。

1.2 精品课程的栏目设计

根据教育部对精品课程的建设要求,精品课程网站包括申报表、课程简介、教师队伍、教学大纲、授课教案、教学录像、效果评价等栏目的创建。

(1)申报表。主要是根据教育部提供的“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所填写的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情况、教学队伍结构、课程描述、自我评价、课程建设规划、学校的政策措施等内容。

(2)课程简介。对精品课程内容进行简要介绍说明,包括课程的历史沿革、教学内容、教学条件、课程的特色与创新,该课程所获得研究成果等内容。

(3)教师队伍。主要介绍负责本门课程讲授的教师信息,包括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和任课教师的基本信息、教学情况、获奖经历和取得学术研究成果。

(4)教学大纲。是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实施教学思想和完成教学计划的保证。包括该课程的理论教学大纲、实验实训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实训指导书、授课计划等相关的教学内容。

(5)授课教案。是将该门课程课堂教学内容电子化,体现教师对课堂教学理论和教学内容的设计思想,反映教师对课程教学进度的安排和实验课程的设计。

(6)教学录像。在教师的授课现场进行同步录像,并经过后期摄制编辑,作为师生间的学习交流和共享的教学资源。录像资料按照国家精品课程的视频资料录制要求,课程教学录像一般情况下应提供不少于三名主讲教师的授课录像,每位教师的授课时间不少于45分钟,真实地摄制于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当中。

(7)效果评价。主要是对精品课程的综合评价,包括学生评价、专家评价和自我评价,通过合理的评价促使教学队伍改进教学方式,端正教学思想,提升教学质量,真正的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

3 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

笔者参与了学院《道路交通事故处置》这门省级精品课程网站制作。该网站以电子科技大学精品课程系统为基础,自行设计网页相辅助的模式开发的。经过教学团队老师的研讨,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将课程网站分为教学大纲、申报表、授课教案、授课课件、课程负责人、课程简介、参考法规、实验指导、课程习题、教学录像、教学条件、课程设计、学生测评、课程试卷、关爱生命等栏目。

3.1 素材准备

前期资料的收集,包括教师上课使用的多媒体课件、教学大纲、授课教案、课程习题等教学资料的准备,课程教学录像的摄制编辑工作。网站建设素材与课程相关资料收集好后,确定网站的定位与整体风格、网站的框架结构与栏目的设计。

3.2 确定网页界面

笔者使用的是Dreamweaver软件制作网页。Dreamweaver是美国Macromedia公司开发的集网页制作和管理网站于一身的”所见即所得”网页编辑工具,用于对站点、页面和应用程序进行设计、编码和开发,可以在可视化的界面中兼容对ASP、JSP和PHP动态网站的制作,同时自带的模板,大大简化了设计者开发网站的过程,由于对众多第三方插件的支持,利用它可以轻而易举地制作出跨越平台限制和跨越浏览器限制的充满动感的网页。

制作工具选定后,开始着手对网站首页页面设计。首页从根本上说就是全站内容的目录,是一个索引,方便访问者通过浏览主页就清楚的了解整站的内容,并通过栏目设置引导其调阅网站的其它内容。站点首页设计要根据课程内容来设置整站风格、色调和布局,要符合高校学生的阅读习惯,利用色彩、线条、图片等要素将网站鲜明的分割为页眉、导航条、功能区和内容区。首页页面一旦确定后,生成模板格式,网站内相应网页直接调用格式即可。

3.3 网站测试与

网站开发完成,对其导入相关课程数据及课程视频资料,对网站各功能模块进行测试,检查各个超链接路径是否正确,网页脚本运行是否正常,文字图像显示是否正确,修正脚本语法错误并予以调试,然后将做好的精品课程网站上传至学院服务器,方便学生和教育部专家定时访问。

3.4 网站的维护与更新

网站页面美观,制作精良,及时更新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来访问,精品课程网站后,课程内容的变更要和实际教学过程同步,因此网站的栏目内容要定时更新,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及时调整网站内容,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推动课程内涵建设发展。

4 结束语

精品课程建设是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一项重大措施,也是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工程。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系统要遵循高校教学的规律,服务于高校教学环境,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教学互动和学习交流环境。

参考文献

[1]黄泽钧.精品课程网站的设计与建设[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07(1):50-53.

[2]汤放奇.论精品课程教学网站的功能与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08(03).

[3]董芙蓉.启动精品课程建设提升教学质量内涵[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4).

第6篇

关键词: Web 2.0图书馆网站 Web 服务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0)01-0000-00

Web 2.0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Library Websites

Abstract:Traditional library websites have the shortcomings such as lack of active service, interactive services, and personalized services. Web 2.0 has such elements as blog, wiki, rss, tag, bookmark andweb service. We should open library blog to enhance communication ,and build public knowledgebase by use of wiki, and deliver the latest information by subscriptions ,andcreate popular tag to facilitate the understanding of information ,and establish the personalized bookmarks ,and strengthen information-sharing by use of web service.

Key words:Web 2.0Library WebsitesWeb Service

Web2.0是相对于Web1.0(2003年以前的互联网模式)的新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Web2.0的精神是人人参与、多方互动的‘草根’精神,是开放技术与开放内容结合的产物。当技术的发展使‘易用性’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由‘普及’带来的创造力的爆发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 Web2. 0将更加使传统图书馆的数字化服务如虎添翼,数字图书馆的春天即将到来”[1]。因此,将web 2.0的新技术、新理念引入到图书馆领域,将会改变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模式,提高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质量。

1传统图书馆网站的缺点分析

在这里,传统图书馆网站是指web 1.0时代所建立的门户网站。目前,我们图书馆网站建设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重视信息提供,忽视服务提供;重视网站表现形式建设,忽视信息的双向沟通。针对这个问题,现阶段图书馆网站建设应该在切实提供高质量服务信息的基础上,努力实现网上服务功能,以便为用户提供基本的网上服务。同时,根据各级图书馆网站在建设过程中,存在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各级图书馆的建设重点还应有所区别。具体来讲,传统的图书馆网站普遍存在以下几个缺点:

1.1 缺少主动服务

打开国内任意一个图书馆网站,可看到文本信息有新书推荐、读者服务、文件服务、视频服务等,在内容方面我们并不缺乏。然而,普通用户对图书馆文档的专业用语以及各机构的属性都了解不深,在这种懵懂的情况下,要想顺利的借阅一本图书也是一件容易的事[2]。因此,图书馆网站应该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整套服务,把所有相关的信息积极主动的提供给用户,并对相关信息的更新做到及时提交给用户。

1.2 缺少互动服务

传统的图书馆网站只停留在网页信息的功能上,然而“服务性图书馆”的本质在于它以用户为中心,如实时的在线咨询服务、便捷的图书借阅渠道、透明的在线提意见和投诉等功能,因此图书馆网站必须具备互动的功能。

1.3 缺少个性化服务

图书馆网站内容数量繁杂,种类众多,然而不同的用户对信息的需求不同,在如此众多的信息中查找符合用户需求的信息内容,极容易引起用户浏览中的“迷航”问题[3],因此图书馆网站应该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功能,这样用户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所需要的服务,使网站内容简洁明了。

1.4 馆藏特色文献,共享程度较低

各级图书馆都有自己的特色文献,其中包含地方文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色文献数字化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各级图书馆的业务系统都是自成体系、紧密耦合的,它们所采用的基本架构、运行环境、开发语言等都不尽相同,造成了各系统之间互联互通困难,信息共享程度差。

2Web 2.0的典型应用

Web 2.0是依据六度分隔理论、XML交互技术以及P2P技术等实现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信息聚合、全民织网、以用户为中心[4]。虽然大家对Web 2.0的概念并没有达成一致,但大都认同Web 2.0的服务形式具有以下几种。

(1)Blog(博客)。Blog 的全称是web log(网络日志),后来缩写为blog。它是一种用来表达个人思想、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网络出版与交流形式。blog之间的交流主要是通过网溯引用(TrackBack)和回响、留言/评论(comment)的方式来进行的[3]。Blog 是一种新的网络信息方式,它简单易用,因而普及迅速,大量的Blogger(写blog 的人,即博客) 生产了大量的信息,他们是互联网信息的自发生产者。

(2)WIKI (维基),是一种超文本系统,它支出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协作,它是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用户可以共同和编辑内容,它很好的运用了众人的智慧。与其他超文本系统相比较,Wiki有使用方便及开放的特点,所以Wiki系统可以帮助我们在一个社群内共享某领域的知识。

(3)RSS(内容聚合)。RSS是一种站点之间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用户可以依据自己的爱好定义自己需要的信息类别、信息主题、或者任何用户感兴趣的微内容(Microcontent),通过RSS聚合器,用户把所有自己关注的信息集合在一个阅读平台之内,并且,只要用户所订阅信息有了更新,通过新闻聚合器,可以及时阅读到最新内容[5]。因此,通过RSS获取信息,信息源的选择和信息内容的过滤完全由用户配置,保证信息的“无垃圾”和“个性化”,信息传递快、效率高、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信息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4)TAG(社会化标签或标签),Tag是一种准确、灵活、开放、有趣的分类方式,是由用户为自己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一系列文件所定义的一个或多个描述。为每篇日志添加一个或多个Tag后,可以看到同一博客空间中所有使用了相同Tag的日志,由此可以和其它用户产生更多的联系和沟通。

(5)BookMark(网摘)。BookMark起源于一项叫做“社会化书签”(Social Bookmarks)的网络服务,它是用户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将网络上零散的信息资源进行汇聚整理,按照一定的分类方法将网页链接存储起来,以便随时随地查阅,就像一个放在网上的海量收藏夹。它使用户实现跨地域、跨时间的信息资源利用,还可以使用户与别人分享信息资源。网摘作为一种新的个人信息整理平台, 其核心价值已经从保存浏览的网页发展成为一个新的信息共享中心。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6)Web Service,它一般是指由企业的完成其特别需求的在线应用服务,通过Web服务接口,提供统一的方法,是所有的系统能相互访问,并将系统、设备的复杂藏起来,网络用户可以通过Internet来动态访问并使用或定制这些在线服务[6]。

除此之外,还有Ajax技术和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 ,社会化网络服务)等。

3Web 2.0 在图书馆网站构建中的应用

根据图书馆网站的具体功能,结合前面所论述的Web 2.0服务,我们给出了Web 2.0环境下的图书馆网站的功能框架图(如图1所示)。下面将结合Web 2.0的具体应用与特点,来探讨它与图书馆网站的结合。

3.1 开通图书馆博客,增强交流

博客是目前图书馆应用最多的Web 2.0 要素之一,博客内容可以分为为学术交流、热点新闻报道、图书馆动态介绍、跟踪会议进程、读者互动、馆员培训、记录历史等等。在博客平台上通过日志、留言评论和引用通告建立起博客圈。图书馆人可以发表专业见解、报道会议进程、与读者互动、介绍本馆近况。

3.2 利用wiki来构建公众知识库

Wiki在互联网中应用我们有目共睹,wiki知识库、百度百科等等在几年内已经积累了数百万条词条,已经给我展示了群众的力量。图书馆业已运用维基创建各馆的百科全书,有的是让读者一起参与,有的是让馆员维护编辑读者做出评论。通过维基,我们可以将图情专业的知识搜集起来让大家共享,将图书馆实践中的成功案例记录下来以供参考等等,Library Success就是这么做的[7]。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CSDL同样“资源到所、服务到人”为宗旨建立维基百科。主要向用户介绍图书馆的基本情况和各种服务、提供网络化服务和相关活动。

3.3 实施信息订阅,及时传递最新信息

由于图书馆网站信息数量庞大,普通用户并不是很容易的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也不太容易跟踪相关信息的更新。RSS作为“推(PUSH)”技术的代表,可以让用户任意的订阅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图书馆现有的信息,可以做成RSS Feed的XML文件供读者订阅,读者就可以通过RSS阅读器软件,如新浪点点通、博阅等,在不登录站点的情况下也可获取信息,最主要的是可以自主获取多馆、多方面的相关信息,集中呈现在阅读器中,而且会定期自动更新。

3.4 开创大众化tag,方便信息理解

TAG就是用关键字的方式给信息分类,它是开放的关键字,是产生于用户的,TAG反映的读者对信息的认识,是用户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的体现大众智慧的分类法,这完全不同于图书馆采用严谨专业的中图法和杜威十进制分类法。这样标准分类与大众分类相结合,让知识既准确又通俗易懂。

3.5 建立个性化书签,发挥个性化服务

利用BookMark,用户可以在自己账户里面建立本网站自己所关注信息的信息文摘,或者搜集到的其他图书馆网站的信息文摘,或者其他用户自己感兴趣的一些网址,并进行分类整理。书签和用户账户绑定在一起,可随时查阅,这样将极大地方便用户在不同地点查阅信息。

3.6 大力开展Web服务,实现信息共享

各级图书馆的馆藏特色文献是十分珍贵的信息资源,对研究地情知识,制订地方建设规划、实施科学决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各地方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标准不一、各自为政、自成一体,缺乏有效整合,图书馆之间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致使丰富的信息资源难以得到共享。我们可以利用Web Service技术让各图书馆的业务系统以一种服务的形式出来,并屏蔽了其背后的技术细节,任何用户都可以使用这些服务,从而实现了不同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和系统集成。

4 结语

Web 2.0 为图书馆带来个性化与丰富性,是对图书馆传统功能的有益补充。我们应该充分借鉴web 2.0“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思想,更好的发挥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各级图书馆要根据自身情况,有步骤、分阶段的将各种web 2.0技术应用的网站当中,增强网站功能,提高服务质量,迎接真正的图书馆2.0时代的到来。

参考文献

[1] 范并思.图书馆2.0:构建新的图书馆服务.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1):1-6.

[2]刘炜.从Web2.0到图书馆2.0:服务因用户而变.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6(9):8-15.

[3]蔡晓川.图书馆2.0在网站中的应用研究.当代图书馆.2007(3):40-42.

[4]汤代禄,韩建俊.互联网的变革-web 2.0理念与设计.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5-20.

[5]AlexanderBryan , Web 2.0: A New Wave of Innovation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EB]eric.ed.gov/ERICWebPortal/custom/portlets/recordDetails/detailmini.jsp[2007-04-12].

[6] Jim Cuene, Web 2.0: Is it a Whole New Internet [EB], 省略/magazine/content/05_39/b3952401.htm[2007-04-12].

第7篇

一、围绕中心,努力提高档案工作服务水平。

(一)继续推进服务新渔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根据市委四届九次全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工作目标,在五年内分期分批把182个渔农村新社区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体制创新的小康社区。市委、市政府今年已确定20个渔农村社区为创建小康社区试点,并在渔农村实施“创业工程”、“增收工程”、“文明创建”工程、“平安社区”工程、“环境整治”工程和“体制创新”工程等,市档案局将在去年出台的《*市渔农村新型社区(村)档案管理办法(试行)》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渔农村小康社区档案管理规范化创建标准》。各级档案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认真做好渔农村小康社区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指导服务工作。

各县(区)要加强调研,密切与有关部门的联系,积极开展创建“全省百个新农村示范档案室”活动,力争全市有12个社区(村)档案室达到创建标准。同时在开展乡(镇)档案室与便民中心一体化管理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档案信息与现行文件资料下乡进村活动,为渔(农)民提供政策法规和科技信息、文化信息,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二)继续抓好社会保障档案工作,全面实施社会保障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构建社会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为一体的大社保体系,是建设“平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内容,做好社会保障档案工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要根据省档案局与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民政厅、卫生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社会保障档案工作的意见》及有关《档案管理办法》的文件精神,加强与相关部门联系沟通,加强监督指导,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进一步规范全市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保障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工作。一要正确界定各类社会保障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做到建档对象一个不漏,归档材料完整齐全、真实准确、安全耐久。二要抓好社保档案的科学整理与编目工作,使社保档案管理符合规范化要求。三要推进社保档案管理信息化、现代化,督促推动各有关单位将社会保障档案管理纳入社会保障业务管理系统中,做好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实现文档管理一体化。同时,加快社保档案数字化和网络化步伐,充分发挥社保档案信息的效用。

(三)抓好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档案工作。党的*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把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各级档案部门也要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做好服务。今年我们将在调研的基础上加强科研单位、特色产业及品牌建设档案工作,突出抓好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档案工作。各级档案部门要积极开展调研工作,指导和帮助有关知识产权部门、企业和科研单位,制定知识产权档案管理规章制度,认真规范和抓好知识产权档案的收集、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服务。

二、加强监管,全面推进档案工作依法行政。

(一)建立健全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按照省档案局、市政府有关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的要求,建立健全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明确档案行政执法责任主体,梳理执法依据,明确执法范围,划分执法责任,分解岗位职责,把执法责任落实到人,并建立评议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今年,市档案局将印发《*市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和《*市档案执法情况报告制度》,规范和监督档案行政执法活动。各县(区)要注意研究和解决在贯彻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全面推进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的实施。

(二)加大重大活动、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监管力度。

1、规范重大活动档案管理。要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办法》,切实加强重大活动档案的规范管理。重点做好“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第四届中国*海鲜美食文化节、第八届中国*国际沙雕节、第四届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等节庆活动的档案工作,各承办单位要切实做好重大活动档案的收集工作,各级档案部门要加强协调,主动介入,确保档案的齐全完整。今年下半年,省、市档案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开展贯彻落实《浙江省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办法》专项执法检查,以进一步促进重大活动档案的规范管理。

2、继续加强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各重点项目建设单位要认真贯彻执行《浙江省实施〈档案法〉办法》和《浙江省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在项目前期工作中把项目档案工作纳入项目管理的“五制”之中,即工程质量领导责任制、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度、工程合同管理制度。项目参与单位要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将档案的形成纳入建设项目工作程序,纳入工程质量日常检查内容,严格执行档案管理制度,对现有档案资料进行科学管理,实现项目档案与项目建设同步。各级档案部门要主动加强与各有关主管部门和项目建设单位的联系与协调,继续实行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登记、验收制度,重点做好大陆连岛工程、大陆引水二期工程、中远集团修造船基地项目、六横煤电一体化项目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百年大计的省、市级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加大对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监管力度,规范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

(三)扎实推进基层档案室工作。

1、完善监管手段,加强日常监督。今年将继续实行文件材料归档年检工作,加强监管手段,重点检查各单位各门类档案的齐全、完整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对不整改的单位依法予以查处,让机关档案年检工作发挥执法检查的效应。各档案室要完善设施设备的配置,加强科学管理,确保档案安全。同时在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继续开展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认定活动和复查工作。对档案管理水平降低或管理水平未按新的要求开展工作的单位予以降级或撤销认定资格,同时责令其限期整改。建立完善监管长效机制,进一步推动机关档案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2、加强培训,着力提高档案人员工作能力。结合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新要求,围绕加强档案队伍建设、基层档案室规范化建设和重点工程档案规范管理的需要,市档案局将举办不同专题内容的档案业务培训班,以着力提高档案人员工作能力,推进基层档案室规范化管理的水平。

三、开拓创新,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

(一)加强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各县(区)要将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纳入当地政府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规划。并联系本地实际,制定好“*”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

(二)积极推进档案网络化建设。市局在继续做好全市档案网络化管理软件试运行工作和重大活动档案管理等功能模块设置完善的同时,今年将在市属机关开展档案网上年检、移交等试点工作。市、县(区)馆要启动《馆藏档案资源建设系统》网络管理软件的应用,开展电子档案目录移交、保管、利用、统计等各项业务工作的网络管理。同时要积极开展机关档案室电子文件、档案管理方法的探索。制定统一、便于长期保管的电子文件、电子档案收集、归档业务规范,启动进馆前电子文件、档案的数字化工作。各机关档案室要运用网络管理系统积极开展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及时收集与积累,并认真做好网上移交。

(三)加快档案数字化建设。市档案馆在继续完成馆藏档案文件级目录数据库、照片档案数据库的同时,要逐步开展多媒体档案数据库、全文数据库的建设。筹建视音频采集系统,启动*市重大活动电视节目的数字化采集工作。各县(区)档案馆要抓紧完成馆藏档案文件级目录数据库建设,逐步开展照片档案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建设。并围绕省档案局提出的“数字档案室工程”要求,积极探索县(区)级以上党政机关传统档案数字化工作。

(四)进一步提高网站质量。今年,市档案局将对党政网和英特网上的《*档案信息》网站进行全面更新,由自助式改为自建式。各县(区)档案局要加快网站建设,认真做好网站容量的扩增、内容的扩充以及板块的更新,使网站的质量有明显的提高。积极争取在今年的全省档案信息化建设评估和优秀网站评比中取得好成绩。

四、强化基础,全面提升档案馆功能建设。

第8篇

关键词:中职 ;资源库;网络课程;构建

中职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社会、经济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中职教育中原有的教学方式被改善和取代。新形势下的中职教育,不同于传统的一书本、一教师的教育模式,它搭乘高科技的"顺风车",结合逐步成熟的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丰富了当前的教学方法。许多中职院校为了更好的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创新的方法,开发、构建了新型的中职网络课程资源库。它以互联网平台、中职网络课程资源库为资源,为广大师生、社会人员更便捷的获取学习资源提供了条件,也为全社会人士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但是部分院校在中职网络课程资源库的构建过程中,却出现了建设规划不合理,资源质量不高,主管部门管理力度不够,教师、学校之间经验交流不足等诸多问题,这都需要探讨研究,采取办法努力从各方面优化当前中职网络课程资源库的构建。

1.当前中职网络课程资源库构建的现状

1.1各学科资源库建设规划不合理

在中职网络课程资源库建设过程中,由于各学科资源库建设缺乏统一的指导与规划,往往会出现资源浪费,资源库各内容划分不合理,相同的内容在多个不同的类别上出现,不仅浪费了现有的资源空间,而且会造成数据库冗余。例如有的学校在教学软件的选取上,由各专业老师自行购买,经常会出现重复购买的情况。因此,为了完好的建设中职网络课程资源库,需要有一个大的规划布局,以免造成资源浪费等情况。

1.2网络课程资源库资源质量良莠不齐

网络课程资源信息库的最主要来源是各学科的教师,然而由于最近几年职校扩招,很多学校的相关专业教师资源不足,于是其他专业老师进行培训后上岗、直接代课的现象时有发生。虽然有的老师培训后提高了专业水平,但毕竟教师专业不对口,自然所提供的网络课程资源质量会出现良莠不齐的现状。如果最基本的网络课程资源的质量都保证不了,学生所能学到的知识当然会大打折扣。因而保证中职课程网络资源库质量是构建良好中职网络课程资源库德关键所在。

1.3资源库网站管理力度不够

如果说中职网络课程资源库的质量是评价建设一个资源库好坏的硬指标,那么对于这个资源库网站的管理就是中职网络课程资源库的软实力。很多中职学校花了很大的精力去构建优良的网络资源数据库,却在资源网站的日常监管与维护上缺乏专业人才。常常当访问网络课程资源库人数增多时,网络资源数据库网站反应慢甚至崩溃,这样既浪费了师生的时间,也不利于资源库的长期发展。

1.4教师之间经验、交流不足

中职网络课程资源数据库作为新时代的数字化建设,毕竟刚刚起步,很多老师特别是年龄稍长的教师,他们已经习惯了以往只利用课本和参考资料的教学模式,对网络课程资源库的构建往往显得经验不足。而在制作资源课件时,不同学科、即使是同一学科的教师之间也缺乏交流,自己所制的课件随性所作,针对性不足。同时,校际之间的学科建设也缺乏相应的交流,这同样会导致中职网络课程数据库构建停滞不前。

2.构建中职网络课程资源库的相关策略及具体应用

2.1学科建设按照学校统一的规章安排

为了避免资源库资源浪费,各学科的建设应服从学校的统一规章安排,对于相同的教学软件,教学设施的购置,可以在申报学校了后,统一购置。不同的专业需求,也可以根据需要,向所在学校申报注册后再买,避免后来资源浪费。在中职网络资源库学科内容划分上,广泛听取学生和老师意见与建议,划分方式确定后要求老师在上传网络课程资源时严格按照规定执行,这样既避免了相同内容网络课程资源出现在不同科目,也有利于学生和老师在查找网络课程资源时更加方便、快捷。

2.2号召为主奖惩并行,提高各教师课程资源质量

中职网络课程资源的质量,作为评定资源库优劣的硬实力,理应对中职网络课程数据库的建设具有指导作用。因此提高各教师课程资源质量,显得刻不容缓。在教师网络资源课件、论文制作中,可以实行号召为主、奖惩并行的制度。可以定期召开座谈与总结会,号召各个学科的教师提高共享专业课件的质量。教师本职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如果所制作的课件与论文要对学生的专业学习起到引导和帮助的作用,教师要对自己所著的内容正确负责,不能只是流于形式与敷衍。另外,可以定期对网络课程资源库中上传的文件进行质量评优,以老师与学生评选的方式结合进行,对于质量好评分高的课件制作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于评选分数低的给予批评与惩罚。以此来激励各科老师重视中职网络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切实提高网络课程资源库资源的质量水平。

2.3加强主管部门对中职网络课程资源库网站的监管

在中职网络课程资源网站建设完成之后,主管部门应聘请专门的人才,加强对中职网络课程资源库网站进行维护与管理。中职网络课程资源库系统的稳定和速度,是保证学生网上正常学习的根本要求。因此"软实力"是中职网络课程资源库能长期发展并成长不可或缺的条件。另外,对于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还要不断的改进与提高,与时俱进,不断的改善资源库网站人机交互的界面。只有这样,才能使资源库在使用过程中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更加人性化,更加贴合师生需求。

2.4注重教师、学校之间资源学术、技术交流

在中职网络课程资源库构建过程中,要注重教师、学校之间的资源学术、技术的交流。中职教育不同于普通全日制高级中学的教育,没有"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强大竞争,中职教学教育所面对的教学责任是拓展学生知识面,要求学生提高自身理论知识水平与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师生有广泛的信息资源可以被利用。因而在不同老师间、不同专业间、不同学校间,信息共享是彼此双赢最便捷的方式。改善摒弃以往教师之间依靠已有经验,故步自封的旧有模式,校际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合作 与学习,校内实行年轻老师与年长老师一对一相互学习,年轻老师向年长老师学习长年累积的工作经验,年长老师向年轻老师学习信息技术,取长补短,从根本上提高中职网络课程资源库的质量。

3.总结

总而言之,中职教育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社会输送蓝领人才的重要途径。而中职网络课程资源库对人才知识的储备有着深远的影响,中职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累积、不断改进的过程,需要各科老师、资源库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与共同参与。由于涉及的人员多、专业内容涉及广、资源库理论建设与技术水平还不成熟,现有的资源也有限,因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难。要克服这些困难,需要相关部门领导、各专业师生工作共同广泛合作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快速地构建优质的中职网络课程资源库,拓展师生的使用资源,使中职网络课程资源库中职教育教学中发挥它强大的作用,推进中职教育人才的培养发展战略,使中职教育稳定健康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立珍.教育资源库现状分析与建设策略[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4).

第9篇

有关案件发生后,教育部门要立即主动配合公安部门查清事实,坚决果断地把违法犯罪人员清除出教师队伍,配合司法机关依法从严、从快、从重打击。因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管理松懈,违规使用受到开除公职或解聘处分人员继续从事教师工作而发生侵害学生案件的,要依法依规追究相关管理人员、学校校长和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的责任。

中央财政将调整研究生普通奖学金并设学业奖学金

教育部透露,为完善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提高研究生待遇水平,自2014年秋季学期起,研究生普通奖学金将调整为研究生国家助学金。

根据财政部、教育部制定的《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所有全日制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补助研究生基本生活支出。

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出资设立。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研究生国家助学金所需资金,全部由中央财政承担。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博士研究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2万元,硕士研究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6000元。

地方所属高校研究生国家助学金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参照普通本专科生国家助学金资金分担办法共同承担。中央财政按照博士研究生每生每年1万元、硕士研究生每生每年6000元的标准以及普通本专科生国家助学金分担办法,承担地方所属高校研究生国家助学金所需资金。高校应按月将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发放到符合条件的学生手中。

财政部、教育部近日制定了《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按照这个办法,中央财政对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所需资金,按照博士研究生每生每年1万元、硕士研究生每生每年8000元的标准以及在校生人数的一定比例给予支持。

获得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奖励的研究生,可以同时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等其他研究生国家奖助政策以及校内其他研究生奖助政策资助。

按照规定,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标准不得超过同阶段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标准的60%。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名额分配应向基础学科和国家亟需的学科(专业、方向)倾斜。中央部门所属高校于每年11月30日前将当年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一次性发放给获奖学生,并将研究生获得学业奖学金情况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两岸中华语文工具书合作编纂工作第八轮会谈召开

近期,两岸中华语文工具书合作编纂工作第八轮会谈在北京举行。两岸合编中华语文工具书总顾问许嘉璐、语文现代化学会总顾问李卫红会见了台湾专家一行。

双方一致肯定了两岸中华语文工具书合作编纂工作为便利两岸交流、共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做出的贡献,并表示要在合编中华语文工具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两岸语言文字交流机制,进一步拓展和深化语言文字方面的交流、合作。

会谈在合作项目的扩大深入、中型语文词典的收词原则和工作进度、词典编审平台建设和两岸中华语文知识库网站建设等方面达成共识。从2013年开始,除了合编中华语文工具书、共建网站、开展科技名词对照工作以外,双方将共同反映两岸词语趋同变化等内容的两岸语文报告,共同建设两岸语料库,进一步推动两岸网站的互通互连,不断丰富网站内容,推动网站资源共建共享。双方还将加强两岸青少年语言文化交流合作,开展两岸大中学生中华经典诵读书写夏令营(冬令营)、两岸青年汉字艺术交流等活动。

2009年7月,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共同建议》中提出了七项语言文字方面的工作。2010年以来,这些语言文字合作交流建议进入了推进落实阶段,并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双方同时举办了两岸合编中华语文工具书成果会,共同建设并同时开通“中华语文知识库”网站,相继出版了小型词典——大陆版、台湾版《两岸常用词典》,完成了两岸科技名词术语43个学科的对照工作,共同编写了两岸词语差异词表。2012年7月,“推广使用《两岸常用词典》和加强中华语文知识库的建设”写入了第八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共同建议》。目前,以两岸合编中华语文工具书为平台,两岸语言文字交流机制已经初步建立,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共同建议》中的语言文字交流合作愿景正在逐步实现。

制定学前教育条例,今后三年实现就近入园

天津市教委近日出台《天津市学前教育提升计划(2013—2015年)》,启动了新一轮学前教育提升计划。未来三年,天津市将科学规划学前教育布局、加快园所建设、改善办园条件、提升办园水平、加强幼儿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天津市学前教育的服务能力,满足幼儿就近入园需求。

到2015年年底,天津市将基本形成政府主导、多元并举、优质协调、充满活力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全市将新建、改扩建420所各类幼儿园,进一步扩大公办幼儿园所占比例,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努力满足幼儿就近入园的需求,确保学前三年适龄幼儿入园率超过96%。全面普及社区早期教育,确保社区0至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覆盖率达到100%。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确保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比例达到85%,专业合格率达到90%。

教育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安徽大学

教育部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安徽大学协议会签文件日前正式颁发。根据协议,教育部将安徽大学发展建设纳入教育部相关整体规划,给予直属高校同等待遇。

教育部将积极推进安徽大学改革创新,指导制定学校战略发展规划、学科建设规划,加强对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指导。对学校人才培养基地、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新增博士和硕士学位点等有关布点和建设给予积极支持,鼓励安徽大学培育组建协同创新中心。积极支持安徽大学申报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人才项目。吸收安徽大学参加教育部直属高校有关重要会议,帮助安徽大学搭建与教育部直属高校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加强对安徽大学管理队伍建设的指导和帮助,有计划地选派干部到安徽大学挂职,安排安徽大学选派干部到教育部直属高校挂职、考察,推进学校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每年投入2亿元推进“2011计划”

在日前举行的上海市“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推进会上,上海市教委会同其他部门交换合作框架协议,通过政府部门联动,搭建高等教育与行业企业深度协作的平台,增强高校提升协同创新能力的自。

上海市从2011年10月起实施“上海高校知识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力争建设一批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上海市教委在当年先期投入8000万元基础上,计划于2012年至2015年期间,每年投入2亿元支持建设。目前已分批启动36个知识服务平台建设,包括1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学研合作开发中心、6个现代服务业知识服务中心、5个高级战略研究中心和10个智库。

计算机犯罪猖獗,教育部门助力网络安全研究

第10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2010年以来,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目前,已经立项78个专业教学资源库,其中43个专业教学资源库已通过国家验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有力地推动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促进了同行间的交流,极大地促进了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提升,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基础。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于2015年1月开始牵头组建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以下简称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库联合开发团队,与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共同成为资源库建设项目主持单位,并联合全国在焊接专业具有悠久历史积淀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焊接研究所、哈尔滨焊接技术培训中心等40多所大中专院校和50多家企业共同建设,项目建设期为2015年至2017年。

一、建设意义

焊接技术是现代工业技术的基础和支撑,焊接专业适应面广,社会需求量大,开办院校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建设优质的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库,对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使学生、教师、社会学习者、行业企业焊接工程技术人员通过教学资源库获取所需的各类标准、教学视频、教学动画、微课等碎片化的教学资源,提高学习效率和人才培养质量,建设学习型社会,适应教育信息化要求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助力产业升级的迫切需要

通过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可以更高效地,更多地培养高素质焊接人才。利用培训资源,开展焊接新技术、新工艺培训,提高焊接从业人员素质,促进焊接行业发展,助力产业升级及结构调整,为“中国制造2025”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整合优质教学资源的有效途径

目前,全国开办焊接专业的院校超过330个,在校生人数超过30000人,但各院校所建设的焊接教学资源还很分散,不能满足人才培养和行业企业培训的要求。通过国家层面的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成立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库政、行、企、校共建共享联盟,构建与行业企业焊接人才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建设优质核心课程及配套教学资源,使分散在学校、企业的优质资源在共建共享过程中得到整合,提升了专业课程与职场的契合度。

(三)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

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当今职业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随着焊接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不断涌现,社会自主学习人员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能的需求非常迫切。建设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库,为社会学习者提供自主学习、在线服务、和信息交流的平台,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条有效途径[1]。

(四)建设智慧型哈尔滨职业教育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企合作共建优质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库,开办空中课堂,开展远程教育和培训,是哈尔滨职业教育园区智慧化、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和组成部分。

二、建设规划

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团队通过广泛调研,依托哈尔滨“焊接城”优势,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焊接国家重点实验室、哈尔滨焊接研究所等院校和企业紧密合作,确立了教学资源库建设目标和建设思路,进行了教学资源库总体设计和规划。教学资源库建设目标为:以满足教师、学生、企业员工和社会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为导向,以优质教学资源和生产实践资源为基础,建成资源内容丰富、支撑技术先进、可持续更新的智能、共享、动态的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将资源库建设成为能够体现焊接专业特点的在校学生专业学习园地、在职员工技能培训基地、学校教师教学教研宝库、行业企业交流推广平台。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样样有学”的终身教育目标。为加快实现国家战略“中国制造2025”培养焊接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思路是:搭建资源库总体框架,进行资源库建设的顶层设计;校企合作开发结构化的课程体系和碎片化的教学资源与培训资源;依托信息化手段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持平台,教师课程搭建工具平台,行业技术、工艺,方法培训平台,社会人员终身教育平台等四大平台;构建平台资源更新、运营、维护机制,确保资源库持续更新,永续利用。

(一)依据国家专业教学标准,搭建资源库总体框架

深入开展调研,明晰焊接行业发展背景与趋势,深入研究企业的技术需求和人才需求,分析专业建设的水平与人才培养的现状。依托全国机械行指委材料教学指导委员会,进一步完善焊接专业教学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在此基础上,构建IWS教学、培训体系,设计资源库总体框架。

(二)整合各类优质资源,实现资源集成创新

整合包括哈工大重点实验室资源等焊接前沿技术资源、哈焊培资源等社会培训资源、合作院校的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与核心课程资源、行业企业标准及工艺规范等资源,以核心课程开发为载体,将资源碎片化处理、集成化创新、结构化投放。

(三)优化服务平台功能,确保资源的高效使用

利用联合申报院校先进的网络基础设施,采用集中式服务、分布式部署的云技术等先进技术,建设教学资源库;构建“未来课堂”试点设计(场地布置、教学设计);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理念,整合开发基于云技术、具有社区化模式的多终端数字化教学空间;支持碎片化、个性化、探究式学习,支持自主学习、移动学习与协作学习,提升资源库的利用率。将资源平台建设成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持平台,教师课程搭建的工具平台,行业技术、工艺、方法的培训平台,社会人员终身教育的平台[2]。

(四)建立资源更新机制,促进资源库持续发展

建立健全专业教学资源库更新制度,收集使用者的不同需求、资源库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等,在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及时予以调整与改进。构建专业教学资源库运营管理机制,持续及时更新资源系统[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资源建设者的积极性,确保资源库年更新量超过10%。

三、资源库主要建设内容

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库主要建设内容包括3类教学资源、9项培训资源包组成的培训资源、1个网络学习服务平台建设。其中,3类教学资源是资源库建设的核心任务,包括专业建设、课程中心建设、资源中心建设;培训资源包为使用者提供各类培训,包括职业素养培训包、国际焊接技师培训包、无损检测人员等级培训包、企业员工培训包、农民工培训包、职业资格培训包、特种设备焊工资格培训包、师资培训包和新技术培训包;网络学习服务平台是资源库运行的关键要素,包括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持平台,教师课程搭建工具平台,行业技术、工艺、方法培训平台和社会人员终身教育平台等四个平台。资源库满足学生、教师、企业人员和社会人员四类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一)专业建设

建设团队广泛开展焊接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发出调查问卷601份,收到有效问卷578份。通过对调研结果的汇总分析,明确培养具有较强焊接操作能力、基本的焊接制造工艺编制及贯彻能力,适应焊接生产一线主要操作岗位要求,并具有进一步向焊接技术及基层管理岗位拓展潜力的高素质高技能焊接专门人才为专业培养目标,并完成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基于企业焊接制造人员的主要工作岗位,涵盖就业面向、培养目标与规格、职业证书、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制订了焊接专业标准(试行)。分析焊接实践专家成长历程,构建了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制订了焊接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了焊接类人才的质量考核标准。

(二)课程中心建设

1.融入国际国内焊接职业标准,构建特色课程体系

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库与哈尔滨焊接技术培训中心、哈尔滨焊接研究所、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等企业合作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融入国际国内焊接标准的特色课程体系,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始终贯穿整个课程体系。专业课程融入IWS国际焊接技师标准、国家标准及行业企业标准,为专业课程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2.行企校合作,开发核心课程

资源库建设团队发挥各自院校在课程和师资上的优势,开发了焊条电弧焊、金属材料焊接工艺、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焊接无损检测、焊接结构生产、特种焊接技术、焊接自动化技术、焊接生产管理、先进焊接与连接、非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焊接工艺评定和切割技术12门专业核心课程。以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标准为依据,编制课程标准,开发“互联网+资源库”的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已与机械工业出版社签订了12门课程的特色教材出版合同。教材开发过程中,焊接行业、企业及学校三方联动,针对“书是书、网是网”,课本与资源库毫无关联的情况,为教材设计相应的动态及虚拟互动资源,弥补纸质教材图文呈现方式的不足,进行互动测验的个性化学习。对知识体系进行碎片化处理,碎片资源对应学习的难点与重点,碎片资源的形式包括文档、图片、视频、试题等,碎片资源做成网络连接,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扫描教材中的资源二维码,调用碎片资源进行学习。

3.搭建“互联网+资源库”的教学环境

为实现“互联网+资源库”的教学模式,在课程建设中根据课程的实际需要,搭建适合课程资源教学的教学环境,包括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的建设、网络平台建设、网络设备建设、教学资源库资源的采集和制作等,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样样有学”的终身教育目标。

(三)资源中心建设

1.课程资源集成平台建设

为便于学生及社会从业人员学习、充电,便于教师在线授课及学生管理,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库包含学习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互动论坛等,面向教师、学生、企业员工和社会学习者四类用户,设计了PC版和手机APP版两个版本,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

2.教学资源建设

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包括专业级教学资源、课程级教学资源、素材级教学资源,此外还包括虚拟实训与仿真工厂、职教立交桥、企业学习资源、职业培训资源和焊接故事园等特色资源。开发课程级教学资源,包括课程标准、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录像、习题与试题库、任务工单、课程评价方案、技术资料和参考资料等。按照内容丰富、分类清晰、搜索便捷、使用方便、结构合理的原则,建设素材级教学资源,包括焊接专业各工作领域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如工作原理、工作过程、实训资源、标准、教学音视频、动画、课件等资源素材,为教与学平台提供开发素材,并随着产业技术和标准的升级而不断更新。

(四)培训资源建设

建设面向教师、学生、企业、农民工和社会大众,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焊接专业技能培训为目标的培训资源库。培训资源库由9项培训包组成,包括职业素养培训、国际焊接技师培训、职业资格培训、特种设备焊工资格培训、无损检测人员顶级资格培训、企业员工培训、新技术培训、师资培训等培训包,每个培训包包含培训指南、培训教材、职业标准、培训大纲、培训视频等。培训资源解决了企业员工和社会学习者“工与学”的矛盾,激发学生特长,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五)网络学习服务平台建设

开发建设特色资源库门户网站,完成资源库学习平台建设与维护。以焊接专业学习者和从业人员为中心,建成在校学生自主学习平台,教师课程搭建平台,行业技术、工艺、方法培训平台,社会人员终身教育平台。

1.门户网站建设

门户网站是整个资源库的入口,实现不同用户的个性化、单点登录,是不同来源内容整合及存放的表示层。开发建设资源库门户网站,网站集成了资源库管理平台、组织架构、资源库特色内容、资源库管理与维护、资源库相关新闻等内容。门户引导以向导方式引导学生、教师、企业人员和社会人员4类学习者进入不同的学习平台,便于更加容易地管理和使用资源库。

2.平台建设

平台建设包括资源管理平台建设和学习管理平台建设两大部分。资源管理平台主要具备资源创建、资源审核与、资源统计与检索、资源评论等功能;学习管理平台主要提供课程设计、教与学过程、成绩管理分析、资源分享与更新等服务。平台可以实现四大功能,即成为在校学生的学习平台、教师教学科研平台、企业人员的培训平台、社会人员终生教育平台,使学生、教师、企业人员和社会人员根据各自的不同需求实现个性化检索,以最短的时间、最快捷的方式获取所需资源。综上所述,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即明确建设思路和建设目标,完成资源库总体框架设计,开发建设特色资源库门户网站,完成资源库学习平台建设与维护。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完成课程体系和课程方案设计,确定核心课程和培训课程应完成的各类资源,本着建用结合的原则,实现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级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应不断总结建设经验和成果,为国内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库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范例。

【参考文献】

[1]陈拥贤.对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探讨[J].职教通讯,2011(13):52-54.

[2]杨诚.高职教学资源库建设探析[J].职教通讯,2015(14):89-92.

第11篇

2010年9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获准建立“央广广播电视网络台”(CNBN),这是我国最新获准建立的又一个国家级网络广播电视台。2009年12月,依托中央电视台筹建的“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正式开播,这是我国新兴媒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提高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步骤。2009年3月,依托新华通讯社建设的“新华视频新闻专线”(XINHUA VIDEO)开通,大力提高国家级通讯社的国际传播能力。2009年12月,“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CNC)举行开播仪式,从2010年1月起正式上星向亚太地区和欧洲部分地区播出,及时有力地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

央广广播电视网络台(CNBN)获准建立

从此,依托国家级三大新闻传播机构――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新华通讯社――建立的新媒体传播平台已完成基础性工作,一个全新的国际传播平台建设蓝图已初具规模。在这一蓝图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三个明显的特点:首先,从传播载体而言,新媒体在国际传播格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成为国家级传媒组织推进国际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从传播形态而言,视听信息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传播符号,它可以跨越语言和文化障碍而成为全球共同语,成为新媒体传播平台最强有力的说服工具;最后,从传播渠道而言,国家级国际传播平台具有权威、丰富的资源优势,可以迅速在国际传播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

但是,国际传播格局的调整还要注意处理好以下三大问题:一、国家的宣传色彩需要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尽可能消除宣传意识形态在国际传播中的刻板印象或负面影响,因此可以考虑积极推进一批公益性新闻媒体建设,放大民间声音在国际传播中的重要作用,最终引导传统意义上的国家外交向全民外交的转型;二、新媒体在视听传播上具有突出的优势,无论国家级传播平台还是商业性门户网络平台,需要在强化中文文字叙事的国际表达的同时,着力加强“一图胜万言”的视听符号的开发与传播,消除语言和文化障碍带来的不利影响,积极扭转传统意义上的说教模式向说服模式的转型;三、国际传播战略的宏观规划需要智库的支持,国家在推进这一战略实施的过程中,不但要有足够的资金保障,而且还要有坚强的智库保障,包括国家智库、民众智库和传媒智库,实现传统意义上的国际传播实力的规模扩张向智能延伸的转型。

为适应国际传播模式深度转型的需要,首先可以考虑积极推进一批公益性新闻网站的建设。在国际传播战略格局中,新媒体的作用日益凸显,与传统媒体所承担的宣传意识形态相比,公益性新闻媒体具有较高的公信力。因此,我国政府决策部门可以考虑积极鼓励和资助一批公益性新闻媒体和网站建设,作为传统主流媒体的有益补充,通过打造公益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在强化传统媒体国际传播意识的同时,积极培育对外传播的新力量,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新的国际传播结构中形成合力,以形成各种力量整合而产生的“乘积效应”。譬如,美国已经建成五个公益性新闻网站,其中公共利益新闻网()因为获得普利策新闻奖而名声大震,其网站首页那一行蓝底白字的英文格外引人注目:Journalism in the public interest,中文意思是“公共利益新闻报道”。Propublica本身也可以看作是Protection of public interest的缩写,其用意是“保护公共利益”,这正是网站践行的新闻理念。公共利益新闻网是一个独立、非盈利性的新闻网站,主要报道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调查性新闻,并以真实报道的“道德力量”为弱者维权,同时监督权力运作以维护公共利益。此外,网站设立的公益利益新闻研究中心(Center for Propublica),专门从事新闻研究和资助调查性报道的开展,中心主要资金来源是山德雷家族1000万的年度经费,全力为记者提供资金支持,他们采写的新闻作品会在网站上,并免费提供给多家知名的传统媒体发表。但近期也在考虑逐步推行收费模式,为开展报道筹措资金提供新的来源。公益性新闻网站给我们的启示是,在资金上完全独立的媒体,才有可能真正为公共利益代言,它们因为完全独立、公正的报道而赢得信赖,这种信任感可以在国际传播中产生独特的“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BUTTERFLY EFFECT))示意

其次,可以考虑加强新媒体在视听方面的传播优势。就新媒体所具有的特性而论,无论从技术层面、传播意图、受众体验、文化价值以及市场机遇等各方面,视频传播已经成为新媒体时代的主要传播现象,网络电视、户外视屏、手机电视等全媒体传播渠道的开发,视觉时代的图像传播迅速改变了受众的阅读习惯并激发阅读热情,不但丰富了新传播时代的多元化格局,也为创新视频媒介策略创造了机遇。我国在推进国际传播战略的部署中,先后建设的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广播电视网络台和新华手机电视台等国家级媒体,都在朝着国际传播的视听化方向积极探索与努力。新媒体改变国际传播的布局,主要体现为把普通大众纳入到这一格局之中,打破了国际传播以国家为主体的局面。传播主体的多元性要求传播形式的多样化,传统大众传媒为国际交往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充分利用媒介手段提升国际传播的影响力,成为媒介建构的主要力量。在网络媒体已经主流化的新时代,大众的参与为国际传播注入强大动力。因此,在推进国际传播战略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继续发挥传统媒体的积极作用,一方面又大力推进新媒体建设,发挥文字、图片和视频图像等传播元素等整合优势,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全覆盖的传播体系,扭转国际传播由说教模式向说服模式的转型。(一项调查表明,视听文本的说服效果是音频文本的4~5倍,是文字文本的9倍。[1])

另外,可以考虑开发新媒体传播的全智能模式。在新的国际传播战略格局中,以数字化为标志的新媒体迅速应用和普及,使界面传播成为新的传播形态,工业时代的机械模式得以被信息时代的智能模式所取代。界面泛指一切物体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信息科学领域的界面是指两种或多种信息源面对面的交汇处。有学者认为,在包括媒介传播在内的信息传播领域,界面可以界定为信息传播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关系赖以建立和维系的接触面,包括呈现信息的物质载体的硬件(硬界面)和支撑信息系统的软件(软界面)。[2]从这一定义可知,传统媒体作为界面的传播方式已经越来越不受欢迎,而以电脑、手机、户外屏等为载体的新的界面开始盛行。这些硬界面改变了信息传播的传受关系,也为媒介在影响力衰弱的情况下,为提升和扩张影响力提供了物质条件。与此同时,支撑这些硬界面的软件也不断被新媒介采用。此外,无线传播技术为电脑和手机等移动传播介质,既为信息生产者也为信息接受者提供了软件支持。有学者指出,计算机技术中的界面,是指人机交互接触的面,还是限于物理学和技术的领域。但是,由交互而传播,由传播而进入传播学视界,这使我们得以在传播学意义的范畴里,运用界面来研究传播活动和规律。”[3]另有学者认为,所谓界面传播,就是传播主体通过数字媒介提供的互动界面所实施的传播行为,是利用用户与数字媒介之间的互动机制引导用户深层了解传播者主动展示的信息的传播行为。界面所包含的不只是作为物质载体以呈现媒介内容的显示器(屏),还包括重新界定人与人、人与信息、人与媒介之间关系的软件,正是后者极大地拓展了信息传受的范围,开拓出更大的空间,将人类的传播行为引向更为深远的境界。[4]从上述研究的结论可以看出,界面传播将为传媒产业发展提供更大空间,必将壮大传媒在国际传播中的实力。但是,作为传播者一方的媒介受到了足够的重视,而作为互动另一方的信息接受者的大众被忽视了,他们的身份与传统媒介时代完全不同,因为他们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接受者或意义建构者,而是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他们以自己的个人兴趣和意识形态取向,积极地参与到国际传播的活动之中,与传媒一样成为国际传播智库的有生力量。

[本文受国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际传播的理论、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的资助,课题批准号:09ZJD0010]

注释:

[1]郜书锴:《提升视频传播的国际话语权》,《对外传播》2010年第5期

[2][4]张佰明:《以界面传播理念重新界定传受关系》,《国际新闻界》2009年第10期

第12篇

中等职业教育当前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教什么?怎么教?学校如何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精品课程作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内涵建设的重点,不仅可以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更是推动中等职业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和动力。精品课程建设,是促进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更是中等职业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办特色专业,树品牌教育,保障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课程是学校教学的最基本要素,实施精品课程建设是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综合改革与实践,深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各个中等职业学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中等职业教育重点放在提高教学质量上的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体现。一所中等职业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数量和质量等已成为衡量其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该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同时,精品课程建设也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因此,作为职业教育的载体,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精品课程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二、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精品课程的建议

(一)正确把握精品课程内涵,明确精品课程建设目标

精品课程是体现“五个一流”特点的示范性课程。虽然精品课程是多层次、多样化且各具特色的。但精品的核心内涵是永恒不变的,即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以适应相应层次的优秀教材为核心,以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前提,以优化的教学内容为基础,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平台和以科学规范管理体制为保障的课程体系。这是集教育理念、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制度于一身的整体建设,是精品课程先进性、科学性、教育性、整体性、实用性、有效性和示范性高水平定位的具体体现,是实现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举、教学活动与科研创新同步教育目标的基本保障。

(二)科学确立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要素,全面提升精品课程建设水平

确立合理的精品课程建设目标标准是搞好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保证。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可将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分解为五类要素,即基本建设要素、主体建设要素、过程建设要素、教学评价要素和成果特色要素,并对精品课程建设提出具体要求。

1.基本建设要素

课程的基本建设要素是指课程最基础的构成要素,如:教学大纲、教材、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和教学参考资料等。作为精品课程,应当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学大纲,精品化、立体化的教材体系,完整规范的教学档案,科学系统的管理制度和充分满足教学需要的教学资源等。

2.主体建设要素

课程主体建设要素是保证和实现课程建设目标的主体因素,如:课程负责人、教师、学生、教师的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等。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培养造就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学缘范围广泛,且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进而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养成积极和创新学习的态度等。

3.过程建设要素

过程建设要素是指课程教学组织过程的基本要素,如:教学组织运行、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教师的配备等。作为精品课程,其教学过程应体现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组织科学严谨,各教学环节制度化,教学安排合理;教学内容适应培养目标,与时俱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服务于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多样化和个性化,教学手段先进且恰当应用。

4.教学评价要素

教学评价要素是保证课程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包括教学效果的总体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等。作为精品课程,应当建立教学效果评价制度,对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严格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评价,讲求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根据不同内容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对教师教学技巧的艺术性进行评价,具有强烈的艺术性和感染力。应当注重学生对本课程的评价,达到较高的学生总体满意率。要接受专家和同行教师评价,得到同行和校内外的广泛认可。摘要:本文围绕精品课程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的建设标准,探讨了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精品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对中等职业学校在建设过程中几个建设环节的建议。通过精品课程建设的积极引领,以促进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为今后中等职业学校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进行精品课程建设提供参考信息。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精品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改革;促进;示范作用

5.特色与标志性成果

精品课程建设重在过程,但衡量课程的精品性也必须通过一定的特色和标志性成果体现出来。其主要体现的内容包括教师群体的影响和声望、重大的教学和科研成果、人才的素质和质量,并且在教学改革方面应具有鲜明特色,在课程建设中具有长久的发展和积淀。作为精品课程,首先应具有一、二名国际或国内知名的优秀教师,发挥该学科课程的学术带头人作用;建立有利于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的良性机制,培养一批高素质并具发展潜力的中青年教学和学术骨干;有多人次获国家和省级的集体和个人荣誉。其次,取得重大的教学改革和建设成果,在国内产生广泛影响。第三,人才素质高,学生在与该课程有关的单项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励:毕业生对该课程给予较高评价。第四,特色鲜明,成为某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支撑性课程,得到广泛认可和认同。

(三)研究和探索精品课程目标的实现途径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保证精品课程建设的预期成果和目标,必须研究和探索科学可行的实现途径。主要包括明确的指导思想、科学的建设规划、明确的目标要求和建设过程的动态监管。

1.明确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课程建设目标应与学校定位相适应,与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与社会需求相吻合。由于不同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学科发展水平以及对精品课程的认识角度的差异,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也不尽相同。但应明确:精品课程建设要遵循“加强基础、注重应用、增强素质、培养能力”的原则,有计划、有目标、分阶段、分层次地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以建设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为先导,以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为前提,以课程内容和教材建设为核心,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以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为依托,以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切实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2.科学制定精品课程建设规划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涉及教师、学生、教材、教育技术手段、教育思想和教学管理制度等。课程建设规划反映了各个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战略、学科和专业特点。在新形势下,首先要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引下,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和培养一支素质过硬、技术精湛的教师队伍;并在深入开展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知识结构合理、整体优化、符合社会行业企业岗位需求并反映学校教学特色的课程内容体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开发网络教育资源等立体化教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强实验、实践教学工作,增强能力的培养;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和教学交流活动,开阔视野,为建立青年教师培训机制创造条件。

(1)教育思想规划:教育思想是指导教师在课程理论建设和教学实践中的纲领,教学规律的掌握是教师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学校应要求精品课程负责人要根据学科专业的特点,认真深入学习现代教育思想,牢牢把握科教兴国、素质教育这一总体指导思想,树立主体教育思想,科学、人文教育思想、创新,实践教育思想和终身教育思想,力求教育思想的创新,把课程建设与教书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课程建设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统一起来。

(2)建设目标规划:按照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确定精品课程建设层次,最终将集中建设好反映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在师资、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手段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体现“五个一流”,能起到示范和牵动作用的精品课程,并使这些课程在国内同类课程中居领先或先进水平。

3.围绕“五个一流”,把握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要求

“一流的教师队伍”,就是要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要培养学术造诣高、教学经验丰富、成果显著、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的主讲教师梯队,并使这支队伍成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主力。“一流教学内容”是指在教学内容上,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和时代要求,深入开展教育理论研究,结合课程的历史沿革和特征,以知识整合为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重在课程的精品内涵建设,始终保持科学性、先进性和系统性,及时反映和吸收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积极整合优秀教学成果和科学研究成果,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要充分体现“加强基础、注重应用、增强素质、培养能力”的教育原则,对理论课程实施以知识点为模块,联系基础、拓展应用的构建模式;实验课程应科学合理地设置自主设计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注重实践课程环节的设计,应该包括科学研究活动、科技发明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一流的教材”,就要以科技创新为源泉,以新的教材体系为基础,结合教学实际,修订教学大纲,开发建设以纸质教材为基础,以网络课程建设和学科专业网站建设为依托的集纸质教材、电子教材、网络课件、网络课程、实验教程、习题集、试题库、电子教案、系列参考书和辅助教材等构成的一流立体化教材。“一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仅仅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其核心在于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逻辑形式把教材内容多角度地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要用生动、丰富的教材,有价值有说服力的理论,接触实际的实验课,先进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要用“启发式”或“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思想,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要根据课程特点,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积极使用网络技术,实现教学与管理的网络化,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将课程全部开发建设为网络课程,依托精品课程网站,创建现代的教学和学习环境,实现资源共享。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机制,实现“一流的教学管理”。完善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保障,规章制度的执行是保证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而规范完整的教学档案,是科学管理的重要体现。通过建立良好的制度环境,保证精品课程建设在科学制度的框架下,得以有序进行。

4.加强对精品课程建设的动态监控和管理动态监管

对保证精品课程建设质量十分重要。学校应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相继出台一系列相关的规章制度,重点把握如下几个环节:严格申请、评审程序,确保评审的公平、公正、公开;定期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年度和中期检查,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严把验收关;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据办学主体自身发展需求和社会需求、课程发展特征和世界教育趋势、课程改革方向和教育政策等,对课程建设指标体系进行调整,实现监管过程和验收指标的双重动态管理,明确精品课程质量的时代特征,确保课程的创新性、先进性、科学性、系统性、整体性、适用性及示范性。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