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微博改变一切

微博改变一切

时间:2023-05-29 17:48: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微博改变一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讯:当前微信营销的红火可以说是远超行业内部的预测估测,当年的老大哥微博在这个时候是否真的要退隐归田呢?面对用户粘度不断下降,变现能力一再被人诟病,产品创新不足等全方面负面消息时,微博营销是否真的是穷途末路了?我想一切都不能这么绝对。因为这一切只不过是对大家根据现在所作出地预计和判断,路在脚下,未来的微博营销应该会有自己的归属。只要合理利用和开发,它自身优秀的媒体基因还是能让其重整旗鼓的。况且面对高压下的市场竞争和开放式的市场化发展趋势来看,现在来说微博的末日应该是此时尚早,不过既然微信营销新兴崛起,老大哥还是应该考虑下未来的“规划”,否则被市场吞并或是被微信挤掉就真的会成必然事件了。那么微博理应有哪些改变呢?

首先,开发便民式的新体验。如果一直按照微博现有的的发展模式,那么现状似乎已经成为定局了,可以说现有的平台和模式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面对竞争压力,微博营销只会导致市场份额大部分缩水,甚至看到“沉船”而无计可施。那么在现在相对稳定的情况,大胆尝试开发新创意和新体验,走全新的便民化之路,因为强大人口数量就会营造出新的市场氛围,也改变很多人不愿意接受微博这个产物,是因为它的繁琐和过时。新的体验更有可能带领微营销走出新的发展之路。所以,未来的微博营销应该会在品质化和大众化之间做出选择,或者形成新的立足点以赢得消费者的认可,这样的瓶颈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影响着微博营销的发展。

其次,结合自身的优势扩大规模。在微博营销的背后有着强大的市场资源,不难看到其存在的两大优势,也许表达的不够全面,但是微博可以作为个人或者机构的象征,笼统地说是在信息浏览上的人流优势和高质量上的内容优势。这两点有利有弊,利的方面是微博还在作为对面宣布信息的重要渠道,依然能够曾显出一些优质的信息源,作为一个正规化的平台,这是其他平台所没有完全覆盖的。弊就是是的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接受,微博在一定程度上无法竞争的劣势。如何使得这种优质的本身继续扩大?在一定程度也是微信未来的发展趋势。微博营销正式要利用这种优势在推广的过程中提升品质宣传,树立诚信和高品质的服务应该说是不错的选择。

接着,将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咨询。现在所有平台的营销都进入了一种发展的误区,就是不断“广告式”推广,有的算好的就是内容穿插一点点。现在的营销手段大家在方式方法上不是很注重,都是都是在惯用喇叭式的播撒广告,这种推广方式效率十分低下,手段普遍低端,不能形成一种良好的推广效果,更多的时候引起大家的反感,常常遭到封杀之类的悲惨。在大多数人的眼里这就是小广告,微博营销能否在这上面有所成绩,往往是能够决定胜败的关键。曾经扫大街的张贴小广告,被人喊打,不如放下一切大胆做生意,有兴趣的自然回来咨询,用这种理念使得微博营销变得更大。

最后,重新塑造新的微博营销的地位。任何一个平台被营销环境的侵染之后,都可能是面目全非,搞得就像场市场的小贩在叫喧一样,但是很多营销平台确实是出现了这种不好的现象,可能是因为微博营销的背景环境的影响,微博营销的侵蚀程度还算是比较轻的,这也让微博营销具有更大的改造空间。通过微博营销提供全新的体验和服务,打造意想不到的品质,这还是完全可能的。同时需要加大用户群体的开发,用户觉得好,本身就是不错的推广。更自然就能看出,目前,微博营销最大的问题,用户群体的流失,不是其他的原因,这是网络发展的趋势限制了微博的营销地位,只有改变思想,重新树立微博营销的过硬品牌,才可以翻身一试。

微博营销的未来,其实不像有些人说的那么悲观,微博营销的潜力到底有多大还真不好说,除了营销者的理念和推广方式之外,它还受到市场环境和网络背景的影响。微博营销要脱离低级推广方式,又要被消费者普遍接受和认可,确实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但是真的形成了一定的推广模式,也不是不可能。如果能够提前去占领市场先机,确定自己独特的营销路线,这点上,就必须要引起微博营销在创意上有足够重视。(来源:憨豆宠物论坛)

第2篇

李开复的办公室位于北京某写字楼的10层,在该写字楼的负一层,是一个庞大的电子产品市场。这位52岁的前电脑工程师戴个眼镜,喜欢穿无皱卡其布的服装,他在网络上的粉丝数可以同贾斯汀·比伯相媲美。只要他现身大学校园,必然会引起轰动场面。近20年来,李开复一直处于IT行业的核心区域。对于这一行业,中国政府采取了在加强管理的基础上鼓励发展的政策。他曾担任谷歌公司中国区负责人,2009年离职创业。随后创办了旨在致力于企业孵化和风险投资的创新工场,并担任首席执行官。他有丰富的工程领域知识,精通相关业务,同时十分熟悉硅谷的情况。这一切几乎是所有中国企业家都梦寐以求的成就。

他说:“我们相信中国可以创新,但不会以苹果公司和谷歌公司的方式来进行”。相反,中国企业家所擅长的是“迭代式创新”。他们会以某种现有的模型或想法为基础,然后针对中国市场加以改进。他表示,这些小步骤最终将为更大更好的突破铺平道路。

李开复在创新工场的办公室四周都是透明玻璃,他的员工可以看见里面的一切,这在中国的企业家里还并不多见。他常常奔波于会议之间,熟练地跟人握手,然后一边走一边聊。有关他的一切都可以用低调来形容,除了那分向两边且修剪整齐的头发,微微蓬松,让他的头至少看上去大了几英寸。

李开复是个微博控,在2011年,李开复出版了他的新书《微博:改变一切》。在书中,李开复分享如何玩转微博,其中包括如何写好自我介绍、如何写好微博的140个字、如何增加微博的粉丝、最佳发微博的时间以及频率等。“我除了微博控,还是方法论、写书的控”,李开复说自己花了很多时间研究微博。

李开复在新浪微博上的粉丝数超过了5000万,新浪微博类似于美国的推特。粉丝数排名进入前十位。这十位中,大多数是娱乐明星,还有一个来自叫做"快乐大本营"的娱乐节目的非常活泼的主持人。李开复说:“在这里大家会发表不同的观点。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老师常常告诉学生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但现在,你可以发现大家会有不同的想法,网络已经成为知识和新闻的重要来源”。

现下微博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沟通手段,李开复相信微博可以成为中国逐步实现创新的重要模式。类似于推特,微博允许用户每次140字符以内的消息。跟英文相比,中文能涵盖更多的内容。

2013年9月5日晚上,李开复在他的新浪微博上写道:“世事无常,生命有限。原来,在癌症面前,人人平等。”后经证实李开复确实患上了淋巴癌。

关于癌症,国人往往是“谈癌色变”。央视播音员罗京、《情深深雨蒙蒙》方瑜的扮演者李钰等多位公众人物皆是因患淋巴癌去世。数据表明,全球范围内,每9分钟 就会增加一位淋巴瘤患者,淋巴癌是我国高发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平均每年增加4%,成为增长最迅速的恶性肿瘤之一。

一位是公司CEO,一个是央视主播,一个是正努力拼搏的年轻演员,他们工作繁忙,作息通常没有规律,精神压力很大。当然这些是媒体报道的公众人物,没有被公众关注到的淋巴癌患者还有更多。有网友评论,透支健康来换成就真当不值当。

在网络上由此引发的盘点因淋巴癌去世名人的帖子更是层出不穷,李开复则在微博上这样写道:“别老是谈哪些名人因为淋巴癌辞世好吗?其实战胜淋巴癌的也不少啊!比如说: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武打明星Mr. T、微软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都康复二十多年了好不好?”

目前李开复在台湾接受化疗,并且通过视频的方式向工友告别,工友则规劝李开复专心养病,暂时不要工作。在给员工的邮件里,李开复表示,自己正在遵医嘱进行治疗,疗程会持续一段时间。他在医生允许的情况下,会坚持参加一些电话会议和工作讨论,不过工作时间会比之前减少很多。

第3篇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

>> 浅析经济法中的社会公众利益 浅析新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作用 商标“使用”认定中社会公众的影响力 新媒体在社会公共突发事件中的传播优势浅析 社会公众对“中国梦”的理解和看法的调查与研究 今天,我们收获了社会公众的支持和肯定 浅析新媒体在传播新闻事件中的优势 社会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思考 关于当前社会公众参与的思考 社会公众形象建设的“完美”之道 社会公众参与“反特权”的路径分析 社会公众信息获取权的价值分析 新媒体影响高校突发事件发生和发展的作用研究 浅析新媒体在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中的作用与影响 浅析媒体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和参与方式 人大代表和社会公众参与预算审查监督面临的问题、成因及思考 新媒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 媒体在预防和处理中的作用 新媒体中的公众心理接收机制及媒体应对 负性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在乳腺癌发生中的作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②李开复.微博改变一切.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③京华时报.2012年2月20日.2011年度公民社会十大事件出炉,乌坎列榜首.

④百度百科http:///view/4368855.htm#3.

参考文献:

[1]李开复.微博改变一切[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2]朱丽,曹帝坤.突发公共事件中微博的影响力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1,14.

[3]张维平.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反馈机制的社会学分析[Z].社会学.

第4篇

8月22日,百度了“轻应用”平台,又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名词出现了。究竟什么是轻应用呢?百度给出了解释,轻应用是无需下载、即搜即用的全功能的应用,既有媲美甚至超越本地应用的用户体验,又具备网页应用的可被检索与智能分发的特性,将有效解决优质应用和服务与移动用户需求对接的问题。

其实说白了,轻应用就是介于网址链接与应用之间的一种存在。举个例子,我们用手机上新浪微博,无非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登陆新浪微博的客户端,这就是手机应用;另外一种就是在浏览器里上新浪微博的网页。有没有第三种形式呢?百度给出了答案,轻应用。

具体到百度轻应用,就是我进入百度的网页搜索新浪微博,百度不仅给出了新浪微博的网页,未来还会给出新浪微博的应用。无需下载客户端,通过网页直接能使用新浪微博的应用。这个应用就是新浪微博在百度上的轻应用。

听起来稍显复杂,不过用起来会很方便。试想,我们以后在百度上搜索什么信息直接会出现应用,使用起来还是很酷的。当然,轻应用不止是酷。

我们的手机经常要下载很多的应用,即使存储空间再大,总有用完的时候,而且满屏幕纷繁的应用,不仅让人看得头晕眼花无处下手,还会影响手机的速度。如果一切应用体验都能在网页上实现,是不是省时省力得多呢?

当我们在没有无线网络的环境下,突然想使用某一未下载的应用,是不是既心疼流量、网费,又对速率感到无奈。如果直接上网页就能使用,是不是要省心得多?

因为轻应用的端口就在网页,有了网页就有了智能手机的一切功能。

在2013百度世界大会上,轻应用的演示更让人一目了然。轻应用被集成在新版的百度应用中,一方面,在主页面的功能栏内,用户可以点击功能键查看已经被集成的轻应用并添加一些已有的轻应用,直接点击调用这些功能;另一方面,百度会根据用户的搜索意图来为他们直接调用合适的轻应用,例如,我在百度应用中搜索“从中科院到中关村”后,页面中会先显示百度地图的路径规划方案,如果我选择的是“打车”作为出行选择,那么它会直接调用嘀嘀打车的轻应用;或是我搜索“找工作”,那么搜索页面上就直接调用智联招聘的轻应用来帮我解决这一问题。

其实这些体验的改变,对于消费者而言,有点“小恩小惠”的意思。能够让轻应用带来更多实惠的是开发者。我们知道,智能手机的新时代,是由APP打造的。它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用户体验,但同时APP因其商店售卖的模式,也在形成一道应用围墙。虽然商店里各种各样的应用越来越多,但是因为商店排行榜的模式,导致很多有价值的应用淹没在“茫茫人海”之中。正如百度掌门人李彦宏所说的,在应用商店里,排行靠前的应用占据了70%的流量,而剩下99.9%的应用下载量仅占总下载量的30%。这就导致应用没有被准确高效地分发。

如果像轻应用这样,一切APP选择来源于用户的搜索以及对用户的意识判断,那么就给了绝大多数应用公平的竞争环境,打破了传统手机应用商店排行榜的局限性。而且如此一来,应用之间比拼的就是自身真正的实力,而不是卖链接和付广告费。比起靠广告赚钱,轻应用更能体现IT的实力。不仅如此,轻应用还将开发者和消费者的距离又拉近了,无需进商店下载,二者就可以面对面,更有利于消费者和商家交易的达成,特别是电商。

当然,轻应用所带来的最大赢家会是百度。据我了解,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哪家公司在系统的做轻应用。有些公司会稍有涉及,但都不像百度这样成体系。这既是百度自主创新的商业模式,同时也是百度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逆境求生的手段。因为百度在移动互联领域面对最大的困境就是移动App筑建的围墙。如果一切都是应用的形式,百度流量将急剧下降,它们无法被搜索引擎触及。百度终于找到了一种办法,去连接这些信息孤岛。

第5篇

人民论坛记者:您发起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和“随手送书下乡”的微公益活动影响已经很大了,现在效果如何?

于建嵘:“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改变了中国人对乞讨儿童这件事情的看法或者说是观念,原来大家认为儿童乞讨是司空见惯的事,但并不认为违法,现在大家能认识到这样做是违法的,每个人都有能力解救他们,这是这个活动最大的一个效果。我就是希望通过这个活动,杜绝一切儿童乞讨,让所有乞讨儿童都回到学校,这是文明社会的一个基本常识。

“随手送书下乡”活动的成效也非常明显,现在北京地区及全国已有几十个图书收集点,接收了全国网友送来的大量图书。这项活动的开展甚至带动了一些单位、企业、媒体都参与到送书的公益活动中来,比如《中国体育》现在也在以我们的名义送书下乡。

人民论坛记者:在实践中,您认为微博公益长远发展下去还存在哪些问题?

于建嵘:微博公益一定要把好关,我的建议一是不要做得太大,要在可以管理的范围内开展,千万不能盲目贪大,太大的话资金问题难以解决。

二是政府心态要开放。这个很重要,政府面对微博,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因为一个人如果没有一定的公信力、号召力,想利用微博做公益绝不会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另外,还有一个认同的问题,要相信民众是有判断力的。微博这种新媒体产品,可能会出现一些小的偏差,比如可能会有人利用微博行骗,但总体上要相信百姓有自我选择的能力和空间,微博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当然,政府也可以做一些监管。

三是要注重实用性。我的两个微博的注册名称上都有“随手”二字,是因为我要倡导举手之劳,不能把这种活动当成一种负担,包括不能成为发起人及网友的负担,不能因为微博的小善举,而让个人及网友拼着命去干政府要做的事。“随手”意在举手之劳,不能给个人和网友太大的压力,这是做微博公益最关键的问题。

四是微博公益提倡的是公益委托。公益委托,打个比方,有位网友想捐书,但一是不知道哪方面的书合适,二是没有时间去购买,就委托我们来操作。公益委托不搞公募也不是私募,志愿者之间只是一个委托关系,做做举手之劳的平民公益。

人民论坛记者:您做微博公益的体会是?

于建嵘:在微博公益的实践过程中,我觉得,微博是个很好的信息交流的平台,有很大的交流性和互动性,中国人并不缺乏爱心,只是以前没有这么好的平台,再加上中国的慈善公益事业也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公众的爱心无法释放,而微博的兴起,使公众的爱心得到了释放。

(责编/陈阳波 美编/叶锐)

第6篇

讯:多年以前就有研究指出,搜索引擎正在使得人们的记忆逐渐丧失,由于长期以来习惯于凭借关键词上网搜索信息,从而使人们不再努力记忆各类信息内容,互联网将逐渐成为人脑的“外挂硬盘”。而如今,微博正在从某种意义上替代搜索引擎的这一功能每天大量的新闻、图片和观点通过这一平台基本不经任何筛选地冲入人们的脑中,已接受的讯息还来不及消化,新的内容便蜂拥而入,仿佛已经盛满水的杯子,虽然还能够容纳新的事物,但代价则是失去原有的空间。

相比微博这种强行灌输式的传播方式,搜索引擎倒是显得更有积极意义起来。最起码,在百度和谷歌上输入关键词进行查询,还属于一种“主动”寻找答案的行为,而不是看着微博上那些数不清的新闻和评论人云亦云。搜索引擎固然会令人忘记信息的内容,起码还让人记得信息的出处在哪里。

对于企业或是产品而言,正确理解微博和搜索引擎的区别之处,显得越来越至关重要。在这个微博营销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公司和营销人员把注意力集中在微博上的日常信息更新方面,或是几张活动照片,或是对近期的热点事件(通常是当天的,因为第二天新闻热点已经切换)发表几句完全符合主流价值观的评论,甚至于输入“晚安”、“再见”之类的文字,便感到一种受人关注后的心满意足。这种强迫症似的自我宣传方式正在像微博本身一样迅速传播,其基本观点就是:“只要我在说话,就说明我存在,进而说明有人在关注我。”

然而,微博营销最明显的弱点就是,几乎所有人都只关心你今天说了什么,而昨天、甚至是半天前,你的一举一动便已被遗忘,极少有人会去查阅以前的微博内容(某些以为微博属于隐私而引起众人围观的事件除外)。微博的作用似乎只是告诉别人:“我还在这儿!看,我还在这儿!”而对于大多数企业或是产品来说,他绝不会希望自己的影响力只限于当下,还应该包括过去与未来。

搜索引擎虽然改变了人们的记忆方式,但在某种程度上,他确实使得记忆的容量大大增加了。当人们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通过搜索引擎,一切与之有关的过往讯息都清晰可见。恰如报刊杂志上对一些企业或人物的深度报道,正是通过对以往大量事件的有机串联,从而勾勒出其人其事清晰而完整的形象。当人们在微博上看到一个人时,所观察到的往往只是他一瞬间的表情;而当人们在搜索引擎上寻找一个人时,看到的则会是各类有关的事件,过往的记忆不但不会消除,反而会在数量庞大的持续性报道中,逐渐显示出其当时未曾被发掘的真实意义。

无可置否,微博依然是当下最大的热点所在。值得讨论的问题应该是:我们是否只需要关注当下?(来源:《上海商报》)

第7篇

Q:移动互联网引发新的创业热潮,启动了企业哪些新需求?

A:在信息化时代,企业不仅需要强调管理,还应该强调技术与管理的融合,管理与艺术的融合。而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兴起,给企业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在对企业管理者的能力提出新的要求。他们要能够把这些新兴的技术与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

回顾互联网发展趋势,原先是基于web发展模式,而现在是基于app,二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过去我们通过pc上网浏览,通常需要六个步骤,第一打开网页;第二输入搜索;第三键入关键词;第四找到想要的链接;第五点开;第六浏览。这一切我们都觉得就是应该如此,可是现在当你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时,点击一个图标你就可以完成一个浏览任务。

你会发现你的智能手机可能很久都没有开过一次浏览器,但是你却时时刻刻在上网,在浏览信息。移动互联网彻底改变了上网习惯与模式。这种趋势已经不可逆转,那么在这种趋势下,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当如何应对这种环境?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北邮MBA会开设社会化营销课程。

社会化媒体包括微博、博客、照片分享、地理位置等内容,但微博是社会化媒体发展最迅猛的一个领域,因此我们社会化媒体营销的课程起初会主要以微博作为一种载体,通过微博折射出社会化媒体有哪些一般化的规律,哪些内容是传统媒体所承载不了的。我们不能讲微博营销就是好的,微博营销就是盈利的。只能是这种新的技术和商业模式的结合,所带来的新的理念的冲击,是我们需要给学生分享的。

Q:微信现在的普及率也很高,这对企业而言是否是新的应用机遇?

A:微信和微博有很大不同。微博是一个话题和关系的结合体,微博的关系建立,是话题或观点的传播。它是全开放的,单向跟随式的,即我们俗称的“脸对背”,我可能不会理会你,我发什么你看什么,你跟着我。

微信则相对封闭一点,虽然也可以做广播,但是是有限的广播,个人隐私是受到保护的。微博上传一条信息,可以在全网上传开,让世界上任何一个人知道。但微信不可以,你可以关注我收听这个信息,但是谁在听这个信息,其他人不知道。这就对企业客服、品牌信息传递,都提供了非常好的可利用工具。也是企业未来应当抓住的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应用点。

Q:北邮MBA开设移动互联网管理课程是应对市场哪些人才新需求?

A:目前市场上所能提供的现有人才状况是,懂管理的人很多,做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人也很多,但是能够将二者有效结合起来的人并不多,因此未来“技术+管理”是市场人才的硬通货。

面对市场的需求,我们叠加我们的技术优势—信息化技术,即能将北邮的MBA打造出特有的差异化,具备自己的特色,又能为社会提供更需要的人才。

第8篇

关键词 微博 高校德育 虚拟社会 工作方式

2012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了《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网民规模已突破5亿,其中青少年网民则超过网民总数的50%。2011年,微博使用人数达到了24 988万人,比上一年暴涨近300%,目前,微博正以一种暴风骤雨的强劲方式席卷中国。微博的兴盛,一方面为传统的传播格局引入了一股源头活水;另一方面也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变得空前开放。正如谢尔·以色列在其著作《微博力》中提到的那样:“所谓的‘传播时代’即将寿终正寝,一种全新的‘交流时代’即将来临,与之前出现的社会性媒体相比,Twitter使我们的网上行为与真实世界的行为凡事联系得更加紧密,如果我们还没能跟上它的脚步,那么就有可能会被这个时代所抛弃。”①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的现实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逐渐向虚拟领域拓展和延伸,形成了新的虚拟实践和虚拟社会关系。而微博的兴起,使得这种虚拟实践和虚拟社会关系进一步深化,这给大学生德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1 大学生思想行为呈现新的特点

微博在改变着公众的媒体习惯和信息传播模式的同时,也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受到了深刻影响。大学生是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对象,认识和把握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新特点,是创新高校辅导员工作思路和方法的前提,也为辅导员生存方式的转变指明了方向。

1.1 “自媒体”条件下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

近两年来,具有强烈自媒体属性的微博成为互联网应用的一股热潮,而最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也迅速发展成为微博的一大用户群体。在微博这个广阔的信息交流平台上,每一个用户都既可以信息,又可以接受其他用户的信息,而他们之间的互动又会衍生出新的信息,从而改变了信息的传播路径和传播格局。在微博上所有的信息都是开放共享的,微博用户最直接的动机就是和获取信息以及基于这些即时信息引发的人际互动。微薄的“微”主要表现在字数上,每条微博不超过140个汉字,相当于一条消息。学生可以通过微博随心所欲、随时随地发出个人感想和现场报道,可以尽情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宣泄心中一切情绪,这极大激发了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经常能够看到学生就一件事情,一首歌曲,一道风景甚至一杯冷饮发表微博,并与其粉丝互动的情况,在互动的过程中,他们可以尽情地表达自己的喜悦和感动,倾吐自己的郁闷与不快,改变了以往那种心有所感但却无处诉说的无奈局面,从而在无形之中增强了他们主动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 虚实角色转换引发的道德冲突

人在网络空间的生存状态是一种虚拟式的存在,即在网络空间中个体的生存和发展是通过数字、符号和图形等方式来实现的,因此虚拟社会中通过人的数字化、符号化和抽象化衍生出了与现实人相对应的虚拟人。正是由于存在着两种不同角色的人,所以在人们的现实生活和虚拟生活中,常常会出现同一主体人性的不同表现。微博上人际关系的虚拟性削弱了现实道德关系的约束力,在虚拟世界中,所有个体的交往都是通过数字化、符号化的形式来实现的,虚拟社会中的社会道德观念、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与现实道德观念并不完全一致,甚至有大相径庭的情况,有些在现实社会中完全无法容忍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却在虚拟社会中备受推崇,对现实道德观念形成了强烈冲击。因此,在微博这个虚拟世界中,大学生在这种虚实身份转换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道德认知冲突,从而影响了学生正确道德观念的树立和健康成长。

1.3 信息异化产生的“微博控”现象

“信息异化是指信息在生产和传播过程中,产生了与主体的人相对立的东西,导致了信息生产与信息消费之间的矛盾,使主体丧失了控制信息的能力,并为信息所奴役、支配。”②微博作为信息社会的一大强势信息渠道,以热门话题榜、微博名人堂等形式对于信息资源具有极高的凝聚力和整合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从中获取大量的资源。但是,在不知不觉中,许多人对于微博的依赖程度却远远超过了正常的范围,全然不觉已经慢慢陷入了这张由微博编织的信息网中。在教室、图书馆、公交车上用手机玩微博的学生随处可见,甚至在食堂用餐时也能发现有学生一边吃饭一边玩微博的情况,网络上把这种极度喜欢、极度依赖微博的人称作“微博控”,这些人离开了微博便会感觉到无所适从,精神空虚,更有甚者会感到惶恐不安,觉得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意义。微博本来是一种信息工具,现在却成为了支配大学生思想行为的一种异己力量,很多大学生一上微博就是十多个小时,有的甚至放弃睡眠时间。随着微博逐渐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和使用,“微博控”现象也呈现蔓延的趋势,这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2 微博给高校辅导员工作方式带来的改变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现实的个人(他们的需要,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是人类历史的前提;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也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③这说明社会意识是受社会存在制约并由其决定的,同时人的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创造着人类社会,并决定着人的生存方式。

2.1 工作空间由现实世界向虚拟世界延伸

微博为人类构建了一个与以往相比信息资源更为丰富,信息传播更为快捷,更为生动有趣的虚拟空间,任何一个人的微博信息都可以通过转发的形式迅速地传播扩散出去,这种传播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并且极为迅速,影响范围极广。起初,人们只是把互联网当作人际信息沟通和交流的工具,将其视为一种工具性存在,而当网络技术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网络并且逐渐产生了依赖性时,互联网就变成了一个人化的生活场域,成为一种空间性存在。活动于虚拟空间的“人”是现实社会中“现实人”的抽象,是对现实人的现实生活和发展状况的延伸。随着人的现实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向虚拟领域拓展和延伸,形成新的虚拟实践和虚拟社会关系,客观上也扩展了辅导员的生存发展空间。“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④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适应这种客观环境的变化,把关注的目光从现实世界延伸到虚拟世界中去,用与学生最为贴近的视角和方式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微博作为关注学生思想动态的重要路径,充分挖掘教育资源,运用微博拓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在微博时代生存空间的扩展方向。

2.2 工作时间的灵活性极大增强

如果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会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话,那么进入微博时代,在“时空压缩”的网络境遇中,辅导员的生存空间和工作时间将会产生质的改变。时空压缩是一种研究因交通运输和通讯技术的进步而引起人际交往在时间和空间方面变化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一定地域范围内人际交往所需的时间和距离,随着交通与通讯技术的进步而缩短。时空压缩论强调“网络社会”致力于创造一个“永恒的宇宙”,在这个“永恒的宇宙”中,时间的有限性越来越成为一种远逝的过往,换句话说,也是就在工作中我们花费在跨越空间上的时间急剧缩短。以往辅导员工作必须在既定的时间内开展,而现在则可以不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随时通过登录微博关注学生的动态。无论是出门在外,还是在周末或假期,辅导员都可以随时通过微博跟学生进行互动来开展工作,因而,工作时间的灵活性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着极大的帮助。

2.3 工作方式更具隐蔽性和渗透性

网络社会的到来,必然会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发生革命性的变革,也直接改变着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方式。辅导员不再简单依靠口头说教这种面对面交流的形式来开展工作,而是开始运用微博这个当前最具影响力的信息交流工具,更多地采用图像、文字、视频等,大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来传播积极向上的、正面的、主流价值观念和道德理想,从而有效地改变了以往教育载体过于单一的局面,使教育方式更为灵活多样。

3 微博兴起条件下高校德育发展的路径选择

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⑤网络社会是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存在,也是人的一种全新的生存方式,它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深刻而广泛的变革。在微博时代,高校德育工作者也必须顺应时展的潮流和客观环境的变化以及学生思想行为新特点,选择一条与时代的发展更为契合的教育路径。

3.1 充分利用微博,打造一个极具交互性的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使个人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信息的自由流通。如今,微博已经成为大学生和接受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查看学生在微博上主要的内容是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一个主要途径。微博作为大学生对话交流、思想分享的主要桥梁,为大学生表达自我、宣泄情绪、评论时事提供了平台,大学生乐于通过相互交流消除思想上的困惑和疑虑,最终形成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一致的价值主张,这是一个自我教育和社会教育相融合的过程。顺应这种潮流和趋势,充分发挥微博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打造一个师生沟通交流的信息平台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的作用。辅导员可以开设专门的微博,通过与学生组织、学生个人的相互关注,与他们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可以使学生的教育管理模式从传统的层级化向扁平化转变,有利于辅导员与学生的直接交流,通过微博好友身份互相关注,也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距离,使沟通变得更加和谐顺畅。

3.2 深度挖掘教育信息资源,掌握网络话语权主导地位

微博与以往的信息工具相比,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在于通过评论和转发的形式,对信息资源有着极强的整合能力和凝聚能力。一条微博通过数以万计的评论转发之后,便能聚集成为一股强大的舆论力量,对大学生的道德认知、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微博时代,信息内容极为丰富,信息传播速度极快,信息影响范围极广,如果谁能最大程度地挖掘出信息资源,谁就能引导信息的流向,从而最具有影响力和说服力,就能掌握话语主导权。

第9篇

微博虽然年纪不大,影响力却着实不小。短短不过数年,已经搅得报纸雪上加霜、门户网站点击率锐减、电视机开机率呈自由落体状直线下降。一时间,微博大有横扫一切媒体、征服资本市场、改变人类生活方式之势。

不过微博也有隐忧,这两天有报道说某著名互联网企业在年报中就提到:“我们有可能违反《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或者相关政府要求,这可能导致未来公司遭受处罚,包括停止部分微博功能、终结微博运营或者其他处罚措施。以上任一行动都将给我们的股票价格带来重大不利影响。”这充分说明,微博既往的红火景象是建立在管理无序状态下的“虚假繁荣”,一旦回归“规范化管理”,自信心也大打折扣。

也许有人说:互联网时代的根本属性是开放性,微博应该像国外同类产品一样给予充分的自由,自媒体的本质就是自由表达。我完全拥护这样的观点,但关键是:今日中文微博上,那些危言耸听、造谣惑众以吸引眼球的;那些坦胸露乳、搔首弄姿以博取粉丝数和点击率的;那些污言秽语、盲目谩骂以发泄情绪或释放工作压力的……呈现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性和自由表达吗?

不用老拿国外同类社交媒体说事儿,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文化差异,中文微博和他们相比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参与者缺乏最基本的游戏规则训练――在辩论观点时缺乏最起码的礼貌和尊重,在使用论据时指鹿为马、言不由衷,在哗众取宠时不讲良心、不择手段、不顾底线。这点很像金融领域的鲜明对比:国外普遍是信用社会,往最小处说很少有人敢于信用卡不还款;而我们这里恶意透支的、骗贷的、骗保的屡见不鲜。归根结底就是我们这里不讲信用付出的代价与人家相比太低了。所以这些年来,我们的银行大力加强了个人征信系统的建立工作,并将个人信用与人生诸多大事挂钩,形成对于“失信会造成严重后果”的强大威慑力。效果显而易见,信用成本的提高导致敢于因小失大的人大大减少。

由此联想到对属于精神产品领域的微博进行有效的引导,更需要从信用入手,更需要加大信用管理的力度。至于具体手段,就是应该改变目前实名认证到人的加V方式,通过改进技术手段,根据不同博主的信用等级制定相应游戏规则,引导微博的参与者向着文明、真诚、温暖、和谐的方向共同营造这个可持续发展的虚拟世界,而不是将微博变成一个江河日下的垃圾场。

微博最为当下国人诟病之处在于:虚假信息常常得到类似非典一样的病毒式疯狂传播,误导公众、混淆视听。国人在独立思考方面一向不及西方公众,呈现这种局面不足为奇,关键是面对现实如何健全制度加以制约。具体而言,就是微博的经营者应该担负起信息认证的职责,尽最大可能把那些虚假信息拒之门外。

此举看似难为,实际上并非不可操作。很多微博谣言往往漏洞百出,稍加留心便可识别。所谓管理者人手不够,是因为这些虚假信息还没被识别出就被成千上万地转发(复制)了。由此可见,关键是在鉴别真假之前阻断这些虚假信息被复制(转发),换言之,就是认证信息的真假和认证博主身份同样重要。

作为“自媒体”的微博,首先应该分清个人信息和社会信息。对于那些展示吃喝玩乐、衣食住行等个人生活信息,只要无违公序良俗,就应一律允许。而涉及公共事务和公众利益的信息,无论报喜还是报忧,都应该先寻根溯源确认真假再给予转发权和评论权。例如:来自各级报刊、电台、电视台的新闻报道,一向“个人信息信用”记录良好的网络实名用户的郑重,都可以用类似“加V”的手段确认此信息可被转发和评论。对其他来历不明的信息或一向“个人信息信用”记录有缺的博主贸然的信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暂时不允许转发和评论。直到这条信息被鉴真后再转为可转发与评论。而者如果希望自己的信息被转发与评论,亦有义务协助微博管理者证实自己所的内容。

当然,在此前提下,一家微博的管理者是不是积极投入去伪存真的工作?对于已经鉴真的信息和文责自负的言论是不是及时?这就是其服务质量和竞争力了。

第10篇

高校能够利用微博微信这一网络平台宣传思想政治教育正是看中了它对于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影响力。微博微信的特色功能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正确看待这一网络移动平台的特性特征,并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融合,才能发挥网络传播教育的最大效果。

一、微博微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特征

1.教育情感交互性。微博微信属于网络交互平台,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任何在微博微信中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所以采用微博微信传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统中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主动被动关系就会不复存在,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当代社会认为,发表微博微信是典型的双向信息传播交流方式。而且微博微信没有时间空间限制,学生可以随时发信息获取沟通机会。通过微博微信这种相对宽松的交互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会有所提高。另外,大学生本身也可以通过微博微信不受约束地发表个人观点、心理活动及学习思路,这也能形成一种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从而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快速普及。

2.教育客体针对性。微博微信互联网交流平台其本质是基于人的利益与需求所存在的,所以在微博微信上所展开的一切活动都应该以互惠互利、自觉自愿为基本原则。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恰好可以利用这一特征,对特定的个体、群体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其目的就是满足他们的个人利益及需求。比如说带有个性化的教育资源共享、教育信息传播等等,允许大学生自主选择希望接收的教育信息,同时屏蔽一些自己不需要的信息。这种人性化的教育信息传播很容易快速将大学生思想内化,达到更佳的教育效果。其原因就在于当大学生可以有选择地自由接收信息时,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反而会提高,也会更快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所形成的“教育链接”。在这种教育环境下的大学生更愿意利用微博微信来展开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而教师也能够通过交流内容来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情感及行为心理,然后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展开新一轮的微博微信思想政治教育。

3.教育方式多样性。微博微信能够被广泛使用,就是因为它的功能、传播方式、语言表达多样化。在传统中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从多方搜集信息资料形成教育模式,但微博微信却能帮助教育者自动获取大量信息,并以公众号的形式分类,建立专属网页板块,其中不乏声情并茂的视频、图片及语音,这就是微博微信中所提供的“微语言”,这也是传统思政教育模式所不能比拟的[1]。

二、微博微信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挑战

1.微博微信对大学生的挑战。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学生通过网络改变自己的认知力、价值观和人际交往能力。但网络毕竟鱼龙混杂,许多大学生在这里应接不暇,存在甄别能力差的问题。如果利用微博微信向大学生传播思想政治教育,难免会为教育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难度和压力。经调查80%的大学生认为微博微信平台会影响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混杂在这复杂的信息传播体系当中时,就很难发挥它独特的教育作用,很容易失去教育导向。所以如何正确利用微博微信平台宣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就变得至关重要。

2.微博微信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挑战。微博微信是新事物,这就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提升提出了全新挑战。在互联网时代的教学模式当然不能再依赖传统教学理念,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思维必须求变,他们不但要学习新的科学文化知识,也要在心理方面跟上时展步伐,丰富自己的媒介素养,理解微博微信作为网络新载体的各种特性。另外,思想政治教育者也应该懂得如何通过微博微信来调动大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思想政治学习的过程当中。考虑到当下来自于网络的微博微信信息相当丰富,而大学生普遍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存在抵触情绪,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在熟练微博微信功能应用的同时,也深入了解和认识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与行为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与话语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致力于创新思维,积极有效地开展基于高校思想政治的微博微信教育活动。

3.微博微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挑战。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就是指能够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播的一切外部因素集合。微博微信作为新潮的通讯工具,如果希望用它们来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高校教育者就必须对教育模式思路做出改变,适应新事物的发展节奏,所以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挑战也是空前的。

首先,它提高了高校网络舆情监控的控制难度。微博微信作为一种传播载体,它的点对点传播模式与以公众平台、朋友圈为基础的传播环境覆盖面广且交互性强。但高校大学生容易在这种教育环境下陷入从众趋同心理,使得高校网络舆情监控效果不升反降。另外,微博微信平台是面向大众的开放式交流平台,在这里人人都是信息的创造发起者与传播者,这也为高校的网络舆情监控及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带来了极大难度的现实挑战。

其次,它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复杂性。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通常是在半封闭的环境中,依据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一步步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并完成的,它的教育效果有一定保证,能够实现对教育内容的及时有效控制。但是在以移动互联网为技术基础的微博微信平台上,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可控性将大幅度下降,许多外来内容会混杂于其中,仅相对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基于微博微信平台的教育是不够纯粹的,这也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复杂性[2]。

三、构建基于微博微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大学生教育生态体系

1.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博微信载体。微博微信应该作为重要的思想教育阵地,也成为大学校园中的重要教育载体。例如广东省某高校就真正围绕这一理念建设了校内的思政教育微博微信平台,他们主要通过三点来实现其操作。

首先,该校建立了专门的校园微信公众平台运营团队。该团队由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发起,并由学生会、团党委宣传部及校园网络中心共同参与建设,他们的共同职能就是确保微信平台在校园内顺利运营并发挥一定的思政教育功能。

其次,该校还搭建了基于校园范围内的微博微信二级公众平台,包括校级和院级两级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平台。校级平台负责将国家相关的主流意识形态内容渗透到微博微信信息中,并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现给校内师生,在丰富教育传播方式的同时也扩大了对大学生的吸引力;而院级平台则负责执行和监督这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利用微博页、微信公众号等等向大学生推送相关信息或学院通知通告。院级负责人和教师也负责将信息收集整理到微博微信平台上,将信息汇总给学校相关部门,达成信息反馈机制,让学校能够全面了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状况。再者,微博微信二级平台也能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渗透到学校已有的其他网络公众平台中,以达到全方位且深入人心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2.结合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微博微信教育平台。高校应该灵活掌握对微博微信平台的运用,适当将线上微博微信与线下传统思政教育机制结合起来,打造一套虚实结合且完整的链式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比如说在平日持续进行线上教学活动,而定期组织带有主题性的线下教学活动。所开展的教学内容强调贴近大学生生活和娱乐原则,利用线上线下的双重机制全面影响对大学生的精神教育。

例如在北京某高校专业院系就为其下辖的班级构建了“微信班级”。让所有学生都加入进来,这样就更有利于班级在新媒体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并做到现实与网络虚拟的深度教育融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具体来说,该班级就组建了一个“在线政治学习平台”,每周五都会定期组织线上集体性政治研究学习,学习新的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而在平日里随时随地通过微信平台组织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形式的党政知识内容和思想理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政治学习当中。

在微信班级建立以后,班级内师生之间的话语沟通环境有了较大改善,班级管理民主意识也逐渐增强,人人之间的关系都变得平等,也使得学生更加富有责任感和义务感,让学生的主题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该班级的“微信班级”也得到了全校的认可,因此该模式随后在该校有所壮大,目前全校已经有数十个微信班级,对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3]。

第11篇

微博自诞生以来,吸引了众多用户的关注,作为国内最大的社交媒体,微博的出现极大改变了人们对于信息获取和在线交流的方式。在这个具备了超强辐射能力的社交平台上,企业的任何声音都有可能被“广而告之”。借此展开营销,助力推广,成为众多中小企业的首选。事实上,无论是个人还是中小企业,只要在微博上有想法,随着微博社交商务生态的日趋完善,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品牌随着口碑的传播而加速催熟,也给企业的社会化资产变现随时提供了无限可能。

相信常刷微博的小伙伴们估计都会在不经意间注意到一个品牌——WIS。这是一家在微博上卖功效祛痘护肤品的商家。创立3年的WIS已经实现了销售额过亿,除了销售额的增长,从0粉丝到近350万粉丝的积累,WIS的品牌影响力也是有目共睹。

WIS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答案可以概括为——玩转微博,催熟品牌。

事实上,现在每天通过微博进行宣传与推广的企业不在少数。这些企业大多会选择参与微博中的主要活动,或者自己官微定期不定期组织一些活动。但问题的关键在于,除了官方的活动外,官微自身能不能把自己的玩法做到创新极致。

小米在微博营销的成功,为营销界诠释了“饥渴营销”;那么WIS的微博营销则把互联网思维中的“免费”玩转。比如今年的WIS希粉节,只要转发有奖活动微博便送出WIS抗痘洁面凝胶;比如10万支的护肤产品转发免费送;再比如转发送面膜等等。持续却又依靠活动话题吊起粉丝的胃口的免费送,送出的不仅仅是产品,通过微博平台的持续性传播,把活动的声量扩大,潜在获得的关注和粉丝的积累才是WIS最为关注的。

通过免费送这样的模式WIS打开了品牌的突破口,建立起品牌的认知,这是是良好的开端,但这其实还不够,需要企业学会对已经产生或者已经吸引到的庞大的粉丝进行积累和沉淀,合理利用微博提供的先天链接企业和粉丝的关系平台,成为至关重要的。

除了和传递信息,WIS一直在寻求与粉丝之间的深入互动,拟人化的官微运营、堪比护肤顾问的官微主页君形象、10分钟内高效答复粉丝的运营准则……这些互动都有助于WIS在粉丝中培养出超越买卖的情感关系,很多时候情感与服务的渗透,对于企业产品的销售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一旦这一步做好了,那么达成销售目标只是早晚的事。WIS就是这样拉近了企业与粉丝的距离,赢得了粉丝对于企业品牌的信赖。事实证明,除了善于各种营销方式,中小企业在微博平台上可以体现出更强的“长尾理论”优势,最终做的更大更强。

除了自身有一套与众不同的玩法,通过使用微博平台的商业工具,WIS在粉丝的拉新和积累上也尝到了甜头。以粉丝通为例,用WIS创始人黎文祥的理解来说“粉丝通的高效在于充分发挥了微博营销的社交性和高效性,让产品更加精准到自己的潜在用户。”作为第一批粉丝通用户,WIS在2013年保持着日投1至3万元的力度,日获得新粉丝用户2000左右。这里面要强调的是,新增的粉丝用户都具备了消费的潜在可能,以为如果你看到了这条粉丝通的广告,但你不感兴趣,相信你也不会去选择关注。另一个方面,大约10多块的用户成本,放眼时下的电商企业,这个回报率应该说是蛮高的。

每个月在微博上千万元级别的投入,对于微博上的大品牌商家来说或许没什么,那么对于WIS这样的中小商家的代表,这个投入绝对不菲。而没有“干爹”的WIS之所以愿意专注于微博营销,在笔者看来,与其选择多个渠道来分散,不如专注在更能“闹起来”话题和品牌的微博上。微博上粉丝的价值不在乎一两次的购买行为,WIS更看重粉丝的积累和沉淀,微博独有的社交关系链和传播特点,可以更好地支撑起WIS的营销逻辑,这才是做品牌价值中值得玩味的。

第12篇

2010年11月16日,新浪微博主办的“2010年中国首届微博开发者大会”召开,一贯对媒体若即若离的新浪网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曹国伟一改低调,在会上宣称:新浪将因微博而变。

截至2010年10月底,新浪微博用户数达5000万,平均每天微博内容超过 2500万条,其中38%来自于移动终端。从8月28日到10月底,新浪微博平均每月增加1000万新用户,呈爆发增长态势。同时,截至10月份,新浪平台上已经有800多款应用,推荐到频道的应用有285款――这一切都发生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巨大的用户量和社会影响力,让新浪微博成为2010年中国互联网最“给力”的媒体创新。明星和草根,官方和民间,意见和趣味,现实和观点,参与和围观,一道构筑了一个强大的媒体平台,也成就了新浪从海量新闻资讯门户到互动媒体平台的重要转型。

先机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起先,不少人在眼红Twitter的时候,对微博在中国应用持有很大疑虑,因为最早的微博网站饭否、叽歪等出于各种原因曾一度消失或彻底消失。但继之而起的新浪微博告诉我们,在国内推广微博带有中国特色“是必须的”。

2009年8月28日,新浪微博正式开始对外公测,新浪成为国内最早涉足微博的门户网站。此前,新浪的业绩虽然一直不错,但在风起云涌的web2.0时代,其仍然按门户思路走着传统媒体道路,缺乏亮点和冲劲。微博的推出,让新浪有了品牌爆发式增长的新支点。

“这个点是一个巧合。”曹国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了新浪微博推出的来龙去脉。在此之前很早,新浪就把发展和投入的主要精力放在了视频和社交网络两个产品上,期间投入巨资开发了SNS产品“朋友”。这个产品几乎囊括了当时成熟的社交网站的所有应用,比如博客、相册、播客、私聊、群聊等。但这个产品全而不精,过于复杂,难以令新浪掌门人曹国伟满意。曹国伟去年某日碰到搜狐董事局主席张朝阳,张问“朋友”发展得怎么样,曹国伟回答:“发展不起来,关了。”

曹国伟认为,互联网产品只有满足明确、简单而直接的需求,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传播能力强且具发展空间的商品。所以他要求新浪的产品部门把这个复杂的SNS产品简化为纯粹而直接的微博。化繁为简的微博保留了功能、一键转发功能、关注功能、评论功能等。

果不其然,新浪微博一经推出即引发了用户和业内的极大关注,影响力和平台价值急遽放大。成功推出微博,让新浪实现了从一个传统门户网站向一个互联网平台过渡的巨大转变。“我们的规划是将新浪微博划分为三个阶段,媒体、 社区、平台。”

新浪微博最初以信息传播为主,有很强的媒体特征。2010年8月之前,新浪微博团队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快速提升微博用户规模。“只有将微博用户量做到中国网民总体规模的一半以上,其影响力才会真正无法抵御。”新浪副总裁、微博事业部总经理彭少彬表示。“用户是新浪微博制胜的法宝。”

在这一阶段,新浪微博的运作沿袭了新浪博客的成功路径:一方面利用明星、名人聚拢人气――博客时代,老徐博客点击率的居高不下把徐静蕾打造成了新浪博客的代言人。微博时代,之前游走二线的演员姚晨摇身一变成为粉丝众多的人气明星,微博的招牌也因她而打响;另一方面发挥新浪的媒体功能,充实资讯内容,增强品牌传播效应。明星效应和媒体实力使得新浪微博构筑了无可取代的先发优势。

第二阶段,随着功能的不断增加以及用户的增加,今年8月新浪微博一周年之际,重点对社区属性做了提升,即充分发挥各种应用和功能特性来黏住用户。“开放共赢的理念以及对技术创新的追求,是新浪微博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相较于其他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从诞生之日起,新浪微博就内置了博客同步功能,支持包括新浪博客、QQ空间、百度空间、搜狐博客、天涯博客、MSN Space、网易博客在内的知名博客站点,关联博客发表新日志时,新浪微博会自动发表一条同步微博。

微博的传播效应是裂变式的。“每一条微博都是信息载体,当它在互联网上流动的时候,所有的网站应用服务都会在微博的信息流中呈现,通过用户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实现传播与扩散。”彭少彬表示。

新浪微播的传播路径主要有两条:“粉丝路径”和“转发路径”。这种传播方式既不是传统媒体一对一的线性传播,也不是网络媒体一对多的网络传播,而是一对多,多对多的裂变传播。这种传播形态的传播速度是几何级的,也是著名的“六度分离”理论的一个实践。

开放平台

“新浪微博的影响力和规模效应已经形成,有足够的吸引力来吸引众多开发者参与我们的开发。”――新浪主导的“微博开发者大会”野心勃勃,新浪希望借此吸引海量“民间智慧”参与微博应用的开发,进而构筑平台技术方面的竞争壁垒――“现在正处于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的过渡期。”

第三阶段新浪的目标是开放平台和分成模式。新浪微博对于新浪而言最重要的使命是推动新浪实现战略转型,从内容平台转型为用户平台,通过丰富应用和功能进一步吸引用户使用微博,甚至产生付费,形成正向循环。

“微博实现了对于信息流和人际关系的高度整合,我们会把基于微博的信息,用户及关系这三个基本要素整合在一起,以API的方式向第三方开发者开放,这就是我们的微博开放平台。”曹国伟表示。

在twitte的技术基础上,新浪微博的技术创新一直在持续,不断针对用户需求推出新功能,如微博同城会、微聚点、投票功能和已开始公测的微群产品等。“聆听用户的声音,注重用户体验的提升,才会让用户最终选择落户新浪微博而非只成为看客。”

曹国伟认为,微博和平台是互联网媒体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在这个阶段,用户不仅产生内容还进行主动传播。社交网络和移动平台是推动互联网发展的两大动力。社交网络和移动平台的结合正在根本上改变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也正在改变企业接触消费者的方式。而微博正是实现这两者完美结合的理想平台。

目前,通过移动终端登陆微博的用户比例已超过40%。而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数目前还不到PC互联网用户数的一半。有人预测,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数到2015年将超过PC互联网用户数。

秉承平台开放、共享共赢的理念,新浪微博平台被赋予了无限的可拓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