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爱情小故事

爱情小故事

时间:2023-05-29 17:48: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爱情小故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爱情小故事

第1篇

友情的真挚永远比不上真金。真金能卖友情不能。友情,就好比一条简单的线。无论你在什么地方,发生什么事情,它都会是把你从沼泽里拉出来,也会是一条牵引你走向未来的线。下面一起来看看今天的友情故事吧。

《沙漠中的苹果》

俩个生死之交的朋友艰难地行走在沙漠里,他们两个又饥又渴,步履踉跄,距离死亡只有一步之遥。这时,仁慈的上帝出现了,赐给了他们一棵苹果树,树上有两个一大一小的苹果。上帝对他们说:“只有吃了大苹果的人才能有希望走出沙漠,吃小苹果的只能抵挡一时饥渴,生存无望。”上帝离去了,他们俩相互对视,谁都没去吃苹果。

夜幕降临,他俩昏昏睡去。第二天破晓,一位兄弟醒来,发现另一位已离去,树上剩下了一个小苹果,他气急败坏,深感朋友的无情,背叛,冷淡,真可谓君子之交淡如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望着树上的小苹果,他摘下,毫不犹豫哽咽着吞了下去。

带着对朋友的愤恨他继续行走在沙漠中,可走了不一会儿,他发现自己的朋友死在前面的沙漠里,而手中握着一个比自己刚才吃的更小的干瘪的苹果,他恍然大悟,紧紧地抱着朋友的尸体嚎啕大哭……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我初识苇笛,是看她的经典之作《最珍贵的东西都是免费的》。那独特的视角,新颖的思维,细腻的笔触,诗意的语言,深深吸引了我。从那以后,我喜欢上了她的文字,并随时关注着。直到她的新书《让我陪你慢慢走》带着墨香,来到我身边。

这本书里写的都是些爱的小故事。一对对俗世里的夫妻,在生活曲径通幽处,唱出一曲曲深情、浪漫、动人的俗世情歌。如涓涓细流,滋润我的心田;如脉脉远山,荡涤我的心灵。在“等你回家”“最深的牵挂给最爱的你”“永远和你在一起”“握住一生的幸福”几个专辑里,苇笛笔下的爱掩隐在日常的生活里,没有轰轰烈烈、惊涛骇浪的爱情神话。爱在一蔬一饭,人间烟火。一句体贴话,一次关爱,无限的宽容与忍让,将激情与热恋酝酿成浓浓的亲情与依恋。踏遍红尘,爱如自己的心脏,紧紧贴在身体的最近处,“嗵嗵嗵”热烈地跳动,这就是最温暖、最有力的爱的定义。爱不复杂,就是我需要你时,你在我身边。

书中不乏精彩的片段与浪漫的小故事。“男人树,女人土”“缘分是一只小鸟”“爱的安全带”“造血之爱”里,苇笛用细腻与敏锐的笔触,描述了悲欢离合的情感世界。凡俗之外,情趣立意,出奇制胜。在“情人节礼物”一文中,丈夫没买妻子喜爱的书、手镯,而是送了两只慢爬的小蜗牛,让我陪你慢慢走,多么深刻隽永的爱的表达啊!漫漫人生,执子之手,我会一直陪着你。

但漫长的婚姻岁月,谁不曾有过疏离、厌倦、迷惑与放弃?在书中,一段段生活缺憾的小插曲,伴着岁月的漫长时光,如影相随。此时,苇笛的笔似魔棒,指挥着那一对对平凡的小夫妻运用爱的小道具、爱的小动作,将不甘与委屈一一化解,让爱淌过生活暗流的沟沟壑壑,走向爱的升华。

但凡涉及情感,必不可少爱的背离。爱情刻骨铭心,但终有些爱会变质,会远离,痛是自然的。书里的故事告诉我们,若一味为爱纠缠,你的人生就只有累累伤痕,不能拥有快乐。所以,苇笛写道,淡忘才是对自己最好的祝福。

书中,还有关于错爱的故事。在错的时间遇上对的人,无论多么不舍,爱的脚步都应收回,多一分则长。爱需要维护,需要坚守。一旦误中“毒药”,即使悔悟,时光这趟列车也无法载着你,在幸福快乐的轨道上前行。爱有时很脆弱,错过了,没有岁月可回头。只有紧紧维护身边的爱,才能抵御诱惑,不致从情感的悬崖掉下去。

当男人恩断义绝,女人肝肠寸断、苦苦哀求,却只换来更加的冷酷与无情时,怎么办?女人从此慢慢枯萎,一蹶不振,失去欢笑?苇笛用一个个哭过笑过,重新来过的故事告诉我们,女人的名字不应是弱者。当风雨来袭,唯有坚强面对,做自己永恒的爱人,才能穿越磨难,创造自己的幸福。因为“真正的爱让人成长”,因为“一个人的美丽与精彩”也很坚实。当爱遭遇波折,遭遇危机和毁灭,女人如何华丽转身,重新成长?苇笛提供了答案。

小细节,爱深深。情感的大幕已徐徐拉开,该怎样奏出爱的情歌?关键是自己。这就是《让我陪你慢慢走》一书给予我的启示。

第3篇

“裸辞”创业,开家网店卖故事

丛平平,一个颇具文艺范儿的80后南通女孩。从扬州大学毕业后,她独自漂泊南京多年,在一家知名广告公司做文案策划的同时,还是《南风》、《花溪》等10多家青春文学杂志的撰稿人。

虽然名叫平平,女孩却不愿走平常路。拥有舒适工作的她,在别人看来是薪水不菲的准白领,可到了2012年,她却开始厌倦策划工作,觉得自己的青春和激情都被5年的广告人生活消磨光了。丛平平再也不想讨好那些大客户,把自己个性鲜明的创意设计一点点地改成垃圾;不想再卷进公司的帮派斗争,在尔虞我诈的环境中惶惶度日。于是2012年5月,尚未找好下家的她,就在同事们一片惊诧中毅然“裸辞”。

不料,辞职后刚享受到每天睡到自然醒的幸福日子没多久,爸妈就开始催促28岁的她结婚生娃。疲于应付的平平,开始琢磨为自己打造一份新事业――开网店当掌柜。那样既不用每天看领导眼色,也能向父母证明,她不用“急嫁”也可以把自己养活得很好!

可是开网店卖什么呢?仅在淘宝上做服装生意的,就多达几十万人,除非她能把自己的店铺经营得独具特色,从浩如烟海的网店中脱颖而出,否则就很容易被“淹死”。

最终,不乏创意的丛平平决定,就在淘宝网上开个独一无二的小店,专门售卖原创故事!她擅长把所见所闻整理成有趣的故事,这也算是发挥了个人特长。接下来,丛平平开始为筹建她的店铺而忙碌。“写故事啊、装修啊都是我,但是所有的图片,都是我的摄影师朋友独家提供的原创片子”。

通宵达旦地忙了几天装修好店面后,终于,淘宝第一家故事店在2012年6月19日开业了。正式上线前,丛平平简直彻夜难眠,兴奋和劳累掺杂,“虽然累得要死,还是有点小期待的,希望大家都喜欢我的‘CY故事’店”!她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希望自己网店里出售的故事,都是充满创意和诚意的。

经过一番微博推广后,丛平平的小店终于迎来了第一批顾客。当网友们满怀好奇地点击网址链接,从微博或文艺青年聚集的几个论坛上“逛”至CY故事店,发现这里果真出售着许多故事。漂亮的插画、温暖的文字、有趣的故事,让人感到了文字商品的另一种样貌――文艺、清新、特别。

丛平平创作并出售的第一个故事,名叫《原来香水可以喝》。她把这件“商品”的风格描述为怀旧、温情、浪漫:

爷爷奶奶刚结婚不久,爷爷因为工作关系被调到了遥远的地方,家里的一切都是奶奶打理。爷爷家是个大家族,所以奶奶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想着如何平衡那么多人,当个尽职公正的好媳妇。

有一年,爷爷托人给奶奶带回了一件新年礼物,是一瓶香水。那个时代的一瓶香水,可是一件不得了的东西。

拿到香水之后,该怎样处理这个神物,可难坏了奶奶。她仔细想了想,将家人都叫过来,打开香水瓶,将香水全部倒出来,用一壶开水泡了,平均分给每个人。

奶奶后来托人给爷爷写回信,说,你带回的那瓶洋水,在家的每个人都喝到了。虽然是好东西,但是味道一般,可比不得家里的藿香茶。而且分量太少,只能尝尝,不管饱。

后来大家开玩笑,说这瓶香水大概是世界上最物尽其用的香水了吧!

可是,那个年代,一个在外打工的普通男人,会买一瓶香水来送给自己心爱的姑娘,才真正是一件特别浪漫和绅士的事吧!

看完这个幽默中透着温情的小故事,网友们先是乐得呵呵笑,继而感觉心里暖暖的。付费后,大家在评价中写道:“质朴的爱情,暖进心里。”、“复古的故事,创新的店铺。掌柜创出了文学在淘宝的开始!以后我还会来光临的。”

打造“故事集市”,帮都市人减压好赚钱

丛平平出售的故事还有“捡垃圾的大妈”、“上海青年”、“卖花姑娘的爱情”等等,标价均为1元钱。内容短小精悍,但风格不一,或怀旧文艺、或纯爱清新、或青春搞笑。故事情节简单,但都有淡淡的情愫在。

成为卖故事的小女孩后,丛平平开始勤奋地搜集素材,不管和朋友出去吃饭,还是在火车上遇见陌生人,她总会主动搭讪,然后从他们嘴里套一些故事,“这之后,我变得非常喜欢和人聊天。”

除了卖自己的原创故事,丛平平还在网店开辟了一个板块,名为“分享你的故事”。并在公告栏中写道:“这是一家贩卖故事的小店,请带走别人的故事,留下你的故事。”

和一般网店相比,CY故事除了售卖的商品不同,其他设置一应俱全。商品展示区,每件故事都配有美丽的插图;按购买故事和留下故事等进行了商品分类;收藏宝贝还送淘金币,页面也显出小清新的风格。

由于在淘宝网上独树一帜,平平的小店开业不久,就拥有了许多粉丝,一些精彩故事被销售了几十甚至上百次。事实上,这些故事在“商品信息”一栏上已经是全文刊登,网友看完以后,是否付款全凭自愿。如果这个故事你不喜欢,或者干脆不想付款,可以一走了之。

有网友好奇地问平平:“这样下去不怕赚不到钱吗?”她坦陈:“其实我就是希望通过这些真实感人的小故事,唤醒大家沉睡的梦想和感动。无论赚不赚钱,只要有人看,我会一直坚持写下去。”

但正是这种开放的姿态,反而激发了人们购买阅读的欲望。CY故事开张半月后,就创下了访问量20000余次、购买人数600多人次的记录。尽管忙活半个月才赚到600多元钱,但这笔“财富”带给了丛平平莫大的喜悦和信心:原来在网上卖故事真能赚到钱!

“在这样一个物质的年代,难得有这么清新文艺的小店。”不少网友在CY故事的“交流区”留言,表达对该网店的支持与赞美。买家们还会像网购普通商品那样,认真地对丛平平出售的“宝贝”给出好评。

光顾丛平平小店的网友,一部分是冲着买故事来的,因为女孩所出售的故事要么能令他们开怀大笑,花1元钱买个好心情;要么能给他们带来温馨和感动,唤醒内心深处最柔软的情愫。另一部分人,则是冲着宣泄情感、为精神减压而来。因为在“分享你的故事”板块,大家可以把内心深处的纠结或压抑写成故事,与网友们分享。

比如一名漂亮的大四女生,悄悄爱上了她的男老师。可对方有家庭有孩子,她非常痛苦,有时想不顾一切地跟老师发展师生恋,又怕违背社会道德。这个心结让她寝食难安、受尽折磨。经朋友介绍逛进丛平平的网店后,她就在“分享”板块,把自己内心的秘密敲了出来,并希望大家告诉她应该怎么做。

看到女孩以化名晒出的真实故事后,网友纷纷建议:“醒醒吧姑娘,不要把大好青春浪费在歧途上!即使你历经坎坷如愿以偿嫁给他,也会伤害另一个女人,和他们孩子的一生。“你若想沦为令人不耻的小三,就向前一步;你若想拥有一片单身森林,就远离那颗本不属于自己的树……”大家善意的留言,终于解开了女孩的心结,她毅然疏离了那位男老师,不久后与一名帅气的研究生成为恋人。

CY故事开张3个月后,网店里的“分享”板块,就受到了无数职场白领、痴男怨女、高校学生等不同群体的喜爱。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生活的年代,许多负重前行的都市人感到“压力山大”,他们太需要这样一个能够畅所欲言、减压释惑的空间了。

2012年10月,平平又推出了故事寄售业务。“愿意把自己在分享区的故事换成银子的朋友,经店主筛选可上架销售的,卖故事所得的80%归寄存人所有,本店抽取20%的佣金。”此后,丛平平的邮箱、旺旺、QQ经常会塞满各种各样的故事,都是喜欢讲故事的网友发来的,他们希望自己的故事能被她挑中,并放在店里寄卖。

开过淘宝的人都知道,任何一样商品,上架之前的编辑、配图工作都是非常繁杂的,会耗费大量时间。但丛平平却坚持要把80%的收入给故事的原创者,“只有尊重原创,才会有更多人来这里寄卖自己的故事,当这里变成一个故事的集市,就会呈现出人间百态,有喜怒哀乐、有感动、有平淡、有搞笑、有残酷、有我们不知道的小世界……”

月赚过万,将出版国产《一千零一夜》

见丛平平网店每天的浏览量高达数千人次,而成交量只有几十上百件,身边好友就劝她把交易方式改成买家付钱拍下故事之后,才能看到全部内容。这样做,CY故事的交易量自然会迅速提升,她的收入也将翻倍!

平平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但她坚持认为,无论一个人还是一家店铺,或者一座城市,都应该有核心的东西值得坚守,那是他的风格和名片。而CY故事坚守的,正是文艺情怀。所以,她还是希望有人主动付钱,而不是用强制的方式收费。或许正因为平平独特的经营风格,赢得了无数网友的好感,加上媒体对她的报道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得她在淘宝卖故事的生意越发红火起来。

由于每天都会收到很多网友发来的故事,丛平平渐渐发现,一些80、90后的心理素质欠佳,每当遭遇失败或失恋之类的挫折,他们就很容易产生消极甚至极端的念头。曾有一个失恋的女孩在QQ上对她说:“姐姐,我一天也不想活了!”吓得平平赶紧放下手头的工作苦苦劝说,直到半月后女孩渐渐走出失恋的阴影,平平一颗悬着的心才算放了下来。

有类似情况的网友还有很多,她们要么需要一个倾听对象,要么需要一个心灵导师。可仅凭丛平平一己之力,又能帮助几个人呢?于是,她便在网店里推出了一项颇受好评的新业务:“这年头,谁没有过看心理医生的想法,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在线倾听!”这样的心理咨询服务标价为120元。

除此之外,平平还从网店“故事库”中精心挑选出一些精品,再经过一番亲自操刀,整理成了失恋套餐、表白套餐、失业激励套餐等服务。比如倍感无助和伤心的失恋者,花99元订制一套包含17个故事的套餐,就能从这些别人的真实经历中得到正能量,通过一个个故事读懂“拿得起放得下”是一种成熟的洒脱,有利于驱逐心灵的阴霾,让自己重新阳光起来!

《失恋了要比他过的更好》,就是“失恋套餐”中的一个精彩故事,其中有不少激励人心的语句,如“爱情并不是人生的全部,惟一可以强横地霸占一个男人全部记忆的,就是要比他活得更好。”“好的爱情是你通过一个人看到一个世界,坏的爱情是你为了一个人舍弃世界。”“不曾被离弃,不曾受伤害,怎懂得爱人?又怎懂得被人爱?爱,其实是一种经历!”由于深谙“对症下药”的道理,自诩为“半个心理治疗师”的丛平平,竟然真把一系列套餐故成了畅销的虚拟商品!在拯救一个个失恋者、失业者的同时,她的腰包也渐渐鼓了起来。

随后,她又突发奇想:如今许多年轻人天南地北漂泊,七夕、中秋节、母亲节等节日对于他们来讲肯定具有不一样的意义,他们在这些节日里发生过什么故事,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打拼在北上广的蚁族们,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如果推出一些专题故事,一定会引起很多买家的共鸣!

于是,一个策划的故事话题出炉了。她准备的第一期故事话题是《七夕:爱情的姿态》,收集大家和七夕有关的爱情故事。最终,这个话题一出炉,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兴趣,最终征到了300多个故事,她遴选编写出了几十个故事放在店铺里进行售卖,受到很多买家的追捧。

随后丛平平又陆陆续续策划了三个话题:“那些年,你拥有过的混蛋们”,讲述自己青涩时期的爱情故事;“那些年,我们租过的房子”,则为大家提供了又一个有共同回忆的情感出口;最近,她又推出了新的话题:旅行的故事,征集在路上的或惊心动魄或罗曼蒂克的故事……而随后的一个话题,她则指向了2013年的春节,征集每个人过年时不一样的故事。

故事是静态的,但是如今微电影越来越流行,丛平平也有了想让这些故为影像的想法。2012年11月,她与那位摄影师朋友联手,在淘宝店里推出了个人定制故事摄影摄像的服务套餐,为那些想把自己的爱情故事、亲情故事拍摄出来的人,提供从写剧本、导演到出片的一条龙服务。

2012年12月初,北京一家出版社的编辑看中了丛平平网站的3个原创故事,经过一番洽谈,最终以6000元的价格买断了出版权。近日,丛平平向广州某影视公司推荐的一些故事素材,也引起了他们那两位“御用编剧”的浓厚兴趣,目前双方正在进一步商谈合作事宜。

如今,随着服务内容越来越多,丛平平的CY故事店早已不再局限售卖1元1个的小故事,而是把与故事息息相关的生意越做越大。而她每月的收入,也从刚开店时的600元,一路飙升至现在的万元以上!

第4篇

经典“节日结构”

>> 圈点娱乐圈 娱乐圈 掘金娱乐圈 娱乐圈病了 普渡娱乐圈 娱乐圈中的时尚黑手党 娱乐圈影响下 我们的爱情 娱乐圈高低配 爱情踏入娱乐圈 娱乐圈“炮战理论” 动物进军娱乐圈 娱乐圈大洗牌 娱乐圈不是韩剧 娱乐圈就业调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医学 > 段子手影响娱乐圈 段子手影响娱乐圈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张燕")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经典“节日结构”

《北京爱情故事》有着典型节日氛围电影的叙事结构,如同过去观众熟知的《真爱至上》、《情人节》等影片一样,它也是有五段看似独立又彼此丝丝相扣的爱情小故事组合而成,最终营造出十分应和“情人节”的氛围。相对《真爱至上》的10个故事或者《巴黎,我爱你》的18个故事的复杂处理,陈思诚的《北爱》就简单不少,这不仅是指故事的数量,更重要的是他采用了通俗易懂的标签式划分,即初恋、热恋、“X年之痒”、老夫老妻、黄昏恋,对初涉编剧和导演行列的陈思诚来说,这显然是最简单也是最保险的做法,但也由此天然限定了电影故事的深层表达。最后电影以一个医院的长镜头收尾,所有故事中人都在此亮相,寓意生老病死即在此刻,这个设计也稍微做作,不过节日片追求的大团圆氛围确实做了个十成十。 热闹故事浅尝辄止

电影从北京到希腊,表面繁复热闹,画面也十分花哨,开场把主创字幕按在北京各个著名地标和路牌上也颇有新意,但故事本身却仅仅浅尝即止,看起来热闹喧嚣,有裸婚,有,黄昏三角恋……林林种种,像极了网络论坛上每天点击率超高的话题,议论性强,却无法让人深度共鸣,例如佟丽娅和陈思诚的第一段,一见钟情遭遇结婚无房的现实难题,结果最终演变成类似《不道德的交易》般的考验,戏剧性多过真实性,而王学兵和余男的出轨故事,从百花丛中过的自得心态到最后得知要离婚的痛哭后悔,强硬转折,弱得更像是附赠彩蛋,无法独立成章。最完整的反而是初恋一章,尽管最后扮超人的天马行空让人不解,但总体的小清新还是让人眼前一亮。刘嘉玲和梁家辉远赴希腊假装的段落,节奏最明快,也引起最多笑声,但在整部电影里却有点突兀,好像一下子从家长里短的婆妈生活戏跳到了《摩登家庭》里的“纪念日梗”。至于黄昏恋,得了绝症的老妻给老伴找相亲对象,绝对煽情,但最后让老伴拉着新相亲对象的手对病床前的老妻说你放心走吧,这样的设定真的符合人性吗? 3 段子手的爱情观

在片尾彩蛋中,客串的微博红人宁财神、孔二狗等人和余男扮演的失意妇女正在酒意微醺中讨论着爱情和婚姻,最终定格在“错误的时间遇上错误的人就是婚姻”的段子式表达中。当然可以看成这不过是导演给观影事后的一点小话题,但却和电影主体故事传达的概念不谋而合,这颇令人尴尬。在陆琪的爱情心灵鸡汤式微后,微博段子手们看似机巧自嘲实则自大歧视的爱情观占据了大片江山,然后侵入娱乐圈,并且深刻影响了创作。《北京爱情故事》里,除了刘嘉玲和梁家辉的段落,其余的女性在爱情里都是被动和受审视的人物,以王学兵和余男扮演的这一对夫妻来说,王学兵以过来人的姿态教导后来者,如何家中红旗不倒,家外彩旗飘飘,而余男面对出轨的丈夫,最直接的反应竟然是出去寻找以证明自己的魅力。这样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完全是微博段子手们的做派。

说句题外话,韩剧为什么会变成女性观众的,就是它完全不理外界俗事一定要让男女主角为了爱情死磕到底的精神,而我们的创作者们,每逢想写温暖人心的爱情,却总不自觉地往里头夹带一些不相信爱情的抖机灵私货,最后爱就往往成了欲,反而适得其反。 导演回应

“我自己经常会跟各个年龄层的人聊天,去问他们。比如我有一个表弟,我问他为什么不谈恋爱,他回答我说在北京恋爱成本太贵,简简单单一个约会可能要花费好几百,这样的情感其实特别真实,所以我在电影里面表达的爱情,也非常真实,不会回避对爱情的冲击和拷问。” 电影小bug

陈思诚精心设计了五个故事在时间线上的相连关系,第四个故事初恋章的男主角到王庆祥饰演的爷爷家拿钱时,正逢第一个故事里佟丽娅和陈思诚扮演的情侣干柴烈火之际,彼此呼应趣味丛生,不过仔细推敲,此处有时间bug,小男生是为了梁家辉和刘嘉玲的女儿参加比赛筹措路费借钱,佟丽娅和陈思诚还未结婚,也并没有引发王学兵出轨被抓的第二个故事时间,余男也没有失魂落魄地到梁家辉的酒店,可实际上,从电影正片的叙述,借钱时,梁家辉已经告别了余男和刘嘉玲踏上了希腊“”之旅。

第5篇

关键词:《弗吉尼亚人》 牛仔英雄 美国梦 牛仔小说

一、引言

纵观古今,许多文学大师都会在其作品中加入一定的史实,并通过虚构的文化语境,抒发其对于社会、文化以及政治权力的态度和理想。他们并不是玩单纯的文字游戏,他们对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有着自己的洞察和期望。《弗吉尼亚人》被认为是欧文・威斯特对于西部文学创作不断尝试的最终成果,他把对于社会的期望融入到文学创作中去,把个人的道德精神纳入全新的牛仔英雄形象、把东西部的文化矛盾与冲突走向融入两个主人公的爱情主线。作者敏锐的洞察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让这部通俗小说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其深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颇值关注。

二、英雄梦:牛仔的别样浪漫

在《印第安人与白人》、《林・麦克林恩》和《汉克的女人》等小说中,威斯特塑造了一系列牛仔形象,但都不是特别满意。其中林・麦克林恩算是最接近牛仔原型的人物了,但是林・麦克林恩仅仅是一名西部边疆的本土英雄,他缺乏东部文明世界应有的素质和教养,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与威斯特自己的价值观显得格格不入。因此,威斯特越来越倾向于塑造一个“集万千于一身”的牛仔,而不是“于千万中的一个”。

《弗吉尼亚人》的主人公就是一个很特别的牛仔,当地人只叫他“弗吉尼亚人”。期初,他在一个牧场当监工,后来结识了来自东部的漂亮女教师,经历了两种文化的不断磨合,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从外貌上看,“弗吉尼亚人”身材魁梧,长相俊逸,很快就俘获了女教师的芳心。“……宽边软帽推在脑后;一条深红色的围巾松松垮垮地在喉咙边垂下来,他的臀部上斜挎着子弹带,大拇指就随意的勾在上面……”(欧文,2009:3)。这也已经成为人们心中标准的牛仔形象,此后更频频出现在电影荧幕上。从性格上看,他风趣幽默、刚毅果敢。“你这么叫我的时候,一定要笑!”“用不了多久,你就会爱上我。”,风趣的语言让人忍俊不禁。无论是对待仇敌特拉朴斯还是自己的心上人莫莉,弗吉尼亚人都表现出极强的自信心和敏锐的洞察力,所以他总能获得成功。他在做工头的时候,早就看穿了特拉朴斯的真面目,并将其与其他牛仔区分开来,从而使自己在或明或暗的较量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并取得压倒性的胜利。他向莫莉保证自己是那种生活越过越好的人,并一步步成为工头乃至拥有自己的产业。从道德品质上来看,他正直诚实,实事求是。当他发现好友史蒂夫抛弃了诚实的品质而与偷牛贼为伍的时候,就和他断绝了关系。他还极力规劝自己的工友肖蒂不要跟着特拉朴斯涉足偷牛贼的行列,愿意把自己买下的土地给他,鼓励他靠自己的努力和劳动换取金钱,这种诚实的品质和实干的精神也让读者印象深刻。

作者笔下的“弗吉尼亚人”善良、勇敢、正义,是一个生活在西部边疆的英雄,同时他又显得很有修养,具有古老的东部绅士的风度。弗吉尼亚人成了一种文化象征,在他身上,东西部文化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威斯特也曾这样评价:“他们身上有某种东西,他们的观念,深深打动了我这颗美国人的心。在我有生之年,我一直都未忘记,也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血肉之躯自然地迸发出我们民族的热情,他们的灵魂深处却隐藏着一种真正高尚的气质,这种气质在不经意间发出光芒,使他们的身形显得如英雄一般伟岸。”(欧文,2009:25)尽管牛仔的全盛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但其善良、干练、奋进的精神却一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

三、美国梦:东西部的融合统一

如果说库珀对于西部小说的贡献是向读者淋漓尽致地展示东西部之间存在的矛盾、冲突的话,那么,威斯特的贡献则是试图通过某种方式尽量调和这种矛盾、冲突,并使之归于和谐、统一。(黄禄善,2003)在这部小说中,弗吉尼亚人只是一个昵称,因为他来自南部的弗吉尼亚,牛仔的职业使他来到怀俄明州。莫莉来自东部的佛蒙特,为了寻找心中的理想,受巴拿摩夫人之邀,来到西部成为乡村女教师。不同的地域和社会阶层差距,使他们的爱情遭到了无尽的质疑和反对。欧文・威斯特花很大的笔墨铺陈两人之间的爱情,他们的爱情也经历了一波三折,然而,进一步的相处和了解中,弗吉尼亚人和莫莉才最终确定对方是彼此“成熟的保护人”。

在小说的开头几章,我们可以看出弗吉尼亚人就像是一个喜欢恶作剧的野孩子,在车站戏弄休格大叔娶新娘的事;在小镇上和史蒂夫打赌吓跑推销员,还半夜把小镇上的人都吵醒,一起欢歌起舞;在梅迪辛布镇异想天开地交换婴儿事件,都体现了其放荡不羁、野性十足的个性,但是遇到莫莉以后,弗吉尼亚人突然成熟了很多,他开始学着不断地完善自己,他试着读莎士比亚、勃朗宁、司各特等文学大家的作品,他还不断地练习书法和拼写,用书信向心上人表达相思之情,他在给莫莉家族所写的信中所用的措辞,让莫莉都为之震惊,他最终也以十分得体的装束和绅士的风度赢得莫莉家人的认可。

莫莉的改变则更为明显,她是来自佛蒙特州的女教师,西方法律、道德体系构成的文明世界对她影响深刻,也让她在西部感觉到有些格格不入。莫莉对弗吉尼亚人去执行绞刑这件事耿耿于怀和失望,她曾经快乐而自信德嚷道“他从来没有杀过人”,但是现在的她不敢确定,“也许,在他那些四海为家的日子里,他为了自卫或者民众制裁事业,曾经做过这种事” (欧文,2009:330)。但是法官的开解最终说服了她,莫莉也慢慢明白,这就是西部生活的法则,任何人都不能违背,所以也慢慢地接受了弗吉尼亚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除此以外,莫莉还从弗吉尼亚人身上学会了刚毅、果敢和沉稳。

弗吉尼亚人和莫莉最终的结合是情理之中的,而威斯特在这样的婚姻中寓意着东部与西部,城市与农村,文明与野蛮之间的矛盾可以得到缓解,“美国梦”的实现是东西部共同努力的Y果,只有打破了这两者之间的界限,“美国梦”才有可能。这也是威斯特人生体验的结晶,是他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和理性认识。始于18世纪末的西进运动虽然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但是大批的印第安人在此进程中遭到欺骗和屠杀,并通过《印第安人迁移法》把幸存者驱赶到更为荒凉的“保留地”,这些行为都与当时宣扬“自由、平等、民主”的《独立宣言》背道而驰。欧文・威斯特首次把爱情故事融入牛仔小说的创作,希望能给读者带来启发,以小见大,以同样的方式消解东西部的冲突与对立,实现平等民主的“美国梦”。

四、文学梦:牛仔小说的繁荣重现

《弗吉尼亚人》的价值并不仅仅体现在他所塑造的人物以及勾勒故事情节对当时社会和政治的启示,威斯特在创作中运用大量的象征手法、独特的叙述视角以及拼贴式的情节安排,也是对西部文学的又一大胆尝试,《弗吉尼亚人》在廉价西部小说和现代西部牛仔小说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牛仔小说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后来美国牛仔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弗吉尼亚人》寓意深刻,作者在前言中写道:“的确,从根子上看,这正是一部殖民时期的罗曼史”,这也是一种自发地对国家现状做出的政治寓言。作者放弃了以凶杀和冒险为主旋律的西部小说主题,而费尽笔墨描写一场浪漫的爱情,是其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体现,也是这部小说真正成功的关键。小说开头以“走进新世界”开篇,象征着西进运动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西部,从事放牧的工人、牧师、教师、推销商都来到了西部,而小说结尾,在实现了弗吉尼亚人和莫莉的婚姻之后,他们也离开了西部,因为西部的牧牛业也走到了尽头,工业文明的影响已经让西部边疆逐渐消失,东部文明必将取代西部的生存法则。而这开头和结尾的“走进”和“走出”就是极富象征意义,它象征着荒野到文明的过渡。

《弗吉尼亚人》采用第一人称的、故事内的叙述视角,将弗吉尼亚人的故事向读者娓娓道来,其真实性和生动性就已经吸引了很多读者。故事中的“我”来自东部,因为身体状况不佳,来到西部休养,这与欧文・威斯特的生活经历相似,“我”在西部所看到的一切,都是一个真实的世界,真正还原了西部当地的色彩。虽然表面上,“我”只是弗吉尼亚人和莫莉爱情故事的旁观者,但事实上,对于他们之间的每一个插曲,“我”都有自己的思考,甚至参与其中。“我”前后三次来到怀俄明州,透过发生在“我”的向导――“弗吉尼亚人”身上的一些小事,让“我”对西部有了全新的认识,而“我”作为来自东部的“贵族”,也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弗吉尼亚人”。

《弗吉尼亚人》摒弃了平铺直叙的写作风格,运用了跳跃式的拼贴结构,极具艺术创新意识。有学者曾经追问,“崭新的怀俄明还闪耀着荒野独特的荣光,但为什么很多作家都无法完成‘拯救美国文学’的使命,史诗般的作品都消逝在过去的历史中?” (Owen,1930:29)欧文・威斯特对此也思考良久,他花一个晚上的时间完成了他的第一部西部小说――《汉克的女人》,随后小说被哈珀杂志收录,在接下来的10年时间里,他断断续续写的小说中,就有六部出现在《弗吉尼亚人》中,尽管这部小说的结构不是十分紧凑,但是主人公的爱情主线却很清晰,而拼贴的结构充分展示了西部生活的各个方面。1902年,西奥多・罗斯福曾写信鼓励欧文・威斯特:“当你把那些小故事融入一个完整的小说时,我并没有认为你会让那些小故事失去原有的魅力和力量,相反,你的融合让这些小故事更具魅力,可以说这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小说。” (Sanford,1973:564)威斯特的作品生动地再现了美国西部的历史,完成了拯救美国文学的使命。

五、结语

《弗吉尼亚人》是一部富有艺术性和思想性的西部小说,表面看似是浪漫的爱情故事,其实寓意深刻,文中蕴含着三组对立关系: “弗吉尼亚人”和特拉朴斯之间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弗吉尼亚人”与莫莉之间是文明与野蛮的冲撞,弗吉尼亚人与叙述者“我”之间则是“理想的我”和“现实的我”并存。我们永远都无法停止文明的进程,但是文明的最终实现还是需要吸收西部的处事方法和精神。“弗吉尼亚人”在竞争中以自己的行动和实力实现了自己的优秀,实现了自己的“美国梦”,成为“镀金时代”美国普通民众心目中的牛仔偶像,他与莫莉的婚姻也实现了由荒野走向文明的过渡。《弗吉尼亚人》的巨大成功也摆脱了西部廉价小说的劣根性,真实再现美国西部边疆的历史,并让西部可贵的精神来启迪后人,也完成“拯救美国文学”的使命。英雄梦,美国梦,文学梦最终都一一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Owen Wister.The Virginian:A Horseman of the Plains [M].New York:Macmillan,1902.Reprint,New York:Signet,1979.

[2] Owen Wister,Roosevelt:The Story of a Friendship, 1880-1919 [M].New York:Macmillan,1930.

[3] Sanford E.Marovitz.Testament of a Patriot:The Virginian,The Tenderfoot,and Owen Wister [J].Texas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Language,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1973:551-575.

[4] 许.美国西部小说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第6篇

我的真朋友父母砸家是第19集,《我的真朋友》是由张思麟执导,Angelababy、邓伦、朱一龙、许娣领衔主演,谭凯、李晓峰、李芯逸、姚安濂、张晚意、徐好、田曦薇等人联合主演的都市情感剧。

该剧讲述了初入职场的房产中介程真真、邵芃橙,通过一个个房子,见证了家庭冷暖和社会百态的故事,该剧于2019年5月19日在东方卫视、浙江卫视首播,并在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同步播出。

《我的真朋友》并非只有狗血恋情。该剧围绕建房、买房、卖房而展开,通过房产中介这个行业,反映了许多社会现实问题。比如空巢老人、大龄青年、中年危机、孩子教育等,都体现了“房子”的问题。《我的真朋友》在偶像剧的套路里触摸到了一点现实的肌理,故事中展现的人情冷暖让不少观众有共鸣感。

《我的真朋友》以房产中介切入社会问题的视角,或许借鉴了2016年的日剧《卖房子的女人》。该剧的戏剧结构与《卖房子的女人》相似,每一集或者每几集就有一个买房卖房的小故事。该剧反映了都市年轻人买房压力大、因为没房爱情受阻等问题。

(来源:文章屋网 )

第7篇

[关键词]电影;《梅兰芳》;评论;取巧

《梅兰芳》电影拍摄的消息在几年前一直在转播着,因此很多观众对该片给予了很高的期望。然而,当《梅兰芳》真正问世以来,却遭受着一些观众的批评。面对这部毁誉参半的历史正剧,下面从《梅兰芳》这部电影的各个角度分析一下梅兰芳拍摄的一些不足之处。

一、影片的情节存在的问题

《梅兰芳》整部片子给人的一种感觉是视觉感受有余,而情感感受不足。这样讲的原因是,整部片子没能够再现出当时的历史沧桑之感。从整个情节的构思方面来讲,都不能够达到一定的立意和境界。套路非常陈旧,有些内容是为了显示而显示,走的基本上是多年前郭沫若的《屈原》等一类历史剧的路子。在有些情节的处理上显得非常生硬,也不能够展现出梅兰芳的性格特点。甚至有一些剧情的“原创度”非常高,这样偏离了历史的史实,例如,在《梅兰芳》电影当中有一个情节是戏迷的刺杀事件,就存在了非常大的错误。本身这一段历史的史实是比较模糊的。但是,在影片当中却擅自将齐如山归为刺杀梅兰芳的幕后操作者,这样的胡编乱造不仅仅有失客观,还影响到别人对影片的评价。不仅仅没法从侧面反映出梅兰芳的精神品质,还歪曲了一定的史实,对于影片的影响是非常不好的。

另外,前面已经说过,梅兰芳的一生是丰富多彩的。但是这部电影只列出了几个故事:与十三燕打对台,与孟小冬的恋爱,蓄须明志。而这些情节处理得并不好,有取巧的嫌疑。下面本文来逐步分析一下。

第一,关于与十三燕打对台的情节。

关于这段情节,稍微对梅兰芳历史有了解的人都会看出,实际上的十三燕就是谭鑫培作为原型的。这种创造性情节不仅仅没有体现梅兰芳的个性,对于当时梨园行的情理也不符合。这种任意渲染的所谓历史情结,与20世纪50年代的为显示而显示的历史剧极为相似。这部分的情节虽然可以说是精彩。但是要知道“尊师”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在当时的观念当中,师道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连最起码的师道也不能够尊重的话,那么梅兰芳本人的名声也就一落千丈了。因此,这个对台的情节很明显是不符合梅兰芳本人的性格特点的,在梨园行中也属于错误之举。本是应该摒弃的情节,却被陈凯歌拿来进行“创新”,不得不说是这部戏的第一大败笔。

另外,梨园行当中,琴师是非常重要的。在名角进行练习、吊嗓的时候,一般都会有琴师跟在身边。但是《梅兰芳》整部戏都忽略了这些细节问题,在整部戏当中,不乏唱戏的情节,但是却不见一个琴师出现。导演在了解京剧方面很显然是存在着知识上的漏洞,也可以看出,导演在拍摄的时候存在着取巧的思想和态度,没有从细节上面做好,让整部片子更加严谨。

第二,关于与孟小冬的爱情情节。

这一段情节,导演完全没有对爱情的两位主角给予最基本的尊重,对于本应该是史实的情节,却做出了模糊的处理。梅兰芳和孟小冬的爱情故事,并非是虚无缥缈的爱情,他们两人的成婚,是历史上的真实案件。但是,陈凯歌导演在这方面却进行了模糊处理,将两人成婚的史实改为恋人。俗话说:“信以传信,疑以传疑。”传记电影既然是以历史作为根本进行拍摄的话,就必须要尊重人物的历史,反映最基本的史实。否则,越过底线的话,再好的故事也是失败的。

第三,关于梅兰芳对待日军的问题。

在这一方面,《梅兰芳》这部电影就与以前的一些片子如《关汉卿》有着相似之处了,也是通过伪造一系列的时间,通过这些伪历史事件对人物的形象进行夸大,为求能够树立人物的光辉形象,而忽略了客观的历史事实。在编写日本军的剧情的时候,无限度将梅兰芳的人物形象高大化。最典型的就是关于的情节。要知道,历史上的梅兰芳在抗战之前,和日本人的关系是不错的。体现在几个方面,在之前,梅兰芳曾经到过日本那里做过演出,并受到了日本人的欢迎。在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的时候也进行过募捐,这些都是梅兰芳和日本人关系友好的证明。而当年的时候,日本兵虽然肆虐我国,但是也不会至于那样骚扰梅兰芳先生的。导演通过这样改写剧本,突出了日本兵的可恨之处,但却没有真正体现到梅兰芳先生的人格魅力。

另外,梅兰芳在抗战的时候也的确是拒绝为日本人演戏,并且做出了蓄须明志的举动,并一直坚持到抗战的胜利,这样的行为为人所敬佩。但是这部影片对此进行了夸大化处理。历史事实并非像影片所说的那样,梅兰芳先生虽然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但是他毕竟是一位艺术家,是一位视艺术为生命的艺术家,舞台是他的一切。历史上并没有描述他陷入一个如何有计划如何有预谋的圈套当中,也没有描述他有着视死如归、横眉冷对的革命家态度。相反,像梅兰芳先生那样依舞台而生的艺术家,从备受尊重的舞台艺术生活沦落到远离舞台,从高额的出场费沦落到抗战时期变卖字画维持生计的生活,从表演的巅峰沦落到不能再演戏,要为日后的生计所担忧;正是盛年的他,却不能够演戏,这样的内心,这样的伤痛,这样的经济压力又有谁能够有深刻的体会?然而,面对种种的不济,梅兰芳先生依然选择拒绝为日本人演戏、蓄须明志,这样的精神难道不值得赞颂吗?抗战八年时期,梅兰芳先生所面对的困难、苦楚并不是一两个大义凛然的面孔可以表达出来的。导演没有从这些地方突出梅兰芳先生的伟大之处,却胡乱编造历史,以盲目突出梅兰芳先生的高大形象,这与《关汉卿》一戏对关汉卿人物进行“改造”,通过胡编乱造来盲目突出关汉卿的人物形象有何不同?

关于梅兰芳先生抗战时期的内心心态表现,导演最起码应通过梅兰芳先生的回忆录《梅兰芳舞台生活三四十年》了解一下梅兰芳先生的内心变化。在远离了舞台一段时间之后,梅兰芳先生曾经试过在家中紧闭窗户,偷偷地唱了一段昆曲。但是嗓音已经比不上之前,几不复能唱,梅先生颓然许久……电影在拍摄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够从这些侧面,通过描写梅兰芳的惆怅,来反映梅兰芳的伟大之处呢?

二、影片的内容本末倒置

导演在拍摄《梅兰芳》这部电影的时候,没有彻底地了解到梅兰芳先生历史。因此也只是哗众取宠地凸显出几个广为人知的故事,而且还是进行了不必要的改编的。梅兰芳被誉为四大名旦,但是这并不是他名气大的根本原因。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在世界上的地位。在1935年,他曾经访问了苏联。梅兰芳先生访问苏联的意义是非常大的,但遗憾的是《梅兰芳》这部电影却没有很好阐述这一事件。虽然说《梅兰芳》并不是纪录片,但是与其花心思对历史事件进行胡编乱造,不如将有意义的历史事件融入影片当中。导演在拍摄的过程当中完全是有能力处理好这些细节的,但是很遗憾的是陈导演并没有这样做。

三、影片的选角方面存在着问题

《梅兰芳》电影选择了著名的香港歌手黎明担任主角。在商业的策略上,这一点是无可反驳,黎明担任主角或许有一定的号召力。但是,这里就存在着一个比较大的缺点,就是黎明的气质问题。任何人都可以看得出,黎明无论在外形上还是在身材上,都与梅兰芳先生本人有着很大的距离。另外,黎明所担任的主角是一位艺术大师。因此这对 于演员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不仅要求演员的气质要像,还要要求演员对于以前京剧演员的一些生活特质、职业特质进行深入的了解,这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达到的,因此,黎明在电影当中的表演不得不说有一些生硬,这也是导演在走捷径、取巧所导致的败笔。

四、影片采用叙事割裂法导致的问题

电影主要是通过三个部分组成的,然而三段的故事叙述存在着严重的割裂现象。例如,在讲到第二个故事的时候,主要讲述了梅兰芳与孟小冬的爱情,上面已经讲了其历史不准确的问题,故此不一一叙述。孟小冬和梅兰芳最终没有走到一起,这是第二个故事的结局。然而这么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在第二个故事结束之后就再也没有相关的叙述,孟小冬也再没有出现在观众的眼前。那么,梅兰芳对于孟小冬的感情又是如何呢?第三个故事是讲述梅兰芳的爱国情怀,这一段的故事和前一段爱情故事,并没有什么相关联的地方。但是其实导演在这方面可以做得更好的,在《勇敢的心》里面,导演就很好地将华莱士的爱国情怀和爱情相结合,这样华莱士的人物形象也就丰富起来了。

《梅兰芳》当中这样的拍摄手法完全割裂了故事的完整性,这样导致的后果主要有两点。

第一,破坏了影片的整体性。一部电影的整体性是非常重要的,影片的叙事当中,情感要有起伏,才能够避免电影乏味。《梅兰芳》一片当中,没有贯穿整部电影的感情主线,有的也只是分割了之后的小故事情节,在电影当中,三个故事的情节和的不相同,这就导致了电影的分散,缺少统一的情感线索,导致了三个故事缺少必要的联系,换句话说,将三个小故事单独拿出来制成电影是完全可以的。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电影的内容分散,拼凑感觉明显。这种整体感的缺失,导致观赏上乏味无趣,影响了观众的观赏。

第二,破坏了人物的形象。人物的塑造是否成功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演员,黎明的演技在上文已经描述过了,无论是在气质方面,还是对京剧演员生活的深入了解方面,黎明都不是出演梅兰芳先生的最好选择。第二点,就是电影本身的拍摄问题了,就拿第二段故事,梅兰芳先生和孟小冬的爱情故事来讲,在第二段故事当中,梅兰芳先生和孟小冬的爱情来得刻骨铭心,电影当中运用了一切的手法对两人的爱情进行刻画,突出梅兰芳先生真挚的感情。但是当第二个故事结束之后,孟小冬就再也没有出现了,在第三个故事当中,梅兰芳转眼之间就与原本不和的妻子患难与共。这样的剧情不免让人觉得非常突然,到底梅兰芳对孟小冬的感情是否真挚呢?

在整部电影当中,每一个故事,陈导演都竭尽全力凸显梅兰芳先生的性格。但是陈导演犯了一个错误,就是在每一个故事段突出梅兰芳先生的精神的时候,完全忽略了他的另一品行。因此,梅兰芳先生的形象特点就由本来丰满变成后来形象的单一化,这是影片的又一大败笔。

五、结语

综上所述,《梅兰芳》充其量不过是一部商业化的电影,陈凯歌也不过是拍了一部人情电影。并且由于拍摄手法、剧情内容等硬伤,影响了观众对历史的认识,梅兰芳先生如此丰富多彩的一生,被一部电影如此糊弄过去,实在是不应该,作为拍摄过《霸王别姬》的陈导演,拍摄出《梅兰芳》这样的作品,不得不让人唏嘘。

[参考文献]

[1] 叶宏涛.浅谈电影《梅兰芳》的叙事割裂[J].文艺生活,2011(11).

[2] 孙玫.取巧,终究难成大器!――我看电影《梅兰芳》[J].艺术百家,2009(02).

第8篇

关于爱情这个话题,我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以前特喜欢看言情小说和肥皂剧或者听说身边的某某和某某“在一起”了。陌生是因为没有真正尝过爱情的滋味。虽然高中时在朋友的撮合下谈过一次,但还没来得及去品味就被班主任给扼杀在摇篮里了。

谈起爱情,便让我想起了许许多多关于爱情的诗句、名言。比如:问世界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随;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结连理枝;只羡鸳鸯不羡仙;等等。爱情真的有那么伟大吗?能让人生死相随?

在我所见所闻中,有许多因为爱情而成功,有许多因为爱情而去伤害别人或自己的。作为一个局外人,也许我没有资格评论别人在爱情中所做的傻事。但我有权利发表自己对爱情的看法。我有时在思考,为什么同样是在谈恋爱,结果却有这么大的不同。我想原因应该归咎恋爱双方吧。他们要不没有在分手时处理好;要不就是哪一方不遵守“游戏规则”——感情出轨了,脚踏两只船;要不是两个人不相互理解造成误会;等等,太多太多了。

我觉得爱情应该建立在两个人有共同的理想、一致的追求,最重要的是彼此间的理解和宽容。爱情是真心为对方考虑而不是希望对方时时刻刻记得并在自己的身边。爱一个人是无怨无悔地位对方付出而不是索求和占有。

在当今社会,经济日益发达,人们也越来越现实了,于是便有了“爱情等于面包,没有面包就没有爱情”。对于这个观点我并不否定,但我也不赞同。我认为爱情本来就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精神上的升华,怎么能在把它放在现实中实质上的物质上去衡量呢?记得有一次,听了张华老师的关于爱情的讲座印象特别深刻,尤其是其中的那小故事,讲的是校园里“廉价的爱情”——两个人谈恋爱,周末去烈士公园约会,来回共花了4块钱搭公共汽车,中午时买了两个甜蜜面包来充饥花费了4块,再买了一瓶甜蜜矿泉水花了1.5元,参观公园时,拿手机拍了许多记录爱的相片,这次约会总共才花费了9.5元,是不是很廉价,还比不上许多人约会时的车费呢。可是他们的爱情也廉价吗?他们的幸福也廉价吗?他们的快乐也廉价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相反比起那些去什么风景名区,去吃什么大餐,可能他们过得更幸福快乐。

爱情并不等同于面包,它比面包可贵多了。也许会有人说,既然你说爱情比面包贵多了,那为什么有那么情侣因为经济不好而分手?我想说经济不好两个人可以奋斗一起努力。既然世界上有一些人是在老了或残了后努力而变得成功,你一个年轻人,一个正在被爱情滋润的人有什么借口说不行!

高三:丁丁

第9篇

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我不同意这种看法。在我看来,婚姻中不是没有爱情,而是原来的浪漫爱情逐渐转化成了亲情式爱情。如果把两者视为婚姻中两个对抗的角色,那么,浪漫爱情就是其中节节败退,不断退让的那一个。

两人处在婚前的热恋阶段,作为比较感性的女方,你会为对方少了一句贴心话而伤心,会为在重要的日子里,没有被他约去吃情人套餐或看一场电影而懊恼生气;结婚后的前五年,你会为在重要日子里没有出现一束鲜花而伤感,会为对方不再送一支香水或一盒精美的巧克力而伤情;结婚十年,你会为两人在散步时不再亲热牵手而怅然若失。你有过不甘,有过怨怼,可是,生活仍需继续。不断前行的日子,会让你这种不甘和怨怼逐渐淡化。于是,在且行且怨的日子里,浪漫的爱情在不知不觉中淡薄了,走远了。与此同时,两人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互相信任、行为方式上的默契、深切的惦念以及今生今世的命运与共,所产生的一种亲情式的爱情,却在不知不觉中走近,愈来愈浓烈。

一路走来,年轻时所渴望、迷恋的浪漫爱情,已经在不断的退让中,退到了婚姻家庭的一个角落里,静观亲情式爱情的粉墨登场和不断泛滥。

这便是爱情的宿命!曾经风花雪月般的浪漫爱情,总会从云端逐渐降落,来到现实的、物质的、充满尘世烟火味的婚姻土壤里,摇身一变成了亲情式爱情。其实,也只有亲情式的爱情才能更适合婚姻的水土。

近代著名哲学家周国平认为,随着婚龄增长,浪漫之情必然会退减,亲情式爱情必然会生长起来。亲情式爱情虽然不如浪漫之情那么热烈和迷狂,却有浪漫所不具备的许多因素,诸如信任、体恤、相濡以沫等,完全有资格被认为是爱情的一种成熟的形态。由此观之,婚姻不但不是爱情的坟墓,反倒是亲情式爱情生长的土壤了。

假如一定要把浪漫爱情和亲情式爱情来一个比对,以分辨出它们在婚姻中的优势劣势,那么下面这个小故事,或许可以给出一个贴士:一个男人在弥留之际,叫情人与妻子分别来到跟前。他先从贴身的衣袋里抽出一张风干的红叶递给情人,深情款款地对她说,我俩相爱了一场,这张红叶留给你做一个纪念吧。然后他转向妻子,把一个存折递给她,歉意地说,这里面还有30万元,留给你过日子吧……

第10篇

关键词:满族民间艺术;美术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381-01

艺术是孩子表达情感的方法之一,他表现了孩子的个性和对生活的感受。满族文化艺术具有独特的生活情趣,代表着满族民众的审美思想,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具有艺术性,趣味性,创造性的特色,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良好素材。我们应该弘扬民间艺术,振奋民族精神,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萌发幼儿感受满族民间艺术的能力,启迪幼儿创造民间艺术美的情趣。下面,谈谈满族民间艺术资源在我园美术活动中的利用。

一、认识满族历史,了解满族文化

参观满族博物馆,让幼儿知道满族的形成与发展。满族是一个即善于学习,又善于创造的民族,由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统一女真族部落后形成的。满族的服饰充满着浓郁的东北民族特点和民族性格的神韵,衣服有精致的缝绣图案,妇女戴头饰,穿木质鞋跟的绣花鞋,走起路来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更显高贵和尊严。满族人民勇敢顽强,从小就练骑射。满族人擅长剪纸,缝绣,歌舞,雕塑,皮影,书画等。

二、创设环境 整合资源

积极创设具有满族民间艺术的环境氛围,提供丰富的材料,能够充分满足幼儿探索,创造,表达的欲望。让幼儿在自由,愉快,平等,尊重的情绪下表现自我,展示自我,从而达到审美与创作同步发展的完美意境。

1、创设具有满族民间艺术气息的整体环境。幼儿园室内外进行了改装,重新画了墙体画,修建了长廊,假山。凉亭等。当你走进幼儿园,就能感受到浓浓的满族风味。感受到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满族民间艺术氛围。装饰在走廊墙壁上有剪纸,刺绣,玉雕,满族游戏,满族服饰,孩子的农民画等。美术室棚顶模仿古代皇宫图案描绘的彩图,墙壁上有剪纸,农民画,国画,布艺等供幼儿欣赏,还有家长和老师搜集来的枕头顶,荷包,肚兜兜,虎枕,虎鞋,根雕,玉雕,陶泥等。幼儿置身于艺术美的环境中,得到美的熏陶。

2、创设幼儿积极参与的操作环境。充足的操作材料是幼儿欣赏创作的前提和保障。在绘画区,老师投放了油画棒,水粉,素描纸,记号笔,水粉笔,国画颜料,水墨画工具等,让孩子通过模仿满族服饰,自己设计一种新的满族服饰。我们开展了“漂亮的满族服饰”服装展,孩子们设计出了大量不同的满族服装,颜色艳丽,美观大方,一幅幅民族生活的生动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儿童绘画有着充满童趣的天性和强烈的表现冲动,随意性很强,喜怒哀乐跃然纸上,一张儿童画的产生,是儿童真实思想的写照,是儿童思维活动过程的记录,他们用自己的眼光观察世界,自然界的一花一木,都是他们探索的目标,他们对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心,绘画只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有时甚至是当成一种游戏,把各种色彩作为一种媒介,尽情地挥洒。

在创意区,老师投放了各种颜色的布料和各种彩纸,以及剪刀,毛根,彩条,针线,胶水,双面胶,水粉,油画棒等材料,供幼儿剪裁和制作服装用,家长也参与活动中,在幼儿和家长的精心设计下,经过加工,制作出新的服装。我们开展了“时装秀”活动,请来了家长,老师参观点评。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到满族服饰的起源于演变过程。一方面让幼儿欣赏到高贵典雅的满族服饰美,另一方面,让幼儿尽情地体验美,表现美。在老师和家长的配合下,一件件满族服饰,穿在了孩子的身上,那种喜悦和自豪展现在孩子的脸上,我们不得不为之赞叹,那些小设计师们的创意是超乎我们想象的,孩子们充分体验到创造的快乐。通过这些活动,激发了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了幼儿对家乡的热爱情感,养成了自信,勇敢,协作,勇于创新的良好品德。

3、寓满族民间艺术活动与美工活动中。幼儿的知识是在操作和探索中通过自身的活动获得的。我们家乡的剪纸,陶艺,根雕,玉雕,农民画,小工艺品等都深深的吸引着孩子,给孩子带来极大的乐趣,不但可以了解满族人民的聪明才智,还可以学到很多知识,从而给孩子以启迪,以美感。

剪纸,撕纸活动都是孩子们所喜爱的,当孩子们把自己剪的窗花贴在玻璃上的时候,那种喜悦和兴奋更是让人体会到艺术的价值。

我们家乡的玉雕更是让孩子引以自豪的艺术,孩子们以石代玉设计了很多玉雕图案,在孩子们欣赏和设计过程中,他们对艺术的追求和鉴赏力更强了。

孩子们用废玉片拼画,用大茧壳,松树塔,核桃,木板,纸板等制作小玩具,这些材料可塑性强,可以千变万化,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意愿,一物多玩,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创造力。

农民画是我们家乡的一大特色,我让孩子们搜集有关农村的素材,体现家乡美,然后用多媒体展示让幼儿欣赏。孩子们欣赏到了炊烟袅袅的农家院,起伏的山峦,清清的小溪,高高的大树,山涧鸟鸣,广阔的田野,绿油油的庄稼,波浪起伏的麦田,农民的辛勤耕作,还有可爱的小猫,会看家的小狗,牛羊等等。这些美丽的景色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这些为素材,加之农民画的特色,孩子们画出了一幅幅贴近生活的图画,描述了农村的生活气息,体现了孩子们心中的美好,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对家乡的热爱情感,孩子们画好后,讲给大家听,有的编成了小故事。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和升华。

孩子们被一幅幅,一件件用民间特有的材料制作的作品和小玩具所吸引,他们尽情地享受民间艺术的熏陶,民间艺术的瑰宝在孩子的心中大放光彩,艺术的美扎根于孩子的心中。

三、丰富创意,促进发展

第11篇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

(一)先秦——戏曲的萌芽期。《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祭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

(二)唐代(中后期)——戏曲的形成期。中唐以后,我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

(三)宋金——戏曲的发展期。宋代的“杂剧”,金代的“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宫调”,从乐曲、结构到内容,都为元代杂剧打下了基础。

(四)元代——戏曲的成熟期。到了元代,“杂剧”就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戏剧。它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点,标志着我国戏剧进入成熟的阶段。

(五)明清——戏曲的繁荣期。戏曲到了明代,传奇发展起来了。明代传奇的前身是宋元时代的南戏(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它是在宋代杂剧的基础上,与南方地区曲调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戏剧形式。温州是它的发祥地)。南戏在体制上与北杂剧不同:它不受四折的限制,也不受一人唱到底的限制,有开场白的交代情节,多是大团圆的结局,风格上大都比较缠绵,不像北杂剧那样慷慨激昂,在形式上比较自由,更便于表现生活。可惜早期南戏的本子保留下来的极少,直到元末明初,南戏才开始兴盛,经过文人的加工和提高,这种本来不够严整的短小戏曲,终于变成相当完整的长篇剧作。例如高明的《琵琶记》就是一部由南戏向传奇过渡的作品。这部作品的题材,来源于民间传说,比较完整地表现了一个故事,并且有一定的戏剧性,曾被誉为“南戏中兴之祖”。明代中叶,传奇作家和剧本大量涌现,其中成就最大的是汤显祖。他一生写了许多传奇剧本,《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死生离合的故事,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幸福爱情,要求个性解放的反抗精神。作者给爱情以起死回生的力量,它战胜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取得了最后胜利。这一点,在当时封建礼教牢固统治的社会里,是有深远的社会意义的。这个剧作问世三百年来,一直受到读者和观众的喜爱,直到今天,“闺塾”、“惊梦”等片断还活跃在戏曲表演的舞台上,放射着它那艺术的光辉。

中国古代戏剧因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所以称做“戏曲”。中国戏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明杂剧、传奇和明清传奇,也包括近代的京戏和其他地方戏的传统剧目在内,它是中国民族戏剧文化的通称。

第12篇

有一对老夫妇,妻子的口头禅是: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

一天,老头子骑着家里的一匹马去赶集,准备在集市上把马卖掉,换点钱补贴家用。在路上,他碰到了一个牵着母牛的农民,老头子觉得母牛能产牛奶,比马的用处大,于是主动向对方提出用马换他的母牛。由于一匹马的价值明显大于一头母牛,于是那人爽快地答应了。

就这样,还未走到集市,老头子的一匹马变成了一头母牛。他牵着母牛转身往回走,一路上又不断地用牛换羊,用羊换鹅,再用鹅换鸡,最后,他又用鸡换了一袋烂苹果。

老头子扛着一袋子烂苹果走进一家酒吧,遇到了两位有钱的英国人,当他们听了老头子从用马换牛到最后只换得了一袋烂苹果的经历后,都狠狠嘲笑他,并很肯定地说:“你回家会被你老婆狠狠揍一顿的。”老头子却很自信,说:“我将会得到一个吻,而不是一顿痛打,我老婆会说:老头子做的事儿总是对的。”

于是双方打赌,如果两个英国人输了,就给老头子一斗金子,反之,老头子就要输给他们一袋烂苹果外加自己和老婆的人身自由。英国人认为他们肯定会赢,于是一口答应下来。

结果完全如老头子所说,妻子并没有怪他,反而给了他一个响亮的吻。

两个英国人输了,但他们输得心服口服。

其实故事的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们从这个故事里,读到了满满的温馨——这样的爱情多美好,无论别人看来多不靠谱,在自己眼里,那个人永远都是对的,即使别人觉得他错得一塌糊涂,简直就和没有区别。

在爱情里,别人的观点重要吗?说重要也重要,因为最终分手的人,很有可能就是因为承受不住外界的压力,外界干扰的声音太大,以致双方都听不见对方发出的心声,最终分手。类似的事例,在生活中一点都不难找,张柏芝跟谢霆锋的爱情举世瞩目,但是他们没有走到最后,因为在一大片的祝福声中,总有那么几声从阴暗的角落里传来的不怀好意的诅咒,祝福的人多,诅咒的人也不会少到哪儿去。那么多人评头论足的爱情,又能坚持多久?

赞美的话,我们听完了笑一笑,而那些难听的话,我们却总是做不到不在意,因为,我们似乎更愿意相信“忠言逆耳”,对于别人的“忠言”,虽然当时心里不服气,却还是忍不住放在心里的某个角落,下次再听到类似的话,就拿出来温习一遍,一遍又一遍地温习,久而久之,不说众口铄金,自己已经温习过那么多遍的话,不当真都难。

最后,往往一段爱情就在诸多的“忠言”中烟消云散,一个擦肩就是一世,再转过身去已经是沧海桑田,想回都回不去了。

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爱情,为什么总会有那么多人评头论足呢?原因只有一个,因为你把它放在了让别人评头论足的位置上。董洁和潘粤明结婚了,因为两个人都很低调,没有吸引那么多的眼球,真正主动去关注的都是因为喜爱他们的人,不会轻易对这份感情发表议论,所以他们的小日子才过得有滋有味,羡煞旁人。袁泉和夏雨结婚了,从恋爱到结婚一直很低调,除了结婚时在媒体自发的炒作下轰动一时,婚后他们又开始过起波澜不惊的日子,没有人评头论足,他们反而更能沉下心来体味属于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