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日记两则

日记两则

时间:2023-05-29 17:48: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日记两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日记两则

第1篇

一、教育现象:

任何班级都少不了让老师头疼、无奈的学生,这样的学生所占班级人数不多,少则3、4个,多则6、7个,他们平日里最让老师头疼的是作业拖拖沓沓。一节课40分钟内,其他学生都完成了学习任务,而这几个面对眼前的作业或低头不思、或低头不动。老师讲过了他不会、老师讲题时他不听,眼睛似乎在看着黑板听老师讲课,心思却不知道飞到了哪里。

二、教育思考:

对于这样的学生,如果老师非要较起真来,那一定身心疲惫,且学生学习上没有任何起色。

站在这样的角度想:一个孩子只要身体健康,心理正常,每天来学校能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快乐,比什么都重要。

如果因为学生不能完成学习任务而带来无尽的烦恼和痛苦,时间久了,学生的心理会健康吗?他还会愿意来学校吗?如果把上学当做一件痛苦的事情,那这个学生实在是太可怜了!

想起以前曾看过这样的一句话:如果他是一颗参天大树,那就让他茁壮成长;如果他是一颗小草,那就让他绿满山野。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自身素质自然就不尽相同,顺应孩子自身的特点成长和发展,则是最好的教育。

三、实话实说:

让老师和家长不操心、或很少操心的孩子,往往都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因为他们有较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越是让老师和家长操心的孩子,也许学习成绩不理想,但不能否定未来的他就没有出息。明白这个道理,不是放任自流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而是教师应该平和心态,不强迫、不压制这些学困生。

但作为老师,当真正面对这些学生的时候,真的让你身不由己呀!哪一位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整齐划一地向前齐步走呢?哪一位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掉队呢?

学习上的事,本没有太难的事,所谓的难事就是学习上不主动、不自觉、不用心,而主动、自觉、用心,又是何其的难哟!

2012年11月5日随记

一、教育现象:

“谁来读一读课文中的生词和成语?”我的话音刚落,举手的学生寥寥无几。他们不知道是哪些词么?知道,因为刚刚把词在书中画下来;不会读么?会,不仅平日就接触过这些词,而且生字也都有拼音。类似这样的现象还有很多,比如:哪一位学生来读一读课文?很简单、不需要思考的问题,学生都不能积极踊跃的发言。为什么相当一部分学生没举手呢?说到底:老师的话传到学生的耳边,就没有进到学生的心里,或根本就没有参与的意识和积极性。

二、教育思考:

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他们课堂上的表现截然不同。小学生,就应该有小学生的活跃,太沉稳、太矜持、太沉默,并不是一件好事。当然除极个别学生之外。

课堂上,学生踊跃发言,足以证明他在积极思考和参与。不活跃、始终不活跃、始终如一的见不到他举手的身影,足以说明孩子身上致命的学习弱点:学习不思不想,思维游离于课堂学习之外。

这样的孩子在家里的表现通常是:做什么事不急不忙,磨磨蹭蹭;大人要求他做的,拖拖沓沓,无心去做,应付了事。课堂学习做不到时时有趣,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自我思考和回答中度过,而对于这些不能集中精力听讲、思考的学生来说,想让他们上好一节课真的很难!

说来说去,觉得最终还要归结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上。这样看来,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其实也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条件之一呀!

三、实话实说:

第2篇

今天,家里来了许多客人,非常热闹。因为今天是横店交流会。

我的表弟也来了,我和他玩了很久。我还拿出了我的溜冰鞋,弟弟一看,特别喜欢,可惜弟弟不会滑,我就示范给他看。先戴上安全帽,再带上手套,再带上手腕套,最后穿上旱冰鞋。全副武装之后,可以开始了。

“弟弟,滑的时候,人要下蹲,身体要向前倾,再慢慢滑。”我一边示范,一边给弟弟讲解。弟弟一下就学会了。他高兴地滑来滑去,阿姨让他脱下来,他怎么也不肯脱。我看弟弟那爱不释手的样子,就说“这双鞋子就送给你吧!”弟弟高兴地跳起来。

虽然我也很喜欢这双鞋,但我没时间穿。我送给弟弟,但愿它给弟弟带来快乐,但愿弟弟把身体练得棒棒的,壮壮的。

06 年10月4日

天气 晴

今天,要去婆婆家,我特别高兴!

一到婆婆家,我就看见婆婆正在收稻谷,我也赶去帮忙。婆婆拿着畚斗,我拿着袋口,婆婆用畚斗撮起稻谷,再倒进袋子。一畚斗稻谷并不是很沉,可是这么一斗一斗的装满一口袋就很累了。婆婆一次又一次的弯腰,撮起稻谷,倒进袋子去,不禁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了。看婆婆这么辛苦。我不禁想起了那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农民们顶着烈日,用点点滴滴的汗水,才换来香喷喷的米饭。我以后再也不会浪费粮食了。

第3篇

2月22日星期日晴

昨天晚上,鼠笼抓到了一只老鼠,妈妈很高兴。因为妈妈的布料总是被老鼠咬破,所以妈妈很讨厌老鼠。吃完饭我给老鼠喂花生,被妈妈发现了,骂了我一顿,然后妈妈把鼠笼扔进桶里,再往桶里灌水。老鼠到了水里就吱吱地撞个不停,好像在说:“好冷啊,好冷……”我的泪水不禁流了下来,妈妈把我领到了外面。过了一会儿我走到桶的旁边,只见水桶里起着泡泡,我拿起鼠笼一看,里面的老鼠躺在鼠笼里一动也不动,嘴里还吐着水,老鼠被淹死了。

我真希望老鼠以后不要再做坏事了。

2月29日星期日晴

今天中午,我吃完饭到外面去玩,看见两只蚂蚁和一只蚱蜢在打架,我想蚱蜢只要轻轻踢蚂蚁一脚就能轻而易举地打败蚂蚁。于是我就踩了蚱蜢一脚,蚱蜢被我踩死了,后来,两只蚂蚁叫来了许多朋友,他们一边拖着蚱蜢一边向我招手,好像在说:“谢谢你的帮忙。”我帮了蚂蚁却害了蚱蜢,老师您说我做得对还是错?

第4篇

10月4日

星期六

今天,爸爸下班回来,买了几条生龙活虎的小金鱼。我接过金鱼,放进一个装满水的池子里。小金鱼“扑通”一声跳了下去,真可爱。我看了小金鱼已经几分钟了。忽然,一条黑白相间的金鱼跳了起来,真像是鲤鱼跳龙门呀!我觉得很奇怪,好好的这么会跳起来了。我注意的看着小金鱼们,它们圆溜溜的眼睛直望着我,我想:它们是饿了吧!我拿起饲料,喂了几颗下去,小金鱼们扑了过去,狼吞虎咽得吃着鱼饲料。哦!我明白了,原来小金鱼跳起来是问我拿东西吃。小金鱼真是太可爱了。

10月5日

星期日

今天早上我起得特别早,因为我是一名小小金鱼管理员,专门是喂金鱼的。我来到鱼池边,看见小金鱼一动不动,把眼睛睁得大大的,我自言自语地说:“啊!小金鱼死掉了吗?不对。它们并不是死了。”过了五分钟左右,这些金鱼在游来游去,尾巴摆来摆去,好像是花儿正在早晨开放的样子。好看极了!忽然,我注意到一条披着黄色衣服的小家伙,它跳起来摆摆尾巴,掉了下来又摆摆尾巴,然后又跳上去,好像是天女散花。我一连看了小金鱼看了一个钟头了,只见小金鱼们轻轻得摆动尾巴,好像在说:‘“小主人谢谢你喂我吃东西,我吃饱了,要休息,你也去休息吧!这些小金鱼真可爱,我一定会好好照顾好你们的。

第5篇

2008年4月26日

星期一 天气小雨

今天傍晚,我看见有好几位同学围在我们班的学习尖子何涵的座位边。我问他们:“你们在干嘛?”他们说:“签名。”接着又转过身去了。我莫名其妙,心里想:“他们为会么要找何涵签名呢,何涵又不是明星?”但我没有太在意,又继续在抄黑板上老师布置的作业。

2008年4月27日

星期二

天气阴

中午放学的路上,我正好和何涵同路回家。于是,我就问她:“何涵,昨天那些同学为什么找你签名啊?”只听何涵说:“不知道。昨天刚下课,他们就围了上来,吵着要我签名。没办法,我只好签名了。”可这不是我要的答案,我的脑海里里好象总有一个问号在不停地闪现。于是下午我又跑去问昨天吵着签名的那几位同学,他们笑着说:“因为何涵的学习成绩很优秀,这次又考了全班第一,所以我们就找她签名了。”

原来是这样呀,我终于明白了:原来何涵因为成绩好,已经成了他们的偶像了,算是个小明星了。我暗下决心要努力学习,争当大家的小明星。

指导教师:邱老师

第6篇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树立“大语文”观,应重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及现实生活的联系。在第一学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找准各学科之间的融合点,有效利用各科资源,通过引导,让学生留心将不同学科学习过程中有趣的、有意义的内容作为日记素材,养成写日记的良好习惯,为第二学段学习习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各科资源;日记素材;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8-0146-03

日记是学生练笔的重要途径,是学习作文的一种基础训练。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编排了课文《日记两则》,这篇文章是贴近学生生活的日记体的习作范文。通过课文的学习,启发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笔去记录生活,鼓励学生按照日记的格式,开始学写日记。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写日记,学生们带着新鲜感,劲头十足,可日子一长,许多学生就觉得每天的日子过得差不多,哪有那么多有意思的事儿可说可写呢?渐渐地,每逢写日记便抓耳挠腮,咬破笔杆,自觉腹中空空,无事可写,无物可记。学生们之所以觉得日记难写,也正是因为觉得缺乏素材。

实际上,学生在进行各个学科的学习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有趣的、有意义的经历和体验,可以拥有丰富的日记素材。

比如健康教育中,学生学习《烟对身体健康的危害》一文,学习过程中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劝说吸烟的长辈戒烟,演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这个生动的劝戒过程就是一个鲜活的日记素材;音乐课学习中,学生们欣赏那些优美的旋律时,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翱翔于自由的天地间,大家兴致勃发,各抒己见,讲述自己的想象画面;学数学时,学生自己动脑思考解决了一道难题时的那种愉悦心情;科技活动中的创造发明;劳动学科的丰富实践……都为学生提供了练笔的素材。

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善于找准学科的融合点,充分利用各学科中的有效资源,帮助学生有意识地抓住日记素材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及时练笔,使写日记成为学生建构各科知识的一种有效手段,进而锻炼学生观察、思维、表达的能力。

依据低年级不同学科在认知逻辑、生活逻辑、教学逻辑上存在的关联性、协调性,教学中,找准各学科之间的融合点,有效利用各科资源,生成指导策略,可以不断引导学生发现、积累、丰富日记素材。(附表1、表2)

对于小学低年级刚刚起步学写日记的学生来说,兴趣是第一位。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敏锐地感受生活、感受学习,打破各学科之间的壁垒,软化学科的边缘,采撷学科间相互融合的生成点,坚持让学生用笔说话,慢慢地帮助学生树立一种“用日记记录生活”的意识,练就写话的基本功,会为日后习作学习奠定基础。

第7篇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

这是一首中国人几代都会唱的歌,雷锋,这个响亮的名字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我们心中,他的事迹振奋人心,催人奋进!

雷锋在《雷锋日记》中曾说过一句话: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上?”他就像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如果一台机器少了一颗螺丝钉,一个小齿轮,哪怕是再精准的机器,再巧妙的结构少了一个,就是一台废物。而雷锋叔叔本着螺丝钉的原则,所做的一切都给了党,对工作敬职敬责,忠于职守。就是这样的精神,给战友同事们树立了好的榜样。

有人说雷锋很“小气”:东西哪怕只浪费了一点,他也会特别心疼。为了节省资源,充分利用每一件物品。雷锋自己动手钉了一只木箱子,把旧油布,牙膏皮,废铁丝,螺丝钉等等平时舍不得仍的或捡来的东西全放进来。擦车布破了,小木箱里有......平时那些用不着的,攒起来卖废品,而买废品来的钱也全部上交给部队。

有的人说雷锋傻,就连卖废品的钱都要上交,还有人说,党里不缺你的那些钱。而雷锋却笑笑说,积少成多嘛,能为党做出一点贡献,就算做个傻子也是值得的。

想想我们和雷锋相比,差距实在很大。平时旧的东西,雷锋会回收再利用,衣服破了,雷锋会打补丁,很少买新的东西,几乎不领厂里发的物资,连喝水的茶杯上的搪瓷都快掉的差不多了。在看看我们,我们用旧的东西只会扔掉,衣服有点破就去买新的,有时候鞋子的边上漏线了,都懒得去补,直接去买新的。相比之下,我觉得有些惭愧。

当然,我们身边学习雷锋这种精神的人,越来越多了。雷锋的勤俭节约,忘我劳动,忠于党的立场坚定的精神,这种精神,将受代代人相传

我记得雷锋说过这样一句话: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

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般,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雷锋叔叔,我敬佩您!我为我们中国有这样一位英雄而感到自豪!

《雷锋日记》读后感2:在党的阳光下

市实验学校四(1)班 朱奕抒

最近这几天,我读了一本经典书籍——《雷锋日记》,让我感受到了雷锋平凡而又伟大的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雷锋日记》记载了这样两则故事:

就在雷锋要去团里开会的前一天,真是不巧,下了一场很大的雪,外面显得格外的寒冷,寒风吹在脸上像被刀割一样。他吃过早饭,就到团里开会。在路上,他遇到一个十来岁的小孩,穿得很单薄,冻得直打哆嗦。雷锋看了,立即脱下自己的棉裤,送给了他。小孩穿了棉衣,马上温暖得高兴起来。这时,雷锋心里感到说不出的开心。

还有一次,雷锋要去沈阳,正巧天下起了雨,他为了早点到达沈阳,早晨5点多就起来,顺手拿了几个干馒头,披上雨衣,就上路了。在路上,雷锋看见一位妇女背着一个小孩,正吃力地向车站走去。雷锋看了,便脱下身上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又主动抱起了小孩,陪他们一起到车站。上车后,他见孩子冷得直发抖,又把自己的衣服脱下,给他们穿上。雷锋估计他们没吃饭,又把自己带的几个干馒头给他们吃,自己却饿着肚子。

但是他感到很快乐。

从《雷锋日记》的这两个故事中,我认识到了什么叫快乐,所谓“乐于助人”、“助人为乐”,就是雷锋这样一位普通解放军战士身上体现出的品质。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他那崇高的理想、信念,从身边小事做起、真心关爱他人的品质,更是我们广大少年儿童学习的好榜样!

《雷锋日记》读后感3: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读完了《雷锋日记》这本书,我肃然起敬,多么伟大的雷锋同志啊!他这不平凡的一生,使我十分敬佩。

读了这本书之后,里面有一文叫《做一颗革命的螺丝钉》使我常读常新,百读不厌。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写了雷锋来到鞍山,本想跟着工人师傅炼钢,可被分配开推土机,雷锋有些委屈,身旁的主任拍着机器说:“……就像一台机器,每人就像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少了谁,这台机器就不能正常运转。”

雷锋回想起张书记对他说的话。雷锋要下乡调查,走着走着,脚一滑,是一颗螺丝钉,雷锋一脚把它踢开。张书记捡起,雷锋很诧异。后来想着又豁然开朗:自己不就是那颗螺丝钉吗?党把我“拧”在哪儿,就在哪儿发挥作用啊!"

是啊,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像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机器由于有许许多多的螺丝钉的连接和固定,才成了一个坚定的整体,才能够运转自如,发挥它巨大的工作能力。螺丝钉虽小,其作用不可估量的。我愿永远之一颗螺丝钉。螺丝钉要经常保养和清洗,才不会生锈。人得思想也是这样,要经常检查,才不会出毛病。

第8篇

关键词 日记;生活;学生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不断成长的阶段,他们有欢乐和苦恼、向往和梦想,这些都需要倾吐和交流。写日记,是学生心理的需要,是学生成长的催化剂。因此,我想方设法构筑日记生活化平台,促使写日记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写作水平稳步提高。

一、以阅读为起点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不断拓宽知识面,熏陶情感,培养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学生对身边的事物才不会熟视无睹,写起日记来才会言之有物。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十分重要。很多学生阅读时蜻蜓点水,不注重深入思考,不注意采“花”中之“蜜”,因而不能“酿出蜜来”。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我要求学生每周读2篇美文,并以日记的形式做简单的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包括文章题目、作者、主要内容、我的感想、写作特点、精彩语句几个方面,促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只有“厚积”才会“薄发”,学生通过长期大量的阅读,拓宽视野,积聚情感,积累语言,写作能力逐步增强。

二、以教材为依托

现行教材的内容和编排都很接近学生生活,只要教师灵活使用,就能帮助学生从无话可说的境地中解脱出来。除了读教材的美文写简单的读书笔记,我们还可以指导学生写读后感,如:学了《鲁滨孙漂流记》,谈谈对学会生存的看法;学了《詹天佑》,谈谈学好本领与报效祖国的密切联系……此外,仿写课文精彩片段,续写故事性强的课文,与故事中主人翁对话,写写综合性学习的收获,记录口语交际课的过程和收获,甚至可以把课后的“小练笔”、个别单元的习作与日记整合起来。总之,依靠教材,活用教材的点点滴滴,定能帮助学生丰富日记的内容,使其从苦涩的表达中解脱出来。

三、以活动为载体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我尝试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多角度体验生活,使学生的日记写作有“源头活水”。活动范围从学校、家庭到社会,活动的形式有游戏、兴趣小组、辩论、实验、展览、家务劳动、参观访问等,指导学生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认识世界,感悟生活,培养美好、充盈的情感,并化作涓涓细流绵绵流淌于日记中。例如:一次夹玻璃球游戏,学生明白做事要讲求合作和技巧;一次“啄木鸟”行动,学生懂得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重要性;一次家务劳动,学生体验到父母的艰辛,感悟家庭的温暖;一次培育豆芽菜的小实验,学生学会观察,了解自然的奇妙……“积沙成堆,积水成河”,通过长期的体验和积累,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逐步提高,生活的感悟逐渐充盈,日记也会多彩多姿。

四、以节日为契机

无论传统节日,还是现代流行的节日,都包蕴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是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书写生活的极好契机。张晓宁老师说过:“学生的习作激情,首先要来源于生活的激情,习作应该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应割裂开来。一个成功的教师,有责任把学生生活的激情引向作文教学,让学生像热爱生活一样去热爱习作,把学生作文的激情点燃。”

每逢节日前夕,我指导学生搜寻关于即将到来的节日的资料,了解节日的来源,了解不同地区在这个节日的风俗习惯。我还鼓励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为自己、为亲友庆祝节日,引导学生积极地体验生活。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及时记下成长中的一颗颗绚丽的“流星”,使之成为成长宝库里流光溢彩的珍珠。长期的训练,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表达的欲望。下面的两则日记可见一斑:

2012年1月23日 星期一 阴

看烟花

尽管下着零星小雨,但这并不阻挡我们膨胀的热情。“十二点啦!新年的钟声敲响啦!”不知谁喊了一声,紧接着就是一阵欢呼。没等我回过神来,天空已传来连绵不断的震耳欲聋的响声。原来,人们手中的烟花,早已按捺不住喜悦,一个劲儿窜上了广阔的天空。一朵朵“大花”,带着人们的希望,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一起在空中绽放了!

爸爸连忙举着相机拍摄。这时,你可以随心所欲一按快门,一簇簇色彩缤纷的“”便留在相机中。我们看着,跳着……(六年级 廖峻)

2013年4月4日 星期四 阴

今天是清明节,家乡人都去扫墓,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还可以借此机会与亲人团聚。家乡像有许多风筝,那一只只风筝,就是远道归来的亲人,牵着风筝的手是故乡,风筝线就是亲情、故乡情,这根“风筝线”永远不会断……(六年级 谭炜锋)

五、以赏评为手段

及时准确的赏评,促进师生情感的交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表达欲望,提高表达的水平。学生一旦爱上写日记,日记就成了他们驰骋情感的草原,中肯的赏评犹如快马加鞭,促其跑得更快、更远。

第9篇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史料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和优势越来越凸显,已成为世界各国历史教学的发展趋势。我国高中历史新课标指出要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运用,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在积极探索这种新型教学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如史料教学中的材料错误、滥用材料、仅采用史料论证历史教材中的观点等。本文主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 历史教学;史料;运用;思考

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理念和方法,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史料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和优势越来越凸显,已成为世界各国历史教学的发展趋势。史料教学的理念是学生不能被教导固化的知识,要被教导探究历史知识的方式。目前,史料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使用,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的探索这种新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如史料教学中的材料错误、滥用材料、仅采用史料论证历史教材中的观点等,这其实是运用史料教学的误区,与史料教学的理念相差甚远。那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运用到底有那几大误区,又如何有效进行史料教学呢?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的误区

误区一:选用史料未加甄别

史料种类多样,主要是直接史料和间接史料两种,直接史料是未经中间人修改或者转写的,间接史料是经中间人省略或转写的,这两类史料都是高中历史教学中所用史料的主要来源。高中历史教学中所用的史料必须是第一手的、经考证后的史料,但如果教师选用史料时不加甄别,直接选用互联网上的资料,很容易出现误读史实的现象,把错误的史料传授给学生。如教学“商鞅变法”时,有教师用图画《废井田开阡陌》来证明商鞅推行土地私有制度,是不科学的,因为图画中的文字是楷书,楷书是在汉末才形成的,可见这不是原始史料,是后人画的,难免会带有主观性,所以选用史料前要甄别。

误区二:选取史料忽视学情

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要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进行,选取恰当的史料,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通过研读史料掌握历史。但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选取脱离目标、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与能力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教学“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原因及历史评价”时,选用了《礼记·礼运》中的两则材料。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是谓大同。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是谓小康。然后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这两则材料描写了什么社会现象?两则材料选用的实质问题是什么?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得出相应的结论。对“世袭制”的问题,学生了解的较少,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学习,并且历史时间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吃力。同时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解决历史问题的方法,但他们的思维还以形象思维为主,比较感兴趣直观化的材料。上述教学选用的材料符合教学内容,但是晦涩难懂,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误区三:史料运用停留表层

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多停留在表层,多是教师出示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史料,让学生根据史料得出结论,即史料的作用只是论证历史教材中的观点和看法。如教学“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中的“1787年美国宪法”内容时,教材中只是简单列出了宪法体现的三大原则,学生不了解宪法的内容,也就无法评价宪法。有教师在教学中引入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中的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原文材料,让学生结合材料分析:美国政府是如何组成和分权的?美国确立了什么样的政权?简要评述1787年美国宪法。像这样的史料教学,只是把史料作为生动的例证,来说明教材所载内容的真实性,史料起辅助作用。这说明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史料教学的实质,还没有摆脱传统教学的影响,没有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材料,与新课改的要求不相符。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的策略

策略一:尽量选取直接史料

直接史料是原典性的材料,客观真实性高,教师要尽量选择准确无误的历史材料,多在原典性材料上下功夫,不能将错误的材料传授给学生。如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搜集到很多教学案例。有关的直接史料有历史照片、个人回忆录等,还有一些间接史料如影视、小说等。从史料的性质来看,图片、日记都有明确的出处,属于原典性史料。影视材料虽然反映的也是客观现实,但有艺术加工的成分,与原典型材料相比,说服力稍低。所以,从史料的性质来看,原典型材料说服力强,更符合选用。

策略二:结合学情选择史料

史料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它的选用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历史课堂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教学“开辟新航路”时,为了达到新课程倡导的三维目标,教师可以选用一些新航路开辟的史料。有关新航路开辟的史料很多,教师要选取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史料。如介绍“新航路开辟与地理大发现”的影响时,教师可以引用T&O地图、托勒密地图、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等,让学生通过三幅地图感受新航路开辟带来的变化。

策略三:史料运用增强深度

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不是为了说明已有的观点,教师要传给学生的是运用史料探究历史的方法。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也不是教师灌输给学生的,而是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史料去认识历史、评价历史。如教学“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时,有教师选用了制宪会议代表麦迪逊的看法、宾夕法尼亚5000农民签名要求拒绝这一宪法、美国历史学家查尔斯·A·比尔德的看法,这三则史料都涉及的范围广,有会议代表、农民、历史学家,有肯定宪法,也有否定宪法的,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其实这三则材料没有对错之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不同观点的冲击下开启思维,呈现多元的视角,那么真理会越辩越明,从而利用史料重构历史,这才是历史教学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梁敬党.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几点思考[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3(4)

第10篇

思想品德课的教材编排大多是以故事来教育学生的,因而教学上也大多通过故事来进行。课堂上学了“主故事”,再用若干“小故事”来辅助。但是如果在教学中,仅仅满足于让学生了解故事的情节,而不注意在叙述事实时引导学生作深入领悟,那么品德课就成了“故事课”了,这样就做不到思品课的和谐高效,为真正构建“思维对话”思想品德课堂,我在平日教学中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由点到面的扩展

课文中的教材大多是一个事件,一段人物特写或者人物的举止言行。这些既个别又典型的材料是“点”。在教学中,我不局限于课文的一人一事,而是从范围、影响等方面扩展下去,这是“面”。这样点面结合使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在《为了祖国的富强》的教学中有这样一段:

钱学森对祖国未来的美好前景充满着憧憬,他的心中萌发起一个强烈的念头,早日回到祖国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钱学森回国30年来,为祖国的国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教学中,我把讲述钱学森的故事,作为一个点,然后联想到千百万的爱国志士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出力。再用反问的方式引起W生思考,懂得每一个祖国的孩子都要为国家的富强出一份力。这样,不仅使课文的事例得到了扩展升华,还激发了学生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的情感之火,加深了教育的力度,通过点面的结合,实现了思品课上的思维对话。

二、由表及里的深化

课文中有些材料,不经点拨学生理解不透其深刻意义,需要经过提示与提炼,由表及里的深化。试举《一切从实际出发》一例:高雅的琴曲演奏得再出色,老牛也无动于衷。模仿蚊蝇和牛犊的叫声,尽管不是高雅的曲调,但老牛听得懂而且听得很认真。

教学时,我问:为什么老牛会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反映呢?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把事情办好呢?以一连串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发掘其深层含义,使学生充分领会到“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道德观点和办事方法,从而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

三、由此及彼的延伸

教材中的内容很多都是反映小学生日常行为和表现的,课文中的主人翁也就是生活中的小学生。因此,抓住文章主人翁的言行举止加以辨析,再对照自身,就如同对学生的心灵进行了一次熏陶。

例:四(1)班获得一面“先进集体”的锦旗,同学们十分珍惜它。不久班上转来了一个新同学,名叫陶淘,他经常迟到,上课不专心。为此,同学们都抱怨: “他转到我们班,大家跟着倒霉,先进集体要丢面子啦!”“不能让他拖班级后退,把他退回去!”又如:元旦前夕,学校大队部决定在元旦进行红领巾校报比赛。五(2)班宣传委员李学勤暗暗思量:自己班的绘画比不上其他中队,好朋友刘丽的哥哥在中学里是个有名的“小画家”,请他帮助画几笔,这个优胜稳拿了。

这两则故事情节简明又吸引人,但究竟怎样才是真正为集体争光,珍惜集体的荣誉呢?为此,教师可充分运用本班、本校的有关事例进行启发诱导,针对这一问题,师问:能借助别人的力量为自己班级争荣誉吗?为了班级荣誉可以不要后进同学吗?一个集体连一个后进生都带不好,还能配“先进”两字吗?

第11篇

关键词: 说话 ; 写话 ; 培养

新课标明确了一二年级的写话目标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指导低段写话,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注重说句的指导,为写话做好准备

(一)以入学教育为契机,指导学生把话说准确,说完整

说话的内容从学生最熟悉的入手,如介绍自己,我的家、我的朋友,这样的话题人人都有话可说。但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说得好,教师要对讲得不够好的同学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因为讲得不好的方面代表了大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例如,指导学生说“我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是哪个学校一年级的学生。”就会有学生回答“陈伟,七岁,是某某学校一年级三班的学生。”或者是把所在学校漏说了。教师指出不完整后,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我叫王雪,今年七岁,是某某学校一年级三班的学生。”在说话指导中,还需要纠正学生不良语言习惯,尤其是口头语,像“来去”、“然后等。

(二)在拼音教学中,让学生把话说好

结合拼音字母教学生说完整话。例如教学“a”,可以先让学生认真看图,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他们在干什么;然后要求学生说出图的意思。这样日积月累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拼音字母,还可培养他们口头表达能力,也为写话打下良好基础。

(三)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延伸说话

低年级一开始识字是结合说话教学进行的,因此,要把握好时机,在识字教学中训练学生把话说好,说的更全面。例如在教学“衣”这个生字时,可先请学生组词,只要是正确的词,都要肯定,例如:“大衣”,“衣服”,“毛衣”然后再根据所组的词造句,如选一个“毛衣”让学生说话,有的学生说:我有一件毛衣。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说:我有一件什么样的毛衣,这毛衣怎么样? 这样把字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反复运用,学生不仅对生字的音、形、义掌握比较牢固,而且可以发展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口语交际是阅读的自然延伸,加强了各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所以口语交际课的学习一定要提前布置学生做准备,让学生有话可说。交际时鼓励学生放开手脚,畅所欲言,这样学生就能够较流畅、自如地进行介绍,能把发生在身边的事,自己熟悉的人或物,清楚地说出来。具体的指导可以分如下几步:(1)先指导说班级的趣事,可由一个同学说,然后由其它同学进行补充,因为大家都亲身经历,既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又便于指导;(2)学生说话能力较强后,再要求说出由班级到家里,由家里到社会上的所见所闻;(3)指导学生发表感受;(4)开展多种形式的评比活动,培养说话的兴趣。这样由身边的事说开去,说学生喜闻乐见的事,学生乐于说,能说好,为写话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由易到难,指导学生写话

(一)结合句子教学,指导写句

句子教学是二年级教学的重点。教师应着眼于写作的早期培养及训练,指导学生把句子写完整、写通顺、写具体。仿句是写句的过渡,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选课文中某些描写得既具体生动又难以掌握的句子设计练习,使学生从模仿入手,打开写作之门。例如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时,可先让学生练习填空题:“蒲公英的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 ),只要有风轻轻一吹,孩子们就纷纷出发;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 )的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 ),只要( )就( )”写几段话。再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仿照课文句式学作小诗。如:教学《清澈的湖水》时,针对认识比喻句,设计这样的练习形式。

湖水像一面镜子。

山石像。

像。

通过仿写,并且有步骤地增加难度,学生学得有信心,而且有兴趣,培养学生浓厚的写话兴趣。

(二)让学生仿照课文片段尝试说写一段话

如,学习课文《识字7》后,让学生仿写拍手歌。你拍一,我拍一,保护( )要牢记。你拍二,我拍二,( )( )是伙伴。你拍三,我拍三,( )( )在蓝天。……学生在说的时候,开始会出现一些不馁当的地方,教师要有针对地进行指导,学生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说出“瓜和蔓是伙伴”,“春风春雨是伙伴。”“彩虹架桥在蓝天。”特别叫人惊喜的是,学生在写到六的拍手歌的时候,除了会仿写外,居然能写出“火箭穿行在宇宙。”不仅思维活跃,而且对仗工整。

(三)在看图说话、写话中培养学生写话的能力

在这个环节上,首先要教会学生学会观察,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做到有序观察(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有重点地观察:就是看图上占得最多的那部分画面;其次,把图看懂,不仅要培养学生描绘画面上的内容,而且要引导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想了画面以外的内容,使内容更加合理生动。二年级上册的看图写话,要求用几句话(3句以上)描写图上的内容。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第一句话必须写出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或者要交待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做什么。然后再引导学生围绕图的重点进行描写。

在观察中想像是看图说话写话训练的要点,想像画面以外的内容,让画面转化成一件完整、连贯的事,然后把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都说出来,写出来。

注意指导学生说话的条理性,把意思表达清楚,还可以用一句话简单写个结尾,练习使用常用标点符号,不会写的字词可以用拼音代替。写完自己读一读,有时间可以和同学互换着读一读。尝试互相评价,提出修改意见,再进行修改。

(四)坚持写日记,提高写话能力

到了二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写话能力,学习了课文《日记两则》后,学生已经认识了日记的格式,就要求学生用一段话来写生活日记,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物,选一件或几件觉得有意.思的写下来。不要求字数和篇幅,意思完整就可以了。在这种无拘束的状态下感受自由写作的快乐,增强写作的内动力。

三、巧用激励,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

老师应该小心的呵护孩子们萌发的写话积极性,尽力给他们以鼓励性的评价和有效的帮助,在日记或写话作业后教师的评语,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以赞赏 的眼光来看学生的作品。例如,“你是一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孩子。” “我发现你进步非常快,再努点力,老师相信你能写得更好!” “非常高兴看到你写的这段话,太棒了,”也可以给学生提出要求,激励信心,指出方向,例如:“老师很欣赏你写叶的颜色的这一段,如果还能写出你的看法,你的感受,就更好了。”…… 每周评选一次,把好的日记在班上“优秀日记栏”里展出,激励学生写话的积极性。

低年级写话是书面语言表达的起步阶段,是作文的基础。低年级学生对写话的兴趣就如一粒萌芽的种子,需要老师精心的呵护和悉心的培育。要实现“我要写”的内在需要和“我能写好”的目标,教师从一年级入学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有目的指导学生进行写话练习,成功地引导学生跨越从说到写的沟壑,实现低年级作文教学的目的。

5.坚持多种批改方式相结合,让学生体会作文评改过程,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在长期的教学探索和实践中我越来越体会到,教师批改学生习作的目的是及时了解学生情况,督促学生练习的主要手段,但并不是唯一的途径。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相互评改、自评自改、集体批改,然后由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表本组成员意见,最后由老师作出适当的点评。这样学生能深刻体会作文的评改过程,体会习作的优缺点,因而能很快地克服其作文中的缺点,吸收别人的优点,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

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艰苦的过程,在中学英语教学的各个阶段都应重视写作的训练,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坚持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训练,老师要发挥指导作用,引好路,学生要勤勤恳恳努力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瑞青.高中生英语写作现状及教学策略[J].南昌大学学报,2010,Vol. 41,105-106

第12篇

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为

学生提供一个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内在的潜能才能得以挖掘,综合的语文素养才能得以提高。

关键词:语文课堂语文教学张扬个性舞台

语文新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指出:"语

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

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

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

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

大量的语文实践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是现在语文教学的主

要任务。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选材越来越趋于课外,这就

是说,越来越侧重对语文能力的考查而不是单纯的死记

硬背。"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始终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

而这四种能力又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孤立开来。平时以

教师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往往侵占了学生自我表现

的空间,老师也往往只是重视了对个别学生的关注,很

多学生得不到展示自我的机会,尤其是在以分数为衡量

标准的应试教育中,老师也唯恐漏掉了哪个知识点,面

面俱到,反复强调,压题猜题,搞题海战术,不舍得给

学生一点自由发挥的时间,长此以往,学生疲于应付,

负担过重,导致恶性循环。"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

考考,老师的法宝",这是多少年不变的真理!学生厌

学,家长无奈,老师抱怨教育现状就如此悲哀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兴趣从何而来?应该

是课堂。为学生提供一个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舞台,

学生内在的潜能才能得以挖掘,综合的语文素养才能得

以提高。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很好地驾驭课堂,

利用好课本这一媒介,既传授知识,又挖掘学生潜能。

在教学实践中,我感触比较深的一点做法是――组织编

演课本剧,让学生展示自我,张扬个性。

对十四、五岁的中学生来说,自我表现欲望比较

强烈,渴望被理解,渴望在同学、老师面前展示自己"已

经长大"的形象。尤其是在当今知识爆炸的互联网时代,

孩子们的视野开阔了,各方面的能力加强了,孩子需要

张扬个性,需要发挥自己的特长。鉴于此,立足课本知

识教学,从编演课本剧入手,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让

学生全员参与,效果不错。具体操作如下:

首先,要教给学生编写课本剧的方法。剧本教学,

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板块,也是学生作文中经常要

用到的一种形式,这在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有

专题学习,但对于初三甚至刚刚升入初四的学生来说还

比较陌生。老师需要把剧本的有关知识先教给学生,比

如舞台说明、对白、旁白、潜台词等。让学生有章可循,

编写起来才得心应手。

其次,老师把握有利时机加以引导,选择材料。

初中语文课文中有很多适合于编演剧本的素材,这些课

文多数故事性强,人物形象鲜明,语言个性化强,如《庄

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豪梁》)

中,惠子的多疑,庄子的幽默诙谐,机智善辩,人物形

象跃然纸上。《唐雎不辱使命》中唐雎的凛然正气与秦

王的色厉内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变色龙》中奥楚蔑

洛夫的阿谀奉迎,见风使舵,读后让人忍俊不禁。《晏

子使楚》中晏婴的机智,善于辞令的外交才干,读后让

人拍手称快初中课本中有太多这样的文章,感受文

中的人物形象也是这些课文教学的重点,与其老师费尽

口舌地分析,不如放手让学生演一演,这样更能加深学

生对课文的理解。

然后,剧本编完了,在上演之前,老师有必要先

审批。有些学生追求搞笑,娱乐,在剧本的编写方面有

的离课本较远,也有的对课本中人物形象把握得不太到

位,这就需要老师的点播、指导,因为语文学习,不能

一味地追求"热闹",热闹的形式最终还应服务于知识

的掌握,能力的提高。至于剧本的导演,演员的招募,

道具的准备等工作,应放手交给学生自己去做。这样的

活动,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把握,又为学生提供

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最重要的

是,一些平时被老师忽视的学生得到了"毛遂自荐"的

机会,一些有特长的学生拥有了张扬个性的空间。

下面摘录学生在日记中对这样活动的反映:

初四三班陈森同学的日记:

"下午,我们有四个小组对《唐雎不辱使命》这

篇文章改编为剧本进行了精彩的表演。同学们对老师给

的这样的难得机会都十分珍惜。为了这次期待已久的表

演,我们进行了努力的改编。所以我们表演起来也十分

放松,并不十分紧张。

我在第四组表演,所以有幸先观看前三组的表演。

他们的表演都加紧了一些搞笑的内容,同学、老师都开

怀大笑。看了他们的表演,我认为我们这一组肯定

会最差,因为我们所写的内容太少,读起来并不搞笑。

没办法,在同学们的鼓励下,赵梦月,郑舒心、我走上

了讲台,准备最后一场表演,我饰秦王,当然由我先开

口说话,就在我开口的一瞬间,我脑中突然有了个想法,

用方言表达,换换同学们的欣赏口味,气氛岂不更活跃?

于是我张口就来,全是地道的家乡方言,果然收到了意

外的效果,我一开口,有的同学早就忍俊不禁了。最终

由于我临时的一点想法而使我们的表演异常成功,赢得

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这样的活动让我的收益很大,锻炼了我的能力,

给了我在同学面前展示的机会,希望老师多让我们组织

一些这样的活动,同学们肯定会像我一样珍惜这来之不

易的机会,把自己展示给大家!"

这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声音,可以看出,学生对这

样的活动,参与积极性是很高的,这样活动的效果有时

会让学生终生难忘,因为他们会珍惜自己张扬个性的机

会,铭记展现自我的时刻。

作者简介:周岚,女,(1971 年 10 月―),中

学一级教师。现任教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雪宫中学,

从事中学语文教学 15 年,所指导的学生作文多次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