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银联商务

银联商务

时间:2023-05-29 17:48: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银联商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银联商务

第1篇

所谓“术业有专攻”,处于转型期的银行正逐步把ATM运营维护等非核心业务外包给社会化公司。

事实上,传统ATM运维服务“触网”破局,早已有企业先行先试。作为最早向银行提供ATM终端外包服务的公司之一,银联商务率先运用互联网化手段对传统ATM运维服务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提升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在日趋白热化的行业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车”。

互联网化运维助力服务效率提升

银联商务总结多年服务经验,自行建设了“多位一体”的“ATM运维管理系统”,涵盖现金加钞管理、现金清分、故障处理及风险监控等与ATM专业化服务相关的全业务种类解决方案。

以现金加钞环节为例,银行可以使用认证证书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登录“ATM运维管理系统”,进行加钞计划上传、钞箱轨迹监控、加钞明细下载等操作,实现对ATM加钞业务的全流程跟踪和管理。这种互联网化的运维方式,直接推动了ATM专业化服务由传统手工处理向“管理、控制、跟踪”的闭环式、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模式升级,最终实现从低效、低附加值的繁琐业务流程向高效、高附加值转型。

多地布局的现金清分中心,使ATM终端互联网化运维更接地气,服务更高效。目前银联商务已在上海、天津、郑州、长春、重庆、厦门、宁波、南宁、昆明等ATM业务相对成熟和集中的地区建立了清分中心,集合了现金清分整点、清机加钞、日常运维管理和上门收款等综合职能,从本质上提高了服务效率和人均产能。

服务模式由被动转为主动

当前国内ATM运维服务商的主要服务方式多为被动服务,待银行发出加钞指令或者ATM终端出现问题报修后才进行维修服务。

银联商务打破传统经营思路,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模型来监测现金存量、预测ATM终端现金用量,科学配置供钞频率和数量,大幅提升运维服务效率;在ATM终端故障维护上,通过“ATM运维管理系统”能够实现终端故障的自动识别、自动分级、自动派工和自动归档等,配合日常预防性维护,极大地提高了主动服务的响应效率。

互联网技术将风险降至最低

风险与市场发展总是相伴而生,随着ATM运维外包服务范围的扩大和深度的加强,各类风险也在不断增多。将系统预警与人员防范进行统筹结合,银联商务“ATM运维管理系统”把ATM终端的全天候监测、加钞、清机等业务流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操作风险、技术风险及道德风险等降至最低。

第2篇

关键词:供电所 电费管控 归集体系 创建 应用

一、实施背景

C供电公司地处L省西部地区,供电营业区域1.97万平方公里,农村地区供电营业区域近1.74万平方公里,下辖89个农村供电所、17个供电服务站,占公司全年电费资金的40%,近22亿元。由于农村地域广阔,受地理环境、金融机构服务、结算体系的缺失,以及公司管理规定等因素的制约,给公司在农村地区归集电费资金带来许多障碍,资金归集效率较低且存在较大风险。具体表现在:

1.银行渠道出现断层。公司的电费资金归集账户主要是工行、农行、邮政储蓄,但县以下的工行、农行、邮储银行对公业务和储蓄业务存在缺位,造成极大部分电费资金无法交至公司账户,使得供电所的电费资金无法通过金融机构渠道顺利归集。

2.现金交至县级公司方式或银行上门收款方式风险较大。由于受地理环境、银行上门服务时间、交通条件的限制,诸如资金上缴期限、银行回单交接与资金核对制度规定的可操作性均受到挑战,在实践中难以有效执行。

3.C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多以农村信用社为主,部分地区农村信用社结算手段较落后,结算效率比较低下,电费资金存储后不能保证及时归集,导致资金沉淀,部分信用社与工行、农行等金融机构相比资产质量普遍不高,资本充足率普遍较低,一旦出现经营风险,公司的电费资金可能变为不良资产。

4.供电所回收的电费不能及时归集,致使银行存款资金信息与营销系统回收的电费信息不一致,同时影响到财务系统核算电费资金的结果,导致营销、财务二专业缺乏协同性,数据缺乏时效性。

二、主要做法及保证措施

(一)创建POS机结算归集供电所电费资金系统

C供电公司为提升电费资金科学化、精益化管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优化资源配置,与银联商务合作,综合运用双方信息化系统、结算手段,互为补充,突破传统的银行账户存储、归集电费资金理念,以银联商务POS自助终端刷卡关联银行账户归集资金结算模式。

经过论证、需求的提出、研发、试运行、运行五个阶段,历经近二年的时间,改变了农村地区利用银行账户归集电费资金的现状,突破了银联POS终端传统的消费功能,即传统的银联POS终端是经过银联认证后才允许应用的,一台设备仅限于一个商户编号、一个终端,单个终端对应的一个独立密钥。银联商务按照国网C供电公司归集电费资金的需求,对终端程序进行功能完善,采用一台设备终端同时发起多个不同商户编号的交易信息,商户单元下面可以制定一个或多个商户编号,最终实现每个商户编号电费资金都是独立进账,商户单元编号电费资金逐笔体现供电银行账户;账户资金同时关联国网C供电公司营销信息系统电费资金结账业务环节,满足国网C供电公司电费资金管理及核算单独记账的要求。电费资金归集上划无需使用众多设备去操作,使用一台终端达到使用多个终端单独操作的效果,实现供电所当天收取的电费资金就可以及时归集到指定的电费账户。

新的资金归集模式的应用,使电费资金实时归集及时到位,彻底改变了电费资金层层汇交,多次分散沉淀的不合理状况,实现了电费资金从分散到集中的转变,建立了地市公司集团账户与银联商务POS自助终端关联归集资金架构体系和全面的电费资金监控体系,实现了对公司全部电费资金进行集中管控,大大降低了资金风险,保证了资金的安全性、及时性和完整性。优化前后资金归集流程应用对比见图1和图2:

(二)完善POS机结算系统归集资金安全措施

银联POS自助缴费终端归集电费资金是一种新的尝试,C供电公司与银联商务建立了POS缴费终端归集资金结算安全体系,为确保资金归集安全,采取了以下措施:

1.POS机操作员密码可以独立修改,避免无关人员随意操作。

2.POS机只受理借记卡,且应用前需要对银行卡与设备进行绑定,未绑定的银行卡在此设备上是无法使用的,银行卡可以随时增加和减少,在银联商务后台屏蔽信用卡交易功能,防止信用卡套现,降低资金流转风险。

3.关闭终端的消费撤销功能,即只能进账,不能出账,每个供电所使用指定的银行卡,在POS终端上进行交易,其他任意一张未指定银行卡在POS终端上均不可以受理。

4.资金清算方式,C供电公司每个工作日由银联商务进行资金清算,采用收支两条线的模式,由银联商务进行资金清算时进行全额入账,涉及手续费由资金清算方采取垫付的模式,满足电费资金全部记入公司电费账户,确保电费记账、入账信息相符。

(三)建立规章制度,规范资金归集管理

C供电公司为使银联商务POS缴费终端归集电费资金得到良好运行和应用,建立了有效地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制度,专卡专用归集电费资金,不能作为其他用途,严格执行银行卡统一由分公司保管使用的规定,执行办卡人、持卡人、密码、银行卡保管人相互分离的制度。

2.要求各区县客户中心应建立银行卡使用交接制度,设立登记簿进行记录,以便明确相关责任,每日结账后,按结账对应的金额及时进行刷卡归集电费资金和核算,操作人员应认真核对供电所名称、金额,准确无误后方可进行电费资金归集,并妥善保管机打小票,以备查账和对账。

3.启动短信提醒业务,关联到营业出纳人员,便于及时掌握资金存储、归集信息,确保资金核算安全。使用银行卡归集电费的供电所,如持卡人发生变化,应及时注销原银行卡并办理新的银行卡,避免影响电费资金的归集和管理,同时将更换银行卡信息报送公司业务主管部门。

4.由于银行卡电费资金属公有资金,对于使用POS机刷卡归集电费资金的供电所,办卡人与分公司必须签订资金《权属声明书》,明确电费资金所有权,从源头规避资金归集、核算管理上的风险,在机制上保证电费资金安全。

5.要求各单位刷卡人员熟悉POS机缴费操作流程,规避因操作不熟练问题带来的差错,影响电费资金核算的信息质量和准确性。

(四)制定资金管控措施,完善资金核算体系

C供电公司为确保公司辖属乡镇供电电费资金核算真实、安全、数据准确,建立了资金核算机制。

1.制定《C供电公司电费资金存储、归集方式管理办法》,规定了电费资金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归集管理制度,电费资金存储、上划应按规定进行,电费资金结账以后按电费资金支付结算方式填写银行结算凭证,归集电费资金;明确电费资金归集方式,主要包括银行票据结算、银行上门收款、银行卡缴费、邮储银行商务汇款、网上银行缴费等方式;建立区县公司、乡镇供电所电费资金对账制度,真实完整地提供货币资金信息,保证电费资金安全,规范办理电费资金业务应执行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度,明确权责分配,正确行使职权。

2.制定电费资金核算办法《C供电公司营财数据集成核算办法》,达到电费资金入账事前控制,确保银行存款账实相符,即银行存款的营销系统账务发生额和余额必须与银行对账单相符,必须与银行进账单相符,与财务系统的银行存款发生额和余额相符。为了保证这四者相符,设计了乡镇供电所资金辅助台账、资金对账表、“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电费未达账项到账情况表”。

3.建立常规的账务核对体系,制定了三张报表:其一,“营财预收余额对账表”,用于营销与财务部门核对预收电费资金,对资金差异详细列明原因,进行核查;其二,“营财各科目余额核对表”,用于核对营销与财务部门的“应收电费资金、预收电费资金、上缴电费资金、业务费资金、银行存款资金”科目的余额;其三,“营销财务账与营销业务明细账核对表”,用于营销专业财务记账数据与营销到户电费资金明细数据核对。通过以上核对,保证总账和明细账相符,明细账与实际相符,保证营销和财务的总账相符,财务总账与报表相符。

三、实施成效

电费收入体现在资金上,资金是供电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主要来源,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电费资金管理工作是公司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公司构架乡镇供电所电费资金管控、归集的体系,规范、提升国网C供电公司整体的电费管理水平,实现了电费收入的资金流、业务流、信息流三流合一,实现了电费资金信息的真实性、同质性和唯一性,解决营销、财务等专业信息的不对称和不可比问题,推进了电费资金管理模式的标准化、集约化、财务化建设。资金归集模式成效图见图3。

C供电公司实施的电费资金管控、归集银企合作、数据集中统一管理等一系列举措,提升了电费资金的过程管理,依托现代科技手段,资金体系建设应用运转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已经在C辖区得到了良好的应用,资金归集体系的建设应用主要取得了以下几方面成效:

(一)提升了公司经营管理,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

1.资金利用率大大提升

2011年各区县公司上缴电费周期近七天,电费资金归集592万元;资金体系建设的应用,以2013年上缴电费数据为例,各区县公司、乡镇上缴电费周期为每天逐笔实时,每天平均归集电费资金1470万元。

2.降低成本费用,提高了公司利润

乡镇供电所资金按传统银行汇划方式每年平均降低归集电费手续费321万元,节约人工成本273.6万元。C供电公司银企合作归集电费资金体系建设应用每年节约成本费用594.6万元,增加利润594.6万元。

3.提高公司运营能力

以下列指标为例,一是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高,C供电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零,表明了公司收账讯速,资产流动性强,大大减少了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从而增加企业流动资产投资收益;二是资产运营能力强,公司流动资产周转率2011年为9次,2014年为225.65次。数据表明,流动资产周转次数越多,公司流动资产利用效果越好。

4.提高了公司获利能力

2011年公司总资产报酬率为2.5%,2014年总资产报酬率为74.1%,数据表明该项指标越高,表现为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益越好,获利能力强,经营管理水平越高。

(二)保证了电费资金的真实、透明、标准和规范,实现了集约化管控

资金管理和账务管理是平行和统一的两个流程,C供电公司基于资金体系建设应用,对资金管理进行规范整合。建立地市级电费集团账户,实现了以集团账户与银联商务POS缴费终端关联管理、归集全部供电辖区电费资金的目标,确保资金管理实现“一个池、一条通道”,利用网上银行实现电费资金的全面监管,保证资金的安全、即时和流动通畅,保证了电费结零,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实现财务系统、营销系统、网银系统的实时协同,完成电费账务总账、明细账的实时同步平行记账,保证电费业务涉及的财务总账与明细账保持完全一致,确保了全公司电费数据的唯一性和准确性。

(三)降低了公司经营风险,加速资金快速回笼

实行地市公司唯一的电费集团账户,配合先进的科技手段,保证银联POS缴费终端归集的资金流与银行同步,将所有电费资金即时全部归集到地市公司电费账户,使电费回笼资金一次到位,彻底改变了电费资金层层汇交,多头分散沉淀等不合理状况,实现了电费资金从分散到集中的转变。

(四)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电费资金管理水平

通过资金体系建设应用,优化流程,确保了电费回笼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同时缩短了销账周期,提升了电费资金管理水平,加大了公司的监控力度,实现资金数据实时动态管控,大大降低了企业经营风险。整合了资金流、信息流、业务流,规范了营销前端业务事项六大类即应收电费管理、实收电费管理、预收电费管理、业务费管理、上缴电费管理、其他支付类管理,二十八个子业务事项,统一会计核算体系、统一工作标准、统一作业流程,提升了公司管理水平。

第3篇

淘淘谷不远千里进行海外融资,而出让股份不过区区0.3%。TTG创始人熊强告诉《创业家》:“我们不是去融资,费用够(打平)就OK了。”

既然目的不是融资,为何公司成立不足两年即上市?熊强的解释是便于规范公司运作,“成为一个公众公司,更开放地接受管理。”银联内部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评论称“不可全信”。而熊强并不认为公司市值被高估了,他甚至说,“我们所有的团队都将股票锁定了,未来TTG一定是超百亿美元的公司,现在不愿过多稀释股份。”

谈及自己的商业模式时,熊强说,“金融收单网络是一个封闭的网络,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网络,我们实际上是将封闭的网络和开放的网络接通。在全世界没有人把它当成商业模式去做。这完全是中国自己创新的一个互联网玩法和规则。”

很多优惠券公司的困扰之一是支付环节缺失,导致无法确切掌握消费数据、向商家收费成本较高,即“无法闭环”。TTG则称自己实现了闭环,其最关键因素在于直接将业务嫁接在银联的支付体系上。用户提前将优惠券和银行卡绑定,刷卡消费时直接享受折扣优惠。这一过程中,消费者和商家交易习惯都没有改变,后台系统自动完成商家、平台等参与方的清算、分账。

外界一度传言TTG与中国银联签署了排他性协议。事实上,TTG是与深圳市银联金融网络有限公司(下称深圳银联金融网络)签的独家协议,该公司是银联子公司的子公司。但无论如何,TTG这个小公司成功打入了金融巨头系统,它有何能耐?

优惠券的演变

熊强曾经创办众恒广告公司,从事移动互联网多媒体内容的开发、制作。2006年,做过手机通讯产品营销顾问的熊强创办播播网。他称播播网做到了年营收1.8亿元,是中国最大的手机零售垂直电商网站。后来,他发现很多手机用户看到手机实物才会买,为了让用户去线下看手机,便萌生做优惠券的想法。2009年,他注册TTG商标,意为“可信赖交易圈”(Trustable Trade Group),并在随后一年,把广告、短信、点击、反向团购等几乎所有的主流优惠券模式试了一遍。

传统的优惠券模式有个瓶颈:一旦优惠券合作商家数量达到一定规模,仅向商家收取佣金需要的人力就是一笔巨大开支。能不能把佣金收取与银行卡结算一体化处理?商家刷卡与清算的系统都由收单机构铺设,而国内最大的收单机构是中国银联旗下子公司银联商务。在深圳,深圳银行金融网络是银联商务旗下从事深圳地区银行卡收单的专业化服务公司。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货币银行学专业的熊强,找到了深圳银联金融网络。

双方于2011年10月敲定合作,共同开发“U联生活”商业模式:用户通过将商户电子优惠券与银联卡关联,在商家消费后直接刷银联卡自动打折,无需预付任何款项。而商户不用像传统团购网站或者电子优惠券网站一样为宣传广告或者优惠券的下载量预付广告费,刷卡交易的同时,佣金自动清算。“U联生活”前期平台建设过程中,TTG没有对深圳银联金融网络收费,相当于带资建设。这种情况下,当双方合作到一定程度时,第三方很难插手该平台的维护和运营。

熊强回忆,开发这套系统的最初想法只是为自己完成交易闭环,并没有把它当成一个商业模式去做,“2011年9、10月份,出现了一个问题,做完以后是TTG来做,还是变为一个开放平台向全社会来开放?”最终,双方商定将此作为基础设施向第三方开放。“苹果的iOS你知道吧?我们就想做一个类似的生态系统。”熊强说,“互联网网站、金融机构、运营商、广电体系、芯片厂商等,只要涉及到O2O支付部分,都可以在U联生活平台上开发自己的应用。”

这类模式在国外并不新鲜。例如,全球最大的在线优惠券网站 RetailMeNot 2012年即宣布与支付网络平台Cardspring合作,让用户把自己的信用卡信息和优惠券集成起来,不用打印任何东西,也不用展示虚拟优惠券,就可以在实体店使用。目前国外模式类似的公司还包括与信用卡组织万事达合作的Linkable network、刚获得1500万美元融资的Edo等公司。不久前,PayPal总裁David Marcus预测2013年移动支付趋势时就认为,支付积分和优惠券会兴起。

“我们只管修路”

2012年5月,TTG为深圳银联金融网络开发的“U联生活”平台正式上线。 TTG的主要收入来自与对方分享的商户佣金,熊强称,更准确的说法为服务费。以餐饮行业为例,店铺支付的服务费为实际支付金额的2%~5%。优惠券公司(交易促成方)拿走70%,剩下的30%,“U联生活”获得19%,TTG获得11%。“U联生活”上每实现100元交易,TTG将获得0.22~0.55元。另据熊强介绍,其他行业的佣金水平较高,美容美发行业8%~20%,摄像行业为10%~25%,家居建材行业为5%~15%,服装行业为8%~15%。

熊强表示,“U联生活”开放平台商家超过1000户,集中在深圳市,2012年12月中旬创造的单日最高交易纪录为订单931笔,金额60多万元。参与的商户中,U联生活带去的订单交易笔数占到店面的10%,用户绑定优惠券后转化率为20%。熊称,除深圳外,北京、杭州、厦门、东莞、惠州等5个城市正在或已经调试完毕系统。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TTG这个模式核心要素包括:一、商户资源拓展;二、继优惠券之后其他功能的开发;三、与银联商务之间的关系;四、竞争对手没有快速模仿进入,移动支付没有快速形成规模。未来几年,无论是银行、收单机构、银联都会开放自己的交易数据和POS终端,与优惠券公司、广告公司、互联网公司一起为消费者打造多种多样的优惠措施,优惠券、积分等模式会大范围出现,银联商务不是收单市场的垄断者,TTG模式完全可以被模仿。“央行发了100多张第三方支付牌照,其中很多公司都有线下POS收单资格。银联商务占有的市场份额最大,然后就是通联支付、汇付天下、杉德、快钱等。在TTG把商家和用户数量做成一个壁垒之前,如果大众点评联合其余的支付公司来和TTG抗衡,市场格局也会有一些变数。”

在商户资源方面,该人士称,团购模式能够提前锁定消费,对商家吸引力大;绑定优惠券模式是消费后打折,会让商家心理上难以接受,价值有待验证。“U联生活”最直接的合作方是优惠券公司,一位优惠券公司负责人说,TTG最初和其谈判时称需要更换POS机,但大面积更换难度非常大,“他们的产品本身对我们有好处,不用通过商家结算,直接通过银联或者一个单独的第三方。但是要我们帮他们推广,这个就比较难。所以我们持观望态度。”

已经与TTG签订合同的交易合作方据称有60多家,其中包括新浪微博、手机QQ(目前仅在深圳可用)、凯立德地图等;之前曾传言其和微信达成合作,不过,腾讯生活服务电商部总经理戴志康予以否认。记者注意到,其和新浪微博的合作参与用户仅300多人。“最关键的是,这种方式对商家的价值是什么?不像优惠券可以给商家带来很多客流量。他们这种打折方式,很多银行的信用卡中心已经在做,比如招商银行信用卡在很多商家消费直接就可以打折。信用卡有银行方面的投入来做推广,有的是银行购买礼物赠送给用户,或者直接买断商家的产品,这对商家而言是有利可图的,而他们就没有什么价值了。”前述人士补充说,“所以说他们这种方式迎合渠道,但不迎合商家。”

而熊强称,平台搭建好之后如何发展商家和用户并不是TTG要考虑的事情。他把TTG比作O2O的施工单位:“就像修高速公路,我们只管修路,什么样的车在上面跑是别人的事。”

著名天使投资人蔡文胜是TTG的投资人之一。2011年年底到2012年8月,TTG曾“闪融”三轮资金,投资方分别为来自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亚的投资机构和投资人,融资总额接近1000万澳元(约合6463万元人民币)。

2012年11月27日,TTG在悉尼交易所“神奇”上市,但其出让股份只有0.3%。为何选择悉尼上市?熊强称,在美国银联遭visa打压严重;在澳大利亚则接受度很高。12月18号,TTG股价上涨了3.09%,交易量则为1000股。一个月间,其股价从发行价0.6澳元涨到最高1.2澳元。

第4篇

以支付宝为代表的几家大支付公司已经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而90%的公司是否在仅剩的20%的市场空间中争抢业务?这200多家公司到底是怎么生存的?

200多家在做什么

截至今年7月,央行已经发放七批250张第三方支付牌照。250家公司在从事第三方支付业务,但在大部分人印象中,能叫上名字的公司不到20家,而且,排名前三的银联商务、支付宝、财付通等三家公司就占了近80%的市场份额。那么,另外200多家公司到底在做什么?

艾瑞咨询高级分析师王维东告诉《新财经》记者:“拥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公司虽然有250家,但不同的牌照类型之间差异很大,比如互联网支付公司,无论是媒体关注度还是公司自己的对外宣传力度都比较大,所以大家可能了解的更多;但一些线下做收单的公司,只是在默默地做,而客户大部分是在线下商店刷卡,单子上也只显示一家支付公司的名字,客户在很多时候也不会特别留意。”

易观国际支付与互联网金融研究总监张萌认为:“虽然大部分第三方支付公司不被大家所熟知,但这些公司还是在开展支付业务,只不过很多公司在宣传等方面,不如那些大的支付公司做得好。而且很多公司是做B端(企业客户)业务,所以大部分人可能感觉不到它们做了哪些业务。”

据记者了解,申请第三方支付牌照的起步门槛是3亿元人民币,但即使进了这个门槛,业务也不一定能开展起来。拉卡拉董事长孙陶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一些匆忙组建拿到牌照的公司,业务开展情况并不理想,一些公司要么关闭、要么原地踏步。

事实上,国内第三方支付行业在央行发牌照之前已经有一些公司做了5?10年,2011年,央行开始发放支付牌照之初,大家都很紧张,担心拿不到牌照业务会被停掉。所以,当时支付牌照似乎成了稀缺资源,一些公司拿牌照高价转让的目的比较明显。王维东告诉记者:“现在央行对于发放牌照的态度已经常态化了,只要符合条件就会发放,这就给了新进入者一些机会。而随着央行发放的牌照越来越多,牌照已经不是稀缺资源了,牌照的价值也降低了。”所以,从整个行业来看,收购案例并不多,我们现在知道的也就是壹卡会和上海捷银被平安集团收购,网银在线被京东收购,还有一些是以入股形式存在的。所以到目前,第三方支付行业还没有大规模的并购趋势。

各有各的算计

从取得牌照的第三方支付公司背景来看,有一部分第三方支付公司是独立注册的,但很多公司背后都有背景,其中不乏网购商城、团购网站、地产大鳄、金融机构、电信运营商甚至温州资本都参与其中,各种来路,各有各的算计。

王维东表示:“不同机构申请第三方支付牌照的目的会有一定差异,跨界做支付的公司很多来自电商企业,像京东、苏宁这样的公司,它们一方面不希望自己的数据外流,比如京东之前和支付宝合作,之后却停止了与支付宝的合作,选择与财付通合作,进而收购网银在线,这个目的很明确;另一方面,它们是希望掌握自己的资金流转效率,作为电商企业,除了自己,还有平台上的供应商和分销商,所以电商企业对于资金的效率要求比较高,希望能把数据掌握在自己手中。”

而一些有商业银行背景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也逐渐多了起来,王维东认为,商业银行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于跨行业务的增长。而商业银行通过第三方支付公司可以实现跨行的支付结算,有利于推动商业银行业务的快速增?长。

商业银行尽管经过了很多年的创新,但从业务类型来看,不同银行之间的业务同质化仍很高,所以一些商业银行也希望通过拿支付牌照的方式,走在技术前沿,实现与其他银行的差异化竞争。

另外,商业银行现在除了与同业之间的竞争外,跨界竞争也威胁着银行的发展,比如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也让商业银行感到了压力,所以商业银行也希望通过开展第三方支付业务来补足自己的弱点。

王维东告诉记者:“商业银行会通过第三方支付业务,找一些中“小城市银行,走生活化社区银行服务的创新功能。”

除了电商和金融机构热衷第三方支付业务外,一些地产公司等传统行业也希望通过拿到支付牌照,做一些外延业务,比如涉及金融范畴的业务,为客户提供融资服务、供应链融资、数据金融等,这也是很多公司争取支付牌照的重要目的。而三大电信运营商旗下的支付公司,目前业务不是很多,但为了未来的业务布局,也会考虑先拿到牌照。

差异化生存

记者了解到,目前200多家支付公司申请的牌照主营业务是有差别的,有的公司主营业务是以互联网业务为主,比如支付宝、财付通这些公司都属于互联网支付公司;有的公司是做银行卡收单业务,比如银联商务、快钱等公司,银联商务是银行卡收单市场中最大的公司。

而拉卡拉作为国内便民金融服务的领导者,业务遍及便民金融、互联网服务、POS收单和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等。2012年,拉卡拉推出了以手机刷卡器为主的移动支付业务,近期又推出了“手机钱包”,以小额支付为切口,布局非刷卡器支付业务。今年第二季度,拉卡拉移动支付业务交易规模达到311.4亿元,移动支付业务已占到公司整体交易笔数的20%。

在第三方支付公司中,还有一部分是涉及预付卡业务的公司,也有一些公司是专营预付卡的,比如安付宝、杉德卡、裕福支付的福卡等。预付卡按发卡人的不同分为两类,一类是专营发卡机构发行,可跨地区、跨行业、跨法人使用的多用途预付卡;另一类是商业企业发行,只在本企业或同一品牌连锁商业企业购买商品、服务的单用途预付卡。

王维东介绍说:“单用途卡不算在第三方支付的盘子里,目前的规模在万亿元以上;而发行多用途卡必须取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目前规模在千亿元的水平,如果相比线下收单市场和互联网支付均几万亿元的规模,预付卡的盘子还是比较小的。”

而张萌告诉记者:“预付卡业务分为两类,一类是发行,一类是受理。目前预付卡千亿元的规模,我们统计的是发行量,而发行的预付卡不一定在年内全部用掉,只有用卡的时候才能发生受理,但受理市场不好统计。”

第5篇

移动近场支付给清算机构带来的机遇体现在现金支付向电子支付迁移,增加清算机构的交易规模。但对于银联这一银行卡线下支付巨头而言,移动近场支付带来的挑战明显大于机遇。随着二维码支付标准出台、NFC支付推广、转接清算资格放开,网络支付巨头将在近场移动支付市场开展更加凶猛的攻势。由于不同的市场结构,在中国,移动近场支付对传统支付网络的影响要比在美国大得多。在网络支付和移动支付时代,银联面临着脱媒的威胁。

市场地位

银联是银行卡线下跨行支付的重要枢纽,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建设了庞大的收单网络。在PC互联网支付中,银联也扮演着重要的交易转接角色,但在移动远程支付市场上份额较小。

银行卡线下支付:凭借特许清算许可,垄断银行卡跨行交易清算业务,并主导线下银行卡收单市场。2002年前,各银行向商家提供的支付接口规格不统一,商家只有为每家银行都配备接口,才能满足消费者不同银行卡支付的需要,这不仅增加了商家和消费者的成本,也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2002年3月,中国银联的成立解决了多银行接口承接的问题。除转接清算之外,银联通过下属全资子公司银联商务有限公司参与银行卡线下收单。据统计,银联商务是国内最大的线下收单机构,POS终端份额约占40%,而超过200家商业银行的自营POS收单网络占比约为45%,其余15%的份额由约60家第三方收单机构分享。

互联网支付:应对支付机构迅猛发展的互联网支付业务,推出银联在线支付平台,为商户、第三方支付机构和消费者提供线上支付服务。银联在线支付平台是线下银联的网上版,通过为直连银联的线上商户提供线上收单,或转接第三方网上收单机构的清算请求,实现网上支付清算。据估计,银联在线支付平台收单业务在互联网支付市场上的份额约在10%左右,排在支付宝、财付通之后位居第三;交易转接服务的市场份额约为30%左右,排在支付宝之后位居第二。

移动远程支付:与互联网支付业务类似,银联面向商户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支付服务伴随着移动化浪潮自然向移动端迁移,但面向消费者的移动远程支付服务份额很小。由于PC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的快速迁移,许多电商均推出了移动客户端,银联对其互联网商户的收单服务和对第三方机构的网上交易转接清算服务也自然延续到移动端。

面向消费者,银联推出移动远程支付应用“银联手机支付”和“银联随行”。由于支持的商户较少、起步较晚,加上手机APP的用户体验不够好,银联在移动远程支付市场受到的冲击比在互联网支付市场上更大,市场几乎被互联网支付巨头占据。

移动近场支付:移动近场支付市场的竞争刚刚开始,银联希望避免在互联网支付和移动远程支付市场上的不利境况,通过闪付POS、二维码线下扫描、构建TSM平台、银联随行客户端等措施,力图维护以其为中心的线下支付体系。截至2014年末,中国银联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联网POS机具1593.5万台,其中近400万台具有闪付功能。这些POS机不仅支持金融IC卡的非接触式支付,同时也支持NFC支付。银联布局的闪付POS是应对互联网支付企业推进线下支付的重要屏障,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POS机均加入银联的支付网络,受银联的收单协议约束。

面临的挑战

尽管掌握着线下收单网络和签约商户,但除了银联商务自营的收单业务,其他均为签约银行收单机构和第三方收单机构,很容易被互联网支付企业以更优惠的条件争取过去。

国内发卡和收单机构集中,建立转接清算网络的门槛较低。截至2014年末,中国有发卡机构408家(全部是银行),POS收单机构265家(219家银行),前五大发卡机构的市场份额达70%,前十大收单机构的市场份额达73%,而且集中度日趋提高。发卡机构与收单机构的高度集中为其他机构绕过银联,建立与发卡、收单机构的全网通路带来了便利。目前银联的转接清算优势仅存在于线下,在蓬勃兴起的线上支付(互联网支付和移动远程支付)业务中,主要第三方支付机构均建立了与主要发卡行的直连。

国内银行卡转接清算市场放开,银联垄断地位不保。今年4月,《国务院关于实施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管理的决定》,意味着中国正式开放人民币转接清算市场。Visa、MasterCard等境外卡组织,支付宝、财付通等互联网支付企业,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大型银行等都是潜在的牌照争夺者。除了上述潜在争夺者之外,收单机构只要连接前5大发卡行,就能实现约70%交易量的直连而绕过银联;发卡机构只要连接前10大收单机构,也能实现约70%交易量的直连。

应对策略

银联的优势主要在于其目前的市场地位,包括海量发卡量、庞大的自营与签约收单网络和转接清算能力,而且与银行的关系密切,角色也比较中立。但不同于Visa、MasterCard等国际卡组织在分散、开放的环境中通过多年的激烈竞争形成稳固的市场地位,如前所述,银联转接清算的地位来自于牌照管制,在国内发卡和收单机构高度集中的环境中,可以说非常不稳固。

多年来银联关注的主要竞争者是具有相同商业模式的国际卡组织,但互联网企业是以完全不同的模式闯入市场,很可能将银联彻底旁路。而且银联缺乏面向消费者的经验,不够灵活的体制也对其开展创新业务造成牵绊。

发挥中立地位优势,与各方展开合作,提升网络价值。银联掌握着两大资源:一是收单网络,二是联通各银行账户的能力。在近场支付市场的各方参与者中,仅有少数第三方支付机构具有联通各银行账户的能力。其他参与者中,运营商、手机厂商迫切需要这两种资源;银行、多数第三方支付机构需要银联的收单网络。对于线上和线下商家,银联相对于支付宝、微信支付等与电商平台关系密切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角色更加中立,可以与各类主体开放合作而不触及各自核心利益。因此,银联应定位于做中立的支付服务平台,向运营商、手机厂商、银行及多数第三方支付机构开放其收单网络,依靠被各方频繁使用、高度依赖的网络与互联网支付企业竞争。

加快闪付POS推进,守稳受理网络,为抢占市场争取时间。银联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移动支付客户端较难在与互联网支付企业的竞争中占据优势。而受理网络是银联此前、现在和未来的立身之本,闪付POS是应对互联网支付企业推进线下支付的重要屏障。银联应加快闪付POS的推广进度,为面向消费者的近场支付产品推广争取更多的时间。

银行:间接影响不容忽视

支付机构通过互联网支付、移动远程支付以及最新的移动近场支付积聚了巨大的能量,并乘势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将给银行带来深远的影响。

银行是金融体系和支付体系的基础,近场支付对银行的直接影响较小,一部分中间业务可能会面临萎缩,但不会威胁到银行作为最主要的资金提供方的角色。然而,支付机构通过互联网支付、移动远程支付以及最新的移动近场支付积聚了巨大的能量,并乘势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将给银行带来严重而深远的影响。

市场地位

银行的优势在于,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银行一直是金融体系和支付体系的基础,提供银行账户,发行银行卡,是最主要的支付中介,并扮演资金提供方的角色。尽管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支付账户功能越来越强大,对银行账户的替代性越来越大,但随着其扮演更多的银行账户功能,也将承担更多的监管,进而丧失部分灵活性。

银行机构是银行账户的提供方和目前国内唯一合法的银行卡发卡方。在各国金融监管机构重度监管下的银行是银行账户的唯一提供方,即使是金融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如美国、日本、韩国,面向非银行机构仅开放了信用卡发放,借记卡、银行账户仍只能由银行机构发放和开立。而目前第三方支付机构占据优势的线上支付几乎均基于银行卡或银行账户开展。

银行机构仍是支付体系的主体。非现金支付中,基于银行机构的票据、汇兑,银行机构电子支付、银行卡支付仍是主要的支付方式。企业的采购、工资发放等支付行为,股票、债券等金融交易的支付,个人的大额交易支付与转账,以及线上支付尚未渗透用户的支付均是基于银行体系。

银行是最主要的资金提供方和资金授权方。由于拥有吸收存款的金融牌照,并且可以凭借较高信用发行金融债,银行机构拥有庞大的资金规模和较低的资金成本。其他市场参与者均无法与之相比,其地位在移动近场支付情景下也不会被撼动。

银行也是最主要的收单机构,为商户提供收单、交易处理和资金结算服务。在成熟的银行卡市场如美国,收单机构也主要由银行机构和专业第三方收单机构构成。在我国,银行自营POS终端占近半的份额。

面临的挑战

移动近场支付给银行带来的机遇体现在促进现金支付向电子支付迁移,增加银行交易规模,特别是银行的信用卡业务。但是,尽管银行作为资金提供方的地位在移动近场支付情景不会被撼动,其他方面将受到冲击,包括收单业务被蚕食、发卡方收入减少等。

小微企业支付服务市场迅速被第三方支付机构填充。长期以来,我国银行营利主要来自存贷利差,支付结算收入在银行业总收入中占比不到5%,银行对需要逐家签约、进行后通的小微企业支付业务推进动力不足。由互联网浪潮带来的第三方支付业务近年呈现爆炸式增长,第三方支付机构从初期的微不足道发展到现在已成庞然大物,线上小微企业的支付服务和线下小微企业的收单业务主要由互联网支付企业和第三方收单机构获得。

个人线上消费支付也被互联网支付企业占据。近年来,银行机构的网上支付(通过网上银行)和移动远程支付(通过手机银行)增长较快,但这更多的是原来需在柜面或ATM办理业务的迁移。银行也积极推动客户更多地在网银和手机银行办理业务,降低业务处理成本,减轻柜面的压力。不过,许多新增的互联网支付业务被支付机构获得,银行所获份额较小。银行机构的网上支付业务主要是对公业务和个人转账,消费场景的互联网支付主要由第三方支付机构获得。

线上支付业务中,不仅线上收单市场份额很小,作为发卡方的手续费也越来越少。银行是最主要的线下收单机构,市场份额接近一半,但线上收单市场几乎完全由互联网支付企业占据。此外,近年来银行在线上支付业务中分得的发卡方手续费越来越少。目前线上支付中,第三方支付机构付给银行的手续费大约在0.2%左右。很多支付机构从分行层面拿到接口,许多银行为了拉存款将费率降到0.1%甚至更低,远低于线下刷卡银行分得的0.26~0.9%。随着支付宝成为一方独大的平台,在与银行的谈判中越来越强势,即使股份制银行的议价空间也较小,只有工农中建交才有一定的谈判空间。由淘宝页面直接跳到网银支付,手续费为零;而快捷支付绑定银行网关的手续费也已经接近于零。

应对策略

支付工具是网络巨头进军互联网金融的重要入口,随着支付业务的发展,互联网支付巨头对用户的吸引力和粘性越来越大。银行越来越沦为资金通道,与用户的支付行为日渐割裂。随着互联网企业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深入,银行将在中间业务、用户数据、消费者金融、消费者理财、账户体系,以及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等多个方面受到严重的威胁。

第6篇

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利率市场化布局提速,金融脱媒深化,同业竞争加剧,银行监管力度加大。对于现在的银行而言,除了内部发展隐忧,更要直面互联网一轮又一轮的冲击波,想要“躺着挣钱”已不可能。

“转型”成为银行掌舵者们近年来常挂在嘴边的字眼。但必须承认的是,传统“利差”模式让银行产生惰性,庞然大物想要整装上阵并不容易。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对于银行,或许更像是催其奋进的一条“鲶鱼”。

外行搅局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技术的兴起给“外行人”与银行争“饭碗”创造了机会。

“金融是为外行人服务的,不是自娱自乐,金融业需要搅局者,更需要那些外行人进来进行变革。”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日前在外滩国际金融峰会上吐槽。

“外行人”搅局已数年。2008年,金融巨头惊魂未定,马云放豪言,“银行不改变,我们改变银行”。2009年阿里金融推出小贷业务。

“搅局者”不止一个。苏宁电器出资3亿元成立重庆苏宁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京东商城2012年底“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为企业提供小额贷款及保理服务。

在京东商城首席执行官刘强东看来,“通过交易记录的大数据分析和供应链管理,解决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和信用缺失的问题,做银行做不了的小微贷款业务。”

马云认为这个“局”很大,“那些80%没有被服务的、该被服务好的潜在的企业,如何把它们服务好,中国巨大的潜力就会发掘出来。我们必须用新思想、新技术服务这80%的企业,这可能是中国未来金融行业发展巨大前景所在。”

小微贷平台利用各自销售平台,有效规避信用风险,开展“银行做不了的小微贷款业务”。业界惊呼,在经营理念上,这些平台摒弃了“二八定律”。

其实,马云强调的80%客户还是“二八定律”中的20%客户,“阿里金融现在只能对自己平台上的商户和注册用户放贷,但不敢对其他人贷”,没有完善的数据库作支撑,上述小微贷平台的信用系统只限于“自扫门前雪”。

上市银行重金布局

不管怎样,“搅局者”来了、正发力、有成绩。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一季度,阿里金融累计服务小微企超过25万家;第一季度完成贷款笔数超过100万笔,环比增长51%,笔均贷约1.1万元。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2013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16家上市银行中,有4家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速跌到个位数,仅2家银行优于去年。银监会数据显示,2012年商业银行净利润同比增加19%,而2011年则为36%。无论是否真正形成威胁,“搅局者”对于银行业来说,像是一条进入银行仓库的“鲶鱼”,倒逼银行业做新功课——建设互联网金融。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末,工行电子银行客户3.15亿户,年交易额332.6万亿元,每受理10笔业务,就有7笔以上是通过以互联网为主的电子渠道完成的;中行提出了“智慧银行”建设理念。截至2012年末,中行电子银行交易金额达到91万亿元,比2011年增长32.9%;建行则打出了“善融商务”的电子银行的口号。据建行公布的信息,截至2012年末,善融商务拥有超过百万会员,入驻商户数目过万;农行则专攻电子商务销售支付平台。截至2012年末,农行特约商户总数达5850户,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金额为6548.91亿元。

根据四大行2013年度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安排统计,预计耗资250亿元投入科技领域。其中,建设银行出手最阔绰,计划在电子渠道、IT设备和科技项目投入82.3亿元。相对于四大国有银行集体发力电子银行业务的同时,股份制商业银行招行则瞄准手机移动支付平台的应用。

角逐小微企信贷战场

互联网金融目前最大的潜在客户群还是小微企。

“外行人”平台现成、风控系统渐成,但盘子偏小;银行业奋进搭建自身网络,但从线下到线上的变化涉及到银行观念的改变,也涉及银行业务流程的再造,对于银行来说是大挑战。双方阵势已拉开,但各有短板,是决一死战还是建立统一战线?从近日业界动态看,不少银行选择与成熟的电商平台合作。

近日,招商银行牵手国内最大的外贸电子商务网站——敦煌网推出了“敦煌网生意一卡通”联名卡。招行将根据该网站注册商户的交易和信用记录,为其提供包括融资、结算、理财、生活等小微金融服务。

无独有偶,中信银行亦与银联商务总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出全新线上POS贷产品。这款产品无抵押、全程在线、快速放款、随借随还,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轻资产中小商户小额、多频、快速到款的要求。

据记者了解,网络贷款是利用客户在网上积累的信用数据和行为数据,分析客户的信用状况,为小微企业提供短期小额信用贷款。网络贷款将为银行、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中小企业带来“三方共赢”。中信银行上海分行相关负责人向《国际金融报》记者介绍,在线POS贷产品是以银联商务掌握的客户POS流水等数据信息为基础,依托中信银行网络信贷系统,向中小商户在线发放的用于生产经营的信用贷款。

移动金融先行跑马

随着越来越多的客户采用移动设备,金融机构已开始把应用程序的功能作为其长期战略的重要部分。除了网络金融,移动银行服务亦成为银行竞争新平台。

与网络金融推行初期类似,移动银行业务要取得进一步快速发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涉及到多方参与者,包括电信公司、服务供应商、银行、信用卡公司、以及第三方支付处理供应商。要运行一个顺畅的移动银行系统需要这些参与者以崭新的模式相互协作。

“支付将成为手机的基本功能”,浦发银行电子银行部副总经理薛建华日前对媒体表示,移动金融仍处于培育阶段,链条很长,涉及政府、商家、银联、运营商等环节,非银行独力能左右,这些都制约移动金融的发展。

浦发银行是移动金融的先行者。就在半个月前,浦发银行推出国内首张有自主知识产权、基于SIM卡的手机支付银行卡,抢先布局手机支付领域的远程与近场两个板块。

两年前中移动入股,浦发银行为此设立了一级部门移动金融部。在浦发银行最新架构调整中,移动金融部被分拆入零售业务部和电子银行部两个部门。原移动金融部大部分员工划归电子银行部,少数被调往零售业务管理部(移动金融部)继续对接中移动。尽管拆分一度被解读为是中移动和浦发银行合作步入瓶颈期的象征,但相关方面表示这仅是浦发大背景下的调整,意在提升效率。

第7篇

对于中国信用卡市场未来的潜力,我从来不怀疑。我相信以我们中国消费金融市场的规模既能支撑起一流的信用卡经营银行,也能够支撑起产业链条上精彩纷呈的各类机构。一年前,在做客美女主持人李楠的财经谈话节目《财富非常道》时,我就提出可以“凭信用卡选银行股”以关注信用卡对银行的长期价值。但就目前而言,中国信用卡市场不是一块肥肉。

理由众所周知,信用卡收入的多元化虽然开始起步――分期付款、增值服务收费等方兴未艾。然而,由于产业与市场生态的重重负累,信用卡年费、利息收入依然微乎其微;商户回佣费率由于垄断与竞争的博弈已经处于世界“落后水平”。李楠在电视节目中曾质问我:中国信用卡市场要盈利,是不是就是需要“持卡人释放心中的魔鬼”举债付息度日?彼时,我很想告诉她,还有美国运通的模式――但中国目前并不存在这一模式的基础。

因此,我更想把中国信用卡市场称为一块壮丽绝伦的“新大陆”,但是这片沃土目前因天时、地利和人和等因素,“丰收的秋天”尚未到来。要成为“肥肉”、收获果实乃至整个生态的良性与可持续性,中国信用卡市场的监管者、参与主体还需要做以下工作:

一是出台系统的税收、审计等政策推动银行卡受理范围的扩张。我不反对为商户缴纳收单行手续费进行免税,但是反对在收单市场“直联”垄断、不合规的情况下推行免税政策。因为这意味着公共税收为垄断经营者买单。

二是推动借记卡、信用卡商户回佣费率的差异化――因为不同的资金成本和交易模式,商户因受理借记卡和信用卡的手续费应该体现差异。这个问题的解决同样需要收单市场充分的自由化。而此前提应该是拆分银联,将银联商务的股权划转给商业银行和其他社会机构,打破“直联”垄断,鼓励商业银行开展“大间联”――费率差异化的基础。

三是逐步实现信用卡借贷利率的市场化――政府只规定循环利率的最高限,具体的借贷利率由商业银行根据客户关系、信用记录和市场环境等因素与客户进行差异化的约定。虽然目前信用卡市场利息收入占比较低,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持卡人不需要借贷,相当程度上是因价格(利率)的刚性抑制需求。

四是鼓励创新。对于发卡银行及相关中介机构开展的“卡外套现”(港台市场的“通信贷款”)、“分期付款”、“余额代偿”、借贷合一卡等新事物,监管机构要在把握合法原则的前提下,简化审批、减少干预。

五是引领健康的信用文化。为信用卡持卡人、商户的理性用卡和风险防范设立立法、道德、舆论在内的威慑与激励氛围。这一点除了监管者与参与者外,更需要大众媒体秉持公器操守、咸与维新。

第8篇

领导平易近人,公司是一个年轻有活力的公司。员工团结向上,一个有竞争力的团队。当我工作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时,领导同事们耐心的指导,鼓励我把工作做好,很受鼓舞,同时也很努力地去做好领导交办的每一项工作。公司短短一个月的试用工作期间,感触颇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正式走进银联商务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6月29日。开始自己人生中重要的第一份工作,心里非常感激公司能给予我这次试用工作的机会,内心倍感珍惜。初到公司,综合部李主任给我介绍了公司的基本情况,使我对公司的企业文化、规章制度、服务项目有了初步认识和了解。公司安排我市场部工作,部门经理和同事们帮助下,很快地对市场部的工作有了初步的认识,自己如何尽快地融入这个集体,掌握业务技能,成了当务之急。实际工作中,虚心向同事们学习,利用自己所学过的理论知识对照实际工作,加深对实际工作的认识。要以良好的工作态度以及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勤奋好学的精神,来适应公司的工作,把握住这次机会,不辜负领导对我信任。要努力汲取实践知识,以学生身份虚心学习,协助同事完成部门工作,完成公司的任务。

第一、和谐的工作氛围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在刚到公司培训期间,韩总就曾教诲我们说“先做人,后做事”,对于领导的教诲和期盼我牢牢的铭记在自己的心中。在工作之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乐于助人,处理好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创建和谐的工作氛围,才是我们完成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发挥集体的力量,才能事半功倍,学会换位思考,而不是只是考虑自己,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第二、要有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积极做好本职工作,不推让不懒惰,在点钞、清分上,下苦工练习,在ATM操作流程上加强熟练度,尽可能的多去实际操作机器,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打铁还要自身硬,只有业务技能过硬才能从容的面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种种困难,顺利高效的完成任务。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积极配合同事和前辈完成工作,积极进行卫生清理、取回ATM吞卡等力所能及的工作。

第三、在工作中要有很好的学习能力。通过不断的学习从而掌握相应技能,一方面向工作经验丰富的前辈学习,在实际操作工作中不只是要用笔更要用心记下来经常出现的故障处理步骤和方法,积极听取前辈的经验技巧。另一方面就是自学的能力,在没有别人帮助的情况下自己也能通过努力,寻找相关途径来快速解决问题。

第四、要有风险意识,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工作中,要严格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办事,执行保密条例,要有风险责任意识。作为公司最年轻的一部分不仅仅要为公司带来热情和朝气,大胆肯干的同时更要遵守好公司的规章制度严格律己,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

经过一个月的工作,使我深深的认识到,只有不怕苦不怕累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在掌握扎实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熟练的掌握住业务技能,不断地加强学习,完善自己,才能更好的为公司服务。我给自己定下了三个任务:

一、努力实践,自觉进行角色转化。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实现理论自身的价值,也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使理论得以检验。同时我个人角色也得从一名学生向一名合格的银联商务公司员工转变。

二、继续学习,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学习是不断地汲取新信息,获得事业进步的动力。作为一名年轻人更应该把学习作为保持工作积极性的重要途径。

三、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一个月的试用期很快就过去了,对于我来说,这才是刚刚开始,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学习,深入实践,不断提升自我,努力创造业绩,继续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

最后,感谢公司领导和部门领导以及同事们对我的支持和帮助,我会继续努力,也期望在三个月的试用期满后,能真正成为公司的一名正式员工和大家并肩战斗的伙伴。把感激化成工作的动力,把握住领导给予的机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9篇

关键词:银行卡:垄断:分类管制

中图分类号:F2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10)11-0026-06

多年以来,全球范围内对于银行卡组织涉嫌垄断的反垄断诉讼案例此起彼伏,美国、欧盟、澳大利亚等国家近年来不断发生对维萨、万事达等国际卡组织提出的反垄断诉讼。国外银行卡产业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一套相对成熟的监管体系,然而我国银行卡产业起步较晚,相关产业指导法规较为欠缺,产业监管政策尚不明确,监管体系的滞后已成为制约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尽管各方对我国银行卡产业加强监管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对银行卡产业如何监管、产业政策如何制定等,理论界还没有明确的结论。因此,深入探讨我国银行卡产业的反垄断与管制政策的理论与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银行卡产业性质与市场结构重组目标

对银行卡产业进行市场结构重组的管制,首先要分析其技术经济特征及产业性质,并据业务性质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管制措施。

概括来说,银行卡产业技术经济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网络性和规模经济性。银行卡产业中最核心的产品或服务是银行网络所提供的转接交易服务,而转接交易服务的实现是以网络系统为基础的,必须有一个完整统一的网络才能提供服务,在具体分工作业上往往又要求全程全网联合作业和统一网络的兼容性,表现出较强的网络性。这种网络系统的供应需要巨大的投资,随着网络系统规模越大带来的用户基础越大,规模经济效应越明显,又表现出规模经济性。

2、范围经济性。银行卡产业网络基础设施共用性等特点的存在,使得银行卡产业由一家网络组织者或运营商同时经营不同业务的总成本显著低于多家运营商分别经营一种业务的成本之和,因此银行卡产业的网络环节存在较强的范围经济性。在网络经济效应明显的银行卡产业中具有高投入成本和低边际成本。因为初始投资越高,对产量和规模的要求也越大,边际成本也越低。

3、投资的专用性和沉淀性。银行卡产业交易网络的架设、光缆的铺设都需要大量的固定成本,通常是私人经济主体所不能提供或无力提供的。而且这些投入大多具有很强的资产专用性,投资一旦形成,不但无法收回,也很难再转作他用,由此也形成了较高的进入壁垒。因此,银行卡产业都存在大量的沉淀成本。当然,高沉淀成本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规模经济性,因为它并不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

因此,从网络经济性、规模经济性和范围经济性等经济特征来看,银行卡产业是具有自然垄断(Natural MonopoIv)特性的产业,而自然垄断性更多地体现在银行卡网络建设上。由于银行卡产业金融信息也涉及到金融安全,为保证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银行卡产业一般由中央企业或全国性企业来经营,并由中央政府部门来监管。然而,从我国银行卡组织组建来看,中国银联的成立并非由市场力量自发形成,而更多的是靠政府行政力量组建而成,具有天然的行政色彩。中国银联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联合国内主要金融机构组建而成的银行卡组织,其主要职责是统一全国各自为政的银行卡信息交换和资金清算结算,推动银行卡的联网通用。中国银联依托行政特权把守了进入跨行交易功能的转接支付银行卡市场,拥有会员银行准入资格审核权力,制定相应银行卡网络技术和交易资格规则,制定交换费用标准调整,分配商业银行发行银行卡的标识代码权力等等,这些权力或行为是典型的行政性垄断表现形式。这说明我国银行卡组织――中国银联既是银行卡产业的市场参与者,同时又是产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者,是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而行政权力(非技术性特征)又进一步促进了银行卡产业的垄断性。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银行卡产业的垄断也是行政性垄断(AdministrativeMonopoly)。行政垄断是政府部门运用其行政权力排斥、限制市场竞争的行为或状态。因此,从产业性质来看,在我国现行银行业体制下,我国银行卡产业是既存在“自然垄断"3L具有“行政垄断”的二元性垄断产业。

对于垄断性产业管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学者王俊豪(2005)指出打破垄断要运用竞争机制,把原来的垄断性市场结构实行战略性重组,改造成竞争性市场结构,提高垄断性产业的经济效率。市场结构重组的结果是自然垄断业务与竞争性业务相分离,并由不同企业来经营不同类型的业务。政府管制部门则需要对不同类型的业务进行分类管制政策。对于行政性垄断,则要加快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把政企合一的体制改革为政企分离的体制。对于政企“明分暗不分”、“此分彼不分”等不同手段和方式维系政企关系的问题要彻底解决,割裂企业和政府之间的特殊利益关系,要从权力配置上消除不合理的行政保护和行政特权。根据我国银行卡产业的“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同时具备的二元性产业性质,亟需对我国银行卡产业进行结构重组,对不同类型的业务进行分类指导和管制。

二、银行卡产业主要业务类型及其性质

尽管银行卡产业属于垄断性产业,但从产业业务环节来看,并不等于这些产业的所有业务都是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有些垄断性产业是由多种业务组成的,这些业务有的是自然垄断性业务,有的是竞争性业务(非自然垄断性业务),有的是网络生产环节业务,有的是非网络生产环节业务,同时各种业务的自然垄断性或竞争性又有不同的程度。政府首先要能正确区分自然垄断性业务和竞争性业务,网络生产环节业务和非网络生产环节业务。要科学地制定垄断性产业的分类管制政策。因此,在实施分类管制政策之前,有必要对我国银行卡产业市场主体、业务类型及其性质进行有效区分。

如图1所示。银行卡产业主体主要包括四类参与主体:第一类是用户层,也就是产业的消费群体一持卡人和特约商户;第二类是整个产业的供给方,包括发卡机构、收单机构,其中发卡机构可以是银行,也可以是一些非银行机构,如信用卡公司;第三类是银行卡组织,负责网络转接与清算服务;第四类是产业的宏观管理者,即政府和行业管理者。银行卡产业内各方参与主体形成了不同的产业环节关系。

根据图1,可以把银行卡产业链中业务环节和性质归纳为表1。

对此,要根据银行卡产业的业务类型分别制定不同的管制政策。目前,我国银行卡网络互连及联网业务是由中国银联垄断经营,而对于具有垄断性特征的网络互连业务是否需要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存在不少的争议。胥莉(2004)等学者主张不宜引入,其理由是

自然垄断性业务需要大量的固定投资,且相当一部分投资是沉淀成本,如果由多家企业进行投资,这将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一般来说,垄断结构只要不对市场公平性构成威胁,不损害消费者利益,是可以被市场接受的。然而,近年来银行卡产业内发生的利益矛盾事件充分表明,中国银联在独家运营银行卡跨行交易系统的同时,力图将支配地位扩张至商业银行发卡、收单的上下游,进而垄断各环节业务,完全违背了市场公平,损害了消费者福利和各方利益。在网络互连业务领域内是否由一家企业垄断经营或几家企业寡头垄断经营,这需要考虑具体业务的自然垄断性程度,以及将垄断经营造成的效率损失与重复建设成本的比较。而对于竞争性业务,政府管制部门应放松规制,引入竞争机制,鼓励新进入企业在竞争性业务领域内开展竞争,提高服务水平,但同时也要根据产业规模发展的需要和最小经济规模要求,适当控制进入竞争性业务领域的企业数量。

三、我国银行卡产业分类管制政策

当前在网络互连、发卡收单业务环节上市场各方普遍对中国银联持有较大的争议和矛盾。为此,对网络互连、发卡收单业务环节上的监管和规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政府监管环节的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也势在必行。

(一)网络互连及联网环节

目前,中国银联作为我国唯一的银行卡组织,为银行和商户提供支付清算的服务,其主要职责是统一全国各自为政的银行卡信息交换和资金清算结算,推动银行卡的联网通用。中国银联具有独家经营的特权,这也是国家赋予它的产业行政保护。凭借这一垄断优势,中国银联掌控了银行卡跨行交易(ATM和POS)的收费定价以及相应的利益分配权力。这在发展银行卡市场的早期,对集中资源控制风险和降低成本是必要的和有效的,也对推动中国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银行卡市场的发育和完善,对各方参与主体的利益分配、收费的定价机制等没有进行调整,引发了诸多矛盾。各方直指中国银联是滥用其经济和行政垄断地位,违反了市场的公平原则。损害其他主体的利益。当前中国银联如果仍以自然垄断特征为借口而阻止竞争者进入,随意提高各种服务收费,甚至将其标准作为所谓国家标准,以维护其行政垄断地位,这就将损害银行卡产业的整体发展,损害全社会的福利水平。

银行间高度竞争而银联独家垄断的格局已经成为中国银行卡产业的突出矛盾。在当前中国银行卡发展已经达到一定规模的程度上,必须打破中国银联的垄断定位,逐步放松规制,引入竞争。一是采取激进式改革,在适当的时机设立第二家甚至第三家全国性银行卡组织,提高市场的有效竞争程度,确保银行卡转接支付市场的竞争;二是采取渐进式改革,可以先按照市场化的原则发展“大间联”,进行银行间的资源互通进而形成中国银联之外的第二种“跨行定价”。打破中国银联垄断,推动银行卡组织竞争,将对消费者和产业发展带来诸多益处。

首先,银行卡组织竞争将导致交换费和商户扣率的降低。国外学者对银行卡组织竞争和管制的研究表明。只允许一家银行卡组织的存在不是最有效率的,银行卡组织间的竞争对降低交换费和商户扣费有促进作用。Guthrie和Wright(2007)研究指出当消费者持有两张支付卡时。银行卡网络平台的竞争将带来较低的交换费,这个交换费甚至低于社会最优的交换费水平。Chakravoai和Roson@006)讨论了两个竞争性的网络平台的策略所导致不同市场结构下的消费者和商户的福利问题。他们认为两个支付网络平台的策略有可能形成三种市场结构下的竞争均衡,即两个平台采取兼并联合的手段形成卡特尔市场结构、两个平台进行差别化竞争。形成非合作寡头竞争市场结构以及两个平台提供同质产品的伯川德寡头竞争市场结构。研究认为在网络平台的策略所导致的不同市场结构下。尽管平台企业的利润在不同结构下或高或低,但在不同结构下消费者和商户的福利必定总是会提高。

其次。多个银行卡组织给消费者带来支付便利性,增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由于消费者持有多种支付卡增加了支付的便利,避免出现某家银行卡网络中断而无法支付的困境。对于支付体系而言,多个银行卡支付组织的多个备份系统避免了单一支付组织的系统性风险;而各银行卡支付组织签署互联互通协议,在某一系统瘫痪时相互提供系统支持,又避免了整个支付系统的恶性竞争,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防止因某家银行卡网络中断造成的风险,降低全社会的支付成本,促使银行及商户改善服务水准,提高零售支付系统的安全性。

最后。从国际经验来看发达国家一般都存在着多家银行卡组织,相互竞争。美国的银行卡组织类型是最丰富的。数量也是最多的,存在着维萨、万事达、运通、发现、大莱等多家银行卡组织,为消费者提供了多种类、多样式、多层次的银行卡选择。既有运通这样的高端网络,为优质客户提供高端服务;也有维萨、万事达这样遍布全球的网络系统。以及一些小银行通过发现、大莱等发行免除大多数费用的银行卡,甚至还为长期持卡客户补贴手续费。可见,一国的银行卡组织未必只能是一家企业垄断经营,如果市场容量足够支撑多个卡组织的发展,完全可以存在多家银行卡组织。

(二)发卡和收单环节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银行卡产业获得很大发展,银行卡发卡量稳步上升,受理环境持续改善。然而,我国银行卡发卡和收单市场也存在诸多问题:

1、发卡市场封闭,竞争力较弱,没有独立的第三方发卡机构。目前我国银行卡发卡业务只能由银行体系经营,由商业银行作为主体发行,不存在独立的第三方发卡机构,也不允许其它机构发行商业信用卡,从而产生产业封闭、竞争力弱等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的商业银行处于一种卖方市场的地位。只是把银行卡当作吸收存款的工具,抑制了银行卡产业的深度发展。各商业银行都发行各自的银行卡,品种繁多、功能单一。各发卡银行由于不能实现ATM、POS等机具的共享,每个发卡行都建有自己的银行卡网络。导致重复投资、设备的利用率低下。各发卡行普遍存在重规模轻效益的思想,片面追求发卡规模和存款余额,忽视对银行卡本身创造利润的追求,致使银行卡业务处于恶性竞争之中。即便是已进人我国国内市场的维萨、万事达等国际卡组织在我国的发卡业务也仅限于双币卡,间接地与银联进行竞争。

2、收单市场竞争性不强,表现为银联商务“一家独大”的市场格局-,市场效率低下。中国银联的子公司――银联商务占据国内银行卡专业化服务领域市场份额的60%以上,此外中国银联在自己布放POS的同时,还采取行政性垄断手段强制要求以前由各家商业银行布放的间联POS改造为直联POS,不断抢占收单市场。2008年深圳发生的“POS之争”事件充分暴露了中国银联独占收单市场的行为,根据最新的商户、商业银行、中国银联深圳分公司的三方约定,从2008年7月1日起,深圳商户使用POS机的所有收

单业务全部由深圳银联承担,商业银行将从此退出深圳收单市场。中国银联通过银联商务进行POS直联的目的,就是要将其他收单银行或专业机构排挤出收单市场,取代商业银行经营收单业务、独揽收单利润,这是一种典型的利用行政性权力进行“行政垄断”的做法。深圳“直联事件”充分反映出银联在独家运营银行卡跨行交易系统的同时,力图将支配地位扩张至商业银行发卡、收单的上下游。

3、收单市场利益分配和协调机制不合理。在银联独占跨行交易转接支付的格局之下,商业银行将不得不接受中国银联“跨行查询收费”、“POS机月租费”等资源掠夺性的垄断定价。从2004年“商户拒刷事件”的“银商之争”到2008年“直联事件”的“POS之争”,无不反映出银行卡产业发展中各方参与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和银行卡定价机制的深刻矛盾。交换费、商户扣率水平和利润分配机制一直是影响收单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与维萨卡组织类似,中国银联银行卡组织也是开放式卡组织,其交换费定价机制直接影响到发卡市场和收单市场的收益分配,从而影响到持卡消费者和商户需求的平衡以及整个支付网络交易量。从对价值链各主体的利益分析看,银行卡产业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持卡人的透支利息和商户回佣。确立合理的分配机制,是保证银行卡产业价值链各相关参与者具有足够发展动力的关键。但在我国银行卡的透支利息和商户回佣水平及其分配机制是由官方制定的,并非由市场自主决定,这就导致定价机制缺乏足够的灵活性,价格信号不能顺应市场变化灵活变动,不能引导资源有效配置。在银行卡市场,商户和消费者在这一结构中处于弱势地位,银行卡的风险及成本大都由持卡人和商户承担,缺乏必要的利益制衡机制,使得其他主体的基本权益难以得到有效维护。

银行卡是一种独立性、系统性、商业性很强的金融商品,业务达到一定规模后,必须充分享受社会分工内在的效率优势,把发卡、收单以及其他服务交给若干相互独立又密切协作的专业化服务公司运作,以使服务效率不断提升,服务价格不断下降,这既是这一产业的发展逻辑,也是国际银行卡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为此,对于发卡、收单环节的监管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实施较为宽松的信用卡发卡机构准入政策,为非银行机构发行信用卡创造条件。绝大多数跨国银行的信用卡业务都已从银行体系中分离出来,成立了独立的高度集中管理的信用卡公司,以中心的模式集中经营和管理信用卡业务,实行专业化经营,并纳入信用卡产业化发展网络,在持卡人市场、商户市场和电子交易系统及机具等方面实行专业化分工和市场化服务。在美国,不仅商业银行可以发卡,其他行业有能力的机构也可以发行信用卡。如“大莱卡”、“运通卡”和“发现卡”,就分别是从餐饮业、运输业和百货零售业中走出来的信用卡品牌。美国金融监管政策的出发点是“政策没有规定的就可以去做”。所以如果没有限制,各行业都可以在封闭系统内发行自己的信用卡。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卡业务的发展要朝着这一方向努力。改革现行的体制,逐步剥离母体银行的信用卡业务,与母体银行建立业务关系,组建专业化的信用卡公司。

第二,破除垄断放松收单市场的进入管制,引入专业化机构。深圳“POS之争”的直联事件充分反映了中国银联借助“行政力量”强制原有收单银行放弃收单业务。力图将市场支配地位扩张至商业银行发卡、收单的上下游整个市场。银联的垄断行为将使得大量真正的专业化服务机构被排斥于市场之外,同时阻碍了新的社会资金进入市场。显然,中国银联是利用行政支持,强化对市场准人的限制,通过行政垄断谋求垄断优势。这种方式不仅削弱了银行支付体系的竞争力,限制了对支付服务体系的投入,而且迫使全社会维持较高的交易成本。从国际银行卡收单市场来看,美国等银行卡产业发达的国家的银行卡收单服务被细分为不同的环节,由不同的机构进行专业化运作,全球范围的银行卡收单业务大多是由商业银行和专业收单公司来进行。当前,我国银行卡收单市场建设还比较落后,需要多方参与,要适度开放支付结算市场,开放国内外投资者进入支付清算服务市场,引人多家专业化服务机构,由收单行根据价格和服务等自主选择,真正实现市场化竞争,将促使更多的支付系统服务提供者提供技术创新和设施投入,促使支付清算组织改善服务,降低收费,为商业银行、商户和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

第三,建立合理的银行卡定价机制,形成有效的利益分配和平衡机制。银行卡产业是个典型的具有“双边市场”特征的产业。制定合理价格结构是协调用户参与交易的关键因素。银行卡产业中的种种矛盾和纷争的重要根源就在于银行卡交易手续费和商户扣率的定价机制不合理及各相关主体的利益分配协调机制的缺乏。决定银行卡产业价格形成机制的是银行卡组织制定的交换费和商户扣率,它直接决定了商户、收单银行、发卡银行和银行卡组织的利益分配。直接引起各方利益矛盾的是银行卡组织的交换费和商户扣率的定价机制。当前理论上还没有公认的银行卡交换费定价的完美模型和指导性定价方式,在这种情形下,一是理论上要加强对银行卡交换费和商户扣率定价的研究。建议监管机构委托独立研究部门进行银行卡产业定价理论、发卡市场和收单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的跟踪研究,为价格监管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建立银行卡交换费和商户扣率价格听证制度。建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调整价格听证产品和服务目录,并在该目录中增加银行卡交换费定价内容,定期举办银行卡交换费价格听证制度,邀请银行卡各方利益主体共同参与决策。三是要重点解决价格制定和调整过程中的监督机制不健全、用户参与不够的问题,防止银行卡组织随意调整价格和相关费用,加强对价格的评估和审查。

(三)政府监管环节

我国银行卡产业在发展中暴露了诸多问题和矛盾,对其加强监管的呼声越来越高。然而我国银行卡产业相关的政府监管法律、规则条例等都严重落后于产业发展的步伐。我国当前尚无专门的银行卡监管法案,酝酿多年的《银行卡条例》也迟迟不能出台。政策面的滞后必然会加剧市场混乱,使各种争论和矛盾进一步升级。从国际银行卡产业监管实践上来看,对银行卡产业的监管不是放松了,而是不断加强。在当前情况下,不仅要加强对国外发达银行卡产业国家监管政策的学习借鉴,更要对我国银行卡产业现行监管措施提出根本性改革,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管政策。

第一,理顺监管当局与银行卡组织的模糊关系。消除行政保护和特权。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中国银联与监管当局存在过于密切的联系,这阻碍了监管当局有效发挥监管职能。根据目前体制,中国人民银行是作为维护支付体系稳定的主要监管机构,主要负责监管银行卡组织服务价格、协调各方利益、制定服务质量标准等。中国银联的主要职责是统一全国各自为政的银行卡信息交换和资金清算结算,推动银行卡的联网通用。由于中国银联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组建的,长期

以来与中国人民银行存在模糊的管理关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代行人民银行的监管职责,造成了职责混乱,制约了产业发展。这就要切断银联与主管部门之间过分密切的体制联系。将主管部门真正定位于监管者和执法者的角色中来,进一步明确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职能:同时割裂中国银联和政府部门之间的特殊利益关系,要从权力配置上消除不合理的行政保护和行政特权。同时也要保证监管者的独立性,监管机构应站在第三方立场,协调各方行业参与者的关系,确保不受利益集团的影响和控制。

第二,尽快出台银行卡产业监管的相关法律和规范条例,健全银行卡法制体系。与我国银行卡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银行卡产业监管的相关法律基础要明显滞后。尽管我国《反垄断法》已在2008年8月1日开始实施,但该法是建立在传统“单边市场”框架下的法律规范,它对具有“双边市场”特征的银行卡产业的适用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检验。因此,当前要在《反垄断法》的框架下,对银行卡产业的监管制定一套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规范条例和相关法律,尽快出台部门级监管规范条例或法律,一方面对银行卡产业的市场准入资格及其审查、商品或服务的质量标准和安全性等作出详细的规定;另一方面对银行卡组织价格管理方面的职责和权力、政府管制的范围和内容等作出明确的规定。这样既可以规范银行卡相关企业的经营行为,又可避免政府管理部门越权管理。

第三,组建独立、有效的政府管制机构。从目前银行业体制来看,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对银行卡产业的支付体系进行监管,而根据现有法律基础,作为商业银行专业监管机构的银监会同样具有对支付清算服务体系进行监管的部分职能。同时,国家发改委在银行卡价格等费用上也具有监管职能。因此,在我国现行体制下,银行卡产业管制职能被多个政府行政部门所分割。为消除这种低效率现象,必须通过体制改革,对现有多个政府行政部门的管制职能进行合并,以建立一个具有多种管制职能、专业化和综合性的银行卡产业管制机构。银行卡产业管制机构建立要以实现“政监分离”为目标,即政府的产业政策制定职能与银行卡监管职能相分离。目前,中国人民银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是银行卡产业的管制机构,但同时又是银行卡产业的主管行政部门,这往往容易产生职能冲突,导致管制活动受制于政府部门行政干扰。当前,建议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发改委、商务部、财政部、税务总局等部门中抽调财经、金融、税务等各方面专业人才组建“银行卡监管委员会”,作为银行卡产业独立的管制机构。银行卡产业管制机构的基本职能包括:以法律为依据,制定具体的银行卡管制法规;对市场准入进行监管。审查企业资格:对服务价格与服务质量进行管制,颁布相关标准;监督与制裁企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协调和裁决企业间的各种矛盾,等等。

参考文献:

[1]程贵孙,我国银行卡产业运行机制、垄断行为与规制政策[J],上海金融,2009,(7):80-84

[2]王俊豪,王建明,中国垄断性产业的行政垄断及其管制政策[J],中国工业经济,2007,(12):30-37

[3]王俊豪,垄断性产业市场结构重组后的分类管制与协调政策――以中国电信、电力产业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05,(11):67-73

[4]胥莉,陈宏民,吕艳,从银商之争看我国银行卡产业的垄断与竞争[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10):30-34

[5]Guthrie,G. Wright J. Competing Payment Schemes.[J]. JournaI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2007,55(1) :37-67

[6]Chakravorti S, Roson R. Platform Competition inTwo-sided Markets: the Case of Payment Network [J].Rview of Network Economics, 2006,5(1) :118-143

第10篇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公司;SWOT分析;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我国第三方支付公司发展研究——以深圳为例

收录日期:2013年4月11日

近年来,第三方支付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成为整个金融体系中的热点和亮点。深圳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数量众多,行业集中度明显;同时,业务种类齐全,发展迅速。但也存在着同质化竞争激烈、企业知名度不够、声势不足等问题。因此,本文从深圳第三方支付公司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其自身实际现有优劣势,旨在加快其发展。

一、第三方支付存在的意义

所谓第三方支付,就是一些和产品所在国家以及国外各大银行签约、并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第三方独立机构提供的交易支持平台。在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交易中,买方选购商品后,使用第三方平台提供的账户进行货款支付,由第三方通知卖家货款到达、进行发货;买方检验物品后,就可以通知付款给卖家,第三方再将款项转至卖家账户。如支付宝、财付通等。

具有提供成本,提供竞争,提供创新三方面优势的第三方支付,使得其可以根据被服务企业的市场竞争与业务发展所创新的商业模式,同步定制个性化的支付结算服务。同时,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为第三方支付的企业颁发了牌照,保证了其合法性。

从全国鸟瞰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发展,现有196家企业拿到牌照,易观国际的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第三方在线支付市场交易规模为1.78万亿元,2012年已大幅增长51%至2.7万亿元。而深圳第三方支付公司也激流勇进,除了支付宝等大牌企业的存在,还有13家取得牌照的本地企业,如深圳市财付通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壹卡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和深圳商联商用科技有限公司等,其中,涉及线上线下两部分,凝结了营销的精髓。

本文以深圳商联商用科技有限公司的预付卡业务为例简要说明:深圳商联商用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1亿元,是一家专业从事预付卡发行、受理以及互联网支付业务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作为深圳地区最早发行多用途智能IC卡的支付服务机构,公司与广大商户密切合作,为各类机构提供员工福利、商务礼品等整体解决方案。近两年将着力发展与公用事业、公益事业密切相关的便民服务,公司发行的“绿色出行卡”和“锦绣卡”支持公用事业缴费、新能源车充电、停车场等环保支付以及应用广泛的小额支付业务。目前,合作商户已覆盖公用事业、商超百货、餐饮美食、休闲娱乐、生活服务、汽车服务等众多领域。未来将继续以提供高效、便捷、环保的民生支付为己任,不断在支付领域探索和创新,更好地服务大众、服务民生。

二、第三方支付公司SWOT分析

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为第三方支付产业带来蝶变,作为其中直接参与者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呈现出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影响范围日益广泛、潜在价值逐步显现的态势。但其发展快速发展的同时问题也在凸显,SWOT分析也就变得势在必行,便以深圳为例来深入探讨:

(一)优势分析

第一,深圳第三方支付公司具有第三方支付公司固有的优点: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国网上交易的支付信用问题和资金安全问题,增强客户网上交易的信心;为银行扩展业务范畴且节省费用;提供多样化的支付工具,尤其为无法与银行网关建立接口的中小企业提供了便捷的支付平台。

第二,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深圳商业资源优渥:罗湖区的老街商业圈大小商超百货俱全,各色商户云集,客流量极大;福田区的华强路周边各种电子产品和服饰百货应有尽有,同样具有特色客户群,这就为第三支付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市场。

第三,腾讯、华为等各大企业林立,为第三方支付公司拓展市场提供了机遇,若企业内部发放福利采用预付卡的形式,如商联商用的锦绣卡,也是第三方支付公司发展的由头。

第四,深圳有10,357,938常住人口,密集的消费人群是第三方支付公司发展的主力军。

第五,五条地铁干线盘桓地下,几百条公交路线方便出行,便利的交通条件也为第三方支付公司发卡售卡提供商机,如深圳通、工行牡丹爱购卡等。以及预计建成12条地铁等在建工程和各色公益事业的发展也推动了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成熟,特别是预付卡行业的成长,如商联的绿色出行IC卡等。

第六,深圳是老牌的改革开放城市与国际接轨,吸收引进优秀的国际发展模式、与国际品牌企业合作也能很好地促进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发展,使其开枝散叶,日益茂盛;再加上政府的扶持,第三方支付市场会日臻丰溢。

(二)劣势分析

第一,不仅仅是深圳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国内大部分第三方支付公司或多或少地缺乏独立性,它们必须依赖银行作为清算管理的核心,同时由于缺乏认证系统,为了支付信息的安全,必须依赖银行的专业技术;并且结算周期长,在途资金利用效率低,因第三方平台非金融机构,可能会引起资金吸存行为,为非法转移资金和套现提供便利,形成潜在的金融风险。

第二,线下POS机种类复杂且费用较高,涉及多家商户合作,装机、开通、测试、维修等限制企业自身发展。如,深圳商联与深圳银联的合作就会出现POS机维修升级不及时的情况及与工作脱节的现象;而线上涉及网络,时下黑客众多,网络钓鱼现行屡出不禁,资金安全保障问题突显。

第三,覆盖范围或行业有限,如罗湖区老街商业圈,零散客商过多,不利于商户拓展。且企业人力资源有限、商户合作与否等多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发展。

(三)机会分析。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兴的经营模式,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出现又解决了买卖双方信用度不高的问题,注定将有一个广阔的市场。目前对于深圳主流的第三方支付公司而言,主要是以互联网支付为主,覆盖B2C和C2C等领域。随着获牌业务类型的多样化,以及未来服务商户和个人用户需求的多样化,主流第三方支付企业的业务类型也会逐渐由线上走向线下,预计2012年第三方支付企业在银行卡收单和预付费卡方面也会加大拓展力度,如壹卡汇、商联商用等。线上线下支付业务相结合的趋势进一步凸显。

(四)威胁分析

第一,同业恶性竞争。第三方支付平台很大程度弥补网上信誉不足的问题且预付卡等线下业务扩展使其极具吸引性。目前据央行支付许可牌照的企业数达196家,深圳市则有13家争锋,虽然涉及范围有所不同但早已开始抢夺市场。

第二,来自银行的竞争。第三方支付公司依靠银行运作并结算,但银行目前业务也会涉及网络支付、预付卡、银行收单等,且有着较高的信誉度、认可率和公信力,随着自身整合银行会抢占第三方支付市场,给深圳第三方支付企业带来生存威胁。

三、第三方支付公司发展前景

截至2011年,从第三方支付交易额来看,广东占13.6%,位居全国第一。由此观之,广东第三方支付市场开发广大、发卡金额多,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动力。深圳的第三方支付产业仅占5.3%的份额,增长空间不言而喻,发展前景空前广袤。结合以上SWOT分析,放眼深圳第三方支付市场未来的发展,这就需要深圳第三方支付公司扬长避短:

(一)建立良好的安全信用制度。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安全信用作保障,支付企业应该完善自身的风险控制系统,如针对不同层次的用户给予不同的支付权限,以达到风险控制。同时,由于我国目前信用体制不健全,买卖双方相互信任度不高,深圳第三方支付公司应抓住这一市场空白,树立公信度,做好信誉中介。

(二)强化银企合作。有很多增值服务,如营销、授权、行业支付方案是目前银行无法或者没有动力做的。深圳第三方支付公司应抓住机遇,加强银企合作,避开银行的优势项目,成长为网上支付和预付卡发行和受理等业务的主流。如,光大银行和支付宝在30多个城市开展独家合作,通过光大银行的后台缴纳公共事业费,在上海推出后,10个月便完成了130多万笔交易。

(三)抢占B2B市场,增加盈利点。深圳第三方支付企业可以扩大在B2B行业的推广范围,加强推广力度,考虑行业差异性,明确创新的核心竞争地位,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准确定位,进行市场细分。建立突出自己的品牌、产品和服务特色的盈利模式,维系并扩大自己的优势客户资源,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四)结合优惠政策,走国际化道路。深圳第三方支付公司可有意避开“国家队”的锋锐,尝试差异化竞争对接东南亚市场。支付宝早在2007年联手中国银行推出了海外购物的支付服务,目前已经与欧美、日本、澳大利亚等全球多个地区的300多家B2C网站达成合作;在港澳台地区,与VISA卡、万事达卡达成合作,为国内消费者海外购物提供支付支持。在欧美市场,Paypal已经是绝对领先的电子支付工具,其地位很难撼动。而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在语言文字、生活习惯等与我国联系深远,地理位置与我国市场比较靠近利于物流配送,Paypal等国际品牌进驻较晚,理应成为深圳第三方支付公司国际化发展的重点。同时,利用本地有利政策打造特色产品,增加产品易用性,避免同质化。

(五)针对公司自身建设来说:首先要强化创新,着重服务质量,用多元化的服务模式提高用户黏性,达到“低收费、多渠道、多服务”,如财付通与51买票网合作建立火车票专区等;其次,着眼市场部署,加强营销人员招录与培训,定时做客户跟进,建立纵深客户网络。还要善于抓住销售点,以灵活多变的销售手段打开市场,如中秋佳节以预付卡馈赠;最后,建设企业文化,充分发扬团队精神,把第三方支付公司做大做强。

总之,深圳第三方支付公司正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将引导网络消费走入健康发展的轨道,是促进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完善的主要途径和必然趋势。其依托深圳发达经济愈发繁盛的同时也为深圳发展积攒了动力,为我国第三方支付产业注入一股新的活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深圳商联商用科技有限公司官网资料.

第11篇

一、农村牧区创新支付需求巨大

人们对于创新支付的固定思维是:推广应用在都市,目标客户是白领。然而越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日本和欧洲,移动支付应用越慢。肯尼亚、印尼和菲律宾移动支付则应用广泛。国际成功模式和实用经验表明,移动支付能够成为乡村居民小额汇款转账的主要手段,成为弥补金融基础设施不足、替代传统网点式物理服务空间的重要方式。内蒙古经济处于非发达地区,银联手机支付存在巨大价值和潜力。

(一)农村牧区金融网点严重不足

我国经济存在城乡二元结构特征,平均每个乡镇只有2.13个金融网点,平均1个营业网点服务近2万人。内蒙古人均土地面积是全国的6.4倍,地广人稀,乡村人口占42%,农村牧区居住较为分散。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75亿元,增长11.8%。其中,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占全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2%,银行卡支付,尤其是银联手机支付向其渗透存在较大空间。

由于受理终端单机投放成本高,商业银行网点、ATM机具、POS机具、现金投放、助农金融服务点投入成本较大,而用于手机支付的SD卡仅需75元,远远低于其他渠道成本。

(二)市场创新支付需求巨大

一是人民银行解决现金净投放难题需要银联创新支付产品。由于收购旺季现金净投放较大,农村牧区抢劫、诈骗和假钞案件时有发生。而使用银联创新支付产品,可以在收购环节减少现金,甚至实现现金的“零”投放。

二是涉农(牧)金融机构利益驱动需要银联创新支付产品。借助银联创新支付渠道、产品和服务,可以弥补其在农村牧区网点稀少、手机银行缺乏和网银功能简单的诸多不足。目前,全国性国有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替代率近80%,而涉农(牧)金融机构要远远低于此水平。经测算,电子银行渠道办理业务平均成本每笔0.49元,柜台办理业务平均成本每笔3.06元,后者是前者6倍多。因此,涉农(牧)金融机构更需要通过银联手机支付业务,提高电子银行业务替代率。

同时,创新支付渠道可以实现支付“零”现金流通,减少或避免银行资金流出;利用银联手机SD卡客户端实时跨行转账、信用卡还款和商旅预订等,能够对客户吸新留存,提升揽存能力。

三是收购经纪人和种养植大户从切身利益出发需要银联创新支付产品。依托互联网金融的移动支付,具有高效、低成本、简单易用的特点,对于具有一定流动生活习惯的农牧民而言,可以满足其小额转账、汇款、取现和补贴发放等需求。尤其是粮食、畜产品和农副产品收购经纪人,以及种养植大户,有着将结算风险降到零的强烈需求,从而成为农村牧区银联手机支付的终端需求者。

二、内蒙古银联手机支付业务在农村牧区的探索

(一)结合需求找准合作机构

全国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占据创新优势,但在农村牧区网点匮乏。其中涉农(牧)金融机构,如农行、邮储银行在苏木乡镇网点较少。农村信用社具备在农村牧区点多、面广的贴近优势,具备对接银联创新产品和综合支付平台的天然条件,成为内蒙古银联首选的合作对象。体现在:一是内蒙古银联与农村信用社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截至2014年5月底,农村信用社使用银联标准卡达1930万张,占全区近四分之一,在过去连续23个月稳居第一;全国省级农村信用社第一家直联银联系统,超过2.1万个终端接入银联网络;农村信用社联合银联商务铺设“助农金融服务点”,县域以下网点开通了农民工特色服务业务。二是农村信用社创新步伐与市场需求不同步,银联创新支付有了被“借台唱戏”的基础。农村信用社有93家法人单位有自主创新权限,推动其在农村牧区开展银联手机支付的时机十分成熟。

(二)锁定农信社的目标客户实现“六步走”

找准合作机构之后,内蒙古银联开始积极展开手机支付业务的探索和推广。

1.探索阶段:给都市白领提供支付增值服务。2012年8月,人民银行启动农村移动支付试点工作。其后,内蒙古银联走访金融机构进行调研,金融机构初步分析认为,创新支付产品的推广市场基本在都市,客户基本是白领。2012年10月,内蒙古银联尝试在首府呼和浩特市推广银联手机支付SD卡客户端业务,选择的合作机构是农村信用的金谷银行,目标客户是银行的VIP客户,为其提供增值服务。

2.试点阶段:给收购经纪人和种养殖大户提供的必选支付产品。2013年9月开始,内蒙古银联进一步分析后,集中走访农副产品产地巴彦淖尔市的河套、陕坝农商行,以及盛产羊肉的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农信联社等3家机构,掌握到农村牧区金融网点匮乏,移动、低成本的支付终端的确有庞大的市场需求。内蒙古银联以改善农村牧区金融支付环境建设为主题,在金谷银行试点基础上,将手机支付业务推广到上述三家机构,方便收购经纪人和种养植大户,用于农副产品、畜产品收购。

3.模式确立阶段:建设非现金支付商圈,创建“助农惠牧支付模式”。围绕粮食、畜产品和农副产品收购商圈,通过“助农金融服务点”或传统银行网点,“云”POS或便民支付终端,以及银联手机支付带动的移动互联网金融,内蒙古银联将单纯的条线渠道、产品和服务串联起来,构建“三位一体”的支付体系,即“助农惠牧支付模式”。首先,农牧民将粮食、畜产品和农副产品交给经纪人,经纪人和种养植大户将粮食、畜产品和农副产品交给粮库、畜产品加工厂和农副产品收购站。其次,粮库、畜产品加工厂和农副产品收购站,通过“云”POS或便民支付终端,将销售款转给经纪人和种养植大户的银联卡账户,经纪人通过银联手机支付SD卡客户端,将收购款转给农牧民的银联卡,农牧民需要少量现金时就近通过“助农金融服务点”或传统银行网点取现,基本形成农村牧区收购的“零现金”支付。

4.扩大试点阶段:加快走访(当)面推(广)节奏,扩大应用的覆盖面。分析表明,内蒙古牛羊存栏呈现纯牧区减少,半农半牧区和农区增加的趋势,银行卡支付,尤其是银联手机支付产生了新的市场空间。内蒙古银联加快向半农半牧地区赤峰市的红山、松山和元宝山农信联社,巴彦淖尔市五原农商行推介,用于农副产品和畜产品收购。向粮食、黄牛及红干椒产地通辽市科尔沁区、科左中旗和开鲁县农村信用联社推介,用于粮食和农副产品收购,向鄂尔多斯市准格尔煤田和准格尔旗农村信用联社、呼和浩特市郊区和林格尔农村信用联社推介,用于农副产品收购。

5.全面推广阶段:农村牧区普惠金融战略合作。2014年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内蒙古银联联合开展金融便民服务“春雷行动”计划,双方签订了“农村牧区普惠金融”战略协议。其中,农村信用社定制开发“农信社手机银行・银联版”,作为主要电子银行产品向辖内机构统一推广。

6.客户回访阶段:锁定核心目标客户。2012年内蒙古银联首先在首府推广银联手机支付业务,试点一年后在农村牧区推广。2014年银联组织回访农村牧区客户,通过与人民银行巴彦淖尔市中心支行和陕坝、河套、五原农商行的联合分析,认为农村牧区支付市场是一个“长尾市场”,目标客户是分散和个性化的普通农牧民,核心目标客户是经纪人和种养植大户,银联手机支付SD卡客户端作为核心产品,最终会促成“长尾效应”,也将使包括涉农(牧)金融机构在内的参与各方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三、银联手机支付效果评估

(一)交易金额迅速增长

开展银联手机支付业务以来,银联交易结构出现了较大变化,交易金额迅速增长。从交易额来看,位于农村牧区的陕坝、河套、五原农商行月均交易,分别是位于首府的金谷银行的20.9倍、3.1倍、1倍。从交易强度来看,陕坝、河套、五原农商行在册卡月均交易分别是金谷银行的 61.6倍、18.7倍、5.1倍。

(二)破解农村牧区收购高峰期现金净投放难题

创新支付技术,破解人民银行长期关注的粮食、畜产品和农副产品收购高峰期出现现金净投放难题,实现现金“零”投放,服务“农牧业”。人民银行研究表明每100元的交易,使用银行卡比现金节约社会成本1.09元。初步测算,内蒙古收购高峰现金净投放达80亿元,若使用银行卡支付比现金支付每年节约成本8720万元,每年可帮助14%脱贫目标中的2.9万人脱贫。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和畜产品交易和输出基地,内蒙古资金流通需求明显,银联手机支付有效减少了农村牧区收购季节的现金流通量。

(三)银联手机支付对收购经纪人和种养植大户形成刚性需求

银联手机支付 SD卡客户端,在首府城市,它是柜面、网银、ATM和POS机之外的补充渠道,对于客户形成弹性需求,就是说“我可用可不用”;在农村牧区无金融网点地区,它是必选渠道,对于农牧民形成刚性需求,换句话说“我不用就没有”。

(四)低成本扩张金融服务半径,提高电子银行业务替代率

创新应用产品,满足了涉农(牧)金融机构低成本扩张服务半径的迫切需要,推广银联手机支付SD卡客户端提高了内蒙古涉农(牧)金融机构电子银行业务替代率。

(五)提升农村牧区应用银联创新产品的认知度

通过推广银联手机支付等创新产品,农村牧区对创新产品认知度明显提升。陕坝、河套农商行,正蓝旗农村信用联社采取SD卡建设三大商圈,服务农牧民支付,成效显著。

第12篇

自2002年成立起,中国银联的“独角戏”一唱便是13年,除了中国银联,中国银行卡清算市场没有出现过其他身影。尽管包括VISA、万事达等国际卡组织巨头,也曾虎视眈眈,却终究没有拿到入场券。

而在今年6月1日后,这种情况将发生改变。

银行卡清算市场面临“洗牌”

日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管理的决定》(下称《决定》),对全面开放银行卡清算市场作出了安排,在银行卡清算业务领域形成具体明确的准入规则和管理制度。

该《决定》将于2015年6月1日起实施。根据相关规定,符合条件的企业法人可依程序申请成为专门从事银行卡清算业务的机构,境外机构也可通过申请设立银行卡清算机构参与我国人民币的银行卡清算市场。

根据《决定》,申请成为银行卡清算机构需要注册资本不低于10亿元人民币;至少具有符合规定条件的持股20%以上的单一主要出资人,或者符合规定条件的合计持股25%以上的多个主要出资人;且提出申请前应当连续从事银行、支付或者清算等业务5年以上。

由于银行卡清算业务包含持卡人、商户、收单机构和发卡机构的大量金融信息,央行表示,清算市场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关系到银行间清算秩序,因此,对银行卡清算机构实施准入管理。

事实上,开放国内银行卡清算市场,是我国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对中美电子支付服务案裁定的一个约定,将在2015年8月29日前开放人民币转接清算市场。

为此,去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决定,放开银行卡清算市场,符合条件的内外资企业均可申请在中国境内设立银行卡清算机构。而《决定》正是对国务院开放政策精神的落实,是一个框架性指导意见。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支付清算研究中心主任杨涛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银行卡清算市场改革需要在明确风险控制底线的前提下,确立市场准入和运营、退出的游戏规则,鼓励市场化竞争,促使参与市场的卡组织加快技术创新和组织完善,最终形成多层次、高效率、低风险的银行卡清算服务体系。”

在外界看来,《决定》直接打破了中国银联垄断市场12年的局面。

银联的“盘算”

2002年,中国银联成立之后,国内就只有这一家银行卡清算机构。按照相关规定,国内用户每刷一次卡,提供刷卡机的商户都需要支付一笔手续费,发卡银行拿走70%,提供POS机的银行或银联的子公司“银联商务”拿走20%,银联拿走10%。这被外界理解为坐收政策之利,所以银联一直备受垄断指责。

“历史改变的那一刻,来得比你我想象的快得多。”有媒体报道称,中国银联总裁时文朝曾在一份内部邮件中这样写道。《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曾在2014年底的一次金融论坛上问时文朝,“中国银联现在的压力大吗?”当时,时文朝非常坦率。他并不否认,在银联初建时,曾享受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但是从2013年开始,这些文件已被逐渐废止,“中国银联躺着挣钱的日子终于一去不复返了。”

比如,2013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了《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根据该办法规定,在线下收单业务中,第三方支付机构可以和银行进行直联。从此以后,中国银联并不一定还能分食10%的手续费。

“监管政策、产业环境、市场环境、竞争态势都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果大家认为中国银联还是‘机器一响黄金万两’,你就OUT了!”时文朝在那次论坛上说。

中国银联高级主管王忠云也曾公开表示,互联网通用时代对中国银联的政策保护已经彻底取消,也就是说中国银联现在已经一夜之间开始“裸泳”了。

但是,不少业内人士也认为,银行卡清算市场放开在短期内对银联影响不大,目前银联在线下支付方面的地位十分牢固,还没有其他公司能对其构成实质性挑战。

有业内人士称,银联花了那么多时间、金钱建立起来的优势不可能在短期内被打破,其他平台想在短期内达到银联的优势是不可能的,“短期内,银联的地位不可能被撼动”。

中国银联相关负责人回复《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称,作为市场化的商业主体,中国银联将与其他银行卡清算机构在同样的监管条件下,依法合规开展平等的市场竞争。

面对竞争,上述银联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银联将结合“一带一路”、“互联网+”等国家战略给银行卡产业带来的新机遇,积极开展境内外合作,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开放式综合支付服务平台。

谁是银联的竞争对手?

在外界看来,银行卡清算市场开放后,对银联来说,三个方面的冲击扑面而来:首先,以万事达、VISA为首的外资信用卡清算国际组织的冲击将很快到来;其次,来自于国内大型银行的冲击,工商银行早就觊觎银行卡清算市场这块蛋糕;再次,来自于冲击力最大的网络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冲击等。

最兴奋的莫过于外资信用卡组织。VISA在给《中国经济周刊》的回复中称,“对该新颁布决定充满期待,希望相关规定将允许更多的参与者来参与国内支付市场的建设与发展。”并表示将对新颁布的规定予以研究,并且期待相关监管机构能够颁布进一步的实施细则。

万事达则表达得更加直接。“万事达卡一定会申请牌照,从事中国境内的人民币清算业务。”万事达卡中国区总裁常青表示。

相比外资组织的直接,国内第三方支付公司则显得更有些委婉。

一直以来,支付宝可能会做“线上银联”的声音最多。值得一提的是,就在银行卡清算市场宣布放开的同一天,媒体曝出支付宝总部从浙江杭州迁往上海浦东陆家嘴,且注册资金恰好为10亿元。业内人士表示,支付宝已具备成为该类机构的能力,但成为一家转接清算机构并非易事,需要面对与传统金融清算系统的众多博弈。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多个国内大型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方均表示对银行卡清算市场开放表示欢迎,但对银联的事情不予置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第三方支付企业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垄断地位被打破之后,银联面对的最大竞争对手就是以支付宝、财付通等为首的第三方支付平台。”

另据中国社科院支付清算中心的一份报告显示,“从实际情况看,以提供网络支付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企业事实上也成为重要的转接清算组织”。

专业人士分析,从现在给出的准入条件来看,下一个中国本土卡组织可能出现在大型互联网金融公司或者大型银行之中。而在国内支付机构中,目前主攻线上的支付宝与拥有最大线下收单的工商银行参与清算市场呼声最高。

工商银行的2014年年报显示,去年工行净利润2763亿元,平均日赚7.57亿元,可以说是全球市值最大、最赚钱的银行。而2015年以来,这家“宇宙行”也迎面站上了互联网的风口,互联网金融品牌及产品。实力雄厚的资金、超强的盈利能力等多方面因素,都让工行看起来是当之无愧的下一个“银联”。

业内人士表示,刚刚出台的《决定》还只是框架性的文件,具体的监管问题、业务细节还需要更为系统的文件厘清。“比如,工行、建行等如果都决定自己做清算平台,放弃和银联合作,银联很可能会面临直接消失的问题。”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第三方支付企业负责人称,考虑到市场的平稳和持卡人的方便,应该会有一定的限制性规定,这些都要等细则出台才会知道。

消费者有何实惠?

随着中国银行卡清算市场的放开,竞争将会促使刷卡费率的降低。此前微信、拉卡拉都推出自己的POS终端。对商户而言,这些POS终端不仅安装价格便宜,费率也相对比较低。由于中国银联的“围堵”,这些最终都没有大面积铺开使用。

而VISA、万事达此前在国内都使用的是银联通道,此次,如果它们和支付宝、腾讯等公司都拿到牌照,竞争必然会让刷卡费率下降。

“如果用起来和现在POS机感觉一样,我们肯定直接换一台其他公司费率低的POS机。”北京市朝阳路上一家火锅店的老板说。

目前,消费者每在商户刷一次卡,商户都要支付一笔手续费,手续费因消费类型不同而各有高低,但最高不超过1.25%。市场有了竞争者,商户得到的收单服务也将更加完善。业内人士猜测,目前收单市场中发卡行、收单机构和银联“7∶2∶1”的分成比例可能有调整,商户的经营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并可能更多地让利给消费者。

对于喜欢出境游的消费者来说,VISA和万事达等国际卡组织的进入,为多币种银行卡需求打开了新的大门。以后,单一带有VISA、万事达等卡组织标识的银行卡在境内POS上无法受理的局面将成为历史。VISA、万事达、美国运通、JCB等都可能通过其会员银行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信用卡。也就是说,除了消费者已使用多年的银联卡,以后将有更多品牌的银行卡可供选择。

比起降低收费和提升服务,国际品牌给中国银行卡清算市场更大的实惠是:成熟的风控水平。

VISA、万事达成立时间较长,全球化水平较高,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信息数据,对反洗钱和反欺诈具有一套较为成熟的风控体系和手段,而这些正是目前中国银行卡清算市场极为欠缺的。

“目前国内银行卡市场盗刷、套现乱象丛生,如果能从国际卡组织身上学习到一些‘干货’,中国银行卡市场将受益无穷。”一名银行卡业内人士说。

不少人可能对2006年中国银联出现的网络瘫痪事件记忆犹新,当时全国多数地区银行卡无法跨行取款及刷卡,ATM机前排满长队。专家指出,更多的清算机构进入市场,或有利于清算系统稳定运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