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油田信息

油田信息

时间:2023-05-29 17:48: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油田信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油田信息

第1篇

油田企业在目前的施工过程中遇到很多各式各样的问题,比如勘探开发难度大、成本高、人才短缺等现象。怎么解决目前我国油田问题,突破现状,促进新时期的发展目标,成为很多企业关注的要点。合理的运用油田信息化的管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举措,通过对于油田信息化的利用可以有效地缓解目前我国油田发展的瓶颈。下面主要针对油田信息化管理展开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油田;信息化;管理思路;信息化管理

随着现代化科技的不断进步,油田信息化在管理方面做出了很多贡献,通过对于管理制度的改良和积极的研究与分析,对于油田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保障,并且得到了一些成效。对于企业项目的管理和过程中的招投标措施进行改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管理制度的规范化标准和透明度,降低对于成本的投入,提升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水平。通过切实的实施与实践,为油田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良好保障,促进油田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但是,结合我国目前的总体来看,油田信息化的管理水平还是有些欠缺,落后于其他国外的石油企业。由于企业的管理机制和发展过程都不一样,不能完全按照国外的石油企业信息管理模式来抄用,所有我们必须要结合实际的企业情况,选择有助于企业特色文化发展的信息化管理手段。

1油田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1.1提高油田开发生产管理水平

信息化的管理方法可以有助于油田的整体管理有很大的帮助,由于油田的施工特点都是比较分布的,信息化的技术应用可以进行整体的融合,通过对于油田各个工作点和现有的信息资源展开分析,达到对于各个场站和油井的自动化控制,利用哟天的互联网通信功能,对现场的施工环境和生产信息进行实时监控,确保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于各个生产装置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共享,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1.2提高生产的安全性

油田信息化管理的主要目标在于各个生产点实际情况的监控,这样有助于施工管理人员对于现场的了解和有效信息的收集。通过对于信息进行分析,及时准确的做出判断,确保油田工作的安全生产。同时,信息化的管理在对于突发事故或者故障问题能够及时的发现,并采取合理有效地措施,确保石油生产的安全和顺利实施。

1.3降低工作劳动强度

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是在现代化科技发展的基础上来展开的,利用信息化的技术可以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在一些科研效果比较成熟的工段,可以达到无人操作。在实际的信息化运用过程中,在油井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可以大大的降低工人的劳动力,充分利用人力资源,降低管理人员对于生产过程中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实现自动化的操作,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2油田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2.1提高信息利用的水平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运用信息化的管理,可以有效地对各个油井的生产情况进行管理,这也是信息化管理的最终目的,通过对于信息化资料进行整理和利用,指导施工中的各项成本投入。在管理过程中,信息化数据必须要有专业的人员来提供,在平台的建设和标准设计上需要由专业人员来完成,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对于信息化的服务,应当配备专业的信息化服务人员,通过对于职业技术的培养,不断地提高技术人员的工作水平,促进油田信息化的有效利用。

2.2做好石油企业内部的统筹工作

落实石油信息化建设,必须要从企业本部开始实施,加强管理人员对于石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油田的信息化建设如果要想良好的发展,必须要做到全面的执行,不管是领导层人员还是底层的工作人员,都要突破对于老旧工作模式的改革,避免有些员工一味地执行老思想和工作模式,我行我素,加强对于内部的统筹工作,加强思想教育,确保石油信息化可以顺利的落实。

2.3注重人才的培养

石油信息化的建设,需要有人才的配合才能够顺利实施。在进行油田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还必须要注重对于人才的培养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初期,需要培养符合实际需求的现代化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懂得对于基础计算机知识的应用,还能够不断地创新思维,与时俱进。对于信息化的应用,必须要有一批高技术书评的信息化技术专业人员,所以企业需要不断的吸收相关人才,强大自身的技术队伍,并且对于内部员工进行不断地培训和学习,加强企业人才建设的力度。定期的组织领导员工的交流和考察,吸收成功经验,促进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2.4建立石油企业的数据中心

信息化的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实施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不断地改善适合当前企业和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建立石油企业的数据中心,现代化企业智能化、信息化的发展目标,不管是任何的企业,如果想实现信息化的管理,就必须要成立企业的数据中心,并且对于数据中心中的信息不断地完善和及时的更新,这可以有助于石油企业的工作效率。并且还应该发展数据中心的数据共享,进入全新的信息化环境,促进我国石油事业的整体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油田的生产过程中间应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可以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增长,降低人员成本投入,加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所以我们应该对于油田信息化管理进行大力的推广,逐渐的实现全面的信息化管理机制。根据油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作用,采用适当合理的具体措施,加强油田的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刘文晶.油田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应注意的问题[J].管理观察,2011(03):31-33.

[2]张华义.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7,30(03):66-67.

[3]陈茂银.浅谈如何做好企业改扩建项目档案的收集工作[J].科技视界,2013,(16):95.

第2篇

一、油田信息系统的特点

首先业务应用种类繁多,其业务涵盖了勘探与生产、炼油与化工、销售、天然气与管道、工程技术、工程建设、装备制造七大板块,同时还包含OA系统、电子邮件、视频会议等办公系统;其次承载信息系统的网络规模庞大、接入环境复杂多样,包括办公管理网络、生产网络、矿区服务网络、卫星网络、海外网络、互联网网络、项目网络、宾馆、培训中心网络以及员工公寓网络;最后是面向的桌面用户数量巨大、提供的服务类型各异。油田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作为国家重要信息基础设施,油田的信息系统依然面临着较多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安全威胁,随着油田信息系统应用的迅猛发展,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也日益凸显。

二、信息安全发展的新动向

3.1云计算、物联(传感)网和虚拟技术推广的关键问题是安全。这些新技术突出问题是增加了安全保障的复杂性,模糊了传统的用户、服务商的原有责任界限,造成安全管理上的新问题。51%的美国CIO认为上述新技术最大的隐忧是安全尚未有效解决,国内信息安全界存在同样的担心。

3.2强调应用安全特别是重视WEB、终端和安全事件管理成为当前重要着力点。当前上述方面隐患、疏漏多,防护措施不到位。需加强漏洞发现、补丁管理、应用软件编码安全,及对安全事件的集中监控、分析,做好态势感知、事件处理。

3.3身份管理的基础性作用引起更大重视。身份标识、验证与认定是网上授权、访问控制、监控与审计的基础,关键是真实身份与网上数字身份的一致和有效,现有身份鉴别机制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开发。我国提出并在一定领域实施了身份实名制,美国《网络空间可信身份的国家战略》,德国开发并施行的可信网络身份管理系统,都是实际解决这一问题的尝试。

3.4注重硬件解决安全问题的新趋势。信息安全的基本技术方法是“硬件保护软件、软件保护信息”。安全防护系统愈来愈复杂、高速,软件又易于被攻破的问题,近几年,人们回头求助于硬件架构。不久前,美国国家IT研发委员会集中百余名专家研究国家网络防护策略,提出改变“安全游戏规则”的五条建议,其中之一即倡导以硬件保护安全。

三、小结

通过对油田安全形势的分析和研究,有助于对我们今后的工作起到指导性的作用,让我们清楚地知道我们应该在那些方面继续努力,不断提高油田信息安全水平,为油田生产保驾护航。

作者:贺闯

第3篇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油田电力公司天津300280

摘要 随着经济发展,企业对石油资源的需求量增大,给石油企业的生产带来了巨大压力。在石油企业生产过程中,油田电网的建设也逐渐引起了企业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对油田电网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其面临的困境,针对电网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 石油企业;电网;信息化;GIS 技术

油田电网是油田企业为生产建设和居民生活供电的各级电压电网的总称,主要由网内发电厂、变电所、配电网及输电网四部分组成。油田电网不同与普通电网,具有用电量大、负荷密度高、对供电质量及安全性要求更高等一系列特点。因此,油田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稳定性对于油田的生产建设和居民的正常生活具有密切联系,如何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提升油田电网的服务质量,已经成为我们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1 油田电网面发展现状及问题

1.1 我国油田电网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石油工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随着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不断投入使用,新油田的开发和老油田开采规模的扩大速度越来越快,促进了油田电力系统的建设与发展。目前,大中小型自备电厂、网架已在各大油气田不断建设,逐渐形成了油田电网的专用电力系统,并且还与外部电力系统紧密连接,保障了石油企业的正常生产。我国油田电网在经历了电网成型阶段、电网优化阶段、电网技术改造阶段之后,已经迎来了电网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阶段。

1.2 油田电网特点

油田电网不同于普通电网,主要服务于油田生产建设和居民生活。油田开发生产形势变化较快,油田企业对经济效益和投资回报要求较高,为油田电网的规划和建设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随着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需求量的增加,原油产量形势日渐严峻。电力是油田企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动力,无论是原油生产还是运输,都离不开电力的支持,这就对电网的可靠性、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油田新老油井的深开采,油田电网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油田电网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油田企业面临的十分紧迫的一项任务。

1.3 油田电网面临的问题

油田电网负荷过于分散,结构复杂,分支多,线路长,分布面广,造成了整个电网的供电半径较大,据统计,油田电网主干线路长度基本达到5km 以上。油田电网变化性较大,部分油井枯竭封井后,其供电线路就可能拆除或者废弃;而新油井的开采,也将预示着供电线路需要架设到该地区。油田滚动式开发使得部分配电网承受负荷远远超出规定值。而一线式供电结构中线路出现故障后,将直接导致整个电网断电,严重影响了原油生产。灵活的、可靠的、变换的电网运行方式成为油田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油田电网的信息化建设成为必然趋势。

2 油田电网信息化建设

2.1 建设原则

油田电网信息化建设中,应以统一规划、分布实施、控制成本、注重实效为总原则。具体来说,应满足以下几项要求:

第一,将油田企业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全盘考虑,统一规划,消除可能存在的信息孤岛,避免由于局部优化对整体目标的影响,争取达到企业整体最优化。第二,为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作用,应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注重系统的实用性,根据油田企业的特点选择硬件和系统软件,在满足实用性的同时,在设计思想、系统构架、采用技术、平台选用方面应注重先进性、扩充性、开放性及前瞻性。第三,满足标准性和开放性,总体设计上符合国际先进的技术标准,选择通用的标准接口,保持系统的可移植性、可扩展性以及后期的维护性。第四,可靠性和安全性原则。信息化系统应坚持安全、保密的原则,为整个电网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及运用提供安全保障。第五,油田电网的信息化在满足以上要求的同时,还应坚持灵活性和经济性的特点,减少技术风险和投资风险;采用模块化组件技术,提高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灵活性。

2.2 结构组成

(1)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负责油田电网中生产过程的控制和调节,主要包括电力生产设备及配套监控设备,是电力生产系统中的基本单元。(2)监控信息模块。监控信息模块职能主要是为油田电力生产提供实时管理和监控的信息系统,该模块通过SIS 系统完成对数据的采集、计算和分析、故障诊断、负荷分配等功能;另一功能是将机组性能状态相关信息传输给上层MIS 系统。(3)仿真研究模块。仿真研究模块需要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图形图像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等完成对机组运行环境和运行过程的模拟再现,为电力技术人员研究控制系统、事故再现、运行分析、故障分析等提供参考。(4)管理模块。管理模块按照电网的生产建设周期,分为基建期和生产期两部分,两段时期应用的系统解决方案相同,基建期的软件体系构架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和开放性,以便升级后将基建期所得相关数据直接转入生产期使用。(5)视频监控模块。视频监控系统应用现在的网络系统,并借助嵌入式网络视频的功能,完成从监控点前端、监控中心和监控工作站的数字化管理,这是监控系统未来发展的趋势。

2.3 技术支持

现代网络技术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油田电网信息化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以地理信息技术为例。地理信息系统是由地理学、地图学、测量学、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以及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具有应用广泛、针对性强、涉及因素多的特点,该系统可完成数据采集、编辑、存储、管理、处理、变换、分析统计以及二次开发等功能,为油田电网信息化的建设及应用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

3 结语

电网是油田企业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础性设施,对石油企业的正常生产具有重要影响。随着生产中开采难度及电网建设难度的逐渐增加,传统的电网建设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石油企业生产的需求,利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定位技术等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成为油田电网建设的主要趋势。

参考文献

[1]吴世富.油田电力系统电网的优化设计[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4(5):70-71.

第4篇

关键词油田;局域网;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2-0156-01

油田生产工作环境中,对于信息化的重视以及对于相关技术的引入,一直秉承着一种十分积极的态度予以展开。信息网络的成熟与否,直接关系到油田工作环境本身的效率,并且在当前自动化以及半自动化技术日益深入油田生产各个环节的情况之下,信息环境的打造甚至直接关系到油田组织的经济利益。基于此种考虑,必须对油田生产环境中的信息安全问题予以重视,唯有如此才是确保油田得以进一步快速发展的前提。

1油田工业环境中的信息安全需求

对于油田工业环境而言,其信息的地位和价值与通常社会环境中的有所不同,这种不同不仅仅使其明显区别与日常的生活,甚至让油田信息环境呈现出与普通生产环境极大的不同。从表现角度看,油田环境下的信息程度,一方面在局域网的成熟程度上有所表征,另一个方面对于数据本身的应用深度,也有独立特色。而这些对于信息的安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油田工业环境之下的信息以及数据,很多都与石油产业的开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自动化程度的加深,很多数据都直接来源于石油开采过程中的自动化仪表,以及与此相关的诸多技术参数和工作环境监控等。对于这一类的数据,其安全特征直接关系到油田生产的安全程度,并且由于涉及到很多技术方面的参数,因此这些数据甚至会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这些都成为了油田工作环境中的数据安全需求特征,只有给予充分的重视,才能通过数据的安全实现油田组织的安全保证。

在油田工作环境中,数据安全实现的挑战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其一在于数据来源的繁杂,其二在于数据总量的庞大。数据来源繁杂,就很难通过数据的来源身份来对其安全属性和安全需求等级实现描述,甚至有一些数据可能因为其周围相关的数据而导致其安全特征的改变。比如对于油田生产环境监控数据而言,在仓库中的监控数据和在开采现场对于仪表工作环境展开监控的数据安全等级和需求就会有所不同。与此同时,油田环境本身存在大庞大数据量,也为其局域网内部的安全水平提升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网络只有在互联的基础上,才能更深一步发挥其自身的价值,因此在油田环境中,局域网也必然会与广域网络保持连通状态。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必须对通过网关的数据进行过滤和筛查,发现其中的问题并且展开拦截,才能切实保证局域网内部的信息安全,保证油田工作环境以及相关技术的安全。但是面临如此庞大的数据量,想要实现有效的数据过滤,对于油田工作环境中的局域网网关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油田环境中的信息安全水平提升

通过对于油田工作环境中信息安全本身存的需求以及发展瓶颈的深入分析,可以了解到当前唯有切实提升油田环境下的信息安全水平,才是进一步实现油田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对于油田局域网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而言,除了相对基础的及时更新系统软件并且加强防火墙和嗅探器的建设以外,还有如下几个重要方面需要加以考虑。

2.1 深入数据分析

对于数据的分析常常会成为局域网安全工作中被忽视的一个环节,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海量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麻痹工作人员的因素,也很难有人能够接受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展开数据分析。但是对于局域网安全特征而言,数据从本质上反映的是局域网的工作特征,而对于这种工作特征数据的分析结果,就会成为忠实反映局域网安全特征以及其他工作特征的重要依据。对于这些局域网本身工作数据的分析,必然可以成为进一步提升局域网安全水平,完善其安全防范机制的重要手柄。

2.2 加强人员管理

对于人员的管理,本质上是对于不同数据访问权限的管理。相关数据分析表明,在局域网的安全问题方面,大约有70%左右的安全故障和数据访问以及操作权限的滥用相关。考虑到这种状况,必须加强对局域网数据授权的管理,务必做到不同的数据以不同的身份开放给不同的人,对于某些数据严格控制其操作权限,尤其是对于直接关系到油田生产工作过程的数据以及用以反映客观事实的数据而言,尤其应当严格控制,对于其只读属性的保证,本身也是对于油田工作安全的保障。而对关键的工业技术参数的修正工作,则应当在权限严格控制的基础上完善记录和反馈机制,加强对于工业工作行为的控制。

2.3 完善数据智能识别

对于这一方面,通常的做法是建立起一个相对完善的智能化数据防泄漏安全体系,该体系应当可以展开对于油田内部环境中不同角色的数据实现智能识别,并且依据其不同的工作特征来确定安全等级,进一步展开有针对性的安全保护措施。智能化数据防泄漏安全体系建立的意义,对于油田局域网而言,首先是对于网络中控制计算资源的智能使用,帮助安全监测力量能够更为针对性的面向安全等级相对较为优先的数据集群,其次,通过此种智能安全识别方式,另一个重要的价值在于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安全需求做出响应,借以提升整个局域网的安全性能。一个完整的智能化数据防泄漏安全体系应当能够基于数据的整个生命周期展开监测和服务,从数据的生成阶段开始就展开测探和识别,并且依据数据特征不断更新数据的安全级别,实现安全级别和管理的动态监控,将整个系统的安全特征推到新的层面。

3结论

信息化建设推动了油田的发展,但是由此带来的内网安全问题也比较突出。内网安全问题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油田的正常生产的进行,为油田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必须要对油田当前内网的安全性形式进行仔细的分析,并找到解决的措施,将油田的内网安全风险尽可能的降低,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杨威,贾祥福,杨陟卓.局域网组建、管理与维护[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2]彭维平.基于可信平台的数据泄漏防护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1.

[3]王辉,刘淑芬.一种可扩展的内部威胁预测模型[J].计算机学报,2006(08).

第5篇

关键词:油田信息化;业务重组流程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1月4日

一、油田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意义

(一)分析现状。根据对大部分油田企业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现状分析得知,大部分单机使用于打印票据、财务报表;联网功能较为简单,趋于形式联网输入票据、做账、审核、生成报表,采购系统也可在网上进行;做出的企业管理方面的决策以及对各方面的控制却没有与管理信息系统紧密联系起来;员工缺乏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且对管理信息系统不够认识;企业流于形式建立的系统并没有发挥对企业有利的最大的作用,可见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性。

(二)企业信息化管理及数据真实性得到保证。只有为企业建一个完整的管理信息系统,才能保证企业信息化通过各项网络高科技的先进技术得以有效最大化的实施,联网实现企业从无到有的整个业务流程以及经营和管理各项决策,管理层更是可以联网在线透明化地了解所有本企业的信息数据,从而做出最有利的决策,促进企业飞速发展。

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对所有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基础数据自动生成、采集、传递、归总等工作均通过网络来实现,统一通过管理信息系统运用计算机进行数据信息化管理,大大的避免了一个企业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也就是财务信息及基础数据的失真,确保了及时性与安全性。

二、业务流程重组的必要性

(一)石油行业现状。我国石油工业最重要的一次重组发生在1998年,中国石油、石化两大集团公司的组建,第一次为这个行业引入竞争机制。为建成更有效率和更具竞争力的国际油气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又首先进行了进一步重组,于1999年11月5日成立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据报道,2008年,中石油了《关于推进共同持股公司股权整合减少法人层级有关工作的通知》,指出要推进共同持股公司股权的集中与整合,减少法人层级,推进集团公司专业化重组。此次交易完成后,中石油持续多年的装备制造重组基本收官。卓创资讯分析师刘峰表示,从中石油以往的数据来看,装备制造业的利润情况在其各大业务板块中的表现不俗,重组整合旗下装备制造企业,可增加企业整体利润。

近年来,我国对自然资源的需求猛增,石油行业逐渐做大做强,积累了雄厚的资本,甚至还具备了对外并购的资金实力。但在企业的管理方面,迫切需要一套适合企业自身的、完整的、规范的、科学化的经营管理流程。

(二)业务流程重组的涵义及特点。BPR(业务流程重组)理论是于1990年首先由美国著名企业管理大师迈克尔・汉默先生提出,美国的一些大公司,如IBM、通用汽车等纷纷推行BPR,实践证明,这些大企业实施BPR以后取得了巨大成功。它的奠基人Michael Hammer和James Champy的定义:“BPR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作根本性的思考和彻底重建,其目的是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改善,使得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竞争、变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

BPR是国外管理界在TQM(全面质量管理)、JIT(准时生产)、WORKFLOW(工作流管理)、WORKTEAM(团队管理)、标杆管理等一系列管理理论与实践全面展开并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末,对已运行了100多年的专业分工细化及组织分层制的一次反思及大幅度改进。

(三)业务流程重组的意义。企业所处的竞争市场多变,以顾客为中心竞争一触即发;消费者主见极高,要求产品高质量且个性化导致商品生产出来后周期不断缩短,且被新颖的个性化商品替代速度也极快。企业必须不断审视自己的管理组织形式以及生产经营模式,满足消费者需求,实现企业盈利目标。可见业务流程重组的实施为企业带来了一次新的管理革命。

使企业原先类似于“金字塔”型的复杂庞大的管理组织结构得以简化;也能省去生产经营过程中一些无用功的步骤,大大提高效率;企业的资产资源得以优化使用,应对变化快速的市场和要求个性化的消费者也能很好地进行工作。

三、华庆油田业务流程现状

2008年11月,华庆油田正式启动信息化项目,主要是利用数字化技术、自控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企业管理模式逐渐迈入了信息时代,数字化管理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是油田企业生产组织和管理方式的革新,也是控制投资、成本,提升效率,安全生产,增加利润的核心技术支持。

油田生产区域大,油井数量多,管理的链条延伸性也很大,整个油田生产运作系统极其复杂,大部分靠指令来完成工作。随着油田企业生产规模扩增,仅依靠电话传递信息使管理信息不具备及时性,没办法及时掌握所有的各方面的信息,反倒增加各种会议,加大了工作量,使管理成本虚增,使企业生产与管理周期及效率受到巨大的影响。

接下来分析一下华庆油田在实施信息化项目的整个过程中基于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流程重组的结构,在传统管理模式向新管理模式的转变中由三个层次构成,分别是信息观念转变、步骤流程转变和组织结构重建。观念的转变引发面向流程的转变,并且面向劳动架构的组织机构重建,同时也是流程面向职能的转变。

要进行业务流程重组首先需要进行分析工作,主要步骤为资料收集、描述流程、诊断分析、找出需要重组的流程、设计重组方案。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确定的范围最好是整个油田的生产经营管理,通过对关键流程进行分析,有安全管理、原油生产组织管理等20多个流程,并针对每一个均做出流程图从而进行分析,尽量列出对组织生产管理、安全管理的各方面有很大影响的流程,根据这些流程判断每个流程的重要性和重组的可行性,筛选出能够相互重组整合的流程,这样一来便确定了重组的目标,同时将资源集中,实施业务流程重组。

油田的主要模式是开发、测量、采集、处理、运输。主要产品为原油开采,根据原油的产量进行中心组织生产,强调面向客户和供应商来整合企业业务流程。

四、华庆油田信息化项目业务流程优化实施路线

华庆油田信息化项目业务流程的原则定位为“生产组织有效变化、提升整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重新计划油田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改善管理层次,建立扁平式管理模式,削减传统的较为繁复的“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使得企业的管理效率得以提高。

对管理进行诊断,并进行指标评价,企业的目标基本上可以定义为较低的成本、工作流程精简且流畅以及达到最优、将企业的利润效益达到最优。油田企业属于资源型企业,大部分产品是原油生产,可以考虑的指标有以下几种:生产准备周期(生产资料准备充分性、数据准备率、工作组织及时率)、原油生产成本(生产信息处理速度、核算准确率、核算及时性)、信息化管理系统性能(可靠性、可扩充性、操作便捷性)、效益(经济效益包括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效率(华庆油田信息化项目的利用程度、信息资源的被利用程度)。

五、华庆油田实施业务流程重组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传统的业务流程向新的业务流程转变时,总会产生一些问题:(1)华庆油田的结构类似于“金字塔”按处部、作业区、班站的阶层编制。根据平时的经验进行生产管理,如遇到一些特别的新情况应变能力较为缺乏,生产状态不够积极,较为被动。整个企业的管理职责不论是工艺还是设备不够清晰,与实施部门的协调性较差;(2)在油田公司中整个企业相对具体的生产计划指令一层一层下达,计划权力下放对计划的统一性、强制性会有一些影响,难以平稳均衡的按计划进行。整体管理采用人工方式,效率较低,常常需要多个部门多次的审核批准,等申请下来会耽误许多工作,影响了业务的及时性,存在经营风险;(3)油田企业属于特殊行业,与地理位置及环境有很大的挂钩,油田区块分布较为分散,地形条件也很特殊,有许多站点构成,若没有实施基于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化项目,整个油田项目的业务实施及生产管理过程不够系统,没有形成完整的合理的系列化。大部分设备重复使用率极高,耗用率过大,成本消耗过快,各个油田站点不够标准化,生产组织难度也很大;(4)近几年,部分油田经常被报道事故安全问题存在很大的漏洞,以及一些对突发状况的应急情况,应急物资的信息也有很大的舞弊,应急物资是否充足都不够清晰化,导致对应急抢救的保障措施也较为缺乏。

在风险管理方面:首先,在项目技术风险方面,天气原因会影响到油水井场设备损坏,各个设备之间是否能够兼容;其次,在项目组织风险管理方面,每个项目的组织者负责人的决策是否合理,全体项目人员的业务实施能力专业程度是否够强,由于油田油井分布过于分散人与人的沟通协商也较为缺乏;最后是针对项目质量风险的控制,基础产品的购置质量需要控制,整个系统平台信息化的应用及运行是否稳定。

企业业务流程优化的设计与实施将以客户的标准为根本标准。鉴于现在油田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大部分采用外包的方式,不仅需要注重选择软件商,也要着重培养企业内部人员。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志军.浅谈油田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A].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4.

第6篇

关键词:油田 物资管理 系统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1-237-02

一、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现代物资管理要求信息化是必然的趋势。作为生产规模迅速、持续攀升的大型采油厂,长庆油田采油三厂以超前的意识和开放的眼光把实行物资管理信息化提升到了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高度,大力开展物资管理信息化工作,通过不断摸索和改进,为油田生产建设物资供应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油田物资管理信息化的背景及产生

在推广信息化之前,油田物资管理尚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尤其是在衡量一个单位物资管理能力的信息化方面更落后,造成了工作程序繁杂、业务迟缓、效率低下等现象,且存在很多管理漏洞。突出表现在:一是设备及人员利用极不充分,信息很难共享,造成巨大的资金和人员浪费;二是反应迟缓、效率低下,物资管理的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不能实现集成和实时控制,无法从根本上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针对上述状况,引起了上级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高度关注,并投入大量资金对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商务进行扶持,拉动了物资管理系统发展,为物资管理行业注入了强劲的推动力。

2003年,长庆油田公司正式建立并投入使用物资信息管理网络,该网络是集需求计划、采购计划、合同、调拨、仓储、供应等主体业务于一体的网络化管理系统,在油田物资采购和日常管理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网络化物资管理的推广应用有效的规范了业务流程,减轻了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在油田公司各二级单位和料库工作中得到全面应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促进了长庆油田公司物资管理业务流程的自动化、透明化,降低了综合成本,提高了公司的整体效益和效率。

三、采油三厂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1.结合实际,统一部署,积极构建物资信息管理系统。物资的信息管理就是对物资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传播和利用的过程,也就是将物资信息从分散到集中、从无序到有序、从产生,传播到利用的过程。同时对涉及物资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包括:品牌、价格、技术、双方信誉等进行管理,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在此情况下,采油三厂物资管理信息化工作应用而生。

采油三厂在电子商务工作的推进过程中,对物资管理信息化工作非常重视。为了进一步推进并深化物资信息化建设,加快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全面提高物资管理工作的水平,厂里组织召开物资信息化应用技术研讨会,并深入到各基层单位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各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深入交流。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厂物资信息化应用的基本原则是:整体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务求实效,实现效率、效益共享。同时也明确了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架构是:基于统一标准规范的要求,实现各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全厂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要以规范统一为最终目标,涵盖物资业务处理的主要流程,要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及相关周边系统的标准化集成接口。基于以上认识,按照《电子商务应用系统管理办法》,厂里对物资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全面推开做出了安排和要求,并立即着手实施。

目前,在油田公司物资装备部的领导下,该厂物资信息化管理工作已由最初的摸索建立阶段进入了成熟应用阶段,通过对物资需求计划、采购管理、合同管理、质量管理、库存管理、供应商管理、价格管理、综合管理、编码管理等几个信息管理子系统进行有效地整合与集成,建立了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换与传递机制,发展了相应的功能连接,从而实现了对物资管理中心业务的统筹运作与科学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构建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深远意义和影响。目前,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运用成果的主要标志是人员素质复合化、基础数据标准化、管理流程规范化、业务处理自动化。物资信息化工作的实施,更大程度地促进了信息技术融入到实际业务中,提高了物资采购效率与管理水平,并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了应用队伍的素质。可以说,物资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立,从理念上、从根本上推动了油田物资管理水平,开创了具有更大发展空间的一种全新的物资管理模式,其意义和影响可谓极其深远。

四、物资管理信息化系统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的信息系统和业务系统不能达成同步统一,不容易实现实时的信息采集,在业务操作过程中,必须用信息系统来做业务,即让信息与业务系统结合,才能够真正解决好信息的采集问题。比如:物资早已入库,但物资验收单还没有录入;物资早已出库,但物资发料单还没有录入。采购物资到货后,必须由收货单位出具《直达物资现场交接单》并送达物资管理部门后,由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人员依据交接单办理网上验收,同时由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中心的专人对单据进行汇总,办理结算手续。由于我厂各单位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点多线长),物资从运达生产现场至物资验收单的最后结算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客观上影响了验收单据的处理速度,没有真正实现信息的实时采集。同时,还不能够做到大规模的信息共享,因此,信息用于决策的部分还不多,所以说我们现在的物资管理信息化仍然是以基础性信息化为主。

2.系统自身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漏洞,经过几年的运行,应该利用该系统对日常工作中(采购、库存、运输、供应商、结算)积累下来的数据进行优化的工作还未开展。这是一个要求较高的模块,可能会涉及到整个流程和日常业务操作的再造,因此,只有对业务深入了解,保证系统的实时、高效,才能满足进一步优化的要求。

3.由于油田生产建设所需物资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业务量大,物资管理网络对信息处理的速度不是很高,在这种情况下,系统自动对物资供应市场的信息变化反应迟钝,更谈不上决策的科学性。用计算机来管理物资不能照搬人工管理模式,做人工管理的翻版,而是应根据物资管理的目标对人工管理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借助信息技术使企业的大量基础数据共享,以信息化推动管理,最大限度的降低库存成本和风险,提高决策的速度和准确率,利用科学化管理思想提高业务管理水平。

4.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不单单只是运行一套软件,而是管理流程、管理思想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结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只有真正将信息技术作为提高物资采购效率与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融入到实际业务中,并坚持不懈地推进,才能见到更明显的效果。由于我们现在的物资管理信息化仍然是以基础性信息化为主,加之油田所在的特殊的地理区域和巨大的物资流量,且物资管理信息系统部分从业人员的水平较低,对整个供应链管理中的个别环节把握不准、操作不当。

五、相关建议及设想

虽然我们在物资管理信息化方面走在了时代前列,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要想健康、快速地发展,就要在物资管理的思想和手段上向科学的、更先进的方式靠进。采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物资管理信息化,是提高物资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我们在看到物资管理信息化发展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对物资管理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依然有待进一步提高,且物资管理信息化水平低的现实,影响了物资信息与管理信息的有效结合。这一切均是我们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鉴于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及设想:

1.在信息系统中,集中型控制系统能够导致全局最优,而分散型系统只能导致局部最优,因此,要尽快组建起较大范围的物资流通网络。通过对客户资料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使各单位之间实现物资流通机能的整合,单位和单位之间形成相互依存的战略合作关系,在业务上有协同的要求,同时对于我们自身来说,库存信息是公开的,采购不再是一次次的招标来完成,而是自动补货,从而在成熟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发展下,实现跨单位界限的整合。

2.建立有利于物资管理信息化的政策环境,并发挥辐射带作用,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根据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总体趋势,从信息体系建设入手,将各自独立的管理体系整合为一体,实现互补和共享,降低运作成本。

3.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服务水平,成熟的供应链战略必须考虑供应链各环节的相互作用,把正确数量的商品在正确的时间配送到正确地点。在实施成熟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对所有可以调度的运输工具进行调度管理,提供对货物的分析,配载的计算,以及最佳运输路线的选择。

4.充分改进现有的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和计算机处理能力,为客户提供一套自动结算费用程序,由客户在网上自动办理结算,降低结算业务工作量、提高结算业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5.引进新理念,培养复合型物资管理系统人才。要发展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必须引进先进的物资管理技术。员工的素质和管理水平对物资管理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我们应该重视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科技发展与人才培养。

总之,现代信息方便快捷的特征,使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供求信息得到更快的传达,资金也得以加快流转。当前,我们已经步入了只有依靠管理才能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时代,我们应站在更高更广的角度看待物资管理,把物资管理当成企业核心的竞争力之一,制定前瞻性的物资管理战略、搭建好物资管理组织结构,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物资管理队伍,运用现代的、科学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理顺物资管理流程,使物资管理系统在保证油田生产经营管理正常进行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简化日常事务,降低运营成本,使现代物资管理成为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柱。

第7篇

油田勘探开发档案管理资料包括物化探、单井类资料(主要指录井、测井、酸化压裂、试油试采、措施修井、分析化验等资料)、科研文档、勘探开发年报、半年报、汇报多媒体等各种类型,文档管理是对企业的知识财富的管理。简单地说,对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积累的文档进行管理就是油田对其所拥有的知识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而如何识别、获取、开发、分解、储存、传递和共享这些财富,从而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地使用知识财富,是文档管理的最终目标。

一、需求分析

目前档案资料入库、借阅、归还等环节还是通过人工方式管理,缺乏档案管理业务信息化管理及网络查询、借阅、统计、分析等,其次缺乏文档资源的共享平台。通过信息化技术,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1.解决勘探开发类实物档案的现代化管理问题,通过部署系统彻底改变目前档案手工管理模式;2.解决全部馆藏档案资料电子化问题,在目前部分资料电子化基础上,完成其余所有馆藏资料电子化;3.解决资料存档规范性问题,建立统一、科学、规范的摘要、关键词、关键字的索引约定;4.解决电子档案高效共享应用问题,建立稳定、高效的网络化平台,实现快捷便利的查询、查阅、下载所需要的档案资料;5.解决新产生资料如何实现常态化电子化入库问题,解决不断产生的勘探开发新资料如何实现电子化、建立属性信息等问题;6.解决信息安全保密问题,建立有效的认证、授权、动态跟踪手段,最大程度降低信息安全保密隐患。

二、实现目标

1.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提升档案管理水平。建立勘探开发档案信息系统,全面彻底进行馆藏资料标准化整理,彻底改变目前档案手工管理模式,大大提高档案在归档、统计、借阅、查询、催还等方面的工作效率,提升服务窗口形象。2.改变档案利用方式。用户不需到档案馆便可对馆藏进行查询,了解其所需档案的馆藏及借阅情况。实现其方便地查阅有电子化档案的资料,对于要借阅的档案可以实现借阅预定。3.实现电子档案的网络化共享应用。共享与保密相结合,构建稳定、安全、高效、快捷的网络化档案应用平台,实现电子档案网络化检索、查阅、下载、应用,促进传统档案资料应用模式的根本改变,全面提高勘探开发档案资料应用效率,保证油田科研生产各项任务的顺利开展

三、档案信息化内容

1、实体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1)建立馆藏属性库

属性库包括两部分:目录属性库和专业属性库。档案目录属性库的建立为信息提供基础数据,解决以往台账式目录查询不准不全的问题。目录属性库按照专业类别、时间等进行多种形式分类。专业属性的建立是为用户进行专业检索提供数据支撑,不同专业类别的档案都有各自的专业属性,如试油、修井,压裂、酸化等。

(2)档案条形码或二维码管理

档案整理需进行贴码(条形码或二维码)工作,此处以条形码为例进行描述。条形码管理具有输入速度快、信息量大、准确度高、成本低、可靠性强等特点,适合勘探开发档案管理,是油田档案管理的有效手段,通过条形码与应用软件相结合实现对档案的快速入库、借阅和归还。

(3)开发实体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建立符合油田档案管理需求,涵盖档案整个生命周期及档案管理各个环节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系统具有以下特点基于B/S构架的软件体系。具有分布性特点,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查询、浏览等业务处理,后续档案业务扩展简单方便,通过增加网页即可增加服务器功能,维护简单方便,只需要改变网页,即可实现所有用户的同步更新,维护成本低。严密的授权及安全体系,保证档案信息数据安全。从应用安全,信息安全,系统安全三个层次保证系统的安全,应用安全主要通过华北油田身份统一认证和权限管理中心以及系统自身功能权限管理来加以控制;信息安全对所有档案采用库房,分类,档案三级授权,保证档案信息安全并且制定了科学的数据备份策略;系统安全则要依托油田网络和服务器安全策略。采用条码技术对实物档案进行管理。采用条码技术极大的简化了档案入库、借阅和归还等繁琐环节,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实现多种不同类别档案自定义统一管理。新加类别不用更改后台数据库设计,通过配置文档即可实现,极大的增强了系统的扩展性。方便、简洁的操作界面。操作界面简洁,界面交互性强,减少了用户的学习成本。提供与电子档案馆的数据接口。用户在查询借阅文档时,可以在线浏览电子档案馆相关文档。

(4)开发电子档案馆系统电子档案Web子系统采用B/S架构,主要实现现电子资料网络化查询、阅读、下载以及系统管理等功能。电子档案管理程序的用户界面仍然采用定制式界面,定制工具采用C/S架构开发,应用ClickOnce技术部署,ClickOnce应用程序可以自行更新;这些应用程序可以在较新版本变为可用时检查较新版本,并自动替换所有更新的文件。对于文件实体在网络路径上的操作则采用WebService来实现,Web Service技术,能使得运行在不同机器上的不同应用无须借助附加的、专门的第三方软件或硬件,就可相互交换数据或集成。

(5)新资料入库系统建设与部署

部署电子档案信息系统解决了历史资料查询共享问题,新产生的资料实现入库正常化,是保证电子档案馆有效应用的关键,目前主要采取两种方式进行后续新增资料的入库。

第8篇

油田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分析

目前Windows平台的技术架构已成为工业控制系统操作站的主流,任何一个版本的Windows自以来都在不停的漏洞补丁,为保证过程控制系统相对的独立性,现场工程师通常在系统投入运行后不会对Windows平台打任何补丁,更为重要的是打过补丁的操作系统没有经过制造商测试,存在安全运行风险。与之相矛盾的是,系统不打补丁就会存在被攻击的漏洞,即使是普通常见病毒也会遭受感染,可能造成Windows平台乃至控制网络的瘫痪。著名的“震网”病毒就是利用借助了4个0-daywindows漏洞进行针对西门子系统进行传播和感染。在油田工业控制系统中,自动化厂商众多,上位机应用软件也是多种多样,很难形成统一的防护规范以应对安全问题。美国工业控制系统网络紧急响应小组就曾经发出警告,中国开发的工业控制系统软件(SCADA)发现两个安全漏洞,可能会被攻击者远程使用。另外当应用软件面向网络应用时,常需要开放其应用端口。常规的IT防火墙等安全设备很难保障其安全性。互联网攻击者很有可能会利用一些工程自动化软件的安全漏洞获取现场生产设备的控制权。Web信息平台也常常由于程序编写不规范带来安全缺陷,典型的如信息泄露、目录遍历、命令执行漏洞、文件包含漏洞、SQL注入攻击、跨站脚本漏洞等,此类入侵是防火墙产品无法抵御的。在油田企业中,在控制网络与办公网络、互联网之间一般采用IT防火墙进行隔离,但IT防火墙并不是专为工业网络应用设计的产品,在防护工业网络时存在较多缺陷:由于防火墙本身是基于TCP/IP协议体系实现的,所以它无法解决TCP/IP协议体系中存在的漏洞。防火墙只是一个策略执行机构,它并不区分所执行政策的对错,更无法判别出一条合法政策是否真是管理员的本意。从这点上看,防火墙一旦被攻击者控制,由它保护的整个网络就无安全可言了。防火墙无法从流量上判别哪些是正常的,哪些是异常的,因此容易受到流量攻击。防火墙的安全性与其速度和多功能成反比。防火墙的安全性要求越高,需要对数据包检查的项目(即防火墙的功能)就越多越细,对CPU和内存的消耗也就越大,从而导致防火墙的性能下降,处理速度减慢。防火墙准许某项服务,却不能保证该服务的安全性,它需要由应用安全来解决。所以,从防火墙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通过IT防火墙很难在根本上保证生产控制区的网络安全。拒绝服务攻击是一种危害极大的安全隐患,它可以认为操纵也可以由病毒自动执行,常见的流量型攻击如PingFlooding、UDPFlooding等,以及常见的连接型攻击如SYNFlooding、ACKFlooding等,通过消耗系统的资源,如网络带宽、连接数、CPU处理能力、缓冲内存等使得正常的服务功能无法进行。拒绝服务攻击非常难以防范,原因是它的攻击对象非常普遍,从服务器到各种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IT防火墙等都可以被拒绝服务攻击。控制网络一旦遭受严重的拒绝服务攻击就会导致严重后果,轻则控制系统的通信完全中断,重则可导致控制器死机等。目前这种现象已经在多家工业控制系统中已经出现,并且造成严重后果。可以想象,一套失控的控制系统可能导致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而传统的安全技术对拒绝服务攻击几乎不可避免,缺乏有效的手段来解决。由于无线网络具有传统有线网络无法比拟的特点,如组网灵活、成本低、移动性好、易安装维护等优势,在油田井口通信设备越来越多的使用无线通信设备。但也由于无线网络传输媒介方面的特殊性,使得一些攻击更容易实施,其安全威胁的具体表现主要有:攻击者伪装成合法用户,通过无线接入非法访问网络资源;无线链路上传输的未被加密的数据被攻击者截获;针对无线连接或设备实施拒绝服务攻击;不适当的数据同步可能破坏数据的完整性;恶意实体可能得到合法用户的隐私;某些节点设备容易丢失,从而泄露敏感信息;设备的不适当配置可能造成数据的泄露;恶意用户可能通过无线网络连接到他想攻击的网络上去实施攻击;恶意用户可能通过无线网络,获得对网络的管理控制权限。TCP/IP在先天上就存在着致命的安全漏洞:TCP/IP协议簇最初设计的应用环境是美国国防系统的内部网络,这一网络是互相信任的,因此它原本只考虑互通互联和资源共享的问题,并未考虑也无法兼容解决来自网络中和网际间的大量安全问题,存在缺乏对用户身份的鉴别、缺乏对路由协议的鉴别等先天性缺陷。油田工业控制系统中由于历史的原因,还大量使用各种非安全工业协议,如控制层ModbusTcp协议,该协议设计初期一般以优化实时I/O为主,而并不提供加强的网络连接安全防护功能,任意通过网络连接到Modbus控制器的设备可以改变控制器的I/O点或寄存器数值。许多控制器甚至可以被复位、禁止运行、或被下装新的逻辑。OPC协议由于其通用性在工业现场大量使用,但其使用的端口号是由OPC服务器以一个虚拟随机序列动态分配的,因此没有办法提前知道服务器返回给客户端的端口号。而服务器可以分配的端口号范围很广——WindowsServer2008下超过16000个端口号,早期的端Windows版本则超过了48000个端口号。所以,传统的防火墙在保护OPC服务器时,不得不允许OPC客户端和OPC服务器之间如此大范围内的任何端口号的TCP连接。在这种情况下,防火墙提供的安全保障被降至最低。因此,目前绝大多数的OPC服务器都在没有任何防火墙保护的情况下运行,从而很容易受到恶意软件和其他安全威胁的攻击。3.7病毒与恶意代码基于Windows平台的PC在工业控制系统中广泛应用,病毒也随之而泛滥。全球范围内,每年都会发生数次大规模的病毒爆发。目前全球已发现数万种病毒,并且还在以每天数十余种的速度增长。这些恶意代码具有更强的传播能力和破坏性。例如蠕虫,从广义定义来说也是一种病毒,但和传统病毒相比最大不同在于自我复制过程。它能够通过端口扫描等操作过程自动和被攻击对象建立连接,如Telnet连接等,自动将自身通过已经建立的连接复制到被攻击的远程系统,并运行它。其中著名的“震网”病毒就具有异常精巧的传播与感染机制,借助4个0-daywindows漏洞,窃取2个有效的软件证书,共60000余行代码,而且制作该病毒需要非常丰富的SIMATIC编程及工业现场的专家知识。

油田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对策

基于目前油田工业控制系统现状,由于当前投用的控制系统通常需要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的长期运行,所以宜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对现有工业控制系统有步骤的进行安全升级改造。安全对策可以分三步走,首先要建立安全的策略和流程,使后续的安全措施有章可循;其次建立初步防御战略,根据当前有明显漏洞易解决、急需解决的关键点加以实施;最后建立工业控制系统的纵深防御体系,切实保证油田信息安全,保障平稳安全生产。工业控制系统的脆弱性通常是由于缺少完整而合理的策略文档或有效的实施过程而引起的,安全策略文档和管理支持是系统安全的基础,有效的安全策略在系统中的强制实施是减少系统而临的安全风险的前提。无论哪种先进的安全设备和健壮无漏洞的安全体系,一旦脱离了健全的安全策略和流程,依旧是一套脆弱不堪的信息安全系统。建议油田企业从以下几方面建立安全策略和流程:建设安全管理机构;制定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策略;进行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培训与培养安全意识;采用安全的系统架构与设计;根据安全策略制定正规、可备案的安全流程;制定工业控制系统设备安全部署的实施指南;加强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审计;制定针对工业控制系统的业务连续性与灾难恢复计划;加强针对工业控制系统配置变更管理。操作系统补丁升级:在局域网内部署一台微软的SUS(SoftwareUpdateService软件升级服务器),通过SUS可以在局域网中建立一个Windows升级服务器,以后局域网中的电脑就可以通过这个服务器来自动升级预,所有的更新活动都是通过Windows后台自动更新进行的,不需要任何人的干预,非常方便。注意:目前SUS还不能为Office或者其它微软软件提供更新服务。杀毒软件升级:在局域网内部署一台企业版杀毒软件服务器,允许其连接互联网完成自动升级,局域网中的其它计算机或服务器上安装同品牌的支持局域网自动升级杀毒软件客户端。为了追求可用性而牺牲安全,是很多工业控制系统存在的普遍现象,缺乏完整有效的安全策略与管理流程也给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威胁。例如工业控制系统中移动存储介质包括笔记本电脑、U盘等设备的使用和不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给整个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带来很大的破坏作用,如伊朗的“震网”安全事件最初就是通过U盘传播至控制网络的。控制未经授权用户进行访问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比如通过有效的密码和完善的身份认证制度。有效的密码:用户不能使用生日、电话号码等别人容易猜出的密码。密码应该输入至少6位字符,建议混合使用数字、大写、小写和特殊的字符。另外一种硬件加密锁的方式更为有效,硬件加密锁:使用一个USB硬件设备,象U盘一样的东西,里面存放了登陆者的认证信息,当登陆时,必须插上钥匙才能进行密码的验证。在企业内部实施UKey认证制度,可从物理上阻止未经授权人员进行访问。由于Web漏洞攻击有时可以绕过防火墙实现入侵,所以对已有信息平台进行网页漏洞扫描相当必要。网页漏洞扫描是利用专用的Web应用漏洞扫描程序构建的自动化扫描平台,模拟Web前端可以与实际的Web应用程序通信,从而可以发现Web应用程序中的安全缺陷。其工作原理非常类似一个黑匣子测试器,也就是说它并不需要访问源代码,真正实现远程的安全检测。Web应用漏洞扫描程序分析来自网站程序结构中的每一个网站功能脚本程序的应用状况,借助于专用的漏洞检测数据库,能够自动构造各种类型的“异常”提交参数,能够对响应消息进行内容分析,结合状态码,判断测试结果。同时,还会模拟大多数普遍存在的WEB攻击手段,探测各种已知漏洞和未知漏洞,针对所有可能为黑客所利用的项目进行多样化多层次的探测和分析。测试结果最终形成安全隐患报告,和大多数检测工具一样,自动化的Web应用漏洞扫描程序的扫描结果也存在相应的误报,因此对于网页漏洞扫描的结果还需要通过安全专家的精心审核,最终保证网页漏洞检测的准确性。SSL方式:普通的网络传输采用的是HTTP协议,如上面所述,HTTP协议是明文协议,只要截取网络数据就可以反转过来,而SSL协议是通过私钥认证的,即使获得了网络数据流,如果没有相应的密钥,也无法反编译出数据。VPN方式:如果要跨区域使用,数据可能需要在公网上传输,为了保证转输的安全性,SSL方式提供了非明文协议方式。VPN提供也另外一种形式的非明文传输协议。数据加密存储:数据库中存放的数据及用户信息大多数是明文存放,如果黑客一旦有机会侵入系统,如果是明文存放的,该数据很容易暴露出来。所以对一些核心数据,需要在数据库存储时,必须进行数据加密。数据库的默认密码:请务必设定和修改数据库的默认密码,现在很多系统的默认密码为空或简单密码,这会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DoS(拒绝服务器攻击)和分布式的DDoS(分散式拒绝服务攻击)通过大量合法的请求占用大量的网络资源,以达到瘫痪网络的目的。以下是针对应对DDoS的一些建议:在计算机主机上关闭不必要的服务,限制同时打开的Syn半连接数目,缩短Syn半连接的timeout时间,及时更新系统补丁。利用防火墙禁止对主机的非开放服务的访问,限制同时打开的SYN最大连接数限制特定IP地址的访问,启用防火墙的防DDoS的属性,严格限制对外开放的服务器的向外访问。使用unicastreverse-path访问控制列表(ACL)过滤设置SYN数据包流量速率,升级版本过低的ISO,为路由器建立logserver。工业网络中同时存在保障工业系统的工业控制网络和保障生产经营的办公网络,考虑到不同业务终端的安全性与故障容忍程度的不同,对其防御的策略和保障措施应该按照等级进行划分,实施分层次的纵深防御体系。按照业务职能和安全需求的不同,工业网络可划分为以下几个区域:满足办公终端业务需要的办公区域;满足在线业务需要DMZ(隔离区)区域;满足工业控制系统管理与监控需要的管理区域;满足自动化作业需要的控制区域。针对不同区域间数据通信安全和整体信息化建设要求,实施工业控制网络安全建设,首先需要针对工业控制系统网络管理的关键区域实施可靠的边界安全策略,实现分层级的纵深安全防御策略,抵御各种已知的攻击威胁。在企业管理层和SCADA中心之间加入防火墙,一方面提升了网络的区域划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只允许两个网络之间合法的数据交换,阻挡企业管理层对数采监控层的未经授权的非法访问,同时也防止管理层网络的病毒感染扩散到数采网络。考虑到企业管理层一般采用通用以太网,要求较高的通讯速率和带宽等因素,对此部位的安全防护建议使用常规的IT防火墙。另外企业管理层在进行数据应用时不建议将SCADA中心的实时数据库、关系数据库的服务端口暴露在办公网中进行使用,而应该提供一种一致性数据访问能力的接口服务,该服务除了提供实时历史数据访问外,还能进行用户身份及权限认证,这样既避免了已知常用端口入侵攻击,又能够有比较好的安全权限升级扩展能力。在企业管理层和SCADA中心之间通常使用OPC通讯协议,由于OPC通讯采用不固定的端口号,使用传统的IT防火墙进行防护时,不得不开放大规模范围内的端口号。在这种情况下,防火墙提供的安全保障被降至最低。因此,在数采监控层和控制层之间应安装专业的工业防火墙,解决OPC通讯采用动态端口带来的安全防护瓶颈问题,阻止病毒和任何其它的非法访问,这样来自防护区域内的病毒感染就不会扩散到其他网络,提升网络区域划分能力的同时从本质上保证了网络通讯安全。考虑到和控制器之间的通讯一般都采用制造商专有工业通讯协议,或者其它工业通信标准如Modbus等。由于常规的IT防火墙和网闸等安全防护产品都不支持工业通讯协议,因此,对关键的控制器的保护应使用专业的工业防火墙。一方面对防火墙进行规则组态时只允许制造商专有协议通过,阻挡来自操作站的任何非法访问;另一方面可以对网络通讯流量进行管控,可以指定只有某个专有操作站才能访问指定的控制器;第三方面也可以管控局部网络的通讯速率,防止控制器遭受网络风暴及其它攻击的影响,从而避免控制器死机。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问题已迫在眉睫,本文针对油田企业流程工业的特点,同时结合工业控制系统网络结构和安全需求,提出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分三步走的策略。将工业系统网络划分为不同的安全区域,在区域之间执行管道通信,从而通过管控区域间管道中的通信内容,实现保证工厂控制网络安全稳定运行的三个目标:通讯可控、区域隔离和报警追踪,进而全方位地保障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最终实现信息安全的纵深防御策略。值得强调的是建立安全策略与流程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切实做好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培训工作与培养安全意识,用“三分技术,七分管理”来形容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不无道理。

本文作者:岳妍瑛王彬工作单位: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

第9篇

摘 要 伴随着全球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数字信息化油田的建设应成为未来油田发展的首要任务,本课题首先研究了数字信息化油田建设的必要性,并重点研究了我国油田数字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以及对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数字信息化;数字油田;数字石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TE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0-0055-0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21世纪已经步入到了全新的数字化信息时代,石油行业作为一个多学科密集融合的高等技术型行业,自然也不能落后,数字信息化一直伴随着石油行业的不断发展,并且在石油系统中发挥出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数字化信息油田的建设已经发展成为未来油田信息化建设的长期的战略目标,并且成为未来数字信息化油田发展的核心内容。“数字石化”概念的提出获得了广泛的关注[1],已经被很多的石油化工企业指定为未来建设的热点,数字信息化油田的建设正在引领着新时期的石油系统信息化的发展。

1 数字信息化油田建设必要性

数字信息化油田的建设大多集中在数字油田上面,在发展数字信息化油田之前,石油行业的管理以及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基本上是建立在计算机的基础上,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石油行业急需大量的、复杂的数据信息,这些信息已经超出了计算机所能处理的极限。因此,传统的计算机信息化系统必将被淘汰,石油系统行业便顺利过渡到了信息化健全的数字油田,数字信息油田是石油行业的最为基础的信息平台,同时也是一个比较完善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其主要功能是采用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筛选处理石油行业中所形成的大量的数据信息,其中利用到了最为先进的数字化再现技术,即将油田综合信息进行虚拟化并再现出来,通过该种技术,能够为石油的开发、开采以及油气运输等都带来了较为可靠的指导技术。

第一,建设数字信息化的油田能够提高石油行业的工作效率,这主要是因为采用数字信息化的油田能够自动采集、分析以及处理相关的数据信息[2],这样,便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由于网络信息化技术的运算速率极高,因此,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建设油田数字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能够促进石油行业的不断创新,不断的提高石油行业的技术以及标准;

第二,数字信息化油田是石油系统行业中众多信息形式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不仅能够系统中的任何子系统都能够管理各种信息数据,而且还能够得到国家地理信息库的大力支持,是一种应用非常全面的信息平台,通过建设数字信息油田能够有效的处理油田中非常不稳定的、动态的数据,并且能够及时的做出正确的决策。

2 数字信息化油田建设现状

计算机技术自从出现的那一刻便被投入到了石油系统的加工以及开发工作中,特别是在工程设计、石油资源勘探以及石油产量上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化网络技术发展的非常迅速,带目前,已经发展成为非常普遍的技术,信息数据资源的共享以及处理吸引了大批油田系统的科研人员,因此,油田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以及财力投入到油田数字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中,但是,数字信息化油田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第一,石油资源勘察开发过程中,开发数据的获取在资源勘察的所有工作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贯穿到整个油田资源开发的所有过程,涉及到各个方面,因此,资源勘察过程中的开发数据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要,但是,开发数据在涉及的各个方面的应用却并不相同,因此,开发数据的应用就需要因为应用范围而变得不同,不能完全保持一致。目前,基本上每个油田企业或者组织中都存有大量的勘察资源开发信息数据,很多大型的油田单位都针对开发数据建立了专用的信息资源库以及网络资源库,但是,由于这些数据以及信息都是为油田行业专有的,无法使得这些信息数据跨部门、跨区域共享以及叠加,因此,在这些资源的共享上面并不完善;

第二,在石油行业中,工作职责划分的比较清晰,企业或者组织中的部门以及部门之间并不会受到某一个特定的管理者进行管理,每个部门都按照科室的划分具备独特的规划、政策以及职能,可以理解为独立的部门,工作的展开、经费的安排、资源的勘察建设上都因部门而异。这种模式的工作一定程度上会存在着毫无意义的重复工作,经费也大幅增加,同时,也使得技术人员比较分散,导致这些问题的出现,最为根本的原因便是在数字信息化系统建设上完全没有统一的规划所造成的。

3 未来数字信息化油田建设应对措施

首先,在石油系统中,数据中心的工作非常的重要,其主要的工作内容是采集那些能够为科研、生产提供帮助的决策数据,并对其进行一定的处理以及服务。因此,对应的应对措施拟采用先进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或者分级管理策略,油田数据中心的主要职责是确保其所服务的油田能够获取安全的信息数据,并且能够合理的对这些数据进行管理。而数据中心的管理工具实现的主要工作是维护以及存储在数据库服务器中的信息数据。通过一些特定的管理软件能够为油田系统中的信息数据提供加载功能、更新功能以及存储功能等,最终的实现目标便是使得数据中心的数据能够自动更新。

其次,信息化系统开发发架构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变化,目前,架构都可以规划为面向服务的架构(SOA),SOA与其余的架构相比,其所提供的业务能够针对企业或者组织的业务变更做出非常迅速的反映,并且能够加大其竞争力以及灵活性。SOA技术研究的透彻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也是石油系统中的软件架构师所要解决的主要的问题,将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整体性能。此外,必须加强应用模型的研究,比如GIS,GIS由于自身的原因以及了解的人甚少而使得其应用范围非常窄小,如何将专门应用在油田系统中的模型以及GIS结合起来,是未来急需解决的问题。

最后,在油田系统的石油资源勘察工作中,信息系统开发是一种多级分布式一体化习系统,而未来石油资源勘察中的数据信息管理以及应用的发展趋势必将是资源的共享、这个时候服务器架构的技术便发挥出了作用,油田业务一体化的实现的最为根本的便是让其在数字信息化建设统一的运行环境以及技术框架中,因此,应用模型的完美融合必将使得专业系统的搭建工作变得非常轻松。

4 结论

数字信息化油田的建设是未来油田系统发展的首要工作之一,数字信息资源的共享必将在石油系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数字信息化油田的建设必将引领新时期的石油系统信息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效益;数据;流程;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TP3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007-01

一、效益中心化的经营理念

油田信息化管理是一个潜移默化,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从而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过程。但油田信息化建设不只是在追求技术水平高,而是要实实在在的解决生产问题,提高效率,点燃企业的生命力。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企业的各级领导、信息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的共同努力。领导在信息化建设中起着带头作用;信息技术人员的主要任务是提供环境建设、软件开发、技术支持、应用培训等服务;业务人员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效果往往就是通过领导和业务人员解决具体业务问题体现的。因此,单靠计算机专业人员包打天下是不行的。业务人员是接触信息源的第一人,信息在流动过程中的加工只有业务人员最清楚,信息流动终点的使用者主要还是各级业务人员,因此,只有广大业务人员应不断学习信息技术、掌握并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工作水平,达到预期的经营目标,实现真正的油田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仅仅是一个手段和工具,我们不能本末倒置,放大概念,虚张声势的搞技术,而是紧紧依附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围绕企业效益发言,将信息技术化完全浸入企业经营理念,紧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将信息技术的应用化为真枪实弹,为油田信息化蜕变打一场硬仗。

二、数据的源头管理

信息化建设不是绣花枕头看样子,而是要切实的去解决油田企业目前所面临的瓶颈和问题,而信息化管理的源头就是数据管理,数据的真实、可靠、连续、时效性强,才能为油田的科技新路铺砖加瓦,打开信息化深入的好局面。首先,要弄清数据源头的数量,是射出采集,何处审查,最后有谁使用,实行数据一次性录入系统,多处共享应用,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上报管理制度;其次,充分结合应用,建立数据模型和数据抽取、清洗、转换与加载机制,实现数据的全局共享和专业服务。从某种角度来说,数据,是油田的宝贵资源。历经多年的发展,各大油田企业已经建立了勘探、开发、钻井、地面建设等多样数据库,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管理机制的不健全,数据维护责任制不到位,导致“数据库建而无用,束之高阁的尴尬局面”。建议将数据库管理划为企业效益考核的内容,建立一套完整的数据采集、维护、应用的机制,公司内部通过加强管理和对重点设施和装置推行数据自动采集来保证数据采集的及时、准确,对专业施工单位通过甲乙方合同管理来保证数据采集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流程规范制度

技术只是信息化的手段、载体和表现形式,如果没有管理流程的优化,即使最好的技术也只是英雄无用武之地,IT应用的局面告诉我们,它未能释放全部潜能的原因之一就是企业在进行信息技术应用时没有调整到与之相匹配的步伐,未能好马配好鞍,所以结果就导致千里马绝尘而去,留下一串数字,让企业望尘莫及。如果一味沿用原有模式、制度,而未考虑如何运用新的技术来辅助生产、管理的流程优化,那么只会继续固化落后操作,多做无用功。

更为严重者,由于业务流程不清、管理架构不明、油田企业在实施IT应用时遇到更大的阻碍,本是事半功倍之美事,最后落得事倍功半之结果。这些在油田信息化建设中无法避免的问题,单靠系统实施人员来解决,也是不智之举,所以,单纯由信息技术部门驱动IT应用项目,或是业务部门参与不足、领导支持不够,从而形成“信息化黑洞”。所以,建立与时俱进的企业管理体制,不断完善机制漏洞,从实践中摸索方向,引进信息化技术的同时调动业务一线人员行动统一,有效结合技术部门的系统辅助,全面掌握技术应用,实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高效循环管理模式,紧跟市场脚步,不断推陈出新,优化流程,将信息化应用发挥到极致。

四、数字化油田

1、基于GIS应用的“数字油田”

此说法为时下最流行的的提法,它认为数字油田属于数字地球的应用范畴,是油田企业的信息基础设施和企业管理层的基础信息平台,其核心内容就是GIS系统。在GIS平台上,根据地理空间坐标,对油田各专业信息进行集成,实现基于GIS的查询和分析等应用。此概念将个专业数据库与基础地理系统通过空间数据库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各专业的GIS应用,并提出了基于GIS的数据解决方案,应该说这是一个比较系统的数字油田解决方案,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推敲的地方,数字油田应该从油田总体信息化需求上考虑问题,而不仅仅着眼于某项应用,才从GIS本身来看,由于当前的3DGIS尚不成熟,空间数据仓库也需要进一步解决问题,因此,以此为基础的数字油田难以实现各专业的数据集成和共享。

2、此概念认为数字油田是—种虚拟表示,可以探索有关油田的自然和人文信息,并与之互动,也就是说,将数字油田视为一种特殊的信息系统,汇集有关数据、信息、软件和知识,是空间性、数字型和集成性的三位一体。此应用可以把复杂的地表三维地形和地下地质情况经过地球物理成像转换成动态,可视和可交互的三维图像,可随意沉浸其中直接寻找油气圈闭和油藏,配合油藏模拟软件可以亲临其境的追踪油藏生产史、识别死油区和绕流区,优化开发方案,改善油藏管理。

3、从广义上讲,数字油田就是全面信息化油田,即指油田企业实现以计算机为核心全面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的全部过程。此概念认为数字油田是信息技术在油田应用的高级阶段,是油田生产经营业务和计算机网络、数据、应用系统的高度融合,强调数字油田的实际应用效果,重视数字油田建设过程中多公司业务流程和自愿配制的改造作业,吸纳了ERP、BRP等先进的管理理念,比一般意义上的数字油田具有更大的外延,涵盖面比较全,这种提法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

综合以上观点,我们认为:数字油田是以油田资源的数字化为基础,以网络为依托,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推动科研创新、优化生产运行和规范经营管理为目的的综合系统。

五、总结

作为世界最大石油出口国之一,资源丰富,更高效的开采和保护现有石油资源已经是日益严峻的挑战,油田企业全面实行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放开老油田的架势,拿起新的科技武器,调整状态,找准自身位置,对准市场需求,从长远可发展角度做战略考虑,切实贯彻信息化管理的经营理念,和世界,开始一场,资源的赛跑。

参考文献

[1]陈强,王宏琳,数字油田:集成油田的数据、信息、软件和知识,石油地球物理勘探,37(1),2002

第11篇

关键字: 战略转型; 油田生产信息; 自动化管理系统; 示功仪

中图分类号: TN911?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4)14?0064?04

Design of auto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for oil field production information

based on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GAO Yun

(Business School of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1100, China)

Abstract:Manual inspection method used in traditional oil field production already cannot satisfy the needs of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in the new period, so the modern oil field production management has changed gradually to automation, informatization and intelligent management mode.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production status quo of Jiangsu Oil Field, an auto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of production information was designed. Taking the oil field production equipment, well pumping unit as the object of data acquisition and monitoring,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on indicator diagram is got with a wireless indicator instrument of the system, and released in B/S mode to realize automation of the whole process.

Keywords: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oil field production information; auto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ndicator instrument

0 引 言

在当今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对那些在国民经济中起着支柱性作用的传统行业进行战略变革的呼声日益高涨。由于全球石油消耗的加剧和国内外地下储油资源的不断开发,导致了石油的开采难度逐渐增大,这对石油的生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计算机和自动化领域的日趋成熟,为石油的生产管理提供了新的机遇。在此背景下,针对石油的生产管理,能够设计一套对生产状况进行高效、精确的计量,同时进行实时监控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则极具重要性和必要性。江苏油田是一个典型的复杂小断块油田,由于地壳曾出现多次的坳陷和断陷[1],油井分布较散,同时油田开发动态变化大、生产动态变化快,一直以来自动化程度较低。

基于江苏油田的具体生产现状,本文设计了一种生产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

1 系统组成概述

整个生产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分为底层的硬件设备采集和上位机的软件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方式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种:当设备离中控室较近时,采用有线形式的PLC和485/232来实现数据传输;站外由于油井分布较散、地理位置偏僻等环境因素的制约,有线数据传输实施难度大、成本高,则采用无线传输形式。无线传输多使用433电台、GPRS、蓝牙等方式。上位机把采集来的数据存入本地的服务器。

(2) 诊断量油。主要利用人工智能,包括相应的数学理论知识和图形学知识,设计出的一套诊断量油算法。本文在设计时,选用示功图量油算法,通过这种诊断量油算法,油田用户能够知道油井的工作状态,比如工作正常、上碰泵、供液不足、油管漏失等,还能获得该油井的单井产量。

(3) Web。Web后台程序可以把实时数据、单井产量以及油井的工作状况通过网页的形式。Web程序还提供了历史数据查询、油井的参数配置和数据统计等功能,每天自动生成报表,方便系统数据的管理。油田中控室的工作人员只需要打开网页,就可以实时地了解站外油井和站内设备的运行状况,同时通过内部局域网,内部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权限登录到网页查询自己所需要的数据,提高了工作效率。

2 系统架构

本文所设计的油田自动化管理系统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油田自动化管理系统架构

从上面的系统框架结构图,可以看出系统硬件主要包括:终端节点、无线接收端、站外平台、中控室以及小队值守平台的通信接线布置。中控室还包括了数据库服务器和Web服务器等。油田生产信息系统的软件部分包括上位机数据采集、诊断量油专家系统和Web后台。由于使用了B/S模式,更容易实现系统的升级和维护,操作简单方便[2]。

3 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

从图1可以看出,整个自动化管理系统分为硬件模块和软件模块两部分。下面阐述每一部分模块的功能:

3.1 硬件模块

在油田生产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中,硬件模块是整个系统的基础核心部分。在整个运行过程中,系统的主要数据都是来自于此,这个模块肩负了数据的采集和发送功能,所以硬件设备是系统得以运行的基本保障。江苏油田生产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中需要运用的硬件设备包括:

(1) 无线示功仪。无线示功仪主要负责采集油井的功图数据,其中包括了油井的冲程、冲次、是否停机等信息。

(2) 无线温压仪。无线温压仪主要负责采集输油管线的温度和压力数据,该设备的量程范围是:温度在0~100 ℃,压力范围是0~3.5 MPa。

(3) 无线电测仪。无线电测仪主要负责采集抽油机井的电动机的数据,包括抽油机冲程周期内的电流大小、上下冲程中电流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电动机的电压大小、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等。

(4) 无线双压仪。无线双压仪主要负责采集注水井井口上油管的压力和套管的压力数据,二者的压力范围均为0~40 MPa。

3.2 软件模块

油田生产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的软件功能主要有:能够实现油井单井产量的计算、故障诊断与报警、实时数据的采集和监控、历史信息的分析以及报表的生成、可以完成对用户的管理和配置。软件模块主要包括:

(1) 数据采集模块

数据采集是属于软件系统模块中的核心模块,前文所述的硬件模块的信息都是要通过这个数据采集系统来存入到上位机的数据库系统中去。该模块部分代码如下:

/**数据采集模块*/

public class Massure{

float[] arr; //示功仪采集到的点

float s; //功图面积

get_wellList(){}; //读取油井列表

public float area_calc(float[] arr){...return s;} //计算功图面积s

public double get_theory_v{float s}{... return v;}

//计算理论排量v

public do_measure(){...} //计算实际产量

public re_to_DB(){...} //把计量结果放进数据库

}

(2) 功图诊断模块和量油模块

该模块主要是运用采集回来的功图信息,对油井的工作状况进行分析。下面的章节会详细的分析如何用功图诊断模块对油井进行实时诊断。功图数据不仅仅可以用来诊断油井的工况,还可以用来分析油井的量油产量,量油模块的作用便是如此。诊断模块功能部分伪代码如下:

/**诊断模块*/

public class diag{

public get_wellList(){...}; //读取油井列表

public get_data_from_DB(){...};

//从数据库获取油井信息,包括产量和示功图等

public update_welltime(){...}; //更新油井数据时间

public do_diag(){...} //量油诊断程序

public data_to_DB(){...} //把结果写入数据库

}

量油模块的算法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量油模块的算法流程图

(3) 数据库系统和Web模块。

该模块主要是用来存储上位机处理后的数据信息,通过Web模块来显示给用户,实现数据的查询和数据的实时显示等功能。数据库系统使用C和C++编写,并使用了多种编译器进行测试,保证源代码的可移植性;且支持AIX,FreeBSD,Windows等多种操作系统,支持多线程,并为多种编程语言提供了API。

4 功图模块详解

目前最新的油田量油技术是基于地面示功图和泵示功图以及故障诊断技术发展而来的功图量油法来获取油井产量并进行油井工况分析。通过功图量油法和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结合能够实现油井远程监测、液量自动计量及分析,提高油田自动化管理水平,降低产能建设投入和运行成本,并最终达成提高油井系统生产效率的目的。功图量油模块是本文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设计的基础。标准静载示功图如图3所示。

图3 标准静载示功图

功图计量的原理如下:将油井有杆泵抽油系统视为一个包含抽油杆,油管和井液三个振动子系统在内的复杂的振动系统,在一定边界条件和一定的初始条件下,对外部激励(地面示功图)产生响应(泵示功图)。通过建立油井有杆泵抽油系统的力学数学模型[3?5](波动方程),计算出给定系统在不同井口示功图激励下的泵功图响应,然后对此泵示功图进行定量分析,判断游动阀、固定阀开闭点的位置,确定泵的有效冲程,充满系数,气体影响等参数,计算泵的排液量,进而求出地面折算的有效排量。油田自动化诊断流程图如图4所示[6]。

图4 功图诊断基本流程

在油田的生产中,由于油井工作状态和工作环境的不同,示功图也会显示不同的形状,根据示功图的形状不同,通过人工神经网络的识别,便可以实现油田生产状况的诊断和监控。

图5是常见的功图形状及对应的生产状况。现场实际功图可以按照图中所示形状通过神经网络来进行匹配和识别,进而实现自动诊断和量油。

图5 常见功图类型

5 现场应用与总结

油田生产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在油田现场进行了试验应用,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采集的一些现场应用图如图6和图7所示。

图6 系统主界面

在产量计量方面,不仅摆脱了传统计量站量油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的困境,并且提高了计量精度;在生产信息管理方面,通过自动化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大大减少了现场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有助于提高油田生产效率,同时受到了工作人员的良好评价。

图7 流程图界面

6 结 语

随着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和时代的战略转型要求,信息数字化概念开始在国内能源行业领域被广泛接受[7],油田生产管理正逐渐朝向更高自动化要求的方向发展。本文所设计的油田生产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亦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更新,以适应不断提高的现场生产管理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朱平.江苏油田油气藏基本特征及其分类[J].断块油气田,2001(5):12?15.

[2] 何玉发,赵正文,刘清友,等.基于B/S模式的有杆抽油泵故障诊断系统研制[J].微计算机信息,2005(21):144?146.

[3] GIBBS S G. Predicting the behavior of sucker?rod pumping systems [J]. Journal of Petroleum Technology, 1963, 15(7): 769?778.

[4] GIBBS S G, NEELY A B. Computer diagnosis of down?hole conditions in sucker rod pumping wells [J]. Journal of Petroleum Technology, 1966, 18(1): 91?98.

[5] GIBBS S G. Method of determining sucker rod pump performance: US, 3343409 [P]. 1967?9?26.

第12篇

Abstract: Objectively speaking,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production management and data application of downhole operation system. For example, the dispersive data layout makes it difficult to do centralized processing and lead to information island. Data query between internal units of the operation system is not convenient and the communication of files is not convenient either, which lead to low degree of information sharing. Therefore,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produc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downhole operation is particularly realistic and necessary. It can promote the regional standardization of information data and meet the need of use and maintenance and production.

关键词: 油田井下作业;信息管理系统;研究开发;论述

Key words: oilfield downhole operation;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research and development;discuss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2-0227-02

1 油田井下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营理念研究

从现实层面分析,油田井下作业生产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为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通过对油田的井下生产作业为主要对象,实现对生产信息方面的良性处理、存储及传递,全面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的管理操作,对于作业的质量效率而言能够做出大的提升,可以使油井的使用更长,最终达到作业成本降低,作业占井周期缩短,低投高收的目的,在提升管理业务成效的同时,促进油田生产的根本效益。对该系统进行细致划分能够划分为8大板块,具体为数据库管理子系统、井下工程设计系统、作业综合查询系统、作业数据采集系统、作业施工系统、技术监督系统、安全环保管理系统、作业事故管理系统,系统维护系统。下文会就几类子系统展开细致论述。

2 油田井下生产信息管理系统模块开发研究

2.1 数据库管理系统 此子系统囊括了数据库安全管理模块及入库模块和应用模块。依据行业规范标准,此系统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会在后台层面完善历史生产措施及修井的日度报表及月度报表和油田地质数据库的构建。前台会进行构建气井常规维修技术标准及大修技艺标准、井下管理技术标准、设计规划及施工组织验收标准等有关数据库。施工作业设计规划总结、施工验收标准等诸类数据库。并针对性的对以上所涉及的数据库定期的展开完善与修改增添任务。

2.2 作业数据采集系统 本系统模块主要包含了数据的上报、考查审核,应用查询等具体板块,具体的功能是进行数据的记录编辑以及记忆转移、查询通用、传送维护等。

2.3 井下工程作业设计系统 具体运用于生产技术科室,实际工作如下:①施工技术标准制定,包含了对油气井的常规检修及井下作业验收标准、井下施工维修工艺技术指标等方面的构建。②就设计组织书面材料的格式及施工组织计划总结书的格式,做出标准要求,对二者涵括的内容查询显示及复制索引等具体功能进行体现。③依据程序规范要求展开施工设计总结书的制定,以标准计算公式及自动化模型,就设计书之内的每类数据做出自动计算,采取计算机对话框,滚动查询、选择、保存等等。

2.4 作业施工管理系统 此系统板块具体包含了作业方案的管理及施工过程的管理及施工作业资料的管理等相关内容。作业方案的管理涵括待上井号及施工方案设计运行。施工过程的管理包括了施工组织计划及接井、施工统计、效果评价、结算、作业井等内容,作业资料的管理是对施工总结及报表与井史资料做出管理。

2.5 技术监督管理系统 具体包含了对技术层面的管理监督,管理是针对在作业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技术性问题及日常的操作技术与油井控制等层面。而技术监督则是指在施工的过程中针对施工现场及施工产品技术做出质量管理监督,具体是通过计量管理与标准化管理和节能管理、施工队伍管理等措施予以实现。

2.6 环保安全管理系统 主要是对体系文件及公告管理、安全监理管理、作业有无符合行业标准化管理、制度措施的制定管理。在进行制度的制定时,应当考虑环境的识别因素及环境的影响因素,切实就危险源予以辨识,制定风险评价控制措施,以此支持施工作业,达到施工作业组织指导书的有效编制。

2.7 施工事故管理系统 主要是就井下作业所出现的事故进行分析,就事故进行维护,对事故的信息进行记录,并组织专家展开事故决策得出事故处理的结果。

2.8 系统维护管理系统 系统的管理维护是除了对用户权限定期做出设定及修改之外,还对系统数据库建立维护、主服务器的维护与应用软件的维护、数据库恢复备份等方面做出系统的管理工作。

3 油田井下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的特性研究

3.1 系统的友好特性 交互界面以受众对象作为基准展开设计,促使界面能够全面保持同计算机系统界面的高度一致,专注确保系统的实用性及简单操作性和先进性。

3.2 系统的独立特性 系统是由8个子系统板块予以组成,各个子系统之间即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相对保证了系统整体性同时,又就各个子系统做到了独立,这样一来对于子系统进行变动的话,便不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变动,从而对软件做持续升级提供了良好保证。

3.3 系统的容错特性 系统运行中,会就信息数据展开提交前的有效检验,对于无效信息数据能够良性的返还到原始提交态势。其次依据开发工具除错机制,进行相关错误的捕获并处理,以便用户能够在出错的情况下,仍可获得充足的信息提示,更具操作性的使用软件。

3.4 系统的可扩展特性 系统内的各项功能,均可以依据模块化形式的方法进行设计,以此达到信息系统结构层面的清晰明朗,以高度的可靠性及强大的扩充性,系统的具体目标予以实现。在程序之中还需留出接口,以方便于系统的升级扩展。另外还应大力加强对当前已有数据库方面的数据挖掘工作,对于已存在于传统数据库内部的生产信息展开分析和利用,切实完善和满足实际的作业所需,达到保护开发者与投资者利益的具体成效。

3.5 系统的安全特性 系统的构建需要基于Browser/Application/Server体系与JZEE展开架构,以促使系统更加的安全稳定。系统的进入是采取账户管理的机制,并通过用户权限的程序,来提升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客户端无需进行任何软件的安装仅需用IE浏览器便可,使用方面相对简单易操作,全部的内容均运行存放于服务器终端,做出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维护及有序分类存放。在服务器的终端既能够实现对系统全面的升级维护,尤为便捷。

4 结束语

信息管理系统具体是通过对井下各个业务流程中所涉及到的信息数据内容而展开,为各个业务流程的信息化发展,予以一全面高度化的应用集成平台,展开功能化的便捷服务维护,实现作业各个单位内部数据库的良性联通,达到各类型动态化、静态化数据查询,并就最为关键重要的信息数据作出实时的监控公告。油田的内部工作人员能够通过网络化办公,进行资料的有效传递及设备的全面管理、收发、信息文件的与收发。因此从客观角度来讲,信息系统有效的促进了施工信息的传递交互速率,提升了资源信息的整体利用效率,为科学的施工决策提供了相对可靠的参考依据,实现了成本降低的实际目标。

参考文献:

[1]石崇东,李琪,张绍槐等.智能油田和智能钻采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石油钻采工艺,2009,27(3):1-4.

[2]董小辉,刘腾,陈荣等.浅谈网络信息安全在数字油气田建设中的重要性[J].科技风,2010(23):227-228.

[3]樊跃江,王如涛,丁健等.基于B/S模式的井下作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1,3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