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朝小诚的黑白

朝小诚的黑白

时间:2023-05-29 17:48: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朝小诚的黑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1、《黑白》,作者朝小诚;

2、《慈悲城》,作者丁墨;

3、《名门宠婚之老公太放肆》,作者汐奚;

4、《燕婉之逑》,作者清蟾子;

5、《微微一笑很倾城》,作者顾漫;

6、《听风》,作者景行;

7、《心素如简》,作者陆观澜;

8、《读心术》,作者清闲丫头;

9、《至此终年》,作者墨宝非宝;

第2篇

1、人生没有目的,只有过程,所谓的终极目的是虚无的。——人的情况和树相同。它愈想开向高处和明亮处,它的根愈要向下,向泥土,向黑暗处,向深处,向恶——千万不要忘记。我们飞翔得越高,我们在那些不能飞翔的人眼中的形象越是渺小。——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2、平淡的生活,往往是最危险的。——尼采

3、如果明天,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我不以任何方式联系你,你会不会在日记里这下这样的句子:今天,思念前所未有的疯狂。

4、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离爱无忧患,何处有怖畏?是故莫爱着,爱别离为苦。若无爱与憎,彼即无羁缚。我只惦记着离爱可以无羁缚,可恨呢?那是否是更大的羁缚?遗憾呢?那是否会让心日夜不得宁静?——桐华步步惊心

5、其实很多情侣吵架,都是为了证明自己更在乎对方,更爱对方,然而说出来的话却往往变成了宣泄不满,对方越不想听什么,越说什么!原本想证明的是爱,却变成证明被伤害!——前任攻略

6、告别一定要用力一点,因为任何多看一眼,都有可能成为最后一眼,多说一句,都可能是最后一句。——后会无期

7、我也不再是那个刁蛮任性的女孩子了。可这样的我,也与你无关了。——郭敬明夏至未至

8、人是可以沉醉在自己的坚强的意志里的。——雨果海上劳工

9、人生有多残酷,你就该有多坚强。现在让你难过的事情,许久回过头来看都会觉得那不算事,你之所以会把痛苦看得那么重,是因为你经历得不够多。觉得难过的时候,不妨告诉自己,现在正是你蜕变的契机。——卢思浩你要去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

10、当一个女人和时间对抗,结局无非两种:要么变疯,要么淡定。——朝小诚黑白

11、生活里不必要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因为别人也没有这些义务。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延参法师

12、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家书

13、爱情是一百年的孤独,直到遇上那个矢志不渝的守护你的人,那一刻,所有苦涩的孤独,都有了归途。——张小娴我终究是爱你的

14、此生,愿做低眉的女子,揽一蓑烟雨,怀一份诗意,在云水之湄,如莲娉婷。守一方宁静,临水照影,不染俗尘,淡看红尘过往,引得清风自来。

15、一个男人如果他以折磨一个女人的方式来缅怀另一个女人,那他连世上最刻薄的妇人都不如,更称不上是一个诚实的人。——大明宫词

16、往事如流水,我像一个无知懵懂的败家子,一路挥霍而来,直到结局的那一天,才发现自己已经一文不名。()——慕容雪村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

17、结婚有什么好羡慕的啊,除了钱和孩子能肯定是你自己的,其他未来还不一定是谁的呢,尤其是老公。——新闺蜜时代

18、人假使做了无耻的事,总免不了还要用加倍的无耻来抵赖。——莎士比亚冬天的故事

第3篇

[关键词] 陆九渊;心学;人;做人

陆九渊,姓陆,名九渊,字子静,号象山,是南宋荆门军的知军,相当于现在荆门市的市长。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是他生命的起点,湖北省荆门市是他生命的终点。公元1193年元月,陆九渊因血疾大作,在荆门军知军任上逝世,享年五十四岁。陆九渊任荆门知军虽只有一年零三个月,但却给荆门老百姓留下了深刻印象,被称之为陆夫子,世世代代设祠供奉。

陆九渊是南宋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南宋孝宗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陆九渊与门徒彭世昌等结庐于贵溪应天山,收徒讲学。因应天山形似大象,便将应天山易名为象山,自号象山翁。门徒们称他为“象山先生”。他住的地方称象山草堂,讲学的地方为象山精舍。平时在象山精舍就读的学生约百人,五年中先后到象山精舍求见、问学的人“逾数千”。象山精舍时期,既是陆九渊讲学的鼎盛时期,也是陆九渊心学思想体系完成时期。

陆九渊心学是教人做人的哲学,针对什么是人、如何做人的问题,提出了张扬人的主体意识的“人才”论、关照现实人生的“本心”论、实现人生价值的“格心”论。“人才”论是对人的价值的评价;“本心”论是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格心”论是对人如何实现自身价值的讨论。“人才”论、“本心”论、“格心”论三位一体,构成其心学体系,教人如何“大做一个人”。陆九渊在象山精舍的办学宗旨是:“明理”、“志道”、“做人”。教人“大做一个人”既是陆九渊心学的核心内容,也是他办教育的根本目的。

广阔的宇宙中有天,有地,有人。“位乎上而能覆物者”,是天;“位乎下而能载物者”,是地[1]342;天地间,“灵于万物,贵于万物”者 [1]17,是人。陆九渊认为天、地、人,是主宰宇宙的三种势力。“天地人为三才”[1]262 :“能覆物”,是“天”之才;“能载物”是“地”之才;“灵于万物”是“人”之才。陆九渊说:“天地人之才等耳,人岂可轻?人字又岂可轻?”[1]463“上是天,下是地,人居其间。须是做得人,方不枉。”[1]450 “宇宙之间,如此广阔,吾身立于其中,须大做一个人。”

“大做一个人”,从语法上来讲,是一个短语,“一个人”是“做”的宾语,“大” 是“做”的状语。“大”在这里用为副词,表示“做”的姿态、气度。“大”与“小”相对,“大做一个人”就是大大方方、堂堂正正地“做人”,而不是小里小气、私私躲躲地“做人”。大大方方、堂堂正正地做人,就是做大人;小里小气、私私躲躲地做人,就是做小人。陆九渊曾经对他的学生说:“大世界不享,却占个小蹊小径子;大人不做,却要为小儿态,可惜!”[1]449这就是对不大大方方、堂堂正正地“做人”的批评。“大世界不享”、“占个小蹊小径子”都是比方,指小里小气、私私躲躲地做人。“大人”、“小人”是以思想品德划分的。思想品德高尚的是“大人”,又称“君子”;思想品德卑下的是“小人”。陆九渊主张以“义利公私”作为划分“大人”(“君子”)、“小人”的标准。不管你是“官”还是“民”,是“专家”、“学者”还是“工人”、“农民”,凡是为义为公的人都是“大人”(“君子”),为利为私的人都是“小人”。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中的“每个人”,永远只是千百万中的“一个”。在宇宙中,“天”、“地”、“人”相比并,是宇宙的主宰。然而与“天”、“地”相比并的“人”是指所有的人。在社会中,“每个人”却永远只是宇宙所有的人中的“一个”。这“一个”若不能汇入千百万之中,那连蚂蚁群中的一只蚂蚁都不如,更不要说作宇宙的主宰!我们说的与“天”、“地” 相比并的不是“一个”,而是“千百万”这个整体。那“千百万”这个整体,就是“公”;“千百万”之中的“这一个”与“那一个”之间的团结、合作就是“义”。如果“千百万”之中的所有的“这一个”与“那一个”团结一致才能成为与“天”、“地” 相比并的“人”。陆九渊所说的“大做一个人”,就是要做“千百万”之中的为着这个整体而生活的“人”。为着这个整体而生活的千百万之中的“这一个”与“那一个”,就是“大人”(“君子”),就是为义为公的“这一个”或“那一个”!

社会的“每个人”,作为社会的成员,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这份工作”既是自己赖以生存的条件,也是自己的社会责任。“每个人”都必须竭尽全力地去做好属于自己的“这份工作”,这就是社会的“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当然,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其对社会的贡献也各不相同,但作为社会的“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只要他是为义为公的“这一个”或“那一个”,都应当受到社会的尊重。如果你是当大官的、当大老板的、当大专家的,但你却是一心为利为私的“这一个”或“那一个”,你就是一个卑鄙的“小人”,社会是不会尊重你的。如果你是一个小小的公务员、一个小小的职员、一个小小的家政服务员,但你却是为义为公的“这一个”或“那一个”,你就是一个“大人”,一个“君子”,社会是会尊重你的。

陆九渊所说的“大做一个人”,就是要“堂堂地做个人”。“若某则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1]447“堂堂”,形容志气宏大。“堂堂地做个人”,就是志气宏大地做个“君子”,或曰做一个志气宏大的为义为公的人。当大官的、当大老板的、当大专家的要“堂堂地做个人”;一个小小的公务员、一个小小的职员、一个小小的家政服务员也要“堂堂地做个人”。千百万之中的“这一个”与“那一个”都“堂堂地做个人”,这个“千百万”就是一个“堂堂地”整体,就能与天、地并,就能作宇宙的主宰。

要“大做一个人”,要“堂堂地做个人”,是陆九渊心学对中国哲学的“天人关系”问题的严正回答。

“天人关系”是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究天人之际”是中国古代哲学家的中心课题。

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远在公元前两千多年就进入奴隶制社会。夏、商、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形成、发展的时期。夏以前的三皇五帝时代是中国原始社会,亦即神话或原始宗教的时代。中国古代先民,他们不仅把天、地、太阳、月亮等等当做神,各种各样的动物、植物,以及一切使他们惊奇而得不到解释的东西,都当着神。到了商代,形成了一种和巫术紧紧结合的宗教崇拜。这种宗教崇拜认为天上有一个至高无上的主宰者叫做“帝”或“上帝”,是地上的“王”(最高统治者)在天上影子。到了西周,奴隶主贵族,自称得到“天”(上帝)的保佑、支持,才灭掉了商。夏、商、西周时期的“天”,是神格的,有意志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帝”或“上帝”,那时的“天人关系”是奴役和被奴役的关系,“人”(广大奴隶)不仅是地上奴隶主贵族的“奴隶”,也是“天”(“帝”或“上帝”)的“奴隶”。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前426年)是我国奴隶社会崩溃的时期。随着奴隶主贵族之间争夺和买卖田产现象的加剧,土地私有制逐渐发展,奴隶制的土地国有遭到破坏。在

土地制度发生变化的同时,劳动者的身份也发生了变化。生产力的发展,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逐渐受到重视,如何对待“人”,成为当时的思想家们所考虑的根本问题。

1993年,荆门纪山镇郭店村一号楚墓出土的竹简中有《老子甲》、《老子乙》、《老子丙》、《太一生水》四篇道家著作。这四篇道家著作,合起来被称为“郭店《老子》”。《老子甲》以未有天地之前的混沌以及混沌的运动为对象,提出了“道”这一概念,否定了天上的“帝”或“上帝”。《老子甲》认为“道”“先天地生”,既是世界的本原,又是可以作为现实依据的客观法则;有天地之后的人类世界,“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3]112“天”、“地”不是“神”,而是看得见、摸的着的“大自然”。《太一生水》认为“道”就是“太一”,“太一生水”;“太一”所生之“水”又反过来辅助“太一”生成“天”;“天”又反过来辅助“太一”生成“地”。[3]71-73郭店老子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推翻了天上的“帝”或“上帝”的统治,对人的价值作出公正地评价。

儒家圣人孔子,在春秋晚期(公元前551年——前479年)修礼乐、述《易》理、作《春秋》,授徒于洙泗。在郭店老子之后,进一步明确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孔子述《易》理,《易》是《周易》的一部分,即《易经》,是解释六十四卦的卦辞和解释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辞。这些卦辞和爻辞是一些临事占卜的记录,所卜之事是具体的,卜占的结果也是特指的。《周易》的另一部分是对卦辞和爻辞的注释和论述,称之为《易传》,又称“十翼”,即《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是十篇不同文字组成的说《易》系统,是内容十分丰富的哲学著作。据《史记》记载,《周易》这部书起源于殷周之际,《易经》部分以及《彖》、《象》的刚柔、爻位说,春秋以前就有了,是孔子述《易》理的基础。孔子之后,其门徒对《彖》、《象》的刚柔、爻位说进行了改造,逐步建立起完整的“说《易》”系统。《易传》可以说是“说《易》”著作集,其内容各异,但在“究天人之际”上,其路向大致相同,以乾、坤代表天、地。乾卦之《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伟大啊!上天的创始之功。万物依赖它获得生命的胚胎,它们统统属于上天。”[4]2-3坤卦之《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崇高啊!大地的开创之功。万物依赖它获得生命的基础,它顺承着天道的变化。)[4]16-17《易传》以八个经卦分别代表八种类别的自然物质(乾〈天〉、坤〈地〉、离〈火〉、坎〈水〉、巽〈风〉、震〈雷〉、艮〈山〉、兑〈泽〉),建立了万物的生命来源于天地、天地万物共生共存、人与天地(大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伦理学系统。《易传》中的“天”是“自然界”,而不是“神”。若“天”、“地”相对而言,“天”泛指“地”之上的整个天空。若“天”、“地”合而言之,则以“天”代表天地,即自然界。“天人关系”实为人与自然的关系。

陆九渊心学的“人才”论,与《易传》的“三才”说一脉相承,与郭店《老子甲》的“四大”论相通。陆九渊引《系辞》下曰:“《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他也,三才之道也。”[1]29“兼三才而两之”,三才,即天、地、人之才。两之,“易卦”由六个爻位组成,每两个爻位构成一个等级,在上的两个爻位(上爻、五爻)为天位,在下的两个爻位(二爻、初爻)为地位,在中的两个爻位(四爻、三爻)为人位。“三才之道”即“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陆九渊以“三才之道”为依据,构建了自己的“人才”论,提出了“天地人之才等耳”这一命题,阐述了“天地为不可及”、“圣人亦为不可及”,以及“天地人”均为“有待”者的思想。[1]342-343天地与人,陆九渊认为都为“有待”者,人有所“不能”,天地亦有所“不能”。天地、圣人(人之圣者)均为“不可及”者,然“天地有待乎圣人”,“圣人有待乎天下”。“天地能覆载万物,而成其

能者则有待乎圣人。”“圣人参天地而立,成天地之能,其智能非天下之敌也。然人焉谋之卿士,鬼焉谋之蓍龟,虽百姓之愚且贱,亦不谓其不能而与之焉,则圣人之有待于天下者,亦云众矣。”[1]342-343郭店《老子甲》的“天大”、“地大”,已有天覆地载之义。正如陆九渊所说,“天之高也,日月星辰系焉,阴阳寒暑运焉,万物覆焉。地之厚也,载华嶽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洩,万物载焉。天地之间,何物而非天地之为者。”故天地为最尊大。“道”是世界的本原,又是可以作为现实依据的客观法则,当然最尊大。“王”,若是人中守道之“君”,当然也最尊大。就“究天人之际”而论,郭店《老子甲》的“四大”论、《易传》的“三才”说、陆九渊心学的“人才”论,其思维路向是相同的,都认定“天”、“地”是有生命意义的存在,“人”为万物之灵。

“人”既然为万物之灵,“人”就不能看轻自己,“要当轩昂奋发”[1]452,“激厉奋进,决破罗网,焚烧荆棘,荡夷污泽”[1]452,“大做一个人”。

做人,是要有点精神的。要“大做一个人”,就必须有“大做一个人”的精神。陆九渊在与门徒们谈做人的问题时,曾朗诵少时自作的《大人》诗。诗云:“从来胆隔宽,虎豹亿万虬龙千,从头收拾一口吞。有时此辈未妥帖,哮吼大爵无毫全。朝饮渤澥水,暮宿昆仑颠。连山以为琴,长何为之弦。万古不传音,吾当为君宣。”[1]430“胸隔”,犹胸怀。“虬龙”,一种能在水中掀起波澜的有角的龙。(唐)贾岛《望山》诗有云:“虬龙一掬波,洗荡千万春。”“妥帖”,妥当,安定。这首诗共有十一句,1、2、3、4、5句,抒“情”,气势磅礴,写小大人敢于“从头收拾”一切“此辈未妥帖”之事的宽广胸怀;6、7、8、9、10、11句,言“志”,写小大人代圣贤立言传音的远大志向。诗中小大人敢于“从头收拾”一切”此辈未妥帖”之事的宽广胸怀、代圣贤立言传音的远大志向就是“小大人”的“大做一个人”的精神。没有这种精神是不能“大做一个人”的。

大家是当代大学生,正是雄心勃勃、胸怀宽广、志向远大的年代。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心中都有一个金色的梦。自己的理想会不会实现,心中的梦会不会灿烂辉煌,这全靠自己脚踏实地去努力奋斗。不过,一个人有不有远大的“未来”,首先必须有金色美好的“现在”。没有“现在”,就没有“未来”。有金色美好的“现在”,才有灿烂辉煌的“未来”。

四十多年以前,我同你们现在一样,是一名充满幻想的大学生。我的母校就是现在的华中师范大学,五十年代叫华中师范学院,条件同我们学院现在差不多。那时,我们在武昌桂子山建校;现在,你们在荆门青山建校。看看你们现在,想想我们那时侯,我十分羡慕你们,现在的电脑、电视,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大学生做梦都没想到过的。回忆近半个世纪的生活历程,我最难忘的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我的大学生生活,最难忘的是我那时的“梦”。1960年我和我的同学唱着“二十年以后再相会”的歌依依惜别,过了四十年,也就是2000年,二十世纪的最后一年,我们“再相会”,大家虽都已年逾花甲,然而却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辉煌。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我们有现在,是因为有四十年前的那个金色的梦。”

我的“梦”,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梦”,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与二十一世纪是不能相比的。你们的“现在”和“未来”,比我们将更加美好。我希望你们把握金色美好的“现在”,去争取灿烂辉煌的“未来”。最重要的是把握“现在”,象政法系法律02级的谭兴阶、李彩艳两位同学那样奋发向上、为“未来”的辉煌而把握“现在”。2002年秋天,谭兴阶背负着

土家人的希望,来到荆楚腹地,接受楚文化的熏陶,寻找金色的人生,谋求辉煌的“未来”。他生长在鄂西恩施山区,大山的厚重、土家人的执着,培育了他那坚忍不拔的性格,他用十倍于常人的努力,克服了上肢残疾所带来的种种困难,象常人一样学习、生活,而且比常人做得更好。李彩艳为了辉煌的“未来”,离开了梦幻般的“塞上江南”,来到了如诗、如画的江汉平原。江汉平原丰厚的楚文化底蕴和飞速发展的现代城市建设,使李彩艳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她努力学习,成积绩优秀;她担任系学会学习部长,工作主动积极;她参加了“三个代表”知识竞赛,出席全省竞赛夺冠,为学院争得了荣誉。谭兴阶身残志坚、李彩艳热情向上,就是他们“大做一个人”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他们就能把握“现在”,他们一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然而,关键是把握“现在”。把握“现在” 的问题,就是怎样“大做一个人”的问题。怎样“大做一个人”的问题,有两层意思:一是“堂堂地做个人”;二是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我们现在是大学生,在受高等教育,既要“堂堂地做个人”,有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如何“堂堂地做个人”?陆九渊心学认为要“自立自重,不可随人脚跟、学人言语。”[1]461意思是说“做人”一要自己立志,而且身持自守,不为外力所动;二要自己看重自己,谨言慎行,奋发向上,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力量。

“自立”是做人的根本。“立”,就是“立志”。“人惟患无志,有志无有不成者。”[1]439有了志向,就要身持自守,一辈子为之奋斗,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不为外力所动。这就叫“自立”。

“自重”是做人的保证。“自重”,首先,要看重自己,古人有“不吃嗟来之食”的训诫,也就是说一个人即使到了快要饿死的情况下,也不能丧失人格;其次,要谨言慎行,不做下作的事,不说一句有损人格的话,不做一件有损人格的事;第三,要充分的相信自己,奋发向上,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力量去完成应完成的任务。这就叫“自重”。

如何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陆九渊心学认为“人”没有生而知之,要成就一番事业、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就必须受教育,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自得、自成、自道,不倚师友载籍。”[1]452只有这样,才能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自得”,“得”,晓悟。《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云:“臣昔者不知所以治邺,今臣得矣,愿请玺,复以治邺。”“臣得矣”,臣知所以治邺。“得”,晓悟其所以治邺的策略或办法。“自得”,是陆九渊心学做人的一个重要原则。意思是学习要靠自己,不能依赖老师、同学的帮助,不能依赖书本,要独立思考,要自己晓悟,自我习得。

陆九渊心学认为学习必须“亲师求友”,而且要虚心、退听(退让顺从)[1]14;学生必须读书,读书而且不能“只以晓文义为是”,“须看意旨所在”[1]432。但是,“亲师求友”不是依赖师友;“读书” 不是“尽信书”[1]30。既要“亲师求友”,又要独立思考;既要读书,有不能尽信书。“昔人之书不可不信,亦不可必信,顾于理如何耳。”[1]380

陆九渊心学的“自得”原则,其核心内容就是独立思考。

如何独立思考?陆九渊心学强调两个字:一个“疑”字,一个“辩”字。“疑”是发现问题,“辩”是讨论问题。在独立思考的时候,发现不了问题,思考就没有结果;发现了问题,不经过讨论,思考就不能前进。所以陆九渊说“疑则有进” [1]472、“辩便有进” [1]436。

陆九渊任荆门知军时,曾对他的门人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孔门如子贡无所疑,所以不至于道。……颜子仰之弥高,末由也已,其疑非细,甚不自安,所以其殆庶幾乎。” [1]472陆九渊这里从“疑则有进”出发,批评了子贡和颜子:“子贡无所疑,所以不至于道”,颜子“其疑非细”,未能知幾(察微),只能称为亚圣,仅殆近庶幾(好学而可以成材的人)而已。

“辩”常用“讲学”的形式。陆九渊在《与诸葛诚之》的信中说:“大抵讲学,有同道中鞭策切磨者,有道不同而相与辩明者。如孟子与杨(杨朱)、墨(墨翟)、告子辩,此是道不同而相与辩明者也。……夫子与颜渊、仲弓、闵子骞相与问答,是同道中发明浸灌、鞭策切磨者也。”[1]50无论道同、道不同,或是“鞭策切磨”,或是“相与辩明”,“辩便有进”。

“自成”,“成”,完成、完善。《诗·周南·樛木》“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毛传:“成,就也。”“自成”,是陆九渊心学做人的又一个重要原则。意思是成材与否,要靠自己,不能依赖老师、同学的帮助,不能依赖书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自我完善。

陆九渊心学的“自成”原则,其核心内容就是收心照物。

“先生举‘公都子问钧是人也’一章云:‘人有五官,官有其职,某因思是便收此心,然惟有照物而已。’”[1]471五官,古医家以鼻、目、口、舌、耳为五官。《孟子》称耳、目、口、鼻为官,也称心为官,而且认为心于五官最尊大,“耳目之官不思”,“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也,不思则不得也。”[1]149“思则得”,指得做人的“精神” 。这种精神“全要在内,不要在外,若在外,一生无是处。”[1]468“收心”,就是收拾精神。“照物”,就是观照外物,联系实际,自作主宰,使主、客观的统一。所谓“收心照物”,就是在主、客观的统一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的完善自我。

如何收心照物?陆九渊心学强调三个字:一个“逐”字,一个“着”字,一个“印” 字。“逐”,求取,引申为研究、察考。“着”,着落,落实。“印”,印证。“逐”是研究客观事物,“着”是理论联系实际。“印”是由实践上升到理论。“逐”、“着”、“印”的主体都是“我”。陆九渊曾经对门人说:“人不肯心闲无事,居天下之广居,须要去逐外,着一事,印一说,方有精神。”[1]455所谓“不肯心闲无事”,就是要“收心照物”,就是要研究、察考自身以外的事、物之理,理论联系实际。只有这样,“我”才有所得,“我”才有精神。“收心照物”,就是要以主、客观统一为目标,既强调主观,又强调客观。其中,主观是统帅,客观是基础,主、客观的统一是前提。“我”不断地“去逐外”,不断地“着一事”,不断地“印一说”,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完善自我。

“自道”,“道”,施行、实现。《礼记·礼器》:“忠信之人,可以学礼,苟无忠信之人,则礼不虚道。”陈澔注:“道,犹行也。”“自道”,就是自觉地“克服私己之心”,而施行“三才”之道的“人之道”,实现人的自我价值。“自道”是陆九渊心学做人的第三个重要原则。意思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要靠自己,不能依赖老师、同学的帮助,不能依赖书本,要自觉地“克服私己之心”而行“仁义”之道,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陆九渊心学的“自道”原则,其核心内容就是“克己行仁”。

“克己行仁”就是“克己复礼而行仁”。“克己复礼”是孔子的主张。“克己”就是克服私己之心。“复礼”,就是恢复周“礼”。“礼”是西周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春秋晚期,奴隶社会制度崩溃,道德失范,孔子认为,人应当“推己及人”而行“仁”。“推己及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思来推想别人的心思,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仁”就是“爱人”。

如何“克己行仁”?陆九渊心学强调两个字:一个“格”字,一个“诚”字。陆九渊在《与赵然道》的信中曾经说:“夫子所谓‘克己复礼为仁’,诚能无毫发己私之累,则复于礼矣。”[1]159“无毫发己私之累”就是无“私己之心”。“格”,纠正。《书·冏命》:“绳愆纠谬,格其非心。”孔颖达疏:“心有妄作则格正之。”“诚”,信也。《易·乾》:“脩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孔颖达正义:“诚,谓诚实也。”陆九渊认为心有妄作若能格正,其行为、举止就会大不相同,邪正、是非就会黑白分明。[1]129一个人心正不正,主要看意诚不诚,“意诚心

自正,必然之势,非强致也。”[1]150一个人,心有妄作能自觉格正,便能诚其意,自觉地“克服私己之心”而行“仁义”之道。

转贴于 陆九渊心学教育人自立、自重,堂堂地做个人,教育人自得、自成、自道,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然而社会现实生活是复杂的。我们现在面对的是信息社会,电脑一上网,全世界就在网上。全球经济一体化在冲击着人们,东、西方文化浪潮在拍打着你人们,污七八糟的文化垃圾在淹没着人们!怎么办?

当代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如资源危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心病加剧、价值标准失范、道德滑坡等等,十分忧虑地说:“人类的生存没有比今天再危险的时代了”,“不道德程度已近似悲剧”。他认为解决当今存在的社会问题和人文精神的失落,要求助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仁爱”、墨家的“兼爱”。他说仁爱“是今天社会之必需”,“墨家主张的兼爱,过去只指中国,而现在应作为世界性的理论去理解”。[5] 西方有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曾联名发表宣言指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避免世界性的混乱,就必须回首二千五百年前的孔子的道德智慧。[6] 面对如此复杂的社会现实,要能把握“现在”,那是很不容易的。前面我谈到了荆门职业技术学院政法系法律02级的谭兴阶、李彩艳,他们的确是非常了不起的。我们应该向他(她)们学习。

当然,如果我们之中有的同学如果出点儿什么问题,那也是正常的。

陆九渊说,人心有邪正之分,邪,即不正,有私心。正,即公正,无私心。陆九渊心学认为“良心正性”乃人之本心,[1]172“人之所以为人者,惟此心而已。”[1]76其所以人心有邪正之分,是因为人的思想、感情有邪、有正。思想、感情,陆九渊心学称之为“念虑”,“邪(有私心)、正(无私心)、纯(无杂念)、杂(有杂念)系念虑”[1]273,“念虑之正不正,在顷刻之间。念虑之不正者,顷刻而知之,可以正。念虑之正者,顷刻而失之,即是不正。”[1]270“其心邪,其事恶”,“自欺自瞒,是直欲自绝其本心”,“其心若正,其事若善”,“虽在贫贱患难之中,心自亨通(顺畅)”。[1]284-285

人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会出现问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本人感情不健康;二是受外界影响。“感情不健康”,陆九渊心学称之为“人心有病”;“受外界影响”陆九渊心学称之为“受蔽”。“人心有病”,“汩没(埋没)于贫富、贵贱、利害、得丧、声色、嗜欲之间,丧失良心,不顾义理”[1]59;“人心至灵,惟受蔽者失其灵耳。”[1]189人有贤、愚,有智、不肖,“愚、不肖者不及焉,则蔽于物欲而失去本心;贤者、智者过之,则蔽于意见而失去本心。”[1]99“人心有病”丧失良心;人“受蔽”失去本心。所以,人的思想、感情就出了问题。人的思想、感情出了问题,其心就不正,就有私心。

陆九渊心学对于“人心有病”或“受蔽”的人,给予了热情地关心和深切的同情。陆九渊心学认为人之本心是充塞宇宙的“道”在人身上的体现,“道塞宇宙,非有所隐遁,在天曰阴阳,在地曰柔刚,在人曰仁义。”[1]9仁义者,人之本心也。对于一个人来说,“本心”乃“天之所与我者,我固有之”[1]5。如果“有所蒙蔽,有所移夺,有所陷溺,则此心为之不明”[1]149“溺意功利,失其本心” [1]123。然而,“本心”是“不可泯灭”的[1]377。“人心有病”或“受蔽”的人,只要“蔽解惑去而得所止(止,犹归宿。)”[1]9,也是可以“大做一个人”的。

“人心有病”或“受蔽”以后,如何“大做一个人”?陆九渊心学的回答是“先立乎其大”[1]400。“立乎其大”就是“立心”。“人心有病”,是指人不能自立,茫然而无主(没有主心骨),泛然而无归(没有主见)。[1]65“人心本来无时,胡乱被事物牵了去。若是有精神(有主心骨、有主见),即时出(不沉迷于事)便好。若一向去(陷溺于事长此下去),便坏了。”

[1]456“人心有病”就是茫然而无主(没有主心骨)、泛然而无归(没有主见),就是缺乏“精神”。做人,要自己做,“每理会一件事时,血脉骨髓都在自家手中。”[1]459如果没有主心骨,遇事没有主见,那是做不得人的!要做得人,就得“先立乎其大”,“正坐拱手,收拾精神,自做主宰。”[1]455如果“卓然不为流俗所移” [1]438,能“高着眼看破流俗”[1]442,那时人心自然就没有病了!

“受蔽”,是指人心有所蔽。人心有所蔽,要想“大做一个人”,还必须“深

知其非”[1]9。人心有所蔽,则不“知非”,其理甚不明,其言甚不当。“一向萦绊于浮论虚说,终日只依藉外说以为主”,“主客倒置,迷而不反,惑而不解”,“自为支离之说以自萦缠(纠缠),穷年卒岁,靡所底丽(不知何所依附)”[1]4。凡“受蔽”者,“蔽理溺心而不得其正”[1]11,是“己私未克”之人。“所谓己私者,非必如常人所见之过恶(错误)而后为己私也。”[1]8凡未能胜己之私者,都是“己私未克” 之人。“虽自命以仁义道德,自期以可至圣贤之地者,皆其私者。”[1]8因此,人心有所蔽,必须“深知其非”[1]9,“随分(依照本分)用力,随分考察”[1]44,以克己私。只有这样,才能“大做一个人”。

“人心有病”或“受蔽”以后,要“知非”,如何“知非”?这有一个方法问题。用什么方法?陆九渊心学认为“剥落”是一种最好的方法。“气禀所蒙,习尚所梏,俗论邪说所蔽,则非加剖剥磨切” [1]137而不会有什么效果。“人心有病,须是剥落。剥落得一番,即一番清明,后随起来,又剥落。又清明,须是剥落得净尽方是。”[1]458 “人心有病”或“受蔽”,“如在陷阱,如在荆棘,如在泥涂,如在囹圄械系之中”[1]6,“多不自觉,及其蔽解,回视前日之经营安排,乃知其为陷溺耳”[1]97。但是,一般来说,“良心之在人,虽或有所陷溺,亦未始泯然而尽亡也”[1]377。因此,“心有病”或“受蔽”的人,自己应该有信心,通过“剥落”而“知非”,最后恢复曾经放失的人之本性。

注:

本文是作者2004年5月10日在荆门职业技术学院所作的“大学生道德建设专题报告”的讲稿。

[1]陆九渊.陆九渊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涂宗流.陆子心语[M].香港: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2.

[3]涂宗流. 郭店楚简平议[M].香港: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1991.

[4]徐子宏.周易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

第4篇

关键词:书法;意象;艺术构造;意象构造

Abstract:Calligraphyuseslinesasthemainexpressionofvisualarts,andimageexpressionisitsmaincharacteristic.Calligraphyimage,conveyedthroughtheartisticstructure,ischaracterizedbytheconnotationofcreatingimagetoconveymeaningandofexpressingmeaningwithouttoomuchemphasisonimage,andbylogicaldirectionofnaturalnessandhumanity.Calligraphyimagestructure,asacomplexprocess,isintroducedbrieflyfromtwoaspectsofcreationandacceptance.

Keywords:calligraphy;image;artisticstructure;imagecreation

一、书法中的意象表达及其艺术构造性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序》说:“书者,如也(或若也、或也)”。如什么呢?兹摘梁武帝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数则:“钟繇书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如有神力”;“韦诞书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萧子云书如危峰阻日,孤松一枝”;“索靖书如飘风忽举,鸷鸟乍飞……”[1]81-82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碑评》曰:“《爨龙颜》若轩辕古圣,端冕垂裳。《石门颂》若瑶岛散仙,骖鸾跨鹤。……《元燮造象》如长戟修矛,盘马自喜。《曹子建碑》如大刀阔斧,斫阵无前。”[2]822-823汉蔡邕在《笔论》中说:“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3]6元郑杓认为蔡邕的“象”就是“意象”。姜澄清先生也认为这指的是“创作者心中应存其意象”[4]71。“形者象也,势者意也。”韩玉涛先生对书之势做如是说:“势就是风骨,势就是境界,势就是意象”[5]110。由“书——如——象(像)——意象”的逻辑推演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书者,如也,如意象也。

书法之所以具有意象性首先在于其载体——汉字本身的象形性特征。我们知道,汉字是由图像符号转化而来的,在早期的书法作品如甲骨文和金文中,还能隐约看到古人造字的图画性特点。但若据此认为书法意象性仅由汉字的象形特征决定就不够全面了。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指出“由象形变为不象形,是字体演变过程中最容易觉察到的变化。在整个古文字阶段里,汉字的象形程度不断降低。古文字所使用的字符,本来大都很像图形。古人为了书写的方便,把它们逐渐改变成用比较平直的线条构成的、象形程度较低的符号,这可以称为‘线条化’。”[6]28公认的最具表现力的书法形式则是最为简化的行书、草书,这也说明了书法的意象绝不仅是状物拟态的模仿,应该有更深层次的内涵。而作为意象性另一端的“意”也并非文字本身的释义。举例来说明,中国的文字书写具有双重意象。第一层意象是对事物的写征意象,属字的本意。如“劓”,《说文》云:“刑鼻也,从刀。”这是相当古老的一种鼻刑,刑始于兵,这种酷刑应是古老的征战中以割鼻报功演变而来。“劓”字的本意,给人是一种残酷的意象。然而作为书法书写出来的“劓”字,其字形的另一层意象则可以让人感觉到,左右偏旁的繁简疏密之间,就像一老一少相持而立,相安和谐。而书法的艺术意象就在于这第二层意象,这是书法艺术的象外之意象。文字书写之所以上升为书法艺术,是这第二层意象性在起决定作用。

可以看出,书法意象不是由汉字本身的象形性和表意性单独构成的,而应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构造结果。即是说书法意象是由创作者的主体投射,书写过程中的形式表达和欣赏者的联想和对作品背景的反观共同构成的。正如杨小清先生所说的“艺术虽不是客观的,但也不是主观的。艺术是‘类’的客体主观性在AB投射中由C的‘虚化’规则定位的,这是艺术存在的极其重要的属性。”[7]41书法意象正是这样通过作者、作品、欣赏者三位一体共同构造,并受时代审美趋向和艺术规则影响而形成的。所以书法意象的形成不是死板的、具体的,而是变化的、虚化的,是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由主客观相互交汇作用产生的审美体验。

二、书法意象表达的逻辑指向

既然把书法意象的形成看做主客体双方共同构成的审美过程,可以将书法意象表达的逻辑指向归结为以下几点:

1.立象以尽意,得意而忘象的内蕴

中国书法以“意象”论书的文化渊源可以追溯到《易》学思想和道学精神上。《周易·系辞》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道德经》的第二十一章上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作为表意、表象的文字其文化指向是最初的意,作为表现文字美的书法恰恰通过合理的表达将这种美表现出来了。

古典书论中,最早将“意象”二字并提的是唐开元时期的书法理论家张怀瓘,他在《文字论》中说道:“探文墨之妙有,索万物之元精。以筋骨立形,以神情润色。虽迹在尘壤,而志出云霄。灵变无常,务动。或若擒虎豹,有强梁拿攫之形;执蛟螭,见蚴蟉盘旋之势。探彼意象,如此规模。忽若电飞,或疑星坠,气势生乎流便,精魄出于锋芒,如观之,欲其骇目惊心,肃然凛然,殊可畏也。”[8]211他认为以翰墨构成的筋骨神情,足以体现万物之精魄,已将书法的意象表现性表达得相当完整。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一文之首指明“象”与“意”的关系:“圣人作《易》,立象以尽意;意,先天,书之本也。象,后天,书之用也。”应当指出,书法中如“万岁枯藤”、“千里阵云”之类的自然物象,不是再现自然物之形,而是自然物象意态美的写征。亦是说,书法表现的是自然客体的情趣。可见,书法中象有可见之象,如笔墨线条的特征;有不可见之象,即通过可见的笔墨在特定语境和条件下以联想、通感的方式生成的象外之象。意,则书法所表现出作者的主观情绪、神情和意志。书者的心情、情趣不可能直截了当或者一目了然地展示给欣赏者,而是通过艺术作品之象来“暗示”书者之“意”。意象二字一隐一显,一本一用,概括得完整而精准,成为书法创作和赏评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2.书法意象的自然取向

晋卫夫人的《笔阵图》,其中将汉字基本笔画以自然物态之象表述出来,如横似“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其他如“陆断犀象”、“百钧弩发”、“万岁枯藤”、“崩浪雷奔”、“劲弩筋节”,均是以自然之象比拟书法,成为后世书法理论的一大特色。唐李嗣真在《书后品》中评价王羲之书法时写道:王右军“正体如阴阳四时,寒暑调畅,岩廊宏敞,簪裾肃穆。其声鸣也,则铿锵金石;其芬郁也,则氤氲兰麝”;其草行杂体“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瑾瑜烂而五色,黼绣摛其七采”;其飞白体“犹夫雾觳卷舒,烟空照灼,长剑耿介而倚天,劲矢超腾而无地”,“又如松岩点黛,蓊郁而起朝云;飞泉漱玉,洒散而成暮雨……”[9]135这其中“有天时意象,有景观意象,有人物意象,有色彩意象,有声音意象,有香味意象,有肤觉意象……”[10]115-116书法作为艺术表现形式必然是人类追求自由,渴望窥见自然变化奥秘的手段,因此以自然之象喻书或是由书想到自然之象,都如马克思所说是“对自我本质力量的确认”的表现。3.书法意象的人文取向

“若而书也,修短合度,轻重协衡,阴阳得宜,刚柔互济。犹世之论相者,不肥不瘦,不长不短,为端美也……瘦而露骨,肥而露肉,不以为佳;瘦不露骨,肥不露肉,乃为尚也。”[11]313骨肉、筋骨、肥瘦等是人们最初用人体意象类比论书的范畴,也是常见的方法,如“颜筋柳骨”是也。书法中人的意象美,也在由表象到内在的发展。由此推及杨雄的“书,心画也。”三国钟繇《笔法》:“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书法美的赏鉴本身就体现了古人对自己身体的认可与欣赏,正如黑格尔在《美学》中说:“自然美的顶峰是动物的生命美。而最高级的动物美正是人类形体的优美。”[12]188对由人创造出的文字以美的形式表达出来的书法给以人体美的类比不能不说是古人确认自我的自信显现。

书法意象的人文取向还表现在人的气质品味由书法作品中的反观。姜夔说:“自然长者如秀整之士,短者如精悍之徒,瘦者如山泽之癯,肥者如贵游之子,劲者如武夫,媚者如美女,攲斜如醉仙,端楷如贤士。”[13]393梁武帝《古今书人优劣评》觉得:王僧虔书如王谢子弟,奕奕有一种风流气骨;萧子云书,心胸猛烈,锋刃难当;羊欣书如婢作夫人,羞涩不真;袁崧书如深山道士,见人退缩……

三、书法意象的构造过程

1.创造过程中的意象构造

首先是意在笔先的构思过程,王羲之所谓“意在笔先”的“意”,“并不是指某种抽象的道理,而是指具有艺术完整性的构思成果,也就是在形象、理性和感情相统一基础上所构想的具有完整性的艺术形象”[14]290。作者在创作之前一定会对作品的整体风格、技法选择、气势风韵等作出一个全面的构想,在脑中形成一个整体化的形式,并在纸上臆想出结果。然后是创作过程中的具体操作,不谈具体技法,从空间构成上看,主要是对空间块面的分割。如果把书法创作看作用黑色的颜料在白纸上作画的话,整个书写过程就是以长短、粗细、浓淡不同的黑色线条将白纸空间块面分割开来,造成疏朗、紧密、浑圆、尖峭的不同空间块面,这种黑白对比的空间构成是形成书法意象的物质形式,对于审美意象的生成有着重要作用。最后是创作过程中的调整、安排,这可以分为创作中和创作后两个阶段。创作中的调整主要指对章法构成的安排,这其中涉及阴阳、刚柔、动静、疏密、巧拙、浓枯、畅涩等一系列对立风格技法的调和、转换。其目的是要达到古人所说的中和的审美要求。创作后的调整是指物化形态的变换、调变,如纸质书作的装裱、石刻、木刻等,这些形态转换对书法表现效果将会产生新的作用,如装裱产生的立体化效果,挂于壁上的可视效果,石刻的凹凸效果,经风雨残蚀的金石(这是非主观性的,但其拓本可以算作再创作的作品)效果都将对书法意象的生成造成影响。

经由以上几个步骤,书法作品被创作出来,它的物化形态之中蕴涵着作者及其所处时代、社会的风格特征与审美取向,这些都将沉淀为书法意象的内质,伴随着欣赏者的发掘而显现为艺术化的意象。

2.欣赏过程中的意象构成

普通欣赏者面对一件书法作品首先想到的是它的内容,即它用文字表达的那些词句是什么。这是不为专业鉴赏家和书法家本身所肯定的,因为书法不是写字。虽然在古代相当长的时期内,书法的实用性与艺术性是不分的,但这并不能说明古人欣赏书法是从实用性角度出发的,否则为何成篇累牍的书论以形象化的词句赞美书艺,而没有哪个称某位书家书写清楚、工整,便于识别。事实上到了文字成熟以后,书家们所孜孜以求的恰是突破篆隶那种对称、规范的书写风格,因而行草书成为最便于表达书法家个性风格的书体,过于规范缺少变化的书写则动辄被给以“如排印板”、“状如算子”的诟病。可见欣赏者首先应关注的应该是形式而不是内容。

对于书法作品的形式欣赏是一个由总到分再由分到总的过程。先是整体观照,可以见到所书作品的大小,是何书体,字数多少,风格特征,这一步骤能使我们得出整体的评价,即书作是刚是柔,是雄强是秀俊,在心中生成或威武将军或罗绮美人的人格形象;或雷霆闪电或微风拂柳的心理感受。接下来细赏作品,可以见到字的大小对比,长短安排,虚实映衬,方圆变化,浓枯调和,章法上的起承转合,疏密穿插……这一过程具有历时性,如同欣赏音乐和舞蹈,当音符传至鼓膜,动作映入眼帘,触动心灵,唤起美感,但前一音节与动作将不再复现,仅是作为完整作品的一个环节和作品本身不可分割。这时的欣赏者看到的将是流动的意象显现,或如壮士扼腕,或如美人含羞,或如狮子搏象、或如鹤游碧霄,总之作品随欣赏者活了起来。最后还是会进行统观式的赏析,但这时的观照不同于最开始的,经过前两个程序的欣赏者已被作品的艺术魅力所带动、感染,不自觉地将那一系列美的感受回味,回头再来看作品,真是满纸活物,无需通过目光的移转整幅作品已动了起来。当然受欣赏者文化修养、见识阅历等因素的影响,每位欣赏者的构造结果不会完全相同。但可以共通的是通过联想与通感对书作中的自然物象特征与人自身生命力量的把握。

[参考文献]

[1]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M]//黄简.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2]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碑评[M]//黄简.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3]蔡邕.笔论[M]//黄简.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4]姜澄清.中国书法思想史[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4.

[5]韩玉涛.中国书学[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7.

[6]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7]杨小清.艺术构造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8]张怀瓘.文字论[M]//黄简.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9]李嗣真.书后品[M]//黄简.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10]金学智.中国书法美学[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4.

[11]苏轼.论书[M]//黄简.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12]黑格尔.美学(1)[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第5篇

[关键词]中国电影;创新;突破

一、2010年中国电影大片聚集,但创作上依然缺乏创新和突破

以《孔子》、《唐山大地震》、《山楂树之恋》为例。回顾2010年的中国电影开年。2010年1月4日中国各大影院同时上映了由美国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导演、20世纪福特公司出品的3D科幻影片《阿凡达》。这部具有标志性的影片,以他独创的视觉效果,宛如一阵龙卷风,不仅横扫了全球电影票房冠军,同时也创下了中国电影单片票房最高记录,直至今日,还没有一部影片能打破其记录。不过《阿凡达》的成功之处不仅仅表现在票房收入上。

首先,《阿凡达》一片的成功在于它对电影史的贡献上,它对3D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可以说史无前例,它向世人宣布3D电影时代的到来。正如卡梅隆自己所说:“《阿凡达》能够最终拍出来,是一次奇迹。这是一部科幻电影,科幻电影要表现的是我们现在无法接触到的事物,这是一种预言,它会让你反思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将来会发生什么样的后果?”。

其次,“我对现在人类对大自然所做的一切感到深深的忧虑,我想将来也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这是詹姆斯・卡梅隆对自己这部影片的定位,影片中回归自然的主题始终贯穿在影片中,给予人们思考和启迪。这也正是影片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毫无疑问,《阿凡达》的放映给中国电影业带来了不小的震荡,当中国电影人还在为有钱没有好剧本、有钱有剧本没有好技术而拍不出好片怨天尤人时,《阿凡达》就像一把重锤砸在中国电影人的头上,在令人沉默无语的同时,也引发了舆论界对中国电影何去何从的大讨论。2010年的中国电影就这样拉开了自己的序幕。

首部迎战的影片是由中国电影导演胡玫执导历史故事片《孔子》。该影片一上映就引起了轰动,它是继《阿凡达》之后的影片,所以国人寄予不小的期待和观望。影片《孔子》讲述的是公元前六世纪,已屹立数百年的周室王朝开始朝不保夕,各诸侯国割据一方,为了达到称霸的目的而相互征战。史称这一时期为“春秋”时代。而孔子就出生于这个年代。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相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中。如何将中国这样一位文化名人用电影这种媒介传输给众人,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用现代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去洞察古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确实需要一定的勇气和见识,这要求电影工作者本身应是一位对中国文化有着很深的了解和探究的学者。影片力求从对尊重历史事实的角度来描写和塑造孔子这个人物,却忽略了对这位中国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的思想主张进行更深的剖析。所以,从电影的角度看,在创作上它没有更深而独特的创意和见底,影片更像是一部历史人物纪实片。

由此可见,现今的导演在电影题材的选择上年代久远而古老。这包括之后上映的《锦衣卫》、《苏乞儿》,还有近期最引人关注的《唐山大地震》和《山楂树之恋》,后两部影片虽是描写上个世纪70年代的故事,但与我们今天的现实社会有些距离,故事题材选编上沉重而没有时代感。

由冯小刚执导的灾难片《唐山大地震》可说是2010年电影巨作,最终以6亿元的收入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的最高票房纪录,这样的一个成绩单,无疑可以代表中国电影制作的水准了。很遗憾,这部影片从电影标准的角度来评议,确实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冯小刚,中国电影编导、导演。1958年出生,自幼喜爱美术、文学,1985年他调入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成为美工师,先后在《大林莽》、《凯旋在子夜》、《便衣警察》、《好男好女》等几部当时很有影响力的电视剧中任美术设计。冯小刚作品风格被公认为以京味儿喜剧著称,擅长商业片。因每年岁末,都拍一些娱乐性较强的影片,被称为“贺岁片之父”。2009年9月27日,证监会创业板发行审核委员会公告,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得通过,华谊兄弟成为了首家获准公开发行股票的娱乐公司,加盟该公司的冯小刚持有该公司2.28%的股份。冯小刚1990年与郑晓龙联合编写剧情片《遭遇激情》,这也是冯小刚的第一部作品,后被夏刚拍成电影。影片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等四项提名。之后,他与王朔、马未都联合编剧的电视系列剧《编辑部的故事》,使他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唐山大地震》应被称之为灾难片,什么是灾难片,“灾难片”是以自然或人为的灾难为题材的故事片,其特点是表现人处于极为异常状态下的恐慌心理,以及灾难所造成的凄惨景象,并通过特技摄影造成感官刺激和觳觫效果。在《唐山大地震》影片中,有对1976年那场大地震发生时给大地带来毁灭性破坏的描写,但只是一带而过,随后进入人们视觉的只是那一家人20多年的生离死别、悲欢离合的故事,因此,借用新技术形成大地震的视觉效果几乎成为了一种摆设。显然把《唐山大地震》定为灾难片有些不太确切。同时,影片在人物塑造上也是杂乱的、模糊的。元妮的人物形象在影片中有着灵魂性的作用,描述元妮对死去丈夫的愧疚,是用“哪个男人能用命来爱我”这样的话语来诠释,影片中元妮对他人的追求与欣赏,所表现的回应是尴尬的、甚至是反感的,其实人人都向往生的权利,死去的人已过去,活着的人在死亡的见证中得到活着的意义和价值,所以用一句话来描述对爱情的忠贞显得有些绝对和牵强。女儿方凳可说20多年都活在极度的怨恨中,她所经历的人生令人沮丧,好在她心态调整的够好,不然真怕她会患上抑郁症。儿子方达是个本色人物,是个敢于下海闯天下的小子,最终辛苦得到了回报,成为当下有车有房有钱的现代人,穿上了国外的名牌服装“Back-To-Back”(中译名,背靠背)。养母堇桂栏直到死才悔恨没有给养女真正的关爱,她甚至一度怀疑自己的养女和自己的丈夫有不明的暧昧关系,让人不解,一部影片让这么多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聚集,其结果必然会令影片缺乏灵魂性的人物,缺乏主题思想。

西班牙著名导演、超现实主义电影之父路易斯・布努艾尔在描绘电影时曾经这样说:在一个心灵自由的人手里,电影是一种重要而危险的武器。它是借以表现思想、感情和本能世界的高级手段。在人类的所有表现手段中,对电影形象的创造性处理,在方式上最容易使人联系到人们在睡觉时头脑所起的作用。一部电影就像对一个梦的不自觉模仿。黑暗慢慢笼罩影院的情景就像把眼睛闭上的动作。然后,在银幕上,就像在人的内心一样,开始进入意识世界的夜间航程。使用渐显渐隐的手法

使影像像在梦中一样出现和消逝;时间和空间变得很灵活,可以任意收缩和扩展:时间延续的年代顺序和相对价值不再同现实相吻合‘首尾呼应’的情节可以延续几分钟或几个世纪:从授动作到快动作的转换加强了两者的冲击力。因此,一部真正感人的优秀电影作品是要经得起推敲的。

《山楂树之恋》是张艺谋执导的影片,自他导演《三枪拍案记》后,张艺谋把自己从喜剧电影中拉回到爱情片的创作中,不过对于中国一代著名导演来说,无论拍怎样形式的影片,无论拿哪一个年代中发生的故事来进行创作,都应该是严谨的,它最终带给观众的应该是一种心灵上的震撼和视觉上的享受。或许张艺谋只是想告诉人们那个年代的爱情故事是苍凉、晦涩的。影片在没有任何铺垫的情况下,就将那个青春靓丽、爱情懵懂中的姑娘静秋,投入到刚见老三一面就义无反顾地爱上她的情感中。即使是后来戏中,导演加进了不少老三为了追求静秋而不停地送礼物以增进感情的镜头,但也只是陈述了有钱人追逐爱情的方式,那种令人渴望的甜蜜爱情始终未进入人们的视线,特别在对两个年轻人爱情“亲密接触”的情节处理上是扼制的,每到两个人要相互用身体表达爱幕之情时,都被摄影机加以封杀,与此来蕴育纯爱的强大精神力量,完全忽视了现代年轻人对于爱情观和人生观的认知。

因此,评论界在评论张艺谋的这部影片时说它是一部虚假的“纯爱”片,还有很多评论家对该片提出严厉的批评,索亚斌认为“这部电影很阴险,打着文艺片的旗号,还不如《三枪拍案惊奇》直接标榜通俗商业片。影片还把纯爱直接表现成了禁欲。”《山楂树之恋》一片是根据艾米的原著《山楂树之恋》改编的,小说描写了一对年轻人,在非凡年代中一段无怨无悔不求回报的爱情故事,被人们称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故事”。70年代,那是谈到就会令人色变的年代,在那样一个被压制的时代,人们的情与爱、性与爱被扭曲了。爱情故事作家刘心武评论该小说说道:“极端环境下的压抑被现在的我们打量,会产生出比反思更丰富的憬悟。”而文化批评家朱大可则将小说称为“一本关于性压抑的原始考察报告”。因此,如何将这样一部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这需要再创作者有着很严谨的创作意识。

张艺谋在大玩了一把喜剧片后又大秀一把纯情片,《三枪》后,让我们看到,这样一个资深导演的做派更像是初出茅庐的学生,看来作为曾是中国电影一代的领军人物,需要对自己的创作进行重新的思考。在当今这个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电影作为一门艺术也凸显出它的作用,如何用电影艺术引领人们的精神世界,创作出有新意又具时代感的作品,是当下值得电影工作者、创作者认真审视和思考的。

二、2010年中国的女性导演电影创作有魄力,但作品缺乏艺术魅力

前面提到的《孔子》一片的导演胡玫,是近些年在影视界值得非常关注的女性导演。与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高希希等同为著名的第五代导演,在电影界是获得诸多好评。胡玫,1975年参军任话剧团演员,1982年毕业于中国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现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国家一级导演。1984年胡玫导演了反映军队女性情感生活的探索性故事片《女儿楼》,这也是她的处女作。此片1985年被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影报评为全国十佳影片,被国际影评界评论为中国后第一部女性题材影片而受到关注。1986年胡玫独立导演心理故事片《远离战争年代》,该片获苏联第10届亚非拉国际电影节银奖(1988年),意大利第32届萨尔索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1989年)。1987年胡玫获得中国电影家协会、当代电影杂志、中国电影报三家中国权威性电影机构和刊物联合评出的“中国十大青年导演”称号。

从1988年她开始导演商业性影片后,如故事片《无枪》、《江湖八面风》、《鹭岛情》、《都市》,都因太商业化,缺乏艺术性创作而反应平平。胡玫曾很长时间放弃了电影创作,开始在电视领域里闯天下。其中1997至1998年胡玫执导44集大型历史剧《雍正王朝》,被评为中国十大优秀女导演、双十佳电视剧导演,成为电视界名导。《雍正王朝》还获飞天奖、金鹰奖,“五个一”工程奖,优秀电视剧奖。之后她导演的电视作品2000年的《忠诚》(兼制片人)、《汉武大帝》,《香樟树》、《乔家大院》、《汉武大帝》,都连续获得“飞天奖”,2005年胡玫因《汉武大帝》获得中国政府影视大奖“飞天奖”最佳导演奖。同年9月26日,获得大众电视2005年“双十佳”导演奖。2006年8月《乔家大院》获得首尔国际电视节最佳长篇电视剧奖,这是中国长篇电视剧第一次在国际影视节获大奖。2007年该剧获第二十六届飞天奖优秀电视剧奖及优秀女演员奖(蒋勤勤),本人获得优秀导演奖,也是第二次获得“飞天奖”最佳导演奖,而且她是唯一连续两次获得该奖的导演。2007年2月,胡玫被、国家人事部、全国文联授予第二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2008年10月,胡玫被中国广播电视协会评为中国电视剧辉煌30年最具影响力导演之一。

在这里如此详细的介绍中国著名女性导演胡玫,旨在突出电影创作并非易事,由于空间的限制,它很难向文学那样以宏大的篇幅来描绘生活、体察入微地刻画心理,也不可能像电视剧那样有宽阔时空任意去驾驭自己的思想和想象,所以事隔10多年之久,当胡玫再扛起电影制作这面大旗,略显有些生疏,《孔子》一片正是陷入了这种境地。一个创作者在不断变换自己的创作形式时,是要为此付出一定代价的。然而,敢于挑战人物历史片,在女性导演中也非她一人。

今年在电影界引起轰动的还有一位女性导演,就是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徐静营。这位70后的电影高材生,一亮相就与其端正大方的长相、高挑健美的身材赢得众人的喜爱。作为电影导演系毕业的才女,首先以表演得到了观众的喜爱和赞赏,在演艺圈与赵薇、章予怡、周迅并称为“青春玉女”或“中国四大花旦”。

2000年徐静营开设网络电子杂志《开啦》。电影代表作《杜拉拉升职记》,因其书法手写体“清冽而又优雅’,独具个性美感,被开发出字库“方正静蕾简体”。徐静蕾在电影界也是获得诸多荣誉的女性导演。1998年当选为第三届大学生最受欢迎的当代女星人。1999年,当选为北京大学生评选的最受欢迎的时代女星,《新周刊》说她是“让人感觉很舒服”的“1998年十大惊艳”之一;同年成为美国运动品牌CONVERSE(匡威)在中国区的品牌代言人。从此,幸运的大门为徐静蕾打开,1999年再获第七届电影表演学会奖、1999年《大众电视》为“青春之星”。2000年为e龙―CCTV奥运网站的形象特使。2001年成为中国妇女活动中心的荣誉健康大使、2001年中国儿童青年基金会安康计划西部形象大使、2001年首届中国大学生电视节最受欢迎的女演员。2002年被授予第九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受大学生欢迎的女演员”、首届北京大学生女生节形象大使、2002年被《成都日报》

读者和《激动网》网友评选为“最佳公众形象女明星”、2002年申江荣获服务导报杯电影观众奖“最佳国产片女演员奖”、2002年《新周刊》“她世纪代言人”。2003年当选华语电影传媒大奖内地最受欢迎女演员、2003年第九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新人奖、2003年第2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2003年第2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2003年第2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2004年第四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编剧、最佳新导演、内地最受欢迎女演员奖:2004年第52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银贝壳奖)。2005年获得sohu2004年度十大新闻评选之“当红不让特别奖”、获得“影响2004时尚盛典之影响2004中国娱乐风云人物”;2005年获得TOGH05毅人王年度人物、获得中国风尚大典典礼之北京青年周刊风尚突破艺人奖。2006年获得新浪2006网络盛典年度博客奖、第14届大学生电影节最受欢迎导演奖。2007年获得2006年度品牌中国年度人物大奖、香港专业电影摄影师学会专业电影摄影师眼中最具魅力女演员。在诸多光环萦绕下的徐静蕾,她不满足现状,在执导了故事片2002年《我和爸爸》、2003年《最后的爱,最初的爱》、2004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2006年《梦想照进现实》等影片之后,有了充足导演经验的她,于2010年自导自演了职场商业片《杜拉拉升职记》,亦可以说是一部描写生活在大都市年青一代在职场奋斗的青春片。

《杜拉拉升职记》一上映因其在选题上更接近现代人生活、有较强时代感,而受到不同反响。一部影片似乎总有优缺点,徐静蕾敢于挑战商业片,值得赞誉,但《杜拉拉》这部影片有很多令人遗憾的地方,徐静蕾在此片既是导演也是主演,可她自导自演这部影片时已近40岁,而片中女主角却是一个拼杀在职场上20多岁的女性,尽管化妆师给徐静蕾面孔进行了精心的遮盖。依然无法阻止岁月在她脸上留下的痕迹。40岁这样的年龄已让她缺失了那种姑娘般的青春与活力,这些东西是无法掩饰的。在影片,已略显宽胖的身材、暗淡的肤色和失去青春面容的徐静蕾,让整部影片大失色彩,500多套不停更换的服装更让观众的眼睛目不暇接、视觉疲劳。从整部影片中不难看出,在徐静蕾的心底那种对小资生活的崇尚和宣扬,已至一定要自己亲自上场大秀一把青春。本片在剧情的衔接处理上也显得生硬不连贯,导演手法上也没有太多新意。这说明作为导演身份的徐静蕾还不是很成熟,还需继续努力。从另一个角度讲,一亿元的票房纪录和2010年第三届公众形象满意度调查颁奖(华鼎奖)年度授予她中国影视最佳表现女导演称号,都给予了她肯定与赞赏,特别是在2010年第六届中美电影节上因该片而获得最佳导演奖。2010年美国加州还将“2010年10月30日”定为徐静蕾日,这都是不小的鼓励,希望这位年轻的女导演在日后表现的更出色。

此外,在2010年电影中还有一些优秀的女性导演:李芳芳、李虹、张瑜等。李芳芳,1957年5月出生北京。1985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书籍装帧艺术系。历任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美术编辑,中央工艺美院学报《装饰》杂志美术编辑,书籍装帧《真爱的追求者》、《科学家的童年》、《作家作品选》等。李芳芳是80后的电影导演,是中国第一个出版散文集的中学生,代表作《十七岁不哭》,16岁时签名售书的照片被刊登在《人民日报》上。18岁时独立编写十集电视连续剧《十七岁不哭》(原作于1994年出版),该剧曾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引起全国中学生热烈追捧和喜爱,也给青春类型电视剧注入了新的活力,李芳芳并凭借该片在1998年获得飞天奖一等奖和金鹰奖一等奖,成为这两奖项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编剧。

李芳芳也是第一个同时被两所世界排名前列的电影学院―一美国纽约大学(NYU)电影学院和南加州大学(USC)电影学院录取的中国大陆学生,她最终选择了纽约电影学院研究生院的导演系。2007年11月,她写的《分开我们就坠落》在日本东京获得“2007年亚洲青年剧本奖”。2010年李芳芳将其作品《分开我们就坠落》改编成电影搬上荧幕,改名为《80后》。影片一上映,就在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影片描绘了一个失去亲人的少女为了获得爱情和事业成功努力打拼的故事,透过80后年轻人的生活经历影射出从九十年代初至今的现代中国社会。李芳芳在制作中,台前幕后的主创人员全都选用80后,而故事讲述的正是80后这特殊一代的生活。因此,当记者问及对“80后曾经是‘轻狂’、‘浮躁’的代名词,你对80后怎么看”时,李芳芳回答道:“我不这么认为,其实每一代人都有轻狂、浮躁的时候,这是证明一代人年轻过的标签。随着年龄的增长、时代的发展,每一代人都会逐渐承担起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我觉得现在的80后已经到了这个时候,是应该总结一下的时候了。我们不能像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等到过了很多年以后,才总结自己年轻的日子,那个时候其实已经晚了,很多记忆已经模糊,不真切了。在我看来,80后的特征是绝望地渴望被爱,这一点引发了所有的事。因为80后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而这一代孩子的家长把重心转移到了工作上,老师对孩子也是要求多、鼓励少。在物质条件丰厚的情况下,他们还有的渴望就是渴望被爱。”李芳芳在执导影片中,全部启用了新人,这在同行中还是不多见,也显示了我们年轻一代的女导演敢于突破、敢于创新的魄力。当然,电影《80后》也未能逃脱对那种庭院式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加之影片是在杭州拍摄,多少让人感到那样古香古色的花香庭院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依然是当下年轻人渴望而不可及的。

李虹是当今影坛上一位年轻有为的女导演。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本科,现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导演,1998年执导了处女作电影《伴你高飞》,这部作品日后为这位年仅24岁的导演赢得了诸多荣誉,该片获得了第六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处女作奖、第中国电影金鸡奖导演处女作奖提名、第六届印度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导演奖、首届阿根廷国际儿童及青少年电影节获“综观全景”(故事片)类最佳儿童故事片银风筝奖;在意大利XIII Udinelcontri Cinema FAR EAST FILM影展获最受观众欢迎奖第二名、入选参加日本Aichi Interna-tional Woman’s Film Festival(国际女性电影展映)12001年执导16mm胶片(电视电影)《黑白》获第十六届法国汉斯国际电视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2005年执导电影《诅咒》。在她的影片中融合着轻松、幽默、浪漫、唯美以及奢华视觉等多种元素的创作手法,所以被称为中国电影界一代“新锐”导演。2010年她执导了《我的美女老板》,该片也是一部反应现代年轻人生活和爱情的影片。浪漫爱情轻喜剧这样题材的影片一直很受欢迎,特别是受青年人的追捧。影片描写了一位贫穷善良的男性职员与

富家女老板之间情感纠结的故事,由于题材很接近,被称之为男版的《杜拉拉升职记》。在《我的美女老板》影片中,导演去除了职场上的勾心斗角、第三者争风吃醋这方面情节,让整个故事在遐想空间中进行,这使整部影片变得空洞乏味。也丢去了她以往轻松、幽默、浪漫的创作风格,影片上映后反应平平、评价不高。

张瑜是80年代影坛上家喻户晓的演员,1980年参加拍摄的影片《庐山恋》,让她成为当时全国男性观众心目中的“梦中情人”。1985年她离开影坛,留学于美国加州州立北岭大学,在那学习电影电视制作。1993年回大陆重返影坛,1995年她以制片人身份参与了影片《太阳有耳》的制作,该片在柏林获最佳导演银熊奖和影评人最佳故事片奖。《太阳火》是她第二部“太阳”片,她除了继续制片人与女主角外,还参与了导演工作,从此进入导演行列。2004年张瑜首次尝试纪录片的拍摄,拍摄了纪录片《中国电影在上海》,张瑜通过银幕将各个时代中国电影人在电影艺术上的心路历程为世人展现,是部值得珍藏的影片。2010年张瑜为纪念《庐山恋》拍摄30周年,导演拍摄电影《庐山恋2010》,正因如此,影片类型被定为怀旧片。《庐山恋2010》是《庐山恋》的延续。该片讲述了30年后,周的女儿耿菲尔从海外学成归来,片中两位男主角都对耿菲产生好感,由此产生了错综复杂的恋爱故事。影片在爱情戏情节上也力求追求一种纯爱情的表现手法,这种被完美化的爱情故事因缺乏一定的说服力,同样遭到众多人的质疑。

综上所述,2010年女性导演作品,在拍摄爱情题材的影片上,还是有很多雷同之处,在创作上虽都有不同程度的突破,但在主题立意上还是缺乏更深的见底,那种只注重追求浮夸奢侈的场面和纯美的视觉效果创作,不能更生动的打入人心。所以,2010年中国的女性导演电影在创作上有魄力,但作品缺乏艺术魅力。

三、2010年的电影屏幕面孔“老龄化”

从今年的大片来看,电影屏幕形象面孔“老龄化”。向《孔子》中的演员周润发、陈建斌、任泉、陆毅,《唐山大地震》中的徐帆、陈道明、陆毅,《杜拉拉升职记》中的徐静蕾等,这些面孔占据银幕时间太久。以及即将看到的葛优,就占了年底3大巨作《赵氏孤儿》、《非诚勿扰2》、《让子弹飞》,更是抢尽了银幕风头。在《唐山大地震》中,杨志的扮演者是陆毅,其角色是影片中女主角王登的学长,一个医学临床研究生,是王登的初恋,也是一个抛弃王登的负心人。其实这个角色在片中不是主要人物,杨志又是一个让人指责和痛斥的负心汉形象,这样的角色让一位影坛上这么著名、资深的演员来担任,实在是不当。这个角色完全可以启用新人,还有《杜拉拉升职记》影片更应该选用年轻女演员来担任主演,相信一定能创造一位明星出来。当然,每部电影在选用演员上也是根据片中人物需要而定,资深演员无论在演技还是经验上,都是新人演员无法比拟的,在当今经济市场的竞争中,演技高超、阅历资深、经验丰富的演员占主要市场。启用新人还需投资商和制作商的魄力与勇气,如《山楂树之恋》就让片中的两位主演一夜成名,效果非常好。

四、新一代导演正在小制作影片中自由的创作、自由的呼吸

中国电影导演按时间目前分为六代,目前,以学院派为代表的中国电影第六代导演成为新电影运动的主力军,第六代最原始的界定是指北京电影学院1985班:张元、王小帅、娄烨、路学长、胡雪杨、刘冰鉴、邬迪等人。后来随着中央戏剧学院的资深导演、处女作导演的加入,及“第六代”之外的电影导演的出现,按代来划分显得有些杂乱,就在这里统称为“新一代导演”。

由于新一代导演的大制作不多,在整个电影市场还处在边缘地带,有些影片甚至都无法看到。但是他们为中国电影作出了贡献,推动了中国电影事业向前发展,是中国电影新运动的主力军。如北京电影学院1985班张元、王小帅、娄烨、路学长、胡雪杨、刘冰鉴、邬迪;1987班的管虎、李欣、1993班贾樟柯等,这些年轻导演创作出了不少优秀作品,有些在国际电影节上还获得大奖。张杨2005年执导的《向日葵》获得2005年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最佳导演、最佳摄影奖。贾樟柯2000执导的《站台》获得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最佳亚洲电影奖,2000年法国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新加坡国际电影节青年电影奖、法国《电影手册》年度十大佳片之一、日本《电影旬报》年度十大佳片之一。2006年执导的《三峡好人》获2006年第63届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王小帅执导《青红》获得2005年第58届法国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奖。管虎2002年执导的《西施眼》获得2002年夏威夷国际电影节亚洲电影评审团奖。李玉(女)2009年执导的2010年第二十三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最佳女主角(范冰冰)《观音山》获奖记录;意大利米兰电影制作人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王全安,凭他执导的影片《团圆》获得了第6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银熊奖;中国内地导演张律执导的《河》获新生代单元特别奖。姜文可以说是新一代导演中是比较有冲力的导演,也是一位从演员转型到导演比较成功的导演。

1994年姜文自导自演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大获成功。该片获得1994年第51届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以及1996年第3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等大奖。1998年8月,改编并导演电影《鬼子来了》,在片中担任男主角,影片获法国戛纳电影节大奖。2001年影片《鬼子来了》获美国夏威夷电影节最佳影片奖。2004年姜文获得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文学艺术骑士勋章。之后姜文在2007年《太阳照常升起》获44届金马奖最佳剪接。拍片虽不多的姜文,每部作品都得到了电影界人士和影迷们的高度的评价和赞赏,这说明姜文在导演方面具有相当的实力和才能。2010年姜文执导拍摄了《让子弹飞》,以贺岁片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相信他在这部影片中有更加不凡的创作。《让子弹飞》将姜文进入大片制作的行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