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48: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青春的诗,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有这么一个小故事:有一次,爱因斯坦在美国南部作巡回演讲,随同他的司机一直都在听他的报告,对他演讲的内容已经非常熟悉,以至于他确信他本人就可以作演讲了,这样,爱因斯坦就同意了下一场报告由他来作。起初,他还有点儿胆怯,但是爱因斯坦脸上露出的微笑使他感觉好多了,他的演讲非常成功,人们也非常高兴。演讲结束后,他的司机开始往外走,爱因斯坦则默默地跟在他身后。就在他们到达门口的时候,一名男子问了司机一个很难的问题,他回答说:“这个问题太简单了,我的司机都能讲明白……”
多么机智的人,巧妙地让爱因斯坦为自己救了场。我想说的是,就像这个司机一样,也想《斗法》中的小乞丐一样,经过反复多次的耳听目睹,即使是深层次的科学巡讲和眼疾手快的魔术表演,都已经不再是神秘的事情,甚至能够熟练掌握。
之所以觉得神秘,是因为无知,是因为不了解。就如这个小说中所讲述的这个镇子里的人都对张道长无比敬重,因为小镇上没有人做和他同样的事情,他的法事在别人看来是郑重而神圣的,他所说的忌讳事项就是不可撼动的真理。
小镇偏僻、闭塞,人们的日子过得很平静,周宏翔的描述中充满着人间烟火气息,我们看到的俨然是安康祥和的遥远的一隅,尽管有贫穷,尽管有死亡,但是这些就像随遇而安的风景一样,很自然地飘逝在人们眼前。而同样随遇而安甚至有几分痞气的彭司,就这样不痛不痒地成长着,然后遇到张道长的孙女,他感觉生命中第一缕曙光荡漾在自己的身体里。而张道长的孙女张菁菁是一个积极向上、跟彭司截然相反的人,但她似乎并不讨厌这个小混混般的男孩。在一来二去的简单对白中,我们感受到了交流的美好,并且为他们心中的莫名的情愫和好感而感到亲切。
但是紧接着,彭司离开了小镇,去外面的世界闯荡。说是闯荡,也不过是随波逐流罢了,经过系列很具传奇性的经历,竟然成为了一个小有名气的魔术师,算是衣锦还乡吧,他回到了故土。但是这个时候张菁菁却面临着被迫辍学嫁人的命运。彭司对于辍学是无所谓的,但是张菁菁却是眷恋校园的人。为了喜欢的人,彭司第一次非常激动地跟张道长争吵,于是,“斗法”似乎不可避免,但其结果也只能是个悲剧。
“天空中下着蒙蒙的雨,但是这次的葬礼很安静,因为里面已经没有人可以做法事了。”作周宏翔以这个意味深长的句子结尾,带我们的思绪飘向那高远的世界尽头。
成长的随遇而安和向往的单纯完美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周宏翔用这个传奇而伤感的故事,谱写了一首青春期的诗,我们追随他的语言走向心灵的深远处,感受到了同样的明朗,和同样的,哀伤。
青春的本质,不是粉面桃腮,不是朱唇红颜,也不是灵活的关节,而是坚定的意志,不变的信念,丰富的想象,饱满的情绪,是荡漾在生命甘泉中的一丝清凉。
青春的内涵,不是好逸恶劳,不是年龄的大小,也不是年轻人的专利,而是战胜懦弱的勇气,生命的活力,是饱经风霜也不褪色的理想的色彩。
青春是一条五彩的小河,淙淙流淌着欢乐的歌声;
青春是一朵艳丽的小花,娇嫩中透着几丝质朴与秀气;
青春是一首壮丽的诗篇,未来的眼睛将读千遍万遍;
嫩黄的柳芽说:“青春是活力,是蓬勃,是一种努力舒展自己,发展自己的力量。”
渊博的学者说:“青春是智慧,是学识,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充充实与满足。”
健壮的运动员说:“青春是敢于战胜懦弱的勇气,是敢于冒险的精神,是坚信自己必胜的信心。
不同的人,对青春就有不同的理解,青春是多变的,形态不一。我无法给青春一个完美的诠释,我只能说,青春如画,画中的意蕴细细玩味;青春如诗,诗中的内涵有待慢慢地品尝;青春如草地,让我们怀着热切的希望拼搏奋斗;青春如歌,呼唤着我们这些跨世纪的新一代。
模糊
青春的记忆
只不过是破碎的玻璃杯罢了
饱满的雨滴在落地的那一刹
在黑白键上弹出一支支支离的碎曲
一切似乎总在预料之内
却又似乎总在意料之外
只让人措手不及
欲逃却又难以挣脱
一次次的期待
换来的是一次次的落空
于是
我明白了
原来期待等于落空
时间
让人成长
也让人
死去
(男生画外音)我常想,如果没有想好怎么继续的话,那究竟该不该开始?
女生收拾书包,从座位站起要走,后排的男生起身上前。
男生:嗨,你刚的自我介绍很精彩,可以留个电话吗?(男生摇摇手中的手机)
女生:当然,同班是缘分。
女生接过手机,输入自己的号码,离开。走到门口接到短信:我喜欢你。女生回头,男生再次轻摇手机,笑。
场景二外景 校园
(男生画外音):那一年,阿黛尔的嗓音在每条街飘荡,如同年轻的爱情一般声势张扬,并不轰轰烈烈,却在清风拂过,柳梢染指的任何角落理所当然的肆虐。
(舒缓音乐,无对白。)
1图书馆,男生女生在书架前,笑闹着抢一本书,不小心吵到了旁边的同学,男生不好意思的道歉,女生在一旁吐舌头偷笑。
2早晨,寝室外。男生提着早饭等,女生穿着睡衣出来,睡意朦胧的接过早饭回去,男生看她进门,离开。
3白天,球场。男生在球场打球,女生坐一旁用手机兴致勃勃的拍着男生打球时的照片。
4白天,草坪上。男生女生躺着看书,女生看到有趣处,笑着指给男生看,两人一同大笑。
5傍晚,寝室外。女生出来,看见一个男生的背影,坏笑着偷偷上前,猛地拍其肩膀,该男回头,是陌生人,女生尴尬的道歉,看见男生在几步外憋笑。
场景三外景 校门口
(画外音)最不经用,莫过韶光,和年轻的热情。最无奈,乱花迷眼的浪漫已消退,而青涩的心还不懂什么叫包容。最遗憾,当初那句热烈真诚的告白,经时光的消磨,也不过如此平平。
四年后,校门口。女生提着行李,与男生相对无言。沉默几秒。
女生:时间差不多了,我要走了。
男生:路上小心。以后……常联系。
女生:再见。
女生离开。男生看着女生的背影。
镜头对准男生忧伤的脸,突然电话铃声响,男生表情诧异茫然,镜头模糊化处理,接场景四第一个镜头,男生从睡梦中醒来。字幕:三年后。
电话仍在响。
男生:喂。
电话男:还睡呢?
男生:你干嘛啦?
电话男:通知你声儿,咱大学班花要结婚了。
男生:是吗?我刚还梦见她呢。
电话男:不是吧你,这么多年还没忘呢?
男生:哈哈,我梦见我跟她做了四年的校园情侣呢。
电话男:得吧!你那会儿,一见人家就紧张,四年都没敢说过几句话,还校园情侣呢?
男生:我做梦!不许啊?
电话男:许!你也就做做梦了。哈哈。
场景五内景 男生的卧室
男生坐在电脑前,一张张浏览着女生的结婚照。
(男生画外音)我又时常想,如果最初选择了不一样的开始,生活会有怎样不同的轨迹?如果那时,我如昨夜梦中,勇敢的对她说我喜欢你,现在,还会不会只能看着别人给她幸福。
穿插男生回忆
1 女生坐在教室自习,男生坐在她后面,看着她起身离开,想上前却又停下。
2 男生在走廊上和女生相遇,女生笑着点头,男生局促的回应,擦肩而过后,男生懊恼。
3 下雨天,男生在楼前避雨,女生撑着伞示意男生一起,男生紧张的摇头拒绝。女生离开。
4 联欢会,女生在台上唱歌,同学们纷纷上台献花,男生好友鼓动男生上台,男生始终未动。
镜头再次回到浏览照片的男生。
(继续画外音)讽刺的是,即使是昨晚的梦里,我勇敢,而幸运,最终却仍是分离的结局。那么,我愿意选择哪种遗憾?从始至终的孤独坚持,还是繁华落尽的只身谢幕?
男生关机,在电脑前失神。
(画外音)不,去他的什么遗憾。我喜欢她,我不想要遗憾!
场景六 男生寝室
男生醒来,在床上坐起来若有所思。
室友边上网边说:做梦做傻了?赶紧收拾收拾吧,等会联欢会呢,你的女神有节目哟!
当我们“分解”任何一个男人或女人的人生时,便尤见青春的短暂了。
从1岁到6岁,人牙牙学语,踉跄学步,处在如小猫小狗的孩提时期。除了最基本的饮食需要,再有一种需要就是爱了,而且,多多益善。孩提时期的人还不懂得爱别人,无论对别人包括对爸爸妈妈表现出多么强烈的“爱”,也只不过是最本能的依恋,所需要的爱也只不过是关怀与呵护。
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有着近乎天然的诗性成分。
孩提时期的诗性成分乃是人性的单纯。
一个孩子酣睡在母亲怀里的情形是特别美、特别动人的;他或她被父亲扛在肩头时的笑脸,是最烂漫的。
一个孩子所依恋的首先还不是父母,而是父爱与母爱。如果一个孩子失去了双亲,倘有另一个女人真能像慈母一样爱这孩子,那么不久这孩子在她的怀里也会睡得像在最安全的摇篮中一样踏实;倘有一个男人真能像慈父般爱这孩子,并且也喜欢将这孩子扛在肩头上,那么这孩子脸上也会绽放出同样快乐的笑容。
孩子用本能感受别人对他或她爱的程度。几乎纯粹是本能,不加入任何理性的判断。但孩子的本能也往往是极其细微的。某些孩子很善于从大人的表情、大人的眼里看出爱的真伪。这也几乎是本能,不是后天的经验。
小学时期,人有整整6年可度过。
小学这一人生阶段的诗性体现在人开始懂得爱别人了。“懂得”这个词不太准确,实际上是人心开始生出对别人的爱来。小学生望着他或她所感激的人,目光中往往充满着柔情。小学生的眼睛,无论是男孩的还是女孩的,都是会说话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认为这一点是从小学时期开始的。
初中时期的人已是少男少女了。人生处在花季的第一个节气。这时人生的诗性无须赘言,但这时的人生还不是“青春”。因为这时的人生还缺少青春最本质的特征,那就是生命饱满外溢的活力。
到了高中,人开始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了。人心里开始萌生出不同于以往的爱意了。这爱意已不再是对别人给予自己的关怀和呵护的回报了,而体现为主动对异性暗怀其情的爱慕了。也有爱得缠绵难分的情况,但大抵是暗怀其情。此时人生进入了青春期的第一个节气,正如惊蛰的节气之于四月。但高中是通向大学的最后阶段,其实最乏诗意可言。整整三年的埋头苦读,或者考上了大学,或者遗憾落榜。
此时,孩子已经十八九岁了。
考上了大学的,自我补偿式的品咂青春。而一到了大3大四,便又为毕业后的人生去向时时迷惘、惶惑;遗憾落榜的,则难免陷入悲观。
青春有了另外的许多负重感。
如此 “分解”起来,看得分明――青春从十八九岁开始,一直到一个人组成家庭的时候结束。
有些人做了丈夫或妻子,心里仍处在6月般美好的青春期。他们青春期的诗性延续到了婚后。他们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但大多数人未必如此幸运。因为做丈夫或妻子的角色责任、角色义务,因为家庭生活的诸般常规内容,制约着人惜别青春,服从角色的要求……
所以许多中年人回眸人生,常喟叹青春短暂。
而这也正是我的人生体会。
我将青春短暂这一个事实告诉青年朋友们,当然不是想使青年朋友们对人生产生沮丧。恰恰相反,青春既然那么的短暂,处在青春阶段的人,就应善待青春!珍惜青春!
而我最终想要说的是――人啊,如果你正处在青春时期,无论什么样的挫折,无论什么样的失落,无论什么样的不公平,都不要让它损害或玷污了你的青春!
青春应该经得起失恋……
青春应该经得起一无所有……
青春应该经得起社会对人生的抛掷……
湛蓝的天空中飘浮着五彩的云,一片片,一朵朵,时而变幻着,这五彩的云啊!就好似我们那绚丽多彩的青春!
在这短暂又极其漫长的青春岁月中,我们何尝不是经历了欢笑,痛苦,磨难与挫折。对于短暂的青春来说,经历过这些之后,还有什么呢?而对于漫长的青春岁月来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处处布满荆棘坎坷。
青春是绿色的,像那未成熟的果子,青青的,酸酸的,涩涩的。它静候着丰收的秋天的到来,但同时却让人感受到另一番滋味!
青春是粉色的,处处布满了欢笑与温馨;青春是灰色的,里面有痛苦,磨难与挫折。
青春就好似一杯苦咖啡初闻时感到很新奇,?萆弦豢诟械绞?挚嗌??赶钙肺叮?钟辛硪环?涛遁尤圃诳谕贰?br />
青春如诗,一首首浪漫又极其优美的诗。
这一首首诗歌共同演绎着一个主题---青春!
对于成年人来说,青春已然逝去,成为了一段美好的回忆;对于儿童来说,青春依然是是充满了梦幻与新奇;对于我们来说,正扮演着青春的角色,经历着青春带给我们的无限欢乐!
青春哪!就是这个样子不断的演绎着,带给不同的人不同的感受!
青春如诗,一首优美的诗,充满着酸甜苦辣;岁月如歌,一曲动听的歌。青春,岁月,共同记录着我们成长的脚印!
北京金灿初三:蓝瞳小蚁
多雨的夏季已经过去,
天空微露淡蓝的晴,
我们在早春清新的阳光里,
彼此给彼此勇气。
友情给了我们美丽心情,
像一面深遂的风景,
漫长的路不再遥遥无期,
是友情给了我永无止境的动力。
强者
生活可以平凡,
但生命不可萎顿。
青春充满忧郁,
但人生不可迷茫。
真正的强者,
并非常胜将军。
而是能够,
坦然面对成败。
拼一年春夏秋冬,
博一生无怨无悔。
青春
青春,一个闪光的字眼;
青春,一道迷人的风景。
五彩的青春,蕴藏着迷人的音乐;
多梦的青春,包含着亮丽的画面。
用心聆听,才能感受最真的音乐;
用情观察,才能目睹那诗般的境界。
青春是只拼搏的歌,更是一首浪漫的诗,
那闪光的诗行只有从我们纯洁的心灵深处才能汩汩向外流淌。
青春是杯苦涩的酒,更是一杯平淡的水,
那是真的感觉只有在我们用心品味的基础上,才能感受青春的火热。
青春的我们驰骋在脚下这片熟悉的绿茵地上寻梦,追梦。
青春的承诺
凝望蓝天,
给青春的一个许诺,
让梦想高高飞翔。
让青春结果出累累硕果。
诗一样的年龄,
意志如大河般广阔,
不期望得到幸运,
依然背起执着,
磨难经受过,
泪水曾流过,
只为了回答,
这个许诺。
生命的激情
你曾对我说,生命之树常青;
你曾对我说,青春之歌常盛。
我们赞美声明,我们歌唱青春,
我们更热爱它们的源泉——运动。
声明因它而美丽,青春因它而充满激情。
我们热爱你,运动的青春,运动的生命。
同栏目文章:
人生如诗 诗如人生 诗情妆点了我们多彩的生活, 让生活象一首诗那样富有激情、富有生机、富有韵味!——题记
诗到底是什么?难道只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只是李贺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只是韩愈的“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那是一首青春的诗 我们在青春的诗歌里书写着前行中的付出与收获,诉说着成长中的磨砺与挫折。人生短暂,青春更短暂,就如—闪即逝的流星,虽然转瞬即逝,却发出耀眼的光芒。我们在有梦的青春里 演绎多彩的人生 我们找到理想,找到奋斗的目标,找到人生的钥匙。 我们用努力和奋进书写着它的壮志凌云 用激情和不羁诉说着它的豪情万丈
那是一首热情的诗 她带来了缤纷绚丽的骄阳,带来了挺拔苍翠的树木,带来了奋斗的脚印,带给我们一支激情的歌曲
那是一首友情的诗 校园里 每一个精彩的片段拼凑起来的每一个画面都是一首诗 它使我们的校园生活充满柔情,洋溢着幸福的味道 在这里 没有李清照的忧愁,没有李白的激昂,没有孟郊的感人至深,却有着大家的汗水,彼此的团结,如兄弟姐妹的互帮互助。
陶渊明把自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写作一首诗;刘禹锡把自己“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高洁傲岸写作一首诗;龚自珍把自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离愁别绪写作一首诗……
而我,则愿把我们在校园中的友情写作一首诗,一首蕴含着无穷生活乐趣的诗。
那是一首岁月的诗 他有着四季的变化 如春的惬意
夏的生机 秋的温和 冬的宁静 每一个镜头 都是一首诗 让我们在诗的轮回中成长
它有令人叫好的开头,有和低谷的结尾。这正如人生,每一个生命的开始都是令人欣喜的,这途中有苦难也有幸福,有失落也有开心。
诗 是无形的,它无形于生活之中。它不是画卷上一抹绚丽的彩霞,不是平静的湖面上泛起的波纹,也不是春风拂过飘舞的柳枝。它是经历过磨砺的人生 发出耀眼的光辉!
关键词: 席慕容早期诗歌 女性视角 生命的美
由于性别差异,两性世界中的审美视角是有所不同的。席慕容,一位在艺术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女子,她的作品浸润着东方古老哲学,带有宗教色彩,透露出一种人生无常的苍凉韵味。在她的笔下,属于女性的青春、爱情被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诠释着女性世界的美。
席慕容所追求的这种美是纯美。这种纯美是人类生命初始所拥有的一种精神状态,是一种没有被尘世沾染的至高无上的美,就像一个虔诚的信徒的心,是清澈而透明的。但这份纯美是一种梦,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如何才能得到纯美?很多完美主义者都在不断地用生命去追寻。显然,现实生活因为利益的纷争是找不到纯美的,席慕容在她的诗歌中娓娓道来的是一份只有在过去或是未来才有的纯美。又因为这份纯美只能在过去或是心灵空间存在,因此与现实的矛盾常常又构成席慕容诗歌中的一丝悲剧美。任何一位解读席慕容早期诗歌的女性都能从中体味到她对绝对爱情的追索的纯美之境与纯美之下淡淡的忧伤。
一、在完美时刻遭遇破碎之美
每一位女性在经历成长,逐渐成熟时都有如花朵一样绽放,这是女性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席慕容在诗中常描述到这美好时刻:“风霜还不曾来侵蚀/秋雨也未滴落/青涩的季节又已离我远去/我已亭亭/不忧也不惧。”(《莲的心事》)“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一棵开花的树》)在这最完美的时刻,作者诗中的“我”从不曾挥霍或卖弄自己的美丽,而是怀着对爱情的顶礼膜拜,炽热而又含蓄、慎重而又默默地等待着爱人的到来。这种等待是如此虔诚,像背负使命的人在号角吹响之前,像运动员在令枪鸣响之前,外表平静而内心颤动。在这种弦即将离箭之际,就希望“你”能在等待中出现,来成就这一完满。但是,现实却总是事与愿违,“你”不是“来得太早”或“来得太迟”,就是“终于无视地走过”,总是错过。“我”的最美的时候与最美丽的等待终究“你”无法看到,或是被“你”漠视。完美在这一瞬间支离破碎,使读者听到破碎的声音,“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的心”(《一棵开花的树》)。在《昙花》中,她叹道:“总是/要在凋谢后的早晨/你才会走过/才会发现/昨夜/就在你的窗外/我曾经是/怎样美丽又怎样寂寞的/一朵。”即便有一天是“他”来寻“我”,依然“寻我不到”,在“他”“汹涌着哀伤”地走后,“我才醒来”,只好“把含着泪的三百篇诗/写在那逐渐云淡风轻的天上”(《彩虹的情诗》)。
席慕容的诗歌中就这样将美丽的等待划上破碎的痕迹。完美是一种美,使完美破碎更是一种美。不断地错过呀错过,在唉叹之余,难能可贵的是这种破碎并没有引来“我”的抱怨,“我”最终把这种错过用淡淡的幽怨归结于“无缘”,“我”只能静静地在悲哀中独自成就那一份本该属于“我俩”的完美,这种选择让席慕容的诗歌更是凭添了一种空灵之感。
二、对人生种种别离不舍与无奈的悲情之美
人的一生中有太多的别离是我们无法逃避的。有对青春岁月的别离,有对故人的别离。
在席慕容诗歌中的女性世界里,青春是一幅最美的油画,但最美的东西即使不在最美的时间遭遇破碎,也是极易流逝的。这种易逝给人无尽的伤感。“在长长的一生里/为什么欢乐总是乍现就凋落/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为什么》)。这最美好的时光就是青春,这最单纯的快乐只属于青春,青春是美好的,但与青春别离之后,只剩下对青春的无尽回忆。席慕容在《青春》中诉道:“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对于青春,席慕容的态度,从来都是对其绵绵不绝地回忆,在每一个夜里,在灯下,在每一个季节转换的时侯。这种回忆是席慕容诗歌的主旋律,飘散着青春易逝的悲情之美。
对别去的岁月是这样,但对离人呢?《渡口》写道:“让我与你握别/再轻轻抽出我的手。”人生自古伤离别,离别之后如果不能再重逢,人应该如何对待离人。为了人生的完美,席慕容认为应该用理性的忘却来对抗忧伤之情。在《野风》中她叹道:“就这样地俯首道别吧/世间哪有什么真能回头的河流呢?”“我们也来相约吧/相约着要把彼此忘记。”在《请别哭泣》里,她恳求着:“请试着去忘记/请千万千万别再哭泣。”席慕容认为在经历无法重逢的别离之后,忘记是一道良方,可以使人不再哭泣,可以让生活恢复平静。“天,这样蓝,树,这样绿,生活,原来可以这样的安宁和美丽”(《禅意》之二)。
在席慕容的心中,别离的岁月是要怀念的,而别去的人最好要忘却。但遗憾的是,她却总难以逃离感性世界里不忘的情愫。于是在忘与不忘中徘徊,在忘与不忘的矛盾中用诗弹奏着凄恻的旋律。于是在她的诗歌悲情之美之外又凭添了追忆之美。
三、不断地怀念,但不追索追忆之美
大多女性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感情世界会维持一种风和日丽或云淡风轻的状态,无论现实生活如何平淡,很少有人会将现实不断推倒重来。但女性又天生就是感性的动物,大多渴望浪漫。在这种矛盾之下,大多女性会选择在乏味的生活中不断回忆青春岁月的纯真爱情,这种纯真爱情的美带来了感性的源泉。席慕容在诗中,虽然理性地认为应该忘却离人,但又感性地对青春岁月的爱情一再描绘。《山路》与《暮色》中的“我”渴望着年轻时那一夜里“轻怜、缠绵”的歌,如“山风拂过百合”,即便“回顾所来径”时“苍苍横着”如“翠微”一般“这半生的坎坷”,但在“暮色”中,这回忆中的歌声“竟化为甜蜜的热泪”。
岁月的流逝使情感锁在了过去的时空里,但最纯真的情感却永远不会因为时空的转移而被遗忘。相反,被时间如浪一般冲刷之后,这份回忆更是成就了去除杂质的完美。“我爱你/只因岁月如梭/永不停留/永不回头/才能编织出华丽的面容啊/不露一丝褪色的悲愁”(《给你的歌》),这种停留在另一个时空里的回忆就像是平静生活中的一盏灯,写着每一个女性永恒的青春之美。
尽管回忆是不可或缺的,但席慕容认为,这种感情只可追忆,只可怀念,只可在深夜浅笑或流泪,而所恋的人与事是不能再去触及的。在《悲歌》中她写道:“今生将不再见你/只为/再见的已不是你;心中的你已永不再现/再现的/只是些沧桑的日月与流年。”在席慕容诗中,若“再见你”,将似刻舟求剑,看得到的是舟上的刻痕,求不到的是刻痕下水中的剑,剑早已留在了那个时间的那个空间里。这,实际上是席慕容在保全记忆中初恋的干净与纯洁。“我如何舍得与你重逢/当只有在你心中仍深藏着的我的青春”(《短诗》)。通过不断的回忆,和在现实生活中的不触及,席慕容保全着年青时纯真恋情的完美,勾起读者对追忆中这份完美的慎重之情,每一位读者也在读罢后,沉思或是怀疑着自己无限留恋的是那人、那事,还是那段岁月中的自己。
四、通过现实意象反映女性世界的哲思之美
席慕容的诗中充满了哲思美。这种哲思是一个淡雅、真纯的人对生命的思考,在不同的生命历程中,对生命的感悟。《七里香》写道:“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用溪水与海浪的走向象征着人生的不同阶段,年少时,一路追逐,不断向前;年老时,却总想落叶归根,在人的一生中,思乡之情渐行渐浓。这样的比喻是如此自然贴切,是席慕容诗中闪耀着的灵感的光芒。
席慕容的诗歌中还常常把女性的一生比作一出戏,《戏子》中描绘的那个伤心的人儿,在独享着自己的泪。每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犹如浓妆重墨下的戏子,在现实的灯光和舞台下扮演着真真假假的自我。演绎着遵循大众价值观的理想的人生,看似热闹,内心孤独,因为那只是在人前的一场戏;台后,卸装之后,每一个人才能找到真实的自我。这场戏,不就是人生真实的写照。人生,终究是“一场难分悲喜的演出”(《咏叹调》)。
席慕容的文笔从来都不晦涩深奥,她用最简单纯朴的语言打开自己和读者的心扉,表达着女性世界里最简单真挚的情感,记录着女性生命中最美丽的岁月,她用一种随缘而感恩的心,在无怨中把完美留在每一个时空,在回忆中续写着生命的美丽,在思考中追求着生命的本质,让每一个读她诗的人心灵沉静,摆脱凡尘的利益之困,从独特的女性视角真正感受到了生命的美,真正为这淡淡忧伤着的生命的美而感动,而无怨。
参考文献:
[1]席慕容.无怨的青春[M].广州:花城出版社,1987.2.
[2]席慕容.在黑暗的河流上[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8.
[3]蒋孔阳.美学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0.
自小便在书香中成长,墨香陶醉了过往。父母爱书,在我幼儿园时便要我读书。开始是简单的图画配文字,后来是通俗的小诗,到现在,从冰心的《繁星春水》到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从《诗经》到《诗章》,泰戈尔的《飞鸟集》,郭沫若的《女神》,波特莱尔的《恶之花》,但丁的《神曲》……我酷爱阅读,酷爱读书,酷爱阅读诗集。冰心小诗的明丽是我痴恋的,徐志摩诗中淡淡的愁绪是我迷恋的,泰戈尔诗中耐人寻味的哲理是我狂恋的。
读了书,自己也想写了。十岁那年,我第一次,动笔写出了一首诗歌,稚嫩的文笔却是我对梦想跨出的第一步。之后我一直写一直写,文风完善相较之前已不再幼稚。偶尔,写出的诗歌也会有人认可,这对我而言,是多么大的鼓励!
春雨连绵,连绵着我的愁思,漫步小巷,泛着古韵沧桑的石砖上爬满青苔,耳畔会响起戴望舒的《雨巷》,那种“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的景象浮现眼前;夏水荡漾,荡漾着我的目光,立于水旁,浮光跃金的水面倒映着天际残阳,与小学同学离别之际吟唱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的离愁漫于心间。秋与冬,一个满载收获芬芳,一个满世寒风冷冽,不适合作为诗的载体,却也曾带来灵感,只是大都被我遗忘。
小学毕业,我写了首诗来纪念:“我曾一度以为/拥抱了你们/就拥抱了整个世界/——我伸手/却只抓住零星回忆/变黄变枯最后破裂/从指间流过/被风扬起的光线/肆意舞动着时光/撕裂我的天穹/鸟飞过云飘过/那些带泪的思念/有厚重的灵魂力量/积淀在时光深处/静待燃烧那日/在生命中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青春是美好的,每个人的青春都张扬着自信与活力,我的诗梦装点了我的青春。在如花美眷的似水流年,我的诗梦唱着轻柔的旋律,飞翔在湛蓝的天空,明亮了光阴。
我有一个梦,一个绚丽的诗梦。我想做诗人,带着自由的气息,捧着记忆的书卷,身旁环绕诗歌的梦幻芬芳。就这样,彳亍在乡间,彳亍在高楼大厦间,寻找那些人们遗落的,散发清香的思绪、故事和景色,然后把它们变成文字,写在略显古朴的纸页上。
虽然诗梦看起来离我很遥远,但我坚信,天边的星星也终有被摘下的那一天。在遥远的梦想也会有实现的那一天。我将化坚持为风,化笔为翼,化知识为动力,乘着风展开翼,去追逐梦想。即使跌跌撞撞磕磕绊绊,即使羽翼残破且薄如蚕翼,我也会用尽全身力量,去抵达梦中的天堂!
我已经选择了这样一条道路,我必定会勇往直前。
尽管我不知道前方还有怎样的荆棘与困难。
尽管我不知道这条路的终点是否是我想要到达的天堂。
我依旧会站在这条路上,
哼着小曲,迈着步伐,
我只相信,
坚持信仰的人会有天堂,纯净天空中会有不灭的阳光。
我们的梦想总有一天会在幸福的彼岸,
——题记
青春是一首歌
关于青春,随着岁月的流逝,额头上悬挂的生活的沧桑,青春的痕迹早已经被生活抹去了痕迹,只是偶尔在和昔日的故友和同学通电话的时候才回忆起,原来我也年轻过。
我们经历了十年寒窗苦读,在芸芸众生中是上帝让我们在独木桥上走向了另外的一个世界,在那里我们认识了新的人,开始了新的生活,有同学、朋友、兄弟,在那里都是青春年少的人,我们一起编制着我们的梦。
四年的大学生活,我们一起笑过、醉过、通宵过、逃过课、追过女孩;四年的生活,我们也吵过、赌气过,四年我们在一起生活是兄弟,更像家人。
六月,我们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兄弟,在凌晨拿到四年学习的凭证后,再次各奔东西,也许一辈子都不可能再相见,离别的笙箫,离别的车站,挥挥衣袖,我们毕业了,我们再次分别,可是我们都曾经记得在山城生活的那些悲欢离合。
青春是一首曲
曾经我们满怀希望,壮志凌云的走进了这座山城,迈进了这所大学,为了我们的希望和梦想而奋斗,每天早上不情愿的从温柔的被窝中爬起,匆匆的洗漱,抱一本书,睡眼惺忪的奔跑在去教室的路上。
曾经我们骄傲的站立在那巍峨的后山顶上高歌一曲,寻思我们不竭思潮,展示我们自认为高深的才华。
曾经我们蔑视一切物质的崇拜,认为那种追求是十分的低俗,尽量的表现出自己文艺青年的虚伪。
曾经我们想到在大学学习的那些知识可以在社会中一展高下,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年轻的我们是那么的轻狂,年轻的我们是那样的清高,我们为什么可以轻狂、清高,因为我们年轻,我们有资本,青春的我们就谱写了自己的年少轻狂。
青春是一首诗
青春是一首跌宕起伏的诗,青春年少的我们一起淋漓尽致的演绎着诗歌中文字,叙述着年轻的故事,是得意的快乐还失意的痛哭,是风华正茂还的痛不欲生,都在那一行行的文中得到了演绎。
青春是一首清甜苦涩的诗,在青春的故事中,朦胧的我们渴望浪漫,浪漫中却凸显了痛哭,爱情的快乐,失恋的痛哭。
青春是一本书
就像太阳永远不会停止他的燃烧
我不去奢望太阳那般伟大的光芒
却羡慕星空
如此静谧,温情
我在想
那颗不会熄灭的星
怕是孤独的吧?
她没有恋人
却独守着那闪亮的爱恋
我可以去追求她
却不能爱
追逐是年轻的容貌
爱情是离别的宣告
我是一个贫困者
座拥着已虚度大半的青春
我无法搭乘青春的列车去追逐
只能倚在站台上
抬起垂下的手像爱情道别
然后再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