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变动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

时间:2023-05-29 17:48: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变动成本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变动成本法

第1篇

关键词: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区别;优缺点;结合

目前,大多数的企业都以完全成本法作为产品成本的核算方法,作为编制财务报表的依据,而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关注于将变动成本法运用于内部管理分析,下面以一个案列来分析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某公司初始营业,生产100个产品销售其中80个,每个售价是100,有如下成本数据:

那么造成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单位成本和期末库存成本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着重来分析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分析与比较。

一、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概念

1.完全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亦称“吸收成本法”、“归纳成本法”,完全成本法是一种传统的存货成本制度,这种制度下计算产品成本时,将产品生产过程中所耗用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变动成本,还包括全部的制造费用(变动性的制造费用和固定性的制造费用)归集(吸收)至半成品库存(资本化)并进行后续结转。在完全成本法下,存货的成本吸收了制造过程的所有成本。

2.变动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也是一种存货成本制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那场在资本主义市场掀起狂风暴雨的经济危机,这对变动成本法的兴起产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变动成本法下计算产品成本时,仅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成本、变动性制造费用,不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变动成本法把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产品的期间的费用而从相应的收入中扣除。这两种方法都将成本发生的非生产成本(包括固定和变动的)作为费用。

二、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区别

1.形成的根本原因

完全成本法符合公认的会计准则,完全成本法基于传统的成本概念,从成本价值补偿的角度来看,将所有的制造成本都计入产品的成本,有利于编制财务报表,可以直接得出产品的总单位成本,计入期末存货,同时在我国的税法和会计原则中,完全成本法是唯一认可的计算成本的核算制度。

变动成本法是适应企业内部管理的要求而产生的,使会计工作能提供更为广泛、深入和适用的信息。变动成本法通过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计算边际贡献,能清楚的得出产品的生产与否带给企业的贡献是多少,不考虑固定性制造成本那一部分。与完全成本法相比,变动成本法能够为预测、决策。控制提供更为有用的信息。变动成本法是一种区别于完成成本法那种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而言的,适用于企业的内部管理。

2.构成内容不同

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和“期末存货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是相关联的,可以看做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完全成本法按传统损益程序,将所有的成本划分为制造成本(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和非制造成本(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将全部制造成本计入产品的成本,而将非制造成本计入期间费用,全额计入当期损益。期末计价,库存产成品的产品构成也包含了固定制造费用。

变动成本法按贡献式确定程序计量损益,变动成本法先将制造成本划分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在将变动性制造费用和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一起计入产品的成本,而将固定性制造费用与非制造成本一起列为期间费用。非制造成本中也可以继续划分为固定部分和变动部分,都计入期间成本。在期末计价中,期末存货库存其成本只包含制造成本中变动部分,变动成本法的期末计价必然小于完全成本法下的期末计价。

3.服务对象不同

完全成本法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的要求,所反映的信息更多的是外部财务报告(利益相关者)需要,为纳税申报服务。

变动成本法的产生就是为了满足内部管理会计(管理层)的需要,它没有得到相关法律和会计准则的认可,只能用于内部的经营管理,当管理层在预测、决策、控制的时候,为管理层提供更有效的信息。

4.对净利润的影响

同一件事由于选择的成本核算制度不一样,导致得出的损益表的净利润不一致。

完全成本法强调生产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由于完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被归集为产品成本,在客观上强调生产对于利润的贡献,从另一方面来讲,完全成本法就是强调了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变动成本法强调销售环节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强调损益对销量的变化更为敏感,客观上有刺激销售的作用,可以看出,变动成本法强调的是变动成本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5.产生的后果

在一定销售量的条件下,当产量大于销量,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高,高于变动成本法的利润。在完全成本法的核算下,存货的单位成本更高,以成本计价所要求的定价更高,能得到的利润更大,这种方法下的成本信息不仅没法保证决策的正确性,有时甚至可能导致错误的决策,但是完全成本法有利于长期的决策。

变动成本法下,在一定产量下,当产量小于销量,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高,高于完全成本法的利润,不将固定性制造费用考虑其中,因为在相关范围内,不论是否生产此项产品,固定性的制造费用始终是存在的,在变动成本发下,多销售,利润更高,特别是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采用变动成本法则能接受价格低于完全成本法下的成本,但是它却能给企业带来边际贡献。变动成本法下,以销定产,增强了成本信息的有用性,有利于短期的决策。

三、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

1.完全成本法的优缺点

(1)优点

①完全成本法是符合传统的成本核算制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的要求,在完全成本法下核算的产品成本,不需要再经过其他处理,能直接用于编制财务报表,现阶段世界各国都是应用完全成本法核算成本。②完全成本法使人们更重视生产环节,生产的产量越多,产品所负担的单位成本就越小,刺激企业的生产,为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而努力。③在成本加成定价中,使用完全成本法能更客观的去核算产品的实际成本,而不是低估产品所承担成本,包括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有助于企业进行长期决策。

(2)缺点

①完全成本法下,通过增加产量(存货)就能增加利润,这使得管理层可以通^增加存货来操纵利润,如果管理层是以此作为其绩效的评估依据,那么管理层就会增加存货,从而得到的是不真实的生产业绩。②完全成本法下不便于考虑各部门的业绩,造成责任的混淆,这对企业的短期决策时不利的,因为夸大了生产的业绩,单位负担成本低,利润高,不反应其真实的盈利能力。③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的核算工作复杂,涉及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分摊,这容易受到管理者的主观判断的影响,由于工作的复杂,得到的信息可能要以牺牲时效性为代价。

2.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

(1)优点

①变动成本法下核算产品成本,能提供给管者更有用的信息,只有产品的销售才能给企业带来真实的利润,区别于完全成本法利用增加产量来增加利润是有悖逻辑的,从而有利于短期决策。②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的边际贡献,有利于本量利分析,研究销量、价格、成本和利润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科学的分析企业的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而这些都是建立在成本性态划分的基础上,以变动成本为前提。③变动成本法将生产成本和期间成本分离开,从而把产品成本归集于供应部门还是生产和销售部门都分得很清楚,便于进行各部门的业绩评价。通过制定预算,考核执行情况,来进行奖惩是加强企业管理的一种有效的做法。④变动成本法能促使企业的管理者重视销售,防止盲目生产。完全成本法下,销售的下降由于产品产量的增加,或许会导致利润的增加,这是一种非常规的现象,在完全成本法下很容易导致盲目生产,存货积压,仓库保管成本上升。而变动成本法下,利润与产量无关,企业利润只随着销量的变化而变化。这会使管理层更加重视销售环节,提高产品的质量以及售后服务。⑤变动成本法可以简化成本的计算工作,可以避免固定性制造费用的主观臆断性,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期间费用一笔扣除,节省了固定制造费用的分摊工作。

(2)缺点

①变动成本法目前还不合乎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的有关要求,不符合传统的成本概念,变动成本法不能保证产品成本的完整性。②按成本性态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本身具有局限性,一是成本的划分有些不是很明确,得按照一定的方法划分混合成本,二是成本性态的划分很大程度上是假设的结果,并没有形成理论。③变动成本法不适用于长期决策,当超出了相关范围,及不在一定时间和一定产量下,固定成本是会发生改变的,单位变动成本也不会一成不变,当面临长期决策的时候,变动成本法的作用会随决策的延长而削弱。④变动成本法,将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期间成本一次性扣除,会导致利润骤降。

四、完成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结合应用

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各有优点和缺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之间彼此是互补的,比如完全成本法不利于企业的短期决策,对内部经营管理有很大的局限性,而变动成本法则对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企业的短期决策。再比如,变动成本法不适用于编制外部财务报表,而完全成本法适用。这些都可以说明,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不是相互排斥的,而应该是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的关系。

首先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单独运用,都会有一定的劣势,我们不妨将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结合起来运用,建立以完全成本法为主,变动成本法为辅的成本核算体系。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成本加成定价依旧是要按完全成本法计价,保持成本的完整性,当产能过剩时,运用变动成本法进行决策,提高利润,简化工作。在期末根据固定性制造费用账户调整出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满足外部利益相关者对财务报表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阮小平.完全成本法法与变动成本法的比较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

[2]商迪.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及其应用问题[J].经营管理,2015(5).

第2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 变动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 固定性制造费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企业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企业外部环境优化、产品差异化程度不大的前提下,财务部门的成本信息就成为企业加强对经济活动的事前规划和日常控制的重要依据。传统的成本计算法提供的会计资料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预测、决策、考核、分析和控制的需要,于是变动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就有了广阔的空间。但有研究发现,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实际使用率和成功率并不高,再加上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为了求得长期的生存发展,不断增加技术投入和加强内部管理,致使企业固定性制造费用比重不断上升。固定性制造费用是导致传统成本核算不合理的关键因素,能解决这一问题的变动成本法在实务中便得到了广泛运用和发展。

一、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及其在我国实施的障碍

1、作业成本法的概念

作业成本法又叫作业量基准成本计算法,是以作业为核心和最基本对象,先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2、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实施的主要障碍

(1)管理者是否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决策难题

作业成本法通过对真实成本动因的分析与控制,改变了传统“酌情变动成本”甚至固定成本的范围。制造、管理、营销费用甚至研发费用,都通过作业成本法的实施被暴露在“阳光”下。

现实生活中,许多企业的灰色费用被隐藏在 “酌情变动成本”甚至固定成本中,而实施作业成本法后它们都要受到成本动因的“检验”。由于最了解成本动因的人很可能正是原来的既得利益者,这会导致作业成本法在实践中受到阻碍。

(2)处理部门之间关系的难题

作业成本法通过对成本动因的探寻来连接各部门,一方面在设计和分析阶段需要各部门的协作与配合,另一方面在实施和考核阶段又绕不过各部门自身的考核与奖惩,而这会导致部门之间推诿责任。在成本动因的分析量化过程中,可能造成部门之间以及各部门联合起来与企业高层进行博弈。

(3)作业成本法设计团队成员的行为取向难题

作业成本管理从部门化管理转向流程管理。流程管理跨越部门界限,这固然符合企业部门之间相互依赖的客观现实,但同时又给企业组织结构带来冲击。实施作业成本法前,企业要从有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设计团队。跨部门的团队管理与部门化管理很容易产生冲突,尤其是在分析原来部门存在的问题时。

由此,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实际运用并不理想,而且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科学技术日趋发达,固定性制造费用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它是导致传统成本核算不合理的关键因素,能解决这一问题的变动成本法将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起到巨大的作用。

二、变动成本法的概念及优点

1、变动成本法的概念

变动成本法是指在计算产品成本时,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只将变动生产成本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作为产品成本的全部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及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这种方法免去了固定成本的分配计算程序。变动成本法的应用基于以下理由:产品成本应该只包括变动生产成本。按照变动成本法的解释,产品成本必然与产品产量密切相关,在生产工艺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成本消耗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发生的产品成本总额应当随着完成的产品产量成正比例变动。如果不存在产品这个物质承担者,就不应当有产品成本存在。因此,在变动成本法计算下,只有生产成本中变动部分才构成产品成本的内容。

2、变动成本法的优点

变动成本法是管理会计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法,它在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是加强企业管理的一个有力工具。变动成本法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促使管理者重视销售环节

变动成本法如实反映利润和销售量之间的正常关系,使利润真正成为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睛雨表,有助于促使企业管理者重视销售,研究市场动态,实现以销定产,防止盲目生产。

(2)简化成本计算

由于采用变动成本法把固定性制造费用直接列入期间成本,既简化了成本分配工作,又可以避免间接费用分摊中的主观随意性,增强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也使会计人员从繁重的成本计算工作中解脱出来。

(3)有利于进行成本控制

采用变动成本法,有助于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指标落实到企业内部各个责任单位,分清各部门的责任,鼓励各部门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成本控制,从而全面降低各种产品的成本,进而提高产品的盈利能力。

(4)有利于企业进行短期决策

变动成本法提供的单位变动成本和边际贡献等资料,揭示了业务量与成本变动的依存关系,提供了产品盈利能力的资料,是企业进行科学的预测和短期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

三、变动成本法的三种应用方法

1、单轨制,即用变动成本法彻底替代完全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

这种方法既满足了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又使得用变动成本法提供对外报表合法化,是最理想的一种应用方法。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现阶段企业外部的信息使用者仍然要求企业按完全成本法计算提供报表,再加上变动成本法自身也存在一定缺陷,在相当长时间内还不能从会计制度上使其合法化。

2、双轨制,即企业在按完全成本法提供对外报表的同时,在企业内部另设一套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内部账

这种方法的工作量非常大,要增加专门的人员按变动成本法做账,从经济上讲没有多大必要。

3、结合制,即按单轨制原则,将两种成本计算法结合起来,平常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组织核算,随时能提供满足企业内部需要的管理信息,然后定期将变动成本法计算确定的成本与利润信息调整为按完全成本法反映的信息资料,以满足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这种方法不与现行各项财经法规、会计制度等冲突,同时兼顾了企业内部和外部,且不会引起国家财政收入的波动,因而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认真分析成本性态,将制造费用正确划分为固定性和变动性制造费用。这一步是采用变动成本法的基础和前提,其关键是做到两种费用划分的科学性与正确性。若划分不准确,预测就不会准确,由此所进行的决策必然失误。纯粹的固定性和变动性制造费用的区分较为容易,主要看该项费用是否同产品产量成正比例变化,如成正比例变化,则计入变动成本;如与产品产量无比例关系,则划入固定成本。关键是要做好混合成本的分解,混合成本介于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之间,要将其准确划分较为困难,常用的划分方法有:1、合同确认法2、技术测定法3、历史成本法(包括高低点法,回归直线法,散布图法) 。这项工作需要财务人员对各种费用的习性熟练掌握。

第二、在“制造费用”科目下增设“变动制造费用”与“固定制造费用”两个二级科目,再在这两个科目下设具体的费用明细科目,这样就做到了在平常记账过程中分清了变动性和固定性制造费用。

第三、提品成本信息用于预测、决策与控制。一是确定单位变动成本。根据现有生产情况,按生产工艺流程及质量标准,逐步测算产品单位变动成本,并与市场销售价进行对比,以确定产品的盈利能力;二是确定保本生产量和销售量。据市场价格和测算的单位变动成本,计算收支平衡时的生产量和销售量。在确保完成保本销售量的同时,制定目标销售量,加大市场开发力度,争取最大经济效益。

四、结论与局限性

变动成本法的应用,对传统会计的制造成本法是一个很有益的补充,但变动成本法也有其局限性: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的划分,在很大程度上是假设的结果,不是一种非常精确的计算;计算的产品成本不符合传统成本概念,给产品的定价带来一定的影响;变动成本法只为短期决策提供了最优选择依据,不适应长期经营决策的需要。要想在我国企业中全面推行变动成本法而彻底替代传统成本法,还需要会计理论和实务界的共同努力,这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李繁芝,《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应用的探讨》,今日科苑,2010. 04

[2]丁金斌,《作业成本法为何难以实施》,改革探索, 2005.19

[3]王素玲,《简述变动成本法》,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2002.9

[4]黄宝华,《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研究》,会计之友, 2005.01

第3篇

一、 产品成本构成不同。完全成本法,是指在产品成本的上,不仅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还包括了全部制造费用(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变动成本法则是指在产品成本的计算上,只包括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中的变动性部分,而不包括制造费用中的固定性部分。如表:

产品成本 期间成本

完全成本法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变动性制造费用

固定性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财务费用

变动成本法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变动性制造费用 固定性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财务费用

二、 存货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由于两种方法下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所以存货成本的构成内容也不同。完全成本法下,不论是库存产成品、在产品还是已销产品,其成本中均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变动成本法下不论是库存产成品、在产品还是已销产品,其成本中只包括变动性制造费用,而固定性制造费用则作为了期间成本。所以变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的成本必然小于完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的成本。

三、 计算损益的方法不同。在不考虑税金的情况下,完全成本法下,利润总额=销售收入--销售成本—期间成本。变动成本法下,利润总额=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现举例如下:

某从事单一产品的生产,连续三年产量均为600件。而销量分别为600件、500件和700件。单位产品售价为150元。管理费用与销售费用年度总额为20000元。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为8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为12000元。要求:采用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利润总额。

损益计算和年份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合计

变动成本法:

销售收入

销售成本

固定性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

利润总额

90000

48000

12000

20000

10000

75000

40000

12000

20000

3000

105000

56000

12000

20000

17000

270000

144000

36000

60000

30000

完全成本法:

销售收入

销售成本

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

利润总额

90000

60000

20000

10000

75000

50000

20000

5000

105000

70000

20000

15000

270000

180000

60000

30000

第一年,产销均衡,两种下的利润总额相等。第二年由于产大于销,有存货,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都作为期间损益

得以补偿。完全成本法下已销产品500件负担固定性制造费用10000元(12000/600*500)记入了当年损益,另200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存货成本列入了资产负债表。所以按变动成本法的利润比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少2000元。第三年,产小于销,在完全成本法下,第二年存货中的200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随着存货的销售记入了第三年的销售成本中,而变动成本法下,记入第三年损益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仍为12000元。所以比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总额少了2000元。但从三年整体来看,产量=销量,利润总额合计是一样的。

四、期末损益不同。完全成本法下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补偿是由当期生产的产品承担,期末存货与已销产品承担着同样的份额。产量越大,单位产品负担的成本越小,计算损益不考虑期末存货,所以在销量一定的情况下,利润就越大。变动成本法下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补偿是作为期间成本由当期已销产品承担。所以在销量一定的情况下,利润小于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当然在产销均衡的情况下,两种方法计算的利润是一样的。但产销均衡只是个别的、相对的和理想化的,不均衡才是普遍的、绝对的和现实的。

第4篇

变动成本法,就是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及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核算模式。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进行盈亏核算的步骤对比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与完全成本法相比,传统变动成本法的不同之处在于把制造费用拆解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只把变动性制造费用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而把固定性制造费用归入期间成本。变动成本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短期决策行为中,它不仅简化了成本核算,还能够很好地反映利润与销量的关系,从而将收入与费用配比,较准确地计算出销货损益。另外,变动成本法还揭示了本量利之间的依存关系,便于企业进行预测、决策和绩效考评等工作。

然而,在现代企业环境中,变动成本法在企业内部管理会计的范畴内存在的以下缺陷:第一,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变动成本法以成本习性为基础,但由于受到技术进步、经营规模、通货膨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只在一定的相关范围内有效,可以用于经营规模不变,生产能力不变的短期决策,但对于长期决策却难以胜任。第二,成本划分不够精确。应用变动成本法,首先要求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把全部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而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在很大程度上是假设的结果,不是一种精确的计算。这显然带有很大的主观性。第三,难以精确地分解间接费用。传统的变动成本法是假设产品结构中直接费用占了较大的比例,间接费用占的比例较小,因而包含了全部直接费用和少数变动间接费用的产品成本已经足够反映销存货的成本信息。然而随着制造技术的发展,企业产品成本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数量基础成本计算”不能正确反映产品的成本。第四,成本信息不够全面。现代市场环境中的企业,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等所占的比例逐渐升高,而其中很多期间费用的发生直接或间接与产品的产销量相关,要更加完全的反映产品信息,变动非生产成本也应该计入产品成本。

针对变动成本法的以上缺陷,笔者认为,结合近年来备受理论界推崇的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控制,能够互补两种成本法的优劣势,更好地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

二、作业成本法的特点

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是认为生产过程应该描述为:生产导致作业发生,产品耗用作业,作业耗用资源,从而导致成本发生。具体的计算程序如图1所示。由图1可看出,作业成本法的优点是能够多维度地分配期间费用,着重于把成本合理地分配到采购,生产,销售等作业行为,较精确、动态地反映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成本,在产品生产源头追踪成本,从而评价作业业绩和企业资源的利用情况。然而,由于作业成本法的核算程序繁琐复杂,很难保证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效益大于成本,因此它在实际应用中并不广泛。

三、变动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比较与结合

其一,变动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比较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将作业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进行比较,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尽管变动成本法分配制造费用是通过成本中心,而作业成本法是通过作业行为过程,但内在的成本归集与成本动因的结构是相似的,这表明了变动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区别不是体系的结构不同,而是成本动因类型以及固定成本的分配不同。由两者的结构相似性表明,变动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完全可以结合应用,从而互补彼此的优劣势,制定出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会计系统。

其二,变动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结合――基于成本性态的分析。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对业务量的依存关系。按照成本与业务量的依存关系,成本可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变动成本。传统的变动成本法下,业务量是指产品的产销量,固定成本是不受产销影响的成本;变动成本是随着产销量增长而成正比例增长的成本;混合成本介于两者之间,混合成本又可进一步分解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而在作业成本法下,成本性态由作业动因决定,成本可进一步细分为短期变动成本、长期变动成本以及固定成本。可以看出,作业成本法下,作业量的概念更为宽泛,更适用于日益复杂的现代企业成本核算系统。因此笔者认为,利用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性态分析重新划分变动成本,即将传统的固定成本分解成为长期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个部分,是变动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一个很好的结合点。

四、变动成本法应用新模式

综合以上分析,结合作业成本法,笔者提出一种新的变动成本法核算方式,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与传统的变动成本法相比,新的变动成本法核算方式有以下几点优势。第一,满足短、长期决策需要。新的变动成本法包含了短期变动成本,贡献毛益体现了生产环节的直接耗用情况,便于生产车间的成本控制,适用于企业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同时,引用了直接毛益的概念,反映了产品生命周期的变动成本情况,适用于长远价格决策和新成品开发等长期决策。第二,产品成本包含了非生产变动费用,追溯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成本信息,便于进行全面的成本控制。在现代市场环境中,非生产费用占企业的总费用比例逐渐升高,其中部分是和企业的产销量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这部分费用的成本性态为混合成本,同样应该归集到成本的核算中。第三,多维度地使用产销量和作业量分配成本,使成本计算更加精确。特别对于混合变动性质的制造费用和非变动生产成本,如前文提及的,部分非生产成本属于混合成本,并不是与产销量形成明显的线性依存关系,这部分的成本就要用不同的作业动因进行分配,才能合理、精确地反映完全成本的变动部分,总的来说,就是将本来归集到当期费用的固定成本费解为长期变动成本和固定陈本两部分,从而揭示了固定成本的“可变性”。第四,简化了作业成本法的核算程序。传统的作业成本法是在完全成本的基础上核算的,需要对全部间接费用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式会增加很多作业成本中心和作业动因,过程复杂繁琐,对成本核算系统的要求很高。如果结合变动成本法进行核算,可以把分解难度高、份额小的间接费用直接归为期间费用,大大简化了作业成本法的核算程序。

参考文献:

第5篇

仲蕾

(西南科技大学,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变动成本法作为一种非传统的计算方法,为企业的决策、管理、绩效评价提供有用的内部信息,广泛运用于西方的内部管理。但在我国变动成本法未得到广泛的运用,本文通过企业的生产决策、销售决策以及业绩考核这三个维度来阐述变动成本法的作用。

关键词:变动成本法;生产决策;销售决策;业绩考核

一、变动成本法在企业生产决策中的作用

关于亏损产品是否应该停工 是绝大数企业会面对的问题,在一般情况下,会采用差量分析法通过计算差量损益来进行决策,为了更好显示变动成本法在企业生产决策环节的运用,在此运用贡献毛益法来进行说明。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甲产品能够提供正的贡献毛益3000,但是由于固定费用分摊4000元给甲产品,从完全成本法的角度来看,甲产品是亏损的。但是如果管理层仅从完全成本法的角度做出停产的决策将给企业带来损失。如果甲产品停产,那么企业所有的固定成本都将由乙产品承担,此时企业的利润会下降到6000,与先前相比,这下降的3000元正好是甲产品提供的贡献毛益。因此对于能够提供正的贡献毛益的产品,企业不应该轻易做出停产的决定。

企业在做出有关生产何种新产品、亏损产品是否停产、半成品是否需要进一步加工等短期生产经营决策的时候,都应该以变动成本法为基础,以贡献毛益为分析指标,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二、变动成本法在企业销售决策中的作用

商品实现惊险的一跃才能为企业创造利润,在一个企业中,如何销售产品、采用何种销售策略、如何定位目标市场这些是销售部门所应当思考的事。对于销售,似乎不是财务部门应当关心的领域,但是对一个科学进行预测、决策、管理的企业来说,以变动成本法为基础的本-量-利分析应该受到重视。

(一)保本点分析。

保本点有多种称谓,如盈亏零界点、盈亏分歧点、两平点,指利为零时的销售量或者销售额。保本点分析是以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法为基础的,在变动成本法下,利润的计算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这个公式体现出企业销售产品的收入先用于弥补变动成本,再用于弥补固定成本的思想。当企业的利润为零时,推出盈亏临界点的计算模型:V= ,(SP-VC)表示单位产品的贡献毛益,当企业所卖出去的产品销售收入扣除变动成本之后,如果刚好能弥补固定成本,那么此时的销售数量就是该产品的保本点,保本点是企业盈利与亏损的分界点,达到保本点,企业为生产产品所耗费的一切成本就能弥补,企业就能继续生存与发展。

(二) 保利点分析。

企业组织生产、销售产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保本只是企业组织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最基本的目标,对于企业来说,保利点更值得关注。企业在销售某一种产品之前,都会有关于该产品预期利润的估计,在产品的成本已经计算出来,销售单价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V 这个计算模型,计算出能够达到目标利润的销售数量。

变动成本法在销售决策中所体现的作用是,通过以变动成本法为基础的本-量-利分析可以为管理层销售指标的下达提供依据,也可以帮助销售部门更好的制定销售计划,合理安排销售工作。

三、变动成本法在企业业绩评价中的作用

(一)所有者对经营者的考核。

由于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现代企业都十分重视对管理者的业绩的考核与评价。在完全成本法下,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就越少,从而当期的销售成本就会减少,企业的利润也会增大。由于管理者受所有者的委托管理公司,所有者根据管理者的业绩支付管理者的工资薪金。为了获得较高的业绩评价,管理者可能会指示生产部门加大生产,从而虚增企业的利润。当生产的产品没有全部销售出去,用完全成本法计算出来的利润只是一个数字而已。而在变动成本法下,由于固定性的制造费用在当期作为固定成本一次性扣除,所以变动成本法下利润的增减只与销售数量有关,销售的越多,企业的利润也就越大。以变动成本法为基础的业绩考核更加合理,可以有效避免企业管理者的短期行为,引导企业管理者更加重视销售环节。

(二)经营者对企业部门的考核。

一个企业由多个部门构成,各个部门各司其职,以企业的长远发展为最终目标,在年终,企业的经营者根据各个部门的业绩做出判断并给予激励。以销售部门为例,在完全成本法下,如果本期存货负担了较大的固定性制造费用,那么在计算下期的利润时,就可能因为期初存货的影响使得本期的销售成本增加,即使在本期销售额大于上期销售额的情况下,也可能使得本期的利润相比较上期来说有所下降,显然这种情况是不合理的。因此在企业内部进行业绩考核与评价时,应以变动成本法为基础,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只与本期的生产、销售有关,不与上期的业务有关,更有利于分清责任。

以变动成本法为基础的业绩考核, 体现了责任会计的思想,本期考核本期的生产与经营,不与上期的生产经营有关,更加合理,也更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孙茂竹.文光伟.杨万贵. 管理会计学(第七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65-84.

[2]白宁.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研究 [J]. 商场现代化, 2014, (27):233-234.

[3]张才志.变动成本法在企业中的运用 [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 (12):157-158.

[4]刘瑞.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在业绩考核评价中的运用比较[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 (04):154-155.

第6篇

论文关键词: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固定制造费用,转换

 

一.概述

变动成本法是把产品生产过程中直接耗用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包括在生产成本中,而固定制造费用计入期间费用,归入当期损益。其理论依据是固定制造费用在一定范围内不因产量变化而增减,因此不应递延到下期。与变动成本法相对应的是完全成本法。在完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其理论依据是固定制造费用发生在生产领域,与直接材料并无直接区别固定制造费用,因此应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

二. 成本核算方法比较分析

(一).变动成本法

企业采取变动成本核算成本的主要原因有:(1)提供每种产品的盈利能力。变动成本法是按成本性态划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两大类。其贡献损益式为:

销售收入—变动成本=边际贡献

边际贡献—固定成本=税前利润

每种产品的盈利能力可以通过边际贡献表示。边际贡献是用于在补偿整个企业的固定成本后还有余额的部分即表示利润。因此,变动成本法能体现各产品对企业贡献的大小。(2)为企业短期经营决策提供有价值的资料cssci期刊目录。由上诉分析可知,变动成本法通过边际贡献的观念反映产品的盈利能力,直接揭示了业务量、成本以及利润之间的关系。企业在短期内生产经营能力很难改变,以贡献损益式为基础的本—利—量(CVP)分析是企业合理计划和有效控制经营过程的重要方法,因此采用变动成本法能为企业决策提供极大的数据资料。

然而,变动成本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成本观念与会计准则不符。我国现行会计准则没有把制造费用划分为变动制造费用与固定性制造费用,而把全部制造费用归入产品成本中。而变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被计入当期损益,所计算出的当期利润与完全成本法下有时会产生差异,进而影响报表使用者决策。因此现行会计准则要求企业使用完全成本法编制对外报表。

(二).完全成本法

企业采用完全成本法是必要的。现行会计准则及税法要求把制造费用归入产品成本。因此,企业采用完全成本法核算产品成本,便于企业期末编制对外财务报表以及纳税申报。

完全成本法也有其缺点。根据损益式的计算方法:

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毛利

销售毛利—期间费用=税前利润

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是当期产量与包含固定制造费用的单位产品成本乘积,同时当企业产量大于销量的时候其固定制造费用停留在存货中,容易会出现产量改变而影响利润固定制造费用,从而企业盲目扩大生产而无助于企业发展,或者造成利润与销量成反比例出项的情况,与现行市场经济客观要求相背离。

(三).小结

因此,将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同时满足对内决策以及对外披露的要求。由于企业要根据日常情况变化而作出调整,而对外披露一年可能只需要一次或两次,所以应建立以变动成本法为主、同时通过适当的调整达到披露要求的成本核算系统。

三. 成本核算方法差异分析

例:ABC公司在2X10年1—3月生产一种新产品D,其销售及成本费用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项目

1月份

2月份

3月份

期初存货(单位:件)

200

本期生产(单位:件)

600

800

400

本期销售(单位:件)

600

600

600

期末存货(单位:件)

200

销售单价(单位:元)

20

20

20

单位直接材料(单位:元)

3

3

3

单位直接人工(单位:元)

2

2

2

单位变动制造费用(单位:元)

2

2

2

固定制造费用(单位:元)

1200

1200

1200

管理及销售费用(单位:元)

200

200

200

变动成本法下产品单位成本

7

7

7

固定成本法下产品单位成本

9

第7篇

关键词: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Y合应用

一、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比较

变动成本法也称直线成本法,是指在计算产品成本的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只计算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其中的固定制造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计入期间费用列入当期损益。完全成本法也称吸收成本法,是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把一定期间内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的全部成本都归纳到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中。

两者之间不同:1.理论依据不同:从变动成本法的角度说,固定制造费用的存在是因为生产产品的出现,它们是持续存在的,属于产品成本的一部分,并且与会计期间相联系,应该随着时间的推移才会慢慢消逝,应当计入发生的当期,属于期间费用。所以产品成本中既包括变动制造费用又包括固定制造费用。完全成本法认为固定制造费用因为生产才会发生,与产品的生产有密切的关系,其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都属于产品成本的一部分,所以产品成本中也包括固定制造费用。2.成本构成内容不同:变动成本法的产品成本中不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期间成本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产品成本中只包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燃料及动力和变动性制造费用。而在完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属于产品成本的一部分,不论是产品的生产成本、销售成本还是库存成本,都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3.损益计算的不同:变动成本法下的损益表是建立在贡献毛益基础上的,而完全成本法下的损益表则建立在销售毛利的基础上。完全成本法比变动成本法就多了一项固定制造费用,变动成本法下的当期利润仅与销量有关,而在完全成本法下,当期利润既与销售水平有关又与生产水平有关。

二、我国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中小企业核算主体不明确。由此很容易将企业的资产与投资者的财产相互混淆,没有相互分离出来,导致会计核算的主体不清晰,经常出现个人资产和企业资产相互占用的情况,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不便。同时,会计核算主体也有一定的模糊性,也会影响会计账目的准确度。所以在会计核算时中小企业应该建立自己的会计机构,完善企业内的会计制度,按照我国的法律法规进行有效的实施,做到账目的清晰准确,让企业的会计核算更加制度化,体系更加完整。

第二,成本核算方法选择有一定的盲目性。由于核算时的对象不一致,导致他们的特点也不一样,所以在实际成本核算时,要灵活运用方法的优点,尽量地避开方法的缺陷之处。企业的成本核算关乎着企业的利益发展,在核算时应该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症下药。

第三,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因为中小企业的公司规模有限,企业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要求就比较宽松。所以,他们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够认真仔细,导致核算步骤不准确,不按规定进行账户的设置和登记,在核算的过程中还会出现偏差与错误。企业应加强管理,重视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结合应用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各有侧重点,两者之间不能相互替代。在我国中小企业大部分使用的是完全成本法核算产品成本,而单一地运用完全成本法,会高估存货成本。但是如果变更为变动成本法的会计政策,企业就需要将存货中包含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从存货成本里拆离出来,而这显然是不太现实的。所以,完全成本法不能全部改为变动成本法,最好是结合两种方法的优点,以满足各个方面的需求。也就是在日常核算中以变动成本法为基础,随时得到内部成本信息。而在期末结余,需要对外提供会计报表时,根据完全成本法,得到各种成本信息。这样结合两种成本方法的核算方式可以得到更多的财务信息,也没有给会计人员带来过多压力。

具体来说,就是将变动成本法产生的财务信息作为内部管理层提供信息的基础,用完全成本法产生的财务信息作为对外提供信息的依据。在结合时,变动成本法计算比较简便,产品成本中没有固定制造费用,它也不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日常使用变动成本法可以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运用变动成本法进行成本分析和控制、预测企业前景、规划未来、满足决策者经营管理企业的需要。完全成本法主要是对日常的业务进行分类登记,定期编制相关的财务报表,提供相关成本和利润的报表,更侧重于企业外部的使用者。在完全成本法下,每个会计年度所产生的生产成本和固定性制造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当完工产品销售后,全部成本再进行分配在已销货物和未销货物中。所以,已销货物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可作为销货成本计入本期的利润表中,未销货物吸收的另一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则递延到一个会计期间。这样兼顾了成本效益的原则,既满足企业内部的成本核算管理需要,又兼顾了对外报告的要求,可以为企业赢得更多利益,同时也使得企业能够取得更长远的发展。

小结

1.两种核算方法都有不同的适用对象,特点也不尽相同,他们的缺点可以相互转化,优点可以相互结合,各取所需,这样可以为企业提供更有用的信息。

2.单一使用其中一种核算方法都是美中不足的,只有结合两种方法,合理运用,才能为企业获取更大利益,满足更广泛需求,使会计信息系统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 企业; 变动成本法; 应用研究

一、变动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意义

变动成本法通过将固定成本作为损益计入期间成本,而只以变动成本作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去管理控制的主要成本,通过这种成本计量方式,将企业生产预算的重点放到变动成本上面来,促进企业合理规划自身的组织生产。同时,变动成本法是企业适应市场竞争机制需要的结果,通过对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区分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成本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对企业成本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发现机制更加灵敏,为管理层提供有利的决策依据,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对变动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的讨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变动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应用中存在的局限

(一)变动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运用实践中与传统成本的概念以及与会计准则相悖

因为变动成本法将固定成本作为损益计入期间成本,而只以变动成本作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去管理控制的主要成本,这与传统的会计成本的处理方式不符,这种将固定成本从成本中分离出来的方式与传统的成本的概念也是相悖的,因此变动成本法可能会因为只关注了变动成本而导致对企业成本的分析不全面,甚至缺乏准确性。其次,在会计应用中改变了成本的分析结构,使用变动成本法同时也会影响相关的利润的结果,对利润的分析也会相应变化。因此,采用变动成本法实际上与会计准则的规定、与传统成本的概念和计量方式都是不相符的,这是变动成本法在实践应用中会遇到的一个首要

的障碍。

(二)变动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运用实践中对产品定价会产生影响

变动成本法在企业的实际应用中,对各项科目的会计计量均会产生影响,从而使这些项目或指标在数值上以及内涵上都发生了变化,从而影响了企业对会计信息的使用效率。具体而言,变动成本法对产品定价会产生的影响在于,通过变动成本法体现出来的企业成本只是总成本的一部分,而企业通用的定价方式考虑的成本是会计成本,包含了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因此在企业定价时,会由于变动成本法把固定成本作为费用计量而降低了企业的成本。使用变动成本法中被降低了的成本,企业在定价过程中如果只考虑变动成本那么由于成本降低了产品的价格,结果会进一步降低企业的利润,而如果企业在定价的过程中仍考虑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这在变动成本法的核算方式之下,会增加产品定价的工作量,从而降低企业的决策

效率。

(三)变动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运用实践中难以协调对外财务报告的要求

企业在对变动成本法的运用中,会影响企业对所得税、对存货价值及其损益等的计量结果,如果使用变动成本法来编制财务报表,那这种编制基础之下,固定成本作为期间费用计入损益,产品的存货成本将会降低,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利润以及计税基础,进一步改变企业的所得税利润以及应分配股利等项目。因此,在运用变动成本法下计量的存货价值和损益变动,与会计报表的现行的相关要求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变动成本法之下,计量企业的应税所得和税后利润时,同样也不满足现行所得税法的要求。可见目前企业应用变动成本法计量成本不仅在企业本身的会计系统内还存在众多不兼容的规范要求,同时也难以满足现行会计体系的规范性要求,目前企业对外财务报告要求的营业利润不适合在变动成本下计量。

三、针对变动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应用中存在局限的解决方法

(一)在企业会计工作中结合是变动成本法和传统的成本计量方法

变动成本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与传统成本的概念以及与会计准则相悖的局限性,这会严重限制变动成本法发挥其优势,增加企业在这种计量基础之下的工作量。因此,为解决变动成本法与传统成本的概念以及与会计准则不相符的问题,可在企业的会计活动中将变动成本法和传统的成本计量方法结合使用,这样企业在一些环节的会计计量中既能够充分获得变动成本法带来的灵活性,也能够保证企业的对外财务报告等文件不违背会计准则和市场投资者的要求。具体而言,可以在企业的日常账务管理中运用变动成本法,使企业在日常运营管理中可运用变动成本法对成本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控制,而在对外公布财务信息时将企业的成本和利润调整为满足传统成本核算下的要求,这样就可以运用到对外财务报表之中。

(二)企业在变动成本法的实际运用中仍需进一步制定规范以建设其应用环境

变动成本法因为对传统成本核算方式提出的挑战,在企业的实际应用中,对各项科目的会计计量均会产生影响,使用变动成本法计量的存货价值、企业的经营成本、所得税以及营业利润等均需要在进行调整之后才能满足现行的会计通用规则。同时,企业自身在运用变动成本法时,也需要进一步制定规范与方法以便为变动成本法的应用建设一个合理的可行的环境。比如在变动成本法之下,对企业的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明确划分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于采用传统混合成本计量方式的企业来说,将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分离开来工作量非常大,因此企业需进一步制定规范方法,灵活地对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进行划分和拆解。

(三)企业在变动成本法的实际运用中还需进一步提升相关人员的业务能力

变动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中,因为存在与传统成本的计量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以及与会计准则不相符,企业在将自身的会计工作调整到更为适应变动成本法的要求的过程中,在这种计量基础之下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因此,企业变动成本的运用对相关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会计人员不仅需要在理论上全面掌握变动成本的相关基础内容,更要在实务中探索变动成本发的业务要求和实践操作,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是变动成本法能够成功应用的关键。企业在应用变动成本法之前,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预准备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为了能够适应市场变化对企业经营不断提出的新要求,引入新的创新人才以及会计人员保持并去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也是非常必要的。所以,企业在变动成本法的实际运用中还需进一步提升相关人员的业务能力,才能使得会计工作以及对变动成本法的探究能够顺利开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在变动成本法的实际运用中,为应对变动成本法与传统成本的概念以及与会计准则相悖的局限性,可在企业的会计活动中将变动成本法和传统的成本计量方法结合使用,既保证充分获得变动成本法带来的灵活性,也能够保证企业的对外财务报告等文件不违背会计准则和市场投资者的要求。同时,企业自身在运用变动成本法时,也需要进一步制定规范与方法以便为变动成本法的应用建设一个合理的可行的环境。企业变动成本的运用对相关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企业在变动成本法的实际运用中还需进一步提升相关人员的业务能力,才能使得企业对变动成本法的探究能够顺利

开展。

参考文献:

[1] 王宝红.我国企业应用变动成本法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 (20).

第9篇

关键词:变动成本法;企业经营管理;应用;有效策略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也面临着供需结构性失衡、经济下行等压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应如何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已成为企业必须高度关注的话题。企业管理人员已经充分意识到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在企业管理和决策中的局限性,只有更客观的产品成本才能更客观地反映盈利能力,才能对市场信息做出更准确判断,企业才能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变动成本法符合企业的这些要求,能为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提供服务,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1变动成本法的相关概念

1.1变动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变动成本法是企业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将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变动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将固定成本和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一种成本管理方法。该方法核算的产品成本与产品产量的增减呈现出正比例关系,以产品的直接或间接耗费与产量之间的线性关系作为基本前提。如:生产消耗的原材料、工资、随着产品产量变动而产生的制造费用等均属于此范畴,对于那些不随着产品产量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固定制造费用、非生产成本等作为当期的期间费用。当企业产品生产采用变动成本法时,要求企业必须将产品的成本与耗用之间的线性关系作为主要分析数据的依据,然后将制造费用分为变动部分和固定部分,最后计算出在变动成本法下的成本及利润。变动成本与传统完全成本法的区别在于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方式,变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完全成本法下计入产品成本。

1.2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

1.2.1变动成本法的优点变动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能够促进企业提升短期经营效果,对企业管理者而言,变动成本法是一种通俗易懂、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成本核算方法,对传统成本核算模式中的不足进行了合理的补充。变动成本法的主要优点有:对产品成本的计算过程进行了简化,进一步完善了会计工作人员的核算内容,科学而有效地对核算人员在固定资产费用分配中的主观判断因素进行了规避,全面提升了成本信息质量;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在决策时选择变动成本法提供的有效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做出最终的决策,有效避免了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使企业的决策更具有科学性,避免了误差导致决策失误,企业的管理者对短期经营决策更加有理有据,从而为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企业的利润和产品销售量在变动成本法的运用下始终保持正线性相关的关系,产品销量的增加必然会促进企业利润的增加,使企业的管理者能够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销售环节中,确保企业以销定产经营模式的顺利实施;在企业内部运用变动成本法能够确保企业对日常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有助于对企业各部门的经营业绩、工作水平等作出最准确、最客观、最真实、最有依据的评价;企业实施变动成本法能够保障企业的决策者对产品准确定价。

1.2.2变动成本法的缺点通过对变动成本法优点的分析可知,变动成本法能够对传统的成本核算模式进行优化,但是由于变动成本法自身的特征其局限性也不容忽视,具体而言变动成本法的缺点主要包括:并不能对企业长期发展所需要的数据提供重要的支撑作用;不能反映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全部消耗,不利于会计报告。

2变动成本法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2.1变动成本法的应用方法

单轨制、双轨制、结合制这三种不同的方法是目前变动成本法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这三种方法各具优缺点,需要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经营管理的需求进行正确的选择。所谓单轨制就是在成本核算中完全成本法彻底被变动成本法替代。从根本上看,单轨制不仅满足了企业内部管理提出的要求,更能够使企业对外报表更加合法化、科学化。这也只是一种理想化的应用,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目前各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仍然是要求企业按照完全成本法对成本进行核算并提供报表,再加之变动成本法的自身缺陷,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还不能实现单轨制的合法化。所谓双轨制一方面要求企业按完全成本法对外提供报表,另一方面要求企业在内部单独设置一套根据变动成本法来进行成本核算的内部账目。很明显这种方法加大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从人力资源成本的角度考虑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所谓结合制就是将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融合在一起进行使用,也就是对企业的存货成本、产品成本、税前利润、边际贡献等都根据变动成本法进行和计算,从而满足管理者的需求;将按照变动成本法确定的成本与利润等会计资料定期调整为按完全成本法反映的会计资料,这样能够充分满足企业外部投资者的需要。通过对上述这三种方法的分析,在权衡利弊后,选择结合制较为合理。这主要是由于:企业在应用变动成本法时应在不与现行的会计法规、制度的产生中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发挥变动成本法的优点,并且做到兼顾内部管理者与外部投资者双方的需求,实现内外兼顾、一举两得。

2.2变动成本法在企业生产决策中的应用

生产决策是企业日常经营中的重要的一项经济活动,其中主要包括:产品品种选择的决策、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半成品能否进行进一步加工后再出售的决策、对于亏损的产品是否做出停产或转产的决策。例如:A企业每年经营生产中需要某种零件5万个,这种零件的市场价格为每个25元,企业外购零件的总成本为125万元。目前该企业辅助生产车间有剩余生产能力生产该零件,且该剩余生产能力也无法内部转移或对外出租。如果进行生产那么单位产品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费用为14元/件、直接人工费用为6元/件、固定制造费用为5元/件、变动制造费用为3元/件,传统成本法自制单位28元/件,总成本为140万元。变动成本法自制单位23元/件,自制总成本115万元。变动成本法下,企业会做出自制决策。即变动成本低于市场外购成本10万元形成的边际贡献能够弥补不能转移剩余产能(设备)的固定成本,从而对企业是经济的。

2.3变动成本法在企业销售决策中的应用

变动成本法的成本性态的本量利分析可以帮助企业从根本上划分清楚销量、价格、成本、利润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帮助企业在产品的产量与定价等方面进行科学的预测,最后做出正确的决策分析。此方法的应用能够帮助企业有效地实现目标利润,准确地把控盈亏平衡点,并且还能够准确掌握相关的因素出现变动时对企业盈亏临界点的影响,这样能够帮助企业对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产品的品种、产品的销售价格等相关因素进行科学而详细的分析,为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为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提供坚实的保障。2.4变动成本法在企业业绩考核中的应用如果采取传统完全成本法,存在当期利润与销量脱节的情况。如当期产量大于销量,则当期固定制造费用中仅有分配至销量的部分计入当期成本,造成当期利润虚增。如当期产量小于销量,则当期成本中不仅有当期固定制造费用,还包括期初库存商品中的固定制造费用,造成当期利润虚减。即可通过产量的变化调节利润。由此可见,在对销售部门进行内部绩效评价时应该以变成本法作为基础,这主要是由于变成本法中利润只与当期产品销售之间存在联系。正因如此能够正确的区分责任,这也充分体现出了责任会计的管理思想,能够有效地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绩效考核也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科学。

3变动成本法在应用中的保障措施

3.1优化企业组织结构

变动成本法使企业的管理者清晰地认识到销售在经营中的重要性,变动成本法可将生产和销售这两个部门分别进行业绩考核,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这两个部门的主动性、积极性。另外,为了使变动成本法能够更好地为企业服务,还应该在组织体系上进行优化与调整,如:某企业在生产某一产品时销售部门将销售计划报送给副总经理,根据销售计划副总经理向车间下达生产计划,关于原材料的配备情况生产车间主任要及时与采购部门、仓储部门进行沟通与交流,最后由副总经理根据得到的反馈信息做出科学而妥善的安排。在采用变动成本法后,部门主管之间可以直接进行沟通,并将沟通的结果反馈到副总经理处进行审核,这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工作流程、使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3.2全面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养

由于变动成本法在使用过程中对产品成本划分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这些要求财务人员必须尽快提升综合素养,才能更好地在成本核算中使用该方法。例如:企业可以组织财会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定期安排他们参加各种技能提升的培训班,每月组织财务部门进行内部交流,财务部门的负责人可以根据财务管理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探讨,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及时调整与完善相应的流程或方案。这些行为都能够使财务人员以最快的时间熟悉和掌握新的成本核算模式,更准确、更快捷地对产品成本进行核算。

第10篇

制造成本法也称为制造成本计算法或吸收成本法,是指以制造成本为产品成本计算范围的成本计算方法。变动成本法也称为直接成本法或边际成本法,是指以变动性生产成本或制造成本为产品成本计算范围的成本计算方法。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的特点和作用各不相同,在实际工作中应如何应用呢?

目前国内对上述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的应用,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类:一类是设两套账,变动成本法和制造成本法平行进行;一类是将变动成本法和制造成本法结合起来运用。第一种核算方法的要点是对产品和存货的计价、税前净利的计算以及财务报表的编制等均使用制造成本法,在对内强化经营管理方面如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等,则采用变动成本法。由于这种方法工作量太大,难以为企业所接受。对于第二种方法,也有许多不同的观点。有入主张平时按制造成本法核算,期末根据制造成本法所提供的成本及其他资料另行计算变动成本;有入主张平时按变动成本法核算,期末根据变动成本法提供的成本及其他资料来计算制造成本法下的单位产品成本,并以此来完成对外报表的编制;有人主张平时按变动成本法核算,期末通过账务处理调整为制造成本法;有人主张将变动成本法融合于制造成本法中,通过增设成本项目,经过特殊的账务处理来达到结合运用,等等。

笔者认为,上述几种方法各有利弊。第一种做法只能解决表面问题,由于受制造成本法核算的限制,时间保证性差,不能满足企业在信息反馈及日常控制等方面的需要;第二种做法虽然简便易行,但由于账簿反映的是变动成本,而会计报表需要根据制造成本法编制,账簿与报表脱节;第三种做法是把日常核算建立在变动成本法的基础上,对在产品和产成品均按变动成本计算,同时增设“存货中的固定成本”账户,专门用来核算固定制造费用。该账户的借方反映日常发生的固定制造费用,贷方反映已销产品应负担的固定制造费用,余额反映期末在产品和产成品应负担的固定制造费用。在该种方法下,期末按变动成本法编制报表,并按一定方法将“存货中的固定成本”账户中应由本期已销售产品负担的部分转入“销售成本”账户,使之调整为制造成本。然后按调整后的数据编制制造成本法下的会计报表。第四种做法是在制造成本法的基础上将变动成本法融合进来,在“生产成本”、“产成品”等账户下增设“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二级科目。成本计算、报表编制等与第三种做法一致。

在上述四种方法的选择上,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而定。既可以对这些方法进行改进,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如二级核算搞得较好的单位,可在车间二级核算时采用变动成本法核算,而厂部一级核算时不采用变动成本法核算,在编制报表时对车间二级核算的资料进行合并、汇总及调整。总之,既要做到切实可行,又要满足工作需要。

变动成本法和制造成本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应注意两个问题:

1、关于成本的划分。变动成本法和制造成本法结合运用的一个基础就是成本可按成本习性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这种划分在一定程序上是一种假设的结果,并非绝对精确。但是,成本划分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会计核算结果的质量,因此,科学的、符合客观规律的划分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实际工作中,纯变动成本和纯固定成本是不多的,如直接材料费、按产量提取的折旧费、计件工资形式下的直接人工工资等,而计时工资形式下的管理人员工资、按年限平均法提取的折旧费等都是固定成本。除此之外,大多数费用是混合成本,对成本划分工作的重点是对混合成本的分解。混合成本是一种同时含有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双重特征的“中间”成本,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半变动成本、半固定成本、延期变动成本。混合成本分解的方法通常有高低点法、散布图法、回归分析法。我们应根据混合成本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分解。比如水费、电费,一般为半变动成本,一部分是基数,属固定成本,另一部分则根据耗用量乘单价计算,属变动成本。掌握了这一点,分解工作就容易得多了。混合成本的汇集可用多种方法,既可以在费用发生时根据已确定的模型直接分解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然后再汇集,也可以按项目汇集后再分解,还可以对混合成本进行综合分解等等。在进行成本划分时,我们要注意一个“相关范围”的问题,由于生产经营能力及环境因素(物价、政策等)的影响,超出了这个“相关范围”,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都可能变为混合成本,相反亦然。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尽可能地简化工作。比如将一些受业务量影响较小且成本总额不大的成本近似看作固定成本等。另外,环境因素也不可忽视,在运用历史成本资料时,一定要注意历史条件下的特殊情况。

2、关于结合方法的灵活运用。结合方法的成败不仅关系到某种结合方法能否为企业管理者接受,而且也是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工作中灵活运用、不断完善。(1)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循序渐进地开展工作。比如首先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在条件成熟时再逐步实施,不断改进、充实、完善。又比如在企业管理较薄弱时,可采用一些直观性强、易于接受的方法,在企业管理逐步深化时,则需通过细致地、深入地研究,运用复杂的方法。(2)综合运用财务会计以及管理会计中的理论和方法,如管理会计中的标准成本制度、责任成本制度等。(3)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如针对企业亏损产品是否停产的问题,可以运用变动成本法提供的资料,提出有力的建议;针对制定产品销售价格则可以运用变动成本法和制造成本法以及其他方法提供的资料对比分析,提出全面的意见。

第11篇

酒瑶瑶(1993-),女,汉族,山西晋城市人,审计硕士,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审计专业,研究方向:审计电算化。

摘要: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企业竞争愈演愈烈,对信息要求愈加全面的背景下,国内外会计界的理论与实务都受到重大影响,我国的会计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不也避免的也遭受了冲击,很多企业将工作重点的一部分转移到企业内部控制中。由于我国的会计制度选择了传统的完全成本法,现在这种核算方法受到了来自企业组织内部两方面变革的冲击与挑战,局限性日益暴露,所以必须实行彻底的变革才能与时俱进,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效的信息。

关键词:完全成本法;局限性

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同时,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各企业为了获得长期生存和发展,都纷纷把重点放在成本这个生命线上。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成本核算方法为完全成本法,这种方法在近几年受到了来自企业内部变革的冲击,完全成本法所提供的会计资料信息愈加难以满足企业决策的需要了。为了给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本文就针对企业中完全成本法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完全成本法概述

完全成本法下的产量直接影响到单位产品成本,单位产品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大而减少,这就越能刺激企业生产的积极性。问题是运用完全成本法计算出来的单位产品成本其实并不能如实的反映生产部门的业绩,还有可能会歪曲甚至放大它们的业绩;尤其是在产量和销量不平衡时,如果采用完全成本法来计算当期税前利润的话,提供的会计信息一般不能真实反映企业当期实际发生的费用,这会影响企业的决策,导致片面追求高产量乃至盲目生产。

二、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之处

(一)应用的前提条件有所不同

完全成本法是按经济用途将所有成本分类,并以此将全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非生产成本划入期间成本。变动成本法是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按产品成本与产量变动间的线性关系划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然后再进行估计。

(二)利润的计算方式有所不同

完全成本法运用的是传统的损益确定程序,即先用营业收入来补偿营业成本来确定营业毛利,再用营业毛利补偿期间成本确定营业利润,可以看出它比较着重于确定最终收益从而为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经营成果的信息,而变动成本法则采用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首先用营业收入补偿变动成本用来确定边际贡献,然后用边际贡献补偿固定成本确定营业利润,可以看出变动成本法强调的是边际贡献,提供的信息主要是为了企业更好的进行内部决策与管理。

(三)对产量的决策与适用性有所不同

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深受其产量变动的影响。当产量增长的时候,每单位产品所承担的固定制造费用就会下降,这就会使单位产品的成本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销量不发生变或者减少,损益表中也可能会显示利润增加,如果管理者在这时候做出决策,必然会受到误导遭受损失。在变动成本法下,主要是按照变动成本来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单位变动成本的变化并不受产量的增减变动影响,然而利润会在超过盈亏平衡点的情况下与销售量形成正比的关系,这种更多的考虑到产品的销售情况的产量决策,也与当代管理会计中以销量来定产量的观念相契合。

(四)所提供的信息的用途有所不同

这是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之间最根本的不同。完全成本法是主要满足对外提供报表的需要而产生的,它主要是企业内部将间接成本分配到所有的产品中,从而反映出生产过程中的全部费用,进而确定实际成本和实际损益。由于利润和销售之间没有明显的规律可循,这就从某一方面激发企业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产量。变动成本法主要是为了满足公司未来决策的要求,重点是加强内部管理。因为利润与销量之间可以探寻到一些规律性,所以加强了企业对市场销售这方面的重视。

三、完全成本法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

MG是一家机床零件制造企业,成立于2001年,位于安徽省六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现有员工300余人,其中高级管理人员25人、工程师65人,技工210余人,并拥有专业的大型加工设备和标准化的生产制造车间。公司注册资本300万元人民币,具有强大的加工能力及技术实力为能源、化工、冶金、交通及军工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机床零件制造、大修改造及技术服务。MG机床零件制造有限公司的固定成本比例比较高,近年来显示出上升的趋势,2013年企业机床产量为5000件,销量为4500件;然而到2014年该种机床产量为4500件,销量为5000件。目前已知该产品零售价为30元每件,变动性生产成本为12元每件,变动性销售费用为6元每件,2013年与2014年的固定性制造费用都是30000元,固定性销售费用以及固定性管理费用都是14000元。下面用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来分别计算该企业2013年与2014年的营业利润。

1.用完全成本法的计算方法:

2013年营业利润为:4500×(30-12-6-30000/5000)-14000=13000(元)

2014年营业利润为:30×5000-(12+6)×5000-(30000/5000)×500-(30000/4500)×4500-14000=13000(元)

2.用变动成本法的计算方法:

2013年营业利润为:4500×(30-12-6)-30000-14000=10000(元)

2014年营业利润为:5000×(30-12-6)-30000-14000=16000(元)

从上式不难看出在完全成本法下,MG企业的利润没有变但2014年销量却比2013年增加了500件,这就直观的反映出完全成本法下利润与销售量之间的脱节,这样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就并不能通过利润的计算结果来反映,这样所得出的会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准确的,会影响企业经营者做出正确的管理决策。另一方面,2013年在MG企业的产量超过销量在的情况下,也就是在仓库积压了公司的产品时,采用完全成本法计算出来的利润大于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出的利润,这是因为完全成本法将固定性制造费用归集在产品成本中,当企业有大量的库存没有卖完,大量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就会随期末存货计入到产品成本,然后可以列入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这就导致库存成本增加的同时虚增利润。这种成本核算方法对企业而言很不利,因为它忽略了加强销售管理的重要性,随着产品库存量的不断积压,最终可能会让企业进入倒闭的边缘。

四、结论

本文在介绍完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基础上,对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在不同方面做了比较,通过与变动成本法核算对比说明了该方法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应用。从中可以看出完全成本法提供的成本信息可以揭示外界公认的成本与产品的归属关系,由于它对提高生产者的积极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而被外界广泛地接受。如此同时,很多企业将完全成本法下计算的成本数据当成产品定价的重要基础。但需注意的是企业在实际采用完全成本法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完全成本法的局限性,所以要将其与变动成本法结合运用,因为这两种核算方法各自都有它的优缺点,变动成本法主要是要为企业内部的经营提供预测、决策和控制等多方面的有用信息,而完全成本法主要是为企业的财务报表,对外的投资人、债权人和其他有关机构服务,要想同时满足对内、对外的需求而且又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就必须将两者结合运用。(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企业;成本管理;应用对策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产品的盈利空间不允许成本核算存在误差,要求十分精确地计算成本,而作业成本法真正地改变了传统成本计算制度分配间接费用的方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成本管理法,作业成本法对于企业的成本管理体现着非常大的意义。

一、作业成本法的概念

又被叫作ABC核算法的作业成本法,指的是结合事物技术和经济方面的特点,通过数理统计加以分析。其基本根据是成本动因理论,其紧紧地围绕作业,通过企业在生产和经营产品过程中的价值链、作业、作业连之间的互相联系性,分析形成成本的动因,从而核算作业成本,其是归集一系列营业费用且向成本核算对象进行分配的一种成本定量核算法。作业成本法的指导观念是作业耗费资源、产品耗费作业。作业是成本核算的基础与根本所在,产品或者是服务成本是所有作业成本之和,属于企业切实耗费资源成本的结束。自从出现作业成本法之后,无论是在企业经营以及产品的决策和组合上,还是在准确、有价值信息的提供上,作业成本法都获得了一致的肯定。

二、作业成本法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对策

(一)作业成本法在制定标准成本时期的应用

管理活动的标准是企业所有管理活动有效性的关键,换言之,企业组织管理活动的前提条件是标准,缺少标准的企业的管理活动就丧失了客观的根据。鉴于此,企业成本管理活动的重点在于制定标准。并且,企业的成本管理标准影响到了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效性,而制定标准的方法受到标准科学性的影响。立足于作业成本法的标准成本的制定优化了传统的紧紧围绕产品的标准制定法,有助于企业制定标准成本。综观作业成本法的基本需要,制定围绕作业的标准成本的制定能够划分下面的一些环节:1.对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进行科学的划分。传统的成本管理结合业务量和成本之间的互相联系。很显然,是划分成本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进而不重视数量之外要素所影响到的成本,也就是成本的可变性,这样创建的企业标准成本较难体现成本的动态性,丧失了充当管理标准的基础。作业成本法通过动态改变的成本对成本的状态进行解释,以及划分成本的类别。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框架之内,能够划分产品的成本为固定成本、长期变动成本、短期变动成本。传统意义上的变动成本就是短期变动成本,其基于产品产量的影响下出现比例变动。长期变动成本立足于作业,基于作业当中耗费的资源多少而出现改变,跟作业联系密切。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成本状态分析使变动成本的范围拓展,一些不关于产品的固定成本因为关于作业成本而变成了成本项目,更加深入地明确了产出和投入之间的联系性。以作业成本法的性态为指导,产品成本的两大组成部分是长期变动成本和短期变动成本。短期变动成本重点涵盖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而长期变动成本包括直接人工和直接费用外的大多数费用。鉴于此,作业成本法确定的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同传统意义上的标准成本制度相似,都是结合其标准价格以及数量获得,针对确定长期变动成本的标准成本需要联系关于作业的成本要素进行。2.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进行重点和全面的分析。立足于作业制定标准成本是以综合作业分析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作为基础的,且以此对企业生产产品过程中要求的作业项目进行确定。在对全部作业项目进行确定之后,需要区分和分析每一个作业项目,而作业项目对产品增加的顾客价值是区别的根据,且以此划分作业项目为不增值作业和增值作业。在认定增值作业之后,结合生产管理的需要与经营的特点将部门界限打破,整合同质增值作业为一些作业成本单元,如包装产品、购置材料、装配等等,并且结合各种作业单元的特征选用有关的成本要素分析。3.立足于“作业”单位制定标准成本。立足于企业综合作业分析,单位耗费标准是设计的每一种作业成本,涵盖作业消耗费用的标准与产品消耗作业的标准。其中,以作业成本库作为单位对每一种作业耗费的使产品顾客价值增加的成本动因和成本总额的耗费量进行确认,从而以此确定作业耗费标准,然而以此对每一种作业的成本动因分配率(单位作业成本)进行计算,且充当单位作业的价格标准。能够结合企业上个年度的现状以及相同行业的先进标准来确定成本标准动因耗费量。而增值作业的标准成本是标准成本动因耗费量乘以单位作业的价格标准。累加生产过程中每一种产品形成的全部增值作业的标准成本就能够获得产品的长期变动成本的标准成本。可以结合下面的公式来计算作业成本法下的标准成本: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单位产品的标准小时工资率×标准人工数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单位产品的材料标准价格×标准材料数增值作业的标准成本=单位作业的价格标准×耗费作业标准量长期变动成本的标准成本=∑生产产品过程中每一种增值作业的标准成本

(二)作业成本法在分析成本差异中的应用

标准成本的根据是历史事实,其较难对企业改变的经营环境进行全面地体现。为此,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间常常存在不同之处,而企业平时的成本管理工作就包括分析和比较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分析企业成本的不同之处是为了清楚形成不同的责任人以及原因,从而实施有效的对策。能够划分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成本差异分析为长期变动成本差异分析和短期变动成本差异分析。产品的产量跟形成的短期变动成本存在联系性,为此,如此的成本差异依旧立足于产品分析,能够划分为两个方面,即数量差异与价格差异。长期变动成本差异分析需要立足于作业,为此,成本差异跟生产产品的每一种作业存在联系性,成本差异分析需要重视成本生成的因果联系性。借助作业分析,立足于是否实现产品价值的增加,划分作业为不增值作业以及增值作业,从而对形成成本差异的每一种作业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针对增值作业,能够结合作业成本核算的相应数据对这种作业的标准成本跟跟实际成本间的差异性进行确定,能够划分为两个方面,即作业量差异以及价格差异。增值作业成本数量差异=(实际耗费作业量-标准作业耗费量)×标准单位作业价格增值作业成本价格差异=(实际单位作业价格-标准单位作业价格)×实际耗费作业量很明显,需要在不增值作业的成本中计入增值作业形成的不利差异,针对不增值作业来讲,它的标准成本是零,那么其耗费的整个作业工程的所有成本都是不利成本差异。为此,立足于作业成本法的标准成本体系当中,不增值作业成本体现了整个作业过程当中生成的不利成本差异。也就是:不增值作业成本=不增值作业形成的所有成本+增值作业的不利成本差异。作业成本法的评价指标是耗费的资源是不是增加了顾客价值,在划分作业为不增值作业与增值作业的前提条件下,能够划分企业的成本管理为两种层次,将不增值作业消除,进而使不增值作业成本消除,从而实现增值作业效率的提升,最终使标准成本事后分析转化为事中和事前管理。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指导,分析多样化成本动因与设置多样化成本库,大大地优化了单一产量管理标准成本的模式,在深入和精确分析每一种作业的基础上,实现了非常有目的性和有效性的考核与管理。

(三)作业成本法在企业执行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在企业成本管理中,标准成本是一种有效方式。在管理标准成本的系统当中,管理工作者或者是负责人立足于标准成本的方式来管理作业的实际成本是增强绩效能力的根本所在。作业成本法,一是立足于企业当中的同质作业而形成的作业核心来设计责任中心,从而使企业管理成本的范围拓展,进而在责任管理中融入大量的成本;二是借助尤为科学的分配指标,强化了成本管理主体和被管理对象间的因果联系性,更加深入地明确了彼此间的责任、权利、利益;三是根据作业划分固有的责任中心为一些子中心,对一系列子中心信息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有效的开发,不但能够汇总固有责任中心的信息资料,获得责任成本信息,而且能够根据作业中心加以汇总,从而获得同质作业的成本信息,以及根据一样的作业成本指标来评价与考核各个部门。立足于作业成本法表明由于划分类别的作业而打破或者是重组企业当中固有的部门,这样企业当中的部门间会由于作业而形成业务联系。为此,为了对一系列责任中心的业绩进行科学地评价,考核其经营成效,务必执行合理与有效的转移价格。需要确保转移价格跟一系列作业中心之间劳务或者是产品的转移相符合,能够把作业中心上的劳务或者是产品的标准成本分配率乘以耗费的实际成本动因数量,从而获得作业中心的成本,然后跟前一个作业中心转移的价格进行相加,就能够获得作业中心的产品转移价格。

三、结语

总而言之,当前比较实用的一种计算成本的方法就是作业成本法,以企业的成本管理作为视角而言,作业成本法不但可以对作业成本进行分析,而且还可以有效地控制和管理作业成本,从而有助于降低成本消耗,优化生产结构和资源结构,最终在减少企业生产成本的基础上提高企业的效益。

参考文献:

[1]柏思萍,陆子平,钟锦云.价值链理论下的广西大都目标成本管理分析[J].会计之友,2016,(9).

[2]宋丽莉.完善企业经济管理中成本管理的具体措施———以建筑企业为例[J].中国商论,20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