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48: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汶川地震感人事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北川县城的救援工作目前在艰难地往前走,记者今天在现场目睹了两名幸存者从废墟里被救出来。救援地点是在北川县县政府的综合大楼里。这个大楼原本是7层,受地震影响陷入地底下两层,今天早晨,北川县的一名副县长在找人的时候,听到了地震发生前位于第4层的一名幸存者微弱的求救声。获知消息后,江苏省盐城消防支队的特勤中队及时赶来,从早晨8点多就开始实施救援工作。
救援队员:勇敢专业细心
救援实录:11点多记者赶到现场,当时,那些特勤队员拼命实施救援。伤者所在的位置非常危险,无法用大型机械进行援救。前方救援人员只能像蚂蚁啃骨头一样,通过人工的方式,用所带工具刨了一个洞,一个多小时把这个洞刨开了,有三四十公分的宽度。刨开以后,救援队员进去,就和伤者沟通,叮嘱他千万不要睡觉,然后故意跟他说话大声喊他。最后到下午一点十分左右,终于把他从里面拽出来了。
记者感言:抢险除了勇敢,除了献身精神以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专业技术。他们用了很多很小,但是很顶事的设备,能把东西给撑起来,避免把人夹住,避免垮塌,把人压着。还有电动的剪子,一瞬间就把钢筋剪开了。很多这样非常小巧的设备。今天是救援行动进行到第四天,可以说这位伤者是挑战了生命极限,也是创造了一个奇迹。成功将他营救出来,救援队员们很高兴。
救援实录:第二位幸存者姓徐。他的情况比前面那个人的生命体征差一点。高压60,低压是30,血压情况不太好,心跳120,也属于不太正常。记者看了一下旁边有位女士在哭,她看了一眼伤者,认出那是她的爱人。当时就瘫倒在那,嘴里念着感谢,救她的爱人。她也不断地呼唤着伤者,鼓励他一定要坚持住,这位女士一直在焦急地关注丈夫的消息。救援队员经过艰难地努力,终于把这位伤者给救出来了。伤者的手动了一下,出来之后,救援人员为他的脸上盖上毛巾,因为他在黑暗中待太长时间,救援人员担心伤者的眼睛被阳光伤着。特勤队员非常专业,他们在抢救伤员的时候,一只手始终托着伤员的腰往前走。因为他们担心伤者的腰椎受到伤害。地震中,腰椎最容易受到损伤,本来受了一点点伤,如果一震的话,就容易导致伤者瘫痪。
四川北川一副县长全家被埋7口忍痛救人
感人故事:记者注意到指挥现场搜救的一位北川县县政府副县长,他的家一共十口人,他父亲过生日的时候家里有七口人,一声巨响,房子垮下来,家人全部压在里面了。他有一个儿子,还在读书。为了抢救伤者,他的嗓子已经哑了,他说公务员就应该干这种事情。
感人故事:北川县里有一个小学的东区有一个孩子被挽救出来了,是因为三个老师抱在一起,就像窑洞式的屏障,把这个孩子保住了。老师们为了救孩子全牺牲了。
记者感言:北川地区的余震还在继续。然而,救援人员已经顾不上危险,一直往前冲。地震是很无情的,人是很渺小的,同时人又是非常伟大的。我们一队一队的战士拿着各种工具往里冲。还有15个乡镇,也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灾害。有很多战士背着老人,还有一个战士是推着三轮车,拉着一个99岁的老太太往前走。刚从家里把他们接出来,往安全的地带转移。一路上,灾民们在往安全的地方走,抢险的人员往危险的地方去,在救人的时候,到处都是丁丁当当的声音。所以我感到人的精神是非常顽强的,也是非常可贵的。基本上今天这一块就是这样的情况。今天已经是救援行动进行到第四天了,对于废墟下急待救援的伤者来说,已经是在挑战生命极限了。
大家热切期盼着多一个同胞能够获救,强烈地渴念着早一会儿解救出所有处在危难中的生命。
每个人都祈祷着,祝福着,默哀着——我们反复念叨着这些词汇,总理哭了,国民哭了,一切有良知的人们都流下了眼泪。
此时此刻,生命高过于所有的一切,我们所唯一祈求的就是四川同胞鲜活的生命。也只有面对如此的大灾大难时,我们才会这般深刻地体味到生命的宝贵。正是基于对生命的无比尊重,才让我们看到并冀望“国难兴邦”意义上的成长。
当政府接到通知,便快速地作出反应——派遣救援官兵赶赴灾区,总理也赶去慰问受灾群众。8.0级地震的消息立刻于各网站,当时报纸的头条消息就是“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这不仅赢得了国内民众的高度支持,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
政府的快速决策和全面的信息公开,为营救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这无疑是一个长足的进步;而这一长足进步所取得的积极效果,更为以后的政府应急行为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成功范例。
在媒体方面,各个媒体节目也深入到采访灾区报道的广度、深度及力度,堪称历史性的飞跃。
地震发生后,多少电视频道都中断了正常节目的播出,电视中时不时地播放出“阳光总在风雨后”等许多赞歌,总是对灾情和救援工作进行了24小时连续不间断报道。其它媒体,也投入其中,向社会公众及时提供了最新、最全面和最细致的信息。让各地区的人民都能时时刻刻都能够关心四川人民。这种强大有速的报道力度充分地体现了媒体的生命情怀和责任担当,令人动容,令人感动。
更大的感动,来自于地震现场,灾民的自救互救,志愿者的主动援助,人民子弟兵们的与灾难的英勇奋斗。
“老师舍身为孩子挡垮掉了的水泥板”、“私人诊所医生拿出全部药品救助病人”、“成都的出租车司机自发奔赴灾区参与营救”……在整个抗震救灾过程中,人民的组织力量与团队精神的雏形进一步得到发展。
从非典流感到洪灾救灾,从罕见雪灾到超强台风,从事件到圣火护卫,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的力量一次一次让人如此的感动,不住地流泪。
这次的特大震灾,更是一种紧密团结在一起的巨大力量。
这场大地震,通过各种信息渠道,传到每个人的电脑里,手机上,电视中,迅速掀起了一阵捐款的“巨浪”——献血车前排起了长队,各类赈灾义演紧张地准备着,还有人想到要领养震灾孤儿,有些出版社还为此投资,出版了许多本关于512地震感人事迹的书;很多地方政府和民众也都认识到照顾好身边的“汶川人”也是一种抗震救灾;有非常多的上海学校也接纳了很多来自四川灾区的同学。救灾是对所有爱国者的动员令,而灾难则会使生命的脆弱与命运的无奈跟明显,但同时却会促使人心的善良和团结的力量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