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48: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民营企业人事档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新形势;企业档案;发挥作用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8-01-01
前言:新形势下,企业档案是财富、是效益,是现实的生产力,是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档案不仅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和科研管理的方方面面,而且与企业员工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企业档案为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服务,推动民营经济规模、上档次,使之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企业档案也是所有企业管理工作的最后归宿,档案是企业宝贵的精神和物资财富,是不可生的资源。
1.新形势下企业档案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1企业档案可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历史借鉴和参考
新形势下,档案记述和反映了企业的技术资质、科技成果、技术专利、工艺工法以及职工素质、人才建设、文化建设、设备配置、技改历程、财务资产、经营情况等重要内容,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总之,企业档案记述和反映了企业发展的历史过程。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于本企业的历史和现状,有企业自身的特色,不可能脱离本企业的历史发展搞一种毫无本企业特色的“泛企业文化”。从整体而言,企业档案对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历史价值。可为当今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经验和教训,具有较大的历史借鉴作用。如新一代大庆企业精神,必然是对上世纪60年代“大庆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1.2企业档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直接依据。
企业文化建设在某些方面与企业档案有着直接密不可分的联系。 如反映企业发展精神的《开发志》,宣传企业劳动价值观的《厂劳模事迹汇编》等,离开企业档案是无法编写的。企业档案记载了企业发展历史,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各种历史线索,可作为一些文化建设直接依据。档案管理是企业文化基础建设重要内容之一
1.3 档案管理本身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档案具有科学文化属性,因而企业档案建设就是一种企业科学文化建设。企业档案记载了企业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这是企业一代又一代职工的劳动结晶;企业档案中包含了企业经营管理的经验和教训,是企业劳动者不可多得的宝贵精神财富;企业档案叙述了企业发展的艰辛历程及几代劳动者的创业事迹,从而汇成一种企业精神,是当今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综观企业档案本身,就是一部企业文化建设史。企业档案管理是维护企业历史面貌的一项重要事业,只有管好企业档案,才能为企业留下一份文化遗产,企业文化建设和发展才能源远流长。
2.新形势下企业档案在人力资源开发上的作用
2.1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组织内人力资源的效力
人事档案是记述和反映个人经历和德才的表现,以个人为单位收集、整理后集中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文件材料。人事档案是合理用人、选人的重要基础。人事档案的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人力资源管理离不开人事档案提供的信息,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直接为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服务。利用人事档案有助于动态分析员工的人生轨迹,从而预测其发展潜力,及时发现新人,避免压制人才,埋没人才;任何人才都是人才系统的组成部分,凡有利于系统功能发挥的都是有用人才,只是类型不同,作用各异。依据人事档案提供的信息,可以使各类人才扬其长,避其短,司其职,用其智,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效力。
2.2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利用人事档案能够进一步了解员工的相关信息,从而对其进行科学管理。根据不同人才的能力和各类人才的不同特点,在企业内进行合理的配置,因事而择人,用人以治事,把人才配置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和岗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促进部门之问、系统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人才合理有序地流动,避免人才积压和用非所学的现象产生,为组织的发展迅速地配置人力资源。人事档案以其材料越集越多为特点。随着我国企事业单位人员结构的多样化,传统的手工人事档案管理,势必会给查找档案材料带来不方便,容易贻误时机,而且出错率较高。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高效率已经是非常现实的要求,所以必须建立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个人基本信息的微机检索和联网查询,不断扩大人事档案信息的内涵,实现用现代化手段管理和利用档案,使之为选才、用才、育才、激才、留才发挥更大的作用。
2.3有利于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科学化与规范化
影响人力资源需求的因素主要来自于组织内部,有效的人事档案管理对分析组织内人力资源状况是否适应组织的变革与发展的要求,是否有利于制定人才资源计划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脱离人事档案管理而作的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一定是不科学、不规范和片面的。因此,我们呼吁:企业的经营者要牢固树立企业档案是无形资产的新观念,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企业各业务部门要积极配合档案人员,依法上交档案资料。企业的档案人员要主动向企业的业务部门提供各种档案材料目录,通过电话、网络等多种渠道将企业档案渗透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的作用。
3.新形势下民营企业档案发挥的重要作用概述
在许多员工的印象中,企业档案是封尘的卷宗,没有什么用途。其实,企业档案是财富、是效益,是现实的生产力,是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我国的民营企业的档案工作还处在无序、管理不规范、档案材料不齐全等情况存在,这些都将给企业自身的发展留下隐患。加强公司档案工作势在必行,这样不仅是企业强化基础管理、提高市场竟争力、维护自身权益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的一项法定义务。企业应充分认识档案在企业各项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增强依法做好档案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从企业现实工作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出发,把档案作为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资源和必不可少的条件切实加强管理。 健全的档案管理,有助于企业的管理和发展。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档案资料会逐年增多,但如果不统一集中管理,将会给查找利用带来不便,特别是现在一些档案资料在由各部门自己保存档案收集很不齐全,管理不当,还经常出现丢失现象,查找起来也不方便特别是一些不常用的资料,放在某一个地方或是某一领导手中,很容易忘记或是丢失,再用就找不到。所以说企业档案集中统一管理利大于弊,没有高标准的档案管理,就没有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更没有企业的发展壮大。档案工作在企业中的作用是巨大的,是企业腾飞的助推器,我们说恒剑路桥要做强、做大、做久,必须要大力加强档案工作的科学管理,要高度引起公司领导和上下员工的重视,使其真正做到科学化和制度化管理。
结语:综上,新形势下,档案作为企业的信息宝库、文化财富和载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发挥企业档案的应有作用,就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提高企业整体素质,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 对企业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的思考[A]. 广西档案2010年第6期(总第102期)[C]. 2010
论文摘要:在我国社会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人才的流动已经成为一种客观的事实,,但是在传统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中总是存在着主观随意性强、容易弄虚作假、以及多头管理混乱等弊端,使得档案制度改革难以实施。本文主要从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改革出发,从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意见和建议。
档案是知识的宝库与历史的见证,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积累形成的宝贵历史材料,记录社会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发展历程,对了解历史、查考现实、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政策规划、教人育人,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一个单位在制定各项改革方案、描绘未来发展蓝图时,都要参考档案资料;又如学校、单位、企业,通过档案编写史料、举办展览、电教宣传等方式来教育人、感染人,增加职工的责任感、荣誉感、归属感等等。
一、传统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弊端
(一)主观随意性强
传统人事档案中有“任何个人不得查阅或借用本人及其直系亲属的档案”的规定。这一规定源自干部人事档案制度,并应用到其他人事档案规定中。对当事人保密的目的一般认为是安全的需要以及方便组织管理,但正是这种高度保密性反而降低了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为信息垄断而使“组织意见”主观随意性增强。
(二)弄虚作假,以档谋私
在传统管理方式控制下,“以档谋私”现象屡屡出现。欲从行政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跳槽的人受到单位扣留档案不放人的“人质档案”现象并不鲜见。部分“弃档族”在进入需要人事档案的单位就业办理调转、报考公务员、考研等时候,也徒叹“档到用时方恨无”。现实中有个别人通过在档案中伪造干部履历、入党材料和专业证书,靠弄虚作假,平步青云走较高级领导岗位;也有单位个别领导通过档案打击报复,给职工带来极大的伤害。不同形式的虚假档案,“以档谋私”现象的屡屡出现,使档案制度的严肃性、准确性、惟一性屡受挑战。由于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无法适应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而新的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尚未建立完善,当前的档案管理工作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呈现“弃档族”
过去个人只能对人事档案所决定的命运无条件接受,而在现在这一转轨时期,大量新阶层与流动人员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它的影响。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级人才流动中心为15.4万个国有和非国有单位代为管理保存的三四百万份人事档案中,至少有60多万份与主人失去联系。作为60多万“弃档族”中很多人是“漂”到大城市就业,档案现在对他们来讲没有什么用;有人甚至长期拖欠人才流动服务中心档案托管费,且未作补交的打算。调查显示:有68%的被访者认为档案在他们求职及职业发展中不重要或作用不大,而且越是年轻人和非党员,越是不重视档案。对于流动人员而言,调整档案工资、进行职称评审、提供合同鉴证、办理社会保险和出国政审等人事项目实际上也并不需要。流动人员并不在国有单位,按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给他们定级、晋资可谓是画蛇添足。
(四)在非公企业,不关心员工人事档案
与部分人自动抛弃档案相应的是许多非公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也并不关心人事档案。企业经理通常是采取“合格不合格干了就知道”的方式评价聘用员工。某咨询公司的一项调查表明,不关心员工人事档案的企业占了调查总数的80%。在政府机关或国有企事业单位,情况就不一样了,人事档案在提干过程中“还是相当重要的。”如今,企业必须在市场上寻找最优秀的人才,以应对激烈的竞争。但现有的人事档案,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够帮助他们正确判断某个人的真实才能和准确的客观背景,有些甚至提供了与实际情况截然相反的结论。因此,它已越来越成为用人单位的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三是对人事档案处于越来越忽略的状态。目前,众多跨国公司、民营企业、上市公司越来越多地转向去做人才的背景调查,而对人事档案基本上都处于越来越忽略的状态。用人单位在忽略旧的人事档案的同时,却又发现或多或少需要建立每个人员的新“人事档案”,只不过这份“人事档案”现在有着更多不同的形式:有的企业是建立在人事信息管理系统之中,有的企业干脆自己建立在人才中心保管的人事档案之外的“第二人事档案”;然而这些都处于各自为政的状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种所有制市场参与者的大量涌现,具有社会公信力的集人才信息与信用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又确实有其存在的价值,现行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乃“弃之可惜”。
(五)人事档案管理改革难以推进的原因
人事档案虽小,但关系到千百万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我国人事制度改革进程的进一步深入,关系到依法治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具体实施。由于传统体制下人事档案管理牵涉到组织、人事、劳动、档案等多个主管部门,档案的功能则延伸到民政、公安、教育等其他有关部门,特别是由于档案收费管理为政府所属人才流动服务机构、职业介绍机构带来巨大收益,致使目前人事档案制度改革举步维艰,大大落后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整体进程。
二、对新型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设想
(一)明确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性质
在组织人事部门成立人才交流机构之前,干部人事档案一直是由组织人事部门集中统一管理的,在性质上属于公共服务,而且带有很强的政治性。出于深化机构改革和机关转变职能的需要,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部门在成立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后,把流动人员档案管理这类比较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委托或授权给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负责,但这并未改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性质。所以应当进一步明确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的性质,维护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完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体系和人才流动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建立人事档案管理相互分离的管理制度
从长远看,我国的人事档案制度改革必须明确所有社会组织都具有建立和保管本单位人事档案的权利和责任,不管公共部门或三资、民营企业都应在法律规定的制度和原则下享有人事档案的管理权。为保障流动人员权益和各单位的专有知识信息,非公单位的人事档案应以单位为中心建立,主要用于企业日常管理,不得作为个人身份证明随个人在不同单位之间调动。个人到新的单位供职服务,则新的服务单位应重新为其建立档案。个人离职后原单位应在若干年内保留其人事档案。
个人求职或服务的新单位欲了解查阅其原单位的人事档案由本人书面授权,原单位应无偿提供。非经个人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扣留、公开、披露个人档案信息。
(三)发挥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服务作用
档案管理绝不仅仅是单纯保管,而是有一系列服务内容。比如《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第七条明确:“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认真做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转递等管理工作,认真做好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有关的流动人员身份认定、档案工资记载、出国(出境)政审工作,经授权做好相关的职称资格考评、合同鉴证、社会保险等社会化服务工作。”为了适应服务人事工作的需要,《规定》还要求“做好流动人员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不断充实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内容。”这些服务内容是今后人事档案管理的很重要内容,也是发挥档案作用,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四)执行“收支两条线”
为了保证规定落到实处,应当收取少量服务费,必须严格执行物价部门批准的标准,并接受群众监督。但是要坚决执行“收支两条线”,收取的服务费要如数上缴政府财政部门,不得私自截留。“收支两条线”是对行政事业费的管理措施,对企业则无法执行,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企业是不能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因为那样一来,实际就把这项公共服务变成了企业行为。超级秘书网
总之,只有以“以人为本”和“以民为本”来进行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合理改革,才能使人事档案成为一个透明、适度开放的个人社会公信平台,才能充分保障人事档案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得到保障,才能解除就业者的后顾之忧,让人们安居乐业,使现有制度的既得利益者在公共平台上实现共赢,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1]胡伟.浅谈人事档案的特点和作用[J].科技,2004,(10).
[2]孙鹏.人事档案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5,(06).
[关键词] 流动 人事档案 管理 探讨
什么是流动人员档案?流动人员档案是指脱离国家干部队伍,自行流动到中外合资企业、合作企业、独资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和私营企业工作的人员档案,这是改革开放和干部制度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情况。所以在当今社会,流动人员档案管理不同于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它作为一种载体,记载的对象是工作单位不固定、流动性很强的特殊群体。因此,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的需要。
当今的档案流动不断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推动了人才合理流动,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发展日趋社会化、多样化。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以及在档案管理基础上产生的人事制都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一体化的干部身份管理模式。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发端是人才流动的发端,若没有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就不能很好地解决人才流动的“身份”瓶颈问题。人事档案它改革了计划经济下的干部身份管理方式,而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形成了新的人才流动态势,所以它目前是人才中心的基石,它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始终是各地人才中心的最主要业务,无论从服务结构还是收入结构上看都是首屈一指的。最重要的是,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发展是人才市场发展的平台,从目前正在实践的以档案管理为依托的“一条龙式”人事服务,到方兴未艾的人才派遣等新业务,都是站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这个根基上对人事工作的突破与发展。我们可以大胆预想,下步人才市场业务的发展将会更多地衍生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之上。
纵观整个趋势,人事档案接收是呈跳跃式增加,人事档案的利用日益丰富和不可替代,为人才双向、多向的流动解决了后顾之忧,使流动人员档案有人管,关系有处挂,户籍有处报,职称有处评,人才流动千变万化离不开档案其稳固的不变基石,使各种人才有底可寻,有据可用。据相关调查表统计,目前社会接收流动人员档案出现了四大热点:一是围绕落实当地政府政策推进形成的热点,如近几年的事业单位改制企业,主要集中在2002年至2003年事改企档案;二是2000年至今的大中专毕业生档案大量增加形成的热点,如因为本地人员在外地工作,外地户口迁不进的户口全部回原籍的人事档案、在本地工作的人事档案、外地人员在本市工作等,以上这些大中专毕业生的人事档案集中存放在人才服务中心占总数70%;三是为落实政策,鼓励机关、事业、卫生、学校等干部、科技人员下海创业,辞职的较多,接收的人事档案也明显上升,辞职创业的人事档案占总数10%;四是鼓励大学生进行多渠道选派优秀大学生到村任职,村官的人事档案占总数5%。所以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同时还拓展了人事管理与服务的空间。从档案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将传统的人事工作服务对象从机关、事业单位、不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拓展到了外省及本市的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等非国有企业的所有人才,进行双向流动,选择了适应改革需要自愿接受服务的其他单位,可以看出,人事档案流动强、调动频繁,服务空间大大提高。
然而,从现阶段的人事制度改革的进程看,人事档案不存在弱化的问题,而更应该将关注力放在讨论如何强化它的手段。因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与现实意义。但是,我们在上述内容也提到流动人员档案管理不同于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它作为一种载体,记载的对象是工作单位不固定、流动性很强的特殊群体,自2000年以来,各行各业、机关事业单位等查档率逐年提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已有单纯的人事关系托管发展为一系列社会化的人事服务,查档内容涵盖了流动人员的转正定级、档案工资核算、工龄计算、高校毕业生就业接收手续等多项业务,服务对象逐步扩大、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所以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是市场经济改革进程中的新产物,也必定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面临着许多新问题。目前看来,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必须实现手段更新和服务能力的提升,为需求者提供动态真实的原始资料,更为需求者提供科学信用的评价分析,实现人事档案利用上的飞跃。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必须要改革才能焕发它在市场经济中应有的勃勃生机,必须要拓宽视野,开辟新领域才能提升它存在的价值,因此,我们应当不断寻求服务方式的创新并需要有关上级部门的明确支持和统一指导。一是以法定方式明确人才中心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专营性职责;二是按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重新定义档案材料类别;三是根据国际通用的原则加强职业分类和岗位分类形成规范的职业管理制度。
总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进程而产生的有中国特色的课题,由于人事档案管理实质是人事管理关系的实现,所以它牵涉到人事管理体制改革的各个方面。随着时展,我们回顾近十年社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实践,我深深感觉到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它推动了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促进了人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并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是现代社会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我们不但要重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而且还要想办法把这项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李明.妥善处理流动人员档案的滞留[J].档案管理,2011,4.
[2]陈榕.浅述完善企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J].经济研究导刊,2009,18.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流动人员逐渐增多,面对改革的不断深入,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已成为人事档案工作和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和配置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目前,我省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在实际工作中主要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
1.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多头管理问题。由于客观原因,实际上现在省、市、区各级人才交流机构和各级职业介绍机构甚至社保部门都在保管档案,还包括一些社会中介组织、行业机构所办的人才交流机构、职业介绍机构都在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
2.流动人员对于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民营企业对员工人事档案不够重视。很多的流动人员认为档案在他们求职及职业发展中不重要,而且越是年轻人越是不重视档案。但同时也反映出档案管理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国有企业中的种种管理制度同其他各类非公企业和自主创业人员档案在用途上的差异大。对于企业来说,多数企业认为人事档案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帮助他们正确判断某个人的真实才能和准确的客观背景,这些都影响了流动人员的档案管理趋向正规化、标准化。
3.有些档案管理职能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一是档案的接收在一些方面的限制,比如没有报到证或者民办院校毕业生的档案接收问题等等,二是各省区在彼此间转递档案时对转正定级的要求,因为目前我们个人托管的档案很多是在转递的时候才根据对方接收单位的要求办转正定级,那么现办、补办等等问题各省区是如何处理的,全国能否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三是政策与收费方面,毕业生毕业后的2年是免费的,那么我们省还没有做到免费的这些档案都能有财政支付。可以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承担着合理配置人才资源的职能,如何通过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促进人才流动,规范人才流动,很值得我们研究。
二、努力提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社会化服务水平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要提高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公共服务水平,就必须提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社会化服务水平。
1.形成共识,促进发展。做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要加强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转递过程的管理,由于现在全国各省区之间档案流动数量也很大,各省区之间转递管理也有一些差异,导致档案在转
转贴于
递中有些政策不能彼此配套。建议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部门牵头,规范全国各省区之间的有关档案转递方面的要求,通过加强对人事档案流转过程的管理来规范、引导人才流动,使人事档案价值得以体现。
2.实现档案材料收集、归档和鉴别的规范化。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质量的提高,重要一条就是要及时收集和补充档案材料,而材料收集、归档、鉴别是否规划化将直接影响进档材料的质量,对收集到的档案材料,从手续是否完备,内容是否准确、精炼等方面进行认真细致的鉴别,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及时退回,限期纠正再归档,对于不属归档范围的材料,及时退给有关单位,做到不散失、不积压。
3.由于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不同,对于规。范西部地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
4.分类归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遵循集中统一、归口管理原则,因此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为县以上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目前档案多头管理问题比较突出,档案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很难对流动人员的档案管理有个统筹统一的标准,要提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水平,就需要首先解决档案管理的问题。
关键词:企业人事档案管理;路径依赖;路径选择;信息化
“路径依赖”最早是由生物学家在理论分析中提出的。后来,North等经济学家引入新制度经济学和进化经济学当中。路径依赖是指今天的选择受历史因素的影响,人们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其现在可能的选择[1],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由于某种现象具有先动优势,即使后来环境发生了改变,它也有可能继续自我增强,最后“锁定”在次优的状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而企业人事档案是企业选人、用人、开发人力资源的基础,也是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中的路径依赖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中的路径依赖
1.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管理制度不完善,手段落后。
企业以追求最大利润为价值取向,普遍存在档案意识淡薄的情况。企业领导把精力和资金主要投向生产经营和产品销售上,而对档案基础工作的投入不够,甚至片面地认为企业与员工是一种雇佣关系,没必要把太多的精力用在人事档案管理上。长此以往,这种现象不断自我强化,导致了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科学性、先进性。加之现在还有很多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仍停留在经验管理和手工管理阶段,这种方式制约人事档案功能的发挥,越来越不能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
2.企业人事档案内容简单雷同,个人材料分散。
目前,仍有不少企业的人事档案材料仅记录了员工的姓名、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制定的企业人事档案内容显然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这种人事档案不能为选人、用人提供参考,进而影响到人员的正常晋升与轮换,挫伤了员工的创新热情,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参考价值[2]。另外,长期以来,人事档案管理、利用形成了一种分散局面。人事组织部门主要掌握个人履历、政治面貌、学历、职务评聘、工资等方面的材料。而反映员工工作业绩的材料在档案中却没有收集,使人事档案在使用中缺少员工工作能力评估这方面的相关信息。这种状况不但造成管理成本增加,而且破坏了人事档案内容的完整统一,使之不能全方位地反映员工的真实面貌。
3.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不规范,利用率低。
有些民营企业是从家庭小作坊发展起来的,管理本来就不是很规范,人事档案管理更是不规范。有的员工职务升降、工资待遇随意性很大,甚至还存在着企业主口头上说了就算的现象,使员工的工资级别、职务任免等材料根本无法形成。由于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不规范,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一是有人利用档案管理的漏洞,制造虚假材料。例如,将工作时间提前、把学历变高、把年龄变小等等。这些情况的出现,使档案材料丧失了真实性、严肃性、权威性。而人事档案材料的失真,使得人力资源计划中的配备计划、退休解聘计划、补充计划、使用计划不能正确制定和正常执行,对当前配置以及未来人力资源的供求造成负面影响。二是有的档案转递不及时,操作程序不规范[3]。例如,有的人早已跳槽,但其人事档案还未按规定转递到新单位;有的企业违反规定,把人事档案当作普通邮件寄送,不作机要转递,这就容易造成档案丢失;还有的企业在人事档案转递过程中,不填写转递单,不经密封钤印,就随意将档案交给本人自带,致使篡改、丢失档案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原因相应地造成了企业人事档案价值不高,利用率降低。
二、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路径选择
企业不同于其他组织的最大特点就是它是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经济组织。企业是依法设立的以盈利为目的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企业的一切管理工作都是以是否有利于企业获得利润为目标的。企业档案管理的存在和发展必须来自其内在的、本质的需要。如果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能够满足企业的这种内在需要,它就能生存和发展[4]。因此,针对企业的特点,应突破传统人事档案管理的路径依赖,选择信息化、现代化的新路径。信息化是从原始静态档案管理到动态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革命,是人事档案工作的深入,是工作方法的改变,也是人事档案管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起点。这一路径的选择对企业人事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1.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是信息化的基础
在人事档案管理中,对于不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的规章制度,必须要进行改革,及时建立新的、更为科学合理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使得人事档案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在档案的收集上要及时、完整;在档案的鉴别上必须遵循“去伪存真”;档案的整理归档要严谨、科学;档案的借阅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及其他部门应有所区别,注意档案安全;档案的更新应及时、准确、完整,尤其应注意对档案的新内容进行及时、主动的补充收集。只有维护了企业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有效性,才能更好地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合理配置和合理使用,为企业人力资源建设提供更好的服务,为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奠定基础。
2.依托专业人才是信息化的有力保证
由传统的档案实体管理转变为信息管理,只掌握传统档案管理职能的档案人员是难以适应的。因此,要实现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企业必须具有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才。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最终决定因素是人。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必须由人事档案实体管理者向信息管理员和者的角色转换,要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用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手段来管理人事档案信息。对专业人才的培训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基础理论和业务技能培训,档案人员应具备扎实的档案学基础理论知识,还应懂得文件与档案的管理原则,熟悉档案工作的规律、分类方法及有关的技术;二是现代化信息技术培训,培训重点应放在数据的规范采集、软件的正确运用及网络知识的运用等方面。通过培训使档案人员能够掌握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掌握档案管理应用软件的各种功能,成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行家能手,确保档案管理系统平稳、正常的运行。只有这些相应人才素质的拥有,才可能充分挖掘档案信息化平台的潜力,从而更为有效地实施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为企业服务。
3.建设人事档案管理系统是信息化的重点
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人事档案进行信息储存、查找,进而实现网络化管理,是当前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点。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如下图所示:
人事档案管理系统
数据复制
文件传输
报表管理
员工管理
系统安全
一方面,通过该系统能够实现文件档案管理一体化。在办公自动化环境下的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要求重新设置合理的工作流程,将文件工作和档案工作的需求一同嵌入管理文件系统中,记录从电子文件形成到成为电子档案并归档的一切活动过程和处理情况。档案人员在网上接收、整理、鉴定并确定密级和保管期限,然后进入正式文件库。档案管理部门也可以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随时掌握文书,业务部门的管理动态,及时进行指导,从而实现档案的超前性、预见性管理[5]。
另一方面,企业文书、业务部门可以随时将形成的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归档存储到服务器上。档案部门也可以将原有的档案原件扫描后存储到服务器上。当用户通过身份确定就可以在企业局域网的任何终端检索、浏览到需要的档案信息及其全文,不必到档案部门也能查找到档案信息。信息化的档案管理为企业生产建设提供了快捷、高质量的服务。
三、路径选择中应注意的问题
1.信息化档案管理面临的经费问题。
档案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服务的现代化,都需要不断的更新设备和技术等。为此,企业在选择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当中,就得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解决这些问题。这就制约了一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去选择信息化的新路径,而“锁定”在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上。
2.档案保密和档案安全受到挑战。
信息网络已经不断的深入到各个领域。在网络环境下,影响档案保密和安全的因素主要有:一是人为因素,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安全意识和保密意识不强,往往在自己的档案网页上随意信息,对的信息缺少严格的审查和管理;二是技术问题,当前电脑病毒很多,并且黑客也很厉害,使得档案信息的安全和保密受到威胁,这些势必引起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高度重视,需加以研究解决。
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现行人事档案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及原因,认为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应走信息化、现代化的路径,并提出了路径选择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我们认为,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以网络建设为依托,以各种先进技术为手段,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档案资源,发挥人事档案的实际效能,为企业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三联书店,1994
[2]刘琴.人事制度改革对人事档案管理的影响[J].档案学通讯,2005,5:10-12
[3]张新芳.人事档案工作如何适应新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要求[J].兰台世界,2006,12:41-42
1.接听、转接电话;接待来访人员。
2.负责办公室的文秘、信息、机要和保密工作,做好办公室档案收集、整理工作。
3.负责总经理办公室的清洁卫生。
4.做好会议纪要。
5.负责公司公文、信件、邮件、报刊杂志的分送。
6.负责传真件的收发工作。
7.负责办公室仓库的保管工作,做好物品出入库的登记。
8.做好公司宣传专栏的组稿。
9.按照公司印信管理规定,保管使用公章,并对其负责。
10.做好公司食堂费用支出、流水帐登记,并对餐费做统计及餐费的收纳、保管。
11.每月环保报表的邮寄及社保的打表。
12.管理好员工人事档案材料,建立、完善员工人事档案的管理,严格借档手续。
13社会保险的投保、申领。
14统计每月考勤并交财务做帐,留底。
15管理办公各种财产,合理使用并提高财产的使用效率,提倡节俭。
[关键词] 民营中小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人才租赁
民营中小企业的成功依赖于企业多方面的因素,而人才因素是整个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人力资源竞争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目前我国民营中小企业面临最严峻的问题是人力资源短缺,人才流失严重,这极大地限制了企业的扩张速度。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如何通过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强化自身发展,以获得长期生存与持续发展的动力和能力,是但前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在竞争中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我国民营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国外大中型企业的涌入,我国的民营中小企业面临的竞争对手日益强大和多样化,竞争变得更为激烈,仅仅依靠机制灵活而获取大量市场机会的时代已不复存在相反。在中小企业创业之初,其管理上的弊病也逐渐显露出来,并严重地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发展所需人才引不来,现有人才留不住,企业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相当短缺。
民营中小企业在其发展初、中期吸纳人才乏力,尤其吸纳高层次人才严重乏力。据一些资料报道调查统计,愿意到中小型民营企业工作的大学生不到 10%,硕士生不到 3%,博士生几乎为零。对原来的员工存在不用或不合理的重用两个极端;对引进的新人不慎重吸纳,初期盲目重用,一旦发现不符合老板原来的思路,便对之冷却甚至不用;还有不少民营企业,受到家族制的影响,在用人方面,存在着任人唯亲,打击和排斥外来人员的做法,造成了人力资源利用的低效和人才的严重外流。有资料表明,我国民营企业员工跳槽现象十分严重,有的民营中小企业员工流失率达25%,许多企业一直处于“招聘―流失―再招聘”的不良循环中。这一方面加大了人力资本损耗,使人力成本上升;另一方面也使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难以维持,影响了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损害了企业的形象,甚至带走了企业的核心技术与市场竞争策略,打破了有序的市场竞争规则与力量对比。
二、民营中小企业呼唤“人才租赁”
人才租赁,就是指人才租赁公司通过合同的形式吸收、储备人才,然后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再将人才出租给用人单位,与用人单位签定租赁合同。一般来说,人才租赁公司对人员的招聘、测评、培训、工资、福利、保险、休假等人事劳资关系负责,用人单位负责使用人才,向租赁公司支付人才租赁租金和手续费,与所租人才不发生隶属关系。实行人才租赁,对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而言具有以下优势:
1.让中小企业吸引高素质人才成为可能。在现行的人事管理体制下,中小企业因为“庙小难以请进大和尚”,况且如果所调人员不合自己心意,想让人一走了之,不但而临劳动下资、社会保险等一系列的“后遗症”,而且极有可能背上不尊重知识、不尊重人才的“黑锅”,真是“请神容易送神难”。而采用人才租赁,人才与用人单位关系相对松散,其人事档案、下资关系仍保留在原的一位,一旦任务完成或租赁期限届满,租赁合同自行解除,权力义务关系自然消失。对企业来说可以避免“后遗症”的发生,对高级人才而言不担心职业发展风险加大。
2.节约了企业运营成本。用人单位在核算租赁人才的总支出时,主要是考虑职位效益、以市场价格制定工资标准自主调整固定工资与浮动工资的比例等,综合核算单位支出成本比在编员工的支出大大降低。同时,通过中介机构去挑选理想的人才,大大降低了用人单位与人才间的信息不对称,减少了用人单位的搜寻成本。对部分季节性用人和工作项目性用人的民营中小企业,如果采用人才租赁,还能避免“闲季养闲人”的弊端,大幅度降低劳动力成本。
3.人事管理便捷。开展人才租赁服务,用人单位不需要专门人员、机构对被租赁的人才进行一此诸如人才招聘、人才引进、岗位培训、劳动合同管理、社会劳动保险、职称评定、职业生涯规划、人才档案答理等事务性管理,这些人员的人事管理工作由人才租赁单位负责完成。用人单位在使用这些人员时,只是做出相关管理规定,按工作任务进行管理、考核。合同到期,是否续签合同,主要在用人单位。由于避开了棘手的员工档案、人事关系等问题,租赁期限又可根据用人单位自己的实际需要来确定,因而不会出现传统用人体制下那种“难进难出”的尴尬局面。
4.可以避免人才流失,减少人事纠纷。人才租赁是用人企业和人才租赁单位签门用人合同,人才租赁单位与被聘用人才签门聘用合同。在合同期内,人才租赁公司对被聘用人才制定了具有法律效力的制约制度,这样完全可以保证被聘用人员尽心尽力做好下作,用人单位不必担心人才“跳槽”。另外,由于人才租赁单位与企业之间签门的是“人才租赁合同”,人才租赁单位与被租赁的人才签门的是“劳动合同”,企业与被租赁人才之间是一种有偿使用关系。所以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企业避免了与被租赁人才在劳动关系上的纠纷,这一纠纷风险完全转移到了人才租赁单位。
参考文献:
[1]田刚:美日人力资源管理比较及其对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启示[J].职业时空,2005年第5期
关键词:档案管理;档案意识
社会档案意识主要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了解程度和认识水平以及所要担负的法律责任和应当履行的义务。社会档案意识越强烈,越浓厚,档案工作的社会环境越有利,社会条件就越良好,档案工作就越能够发展。
1 导致社会档案意识薄弱的原因
1、历史的原因造成了档案和档案工作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许多档案馆位于党政机关的深宅大院内,俨然一个保密机关,较为封闭。档案部门被确定为“保密重地”,甚至到了今天,很多档案馆(室)的门上还写有“保密重地,闲人免进”、“无关人员,谢绝入内”等字样。为了避嫌,许多人不敢轻易地踏进档案部门的大门,对这块地方都是小心翼翼,避而远之。因此不少人根本不知档案到底为何物。这样的状况,社会公众的档案意识从何谈起。
2、档案法律法规的权威没有真正树立起来,档案执法的刚性也不够。《档案法》虽己颁布近二十周年,但档案违法行为的长期存在并呈普遍性,至少说明相关法律法规缺乏足够的震撼力和威慑力。
3、部分公民素质不高,对档案认识度、利用率普遍不高。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高低,必定会对社会生活及各项事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社会档案意识也不例外。我国的档案利用率远低于发达国家。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事业还不够发达,能够进入高校学习的人员只占全国总人口的很小比例,因此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较低,使得社会档案意识普遍淡薄。
2 培养建立社会档案意识的几点建议
社会档案意识的增强是做好全社会档案工作的充分和必要条件,如何培养全社会的档案意识是每个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新时期社会档案意识的培养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法规宣传。“酒好也怕巷子深”,档案是一坛酿造多年又陈封许久的好酒,连闻名遐迩的国酒茅台都做广告,何况“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档案呢?
一是把开展宣传贯穿到工作的始终。档案工作开展到哪里,宣传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使工作与宣传同步进行。二是抓住重点时间、重点内容掀起宣传。例如在《档案法》颂布重点纪念日前后,开展规模较大的宣传活动,内容上要集中宣传档案法规,并配合一些违法案例宣传,使人对法律的理解更深刻,效果更佳。三是抓时机,把主管领导作为主要宣传对象。各级主管领导对档案工作的有效开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积极主动、抢抓时机,向主管领导汇报档案工作开展情况、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取得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即勤请示、勤汇报、勤动脑,不失时机、千方百计地争取领导的关注与支持;重要工作和活动,要争取主管领导参与,以便领导全面地了解档案工作。四是高瞻远瞩,把在校学生作为重点宣传对象。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档案意识应从学生抓起,且学生量大面广,也是档案宣传的一个薄弱环节,应高度重视。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功能,教育青少年学生;走进学校,为学生开设档案专题讲座,普及档案知识;让学生完整保存成长足迹,通过整理、制作个人成长档案,学生们重温自己的成长历程,增强档案意识。
2、加强执法力度。档案法规是档案工作的指南针,依法治档,用强制力强化档案意识的培养。营造以法促规范,以法促发展的良好的工作氛围,加强动态管理,完善执法机制,重拳强化档案意识。档案行政执法的对象有其特殊性,应将普遍存在的同时危害很大的在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出现的拒绝归档、拒绝档案安全保管等进馆之前的违法行为作为档案法规调整的重点。同时,要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开展专项执法,使执法工作的影响面日益扩大,努力推进档案工作法治化。
3、加强制度建设。其中关键的是开展年检制度和与之配套的将档案工作纳入各县市区年度综合目标绩效考核制度,这两项制度对机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档案工作及意识的全面提高尤为重要,且见效迅速,各地应全面建立。加强重大活动和重点工程档案管理制度建设,对扩大档案的知名度与提高档案意识也大有裨益。
4、要重视新农村档案工作。在我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长期以来,农村档案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较为薄弱,所以应格外关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的形势下,各地应制定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总体规划,全面推进村级档案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村居建设档案、农村基础设施档案、土地承包档案、村民档案、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档案、农村文化档案。主动加强服务,以规范化为抓手,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整体水平,有力地促进全社会档案意识的提高。
年龄: 24
户口所在: 茂名
国籍: 中国
婚姻状况: 未婚
民族: 汉族
身高: 160 cm
体重: 48 kg
个人特长:
求职意向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人力资源岗位 人事专员
工作年限: 1
职称: 初级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日期: 一个星期
月薪要求: 3000~3499元 希望工作地区: 越秀区,天河区,白云区
工作经历
广州市**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起止年月:2013-10 ~ 2014-03
公司性质: 股份制企业
所属行业:汽车及零配件
担任职位: 人事专员
工作描述: 1.公司日常招聘,面试人员的预约与面试的接待。
2.每月公司社保的办理,各种证件的年审工作。
3.公司的车辆的管理,和每月油费的分配与管理
4.每月行政用品的采购与发放,季度工作服的统计、购买与发放。
5.负责公司每个月的考勤与跟进,新员工的转正情况,办理入职和离职手续办理。员工劳动合同的签订、续签与管理。
6.每天会按时完成领导交给的工作
7.负责公司部分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材料物质,行政用品,礼品礼金办公用品的实物与台账的管理,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季度的盘点工作。
广州**经济开发有限公司
起止年月:2013-01 ~ 2013-09
公司性质: 民营企业
所属行业:酒店/旅游
担任职位: 人事助理
工作描述: 2013年1月至今,在广州军山经济开发有限公司,从事人事方面的工作,如:
1.人事招聘工作:每天更新网络招聘信息,打电话预约面试,接待面试。其外,还多次参加过南方人才市场和南粤人才市场的现场招聘。
2.人事各种报表的制作和人事档案的管理。
3.行政部的考勤,排班和公司的各部门的月末工资考勤。
4.员工的入职、离职手续办理。员工劳动合同的签订、续签与管理。
人事专员个人简历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
最高学历: 本科
获得学位: 学士学位 毕业日期: 2013-06
专 业 一: 人力资源管理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所学专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良好 粤语水平: 优秀
其它外语能力: 大学英语过了六级,基本口语听说没问题
国语水平: 优秀
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一般是由高校学生工作部门、毕业生就业的相关单位负责管理,与学校档案管理中心或档案室的综合档案管理各司其职、相互独立。从90年代末开始,各个高校开始重视档案管理,陆续建立档案馆,高校毕业生档案逐步转入学校档案部门与社会人事中心进行统一全面管理。进入21世纪,学生档案管理日益受到重视。2008年8月,国家教育部第27号令,《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9月正式施行。文件扩大了档案的内容,首次将“学生类”档案纳入高校档案管理的范围,明确规定了学生档案的管理内容、管理方式,标志着对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我国高校档案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二、毕业生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主体多元化
(1)高校仍然存留毕业生档案。毕业生档案滞留学校,一方面原因是学校没有统一规范要求,另一方面是学生档案意识比较淡漠。特别是近年来,中小型民营企业在毕业生就业去向占有相当大比重,而中小企业一般不具备保管人事档案的资质,也就不要求毕业生转寄档案。而毕业生通过网上签约或书面协议均不能反映出档案转递去向,他们或不知道档案到底该去什么地方,或认为档案根本没有什么用,就会采取不要档案或者把档案暂留学校的方式。(2)毕业生存留个人档案。毕业生档案应该通过机要部门转寄。但是个别高校为了节约经费,甚至采取让学生自带档案的方式。毕业生担心档案丢失或是不清楚档案应该存放何处,就会自己处置。毕业后留学或到国外工作的学生,因为不需要将档案带到国外,也会私自存留个人档案。(3)地方人事机构存放毕业生档案。一是各地方人事机构作为经政府人事部门批准的人才服务机构有偿保存未就业生源地学生档案;二是人事机构与无人事档案保管职能的民营企业签订职工档案有偿保管协议;三是毕业生档案在人事机构,但是毕业生本人不是生源地学生,也不是代管单位职工。
2.管理流程简单化
(1)管理模式不完善。目前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新生入校后,由学校档案馆(室)统一管理,各院系按期将学生在校期间形成的档案资料归档,由学校统一转递毕业生档案。此模式人档分离,归档、查阅手续烦琐,不能充分体现学生档案的服务功能。第二种模式是新生入校后,学生档案随学生分散到各院系所,由院系所派专人一般是辅导员负责管理,学院统一转递毕业生档案。这种模式方便归档、查阅,便于实施动态管理。但是管理队伍庞大,管理分散,且缺乏专门的管理场所,档案的安全性和保密性皆无法保证。(2)档案内容简单化。目前的学生档案在内容上仍存在简单化、公式化的现象。如学生承担社会工作,参加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文体活动、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的情况不能充分体现在档案中;学生诚信考试、按期还贷等诚信档案内容普遍没有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未纳入到收集范围。学生档案内容简单,不同个体评价性表达模板化、笼统化,缺乏针对性描述,生动性差。
3.服务功能弱化
学生档案的服务功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服务学生成材,二是服务教育教学,三是服务学生就业,四是服务用人单位。但是由于毕业生档案整理归档工作滞后,一般临近离校时集中归档,致使用人单位来校查阅硕士研究生档案看到的是本科阶段的档案材料,查阅本科毕业生档案看到的是中学阶段的档案材料。
三、解决毕业生档案管理失范的路径探析
1.提高档案意识,理顺档案管理机制
27号令把领导体制提升到“总则”中,首次规定了高校内部档案工作由高校校长领导,并明确了其主要职责,进一步确立了学生档案的价值和保存任务,明确了学校各级领导及工作人员在学生档案管理过程中的职责。各高校应深入开展学习贯彻教育部27号令的活动,提高从学校领导、基层工作者到全体学生的档案意识,建立高校档案工作体系。毕业生档案管理多元化的问题,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及单位与职工双向选择的现实决定的。27号令从根本上解决了教育行政部门与档案业务主管部门在高校档案管理的领导体制和职责上的不明确,进一步强化了省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的高校档案工作主管责任和档案行政部门的业务指导监督义务。通过加强对毕业生档案管理的监督和对托管毕业生的教育及托管单位的考核,使存放在人事机构的毕业生档案得到动态更新,减少“弃档”现象,为毕业生进一步就业打下基础。
2.加强制度建设,引入档案管理质量体系
高校应严格按照《档案法》、《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的要求,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制定有关学生档案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包括《高等学校学生档案收集制度》、《高等学校学生档案归档内容与范围》、《高等学校学生档案查阅借阅制度》等,对新生档案的接收、日常的归档整理、毕业生档案整理、转递等不同时段的工作明确工作要求,制定具体、详细、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为了保证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应当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利用其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丰富和完善档案质量管理理论,规范档案管理,促进档案质量的提高。另外,通过采用PDCA方法对档案管理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对体系中的档案过程控制进行优化,从而改革高校传统档案质量管理的观念与模式,构建适应当前需要的档案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并规范档案管理流程,不断提高高校学生档案质量。
3.完善管理模式,提高档案工作队伍素质
高校应结合自身情况,健全高校档案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规范档案流转的整个程序,确立本校档案管理模式。对于招生规模较小的学校,可以实行档案集中管理,但必须委派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素质过硬的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对于招生规模较大的学校,可以由学校统一招聘、统一培训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然后分配至各院所。在提高档案工作队伍的综合素质的问题上,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加强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知识拓展,要求档案人员在掌握档案基本理论和基本业务的基础上,主动学习相关领域专业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电子政务及办公自动化、信息开发和数字档案馆建设等现代化管理知识,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要转变管理理念,澄清毕业生档案的重要性及其服务于学生成长发展、服务于教育培养、服务于就业单位的意识。
4.重视档案信息化建设,提升毕业生档案后续服务功能
政策性、业务性很强。非凡是一些涉及科技含量比较高的业务,人事工作是一项全新的人事治理业务。需要具备较高政策水平、知识层次和业务能力的人才能胜任。目前,县级人事工作队伍自身素质与新时期人事工作快速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因此,要实现党中心提出的加快人才市场建设,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的战略任务,应把提高人事工作队伍的素质作为基础工作,下大力气抓紧抓好。一是抓紧对现有人员业务培训,提升素质。重点进行政策法规、信息技术治理、业务操作技能以及人事诊断、人才规划、人事方案设计和人事政策咨询方面的知识更新培训。二是适应发展优化人员结构。根据人事工作发展需要,通过招聘和选拔,尽快充实一批知识层次较高和精通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人事的专门人才,以巩固扩展原有业务,开拓新的服务领域。三是强化服务意识。要非凡注重减少行政色彩,放下架子主动服务,深入各用人单位做细致的工作,及时解决人事中碰到新矛盾和新问题。四是积极探讨市场化运作的路子。人事本身是一种市场行为,只有走市场运作的路子才能具有自身发展的活力和后劲。人事服务机构要在立足服务的基础上,探索市场化运作的路子为自我发展积累经验。具体运作中,要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人才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逐步使人事走出一条自我完善、创新和发展的路子,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又把“人才兴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党中心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明确指出各级人事部门要努力建设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监督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人事业务是人才市场中介服务的重要内容和发展程度的衡量标尺。加快人事制度,完善人才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措施。当前,各级人事部门都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探索加快推进人事制度步伐的路子,认为当前应着重把握和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积极创新,努力拓宽人事服务范围。
人事的制度广泛性和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从万荣县的情况看,服务各级各类人才和人才的各种需求。虽然目前人事范围正在逐步扩展,人事对象正逐步由过去的人才个体向个体私营,民营企事业以及改制后国有企业等单位延伸。业务方面也初步形成了与人事档案有关的业务、与人才中介服务有关的业务、与企事业单位内部人事治理创新有关的人事规划、设计、咨询、诊断等三种类型的业务,但随着经济结构和人才结构的调整,人事的领域还非常广阔,全县现有30余家的民营龙头企业、28家民营事业单位、7家中介服务组织、还有170多家万荣籍县内外企业,同时每年还有400名左右的大中专毕业生回县就业,但目前参加人事的仅有3家单位和100余名个体人才,与人事设计、咨询有关的业务,还未能启动。人才市场服务经济建设的重要功能还未能充分发挥出来。为此,人事人才部门必须适应“十五”期间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首先进行观念创新,从传统的干部人事治理的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树立全新的大人才观念,把全县的各级各类人才纳入服务治理范畴。从对象和业务两个方面,全面开拓人事领域,创新人事业务。对象上,要着重由个人向单位扩展,由中介组织向各类民营企事业单位扩展;业务上,要重点由档案治理向与档案治理有关的人才中介服务延伸,由一般的人才中介服务向人事规划、人事诊断等高层次的业务延伸。实现这一目标要从本地实际出发,进行政策创新,尽快制定出人事工作服务各类企事业单位和人才的工作流程及配套办法,辅之以优惠政策,有效地满足人才的各种需求,积极稳妥地拓宽服务领域和业务范围。使人事工作在深度和广度上有一个大的突破。
着力抓好民营企事业单位的人事工作突出重点。
企业自主灵活的用人制度,随着民营企、事业的迅速发展。使民营企业人才集聚迅速增长,成为开发人才资源的重点,也是做好人事工作的重头戏。据省人才市场统计资料显示,年上半年全省才市需求总量中民营企事业单位占据80而且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民营企事业单位在二次创业和做强做大中急需加强经营治理,创新用人制度,减少人员流失,提高竞争能力;同时也要尽可能地减少其人力资源治理成本,把有关人才切身利益的一些人事治理方面的事务性、技术性、服务性的工作分离出来,交由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因此,开展民营企事业单位人事工作势头看好,势在必行。但是由于民营企事业单位人员结构复杂,人才个体素质差异较大,再加之粗放治理,对人才的各种需求重视不够,因此要做好这项工作,可以本着因人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再全面开展的思路进行。具体操作上应注重把握好三点:一是工作上要突出重点不搞平均用力,可先易后难,有重点地做工作,成熟一个,办理一个。二是对象上,可区别不同情况,分别实施,非凡是一些家族式治理的民营企事业情况比较复杂,不具备集体的可实行部分,不具备全员的可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先对新进人员实行人事,创造条件逐步扩大。三是业务上可以从治理档案或无档做起,由单项逐步向多项扩展,对一些科技含量高的业务,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开展起来。
适应现代人力资源治理新要求,与时俱进。提高服务的科技含量
核心是为用人单位提供优质的社会化人事中介服务。目前人事工作要由单一性向综合性发展,人理制度是现代人力资源治理的重要内容。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必须围绕科技创新的要求,工作中增加现代科技含量,逐步实现人事工作现代化、科学化。当前应突出抓好以下三点:一是抓好现有人事业务的基础上,根据人事制度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人事制度的要求,创新人事业务,如人事规划设计、人事诊断、人事咨询、人力资源培训等。这些新业务开展起来不仅能够进一步丰富人事的内容而且直接推动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促进现代企业人事制度的建立,更好地为企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急需人才。二是大力开展人事测评业务。这种业务适用范围很广,即可以帮助用人单位选人用人,也可用于企业经营者的评荐,还可以为个体人才指点创业迷津,一项科技含量高,前景广阔的业务,各级人事人才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把此项业务开展起来。三是逐步实现人事手段现代化。目前,县级人事机构普遍存在人员偏少、设备不足、手段落后的问题,难以适应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要求,人事部门要创造条件,取得多方支持,加强硬件建设,优化工作环境,改善办公条件,通过建立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网络治理,为对象提供快捷高效服务。
努力提高人事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提升素质。(略)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导方针,也是指导开创档案工作新局面的重要思想武器。我们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档案工作,促进南岸档案工作协调发展。
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首先要实现档案事业与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近年来,南岸区经济和社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在总体上,档案事业的发展仍然滞后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虽然在政府的工作报告中每年都提到了档案事业,但在财政的经费项目中却大打折扣。正由于档案事业的发展未能“真正”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就难以从经济社会的总体运行中,保证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以至社会档案意识不强,档案机构特别是综合档案馆经费和人员奇缺,直接影响到国家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和面向社会的服务。用科学发展观衡量,这是南岸区档案事业在发展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也是当前档案工作的主要矛盾。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努力争取各级人民政府依法将档案事业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使档案事业与其它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坚持统筹兼顾,重点突出,努力促进档案馆和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协调发展。
区档案馆、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档案室,重点工程,社区和行政村档案工作,都要根据自己的不同特点,紧紧围绕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展业务,提供服务,形成合力,扩大社会效益,从而体现档案工作在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同时,要抓住档案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在突出重点的基础上,实现整体推进。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了新的全面部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规划了新的宏伟蓝图,同时也为档案工作服务大局提供了新的大舞台。我们要按照全国档案工作会议提出的“实现两个转变、建立两个体系”的发展目标与要求,着重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围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抓好科技档案工作,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进一步抓好企业包括民营企业档案工作,为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服务;进一步抓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包括推动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等新型社会组织建立档案工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重视环保档案,土地档案等的建立和利用,为生态环境保护服务。二要围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抓好机关档案工作,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服务;进一步做好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搞好区档案馆的政府信息公开场所建设和电子文件中心建设,为建设服务型政府服务;要在企业档案工作中,社区档案工作中和农村档案工作中,建好和利用好涉及广大人民群众民利的档案,为扩大人民民主和发展基层民主服务。三要围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广泛开展档案宣传,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文明风尚,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服务”。四要围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突出重视涉及民生的档案的建立和利用,包括为有需求的家庭提供建立档案服务,为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服务。五要围绕“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一步做好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并注重建好用好廉政建设档案。
三、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加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这一点对档案事业尤为重要。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建立信任人才、爱护人才、人尽共才的用人机制,要营造良好的用人“小气候”,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 事业;要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形成干部优胜劣汰,能上能下的机制,形成人才辈出,各尽其能的新局面,为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同时要加强对现有人员档案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培训,使他们不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造就适应档案事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促进南岸区档案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地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