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放空自己

放空自己

时间:2023-05-29 17:48: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放空自己,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放空自己的脑袋》读后感

陈道明的《放空自己的脑袋》一文写得很好。小小短文虽然只有几百字,条条明晰,句句见真情,哲理性很强,读后感受颇深。

我以为,放空自己的脑袋,就是让自己心身放松,让自己置身于日常的生活中,有个平常心态。不争权夺位,不奢华人生,不放纵自己,不游离人生。对事、对物,深思熟虑,考虑周全,而不是泛泛而谈,妄加评论。生活中有些人,就好拿某人某事做文章,大肆宣扬,整天东家长、西家短,说三道四,脑子里装着别人的短处,以“不吐不快”而得以笑料,从而得到一时的满足感。其实,这样的人活在世上也挺累的,讲别人的时候,首先要将大脑里加工厂“开足马力”,创造出相当高明的词语,怎样使别人来,“应和自己,赞美自己有才。”

工作也是如此。我们时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有人工作不称心时,会产生厌恶、焦虑的情绪。脑子里在考虑如何换个轻松舒适的工作环境,长此以往,本身的工作未作好,还连累了大家。试着换一种思维方式,把自己的身心放松,心情好了,把工作当成生命的一部分,或一种平静,静下心来,不去考虑任何事,给自己烦乱的脑袋放假。

短文讲到:“人生大部分是空白,人忍受不了空白就要往里面填东西,给自己加载。”其实,任何一件事,任何一样东西,加载到一定程度,就会偏离或是满溢。有时我在想,莫视人间浮华富贵,勿谈国事谋论人非;闲暇时仰望天空,闭上眼睛想想人间的美好,尝试着把自己的脑袋放空,岂不也是人间最幸福的事情。

很喜欢陈道明解读的一副对联:“在高处立,着平处坐,向阔处行;存上等心,结中等缘,享下等福。”他把平庸人生、善的理念、禅宗之道,中庸之论等,诠释得独到、细致,令人折服。

第2篇

但是他却并没有丝毫的抱怨。看着重新下载后的干净界面,他说:“本来早就想对这款软件进行清理了,这样也好,省去了手动清空的烦恼。”

智能手机用的久了,系统中的安全软件总会提醒用户:“垃圾软件过多,内存不足,请及时清理。”在这点看来,智能软件和我们的大脑何其相似。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时刻被各种各样的欲望包围着。少年时,父母心里总是存在类似的期待,儿子(或女儿)在考试中一定要名列前茅,不然怎么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成年后,父母又会要求儿女出人头地,甚至光宗耀祖……

当大脑被欲望、名利过多填充,作为人体的重要“软件”,容易变得迷惘。因此,选择一段空闲时间放空自己,则显得尤为重要。

放空是一种选择。从繁忙的学习或者工作中抽出一点时间,静下心来,你会发现,原来世界是这样美好。天空一片湛蓝,白云似乎始终面带微笑。窗外的麻雀在枝头叽叽喳喳,形成了一首首优美的旋律。

选择放空的人,能够在无形之中发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从而更好的进行自我反思,以指导下一阶段行程。放空中的自己,似乎与天地融为一体,真正实现了古人所说的“物我两忘”。

放空是一种智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正是有了诸多的欲望限制,一个人容易变得止步不前。而放空中的自己就像驰骋在天地间的闲云野鹤,无所限制,自由自在。

放空是冥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佛家和道家修行的一种方式,通过这样的生活方式,内心开始变得平静,压力和紧张也会得到缓解。

适时的放空,是一个人生理与心理健康成熟的表现。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放下自己能力以外、精力不及的部分,放下那些不切实际的目标,唯有如此才能从中解脱出来,把握住正确的道路和方向。

第3篇

自从有了人类,便产生了城市,也就有了城市中的开放空间。从早期狭窄的街道、集市、码头到后来的广场、公园,再到今天的城市开放空间系统,形式和功能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根本原因就是高度发达的人类文明程度所致。随着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户外活动的环境会有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城市开放空间的人性化问题会越来越重要,过去和现在是专家们在谈,而不久的将来必定会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城市开放空间是以人为主体的,应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组织各种为人所用,为人所体验的人性空间。通常认为在城市开放空间中人们能通过各种行为活动,获得亲切、舒适、轻松、 愉悦、尊严、平静、安全、自由、有活力,有意味的心理活,就是所谓人性化空间。这里强调的是一种切身的体验,也就是说一个空间是否人性化,只有等这个空间完全建好后去切身 体验一番才能作出评判。显然对于开放空间的建设缺少指导意义。笔者认为城市开放空间的人性化应从三个方面来评价:首先是要符合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要求;因为城市开放空间系统,除了为人提供户外休闲、娱乐、健身等功能外,还有平衡城市发展,调节土地使用强度 ,城市防灾,美化环境,净化污染等多项功能,是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人只有尊重大自然,大自然才会与你和睦相处,这也是人类生存的大问题。二是开放空间应具有人 性尺度;所有城市开放空间都是有形的物质空间,其形状大小不一,每一个开放空间都是由若干个小空间组成的空间组合体,其空间尺度的人性化直接关系到空间的品质和氛围的形成 。三是开放空间的场所精神,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使什么都可能国际化,但一个城市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和历史等却无法改变,因此,城市开放空间是最能体现其地域特征的。简单说来,城市开放空间的人性化,既要有利于生存,又能满足人的感官需求,还要注重使用者的心理感受,并使之得到思想上的升华。

1 城市绿化与自然。

150年前,奥姆斯特德设计的美国纽约中央公园(图1)见杂志2001年第2期P10,占地8.6km2,以种植大型乔木为主 ,草地只占1/5左右,开创了在城市中创造人与自然充分融合的新纪元,这里的阳光,水面 ,清风和动植物给人以十足的自然野趣,并对整个城市机能的正常运行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自此以后,欧美各城市相继掀起了一场城市环境美化运动,相继建立和完善了各自城市的开放空间系统,对于改善城市形象,尤其是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市民素质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也开始重视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建设,各城市都在花大力气改善环 境,重塑形象,一系列街道、广场、公园、风光带、居住区环境的建设都已排上了决策者们的议事日程,出现了一片喜人的气象,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数大连,并成为了全国城市环 境建设的样板。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湖南益阳市总体规划中确定了以梓山湖为主体的梓山公园和以会龙山为主体的会龙山公园,其占地均在6km2以上,更为难得的是益阳市委市政府放眼 未来,决心再穷也要把环境资源留给子孙后代。假若益阳城市真能按规划建设好这两大公园 ,笔者相信益阳城市和人民日后定会收到奇效,受益无穷。

久居都市的人们大都有向往自然、回归自然的要求,开放空间建设的最根本的任务就是更多的把自然引入城市,让城市的阳光更亮些、空气更清新些、水体更清澈些、树木更茂盛些, 能让城市人多看到一些活蹦乱跳的动物和形形、生机盎然的各类植物。然而,当前各地 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令人焦虑的非人性化的现象:城市街道越来越宽,绿化越来越少,有的街道上一棵大树都没有;广场越建越大,上十万平方米的广场却看不到一棵树,只有大面积硬质铺装和草坪,据说这是由于某些人为了追求感官效果上一时气派所致,其结果是市民们进不去,反而与真正的使用者产生了距离。尤其是到了夏天,这些广场由于缺少遮阳的高大乔木,谁都不愿在烈日曝晒下进入其中,更不用说去休闲观赏、游戏健身了。去年夏天,被誉为“中华第一街”的上海南京东路商业步行街,也因缺少绿化,大面积硬质铺地的幅射温度高达500c以上,竞然出现了连续数天南京路上寥无几人的奇迹。这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做法完全违背了作为城市开放空间最基本的功能需求,成为了城市开放空间建设中的反面教材 。希望能从中语出点什么来。

2 城市开放空间的要素。

城市开放空间是一个空间体的概念,包含环境、功能、意象、内涵四大要素。都是为人所用 、所认知、所感受的。人类对事物的认识都是通过五大感官形成的,视觉、听觉、嗅觉、触 觉与味觉中尤以视觉,听觉最重要,其摄取的信息占五官摄取信息总量的90%以上,也正是人类的感官作用才有了尺度的概念,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所谓人性尺度就是人的感官能够接受认同的尺度。人性尺度对于开放空间的人性化而言其重要性也就可想而知了。

谈到尺度,就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各类开放空间和人的视觉、嗅觉等诸多方面的基本尺寸,长期以来,诸多专家学者都对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在此不再一一赘述。笔者想强调的一 观念问题、二是方法问题。

所谓观念问题指的是一种发展的观念、创新的意识。当今世界斗换星移、日新月异,今天才 被信息社会惊醒,明天就有纳米时代的呼唤,人性尺度也必然会随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类 越来越开阔的视野产生变化。以广场为例,“欧洲最豪华的客厅”威尼斯马可广场 (图2)见杂志2001年第2期P11,可谓世界广场的典范,是平面广场的代表作,发展至今,广场的形式和规模都发生 了巨大的变化,从平面广场到下沉式广场,上升式广场、立体广场、再到空中广场,从1h a左右的所谓“最佳尺度”的广场到10ha甚至更大广场,传统的空间围 合和尺度概念都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需要设计师不断地校正人性尺度,进行创造性的工作 。

所谓方法问题,是指人性尺度应分三个层次来界定和运用。第一层次是宏观上的,研究的是该开放空间的形态特征和整体的意象以及处在整个城市开放空间系统中的功能定位;第二层次是中观上的,研究的是构成空间组合体的若干小空间为人所使用的感官要求,是局部的人性尺度标准;第三层次则是微观上的,研究的是构成空间各元素的细部尺寸。以新建的浏阳市才常广场为例(图3)见杂志2001年第2期P11,属于第一层次要考虑的是广场占地1.5ha与步行街紧连,其形状 基本上呈长方形,功能定位为休闲广场,以及周边的环境,设计采用自由式布局,采用优美的曲线作为母题,有机地组织三个绿层次,在整体意象上就显示出浓厚的人性味。第二个层 次则是广场入口,喷泉广场、健身娱乐区、儿童活动及老年人活动场所,通过人性尺度来组织,表达一种特定的空间氛围,并满足其使用功能。第三层次是解决好各种铺装、坐椅、灯具、雕塑小品等的细部尺寸问题。 3 城市广场与人性需求。

场所精神通常指空间的气质与品位。实质上是能给人心灵以震憾的空间艺术,一种潜在的、 无形的场力,是城市开放空间环境艺术的最高境界。意大利是世界上广场最多的国家之一, 有人戏称“没有广场就没有意大利”,精美的广场以其独特的空间魅力成为一个国家的象征确是不争的事实。华盛顿林荫景观大道,巴黎香榭里舍景观大道,纽约中央公园、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海外滩、莫斯科红场等都已成为该城市的象征,最起码也是其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标志,它们都一一彰显出各自的空间特质和环境感染力。在天安门广场上你一定会觉得庄严、神圣;在中央公园里你定会找到大城市中那份罕见的野趣;华盛顿景观大道能让你畅快、振奋;而站在新梅田中心的空中广场上却又是一种新奇、刺激的感受。

第4篇

静走天涯,向往流浪。

曾几何时,羡慕流浪歌手背上吉他,弹唱天涯;曾几何时奢望一世一双人,牵手浪迹天涯;曾几何时,钦佩名为三毛的女子,毅然前往了漫天风沙的撒哈拉。或许我没有他们如此的勇气,亦没有她们的洒脱与自由。总有那么多的羁绊牵动着我,动一念,惹一缕忧。我想去流浪,不为何人,不为何事,只想静静的远走天涯。

旅行,见想见的风景

他日,若能远赴西藏,定要听一曲梵音,净幽我心。他月,若能踏足七彩云南,定要在古城中将自己返璞归真。他年,若能静依在埃菲尔铁塔旁,定要许下亘古不变的誓言。而那些未曾涉及的远方,便是我憧憬的人间天堂。或者读书,或者旅行,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我愿去流浪,见想见的风景,拜访每一个想去的地方,去跋山,去涉水,赏风和日丽,看风云卷风舒。旅行——让心流浪,灵魂与身体都在路上。

流浪亦是一种告别。

流浪远方,亦换一种心境。告别昨日忧虑;告诉都市的喧嚣,告别不宁的心绪。只想出去走走,不需要虚伪与勉强。旅途的风景,会拂去昨日的忧。想去流浪,告别过去,告别途经的风景,不断的行走。再回首走过的路,便是内心深处根深蒂固的回忆。若我足够勇敢,足够强大,我便可只身风雨兼程。我想去流浪,不断的行走,不断的告别,不断的收获。旅途的所见所闻,所识所感,都是青春的绚烂,是时光的定格。旅途中擦肩而过的路人,经年一别,此生或许不会再见。初遇然后告别,我们沿着自己的轨迹,碾转着岁月的年轮,流浪亦是一种告别,时光在流逝,我们在行走,而相遇与告别时的言语,却令人刻骨铭心。流浪亦是一种告别,告别过去,告别现在,前方的路,花仍会开成一片海,阳光依旧明媚。

让心流浪,明知山水无依。

有人说:生而眷恋红尘,老来游历山水。我唯愿,不论年纪,都可随心去流浪,山一程,水一程。在山之颠,依水之湄。即使明知山水无依,我仍执意远行,即使山水无依,我亦知足。旅途的风景,都是尘世阅卷,而我贪恋的那种洒脱和放逐感。山水无依,在这秋末流年里,放逐自己的心,让心去流浪,在放逐中清醒,在清醒中反思,在反思中沉淀,在沉淀中升华,直至淡然。心若累了,就让它去流浪,明知山水无依,明知只是红尘过客。只要人在旅途,就会有不一样的心境,静空情绪,感受生活,寻找灵魂,寻找不一样的自己。

旅行的意义——心放空

有人说旅行的意义是为了逃离,有人说旅行的意义是为了换一个角度认识世界,也重新认识自己,给心灵一次对白,沉淀自己。我也曾经思考过,旅行的意义。旅行的意义,也许是为了让心与灵魂行在路上。在旅途中,将心放空,摒充杂念,静直至净,让心去流浪,宁静以致远,旅行的意义——心空。

流浪过后,心暖若阳。

如果说旅行是为了将心放空,那么流浪过后,是否能心暖若阳?每一场旅行,都伴陌着心放空然后盛满。心处繁世,都市的喧嚣与浮躁令人压抑,重复着日复一日的安稳,对世界的好奇之心也渐渐消失殆尽。或许有一天,真的应该将心放空,然后盛满。你会发现世界还很美,不一样的地方,带给你的感受也是不尽相同,流浪过后,方明白,花无重开日,人无再少年,青葱岁月,莫负芳华。他说,旅途的经历,都是一次体验,都是一种升华。出去走走,体验人生,丰盈人生,给心灵与大自然一段对白,增加灵魂的深度。旅行的意义,是为了将心放空,然后盛满正能量,流浪过后,心暖若阳,你会发现,路上秋色正好,天上太阳正睛。

旅行——让心去流浪。

第5篇

关键词:加气站;气损;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52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CNG加气站常规站产生气损的原因

CNG加气站常规站的一般流程是连接城市燃气管网获得天然气,经计量、增压、脱水后储存或销售。由于整个流程工艺设备较多,设备放空排污时不可避免地产生气损,一般用输差来量化气损程度。产生气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计量本身的误差。CNG 加气站常规站的计量装置由气源处的流量计和销售机的计量系统组成。对川渝地区进行统计发现目前流量计采用最广泛的是罗茨流量计,少部分站采用了高级孔板阀。其中高级孔板阀受人的维护保养、上下游直管段长度和粗糙度、差压信号管路以及仪表自身误差的影响,出现计量不准确的机率较大。罗茨流量计的精度达到了±1.5%,但对气源的气质要求较高,若气源脏,含水量高,则计量偏大。销售机采用的美国费希尔·罗斯蒙特质量流量计(或丹麦massflo 质量流量计) 是依据科氏力原理来测量流体的质量流量的,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精度控制在±0.5%以内。天然气密度可能发生变化,当密度变小时,质量流量计计量值小于真实体积值,造成气损增大。

2) 放空、排污损耗。在CNG常规站整个工艺流程中,不同管段和设备均会设置放空和排污阀,压缩机组低压放空一般直接排入大气;进气分离器排污时也带走部分气体;脱水装置各过滤器、分离器排污时均会带走气体;储气井排污也将带走部分气量,各个环节的放空排污均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天然气损耗。

3) 工艺设备泄漏。安全阀、放空阀、排污阀等因使用时间久、产品质量、保养不到位等原因产生内漏,造成气体泄漏;电磁阀和拉断阀密封不严,三通枪阀泄漏;压缩机组活塞杆磨损,与填料不能完全密封,导致高压天然气窜入曲轴箱从呼吸口冒出;加气机电磁阀因气质脏关闭将产生高压时

不计量,导致气损增大。

4) 工艺设备缺陷。填料靠气体压力进行密封,填料在密封过程中会泄漏部分天然气,目前仍有部分加气站的压缩机组填料气没有进行回收,机组处于运行状态时则一直有气体排入大气中。加气枪每加完1 辆汽车后将进行高压放空,也未进行回收。存在错峰的场站,单向阀容易损坏,错峰停机后再生气将返回上游管网引起重复计量,气源压力降低时引起天然气回流,气损进一步增大。若压缩机前的所有压力容器(脱硫塔、缓冲罐、回收罐、加湿器等) 水容积为12 m3,每日错峰3 次,每次压力从0.8 MPa降低到0.4 MPa,则产生的气体重复计量为144 m3/d。

5) 正常耗损。天然气是以各种碳氢化合物为主的混合气体,在低于最高凝析温度的某一温度值时,压力升高到露点线后,重烃将会形成液态;在一定压力下,温度下降至露点温度时,重烃也会形成液态排出,增大了天然气气损。此项影响由气源气质决定,高者可达到5%。

2 减少气损的措施

针对CNG加气站常规站各个环节出现的气损情况,结合现场技术人员的管理经验,提出以下的解决措施。

1) 减小计量本身误差。首先应结合场站的气质条件、流量计与压缩机组的距离,选择合适的流量计。推荐优先考虑罗茨流量计,但针对气质较脏、距离压缩机组较近时则可考虑使用高级孔板阀流量计。使用孔板阀时,要保证上下游直管段长度和粗糙度符合计量要求、差压信号管路的正确安装;同时,应加强流量计的维护保养工作,根据气质条件定期清洗孔板,对不合格的孔板进行更换。对于售气机的质量流量计,要定期对电磁阀进行清洗,根据天然气密度进行流量计参数设置,减少因天然气密度变小而产生气损。

2) 减少放空、排污损耗。首先应定期对阀门进行注脂,减少放空阀、排污阀内漏。再者,根据储气井压力合理安排机组运行状态,减少机组的启停次数,从而减少压缩机向空气中的排放量。应优先考虑城市管网净化气,原料气由于气质脏、含水量大,将增加排污次数,增大气损。但若存在错峰问题,则可考虑其他气源。应加强压缩机组的维护,防止设备损伤后产生更大的泄漏量。要定期对压缩机组活塞杆、填料、各高压阀门等进行检查,若活塞杆与填料密封性较差,则应更换活塞杆或填料。

3) 改造工艺设备。目前国内各大CNG压缩机生产厂家已基本实现了填料气回收。填料气经冷却器冷却、通过缓冲罐进入进气系统中,从而极大减少了气损。部分国产售气机也实现了加气枪放空回收系统,避免了高压气体放空造成气损。

3 加气站气损治理实例

郑州华润燃气某CNG站销售气量0.7×104 m3/d,前端计量0.76×104 m3/d,气损量600 m3/d 左右。气损主要由3 个方面的因素造成:该站采用气源为原料气,没有经过净化处理,气质差,含水量大,正常气损高;站内单流阀损坏,受上游网管压力波动,单流阀后的已经计量的天然气返回上游进一步增大气损;站内2 台老式压缩机填料气、售气机放空均没有进行回收,直接排入大气。

从表1 看出,随着销售气量的增加,输差也随之增大,因为工艺设备随着销售气量的增加而运行时间加长,各设备的良好状态变差,气损程度增大。2011 年全年输差达8.4%,主要原因是该站采用气为原料气,与郑州市共用1 条网管,每日3次错峰停机。停机后,前端管线压力降低,分子筛再生倒流入前端造成重复计量。由停机停再生实验得出,气损减少为300 m3/d 左右,输差降到5%以下。

表1 某加气站历年输差统计

2012 年上游管网改变,不再存在错峰,2012年输差逐渐下降。如表2 所示,2012 年1 月到3 月输差异常, 日均气损量达到1 300 m3, 输差达16%。气损增大主要由售气机和压缩机组造成。联系地方质检局检测售气机流量计,发现3 支加气枪中有1 支偏差达到了18%,更换后第2 日气损减少500 m3。检修2#压缩机组发现填料气泄漏严重,停用后日均气损继续减少500 m3,输差控制在5%左右。4 月初对2#机组活塞杆进行了更换,但5 月因1#机组填料气泄漏导致输差继续增大,5 月底更换1#机组后输差降低。公司已初步决定更换2 台压缩机和售气机,将压缩机填料气和售气机放空量进行回收,初步分析日气损量将控制在200 m3以内。长远规划中,采用净化气作为气源,进一步减少气损。

表2 某加气站2012 年输差统计

4 结论

1) 气源的气质好坏决定了加气站正常气损的大小,在建站时应尽量选择净化气作为气源。对于县城等管网压力波动较大的地区,压缩机的选型应充分考虑错峰的应对措施,建议选用变频、可调余隙式机组。日常运行时必须保证各工艺阀门的维护保养,特别是对于上游管网压力变化较大的站,单流阀坏后将引起气损程度增大,因此应合理安排压缩机组的运行时间。

第6篇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各项性能指标的不断提高,其应用领域也随之拓展和扩大,世界各大航展中已离不开新型无人机的身影。美国最近更是签署了法律,将向民用无人机开放空域提上了日程。

尝到了无人机军事用途的甜头:侦察和作战一肩挑

在近几年美军的反恐作战中,无人机不仅被广泛应用于侦察、通信和干扰雷达的活动,而且还经常被赋予作战任务,如美军曾多次使用攻击型无人机击毙和重要首领等。

与常规军用机飞行器相比,无人机具有续航时间长、成本低和不易被雷达捕捉的特点,特别是不需要人去驾驶,不以牺牲军人生命为代价,因此,在未来的战争中,无人机已被定义为不可或缺的空中力量,有着无限的发展和应用空间。

实际上,无人机不仅可以广泛运用于军事用途,而且在安保、戍边、搜索和营救以及其他民用领域,特别是在许多复杂、危险的空中活动中,业已崭露头角。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高性能、多用途无人机有着极其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商业潜力。据统计,目前民用无人机已经形成了大约10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正是考虑到未来战争对军用无人机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和巨大的民用市场潜力,今年2月14日,奥巴马签署了《2012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现代化与改革法》,该法要求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将公共和私人无人机的使用整合到国家航空管理系统中,其核心是向民用无人机开放空域,促进无人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美对无人机开放空域的时间表:2015年底为最后期限

根据该法案的要求,开放空域的无人机被划分为政府使用(公用)和私人使用(私用)两部分。对政府使用的无人机开放空域的时间安排是:要求交通部于2012年5月14日前,落实向政府执法部门发放无人机执照;2012年8月12日前,初步规范公用无人机安全性指标;2012年11月10日前制定公用无人机管理指南;2015年12月31日前制定和落实公用无人机使用最后标准。

对私用无人机的管理计划是:要求交通部于2012年11月10日开始制定整合私用无人机融入国家航空系统的“综合发展计划”,该计划包括对操作、审批和发放私用无人机许可的意见;要求于2013年2月14日前制定出最终计划,并于2015年9月30日最终确定“综合发展计划”;同时要求交通部于2014年8月14日前制定出允许私人小型无人机使用国家空管系统的安全规定,并提出进一步改进计划;最终于2015年12月14日落实“综合发展计划”的相关规定,为私用无人机的飞行彻底打开空域。

制约美无人机发展的最大障碍:隐私保护问题

向民用无人机开放空域是一件具有挑战意义的事情,在当今世界尚属首例。实际上从法案的制定开始,美国舆论就对向无人机开放空域的提议存在激烈的争议。

舆论担心的问题有很多,如技术研发的难度和投入、使用中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问题,以及先进无人机技术被窃取利用等等。但在所有这些问题中,人们普遍关心的是如何保护隐私问题,比如担心将来有一天自家的窗外或院子上空蛰伏着一架无人机,正拿摄像头对着自己,这将是极其可怕和难以容忍的场景。因此,在布鲁金斯研究所日前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有关专家将如何保护隐私问题,视为美国发展和应用无人机技术的主要制约因素。

斯坦福网络与社会研究中心研究员凯瑟琳·克鲁普说:“对民用无人机开放空域是一种创新,对美国来说既是好事,但也存在着挑战。”她认为,好处是使用新技术可以促进经济和相关领域的发展,对无人机自身技术发展也是一个促进;但面临的挑战是民众的隐私会受到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第7篇

总会在某个阶段,突然意识到自己的上进心已经被重复的琐事所羁绊,对一直热爱的工作产生了松懈,而过往的成功经验转眼间已经成为绊脚石……于是,我们不难理解,为何“茶满了”这个具有禅意的故事会让不少企业老总们感触颇深,奉为案头圭臬,并视其所阐释的“空杯心态”为个人修心、员工教育与企业发展的指引导向。

已经成为职场关键词的“空杯心态”,其实是一种心态意识,并不是让我们彻底否定过去,而是以放空过去的态度去开拓新的领域,用积极的心态来对待新的挑战。

小测试:

你是否处于“茶满了”的状态?

一个小和尚向老和尚学习禅宗。他讲了自己很多心得,希望老和尚给予指点,于是老和尚给小和尚倒了一杯茶。茶满了,老和尚还在倒,小和尚说:“师傅,茶满了。”老和尚这才住手。小和尚问老和尚:“师傅,请您指点。 ”老和尚说:“我已经教你了。 ”小和尚冥思苦想,终于顿悟:如果自己不把旧有的东西清除掉,又怎么能接受新的东西呢?如那只满了的茶杯,旧茶不倒,如何能添续新茶?

那么,身在职场的你,是否亦正遭遇这位小和尚的处境?不妨通过以下小测试,测测自己是否处于“茶满了”的状态。

1.最近的工作表现不尽如人意,提出的方案屡屡遭到上司具有充足理由的否定。

2.自我意识到正处于急需充电的状态,大脑总是在关键时刻空白一片,好点子出现的几率越来越少。

3.接手一些新项目总是习惯性地挪出过往的个案,大量复制其中曾获得肯定的部分。

4.已经有不少客户对你的方案提出了疑问――那曾经让大家耳目一新的创意点为何越来越少?

5.最近不止一次地萌发跳槽的念头,觉得自己已经彻底失去了上升的空间甚至是工作目标。

6.你总是有克服不了的危机感,并且有随时要爆发的焦虑。

7.现阶段完成的各项工作与目标相距甚远。

8.你已经在尝试放空自己,但是一时半会儿,不知道从何处着手。

测试结果鉴定:

以上 8道题若超过半数是肯定的答案,证明你已经处于准“茶满了”的状态,需要尽快对自己重新做一番检查,仔细思量到底有哪些东西或工作表现,可以跟自己尽快划清界线;有哪些优势可以继续保持,让其延伸出新的转折点,并以此作为基础,调整自我。

第8篇

关键词城区 公共开放空间 休憩设施

中图分类号:F294文献标识码:A

1 设置城区公共开放空间休憩设施的必要性

1.1城区公共开放空间的定位

本文所说的城区公共开放空间主要是指处于城市中心,具有自我领域,且汽车不得进入的户外公共空间,其主要功能是为了满足人们闲坐、慢行、用餐、交谈或观察周围事物的需求。由于现代城市经济的发展以及办公环境的紧张压力等因素,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户外公共的空间环境里休闲,寻求轻松的交谈和相处。当然,市中心的开放空间并不只是由白天聚集的办公一族午间休息时使用,它更多的是服务于当地的居民,将人群吸引到一起进行休闲活动。这样的开放空间表现为街道广场、建筑前庭、城市游园、公交集散广场、步行街和城市中心广场等多样的形式,但都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周围生活环境的不断期望。

1.2 设置休憩设施的必要性

人们在工作之余和活动之后需要休息,在城区开放空间里设置休憩设施正是为了满足不同层次使用者的不同户外坐憩行为。人们在公共空间中的户外活动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每一种活动类型对于物质环境的要求都大不相同。①必要性活动是人们在不同程度上都要参与的活动,包括了那些多少有点不由自主的活动,参与者没有选择的余地,应用在坐憩行为上如等人、候车等;自发性活动则只有在人们有参与的意愿,并且在时间、地点可能的情况下才会产生,应用在坐憩行为上如坐着晒太阳、看报纸等;社会性活动指的是在公共空间中有赖于他人参与的各种活动,是相当综合性的,应用在坐憩行为上如儿童游戏和交谈聊天等,多是被动式的接触。

各种坐憩行为都由人在空间环境中来完成,这些环境使用者包括等人、等车、闲坐、看热闹的个体,办公后在此午餐的上班族,玩耍嬉戏的孩童,交谈的伴侣、情人和一些有特殊需要的群体(如残疾者)等等。正因为这些使用者和户外活动的存在,城区公共空间休息设施的设置才成为必然。

2 休息设施的分类与功能

2.1 主要座位

在户外,人们常常是“在有座的地方就座”,②因此长椅是在户外空间中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休息设施,它能让人们有一种亲近归属的感觉,给人们提供一个由室内自然过渡到室外的交往休息空间。然而,当一些使用者在使用高峰期过后,如学生、上班族在此午餐后,排排的长椅会因为无人使用而显得异常空旷和不友好,也不易于管理。

2.2 辅助座位

当然,座位的形式不只是长椅,台阶、种植池、喷泉边沿、矮墙和小丘等处作为辅助座位仍是城区公共空间的主要休息设施。可以观赏风景的台阶,长满了植物的丘地和种植池既能够展现出空间的魅力,在没有人坐憩的时候也不会觉得荒凉。

2.3 座位的形式

对于主要用作静态活动而不是行人通道的公共空间,是必须提供多种形式的休息场所的。休憩设施是“坐”的基础,要将上述主要座位和辅助座位在环境需要中相结合。空间中多硬质铺地的休憩空间,可以安排不同形式、不同色彩、不同长短的座椅,也可以将种植池、喷泉的规整外沿作为休憩设施;空间中多绿地的休憩空间,人们可以选择林荫、向阳、私密和公共等各类坐憩方式。绿地中的高差变化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让他们在花坛、树穴、台阶、矮墙、挡土墙、置石、甚至构筑物的孔洞中自在地坐着。人们大都坐在背靠绿树挡墙,面对有人行走或活动的区域,十分符合行为心理学的动态。

3 设计和摆置坐憩设施的原则

3.1 适宜性

不同的人习惯不同的坐姿,在设计时为了服务于多种使用者,应该在一个空间内尽量提供多一些的座位方式,尽量让每个人都能选择到最适于自己的坐憩环境。经研究表明,座位或倚靠设施在形状、尺寸和布置上的多样性极大的影响着对城区广场的潜在公共使用。③休憩设施的摆放要注意朝向,除炎热的天气,人们多喜欢阳光好的地方,但也要注意朝向的多样性,这意味着人们在不同方位就座时能观察到不同的景致,满足不同人的喜好。座位材料以舒适为宜,要充分考虑安全因素,避免形成过于尖锐的角。木制椅,温暖亲和;而其他材料,如石材、金属、混凝土等则较凉和硬,若表层粗糙还让人觉得会磨破衣物甚至损伤皮肤,用在辅助座位上体现环境空间就别有效果。

3.2 引导性

供人们坐憩的休息设施可以有多样的形式,而同一形式的设施运用得当,也是可以引导人们进行多种方式的休憩行为的。最适合“坐”的形式往往也是最简单的形式。(下转第189页)(上接第187页)用明了的几何形体表现座椅,常常能更多的实现“坐”的可能性。如一处公共空间里的大型正方木制无靠背座椅,尺寸为1.2m.2m,它就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的座位形式,可以满足不同人群和视线要求。要是两人使用,可以很舒适的坐在上面,中间还有足够多的位置放置饮料和食品;若是加到三或四人使用,彼此间的距离仍然可以保证相对的私密性;如果这三四个人是熟人,那么这张椅子完全可以发挥桌椅共存的功能,引导人们在此实现亲密交谈或下棋打牌的活动。

如果是舒适的长椅,则数量不宜太多,长度也不宜过长,为防止醉酒、闹事者和流浪者在此长时间逗留,可以用扶手等将长椅作适当分隔,引导人们注意,这张长椅是供多人使用,而非一人能躺卧的。

在坐憩设施的使用上,女性往往比男性更为挑剔该坐在什么地方,对于干扰也更为敏感,会花更多的时间考虑各种可能性。因此,使用者的年龄越多样,性别比例越趋于平衡,那么也说明此空间的使用频率高。那么,如何让使用者的性别比例趋于平衡成了设计和设置的关键。在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和卡罗琳・弗郎西斯编著的《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一书中写到:女性追求“后院式”的体验(舒适、解脱、安全、节制、放松),而男性则追求“前庭式”的体验(公开、社会交流、参与) 。要将这两种使用方式整合进一个公共空间内,不同的座椅在空间上能作出识别和引导,无视线遮挡,少靠背、扶手,处于环境开敞边缘的座位深受男性使用者欢迎;半包围、半遮挡的,林荫的较私密的坐憩空间则深受女性使用者亲睐。只要在空间环境里恰当的处理好多种形式的座椅的分布,这些座椅就能自动的引导人们融入到空间中来。

3.3 整合性

在现代公共空间中,坐憩设施的设置不再单一,也不应再单一。将座位与种植结合起来,与照明结合起来,与色彩结合起来,与标识结合起来,与公共艺术雕塑和环境小品结合起来,都是能改善环境功能和整合空间的方法。如将座椅安排在种植池拐角的凹面,既充分的利用了空间死角,又给了使用者一个环境氛围的背景。再如将本是一树一池的模式变为整体连续的休憩设施体块,既巧妙的分割了空间,也给人们舒适、大气的感受。还有的的树池座椅,形式上无其他特色,却能让人们被其鲜明的色彩所吸引,将醒目的红色整合在方木座椅里,也调适了人们的心情。又如将座椅与照明结合起来的方式,在白天不用灯光时,人们可以圈坐在木制灯架面上,使空间不罗嗦,晚上亮灯时则又是一番景象。“当户外空间的质量不理想时,就只能发生必要性活动;当户外空间具有高质量时,尽管必要性活动的发生频率基本不变,但由于物质条件更好,它们显然有延长时间的趋向。然而在另一方面,由于场地和环境布局宜于人们驻足、小憩、饮食、玩耍等,大量的各种自发性活动会随之发生”。④因此,在空间环境坐憩设施的设计和设置上,我们要遵循整合性的原则,将坐憩设施与其他设施很好的融合在环境里,为人们创造出更多适宜户外交流、休憩的空间。

4 小结

思想是无止境的,通过一些设计手法创造出更好的户外休息设施,提高城区未来公共空间的质量,鼓励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促使人们走向更具活力和更加健康的公共场所,是我们必须要努力追求的。

注释

①[丹麦]扬・盖尔 著.交往与空间(第四版),何人可,译.2002:13.

②[美]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罗琳・弗郎西斯.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 (第二版), 俞孔坚,孙鹏,王志芳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35.

第9篇

运用“开放空间”技术,班规议事流程可以这样进行(以45分钟为例):

1.动员启动

新班初组建,我通常会先请学生用关键词来说说理想的班级应该是什么样的,还可以运用NLP的“未来景象”法调动学生的青春的激情,然后因势利导提出,为了彼此间良好的合作和支持,制订新班级的约定――班规。

这个环节一般不超过5分钟。

2.畅谈提出议题

以头脑风暴的形式组织全班学生自由发言,“咱们需要什么就对什么进行约定”。通常班规的制订大多是关于考勤、卫生、作业、课堂纪律、仪表等方面的,还有学校的特色议题,比如我校就有走读生自行车摆放问题,另外,学生若有创意贡献也是很好的。足够的议题为后面阶段的讨论做了准备。

首先,按照座位就近的原则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人数通常5~10人,尽量人数平均;班主任提出要求:不允许私下交流,不评论别人的发言,发言简短;然后限定小组讨论时间,每个小组产生一名记录员,如实记录所有人的想法;最后选派代表把本组讨论结果写在黑板上。

小组开始讨论之前,班主任可以做一个小竞赛,比如看看哪个小组贡献的议题最多、最有意义,激励一下,学生参与的热情会更高。有时学生们会关注有什么奖励,通常我会先神秘一下,然后在这个环节完成之后兑现,比如让全班同学对这个小组竖起大拇指说“你牛!我服了你!”这类的话,或是事先准备一些卡片写上一些励志的话等作为奖品。总之一条,奖励遵循成本尽可能小、精神激励优先的原则。

学生小组讨论过程中,班主任的巡视非常重要,个别慢热的组,及时指导,减少班级“游离分子”,当学生有更深入的思考时,及时鼓励和肯定。此外,还要注意,讨论到具体如何执行的层面时,若出现学生不自觉地评价甚至否定他人、小组讨论陷入僵局等现象,班主任要及时指导,推动小组讨论继续下去。

这个环节一般以5~8分钟为宜,小组讨论时间一般3~5分钟。

3.投票确定议题

班主任引导学生对所有议题进行归类整理,比如迟到、旷课属于考勤,教室地上的纸张果屑、墙壁乱涂乱画属于卫生等等,把大的类别比如考勤、课堂纪律、卫生等挑出来,对小的议题编号,按照每人3票进行表决,按得票多少顺序来确定下一环节讨论议题。票数靠前的3~5个议题作为下一环节的规定任务,票数靠后的议题作为备选项目,时间允许的话也进行讨论,时间不足时交由班委会在课后收集大家建议完成。

这个环节中,尊重学生的投票结果非常重要,如果班主任加入自己的意见强行扭转学生的决定,那就完全与“开放空间”让每个人都感到安全、信任、放松的初衷相背离了,以后学生就很难信任班主任了。如果班主任觉得很重要的议题票数偏少怎么办?我的做法常常是现场以学生的意见为准,在最后成文的班规中写明班级每个人包括班主任和科任老师有提出修改动议的权利,为日后调整做好铺垫就成。好班规都是在实行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的,不妨给学生一个试错的空间,这同样是一个有效的学习过程,同时,这样出来的班规能让学生真正心服口服接受其约束和管理并自觉自愿遵守。

这个环节一般3分钟左右。

4.小组讨论

确定议题后,班主任介绍“开放空间”四个规则(在场的就是最合适的、凡事必有原因、开始了时机就到了、结束了就结束了)和两大法则(大嘴法则:所有发言都值得接受;大脚法则:用双脚自由选择加入小组,以本组讨论为主的前提下还可以自由选择临时去别的组,做只看不说的“花蝴蝶”或是看到了还给点儿建议的“小蜜蜂”都可以)。以班级各委员为组长,由学生自己选择关注的大类别加入讨论小组,比如对考勤感兴趣的就参加考勤委员牵头的考勤小组;如果某小组人员过少,可以由组长向全班发出招募邀请进行人员调整,人员充足的情况下还可以一个类别由两个小组同时讨论;如果组员人数比较多,如10人以上,通常会配备副组长一名,由小组成员选举产生。由组长组织大家进行讨论。

一般在班级中使用“开放空间”之前,我会事先在召开班委会会议时使用一两次“开放空间”进行议事,让班干部们基本熟悉其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比如大嘴法则是允许大家畅所欲言,班主任示范如何放下教师身份平等地在过程中引导所有人说出自己的想法。不否定所有想法,这一点非常重要,这份安全和允许是大家积极献言献策的保证,同时在讨论进入辩论时引导大家把焦点放在“解决”上,总是从每个人的想法中看到可取的部分加以肯定,引导所有人看到更多的可能性。我还会给组长一张“温馨提示”,以在最初几次讨论时起到提示的作用,内容是这样的:

作为组长,现在你和小组将共同对议题的进程和结果负责。以下几个建议对你们的工作会有帮助:

(1)不妨从自我介绍“是什么打动了我来到这个小组参与工作”开始。

(2)自己阐述或是花一两分钟讨论一下你的议题内容。你希望大家从哪些方面,用什么方式提出建议。通过你的讲述或是大家的讨论,调动组员的动力,导引议事方向。

(3)你想怎样组织这场讨论?或许可选择――

一个主持人(带领讨论,但切记的是让所有人都能参与);一个记录员(保证讨论结果记录完整――使用记录纸);一个敲钟人(掌控时间,提醒大家还有多少时间)。

(4)大家共同注意开放的氛围和原则(四个规则和两大法则)。对于不同的想法,小组内部能民主表决确定的由少数服从多数,如果分歧较大则忠实记录下来提交班级共同讨论。

这样,即使是第一次接触“开放空间”,组长们也能引导组员很快进入角色,深入讨论。

“花蝴蝶”和“小蜜蜂”的设立提供了一个机会,当学生同时对多个内容感兴趣时他都可以兼顾到,有时偶尔来客串的人常常会比小组固定成员更容易看到问题的突破点和提出新角度的建议,这样即使偶然的灵感也能变成班规制订的有力资源。与此同时,这两个“角色”常常让班干部有很多担心,万一同学们走了以后不回来怎么办、有人趁机偷懒怎么办、有同学因为自己的个人原因乱说怎么办等等疑问常常被提到。班主任在事先的班委会议事过程中不断地传递出“信任”的能量很重要,以身示范让组长学会――相信每个人都是希望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的,每个人都已经具备使自己人生变好的能力和资源,即使有同学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提出某些想法,但同时要看到他对集体的信任和期待,看到他是渴望班集体能接纳他的,引导班干部学习用包容、开放的心吸引同学们的积极参与。

这个环节通常时间较长,安排15分钟左右的时间,期间班主任在教室巡视,关注讨论进行情况,给予适时的指导、答疑和各种情况的应对处理。很重要的一点是时间控制,通常我会有一到两次倒计时提示,便于全班整体进度的把握。

5.智慧分享

讨论结束,由各组介绍本组的讨论成果,由全班同学进行表决。一般情况下,由于这些规定都是学生自己设定的,要注意的各种情形和事项学生通常在讨论中已经有考虑和安排,所以大多能当场通过,确定为班规正式条文。有个别组内已达成共识、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形成条文的,由组长在会后的规定时间内明确成文上交,另行安排时间表决。而对组内分歧较大的内容,则单独拿出来提交全班讨论解决,班主任可以直接给出建议。每当遇到这种情形,我更多的是引导学生看到分歧的焦点在哪儿,以及看似分歧的各种观点背后是一样的制订自己能够遵守的有效班规的愿望,然后再引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我们不是一次就制订一个完美的班规出来,真理就是一个不断接近的过程,只要我们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就可以了。当然,不论怎样,所有形成的班规正式条文都必须是学生集体通过的。

这个环节通常15分钟左右,班主任需要特别注意让每个人都感受到被全然接纳,同时坚持讲究效果,始终关注如何解决的原则,不是去评判是非、对错、好坏,这一点是决定“开放空间”效果的核心前提,更是议事良好开展的关键点!

第10篇

陶潜很纯粹,所以他毅然选择了归隐,从此过上了“有酒盈樽”“采菊东篱下”的闲适生活。

屈原很纯粹,在奸佞的诬陷下,在楚怀王的不解中,他选择了用投江来结束自己悲惨的一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刘禹锡很纯粹,正直春风得意,却惨遭贬谪。他不同于柳宗元的忧郁苦闷,对于贬谪,他乐观接受,虽自喻“病树”、“沉舟”,却也足矣见其心之大。

人之心非江河湖泊之大,仅一拳即可度量,若内心劳碌,不仅苦了自己,也烦了别人。一心一意,方能洒脱。

杜甫的一生,可谓是颠沛流离,无家可归。本有一腔报国壮志,却难酬啊!长安十年,他受尽了屈辱,最终只沦落到了漂泊。“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结果在一叶扁舟上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杜甫为何不能像李太白那样活得潇洒呢?“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样的话、这样的事,杜甫从来都没有做过,只因他心系太多,无法放空身心啊。

南后主李煜,奇才也。琴棋书画,无所不精。本可以清静的当个皇子,却误打误撞的成了皇上。心本来就没在这上,自然成不了大事。国危之际,妻子病逝,自己更是不顾国家大事,与小周后沉溺于欢爱之中,最终投降亡国。可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若是早知自己投降,何必苟延残喘的活着呢?

许多人每天忙忙碌碌,一事无成,是因为对细枝末节的琐碎关注太多。

做人纯粹点,做事才能痛快点。汪国真说:“凡是到了的地方,就是昨天。”既然已成昨日,何必留恋不舍。整装待发,这世间还有很多你未曾到过的地方。凡心所向,素履所往,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纯粹做人,痛快行事。放空身心,你会发现,浮华的世间,亦有你想要的广阔天空!

高三:柚子青年

第11篇

1 刘心仪 制药厂研究员 31岁

地标:北京

充电方式:冲向奥特莱斯

我们这种工作真的很需要注意力集中,一旦出纰漏,会出大问题,所以在工作时会一直很紧绷,试过一些放松方式都觉得不够有效。运动吧,工作一天下来精疲力竭,运动完了爬都爬不起来;旅行吧,提前根本没有时间安排,真的去了也是状况百出;吃东西吧,又不是天生吃不胖的类型……后来一个朋友介绍我去逛北京周边的奥特莱斯,我一下子就觉得找到了“爱好”!奥特莱斯大多数都是小镇风格的,自成一体,里面可以逛逛大牌店,也可以吃吃喝喝,随便逛逛拍照风景也不错。对于我来说算是一次性满足了多重需要――既是逛街,也是度假,甚至有点出国旅行的效果。

所属类别:发展爱好型

口号:只要我喜欢就行了

特点:可能花钱,也可能赚钱

总结:购物也算爱好吗?算!有的人天生喜欢购买东西,享受这个过程,也有人天生喜欢制作东西或者囤积东西,这都是“爱好”。不要把买东西单纯理解为“败家”,买东西很多时候是提升生活品位的最佳途径,有了一双好鞋会想要配一个好包包,你会更有动力去努力赚钱;有了一条漂亮腰带会想要一个好身材,你会更努力去健身……就像是投资一下,很可能变成你拥有更好生活的起点。

2 小栗子 视频编导 26岁

地标:香港

充电方式:周末吃遍每条街

在英国读完研究生就没有回家乡,在香港工作有点孤单,压力又大,在这个购物天堂想要“买买买”又没有那么多钱,就灵活变动一下去“吃吃吃”。钱花少少,满足大大。以前只知道香港有很多茶餐后但真的吃起来,原来每条街都各有特色。有明星开的冰店啊,陈奕迅也会去的牛奶公司,还有Angelababy那家赫本风格的餐厅……如果吃太多就不搭计程车,搭小巴或者走路回家。因为平时下班时间不固定,我一般是约朋友周末一起吃,一来有人可以聊天,二来可以多点几个菜哦。

所属类别:吃喝解压派

口号:吃起来,没烦恼

特点:解压快,容易胖

总结:人类本能有一个特点,就是潜意识里觉得“我还能吃东西,我就是安全的”,所以解压最快、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吃东西,这一点毋庸置疑。一两个人的饭搭子最好,太多人反而会变成令你觉得无聊的饭局。一起去吃饭的朋友一定要选志同道合的“吃货”,才会一路惊喜,不会扫兴。唯一的问题是:吃得太多,吃得太杂,真的会对身体造成压力。因此,只建议年轻人这么做,一旦超过30岁,还是少吃点为妙,吃太胖你会压力更大。

地标:广州

充电方式:上下班骑单车

娱乐编辑就是那种恨不得24小时都要盯着明星微博,生怕会错过“我们”、“生了”、“分手快乐”……尤其是像我这样的小编辑,更是希望能多点时间在工作状态。我有一次听广播说“脑力劳动累了,就做点运动,可以帮助放松,而且对身体好”,于是我就买了一辆自行车,上下班骑车。一来可以不用特意去健身房锻炼了,二来上下班路程中可以听听广播、听听音乐,让大脑可以想点别的,也就不觉得太累了。对了,我最喜欢挑林荫路走,真的很开心啊!

所属类别:上下班运动派

口号:用运动给身心做按摩

特点:不刻意,不疲劳,超健康

总结:骑车上下班,或者走路上下班,甚至滑板上下班,都是很好的小运动,既能活动一下在办公室变成僵尸的身体,又能让你在运动的过程中暂时放下工作压力,舒展身心,这相当于用小运动给自己的身体和大脑做按摩。适合一切工作地点离家不太远,且道路环境良好的。如果你家太远,或者道路不畅,就算了,一来会太累,二来会有危险隐患。而且这种将通勤时间转化为健身时间的方法,绝对可以让你2个月之后便看得见塑形效果,尤其是现在流行的Fixed Gear(又称单速车、固定齿轮自行车),效果更是惊人!

4 孙宁宁 房产经纪人 27岁

地标:上海

充电方式:请短假放空

做这一行的工作压力大真是大过了天,不光是一单接着一单的紧迫,而且每一单都要担负责任,一笔笔账目都要清清楚楚,一手托两家的事情真的不易做。我很难能真的请长假去玩,所以一般是把年假拆分开来一天天用。比如周末已经2天,我就再多用1天假期,这样3天时间,我一般不会去旅行,因为短途也挺累的,我会选择纯休息,3天时间什么都不想,工作电话关上,在家里收拾房间,或者和朋友去逛逛街,看看电影,一般到了第三天觉得整个人状态都好了。

所属类别:放空派

口号:感觉累了就放空自己

第12篇

完美孤独

她行走在撒哈拉沙漠里,像是只有脚步,就那样迈着,一个人。没有方向,一步步的沙印是她的痕迹,有的只是内心的一份狂热。累了,就躺下,放空躯壳,才会如此轻盈,在空气里融化。也许是有这么一份坦荡的灵魂,亲爱的Echo才能在沧海一粟中敢去与天地认朋友,才会渺渺茫茫,归彼大荒。即使是荷西的死,也只能做一个稻草人,想起当年梦里花落知多少。即使是悲伤,也不让别人难过,因为没有答案。

她坐在迎亲的花轿里,新郎却是马文才。跳动的灵魂怕是早已追寻梁山伯而去,心已醉,意难伸。一座放空的躯壳像尊石蜡,凉进了心底。当初好梦匆匆醒,如今怕见鸳鸯作对飞。早已做好准备,才能在那一刻义无反顾的跳进了那个坟墓,山伯的旁边,铸成一场蝴蝶梦。还他此生此世今生前世,从此双双飞过千生万世去。尽管是没有躯体。

他游走在旧时上苑,触摸着雕栏玉砌,才明白“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好吧,从此别过荣华富贵,就做一个自由地“南面王”,吟遍万水千山,忘掉四十年来家国。那一首首泣尽血的绝唱,洗过浓妆淡抹,却更饶烟水迷离之致。是什么样的性情,写下了如此犹伤促碎的辞话,登上千古词坛?

人的一生做了多少回发自内心的事?有多少行走,又有多少次停留?身上到底背着多重的行囊?又是什么让我们放下了自己,使沿路的风景沾上厚重的世俗的尘灰?内心的空灵,哪是一个虚伪的笑容足以填充?我不想有一场众所皆知的旅行。

很多事情不是谁说了就算,多少次失望就有多少次期盼。而我却期盼过一个这样的生活:再没有谁的脸色需要照顾,也没有谁的难题需要应付。当别人远离时,大不了说一声伴侣只不过是身外之物,单身的日子我没有虚度。有那么一个时候,我真的想过一个这样的生活。

可是,再完美的孤独算不算美中不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