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形容不靠谱

形容不靠谱

时间:2023-05-29 17:48: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形容不靠谱,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呜呜轩轩属于东北的方言,形容一个人咋咋呼呼,爱忽悠,喜欢吹牛,不靠谱。

呜呜轩轩有一些同义词,列举3个,如下所示:

1、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合实际,出自清代吴敬梓所著的《儒林外史》中的第十一回;

2、信口开河:比喻随口乱说一气,说话没有根据,不可靠,与其相关的典故是元代王实甫所著的《西厢记》中的第二本第三折;

3、信口雌黄:指不顾事实,随口乱说或妄作评论,有提到该词语的是晋代孙盛所著的《晋阳秋》。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有个未婚同事说,他们是我心目中的金童玉女,若离婚,我就真的不相信爱情了,这辈子都不结婚了!其他几个同事连声附和。

下班回家,和一大学同学闲聊何时结婚。她怅然长叹:“极度犹豫中!看新闻,某某和某某要离婚,那么好的一对儿都离!干脆不结,结了还要离,麻烦,何必去浑水!”

真是憋不住了,他们的爱情干卿何事!

他们是分还是合竟能说明爱情存不存在?你给他们背负的东西未免太重了!他们可以凭他们的知名度,代言某产品,但他们能代言爱情吗?瞎扯!这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就凭他们的分分合合说有就有说没有就没有的?

最要命的是,他们分分合合竟能左右你对爱情的看法,甚至还能阻止你进入婚姻?你脖子上顶的脑袋到底有还没有?

整天吆喝你的青春你做主,平时别人一代表你,你马上愤愤然跳出来,怒斥别人有什么资格代表你。现在倒好,让别人代言了你的爱情!

蠢啊,迷途的小羔羊!

或许你这边厢正纠结世间爱情有还无,那边厢闹离婚的那一对突然爆出各结新欢了,过得甚幸福。可笑吧,你的爱情他们代言,他们的生活你跟不上脚步也找不着北,人家也不屑理会你如何万千感慨!

得!河水深浅,小马过河方可得知。要想知道梨子味道,你得亲口尝尝。别还没摸着爱情的门,就让别人在你的舞台上唱衰了戏!

别人的爱情根本不关你一毛钱的事,一分钱的事也不关。

这个地球离了谁都会转,他们散不散伙,爱情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不来不去。

想知道爱情存不存在滋味是酸是甜,扛好你的脑袋,迈出你的脚,大胆地爱你的去!

倘若你偏就愿意让别人当你生活的搅屎棍,没谁拦你!只是啊傻瓜,你这个样子,用“很傻很天真”来形容你都便宜了你!

私奔不靠谱,姐妹请缓步

村姑阿花

男人偶尔冒的浪漫主义的泡泡,看着漂亮,但不消一会儿就破了,你还想拿去做标本,真会做梦啊。

私奔的话题貌似已经接近尾声,早有网友在微博上称:“一番折腾过后,(王功权)近日已悄然潜回到北京,跟老婆复合了,这场闹剧已杀青,大结局是:莺已飞,鸦归巢……”主人公王功权也在微博上证实“目前我在家”,据说还是私奔女送他回家的。

犹记当初,我一哥们儿倍儿艳羡,叨叨着:做人当如王功权,“若为爱情故,余者皆可抛”。可是我们都忘了,时间是位还原大师,待它抹去一切神秘的炫紫和魅惑的猩红后,余留的依然是或空洞或平实的苍白。所以私奔男在老大不小的年纪体验了一把不适当的激情后,狡猾地溜了――这,太正常。

哈,好大一条乌龙!纵观整起事件,最淡定的当属王的现妻,在王对别人的感情和利益一再“阳痿”之时,她明确表态“记得我和原来一样在等你”,结果赢了。最悲催的就是私奔女王琴,在周遭强烈反对之下,义无反顾随王出逃,她以为彼此崇高的爱情可以冲破私奔贬义色彩的枷锁,可她的王郎,却给她上演了一出“念想很丰满,私奔很骨感”的大戏。历史只是在重蹈,没有颠覆。

辗转、流亡、追魂夺命call、爱情……瞧瞧这些关键词,你还真以为自己在演肥皂剧啊!你抛家弃业蠢蠢欲动,本已铁了心做好与情郎“誓死走天涯”的打算,无论多苦多难,再怎么历尽风霜雨雪,都要和他并肩作战,自个儿把自个儿都感动哭了,多不容易啊,多豁得出去啊,多大无畏精神啊!

可是,醒醒吧!天亮了,别做梦了!一翻身,才看见枕边人没影儿了,因不堪压力,已撤,你也麻利儿撤吧,保重!勿念!这才发现包裹犹在,心却空了,被窝的温度尚存,情却已哇凉哇凉。你以为会是连续剧,没想到他给你剪成了短剧。

不知道吗?男人向来奉行现实主义,他们偶尔冒的浪漫主义的泡泡,看着漂亮,但不消一会儿就破了,你还想拿去做标本,这不是自欺欺人是什么?他们把感性当作零嘴儿,调剂而已,你却要让其成为大餐,不甜到哀伤才怪!

第3篇

筷子兄弟又火了,这一回是“烂大街”的《小苹果》。除了让耳朵怀孕的歌曲本身之外,集荒诞与感动于一身的MV也是一大亮点。依旧是小人物的故事,依旧沿袭笑中带泪的风格,荒唐的另一面是直击心灵的柔软。

肖央和王太利,两根相差11岁的“筷子”,形容彼此一个“少年老成”,一个“内心住着小女孩”。

不靠谱的小人物成就了小人物

没受过什么专业训练的王太利在酒吧里唱歌。往往是混不下去了就回老家疗伤,心情稍一平复,歌星梦又死灰复燃。

手里有点积蓄后,王太利开始折腾自己的公司。组织艺人培训、开饭馆,尝试了很多,结局都是失败。因为不喜欢市场上流行的一些港台曲风,王太利尝试自己填词谱曲。

“我发现自己创作的才是最好的,这种方式更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旋律和表达内容。”然而梦想和痛苦可以写进歌词里,但脚一落地他就是一个小老板,如何维持经营才是当务之急。

一次他手里来了个急活儿,但四处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当时王太利住在中央美院旁边,中午吃饭的时候,心急火燎的王太利抓着坐在对面的一个陌生男生就问他认不认识导演。

然后他就跟肖央认识了。在王太利眼里这学生认真、谦虚,出价还不贵,比自己合作过的所有导演都靠谱。

虽然还是一名大四学生,但肖央早就获封一美称――“活儿王”。从大一开始他就给人画插图、拍广告,大学四年没让家里掏过一分钱学费。

“但广告一般都是不懂的人去指挥你,你就是帮人家卖东西。自发的创作是娱乐自己,被逼的创作就得娱乐别人。”

筷子人堆里

几番合作,两人发现相互的共同点不少――都不爱热闹、不喜欢酒局和KTV;都喜欢音乐,喜欢聊天。“这个特难得,我们说的话互相能听懂。”

王太利想去彩铃里掺和一把,但肖央却有一个更大的计划――自己拍摄一部MV。

在他的忽悠下,从没演过戏的王太利反串了一位昭和时代的艺妓,他自己则出演武士。MV短片笑果十足。

“我真能看出来,老王心里住着一个小女孩儿。他嘴里说不爱演,扮成女装后乐得都不行了,高兴地跳啊扭啊。”

《男艺妓回忆录》在猫扑网上线了。他们为这个即兴组合起了个名字――筷子兄弟,寓意:俩人,一个团队,酸甜苦辣一起尝。

让他们吃惊的是,网友的反响异常热烈,大呼“中国就缺这样的娱乐人才”。新浪、优酷、土豆等网站纷纷推荐,一周内就获得了上千万的点击率。此后《男艺妓回忆录》拿下了新浪播客大奖和大旗网年度最佳娱乐视频奖。

凤凰传奇?猛龙过江!

《小苹果》作为电影《老男孩猛龙过江》的主题曲,却在电影还未上映之时率先爆红。通俗的节奏感加上接地气的歌词,老少咸宜。不仅网友们空前响应,就连明星们、专业舞者,甚至是大爱广场舞的大妈们皆是“小苹果粉”。

《小苹果》由此被贴上了“神曲”的标签。凤凰传奇不可避免地被拎出来与筷子兄弟做比较了。

肖央笑着说,虽然凤凰传奇被黑为“农业重金属”,但实际上音乐技巧还是十分高大上的。而《小苹果》其实主要以搞笑为主,创作基调完全不一样。

王太利也说,小时候常听迪斯科舞曲,这次用复古节奏搭配,是对流行的一种致敬,也是对青春的怀念。为让大家更容易接受,能瞬间把人们带回那个所有年轻人都会去舞厅跳迪斯科的年代,这首曲子一共改了40多遍。

第4篇

55岁的赖声川表示《宝岛一村》内很多的故事都是与致力于保护眷村文化的资深电视制作人王伟忠先生共同讨论出来的。52岁的王伟忠对于保护并保存渐渐消逝的眷村文化相当用心,不仅拍摄纪录片更制作有关眷村电视剧。在人际关系紧密的眷村中长大的王伟忠甚至形容眷村是“大人们的难民营,孩子们的游乐场”。“这些眷村是我们重要的历史,然而却没有很多人去写与它们有关的故事,”赖声川说,“我认为有一种真正的怀旧气氛,一种迫切性来好好保存这些眷村的回忆”。

《宝岛一村》的力量很大,它在寻找、寻根,重新定义解释台湾。而这也是宝岛一村原班人马的最后一次演出,此次巡回演出结束之后,很多演员将会引退。所以,所有的精彩都值得期待,所有的机会都迫不及待。

演出季进行时

深圳

《活着》时髦乡土范儿

像《活着》这样的戏,即便在今天,仍然算得上是先锋中的先锋。有了大师余华的给力原著,加上黄渤充满张力与想象力的精彩发挥和袁泉沉稳有质感的演绎,难怪有观众评论说《活着》简直是既时髦又有趣,可谓超值回票价。

《活着》

时间:2012.10.29—2012.10.30

地点:[深圳]保利剧院

票价:?180/280/380/580/680/880

时间:2012.11.02—2012.11.04

地点:[广州]友谊剧院

票价:?180/280/480/680/880

哈尔滨

《乌龙山伯爵》麻花依旧开心

本来一无所有的主人公,一夜之间就要变成百万富翁,然而所有不靠谱的乌龙故事,到底要如何收场,且要观众记得爆笑之间不忘好好琢磨一番。作为开心麻花经典剧目之一,《乌龙山伯爵》带来的永远是不折不扣的欢乐与轻松。

上海

《钢的琴》:质朴之间动人心

一部小成本制作的电影,因为缺少资金差点就半路夭折,岂料最后却大获成功。如今搬上舞台,这个讲述了社会底层普通人之间动人情感的故事,能不能再一次打动观众的心,靠得不是“新瓶装旧酒”,而是有着实实在在的出彩处。

上海

《妄谈与疯话》

都市“贱骨头”的心声

根据作家六六最新同名文学作品改编的《妄谈与疯话》,将其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搬上舞台。剧目由小剧场情感话剧王牌导演李伯男和青年导演何念联手打造,选取了原作中五个故事点,集中展示当下都市男女关于友情、爱情,生活、生存的种种现状。

《妄谈与疯话》

时间:2012.11.07—2012.11.11

第5篇

但“三”就不同了――

三只手,三岔口,三上三下,以至于三国等等,是说一种有别于常态的状况、情势。总之,是指一种特殊性,一种例外。

比如击掌。在中国人的习惯中,是表示一种承诺和盟约。晋剧中有一整本戏叫《王宝钏》,其中有一折子叫《三击掌》,说的是唐丞相王允之女王宝钏与贫苦出身的薛平贵相爱。王允嫌贫爱富,强迫女儿退婚,父母争执不下,以三击掌而反目,宝钏遂下嫁寒窑,孤守十八年。

事态之所以严重,是民俗中视三击掌为不得了的大事。一击掌为盟约不再;二击掌为劳燕分飞;三击掌则恩断义绝,连血脉之情都弃掷了。

中国古代文人屡屡将“三”运用到诗词中去,却也演绎得别有情致。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首杜甫《蜀相》诗中的两句,是说先主刘备三顾茅庐,为求得诸葛孔明的雄才大略;而诸葛孔明面对先主的嘱托和后主的期待,匡济危难,报国尽忠的情怀。三顾而非一顾两顾,是说刘备的求贤若渴,也说明成就一件事,其经过的艰辛和不易。周汝昌先生言:“有此诗之沉挚悲壮,结作痛心酸鼻话,方有精神。”

其实,人的认知,也可作如是观。

在德国海德堡之内卡河北岸,有一条风光优美的著名“哲学小道”。是当年大哲学家黑格尔常常漫步遐想的地方。小道蜿蜒而上,如之字形,黑格尔的许多著名学术观点,是在这形似“三”字的小道上形成的吗?但马克・吐温的旅欧见闻,英国画家透纳的著名风景画,却真切地由此发端。

我们常说的认识,是一螺旋式上升过程。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个三段论,是著名的哲学命题,也是人的认知过程的真实写照。

第6篇

1、权威跟经验不靠谱。​

2、先超后抄不靠谱。​

3、极客用户也不太靠谱。​

4、光看数据不靠谱。​

5、单点的专注不靠谱。​

在波诡云谲的移动互联网新战场,什么才是靠谱的创新武器?​

口述:何小鹏UC优视创始人、总裁​

移动互联网创新的那些坑,实际上是UC和很多公司在过去所犯的一些错误。有些坑,我们甚至跌倒不止一次。今天与大家分享,就是让大家多知道一些可能会可能会碰到的坑,能够在将来的创业过程中少走一些弯路。但是在公司不断探索、创新的路上,我相信所有的人都要不断学习,没有老师,只有共同学习者。​

坑一:权威跟经验都不靠谱。​

在做产品之前,很多人首先会问旁边的人,特别是他们相信的人,到底该怎么去做,或者现在的想法对不对。实际上,别人对你的认可和不认可都有可能存在,这是很正常的。UC创业早期,丁磊、雷军给我们很多建议,投资人也出谋划策,甚至包括其他公司的创始人也给我们建议。现在看来,没有一个建议是真正完全正确的。这么多年下来,我记得最清楚的是IDG的投资人杨飞,当时他给我提出一个设想,他说我们将来的初步商业模式应该是类似“hao 123”。那时UC浏览器上面根本没有导航。过了若干年,我再回想起来,觉得他这句话很正确,这件事让我印象深刻。​

实际上,所有过来人的经验都是建立在他过去的经验基础上,但他在新的经验上能不能一直保持正确?我想很有可能不是对的。UC内部有很多产品经理直接向我汇报,我最怕产品经理什么?就是我跟他们讲过我的一些思路、想法之后,我会坚定地带着他们做下去,但是半年之后他们很可能已经改道。也就是说一个人再有经验都需要变化,就像刚才金错刀讲的雷军一样。雷总创办小米之后,所采用的打法与金山时代完全不一样,以前有KPI,现在没了;以前他们经常开会,现在变少了。上星期我碰到雷总,我第一句话就说,你做小米那么成功,怎么看起来还更加年轻。因为早前金山上市的时候,雷总特别瘦,脸色非常苍白;但他现在真的越显年轻,更精神,然后我说我老了,雷总趴过来看了看我的头发,说白头发确实多了很多。实际上我的年纪比大家想象的要大很多,我今年快40了。​

我给大家分享一些经验、权威上的具体案例。过去我们把一个产品分为三块,用户产品、商业化产品和渠道性质的产品。不是所有产品都可以划分成三块,但至少有用户产品和商业化产品,少数产品完全没有商业化能力,但它可以从用户产品跳到下一个商业化产品。过去我们所做的创新,就是做出不一样的东西,能够得到更多用户的认同。如果你的竞争对手很弱,或者这个行业还没有其他人在做,并且你能够实施下去,那么这就是一种创新,它能取得一定的成功。​

2004年我们创办UC,早期在用户产品跟渠道产品做了很大不同。当时想法很简单,因为手机上的浏览器不好用。当时我坐在马桶上觉得手机上网很慢,所以就希望把速度升上去,并把流量降下来。这本来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后来我们做下去发现内置浏览器不是这种做法,当时还没有Oprea和Oprea Mini。在渠道产品上,实际上UC走了很多弯路,但用数据来证明很有价值,我们把导航网站放到UC上,通过流量对换,比如我们给别人带去多少流量,别人给我们带来多少流量,这就是一个渠道产品的雏形。这些流量有什么效果呢?当时UC一年的渠道费用仅有100万,它促使UC在不太花钱的情况下,使渠道产品有极大的提升。​

有很多公司,在用户产品、渠道产品和商业化产品上,他们都在做类似的变化。以360为例,先看他的商业化产品,360推出360搜索,360搜索的一个攻击要点是安全问题,与医疗有关。从360的角度来看,他想攻击对方的盈利模式。如果百度、甚至中国所有搜索团队都不把医疗来作为收入主体的话,百度收入将大跌45%,这是一个很大的跌幅。反正360在搜索上一无所有,他朝这点猛烈进攻,百度没办法照360一样去做,只能加强与官方之间的合作。​

360还在做一件事情,无论在PC还是手机上,如果他没想好怎么做产品,或者产品如何做出差异化,他们都会强势控制渠道。大家回想一下,360在PC和手机上是不是都在控制渠道?去年年初他开始控制手机渠道,目前来看效果还不错。但今天360在移动互联网的渠道控制力方面,已经远不如PC端,PC上最高可以达到80%以上,手机上最多只有30%。2013年下半年,百度、阿里、腾讯都开始控制移动互联网的渠道。​

什么是最好的方式?我有信心对所有创业者说,如果你的用户和产品能做到“1”,把这个“1”立住,我觉得后面都是“0”,这才是最好的办法。如果你的创业产品短期内不能把“1”做到极致,或者还不能完全立住的时候,我建议在渠道产品上也要进行一定程度的争抢,它能使你综合实力更强。​

有多少人能连续创业成功?这种人真的很少,美团CEO王兴算一个。实际上无论是第一代互联网创业者还是第二代,都很难形成创新的持续,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经验跟权威。UC曾做过一个叫UC乐园的社区,它是在塞班年代做的,但它并没有成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当时我们更多停留在页面端的经验,太迷信页面端的能力。所以对于过去的经验跟权威,我们既要听,但又不能全信,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变化。​

坑2:“先抄后超”不靠谱。​

很多人都知道两倍理论,也就是如果你的产品收费,你必须比别人便宜一半,或者比别人好一倍,这样你才能形成足够的差异化。换一个角度,就叫先抄后超,最开始我在腾讯内部培训的PPT里面看到这句话,就是先抄袭再超越,实际上很多互联网公司产品经理会无意识去做。如果你问他接下来打算怎么做,他会告诉你他还没想清楚,同时说会先做成和谁差不多。记住,这已经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先抄袭后超越,更多的是对一些平台级的公司,或者有强大的渠道和商业推动的公司而言。小公司如果这样做,最后会形成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后期产品经理更多地去思考如何对产品优化,修改一些小的细节。中大型公司可以这样做,但对于初创型企业确实有非常大的问题。​

UC规模扩大到500人后,我们开始关注企业文化。很多人都不太关注文化,初创公司也不用关注文化,因为你的公司团队还不够大。什么叫文化?简单来说,文化就是从你身上散发的味道,你的员工会学习你的这种味道。如果从500人扩大到2000、3000人,那就要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诠释。换一个角度来看,对于在座的产品经理而言,如果一开始就是先抄袭再超越,那么后期跟进的所有产品经理、产品助理都会采用同样的方法去思考问题,不会去想如何尽量做出不同。​

过去我们经常形容互联网产品的竞争,有三个尺度的划分:形、神、髓。​

什么是形?就是你的外形,你的看起来的界面,你的图表,你的基础的交互,你的功能。但是神就不一样了,你的这个图表为什么放到这里,你的这个框为什么放在中间的,多少的象素,你的每一个段的汉字,或者英文的大小是多少,是用什么字体,这些是神里面所看到的,这些是用数据去指导的。但是最可怕的就是这个骨髓的髓,就是说你的骨子里面是什么?如果你的团队不是一个想办法去变化的团队,你在后期会非常的痛苦。​

所以我想说的就是,小团队如果你在先抄袭后超越的时候,你是非常难再往下一步走的。特别是我看到有很多的创业公司团队,也许你们会有很多很多的困难说,我实在想不到,我没有资源,我没有其他的优势,所以我只能这样。那我特别的想建议就是说,如果是这样,你的成功难度是很小的实际上是。​

在过去UC也投资了不少的公司,我们看到特别成功的公司,实际上他们基本上很多是不用渠道能力,他们也不用抄袭别人,他们都是在解决一个方面的重要需求。分享一个例子吧,PP助手,去年年底我们收购了PP助手,然后我们就看他的财务数据。我们发现一个很夸张的事情就是,PP助手基本上没有做过推广,特别是付费上的推广。这在很多的互联网公司,在移动互联网公司是很少有的。​

坑3:极客用户也不太靠谱。​

作为产品经理,我之前也犯过类似的问题,你想找到痛点,你想找到不同的地方去问谁?问你的非常铁杆的粉丝用户,这个能成功吗?我相信就要看你的产品的方向。​

举几个案例去说一下。大概2009年的时候,我见了魅族的黄章,当时是雷总引见的。雷总在引见的时候跟我说,你要注意沟通方式,他说他第一次跟他见面就吵起来了,然后叫我不要跟他对着干。然后我第一次见面也跟他吵起来了,因为就是他有非常多的看法是跟传统的产品经理不一样的,但是以当年来看魅族还是相当不错的。他的角度就是说,如果你不喜欢魅族请滚开,记住,不是走开,是滚开。如果在论坛上你不听他的话,他会把你踢出去。如果他觉得一个产品的体验是好的,你不认同他,他觉得跟你没法谈。所以这当时给我一个很重要的启示就是,如果你是做一个小众的产品,和一个相对大众的产品,你的思考点是完全不一样的。我相信小米实际上对于粉丝,用一个很简单的举例就是,叫做高举低打。而魅族在最开始,我觉得就是举什么打什么,这个想法还是蛮不同的实际上是。​

我有一个认识的朋友叫王子元,他做了航海家浏览器,以前也是UC的竞争对手。最后航海家没有做成功,他后来总结了几个他失败的原因。有一点我蛮认同的,就是当时我是既是朋友又是对手来看,他说是被少数极客用户带到沟里面去。有很多人都听过一句话,就是一个事情叫做输在格局,赢在细节。记住,极客用户,或者你的粉丝用户所能够帮助你的,是能够让你的细节不断的完善,不断的细化,但是他一定不知道你将来的方向是什么,你的格局是什么,你将来的道路该是怎么走。当然,我也相信的确有少量的极客用户,他的想法中间你再经过提炼,你就能够变成真正你的方向。但是这要产品经理去提炼,用户真的很难很难去提炼。​

我们有时候去看到一些产品经理,他们去看一些用户的这种反馈。我们来举几个反馈的这种案例,来看一下有趣的点。有很多人比如说叫做意见反馈系统。意见反馈系统是什么?用户写一句话告诉你好还是不好,希望什么还是不希望什么,实际上这个对产品经理是有非常大的误导,为什么?因为产品经理是不确认他在讲这个话的背景、前提,前因后果的。有可能它是一个说不出来的需求,比如说他想看成人的东西,但他的手机被他的弟弟在用,所以他说期望你能够有一些保护模式跟隐私模式。但是他最后反馈出来的就是说,我期望我的东西不让别人看。为什么不让别人看?怎么不让别人看?你如果不去了解他,你想从中间去淘出来真正有价值的是很少的。我们经常来说,这个产品经理面对需求,当你在最开始的时候,你做出了一个新产品,你最怕什么?最怕没有人骂你,因为没有人用,当然就没有人骂你。另外就是怕有挺多人骂你,但是有少数人夸你,那个时候总量还是不大的,但最怕的就是那种有大量人骂你,基本上没人夸你,那时候做的产品最痛苦的。但实际上到中间那个阶段,记住,就已经很痛苦了,为什么?因为需求是无限的,有像沙子一样。你如何从沙里面淘到沙的底层,或者说沙里面淘到金子,这才是最重要的。而真的不是说听极客用户的一句话的去做事情,这样做事情实际上是做不成功的。​

那么刚刚讲的几个点,来讲一讲数据驱动。当产品上线之后,很多产品经理说,我下一个创新的来源来自于数据,是对吗?对也不对。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并不太对。这个数据怎么理解,我讲两块。第一块这个数据如果是你的组织,我想象在座的很多是创始人,创始人你会向你的组织分发KPI,分发KPI,KPI就会一层一层的解纷,分解就是束缚,也可以是数字的驱动或者叫战功的文化。但这个里面实际上有一个很大的风险,非常大。就是说所有的产品经理,所有的渠道,所有的销售最后来分解这个数字,最容易达到的就是我用最快速、最清晰、风险最小的方法去达到,怎么理解?我举一个例子,今年有一家很大的公司,2013年有一家很大的公司说,它要在它的两个产品线上做到一亿日活,一个亿啊。做到没有?据我所知都没有做到。同时因为他没有做到,他用了非常多的渠道方法,产品的捆绑方法,以及一些恶意的方法去做这些事情。实际上大家都知道,如果靠产品的方式是做不到的,但是用纯粹的KPI的分解,大家会导致一种创新的抹杀,就是说创新是有很多是需要投入的,有很多是需要探索的,迭代的,反复尝试,就是刚刚错刀所说的一周一探索。但是如果你把它纯数字化,纯KPI化之后,只会有一个点,就是我下个月要分发多少,所以你渠道搞不定是你渠道的问题。我下下个月是什么什么样的情况,所以你哪个品牌部门搞不定是你品牌部门的问题,都不是产品部门的问题,都不是创新,去思考如何常见的创新。所以我觉得数据驱动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说它在逼迫你的团队,逼迫你自己更功利化,更追求小型的风险。创新实际上是非常非常大的风险。​

坑4:光看数据不靠谱。​

从数据能看到很多事情吗?是也不是。​

我跟大家举一个很有趣的案例。UC有很多的数据,我们大概同时会有四千报表,会有很多的数据分析,产品经理会看。那么这些数据可以证明哪一些是好的,哪一些是坏的。一个例子就是二维码,微信在前年开始重点推。当时在UC上,二维码用户大概占每一天用户的0.5%,千分之五。那么微信推了二维码之后,我们一直在关注微信的变化,也去了解微信的数据,也在看这个行业使用的二维码的数据。但实际上,实际上这个二维码的数据一直都没有超过1%,每一天使用的,大概是0.6%-0.7%之间。那么如果你要一直看一个大的数据,你会发现有很多的这种创新价值是没有的。​

我再来举一个例子,我们有很多的时候看数据,比如说大家做产品,你看数据发现,原来这个功能很多人用,原来那个功能很少人用,这是对的,但是也是错的,怎么理解?最近我们在UC浏览器上做了一个新增加的数据分析,就是UC浏览器上有很多人会去搜索,在搜索框里面搜索,也会有很多人在论坛里面问问题。我们把搜索跟论坛的问题整理之后,对比大数据,分析之后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特点。你的产品上所体现的数据不好,有可能是用户没有需求,也有可能是你没做,或者做得特别烂。那我们通过搜索框,通过论坛,发现了这种在原来的数据分析里根本无法发现的大量问题。​

所以我想说的就是创新的这个里面有一个点,就是说不要从你当前的数据里面去获得一些结论,说某一个特点是特别有价值,某一个特别是特别应该去做的。不是这样的,你还要去结合你的粉丝数据,以及结合你的用户反馈做判断。​

再说说KPI,们发现初创企业制定KPI是不可能的,因为你怎么制定都是错的。我们当时也一样,最开始我记得2006年,一年涨一倍,2007年上半年又涨接近一倍的时候,我们就觉得我们KPI要往上调,我们很强了。然后我们后来去迅雷跟邹胜龙聊了一次,我们发现他在创业的前几年,每一年的增长速度甚至有快的接近十倍,慢的话也有五六倍。所以就不要制定KPI,它会束缚住你。​

坑5:单点的专注,在创新上面也是会有非常大的问题的。​

雷军在此前跟我有一次聊天,他说在做金山之后,他的想法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在金山的时候,他做产品是这样的,他是走在一个山上,然后看到一个石头,觉得这个石头不错,他就往下踹。然后他踹了十几年,这个石头才滚了几圈。然后他说现在的创业可不是这样的,我去找一堆石头一个一个踹,哪一个石头容易踹得动,能够滚得快,我就把这个石头往下坚定的踹,其他石头我踹不动的,做不动的我都不做了。​

这代表是专注还是不专注?就是你先要找到一个点,再去专注,你要找到一个方向再去专注,而不要在一个上面去做死。在过去,有很多的公司都在这上面做了变化,也有很多公司没有做变化。360最开始做的是安全吗?不是,是社区。它实际上最开始压根都没想着做安全。那么在UC的最开始,我们除了做浏览器,还做了邮件系统。因为我们过去是就像丁磊,像马化腾,他们最开始都是从邮件系统开始做的。在UC的最开始,我们以前也做的是邮件。所以我们当时觉得,手机上的电邮、手机上浏览器都是有价值的,但是当我们两个产品一起,很快我们就把电邮产品干掉了。​

所以我想说的就是,创业者一定要去思考,你可以在这个方向上去专注,但是在具体的一个点上不一定要很专注。​

我再来举一个例子,当一个公司变成中型化的时候或者稍微大一点,专注也会面临一个挑战。在最开始几年里边,我觉得迅雷是成长非常非常快的。在后期的变化过程中,他碰到一些压力就是他没有扩张。实际上,当时如果邹胜龙一个方向往内容扩张,一个方向往浏览器扩张,而浏览器如果扩张了之后,他很有可能还可以往搜索方面扩张。但是邹胜龙有很多的原因,中期他的扩张实际上是很缓慢的,后来他们做了大量的调整。​

那么在这里面我想说一下,就是说实际上你在做不同的产品,但是这些产品之间有强烈关联的时候,实际上对你的创新是很有价值的。​

如果是一个初创公司,当你做产品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要在你的原产品上面尽量做些减法,不要做太多加法。但同时我建议就是说能够开拓思路去想一想,在你产品的上下游延伸的地方有没有地方可以去做,且做了之后一定要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说它们可以融合在一起产生创新。比如说就像刚刚讲的支付宝的余额宝。​

我最近提的一个叫移动互联网第三次创业,就是以手机为中心,向不同的平台,不同的服务,不同的场景延伸的这样一个价值。那么这个价值里面实际上有很多的新产品融合点,你如果按照以前的产品方式去做,你很难找到创新方式。你用跟巨头一样的方式做产品,用巨头一样的方式做渠道,你如果是先抄袭后超越也肯定是不行的。所以你在这个单点上突破了之后,一定要考虑你在单点上继续怎么去扩和变的情况。我觉得在这点上就是说,在这个里面是要一个很难拿捏的一个点,就是说你扩多了你可能不专注了,你每一个点都做死。但是你完全不扩,你的格局打不开,到某一天你会发现你的下一步,或者你的后天会成为一个巨大的问题。那么这是中小型公司和中型公司在后面的产品布局里面,一定要去关注的一个点,这个当然我相信对于在座的创业者可能还稍微早了一点。​

第7篇

书评人,阅读推广人。大学时在风入松书店做店员,从此与书结缘。毕业至今,一直做与书相关的工作,先后任人民网读书频道主编、《新京报》书评周刊编辑,后试图转型做历史杂志,先后任《文史参考》杂志主编、《东方历史评论》执行主编,但因为对书的难以割舍,重回出版界,现从事传统出版和新媒体传播工作。2010年,创办了国内较早的阅读自媒体“绿茶书情”,精准定位于书单和阅读推广。同时,创办了多个基于阅读和兴趣的微信公众号,如活页、六根、温度等,被戏称为“公号小王子”。

吾儿小茶包出生,是我人生最独特的体验,看着他一点点长大,从翻身到爬行到站立到走路到说话到活蹦乱改到话痨到天下大乱……很难用辛苦或者幸福来形容。其实是人生的分水岭,有他前,是自我的人生,有他后,是他我的人生。这三年,我的生活总结基本是:喂他吃、哄他睡、逗他玩、陪他读。

最有趣的是陪他读。

家里有不少书,每个房间都放了书架,小茶包刚刚站立时,就把书架里他能够着的书统统扒拉下来,然后我们再一一码上去,他又扒拉下来。在他心中,书应谊是好玩的玩具之一。后来有段时间,我们把他每天扒拉的那排书架上的书换了一批,然后他爷扒拉了,默默的我们又挟了回来。

不到两岁,话已经说利索了,每次在书架前,指着书脊下方出版社的位置说“聪明出版社”。

我们就问,这是谁的出版社呀?

他傲矫地说,我的呀!

就这样,家里妁书全部成了他小人家聪明出版社的书。

我呢,那颗开号的心又开始萌动了。

于是,找朋友胡颖兄设计了logo,跟他讲了我的意思后,胡颖兄二话没说,几天后看到这个:

聪明

胡颖兄是双胞胎男孩的奶爸,平日里带孩子很辛苦,还专门抽空帮我设计了这么高级的logo,真是感动哭,太喜欢了。

他对这个设计做了阐释:明宇有三种写法,另二是“L”、“b”,这个设计用b,义耳不两听为聪,目不两视为明,出处是《韩非子》“独视者谓明,独听者谓聪”。

拿到这个logo后,我兴冲冲地就要开号,但是每次说开号,朋友们都会呵呵我,茶妈也觉得不靠谱,这个号很可能又虎头蛇尾,开着开着就闭了。我一直试图说服茶妈和我一起维护这个号,这样才更有动力。

开这个号想记录下我们的阅读体验,把小茶包不同时期喜欢的读物做一点梳理和积累,也让我们自己在他的阅读上更上一点心,更多一点参与和共享。我们“社长大人”是个爱阅读的小孩,阅读量比我大很多,更多时候,是他的阅读高需求迫使我们必须跟着读,跟着去发F好的童书,所以,开这个号也是对我们自己的督促和学习。

很多做童书出版的朋友,经常会给小茶包寄童书,我分时段拿回家,他有时会问“今天给我带新书了没?”“带啦。”他每次拿到新书首先把塑封拆开,把腰封卸掉,随手翻翻就放一边了,所有新书都需要在家熟悉很长一段时间后,才会被他选为读物。

茶妈给他买了很多原版童书,他也很喜欢,但只让茶妈陪读,一句“爸爸不会英语”,我就只好事乖投降。一点没错,通过读这些原版童书,他现在积累的词汇量已显然超过了我,所以,每次他指着某样东西问“爸爸,这个英文怎么念”,我就只好哭暑说“问你妈妈去”。

第8篇

——吵出恩爱来,那才叫水平

爱情,就像两个人在拉猴皮筋,疼的永远是后撒手的那个。

——勿要为情所痴

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办事;2.做人一定要像人,做官不可像官;3.把所有人都得罪了,也就谁都不得罪了;4.有油水的地方常常最滑,爬起来站稳都难;5.可以得罪忙人,但不可得罪闲人;6.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经典语录

每天醒来对自己说一遍:理由少一点;肚量大一点;嘴巴甜一点;脾气小一点;行动快一点;效率高一点;微笑露一点;脑筋活一点;专业多一点!

——简单生活快乐多一点

1.善读书可以长才气。2.讲诚信可以增人气。3.淡名利可以蓄浩气。4.不媚俗可以显骨气。5.乐助人可以添豪气。6.做表率可以鼓士气。7.少计较可以养和气。8.不徇私可以树正气。

——大凡兼蓄以上八气者,方可成为德才兼备的人中俊杰

我要的不多,一杯清水,一片面包,一句我爱你;如果奢侈一点,我希望:水是你亲手倒的,面包是你亲手切的,我爱你是你亲口对我说的……

——真爱就是这么简单

要为受窘的人说一句解围的话,为沮丧的人说一句鼓励的话,为疑惑的人说一句提醒的话,为自卑的人说一句自信的话,为痛苦失意的人说一句安慰同情的话。

——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好

当所有人认为这是条康庄大道时,其实,它已经是条羊肠小道了!当所有人认为那只是条羊肠小道时,其实,它就是一条康庄大道!

——成功是一种个性而非共识

1.我也会盲打,只是别人盲打不看键盘,而我不看屏幕。2.今天准备喝点姜醋,谁家能借咱点螃蟹啊?3.我又不是人民币,怎么能让人人都喜欢我?4.生活就像我的歌声,时而不靠谱,时而不着调。5.我之所以活得痛苦,是因为翻烂了字典也没能找到一个足以形容自己有多帅的词。

——周立波

为人:把自己当别人,把别人当自己;荣誉:你已远离江湖,江湖还在传说你;喝酒:认识回家的路,认识自己的床;朋友:你得意时不一定在场,失意时一定在场;工作:兴趣与事业的结合;微博:说真话,看真话; 婚姻:激情不在,感情永驻;开会:听会的不打盹,讲话的不违心……

——最高境界

回头看我的投资经验,几个最成功项目,都是因“人”而投;几个惨败的项目,都是因“点子”而投。有人建议创业者应该把自己和团队履历写在最前面,我极其同意。履历并不仅仅包含学历,而是以前做事做人的记录。

——徐小平认为团队比“点子”更值钱

一、胸怀要大度。二、说话要适度。三、工作要有力度。四、事业有高度。五、家庭有温度。六、思考有深度。七、视野有宽度。八、思想有远度。九、办事有速度。十、寿命有长度。

——具备的10个“度”

第9篇

1、资本寒冬是假象,合伙人之争才是关键

这已经成为一种定调了,只要创业公司遇到问题,就会感慨说,这是资本寒冬导致的,或者模式等。但实际上,很多体育创业公司遇到问题或死亡大多因为合伙人。原因很简单,团队没有统一价值观,尤其是核心合伙人之间没有一个all in的状态,随着公司的发展,内部管理一定会失控。失控后的表现是,很多合伙人开始为自己的利益着想,留了很多退路。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公司遇到困难,他们肯定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逃避或逃跑,或者出人不出力。

最近碰到一个创业公司就是这样,CEO自己就一直为自己留后路,当前段时间公司遇到问题时,他比谁跑得都快。这真是一个悲剧,因为这样的创业从一开始就不应该有,如果连CEO自己都这样的话,可以想象,这种公司的死亡只是个时间问题。

《创始人的困境》的作者诺姆·沃瑟曼也曾研究得出,公司管理大部分是因合伙人的问题——纵观当下的体育创业公司,这个数据会超过65%,甚至超过70%。如果你是一个细心的人,应该能观察出大部分创业公司出现问题首先就出现在这儿。

2、被资本寒冬的“谎言”吓倒,退缩不想玩了

前天深夜,一个创业者发微信给我说,太累了,在完成天使后不想玩了。

我在跟他聊具体的压力与未来的方向等。对方情绪不高,压力很大。这可以理解,在他的字迹行间都透露出对资本寒冬的害怕。实际上大可不必,在我看来,资本寒冬就是个“谎言”,因为对于好项目从来就没有资本寒冬这一说法的,这个说法只是对那些不靠谱的创业者。

而且,要感谢资本寒冬,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淘汰一些急功急利的投资方与创业者,在资本春天时,他们盲目投资与创业,在寒冬时他们又盲目收紧,这都是短视的行为。反之,优秀的创业者从来不把资本寒冬放在眼里,因为只有极致恶劣的资本环境与市场,才能让牛逼的创业者施展自己的商业才华,他们不惧怕任何寒冬与冰雹,在这些恶劣的环境中,他们有自己的一套生存哲学。

资本寒冬之后,市场开始理性,投资方与创业者都在反思,这对体育产业是一个极大的好事。体育产业还需要三到五轮的这样的寒冬,才可能迎来真正的产业爆发。

3、判断失误,错过最佳融资时机

去年底到今年中旬,有一些创业项目死亡是因为创始团队判断失误。比如去年底,当“资本寒冬”到来之前,有些体育创业项目已经拿到了投资意向,但这种只是意向,并没有最终敲定。可惜创始人及其团队对融资并不熟悉,就因为这样就安然无事了。所以,在后期几家投资方漫长的尽调过程中,一点点浪费掉时机。而更加倒霉的,在资本寒冬到来后,这几家投资方无一不表现得特别谨慎,最后不投了。

前段时间报道了一家自行车创业的公司,他们也在反省错过了最佳融资时机(参考文末阅读)。很多时候不是你需要钱的时候再去融资,而是随时要备好粮草。

“从融资角度来讲,5月份天使刚到账,没太着急去融。正常来说,我们是9月出去融资,但当10月全力去融资的时候,发现资本市场已经不太好了。完全没有预料到,自身计划是年底之前融进来就好了,但当时行业已经很差了。”骑遇创始人之一刘宏亮说,“要经历过才知道,从去年8、9月份到现在,跟之前完全不一样了。”

刘宏亮就说,他们错过了最好的融资阶段,之前估值2、3个亿都有机构要投,但他们当时不缺钱,就错过了这个时机。可是,一旦遇到这些问题后,团队就在各方面会有分歧。

4、远离商业本源,没有解决用户痛点

很多体育创业项目你会用四个字来形容:莫名其妙。

它既没有回归商业本质与本源,也没有解决用户的痛点,就是说,它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项目。尽管如此,但这种项目在2015年初竟然也能拿到融资。这里面也反应出投资方的不负责任,因为很多投资方以为反正体育产业热,需要进入这个行业就得投几个项目(价格也便宜),所以就存在盲目的投资行为。而且,我相信这种情况在以后的产业发展中还会出现,毕竟投资方也分为三六九等,每家的投资逻辑与兴奋点都不一样。

但不管怎样,投资方与创业公司一样,都得回归商业本源,不然将会造成一系列不负责任的连锁反应。

5、创始人不务正业,PR大于创业

或许这只是个别现象,不少体育创业的早期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些创始人不务正业,并不关心公司的发展,而是到处跟球星合影,参加一些毫无意义的会议、论坛等。他们将自己包装起来,而不是公司自身与团队。换句话说,这类创业者PR意义大于他的创业公司,这是非常可怕的现象。那么,这种公司一定是很难持续下去的。

难道,跟球星合影是体育公司的商业模式吗?

6、创始人身兼多职,随时给自己留后路

我们发现很多体育创业者之前属于这个行业的“老人”,过去的行业现状是非常艰难,这就造成创业时对困难过于担心甚至是害怕,表现的情况就是他们给自己都留了后路:说白了,万一创业失败,他们随时可以撤。比如,他们有自己的固定工作,业余时间兼职创业;比如,他们在其他公司当顾问,自己兼顾创业;比如,他们还有个人的一些业务,顺带着创业……那么,当激烈的竞争到来时,他们如何放弃其他而全力以赴呢?

何况,全力以赴是需要成本的,在付出与回报方面,他们一定会反复衡量,最后还是会看重眼前与个人的利益。一些创业公司的死亡就是如此。

7、核心资源不在自己手里

最近不少健身房与场馆预订项目的死亡,在不少人预料之中。因为O2O的模式等已经印证是行不通的,很多核心资源都不在自己手里,要依托于第三方往下走就很被动。还有一些互联网创业,以为只要用互联网思维与模式就能打通体育,最后被证明是不靠谱的。相对于其他行业,体育行业更需要创业公司具备“整合能力”,整合能力说得容易做起来很难。因为不少创业者过于年轻,他们根本没有跟政府、体育总局、赞助商等打交道的经验,而体育最终还是得这些人斗智斗勇。

8、抗压能力不够

在万众创业的大背景下,似乎每个人都希望来赶这个时髦。据国家工商总局数据,到2015年5月底,每天平均有1.06万家新公司注册。夸张地说,几乎每分钟就诞生7家创业公司。体育行业也是如此,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之前是怀才不遇,终于迎来了证明自己的机会。但是,创业不是一个好玩的事情,需要综合能力,更主要的需要你能够持续的抗压能力。这种抗压能力需要你保持多年不变,试问有几个可以做到?

我们看到不少公司在初期时基本可以做到全力以赴,但慢慢的,那种狼性就没有了,员工跟国企公司一样,这样他们就离死不远了。我喜欢的作家卡佛曾说过,你想要成为一名作家(或文字工作者),你能否十年都愿意全力以赴地坚持这样去做,如果你能坚持就能成功。

第10篇

20岁后,因为学习与工作,常常奔波于外地。当多年于全国大城市留下足迹,接触新鲜事物的惊喜之后,却格外想家。这个家,并不单是父母的怀抱,还有重庆给我的一切。

原来,即使向外的大门一直对我敞开,我却已迷醉于此,这个城市,随着我的年龄,随着我的理想在改变与创造,只为满足我对理想生活的最终期许。别处的美景依旧,我已没有了向往,唯有重庆的回忆与现在,是哪儿都比不上的美好。

想着重庆时,最先浮现的必定是那里的路。十多年前的重庆,居住区里都是错综复杂的小巷,参差不齐的平房,古旧的砖瓦建筑,它们紧紧杂糅,处处相同,外地人才来不习惯,走过几十次也会迷失。在这里,辨路的唯一方式,唯有靠着山城低矮起伏的特色坡路,老重庆人已经忘了如何指北认南,因为这方法对于行路于此的人极不靠谱,如果你要询问去处,他们习惯说,上坡,拐弯,下坡,再拐弯,再上坡,哦,到了……这么多年过去,即使旧泥路已被宽敞的公路覆盖,即使外出只享受穿梭如风的轻轨地铁,但只要一脱离交通工具,路的繁杂依旧相随。爬坡上坎,无头绪地穿越一道道围墙之后,才寻到那归处,我找到了探险于世的乐趣。

重庆的女人很久之前就出了名,山城的湿热气候造就了她们光泽的皮肤与火辣的性子,对于男人来说,重庆最美的景色在夏季。那时候,女人们迷人的身姿在日光下半隐半藏,男人们每日在这一年一度的黄金时段守望佳人,却不知这是中了女人们欲露还羞的小把戏。久了便会发现,即使到了秋季,她们依旧习惯用单薄来散发青春,究其原因,重庆女人们很聪明,嫣然一笑道:不过是春捂秋冻而已。重庆有句很有名的俗话叫“来重庆嫌结婚太早”,恰如形容重庆女人的魅力。这句话倒还让不少的外省痴男前来一寻芳泽,他们叫嚣着征服山城辣妹,但即使是东北来的高大汉子,重庆女人也能将这股傲气斩于马下,女人们可以和男人们拼酒划拳,甚至于球场争锋,她们用风风火火,耿直不阿来迎接生活的挑战,她们已经习惯男人们的工作生活,习惯男人们的习惯。

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已经习惯用繁华来形容我的家乡了,他们称赞着解放碑的高档商场,却不知十年前这里也只是些低矮的单间店铺聚集地,最好的商厦不过3层楼高。那时来解放碑购物,大人们拼的是蛮劲,因为商场里似乎就没有供人行走的道路,满是货架堆放,他们在每个篓筐里抢夺,斗嘴甚至扭作一团。童年的我一般选择远离此处,留在“好吃街”吃点特色麻辣串一饱口福,直到父母拖着疲惫的身子提着丰硕的战果接我回家。如今,当我站在解放碑下,看着四周那一群LV、Giorgio Armani、GUCCI的海报缪斯抛媚放电,刺眼地闪光灯营造出迷离的幻境时,是难以表达的心潮澎湃。就算夜深人静,这里也不会沉睡,它迎来了释放激情的巅峰,你可以随便找到通宵营业的酒吧茶楼,可以一夜不归地尽情欢唱,尖叫、舞动、宣泄。或者驾车陪着爱人驶上南山,在一棵树下看重庆夜景,体验香港半岛般的灯火辉煌。

有一次我问漫画家“寂地”,如果你要为重庆画幅漫画,你会画什么,她毫不犹豫地回答:我要画很多房子,高楼大厦,但房子下面却压着抑郁的我。实际上,她没在重庆呆上多久,只是看到了重庆的喧闹,却不知何处寻找心灵的慵懒。夜里的重庆,也是治愈系的。

午后2点之后的解放碑开始变得不同,当商场的灯光熄灭,流浪的歌者静静地坐在角落里哼唱着沧桑情歌,坐在路旁倾听吧,他们不会找你索求回报,只忘我地对着黑夜表达过去。然后你可以走在滨江路上,手靠护栏,看着江水流动,听着路边茶馆的川曲回荡。如果在夏天你路过稍有年岁的小院子,会看到邻居们三五成群,端把椅子,拿把蒲扇坐在黄桷树下乘凉聊天,他们安于现状,全然不知道夜晚已经来得如此深沉。

重庆还有很多美好:周末,你可以到附近的任何公园赏花喂鱼,麻将下棋;寻一间艺术长廊漫步欣赏、陶冶情操;或是去山间步道游走健身,遛狗嬉戏;亦或是自驾游到三峡,大足石刻,竹林欣赏美景。还有古街磁器口,再回顾下老重庆的风土人情与美食。即使去过几十上百次,还是会欣然前往。因为重庆生活是你的习惯,离不开也戒不掉。

开栏语:

去年6月,重庆面向世界,第一次喊出了“重庆非去不可”的口号。一语激起千层浪,这句口号甫一诞生便引发了广泛的热议。而这些议论,往往包含了对于重庆旅游事业的真知灼见。因此,《重庆旅游》将从本期开始,推出“重庆非去不可百家谈”专栏,旨在通过解读“重庆非去不可”这句口号内涵,为重庆旅游的发展建言。

第11篇

上期对于本周变盘的担心,不幸化为周一破位暴跌的现实。这一破不打紧,只把去年上证指数年终收市的2808点打穿了,从而意味着今年初入市的投资者除极少数幸运者外皆颗粒无收。对此,笔者的反应是松了一口气,为的是总算没有白劝中学同学会的老同窗慎勿入市,亦为前些日子未枉写了几篇别指望炒股可以抵御负利率与通胀的文章。

诚然,炼成高手而身怀逃顶绝技的又另当别论。但对一般股民而言,往往问题正出在赚了钱后不懂得见好就收。不过既然连有理财精英之称的基金经理都栽了跟斗(报载截至本周一,217只股票型基金年内跌幅达9.16%,远超大盘近8个百分点),又怎能苛求于那些投资界的草根阶层呢?笔者说过,其实许多人是不适宜入市炒股的,妄想到股市来赢钱――而且是发大财――是完全找错了地方,其依据亦正在于此。

若论大跌的根由,各路传媒众说纷纭。回顾历次的变盘(毋论升跌),哪次不是这样?解释得头头是道,但多是事后诸葛亮,最不靠谱的是竟有不止一个的电视嘉宾说是此跌毫无先兆。怎么会说是毫无先兆呢?最起码大跌之前的地量可以提个醒吧?不由令人怀疑他是否看多看昏了头。无论什么,一入他的牛眼都成利好了。做股票怕就怕形成单向的牛市思维或熊市思维,读不懂股市独具的盘面语言及时脑筋急转弯。

许多分析家都提到了汇丰公布的5月PMI,认为是大跌的导火索(再加上环球股市下跌)。A股市场由于资本项目未开放的原因素喜特立独行,怎会突然变得对于外来影响敏感而脆弱起来?其实来自汇丰的负面数据又不是第一次,为何以往A股可以无动于衷,唯独这次却如斯直下呢?就算是创下十个月以来新低,也不至于跌成这个程度吧?可见作为主要理由颇为勉强,还应考虑其它因素。

更多的分析聚焦于陆家嘴金融论坛上发出的有关国际板渐行渐近的喊话。应该说,这是众多将上证指数推下2800点的力量中最见力度的一股。更为重要的是:它触及了当前中国股市问题的症结,折射出近几年A股徘徊不前、大盘重心不断下移的主要矛盾。

毋庸讳言,A股市场早已不堪承受高速扩容之重。这一点,监管层想必不至于无所觉察而掉以轻心。否则尚福林就不会在宣布国际板将近的同时表明要显著增加债券融资规模(上交所总经理亦言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最大潜力来自债市,而非股票市场)――其背后所要传达的不外是安抚投资者,去除其对于年内扩大直接融资比重的忧虑。只是这样特定作出的解释并不能化解今年IPO融资规模已堪比去年(居世界首位)的现实,更难以消除人们对于国际板新三板分流资金的恐惧。大盘积弱难兴本来已非一日两日,三千点以上更是成为近年来三番五次迈不过的一道坎。无奈之下,越来越多的伤心客惟有加进用脚投票的行列。

二十多年来,中国股市自无到有,由小到大,发展到今天规模雄踞世界次席,此期间广大股民作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就程度而言,其贡献甚至可以毫不夸大用牺牲来形容。然而,在回报方面,他们所收获的与他们所付出的确实严重不对等的。股市是一个财富再分配的场所,投资者可以因博弈失败而接受输钱的结果,却不应该由于某些人为的因素或制度安排桎梏而亏损。必须承认,在现有的利益分配格局中,对于二级市场投资者来说是极不公平的,换言之,他们的利益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更不是利益倾斜的对象。由于自去年以来,中国股市一直被赋予强烈的服务于某种现实政策目标的外加功能,这种不公平的待遇被进一步的放大了,以至于他们不能不错失增加财产性收入的机会,难以分享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丰硕成果。在中央政府已经确认民生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位置的今天,资本市场的掌权人是否也应该反思民生问题在股市中如何贯彻落实呢?搞国际板,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争当世界老大固然重要,但让股市休养生息,让市场有赚钱效应,告别民不聊生同样重要,而且可能更重要!因为只有固本培源,才能引来活水,否则的话,便会应了那句老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第12篇

导演档案

蔡心

性别:女

特征:经纪人

经历:美国檀香山大学EMBA硕士,北京星泽国际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总裁。旗下拥有王刚、翁红、赵雅芝、温碧霞、元彪、元华、徐少强等众多签约艺人。

传统骨骼

保守才能有稳定的收成

由金牌经纪人蔡心执导的爱情故事片《活该你单身》,尽管骨子里头还是比较传统的爱情故事与电影桥段,但不断地穿插着希区柯克式的悬念或黑的风格而为影片带来了新血液,带来些许的清新。

影片整体上还是比较传统的爱情故事,而所借用的故事桥段也很俗,调查员爱上调查对象,两人回到动情之地而重归于好,英雄救美等,都是那么的似曾相识(在叶念琛的爱情片里也不少出现),毕竟,以类型片的方式叙事,保守但更可能有好的市场效益。

新鲜血液

各种风格的大杂烩

影片并不拘泥于传统的爱情片,而是将希区柯克式的悬念、黑的风格、侦探片的抽丝剥茧等不同类型片的元素融合在一起,如贺军翔出场的那段,曾在香港的黑帮片里一再出现;晚上下雨天的街头,则被描绘得有如五六十年代的电影⋯⋯更何况,影片还将都市男女常遇到的爱情问题,以比较专业的心理学角度分析。

虽然影片里还是出现了近几年华语片常见的故事桥段俗套、植入广告等问题,但导演整体还是能在传统故事的骨子里头注入了新血液新元素,为传统类型片的发展尝试了新的可能。

对话蔡心

我觉得可以出个本片的语录了

南都娱乐:这部戏是怎么把喜剧和悬疑结合在一起的?

蔡心:这是一个爱情无间道的故事,内容有一些悬疑色彩,讲一些爱情里面的调查侦探,调查与反调查、有信任和不信任等元素。而且我自己比较喜欢希区柯克,这部电影的叙事手法上,结构上会有一点学习他的风格。

南都娱乐: 有人说这部影片开创了爱情片的混搭风潮。

蔡心:我就是想做一部和别人不一样的电影,这个是要靠每一个细节不一样,才能造成整个片子的不一样。所以在演员上的混搭,情节上的混搭,结构上的混搭,都是我追求的,但整个戏并不乱。几条线都很清晰,是蛮新潮的做法。

南都娱乐:通常这种电影有可能会创造一些幽默语录,能让大家记住的,这部戏里呢?

蔡心:很多朋友包括网上我看很多评论说,现在可以出一个《活该你单身》语录,我觉得可以倒是可以,确实是有很多经典的台词,有一些人文道理归纳出高度的一个东西。

南都娱乐:您第一次做导演,对您蛮困难的是什么呢?

蔡心:分三步吧。在没拍以前,筹备资金是满困难的。因为你没有电影作品。在拍摄当中,倒没有特别困难,但你会每一天面对各种各样的决定,但是没有人会替你决定。在后期制作的时候呢,因为我们的时间是非常赶的,正常应该有三到四个月的后期制作时间,我只有两个月,比较辛苦,而且要剪辑片子,我原来是120分钟,现在97分钟,要剪掉23分钟的戏,对我来说是比较辛苦的。

报记

痛・轻・道

――新导演作品与发展

近日,投资人吕建国批评年轻导演不靠谱,张江南则回应投资人很离谱⋯⋯新导演在急剧扩大的内地市场上不断出现,但也遭遇着商品化时代的各种问题。

市场之痛:被边缘化

近几年内地市场的年票房增长超过30%,说明着内地电影市场在不断地扩大增容,也自然带给新导演更多的机会。但是,在年度产量已经超过400部的中国电影中,能够进入正规院线上映的,每年只有30%,其中新导演的作品更是少得可怜,票房收入除了少数几部外几乎是低于1000万元,不少作品只能躺在某个角落里等待进入电影频道,如去年的《上海公园》等。

文化之轻:快餐化与山寨化

快餐文化与山寨文化已经成为了中国电影的典型的形容词,《十全九美》的成功后是加强版的《熊猫大侠》,《隋朝来客》在“穿越”题材的喜剧里不够突出,《完美新娘》沦为了自娱自乐⋯⋯

新导演既不像第四代第五代导演般充满着文化沧桑感或文化反思,也不像第六代导演以“断裂”为突破口,并往往得到海外影展的支持。而浸在各地电影的新导演更遭遇了市场化的大潮,电影作品更多是对于当代城市生活的一种浮光掠影的表现。

发展之道:明星挂帅与杂糅类型

虽然说不一定有明星就能在市场上呼风唤雨,但对于新导演作品来说,明星的护驾往往可以带来不小的市场号召力,如去年的《非常完美》与《气喘吁吁》,后者更是一边被批得一塌糊涂,一边取得4000万元的票房收入,相形之下,《夜店》、《完美新娘》及最近的《摇摆的婚约》等,都沦为了市场的陪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