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

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

时间:2022-03-22 13:43:27

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

第1篇

关键词 十 核心价值观 中国梦

中图分类号:A262 文献标识码:A

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我们常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创造奇迹,也要在精神文化上书写辉煌。今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焕发什么样的精气神,才能引领思潮、凝聚共识、攻坚克难?在追逐中国梦的伟大奋斗中,弘扬什么样的价值观,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民族、人民在思想和精神上更加强大?“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这三个“倡导”,勾绘出一个国家的价值内核、一个社会的共同理想、亿万国民的精神家园,在全社会激发起强烈的共鸣。

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发展起来以后的中国,对精神信仰、伦理道德、社会风尚的关注更甚以往,对主流价值和共同信念的归属感尤为强烈。倒地老人“扶还是不扶”的热烈讨论,折射出人们对道德良知的珍视与焦灼;教育公平、就业公平、司法公正一再成为舆论焦点,道出了人们对社会规则的态度和期望;构建现代文明的国家理念,体现了为公民营造踏实的幸福感、让国家铸就更强软实力的理想和追求。人生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共识引领,发展需要价值导航,三个“倡导”的指导要求,正对应这三个层面的时代要求,可谓大势所趋、正当其时。这是党的十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发热议、产生认同、赢得共鸣的原因所在。

历史证明,一个国家和民族,贫弱落后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精神空虚。失去了理想信仰,内心没有约束,行为没有顾忌,再多的外部要求,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丢失了主导价值,没有了明确准则,冲破了道德底线,再丰裕的物质生活,也难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中国梦的重要内涵,就是在寻求国家的价值内核、实现社会的共同理想、构建国民的精神家园。在这样的意义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生奋斗的梦想之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是当代中国的兴国之魂。从知与行的角度,发掘每个人心底蕴藏的善良道德意愿、道德情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意识,外化为群体和个人的行为规范,才能产生凝聚力、焕发战斗力,夯实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基础。

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活动,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和伟大成就联系起来,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我们就能不断形成更加广泛的价值认同。

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总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任何政党、社会组织、社会群体都是靠着某种共同的价值观凝聚起来的。而在价值观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统领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任何社会都要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以此来引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形成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共十以继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后的又一重要理论创新成果,已经在实践中显示出科学性和真理性。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非常重要而紧迫的现实意义。

(1)在学习中磨砺品质。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有了灵魂,方有品质;勤于学习,就有提升。

(2)在工作中锤炼作风。中华民族历来就有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要提倡实干,反对空谈。强调“凡事务实,勿事虚文”,倡导务实精神。实干精神体现在不畏困难,体现在日常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上,要始终坚持“干”字当头、“实”字为先,只有真抓实干,在遇到困难时不缩手,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和业务技能,干不成功不罢手。

(3)在努力实践中增长才干。要坚持不懈地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不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只有牢固树立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切实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才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实践中积极为实现中国梦而奉献智慧和才华。自由和平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是遵循人自身发展规律的,是在共同的社会规范、价值共识的基础上的个性人格的高扬,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

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自由和平等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社会属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价值追求。我们党自成立起,就把带领人民实现自由、平等写到自己的旗帜上,并为之而不懈奋斗。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又把这些目标写到社会主义旗帜上,使之成为激励人们发愤图强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深入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越来越强,自由平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正是适应广大人民群众这种新期待、新要求,我们党更加自觉地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理念深入扎实地体现到党的各项理论和实践之中。由此可以看出,自由、平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执政为民、坚持依法治国伟大实践的集中价值体现,也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

参考文献

[1] 吴潜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J].道德与文明,2007(01).

第2篇

时代军人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范文

军人价值观是军人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各种价值关系的基本观点和理念,是处理各种价值问题的基本态度和准则。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般要求以及我军性质宗旨、优良传统和使命任务的特殊要求,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可以主要概括为:爱党忠诚、爱国奉献、爱民服务、爱军精武。“四爱”的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我军的性质宗旨、优良传统和精神风貌,是我军履行使命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当代军人的最高价值追求。

爱党忠诚——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最高准则。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成为一支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革命军队的根本保证。爱党,就是对党无限崇敬和无比信赖。忠诚,就是永远忠于党,永不背叛党。爱党忠诚是军人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核心。我军是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党的性质、宗旨和使命直接决定了军队的性质、宗旨和使命。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一代又一代革命军人紧紧凝聚在党的旗帜下,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爱党忠诚,要求军人自觉做党的理论、纲领和路线方针政策的热烈拥护者、坚定捍卫者和模范实践者,切实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权威,维护各级党组织在部队中的核心领导地位,切实经受住各种复杂斗争环境的考验。

爱国奉献——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本质特征。我军的历史,是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而浴血奋战、英勇牺牲、无私奉献的历史。新世纪新阶段,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我军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坚决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建设和改革的大局,自觉做维护人民利益的忠诚卫士、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增进社会和谐的模范群体,为祖国为人民再立新功。爱国,是军人价值的内在要求。在我军发展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团结和鼓舞广大官兵为祖国而战的光辉旗帜。奉献,是军人价值的显著特征。为祖国无私奉献,是军人无悔的选择;为人民鞠躬尽瘁,是军人不变的情操。爱国奉献,要求军人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坚持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始终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忠实履行我军历史使命,誓死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统一,随时准备与一切危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坚决斗争。

爱民服务——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一部人民军队的成长史,就是一部为人民服务的奋斗史。在和平建设时期,我军不仅要保卫祖国,而且要支援国家重点建设,协助地方扶贫开发,积极参加抢险救灾,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正是由于我军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全力支持。爱民,就是尊重人民、关心人民、向人民学习,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服务,就是为了人民利益乐于牺牲、甘于奉献,在当好人民利益忠诚卫士的同时,积极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以实际行动为民造福、为国兴利。爱民服务,要求军人无论社会环境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都始终铭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无论利益格局出现什么样的调整,都始终把维护好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行动的归宿;无论前进道路上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始终恪守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行为准则。军队的宗旨是军队本质的充分展示。是否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是检验我军能否始终保持政治本色的最高标准,也是衡量我军能否经受考验、拒腐防变的重要尺度。

爱军精武——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新世纪新阶段,我军不仅要维护领土、领海和领空安全,还要维护海洋、太空和电磁空间安全;不仅要维护国家的生存利益,还要维护国家的发展利益;不仅要执行战备任务、处理突发事件、打击恐怖主义,还要应对危机、维护和平、遏制战争和打赢战争,可谓任务艰巨、使命光荣。爱军,就是热爱人民军队这个战斗集体,珍惜军人的荣誉,维护军人的形象,自觉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精武,就是努力学习、刻苦训练,不断提高政治、军事、文化和身体素质,掌握过硬的杀敌本领,履行军人的神圣职责,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与厚望,坚决捍卫国家的主权、安全、统一和发展利益。爱军精武,要求军人把爱军的情感转化为献身国防的坚定信念,把精武的责任转化为练兵习武的实际行动,始终牢记使命重于生命、职责重于泰山,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各项任务。

第3篇

近日,在@南京城管的微博上发出了这样的两条消息“面对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问题,城管部门究竟需要确立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树立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服务理念后,南京市城管局近日要求,即日起在全系统开展核心价值观大讨论。欢迎各位网友的积极参与”。“近期市城管局将组织系统干部员工,邀请专家学者、行风监督员及市民代表,围绕为什么要讨论城管核心价值观、城管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核心价值、怎样培育和践行城管核心价值观等议题开展讨论,进一步梳理城市管理思路,以更好地服务城市、服务市民。欢迎您在微博上评论跟帖。”这样的讨论时基于现实的城市管理中,城管人常常“不被理解”,执法难度也大,为了确认城管人的服务理念和管理理念,这种大讨论很有必要,它可以让社会大众参与进来,帮助城管人定位,并把脉城市管理,这样使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更明细,也能更好地服务于城市管理。

市城管局提出了城市管理核心价值观:以民为本、服务至上;忠诚敬业、竭诚奉献;精细规范、公正文明;务实进取、开拓创新。

以民为本、服务至上

管好城市、服务市民是城管工作的永恒主题,坚持以民生为本和服务第一,是体现南京城管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和工作目标。主要表现为提升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规范服务操作、讲究服务方式,力求实现服务规范、高效、人性化。

围绕南京城管工作特色,贴近市民、服务市民、方便市民,通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断美化、亮化、序化城市;始终坚持“以民为本”,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群众满意作为管理城市、服务市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城管工作者必须践行服务为民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南京城管七大行业的服务优势,以人为本、,坚持做到人性化管理,置管理于服务之中,在管理和服务的过程中多做换位思考,站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角度解决百姓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努力提高南京城管形象,强调“管理即是服务”的理念,打牢执政为民思想根基;践行服务宗旨,规范管理行为,强化为民意识,落实便民措施。始终牢记“民生为本,和谐发展”的工作理念,只要是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我们就坚持;只要是能够维护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事情,我们就去做;只要是能够使城市和谐发展的城市管理方法,我们就去照办;只要是使群众能够安居乐业的工作任务,我们就会去努力完成。始终将“城市和谐发展、群众安居乐业”作为衡量南京城管工作的重要指标。

忠诚敬业、竭诚奉献

城管人的忠诚,就是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和政府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为完成好城市管理各项执法任务,做到不讲条件、不计得失、甘愿吃苦、乐于奉献。城管工作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在工作中更加需要广大干部职工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切实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努力建树忠诚敬业的精神与意识,广大城管工作人员从内心深处热爱城管工作,在工作中树立文明、规范、安全、环保的理念,充分体现出我们的敬业和文明,充分展现城管人的良好形象。

精细规范、公正文明

城市管理,最能见真功夫的就在细节上,它最能体现一个城市的现代化水平、城市形象、市民素质。要实现“把南京建设成为独具魅力的人文都市、绿色都市、幸福都市”的目标,就要求我们向细节要城市形象、向管理要城市品质。

当前,在城市管理取得了一些成绩的同时,仍然存在诸多“短板”,诸如管理粗放、管理分散、科学化水平不高等等。这就迫切要求我们的管理向精细化转型。只有建立起精细的、高效的、长期性的机制体制,整个城市管理才能实现“升级换代”。向精细化转型,要加强各部门的统筹配合;向精细化转型,必须向科技要管理效率;向精细化转型,还必须加强城管干部职工队伍的建设。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一些事情看起来是小事,其实都是城市管理应该引起重视的细节。城市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毕其功于一役”是不现实的想法,一定要重视细节追求,在精细化管理上开始下工夫。

推行规范化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当前干部职工队伍中存在的管理基础薄弱、执行力不强、工作效率不高、机制运转不协调四大突出问题。城市管理工作规范化首先是强化干部职工队伍正规化建设和提升干部职工素质的有力保障。其次是提高城市管理工作效率和为民服务水平的必要条件。第三是改善和提升南京城管形象的重要保证。第四是努力实现城市管理工作新突破适应新时期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规范化管理的实施不仅可以促进城管系统管理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而且可以全面提升城市管理各项工作的效能。

公正文明既是城管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实现城管工作让人民满意的根本途径。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对待管理相对人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严格职业操守,廉洁自律;始终坚持和维护法律的尊严,做到严格管理、不徇私情、一身正气;坚持清正廉洁、克己奉公、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其他不良风气的侵蚀;加强城管工作人员的日常管理,严格执行廉政纪律,坚持讲究社会诚信,取信于民。

务实进取、开拓创新

“务实”首先就是认清形势、认清自己,用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当前现状。目前我们南京城管所面对的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形势,只有用务实的态度,理性认识我们所处的环境,才能够用科学的方法不断创新和进取,才能够将与时俱进的目标与先进的人性化理念传达给我们每位城管人。所以,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只要能够以良好的心态,以积极、向上、努力、自信的精神面貌去面对每一天的工作,那么才能够成为一个务实、认真、细心、有责任心的城管人。

城管工作要有创新的勇气和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面对难题要不断探索、开拓创新,勇于攀登;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丰富创新体系的内涵;创新管理理念,根据群众的需求以及城市发展的需要不断创新方式,以平和姿态促进矛盾化解和任务目标的完成。坚持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城管工作中的科技含量;坚持创新发展、科学发展、快速发展,全面提升城管形象,最终实现服务管理水平规范化、科技化、长效化。同时,积极向先进城市学习,采用更加科学的管理方法、更加先进的科技手段,运用到城市管理工作中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创新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方式,实事求是地面对问题,脚踏实地地解决问题。

而对于我们行政执法者来说,也同样提出了新的要求:执法为民、忠诚敬业、文明规范、公正廉洁。

(一)、执法为民。转变执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牢记服务宗旨,改进工作作风;立足执法岗位,体察民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维护群众权益;创新执法方式,抓好疏堵结合,力推便民举措,扶助困难群体;注重执法效果,理性平和操作,善待执法对象,教育处罚相济。

(二)、忠诚敬业。忠于党和人民,忠于国家、法律,忠于职业使命;热爱执法岗位,勤奋务实工作,严格高效执法,认真履行职责;不畏艰难困苦,敢于奋勇拼搏,淡泊名利得失,甘于无私奉献;坚定职业理想,加强道德修养,刻苦钻研业务,提升 综合素质;牢记职业责任,增强争先意识,锐意开拓进取,推进执法创新。

(三)、文明规范。执法着装规范,执法仪表端庄;行为举止得体,执法用语文明,队容风纪良好,执法方式理性;执法依据充分,适用法条准确,办案程序严谨,自由裁量合规;注重队伍建设,加强教育管理,严格督查考核,内部奖惩分明;明确执法责任,强化过错追究。

第4篇

党的十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体现在社会成员的具体行为中,体现在现实生活里,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它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以前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的学习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使我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执政之基,也是力量之源。同时我对改革开放的重要性有了更具体、深入的了解。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伟大理论,产生了更深的感情;没有创新精神,就没有中国今天的成就。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观,经过反思,我认为当代教师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可提炼为:忠诚教育,忠党爱国、关爱学生,教书育人、刻苦钻研,努力探究、勇于创新,努力进取。

一、忠诚教育,忠党爱国

教师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只有做到了忠诚,才会有事业上的敬业精神,静下心去教师育人,做优秀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一名辅导员,在工作中要认真履行辅导员职责,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发扬奉献精神,严格执行教育方针,尽职尽责,教书育人。

二、关爱学生,教书育人

关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职业情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作为辅导员,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热爱、尊重、了解和严格要求学生,不歧视、挖苦他们,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同时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有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需要及时有效地干预,避免恶劣事件的发生。因此,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及时对学生日常的教育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和提升,进行系统化的研究,以科研课题为依托,促进学生管理水平提高。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不断加强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学习,创新学生教育管理的方法,使学生管理水平在不断实践与创新中得到提高。

三、刻苦钻研,努力探究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为师者,欲做在知识海洋里探海人的导航灯,就必须不断自我充电,电足光强,射程深远,使得求知学子,鲜有迷津。所以切不可以师自居自满,甚至课余沉迷于摆长城,办公室里侃大山。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一生一世用不了。这正诠释了庄子的至理名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教师只有勤于学习,刻苦学习,对知识吐故纳新,不断探索,不断反思,才能跟上时代步伐。

第5篇

监狱民警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为根本任务。"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政法领域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法制文化的精髓,而"公正"是政法干警的价值追求,是监狱执法的基石,更是监狱民警的"生命线"。

"人民"是一个历史的、政治的范畴,其主体始终是广大劳动群众。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人民始终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法律是人民通过严格、规范的程序制定、颁布、实施的。

监狱机关的刑罚执行权源于人民、属于人民,所以必须服务人民、受人民监督。监狱民警是"人民"的一部分,执法是其应尽职责,同时,执法也是为自己执法。人民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本质属性,要求我们必须把以人为本、司法为民贯穿于执法全过程;执法的宗旨是为民,要求我们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监狱执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民是监狱民警的职业操守,要求监狱民警必须自觉把执法过程变成为民的过程,将为民体现在点滴的工作生活中。

监狱民警作为刑罚执行者,决定了其必须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必须维护监狱机关的形象。无私。只有秉持公正、恪守无私,才能做到不偏不倚。如果民警存有私念,被人情所扰,被金钱所惑,为其它因素所困,在执法活动中势必先入为主,必然导致实体上的不公。无畏。面对严峻的狱情、复杂的押犯,只有敢于承担、正直坦荡,才能公正执法。法律是至高无上的,在秉持无畏精神的同时,监狱民警应当保持一份敬畏之心,即对法律要有所敬畏,守住道德底线。无怨。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各种矛盾冲突日渐凸显,各种利益交织日趋复杂,导致狱内押犯居高不下、押犯结构日益复杂,为维护安全、改造罪犯,广大民警付出了很多辛苦与心血。工作枯燥、环境偏僻、生活不便,这就要求民警必须顾全大局、不慕浮华,必须具备任劳任怨的品格,为了工作,不讲代价、不讲条件,不辱使命。

监狱执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这道防线守不住,人民群众就会对司法失望,甚至对党和政府失望。因此,我们一定要深入开展"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深刻理解内涵,认真查摆思想、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客观剖析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确保人人参与进来、人人受到教育、人人得到提高,永葆监狱民警的政治本色。

第6篇

今年是95周年,北京大学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的策源地。一直关心着北京大学改革发展和师生学习工作生活情况,近年来多次来这里考察调研。

春天的燕园,湖光塔影,绿树婆娑。上午9时,在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校长王恩哥陪同下,首先来到北京大学人文学苑,观看人文社科成果展。展览展示了北京大学文学、历史、哲学、考古学科取得的重要学术成就和北大图书馆馆藏重要文献,包括《共产党宣言》多种译本。向马克垚教授、袁行霈教授等详细了解人文社科学科发展情况,对北京大学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取得的成果给予肯定。

展室北侧是一座幽静的小院,87岁的著名哲学家汤一介教授从研究室走出来欢迎总书记,快步迎上去,走入研究室,同他促膝交谈。汤一介介绍了编纂大型国学丛书《儒藏》的情况,问他有什么困难和需要,赞扬他勤奋严谨的治学精神。走出研究室,同在庭院内的师生亲切交流。他表示,推进中国改革发展,实现现代化,需要哲学精神指引,需要历史镜鉴启迪,需要文学力量推动。文史哲研究要关注人们的精神世界,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帮助人们更好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确立不断前进的方向和信心。这是当代学术研究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成立于2010年的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利用最先进的生物成像和基因测序手段,从事生命科学和医学基础研究。来到这里,观看多媒体演示,了解胎儿遗传疾病筛查、癌症早期诊断等新技术研究应用的情况,并通过显微镜观看动物卵细胞受精和极体细胞提取过程。勉励科研人员刻苦攻关、勇于创新。中心主任、美国科学院院士谢晓亮告诉总书记,自己已决心全职回国工作,并将带领团队吸引更多海外优秀人才。说,很好!现在我们国力增强了,要有凝心聚力办大事的自信,关键是要把最好的资源配置起来,让各类人才的智慧充分发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通过大家一个个人生梦、事业梦的实现,促进整个中国梦的实现。

从实验室出来,沿着校园小路步入静园草坪,这里正在举行青春中国梦,赤忱五四情北京大学纪念95周年青春诗会。看到总书记来了,师生们报以热烈的掌声,走到他们中间。身着五四时期学生装的师生们在悠扬的小提琴曲伴奏下,朗诵着自己创作的诗歌《聆听青年》和同志词作《沁园春长沙》。同大家一起欣赏了师生们充满激情的朗诵。同师生们握手交谈,称赞他们的朗诵透着自信,表达了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自豪感,希望他们紧跟时代,既创作出优美的文字诗篇,又创作出壮丽的人生诗篇。

10时40分,来到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参加师生座谈会。学校领导和师生代表先后发言,边听边记,不时就有关问题提出询问,同师生们一起讨论。

在听取了大家发言后,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当代大学生是可爱、可信、可贵、可为的。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广大青年对的最好纪念,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担负起历史重任,让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

强调,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

指出,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我们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体人民一起努力,通过持之以恒的奋斗,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更加民主、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美丽,让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

强调指出,党中央作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决策,我们要朝着这个目标坚定不移前进,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高校工作,始终关心和爱护学生成长。要全面深化改革,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不断激发广大青年的活力和创造力。要强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帮助学生们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教师承担着最庄严、最神圣的使命,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第7篇

古人云:“天下至德,莫大于忠。” “忠诚”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代“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将忠诚放在了首位,由此可见,忠诚贯穿于整个社会历史政治思想发展的始终。如何理解忠诚?忠,是崇敬、恪守;诚,是言而有信、言行一致;忠诚,指尽心尽力、全力以赴。

忠诚是一种信念,是苏武牧羊19年 ,任凭诱惑,不改初衷; 张骞出使西域,不畏万难,连起丝绸之路,千古留名;是花木兰替父从军,孝行天下,感天地泣鬼神;是佘太君花甲之年挂帅出征,忠君爱国义薄云天;是文天祥,生死抉择,只留丹心照汗青。

忠诚是一种责任,是岳母刺字,岳飞“精忠报国”的重任;是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的忠勇;是诸葛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生理想。忠诚是一种境界,忠诚更是一种信仰,忠诚是一种拳拳的爱民之情。

诚然,生命不过是永恒光阴的过客,如何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中写下闪光的篇章、留下美好的记忆,让自己拥有正直而有价值的人生,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思考的问题。作为人民法院的一名政工干部,虽然没有七彩霓虹的灯红酒绿,如何牢固树立“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核心价值观,放射出铁肩担道义,法徽掩忠魂的光彩,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一心为民、公正廉洁的高素质司法行政干警队伍,是时代赋予司法行政系统的重大课题。我认为,法院政工干部在实践政法干警核心价值时体现在必须具备“五心”,对待工作要有“精、气、神”。

一是赤心,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做一个信念坚定的共产党人。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决定了法院政工干部必须始终围绕审判工作大局开展好思想政治工作,抵挡住各种各样的诱惑,顶得住腐朽思想的冲击,严格遵守政工工作准则和用人标准,永葆公正清廉的政治本色。

二是忠心,就是要锤炼政治品格,做一个头脑清醒的人。法院政工干部是选人用人的干部,要有忠于党、忠于审判事业的赤胆忠心。具体说,就是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时代紧迫感,把党性修养和人格锤炼结合起来,使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法院政工干部的崇高品质通过一言一行体现出来。

三是公心,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做一个公道正派的组工干部。公,是政工干部基本素质的核心。其内容是:一要身正。光明磊落、谦虚谨慎,作法院干部的表率。二要心正。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绝不能拿权力作交易,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去考察、选拔干部。三要言正。要讲真话、实话,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做到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做的不做。

四是诚心,就是要培养务实的工作态度,做一个客观公正的人。在考察使用干部时要深入群众,广泛听取意见,坚持实事求是,用两分法的观点客观公正地看待每一位干部,做到用其所长,避其所短。

五是冰心,就是要严守生活小节,做一个情趣健康的人。政工干部要善于“天天洗脸”,“经常照镜子”,时时念“紧箍咒”,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法院政工干部必须鼓足“精、气、神”,努力实现政工人才队伍建设新跨越。

“精”即精心、精细、精准之意。做法院合格的政工干部必须 “精”字当头。政工工作是一项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繁琐的综合工作,它以政治思想工作为龙头,负责组织实施队伍建设、干警教育培训、机关组织建设、创建活动以及服务保障等日常工作。政工部门是全院工作的传声筒,是院党组科学谋划决策的重要参谋助手,是审判业务部门协同工作的纽带,对内对外起着沟通协调、上传下达的重要作用。因此,政工干部必须树立“三精”意识,用“精心”关注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用“精细”办理好手中的每一项工作,用“精准”管理好日常事务。做到时时刻刻把握队伍政治思想新动向,关注审判工作新举措,各类信息数据要烂熟于心。唯有如此,事事才能办得得心应手,最大限度地实现政工工作的前瞻性、时效性。

第8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意义;认同构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2-0255-02中国共产党在十报告中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成为了a当代中国社会的热词,其原因就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极其重要的理念。其意义体现在:首先是成就中国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基石;其次,还是当代社会运转的重要剂,也是整合社会意识的重要抓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具。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认识其意义,以及创立认同所需要的条件。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前提,为我们当前的建设、当前的攻坚克难,起着灯塔的作用,成为我们的指引。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当前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会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以为代表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深,存在着误区。随后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邓小平就指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经过艰难探索,筚路蓝缕,终于开创出一条康庄大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这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需要价值尺度来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社会主义的价值尺度,因为它是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之所以成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构件,从而使得这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从理念价值的角度得到了回答。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

其次,有效整合当前各种先进的价值观,使全中国思想更加统一,齐心协力,众人拾柴火焰高,能够更加迅速地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个完善、健康的国家和社会,都具有以下一些特征:经济上欣欣向荣、政治上稳定协调、社会上和谐协作、价值观念上自洽。其中,至关重要的是价值观念。因为,人是精神性的动物,需要为自己建构起一个意义世界,而意义世界需要有一个内核,就像是一串珍珠,如果没有绳子,就构不成项链。因此,要真正形成老百姓乐于接受的价值观念,就需要有能驾驭和调节各种价值的紧张与冲突、维持其合理价值观念的核心存在。所以,对于社会主义来说,这个核心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如个人精神都需要一个内核,国家自然也是如此,一个成熟的社会和文化都会致力于建构和不断强化其核心价值观。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国外的各种价值理念纷纷进入中国,加之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社会急剧转型,利益结构复杂,这些都使得当前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多样、复杂的特点,而多样化的r值观自然容易造成人们认识的混乱和冲突。例如,虚无主义特别是、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相对主义等等,把世界看成是一片虚无,唯有金钱至上。这样会混淆是非,出现荣辱无别的情况。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使之承担起了引领当代中国价值秩序建构的历史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使人们对多样性的价值观念进行整合,对价值冲突进行消解,消除物质主义、虚无主义、相对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等思潮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能够使全社会人民都聚焦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焦点”上来,有效地管控社会价值分歧,避免思想独立和混乱,从而为中国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价值保障。

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增强各民族团结,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有力举措。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一个国家和民族要崛起、要强盛,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还包括文化的繁荣。文化是纽带、是血脉,具有凝聚人心的作用,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文化也被称为软实力。谁拥有先进的文化,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在国际价值观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价值观。因此,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是其核心价值观之间的竞争,是核心价值观凝聚力、影响力、吸引力的竞争。因此,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的唯一方法就是把核心价值观培育起来,使社会形成一股合力,一股推动前进的动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中国自身重视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建构文化软实力的最重要一环。

通观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都证明每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共同体都有自己独特的核心价值观,并且积极培育和践行这种价值观,因为,这种价值观可为其成员提供价值理想、价值规范、价值规矩,能够使成员们形成一种共识,一种在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上的共识,从而为自身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提供依据,并且能够塑造其成员的观念,培育成员的共同体意识,使之产生一种感觉、感情和心理依赖。所谓感觉,就是这种共享的价值观念使得个人觉得是共同体的一员,使共同体成员之间产生亲近的感觉。所谓感情,就是指价值观使个人对共同体产生出一种亲近性、自我归属的感情,使自己对共同体产生一种亲情。所谓心理依赖,就是指价值观念能够对共同体的成员产生强烈的“吸附”性,让共同体成员觉得个人从属于共同体,由于分享了共同体的这些价值理念,从而使得个人对共同体产生一种依赖心理,形成对共同体的强烈感情,以使自己更加认同这个共同体、以这种价值观为基础建构起来的共同体。因此,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就是要人民具有这种感觉、这种感情和这种心理依赖,从而使中国这个共同体更加具有凝聚力,使自己成为一个特色鲜明、团结的共同体。

总之,正如指出的,“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种认同意义,特别是对于完成“四个全面”建设的战略布局具有重要的思想支撑作用,但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全体人民群众的认可,需要一定的认同构件,只有满足了这些认同构件,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凝聚人心、党心、国心的关键因素。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哪些认同构件呢?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构件

1.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地深入民心,需要其价值观具有科学架构和丰富内容。需要说明的是,党的十“三个倡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纲目”,其中的详细内容还有待进一步补充。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使人民群众真正地以其为价值准绳,需要夯实其自身的科学性内容。总体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从三个方面来展开和充实:一是必须继承和吸收世界上优秀的传统文化;二是要准确地反映当前中国现代化过程中所面临的具体形势,并提供改变这种形势所需要的思想价值;三是能够解答个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人生困惑、彷徨等。只有切实满足这三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地体现出科学性,成为鲜活的价值观。

2.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地深入民心,需要契合中国的实际和传统。中国自身的实际和传统与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念存在特别多的不同,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个体、社会和国家的和谐共生,强调集体意识,重视集体精神,但这与西方社会强调的“个人责任”至上是不同的。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和培育上,需要契合我们中国的传统和实际,强调我们的集体主义意识,强调家国情怀,强调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强调“中国梦”;反对“个人至上”,反对个人超越国家。另外,要让人们明白,我们进行提倡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好地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不是一种口号、一种宣传,不是一种无聊的说辞。

第9篇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体系;辩证关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概念

中国,一个民族构成多样、民族文化历史悠久、地缘政治复杂的大国,除了使用经济手段、政治手段、社会手段等综合运用来实现民族认同,还尤其需要通过价值观的构造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毫无疑问,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

自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而在党的十报告中则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次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命题,同时也首次用了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次提出了“三个倡导”,进一步凝练和概括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所倡导的主流价值取向,更加明确了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功能。这些都与大家息息相关,有助于获得人民群众广泛的文化认同,是对现在现实生活当中非常具有针对性的写照。

社会主义价值观分为两类,一是社会主义一般价值观,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处于价值观的核心地位,是可以对认识主体价值尺度、价值趋向、价值目标追求,产生最深刻最有影响的标准,早在中国古代,就有了核心价值体系,即儒家价值体系,儒家通过从庞大的儒家价值体系中提出“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的核心价值观”。并将这些伦理纲常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当然,社会在发展,儒家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并不能完全应用和照搬到今天,如今更多的提倡三观教育,提倡为人民服务,以平等为核心,自由、平等和人权都应该成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内容。而通俗简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体系的理论建设、宣传教育和学习践行,有利于更好的走进群众、引领群众。凝聚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价值学说的内在要求,是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的现实需要,是应对西方价值观冲击和挑战的客观需要。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内涵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政党生存发展的灵魂。是社会主义的核心观念构成的主流意识形态系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党的十七大,都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巩固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的重大工程。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科学的命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并分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主题、精以及基础。其中,第一个层次阐明了国家的根本价值导向,第二个层次概括了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追求,而第三和第四层次则从形成共同的精神认同和伦理认同的角度表示出价值观的构造所需的国家和民族认同。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凝聚力量、激发活力,进一步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支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具有重大的意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维护经济基础的需要;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在理论上可以说是认识工具,而在理想和精神上,则是道德力量;同时也是强化主流的表现,反应了核心性特点,普遍性特点及同一性。是传统与现代的交换、高尚与时代同在、东方与西方的交汇。

三、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的辩证关系

深入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辩证关系,是科学揭示、概括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前提。

首先,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提炼和高度概括,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中存在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价值观的总和,是一个社会中的价值取向、价值追求、价值尺度和价值原则等于价值有关的综合体系。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的价值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处于价值体系的统摄和支配地位,是一个社会倡导和主导的价值体系,引领了社会各个不同的价值取向、追求、尺度和原则沿着一定的方向发展。并对建设过程所取得实效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估。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以一个社会的价值观、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是对价值观、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概括和抽象提炼,是价值观、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价值观、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体系,都必须围绕核心价值观,体现核心价值观,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和主导。

其次两者是相互包含,相互融入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说,二者是内容和形式、内涵和外延的关系。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是融汇了核心价值与基本价值的有机整体。核心价值体系是居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社会价值理念的总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规定和影响着其他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不同,核心价值观则是居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社会价值理念的集中表达,是一个社会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前提和基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最高抽象,体现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渗透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表现出来。总之,二者是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

它们的区别则表现在各个侧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存在基础和重要载体。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不可能产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不会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产生、发展和演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无所依托、无所寄寓。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高度概括和最高抽象,体现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基本方向和基本特征,引领和主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如果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没有灵魂。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整体,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只有将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统一起来,才能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制度安排和实践运动提供科学、完整的价值合理性依据。

但是无论是价值观还是价值体系的塑造都要经历漫长的凝练过程,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在价值观的构造中还会呈现出一些障碍性因素。面对现今的道德失范现象,以及社会关爱的缺失,我们应该更加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关爱弱势群体,如学生、青年教师、离退休老干部等,切实做到从人们的根本利益出发,保证人们的根本权益得到很好的发挥。

其次,培养和践行价值观,由国家倡导的变为国民的,变成个体的价值观,融入到大众生活中,贯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起到一种引领的作用。同时还要努力达到四个认同:在理论上,实践上,情感上以及责任上的认同,并保持好核心价值观的稳定性与长期性,广大劳动人民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些国家和地区在建构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因此,我们还需要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及价值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会吸收和利用,对我们增强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维护社会主义稳定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展,具有实质性意义。(作者单位:云南大学)

参考文献

[1]唐泽.媒介系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D].中南大学,2012.

[2]杨静.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引领[D].辽宁大学,2012.

[3]戴木才.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辩证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之一[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1-8.

[4]廖小平.论核心价值体系的三大关系[J].天津社会科学,2012,06:24-28.

[5]周蓉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

[6]吴艳东.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厘清的几个问题[J].理论探索,2008,04:18-20.

第10篇

当前,我国进入改革的深水区,同时也面临着国际国内的新形势。尤其在思想文化领域,随着各国文化交流新形势的形成,社会上逐渐呈现出社会意识、价值观多元化的特点。甚至“物化生存”“利益分化”“文化植入”等西方不良价值观在我国取得了较高的认同。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因此,党的十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文化新形势下凝聚社会共识的过程。它深刻地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是对思想文化领域的新要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如今,整个社会都在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能否正确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大学生由于刚刚步入成年,社会经历、价值观尚未成熟,加之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价值观的影响。目前,高校学生普遍为“90后”“95后”,他们个人本位价值取向明显、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对国家的思想文化建设非常必要。

近年来,国内已发表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相关的研究论文近万余篇。这些研究成果主要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历史渊源、基本内容、特征与功能、构建的方法与途径等内容。同时,也已出版多部讨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书籍著作,如: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李建华专著的《和谐社会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农华西专著的《意识形态与核心价值观建设》、江传月等著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观研究》、董朝霞专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教育研究》、葛洪泽专著的《重建精神家园》等。

关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的研究,国内学术界研究成果较少,大多均是对如何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议与构想,缺少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的具体测量和调查。比如,学者李斌雄、张小秋认为,要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就必须尊重价值认同的规律,注重灌输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注重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大学生在准确理解、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精髓的基础上,躬行践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者冯霞认为,针对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差异的本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创新教育载体、优化教育环境、拓宽实践渠道,努力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本次调研过程中,采用随机拦访的方式,在北京某高校发放200份问卷,回收问卷总数为193份,去掉无效问卷6份,问卷回收率为93.5%。问卷回收率较高,分析出的结果可以较好地反映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本次问卷采用笔者自编的结构式问卷,问卷分成四部分,即个人基本信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社会主义价值观与当代国情、社会主义价值观与社会问题。问卷设计采用封闭问题与量表结合的方式。

在问卷调查过程中,随机对接受问卷调查的20名学生进行了访谈,访谈内容同样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认情况,以及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等。访谈问题采用开放式问题。

二、结果与分析

根据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理论,认知情况的测量比较复杂,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李克特量表直接对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和测量;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侧面反映出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认程度,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避免直接测量可能产生的偏差。因此,在调查结果的展示中,我们先介绍直接测量的结果,同时也列出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由此,客观真实反映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认情况。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认情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效率不高,导致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情况不甚理想。通过党员、团干培训和网络媒体途径了解核心价值观的受访者最多,均超过了一半。但是有49.2%的大学生认为这种宣传教育形式化、宣传强度薄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方式亟需根据现实状况进行改进。由于宣传效率不高,导致了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情况不佳。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18%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了解;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做到很了解的有24%,只有一半的受访者全选对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这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的认知情况中并不理想。

党内核心价值观教育比较到位,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到群众中去是突出问题。有98%的党员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成才的积极作用。对核心价值观很了解的同学大部分为共产党员,这样的情况进一步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宣传在党内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是对于其他人士的宣传力度仍有不足,甚至连部分共青团员都不了解。关于影响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因素,受访者中有96%的人选择了“西方主流思想理论的冲击”这个因素。在非共产党员中,多数人都选择了“社会不和谐因素的传播”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抬头”选项。在关于影响和限制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信仰共产主义、培养自主创新意识、树立正确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问题中,官员腐败问题、社会贫富差距过大、社会不和谐因素以及拜金主义盛行被屡屡提及。

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若要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需要为其树立榜样,尤其是聚光灯下的党员干部们。他们的言行举止将直接影响大学生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党员队伍应该更加透明化、公开化,为广大民众树立榜样。而社会上的各类问题,则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监督监管,完善和解决现有环境下存在的问题,提升公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

(二)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

正如上文所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的直接测量往往出现偏差(存在被访者夸大认知和认同的可能),因此,通过调查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侧面反映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显得十分必要。通过调查,86%的受访者都表示自己对国内外重大事件较为关心。在涉及到共产党执政能力和共产党员表现的题目时,党员和团员的选择和评价较为积极;普通群众则因为官员腐败和享有特权问题,有所失望。不过这部分受访者对现阶段的改革和反腐持高度评价,说明反腐败赢得了大学生的认同。

在问卷列出的7个社会问题中,按照关注程度高低,依次为:反腐倡廉问题、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工人下岗再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百姓合法权益的维护问题、“三农”问题。可见,如今社会关注的焦点已经由“生存”层面转移到“生活”层面,人民不再简单的关注“生存”,而是转向对国家动态导向和人民生活保障的关注。尤其现阶段大规模的反腐倡廉,得到了群众的高度关注和评价,相信通过持续的反腐败,能够增加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程度,能够提高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同时可以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新的方向和新的途径。

三、结论与建议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的变迁给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带来巨大冲击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西方的文化思潮、价值观念以各种方式渗透到我国来,形成东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相互碰撞。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变革使得传统的道德体系受到强烈冲击,致使一部分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出现了偏差和紊乱。青少年明辨是非能力减弱,易受外界事物干扰。

(二)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制度建设尚不完善

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大学生难以深入理解并践行核心价值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部分教师仍采取“一言堂”的教学形式,忽视了“90后”“95后”学生的特点,也忽略了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过程。

(三)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应覆盖全部学生群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向广大群众延伸。通过访谈我们发现,学校中的学习活动更多通过党支部学习活动(组织生活会、学习讨论会等)形式展开,参加学习的主体是党员,而以班级和团支部为单位的学习活动却相对较少。因此,调查中显示出大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程度要明显高于非党员群体。

(四)学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宣传途径单一

很多同学认为学校现有的价值观教育宣传形式化,宣传强度很弱。甚至有些同学认为这种单一的讨论学习脱离大学生活实际,很难指导实践。

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下列建议:

加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对西方价值观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西方社会在寻找各种机会向我国输入西方价值观,这时,我们更要加强自身的辨别能力,对有利于自身发展,有利于社会、国家发展的精华部分进行吸收,对有损我国核心文化竞争力的部分要果断抛弃。同时,也要加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研究,不断充实自己,不用别人的尺子裁量自己,打造属于中国的价值体系、文化体系。

改善学校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如今,高校均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老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对课程效果至关重要,只有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才能让思想政治课程真正获得学生的喜爱,并达到教学效果。教育界已经提出了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方式方法,思想政治课教师不能仅仅关注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更要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从根本上提高青少年学价值观的积极性,使得大学生对价值观的学习能够更快地提高。

第11篇

成人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在职社会人员提升学历接受高等教育的职责,是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力量,这就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成人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体系,才能确保成人教育办学的质量与效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关键词:

成人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构建

成人教育即是通过参加全国统一的成人高考录取,取得成人高等教育资格,修完高等教育相应专业层次的所有课程,经考试合格,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证书,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在职人员提升学历与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仅必要,而且意义重大。为进一步确保成人高等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质量与效果,需要成人高等学校明确培养的目标和合理的原则,构建起科学的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体系,由教育主管部门对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质量进行评估和考核,以确保成人教育的办学质量与效果,为中国特色社会建设事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意义

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构建是我国终身教育的根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1.1有利于贯彻与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成人教育学生是贯彻与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力量。通过对成人教育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实践,引导成人教育学生更好地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的贯彻落实,确保成人教育正确的政治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1.2有利于促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有非常丰富的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容,通过对成人教育学生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培养,可以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成人教育学生中的影响,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与践行中去,不断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1.3有利于提高成人教育办学的质量

成人教育的办学目标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提高成人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第二方面是提高成人教育学生的专业素质。这两个方面的内容也是检测成人教育办学质量的标准,通过对成人教育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断提升成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引导成人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优秀人才,促进成人教育办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1.4有利于促进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

成人教育是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终身教育体系的实现关系到我国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提升整体国民素质的关键环节,通过对成人教育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实践,让更多的人领会、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

1.5有利于培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需的优秀人才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需要大批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素质过硬、专业知识丰富的优秀人才。通过对成人教育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断提升成人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理念贯穿于成人教育,让成人教育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的人生目标,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确保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兴旺发达。

2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构建的目标

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构建关系到我国终身教育的质量与方向,评价体系构建的目标如下:

2.1确保成人教育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非常丰富的人生价值导向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能以正确的观点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正能量,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作出更多的贡献。所以,成人教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成人教育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

2.2引导成人教育学生领会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对成人教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统教育,让更多的社会各界人士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与精神实质,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战略意义,以自觉的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

2.3确保成人教育办学正确的政治方向

成人教育是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教育的质量,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关系到成人教育的方向,关系到国家教育方针的落实,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成人教育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与实践学习,确保成人教育正确的政治方向,确保成人教育的办学质量,确保成人教育学生的正确人生价值导向,解决了成人高等教育为谁服务的问题。

2.4促进成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

成人教育办学受到市场竞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办学功利性强,对成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得不到重视。构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体系,有利于通过明确的考核评价机制提升对该项工作的重视度,真正推动成人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实开展。

3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构建需遵循如下原则:

3.1政治性原则

构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原则。成人教育承担着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是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事业的人才培养的摇篮。在构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中就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原则,以更好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好地统一思想,让成人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构建评价体系的重要原则。

3.2价值性原则

构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原则。价值导向是成人教育的核心内容,关系到成人教育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关系到培养的学生为谁服务的问题。在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构建中,应更加重视正确价值导向的原则,才能确保评价体系的构建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成人续教育中的贯彻与落实。

3.3实效性原则

构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要坚持注重实效的原则。在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必须杜绝形式主义,避免走过场。评价体系的构建必须重视实际产生的效果,真正使成人教育学生能深刻领会、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检测的标准,即注重实效。

3.4科学性原则

构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要坚持遵循教育规律的科学发展原则。无论是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还是评价体系的构建,都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才能实现评价体系构建的目标,才能使评价体系落到实处并产生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只有与教育规律有效结合才能符合实际并为大众所接受。

3.5创新性原则

构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要坚持务实创新的原则。评价体系既是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检测指标,又是成人教育办学改革与创新的依据和指挥棒,有关成人教育的执行部门必须以评价体系作为依据,对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与实践进行不断地创新与改革,以务实创新的态度推进评价体系的构建。

4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体系构建

任何工作的有效开展都离不开科学的评价体系的构建,构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体系就是为了促进成人教育办学中落实开展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体系应紧紧围绕教师的教学考核评价(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质量等)、学生的学习效果、社会反响和评价、工作开展的特色与亮点等方面来进行。

4.1评价建议

无论是哪一个等级的评价,评估组必须给出科学合理的建议,评价是为了促进成人教育办学整改与进步。所以,给出的建议必须科学合理,有利于办学单位整改与提高。

4.2评价周期

每一项评价体系都必须跟上时展要求,对于评价周期,建议五年评估一个周期,以更好地促进各单位在成人教育中更好地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优秀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4.3调查对象

为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调查对象的选择面要适度扩大,调查对象应包含老师、学生、办学管理者、社会人员、企业等用人单位等;同时,调查对象的抽选要科学化,要科学使用随机抽选等方式选择调查对象,提升调查的代表性。

4.4评价计算原理

评价结果的计算是依照观测点得分乘以该观测点的权重得出对应二级指标实际分值;二级指标分值之和得出对应一级指标实际分值;五个一级指标分值之和得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总分。

4.5总体调查与深入调查

以上调在对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总体评价,因此评价的指标层级相对不多,评价的观测点主要重在反映总体情况。实践中,为了深入掌握和了解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情况,还可以进一步细化评价指标和评价的观测点,开展深入调查研究。

5小结

总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成人教育是重要的力量,在成人教育学生中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确保成人高等教育的正确的政治方向与办学质量。

作者:戴春平 单位: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许灵红.网络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J].继续教育,2015,(01).

[2]林志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成人高等教育的思考[J].科技文汇旬刊,2014,(11).

[3]吴云.关于成人高等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32).

第12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西宁;城市发展

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如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体现于一座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充满实践性的课题。要以核心价值观引领西宁城市新发展,增创西宁城市发展新优势。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城市发展

核心价值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改革开放越是深入,就越需要价值引领和精神支撑,城市发展越是多样化,就越需要核心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来增进社会认同。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的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它影响甚至支配着该社会所有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整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核心价值观作为精神纽带的聚力和支撑,要让核心价值观真正融入城市的方方面面。

(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

自从提出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命题以来,国家先后提出了“八荣八耻”、“五位一体”布局,到党的十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12个词、24个字从国家、社会、公民个人三个层面倡导核心价值观,反映了每个层面最核心的价值要求,促进社会成员的价值认同。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正在越来越走近百姓,越来越因繁就简,越来越让老百姓读得懂、听得进。随着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的深刻变革和调整,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日趋明显,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多变性显著增强,迫切需要一种正确的、社会能够普遍接受的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对精神信仰、伦理道德、社会风尚的关注更甚以往。时代呼唤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顺应世情民意,最大限度地代表了社会共同理想和追求。

(二)西宁城市发展要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未来西宁的中心任务仍然是发展,但此时“发展”的层次和内涵都有重大变化,发展目标中的“文明”成分、发展动力中的“精神”含量,都必然而且应该具有更高的比重,譬如,城市发展要让市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市民生活涉及“物我关系”的物质生活、涉及“人我关系”的社会生活、涉及“自我关系”的精神生活。而生活之为“好”和“更好”,也对应着不同层次的生活境界。这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需求。从这个角度说,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使之真正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既是西宁进一步实现现代化的先决条件,也是西宁进一步实现现代化的核心内容。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立足西宁的实际,注重与西宁城市发展相结合,用核心价值观引领城市发展。没有核心价值观,城市就缺乏激情干事的精神内涵。一个城市固然需要壮观的高楼、便捷的交通和优美的环境,但唯有核心价值观催生的坚定信念,才能使城市发展更有灵魂、更具品质、更显魅力。应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城市发展的全过程,渗透到生产生活各领域,贯穿于各级干部的工作实践中,融入于全体市民的行为中。要整合全社会对更好生活的理解和追求,只要是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伟大目标中的至少一个方面的,就要努力使它们能够相安无事,甚至彼此互补、辩证综合。要提高市民特别是社会各界人士的志向、信心和能力,并为此而营造一个言而有信、言而有物、言而有文的社会文化环境。要改善不同群体的社会心态,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等。这每一个任务都不容易,但又都以核心价值观为基础。从这个角度说,西宁经济发展走在全省前列,更要求价值领域的引领和支撑,以回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伴生出的精神困境。

近年来,西宁策划并实施与核心价值观密切相关的重大活动、重要举措和重要工作内容,使核心价值观由价值观念转化为促进城市发展的工作实践。如把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与“多城联创”中心工作相结合,就是一项很好的举措。“多城联创”与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完全一致,无论是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还是全国文明城市,这些文明建设都与市民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鼓励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多城联创”活动,美化自己的生活环境,使市民更好地明白共同的价值追求,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素质,从而提升西宁整体精神文明水平,使核心价值观在城市落地生根,融入城市的精神血脉。

二、西宁城市发展中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意蕴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人们获得了更多向上流动和实现个人梦想的机遇,我们应该从“中国梦”中去生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东西,去发掘个人梦、家国梦与民族振兴的梦想是怎样一致的,发掘现实生活中的正能量。近年来,西宁市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把核心价值观建设作为塑造城市发展的灵魂,融通贯穿于城市发展中,既理直气壮地宣传核心价值观,又生动活泼地传播。现在一些电视节目,很受欢迎,让人看了感慨、感动甚至落泪,正是因为,从节目中人们看到改革开放和国家进步为大量普通人提供了上升的空间,体现出普通人实践中国梦过程中的正能量。这里面就有核心价值观引发个人认同的东西。

而且,西宁尤为注重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老百姓血液中,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而不能老是看红头文件、读标语,不能总是对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内容不重视。西宁在这方面有很多有利条件,例如,西宁电视台热播的不少家庭伦理剧中讲的就是优秀传统文化,是潜移默化的、能打动人的。不要只是把这些仅仅作为一档好看的电视节目,而要意识到这些是“接地气”传播核心价值观的一个很好载体,是可以在市民中形成很好影响力的载体。

西宁又是一个具有独特地位和独特使命的高原省会城市。对于这座城市而言,不仅把“包容诚信”,而且把“务实创新”,作为西宁城市精神的组成部分,是以一种独特方式表现了西宁人对自己的认识―既是对西宁过去美中不足的反省,也是对西宁未来好上加好的期待。要把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作为一根红线,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这对西宁城市发展大有裨益。若真的做到,不仅将使西宁的城市能级提升一个台阶,也对中国道路的全面客观评价提供了一个现实注脚。真正的文化自信,体现在不停的文明脚步当中。当下,就要从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点滴入手,这也是西宁必须要以此作为不断努力方向的必要性之一。

三、把践行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

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一个逐步积累、认识、形成共识的过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立足西宁的实际,并与西宁城市发展相结合。一个重要突破,就是必须根基打牢,做得更细、更实、更深入人心。

(一)以核心价值观凝聚各方力量推进城市发展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府部门要起表率作用。要加快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阳光型政府建设,切实发挥好政府作用,政府做得好人民群众就会信任政府,就会产生巨大的感召力。西宁各级政府要把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工作,并作为政府的工作原则。把核心价值观融入经济政策和体制改革,贯穿到社会治理政策和体制创新中,制定和修订好一些具有导向性的政策制度,建立完善相应的政策评估和纠偏机制。同时,把核心价值观贯彻到机关作风建设中,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认真落实依法行政的各项保障措施,切实保证政府公共行政权力的规范运作,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和良好的环境。

要进一步完善制度,畅通和规范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完善依法行政配套制度,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健全行政执法的经费保障机制,遏制以执法谋利的行为;严格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行政问责制度、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加强政府层级监督及外部监督;强力制约利用公权侵犯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及时查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行为,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切实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规范司法行为,确保司法公正,妥善处理。

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塑造城市精神。每个公民都是社会的一分子,都有追求自己梦想的权利,同时又不能违反法律、社会秩序和公德,必须在全社会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要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的作用,建立社会文明传递机制,开展“微笑邻里”、全民健身等活动,遵照加强民主、促进和谐的原则,倡导团结和睦、相互关爱的社会风气。优化人文环境,增强凝聚力,增强广大市民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体现民主、公平、和谐和包容的原则,倡导自然、环保、节俭、安全、健康的生活方式。弘扬核心价值观,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形成开放包容、风清气正、奋发进取的社会风气。充分塑造文明礼貌、尊老爱幼、热情好客、助人为乐的精神,把“微尘”、“红飘带”精神根植于每个人的心中。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人民是城市发展的主体,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人民群众有信仰,城市才有力量。在西宁今后的发展中,必须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内化为重要推动力,变成西宁人民实实在在的自觉行动。广泛深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风尚、凝聚共识。西宁在践行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已有了自己的一些特色,也收到较好效果。要进一步完善与创新,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形成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利益机制和社会环境。通过宣传教育、树立典型等方式,使每个群众、每个企业都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者,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但是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还有一个过程。必须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讨、宣传力度,评选道德模范,传递积极人生追求、高尚思想境界和健康生活情趣,鲜明彰显社会主流价值,使正确行为得到鼓励、错误行为受到谴责,推动西宁市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风气。同时要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让每个人都感觉到核心价值观与自己有密切联系,并不断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和人们自觉行动,并贯穿于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每一个企业都要做到讲社会责任、讲社会效益,讲守法经营、讲公平竞争、讲诚信守约,形成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利益机制和社会环境。

(二)在核心价值观实践中赋予城市发展新内涵

一座城市为什么这样发展而不那样发展,为什么更看重这些东西而不是其他东西,皆源于它的核心价值观。不同的价值取向有不同的城市取向和文化品格。新时期的城市发展,应该包含公正、法治、诚信、包容等诸多新要素。其中公正是城市社会稳定的基础,法治意识是城市理性的灵魂,诚信是城市社会和谐有序之根本,包容是一个城市的胸怀。一个城市的基本价值取向决定了其精神品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是城市发展的方向路标,城市发展亦是弘扬、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平台载体。

城市的出现,寄托了人类追求更美好生活的理想,每个进入城市的人,都怀揣了梦想。传承是延续核心价值观血脉的重要保证。各城市的历史传统、经济水平、社会心理、风俗习惯不同,决定了城市发展不可能简单复制。因此,城市发展,要结合城市特色和历史文化量身定制,要深入研究解读城市的文化芯片,使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本城市文化传统、本地群众的心理情感结合,使之接地气并落地生根。要不断根据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新要求,不断赋予城市发展新的内涵。

(三)以核心价值观作为城市发展的总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每一个城市都需要遵从、彰显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城市发展又促进核心价值观融入实际、融入城市社会生活。核心价值观获得市民价值认同的过程,也就是城市精神培育践行的过程。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实现着新的价值追求,城市发展也随之不断丰富和创新。核心价值观塑造重在实践、贵在落实。核心价值观要始终和市民群众的生活实践融为一体,培育核心价值观最终要落实到“人”上来,只有通过落地的工作,使核心价值观 “从云端飘落大地”,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现实中感知它、领悟它,才能真正被市民接受而内化于心。核心价值观是孕育市民精神的母体。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期,在肯定主流社会心态积极向上的同时,不容忽视,一些负面思想情绪的蔓延。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既是一个城市文化的自我塑造,也必然带动市民思想道德维度的提升,亦促进城市发展理念落地生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城市发展的凸显,也是城市文明的体现。城市要塑造一种精神,一种价值理念,让市民在城市中感到骄傲,感到自己的梦就在城市梦想里。城市发展要具有时代性,更应有前瞻性,核心价值观能够引导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推动城市不断前行。

(四)要以核心价值观引领新的西宁城市发展观

建设美丽西宁,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基础是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走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发展之路;实质是追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统一,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感和心灵归属感;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种新的发展观与锻造和培育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西宁,不仅仅要把发展生态经济、发展智慧经济的理念体现在城市的发展中,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融入人心,把弘扬核心价值观作为建设这座城市强大的文化新优势,从而引领城市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建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路径与机制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14(1).

[2]冯留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探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3]徐金超.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J].人民论坛,2013(35).

[4]孙杰,姚玉祥.中等收入阶层:和谐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