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炉火阅读答案

炉火阅读答案

时间:2023-05-29 17:48: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炉火阅读答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炉火阅读答案

第1篇

分析关键语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是近年来高考的关注点,对于考查学生对文字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考查形式不拘一格,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等题目不同程度均有体现,难度也相对较大,但不是说这类题无药可解、无规律可循,下面笔者将结合具体的例子,就分析句子含义的基本方法做粗浅的尝试,和读者共勉。

一、关注句子使用的修辞。

这类题的答题模式基本是: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句子的语境。

如鉴赏李煜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经过分析,我们发现这个句子所写的是作者的愁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而比喻本身的作用就是形象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再结合语境分析春水的特点是涨溢恣肆、奔放倾泻、不舍昼夜、无尽东流,就可以很轻松根据上述答题模式得出本道题的答案:运用比喻的特点,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作者愁情之深之重之浓。

再如,分析“此地有山,有水,有树,有竹,有花,有鸟,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季羡林《月是故乡明》)在文中的作用。其中句子中“有山,有水,有树,有竹,有花,有鸟”运用了排比的修辞;而排比修辞本身具有句式整齐的特点;再分析一下这个句子的语境,作者之所以把月光描写得如此之美,是欲扬先抑,为写看不到故乡月亮的怅惘做铺垫,从而突出对故乡月亮的怀念。由此我们根据上述答题模式,可以得出这段话在文章中的作用:运用排比的修辞,句式整齐,描写生动,欲抑先扬,突出了作者对故乡月亮的怀念。

二、关注句子所出现的位置。

1)位于文章的开头,或引起下文,或奠定文章感情基调,或设置悬念。

如:臧克家的《炉火》第一自然段写秋去冬来的句子,起铺垫(或引出下文)的作用。写“秋去冬来”,自然引出文章写作中心“炉火”,由自然环境的变化写出了作者的感伤情绪,为下文写“炉火”的意蕴预设了空间。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为下文游荷塘作铺垫,并为下文抒发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哀愁相交织的感情奠定基调。

再如,2007年高考宁夏语文卷阅读题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犯人介绍牢营的句子,一方面概括介绍了牢营情况,交代了人物活动的环境,另一方面,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制造悬念,使故事产生波澜。

2)位于文章的中间往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如2010年湖南省高考试题语文卷阅读题《一朵午荷》中有这样一道题,分析“但我真正懂得荷,是在今年一个秋末的下午。这次我是诚心去植物园看荷的,心里有了准备,仍不免有些紧张。跨进园门,在石凳上坐憩一下,调整好呼吸后,再轻步向荷池走去”这一文段在文中的作用。因为这一文段处在文章中心的位置,所以,我们首先考虑它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事实上, “但我真正懂得荷,是在今年一个秋末的下午”紧承上文所写去年夏天九月间的下午观荷的事情, “再轻步向荷池走去”则为下文写读懂荷做铺垫,确实如我们推测的那样,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样既节约了答题时间,也很容易得出正确的答案

3)位于文章的结尾往往会起到深化主旨的作用,或者起到照应前文的作用。

如2002年四川高考语文卷《焰火的变奏》结尾“有什么花朵能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呢?”,卒章显志,作者用一个反问句强烈地表达了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愿望,使文章意蕴深远,激发人们思考。

再如2007年浙江高考语文卷《泰山之恩 》结尾“站在雾中的泰山上,四顾茫然,我看不清来路,更找不到去路……”就照应了前文表现泰山之雾浓密的内容。

三、关注语句中的关键词。

第2篇

书是净化心灵、愉悦心性、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了解政治、洞悉历史的宝典。我读书,我快乐。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温暖的劈柴文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温暖的劈柴肖复兴

①那一年,父亲病故,我从北大荒回到北京,还不到三十岁,也还没有结婚。那时候,我没有意识到母亲已经老了。那时候,我还年轻,心像长了草,总觉得家狭窄憋屈,一有空就老想往外跑,好像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可以让自己散心,也能够让自己成材,便常常毫不犹豫地把母亲一个人孤零零地甩在家里。母亲从来不说什么,由着我的性子,没笼头的马驹子似的到处散逛,在她的眼里,孩子的事,甭管什么事,总是大的。

②都说年轻时不懂得爱情,其实,年轻时最不懂得的是父母。

③那时候,我在一所中学里当老师,有一次,放寒假了,我没有想到有时间了,可以在家里多陪陪已经老迈的母亲,相反觉得好不容易放假了,打开了笼子的鸟,还不使劲儿地飞,便利用假期和伙伴们到河北兴隆的山区玩了一个多星期。

④回来的那天,到家已经是晚上了。推门进屋,屋里黑洞洞的,没亮灯。正纳闷,听见一个老爷子的声音:“是复兴回来了吧?”然后听见火柴噌噌响了好几声,大概是返潮,终于一闪一闪的,点亮了炉膛里的劈柴。正是冬天,我才感到屋里一股冷飕飕的寒气。

⑤说话的是邻居赵大爷,年龄比母亲还要大几岁,身板很结实。我摸到开关,打开了电灯,才看见母亲蜷缩在床上的被子里。赵大爷对我说:“你妈两天没出门了,我担心她一人在家别出什么事,进你家一看,老太太感冒躺在床上起不来了,炉子也灭了,这么冷的天,人哪儿受得了呀。这不赶紧找劈柴生火,连灯都没顾得上开。”

⑥炉火很快就生着了,火苗噌噌往上蹿,屋子里暖和了起来,被子里的母亲也稍稍舒展了腰身。赵大爷一身的灰和劈柴渣儿,母亲对我说,多亏了你赵大爷。我连忙谢他,他说街里街坊的,谢什么呀,快给你妈做饭吧。母亲连连摆手,说嘴里一点儿味儿没有,不想吃,让我先坐壶开水。我往水壶里灌好水坐在炉子上,回过头看了一眼瘦弱的母亲,心里充满愧疚。

⑦赵大爷出门前,回头对我说:“你要不先到我家拿点儿劈柴去,你家的劈柴没有了,我刚才找了半天,才找出一点儿,刚刚够点着火炉子,明天火要是又灭了,你没的使。”

⑧我跟着他走到他家,他抱来满满一怀劈柴放到我的怀里,送我走出他家院门的时候,对我说了这么一句话,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我还清晰地记得。他说:“复兴呀,原来孔圣人说:父母在,不远游。现在别说是你们年轻人了,就是搁谁也做不到,但改一个字,父母老,不远游,还是应该能做到的。”

⑨那天的晚上,没有星星,天很黑,很冷。走在回家的夜路上,耳边老响着赵大爷的这句话。心里很惭愧,怀里的劈柴很沉,但很暖。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

1.通读全文,说说标题“温暖的劈柴”中的“温暖”的含义。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④段中的画线句子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画波浪线的两个句子分别写出了“我”怎样的心理?(4分)

(1)我往水壶里灌好水坐在炉子上,回过头看了一眼瘦弱的母亲,心里充满愧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心里很惭愧,怀里的劈柴很沉,但很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赵大爷的人物形象。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父母老,不远游”的理解。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一是指赵大爷的帮助所带来的温暖;

二是指“我”愧疚后感到了沉甸甸的亲情。

2.这句话写屋里冷,从侧面写出母亲在家里的无助与孤单,也为作者的自责埋下伏笔。

3.(1)看到母亲蜷缩在被子里,不想吃东西,“我”的心里既难受又自责。

(2)赵大爷的一席话触动了“我”的心扉,使“我”感到内疚,对不住母亲。

47.赵大爷是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人:他照顾“我”生病的母亲,送劈柴给“我”;

他还是一个心思缜密、考虑周全的人:他能发现母亲生病,叫“我”去生火,带“我”去他家拿劈柴。

第3篇

一、挖掘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

小学语文教材的许多课文中,巧妙独特的结构、形象生动的语言、别具一格的写法,无不闪烁着作者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认真挖掘这些地方,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创造性的表现形式和方法,在学习创造的过程中学会创造,无疑对培养学生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语言,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大有好处。

在语文课堂上,很多情况下,教师都可以根据新教材的开放性,挖掘教材中的闪光点、空白点,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师要创设情境,包括创设问题情境、游戏情境、活动情境等,人的情绪和情感总是相互感染的,教学活动既是知识、信息的交流过程,又是教师、教材、学生间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要力求挖掘教材中健康、愉悦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并使其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从而把自己的教育要求内化为学生学习的动机与需求,也就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语文教学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语文学科发挥其独特魅力的优势所在。如《赵州桥》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读的基调是自豪赞颂的,语气是骄傲、舒展、亲切的。语调是上扬的,声音虚实结合,表情自豪,眉宇舒展,面露喜爱之色。

二、启发质疑,教师要创造性地引导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方面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在此过程中学生发展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并拥有了创新成果。在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随时提出问题,允许学生在回答中出现错误,也允许学生改正错误或保留自己的意见,给学生质疑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比如在《穷人》一课的教学中,如果在教学的初始阶段开始问学生:“为什么说小屋‘温暖而舒适’?”学生一定会就小屋的布置和环境来回答,诸如地面干净、炉火未熄、食具发亮、小孩熟睡等方面。这个问题在这里提出,学生的回答往往仅止于现象,停留在表面。如果把这个问题放在课文即将结束时,即学生思维的点进行提问,答案就会覆盖整篇课文,不仅仅停留在家居布置上,更会从人的品质和感情方面考虑,并根据全文内容做出正确、合理的思考和判断,死学生的思维得到提升。

三、展开想象,学生要创造性地思维

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最初一般保持复制或再现的性质,逐步发展为独立性和创造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美化“语言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学语言对儿童的感知、情感、思维的活动起着主导和支配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人类教育最微妙的工具――言语可以触及人的心灵最敏感的角落。”

教师找准“发散点”。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抓住学生想象力丰富的特点,依据教材所提供的“机遇”作为启发想象的发散点,就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多向思维,不拘泥于一种想法,就能帮助学生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搜索,让他们在发散思维中巩固知识,接受教育,培养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 山西省汾阳市东堡小学)

第4篇

笔者认为,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也不是教师的泛泛而谈就能达此目的的。具体说来是在读、思、观、用的长期实践中训练培养出来的。这里所说的“读”是对语言、词汇、语法、修辞的积累;“思”是对知识精华的消化、内化、吸收;“观”是对写作素材的挖掘与搜集;“用”则是思想和智慧火花的迸发。四则相互紧扣,缺一不可。只有让学生充分掌握这四则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并不断付诸实践,学生的作文能力才能得以有效提高。

一、广读

读要广泛深入,不能仅仅拘泥于课本。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广博精深地阅读对写作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新《语文课标》在强化课堂教学的同时,高度强化了课外阅读的硬性指标,就连每一阶段的阅读重点和阅读量都做了硬性规定,这一宏观调控除了升华学生的道德人格及文化品位外,其重要指向就是拓展延伸语文学习,促进作文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不为一日分数之高低,但为未来无限之发展”为宗旨,在教会学生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重视激发学生加强课外阅读,不断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扩大他们的知识面,陶冶他们的思想道德情操。

再就是以提高写作为目的,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精美的范文,这些优秀范文大都发表过或获过奖,是习作中的精品,具有一定的鉴赏价值,且每篇文章都有作文大师们深刻地点评,可直接给学生作具体有效地指导。有些文章甚至是一题多作,让学生带着学习写作的目的和欲望从不同角度去阅读、欣赏、借鉴、模仿,对奠定学生的写作基础,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也是大有裨益的。

二、精思

思要思得精深。良好的读书效果来自于对阅读材料的熟读深思,思得越深,理解就越透彻,消化吸收知识精华的功能也就越强。反之,正如孔子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培养学生乐思、勤思、善思的习惯和能力。特别是对阅读材料的重点、精华部分,更要指导学生仔细分析揣摩,以便更深刻地领悟其精妙之处。要善于在导读中引发学生设疑发问激活自己的思维,培养自己的探究力。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散文《春》时,教师可启发学生设计如下问题:本文通过对春的描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文章通过哪些景物描写来表现春天?具体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然后引导学生带着质疑和问难在阅读思索中寻求印证和正确答案。这样不断在读中思,思中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鉴赏评价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就会不断提高。表达交流时,推敲词句的敏感性,运用语言文字的准确性,运用思维的创造性能力也会不断增强。

三、细观

观要观得仔细。写作仅有书本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有丰富的写作素材。而写作素材来源于对社会生活,对大自然的观察、分析和评价。所谓“连文不成观鹤舞,作诗无绪赏花开”“调查百日功,作文一朝成”,其实质就是强调观察、分析、了解对写作的重要作用。在全球高度信息化时代,封闭在室内固然也可横观中外,透视纷纭生活。但如能直接接触外面的世界,当然就更能感悟人文,积淀情思。所以教师还要着重培养学生深入生活,融入社会实践,遨游自然之海的观感探秘能力。尽可能地创造有利条件和机会,带他们走进迷人的大自然,走进社会生活的最前沿去看看、问问、听听、做做,深入了解周围形形的人、事、物、景,亲身体验其中的原汁原味。

四、巧用

用要用得巧妙。这里所指的用就是指导学生勤于练笔。众所周知,任何高超的技能、技巧、技艺的形成,都是练出来的。只有勤学苦练,其技才能娴熟,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无论是站在奥运领奖台上,手捧鲜花和奖牌的运动员们,还是攀登在科学巅峰上的科学家们,其成功秘诀就在于他们不畏艰难,勇于勤学苦练。作文也不例外,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能、技巧和方法,除了前面提到的在读、思、观上狠下功夫外,重要的一点就是刻苦地练。有些人之所以提笔成章,这与他们长期不懈地进行写作训练是分不开的。常言道“熟能生巧”“勤奋出天才”,其道理就在于此。所以要使学生写好作文,教师还必须鼓励学生勤于练笔,不断把自己在阅读、思索、观察中获得的知识和智慧,灵活巧妙地应用于写作实践之中,用文字表达出来。

第5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 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 05-0076-02

一、自身调控的学习习惯

1.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的空间。教师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自己掌握时间的分配,自己设计研究方法,自己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说:“人生莫非学问也,能自作观察、欣赏、沉思、体会着,斯得知。”以往的学校教育,正是缺失了这种让学生“自作观察、欣赏、沉思、体会”的时间和空间,培养了一批但求附和而不敢自作主张、不敢力排众议的随波逐流之徒。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广阔的舞台,充分的表演时间,让其尽情表演。学生可能演得很好,也可能演得不好,但是这都没有关系。重要的是,在一天又一天的表演落幕后,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一天中发生的纷繁复杂的小事沉淀下来,审视自我的表演,判断是非对错的细微分野,逐步认识到愿学、会学、乐学、自醒、自励、自控的可贵,以此为目标,努力不已,逐步养成自我监控的习惯。

2.加强数学思想的教学,不搞题海战术。题海战术下培养的学生思维呆板,没有创造性。教师不要过于追求习题的“量”,而要关心习题的“质”,精选具有代表性的好题精讲精练,给学生通过一道题领悟一类题的机会,给学生领悟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的时间,给学生反思解题过程的时间,这对发展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极有好处。

二、正确预习的学习习惯

第一阶段:先把教科书通读一遍,在不太了解的地方做个记号,上课时针对这些疑问提出问题,通过教师的讲解得到很好的掌握。

第二阶段:研究课本后的问题或习题,将它们解答出来,上课时将答案与老师讲解的正确答案对照。

第三阶段:利用已经学习的知识和参考材料学习课程,将没有学过的内容做一番预习。当然,如果时间允许,也可以做预习笔记,将新知识、重点、难点、体会等分门别类整理出来,这样既可以进一步巩固预习成果,又可以作为课堂笔记的基础。能做到这一步,不仅预习的兴趣会迅速增加,而且预习的功夫也会渐渐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三、课堂参与合作的习惯

1.要养成良好的数学课堂学习习惯。农村中学学生水平不一、纪律差,课堂应组织学生专心地参与到教学环境过程,不分神、不做小动作、不做一切与课堂无关事情,专心听讲,专心思考,随着课堂教学步骤走。听课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因此,学会听课对初中生学习尤为重要。在听课方法上要特别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听”是直接用“耳朵”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课的过程L},注意:(1)听清每节课的要求;(2)听明白知识引入及其形成过程;(3)听懂每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老师对重、难点的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难点要在听课中弄明白;(4)听懂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5)听课后要做好小结。当然,教师在上课时,要注意方法防止“注入式”“满堂灌”,掌握讲授新知识的最佳时间,使学生听后有效,达到听课的根本目的。“思”是指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就没有发动起来,在思维方法上,应使学生注意:(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学习过程中多问几个“为什么”?(2)深思,即追根溯源,大胆提出问题,“打破沙锅问到底”;(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内容,会“思”才会“学”。“记”是指学生做课堂笔记。初中生一般不会合理地做课堂笔记,通常是老师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把“抄”代替了“记”,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同学笔记虽全,但收效甚微。因此:(1)记笔记要服从听课,要掌握记录时机,(2)记要点、疑点、记解题方法和思路。(3)记小结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记”是为了“听”和“思”服务的。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这一主要环节达到较好的境界。

2.要养成良好的数学作业习惯。有的学生作业字迹潦草、做题马虎、错误率高;有的学生作业不规范、格式不按要求;有的学生对作业不及时的订正,没有反思的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是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作业习惯。因此要求学生在数学作业方面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3.要养成良好的数学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习惯。初中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所以,预习时应要做到:首先粗读,先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抓住本节知识的概况。其次细读,对重要的公式、定理、法则要反复阅读理解,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问题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可以先列预习题纲,使预习有目标,有重点。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坚持整理独一无二“错题集”学习习惯

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是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明明这道题看着很熟悉,自己好像遇到过,当时还做错了,或者老师还讲过,但就是想不起来正确的做法是什么结果又做错了。这说明你并没有真正的掌握这个知识点,或者说没有掌握得足够牢固,面对一张讲过的试卷,学生有把握能拿满分吗?人总是能从自己失败中学到更多的东西,故要培养学生整理错题的习惯。

第6篇

我们在成长中学会了坚强。当生活的难题一次又一次压向我们,我们挺胸抬头的面对,我们含着泪,微笑着说:“生活考验着我们的意志。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青春年华发言稿资料,提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青春年华发言稿一

秋风卷着落叶,飘然而下,望着那悠悠哉哉打着旋满天纷飞的叶,心中莫名的感慨。蓦然回首,十七岁的我们走过了怎样的花季。

我们在积累和磨练中逐渐成长,生活赋予我们的是五彩斑斓画面,青春的花开花落让我们不再寂寞。翘首回望……。。

我们在成长中学会了坚强。当生活的难题一次又一次压向我们,我们挺胸抬头的面对,我们含着泪,微笑着说:“生活考验着我们的意志!

“青春树上那朵坚强花绽放了。它懂得了忍耐,懂得了坚强,懂得了默默承担。

我们在成长中学会了自信。当自卑一次又一次左右着我们时,我们勇敢的拿起自己生命的调色笔,大胆的在生命的调色板上调出万紫千红得色彩。青春树上那朵自信花绽放了,它懂得了自信,懂得了抛弃自卑,懂得了挑战生活,挑战未来!

我们在成长中学会了拥有梦想。当失落与无助袭击着我们时,我们狂妄的撑起竹筏去远航,寻求生命的理想,有着梦想做翅膀,即使再大的风浪,我们也能远航。青春树上的理想花绽放了,它懂得了拥有梦想,懂得了每一颗心都有一双翅膀,要勇往直前的飞翔,没有到不了的地方……

青春,花开的季节,我们拥有了坚强,拥有了自信,拥有了理想,岁月如潮水,奔涌不息,如梦似烟的往事,播撒着它的芬芳。我们已踏过儿时温馨的时代,正编织着青春快乐的梦想,青春的我们,请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去开拓,去进取,去创新吧!光辉得人生之路等待着我们去踩平,鲜花,掌声,笑脸装扮的成功,等待着我们去争取!年轻的朋友们,青春不说累,相信吧!生活因我们而更加精彩!

青春年华发言稿二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席慕容曾说过:青春的美丽与珍贵,在于它的无邪与无暇,在于它的可遇而不可求,在于它的永不重回。然而,我认为,青春的美丽与珍贵,在于那时的我们是年轻的,有年轻的外表,年轻的心境,年轻的干劲,有对未来的期许,对梦想的执着。更重要的是,年轻的我们不怕失败,我们勇于奋斗。我对奋斗的解释是:为自己想要获得的事物或人努力打拼,不断努力。

在平凡的生活中,我常常迷惘。在求学的独木桥上不知所措,害怕会一不小心就摔下去。当越过一座时,我已经满身创伤,我该不该继续奋斗下去呢?看过《奋斗》首我得到了一个答案:青春注定会因奋斗会精彩,而不奋斗的青春必然失去光彩!青春会因奋斗而精彩。面对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只知愤世嫉俗,青春就将黯淡失色。

无所行动的人只会被失败的阴影所笼罩,见不到今天我们正值花季,天是晴的,雨是美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明天我们正努力结果,天一样可以是晴的,雨也一样可以是美的。现实是我们都所预测不到的,但是梦是由我们去幻想的,也是由我们自己去努力实现的,梦都不敢做大的人,怎么为自己编织美好的明天。

谢谢大家!

青春年华发言稿三

尊敬的校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发言的题目是:青春的呐喊。

春回大地,万物吐露生机。高考的脚步和春天一起悄悄地想我们走来,在这明媚的春光里,我们已经进入高考冲刺阶段。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确,时光如流水般,一泻而过,转眼间,三年高中只剩下的不足百日。但是现在还有大部分人耽于玩乐,沉溺于网吧,私心杂念丛生,精神恍恍惚惚,生命只剩下了躯壳。浪掷青春虚度近三年。而不同的是另一部分同学勤奋拼搏近三年。前后两种的不同的高中生活,能折射出不同的人生前途。

暂时放下那些悲观的观念,暂时放下那些所谓的"我不行",去努力拼搏最后的90天。如果我们做与不做,都会有人笑;如果做不好与做得好,还会有人笑。那么我们索性就做的更好来给人笑吧!而今这百日冲刺在有些同学眼里觉得很无聊,很痛苦。而整日玩些无聊的游戏、看小说、上课睡觉或说话……来虚度这百日冲刺,之所以感觉如此,是因为没有把心放在学习上,没有把自己融入到这百日冲刺之中,再说对考学倍感无力。同学们:只要我们想上学,只要我们还愿意走这条路,对这条路还有信心,不怕这一路的荆棘,我们就有学上。古人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也耐的住寂寞,承受的起艰难。我们定能学业有成!

十年铸剑,只为炉火纯青。一朝出鞘,定当倚天长鸣。其中定有铸剑的艰难与寂寞,然而他们承受了。所以他们能铸成绝世好剑。十年寒窗寂寞伴,一朝成名幸福随。这也能说明,不付出何来回报。含笑播种的人,一定会含笑收获。也正是如此。

历史的使命已经把年轻的我们推向时间的最前言,高考成功舍我其谁。我们应以十足的信心,百倍的决心,万分的恒心,将具有人生转折意义的高考进行到底,让我们年轻的生命在火热的六月尽情的燃烧吧!

第7篇

朋友,你是否经常觉得生活、学习中事情多得让你应接不暇?你羡慕那些面对如山的学习任务仍然笑口常开的同学吗?你是否设想过自己做什么事都能够从容不迫、游刃有余?不,不,我不是向你推销什么灵丹妙药,世界上没有可以“包治百病”的秘方。但是,有些智慧的思维方法值得每一个追求成功的人借鉴,深刻领悟并体会这些方法,对你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帮助。比如这本叫做《礼物》的书,就非常值得一读。

《礼物》的作者斯宾塞・约翰逊,是世界上极受欢迎、极受尊敬的作家之一。他的那本《谁动了我的奶酪》曾经风靡全球。《礼物》是斯宾塞・约翰逊继《谁动了我的奶酪》之后,花了5年时间创作的又一部励志作品。这本书通过两个同事之间的交流引出一个礼物的故事。在英语中,present既可以指礼物,也可以指现在、当下。“礼物”一语双关,帮助我们发现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乐趣。平时,我们总是在寻觅有形的礼物,却往往忽视了自己早已拥有的礼物--无形的“此时此刻”,这才是最珍贵的。书的主体部分--《礼物的故事》,讲述一个小男孩向一位充满智慧的老人请教“最珍贵的礼物”是什么,但老人告诉他,这个“礼物”只有自己找得到,外人无法帮忙。他一直在寻找,从一个孩子变成少年、青年,“礼物”渐渐呈现,道理渐渐明晰。“礼物”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把握此刻、向过去学习和着手创造将来。三个部分共同起作用,不但让你明确目标,还会使你的工作和生活更有意义。

下面节选的片段,讲的是“把握此刻”,请大家欣赏。你觉得不过瘾,可以买本书来细细阅读。“向过去学习”“着手创造将来”两部分内容,也会使你受益匪浅的。

把握此刻

从前有个孩子,他从一位智慧的老人那里听说了礼物的故事,并渐渐领悟了其中的道理。

有一天,老人对孩子说:“它之所以叫礼物,是因为在你能收到的所有礼物中,你会发现它是最珍贵的。”

“为什么它这么珍贵呢?”孩子问。

老人解释说:“因为收到这个礼物之后,你会变得更快乐,无论每天做什么事,也都能做得更好。”

“哇!”孩子兴奋地叫起来,虽然他并不完全明白老人的话,“我希望有一天会有人送我这样一个礼物,说不定那会是我的生日礼物。”

说完,孩子就跑出去玩儿了。

老人笑了。

他不知道这个孩子要过多少个生日才能领悟礼物的价值。

老人很喜欢看孩子在附近玩耍。

孩子过得很快乐,无论做什么事都非常投入,别人光是看着他,都会觉得开心。

星期六的早上,老人偶尔会看到他的小朋友在街对面修剪草坪。

孩子一边干活儿,一边吹着口哨。似乎不管做什么,他都能做得很开心。

一天早上,孩子看到了老人,想起老人曾对自己提起的那个礼物。他好奇地想:“那个礼物究竟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他想不出答案,于是穿过街道去问老人。

他的问题非常孩子气:“那个礼物是不是像魔杖一样,能让我实现所有的愿望?”

“不,”老人笑着回答,“那个礼物跟魔杖和愿望没有关系。”

孩子渐渐长大了,他一直没弄明白那个礼物的事。如果它跟愿望没关系,那它是不是指到某个特别的地方呢?

于是他又去问老人。“不,”老人回答,“等你得到那个礼物之后,就不会成天梦想去别的地方了。”

时光飞逝,孩子长成了十几岁的少年。

他开始对周围的一切越来越不满。他一直以为长大之后自己会变得更快乐。但他似乎总想得到更多--更多朋友,更多喜欢的东西,更多激动人心的经历。

他又去找老人,问:“那个礼物是不是能让我变得非常富有?”

“是的,在某种意义上,它会。”老人告诉他,“那个礼物可以让你获得许多种不同的财富,但它的价值并不是金钱所能衡量的。”

少年更加迷惑了。

“您跟我说过,得到那个礼物之后就会变得更快乐。”

“是的,”老人说,“你还会变得更有效率,能把事情做得更好,从而变得更成功。”

“‘变得更成功’是指什么呢?”

“在人生的不同时期,我们对成功的定义可能也会发生变化。现在对你来说,成功可能就意味着跟父母相处得更融洽,在学校里得到更优秀的分数,体育活动表现得更出色。或者在课余得到一份兼职,并因为工作出色而加薪。

“再过些时候,成功可能意味着更有成就更富足,或者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能保持平和的心态和良好的自我感觉,这也是一种成功。”

“对您来说,成功是什么呢?”少年问。

老人笑了起来:“到了我这个年纪,成功就是能笑口常开,爱得更深,更好地服务他人。”

少年马上反问道:“您觉得这些都是那个礼物帮您做到的吗?”

“没错!”老人回答。

老人问道:“小的时候,你经常修剪草坪,那时你觉得开心吗?”

“开心。”少年回答。

“是什么让你那么开心呢?”老人问。

少年想了想,回答:“因为我喜欢自己正在做的事。我做得非常好,邻居们纷纷叫我去帮他们修剪草坪。实际上,那时候,对像我这么大的孩子来说,赚的钱算是很多了。”

“那么你在干活儿的时候都想些什么呢?”老人问。

“修剪草坪的时候,我只想着修剪草坪。我总是在想怎么修剪坑洼不平的地方,怎么才能绕开障碍物把草坪修剪好。我还会算算一个下午能剪完多少块草坪,怎么修剪才最好。但大多数的时间,我只是集中精力对付眼前的杂草。”

谈起修剪草坪的时候,他的样子好像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老人向前探了探身,放慢语气说道:“一点也不错。这正是你能从中获得乐趣的原因。那时,你做得非常快乐也更有效率。”

然而,少年更不耐烦了:“如果您真想让我更开心的话,为什么不直接告诉我那个礼物是什么,在哪里能找到它?”

“它是你送给自己的礼物,只有你自己才能发现它到底是什么。”老人解释道。

少年长成了青年,无论他多么努力地寻找,都没有遇到一个人能告诉他那个礼物究竟是什么。于是,他放弃了寻找。

过了一段时间,年轻人意识到自己过得并不开心。他发现自己事事不顺,生活里满是无奈的“烂尾事”--无疾而终的项目、无法实现的目标和一大堆白日梦。每天下班回家,他都觉得比前一天更疲惫,更灰心。他似乎永远都不满意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办。他知道自己必须去找老人谈谈。

年轻人和老人又说又笑,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老人说:“其实你本来知道那个礼物在哪里,只是你没有意识到而已。为什么不把日常事务放下一段时间,让答案自己出现在你面前呢?”

年轻人听从了老人的建议,去朋友的山间小屋住了一段时间。

他长时间地散步,反反复复想着他知道的关于那个礼物的东西,他又想到了自己的失败。他越想越烦,不知道回去工作后会怎样。

这时他发觉天快黑了,于是匆忙赶回小屋。进了门,他点起火驱散寒意。他凝视着火焰,第一次发现小屋里的壁炉如此精巧。从这个让人惊叹的壁炉中,年轻人就能看出砌壁炉的石匠是成功的。他一定曾经全神贯注于手头的工作,也因此得到了更多的享受。年轻人回想自己小时候和老人聊天,说到修剪草坪的事。他把目光转向炉火,他只是专注地欣赏自己所在的地方,享受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突然,他想到了什么。原来如此!他知道那个礼物是什么了……

第8篇

1.

《简·爱》中,简·爱对罗切斯特的宣言令人动容。这宣言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出的?从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简·爱?

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2.

名著阅读。

(1)下面的叙述与《简·爱》原著有不相符之处,请改正。

牧师圣·约翰深爱着简·爱,请求简·爱嫁给他并和他同去印度,但被简·爱拒绝了。

(2)简·爱是大家熟悉的艺术形象。请根据你的阅读体会,写出她身上令人赞赏的某种精神品质,并举一例说明。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真的,我得走!”我有点恼火了,反驳说,“你以为我会留下来,做一个对你来说无足轻重的人吗?……你以为,就因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完全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也会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我们都已经离开了人世,两人一同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1)这段文字选自英国女作家_______________(作者)的小说《简·爱》,写的是女主人公同_______________(人物名)互诉衷肠的情形,是全书最感人的篇章之一。

(2)“无足轻重”在句子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语段中画线的两个句子改写成一个句子。

(4)文段中的“我”为什么“有点恼火”并说“我得走”?请结合原著,从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两方面分析原因。

情节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格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简·爱》的作者____________与她的两个姐妹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并称____________三姐妹。《简·爱》这一故事主要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地方,其中____________最重要。简爱最擅长的的技能是____________。

5.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离开桑菲尔德,我感到痛苦,我爱桑菲尔德;——我爱它,因为我在那里过着丰富、愉快的生活,至少过了短短的一个时期。我没有受到践踏。我没有被弄得僵化。我没有被排斥在同光明、活力、崇高的一切交往之外。我曾经面对面地同我所尊敬的人,同我所喜爱的人,——同一个独特、活跃、宽广的心灵交谈过。我已经认识了你,现在感到自己非从你这儿被永远拉走不可,真叫我害怕和痛苦。我看到非走不可这个必要性,就像看到非死不可这个必要性一样。”

……

“我跟你说,我非走不可!”我有点恼火了,反驳说,“你以为我会留下来,成为你觉得无足轻重的人吗?……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1)“我”和“你”分别是作品中的哪两个人物?

(2)画线句子表现了“我”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联系整部作品,写出“我”受到践踏,被弄得僵化,被排斥在同光明、活力、崇高的—切交往之外的两个重要的人生阶段,并结合小说情节分析“我非走不可”的原因。

6.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简·爱》的作者是________(填国籍)作者是夏洛蒂.勃朗特,女主人公最终和________________(填人名)终成眷属,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填空。

宋江道:“军师言之极当。今日小可权当此位,待日后报仇雪恨已了,拿住史文恭的,不拘何人,须当此位。”A在侧边叫道:“哥哥休说做梁山泊主,便做个大宋皇帝你也肯!”宋江大怒道:“这黑厮又来胡说!再若如此乱言,先割了你这厮舌头!”

人物的对话中,我们能读出A这个人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格特点。

7.

阅读《简·爱》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唉,我两次做了对不起你的事,现在很懊悔。……”她停住了。“也许这毕竟无关紧要。”她喃喃地自言自语说:“那样我也许会好过些,但是,向她低声下气实在使我痛苦。”

……

“但愿你能听从劝告,忘掉这些,舅妈,宽容慈祥地对待我——”

“你的脾气很糟,”她说,“这种性格我到今天都难以理解,九年中,不管怎样对待你,你都耐着性子,默默无声,而到了第十年,却突然发作,火气冲天,我永远无法理解。”

“我的脾性并不是像你想的那么坏,我易动感情,却没有报复心。小时候,有很多次,只要你允许,我很愿意爱你。现在我诚恳希望同你和好。亲亲我吧,舅妈。”

我把脸颊凑向她嘴唇。她不愿碰它,还说我倚在床上压着她了,而且再次要水喝。我让她躺下时——因为我扶起她,让她靠着我的胳膊喝水——把手放在她冷冰冰,湿腻腻的手上,她衰竭无力的手指缩了回去了——迟滞的眼睛避开了我的目光。

“那么,爱我也好,恨我也好,随你便吧,”我最后说,“反正你已经彻底得到了我的宽恕。现在你去请求上帝的宽恕,安息吧。”

可怜而痛苦的女人!现在再要努力改变她惯有的想法,已经为时太晚了。活着的时候,她一直恨我——临终的时候,她一定依然恨我。

(1)选段中里德太太说“我两次做了对不起你的事”,是哪两件事?

(2)请分析选段中画线句子中“缩”“避开”的表达效果。

(3)选段中,面对即将死亡的曾给简·爱留下了无法磨灭的童年伤害的舅妈,简·爱是怎样做的?她的做法对我们做人有什么启发意义?

8.

名著阅读

(1)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的代表作《简·爱》成功塑造了一个独特的女性形象。主人公简·爱虽貌不惊人,矮小瘦弱,却人格独立,内心强大,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反抗精神。这个人物的出现,改写了英国传统女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2)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地名他很熟习,即使有时候绕点儿远也没多大关系,好在自己有的是力气。拉车的方法,

以他干过的那些推、扛、挑的经验来领会,也不算十分难。况且他有他的主意:多留神,

少争胜,大概总不会出了毛病。至于讲价争座,他的嘴慢气盛,弄不过那些老油子们。知道这个短处,他干脆不大到“车口”上去;哪里没车,他放在哪里。在这僻静的地点,他可以从容地讲价,而且有时候不肯要价,只说声:“坐上吧,瞧着给!”他的样子是那么诚实,

脸上是那么简单可爱,人们好像只好信任他,不敢想这个傻大个子是会敲人的。即使人们疑心,

也只能怀疑他是新到城里来的乡下佬儿,大概不认识路,所以讲不出价钱来。及至人们问到,

“认识呀?”他就又像装傻,又像耍俏地那么一笑,使人们不知怎样才好。

①做生意自有做生意的门道。祥子才刚入行,似乎就摸到了门道。他的“门道”是什么?

②祥子外表憨厚诚实、实则明白且小有心计的个性特点,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仲夏明媚的阳光照耀着英格兰。天空如此明净,太阳如此灿烂,在我们这个波涛围绕的地方,难得有一个这样的好天气,现在却接连很多天都这样。仿佛有一群意大利天气,像欢快的过路鸟从南方飞来,栖息在英格兰的悬崖上歇脚。干草已经收了进来;桑菲尔德周围的田野一片青翠,已经收割过了;大路让太阳晒得又白又硬;树木郁郁葱葱,十分茂盛;树篱和树林枝繁叶密,色泽浓重,和它们之间满地阳光的明亮的牧草地形成很好的对比。

在施洗约翰节前夕,阿黛勒在干草小径采了半天野草莓,采累了,太阳一下去她就睡了。我看着她睡着,然后离开她,到花园里去。

那是二十四小时中最可爱的一个小时——“白天已将它炽热的火耗尽”,露水清凉地降落在喘息的平原和烤焦的山顶上。在太阳没披上华丽的云彩就朴素地沉落的地方,铺展着一片庄严的紫色,在一个小山峰上方的一点上,红宝石和炉火般的光辉正燃烧着,高高地远远地扩散开去,变得柔和再柔和,覆盖了半个天空。东方有它自己的悦目的湛蓝的美,还有它自己的谦逊的宝石——一颗徐徐升起的孤独的星;它不久就要以月亮自豪,可是现在月亮还在地平线下面。

我在铺道上散了一会儿步;可是一阵淡淡的、熟悉的香味——雪茄烟味——从一扇窗子里飘了出来。我看见图书室的窗打开了有一手宽光景;我知道可能有人从那儿窥视,所以我就走开,到果园去。庭园里再没有哪个角落比这儿更隐蔽,更像伊甸园。这儿树木葱茏,鲜花盛开,一边由一堵高墙把它和院子隔开,另一边由山毛榉林荫道像屏障似的把它和草坪分开。尽头是一道坍塌的篱笆,这是唯一把它和孤寂的田野分开的东西;一条蜿蜒的小路通向篱笆,路两边是月桂树,路的那一头是一棵大七叶树,树的根部有一圈座位。在这儿,可以漫步而不让人看见。在这样蜜露降落、这样万籁俱寂、这样暮色渐浓的时候,我觉得我仿佛可以永远在这树荫下徘徊下去;但是初升的月亮把月光倾泻在比较开阔的地方,我受了引诱,正穿过园里较高的花丛和果林的时候,我的脚步却被阻止了——不是被声音,不是被景象,而是再一次被一阵警告性的香味阻止了。

香蔷薇、青蒿、茉莉、石竹、玫瑰都早已把芳香作为晚间祭品奉献出来了;这股新的香味既不是灌木香又不是花香,而是——我很熟悉——罗切斯特先生的雪茄的香味。我回过头来听听。我看见果实正在成熟的树木。我听见夜莺在半英里以外的树林子里歌唱。看不见什么走动的人影,也听不见任何走近的脚步;可是那香味却越来越浓;我得赶紧逃走。我从通灌木丛的小门走去,却看见罗切斯特先生正在走进来。我往旁边一闪,躲到常青藤的隐蔽处,他不会待久,他会很快就回去,只要我坐着不动,他绝不会看见我。

可是不——黄昏对他来说跟对我来说一样可爱,而这个古老的花园也是一样迷人。他信步往前走去,一忽儿拉起醋栗树枝,看看大得像梅子似的累累果实;一忽儿从墙上摘下一颗熟了的樱挑;一忽儿又朝花簇弯下身去,不是去闻闻它的香味,就是去欣赏花瓣上的露珠。一只大飞蛾嗡嗡地从我身边飞过,停在罗切斯特先生脚边的植物上,他看见了它,弯下腰去仔细看看。

(节选自《简·爱》第二十三章,祝庆英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

(1)选段赏心悦目的景物描写暗示了什么。

(2)《简·爱》以主人公“我”的视角叙述,有何好处?

(3)读完《简·爱》,你的脑中呈现出一个怎样的简·爱形象?

10.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约翰·里德的种种暴虐专横,他姐妹的种种骄傲冷漠,他母亲的种种憎恶,佣人们的种种偏心,一古脑儿都像积聚在浑浊的井里的污泥沉渣一样,在我混乱的脑海里翻腾起来。我为什么老受折磨,老受欺侮,老挨骂,一辈子也翻不了身呢?我为什么会从来得不到别人的欢心呢?为什么我竭力讨人喜欢也没有用呢?伊丽莎又任性又自私,却受人尊敬。乔治安娜脾气给惯坏了,凶狠毒辣,吹毛求疵,蛮横无理,大家却都纵容她。她的美丽、她的红扑扑的脸蛋和金黄色的鬈发,似乎叫看着她的人都感到愉快,都能因此而原谅她的每一个缺点。至于约翰,谁也不会去违拗他,更不会去惩罚他,虽然他扭断鸽子的脖子,弄死小孔雀,放狗去咬羊,摘掉暖房里葡萄藤上的葡萄,采下花房里最珍贵的植物的苞蕾;他还管他妈妈叫“老姑娘”;有时候还辱骂他母亲那和他一模一样的黑皮肤;对她的吩咐公然不理不睬;还时常撕破和毁坏她的绸衣服;而他却仍然是她的“心肝宝贝”。我不敢做错事,我竭力把该做的事情都做好;而从早上到中午,从中午到晚上,整天都有人骂我淘气、讨厌、阴险、鬼头鬼脑。

我被他打倒,头还在痛,血还在流;约翰粗暴地打了我,没有人责备他;而我,为了叫他以后不再干出这种荒唐的暴行,却受到了众人的许多责难。

……

我在盖茨海德府,是个和大伙儿合不来的人;我跟那儿的谁也不相像;我跟里德太太,或者跟她的孩子们,或者跟她宠爱的下人,都没有一点一致的地方。如果说他们不爱我,那么老实说,我也一样不爱他们。我是个异种人,在脾气、能力、爱好上,都和他们相反;我是个没用的人,不会迎合他们的趣味,或者增加他们的快乐;我是个有害的人,对他们的虐待越来越气愤,我对他们的见解越来越鄙视;对这样一个和他们之间谁也没有共同感情的人,他们没有必要怀着热爱来对待。我知道,如果我是个聪明美丽、快乐活泼、无忧无虑而又爱纠缠人的孩子——哪怕我还是一样地要靠人养活,一样地没有朋友——里德太太见了我一定会高兴一些;她的孩子们一定会像伙伴那样对我真诚一些;佣人们也就不会那么动不动就叫我在婴儿室里代人受过。

阳光开始从红房子里消逝,已经过了四点了,阴沉沉的下午渐渐转为凄凉的黄昏。我听见雨还在不断地抽打着楼梯上的窗户,风还在宅子后面的树林子里呼啸。我一点一点地变得像块石头一样冷,接着,勇气也消失了。我往常的自卑心情、自我怀疑、无可奈何的沮丧,像冰一样浇在我那行将熄灭的怒火上。人人都说我坏,也许我真的是坏;刚才我打的是什么主意啊,想把自己饿死?那一定是个罪过。我配死吗?盖茨海德教堂圣坛下的墓穴是不是个诱人的处所?

(1)简·爱的舅妈一家为什么不喜欢简·爱?

(2)下列关于《简·爱》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简·爱》塑造了一个坚强的女性形象——简·爱,她和罗切斯特之间的经历一波三折。当她再次回到桑菲尔德庄园时,罗切斯特已双目失明、双腿残疾,但简·爱依然爱他。

B.儿时简·爱曾被表哥里德关进红房子,九年后再次回到盖茨海德府看望中风的里德舅妈时,在谭波尔小姐的劝解下与表哥里德和解。

C.简·爱在雷沃德学校生活时,有两个人曾帮助过她,这两个人一个是她的老师谭波尔小姐,一个是她的朋友海伦。

D.当简·爱和罗切斯特在教堂举行婚礼时,突然有人出证:罗切斯特先生在15年前已经结婚。原来他的妻子就是那个被关在三楼密室里的疯女人。

11.

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尔基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童年》讲述的是孤独孩童“我”的成长故事。小说以一个孩子的独特视角来审视整个社会及人生,让读者难免产生不快、同情,但更多的是感动。

B.《儒林外史》将讽刺的锋芒表现得直接而坦然。通过冷静而传神的刻画,便将人物形象和世俗风貌描绘得入木三分。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之为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

C.《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被逐出小人国后,因为在大人国下棋时赢了国王而被当成了巫师,尽管他治好了王后的病,但还是不能逃脱火刑的处罚。

D.《水浒传》终回以诗为证“受命为臣赐锦袍,南征北伐有功劳。可怜忠义难容世,鸩酒奸谗竟莫逃”,记述了宋江、李逵的悲情结局。

(2)“你以为,我因为穷,低微,矮小,不美,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和你一样,我的心也和你完全一样,……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从这段精彩的表白,你能从中读出什么?

12.

名著阅读。

(1)简·爱是个自强自立又敢于反抗的女性,你能简述简·爱人生中第一次勇敢反抗的事例吗?

(2)【甲】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着不住。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死了人,为甚么这样号啕痛哭是的?”【甲】也不听见,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这段文字选自讽刺小说_________,以上选段中的【甲】指的是_________,他痛哭不止的原因是什么?

1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A】为什么我总是受苦,总是遭人白眼,总是让人告状,永远受到责备呢?为什么我永远不能讨人喜欢?为什么我尽力博取欢心,却依然无济于事呢?伊丽莎自私任性,却受到尊敬;乔治亚娜好使性子,心肠又毒,而且强词夺理目空一切,偏偏得到所有人的纵容。她的美貌,她红润的面颊,金色的卷发,使得她人见人爱,一俊便可遮百丑。至于约翰,没有人同他顶撞,更不用说教训他了,虽然他什么坏事都干:捻断鸽子的头颈,弄死小孔雀,放狗去咬羊,采摘温室中的葡萄,掐断暖房上等花木的嫩芽。有时还叫他母亲“老姑娘”,又因为她皮肤黝黑像他自己而破口大骂。他蛮横地与母亲作对,经常撕毁她的丝绸服装,而他却依然是“她的宝贝蛋”。而我不敢有丝毫闪失,干什么都全力以赴,人家还是骂我淘气鬼,讨厌坯,骂我阴丝丝,贼溜溜,从早上骂到下午,从下午骂到晚上。

【B】我流连在园门口,我流连在草坪上,我在石子路上来回踱步。玻璃门上的护窗板拉上了,我瞧不见屋里。而我的目光和心灵仿佛都不由自主地要离开这阴沉的房子——这在我看来里面全是些不见天日的牢房的阴暗洞穴,而飞向那展开在我面前的天空,那片万里无云的蓝色海洋。①月亮正一步步庄严地升上天空,她离开她原来藏身的山顶背后,把它愈来愈远地抛在下边仿佛正在翘首仰望,一心要攀登那像午夜般漆黑而又深远莫测的天顶。而那些尾随在月亮后面出现的闪烁群星,望着它们,就使我心儿颤动,血脉努张。但往往一些小事就会使我们重新回到大地,大厅里响起了钟声,这就够了。②我掉头撇下月亮和星星,推开一扇边门,走了进去。

(1)【A】段文字表现了简爱怎样的性格特点?

(2)如何理解【B】段①这句话?

(3)按要求赏析【A】【B】段文字。

①【A】段文字运用什么描法?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②赏析【B】段②“我掉头撇下月亮和星星,推开一扇边门,走了进去。”这句话。

14

《简·爱》是一本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小说。作者以诗意与哲理的的笔触,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人格独立的资产阶级知识女性__________的成长经历及情感历程。她一无显赫的家世,二无傲人的财富,三无出众的容貌,在物欲横流的功利社会,世俗有足够的鄙视她的理由。但她__________、__________,她坚定且近乎固执地认为__________,她有权追求她想要的生活及幸福。

1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问题。

“可是,既然你有钱了,简,不用说,你现在一定有了许多朋友,他们会关心你,不会让你献身给我这样一个瞎眼的残疾人吧?”

(《简·爱》)

文段中的残疾人“瞎眼”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

【答案】

宣言是在罗切斯特试探简·爱,想知道她爱不爱自己时,简·爱的大胆表白。从中读出简·爱的不卑不亢、自尊自爱、追求平等。

2.

【答案】

(1)圣·约翰并不爱简·爱。

(2)精神品质:

示例一:追求平等。“你以为,因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也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一样……因为我们是平等的”,这段话体现了简·爱敢于追求平等的精神。

示例二:敢于反抗。简·爱从小父母双亡,寄养在舅妈家,面对舅妈的嫌弃、表哥的欺侮,她奋起反抗。

示例三:坚定地捍卫自己的独立和尊严。简·爱在与罗切斯特结婚时,得知罗切斯特的疯妻还活在人间,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简·爱强忍悲痛,毅然离开了桑菲尔德庄园。

示例四:追求真爱。在桑菲尔德庄园被大火烧毁、罗切斯特身体残疾的情况下,简·爱毅然回到罗切斯特身边。

3.

【答案】

(1)夏洛蒂·勃朗特,罗切斯特

(2)无关紧要,不值得重视

(3)我的灵魂和我的心跟你的完全一样。

(4)情节原因:“我”已经爱上了罗切斯特,而罗切斯特却要跟别人结婚。“我”为了极力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得不走。

性格原因:简·爱是一个出身低微、生活坎坷,却始终坚持维护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自由、主张人生平等、不向人生低头的坚强女性。

4.

【答案】

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

安妮.勃朗特

,勃朗特,舅妈家(里德太太家),雷沃德学校,

桑菲尔德庄园

,

圣.约翰家

,

桑菲尔德庄园

,

绘画

5.

【答案】

(1)简·爱;罗切斯特

(2)简·爱认为真正的爱与贫富、美丑无关,她觉得自己与罗切斯特是平等的。简·爱的这段爱的宣言掷地有声,有力地刻画出简·爱自尊自爱、追求平等、独立的性格特征。

(3)人生阶段:寄人篱下和在寄宿学校学习的童年时期;做家庭教师的青年时期。

原因:因为简·爱已经爱上了罗切斯特,而简·爱不知道罗切斯特在试探她,以为罗切斯特要跟别人结婚了。

6.

【答案】

(1)英国,罗切斯特

(2)直率(急躁、率真),具有反抗精神

7.

【答案】

(1)①一件是她没有像她答应丈夫那样把简·爱像自己孩子一样养大。

②一件是向她隐瞒了她的叔叔的来信,不过后来她告诉简·爱了。

(2)“缩”“避开”都是动词,表明舅妈还是对简·爱厌恶至极,至死也不愿与简·爱和解。

(3)简·爱没有计较过去的事,忘却了舅妈的一切不好,彻底宽恕了她,不仅对她产生了怜悯之情,还吻了她,并紧紧握住了她的手,安慰她,很希望和舅妈和解,但没能改变舅妈的态度,所以无奈而痛苦。

启发:学会宽恕别人,富有同情心。

8.

【答案】

(1)夏洛蒂·勃朗特,安于现状,甘于平庸

(2)①不和老油子抢活;找僻静地方从容讲价;装傻装可爱…

②善于观察学习,总结行业门道;知道扬长避短;知道怎样能讨得客人信任……

9.

【答案】

(1)交代了简·爱与罗切斯特互诉衷肠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了轻松美好的气氛,烘托了简·爱愉悦陶醉的心境;为后文简·爱与罗切斯特互诉衷肠故事情节作铺垫,暗示有美好的事情发生;美好的景物呼应着主人公简·爱内心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念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丽日鲜花与后面的狂风暴雨构成对立的比喻形象,呼应着主人公简·爱内心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念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这两者间的矛盾与斗争。

(2)《简·爱》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一方面便于作者抒感,使小说亲切感人,更具真实性。另一方面,让读者从开篇到结尾都用简·爱的眼睛看,用简·爱的感觉去感受,更易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3)一位从小变成孤儿、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的妇女形象;一位为了摆脱旧习俗和偏见而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一位富于激情、幻想和严厉自省精神的妇女形象;一位渴念人间自由幸福和追求更高精神境界的妇女形象。

10.

【答案】

(1)①舅妈看不起降低身份结婚的简·爱的母亲。②舅妈不满舅舅收留简·爱,并且简·爱还是个孤儿,身无分文。③舅妈一家不喜欢简·爱的性格。④舅妈一家都是极其庸俗自私的人。

B

11.

【答案】

(1)B

(2)简·爱在极力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但也透露出她对罗切斯特先生的爱意。

12.

【答案】

(1)简·爱人生的第一次反抗是她的表哥约翰用书砸破她的脑袋之后,她和约翰扭打起来。

(2)《儒林外史》;周进;原因:他考了多年科举,连秀才也没中,这是他第一次来贡院,不觉悲伤起来。

13.

【答案】

(1)追求平等,善于思考,敢于反抗。

(2)用了拟人描写,将“月亮”当作人来写,写出了简·爱自尊自主、叛逆反抗、重视自我的性格特点。

(3)①心理描写,抒发了“我”强烈的思想感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②这句话中“掉头撇下”“推”“走”等一系列动词,描写出简爱重新回到现实、面对困苦的行为,表现出她准备反抗黑暗,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的坚决,表现了她坚强乐观的性格。

14.

简·爱

,自尊,自爱 ,追求平等自由,自尊,自强  ,所有的人生来都是平等的

15.

第9篇

1. 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0℃的物体没有内能

B.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C.物体间的内能可以转移

D.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2. 以下的日常生活事例中,通过做功来增加物体内能的是( )

A.给自行车车胎打气,气筒发烫

B.太阳能热水器中水的温度升高

C.点燃的爆竹腾空而起

D.用水壶烧水,水蒸气将壶盖顶起

3. 在下列过程中,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钻木取火

B.用锯锯木板,锯条发热

C.用热水袋取暖

D.两手互相搓搓,觉得暖和

4. 下列事例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A.用打气筒打气,气筒壁发热

B.内燃机做功冲程中,燃气对外做功

C.冬天对手哈气,手的温度升高

D.锯木头时锯条发热

5. 小明阅读了下表后,得出了一些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c/[J•〔kg•℃〕-1]

水 4.2×103 干泥土 0.84×103

冰 2.1×103 铜 0.39×103

煤油 2.1×103 铅 0.13×103

水银 0.14×103 砂石 0.92×103

A.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小

B.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比热容不同

C.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铅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铜块吸热多

D.液体的比热容都比固体大

6. 把一瓶酒精倒去一半,则剩下的酒精( )

A.比热容和热值均变为原来的一半

B.比热容变为原来的一半,热值不变

C.热值变为原来的一半,比热容不变

D.比热容和热值均不变

7. 航天工业中的火箭常用液态氢作为燃料,这是因为与其它燃料相比,液态氢( )

A.易燃性更好 B.热膨胀较大

C.不易散失热量 D.热值较大

8. 关于燃料的热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某种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B.甲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比乙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则甲的热值一定比乙大

C.燃料的热值越大,则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越多

D.烟煤的热值是2.9×107 J/kg,则完全燃烧1kg烟煤能放出2.9×107 J热量

9. 有人说:“某汽油机比柴油机效率低”,这句话的意思是( )

A.汽油机功率比柴油机功率小

B.汽油机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比柴油机小

C.汽油机比柴油机所消耗的燃料少

D.汽油机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跟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能量的比值比柴油机小

10. 下列关于热机和环境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热机的大量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

B.所有的热机都是用汽油作燃料

C.汽车排出的尾气都是有毒气体

D.热机所产生的噪声,可以被热机上的消声器完全消除

11. 同一物体的内能与 有关,其关系是 。

12. 白天,太阳能热水器中水的温度升高,水的内能 (选填“减小”、“不变”或“增大”),这是通过 的方法改变了水的内能。

13. 在汽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冲程。

14. 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目前的水电站——三峡水电站建成后,三峡库区的气温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夏天将比原来下降2℃左右,而冬天将比原来升高2℃左右。请你解释发生这个现象的原因。

15. 乌鲁木齐是全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每年的10月15日至次年的4月15日,在长达半年的取暖期内,遍布城区和郊区的成千上万台大大小小的锅炉,便同时炉火升腾,每年要烧掉800万吨煤炭,向天空排放6万多吨烟尘,9万多吨二氧化硫……分摊到200万市民身上,每人可得3kg烟尘、4.5kg二氧化硫等来自空中的“礼物”,再加上近万辆出租车、公交车排出的尾气……为此市政府和环保部门付出了很大努力,出台了许多政策。假如你是环保小卫士,为了还城市一片蓝天,你会提出哪些合理的建议?(至少回答三种)

16. 小明同学为了研究物体吸热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选择水和色拉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进行了多次实验,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实验序号 液体种类 液体的质量/kg 升高的温度/℃ 需要加热的时间/min

1 水 0.1 10 4

2 水 0.1 20 8

3 水 0.2 20 16

4 色拉油 0.1 10 1.8

5 色拉油 0.1 20 3.6

6 色拉油 0.2 20 7.2

分析比较表中序号为 的数据,可知物体吸热的多少跟物体的质量有关;

分析比较表中序号为 的数据,可知物体吸热的多少跟升高的温度有关;

分析比较表中序号为 的数据,可知物体吸热的多少跟物质的种类有关。

17. 为了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小组做了如下4个实验:在4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们实验记录的数据。

烧杯序号 液体 质量/g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min

1 水 200 20 28 8

2 水 100 20 28 4

3 煤油 200 20 28 4

4 煤油 200 20 24 2

分析表中的数据你有哪些发现?请写出3条。

⑴ ;

⑵ ;

⑶ 。

18. 某汽车在一次行驶过程中消耗了5kg汽油,已知汽油的热值为4.6×107 J/kg。

⑴求这些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第10篇

关键词:领导干部;经济学;捷径

中图分类号:F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面对经济领域日益突出的各种难题,领导干部常常感到经济学专业知识的欠缺与不足。如何理解中央出台的经济改革措施?如何利用经济规律分析经济运行的本质并科学制定发展战略?如何通过统计局报告的GDP、CPI以及进出口数据解读经济发展的状况、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和通货膨胀的原因?这需要领导干部具备一定经济学功底;为此,普及经济学专业基本理论、培养现代经济理念、学会从经济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是当前领导干部培训的当务之急。为了提高学习效率,避免走入误区,在经济学的学习中要把握好以下三个问题。

一、选择一本最好的经济学教科书

对于初学者而言,选择哪本书入门非常重要。如果没有正确的入门教科书,经济学的入门之路就将变得异常艰难,不但无法理解最基本的经济原理,而且浪费大量的时间。一本好的教材能够使初学者比较容易地进入经济学的世界。好教材能够以浅显、生动的语言讲清楚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让我们感受到经济学之魅力。问题是选择好的教科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图书市场充斥着众多的教科书,质量参差不齐。每位作者都会声称自己的书最好,而作为初学者,不可能有能力判断哪本好,哪本不好。在这种情况下,最安全的办法是选择最权威的经济学家写的最新版的教科书。为什么要选择最权威的经济学家写的教科书?原因不仅是因为最权威的经济学家炉火纯青,对理论的把握最准确,能深入浅出地写出“正经”来,而且因为最权威的经济学家最注重自己的名声,他们既没有必要用出一本新书的办法增加自己的知名度,也不敢为了赚取版税而滥竽充数地出书,他们的声誉就是质量的代号,他们的名字就是一种品牌。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最新版,就是这样的入门教科书。

这部书深入浅出,没有什么功底也完全能看懂,目前这本书已成为中国人恶补经济学的工具书。曼昆为哈佛高才生,才华横溢,属新古典凯恩斯主义学派。该书的特点是行文简单、说理浅显、语言有趣、引用大量的案例和报刊文摘,与生活极其贴近;诸如美联储为何存在,美联储如何运作, 中央银行降息应付经济低迷等措施背后的经济学道理,而且归纳出“经济学10大原理”。该书几乎没有用到数学,完全没有接触过经济学的领导干部学完此书,都能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思维和常用的基本原理。

为什么要选择新版的教科书?因为如同经济生活本身一样,经济学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化,以用新的理论解释新的经济现象。特别是过去20多年里,随着博弈论、信息经济学和理性预期的引入,经济学可以说发生了一场革命。经济学理论越来越贴近现实,对现实的解释能力越来越强。只有使用最新版的教科书,才能学到最新的经济学理论。

二、在生活实践中学习经济学

在中国的大学校园里,大学生们学习经济学的方法常常是记和背。岂不知,对于经济学的学习根本就不用记忆和背诵,只需要理解和应用。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能沉湎于黑板上的经济学而不知现实为何物,要养成对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社会问题的敏感、锐利和思考,要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来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定义、经济指标和原理。例如将教科书的资本、储蓄、投资、风险、外部性、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规模经济、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市场失灵等专业术语与现实生活中具体的经济事件联系起来,并尽量用学过的经济学原理来解释,这样才可能真正地掌握经济学。为此,学习经济学,要走出图书馆和校园,要去观察、去调查、去体验,走进工厂、商店、农村、机关、工地,学会发现和理解现实世界中的经济问题;还要多读财经评论员的文章,从文章中发现自己不懂的逻辑和名词,找出来并一点一点地学习。日积月累,就会发现有一天自己也会做出经济上的判断,并能将那些高深的经济学道理用平白易懂的语言娓娓道出。除此以外,还需学会社会调查、文献资料检索和阅读的方法。如果全面准确地了解了社会经济事实,掌握了相关的概念和理论,许多经济问题的答案就十分简单清晰、一目了然了。

三、不要迷信数学模型在经济分析中的作用

在经济学领域,误区特别多,这些误区不澄清将会误导人们对经济学的学习和指导作用。对初学经济学的领导干部而言,最大的误区是把经济学等同于数学,盲目地崇拜数学模型,照搬模型进行改革,写文章以为把数学模型加进去就是好文章、水平高,其实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相对于用语言文字分析,数学方法可以简明扼要地表述概念和命题,避免曲解和混乱,克服定性分析中的直觉、粗糙的缺点;但是很多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是难以用数学准确地表达出来,用数学符号表示的经济学概念往往缺乏精确的定义;经济数据看似用科学、客观的方法获得,但指标的设计和选择、调查方法、数据的整理,以及计量分析的全过程,都在强烈的主观选择和价值约束下进行的。将复杂多变的经济活动主观大胆地归纳为几个经济指标,从可怀疑的政府统计或企业会计资料中找出有限数据代表这些指标量,建立包含变量和参数的模型,大胆假定这些模型表示了社会经济活动的真实状态,并进行计量检验,得出一般性的结论,再据此对未来进行预测并提出政策方案,这样的过程已经包含了太多的学术风险和政策风险。

第11篇

1、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这就是说,有些书只要读读他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全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而且用心地读。

2、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

3、书籍具有不朽的能力。它是人类活动的最长久的果实。

4、书读得多而不加思考,你就会觉得你知道的很多。可是,当你读书而思考得很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的还很少。

5、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

6、让爱心伴我左右,让文明与你同行。

7、成功属于每一个有强烈自信心的人。

8、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9、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它帮助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如果没有它们,我就会溺死在那里面,会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呛住。

10、为做学问而读书,是读书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古人视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更有那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谈,然而,莘莘学子能功成名就的毕竟有限,差别不在于人的智商和才气,关键在于人的毅力,在于能不能持之以恒。

11、书籍是任何一种知识的基础,是任何一门学科的基础的基础。

12、悠闲读书,意在怡情,情之所致,灵魂可随着书的脉络而神游,或领悟诗词的豪情浪漫,哲学的玄妙精深,逻辑学的机巧善变,小说的峰回路转悲欢离合;或寻名山大川,古迹名胜,深林幽谷,奇花异草;如有幸读到一本好书,就如同与高雅之士谈心,同良师益友交流,潜移默化之中得到升华。

13、一颗纯净的心需要另一颗纯净的心的相互映照,一颗黑暗的心更需要一颗纯净的心的照耀与沐浴。由黑暗而光明,由痛苦而幸福,这是一种漫长的灵魂的洗礼。

14、每每读书,都会想起老师曾说过的一句话:读书有两种方法,一是将一本很厚的书读薄;一是将一本很薄的书读厚。其实不论是读薄,还是读厚,都是将书读好的最高境界。

15、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16、春庭早色和烟暖;午夜书声带月寒。

17、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1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9、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20、我在书海中寻找着,我相信书中的知识将给我插上飞翔的翅膀,我相信只要我能刻苦努力,我就一定能走向成功。

21、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22、如果说,一本书就是一个台阶,那么在人的一生中将有千万道台阶等着我去跨越。每跨越一步台阶,将得到不可估量的财富,而下一步台阶,又将带我步入一个新的境界,获取新的知识。

23、茶余饭后,一本好书,对于我来说就是一段美好的时光。无论是曲水流觞的风雅,还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抑或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豪情,都能带给我一份快乐,一种感动。

24、很多大事情往往会败在小人物手中里,因为做大事情的人总是很容易忽略小人物。

25、有时,读到兴头上,我会感觉和作者有穿越时空的神交感。我觉得像是和老友促膝长谈,她懂我,我也懂她,有时甚至我会大声的喊出来,写的太好了,就是这种感觉,有种找到莫逆之交的感觉从心底迸出。

26、读书需要一种心境,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读的。只有静下心来的时候,才适合阅读。心无旁骛,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书卷上,唯有此时才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27、汗水与泪水的化学成分相似,不同的是,泪水只能为你换来同情;汗水却能为你赢得成功。

28、有创见的书籍传播在黑暗的时代里,有如太阳照耀在荒凉的沙漠上,为的是化黑暗为光明。这些书是人类精神史上划时代的作品,人们是凭着它们的原则,向种种新的发现迈进。

29、书是我的精神食粮,读书是我的兴趣喜好,读好书则是我做人的行动指南。读书,就是这么快乐的事情,让我不断地汲取知识,不断地获取财富,不断地完善自我,而我也在读书的历程中慢慢长大了。

30、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用黑字印在白纸上的灵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触了它,它就活起来了。

31、读书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

32、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优婉的安慰者。

33、痛苦来临时,不要总问:为什么偏偏是我?这是不公平的。快乐来临时,你就从没问过这个问题。

34、多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

35、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

36、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

37、为什么我总在试图用言语来掩盖自己的渺小,总在试图为自己减轻负担,又总在为自己的低能寻找托辞 糟糕的是,我似乎已经相信了自己编造的借口,心安理得,得过且过,安慰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不是蠢人,从此我要靠自己的双脚前行,永远抛弃那自怜自贱的拐杖。

38、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39、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使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成为能够真正爱人类、尊重人类劳动、衷心地欣赏人类那不间断的伟大劳动所产生的美好果实的人。

40、人生遇到不如意或困惑,我特别喜欢在书中找答案,而每次寻找,都能找到。我总是将其看做神启,觉得是个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读到我想找的答案后,我会兴奋的很久都将微笑挂在脸上,遇见我的人一定以为我遇到了什么好事,其实只是找到了困惑已久的人生答案而已。

41、真诚是人生旅途中永不作废的车票。

42、走进自然科学知识的领域里,《十万个为什么》中的雷电星雨在天空住久了也回来到我们的人间做客,他们其实并不稀奇,只是因为遥远而难得见面而已,太阳月亮不是经常在我们的世界里转悠着吗?

43、喜欢读书,心境不好时,读书得以改变心境。心境好时,心境可以改变书的意境。当所有的渴望都离我远去时,只要手中还有书在,那希望就没有离去。

44、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

45、光读书不思考,结果就会变成书的奴隶;光思考不读书,结果你也是架空了知识,得不到真的认识。所以治学问之道,既要善于读书,也要善于思考,明辨是非,知所适从。

46、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

47、不学,则不明古道,而能政治太平者未之有也。

48、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

49、无论在什么时候,要想摆脱令人烦恼的胡思乱想,不妨去求助于书本。书本总会和蔼可亲地欢迎你。

50、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5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2、当我们通过努力终于做到了博览群书,心中的知识便会融汇贯通形成自己的认识,对读的书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而有所选择。我们所读的书和文章,里面表达的思想和认识,不一定都是正确的,有的表达一定偏颇。这时我们要学会分辨哪些书是正确的,是我们要学的书;哪些是错误的,我们要摒弃的书。如同在百花园中虽然花都艳丽无比,但有些花散发出的香气是有毒的,是对我们无益的我们要远离这样的花。如果你能够在书中进行正确的辨别,说明你已达到读书的第二境界。

53、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

54、读书实在是一件很辛苦很快乐的事。有人悬梁刺股,有人凿壁借光,可见读书之辛苦。读书让人博取众长,读书让人更胜一筹,可见读书之快乐。难怪有古人无限感慨到:书中自有黄金屋。其实,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读书又何尝不是一门人生的必修课,引得人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汲取养料呢?

55、海棠花好看,不在颜色,而在神韵做人也一样,不在外表,而在涵养。

56、读书是要有点意境的。一个清闲的早上,选一处幽静的所在,如杭州的运河公园,悠长悠长的公园游人寥寥,你可以独占湖边的石椅,隔着树丛传来的车水马龙之声早滤去了喧嚣。这时宜捧一卷散文。景闲人闲若文亦闲,则旷野清风山泉松子幽香在现实中得不到的东西,都可以在读书中得到。

57、最喜无风无雨的夜晚,静品自然,静通心意,静享人世的浮华。也喜风急雨骤时,怀抱一书,沉坐,观自然的风雨变换,悟人生的诡秘莫测。这时,不是在读书,而是书陪我读人生。

58、人啊,自从来到这个世上,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抗拒地走向平庸和衰老。

59、读着书,诗意的生命被开垦出最丰美的田园,方白鹭与青崖之间的旅者,好酒入胸,七分酿成了月色,剩余下三分,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持尽寒枝却终不可栖的寒鸦,手持青青芒杖,在疏月挂萧桐之夜,叹大江东去,不为蝇头微利,蜗牛虚名触动,只愿沧海济余生;落日桥头,断鸿声中浪子,一边是枯藤老树,古道西风,一边是宝马雕车香满路,可他只愿做灯火阑珊处的伊人。

60、读书贵有用;树德莫如滋。

61、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癖。

62、学须静也,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63、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

64、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65、任何一个人,都要必须养成自学的习惯,即使是今天在学校的学生,也要养成自学的习惯,因为迟早总要离开学校的!自学,就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行路,还是要靠行路人自己。

66、读书当将破万卷;求知不叫一疑存。

67、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须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

68、开卷有益,闲暇时读一本好书,添一份雅趣,长一份才智,享一份快乐。

69、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考,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还很少。

70、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71、悠闲读书,追求的是一种气质一种涵养。多读书,能使人精神焕发,随和幽默,充满自信,充满魅力。我们常说的儒雅风范,是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作铺垫,其深厚的文化修养主要从长期不懈的读书学习而来。

72、读书就像一根强心剂,注入我的体内,带给我巨大的力量,在读书中授予我做人的道理,教会我处事的原则,传授我无尽的知识。

73、往事不堪回首,真正的快乐已经很遥远。

74、书,如细雨过后的梧桐,洗去了浮华,透出了青绿。在清闲午后,子落日黄昏,用眼睛读书,用心读书。读不尽精彩丰富的书。

75、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

76、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77、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

78、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

79、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80、愚昧使人落后,知识使人前进。

81、最爱夜里读书。春夜里,暖暖风习习,草香弥弥;夏夜里,月明星稀,斗转星移;秋夜里,桂香浮动,虫鸣啾啾;冬夜里,北风尽吹,炉火盎然。一书在手,是与智者畅谈,与朋友倾诉。忘却了白日里的纷争,远离了尘嚣的浮躁。笑看时空外,游走生命间。人生际遇得失荣辱,不过尘埃一粒,沧海一粟。

82、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

83、一个智者可以同时拥有两套思维,同时又不影响自己的为人处世。

84、我喜欢看朴实的平装书,没有厚重的外壳,随意抓在手里,躺在床上或是窝在沙发都可以,而精装书恐怕只有摆在书架上充当门面时才凸显了它的价值。这个画面里拿书的人一定要穿着随意舒适,一身职业装硬硬的坐在办公桌前,就会将意境大大减分。

85、生活是残酷而美好的。人生之所以短暂,是因为它从不给你彩排的时间,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

86、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泽。

87、潇洒是一种美,是人生的一种壮美,一种阳刚之美。它往往来自于人的一种英雄欲望,一种想建功立业,奋发有力,追求不平凡的惊天地的事业的欲望。如同大山,大江般境界开阔、雄伟奔放。

第12篇

编者

对于傅中望而言,雕塑就是他的生命记忆和社会生活的场所,他在雕塑中的持之以恒及不间断的挣扎,对当代社会和艺术人生所表达出的激情思考。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雕塑使他和人、社会、世界发生新的关系的可能。雕塑对于傅中望而言,又表现出是种距离,是傅中望既能安全又能控制的自我凝视,年复一年,他在观察着自己,不被人发现地记录着自我对艺术和人生的激情想象和洞察性表达。在雕塑中,不仅凝聚着他那创新的激情和对艺术持之以恒的不懈追求,而且它扑面而来带给阅读者的是关于从去传统到再传统,从去中国化到再中国化的无尽思考。

面对傅中望近期的视觉表达,也使我想起汤因比所说“人类并非仅仅生存于直接的现在,我们生活在一条思想的河流当中,我们在不断记录着过去的同时,又怀着希望或恐惧的心情展望着未来。”而傅中望近期的视觉表达不仅在形成一个个话题,因为置身其间的阅读者,不断带来异质化的阅读经验,这也使我们不得不产生这样的认同,这批新作的确提供了新的思想和艺术经验,这也使我们一方面要探讨作品和传统的关系,另一方面还要寻找作品和传统“断裂”的地方,而创造性常常又是通过“断裂”而显现出来的。

探寻傅中望个人雕塑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傅中望个人雕塑史恰恰和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有着某种惊人的暗合。他经历过“”的荒诞,又有着知青生活的磨砺,但他又非常幸运地处于激变的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两个关键期:“”结束和改革开放、思想解放进程的开启。“那是一个‘’结束不久,百废待兴的年代;那是一个国门打开,西方思潮轰涌而入的年代;那是一个现实松动,机会萌芽,理想主义光芒万丈的年代;那是一个体制改革呼声很高,商品经济向计划经济叫板的年代……那又是一个在启蒙中晕头转向,在喧嚣中无所适从,在大量新思维、新知识、新问题面前,希望与失望混杂,冲动与压抑并存的年代。”这些社会因素不可避免地使傅中望的艺术能够且得以深深地内在于这个时代,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说80年代磨砺了他,90年代成就了他,而进入了新世纪以来,他能够进入一种随心所欲,不逾规矩的艺术扩张期,进入了更宽广的领域。这一阶段的傅中望已经超越了用艺术表达自我的精神诉求这一层阶,他其实在用自我的人生经历和丰富的艺术背景来铸起“开物”展的艺术之魂。

对于当代艺术的场域而言,傅中望显然是从不缺席,始终在场。当我们重构历史语境探求傅中望视觉发展行迹时,不能不回到两个重要的源头:一方面傅中望的视觉特质有着深深的历史的元素,据史料记载,7000年前,史前文明中中国就曾出现了榫卯,另一方面,祖上经历,知青经历与黄陂泥塑亦使傅中望从中深刻体悟到了生命的真谛和艺术的意义。据傅中望自己说,他15岁即为邻居家做家具,16岁就制作出了一把木制小提琴,当然小提琴是拉不出声音来的。他自己的雕塑工具都由自己亲自制作,至今摆在他的工作室里,虽然是静静地躺在那,但却散发出的是时间的光晕,从中可见其对艺术和生活所拥有的激情。而恰恰是这种对艺术和生活的炽热追求使他在知青期间,能够幸运地在黄陂李集镇文化站从事和文化有关的初级工作,并得以受教于中央美院教授下乡至此的钱绍武,司徒杰及省美术工作队的朱达成。历史的机缘为傅中望日后的视觉探索不仅奠定了其从事雕塑的方向,更为他的视觉特质的寻找开启了新的方向。这样我们再返回榫卯叙事时,才会惊讶地发现,那个给傅中望带来数不尽的荣誉的榫卯及成为他的毕生所追寻的一个高远的文化理想,就这么一步一步地向我们走来。

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在艺术界榫卯无人不识,而且它已然成为傅中望的一个代名词,谈论榫卯就要谈论傅中望,说起傅中望就不可避免地要谈论榫卯,因为榫卯背后,不仅贯穿的是傅中望的知识结构和话语谱系,更是当代雕塑在融入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文化标识,因为榫卯散发出的是一种艺术原创的品质和带有民族根性和中国精神的文化母题和基因。虽然榫卯一度被视为他的代表作,这也影响了学界对他的理解,而傅中望的雕塑艺术也着眼于这种最基本、最朴实材料的运作,这似乎又推迟了我们对他的艺术的重新发现,虽然榫卯带来的事实是这样的清晰,即榫卯是他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他介入社会的理念与标准,即追求一种完美和谐。其实早在1994年他就对自己做出了这种判断,他以一种低调含蓄和边缘文化立场来保持自我的美学趣味,他既没有激烈地反对传统艺术,亦没有盲目地迎合时尚潮流,挑战当代艺术,当时代社会发生巨变时,他选择的是一种静观态度和立场,并有限度,在节奏与控制中悄然间与社会发生着一种丝丝的关系,他在榫卯及木质构造上的“顽固不化”,也使他的艺术不致于被时代残云卷走,从他的木质构造的榫卯叙事中,我们能够充分感知他的行云流水般的细致与流荡,在那些不断走向成熟的榫卯中,呈现出的状貌虽然千差万别、各有不同,但充斥其间的和谐与自信着实令人难忘。

木质构造的榫卯中还凝聚着傅中望人到中年的圆融与智慧,超然与淡泊,自信与融通的胸怀和“随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境界。

在再榫卯的叙事中,他不断突破关于雕塑的定义和禁忌,探索固有的常规和标准以外的领域,将自己从时代赋予的自我认同与身份中解脱出来,在叙事结构上,作品在时间跨度及创作的丰富性上,打破了单一叙述所暗示的线性时间史观,他所营构的叙事策略,也使作品与作品间,作品与公众间,作品与场域间,作品与创作者间都构成了多向度的对话关系,体现出了近一阶段艺术创作生态的实际景况,进而呈现出近期的视觉思考,颇具洞察性和象征性的表达及其书写的方式和精神的历史,而视觉表达所彰显的朴拙、生动、鲜活……也引领阅读者在阅读他们时,将与我们的生活环境,生存现实,生活与历史浑然一体。当时间与历史的穿越扑面而来,油然而生,令你产生时而现代,时而传统的迷幻感,从中可以清晰地洞见到他不断尝试突破雕塑界限的努力,但作品深层结构中散发出的仍然是接续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和进入观念和问题意识的当代情怀。在榫卯这个逐渐消失的民族符号中,傅中望较早地且敏锐地感受到需有原创精神的雕塑才能符合其视觉的精神诉求,他在艰难的摸索中,也成为当代艺术表达中最早开发出本土诉求的艺术家。从他的视觉表达中,也隐隐约约感受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及弥漫着的时代感和时代信息,这些作品赋予了当代社会中的一种新精神,渗透到作品中的社会结构转型,亦清晰可见,从视觉表达背后感受到的自然是从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从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从乡镇文明向都市化的转型。虽然他并没有直接的视觉讲述,但阅读者还是透过其含蓄低调的品质和鲜有的张扬和疾狂的视觉表达读懂了他的讲述。傅中望的确是不惧于在榫卯中注入自我的不间断思考,他再一次回到当代艺术的出发点,用他那不变的材料,与对艺术和人生的一往情深,并透过这系列的木质构造材料的叙事中不断构建完善自我一套完整的秩序,进而形成自我的话语谱系,再透过木之构造和榫卯的抽离与再嵌入来重组世界秩序的力量及在创造性中获得一种精神的愉悦和人生乐趣。走到这个阶段的傅中望,我们才真切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一种巨大的忍耐力和无以言说的执着追求,在和木之构造的榫卯20余年的相处中,榫与卯间的抽离、嵌入已成为他“开物”的主要精神支撑。在一个全球化社会,傅中望用中国元素以一种看似传统,实则是建立在当代的生活经历、生活方式、文化观念、艺术才情,去建构一种新型的社会关系,并指涉未来,再造新形态下的精神空间。他用榫卯的这种组合的若即若离,时开时合,时隐时显,时聚时分,打开了隐藏在这些寻常物质背后的精神密码,从中既抚慰着自我难以诉说的对世间万物的情思,同时也在梳理着时人始终难以窥见的其既复杂又深邃的内在激情。

在一切由都市文化所形成的强制观念中,而木质结构和构造恰恰又喻示着如前文所述的从传统的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但难能可贵的是透过傅中望的榫卯在进一阶段的呈现状貌,令你没有丝毫的传统观念的强迫,但弥漫其间时时流露出的又的确是傅中望对于生命、社会的艺术,人生所做的合理而又自由的解释及其过人的才华和在新的社会发展情境面前人与人、人与社会、传统与后传统、现代与再现代的思虑。

参加“开物”展的作品还散发着一种精心打造的“粗糙感”,从中可以感受到傅中望豪放中不乏细腻,粗犷中亦不乏精细的品质。他的艺术理念就是充分利用材质的自然形态,稍加神来之笔便能“意趣无穷”。那种妙趣天成看似时时在其中却又极易被忽略的细节,只有傅中望能让这些木之材料“恰到好处”,让这些平凡的木之结构与环境相衬,使这些无生命的材料焕发出迷离般的生命交响。他一直尽力开掘这种未加工的或稍加处理的木之构造,希冀它们和环境发生一种内在关系,并由此产生一种扑面而来的低调。这些未加工或稍加工的材料经他的变化节奏和飘忽起伏,一次次彰显出艺术的品性。他对这些看似无用无生命的材料的倾心与倾情,如今没有哪位艺术界同仁愿意和这些廉价又不讨好的木头打交道。如果说傅中望完全有别于他人似乎过激,但对于这些原始未加工材料的“开物”,真的是无出其右者,他的确自我陶醉其中,在不断“开物”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他的想像与激情,他的自由与无拘无束。各种木之造物的交错、并置、重叠、连续、开裂、填充、打磨、楔嵌、抽离中……悄悄注入自我的生命、情感、信念和愿望。在极简般的素朴无华的平和的视觉讲述中,让阅读者体察到生活中的痛苦、压抑与艰辛,艺术中的生命激情与想像,及科技中的压迫与奴役。因为这些木质结构的“开物”恰恰和之前他的“手机”和“网”构成了一种对应关系。如果说木之榫卯喻意着传统文明、农耕文明的表征的话,那么手机则恰恰是现代工业文明发展到信息革命这一阶段的有力证明。当互联网呈全球化态势汹涌而来,当微博微信已成为人们的生活常态,以至于低头一族、拇指一族的应运而生时,傅中望能敏于时代的变迁,又机智地抓住了这个时代最敏感的神经。因为在他之前的对手机的关注中,已经悄然揭开了人的一种被监视、监控、不自由的窘境。只不过手机是都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他所带来的社会上普遍的焦虑体验又是消费社会对于资源过度消费所带来社会的深层病态表征,所以科技越发达,对人的奴役也越强烈,科技就像一张大渔网,而人就像网中的一个个手机。当有了这种对比,再返回近期傅中望准备“开物”艺术展的作品,亦可充分感知到他内心的一种强大和无限,及某种超越性。他对事物的感受通过自我内心空间的抽离与再嵌入,进而再并入内心的空间,就自然而然形成了傅中望的深度与广度,从而通过其系列的视觉表达感受到一种无限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不仅能更新我们的内心,更能让我们从内心深处去“开物”,去迎接未来的不可知。

当我们去细细品味其简洁的视觉物象时,它所激发起我们感受其简洁的形象,又能唤起我们深刻而强烈的情感。它传达出的其实是一种心景,一种精神要求独处的心灵需求。当他持之以恒以这种自然造物走向社会、走向历史、走向自然、走向未来时,其实也意味着傅中望自我灵魂的寻找与嵌入,即通过视觉叙事不间断反思自己,反思自己与社会的关系,而反思本身亦是改变的开始。因为艺术就是生活的传感器,又是生活的记录者。至此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傅中望已从榫卯的叙事经验中解放出来,去融入新的社会形态下新的社会关系里面。他挣脱的是榫卯的赞誉和盛名,赢得的却是“随心所欲,不逾矩”的至臻至圆融的自由境界。

他的近期的视觉精神诉求,还给出了这样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艺术无边际的扩张外延、无边际的走向“巨型时代”,一味地走入空洞玄学的时代结束了,它让我们重回雕塑的原点,当重回雕塑的原点时,艺术对我们到底又意味着什么。

望着这些看似无生命、无序、铺满地面的榫卯,不仅让我们回想遥望7000年前的人类文明遗存。这些和人类的文明相伴相依,与众生福祸相依。这究竟又是什么呢?是榫?是卯?又不是?是空间,是容器,是场景,是市场亦或说是历史,不同的阅读者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但这的确不能否认的事实是这是傅中望的一个人造体,是经傅中望之手创造出的一个生命容器。它凝结着人的体温,散发着经人抚摸后的温馨,亦是人与空间建构的一种交流,这才是傅中望艺术赖以支撑的基础,它亦带有典型性和符号性元素,而彼此间的楔嵌、分离、聚合,亦体现出交流的开放性和私密性,亦暗合了人的本质需求。诚如本雅明所言“由人构成的机器创造出的一片乐土。”

铺满地面的似榫又似卯的木之造物似乎就像一个个生命密码被复制,在循环往复中彰显出傅中望的宇宙观、价值观、人生观及内心的从容踏实和鲜活的创作灵感。即我们身虽日日享受着城市机能的便利,心却时时向往着田园的质朴。当然这里面更不需要语言的阐述,因为这里面有着超越语言阐述的魅力。

面对傅中望的精心、精致而又朴实无华和低调含蓄,任何语言和何种阐述似乎又显多余,但它所产生的一种历史和现实的交错,更带来的是一种理解艺术的向度。因为这满满一地的木之造物杂乱中透着细密、无序中又有着精心安排和调度,迷离的交错令人难以捉摸,但它们的确超越了时空,超越了历史,跨越了国别,更无需语言和意识,抽离与再嵌入的表征中显现出傅中望在再榫卯叙事中的炉火纯青和至高的艺术境界――因为它带给人们的是多向度认知,以想像探讨背后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在新的社会形态(网络虚拟的生存现实)的思考。它给了我们一个思维向度,正是这背后的思想谱系,使傅中望的艺术散发出了一个视觉知识分子的气质。

这是一种新的起点和方式,而对新的社会形态下新的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思考,恰恰又是傅中望一以贯之的精神主线,而傅中望亦在抽离与再嵌入的过程中,给艺术带来了种种可能性,这意味着是一个变化着的空间,更意味着一切皆有可能。

与傅中望有过交往的人都引以为荣,深深为他的品格激励着、感染着,而艺术上的傅中望也不单单是一个破坏者,他更是一个建构者,他的雕塑是对其生活的干预,他通过榫卯的理解来观察社会,进入生活,并选择生活。一方面他迷恋雕塑,并且始终葆有一种激情创作,表明其作为一个艺术家通过再嵌入,对生活的进入而不是逃避,这也让我们透过“开物”展洞察到他那迷人的“秘密”,所在及其崇尚的看似无序中的有序,此亦引导阅读者回到土,回到木,回到空,回到天,回到远古,回到永恒。

艺术再一次证明了傅中望的存在方式,这是其感受生命、呈现激情、释放想像的方式,亦是他的一种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进入这个阶段的傅中望已开始用自我的人生续写艺术的传奇和生命的光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