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华孝道歌词

中华孝道歌词

时间:2023-05-29 17:48: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华孝道歌词,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华孝道歌词

第1篇

现今社会,流行音乐对中学生有着极强的吸引力,流行音乐中的优秀元素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那么,该如何运用流行音乐中这些优秀元素,让中学生更加关注身边的一切,更加珍惜美好事物,从而激发孩子情感的正能量呢?这些年我通过对课题《流行音乐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获得以下几点感悟:

一、利用流行歌手艰苦奋斗的成长故事激发孩子正能量

人的成功需要正确的引导。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如此,兴趣能推动着人们主动地开拓进取,兴趣可促使我们学会观察身边的大小事,兴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每个人的成功都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明星也不例外。“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进入牛津教材的韩国歌星宝儿便是最好的例子,我国的李玉刚、韩磊以及周杰伦等的奋斗史,都是激励孩子正能量的极好教材。比如:在《感受周杰伦》一课中,自小在单亲家庭中生活的周杰伦,通过自己的刻苦训练,卖歌求生最终由打工仔成为当红天王的奋斗史,激发了学生的正能量。许多学生都纷纷写课后感:成功不是来自于运气,更没有捷径可寻,所以在学习上要发扬不畏艰难、发愤图强的精神,争做有益于社会的人。

二、利用流行音乐中的歌词激发孩子情感的正能量

流行音乐中的歌词贴近生活,能激励学生的斗志,有利于进行亲情、友情、感恩教育,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如《蜗牛》《真心英雄》《中国人》等流行歌曲被收入上海中学生爱国主义歌曲推荐目录之列。这些歌曲的歌词内容,迎合了广大青少年的喜好,切合了他们的心理需求,更容易被他们所接受。《蜗牛》这首歌中“任风吹干/流过的泪和汗/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这样的歌词,能够感化青少年的心灵,对于他们良好精神品质的养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刘欢《从头再来》中“心若在梦就在,天地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这样的歌词催人奋进,给人以力量;《愚公移山》的歌词歌颂了人类不畏艰难、发奋图强的精神;《真心英雄》的歌词则表达了“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的深刻哲理;周杰伦《听妈妈的话》的歌词更是将中华民族的孝道融入其中,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学生置身优秀流行音乐歌词的意境中,必然会情不自禁地进入角色,汲取其中的精神营养,调整自我,塑造一个更加完美的“我”,从而使心灵得到净化,正能量得到激发。

三、利用歌星的感人事迹激发孩子情感的正能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飘进人的心里,净化人的心灵。用歌星的感人事迹来感动孩子,有感动就有希望,有希望才会绽放华彩。例如世界最伟大的流行歌手,以个人名义捐助慈善事业最多的艺人Michael Jackson 的事迹;作为200多位孩子的妈妈,空政著名流行女高音歌唱家、慈善家、音乐人韩红事迹;丛飞在奉献自己、关爱他人、扶助贫困方面的事迹以及在抗击癌症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超人意志和达观态度均可以作为激励孩子正能量的材料介绍给学生。我的学生学了丛飞一课就写道:我们也为此庆幸,这个世界能承享他的恩泽。丛飞就像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就像一座巍峨耸立的灯塔,就像一颗熠熠闪烁的巨星。他给我们带来光明,带来希望,他更毫不吝惜地给世界上所有心中有爱的人们指出了方向。”

四、利用流行音乐的情景激发孩子的情感正能量

利用流行音乐,能把抽象的音乐形象化,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变得直观具体,能引导学生情境交融地感受音乐,将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并全面投入到画面的意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正能量。如:汶川地震赈灾晚会上的《生死不离》《天堂里的课堂》,配着一幕幕灾区的音像画面,让千千万万的人潸然泪下,从而更加众志成城支援灾区重建;春晚的《常回家看看》情景配着歌曲一夜唱红,一句“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给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动人歌词唤起千万人的情感共鸣。

基于上述四种原因,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流行音乐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时尚的先锋,而中学生作为一个精力流沛的群体,很容易接受它。我们应合理地接受流行音乐,从音乐中寻找积极向上的艺术文化精髓和元素,用以激励学生的正能量,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调节得更好,使学生在音乐陪伴中的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作者单位:江西省新干县第二中学)

第2篇

摘 要:古训《增广贤文》记载,“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情。”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羊羔都是跪着吃母乳的,很有孝道,所以羊又成为“忠孝节义”中孝的代表。

关键词:《喜气洋洋》茶壶;艺术风格;造型

1 前言

“梦想的日子突然就在眼前了,唱啊,跳啊,热闹极了,我们就是飞跃的一代。未来,未来,未来,未来就是现在。我们不会永远为了明天而等待……走啊,走啊,唱啊,唱过了月亮,唱太阳,唱得天宽地也阔,唱得大家喜洋洋”。这首优美的歌曲,歌词激昂,生动活泼,唱出了大家心中的喜悦之情。

2 《喜洋洋》茶壶的韵味

我国早在8000年前就开始养羊了,而从猎羊古岩画中看羊的驯化约在万年以上,羊同人的关系密切,典故很多。“美”字是由羊、大两个字组成,“羊大为美”汉代许慎《说文解字》说:“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美与善同意。”善字从羊,“鲜”字本是一种鱼。古人造字,旁有“羊”成“鲜”字。鱼肉、羊肉味道鲜美,羊是古人容易得到的主要衣食来源。“美”字的本意是羊肉味美好吃。“羡”字也是从羊而来,肉味鲜美,引起食欲。盛世中华,繁荣兴盛,政通人和,天下太平。时代主旋律感染着紫砂艺人们敏感的思绪,而作者的《喜洋洋》壶无论在艺术成就还是思想内涵上,都承载着鲜明的时代特色,是不可多得的主题佳作。纵观之,无论时代飞奔的脚步如何急促,人们祈盼喜气洋洋、美满幸福的希望总会成为一条主线,伴随着生活的步伐。

时代触感、生活寓意,《喜洋洋》壶不走思想的怪癖路线,带给大家温暖幸福的感觉。此作品选用我国民间喜闻乐见的羊为题材,名称叫做“喜洋洋”,造型上温和动人,喜气感人。壶把与壶纽提拿舒适,壶的整体均衡,壶嘴出水爽利,在中国传统元素中,羊通常是洋的象征,线条挺括流畅,线面有机结合。羊的造型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桥钮、圈把、形态颇具艺术美感,流线造型,动感十足。朱红色基调,光泽鲜润,喜庆气氛更是一览无余。壶身饱满圆润,凸显一种阳刚之美,蓄满无限福气在其中,让人爱不释手。纽做一抽象的绵羊,泥料极润,工艺精湛,别有一番味道。此作胜在意境和内涵,造型上每一个细节的精心筑造,无不营造出别样的仙乐氛围,而同时,更表现出了作者一流的审美眼光与艺术创造力。作品造型,层次感强,造型逼真。作者运用这样的抽象造型,赋予赏壶人无限的想象空间,情调深深,余韵绵绵。

紫砂陶艺术是作者的感情承载,那一把把或小巧或墩实的紫砂妙作,件件传神,处处传情。而作者的创作总是连结着他率真的脾气和心灵深处朴实的感悟。羊在先民中,是有些民族崇拜的图腾,羊被选入十(下接第59页)二生肖,名列第八,当之无愧。作者情意深厚,意蕴深远,给现代匆匆行人一丝深深的希望。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像,他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爱子之心。作品真情意切,等到时光褪去、夕阳西下,母亲灿烂的笑容依然还在,合家团圆的景象定能感染所有人,这是作者寓意的喜气洋洋之景。

3 结语

品鉴《喜洋洋》壶,它是传统元素融入紫砂创意,并非是单个元素简单的堆砌陈杂,而是要求妙、求精、求传神、求达意,力求精炼,化形象为抽象,在紫砂壶上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非喧宾夺主。都说壶茶一体,一把精美的《喜洋洋》壶若得好茶滋润,境界更佳。人幸福的秘诀之一,就是“一日不可无茶”,用此壶斟上清香新茶,慢慢品酌“羊跪乳,雅反哺”,但愿天下所有游子都能早日与母亲团聚,便是享尽人间天伦。

第3篇

艺术类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大学生作为公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被认为是社会的精英阶层,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担负着民族发展的伟大使命,决定着国家未来发展的走向。在大学生中弘扬爱国主义,延续传统爱国主义精神的血脉,是十分必要的。艺术类大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一类,他们同样肩负着未来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推动祖国繁荣昌盛的重大使命,在当前艺术类大学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下,探究艺术类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和解决方法,对促进艺术类大学生爱国主义积极情感的形成和艺术类高校人文主义教育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艺术人才是社会的特殊人才,艺术类大学生既有一般高校学生的共同特点,又有自身鲜明的个性特征。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较,艺术类大学生主要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崇尚远大理想,缺乏理性思考;自我意识强烈,缺乏纪律约束;注重专业学习,文化基础薄弱。那么当前艺术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一、当前艺术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盲目崇尚西方文化,爱国意识淡薄

自从西方的坚船利炮敲开近代中国的大门之后,大量西方的科技文化物质文明乃至意识形态传入中国。一些大学生认为近代以后一直是西方在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而东方文明在近现代史上的缺席让部分大学生们贬低东方文明,唯西方文化马首是瞻。尤其是艺术类大学生,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大部分学生从小学至大学,一直注重专业的学习和发展,而忽视了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学习,大部分学生用的是苹果手机和苹果电脑,熟识乔布什,却不知道纪念日。当代艺术类大学生正在步入对祖国历史“集体遗忘”的深渊。笔者曾经在一次《大学军事教程》的课堂抽查中出了这样一道简答题:完整地默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词、包括词曲作者。全班120名学生参加测试,完全答对的学生竟然不到10%,这实在不得不让人担忧。

(二)学生爱国主义经受着非理性情绪的侵蚀

我们还清晰地记得2010年事件,当时日本的霸权行径,激起了广大海内外华人,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的强烈愤慨。以笔者所在的河北美术学院见得,当时大学生们以极大的爱国热情,通过各种形式对日本及西方行为表示了强烈抗议和不满,他们通过互联网论坛、QQ群、手机短信等方式,呼吁抵制日货,鼓动大家上街游行示威。这种强烈的爱国热情是十分可贵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爱国热情的表达不是盲目的追随,更需要理智。

艺术类大学生由于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缺失,遇事更容易停留在事情表面,缺乏深度的思考,常常用感性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但是感情不能代替理智,不恰当的感情表达甚至伤害理智,弄不好会走向美好愿望的反面。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防止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大学生的爱国热情,破坏我国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大学的机械教育模式禁锢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在现实的教育中,我们总是通过各种途径向学生灌输爱国主义价值观念,但这种威权性质的爱国主义教育缺乏人文心理关怀,使得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规律发现,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活动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和环境的制约,而受教育者又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虽然课堂或者其它方式的教育可以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但更多的情况下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影响到了教学效果的实现。再者,目前在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和活动中,仍然存在惟书至上、照本宣科的机械“传声筒”式的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模式,必然会造成学生为了学分而学分,为了任务而任务。

二、艺术类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的探究

(一)加强感恩及国史教育,激发艺术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加强感恩教育,可从孝道出发。人生而有父母,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是最初也是最恒常的人际关系,因此,教育者可以此为突破口激起大学生的孝道基因。首先,要通过各种形式,激起大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其次,进一步上升到对故乡和骨肉同胞的感激;最后,升华到对祖国的爱。要积极帮助学生改造已有的国民劣根性,动员学生参加公益道德和爱国活动,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加强国史教育,可摆脱机械的课堂宣讲模式,充分应用地方史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地方史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众多,以郑州为例,它是我国古都之一,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包括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文化场所等。对艺术类大学生来说,经常外出采风,就可以充分利用采风地点的风土人情,结合地方特色,让大家创作出更具爱国热情的作品,这样可以把爱国主义教育充分融入到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学习中。

(二)加强理智思维教育,培养艺术类大学生理国主义意识

在爱国主义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该要站得高望得远,在宏观上把握好爱国主义的尺度,做好非理国行为的疏导工作。应加强对艺术类大学生的理性思维的培养,让他们凡事追根溯源。情感与理性并不矛盾,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既要注重感情,更要理国。要教育艺术类大学生遵纪守法,合法有序表达爱国意愿;刻苦学习,化爱国之情为爱国之行;身体力行,为身边人做榜样。要把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由自发的情感提升到理性自觉层次,让理国贯穿到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

(三)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引导艺术类大学生爱国主义行为

第4篇

[关键词]木兰权力话语翻译裂变

1、引言

Mulan是迪斯尼推出的第36部年度动画巨片,其一流的工艺、宏大的场面、华丽的音效、奇特的景象、波澜的情节以及丰满的人物形象赋予该片强烈的艺术震撼力和感染力。之后,国内先后出现了两个配音翻译版。它们对Mulan在国内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仔细对比电影Mulan英汉版本就会发现,木兰形象在两个版本中并非相同。在译者对人物语言不断改写和操纵之下,洋化的木兰形象逐渐裂变,趋向“中国化”。因此本文拟以许晴、成龙、陈配斯等配音的大陆版《木兰》为基础,从权力话语的角度出发,对裂变之路予以探讨。

2、电影Mulan之中的权力话语

法国后结构主义思想家、哲学家米歇尔,福柯认为“权力”并非是禁止或阻止人们做某种事情的力量。而是由一切支配力和控制力构成的关系网。它既包括政治机构、国家法律等有形的权利,也包含意识形态、宗教伦理、文化传统等隐形的权力。而“话语”并非简单的“言语”,它从本质上讲是一种隐匿在人们意识之下的深层逻辑,暗中支配着各个不同群体的言语表达、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它不仅是知识传播和施展权力的工具,同时也是掌握权力的关键。因为在任何一个社会里,“话语”一经产生,就立刻受到若干权力形式的控制、筛选、组织和再分配。电影Mulan的拍摄及木兰形象的洋化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花木兰本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传奇女子形象,其“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的壮举以及她身上所承载的“忠”、“孝”、“勇”、“烈”等品质使其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形象之一。人们赞美木兰、歌颂木兰是因为她迎合了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伦理观。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价值判断取向。可以说,木兰形象本身就是中国权力话语对世人的“言说”。但是当迪斯尼将木兰拍摄电影之后,情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迪斯尼塑造的木兰虽以“木兰替父从军”的民间故事为原型,但在经过西方诗学及文化的过滤之后,已不是在国人熟知的木兰,而成为西方语境下的中国故事。洋化的木兰“言说”的是西方的权力话语。片中的木兰不再是“百善孝为先”的中国传统形象,而是追求自我实现、光耀门庭的美国新女性。她不拘小节,勇敢聪慧,敢做敢为:皇上招兵服役之际,她劝阻父亲;全家用餐之时又大声抗议;之后连夜替父从军,有勇有谋对抗单于;胜利之后,拒绝宰相之职,她还不避“男女有别”,竟然“触犯龙体”,与皇上热情拥抱等等。木兰形象所承载的不再是“忠”、“孝”之道,而是“美国主流文化的个人主义和女性主义”。正如花木兰副导演托尼,班克弗特所说的那样:“我们当尽可能尊重原著。但我们清楚,我们不会把它拍成一部中国片子,因为我们不是中国人。我们有不同的感情和不同的叙事风格。”正是在迪斯尼文化工业机器的“叙述”之下,花木兰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形象逐渐被“洋化”,成为美国文化的代言人。

3、电影Mulan的配音翻译—冲国权力话语的言说

当洋化的木兰形象经迪斯尼的商业运作回归中国之后,译者所面临最大的困难是如何应付暗含在木兰形象话语之下的中西权力话语的挑战。因为在现代语境下的翻译已经不是简单的文字转化,而是权力之间的斗争,是征服与被征服之间的较量。长期以来,东方一直是作为西方的“他者”而存在的。在东西方的文化交流过程中,西方总以征服者的姿态对东方的文化肆意涂抹,将东方的文本纳入西方诗学体系。在这一过程中,翻译以其“归化”的策略起到了共谋的作用。为抵制西方新的文化霸权主义,译者们总是以杂和的文本形式、“异化”的翻译策略对其解构。但是在处理洋化的木兰形象时,译者所面临的情况和常规似乎大相迥异。因为他们所要处理的文本原型并非是纯正的西方素材,而是被西方“掠夺”改变之后的花木兰形象。而且译者所面对的是中国文化系统以及民族意识不断增强的中国观众。若以“异化”的方式处理,则是加剧了美国文化对中国木兰形象的改写,自己将成为暴力的“帮凶”。仔细观看国语配音的《木兰》就会发现,译者已经超越了配音翻译常用的技巧,以中国文化为基点,不断对剧中人物语言进行改写,使之符合中国诗学和文化的要求。

3.1增加儒家思想,适应中国传统价值观

中国是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国度,木兰形象之所以被世人喜爱是同我们的民族文化认同和传统文化价值观息息相关的。孟子曾曰:“孝之至,莫大于尊亲。”出于保家的尊父孝道和卫国的忠君之心,花木兰才能够不顾女儿身投身军戎。可以说,无儒家思想的烘托也就无经典的木兰形象。因此任何作者或译者想在中国语境下叙述木兰故事,其言说必然带有儒家色彩,否则那就不是中国的木兰。这也驱使译者在面对洋化木兰形象和其他角色时添加大量反映儒家思想的字眼。例如:

(1)Matchmaker:….Recitethefinaladmonition

三从四德的四德你会背吗?

Mulan:Fulfillyourdutiescalmlyandrespectfully

妇德指的是卑顺

Reflectbeforeyousnackact.

妇言是少说话:妇容要端庄,还有

Thisshallbringyouhonorandglory

妇功,会干活,一定为家里争光

(2)Chifu:Hightreason!大逆不道!

Mulan:Ididn’tmeanforittOgothisfar.

我并非故意欺君妄上。

这类例子还可以在片中找到很多。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重塑儒家长幼尊卑的人伦秩序,译者在翻译对白时使用了一套带有强烈中国文化色彩的对白词汇和短语:列祖列宗(Honorableancestors),苍天保佑(goodluck),启禀皇上(yourmajesty),臣在(Chifu/Yes,yourhighness),谕旨(proclamation),百姓(people,cilizen),男丁(man)等等。正是在译者的努力之下,洋化的木兰才重新具有了儒家思想的韵味。

3.2淡化个人主义和女性主义

美国式的个人主义和女性主义一直是影评者们批评洋化木兰形象的要点。例如刘慧敏认为“木兰是女性主义的代言人,迪斯尼演绎的是一个女人经过奋斗最终成功,并得到社会认可的励志故事”。周琳玉也认为木兰颠覆了被动等待的灰姑娘原型,挑战了传统的性别秩序。女性主义也好,个人主义也罢,它们都是对个人身份的一种求证。但在中国的语境之下人们推崇的是集体主义、团队协作精神。而中国的女性主义也比西方要柔和的多。因此,以归化为主要翻译方法的译者此时必须处理好二者之间的权力关系。但对于隐含在故事情节中的个人主义和女性主义,受字幕翻译时间和空间特点的限制,译者

无力加以改变。可在语言的处理上,却有较大的余地。纵贯整个对白,最能体现女性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的语言是木兰与媒婆相亲失败之后的真情独白。木兰在失败后深情唱道:

Lookatme/1wllJneverpassforaperfectbride/oraperfectdaughter/canitbeI’mnotmeanttOplaythispart?/NowIseethatiflweretotrulytobemyself/lWOUldbreakmyfamily’sheart/whoisthatgirllsee/staringstraightbackatme?/WhyismyreflectionsomehowIdon’tknow?/SomehowIcannothide/whoIam/thoughI’vetried/whenwillmyreflectionshowwhoIaminside?/whenwillmyreflectionshowwhoIaminside?

(配音)看看我,不是爹娘身旁的乖女儿。难成温顺新娘。我不愿,为出嫁装模作样。可若是违背家族礼教,三从四德,定会使全家心伤。那是谁家姑娘,在凝眸将我望?为何我的影子是那么陌生,无论怎么装扮,无法将真心藏,何时才能见到我用真心歌唱?何时才能见到我用真心歌唱?

对比之后可以发现,英文版的木兰的确带有强烈的个人主义和女性主义色彩,因为她在内心不断追问自我,寻找自我“whoIam”“trulytobemyself。木兰之所以忧郁是因为自我的迷失、身份的模糊。但聆听配音就会发现木兰苦恼的却是不愿“为出嫁装模作样”,寻找的是“真心”和“真心歌唱”!对自我身份的追问竟然被译者淡化处理成了“真心歌唱”。而且在汉语歌词中还出现了反映儒家思想的“家族礼教,三从四德”。译者的巧妙处理加上叶蓓清新婉转的歌唱使得木兰身上的女性主义和个人主义色彩大大削减。正是在译者的努力之下,洋化的木兰形象开始慢慢裂变。

3.3低调处理英语文化词汇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实际上是文化的载体。关于文化词语的翻译,就意义而言一般有五种常见模式:直入式、阻断式、诠释式、融合式和归化式。而且在“字幕翻译中对文化词的处理应该提倡直入式,尽量少用或不用归化模式、融合模式和诠释模式”。但是从《木兰》国语版的配音翻译来看,情形却非如此。例如:

1)ForIhavebeensentbyyourancestorstoguideyouthroughyourmasquerade.

你的祖先派我来保护你完成替父从军的愿望。

2)Sincewe’realloutofpotpourri,maybeyouwouldn’tmindbringupsome.

我们这里胭脂用完了,你捎点来。

3)ThisiswhatyougivemetOworkwith?Well,honey,I’veseenworse.We’regonnaturnthisSOW’searintoasiIkpurse.

这是我要打扮的姑娘?噢,你可真够脏。把你这只灰色麻雀变成金凤凰。

在例中masquerade变成了“替父从军”;具有浓烈清香兼驱虫作用的混杂物potpourri竟然变成了中国人熟悉的“胭脂”;由谚语onecannotmakeasilkpurseoutofaSOW’sear演变而来的turnthisSOW’searintoasllkpurse也被归化成了把“这只灰色麻雀变成金凤凰”。对英语文化负载词的处理也可以清晰看到译者的意图:消解英语文化词的影响,进而消解其话语霸权。

3.4发挥译语优势,灵活使用口语、成语和四字结构

这不仅仅是译文的美化问题,而是话语权力的争夺。话语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的控制、选择和组织过程受到权利的制约。而译者用优美的汉语表达源语意义就是对西方话语霸权的消解。同时我们必须看到活泼的汉语口语本身带有中国文化味道,而成语和四字结构是人们长期习用、简洁精炼定型词组或短句,是人们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带有强烈的中国文化色彩。在电影Mulan的翻译中,它也成为译者改写和操纵的有效手段之一。

1)Theflowerthatbloomsinadversityisthemostrareandbeautitulofall.

梅花香自苦寒来,历尽磨难方显秀丽本色。

2)Hey,letmesaySOmethingAnybodywhoisfoolishenoughtOthreatenourfamily,vengeancewillbemineHrrrrr…

听我说吧。要是哪个傻瓜活腻了,敢找我们家的麻烦,让我来收拾他。哇呀呀……

3)Justonechanceisthattoomuchtoask?Imean,it’snotlikeit’IIkillya.

连个赎罪的机会都不给。一帮老不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