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自然力量

自然力量

时间:2023-05-29 17:48: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自然力量,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自然力量

第1篇

在全世界经久不息的研究金字塔的热浪中,用一谜未解,一谜又起来形容恰如其分。几个世纪以来,关于这个法老陵寝的神秘说法越来越多,也愈来愈离奇,被它吸引的人也日益增加。几十年前,忽然又冒出一项所谓“新发现”,引起轩然大波,在西方接连出版了几十本洋洋洒洒的专著,上百篇的论文试图解释它,成千上万人试验、探讨它,它的势头正方兴未艾。这项“新发现”就是蜚声欧美各国的“金字塔能”——它说的是金字塔形的构造物,其内部产生着一种无形的、特殊的、具有诸多神奇功效的能量,故称之为“金字塔能”。

新的谜题“金字塔能”

1930年,热衷于超自然科学的法国人安东尼·博维前往埃及参观了吉萨金字塔群落,之后他提出大金字塔的形状非同一般,其构造和建筑方式皆为特定的模式以用来产生神奇的能量。这一说法为金字塔神秘论增添了新的内容。

博维热衷于“感觉辐射”的造型研究。这项理论的基本概念就是说物体会辐射某种能量,这种能量目前尚不能为现代物理学所解释。当博维在金字塔参观时,进入“国王墓室”的他,不经意地往当成垃圾箱的罐子一看,发现里面竟放着猫和老鼠的尸体。当时他想这些动物大概是在金字塔内迷路而死亡,而被丢在垃圾罐中的吧!可是,他马上又注意到有些奇怪的事,尽管墓室中非常潮湿,但尸体却未腐烂,这么说来,这些动物不就和木乃伊一样干透了吗?那么墓室中岂不是具有能够使物质脱水之力吗?

博维认为这种现象应该和大金字塔的几何学图形有关,于是在返国后就立即用硬纸板做了一个底边0.9公尺的大金字塔的模型。并将其4个方位配合上东西南北的方向,再将猫的尸体放在与墓室相同,距底部1/3高度之处。结果他发现过了数日,猫的尸体竟然变成了木乃伊!

似有如无的神秘能量

捷克斯洛伐克的放射学专家卡尔·德鲍尔得知了博维的实验后,于1940年开始亲自用木乃伊风干的方式对食品花朵和动物尸体进行试验。德鲍尔用三毫米厚的马粪纸,按胡夫金字塔的比例,做了几个30厘米高的模型,进行第一次实验。结果他惊讶地发现,放在模型内的牛肉、羊肉、鸡蛋、花朵、死青蛙、壁虎等果然变干而不腐。

德鲍尔不断地试验,继续探索模型内的神秘能量。有一次,他将一把刮胡子刀片放在模型内,满以为它将变钝,但结果却相反,刀片变得更锋利,他用这把刀片刮了50次胡子,然后他做了一个15厘米高的模型,把刀片平放在塔内距塔底三分之一高的地方,刀片的两端对准南北方向,模型本身也按南北放置——几次试验下来,如同第一次一样,刀片都变锋利了。于是一种极其简单而又神奇的磨刀片器——马粪纸的胡夫金字塔模型就这样发明了。1949年,德鲍尔正式向布拉格有关部门申请注册“法老磨刀片器”的发明权。这项编号为91304的发明经过了整整10年的周折才批下。其间,德鲍尔竭力说服专利委员会,并向委员会主席提供了一个模型让该主席亲自进行试验,最后表示这项发明确有实效,它并不是什么欺骗或魔术。

“金字塔能”原理诞生?

与此同时,德鲍尔继续探索“金字塔能”的原理。德鲍尔在一家无线电研究所工作,他可以了解当时世界上最新的科技情报,并充分利用所里的设备与仪器。他把实验扩大到收音机、雷达、宇宙线和其它射线中,研究用马粪纸这样的绝缘体制成的金字塔模型,其内部的空间里产生着什么样的震荡,而这种震荡又和地球磁场与刀刃之间有什么关系。最后,他得出一种假设,或称为一个定理:来自太阳的宇宙微波,通过聚集于塔内的地球磁场,活跃了模型内的震荡波,使刀片“脱水”变锋利。这种特性不局限于胡夫金字塔模型,其它形状和大小的金字塔模型也能对刀片产生同样的作用。他在申请专利权的报告中说,金字塔状结构物内部的空间产生着一种自动的更新运动。金字塔空间产生的能量仅仅来自宇宙和地球的引力、电场、磁场和电磁场,它通过太阳发射的混合光线中看不见的射线起作用。在塔内空间激起的这股力量,能减轻由于多次刮胡子而引起刀口内部结构出现的毛病和变钝现象,但是,这股力量的影响仅仅局限于刀口变钝,而不是刀口所受到的外形损伤。因此,这种刀片必须是用上等的钢材制造的。一把刀片通常只能使用25一30次,但如果每次用毕后放在金字塔模型内24小时,那么,每次刮胡子后的钝化现象即可消除,刀片的使用寿命将会延长。

德鲍尔还说,金字塔内部的空间形状与空间内所进行的自然、化学、生物进程有关。如果我们使用某种几何图形作外形,那么这种外形就会加速或延缓它内部空间里的自然进程。这项发明虽然采用金字塔形,但其它形状的结构空间也可产生这种作用。此外,也可用其它绝缘体来制造这种结构物。为什么一定要用绝缘体呢?他解释说,微波可以穿透绝缘体,活跃模型内的震荡波,而导体则不行。

研究成果纷至沓来

德鲍尔的研究开创了研究“金字塔能”的先河,在西方掀起了一股试验“金字塔能”的热潮。各种专业的学者和金字塔迷纷纷用马粪纸、塑料、木板、玻璃制作金字塔模型,对它的特性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一些科学家说,实验的结果表明,把肉食、蔬菜、水果、牛奶等放在金字塔模型内,可保持长期新鲜不腐。现在法国、意大利等国的一些乳制品公司已把这项实验成果运用于生产实践之中,采用金字塔形的塑料袋盛鲜牛奶。据说,比起其它的包装形式,金字塔形内的鲜牛奶存放时间最长。

第2篇

比赛采取实名报名、网名比赛,有众多职业低段、女棋手参与,其中还包括来自中国台湾的棋手。业余天王胡煜清被特邀参赛,成为一大看点。更大的看点是钱宇平九段出山,以他公开的网名“自然力”参与角逐。

至11月3日预赛第一轮开战,共有56名棋手报名参赛,分为四个小组,每组14人。小组赛进行五轮,每组决出前四名,进入本赛16强。

第一轮比赛就上演多场好戏,最受关注的“自然力”与“930115”之战以自然力大龙被杀告终。930115是网络围棋红人,现实中也是成绩斐然,曾经杀进世界大赛决赛的钱宇平多年不在一线搏杀,失利在预料之中。潇洒飘逸的楚阳春也被kongdy拉下马来,比赛水平之高可见一斑。

摸底战之后,各路豪杰进入状态。第二轮,谁是勇敢、楚阳春、文若等人纷纷过关,但自然力再负水晶灵,自古英雄怕白头。

第三轮,女子初段“绮萝的长发”力克“神圣太极”,艰难取得小组赛第一胜。强强对阵中,星外天使斩落930115,出线在望。

第四轮,此前只依靠对手弃权获得两分的“钝刀”终于发威,在与nchkugo的较量中,自然力执白力屠对方大龙――

局面图(自然力胜fichkugo)白1一路打吃,杀机已起。黑2、4补下边过分,白5立,黑左边已成打劫活。缺乏劫材的黑棋以18挺出要挟白棋。白19毅然粘劫,23枷,凶狠的一击,黑棋无法逃出,白棋速胜。

遥想宇平当年,小林都胜了,雄姿英发……

11月12日晚,小组赛第五轮将决出16名进入本赛的棋手,战斗呈白热化。

第一组的两大强手沼泽之旅与930115为争夺出线权大打出手。沼泽之旅近期表现极为出色,韩国围棋网站上有人专门撰文赞誉他是“十九路棋盘上的指挥家”,此番与劲敌交手,他发挥出强大的力量:

谱一(沼泽之旅执黑中盘胜930115)开局双方各布大阵,黑棋在右边取得大量实地,白56大飞扩张潇洒飘逸。黑6l侵入,73尖妙手。白棋因为自身有弱点,强杀不遂,黑棋左边和左上角全部活出,137手,白棋投子。沼泽之旅顺利挺进本赛。

第3篇

我们中华民族堪称武术为国粹,可以说当之无愧的是太极拳国之瑰宝。太极拳理论博大精深,武式太极拳为太极百花园中一枝独秀的奇葩。它在武林这篇绿洲上深深扎下了根。作为武式太极拳传人,我们要研究整理和探讨它的关键所在。内在劲力是武式太极拳的核心。一代名师陈固安先生在他的论著中阐述道:“劲者是整体的、形而劲则无形,力显于外,劲温于内,力浮而劲沉,力涩而劲畅,力迟而劲速,力散而劲聚,力纯而劲锐,力滞而劲灵”是也。

凡太极拳者,感觉“劲”与“力”对拳架娴熟,推手运用自如,功底深厚,劲力顺达之魅力。故没有经过高温溶解锤炼过的生铁,可以比喻为“力”,“力”是自然之力,它是人体固有的,也是本能的,分布在全身。太极拳要求的用意不用力,就是不用这种自然力,也称之为拙力。但是要用劲的,这种劲称为内劲,也成为太极劲。这个劲不是自然力,但和自然力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力与劲是有区别的,但又不能截然分开,因为劲来源于力,力是基础,也就是经过加工训练才能转化为劲,比如没有铁,何以能出钢?生铁经过高温溶解,再经过锤炼可以成钢,但钢的来源是铁,因为钢与铁,力与劲是不能截然分开的。“由松如柔,运柔成刚,刚柔相济,达到有刚有柔的效果。”

何谓“力”?约言之,人体内各部位的物体相互作用或外界物体作用于人体,故而产生之效应,前者称之为“内力”即劲,后者称之为“外力”。两种力无不都在大脑皮层支配下惊醒意识活动。无意则无力。“内力”和“外力”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且互为因果,辩证统一。习练太极拳也要重视外力训练。俗语讲“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要素有三:肌肉之横截面与力量成正比,肌肉之收缩力与扩张之速度与力量成正比。由此可见肌肉对力量之关系何等重要。在走架中无论高举或下势,还是推手当中之底盘放人等。若有意则穷肌,心有余而力不足,皮包骨头弱不禁风,何以成为强者?太极拳则以肌肉放松、灵活、变化、协调、弹力等特点。外家拳则不然,外家拳是练力,而内家拳是练劲。太极拳尚巧劲,不尚拙力,而是一贯练意不练力。

“劲”即内力也,人体内自身运劲也。全身皆手,每一个质点均具有力点和化点两重性。通过走架子,提高大脑对体松、神凝、气沉之支配能力,从而达到身正轴灵移动步履,各节放松,迈步如猫行,动如抽丝,虚实分明,轻灵圆活,内外协调。“内劲”、“内力”也,内劲之重要能源,为在高级神经支配下,“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神”,故有真气运行,周天皆通一说。然在调吸方法上要采用腹式呼吸发,即顺呼吸,无论呼式吸式均要意守丹田。所谓自然呼吸乃指此种呼吸方法要自然,不可强求。

故曰:“滴水穿石非一日之能,功高百丈乃耐片刻之功”。功到自然成是也。

力有百种,无论摩擦力、弹性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太极拳之五行几门功,圆周、旋转、匀速、加速重力合成与分解力、杠杆力等等运动力学原理,皆以“劲”和“力”为基础也。

单有这些还不够,必须还要有一套科学系统的练功方法,认真对待,去体验和实践。怎么实现这种内蓄的劲力呢?如《纪效新书》戚氏拳经论所述:“数易寒暑之锻炼,即日水到渠成,刚柔相济,可谓之知武技矣。”

最后希望武式太极拳这颗光辉灿烂的明珠,在武林这片沃土中生根开花结出累累硕果!

第4篇

误解“上帝”,“上帝”成为工具

在基督教文化中,上帝是至高无上的,一个人永远不能背叛上帝,或者做上帝所不允许的事情。在中国,我们重视亲情,亲人是至高无上的,我们不应该背叛自己的亲人,也不能做有损于亲人的事情。俗话说,“虎毒不食子”,足以揭示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关于亲情的重视。另外,“落叶归根”的思想表面上是对乡情的重视,笔者认为其实质上是对亲情的重视——故乡是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地方,也是亲人辛勤耕耘的地方,更是亲情的一种物质化延伸。

在中国,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或看到这样的语句:“顾客是上帝”。商家想用这样的语句来表示自己对顾客的高度重视,然而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在多数情况下,“顾客是上帝”只不过是商家利用的“一句话”而已,没有丝毫实际意义。这不仅是对顾客的一种欺骗,实际上也是一种对“上帝”的误解和不敬——“上帝”也成了商家欺骗顾客和“牟利”的工具。中国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超自然力量”的尊敬和谦卑,这就致使,即使正确理解了“上帝”的真实含义,也无法不为短期利益所动,做出顾客或“上帝”不喜欢的事情。

换句话说,商家并不惧怕欺骗“上帝”(无论是真的上帝还是假的“上帝”——顾客)带来的惩罚,或者存在严重的侥幸心里,不相信“上帝”会发现其中的骗局,甚至压根就不相信“上帝”等超自然力量或规律的存在。所以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亲人”与店主的距离要比“上帝”与店主的距离近得多,也就是说,与“亲人”相关的效益或惩罚是能够马上“感觉”到的,与“上帝”相关的效益或惩罚则需要一定的时间或文化环境来支撑才能凸现出来。

“上帝”燃烧T恤的背后

《都市快报》分析,服务宗旨从“顾客是上帝”到“顾客是亲人”是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笔者认为这种提法不妥,结合上面的分析,从至高无上的“上帝”到息息相关的“亲人”明显的是一种从“超自然力量”到“自然力量”的“回归”,而不是《都市快报》所说的上升。但是,这次服务宗旨的转变又是一种很大的进步,因为它的提出,从文化上讲是符合中国文化传统的,也可以说是非常务实的。毕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中国人对待“亲人”是非常讲道德的,所以口号“顾客是亲人”的提出必然会大大增加顾客在点菜时的“放心度”,让顾客“吃得放心”,久而久之,其它店主纷纷在口号上和实际行动上效仿,进而企业也大力提倡“顾客是亲人”并努力提高企业的道德水平,长此以往,必然会推动企业道德水平乃至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

结合目前服务理念的发展现状,如“努力让顾客感动”等等,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一种趋势:服务走向“亲情化”,即:一切厂商都把顾客当作自己的“亲人”来对待,然后按照“亲人”的标准来提品和服务。当然,把顾客当作“亲人”也总结了“顾客永远是对的”这一极具“谄媚”嫌疑的服务理念,因为,“亲人”永远不能与“上帝”等同,“上帝”永远不会犯错,“亲人”归根结底是“人”,是“人”则永远不能避免犯错。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其“圣贤”与“上帝”有着类似的含义。

我们再看一个案例,据《长沙晚报》报道,在长沙春天百货上演过一幕让人恐惧的过激消费行为,一个中年男子在与商场发生消费纠纷后,一气之下点燃了自己所买的T恤,于是一个火球在法梦·迪尔男装专柜的地板上熊熊燃烧,冒出缕缕浓烟,焦糊味迅速蔓延。简单地说,如果上述品牌的店主有“顾客是亲人”的服务意识,把“顾客”当作“亲人”一样对待就一定不会出现“烧T恤”的行为,因为我们很容易看出这是一个两败俱伤的举动:消费者经济上受损,店主及法梦·迪尔男装的品牌美誉度也将大大降低。但是,这件事毕竟真实发生了,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便是:顾客遭受欺骗,或者说至少自以为遭受欺骗,买到了质量不佳的产品,然而商家却不能很好的从顾客利益出发解决问题,顾客为了达到内心的平衡就只能“燃烧T恤”,这就恰恰证明了目前市场上“上帝”深层次的无奈。

“亲人”让“道德”靠近市场

基于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把顾客视为“亲人”至少能够直接促进店主道德水平的提高,减少食品中的卫生问题,提高该餐馆的饭菜质量,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这就是说,顾客是“亲人”这一语句的提出,会让店主的从自己的内心深处思考一个问题:我尽管需要利润,但我更需要维护亲情或“亲人”的利益,我不能“坑害”我的“亲人”,比如说,青菜要洗干净,变质的肉不能靠多加点辣椒来兑换成钞票,只有这样我才能在赚取利润的时候获得良心的平衡与安宁。如此分析,我们又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亲人”与“道德”之间的距离比较近,尽管“亲人”没有“上帝”等超自然力量所具有的永恒。

行文至此,我想起一个寓言。大意是说,从前,有个国家实行这样一种习俗,就是人到老的时候都要被遗弃到深山里去。有个大臣实在不忍心把自己的老父亲就这样遗弃了,就在自己的家里秘密地挖了一个地道,把老父亲藏在里面。后来,这个国家被另外一个国家打败了。战胜国的国王对这个国家的国王说:“我有两个问题,如果你们能回答出来,我们就撤兵;如果答得不好,我就把你们全国的人都杀掉!第一个问题是,怎么区分两只蛇的性别?第二个问题是,两匹长着同样颜色、一样大小的马,哪一匹是母马,哪一匹是小马?”这个国的国王回答不上来,就在全国悬赏征答,可是也没人能够答得上来。这时,那个大臣就来到地道里问他的老父亲。老父亲说:“这并不难回答。把两条蛇放在柔软的地毯上,四处爬动的是雄性,静止不动的是雌性。给两匹马喂点草料,母马会把草料推向小马。”大臣把答案禀告给国王,两个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答,这个国家因此得救了。当得知这些答案都是出自大臣的老父亲时,国王非常感激。从此以后,国王撤消了遗弃老人的习俗,命令所有的人都要尊敬和善待老年人。

第5篇

咬合诱导一词来源与另一个使用汉字的国家――日本[1]。其精辟地反映了在儿童时期对牙列进行治疗的意思,以至于到现在也没有其他词语可以代替他。从字面上来看就可以知道,他是在诱导咬牙合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是一种柔和力量的使用。有些像大禹制水时用的方法,是疏导而不是堵。咬合诱导的中心也是要利用牙齿发育和萌出时的自然力,通过多种方向上柔和力的使用达到建立健康咬牙合的目的[1]。一个处于发育期的牙列,萌出时的自然力是非常大的,其可塑性也是非常强的,利用这个时期的这种特点对牙齿萌出方向、时期顺序等的调整不仅在治疗时产生的痛苦轻,而且使用时间也会缩短,方法也非常简单。这种诱导不同于恒牙列期不良咬牙合已经形成之后的矫正,其用来调节咬牙合时的力量会轻许多[2]。

在临床上要进行咬合诱导以前,还有两个重要问题需要明确。首先,咬合诱导中使用的调节力是作用的正在建牙合期的牙列。这样,就要求对牙列中各牙的生长、替换、出龈的时期应该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要考虑牙列整体的咬牙合,而不是单个牙齿的位置。合理调节牙齿建牙合的顺序,为咬合诱导的实施制定出系统的治疗计划。其次,因为是诱导,所以也要对各牙齿的自然力有清楚的认识。通过X线检查牙根发育,观察出龈前牙龈隆起程度的观察,出龈后牙尖和牙体长轴的情况等都可以推断牙齿萌出方向。这样可以为以后诱导力的施加方向和大小提纲了依据 [2]。

前面只讲了咬合诱导对牙齿的作用。其实咬合诱导对发育中骨的作用更为明显。外力可以改变骨的结构已经是公认的事实。而外力对正在发育中骨组织的改变更明显也已经为很多同行所认可。发育中的骨组织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这种可塑性就为我们通过牙齿调节骨的发育提供了可能[3]。长时间以来,我们有骨决定牙齿位置的认识,认为骨是控制牙齿的组织。这是个事实。但是,这只是反映了是在人体发育停止以后的一端时期里骨与牙齿的关系。而在人体发育期,特别是发育旺盛的儿童期,牙齿和骨的发育是可以相互调节的。这时如果不通过牙齿对骨进行调节,那么在遗传、习惯、食物结构、外伤等许多必然和偶然的因素作用下,骨的生长就决定了牙齿的位置和长短。相反,这时如果通过对牙齿施加的诱导力来对骨发育进行调节,诸如遗传、习惯、食物结构、外伤等这些必然和偶然的因素作用对骨的生长的控制作用就会被诱导力代替。例如,早期的争取牙齿空间的扩大牙弓的治疗方法就是这一理论的验证[4]。相反,早期不适当的拔牙就忽视了牙齿对骨的作用。这样不仅简单的放任了骨组织的自由发育,也对骨组织的发育造成了损伤,还会影响儿童的心理。这些是在儿童牙科所不希望看见的。也是因为以上原因,咬合诱导希望在建牙合的早期开始,其目的就是希望在建牙合初期就具有正常的咬牙合,以后来利用这种正常的咬牙合来诱导骨组织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最后在健康的状态下稳定下来。

咬合诱导因为会贯穿牙列发育的全程,所以有治疗时间长这个特点。因此,分阶段治疗是非常必要的。早期治疗可以在乳牙列期开始。例如乳牙反牙合这样的问题,可以在乳牙列建牙合时期就开始咬合诱导治疗。及时调整咬牙合对骨组织发育的不良影响。以后,重点观察前牙替换和第一磨牙出龈时牙齿的位置和咬牙合。因为,先萌出的牙列后端和中心点的牙齿确定了其他牙齿萌出的空间和咬牙合状态的雏形。中期是指牙齿的替换期,这个时期也是咬合诱导的关键时期。此时牙齿的自然力作用最强。牙齿的萌出距离也最大。这时期施加诱导力应该说是效果最明显,儿童的不适感最轻的时期。后期是指乳牙完全脱落后的时期。此时,要从牙列的整体出发,充分考虑咬牙合状态。这时对咬牙合的调整应该说效果还是非常好的。当牙列调整结束,就进入了咬合诱导的远期稳定阶段。大家知道,一直到身体发育停止,牙列都是在变化的。在诱导力停止使用后,牙齿的自然力虽然已经变的很小,但是其作用也还是调节牙列的关键。只有这种自然力的调节作用趋于消失时,整个牙列才进入稳定阶段。而这时的咬牙合情况才是检查咬合诱导效果的最后时期。也就是说,咬合诱导的最终目的是在咬牙合稳定后有一个健康的咬牙合。对于一名儿童,如果能从早期开始,在建牙合的全程进行咬合诱导当然远期的效果会非常好。可是,因为种种原因,许多儿童可能是在中期或者后期才开始进行咬合诱导,所以远期的效果会有些不同。但是,对于处在发育期的儿童来讲,在各个时期开始咬合诱导都是有必要的。

咬合诱导作为一种临床治疗的手段,其方法也是一个关键问题。这里将其分成5大类进行介绍。

1. 喂养外力的使用:主要是指利用乳牙列期儿童喂养时产生的力量对牙列的调节。具体的有奶嘴喂养时,利用奶嘴来调节允吸时的力量方向,来改变牙列的方法。幼儿因为骨组织发育活跃,使用奶嘴时间也较多,所以效果也是很明显的。

2. 习惯力量的调节:许多儿童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习惯。这些习惯的长期存在都会对牙齿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不良影响。所以,通过去除不良习惯来达到牙列正常发育的目的,也咬合诱导的方法之一。例如,咬唇引起的上牙合前突。只要改正咬唇的习惯,不对上牙合施加任何外力也可以使上牙合内收。

3. 持续诱导力的使用:大多数情况下,咬合诱导是需要使用持续诱导力的。这种力在大小和方向上的调节可靠。可以实现对牙齿的大幅度和精细调节,所以,也是咬合诱导主要的使用方法。其中,又可以分为使用可以摘取的活动诱导装置的活动诱导法和使用鄂弓、托槽、带环、舌侧扣等固定在牙齿表面固定装置的固定诱导法以及结合两者优点,进行部分固定的半固定诱导法。施加持续诱导力的方法随着工业加工水平的提高,最近几年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以后随着科技的发展,肯定还会有更多的方法出现。

4. 非力装置的使用:这里主要指保证恒牙萌出空间的各种保隙装置。它虽然没有诱导力的产生,但是终止了牙列因为自然力而引起的不良变化,在诱导恒牙正常萌出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5.早期拔牙方法:临床上有许多因素可以引起恒牙萌出空间不足。特别是在齿替换初期,由宽径较大的恒牙代替是由宽径较小的乳牙时,会加剧牙列的拥挤。当这种拥挤非常严重时,就会大大影响以后恒牙萌出的空间,导致恒牙阻萌或者极度不齐等。此时,根据恒牙发育情况,可以有顺序的早期拔除待替换的乳牙或者双尖牙。利用这部分空间诱导其他恒牙正常萌出。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是治疗前需要充分了解恒牙和乳牙的发育情况,要制定长达数年的治疗计划[4]。

替换初期,由宽径较大的恒牙代替由宽径较小的乳牙时,会加剧牙列的拥挤。当这种拥挤非常严重时,就会大大影响以后恒牙萌出的空间,导致恒牙阻萌或者极度不齐等。此时,根据恒牙发育情况,可以有顺序的早期拔除待替换的乳牙或者双尖牙。利用这部分空间诱导其他恒牙正常萌出。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是治疗前需要充分了解恒牙和乳牙的发育情况,要制定长达数年的治疗计划[4]。咬合诱导是以利用正常发育力为主的调节牙列和咬颌的治疗方法。这就需要对正常牙列和牙合骨的发育变化有充分的了解。具体的讲,就是要清楚上下牙弓长径、牙弓高度、牙弓宽度以及牙弓各部分的发育量和发育时期。知道了牙弓发育的走势,在调节牙位时才能在最适合的时间对牙齿进行最合适的调整。这样做的方法既简单又容易收到效果,并且患者的痛苦也很小。但是,这种牙弓发育又受到人种、饮食习惯等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对于当地儿童牙弓发育的认识需要一个很长的积累过程。

咬合诱导在国外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在我国随着家长对孩子牙齿重视程度的增加,其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大。因为他有着方法简单效果明显的优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口腔医务工作者认可。

参考文献

[1] 町田幸雄,成育を考したこれからの咬合. 日本科,1999,678:125-136

[2] 段银钟,陈华,张巧余. 关于正畸力值与牙齿移动速度的实验研究.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89,24:85-87.

第6篇

[关键词]藏族;古代;原动力;发明创造

[中图分类号]G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57(x)(2012)03—0062—04

早在远古时期,藏族史料中,就有关于藏族劳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记录,其中反映出了古代藏族人们利用人力和各种自然力,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创造力。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人力的利用和发挥

藏族和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在发明机械的初期,所需要的原动力都出自人的本身。人力的利用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当先民们在山林中受到野兽袭击时,情急之下会本能地捡起木棍抡劈,或拾起石块抛掷砍砸;在采集食物时也会捡起木棍和石块挖刨敲打。人类的这种本领可以说是最原始的人力利用。后来人类渐渐地学会了对木棒和石块进行加工,出现了人造工具——石器和木器。随着时间的推移,木器、石器的种类逐渐增多,加工工艺也逐渐精细。同时人们对兽骨也进行加工,制成工具。由于木器无法保存,传诸后世,故遗留到现在的只有石器和骨器。卡若遗址出土的文物不仅有石刀、石锛、石斧、石凿、石铲、石钻、石球和石镞(石制箭头)等,还有被磨制过的骨锥、骨针和骨匕。从功效上看,砍、劈、刮、割、铲、扎、磨和投射都用于生产和生活中。人造工具的出现,使人类逐步脱离了动物界,并在人力的利用方面是一个突破,它不仅使人的力量得到了有效的发挥,而且还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无意识地利用了诸如尖劈、斜面、压强和杠杆等方面的科学知识,达到了省力和提高功效的目的。

能把人的力量用在提高射程,打击和驯化远处的猎物和敌人,这在人力的利用方面是一个不小的进步,抛石器就是这样的一种工具。

在藏族古籍《智者喜宴》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原始社会经历了十个不同的发展时代。其中第六时代是卓卓鬼统治时代,有了“乌朵”,即一种放牧用的抛石索带,简称抛石器。有关抛石器,在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中的《赛马称王》一书中也有记载,歌词唱道:

我手中的武器,是发明的抛石器,它的速度最快,可以瞬间打败敌人。

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大约产生于藏族氏族社会开始瓦解,奴隶制社会政权逐渐形成的时期。可见,当时的抛石器作为一种工具不仅用于生产中还用于战争中。抛石器是由2米左右的毛线拧制而成,绳的正中劈开一个约2寸长的口子,并以皮子缝制成凹状,绳的一端置一环状的套,另一端逐渐变细,呈尾状。使用时,把一块石头放在皮制的凹坑中,将环套在右手无名指上,同时握紧绳的另一端,然后开始在头顶用力甩动,当转到一定的程度时,放开握在手中的无环绳头,石子就会沿着确定的方向抛出。由于石头抛出时,会发出一种声音,藏族先人根据这种响声,形象地把抛石器叫做哦恰。

物理学表明,物体射程的远近很大程度取决于抛体的初速度,初速度越大,射程越远,抛石器就是把人的力量巧妙地用在提高抛体的初速度上。这是因为,从工具的角度来看,抛石器可以看做是一个载石部件。它尽管简单、粗陋,却是通过功能转化提高投掷速度的一种装置。手握住绳子在头顶甩动,通过旋转做功转化成为载石部件的动能,起着动力的作用;载石部件又带动石子旋转,通过做功又转化为石子的动能,起着传动的作用;石子获得高速飞出击中目标,起到了射杀的作用。尽管藏族先民们不懂得力学知识,也未对其中的力学理论进行过总结,但抛石器称得上是藏族文化历史上的一大杰作。

抛石器的使用使人手的作用范围大大增加,从此藏族先民们不仅可以猎取较远距离或奔跑中的动物,而且还可以驯化动物,因而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活质量。

抛石器尽管可以投远,也有一定的力度,但人的手力有限,甩动不能长久,功效必然受到限制。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藏族先民们又发明了能通过储备能量达到放大人力的弓箭,这在人力的利用方面是一个更大的进步。

弓箭的使用可以上溯到远古时代,据考古发掘,卡若文化遗址中就有石镞(石制箭头)等出土。另据《贤者喜宴》载:青藏高原远古时期“最初有十余个较大的部落,在他们之中先后出现了弓箭……等武器”。另外从敦煌发现的《狩猎伤人赔偿律》进一步证明了藏族先民们狩猎的主要工具是弓箭。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中也描述了格萨尔王和30员大将用刀、箭、矛等武器征战四方、降伏妖魔、除暴安良、安定三界的事迹。尽管有浓郁的神话色彩,但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此,从藏族传说中,我们可以了解当时人们对弓箭的制作和使用,从中窥探到藏族先人的创造力。

第7篇

一、原始宗教符号是原始文化的萌芽

符号是人类在生存发展中的文化,人类的秩序要借助于符号来建构。最纯粹的符号当是原始符号。原始人将它们刻画在坚硬的岩石上,而且在不同地区的岩画中都有相似的现象,说明不是一种消遣和随意的刻画。它们或者是某种事物的一种特殊记载,或者是祝愿或诅咒的符号。符号传达人们的某种心理和文化信息,人类自古就有用符号表达心理的需要和能力,这几乎是人的一种本能的表现。近代岩画的发现与研究起源于17世纪的欧洲。考古研究和当代原始民族研究证明,世界各大洲都有古代岩画,在一些当代原始民族中,绘制岩画至今还是他们生活的内容之一。各地岩画中的许多符号是祖先们留下的原始符号,这里包含着他们当时一些较为深层的情感,或者是带有一些抽象含义的内容,用具象难以表达和穷尽而采用的象征符号。从广义上说,所有的岩画都是一种符号。岩画用舞蹈造型记载历史史实,运用人体舞姿图生动地描绘了人与物体的关系、人与动物的关系、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等,而这些内容是通过岩画舞姿舞蹈图和岩画舞姿造型定格图所体现的“节奏数据符号”、“岩画人体图形符号”、“岩画位姿方位符号”等象征的。[1]人类的各种文化活动及文化形式,各有其基本结构与特点,但是,它们又是一个有机整体。“语言、艺术、神话、宗教决不是互不相干的任意创造。它们是被一个共同的纽带结合在一起的。”各种文化形式都是人为了展示自己的本性,为了使人类经验能够被认识和理解而建造的符号世界。[2]一般来说,“人类创造文化离不开符号活动,符号活动既是使人和动物相区别的标志,又是把人和文化相联结的中介。人的本性存在于人自身不断创造文化的符号活动中,整个人类文化的世界都是由人所建造的符号的宇宙。文化艺术也不例外。

艺术就像人类创造的一切文化产品一样,也是一种符号的形式,一种符号语言。”[3]从早期的仰韶文化到甘青地区的马家窑文化,彩陶器物表面已成熟地使用着各种不同的符号,经青海省考古研究所统计,绘有各种符号花纹的标本共有679件,出于226座墓葬中,可分为130多个不同符号。有鸟纹、蛇纹、蛙纹、鹿头纹和太阳纹、水波纹、锯齿纹、三角纹等等。陶器纹饰符号是人类智力和文化的产物,它既具有审美的观念,又表达着对自然力和自然物神秘的崇敬、依赖、畏惧、祈求、祈祷等等崇拜活动,这些都和巫术有关。在当时,尽管人们尚未形成明确的超自然观念,但已经具有了明显的将自然物和自然力超自然化甚至人格化的倾向。随着人类思维的进一步发展,逐步从个别现象的思维发展到综合性思维,于是便出现有关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的艺术。体悟岩画所代表的原始文化意蕴,必须在田野考古的基础上,运用图象学和符号学去阐释。这些符号尽管有的简单,有的繁缛,但它们充分显示了原始社会人们的绘画工艺技巧和艺术欣赏水平;它代表着一定的客观事物的意义,反映着人们的一定社会意识。通常情况下符号形状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动物形符号,一类是几何形符号。原始社会彩陶艺术的装饰纹样作为一种传达信息的符号语言,表达了原始人的思想,即把自然物和自然力视作具有生命、意志以及伟大能力的对象而加以崇拜,因而它是一种最原始的宗教符号形式。同时它又是此后兴起的我国某些民族文字创制之起源。比如纳西族东巴文字的创制与先羌文化的某些符号语言有关。而纹饰中的符号内涵多象征神秘性并具有崇高的神圣地位。又如符号万字纹就是世界共同的象征神秘性的原始符号,发展到后期宗教,则表示永恒常在,坚固不变等含义。[4]

二、原始宗教是原始文化的重要内容

新石器时代,人们找出对农业和畜牧业生产有重大影响的自然力量,如土地、山川、雨水、太阳、月亮等来进行崇拜,自然崇拜和原始祭祀就这样产生了。“自然力是某种异己的、神秘的、超越一切的东西,他们用人格化的方法来同化自然力”。[5]在远古社会,由于生产发展水平低下,人们还没有能力把自己和自然界分开。对自然和社会现象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万物有灵”论的思想观念支配着当时人类的一切行动。人们为了免遭外界的伤害,就把自然界的某些动物或植物作为自己氏族的保护神加以崇拜,并通过祭祀乞求平安和丰收。在人类社会初期,各种典礼和仪式的萌芽和形成,大都和人们的宗教信念联系在一起的。各种不同的祭神仪式和祭祀活动,是氏族社会发展的结果。之所以如此,原始人用他们自己的观念认识自然,认为自然像人一样,都受某种意识支配,从许多考古资料可看出,所有的原始宗教活动按其内容分别为祈求与庆祝两大类。祈求施之于开始,庆祝施之于成功。前者充满对神的溢美和期望,后者充满对神的感谢和赞扬。原始舞蹈的社会意义在于统一社会感应力,是原始人在一种动机、一种情感之下为一种目的而活动。1973年,青海大通上孙家寨马家窑文化墓葬中出土了一件彩陶盆,其中绘以手拉手人群形象,五人一组,共三组。1995年8月,青海省海南州宗日马家窑文化墓葬中又出土一件舞蹈盆,纹饰亦为内彩手拉手人群。大通县和同德宗日文化先后发现的舞蹈纹盆,就是很明显的用来祈祷和庆祝丰收等祭祀活动的例子。[6]中国西南云贵高原和西北甘青地区黄河流域及湟水谷地先民们对江河及水的崇拜观念在江边岩石上的岩画中和甘青彩陶文化的纹饰中都有所反映。就拿甘青彩陶来说,有许多漩涡纹壶和水波纹罐。就类似的彩陶器都以似水波的弧线纹为基本主题纹样看,古代人类通过对水的流动及涡旋的观察,已经掌握了对弧线的绘画技巧。这种旋涡纹是当时陶工们对奔腾流水的一种艺术表现,是把抽象和写实能力美妙地结合在一起的艺术反映。

三、原始文化艺术是原始宗教的表现形式

原始宗教是维系原始艺术的精神纽带,是原始艺术的思想内容,而原始文化艺术是原始宗教的表现形式。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原始艺术便是宗教艺术。原始艺术可以不依赖于文字,但是原始艺术不能不表达思想。原始文化艺术表达的思想中就有宗教思想。因此,原始宗教是维护原始氏族族外婚原则,巩固氏族制度的神圣力量以及维系原始氏族内聚力的精神纽带。祖国西南和西北少数民族民间文艺的实例证明,已知的原始宗教活动,几乎就是原始的文艺活动,换言之,主要的原始文艺活动,差不多全部展开于宗教活动中。依据民族学资料考察,集中体现氏族社会文化艺术的节日的起源都同宗教活动有着共同的渊源关系,原始宗教为氏族社会的口头文学也提供了思想内容。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关开天辟地和人类起源的传说,有关图腾和氏族祖先业迹的传说,有关各种神灵来历的传说等等,无不与原始宗教信念融合在一起。对于氏族神灵的威严和巫师法术的描述,更是充斥于民间口头创作。巫师在祭祀时说唱的祭词或祝赞词,世代相传,成为民间文学艺术的组成部分。而原始民族的神话自然也属于宗教艺术的范围。神话的产生,同样源自原始人的“万物有灵”观,它是原始人对人类与一切自然现象、宇宙之间关系的感知,是将自然加以人格化解释的结果,是原始人畏惧自然而又力图理解自然的产物。原始宗教给了原始艺术以思想,以灵魂,以活动的舞台,并且还将巫师培养成了从事文化活动的精神首领。如果不具备有这种种的条件,仅仅有采集和奔驰终日的狩猎生活,也是不可能自发地成长起真正的原始文化艺术的。在原始社会,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混为一体,物质劳动者和精神劳动者混为一体,原始居民的每一个劳动过程都浸透着宗教意识,而原始的宗教意识又总是表现在劳动过程中。原始人的经济生活决定着思想意识的产生,原始宗教仪式和原始文化艺术的各种形式,都是为着生产这一目的的。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原始文化艺术的成长不可能和原始宗教绝缘,恰恰是相反,原始的精神劳动为它提供了思想和灵魂,而原始的物质劳动更多地为它提供了形式。如果要说原始艺术与原始宗教的关系,那么,它们之间应当存在着某种渊源关系。

从原始人的思维特性看,原始人在宗教方面把握与认识世界的方式也基本采取与艺术地把握世界相一致的方式。原始人不凭理智与逻辑去判定世界,而凭感受。这种感受表现为:一是用感情去体验世界;二是用形象去直观地反映世界。比如关于天地的神话,关于山神、水神、火神的传说,还有那些带有巫术性质的动物绘画,无不表现出原始人的万物有灵观与“互渗”意识。原始宗教崇拜与原始艺术都是充满着神秘感情的产物,宗教通过艺术表现形式传达,二者有机结合成为了当时维系氏族团结的一种主要的精神力量。

四、原始文化与原始宗教相互渗透

荒原的古代,文化与宗教彼此渗透,紧密结合。这一点,在岩画的表现上最为突出。岩画是一种典型的原始文化艺术创作。出现在岩石和洞窟里的岩画,是远古时期的文化遗存,记录了人类各个历史时期的风貌,形象地反映了史前人类的生产生活、社会制度、以及美学观念和文化艺术,是在原始文化背景和原始思维条件下的心理反映和情感表达。古代先民为了祈求农业丰收和免除自然灾害,围绕着农业祭祀这一中心进行,祭祀各种自然神灵。各种祭祀礼仪尤其是农业祭礼是自然崇拜的高级形态,它发生在先民由原始采集和狩猎跨入农业为主的时代,而农业祭祀的核心又是祭社稷。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对自然诸神和农业神的祭祀活动,既是原始的宗教活动,也同时构成原始社会群体生活的重要内容,使原始初民的内在感情有了宣泄的机会,无论是未遂的心愿,还是成功的喜悦,都通过祈祷、歌舞等活动,淋漓尽致地得以表露。之所以把岩画中和舞蹈纹彩陶盆上的原始祭祀活动与舞蹈场面作为同一类现象来看待,一是因为这两种活动和姿势在岩画和彩陶纹饰中是不易分清的,也就是说,同一图像和画面,既可以说是在舞蹈,也可以说是祭祀和原始宗教形式。二是从舞蹈的目的和功能说,岩画和纹饰中原始人类的这些动作、姿势和场景,是娱乐还是祈祷,很难界定。另外,岩画和彩陶纹饰中的这些图像反映出一个重要的艺术理论问题,即舞蹈与巫术、祭祀、仪式之间的渊源关系。原始人在自然力面前软弱无力,那么原始人类只有借助于原始宗教的形式去从心理上战胜异己。这种心理的内在压力与生存环境的外在压力成为产生宗教崇拜的驱动力。

第8篇

1、因为剧本要像人类传达一种精神,那就是和平共处,平等和谐,才能双赢。

2、哥斯拉起源于日本,对于日本来说哥斯拉就像是中国的龙一样,他并不是坏的,他还帮人类消灭了其他会对人类安全造成威胁的生物,帮助人类解决了危机。哥斯拉出现的本意并不是为了伤害人类毁灭地球,而是为了提醒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太严重了,希望人类能够正视自己的错误,停止对大自然的破坏不要过度的开发地球,否则一定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3、所以说哥斯拉并不是坏的,他虽然也给地球带来了不小的影响,让很多人因此而丧命,但为的也是警醒人类。哥斯拉的存在就像是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一样,只不过电影将这种灾害变成了一个怪物,为的就是能让人直面的感受到自然力量的可怕。

(来源:文章屋网 )

第9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 规划设计 基本原则

中图分类号:TV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c)-0161-01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快速发展,水利事业对于国民经济的增长而言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对于农村水利,还是城市水利,其不仅会影响到地区的安全,防止灾害发生,而且也能够为地区的经济建设提供足够的帮助。鉴于水利事业的重要性,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就必须严格按照科学的理念开展,从而确保各项水利工程能够带来必要的作用。对于科学理念的遵循就是要求在设计当中严格按照相应的原则,从而很好的完成相应的树立工程。总的来说,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着如下几个部分。

1 确保水利工程规划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就水利工程自身而言,其所包含的要素众多,是一项较为复杂与庞大的工程,不仅包括着防止洪涝灾害、便于农田灌溉、支持公民的饮用水等要素,也包括着保障电力供应、物资运输等方面的要素,因此对于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应该从总体层面入手。在科学的指引下,水利工程规划除了要发挥出其做大的效应,也需要将水利科学及工程科学的安全性要求融入到规划当中,从而保障所修建的水利工程项目具有足够的安全性保障,在抗击洪涝灾害、干旱、风沙等方面都具有较为可靠的效果。对于河流水利工程而言,由于涉及到河流侵蚀、泥沙堆积等方面的问题,水利工程就更需进行必要的安全性措施。除了安全性的要求之外,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也要考虑到建设成本的问题,这就要求水利工程构建组织对于成本管理、风险控制、安全管理等都具有十分清晰的了解,从而将这些要素进行整合,得到一个较为完善的经济成本控制方法,使得水利工程的建设资金能够投放到最需要的地方,杜绝浪费资金的状况出现。

2 保护河流水利工程的空间异质的原则

河流水利工程的建设也需要将河流的生物群体进行考虑,而对于生物群体的保护也就构成了河流水利工程规划的空间异质原则。所谓的生物群体也就是指在水利工程所涉及到的河流空间范围内所具有的各类生物,其彼此之间的互相影响,并在同外在环境形成默契的情况下进行生活,最终构成了较为稳定的生物群体。河流作为外在的环境,实际上其存在也必须与内在的生物群体的存在相融合,具有系统性的体现,只有维护好这一系统,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才能够达到其有效性。作为一种人类的主观性的活动,水利工程建设将不可避免的会对整个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得河流出现非连续性,最终可能带来不必要的破坏。因此,在进行水利工程规划的时候,有必要对空间异质加以关注。尽管多数水利工程建设并非聚焦于生态目标,而是为了催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在建设当中同样要注意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从而确保所构建的水利工程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当然,这种对于异质空间保护的思考,有必要对河流的特征及地理面貌等状况进行详细的调查,从而确保所指定的具体水利工程规划能够切实满足当地的需要。

3 水利工程规划要注重自然力量的自我调节原则

就传统意义上的树立工程而言,对于自然在水里工程中的作用力的关注是极大的,很多项目的开展得益于自然力量,而并非人力。伴随着现代化机械设备的使用,不少水利项目的建设都寄希望于使用先进的机器设备来对整个工程进行控制,但效果往往并非很好。因此,在具体的水利工程建设中,必须将自然的力量结合到具体的工程规划当中,从而在最大限度的维护原有地理、生态面貌的基础上,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当然,对于自然力量的运用也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不仅需要对当地的生态面貌等状况进行较为彻底的研究,而且也要在建设过程中竭力维护好当地的生态情况,并且防止外来物种对原有生态进行入侵。事实上,大自然都有自我恢复功能,而水利工程作为一项人为的工程项目,其对于当地的地理面貌进行的改善也必然会通过大自然的力量进行维护,这就要求所建设的水利工程必须将自身的一系列特质与自然进化要求相融合,从而在长期的自然演化过程中,将自身也逐步融合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有利于水利项目可以长期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4 对地域景观进行必要的维护与建设

地域景观的维护与建设也是水利工程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也要求所进行的设计必须从长期性角度入手,将水利工程的实用性与美观性加以结合。事实上,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对原有景观进行一定的破坏,这在注意破坏的度的同时,也需要将水利工程的后期完善策略相结合,也即在工程建设后期或使用和过程中,对原有的景观进行必要的恢复。当然,整个水利工程的建设应该以尽可能的不破坏原有景观的基础之上进行开展,但不可避免的破坏也要将其写入建设规划当中。另外,水利工程建设本身就要可能具有较好的美观性,而这也能够为地域景观提供一定的补充。总的来说,对于经管的维护应该尽可能从较小的角度入手,这样既能保障所建设的水利工程具备详尽性的特征,而且也可以确保每一项小的工程获得很好的完工。值得一提的是,整个水利工程所涉及到的景观维护与补充问题都需要进行严格的评价,从而确保所提供的景观不会对原有的生态、地理面貌发生破坏,而这种评估工作也需要涵盖着整个水利工程范围,并有必要向外进行拓展,确保评价的完备性。

5 水利工程规划应遵循一定的反馈原则

水利工程设计主要是模仿成熟的河流水利工程系统的结构,力求最终形成一个健康、可持续的河流水利系统。在河流水利工程项目执行以后,就开始了一个自然生态演替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并不一定按照设计预期的目标发展,可能出现多种可能性。针对具体一项生态修复工程实施以后,一种理想的可能是监测到的各变量是现有科学水平可能达到的最优值,表示水利工程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使用与演进效果;另一种差的情况是,监测到的各生态变量是人们可接受的最低值。在这两种极端状态之间,形成了一个包络图。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岩画;手印崇拜;人面像崇拜

内蒙古地区的岩画主要分布在三个大的岩画区域,从东到西分别为乌兰察布岩画区、阴山岩画区、阿拉善岩画区。在这些岩画区中,有许多岩画反映了原始宗教的各种崇拜和信仰,研究这些岩画能全面理解远古先民的原始崇拜的思想。

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的原始社会里,由于人们驾驭自然能力的低下和认识水平的局限,对外部世界的一切自然现象无法理解,如太阳的升落、雷鸣电闪、山崩地裂等让他们感到困惑和恐惧,正如美国学者苏珊・琅格所说:“原始人生活在一个有各种超凡的神灵主宰的世界里,那些超人或尚未发展成人的生灵,像电流一样隐藏在事物之中的好运气和坏运气都是构成这个原始世界的主要现实。”人们为了趋吉避害,创作出各种各样的岩画图像,供人们顶礼膜拜,以达到风调雨顺、人畜兴旺的目的。

一、手印崇拜

手印岩画表现了人类最原始的崇拜思想,揭示了人类最早的崇拜情感,并使人类有各种艺术创作的冲动。

布布手印岩画位于内蒙古阿拉善右旗雅布赖苏木北30公里,在雅布赖山沙枣沟北脉布布石头洞,布布是几峰之间的泉水名称。岩画绘于距泉西50米处的一座花岗岩石洞里,是用红色的颜料划出多个手印(图1-1,2),其中有一个右手印,九个左手印手印最大长22厘米,宽10.5厘米,最小长11厘米宽8.7厘米。根据布布手印岩画卜和有关资料看,此岩画制作时间较早。考古学界普遍认为手印岩画产生时代比最古老的动物还要早,远古先民创作手印岩画正是由于对手的崇拜而产生的。

二、生殖崇拜

人类自身的繁育生殖,是其生存与发展的原动力,在远古先民创作的岩画中,有关人类生育崇拜的内容表现众多,如男根女阴、交媾、生育舞蹈、性器图符、人足印、动物蹄印等画面都与生殖崇拜有关,生殖崇拜思想十分明白地显示了远古先民祈求生育、繁殖人的欲念。

1、交媾图

岩画位于乌拉特中旗西部的几公海勒斯太,距几公海勒斯太沟最南端向北约800米处的岩画区,这幅岩画凿刻在山顶岩盘上,有些地方已模糊不清,画面内容十分复杂,其中有三对男女正在交媾,头向相反,上肢外伸,腿弯曲,臀部连接在一起,(图1-6)显然这幅岩画内容是与远古时代生殖崇拜思想连接在一起的。

2、舞者

岩画位于巴彦淖尔盟乌拉特中旗韩乌拉山峰东地里哈日山上,“画面高0.42、宽0.72米,一个舞者,双臂下垂,胸部宽大,两腿叉开,足尖朝外,一望而知,是健壮的猎牧民形象,舞者似,生殖器画出并被夸大,显然与远古人类生殖器崇拜的思想有关。”(图1-4)

3、生育舞蹈

岩画位于包头市达茂旗推喇嘛庙西北约8公里的夏勒口。“画面高0.14米、宽0.17、是一模仿生育的舞者,双臂曲伸,一上一下,两腿大叉开,膝盖弯曲,脚尖朝上。”(图示1-5)表现了新生命诞生前的喜悦心情,反映远古先民古朴自然的生殖器崇拜思想。

4、动物蹄印

岩画位于包头市达茂旗推喇嘛庙西北约8公里的夏勒口一圆山顶迎上的盘石上。“画面是一片蹄印,达九十余个,蹄印间有圆穴,每个穴磨刻得都很深,深者达5厘米,蹄印中能辨出马、鹿和羊。”(图1-3)岩画中几个圆环状的小圆穴被视为女性生殖器,象征多产,蹄印与小圆穴磨刻在一起,显然将蹄印赋予了新的含义――牲畜的多产思想。

生命的生生不息,种族的繁衍昌盛,是原始人类在与自然及社会的斗争中,面对的两项最大任务。表现生殖崇拜岩画的时代较早,生产工具原始,生产水平低下,远古先民处在自然灾害及百兽威胁之下,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当时人的平均寿命短,婴儿死亡率高,为求得生存和发展,每个社会成员都脱离不开群体,同时每个社会成员又都是群体倚重的力量。氏族人口多寡都直接关系到族体的死亡与发展,因此,要实现人口的增殖,人类只有运用自己所能调动的一切手段去争取。为了生命的延续和种族的扩大他们希望多子多孙。

三、人面像崇拜

在众多的岩画中人面像以其数量多、造型复杂而成为岩画题材中极有特色的一类,人面像广泛分布在内蒙古各岩画区,它是以人面(或兽面)为造型基础的画像,对自然界感彩的真实流露,这既是一种自然的描绘,同时也具有人格化的象征意义.例如位于巴彦淖尔盟乌拉特中旗韩乌拉沟南口东畔巨岩上的人面像岩画(图二,1).岩画系磨刻而成,岩画呈青色,硬度在6度以上.“画面高1.1宽1.2米.画面有许多人面像和点点繁星组成.左边是一个方形人面像,只磨刻出双眼和鼻子,其右旁的头像,头上布满了刺芒状物,眼睛、鼻子、嘴巴俱备,下留着胡须,再往右,有两个简略的人面像,一上一下,上面人面像的面部只磨出了双眼.下面的人面像,面部的人面像,面部中星星点点的,不具形象.其中有一对大星星,活象一对大眼睛,右边有两颗星星用粗线相联,似应表示慧星,值得注意的是,在画面右上方,凿刻着‘大唐’三字,下面似是一个‘宝’字,大概是表示唐代的宝庆年号。字迹与画面磨刻的刻痕迥然有异,一刻一磨,泾渭分明,因此字应是后刻上去的。“此外,类似的人面像还有巴彦淖尔盟乌兰特中旗白齐沟(图2-2)及乌兰特后旗大坝沟,(图2-3)乌兰特后旗,巴音宝力格苏木。(图2-4)巴彦淖尔盟蹬口县托林沟。(图2-5)和包头市达茂旗推喇嘛庙(图2-6)等地均有发现。

人面像多见于我国各地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如图2-1,图2-6从造型风格上看这些人面像岩画,比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人面像更为古朴,有些人面像的画面漫漶不清;画面上的内容都是远古先民崇拜的神灵偶像,反映了原始崇拜思想。以上介绍的几福人面像岩画的作画方法都是磨制的,磨制是一种最古老的作画方法,多数是在青铜工具出现以前采用,由此可以推断,人面像岩画为新石器时代的作品。

人面像岩画形象千奇百怪、五花八门。从总体上看活象人的一张脸,也有的象兽面,还有一些由于严重变形,成为抽象化。图案化的图形了,人面像的轮廓有正圆形,椭圆形,长方形,长圆形等,轮廓之内有眉,眼,鼻,口,有的还有胡须,面像中对五官的制作并不规范,或只有眼睛,或只有眼,口,或有眼,鼻,口,大多数没有耳朵,因此人面像仅具有象征意义。人面像形态可表达喜怒哀乐,有的面带笑容,有的面目狰狞,有的在头上装饰鹿角等饰品(图二,5)。

在人面像岩画盛行的时代,是一个由各种自然神占据统治地位的时代。“以人面像出现的对神的崇拜,是原始宗教的重要内容,也是远古时代神灵崇拜的发展及其形象化。在古人看来,大自然是神秘不可测的,能赐福于人,也能加祸于人。

四、天体崇拜

远古先民崇拜日月之神的观念十分普遍,日月经天、星回斗转,天体变化的奥秘引起远古先民的关注,他们创作了许多太阳、月亮、星星和云团的形象,在内蒙古各个岩画群中,都可以看到在山崖的显要之处,刻绘有天体形象,很显然这些形象除了反映远古先民最初的天文知识外,也是他们天体崇拜的反映。

1、太阳

岩画位于乌拉特后旗旗府之南20公里,巴音宝力格苏木的那仁乌拉。“画面高0.33、宽0.35米,画面只有一个太阳,周围光芒四射,说明在遥远的古代,为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观察认识大自然,其中包括太阳等自然现象,并生动地磨刻在岩石上”(图二,1)。

2、拜日

位于磴口县格尔敖包沟东边黑色山头上,“画面高0.42、宽0.16米,在半山腰上,这是一幅巫或普通牧民顶礼膜拜太阳的场面。拜日者肃穆虔诚地站在大地上,双臂上举,双手合十过顶,朝拜太阳,拜日者身躯粗壮、腿较短、并向内弯,这是常年骑马牧民常见的腿形,被朝拜者的是圆圆的太阳,高悬空际。这幅岩画,充分反映了古代牧民的精神世界”(图三,2)。

3、云团

岩画位于乌拉特后旗大坝沟,岩画磨刻在一座峭丽的黑石山的崖壁上。“画面高0.35、宽0.4米,画面有重圈和圆圈,表示云团和天体形象”(图三,3)。

4、月亮和星星

岩画位置同上,“画面高0.16、宽0.21米,左边一轮新月,右边应是一颗明星。”(图三、4)

古代人类的生产活动和大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气候变化制约着人类活动,所以远古先民很早就注意观察天体的运行规律,并将它们刻绘在岩石上,供人们顶礼膜拜。

上述岩画的发现,说明远古先民对天体,如太阳、月亮、星星、云朵等有了一定的了解,记录了他们的天文知识。在天体岩画中,太阳岩画最多,远远胜过其他天体,太阳的作用据天体之首,如(三、1)的太阳形象周围光芒四射,(三、2)拜日者肃静穆虔诚地拜日,都是尊敬,献媚太阳的表现,反映了对太阳的崇拜和需要。有许多反映星宿的岩画和人面像结合在一起,他们认为夜晚来临,各种超自然神灵出现,赐福于人或降祸于人,他们便把各种天体神化,通过崇拜自然力来服从大自然的支配,如(图三,5)祈雨图,表现的就是先民向自然力祈求降雨,以摆脱干旱。这就是神化天体的证明,反映了远古先民在自然力面前的软弱,以乞求的形式来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产生对天体崇拜。同时,依据天体运行规律,先民为了确定季节,绝对需要它,因此,加深对天体的崇拜。

五、结束语

本文例举的几幅岩画从几个方面表现了远古先民的原始崇拜思想,由于远古先民对自然界的不了解和知识的匮乏,把自己看作自然中的一员,正如列宁所说:“本能的人,即野蛮人没有把自己同自然界区分开来,自觉的人则区分开了。”所以在远古时代的人,把自己同自然物混同在一起,并赋予自然以神性而加以崇拜是很自然的事,他们认为,大自然是神秘不可测的,这个世界是由许多莫须有的自然力主宰的,崇拜神就是为了借助神的力量来应付各种事端,克服各种困难,增加自己的勇气和自信心。远古先民便将这种自然力神化,将万物神化,通过崇拜自然力服从大自然的支配。

参考书目:

[1](美)苏珊・朗格:《艺术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注释(1)。

第11篇

关键词:纳西族;东巴教;信仰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6-0157-01

东巴教历史悠久,内容宏富,反映了纳西先民远古的自然崇拜意识。在东巴教的哲学思想中,突出体现了人与大自然同体合一的“和合”生态观。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纳西民族与其它民族的关系方面,始终遵循一个相互而基本的观念,就是“和合”相处,即合谐、合作、宽容、协调等等,强调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把握各种复杂关系的范式。

一、人与自然的“和合”

东巴教中突出反映了远古纳西先民的自然崇拜意识,把条件与生存息息相关的自然物和自然力人格化。在长期依存于大自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万物有灵”的原始思维,概括出一个统治自然界的精灵“术”,并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祭术”仪式。“术”体现了自然力的利与弊。东巴教的“祭术”仪式,就是向“术”请罪,达成和解。并以一种由新生发生的宗教习惯来约束规范人们的行为,并升华为一种道德思想,“祭术”作为东巴教重要仪式之一,对纳西地区保持良好生态环境有积极的意义,和不可磨灭的价值。

二、人与神的“和合”

东巴教,是从氏族和部落联盟时期,在原始信仰基础上,由巫术演化而来,具有浓厚的自然崇拜,多种崇拜的特点,信奉“方物有灵”,重占下,有一套庞大的鬼神系统与严密的祭仪。纳西先民把自然物和自然力赋予神化,强调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多种崇拜,所祀之神达2400多尊,并规定各种与之相关的祭仪。

对生命的崇拜和对人生的热爱,是纳西东巴文化中一大突出的基调,所以就有“生命神”,希望灵魂不灭,产生了人死后生命空间的变更等等。东巴教指引着纳西人一生的命运,从出生到死亡,在每一个重要的人先关口,甚至平常的生活中,都存在巴祭司主持神圣,祭祀、祭拜各咱神灵。

在纳西族地区与人相关的地方都有神:生命神、祖先神、猎神、山寨神、火神、司药神、谷神、恶鬼等。东巴文化指引着纳西民族生命的恋爱及审美追求,形成积极的社会心理结构,内化为心理体能和情感活动。继而产生出自我能力的控制,以达到心灵的协调和行动的统一。

纳西民族特别重视社会公德,注重维护公共利益,有形成文字的乡规民约,规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不孝父母者;不敬尊长者;践踏禾苗者;破坏公物者……等等,可以执行处罚。

纳西民族具有众多因素在相互联结的基础上协调的亲和性,平时宗族家庭纠纷,多由年长且公正的老者出面调解。尊老爱幼、和睦相处,恪守生活规矩,赞誉有道法有教养的人,努力创造一个自然、平和、友爱的人际关系。

对于田地、山林、水系这些关乎民众生存事宜,强调多商量,村民公推有能力、有经验的人担当、管山员、护林员、庄稼巡护员等,负责管理和协调有关公共利益与个体之间的矛盾,从而避免许多冲突。

纳西人是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民族,拥有较多的大中专学生,有本民族的专家教授、科技人员。这是纳西人以知书达礼为崇高美德。家有男孩,一般都要供其读书。如有家境贫寒者,甚至整个家族都出力资助,以此为荣。

纳西族常用“和合”看待家庭、邻里关系,把“和合”作为评价上述关系的最高标准。纳西民族特别强调长幼有序,家庭大了一定要由长辈决定;吃饭时一定要等老人先吃,后辈才允许吃;与老人不能大声喊;出门回家必先向老人请安,尊老爱幼,婆媳互相理解,爱护等等。

邻里互相帮助,彼此克制,宽窗口。如谁家办丧事,邻里都会不讲条件去帮助,并且掏出粮食、钱、腊肉帮助渡过难关;谁家盖房子,主人先问邻里有什么意见,征得同意和理解才会动工,建房开工那天,全村成年男子都来齐心协力帮助竖房架,邻里对彼此的亲戚都比较熟悉,如邻家来了客人而主人不在家,大家会主动热情接待,这种真诚,礼尚往来,真实表现了一个民族“和合”的秉性,这就是他们理解的道德规范,在同一个世界中相互扶持,依存,努力构造一个自然、平和、友爱的人际关系。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藏族马帮到丽江经商,就有纳西人无偿做中介,买卖公平,诚信经营,不分民族,一视同仁,不会遭遇偏见和歧视。甚至家洛克、顾彼得等外国人也能长期与纳西人生活,融洽生活。

三、与周边民族的“和合”

历史上,纳西先民曾经频繁迁徒。其所定居的地带,周围有强大的族群和政治力量。纳西民族也经历过不可避免的战争。东巴经中所反映出的纳西先民崇武尚勇的雄建刚毅之精神,就是产生于上述历史背景下。

唐代,纳西族处于唐王朝、吐蕃和南诏之大强邻之间,在各种复杂矛盾的夹缝中,弱小的纳西民族为了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往往要权衡利害,考虑向背,历练出处理各种复杂矛盾的哲学思想:顺应历史潮流,避免战争,与周边民族修好。

第12篇

自然的力量还真大,那里有许多未知的秘密,如果生活在那里你将会目睹很多,会发现很多,却不是书上所述说的那样。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自然力量的支持,唯有这种支持,使得我们人类世界的发展迅速,得以生存。

而人类的生产和发展却破坏了这种来自于自然的和谐,就像:鱼儿离不开水,却偏偏人类的污水流入江、河、海洋,使得它们无法居住;树林是鸟儿安居乐业的家,可是人类为了自己的私欲,不加以限制的开采树木,使得鸟儿无家可归;人类对鱼翅的奢望,使得多少鲨鱼奉献出了它们的鱼鳍,满足了这些贪婪的人类……

可是做这些事时,你们可否想过这样做的后果,你知道在满足自己的同时,有多少生命在消失!要知道自然也会报复,你排放污水污染了河流,使得鱼儿也被污染,你吃了中毒的鱼也会中毒;你把树木砍光了,使得龙卷风、泥石流有机可趁……

在大自然中,有许多食物链组成巨大的食物网,任何一方一但急剧减少或增加,往往都会影响到整个食物网,虽然大自然具有调节能力,可是一受到严重的破坏,这样的能力也没有任何作用发挥。

自然,那是一个美丽的天地,山清水秀,许多物种在那里和谐的生存,每天嬉戏,有鸟儿与溪水的合唱。请想一想,如此快乐的画面,你会想去打破它吗?不会的,这就像破窗户效应一样,对于这样的一个世界,大家都会感到美好,从而自觉的去维护它,不想去打破它。

所以,从现在开始,拿出行动,让世界变得美好,让人人都不想再去破坏美丽的世界,达到保护自然的目的!

开远实验中学初一:张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