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空落蛋

高空落蛋

时间:2023-05-29 17:49: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空落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空落蛋

第1篇

一、切实重视演示实验,提高教学质量。

演示实验是课堂教学上为配合有关知识的教学而进行的教学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通过演示实验所展现的生动而具体的实验现象,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概念,导出物理规律,认识事物的本质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使学生在观察和分析物理现象中获得丰富生动的感性材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且它对学生分组实验起示范作用。为了使演示实验达到上述目的和作用,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取材方便,操作简便。

演示实验的器材学生越熟悉,越接近生活,越能使学生对实验产生亲切感,同时也便于学生模仿。例如自由落体运动教学中,可以让一张纸片与一个小铁球从同一高度同时落下,学生观察到两者下落快慢不同,再将纸片揉成小纸团与铁球同时落下,此时看到两者下落快慢已相差不多。然后引导学生分析,纸片、纸团两次下落快慢不同,是因为存在空气阻力,而不在于两者的轻重。空气阻力越小下落得越快,由此推知,当没有空气阻力时,任何物体下落快慢都相同。

2.现象奇异,趣味性强。

演示实验应当尽可能展示一些奇异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完“动量定理”一节后,可以做一个高空落蛋实验。先将一只鸡蛋放在一定高度,下面放一块厚海绵,让鸡蛋下落到海绵上,它却安然无恙。然后将鸡蛋打破,将蛋液放入杯中。这样的实验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终身难忘。

3.效果明显,教育性强。

演示实验应有明显的现象,否则,将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应使学生有思想准备地进行观察,使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得到培养。例如物体的内能一节中有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将药棉放入压缩引火仪中,迅速地压下活塞,药棉就燃烧起来,现象十分明显,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

4.操作规范,成功率高。

演示实验是为教学而进行的,应保证有较高的成功率,失败的实验往往会使学生感到失望,打消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也会尴尬。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认真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验操作技能。

现行高中物理课本编排的分组实验可归纳为验证性实验、测量性实验、探索性实验、操作性实验四大类型。要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手、眼、脑并用地进行有目的的探索活动。根据教育心理学的观点,课堂教学的目的不在于教师完成某种过程,而在于通过某种活动促使学生在行为上发生某些重要的变化,如在学生身上引起的认识上、理解上、技能上、态度上的变化。如果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教学,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获得物理知识,则印象会更加深刻,并增强学习动机。为了使分组实验达到上述目的和作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1.组织好实验预习。

实验预习是保证学生能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并获得成果的前提,要使学生心中有数,自觉、主动、目的明确地去做实验,使实验顺利进行,并对实验的相关内容有更深刻理解,进而能对实验提出自己的见解。

2.组织好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是学生完成整个实验的关键环节,是学生的科技活动。组织好学生实验操作,就是既要让学生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手脑并用,多动手,细观察,又要加强引导,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

三、充分发挥教材中“小实验”的作用,训练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

第2篇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物理实验 社会生活 新旧知识 物理学史

学习物理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根据认知理论,物理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解决问题首先要提出问题,因此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应该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质在于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主体内心冲突,动摇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激活思维,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真正参与到物理学习活动中,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能力、培养科学素养的目的。创设情境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利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各种物理实验以其直观性、形象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其充满着趣味性、思维性、挑战性、探索性和创造性,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利用实验内容的魅力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研究和分析去思考问题、探索问题,从而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探究物理现象的内在规律。

教学实例在教学“动量”内容时,我就先用“高空落蛋”的实验拉开序幕:将细绳一端拴牢一只气球(内置一枚鸡蛋,气球内不充气)后跨过一米高的支架,将鸡蛋缓慢地拉起一定高度后放手,使其直接落于桌面上,其结果可想而知;因而,当我再次重复此实验时,同学们屏住呼吸,眼睛紧盯住鸡蛋,一颗颗原来平静的心也仿佛被提起来了,而我却偷偷地在鸡蛋的正下方放上一块海绵垫,结果下落的另一枚鸡蛋完好无损。然后问学生:这是为什么?从物理本质上看,又该怎样解释呢?这时学生的思维高度集中,迫切希望找到问题的答案。我就组织学生讨论,提出问题,交流解释。经过一系列的问题探究之后,学生由现象发现本质,掌握有关知识,而且产生极大的兴趣。

2.联系社会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学生熟悉的生产、生活情境,以及所关心的热门科技话题,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的现实意义,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愉悦心情,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求知欲,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教学实例针对教学和生活中碰到的实际情况,如:(1)为什么你在行驶的火车上发现近处的树木后退,而远处树木前进?(2)为什么海水看上去是蓝色的,而捧起来却是无色的?(3)为什么小汽车前面的玻璃是倾斜而非竖直的?(4)为什么不弯腿就跳不高?(5)为什么锅式卫星电视接收天线都指向同一方位?(6)“神舟六号”飞船与所学的哪些物理知识有关?这一系列与现实有关的问题,从生活实际出发,极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关心社会,了解物理在社会发展和人类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3.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在教学中应寻求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促进新知识的增长。

教学实例:学生在初中学习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在讲述牛顿第三定律时,很多学生认为,在拔河比赛中,既然双方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那么应该不会分出胜负,而实际上却总有一方获胜,这是否违背牛顿第三定律?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什么?我让一高大壮实的男同学(体育委员、脚穿溜冰鞋)与一文静瘦弱的女同学现场进行拔河比赛,问学生:女同学能赢吗?为什么?有人说“能”,有人说“不能”,强烈的知识冲突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4.联系物理学史,创设问题情境。物理学的发展史上有许多佳话。上课时,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历史故事,让学生进入特定的人文情境,让学生领会研究物理的方法、思路。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伽利略等科学家不仅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更具有惊人的观察力。让学生明白成功并不是那么容易取得的,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坚定的追求和坚强的意志。

第3篇

关键词: 高中物理 实验教学 现状 对策

物理学是建立在观察和实验基础上,研究物质的运动规律和基本结构及其应用的一门科学。物理实验是研究和学习物理学最基本的方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扮演重要角色。传统的实验教学仅把实验课作为验证理论的课程,都是对照教材做实验,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1]。所以,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训练和培养,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置于实验教学活动中,教给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目前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实验室硬件设备没有及时补充、更新。

近年来,由于各校扩大招生、新课程改革对实验要求的变化及对物理实验室建设投入不足等原因,很多学校出现了实验仪器过旧不能正常使用、仪器数量不够等情况,使实验教学不能正常开展。

(二)实验教学内容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过于偏重课堂讲授,实验课时得不到保证,削弱了实验教学效果。加之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部分教师过于追求多媒体模拟实验,不重视实际操作,甚至放弃运用实验的直观教学法,这不利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实验教学过程缺乏系统性。

由于对物理实验作用认识的不足,一些教师单纯地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安排实验,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没有计划与目的,缺乏系统性[2]。造成一部分学生对物理实验兴趣不浓,课前对物理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步骤等了解不够,课堂上只是仿照教师进行机械操作,实验质量不高。

(四)对实验操作缺乏巩固和必要的考查。

目前在实际教学中,缺少对实验的反复练习和巩固过程,更缺乏对实验技能的考查。对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熟练程度不够了解,更不能针对学生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平时的学生实验都由教师演示,甚至只用口头讲授来代替,使对学生的实验考查变成了机械操作。

二、改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策略

(一)转变教育观念。

学校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与观念有关,要促进实验教学改革,转变观念是关键。学校领导应树立新观念,在课程设置、经费投入等方面充分考虑物理实验教学的实际需要。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观。把物理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认真改进,大力加强实验教学。把实验教学的重心真正转移到以实验为基础上来。

(二)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小实验

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各种物理实验都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的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在我校开设的自然研究兴趣活动课中,学生尝试了“高空落蛋”、“超级肥皂泡”等课本内外的一些趣味性实验,并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以讲评。它可以活跃课堂学习气氛,给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并使班级中不同认知水平学生的求知欲都得到满足。

(三)在实验课中开设适量的探究式实验。

教师要适时、适量地改进实验课的教学组织形式,设计一些开放型的探究式实验。当学生已经熟悉实验的流程后,应该尝试让学生适当地亲身经历设计方案、处理数据、得出结论等实验过程中的具体环节,使学生真正进入科学学习的状态和角色。探究式实验不但能使学生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基本实验原理及设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等,还能使学生懂得要变换角度认识同一事物,例如:测电阻的实验,可以使用不同器材、不同方法、不同电路,如伏安法、半偏法等,电路也有内、外接法等。

(四)采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技术的普及为物理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和教学平台。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仿真传统实验;其次可以仿真在中学物理实验室内无法完成的实验(如α散射实验)等;再者采用摄像机和电子计算机等手段来演示实验,现场直播,增强实验效果[3]。在“电阻定律”演示实验中,实验仪器较多,可结合电教设备,利用摄像机对实验的操作过程进行课堂实录,再将信号直接送到计算机中,通过大屏幕进行现场直播。全班学生对实验线路的连接、教师的操作过程、电表指针偏转情况及读数,都看得一清二楚,提高了实验可见度,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五)改革考试方法,注重实验考核。

在以前的物理考试中,针对实验能力,特别是实验操作技能的考试很少,实验考核不全面。学校物理实验考试要求把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全面反映学生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在统计学生成绩时,实验考核分数也应占一定比例,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为适应时代和学生发展的需要,物理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对物理实验教学进行全方位深入的研究,在实验教学中不断摸索和改进,激发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热情,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增强物理实验教学效果,才能在物理实验这一广阔天地中,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梁志泷.关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对策[J].科教文汇,2007(5):109-110.

第4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对策

物理学是建立在观察和实验基础上,研究物质的运动规律和基本结构及其应用的一门科学。物理实验是研究和学习物理学最基本的方法,它是物理知识的源泉,无论是概念的建立,还是规律的探索和论证都离不开实验。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目前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是一个薄弱的环节。我们的物理实验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1.1 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和教学方式呆板。

1.1.1 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

不少高中学校对物理实验重视不够,而且实验教学的效果也不理想。在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里,重理论、轻实践,重分数、轻能力,只关心考纲考什么,学生考试分数如何,而很少问学生做了什么,能力如何。在教学中过分偏重课堂讲授,使实验课时得不到保证,削弱了实验教学。加之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使部分教师过分追求多媒体模拟实验,不重视实际操作,放弃了运用实验的直观教学法,这不利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1.1.2 实验教学模式僵化,物理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教学方式呆板 。

当前,实验教学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都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就分组实验来说,教材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仪器、操作步骤到注意事项,写得面面俱到,然而每次实验课教师还要花相当长的时间根据教材讲实验目的、原理……然后学生照着现成的实验步骤或跟着教师动几下,取几个数据,实验就算完成了。学生草率完成、凑数据等现象屡见不鲜。这样的实验课,虽然学生动手,但以单纯的机械操作为主,教学方式呆板,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实际效果很差。

1.2 学生动手能力差。

1.2.1 对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不规范,动手操作能力差。

对实验操作缺乏巩固和必要的考查。学生学会使用一些基本物理仪器和设备、具有良好的实验修养,是物理学科的基本要求之一。但在实际教学中,缺少对实验的反复练习和巩固过程,更缺乏对实验技能的考查。对学生的实验技能掌握情况、熟练程度不能了解,更不能针对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甚至对于高中物理实验考核,部分学校只在实验考核前才抽时间统一让学生操练,平时的学生实验都用教师演示,甚至只用口头讲授来代替,使对学生仅有的实验考查变成了机械操作。

1.2.2 以“背”实验结论“代替”实验操作。

当一部分学生拿到实验题目后,首先做的不是根据题目要求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际操作,依据实验记录,推出实验结论,而是只凭脑子里死记硬背的知识,机械地默写实验结论,以“背”实验结论“代替”实验操作。

这是当前新课程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了解此现状,目的是为了使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得以有效的改革。

2 改革当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对策

新课标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因此,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迫切需要改革。探究性实验由于其重视过程和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和主体性的发挥。强调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已成为当前实验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2.1 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实践新课程理念。

物理实验,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实验。课本让学生看,实验让学生做,思路让学生想,疑难让学生议,错误让学生析,并且多给学生提供独立设计实验的训练机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探索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改课堂演示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演示实验一般都是教师为主体,学生仅是观察者,没有直接参与到实验中去。这虽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但并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变演示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学生可以在自己“探索”物理规律的实验过程中把动手与动脑结合起来,锻炼并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这就需要教师对实验进行创新设计,包括教具的改进,实验过程的安排,问题的设置及解决的办法等。这种创新设计对学生将是一种很好的示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2 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各种物理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都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通过实验,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比较深刻、牢固。在我校开设的自然研究兴趣活动课中,我们尝试了 “测沙子间的动摩擦因数”、“高空落蛋”、“拍摄自由落体频闪照片”、“超级肥皂泡”等课本内外的一些趣味性实验,并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以讲评。它可以活跃课堂学习气氛,给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并使班级中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的求知欲都能得到满足。

2.3 在实验课中开设适量的探究式实验。

如果每次物理实验的实验目的、仪器准备、操作步骤、实验报告全部都由教师预先设计好,学生只进行“按方抓药”、“照图施工”,那么长此以往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就不再会有浓厚的实验兴趣,在这样的实验课上学生差不多是一具“行尸走肉”。因此,教师要适时、适量地改进实验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创设一些开放型的探究式实验。当学生已经熟悉实验的流程后,应该尝试让学生适当地亲身经历设计方案,选择仪器,制订步骤,设计表格,收集信息,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实验评价等实验过程中的某个环节,使学生真正进入科学学习的状态和角色。例如:在探索“串并联电路的功率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给“6v,3w和6v,6w”两个灯,比较在串并联中,那个灯较亮,启发学生思考,灯的亮暗表示什么?在学生认识电功率与电阻关系的基础上,再给出两个变阻器,让学生再动手探索,如何在串联电路中,让两个灯同时正常发光。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探索意识和探索精神,增强了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改变传统实验教学那种对基础知识的传承和基本技能训练的过分强调,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训练和培养,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创设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性问题,把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置于实验教学活动中,教给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效果,才能在物理实验这一广阔的天地,造就出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廖伯琴,张大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 张德启等.物理实验教学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