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49: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火烧白宫,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随着《环太平洋》、《钢铁侠》、《变形金刚》等一系列大制作特效电影搬上银幕,机甲、怪兽和让人热血沸腾的战斗特效又掀起了新一轮的热议。激情四射的战斗场面和宏大的特效固然让人热血沸腾,随着这些庞然大物的激战,导演经常刻意安排城市和建筑被毁灭和破坏的场景,在视觉奇观炸晕观众的同时,用这些地标建筑的毁灭给他们带来心理上的震撼。但是很少有人去关注这些电影里面那些被破坏甚至毁灭的城市建筑,现实中,那些或霸气、或精致、或优雅的世界地标性建筑,往往都是各种游客“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标志性背景,而到了电影里,这些建筑要么成了见证爱情的城市地标,要么就悲催的成为一个个没有生命的名建筑而被不断地摧毁摧毁再摧毁。奇妙的是,有一些导演和观众也开始坦白和发现,在这些毁灭地标的画面中,经常能感受到一种别样的美感和满足感。
论排名,白宫绝对要属名列前茅的可怜地标建筑——在电影中一次次的被水淹、火烧、炮弹炸。论原因,谁让这房子里住着总统一家呢?这栋坐落在华盛顿市中心的三层白色建筑,因其外墙为白色砂岩石,故而名为白宫。电影《惊天危机》里白宫被占领,总统面临被劫持的危险,看似无甚新奇的>中突,在导演罗兰·艾默里奇的安排下却让人大呼过瘾:电影团队花巨资重新搭建了白宫,而炸毁的场景则充分展示了艾默里奇对混乱场面清晰展示的功力,当直升机在白宫上方坠毁时,配合上火光和声响,那种刺激,让观众狠狠地捏了一把汗。无独有偶,这栋“倒霉”的地标建筑在《独立日》中再次被导演艾默里奇安排毁灭了一次,外星人战舰飞抵白宫,垂直的一道白色光柱由上而下,白宫瞬间被炸得粉碎。对白宫的“深仇大恨”,艾默里奇解释说:“我真的不是偏爱炸白宫,白宫是美国最著名的政治符号,只是凑巧剧情需要而已。”说得真心实意,可下手丝毫不留情,变着花样炸白宫的事,地球人都知道。
再怎么经炸,本土的地标建筑总还是有限的,毁多了总觉得少了那么点新鲜感。于是好莱坞把目光投向了法国的地标建筑。电影《特种部队2》中,所谓的“军方”研制出四枚纳米虫导弹,导弹的特色就是这种虫子能够有效地吞噬一切,当然夷平个埃菲尔铁塔更不在话下。随着法国标志性的建筑埃菲尔铁塔的轰然倒下,恐怕在惊叹的同时,浪漫的法国人也挺后怕的。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人对于这种地标毁灭的特效乐在其中,全球逾3.7亿美元的票房便是明证。在电影中炸毁克里姆林宫这事上,俄罗斯就表现得绝对大度。看到本国核心地标建筑在硝烟中支离破碎,被毁得满目苍夷,俄罗斯主流媒体还报道说称,“克里姆林宫的确适合拍摄这种大场景”。的确,地标是代表该城市乃至该国风貌及发展建设的区域和建筑,而面对克里姆林宫的毁灭,俄罗斯也充分体现了大国气度。
有没有一部电影中能毁灭多个地标甚至多个城市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无度开发,人类已经破坏了太多的生态环境,引起了一系列的问题。导演作为一群走在时代前端的特殊艺术家,针对人与自然的冲突生产出了很多发人深思的大制作灾难片。其中《后天》无疑是最具破坏性和最震撼的一部灾难电影,这部讲述因为全球气候异常对人类社会造成的毁灭性影响一路从日本东京、美国洛杉矶、澳大利亚肆虐到欧洲各国,被毁灭的城市和地标数不胜数:巨大的龙卷风,乌云压顶的压抑天气,滔天大雨和海浪淹没的城市,虽然让观众感到窒息,但是不能不承认,画面在震撼中带着唯美。
《环太平洋》这部机甲大战“小怪兽”的电影也算是另一个意义上的灾难片。片中最引人注目的毁灭场景,无疑是澳大利亚悉尼海港大桥和五光十色的香港夜景。导演德尔·拖罗17年前的一次造访,让他对香港的霓虹夜色难忘至今忘至今:“香港的夜景梦幻极了,那种现代与传统文化相交融的魅力把我迷住了,我想要我的电影也能拥有那种光彩与质感。当时我在维多利亚港上与一艘巨轮擦肩而过,脑里就想,如果用它当棒球棍朝怪兽头上抡过去一定非常酷。”话说回来,人类至少在最后关头也炸毁了外星人在平行宇宙空间里的基地。
能想象人们眼中高大宏伟的地标建筑被外星生物一脚踏成镍粉吗?能体会当地人们引以为傲的地标建筑化为废墟吗?能描述代表国家地位和形象的地标建筑被夷为平地吗?在这些地标的毁灭中到底能获得什么样的感受,不妨去银幕那头体验一番。
玉米原产美洲。据考古学家从墨西哥的七千年前遗留下的古老玉米植株断定,印第安人在公元四、五千年前就已经种植玉米。玉米又名玉蜀黍。 “玉蜀黍神”是墨西哥人最为敬重的女神。至今,墨西哥人每年都要隆重的纪念“玉蜀黍神”。近年考古学家在挖掘地下宝藏时,竟出土了大量用黄金、陶土和玉米穗做成的“玉蜀黍神”。 “玉蜀黍神”的传说说明,玉米是古时的一种神奇的粮食。
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美洲后,也发现了玉米。他把玉米从美洲带回西班牙,称为“印第安种子”。之后,玉米又很快传到亚洲、非洲及阿拉伯各国。玉米的产量在这些地区比其它农作物都高。
据史料记载,明正德皇帝有一次外出游玩时,由于玩得时间过长、饥肠辘辘,进了一户农家讨食吃。当时农夫给他端来一碗玉米饭,他吃得十分香甜。饭后他问农夫此饭为何米所做,农夫说这是“珍珠米”。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太后携带光绪皇帝仓惶出走去西安,到了山西晋北境内,由于所带食品殆尽,饿得肚子咕咕作响。此时侍臣急忙从百姓家里讨来二个窝窝头,慈禧吃得甚香,常得比猴头燕窝还强。吃完她问侍臣是何物?侍臣慌忙禀告:“珍珠米窝窝头。”
所谓“珍珠米”就是玉米。玉米是在公元十六世纪初传人我国的。它有“御麦”之称。当时一些外国人常把玉米做为晋见皇帝的礼物。相传第一批玉米种子是由巡礼的回教徒从麦加经中亚带到新疆,然后传人华北等地的。《留青日札》载:“御麦出于西番”。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有玉米的记载。可见,玉米在我国明代就已作为粮食普遍食用了。
玉米给人类作出的最大贡献是供给人体丰富的营养。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醇维生素和矿物质。它的钙含量可与牛奶比美,铁、硒含量也高于其它作物,维生素的含量是小麦、大米的5~10倍。已知的50种保健成分中,玉米含了七种。玉米中含有大量的镁、硒、谷胱甘肽、赖氨酸,具有良好的抗癌作用。玉米胚中含有最好的亚油酸,具有良好的降低血液中胆固醇,防止胆固醇在血管壁内沉积,从而有助于预防动脉硬化、冠心病、心肌梗塞。玉米中的镁还可舒张血管、它所含的钙还可预防高血压。它所含的赖氨酸可促使儿童智力发育、抗细胞衰老、促进新陈代谢。它所含的植物纤维能促进肠蠕动,防止大肠癌。玉米还是良药。《本草纲目》说它“气味甘平,无毒,能调中开胃。根叶主治小便淋漓”。现代医药发现,玉米须对治疗肾炎、浮肿、胆囊炎、胆结石、黄疸型肝炎、糖尿病、高血压、血尿、消化不良性腹泻等病症均有好的疗效,且无任何副作用。
巧吃猪蹄也美容
石太印
香辣美容蹄
主料:生猪蹄750克
配料:花椒、干红辣椒、葱、姜、蒜、,芝麻、料酒、盐、味精、冰糖、大料、桂皮、香叶等。制作过程:
1 先将生猪蹄在火上烧一下,去毛,然后切成块状放入油锅炸至表皮微焦。
2 将炸至微焦的猪蹄放入热水中焯一下,去掉焦糊味。
3 把冰糖放入锅中炒成焦糖色,备用。
4 船大料、香叶、桂皮、葱、姜、蒜放入锅中一起炒,制出香味,然后放人料酒,加水,把焯好的猪蹄放入水中煮制,大约一个小时。在这个过程中,加入盐和味精,还要把制成的焦糖色不断地加入水中,使猪蹄上色。
5 把煮熟的猪蹄捞出,装盘。再把花椒和干红辣椒用少许油炒至辣椒微黄,出锅淋在猪蹄上,再在其上撒上一些芝麻。
红扒猪蹄
原料:肥猪蹄四只,择净毛根,开水烫煮去血水,捞出后投入清水锅中,加入卤料,黄酒、糖,大火烧开,转小火焖煮熟烂,取出拆骨,尽量保持猪蹄的完整,拆好后备用。
做法:将猪蹄抹匀老抽,晾干下油锅煎炸皮面,糖色固定即可,另起油锅将葱姜爆香后,投入猪蹄,加好料酒两大勺,冰糖或砂糖两勺,高汤没过原料,适量盐,酱油,味精,烧开收汁,小心将猪蹄托出码大盘内,余汁浇在上面即可。
花生炖猪蹄
坎昆会议的顺利进行与两个月前结束的天津谈判工作会议密不可分,但外界并不了解的是,天津谈判工作会议竟然是“无中生有”来的。
哥本哈根会议的进程使成员国对谈判进程如何进行产生了分歧。发展中国家认为正是由于小范围的磋商导致哥本哈根会议无果而终,下一步谈判应继续坚持所有成员国参加的正式谈判工作组会议。然而,发达国家则认为所有成员国参加的谈判效率极为低下,不可能推动谈判取得进展,对正式谈判工作组会议较为消极。
中国“被请求”
在这种分歧下,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仓促决定,在2010年召开两次谈判工作会议,一次是5月初在波恩,一次是12月初在坎昆。但是,发展中国家普遍认为,仅有两次谈判工作会议,这绝不可能完成谈判,要求增加工作会议的次数。然而,态度消极的发达国家则拒绝为增加会议提供会议经费。
这时,刚刚卸任77国集团年度主席的苏丹常驻联合国大使迪・阿平,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副主席、所罗门群岛常驻联合国代表,紧急约见中国常驻联合国大使,请求中国政府出面举办一次谈判工作会议,推动气候变化谈判进程,争取年底前能够达成协议。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也直接找到负责谈判的国家发改委的官员,希望中国承担起这个责任。
实际上,作为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份量较重的一方,出面举办这样的工作会议对中国并无益处。如果处理不好,反而会惹火烧身。但经过再三权衡,为了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利益,为了推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工作的进展,中国政府最终还是决定于10月初在天津承办一次谈判工作会议。
坎昆会议预演
同时,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明确指出,此次会议的主办方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中方仅是此次会议的承办方。中方希望通过承办这次谈判会议,推动气候变化谈判沿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双轨谈判机制,按照“巴厘路线图”的授权取得进展,将哥本哈根会议取得的政治共识反映到谈判最后的结果当中去,从而为推动气候变化谈判进程做出贡献。
为了本次会议取得成功,中国政府做了巨大的努力,组成了由发改委、外交部和天津市政府牵头、各相关部门参与的筹备机构,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各缔约方等密切配合,紧密协调,从会议的定位、组织、议程等方面做了周到的安排。
在离坎昆会议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作为坎昆会议前最后一次谈判工作会议,天津会议为坎昆会议应该集中讨论的议题进行了磋商,就可能达成协议的问题增强了共识。可以说,天津会议就是坎昆会议的一次预演。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新任执秘菲格雷斯盛赞此次会议非常成功,取得了预期的结果,为坎昆会议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坎昆会议低调的期待
与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前的高调相比,2010年的坎昆会议所面临的氛围是现实的,期待是低调的。没有任何一方指望坎昆会议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经过两年的大上大下,国际社会对当前气候变化谈判的复杂性与艰巨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作为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最大的一个因素,在奥巴马政府中期选举失利后,美国带给国际社会不切实际的期待也已经消失殆尽。各方不再指望付出“任何代价”换取美国“上车”。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前景尚不明朗的情况下,推动经济强劲增长、创造尽可能多的就业机会、提升对外贸易量,不管对发达国家而言,还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都是头等要务。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秘菲格雷斯直言,坎昆会议仅是通往解决气候变化问题道路的一步。没有人指望坎昆会议会就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达成一项全新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文书。
坎昆或有四共识
在这种氛围下,坎昆会议可能会以一种较为平和的方式结束,并在各方较有共识的几个方面达成成果:
首先,正式成立绿色气候基金,帮助发展中国家实施包括为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所致排放量(REDD)在内的缓解、适应、能力建设、技术开发和转让有关的项目、方案、政策和其他活动。
其次,进一步明确长期愿景目标,即全球温升幅度维持在2摄氏度以下。
其三,发达国家承诺更大的减排目标,但具体的减排数字仍留待进一步的谈判。
最后,启动快速资金的运作。2009年《哥本哈根协议》中发达国家承诺在2010~2012年期间以300亿美元资金,帮助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之前,菲格雷斯已经宣布,目前已经筹集到约280亿美元,已经接近目标水平。这也是坎昆会议能否取得成果的最重要标志。中国代表团苏伟表示,这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能否重建信任的重要因素。
至于强制减排目标、长期资金和技术支持机制以及“三可”(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等关键的问题,本次会议不太可能达成协议。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可能达成协议的问题均是《哥本哈根协议》中各方均已认可过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坎昆会议无非是将2009年12月无法由各国完全认可的《哥本哈根协议》经过一年的争论后,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正式核可、盖章,取得一个合法地位而已。
坎昆“绕圈子”谈判
此轮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主要目的,应是谈判制定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在2012年后的减排目标。但是,由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普遍不甚理想,《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减排目标多数国家并没有达到,有的国家不减反增。为了推卸责任,发达国家有意混淆谈判内容,指责现行的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框架已经过时,要求对整个框架进行修订,也就是要《公约》和《议定书》,同时,要求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加入减排行列。本来简单的谈判被绕了一个又一个圈。谈判变得异常复杂。
坎昆会议之后,下一次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一年后将在南非召开。随着世界经济走出低谷,特别是随着2012年《京都议定书》规定的第一承诺期临近,国际社会对下一步国际合作的走向期待重新上升,气候变化谈判将可能重新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但目前来看,谈判中几个关键的问题仍然没有根本性的转折。
首先是美国因素。美国是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的焦点。今年在占据白宫、参众两院的极佳政治环境下美国仍未能通过有关气候变化的立法。在遭遇中期选举失利的打击后,面临竞选连任压力的奥巴马政府已经失去了执政初期的强势。期望美国国内通过相关减排立法成为遥不可及的事情。连美国总统奥巴马都不得不承认,在今后数年内通过减排法案是不可能的。
3年前,在印度尼西亚巴厘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代表指着美国代表的鼻子说,“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美国愿意发挥领导作用,我们热烈欢迎。但是,如果美国不愿意发挥领导作用,反而要阻碍这个进程,我们只能说,请你走开。”在当前的情况下,国际社会能否接受占世界排放总量四分之一的美国继续游离在国际框架之外呢?值得怀疑。
其次,发达国家的减排承诺问题。《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规定发达国家到2012年应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5%。到如今,多数发达国家均未能达标。而根据联合国有关评估,为将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发达国家应该减排25%至40%。但目前各发达国家的表态目标仅相当于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16%到17%,远远低于国际期待值。
在已有的承诺中,多数也仅只是停留在纸面而已。如日本政府承诺要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25%。对于这一目标,日本常驻联合国的外交官们也直摇头说,“既使把日本工厂里的所有机器全部停转,我们也不可能达到这一目标。”
减排表现最差的加拿大则明确表示,需要等待美国通过相关法案后才能决定加拿大的政策。不久前,加反对党提出的减排法案被执政党否决。这项法案要求加政府将本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25%。这足以表明加政府在减排政策上的消极态度。
此外,发展中国家参与减排问题、“三可”问题、长期资金和技术支持机制问题等目前来看均是无解的难题。
焦点还是在中美
自始至终,中国就是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重要的一员。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而来的是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国际社会要求中国承担减排义务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当前这轮谈判中的焦点几乎就可以用“世界看美国,美国看中国”来描述。
持续拉升的美元酿造阵阵惊惶,阴跌连挫的油价添造惴惴不安,诡谲丛生的贸易摩擦制造纷纷袭扰,敏感怪诞的地缘政治营造连连风险……,2015年的世界经济在层层雾霾的笼罩与包裹之中一路跌宕前行。回望一年的时空旅程,虽然递延的经济弧线并不非常的完美与精彩,但却能随处捕捉到给人力量与信心的点点星辰。借助区域经济合作燃起的不灭烽火,依托各国政府持续的政策发力,承接国际社会推送的激励动能,2015年全球经济并不缺乏可圈可点的颗粒收成。
经济增速快与慢
按照历史惯例,仅在第一季度做了小幅下蹲和短暂蛰伏后,美国经济进入二季度后加速上行,连续三季增幅超出2%,全年GDP跳至1.8%左右已没有任何悬念。令人关注的是,占美国经济70%以上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全年一直维持稳步上升态势,增速连续三年快过GDP,并创下近10年新高;另外,整个2015年美国的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全年失业率足足下降0.73个百分点,并维持在七年半的最低位置。
欧元区经济虽然没有表现出美国那样的稳步攀升之势,但其温和改善的特征却异常显著。作为欧元区核心国,德国经济全年录得1.7%的收成胜券在握。而在“欧猪五国”中,除了希腊经济为零增长外,另外四国的成绩单都非常亮丽,其中爱尔兰GDP上升5.5%,跃居欧元区经济增速之首,西班牙以3.2%的增幅紧随其后,同时葡萄牙经济增长1.6%,站上6年来的最高水平,意大利经济增长0.8%,彻底摆脱了萎缩的魔影。全面地观察,欧元区经济有望实现1.6%-1.7%的增长。
凭借着量宽政策的持续刺激以及安倍经济学所产生的累积效应,日本经济在过去一年取得了超人意外的成绩。本来一季度环比0.6%的增速让日本政府喜出望外,但接下来第二季度萎缩0.7%和三季度初值下跌0.8%的残酷事实令市场很快作出了日本经济再次陷入衰退的判断,但幸运的是,三季度GDP终值后被修正为环比增长1%。基于此,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判断,2015年日本经济增长将加快到1%。
但是,相对于发达经济体而言,整个新兴经济市场则暗淡了许多。除了印度经济全年能够实现7%以上的增长外,“金砖国家”的其它成员国中,俄罗斯和巴西经济均已出现连续三个季度的萎缩,双双步入衰退窘境;与此同时,南非经济全年增长最多维持在1%左右,同比下降了4个百分点;而步入下行周期的中国经济在2015年第三季度中六年来首度破“7”,全年经济增长可能仅为6.9%,为过去25年来之最慢速。饶有趣味的是,世界范围内经济增长幅度最大和衰退最大的国家都发生在新兴经济市场,前者是埃塞俄比亚,增速高达8.7%,后者是委内瑞拉,收缩幅度高达10%。
基于不同经济体增速的相互博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2015年度先后四次下调全球经济增长率,从年初预测的3.8%下调到目前的3.1%;而联合国在最新公布的报告中所作出的预测则更为悲观――世界经济在2015年仅增长2.4%。
通货生态胀与缩
如同经济增速出现高低错落般的分化一样,物价走势也在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市场经济体之间形成了冰火两重天的格局。受到消费强劲回升的带动,也因为消费者对财务前景的看法创下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佳状态,美国的核心物价在2015年的前10个月攀升了1.3%,全年有望拉升至1.5%。不过,前10月的整体通胀率也仅上升了0.2个百分点,依然远离美联储所期望的政策目标。
欧洲央行与日本央行所面对的物价走势同样不温不火。虽然欧元区的通胀率在2015年由负值转升为零,但若剔除能源价格和季节性因素的核心通胀率,仍然不到欧央行2%目标水平的一半。与欧行相比,日本央行尽管使用了加薪以刺激消费的手段一度让核心通胀率攀至1.2%的年度最高位置,但全年整体通胀水平还是只能维持在0.1%的程度。实际上,除了美欧日三大核心发达经济体外,其它工业化国家如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国家过去一年中普遍出现通货紧缩的态势。
新兴市场物价走势也呈现出结构分化的局面。在巴西,2015年国内通货膨胀率将升至10.38%,创下该国15年来的历史新高;同期的俄罗斯国内通胀率也将达到15%。在印度,2015年只有个别月份通胀率降至4%以下,全年通胀水平将攀升至5.8%。然而,中国在过去一年中不仅CPI快速回落,跌至2%以内这一近六年来的最低位置,而且PPI连续12月负增长,通缩格局相当清晰。
货币政策松与紧
美联储结束了QE(量化宽松)以后,美元加息的声音就一直贯穿于2015年全年。也许是考验市场的耐心,直到2015年最后一次货币政策会议,联储才宣布加息25个基点,而这也是美联储近10年来的首次升息。不过,0.25个百分点还是联储历史上升息最小的幅度,而且美联储在会后声明中依然强调将继续保持宽松货币政策。
除了美联储适当上调了利率以及香港金管局紧随其后九年来首次将基本利率从0.5%上调至0.75%之外,实际上宽松货币政策在发达国家已成潮流。继美日实施QE之后,欧洲央行从在2015年3月进入市场开始每个月购买600亿欧元的国家和机构债券,而且这项资产购买计划直到2016年9月份为止。不仅如此,到了年底,欧央行理还将边际存款利率下调10个基点,至负0.30%。在此之前,瑞典央行先后三度降息,并使自己的基准利率抵达负值区间,之后将债券购买计划规模扩大至2000亿瑞典克朗。
其实,发达经济国家中央银行没有步美联储后尘的还有更多。统计表明,2015年中,加拿大央行降息一次,澳大利亚央行降息过两次,新西兰央行降息过两次,韩国央行降息过4次,而且前述国家的基准利率均抵达历史最低水平。另外,虽然日本央行全年保持官方利率不变,但其却承诺继续以每年80万亿日元的速度扩大基础货币。
按照常理,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因为通胀走高应当提高利率,但迫于国内经济走软和货币贬值竞争的压力,像俄罗斯、印度等都在过去一年却进行不同程度的降息。其中印度央行全年四次削减主要贷款利率,基准利率抵达四年半的低点6.75%,俄罗斯央行一年中先后五年降息,该国指标利率从一年前的17%大幅拉低到目前的10.5%。至于中国央行,基于本国物价持续走低的现实,更是在在一年内实现了六次降息,使一年期贷款利率降到了4.35%的历史最低,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至1.5%。
财政政策收与放
尽管目前美国的债务规模已超过16万亿美元,但在2015年美国国会还是在与白宫的利益博弈中上调了债务上限,甚至美国财政部一次性发行了数量为520亿美元的4周期票据,创下有史以来定期安排的国债发行规模之最。不仅如此,美国国会还通过了为期两年的债务上限以及预算法案,为未来两年政府运营资金拨付扫除了主要障碍。不过,受到本年度超量发行国债的影响,2015年财年美国的财政赤字依然高达4250多亿美元,约占GDP的2.5%,创下最近三年来的新高。
欧盟捆绑在各成员国政府头上的财政紧箍咒依然不见松弛。除了欧元区最大经济体德国连续两年紧缩财政外,英国政府在2015年启动了每年120亿英镑的福利预算削减,希望通过此项削减计划在2019-2020财年实现财政盈余。而对于仍在债务危机中艰难爬行的希腊而言,虽然与与IMF、欧洲央行以及欧盟委员会就860亿欧元救助方案的条款达成了框架协议,但必须接受为期三年的全面财政和结构改革,其中包括将财政基本盈余从2015年的-0.5%改善到下一年度的0.5%。不过,在欧盟阵营中,法国一直是财政紧缩的反对派,这样,2015年该国财政赤字占比将超过4%。
在坚持宽松货币政策的同时,日本政府也踩大了财政政策的油门。数据显示,2015年财年日本政府的财政支出高达96.3万亿日元,在此基础上,安倍内阁又敲定了高达97万亿日元的2016财年预算案;同时财务省表示,政府将增加总额达3.5万亿日元的开支来刺激经济,并以此实现2020财年基本预算盈余的目标。
受制于经济的急剧收缩,俄罗斯政府在过去一年中不得不削减了10%-15%的财政开支,而同样承受经济下滑之压的巴西政府年初也作出了冻结699亿雷亚尔的财政预算的决定。不过,与俄罗斯政府始终如一地坚持财政紧缩的态度不同,巴西政府为阻止经济下行却推出了一项640亿美元(约1696亿雷亚尔)的基建计划,相应地该国政府前将2015年财年初级财政盈余计划由663亿雷亚尔下调至87.47亿雷亚尔。同样,为缓解经济降幅,中国政府将2015年财政赤字目标在同比上调了0.2个百分点至2.3%,与此同时,中国政府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撬动了3万多亿元的投资。
外汇市场涨与落
受到美国经济良好基本面的支撑,也受到美联储加息预期的牵引,在前一年度大幅升值12.61%的基础上,美元进入2015年后依旧上行不止,甚至几度突破百点大关,站上13年的高位。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中美元升幅近10%。而值得关注的是,只有除了少数与美元严格挂钩的官方货币得以侥幸逃离了美元的强势挤压外,国际市场上绝大多数主流货币都惨淡中枪。
在发达经济体货币阵营中,日元、加元以及韩元并没有因为美元拉升而下挫,相反分别出现了1.8%、9.4%与8.5%的年度升幅。不过,欧洲货币就没有如此幸运。数据表明,2015年欧元兑美元下跌了11.9%,英镑下跌了4.3%。虽然年初瑞士央行宣布放弃瑞郎兑欧元汇率的上限,但也没有扭转跌势,瑞郎最终对美元还是以阴线报收。
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成为了美元升值的最大牺牲品。其中巴西雷亚尔兑美元2015年累计贬值46%,俄罗斯卢布一度贬值高达50%,双双成为全球表现最差的货币。而人民币也结束了多年的升势,在过去一年中贬值5.9%。不过,尽管人民币价格出现一定程度地下跌,但并没有改变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影响力的提升。12月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的货币篮子,并从2016年10月1日起生效。人民币成为继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之后IMF篮子货币的第五个成员,篮中占比人民币为10.92%。
股票指数升与降
尽管美国经济稳健上扬,虽然美元依旧气势如虹,但回流的资金并没有让美国资本市场出现同步的“牛市”。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中,美国三大股指除纳斯达克指数出现了一定幅度的扬升外,道琼斯工业指数下降了3.90%,同期标普500下跌2.59%。不过,与美股相比,欧洲股市和日本股市的表现要出色得多,其中欧洲斯托克50过去一年的升幅达到了3.63%,德国DAX30劲升8.19%,法国CAC40上扬8.25%,日经指数涨幅超过8.80%。作为一个例外,经济强劲的英国股市下跌了7.82%则让投资者满头雾水。
除了巴西股市因本国经济状况恶化全年下挫近10%以外,新兴市场其它国家股指走势似乎也出现了与宏观经济基本面相背离的态势,其中俄罗斯尽管经济遭遇如同巴西那样的下行压力,但俄罗斯RTS全年仅仅小幅下降,而印度经济虽然表现不菲,但年内股市却下跌了近8%。更加奇葩的是,南美国家阿根廷虽然面临着恶性通货膨胀、国家债务违约、经济下行等一系列坏消息的打击,但布宜诺斯艾利斯Merval指数却是全球表现最好的指数之一,全年上涨48.96%。
2015年的中国股市一定会成为世界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背书。没有延续上半年高达50%涨幅的上扬趋势,进入6月中旬以后,A股突然转头向下,并以每天2000只股票跌停的方式断崖下坠,四个月不到的时间吞没前面所有涨幅,出现全球股市历史上少有的“股灾”。为此,中国政府策动全方位力量开始罕见的“救市”行动。尽管最终避免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但沪深两市流通市值还是总计减少了22.9万亿元,投资者人均损失近24万元,折损比例高达40%。不过庆幸地是,也正是政府的及时干预,2015年上证综指才得以总体回升10.64%。同时另一个值得纪念的是,在2015年11月底,MSCI首次将在美上市中概股纳入其中国A股指数和明晟中国指数,同时MSCI中国A股指数增加了阿里巴巴、百度等228只股票。
大宗商品雪与霜
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在美元升值的强大力量助推之下,作为最上游的原油产品价格一鼓作气撕破了40美元这一近六年的最低关口后选择继续向下,全年以30%以上的跌幅惨淡报收。无论是布伦特原油还是纽约原油期价都抵至10年来的最低水平。
油价的持续大幅跳水引发了其它大宗商品价格的纷纷下挫。过去一年中,伦铜价格跌破4500美元,全年跌幅达30%;镍价重挫至8170美元/吨附近,创下12年的价格新低;铅、铝跌至5年来最低水平。尤其是铁矿石价格全年从70美元/吨的关口开始一路狂泻至40美元/吨附近,价格创出历史新低。另外,虽然黄金白银等贵金属因具有一定避险功能并受到市场青睐,但同样没有逃脱下跌的命运,全年金价与银价的跌幅约为12%,并且双双抵至5年半的价格新低。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高度依赖石油出口的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各成员国不仅因油价下跌承受着经济增速、商业环境和信用评级等指标下行的巨大压力,而且还须接受财政收入急剧萎缩的巨大痛苦。IMF估算,仅2015年,低油价令中东地区财富蒸发大约3600亿美元。另外,南美产油大国委内瑞拉因为财政断炊而不得不寻求手中黄金的货币化。至于躺在价格红利上高枕无忧达10多年的淡水河谷等国际铁矿石生产商如今更是颤颤兢兢,其中淡水河谷在2015年出现十年来的首次亏损,力拓和必和必拓的股价分别斩去50%和80%。
不过,黄金价格的走低引来了官方和市场的抄底之举。数据显示,虽然第一季度黄金需求不温不火,第二季度出现萎缩,但从第三季度开始全球黄金需求量大幅回升,当季全球各国央行增持黄金175吨,创两年来最高。而在黄金的需求阵容中,中国与印度显得格外激进,其中印度全年的黄金进口将达到创纪录的1000吨,同比增长18%;而中国在下半年持续增持黄金后,黄金储备总量至年底可能达到2210吨,全年对黄金的需求量同比增长7%。
资本并购冷与暖
虽然全球经济的脚步整体上显得有些沉重,但却无法掣肘资本这一市场最活跃的因子寻求和开辟自己理想的蹲位空间,加之信贷成本低廉、经济增长缓慢倒逼企业整合资源以及竞争对手扩容带来的压力等多重因素的直接推动,2015年世界范围内的企业并购被演绎得如火如荼。据金融数据供应商Dealogic的数据,过去一年全球资本并购交易总金额达到了4.7万亿美元,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
并购总量创出新高的同时,超大规模的的单一并购案例也频频涌现。统计显示,2015年来全球交易规模高于100亿美元的并购交易达到58宗,总额1.57万亿美元,其中包括全球最大啤酒酿造商百威英博以1040亿美元收购英国南非米勒公司,成为了最大的年度并购案;荷兰皇家壳牌斥资700亿美元收购英国天然气集团,创造了全球能源行业十年来首宗超大型的油企并购交易。
在高达2.1多宗的年度并购交易中,科技业并购交易规模增长最快,同比增长280%,资金交易额约3650亿美元,其中包括戴尔公司斥资670亿美元收购易安信公司,创造了全球科技领域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一桩并购交易;总部位于新加坡的安华高公司以370亿美元收购美国博通公司,成为历史上半导体行业的最大并购案;英特尔公司出资167亿美元收购阿尔特拉公司,成为时至今日芯片行业的最大收购案。
从收购标的的地理分布来看,北美地区交易总额最高,达到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6%;亚太地区并购交易规模增长最快,全年交易总值达到6720亿美元,同比增长57%。论国别,美国并购规模最大,同比扩大了14%,中国并购最为频繁,大中华区的并购交易量全年激增90%,创下历史新高。但值得关注的是,从资本流向看,发达市场在新兴市场的收购呈现下降趋势,全年并购交易额减少19%,不到1000宗的收购案创出了十年低位;而新兴市场国家投资于发达市场却兴趣十足,2015全年完成并购数量达到470多宗,其中中国录得境外并购110多宗,处于十年高位。
国际贸易明与暗
并没有像世界贸易组织年初预测2015年全球贸易量将增长4%的结果那样,基于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以及全球制造业增长乏力的现实,年终IMF将全球贸易增长指标大幅下调至2.8%,而且这是世界贸易增长率连续第4年徘徊在3%以下,同时也是第4年出现全球贸易增长低于或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持平的局面。而按照经合组织的预测,2015年全球贸易增幅只有2%,并且同样的指标在过去50年里只有5次。
两项关键指标进一步证明了2015年全球贸易的疲弱程度。一方面,全球贸易与产出之比在过去一年继续下降,且是连续第七年低于2008年52%的峰值。另一方面,衡量贸易活跃水平的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降至500附近,创下了历史新低。而值得高度警惕的是,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增长率多年来第一次低于全球发达国家的贸易增长率,其中2015年前者增长率为1.4%,后者为3.05%。而更需要重视是,2015年中国外贸形势异常严峻,前11月中进出口同比下降8.5%,其中出口连续5个月下滑,进口连续13个月下挫,为有外贸数据记录以来首次出现。作为全球进出口第一大国家,中国因素对于全球贸易的制约不可忽视。
贸易量锐减的同时,基于自我保护的各种贸易摩擦甚嚣尘上。从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结束长达7年的肉类产品原产地标签讼诉官司,从而让后二者分别赢得了向美国征收7.8亿美元和2.28亿美元的报复性关税,到美国启动对巴西、印度、韩国、俄罗斯等7国进口的冷轧钢板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调查;从欧盟作出延长对中国中太阳能板产品反倾销、反规避的决定,到印度对进口中国维生素C开启征收为期5年的反倾销税,强势美元所引起的货币竞争性贬值最终将战火烧到了国与国之间的贸易领域,从而极大地抑制了贸易的活跃程度和削减了贸易红利。
值得庆幸地是,国际社会从来没有放弃为推动贸易自由化所作出的任何努力。年终,世界贸易组织的50余个成员国对1996年签署的《信息技术协定》进行了修订,并达成了近20年来规模最大的关税减让协议,取消了对201项IT产品1.3万亿美元贸易的限制,此举将令全球GDP每年增加1900亿美元。
区域合作温与火
由于乌拉圭回合谈判的步履维艰以及贸易摩擦的增加,各国基于双边或多变的自由贸易协定(FTA)在2015年再度演绎出。其中最有份量的莫过于历时5年多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资料显示, TPP的成员国囊括了8亿人口,圈占了全球经济总量的40%,覆盖了世界贸易近30%的市场份额。因此,TPP是全球目前最大规模的自由贸易区。
在主导完成了TPP谈判的同时,美国与欧盟的就美欧自由贸易区一年中先后进行了4轮谈判,2016该协定的落地基本在望。而除了积极参与美欧自贸协定谈判外,2015年欧盟在FTA方面的收获其实丝毫也不逊于美国,其中欧盟―韩国自贸协定在年底完全生效,欧盟与越南的自贸协定谈判在8月收官,欧盟与波黑的自由贸易协定也在2015年年初生效实施。
中国主导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在过去一年紧锣密鼓地向前推动着,作为创始成员国宣布参加的57个国家中,除菲律宾之外的56个国家在年底前完成了协议的签署,2016年1月亚投行将举行开业仪式。与此同时,中国与韩国、中国与澳大利亚在2015年6月分别正式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而且两个协定在12月20日正式同时生效并第一次降税。另外,中国还与格鲁吉亚启动了自贸协定谈判,与新加坡、智力开启了自贸协定的升级谈判,同时与哥伦比亚启动了双边自贸协定可行性研究。不仅如此,作为中美之间合作的重要成果,中美投资协定(BIT)的谈判也进入加速阶段,双方就达成一项互利共赢的高水平BIT形成了完整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