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49: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乡愁席慕蓉,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乡愁诗 阅读 写作
乡愁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情结,乡愁文化浸润着汉文化的特色,而乡愁诗更是传统文化的一颗璀璨骊珠。
1.读乡愁新诗:物已契合,领悟情感
几度夕阳红,多少月明中。在时空的隔离带,天空牵系了多少望乡的眼眸,脚下疯长了长长的乡愁绿草地。对故乡、故国的思念,总是缘于对故乡物、故乡人、故乡事的长相思、长相忆,魂牵梦绕难割舍。正如台湾散文家刘墉在《童年的故事》所感喟的:故乡,这是一个多么熟悉却又遥远的名字,她可以指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块土地,更能指儿时的竹林、草原和小溪、蝉鸣和鸟语的地方……
王国维说:“一切景物皆情语也。”对故乡的思念,乡愁,必须有一个沾染了故乡乡风土气的具体的物,故乡,一草一木总关情。“诗言志”。诗歌主要特征就是表达诗人的情感,这种情感的表达主要依赖于诗中的具体形象。这“形象”就是诗歌中的“意象”,“意”指诗人的主观情感,“象”是客观存在的事物。诗歌中的“意象”是注入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哲学家用三段论说话,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说话。
指导学生阅读乡愁诗,体会诗人灵魂深处的乡愁,关键是要引导学生注目、联想、想象诗中所采撷的意象、风物。
乡愁诗人或离乡或去国,衔着故乡的叶笛吹箫着月白风情、孤影阑珊的思乡心曲。他们中以台湾诗人余光中、席慕蓉两位影响最大,拥有广大的读者群。余光中享有“台湾诗坛祭酒”之称,席慕蓉本是画苑才女,诗画双璧:他们的乡愁诗最具代表性,道出了千万游子沧桑心曲。他们的乡愁诗几乎无一例外是通过轻灵婉转的意象、纤淡的画面意境而深深地定格在读者的情感河床上。
余光中的乡愁诗:
《布谷》:阴天的笛手 用叠句迭迭地吹奏 嘀咕 嘀咕 嘀咕苦苦呼来了清明 和满山满谷的雾 那低回的咏叹调里 总是江南秧田的水意 当蝶伞还不见出门 蛙鼓还没有动静 你便从神农的古黄历里 一路按季节飞来
席慕蓉的诗也飞出不尽乡愁:
《乡愁》: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惆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除余光中、席慕蓉的领头、扛鼎之作,像《乡色酒》、《三个月亮》也流传甚广。
乡愁本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在余光中的《乡愁》中,诗人却采撷了和自己的生活经历、特定年代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物什――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四种形象。以时间的变化为顺序,分别对比人物的四个阶段,把诗人肺腑深处的呼唤、乡愁投射于具体的物象上。
他的另一首乡愁诗作《布谷》比《乡愁》还要乡愁。看,无论是物象的撷取,还是乡愁的缠绵绯恻,如泣如诉,都有过之而不及。“布谷”这个“阴天的笛手”、“清明”时节、“江南秧田的水意”……都是作者故乡江南(湖南衡阳)的风物。自然是一件件风物手有余温、却遥不可及,让人乡愁顿生、霪漫。
读乡愁新诗,把握了意象,一切美的情感都如春水方生一盈漫起来,放电影一般在读者的面前闪现,故乡的一景一物都会在读者的眼目中灵动起来,不用讲学生就懂了,就得到了灵魂的静化、升华,甚至会产生跃跃欲试的写作冲动。
2.写乡愁新诗:采撷物象,点化乡愁
“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亲不亲故乡人”、“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乡愁诗最能感动人心,而且对离开画图时代不远的中学生更是易学善写。诵诗、作画、吟诗,常常是诗歌教学最理想的方式,乡愁诗由于她的绘画美,更能让学生接受,在仿的基础上写出乡土味十足的乡愁新诗来。
都说:诗歌最爱少年。让少年爱上“缪斯女神”,老师是“红叶”、“冰人”,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无拘无束、情趣盎然地写,从最基础、最好学的写起。
离乡三年有余,乡愁开始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袭来,好似一习凉风掠过荒原。寻常的日子里,我总是想起席慕蓉的《乡愁》:“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想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中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离别离、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故乡,南国山城——巫山。而远近闻名的三峡便是我从小生长的地方,每一捧土都是我热恋的故都。
巫山红叶片片情。
巫山的红叶开得格外红艳似火,是一种浑然天成不加修饰的美。青山碧水,红叶晚霞,郎才女貌,天然绝配。人生的离离合合是缘分的牵绊,然而它则是寄托相思的最好表达,鞠一红叶,赠思于人。
巫山最美神女峰。
林立的山峰,如天然的屏障护佑着江河;攀登上山,牵一牵神女纤美的衣袖;山中,怪石嶙峋;满山红叶似彩霞,灿烂我们的心境。神女峰犹如世间多情最美善良的女子,顶风淋雨,千年复一日,向世人展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坚强精神。
世间绝景神女溪。
宁静的小溪浸透着与生俱来的神灵和仙气。大江截流,回水倒灌,其间,细水变成了“玉带,”使溪变得幽深而神秘。溪旁绝壁笔立万丈,峭如剑壁,美妙绝伦的巫山烟云,总是缠绕着山峰。置身其中,恍若沉落万丈地缝,顿悟:“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千古名句。
这就是我土生土长的地方——三峡最美是巫山。
为 梦 戍 边
八月十五佳中秋
有人比较武断地说:“‘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重要”。这样的话未免偏颇。
2011年版的新课标很高地强调了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要求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这句话说得实在好,它从很高的层面上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好地运用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的要求。
原来,我们仍是需要十分关注“怎么教”的。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就是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法、手段和技巧。这种运用要求做到自然得体、平实高雅、富有机趣、饶有作用。其目的是让学生有兴趣地、有方法地、有效率地、智慧地学习语文。
教学策略的运用,在日常教学中,呈现出不同的“档次”。
一是毫无策略,如整节课的教学没有方法与活动的变化,只用简单繁复的“碎问”方式来推进。
二是平俗策略,如早早离开课文,画蛇添足,迁移拓展,要求学生说空话、套话,谈感悟。
三是简单策略,如常常用“这个词能不能删去,为什么?”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品析字词,从小学一直“问”到高中。
四是高效策略,如用“变读为写”“以写带读”“读写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综合的学习活动中习得语言,锻炼技能。
高效的教学策略讲究有效、有味、灵活多姿、事半功倍、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动脑筋、想办法,作尝试,以求既有真正的实效,又能让学生愿意做、喜欢做。
如笔者的《乡愁》教学,运用了“诗歌联读”的教学策略。
用席慕蓉的《乡愁》开讲:
乡愁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中间穿插余光中《乡愁四韵》片段:
乡愁四韵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用非马的《醉汉》收束教学:
醉汉
把短短的巷子
走成一条
曲折
回荡的
万里愁肠
左一脚
十年
右一脚
十年
母亲啊
我正努力
向您
走
来
运用这种教学手法,一是渲染教学氛围,美化诗歌教学的课堂结构;二是增加教学厚度,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积累;三是形成共振效应,衬托《乡愁》的教学主体。这样就增加了教学的美感,丰富了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习与训练的过程更有情致,更有诗意。
一种教学策略或者手法的运用,需要遵循“偶尔可用,不可常用”的原则,如果对一种所谓的手法“乐此不疲”地使用,也会流于形式、走向俗套。小则如那种“用句式说话”的方法,大则如粗糙呆板天天要用的“导学案”,都是任流俗泛滥的做法。
2011年10月末,席慕蓉在上海宣传她的第七本诗集《以诗之名》,台湾和大陆同步发行。这距离她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出版恰好30年。
68岁的席慕蓉黑衣黑裤,配粉色丝巾,老派得体。宣传新书之余,她还做了一场题为“诗教我的事”讲座。讲座尚未开始,大厅内都坐满了,多为年轻人,甚至还有一群穿校服的高中生搬着凳子挤进来。坐在嘈杂的青春面前,席慕蓉沉默不语。
席慕蓉在开场白里说,她的本行是绘画,但无论绘画还是写诗,幼年时光对她的影响至为深远。
从大陆到香港再到台湾,她的童年颠沛流离;她是蒙古族,全名穆伦・席连勃(意即大江河),“慕蓉”其实是“穆伦”的谐译,她的家乡变换隐没。“我生在乱世,因为战乱,父母就随便让我读书,我永远是一个站在外面的插班生。这个让我终身带有自卑感,我的自卑感现在好一点,但还是会跑出来。(因为)这个自卑感,我以为我不如人,而且我明明就是不如人。”
写诗因为寂寞
席慕蓉的诗歌生涯始于初中二年级,老师带他们念《古诗十九首》。“我真的觉得这个诗对我来说很亲切,亲切得让我想在日记本上写一些东西。”
1981年,席慕蓉出版第一本诗集《七里香》,在台湾刮起一阵席氏旋风,销量惊人,被称为台湾现代诗史中的“席慕蓉现象”。第二年她又出版散文集《成长的痕迹》,表现形式不同但同样延续了新诗温柔淡泊的风格。席慕蓉虽因诗歌成名,却并不以此为生。她任台湾新竹师范学院教授多年,现为专业画家。
“我写诗只是因为寂寞”,纷乱的时代让年少的席慕蓉过早地体会到了忧愁,“我觉得生命本质里面有一个人,那个人是不是叫席慕蓉都不一定,有那么一个人在我的身体里面教我怎么走下来。所以,这是诗在带领我”。
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请你,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他/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那么/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瑕的美丽/若不得不分离,也要好好地说声再见/也要在心里存着感谢/感谢他给了你一份记忆/长大了以后,你才会知道/在蓦然回首的刹那/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如山冈上那轮静静的满月
这首《无悔的青春》是席慕蓉早期诗歌中富有代表性的一首,像诸如此类有关“爱情”、“成长”、“青春”的主题在她的诗歌里无处不在,同时也成为大陆年轻人深深为其吸引的理由。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大陆,继汪国真之后,席慕蓉的诗和散文迅速成为一个流行文化符号,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
如今,68岁的席慕蓉再写诗,青春远去,爱情寂寥,唯有时光和记忆可供挥霍。《以诗之名》里收录的多为她2005年之后写就的作品。同名诗作《以诗之名》这样写:
以诗之名,重履斯地/以沙沙作响的跫音逐步深入/好将洞穴里沉睡着的昨日/(那所有的百般不舍的昨日啊!)/轻―轻―唤―醒/是的,一切都已是过去了的过去/(为什么还让我如此痴迷?)/以诗之名,我们重塑记忆/在溪流的两岸,我与你相遇之处/毕竟,有人曾经深深地爱过/或许是你/或许只是我自己,而已
婚后的情诗
《以诗之名》里有多首诗是席慕蓉写给已过世的先生的。“我的诗很多是一种回望,对时间错过的追悔。我们整整的一生不断地错过,我只有在别后方知,原来我错过的不是只有我的青春,我错过的是我唯一仅有的、整整的一生。”
有人问席慕蓉:有时候按写诗的年份来看,你已经结婚了,怎么还在写情诗?席慕蓉回答:“我爱了一个人才跟他结婚。我跟他立了一个婚约,我要跟他活一辈子,甘心情愿,但这并不表示,我跟他结婚之后就会突然间变成一个罐头,从今天开始跟过往一切分离。我的人还是原来的人,我的身体、我的记忆,所有的生活都是跟着我在走。我的意思是,为什么我的先生没有在乎我写情诗,反而是外面人都很在乎?”
席慕蓉与先生刘海北相识于比利时。当年的两个台湾留学生,一个学油画,一个学物理,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专业,席慕蓉却因为“整个男生宿舍只有他养猫”和“他说话声音好好听”而爱上了刘海北。她说,他是她自己苦苦追求而来的。
如何, 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于是把我化做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
这首让无数大陆文学少年深情背诵的诗,也正是席慕蓉对刘海北的“苦苦追求”的心情。
多年后,刘海北很礼貌地写下《家有名妻》,他这样谈席慕蓉:“在最初和她交往的时候,发现她最具北国气质―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从心到口是一条平坦笔直的大道,没有一丝拐弯抹角。对我这一个既缺乏经验,而勇气又稍嫌不足的逾龄学生来说,真是最理想的对象。”
席慕蓉幸运地追求到了一位强大的伴侣。他总是包蓉她的多愁善感,也总是她的第一个读者。两人从比利时回台湾后,没有选择繁华的闹市生活。他们在乡下住了整整10年,夫妻俩种了很多槭树,春天时一片葱绿,到了深秋满眼全红。孩子熟睡后,两人便携手散步。
席慕蓉不擅家务,尤其不爱买菜做饭,多数时候一家的膳食总请专人或由丈夫料理。刘海北虽然不懂诗,却给她一贯的尊重和理解:“他晚上看我写诗,看我流泪,然后说你自己写吧,我先睡了。”席慕蓉成名后,常有人打电话到她家,刘海北代接,有那么几次,人家称他为“席先生”,他也不过调侃似的正色道:“鄙姓刘。”
就这样携手,从青葱岁月走到花甲之年。三年前,刘海北因病去世,席慕蓉说自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无法接受:“对我来说时间跟爱情一样,你永远只能追悔。它来的时候你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把握,其实你永远把握不住。我以前追悔年轻时候的爱情,现在追悔40年的婚姻,我怎么没有多爱这个人一点?我当时怎么没有多珍惜这个人一点?!”
原乡之旅
相较于爱情,现在的席慕蓉更愿意谈论她的“原乡”。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1989年,当大陆年轻人正沉浸在席慕蓉写下的有关青春和爱情的浪漫诗歌中时,台湾解除了公教人员不得前往中国大陆的禁令。席慕蓉搭上飞机,转了火车,又坐吉普,终于站在了父亲的草原上―她的朋友将此称为“疯狂”或者“诡异”的原乡之旅。随后的二十多年,席慕蓉不断在蒙古高原间探寻行走,故乡的面貌,终于渐渐清晰起来。
2011年的春天,她写出了《英雄哲别》、《锁儿罕・失剌》,与去年完成的《英雄噶尔丹》一起,放进《以诗之名》的诗集里,成为书中的第九辑,篇名定为《英雄组曲》。
她专心阅读800年蒙古帝国历史,试图找寻历史中的种种巧合,一改以往“没有任何计划,感觉到了就写”的状态,开始有计划地写作。“我已经知道内容和结构怎么写了,就写英雄木华黎。从他的父亲写起。”
68岁了,继爱情之后,席慕蓉试图在诗歌里找到故乡。“诗在我年少孤独的时候,给了我一个能够健康活下来的拯救,诗也在生命的中途给了我很多安静的时刻,让我可以整理自己的生命。诗现在教我的事是,试试看,也许历史可以在诗里重新活起来。”
这样写诗算不算一种转型?席慕蓉回答说:“心底的爱是一样的。”
尹丽川:《与时尚同居》让我与社会终于有了关系
本报特约记者 曹语凡 发自北京
最近这六年,诗人尹丽川的身份是导演。与口碑不错的《公园》《牛郎织女》相比,她的新作《与时尚同居》堪称“多灾多难”:宣传时,两大主演周渝民和徐若双双缺席,尹丽川一人孤身撑场;全国公映当日,本来该发往全国各地的拷贝全被弄丢。尹丽川坦言以前的生活没有太多挫折,她一直以为自己很聪明―但在面对电影这个行当时,她给整得没了脾气。
拍完电影去文身
尹丽川想拍电影,缘于雷奥?卡拉克斯的《新桥恋人》:“看了那部片子,我直接决定去法国学电影。”那时尹丽川才二十几岁,上大学,正是蓉易被绝望爱情打动的年纪,她评价“卡拉克斯是一个脆弱的天才”。1996年,尹丽川去了法国,在ESEC电影学校学习纪录片。1999年,回到北京的尹丽川开始写诗,与电影唯一的接触只是偶尔写点电影评论。
尹丽川一直在写诗。2000年前后,她以“下半身”诗歌团体的主力成员身份出现,她被称为“自由作家”或“美女诗人”。她的诗歌合辑名字颇为暧昧,叫做《再舒服一些》:为什么不再舒服一些呢/嗯 再舒服一些嘛/再温柔一点再泼辣一点再知识分子一点再民间一点/为什么不再舒服一些……她的小说处女作《》讲述一群失业青年在超市疯狂拿东西,一整箱啤酒、一床大棉被……
回首那段人生,尹丽川说就是冲着“挑衅”二字去的。她那时的生活多半与凌晨或夜晚的酒吧和边缘人物有关。2004年,她与“魔岩三杰”之一的何勇结婚。一个是中国摇滚乐团的一号人物,一个是张扬“凶悍”的前卫女诗人,这样的两个人突然结婚,圈内很多朋友把这场婚姻当作“笑话”谈论,他俩却非常认真。四个月后,双方发现婚姻难忍无趣且只会束缚对方手脚。尹丽川恢复单身。
当尹丽川认为诗歌不足以表达自己的时候,她想到了电影和影像。“2005年秋天,一个叫罗拉的制片人打电话给我,问我想不想拍一部电影。其时我刚从拉萨回来,这就是机缘成熟吧。”
2006年,尹丽川连续执导了两部文艺片《公园》和《牛郎织女》,均取得不错口碑:《公园》荣获当年大学生电影节最受欢迎电影奖项,后者曾在戛纳参与“导演双周”竞赛单元。这一次掌镜的《与时尚同居》则是一部商业片,讲述了一帮“草台班子”在创业打拼的过程中实现梦想的故事。周渝民扮演的杂志副主编,才华横溢且非常正太,被上司耍手段解雇后,成了一个“一谈钱就开始谈理想”的落泊男精英。他召集了一帮被失败附体的衰人,组成了一个看似乌合之众的新团队,最终实现了各自的梦想。故事虽然发生在时尚圈里,却仅仅是借了它的外壳―剥开来,里面包的是一个青春励志故事。
电影拍完后,尹丽川跑去文身,在左胳膊上弄了一片很大的花形图案。她说,以前想文身,一直不敢,拍完《与时尚同居》后狠狠心做了,既是一种释放,也算给自己的慰劳。
一个平常的励志故事
和写作相比,尹丽川说自己“更满足于做电影导演”:“写作常常是比较单向度的倾诉,完成后自己心里会有不可避免的空洞感,可电影不同,它是非常双向的经验,尤其是当完成它的时候,不管是作为创作者的满足,还是记住了那瓶都不知谁在我最声嘶力竭的时候递给我的矿泉水,都能把心填得特别满。”
尹丽川开始拍电影时,很多当年读过“下半身”诗歌的文艺青年充满期待。在他们看来,尹丽川做导演,很可能成为像法国的苏菲・玛索那样受影迷喜爱的实力派:除了自编自导,必要时她还能亲自出现在银幕上,秀一秀她的削瘦性感,秀一秀她的文艺范儿,也许还会像当初挑衅文坛那样挑衅一下电影界。
但从《公园》开始,很多人就奇怪地发现,她的文字大胆前卫,塑造了许多青春叛逆的边缘人物,但她拍的电影里却都是普通人的角色,情节也非常温情。《公园》讲父女感情,《牛郎织女》是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之间扑朔迷离的感情故事,《与时尚同居》则更是一个平常的励志故事。
为什么如此不同?尹丽川解释说,最根本的原因是“我的电影是为普通观众拍的,目前还做不到既能满足文艺青年朋友的胃口,又能让普通观众喜欢”。尹丽川强调她想拍“能和人情感沟通的电影,能给人温暖光明的电影”。当被问及为什么要在电影里有这种美好时,她说:“自己需要,所以将心比心。其实很多残酷的电影,本质上也是要给人温暖的。”
“我自己也很想被励志”
时代周报:这部电影叫《与时尚同居》,但是你又讲了一个励志故事?
尹丽川:这是一个命题作文,名字是投资方定的,他们希望做一个以时尚杂志为背景的片子。但除此以外,故事人物都是我们自主创意的。名字就沿用下来了。我自己也很想被励志啊!励志片是一种成熟类型片,但在中国似乎很少有人做,我就很想做一部有欢笑有眼泪有温暖的片子。
时代周报:你也是编剧,为什么想到要写媒体圈的人?
尹丽川:因为自己有所了解吧,有不少朋友是做时尚杂志或文化娱乐类杂志的。去描绘他们其实挺挑战的,因为他们看得太多,大多都很尖刻,哈哈。
时代周报:据说周渝民与徐若的激吻戏删了?
尹丽川:没删,搁在字幕后,当彩蛋了。这片子是群戏,重点是讲一个团队如何实现梦想以及团队成员彼此之间的情义。爱情只是添彩部分,不该强调。
时代周报:煤老板的儿子在一般人的印象里就是富二代,有爹可拼。但在这部电影里,你把这个角色安排得好正面。
尹丽川:因为不想脸谱化,加上我自己也见过特别单纯可爱、讲情义的富二代啊!所以我想塑造一个没心没肺,但很哥儿们义气的形象。结果,几乎所有人都非常喜欢这个煤老板的儿子。
时代周报:你拍电影差不多六年了,最困难的是什么?
尹丽川:拍电影六年,感想是,我终于跟这个社会、这个人世有关系了。我接触到了形形的、从前没机会感受的人和事。其实具体拍摄起来都挺困难的,但回头一想又都挺有趣的。最困难的是……有许多我力所不能及的事。
时代周报:你理解的好电影是什么样的?
尹丽川:好电影是能够反复观看的电影,像好书一样,能够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我喜欢的电影太多了,几乎大师的片都看过,他们给予了我心灵的影响。我自己要做的,是符合自己的人性、符合自己所处时代的当代感、以及符合自己文化背景的电影。
摘要:人教社初中语文第三册《乡愁》一课,收集了台湾诗人余光中和席慕蓉的同题异作,两首诗通过各自不同的物象,表达的是同一主题——海外游子对故土、故国浓浓的眷恋之情。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进而背诵诗篇,培养语感,打好新诗鉴赏的基础,以实现“知情合一”。
关键词:语文;信息技术;知情统一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03(2014)01/03-0107-02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广大教师注重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能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应告别“一支粉笔走天下,只落得两袖清风,一身粉末”的形象,应适应教育媒体的现代化趋势,从而达到教育技术现代化的要求。
一、优化整合的多媒体VCD教学资源
多媒体VCD,是运用VCD机来点播音频、视频、动画、图形和文本的一种新型的教学媒体。湖南省教育音像出版社已开发出系列的多媒体VCD光盘,它将各种教学资源优化整合,为师生自主选择教学资源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同时,它以其信息的多元化、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从教学方式、手段来看,它有别于传统教学手段,它可以使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的审美对象,使学生直接受到美感熏陶,从而实现知识与情感的和谐统一,达到最优化的教育教学效果。总之,优化整合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带给了我们一个更宽更广的创意空间。
二、创设情境,激感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注重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熏陶,特别是在教学情感丰富,内容含蓄的诗歌时更应注意。然而,学生受时代、阅历,特别是情感体验的限制,作品情感与学生情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多媒体VCD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可以拉近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较好地理解诗歌的情感。以《乡愁》为例,为引领学生走进自己所不熟悉的乡愁世界,更贴近更真切地体会作者对故土、故国的眷恋之情,授课之初,笔者借助多媒体VCD资源播放“课文朗读”部份,声情并茂地范读,屏幕上作者的画像,诗文中形象的物体,配合以舒缓、低沉的音乐,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情境,叩击学生的心灵,将他们的情感流向引入到作者的情感轨道上,从而引起审美共振。之后,笔者稳稳地抓住这一契机,播放多媒体VCD音像资源中“朗读指导·示范”部分,学生边听边读,都沉浸在“与诗人谈话”之中,都为诗歌的魅力所折服,都为朗诵者的高超技艺所感染,他们全神贯注地欣赏着、陶醉着、朗诵着。一时间,诗文中那种故土、故国与人的血脉相连的思乡情结在课堂里散发开来,异彩纷呈。
三、启迪思维,创造表现
诗歌的教学必须根据其文学特点,不仅注重领会其精练的富有节奏的韵律的语言,而且更应引导学生领悟诗人那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而诗人丰富的想象,往往跨越时空,为了启迪学生的想象思维,笔者利用多媒体VCD资源实现了教材难点到课堂亮点的难能可贵的审美转化,同时,也丰富和扩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这一环节,笔者首先用语言描述自己读第一节诗后脑中出现的画面,给学生以参照。与此同步进行的是选择“内容拓展”中的一段视频展示出来。教师深情的独白加上《思乡四韵》的配音渲染,使整个课堂都沉浸在母子依依不舍的离别情境之中,这些独白的话语,唤起了学生的创作灵感,牵动了他们的思绪,学生们不由自主地逐个谈论起二、三、四节的画面,笔者则不失时机地为学生想象的画面配以“背景音乐”中的歌曲,学生在品味中揣摩,在揣摩中创新,整个课堂洋溢在美妙和谐的氛围之中,通过上一环节的学习,学生们在特定的情境氛围中对“乡愁”都有了各自独特的理解和感悟,接着让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心中的“乡愁”。一时间,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四处闪烁,他们的答案美妙绝伦:“乡愁是窗前的风铃,叮叮当当令人心伤”,“乡愁是雨芭蕉,早潇潇晚也潇潇”,“乡愁是故乡那湾永远流淌的小溪,无日无夜地奔流”,“乡愁是别离时妈妈不断的挥手”……这样的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达到了。
四、再现情境,实现知情统一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程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在现在以及将来的教育教学中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并越来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应用好信息技术可以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并具有互交功能的学习资源。小学语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各种语文能力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发展学生健康个性,提高审美能力等的重要任务。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如何使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有效整合,就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新视点。
一、现代信息技术是激发学习兴趣最有利的工具
1.兴趣是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学习的良好方法,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最持久的动力。一个对语文知识无兴趣也无需要的学生是不能持久努力学习语文学科的。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课件再现情境,使语文课文内容形象化,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
计算机技术在整合中只是作为工具手段而存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灵魂是教学设计本身,整合的教学设计应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留给学生必要的思考空间,鼓励学生放胆求新,品尝、体验、发现创造性学习的无穷乐趣。以让学生在乐中、在趣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形成能力,进而得到主动、全面的发展。
2.在语文课程整合中关键在于教师角色应由“主演”变“导演”。在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中,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垄断者,但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和事先的准备、组织工作却大大加强了。每一个教学环节若要取得比较理想的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都离不开教师创造性的教学设计。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整合的方法
1.做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应思考和拟定好课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原则
如教学《葡萄沟》这课时,其教学目标与教学原则就非常明确,通过看多媒体课件葡萄干的制作过程与品尝葡萄干结合,把抽象的说明讲解转化为多种感官的参与。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了解葡萄干与葡萄的关系,了解在葡萄沟制作葡萄干的特殊方法。这节课的设计就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通过多种媒体技术的应用,学生在课堂上跃跃欲试,主体“自求”的愿望非常强烈,从而实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使学生感知到了课堂是快乐的、有趣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上的创新,会给学生留下难以忘怀的新鲜感与特别感,学生会受益终身。
2.多媒体课件要形象直观地体现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如在教学《蝙蝠和雷达》一课中,借用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性让学生感受到仿生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首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飞机在蓝天飞翔,配上小鸟飞翔的情景再配上合适的音乐,不仅为课文创设了一个直观的情景,同时也为学生理解蝙蝠和雷达的关系打下基础。然后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现各种仿生学的例子,最后又提示仿生学的新领域运用的一些最新成果,完成了整堂课的首尾照应,从生活到知识、能力再回到生活的过程,实现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初步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让学生在本课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团体协作精神得到培养。《蝙蝠和雷达》一课的教学体现了新课标精神的一个重要观念――在教给学生基本知识的同时,必须关注学生个性、习惯、兴趣、态度、意志、观念、价值观的培养。
从以上教学的实践来看,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已经从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变成了一种学习方式和认知的工具,具有课程整合的特征。它不仅仅是学生无直接经验的客观世界的复现、定格、放大等,更为重要的是课程整合的课件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能够主动全面准确地理解教材,能够寻找到提高学习质量有效方法,促进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面都得到潜能发展。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例
余光中、席慕蓉的《乡愁》是现代新体诗中的精品,都是把抽象的情感化为具体可感知的事物,表达浓郁的思乡之情。教学中围绕品读语言来鉴赏诗歌,采用朗读、品味、迁移的方法来以理解促进诵读,以诵读促进理解,读后有感,感后能发。其教学过程如下:
1.导入课题:以二胡曲《江河水》为背景音乐,学生回忆、背诵写“乡愁”的古诗词,创设符合情境的学习氛围。
2.诵读课文:首先欣赏动画制作的课文朗读多媒体课件,以及著名歌唱家佟铁鑫演唱的余光中的《乡愁》,其中配乐画面、情感朗诵、动态文字,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情感刺激,激发了学习动机;其次学生进行分组诵读,体悟诗歌情感。
3.品味语言:小组合作讨论你最喜欢的诗句及其原因,在论坛上以简洁的文字表述出来。这个过程鼓励学习小组互相协作、合作交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性学习活动中。信息技术在这里提供了一个生与生、师与生直接对话的环境。
4.迁移训练:仿照这两首诗作中“乡愁是……”的句式,自己也来写写乡愁,可以是一句或者多句,学生写的诗句在论坛里发表,互相交流。有兴趣的学生课后还可以继续写。
真正离开了自己生根的家乡,不远万里来到异地时,才知思乡之痛,才知恋乡之情,才知隔着千山万水遥望家乡的难。共同阅读我的故乡演讲稿的范文学生,请您阅读!
我的故乡演讲稿的范文1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读着席慕蓉的《乡愁》,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在我的体内发作,如五脏俱焚,神魂颠倒,分不清朗朗乾坤,欲罢不能。这种思念,这种离愁在夜阑人静、孤独寂寞的时候尤为清晰和真切。
异地他乡工作多年,时常有一种淡淡的乡愁印在我的脑海,千回百转,梦牵魂绕。乡愁涌起的时候,我常常向着北方眺望,在渭北旱腰带上有我的家,那里有我的亲人和朋友。亲人和朋友那殷切的目光就是那牵引着风筝的线,我感到我就是线头那飘忽的风筝,永远都离不开那根线的牵引。故乡就成了我魂牵梦萦的眷恋。
真想回老家看看啊!一睹老家是否风采依旧?猜想老家的绿水是否荡漾碧波千里?猜想老家的青山是否还是当初的绿意盎然,依然是人们心中的天然氧巴?儿时亲密玩伴多年后相逢是否见面曾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感慨万端?初离家亲自栽下的垂柳是否高大、强劲、依依如风姿卓约,姿态端方?
……
我是如此地强烈地怀念着家乡的一切啊!感触老家的点点滴滴都是我的珍爱……
那一年四季唱着欢歌的小溪流飞快流淌向远方;那错落有致、长满青草上下起伏的田埂;当初在家牵着的老牛,慢悠悠地随我去老地方吃着可口的草,我则懒散地在太阳的余辉中躺在松软的草地上,仰望着晚霞满天的天空,任思绪飞扬在无垠的云雾中。惬意的感觉,妙不可言,至今回味无穷!
离开家乡后,也曾回乡探亲几次,每次回乡都有了不同的感觉。记得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回到家乡,人们已经把工作的中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家乡的父老已专心抓生产,受尽贫穷的乡亲们终于填饱了肚子,脸上露出了笑容,再也不用为吃饱饭而发愁。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又回到家乡,乡亲们再也不为吃穿发愁,通过种植苹果、搞多种经营,口袋里也有些钱,经济状况有了明显好转。跨入新世纪,我再次回到家乡,家乡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盖起了一排排崭新砖房,用上了高压电,自来水,铺设了水泥路,建成了优质富硒苹果园,新鲜果品源源不断运往各大中城市。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推广,家乡人民更是喜笑颜开。种地不用纳税反而有了补贴,60岁以上的老人和城里人一样领上了“工资”,住院还能报销,难怪种了一辈子地的三大爷说,我活了一辈子还没有见过这么好的政府。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知识素养迅速提升,眼界越来越宽阔、雄心越来越大、创业的思路、方式越来越多,很多人都把孩子送到城市学习、上班、在城市成家立业。年轻人到影楼拍婚纱照,旅行结婚。着装五颜六色,发型异彩纷呈。
看着家乡的变化,我内心感到无比欣慰,把淡淡的乡愁化成了对家乡美好未来的向往。
我的故乡演讲稿的范文2一张无意中手机拍的照片,欣赏之余,让我时常看着思索……。
那是去年正月了,去大台山,女婿买的一处改作榛子园的撂荒苹果园,给清理扔了多年,里面长出的杂柴。初春乍寒,歇息之余,站在果园的半山处,面迎凄凄的北风,眺望山下。北国的早春。回家过节的人走啦、出门打工的人也陆续走啦,摆弄地的时候还不到,田野,一个人影也没有,只有那依河的庄茧公路,偶尔有一两辆车驶过。过去不是这个样子,自庄盖高速通车以后,这条宽宽的柏油路,就很少有行车啦。静寂的环境并不影响山乡内在的美。山下,偏坡子河和半截沟河交汇,冰还没有融化,那冰封的交汇的两条河,恰巧是一个诺大的“人”字,书写在山间大地上。特别是那“人”字的一撇的顶端,刚转弯被远远的小学教学楼遮挡,转弯正在宽处露留一弯尖,如带笔顿笔,“人”字顿笔挺劲,走笔任意,犹如毛笔书写一般,阳光下,晰晰发光,十分抢眼。我掏出手机,站在看果园子的破房残壁后面,拍了下来。
回家欣赏时才发现,眼前这堵残垣,有碍大雅。后悔,怎没躲开。再看远处,人字的顶端,盖了不过十余年的小学教学楼,曾经的希望工程,现在并校了,人去楼空。再后面就是那从包干到户后就闲置起来的囤塌院荒的粮库。
前景、人字、远方,看不到一个人影的公路、大地……。哦,本来是好静的一幅美丽图画,却把我带入另一番意境。
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随上社会发展大潮,进城了。现在农村环境也在改变,我支持二女儿一家在农村发展。这片果园,面积上百亩,原先是政府一个部门,承包了山下村民组的一片山岚建的一大片苹果园,后转包给私人,几易其手,因山高坡长作业不便,加之苹果落价,劳务费用上涨,都赔得不干了。果园承包期六十年,每年承包金3500元,一年一交。当时合同已经过去了十七年,期满还有四十多年,就是我的女儿女婿他们要到近八十岁才能到期。我算了一下,十年、二十年后,3500元承包金是什么概念?物价要变化,钱的价值也会改变,那时候,不就是一顿饭钱吗?在我拨弄的如意算盘里,女婿把合同从政府手里接了过来。
家乡,一切都在变,山在变,水在变,路在变,村子也在变……。不止这些,生活环境,还有人,人的理念……。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我,从生产队、到大队,到政府工作,风风火火几十年,累累在目。
记得改革开放初期,政府工作盛传一个顺口溜:“人上环,狗带牌、扒死尸,要小钱。”即计划生育、犬防疫、殡葬改革、收乡村提留,四项硬性工作,农村,干群矛盾尖锐。没想到社会发展进步这么快,几年工夫,这些矛盾,自然而然的划解了。计划生育,为了孩子的生活质量、教育质量,年轻人有的给他们二胎指标都不要。林业工作,头六七年还是山区老大难工作,封山禁牧,抓滥砍盗伐,现在大不一样,村民房屋大都改造、家用电器普及,家务烟呛火燎蹲灶坑,都嫌埋汰,也再没人愿意出砍树、捞大柴那份力啦。几年工夫,山绿啦、树密啦,山林,又恢复到史上原始生态美的状态。村民世代赖以生存的柴山、一项被视为绿色银行的自留山、责任山,树木到要长大成材时,竟没人经管啦。看到村民对山林资源的淡漠,满腹憧憬给女婿参谋的那片山,栽上了近万株大榛子,扔进十余万投资,如今倒成了一个烫手的地瓜,弃之,不舍得,经营,刨一遍树盘子要几千元钱,打一遍药也要几千元钱,况且这些活,年轻人不稀干,老年人不爱干。老百姓说:“再过一二十年,我们这茬人干不动了,那时地都没人种了,还会有人在乎山吗?”我不知道,包下这片还有近四十年的山岚,是拣个便宜,还是一个亏?
农村,人,都去哪了?
家乡的屯子,与附近屯子相比,不算小,有名字就算,七十来户,二百六七十人,但常年在家的不足百人。年轻人成了市民,五十左右岁的也要进城打工,给孩子攒楼角,进城给带孩子。种地,大都是数了一辈子苞米粒的六七十岁的这代人,这个群体,现在给冠上一个新名词——留守老人。我退休,看重山村自然环境,天然氧吧,本以为回乡过过清闲日子,同时也想让操劳了一辈子的老伴歇下来,可是她不肯,成天上下八沟的跑,给人家稀苹果、苹果套袋、大棚黄瓜授粉、西瓜领秧……。有找工的就干,他说:“嘎街居邻的,一家家都很忙,咱能好意思呆在家里呀。”当我提到女儿的山上有那么多的活需要干,她眼睛一瞪,圆圆的,你猜她咋说:“看眼前的吧,现在钱好挣,干一天,就挣个百八的,她那块山,你成月在里面,能干出点啥名堂,鼠年马月能见回头钱呢?”
家乡,人少了,资源相对丰富了,有不少人看到这一点,但愿呆在这里的人却越来越少啦。伯父的孙子,十几岁就进城了,念完技校,分配在大连九塑,不几年厂子改制下岗。打工、练摊,一混就十几年,结识一位在超市干了十几年的吉林姑娘,结了婚。去年,小俩口看哥哥扣大棚挺剩钱,好大的胃口。跑了回来,一下子就扣了九个大棚,种植西瓜和蔬菜制种。俩人,十几亩大棚,干不过来呀,本应找个长工,但是跟前没合适的人选,能行的都自己干,余下的都不肯操那份心,担那个风险。没办法,小俩口就自己干,时间长了养成不吃早饭的习惯,早上四点来中就起床,胡乱带点吃的就进棚,一干就是一上午。婆婆身体不好,帮不上忙,又是气又可怜,说:“人家孩子都能出息走出去了,咱家孩子转了一圈,又转回家了”。是呀,家乡,确实很少能看到这样的年轻人,即使有几人也很少有能服这样的辛苦的。
我的家是在屯子后面的小北沟里。上世纪七十年代,也正是我国人口的膨胀期,为了少占耕地,新建民房都被撵到山上或山沟里,从此那条水沟就是我家出行的路。夏季下过雷雨大雨,山洪来兮,泥沙俱下,带下的那些山石,搪塞了河道,七高八矮,别说骑自行车子,就是步行都很困难,况且还是在溪水里。冬季好歹把道扒拉光糊了,又结上冰,这些坡坡坎坎的冰雪小道,在上面走都打晃,时常有人扬草木灰或者沙土。并乡前,我在3公里外的单位上班,这区区二百多米的水沟,要占去我上班路上的三分之一时间。20__年,国家投资七八千万元对家乡土地进行综合治理,逢水筑坝,见河搭桥,改善山里人生产和生活环境。我上下班走了一辈子冬冰夏水的壕沟,如今水泥路铺到大门口。我好事,给大门口拉了电灯,夏日,屯里人都喜欢这里洁净的路面,喜欢这里的的环境,老者里乘凉、打扑克,也学城里人跳广场舞。不止这些,这些年,国家加大了向农村倾斜的投资力度,家乡也一样,油路到屯,水泥路进户,还有不少屯通了自来水。现在的家乡,距县城七八十公里,坐班车一个点就到了,去大连二百多公里,也不过三四个小时的路程,偏僻的山村也不偏僻啦
俗语说:“道走直,水绕弯”。家乡的道直了,走路省劲了,但方便的是进城,人的流失。道上脚印少了,偶有行人,腰也弯了。家乡的河经过治理也直了、宽了,流畅了,汛期再无山洪灾害,但是河套再留不下潭汀溏湾,山洪突来即逝,小时候学会游泳的的地方找不到了,小鱼小虾也没了生息地。
夏季,葱茏的群山之中,大台山下,依河而建,同地相交的庄茧公路和半截沟村路,与河重叠,加上路树护岸林镶嵌点缀,那“人”字,被浓浓的描粗,更为壮观。但是那破房残壁还在,那人去楼空的小学操场堆满了小山似地砂石料,眼下,想起乡愁,未来它将怎样续写?
我的故乡演讲稿的范文3雁南飞,东风归,岁月的年轮又沉淀下斑驳的印记。夜寂人静之时,客居他乡的游子,那颗早已看穿时间浮沉的心,是否也被苍穹中的圆月深深打动,泛起层层乡愁的涟漪。秋月楼中,春水东流,往事不堪回首,李后主在东风中轻抚心头,浅吟低唱思乡愁绪,那是怎样的婉转动人?那是怎样的凄美如神?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般潺潺,却又似东风般婉转。魂断汴京的李煜,道出了那如水般“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那是他对南唐,对人民的思念,字里行间,也透漏了那很无奈与懊悔。那是对自己灵魂的懊悔,对现实江山的无奈。那别是一番的滋味,那千丝万缕的乡愁,包含了多少遗憾,夹杂了几多凄凉,李煜的乡愁虽不算完美,却也足以显现这一份悲中彻悟的凄美动人。塞下秋风,四面边声,是谁在长河落日的孤城中独自流泪?浊酒一杯家万里,何时得归,羌管悠悠,奏不尽他心中如水般的乡愁。他是寂寞的,家乡远在万里,亲人多年未聚;他也是成功的,戍守边关,保家卫国。将泪化作相思雪,霜雪满地,却无法湮没男儿心中的那一份思而不得的乡愁,它饱含对职责的肩负,对国家的忠诚,对正义的坚定;这一份乡愁,也是白发将军夜夜不寐的想念。无花岁月,雾涣风月,故乡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曲终人未来,壮士只感到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听罢,拿起冰刀利刃,眺向敌方,待到功成名就时,举酒把家还。这一种寂寞的乡愁不是常人所能忍受的,那需要太多的无怨无悔,也正因为如此,仲淹的乡愁也便成为一种壮美辽阔。
别家园,出雄关,昭君琵琶马上弹。女儿情,连胡汉,从此长城无烽烟。含着泪眼,挥手作别长安,纵马离别。来到大漠,寂寞难耐,你,心中何时不是充满这那淡淡的却无穷无尽的乡愁,大漠孤烟,夕阳下的你,孤单瘦影仿佛已飘向长安,何时才是回去的日子?恐怕今世难求。难道你未曾想过离开,怎会没有,可是人民与国家,在你心中早已超过了自己的一切,恨否?怨否?你只是轻摇铜镜,独自叹息,尔后满心都是一股催人泪下的想念,一股源源不断的乡愁。古来皆道昭君怨,谁知红颜为江山,昭君一支出塞曲,慷慨越千年。昭君的乡愁,胜过大漠的落日,唯美而永恒。撕开乡愁,若能仔仔细细地辨认,分明是两分的无奈自责,一分的借酒浇愁,却有七分的美丽动人。这酒是早已酿制于心中的,为的是微醺自己,让乡愁更有一种意韵,一种滋味,一种长久的撩拨。于是,乡愁便是一面揭竿而起的旗帜,在所有异乡人的心中召唤,飘扬。
李煜乡愁的凄美动人,仲淹乡愁的壮美辽阔,昭君乡愁的唯美永恒,都清晰地向我们诉说,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无论人生处境何如,乡愁都是心中最美丽的风景。
乡愁是线,也是风,人生这一枚风筝,便能永远高高地飘荡在空中。
我的故乡演讲稿的范文4她是我生命里的一棵常青树,任凭风吹雨打,依然在我生命中蓬勃向上;她是我生命中的一株水仙花,无论风疏雨骤,永远给我带来阵阵明媚春意。那丝丝缕缕、缱绻不绝的乡愁。
故乡是个山水田园小城,美景如画。正是这迷人的眷恋,伴随我度过了我的十余载无知童年。故乡虽然不大,但总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让游子魂牵梦绕。那也便是乡愁,美丽的乡愁。
说实话,直到三个月前,“乡愁”对我来说,仅仅只是虚无缥缈的文学词汇罢了,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只知道它可以是“归雁洛阳边”的企盼,“龙钟泪不干”的悲凉,“相忆在江楼”的温馨以及“月明人尽望”的美好祝愿。但三个月后的今天,身在异乡求学的我,却久久有乡愁萦绕在思绪里。乡愁,这时我想也便是说得清、道得明了。
笼屉里飘来的阵阵香气仿佛在我鼻前回旋,大街上小贩的阵阵吆喝回荡在我的耳边。宿舍里,晚上熄灯后,床上总是辗转反侧,那天时地利人和的景象总是浮现在我的眼前,久久不能散去……
也许,故乡便是你小时候想要离开而长大后却要屡屡盼归的那一方净土。余光中曾经写过:“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我想说的是:“求学时/乡愁是一座高高的秦岭/我在这头/故乡在那头。”
正是因为这丝丝缕缕的乡愁,让我有了独在异乡的勇气,也激励着我不断地奋勇向前。感谢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感谢那乡愁。
乡愁是一首歌,唱尽思念。乡愁是一首诗,颂遍感恩。
家乡之恋,恋山恋水;羁旅之思,思景思人。怀揣这丝丝缕缕的乡愁,我大踏步地走向远方。
常想起村口那棵常青树,那是我美丽的乡愁。
在这安静的夜里,轻轻吟诵起席慕容的《乡愁》,遥寄我的思念: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
我的故乡演讲稿的范文5客居壮乡多年,岁月流逝中,总忆起故乡的美食,齿间的留香,穿肠过肚的痛快,是地域灵魂灼灼其华的外华,是心底乡愁绵绵长惆怅的寄托。
时值清明,在故乡要吃青团丸子,除了青团丸子,艾米菇也是那时的家常,和青团丸子一样鲜绿,都是用艾米汁和米浆调和而成,做工更简单,去菜地里挖艾草,清洗干净,用工具将它的汁液挤压出来,米浆当天制做好,用调料盆将两者混合,搓到柔和为止即可,将它摸成形状,一个接一个放置好,就制作成了生的青团丸子,艾米菇也是同样的方法,二者在气质上都是小家碧玉,艾米菇要比青团丸子更朴素,更接近大众的颜色。
时值清明,在故乡要吃青团丸子,曾记得,母亲一大早就起来做好青团丸子的膜,起火慢蒸,青团丸子在笼里蒸得呼呼地冒着热气,母亲正在生火,如果火候大了,青团丸子的味道就会改变,所以要用小火来蒸,它的味道才能保留,这样,味道闻起来才会香,吃起来才会更酥软,到了正午,青团丸子也差不多得熟了,放学回到家门口,跟我同行的孩子们闻着香味来到了厨房,正是青团丸子飘逸的香味,它们等不及起笼,直接打开笼子,夹起就吃,烫得双脚都跳了起来,我也不例外,被一旁的母亲指责道“你呀!小孩子头的,真是个好吃鬼,看吧!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笑笑的我不说话,我知道母亲里话中有话,心里也没有那么委屈,就因为我是孩子里的那个,母亲罚我清扫后院卫生,正午过后,大家张罗着摆好桌椅,很明显就要开餐啦!
民以食为天,鬼也差不到吧!做一个饱口福的小鬼好玩多,来到厨房看看吃的,青团丸子在灶王爷的炉子上吐着打泡泡小泡泡时,整个故乡都是绿油油的,立咬春卷、立夏吃鸭蛋、端午吃粽子、立秋吃西瓜、中秋吃月饼、冬至喝酿酒……美食让我们记住了中国故乡的很多节日。
美食的张力很大,看到厨房里的采地菜煮蛋熬汤,那是三月三的食物,从脑袋回忆间跳出,家乡各节的美食,农历三月三,采地菜煮蛋熬汤也属于故乡习俗,花香气弱游丝,不静下心怀不会记得它的气味,“弦外之音”是此话的境界,地菜煮蛋,蛋墨绿,豁然如雨花石,祛风去毒,母亲嘱咐,鸡蛋、鸭蛋各吃一个,如此习惯后,颇具有神秘感。用菜地水给孩子们洗澡,一年都不会长痱子和疹子,要少绿绿的草汤,浇出一段清爽舒畅的童年。相比地菜而言,青团丸子的原料是——艾草,像一位优雅的姑娘,文文静静的站在那儿,在太阳底下犹如一位阳光的少年,想象在绿油油的艾草间晒着金色温暖的太阳,看看近旁的美景,远处被太阳照耀得一闪一闪的小河,似夜晚中的星星向你眨着眼睛,何等舒适,洛阳春光无限好!
我喜洋洋的拿出碗来,打了一勺汤喝了起来,这久逢的味道,只有过节才能喝得到,我便更珍惜这次的机会!“好香啊!这是什么味道?”我顺着香味来到姑姑所在的厨房,“姑姑,您是在弄米粉肉吗?”姑姑停下手中的活,“是啊,想吃了啊?准备煮好了,你去后院帮忙吧!等会就可以吃了”我并没有想吃的意思,只是想确定一下而已,我来到后院,看着一群忙忙碌碌的大人们,感觉自己什么都没做,有点不好意思,就去帮了忙,我将厨房的美食一道道放在桌上,感觉自己像古代中的小二在为客人上菜,“青团丸子”“艾米菇”“米粉肉”“地菜煮蛋汤”……等等各种美食。
米粉肉也是清明节大众最喜爱的美食,米粉和五花肉混着蒸,嫩嫩的,像急着想看外面美丽的世界——小草,洒少许紫藤汁,像紫薇花一样的好颜色,米粉肉要趁热吃,能吃出一脸美好幸福来,而我还是偏爱青团丸子和艾米菇,艾米菇吃完的时候,把嘴咧开,吐出绿绿的舌头,去吓唬在摇篮间的婴儿,把婴儿弄哭,我心里感到满足,大家其乐融融的坐在一起吃饭特开心,好的话还得零花钱。一到晚上,用炉里的黑炭涂满脸部,把头发散下来,穿着白大衣,躲着墙角中,不被人发现,看着断断续续来往的亲人们,看到表姐抓住机会,心里偷笑,向前吓去“啊……”表姐的一声尖叫,引起了母亲的注意,纷忙跑过来看是啥回事,表姐被我的装扮吓了一跳,佩服自己此时的装扮,偷笑着,母亲看向我,一眼识破“你多大了还玩这个鬼不鬼的游戏,有没有礼貌啊那你,快向你表姐道歉”“对不起,表姐”表姐摇了摇头,劝母亲不要再骂我,散后,因心情不爽,自己瞬间也明白了事理,心情不好的我,便去吃青团丸子、艾米菇,瞬间心情活跃。
夜,以其深邃迷人;花,以其芬芳醉人;你,以你灵魂撼人。
生,生得灿烂;路,走得坚决。处于迷茫,岸在前方。
赤橙黄绿青蓝紫,彩虹之色;山鸟林水花草木,自然之语。
如若记忆会像沙子般风化,然后风吹即逝,内心深处的至情至善,却在点滴中,在风化中凝固。
台湾与大陆,是至亲一家人。在一起时,可能吵吵闹闹,但在敌人入侵时,又能联手抗敌。
当我降临于世,周围的一切亲切又陌生。我啼哭,唤醒了你的梦。两只小手紧握。我们来自同一个世界,身负重任,选择自己的道路,去往不同的地域。你注定是我生命中的同行者,一个令人向往的神地。
我们一起成长,时光荏苒,你依旧灿烂,不受岁月侵扰。
是谁?用饿狼般的凶恶的眼睛,污秽的双手,贪婪的野心,掠夺了你,在我们的领土上耀武扬威。
他们可曾想过,掠夺的只是你的身体,又怎能撼动你的灵魂?
海浪澎湃激情,那是对罪恶的控诉。无数个日夜,寄托了你多少的哀思,惆怅。在你离家奔波时,我们无不殷切地期盼着你的回归,那一根爱国纽带,把我们紧栓。
我,在海的对岸,双手合十,为你祈祷,企盼你的归来。
我,在天的这头,仿佛只有七月初七,我们才能够相聚。
一抹艳丽的光辉出现在天际,余辉划过,缠绵,如梦一般。
这般惆怅,如漫天的樱花,灿烂过后,总是会凋零,唯有爱的浇灌,才能使这朵花儿重现。
当旭日东升,朝霞红遍天空,你摆脱了枷锁,重归故里。欢声笑语,交织着多少辛酸与泪水。人们紧紧相拥,残缺的一页终于完好。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的爱国之情,令人钦佩。台湾啊,台湾,你又有几次,入我梦怀,在内心深处,悄悄地扎根。
曾几何时,不经意间细数你的纹理。渐渐发现,小小的内心,竟如此细腻。
你摆脱世俗的喧嚣,独居海上,你的富饶羡煞旁人。虽然在海上,却与大陆紧紧相连,割不断的是那份情谊。
台湾啊,你不只是富饶,你孕育了多少文人墨客?我们文化的根还在一起,我们的灵魂是相同的。你的女儿席慕蓉,创作了优美的《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等。它们满载着爱情、人生、乡愁,淡雅剔透,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
台湾啊,你拥有多少迷人的美丽风光?
台湾唯一的天然湖――日月潭,犹如岛上的一颗明珠,安卧在宝岛东北侧,形圆如日,岛西南侧狭长微弯如月,故名“日月潭”。日月潭四周群山环抱,重峦叠嶂,潭水碧波晶莹,湖面辽阔,群山倒映湖中,优美如画。每当夕阳西下,新月东升之际,日光月影相映成趣,更是优雅宁静,富有诗情画意。湖水反衬着碧天,犹如一杯蓝色的鸡尾酒,沁心怡人。有时还有些许的渔民,伐一小舟,行于湖上,拉网收鱼,动静结合,好不融洽!
台湾啊,你有怎样的风土人情?
客家族群胡苗栗县南庄乡精彩的擂茶制作过程,把宝岛风情演绎得那么浓烈,那么香漫。此时,呼吸着山谷中清新的空气,品一品客家擂茶,浑身都觉得舒坦。令人眼花缭乱的台湾工业观光旅游――百年酱油工厂技艺,百年酒厂酿造过程,铅笔工厂的精细画卷――无不让人感受到台湾人经营和生活的真实状态,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打开心灵的一扇扇窗户。
曲曲折折,坎坎坷坷,风风雨雨,笔墨丹青,恣意游走天涯的妙笔勾勒出多情多义的人生。欢欣鼓舞,涅重生的背后是同心协力的魂灵。将飘零残缺的篇章重新组合,紧凑的轮廓两手相接,金光乍现,一只雄鸡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一颗颗红心向她靠拢,组成鲜艳的五星旗帜。
记得,你我同在台湾,你永远在我的心中驻足。
落日熔金,暮云四合,纤云无语,草也沉默。轻轻的风拂过,让人想起了你。那美丽的湖水旁,伴随着飘摇的金柳和飞过的彩蝶,我细细地品味着那段历史,那段令人惊心的时光。
仿佛,一切都如初现,而我们的相识,在书签中停滞。
你,不是一个名词,在我心中,你是一个奇迹。
一、学生远离当代诗歌的原因
1.当代诗歌在教材、考试中面临一个无足轻重的地位。以苏教版教材为例,三年初中所选的当代诗歌作品仅18首,平均一年仅学6首,可想而知,这微不足道的数量,如何激发学生喜爱当代诗歌,又如何从当代诗歌中汲取语言的精妙,感悟到诗人的人格魅力。在随机选取的08年中考试卷上,40份中考试卷仅有3份中考试卷涉及了当代诗歌的鉴赏。而在中考试卷份量最重的作文一项,40份中考试卷中居然有34份试卷不允许写作诗歌,占全部试卷的83%。这样,当代诗歌的教学在现实面前是苍白无力的,当代诗歌在教材、考试中所处地位决定了它在语文教学中必然处于边缘化地位。学生接触不到优秀的当代诗歌作品,平时教师也很少传授写作当代诗歌的技巧,学生远离当代诗歌也就不足为奇。
2.许多语文教师缺乏当代诗歌的鉴赏水平,更不用说去创作当代诗歌。许多语文教师对当代诗歌的发展历程,主要作家、作品、流派知之甚少,对当代诗歌的发展趋势漠不关心,对其他国家的著名诗人作品更是无从谈起,许多老师只能从指导学生朗读,挖掘主题去指导学生,例如最正统的朦胧诗人顾城,他的诗善于通过扑朔迷离的意象创造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和探求,在许多奇特的想象和丰富的联想中蕴藏深刻的思想主题。他的经典作品《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一代人》、《远和近》等,如果教师不能把握诗人的创作个性,艺术气质以及天赋才华等,不知道诗人眷念不忘的浓郁的理想主义,和一片宁静的内心天地,如何去引导学生去咀嚼诗人丰富的、深刻的语言,去领悟诗人那张扬的个性的内心世界。教师对当代诗歌缺乏兴趣,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学生对当代诗歌的兴趣。
3.学生的功利性学习导致对当代诗歌的兴趣异常淡薄。日益沉重的应试压力迫使学生只能功利性学习,没有时间去阅读那触及灵魂的诗歌。并且大众传媒庸俗的语言、喧嚣的场面,不断刺激学生的感官。网络游戏,视频聊天让学生找到了容易发泄自己情感的平台,这时候能把学生拉回到平静的书桌已经很不容易。还要他们去阅读那些充满扑朔迷离的意象,隐秘的诗人情感的当代诗歌,实在是勉为其难。
4.有些当代诗歌的主题晦涩难懂,诗的跳跃性很大,诗句与诗句、意象与意象之间有很大的空间地带。造成学生难以理解,只好远离诗歌。例如舒婷的《致橡树》诗句:我如果爱你――/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诗人连续用了二个“如果”、二个“决不”二个“也不止”的句式,组合成了一个意象群,但结尾的两个意象:甚至日光/甚至春雨。其句子的整饬突然中断,给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学生如果不能很好的理解这种思维的跳跃,就会渐渐失去对当代诗歌的兴趣,从而远离当代诗歌。
二、加强当代诗歌教学的策略
种种因素导致学生对当代诗歌缺乏深刻理解,使学生对当代诗歌缺乏兴趣,如何让学生接触当代诗歌、喜爱当代诗歌呢?从而让当代诗歌走进学生的心灵。我认为从三方面入手:
1.教材编写者从小学、初中、高中不同时段的学生特点出发,编写适合学生阅读的当代诗歌。可先选择部分通俗易懂,有一定代表性的作品推荐给学生,比如汪国真的《热爱生命》、《感谢》,艾青的《礁石》,徐志摩的《沙扬娜拉一首》,席慕蓉的《乡愁》等等。首先让学生喜爱当代诗歌,能真正从当代诗歌中体会到纯洁的友谊,追求美好的生活,深沉的哲理。更要在课外读物中加大当代诗歌的比例。考试中适当放宽要求,允许学生去写作当代诗歌。并且让学生得到合适的分数。
2.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带领学生去体会当代诗歌的妙处。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老师在教授时,首先从形式入手,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全诗四行一节,每一节的诗行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节押韵,逐节换韵。叠词的使用,更增强诗的节奏感。无疑给人一种“建筑的美”。这就是当代诗歌的外观的美、形式的美。教师更关键之处是在让学生明确徐志摩是一个有独立个性的人,他崇拜大自然,他与康桥似乎有本能的感应和认同。在康桥的柔波中,“甘心做一棵小草”。康桥又是徐志摩的精神归宿所在,《再别康桥》这首诗已经成为一个对于精神归宿的文化符号,我们每个人都会从这首诗中感受到面对精神归宿时的心灵的平静。这样,学生才真正走进徐志摩的心中,感受到当代诗歌的魅力。教师课后再拓展阅读,让学生去阅读徐志摩的《沙扬娜拉一首》、《沪杭车中》、《雪花的快乐》。学生对当代诗歌的兴趣就会浓厚,就会自然走近当代诗歌。
3.语文教师还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去感受当代诗歌。课外阅读中可以指导学生抄写自己喜爱的当代诗歌,向其他同学推荐当代诗歌作品。组织文学社,先让部分喜爱当代诗歌的学生集中起来,创造一个好的氛围,由点到面,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到欣赏、写作当代诗歌的队伍中来。文学社也可以邀请当代诗人开设讲座,向学生传授写作技巧,学写当代诗歌。共同来探讨当代诗歌的写作问题,真正让学生得到写作诗歌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