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信息技术试题

信息技术试题

时间:2023-05-29 17:49: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信息技术试题,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信息技术试题

第1篇

命题指导思想

信息技术课程来说,如何在纸笔测试的基础上实现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评价是一个关键的问题。笔试型试题的指导思想应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过程化、人性化、面向三大目标。

1.过程化

过程化,是指学生在解题时,必须基于已有的经验,在大脑中虚拟地“操作”信息技术工具去经历解决问题的步骤与环节。将这句话分解,我们可以分析出过程化有两个要素:首先,学生必须有相应实际使用经验,而非死记硬背的静态知识;其次,学生无法用头脑里原有的知识或经验直接解决,必须根据解决问题的需求在头脑中虚拟地构设操作步骤后,方能得出答案。

优点:在大规模的信息技术总结性评价中,这种不依赖计算机的过程化试题可以替代机考中的操作题,实现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蕴含其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的考查。这种考试方式回避了硬件条件的差异及大规模机考所面临的风险以及组织上的困难,从而为信息技术课程总结性评价争取了更大的空间。

2.人性化

人性化在题目设计及判分上均有体现。在题目设计上,应超越教材,超越工具软件;尊重学生操作习惯的个性化,贴近学生操作与使用的经验,语言形象亲切,问题指向明确;在判分上,采取宽松的态度。

超越教材。一方面,新课程倡导的多套教材使得评价内容必须超越某本具体的教材,我们必须提取出所有教材的共性作为评价的基本指向。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对生产、生活的全面渗透,使得新的技术和应用不断涌现,已有教材显然不能囊括所有。因此,信息技术总结性评价不囿于具体的教材内容,任何能够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形成的方法和知识都可以列为评价的内容,信息技术的任何新的应用情境都可以作为题目设置的依据。

超越具体软件。实际使用中的工具软件是多种多样的,如果在评价中指定一种工具就会有失公平。同时,我们也要谨防出现将教学手段误作为教学目标的错误,避免出现以对工具软件使用能力的评价取代对信息技术能力的评价的现象的发生。在命题中,我们应尽量避免对具体工具软件使用方法技巧的考察。应该尽量总结出同类工具软件的共性,以这些共性的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

超越硬件的限制。由于受各个地区的经济条件的影响,计算机的档次差别也非常大,在有些内容的学习上就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例如人工智能。如果命题时涉及的问题太尖端了,对一些贫困地区的孩子来说就不太公平,毕竟可能有些东西他们见都没见过。因此命题时,应尽量找一些通用的比较不受硬件条件限制的知识点,这样相对来说比较公平一点。

贴近生活。是将题目的情境设置得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语言亲切,符合中学生的语言风格习惯。可以配以题干中前后文的说明,使得指向明确,必要时还可以给出答题示例,最大程度地将问题规范化,避免歧义。

3.面向三大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目标既是教学的指导,也是评价的指导。然而,在总结性评价命题中如何实现这些目标,特别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难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并不是简单地讲被评价对象的觉悟有多么高、世界观多么正确,而是被评价对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认识和把握能力,人格发展的健康与完善等等。我们应该把这三大目标全部统合起来考虑。

试题类型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从主观-客观的维度上,将试题类型分为客观题、半客观题、微型主观题、主观题四类更为合适。

1.客观题

客观题的答案是不依赖评卷人员和考生的意志而客观存在的,并且答案唯一(评分不受主观因素影响,可以使用机器阅卷)。其最为显著的特点是:答案具有客观性、唯一性。客观题的题型较多地采用选择题、判断题、连线题等形式,也有采用填空题和简答题的形式。

客观题的优势:利于考查《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知道或者识记的基础知识,用客观题考查比较合适;利于提高试卷信度,客观题一般题干简短,答案确定,答题者阅读、思考时间短,答题内容少,能够在较短时间完成较多的题量;易于准确把握难度,客观题的答案客观、唯一,出题者易于把握难度指标。

2.半客观题

半客观题是介于客观题和主观题之间的一种试题,形式如简答题、填图题、综合填空等,设计时可事先给定一定数量的可接受答案,正确的答法或表述虽不是唯一的,但在很小的范围之内,只要与所给的正确答案中的某一个相同,就认为答对了,给满分,否则就判为错误,不给分。由于没有酌情加分或者扣分的问题,不会出现评分宽严不一,因此评分信度高。

半客观题的优势:半客观题完全具有客观题的优点,与客观题不同的是半客观题在命题中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它可以同时提供多个不同的途径和方法,供答题者选择,答卷时只要答其中之一即可。与主观题相比,半客观题的区分度较高。

3.微型主观题

第2篇

关键词:学业水平测试;考试技巧;陷阱

中图分类号:TP309.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2)05-0000-02

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简称IT)特指与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相关的技术。信息技术教育不是单纯技术教育,也不是以信息技术研究和开发为目标的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由信息技术课程和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两大部分组成。信息技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人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为学习者提供资源和环境,具有与其他科学整合的特性,是学习者全面持续发展的可靠保障,是教育走向信息化、产业化、民主化、经济化的支持性技术基础。因此目前我国已将信息技术教育纳入到中小学必修课程之中,并已作为高中会考学科之一。

从历年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选择题和操作题的比例中,我们不难看出,操作题的成败对考试的通过与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使在选择题中,识记的基本概念理论所占的比例也很小,大多数题目还是要理解,以实用为主,所以说学生操作能力的强弱对考试成绩的影响非常大。

普通高中的学生学习时间紧张,学习任务繁重,进行信息技术操作实践的机会和时间相对而言较少,要想顺利通过考试也有一定的难度。虽然说学习和考试并不捷径可走,但是操作题的掌握,除了平时不断地练习以外,教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考试技巧,以期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试题中的操作题部分其实说难不难,说易不易。设置了相当多的“陷阱”让学生上当。学生只要一个粗心,一个不查,就很容易中招。下面笔者就来大致讲解下如何应对这些“陷阱”!

Outlook Express操作题。

注:正文内容中所有标点符号均须在全角状态下输入。

1.打开收件箱,阅读主题为“班级通知”的邮件。

2.答复此邮件,主题:“通知收到”;正文:“通知已收到,谢谢!”。

3.设置邮件发送优先级:高。

4.发送邮件。(注:该步骤同样积分)

【解析】本题属于Outlook Express邮件发送类试题,考察学生对邮件发送和接受的认识。此类试题程序在真实环境中很难讲解操作,而考试的虚拟环境也不常见,平时相对而言就练习得较少,因此学生对此类试题较为陌生,觉得有些难度。

打开收件箱和阅读邮件这两步操作大部分学生都没问题,关键是转发或者答复邮件,大部分学生都觉得无从下手。其实这里解题就有一个诀窍。学生打开邮件后,一般默认处于小窗口状态。在小窗口中,很多工具栏都不显于前,这样一来,就有很多学生因为不熟悉而找不到,最终而失分。但是只要你把窗口最大化,所有的工具栏都一目了然,学生自然很快就能找到操作点,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平时总是跟学生强调要把窗口尽量最大化的根本原因。

选手编号 加工件数 次品数 每件成本价 每件正品

售出价 正品创

造价值 次品损

失金额 实际

价值

1001 980 21 20 25 4795 420 4375

1002 889 14 20 25

1003 1002 30 20 25

1004 758 2 20 25

1005 998 22 20 25

1006 906 16 20 25

打开文件,进行以下操作后并保存。

1.按公式“正品创造价值=(加工数-次品数)×(每件正品售出价-每件成本价)”计算“正品创造价值”,并填入表格“正品创造价值”字段;

2.按公式“次品损失金额=次品数×每件成本价”计算“次品损失金额”,并填入表格;

3.按公式“实际价值=正品创造价值-次品损失金额”计算“实际价值”,并填入表格“实际价值”字段;

4.将操作结果以原文件名存盘退出。

【解析】本题属于Excel题,考察学生对excel公式、函数的应用,以及文件的保存类操作。此类易错题型历来是考试的重点,解题的关键点在于你要看清题目,究竟是要用公式做,还是用函数,还是两者相结合。学生只有将题目要求了解清楚,才能有针对性地下手。从学生的情况来看,学生对于函数的操作掌握得还是比较好的,问题出在对于公式的应用上面。何谓公式,就是让学生在试题中采用数学公式的方法来进行解题。虽然学生对公式不陌生,但是公式的应用却是非常烦琐的,不仅得注意符号、括号,还得把握好相对地址和绝对地址的引用。一个不慎,便容易出错。解决此类试题的关键在于一要仔细分析好题目,二要细致做题,保证输入不出错,那么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打开文件,进行以下操作后并保存!

1.在“插入图片位置”提示文字处插入图片01.png,并删除上述提示文字;

2.将表格边框颜色为红色的表格边框粗细设为1;

3.在head区插入如下一段CSS代码(该段代码保存在此文档中),并保存;

4.在源文件中适当位置插入如下一段代码,用以实现在页面上方显示滚动字幕“Welcome to my homepage“;

5.将源文件中另一条滚动字幕“欢迎进入―科技林苑!”的字体由“隶书”改为“宋体”,字体大小改为6,滚动方向改为向左;

6.将网页标题“Welcome”改为“欢迎页”。

【解析】本题属于FrontPage题,考察学生对FrontPage中图片的插入,以及源文件代码的插入,修改。此类易错题型也是考试中的常考知识点,。学生平时练习较多。出错主要在于代码题,代码对于选修网络技术的学生而言,的确较为陌生,也很有难度。心理上本身的胆怯,再加上试题的多变,常常让学生对此类试题叫苦不迭。其实此类试题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只要看清题目,并确定究竟是要在body还是在head区域插入代码即可。基本上除了少数讲清楚是在head中插入的,大部分的代码都需要在body中插入,毕竟这是网页的主体部分。其实只要观察便会发现,此类题型中在需要插入代码的地方都会有空格,这是解决此类题目的一个“小诀窍”。另外此类试题中一个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在于网页标题的更改。如我们需要把标题从welcome改成欢迎页,大部分学生会直接把试题中的welcome!都全面删除,改成“欢迎页”,这样就完全错误了,其实只需要把welcome改成相对应的“欢迎页”就行,感叹号还得保留。真的是“一号之差”,而且是“差之毫厘,失之千厘”啊!

在考试中,其实像以上易错题型还有很多。但是只要我们做到细心细致,相信无论再难的题目我们都是能找到突破点,从而进行解决的。信息技术的学习其实是一个多看多听多练的过程,而且软件和软件的操作中都有很强的兼容性。因此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应努力培养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各个知识点进行好总结归纳,让我们的学生有更强的能力来应对考试中越来越多的“陷阱”。

参考文献:

[1]张晓涛.2012年江苏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说明.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2]2011年江苏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说明.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3]查有梁.教育建模[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第3篇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是当前最先进的最广泛应用的科学技术。而教育,作为一个国家发展、民族素质提高之本,应该与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以更有效地施行教育这一活动,培养高素质人才,创造更高的科技水平。所以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李天顺在《落实‘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说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是改革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

信息技术是教学多要素、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科学化、艺术化、民主化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又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是实现教学科学的艺术化和教学艺术的科学化的完美融合。

信息技术运用到高考复习备考中更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结合我所带09级学生在复习时我很好的利用了网路资源为第二轮复习提供了条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总结:

(1)对每一个模块复习过程中,我都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搜索下 载各名校专家对此模块的知识总结,方法的点拨,试题的采选,很好的弥补了所定二轮资料的局限性,从而做到有效的复习备考。

(2)阅读题方面我主要通过网络下载一些名家的作品让学生训练,找了几套文言文预测试题,这样既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又可以提高阅读水平。

(3)在写作方面,我主要利用网络查找名家对写作的指导点评,下载写作素材,例如08年感动人物,名言警句格言,有关的素材链接针对不同的题材的写作方法进行搜素并传授给学生;找08年高考满分作文进行点评从中吸取经验;搜素了各名校对明年高考作文的预测训练题,指导学生进行有步骤的写作训练;在网络上查找今年的社会热点问题给学生提供了写作素材,并进行训练。从网路上选取09年高考作文的预测,给学生打印复印了天利网对09年作文的预测12题,并且有写作提示,素材链接。从网上下载一些有关的新材料作文,让学生借鉴,练笔。从09年的高考学生对作文的反馈,他们觉得今年高考作文就是咱们平时训练的那样,读懂材料,确立观点,抱着材料打滚。我觉得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效整合对今年的作文训练有不可磨灭的功劳。

(4)学校进行的模拟试题我也是通过网络将各大名校的模拟试题进行有选择性的筛选重新组合一套适合我们学生的试题。我每次都是下载最少四套题重组一套我们的模拟测试题。我利用学校购买的北京101网,我注册了高考全品网、高考天利网、高考语文教学资源网。湖北的罗爱群的《高考教练》邮箱联系。今年高考填写名句的《论语-子罕》是《高考教练》给我的发《金太阳09年高考预测》四套题之三的原题。从09年当时西工大附中的尖子生都认为今年的名句填写太偏,他们都没能拿回来这两分。而我们利用了信息技术却着了高考原题。所以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效整合对我们的教学帮助很大,值得我校推广。

(5)利用网络我还搜素最新高考信息与动态,为今年的高考打好基础。

总之,本学期我利用信息技术为语文复习备考做了很好的服务,对作文、名句填写的帮助最大,从学生的估分来看语文考的还较满意。学生均分达到112分。

根据我的实践,我觉得我们在高三复习备考的过程中能够很好的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不仅有利于教学,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为我们与各地的名师沟通搭建了平台,为复习备考储备了资源。希望高三的语文老师吸取我的经验,很好的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前程增光添彩。

第4篇

【关键词】专题探究式学习;几何画板;初中函数图像性质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的现状与困惑

初中数学传统教学采用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解新知、练习巩固、布置作业。它的优点在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间接性知识,其弊端在于忽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1]。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为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同时成为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和实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方法。

通过目前的调查与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开展情况不尽如人意。这与面对应试考试,信息技术对考试分数的提高表现不佳有一定关系。那么如何做好教学改革创新和保证学生考试分数是广大教师对课程改革的困惑与难点。本文从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分析,教与学两个角度设计研究,传统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试以解决课程改革与应试考试之间的沟壑。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

何克抗指出,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主要有:探究性模式、专题研究性模式和创新思维教学模式。探究性模式适用于学科知识点的常规教学,专题研究性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本人教学实践发现,将探究性模式和专题研究性模式运用于数学教学是达到高层次学习目标的有效途径。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置身于教师创设的综合性专题与问题情境中,针对特定的专题开展探究式学习。这与常见的教师给一定范围和题目,学生利用各种资源学习的探究式教学不同,学习内容与资源因教师的设计而更具体与可执行性。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的迷失和茫然,使探究式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其教学实施过程如下图所示。

(三)几何画板作为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工具

几何画板是一款数学辅助学习软件,它在精确性与科学性上符合数学学科本身的严谨性。课堂上采用几何画板来说明几何关系和函数性质能够使原本抽象的图形或概念形象化,有助于学习者直观学习。

利用几何画板创设一个数学探究式学习环境,能发挥其深层次学习辅助功能。把几何画板和问题解决有机地结合起来开辟一个“做数学”的有力平台,对这个平台的使用能极大地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无疑是对数学教学的促进[4]。

二、初中函数图像性质专题探究式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的学习,学生在初一、初二的时间内,学习不同分类的知识模块,初三的学习则是需要整合与总结。学生若缺乏总结整合的能力,中考的综合题目就会束手无策,就像零散的铁环,没有链起来,在考试这个战场中无法成为利器一般。如何做数学,将知识模块链接起来,对于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层次的教学目标提高起着重要作用,也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综合性的考试题目。

(一)学习内容分析

初中函数内容主要有三个分块: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与二次函数。学生在单分支学习完每块内容后,需要将三块知识综合起来才能达到综合能力要求。在考试中多以综合题目形式来考察其掌握情况,大多数学生不擅长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面这些试题难以把握其中的规律和联系、知识的联接性和迁移性较低。因此学生在解决此类题目时得分率低且极易盲目解题。其中以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结合最为常见,本研究针对初三年级学生,围绕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开展专题探究式教学,尝试传统方式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帮助学生将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这两个单独的知识环链起来。

(二)具体的教学设计方案

专题内容及过程: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专题主要研究两者图形特点和交点问题。学生使用几何画板验证完推理和计算结果后,配以试题训练,实现由视觉上的感官刺激转化为数理逻辑推理训练,将理论获得升华为实践训练。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要求达到掌握程度,即在理解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基础上,把二者的规律和解题技巧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过程与方法要求达到探索程度,即主动参与专题探究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与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达到感悟数学的空间变化与逻辑推断,获得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环境:计算机教室;Windows操作系统;几何画板软件。

表1 专题探究学习任务表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图像性质

模块一:函数图像与参数之间的关系:

①对于一次函数y=ax+b的图像,参数a影响图形的:

a的值越大:a的值越小:

(图像象限、增减性、与x轴、y轴截距、倾斜度)

②对于一次函数y=ax+b的图像,参数b影响图形的:

③对于二次函数y=ax2+bx+c图像,将其化简为顶点式,并研究其对称抽与最值

参数a、b、c对函数图像的影响:

(对称轴、最值、与x轴的交点、与y轴的交点、开口方向)

练习试题(例):直接写出y=ax2+bx+c的三个性质,如对称轴、最值、顶点坐标。

模块二: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交点

通过移动参数值,并计算哪些情况下,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有一个交点、两个交点、没有交点。结合函数图像和代数运算,同时开展。

并最终以代数运算的方式进行步骤说明;

练习试题(例:2010·梧州中考试卷23题)

模块三:在一定的定义域范围内,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最值

两个图像有两个交点、一个交点、没有交点时,最大值和最小值在何处取得。

先观察图像,再做试题.

练习试题(例:2008·温州中考试卷23题)

(三)教学专题准备与任务设置

1.教师问题情境创设

教师基于几何画板软件,创建坐标系,并设置参数动点A、B、C,创建函数,y=ax+b,y=ax2+bx+c绘制函数图像,并设置隐藏。

2.任务表设计

教学活动基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采用任务驱动模式,开展探究。专题由图像性质和参数的关系、函数交点问题、最值问题,三个问题支撑。三个问题模块中,每个模块由性质考察与验证、中考试题训练两部分组成(见表1)。

(四)教学流程

教师教学流程:1.发掘专题;2.围绕专题设计任务表,创设问题探究情境;3.为学生分组,布置探究任务;4.在探究学习的过程,指导学生;5.评价学生探究过程与结果;6.总结教学结果促使学生完成知识联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像是网络游戏开发者,为学生开发游戏环境并设置重重关卡,同时又提供线索与技能助其通关,最后为各玩家提供评价反馈。

学生学习流程:1.几何画板配合传统试题训练,展开专题探究学习;2.独立学习、小组讨论学习,并交流展示探究成果;3.完成知识模块化与知识联结。学生如同游戏玩家,需要自己独立或者组队完成通关,体验游戏带来的娱乐过程,并展示自己的胜利成果。

三、教学反思

(一)教师教学的方法

在与数学教师交流中,多数教师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成绩帮助大,甚至认为信息技术带来的只是形式多于内容,没有起到锻炼学生逻辑推理能力与书写解题思路能力,只是加强了视觉刺激。这与考试为纸质界面,与计算机界面的操作与体验不同有关,这和习惯了计算机打字,手写能力变差一样。因此,教师在开展探究学习时,围绕的专题,需要有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综合。

几何画板支持下专题探究式的教,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带来满足教学内容的直观性与丰富性,但不代表代替了传统的教法。以上教学设计中,就利用信息技术去弥补传统教学对函数图像不直观、缺乏变化等缺点,而传统的试题讲解和教师的板书,又能弥补基于计算机操作对考试环境中的纸质书写的不足。这个弥补点与结合点的寻找与确定,是开展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点。

(二)学生学习的方法

专题探究式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下通过教师讲授而获得的抽象、过度概括化的生硬知识,能促使学生知识内化,并有效地运用到实际情景与综合问题中去。也不同于基于几何画板单纯的体验式教学,因围绕专题并配合试题训练,学生基于几何画板的操作是为最终在考场上会做综合性试题服务。学生探究学习过程中,在获得理论的同时,加强试题训练,完成知识的迁移和联系,将头脑中原本的独立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

四、小结

传统教学的优势与信息技术的优势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既能最大实现整合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同时增加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主动性,配合对应的试题训练,保证学生在考试中依然领先。这种结合与配合,在几何画板软件的支持下,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朝向高能力、高分数的目标发展。

参考文献:

[1]应茜.利用几何画板辅助初中函数教学的实践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0.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1).

第5篇

会考时间

2019年夏季甘肃平凉高中会考时间安排在2019年7月3日-5日,每场考试时间为60分钟。

一、普通类考试科目及时间安排

  科目 考试日期 考试时间 备注 夏季学考 信息技术 7月3-5日 按照《关于做好2019年甘肃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工作的通知》执行。 语文 7月1日 9:00-11:00 1.主要面向高二年级考生,允许高三年级学生及往届结业学生参加考试。

2.思想政治和历史科目为开卷考试,其余科目为闭卷考试。

3.外语不设听力测试。

4.考试时间:语文120分钟,其他科目90分钟。 数学 7月1日 15:00-16:30 生物 7月2日 8:00-9:30 外语 7月2日 10:30-12:00 思想政治 7月2日 15:00-16:30

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试卷的考试科目及时间安排

(一)以藏文答卷为主,加试汉语文的考生

  科目 考试日期 考试时间 备注 夏季学考 信息技术 7月3-5日 按照《关于做好2019年甘肃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工作的通知》执行。 藏语文 7月1日 9:00-11:00 1.主要面向高二年级考生,允许高三年级学生及往届结业学生参加考试。

2.思想政治和历史科目为开卷考试,其余科目为闭卷考试。

3.英语不设听力测试。

4.考试时间:藏语文、加试汉语文120分钟,其他科目90分钟。 藏数学 7月1日 15:00-16:30 藏生物 7月2日 8:00-9:30 英语 7月2日 10:30-12:00 藏思想政治 7月2日 15:00-16:30 加试汉语文 7月3日 9:00-11:00

(二)以汉语答卷为主,加试藏语文的考生

  科目 考试日期 考试时间 备注 夏季学考 信息技术 7月3-5日 按照《关于做好2019年甘肃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工作的通知》执行。 语文 7月1日 9:00-11:00 1.主要面向高二年级考生,允许高三年级学生及往届结业学生参加考试。

2.思想政治和历史科目为开卷考试,其余科目为闭卷考试。

3.英语不设听力测试。

4.考试时间:语文、加试藏语文120分钟,其他科目90分钟。 数学 7月1日 15:00-16:30 生物 7月2日 8:00-9:30 英语 7月2日 10:30-12:00 思想政治 7月2日 15:00-16:30 加试藏语文 7月3日 9:00-11:00

(三)蒙文:以蒙语答卷为主免试外语,加试汉语文的考生

  科目 考试日期 考 试 时 间 备注 夏季学考 信息技术 7月3-5日 按照《关于做好2019年甘肃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工作的通知》执行。 蒙语文 7月1日 9:00-11:00 1.主要面向高二年级考生,允许高三年级学生及往届结业学生参加考试。

2.思想政治和历史科目为开卷考试,其余科目为闭卷考试。

3.考试时间: 蒙语文、汉语文120分钟,其他科目90分钟。

4.蒙文(含汉语文)试题单独命制。 蒙数学 7月1日 15:00-16:30 蒙生物 7月2日 8:00-9:30 蒙思想政治 7月2日 15:00-16:30 汉语文 7月3日 9:00-11:00

考试科目

夏季学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英、日、德、法)、生物、思想政治;藏语文、藏数学(翻译卷)、英语、藏生物(翻译卷)、藏思想政治(翻译卷)、加试藏语文、加试汉语文;蒙语文、蒙数学、蒙生物、蒙思想政治、汉语文;信息技术。

考试形式

考试采取无纸化形式,由计算机随机抽取试题,学生在计算机上现场答题,计算机自动评卷。每个考生只有一次考试机会。

考试范围

考试范围包括《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信息技术科目1个必修模块和前3个选修模块的有关内容。必修模块为所有学生的必考内容,同时每个学生必须在“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和“网络技术应用”3个选修模块中任选一个模块作为自己的选考内容。

试卷包括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满分100分。第一卷为必修模块内容,满分70分;第二卷为选修模块内容,满分30分。第一卷和第二卷试题要求全部作答,考生根据本人选修模块答第二卷试题。

考场设置

为加强信息技术学考管理,考试管理部门要统筹辖区学校计算机的配置数量,对考场进行适度集中。考点学校负责提供考试所需的计算机教室和设备,并组织学生参加考试。

场次安排

原则上考试每天安排6场,3天完成。每天考试时间为7:30至18:30。如不能按时完成确需延考的学校,须在6月26日前逐级申报延考申请,经省教育考试院同意后方可延考。

模拟训练

为检测学校机房设备运行状况,保证学生熟悉考试环境,信息技术学考组织考前模拟训练。没有采集图像信息的考生不能参加模拟训练。训练时间为5月14日-6月26日,模拟训练数据包从考务平台下载。

考试要求

1.7月1日,考点技术人员负责从考试平台下载考场数据包,导入到相应的监考机,并打印考生登录密码,下发至每个考生。

2.7月3日,各考点准时开考。每天考试结束后按要求将考试结果文件上传至考务平台,并做好数据信息的备份工作。

第6篇

会考时间

2019年夏季甘肃武威高中会考时间安排在2019年7月3日-5日,每场考试时间为60分钟。

一、普通类考试科目及时间安排

  科目 考试日期 考试时间 备注 夏季学考 信息技术 7月3-5日 按照《关于做好2019年甘肃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工作的通知》执行。 语文 7月1日 9:00-11:00 1.主要面向高二年级考生,允许高三年级学生及往届结业学生参加考试。

2.思想政治和历史科目为开卷考试,其余科目为闭卷考试。

3.外语不设听力测试。

4.考试时间:语文120分钟,其他科目90分钟。 数学 7月1日 15:00-16:30 生物 7月2日 8:00-9:30 外语 7月2日 10:30-12:00 思想政治 7月2日 15:00-16:30

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试卷的考试科目及时间安排

(一)以藏文答卷为主,加试汉语文的考生

  科目 考试日期 考试时间 备注 夏季学考 信息技术 7月3-5日 按照《关于做好2019年甘肃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工作的通知》执行。 藏语文 7月1日 9:00-11:00 1.主要面向高二年级考生,允许高三年级学生及往届结业学生参加考试。

2.思想政治和历史科目为开卷考试,其余科目为闭卷考试。

3.英语不设听力测试。

4.考试时间:藏语文、加试汉语文120分钟,其他科目90分钟。 藏数学 7月1日 15:00-16:30 藏生物 7月2日 8:00-9:30 英语 7月2日 10:30-12:00 藏思想政治 7月2日 15:00-16:30 加试汉语文 7月3日 9:00-11:00

(二)以汉语答卷为主,加试藏语文的考生

  科目 考试日期 考试时间 备注 夏季学考 信息技术 7月3-5日 按照《关于做好2019年甘肃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工作的通知》执行。 语文 7月1日 9:00-11:00 1.主要面向高二年级考生,允许高三年级学生及往届结业学生参加考试。

2.思想政治和历史科目为开卷考试,其余科目为闭卷考试。

3.英语不设听力测试。

4.考试时间:语文、加试藏语文120分钟,其他科目90分钟。 数学 7月1日 15:00-16:30 生物 7月2日 8:00-9:30 英语 7月2日 10:30-12:00 思想政治 7月2日 15:00-16:30 加试藏语文 7月3日 9:00-11:00

(三)蒙文:以蒙语答卷为主免试外语,加试汉语文的考生

  科目 考试日期 考 试 时 间 备注 夏季学考 信息技术 7月3-5日 按照《关于做好2019年甘肃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工作的通知》执行。 蒙语文 7月1日 9:00-11:00 1.主要面向高二年级考生,允许高三年级学生及往届结业学生参加考试。

2.思想政治和历史科目为开卷考试,其余科目为闭卷考试。

3.考试时间: 蒙语文、汉语文120分钟,其他科目90分钟。

4.蒙文(含汉语文)试题单独命制。 蒙数学 7月1日 15:00-16:30 蒙生物 7月2日 8:00-9:30 蒙思想政治 7月2日 15:00-16:30 汉语文 7月3日 9:00-11:00

考试科目

夏季学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英、日、德、法)、生物、思想政治;藏语文、藏数学(翻译卷)、英语、藏生物(翻译卷)、藏思想政治(翻译卷)、加试藏语文、加试汉语文;蒙语文、蒙数学、蒙生物、蒙思想政治、汉语文;信息技术。

考试形式

考试采取无纸化形式,由计算机随机抽取试题,学生在计算机上现场答题,计算机自动评卷。每个考生只有一次考试机会。

考试范围

考试范围包括《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信息技术科目1个必修模块和前3个选修模块的有关内容。必修模块为所有学生的必考内容,同时每个学生必须在“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和“网络技术应用”3个选修模块中任选一个模块作为自己的选考内容。

试卷包括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满分100分。第一卷为必修模块内容,满分70分;第二卷为选修模块内容,满分30分。第一卷和第二卷试题要求全部作答,考生根据本人选修模块答第二卷试题。

考场设置

为加强信息技术学考管理,考试管理部门要统筹辖区学校计算机的配置数量,对考场进行适度集中。考点学校负责提供考试所需的计算机教室和设备,并组织学生参加考试。

场次安排

原则上考试每天安排6场,3天完成。每天考试时间为7:30至18:30。如不能按时完成确需延考的学校,须在6月26日前逐级申报延考申请,经省教育考试院同意后方可延考。

模拟训练

为检测学校机房设备运行状况,保证学生熟悉考试环境,信息技术学考组织考前模拟训练。没有采集图像信息的考生不能参加模拟训练。训练时间为5月14日-6月26日,模拟训练数据包从考务平台下载。

考试要求

1.7月1日,考点技术人员负责从考试平台下载考场数据包,导入到相应的监考机,并打印考生登录密码,下发至每个考生。

2.7月3日,各考点准时开考。每天考试结束后按要求将考试结果文件上传至考务平台,并做好数据信息的备份工作。

第7篇

【会考安排】

(一)考试时间

2019年7月3日-5日,每场考试时间为60分钟。

(二)考试形式

考试采取无纸化形式,由计算机随机抽取试题,学生在计算机上现场答题,计算机自动评卷。每个考生只有一次考试机会。

(三)考试范围

考试范围包括《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信息技术科目1个必修模块和前3个选修模块的有关内容。必修模块为所有学生的必考内容,同时每个学生必须在“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和“网络技术应用”3个选修模块中任选一个模块作为自己的选考内容。

试卷包括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满分100分。第一卷为必修模块内容,满分70分;第二卷为选修模块内容,满分30分。第一卷和第二卷试题要求全部作答,考生根据本人选修模块答第二卷试题。

(四)考场设置

为加强信息技术学考管理,考试管理部门要统筹辖区学校计算机的配置数量,对考场进行适度集中。考点学校负责提供考试所需的计算机教室和设备,并组织学生参加考试。

(五)场次安排

原则上考试每天安排6场,3天完成。每天考试时间为7:30至18:30。如不能按时完成确需延考的学校,须在6月26日前逐级申报延考申请,经省教育考试院同意后方可延考。

(六)模拟训练

为检测学校机房设备运行状况,保证学生熟悉考试环境,信息技术学考组织考前模拟训练。没有采集图像信息的考生不能参加模拟训练。训练时间为5月14日-6月26日,模拟训练数据包从考务平台下载。

(七)考试要求

1.7月1日,考点技术人员负责从考试平台下载考场数据包,导入到相应的监考机,并打印考生登录密码,下发至每个考生。

2.7月3日,各考点准时开考。每天考试结束后按要求将考试结果文件上传至考务平台,并做好数据信息的备份工作。

3.7月6日12:00关闭考试结果文件上传通道。考试结束后,所有考试数据在监考机上保存三个月。

4.每场考试由监考人员填写《2019年甘肃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科目学业水平考试考场记录表》(详见附件2)。如发现考生违纪、作弊行为时,按照《甘肃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务管理工作规定》和《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执行。

【考试科目】

夏季学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英、日、德、法)、生物、思想政治;藏语文、藏数学(翻译卷)、英语、藏生物(翻译卷)、藏思想政治(翻译卷)、加试藏语文、加试汉语文;蒙语文、蒙数学、蒙生物、蒙思想政治、汉语文;信息技术。

第8篇

【会考安排】

(一)考试时间

2019年7月3日-5日,每场考试时间为60分钟。

(二)考试形式

考试采取无纸化形式,由计算机随机抽取试题,学生在计算机上现场答题,计算机自动评卷。每个考生只有一次考试机会。

(三)考试范围

考试范围包括《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信息技术科目1个必修模块和前3个选修模块的有关内容。必修模块为所有学生的必考内容,同时每个学生必须在“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和“网络技术应用”3个选修模块中任选一个模块作为自己的选考内容。

试卷包括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满分100分。第一卷为必修模块内容,满分70分;第二卷为选修模块内容,满分30分。第一卷和第二卷试题要求全部作答,考生根据本人选修模块答第二卷试题。

(四)考场设置

为加强信息技术学考管理,考试管理部门要统筹辖区学校计算机的配置数量,对考场进行适度集中。考点学校负责提供考试所需的计算机教室和设备,并组织学生参加考试。

(五)场次安排

原则上考试每天安排6场,3天完成。每天考试时间为7:30至18:30。如不能按时完成确需延考的学校,须在6月26日前逐级申报延考申请,经省教育考试院同意后方可延考。

(六)模拟训练

为检测学校机房设备运行状况,保证学生熟悉考试环境,信息技术学考组织考前模拟训练。没有采集图像信息的考生不能参加模拟训练。训练时间为5月14日-6月26日,模拟训练数据包从考务平台下载。

(七)考试要求

1.7月1日,考点技术人员负责从考试平台下载考场数据包,导入到相应的监考机,并打印考生登录密码,下发至每个考生。

2.7月3日,各考点准时开考。每天考试结束后按要求将考试结果文件上传至考务平台,并做好数据信息的备份工作。

3.7月6日12:00关闭考试结果文件上传通道。考试结束后,所有考试数据在监考机上保存三个月。

4.每场考试由监考人员填写《2019年甘肃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科目学业水平考试考场记录表》(详见附件2)。如发现考生违纪、作弊行为时,按照《甘肃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务管理工作规定》和《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执行。

【考试科目】

夏季学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英、日、德、法)、生物、思想政治;藏语文、藏数学(翻译卷)、英语、藏生物(翻译卷)、藏思想政治(翻译卷)、加试藏语文、加试汉语文;蒙语文、蒙数学、蒙生物、蒙思想政治、汉语文;信息技术。

第9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与高考;传统教学与改革;学生信息素养

2013年,江西省即将把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列入高考范畴,社会的信息化对高中生的信息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传统的信息技术教育系统缺乏针对性,未能达到预期的成效。

笔者通过几年的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基础教学,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探索与总结,探讨新的教育模式下的江西省信息技术高考。

一、信息技术在高考中以何面目出现

目前高考考纲还未下达,信息技术考试内容、要求、题型将如何?通过对已开考技术课的省份和江西省每年的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和“三校生”对口高考的计算机试题分析,大致能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像江西省对口高考中的计算机考试一样,限于客观条件,信息技术高考仅限于笔试,而不会采用上机的方式。

2.江西省信息信息技术会考和学业水平考试开展了几年,有了一套完整的考试体系,因此高考的内容与水平考试大致相当,难度要略高于水平考试,但难度不大,最大的区别在于形式。

3.参照江西对口高考,信息技术高考会把学业水平考试中的操作题改成模拟操作题,要求考生写出操作步骤。

4.通过对已开考的省份试题分析,可以发现信息技术高考试题的题干描述生活化,知识考查融入到生活情境、社会热点中,而不是一味的纯知识考查。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学生从现在开始就应该做好应对的准备。首先在思想上要重视。信息技术不像数学、英语等科目要有很好的基础,谁能主动学习、认真学习,谁就能成功,我校每年的对口高考计算机的成绩便证明了这一点。其次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要关注学科新发展,多去接触时代的新气息,将探究体验与实际操作有机融为一体。再次,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情景、导学、活动、提醒、学习向导、综合活动、学习支持资源”等栏目,在这些栏目的帮助下,掌握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方法,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

二、信息技术高考解决办法

学生要重视小学和初中信息技术课的开设和学习。建立一定的机制和制度让学生从小就开始接触信息技术并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技能。最起码的开机、关机和文字录入等在小学就要求掌握;初中的学生可以学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一些常用软件的操作,如office等。这样一进入高中我们就可以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而不会出现现在这样一部分同学上到高中都不会开机、关机的状况。信息技术科目也应该像数理化等科目一样有一个系统的、完整的教学体系。

很多的小学、初中也不是不想开设信息技术课,而是许多在边远的山区的学校的硬件设施不完备。一个学校只有几台电脑,而且从来不让学生接触。购买计算机硬件,对于山区学校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再者山区学校也没有专业的信息技术老师,一般都是其他专业的教师兼任。所以各地方教育部门应该尽可能帮助山区学校完善硬件和软件设施。

中学对信息技术课教师的重视还不够。很多的信息技术教师都被学校安排到各个科室做兼职干事。信息技术教师也就相当于半个工勤人员。所以中学很难吸引到更优秀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如果一直不改变信息技术教师的地位,那么信息技术高考也会不如人意。

其次,信息技术课可以向音乐、体育、美术学习。信息技术课也可以作为一个专业在高考进行测试,让一些对信息技术感兴趣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专门学习信息技术。学校也可以重点培养这些对信息技术感兴趣并有学习天赋的学生,让他们以后进入专攻信息技术方面的名牌大学进行深造,从而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信息技术尽管深奥和神奇,但我们完全能把握它的规律。学生不要一味地死记硬背,而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寻找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使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开发新的智慧,争取在以后的信息技术高考中大获全胜。

参考文献:

1.莫里森.劳德《计算机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10月

2.郑世珏.马长林.杨三平《计算机技术教学方法概论》[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

3.成昊. 《新概念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M]. 科学出版社[M]. 2011年

第10篇

调研设计与实施概况

1.调研范围与对象

为了全面了解高中新生的信息素养状况,调研范围确定在省示范高中、省标准化高中、一般高中三个不同层面的学校。为确保研究的可信度,调研对象选择了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

2.调研内容与方法

通过对初、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研究,本次调研主要关注初中毕业生的学业水平,以及未来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能力。调研的主要工具是问卷,内容涉及信息技术概述、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人工智能、信息资源管理和信息安全等九个方面。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笔者将问卷试题内容分为知识目标(A型)与应用目标(B型)两大类。知识目标为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定义、特征、原则、目的、过程、方法、作用等;应用目标为操作技能与实际应用,包括应用策略、工具选取、工具用途、工具适用条件、操作命令、操作步骤、应用背景、应用效果等。

此次调研的目的之一是用量化的手段分析学情,划分学生的群体差异。因此,问卷试题在难度分布上向“两侧”靠拢,即一部分题目相对容易,而另一部分题目相对较难,使每个群体均能获得足够的分数,以保证数理统计有充足的数据支撑。其中,容易题(1类)为单一的基础知识,主要考查记忆、理解、掌握、认定等知识掌握程度;较难题(2类)为复杂的综合运用,主要考查分析、判断、推理、应用等能力。问卷试题共计30道,划分成A1、A2、B1、B2四类,其中“A”为知识目标类,“B”为应用目标类,“1”为容易题,“2”为难题。A类和B类各占50%,容易题和较难题各占50%。

3.调研过程

(1)分层抽样。此次问卷调研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首先,在省级示范高中、省级标准化高中、一般高中三个层面各抽取两所学校;其次,在涉及的学校随机选择两个班级的学生作为调研对象。

(2)问卷调查。将《高中新生信息素养状况调查问卷》放到问卷星平台上。问卷星平台于2014年9月1日―5日第一次开放,抽样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在新学期第一节课组织学生随堂答题,为分析学生的信息素养采集数据。9月15―19日问卷星平台第二次开放,抽样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在开学第三周组织学生就同一问卷进行第二次随堂答题,为分析问卷的信度采集数据。对六所抽样学校的120名高一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回问卷120份,其中有效问卷120份,有效率达100%。

(3)判定问卷质量。对问卷质量采用量化指标与经验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判定。①难度、区分度量化指标。对问卷星平台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经过计算,试题的难度系数为0.50,表明试题难度掌握较好,能正常反映学生的水平;区分度为0.32,表明试题设计得较好,能够正常区分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由8位教师对试题进行评测,分别给出难度系数和区分度,并计算平均值后得到难度系数为0.52,区分度为0.54。这表明学生实际成绩比教师估计的要理想,试题难度适中,试题区分度良好。②效度指标。由下表所示,对30名学生前后两次进行检测,两次测验分数的相关系数为0.744,呈显著相关,表明此次调研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较高。8位教师对调研结果的有效性和正确性进行了经验评估,并认为:本套问卷知识覆盖合理,题目内容新颖别致、联系实际、贴近生活;题目难度适中,区分度良好,通过答题结果可以鉴别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调研结果有效。

(4)数据分析。对答题结果利用K-means聚类分析法进行计算,自动划分学生的群体差异:成绩区分值为31分,成绩在32~48分之间的学生归为一组,共58人,属于信息素养强的学生;成绩在10~30分之间的学生归为另一组,共62人,属于信息素养弱的学生。

调研结果分析与对策

由调研结果发现(如上图),信息素养强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实践应用能力较好。由此可见,基础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对实践应用能力有较大的影响。无论是知识型题目还是应用型题目,只要涉及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与技能运用,两组学生之间都存在较大差距。

根据调研结果还可以发现,40分以下的学生人数占调查对象的85%,这表明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大部分学生的信息素养无法满足高中阶段的学习需求,需要教师在知识和技能领域予以强化。

1.存在问题

(1)高一新生已经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能够有意识地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辨别不同事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较好地进行知识迁移和经验推断。但他们也表现出对概念理解的不完整、不准确,缺乏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的意识和能力等问题,特别是在技术方法上依赖个人的主观意识,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强,如错误地认为关键词越长检索效果越好,超链接只能设置在文字或者按钮上等。

(2)动手实践和实际应用能力较强,但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欠佳。例如,在图表分析中,对图表元素、曲线变化关注不够,不会结合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得出客观结论;在读图时,抓不住题干核心,对题意理解不清,不具备图表分析的能力。

(3)利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例如,对幻灯片中的文字提炼能力较差;综合运用图像知识和使用图像处理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对于图像合成,一般要考虑真实性和艺术性两个层次的问题,但很多学生将这两个问题混为一谈。

(4)抽象、提炼、迁移能力有限,对算法基本思想、流程描述和动态执行、流程图等知识的掌握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有些学生能准确把握问题的本质,并设计出简洁、准确的解决方法;但很多学生在设计时思路不清晰,考虑不周全,这样在后面的编程学习中会出现较为严重的问题。

(5)基本具备信息安全维护的基本技能,但对信息安全理论知识的掌握仍有欠缺。大部分学生对信息安全的话题较感兴趣,知道危害信息安全的因素,但对黑客攻击的防范往往做不到位,自主学习和处理安全隐患的能力有待加强,还有一些学生缺少信息防护方面的意识,未形成良好的防护习惯。

2.对策

(1)细化必修课学习目标,适应学生需求。造成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效果不太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材陈旧,更新周期长。依据高一学生实际信息技术知识水平、应用能力和课程标准提出培养目标,对高中信息技术(必修)的学习内容进行增补、删减、重组、置换、整合,并详细设计学习目标,以适应学生的需求。例如,电子表格模块的学习目标为:能说出数据的概念和类型,理解数据的内涵;能说出数据处理的必要性、意义和作用,会对数据进行存储、计算、整理和表达;能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提取数据,对数据处理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事物变化的原因、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及事物发展的规律,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能够选用恰当的方式,对数据进行表达。

(2)强化实践环节。技术课程中的理论,不再是注重于精确推导、深度理解和全面记忆,而是要将其精髓很好地应用于实践。从调研结果看,虽然日常教学中的实例也源自生活,但这些实例主要是对概念的浅层次解释和说明,缺少与现实问题的深系,不具备分析和探究的意义,无法充分体现理论的实践性。学生往往偏重技术操作,轻视理论学习,缺乏全面客观认识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能力较弱的学生,从他们熟悉的现实生活中,提取事实清楚、结论明确的真实事件,构成验证型案例,协助其将理论与实践相对应,通过实际应用加快、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采用“直接教学法”,简洁明确地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顺利达成学习目标;对能力强的学生,从实际生活中获取真实事件,将其构造成拓展型案例。设置真实、模糊、不确定且具有多个解决方案的问题情境,给学生创建探究条件和合作环境,使知识的形成得以丰富和深化,产生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3)强化基本概念,构建知识体系,突出技术应用,以实用性作为学习的起点和终点。文本、表格、多媒体信息加工实用性强,内容繁多,种类各异。高一新生对这类信息加工并不陌生,但往往只会基本操作,缺乏技术思想和技术方法的支撑,理论上没有形成系统知识,操作上也没有形成稳固技能。对能力强的学生,注重问题的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设计规划解决问题的方法,熟练掌握操作步骤,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学方法上可选用任务驱动、微课等,帮助、引导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对能力弱的学生,强调知识的准确记忆和掌握,注重知识的回顾与关联,教学中宜以“直接教学法”为主线,简洁高效地讲清操作方法,同时兼顾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让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得到能力的训练。

第11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高考结构 构建

信息技术进入高考没有必要,不就是一些傻瓜的操作吗?如果你细细读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相信你就不会草率地说出这样的话。有人说,信息技术笔试进入高考荒唐之极,实践科目哪能一纸了事?如果你细细读过李艺教授主持的《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总结性评价研究报告》,相信就不会草率地说出这样的话。

一、信息技术高考具备的条件

信息技术进入高考具备了哪些条件呢?

首先,信息技术课程进入高考,不是为了给学生增负,不是为了给某些人谋取私利,而是为了符合新课标的理念,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地发展。李艺教授主持的《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总结性评价研究报告》为我们出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次,在新课改的方案中,信息技术的课程地位应该已经确立,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如果信息技术能成为高考科目,无疑会为信息技术教学带来强劲动力,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朝着有序的方向发展,而且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教研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次,高考允许具有语言属性的语文和外语存在,允许具有实验属性的物理、化学、生物存在,也理所应当允许具有实践属性的信息技术存在。最后,海南、山东等省已经将信息技术纳入高考科目,大部分省也将信息技术纳入会考要求。比如,江苏省在2008年高考宣讲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会考不通过者不能参加2008年高考。这说明上级主管部门已经意识到信息技术这门课的重要性,也为信息技术进入高考做了重要的铺垫。

二、构建合理可行的信息技术高考结构

在已经出台的信息技术高考方案中,信息技术在高考总分中所的比例却不尽如人意,有些只在总分750中占5分,而考试形式仅仅是单一的笔试形式。当信息技术有一天真的进入高考,那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将是如何考和分值为多少合适?下面我就如何构建合理可行的信息技术高考结构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1.考试形式为笔试和机考的有机结合。

《课标》“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部分第3点专门对“纸笔测验和上机测验相结合开展总结性评价”进行了叙述,其别指出:在组织期末考试等总结性评价时,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具体考试内容选择合适的题型和考试方式,综合运用纸笔测验、上机测验等多种评价方法。尽管李艺教授指出:“只要我们能够使用高质量的试题进行纸笔考试,其效果将比机考更好。”但没有机考的信息技术高考显然是不妥的。其中,李艺教授所说的“效果”不好主要是指机考试题的质量、机考考试系统、机考时出现的不稳定因素,等等。既然笔试能够命出高质量的试题,那么机考也完全可以,试题设计也能够充分体现过程化、人性化、面向三大目标三大基本的原则。目前,信息技术会考(机考)已在全国大部分省市开展多年,机房设备日益完善,机考经验不断积累,机考系统日益成熟,如“河北省高中会考信息技术考试系统”,采用基于规则数据库的智能评分算法,完全基于静态结果评分,不拘于固定的操作步骤。由此看来,只要各级部门和人员给予足够的重视,机考效果不好的问题就可以得到大大缓解或彻底解决。再说,像同类的介于认知类和体验类课程之间的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的实验操作部分不易定量考查,而信息技术的机考完全可以做到,从这方面来说信息技术机考要必须进行。

再有一点,就是很多人反对机考的理由:机考时不能提供足够数量的微机供全体考生同时作答,这样难免降低了考试的信度。《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已进行多年,虽然也是采用分批次考试的方法,但并没有受到人们的质疑,并已深入人心。可能这是因为高考是一种高利害的总结性考试,万人瞩目。我们不妨对机考分数进行恰当的处理,以达到大家认可的程度。比如,机考成绩结果按等级处理,细分为A+、A、B+、B、C+、C、D七个等级,A+级为最高等级,D级为不及格。信息技术高考成绩以笔试成绩为基准,若机试等级为D,不管笔试成绩多高,均视为不及格;若机试等级为A+,则在笔试成绩的基础上加一定的分值,如10分,其他机试等级只作参考,不计入总分。

2.信息技术既作为全体考生的学业基础考试科目,又作为理工科考生高考选考科目。

2005年初的《海南省2007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指导方案》(第五稿)提出:建立全省普通高中学业基础考试制度,其中物理、技术分科合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物理80分、技术80分,共160分;建立全省普通高中课程选择考试制度,实行选择考试,有三种类别供学生选择,语、数、外3科必考外,文科选考政治、历史、地理,理科选考物理、化学、生物,工科选考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其中,信息技术既作为全体考生的学业基础考试科目,又作为理工科类考生高考选考科目,这无疑是该方案的一个亮点。作为全体考生的学业基础考试科目,难度系数较低,并以较小权重计入高考总分,这体现了课程本身的基础性和对每一位考生的必要性。作为理工科类考生的高考考试科目,难度系数较高,并以较大权重计入高考总分,这反映了社会对人才多元化的需要,满足个体发展不同的需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科类高校选拔人才的需要,切实体现了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改革精神,符合高考改革的选择性基本原则。虽然这一方案最终没有实施,也存在一定问题,但它为信息技术进入高考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高考是一种高利害的总结性考试。在现阶段,高考被赋予了太多的历史责任,不仅决定着考生的命运,而且决定着教师、学校的“命运”,甚至决定着当地政府的“命运”,因为它已成为当地政府追求政绩的一项硬指标。放眼看,在高考战场上流淌着多少教师、学生、家长、学校的心血。一切以考试成绩论成败,不管“素质教育”喊了多少年,依然是扎扎实实的“填鸭式”教学,依然是在搞大规模的“题海战术”,依然是在长时间重复的打拼。因此,信息技术期待进入高考,也期待信息技术的介入,构建一个合理可行多方面认可的高考结构。但事实告诉我们,这不可能一蹴而就,因为课程本身还未成熟,课程专家队伍还待壮大,命题方法还待提高,人们固有的高考观念还需慢慢适应……这都是原因,所以我们还要期待。不过在期待的同时,我们也要为信息技术课程大厦的建设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审定稿).2003.3.

第1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物理教学;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5-0165-01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物理教学,是现代教学的一个发展趋势。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资源

融入到具体物理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课程内容、物理实验和教学方法等,通过信息技术和物理教学的有效整合,最终可以达到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的目的。

1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内容的整合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物理情景。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用一根粉笔和一张嘴就可以上完一节课,但是对于这样的物理教学过程学生们很容易产生乏味、枯燥的感觉,逐渐的失去了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因此在物理教学的课堂上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一些虚拟的物理情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网络资源丰富课堂内容。对中学生来说,物理课程中涉及较多抽象概念,如:分子动理论的相关知识、电流的形成、平抛运动等。常规的教学中运用挂图、幻灯片、模型等静态教具,缺乏准确的立体效果。而信息技术不仅可用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色彩等方式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还可用二维或三维的图像、动画进行模拟,从而把文字材料获得的抽象概念具体化、把难以想象的微观世界宏观化、把难以演示的实验形象化,能有效地克服传统物理教学内容缺乏鲜活时代气息、脱离现实生活实际的弊端。比如说讲到天体的运动,可以从网络上下载一些关于“嫦娥一号”的视频或者是图片,这样不仅可以把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应用,而且还会培养学生们的爱国热情,从而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由于网络的内容是时刻都在被专业人士更新着的,所以就可以随时下载最新的有关物理实事的动向,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Inter-net这一信息资源,从网络试题集锦栏目和其他一些重点中学网站试题库上下载最新的试卷、搜集物理相关试题,用来给学生作为测试题和平时练习。也可以在网站上下载一些优秀的教案和课件,在网络上浏览一下其它教师的教学过程,取长补短,从而丰富课堂内容,提高课堂的教学内容的质量。

2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的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就可以形象、生动、准确地再现物理实验的过程。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一环。通过实践或者观察物理实验不仅可以让学生记住某些相关结论、实验步骤,而且能够使学生透彻理解和掌握产生实验结论的过程。但是在普通物理课堂的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本身的限制,实验效果常不如人意。而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模拟一些重要的,但在现实实验环境下难以完成的一些物理实验,则可弥补常规实验仪器的不足,提高物理实验的演示效果。如在《机械运动》教学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再现飞行员在空中抓子弹的动画;在《压力和压强》一节的教学中,用多媒体展示在雪中艰难行走的步行者陷进雪中和愉快的滑雪者轻松前进的动画等等,弥补传统教学中,物理教学实验的不足。

3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方法的整合

信息技术引入物理教学,将突破传统的“粉笔加黑板,试卷占课堂”的教学模式,使课堂由静态单向灌输变为动态多向图文视听相结合的媒体交互,改进了教学方式,增强了课堂感染力,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如在讲授“光的直线传播”这一节,教师不要单刀直入,急于把"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结论亮出,而是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本世纪地球上第一次出现日全食情景来引入新课,学生会被日全食美丽、壮观、奇妙和情景深深吸引。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地球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其中包含了什么物理道理?”,这样可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最终由教师结合其他生活中例子引导学生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结论,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会给学生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信息技术和物理教学方法的有效整合,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毋庸置疑,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是对传统物理教学方式的一个极大冲击,并在在物理教学中起到了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对老师和学生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只有顺应这种形势,积极主动的将信息技术与所教学科具体整合,才能在借助当今先进信息工具中将教育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周鹏.运用多媒体软件辅助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模式研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J].南京师范大学,2000

[2]阎金铎,郭玉英.中学物理新课程教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