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49: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为冬天写的诗,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此花与兰、竹、菊并称为四君子,傲雪独立,铮铮铁骨,是不少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最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在中国浩瀚的唐诗宋词里,就有许多有关梅花的诗篇飘香其间。诗人以梅为骨,以诗为心,或抒情或感叹,朵朵梅韵穿越沧桑岁月的洗礼,成为历经千载传诵的绝唱。
梅花的美在于凌寒脱俗的本性。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元代诗人王冕将混世芳尘的普通桃李与冰雪林中的白梅对比,从而衬托出梅花的素雅高洁。诗人以梅自况,借梅花的高洁来表达自己坚守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格远志;梅花的美在于未动意先香。宋代人陆游在《卜算子・咏梅》里如此诠释:“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超越了生命的花季,梅属于冬天,却用火的青春与生命,向人们展示出春意里的情怀;梅花的美还在于形韵凝神质。“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苏轼笔下的《红梅》通过几个对比就将它的神韵一览无遗的反衬出来。
如果说雪是冬天的精灵,那么梅就是冬天的风骨。在诗人的笔下梅和雪往往相携出场,点缀着季节的意境。“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香。”冬天因梅与雪的相依相伴,少了几许孤寂和冷清,而多了几许画意。同样是宋代诗人卢梅坡《雪梅》的另一首写道:"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寥寥几笔就将雪和梅的特性勾勒得淋漓尽致,梅风雪韵里的浓与淡,被一个“逊”一个“输”描得入木三分,又高雅脱俗,成就了冬季里最经典的颜色。
梅花是人间的使者,是我们中国民族精神的象征,它凌寒飘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铁骨冰心。关于梅,人们谈论太多,种梅, 赏梅,写梅,画梅, 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梅花在王维的笔下演化成了故乡的象征、乡愁的载体。“何物关心归思急,孤山开遍早梅花”。此诗的典故说的是清朝曾有一位叫陈介眉的官人,听说孤山的梅花开了,立即丢官弃印从京城千里迢迢骑马狂奔至杭州,为的就是一睹梅的芳容。“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这是宋代王淇写的一首咏梅诗,通过对梅花特点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志趣。诗中提到的林和靖即林逋,后人称为和靖先生,北宋初年著名隐逸诗人。 有一天独自欣赏梅花时,一下子被梅花的神姿吸引了,从此入孤山种梅花,一辈子没有下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他《山园小梅》诗作里的“众芳摇落独喧艳,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咏梅的传世诗句。至于辛弃疾“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临江仙・探梅》),陈亮“欲传春消息,不怕雪埋藏”的诗句,更是遗貌取神的感概之吟。酝酿了整整一个冬季,穿越风,穿越雪,穿越严寒。梅用傲骨让短暂的花季成为永恒的仰视,从而征服了无数文人骚客的笔和心。
梅韵飘香诗心铸,浓笔传世数千年。尘世痴梅爱梅的诗人就是梅的知音,生为梅花因有这样的诗人应无憾也。作为看客,在闲时把身心交给诗词里的梅韵濯洗,也不愧是一种心灵的疗养。
(陈昌喜荐自《怀化日报》2016年12月19日)
翠竹,我爱你,爱你的青翠欲滴,爱你的坚韧不拔。江竹筠——江姐,或许是因为名字里有你,所以永垂不朽,四季常青。
翠竹,我爱你的青翠欲滴。四周的野花五彩斑斓,你却不与它们争芳斗艳。因为你只爱绿色,因为绿色象征生命力,象征活力,象征和谐真实,象征自然和平。你绿,绿的似翡翠;你高,高的冲破云霄;你没,美得如画如水。
翠竹,我自拟的作用无与伦比。春天,你可爱的竹笋钻出土地,人们便采摘来做食物。夏天,你长得郁郁葱葱,孩子们在竹林中捉迷藏,大人们在竹林下乘凉聊家常,老人们在竹林中喝茶下棋。秋天,将你砍下,做成竹筐,去收获成熟了的果子。冬天,用你做成草鞋,给人们带来温暖。
翠竹,我爱你的坚韧不拔。你正直,有气节、清雅。你坚强不屈,不畏困难,无私奉献。你默默无闻,四季常青,不畏严寒。寒冷的冬天,下着鹅毛大雪,,四周白雪皑皑。那是娇艳的玫瑰,已失去了往日的华丽;当年灿烂夺目的野花,如今也奄奄一息。唯独你,永远钟爱绿色的翠竹,即使大雪压过了头顶,你也挺得了。你很聪明,让我不得不佩服你。你每二十几年要开一次花,开完后,便成片成片地死亡。那些转移竹子为食的动物,最后只能是饿死。到了来年的春天,你有冲洗带着你钟爱的绿色成林成林的破土而出,为世界又增添了一线生机。在林中,仍风雨来袭,你自归然不动,不禁令我想起了郑燮为你写的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让尔东西南北风。”
啊,翠竹,我爱你!爱你的青翠欲滴,爱你的作用无与伦比,爱你的坚韧不拔!
四川彭州延秀小学六年级:979485035
描写冬天的成语大全冰封雪盖 漫天飞雪 白雪皑皑 冰封大地 冰天雪地
数九寒冬 寒气逼人 冰天雪地 天寒地冻 滴水成冰 鹅毛大雪
天寒地冻 冰天雪窑 冰山难靠 鹅毛大雪 林寒涧肃 寒风侵肌
白雪茫茫 银装素裹 万里雪飘 千里冰封 白雪皑皑 冰天雪地 寒气袭人
寒冬腊月 冰清玉洁 滴水成冰 瑞雪纷飞 冰封雪盖 漫天飞雪 雪虐风饕
朔风凛冽 寒气逼人 雪上加霜 阳春白雪 冬日夏云 冬温夏清 无冬无夏
秋收冬藏 冬裘夏葛 十冬腊月 冬寒抱冰 雪中送炭 霜露之感 冷暖自知
冷若冰霜 冰寒于水 岁暮天寒 天寒地冻 冰天雪窑 冰山难靠 冰雪聪明
白雪茫茫 银装素裹 万里雪飘 千里冰封 白雪皑皑 冰天雪地 寒气袭人
寒冬腊月 冰清玉洁 滴水成冰 瑞雪纷飞 冰封雪盖 漫天飞雪 朔风凛冽
寒气逼人 雪上加霜 冬寒抱冰 雪中送炭 霜露之感 冰寒于水 岁暮天寒
冰魂雪魄 春冰虎尾 凛若冰霜 雪窖冰天 漫天风雪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拓展阅读:冬天的句子欣赏
1、冬温夏凊:凊:凉。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2、天凝地闭:天地都凝固冻结了。形容冬天非常寒冷的情景。
3、斗霜傲雪:形容在严酷的环境中敢于斗争,不屈不挠。
4、步雪履穿:形容人穷困潦倒。
5、天寒地冻:形容天气极为寒冷。
6、洗雪逋负:洗雪,队掉;逋负,旧欠,引伸为旧恨。报仇雪恨,以偿夙愿。
7、孙康映雪:比喻读书非常刻苦。
8、林寒涧肃:寒:寒冷肃:清冷。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9、冬寒抱冰,夏热握火:形容刻苦自勉。
10、风花雪月:原指旧时诗文里经常描写的自然景物。后比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空洞的诗文。也指爱情之事或花天酒地的荒生活。
11、冰天雪地:形容冰雪漫天盖地。
12、寒风刺骨:寒风刺骨意思为天气寒冷,寒冷的风似乎能吹进人的皮肤,直达骨头,并带来阵阵刺痛。多用来形容恶劣的寒冷天气。
13、冬烘头脑:冬烘:迂腐,浅陋。指头脑糊涂、愚腐,不明事理的人。亦作“头脑冬烘”。
14、兵不雪刃:兵器上没有沾上血。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
15、白雪皑皑:皑皑:洁白光亮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16、千里冰封:冰封:被冰雪覆盖。
17、雪兆丰年:指冬天大雪是来年丰收的预兆。
18、雪鬓霜鬟:白发像雪和霜一样。借指老年人。
19、眠霜卧雪:睡卧于霜雪之中。形容在外劳苦。
20、冰天雪窖:形容极为寒冷。
21、傲雪欺霜:形容不畏霜雪严寒,外界条件越艰苦越有精神。比喻经过长期磨练,面对冷酷迫害或打击毫不示弱、无所畏惧。傲,傲慢、蔑视。
22、雪操冰心:志行品德高尚纯洁。
23、林寒涧肃:寒:寒冷:肃:清冷。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24、残冬腊月:腊月:阴历十二月。指一年将尽之时。
25、秋去冬来:秋天过去,冬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26、冬裘夏葛:裘:皮衣;葛:葛麻衣。泛指美服。
27、雪虐风饕:虐:暴虐。饕:贪残。又刮风,又下雪。指狂暴肆虐的风雪,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28、鸿飞雪爪:用以指世易。
这一时期成为杜甫诗歌创作的一个高峰期,脍炙人口的《江村》(还有《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蜀相》等240多首诗)就是在这里写成的。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这首诗作于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诗人结束了四年辗转漂泊、居无定所的生活,来到了战火尚未烧到的成都郊外浣花溪畔。饱尝颠沛流离之痛、离乡背井之苦的诗人,终于获得了一个暂时的栖身之地。
初夏时节,江流曲折、水清木翠的浣花溪畔,一派恬静幽雅的田园风光。心情比较舒畅的诗人,便以“江村”为题抒情咏怀。
都说红叶灿烂如霞,激情似火,她会照亮人生,她会给人生谱上诗的韵律。今日的红叶谷之行,让我再一次看到红叶的风采,大饱了眼福。红叶带着火一样的热情,在山峦、沟壑、溪流、草丛里醉红了脸,瑰丽夺目,迎接人们的赞赏……
红叶在秋风里打着旋儿,在冷雨里展着风骨,在严霜中亮着色彩。,鲜红、粉红、猩红、桃红,火红、橙红、赭红如杆杆旌旗,似斑斑碧血。雨雾中看红叶,湿漉漉娇艳欲滴,秋风里看红叶,舞翩翩绚丽多姿;晨霜中看红叶,如火如荼色彩斑斓,黄昏里看红叶,辉煌灿烂与夕阳同辉。啊!红叶!我采撷几片与你同醉以絮诗囊。你是秋的精灵,你把情传递,你把爱寄托,你把美升华……红叶的美,红叶的情,你不仅协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融合情。又是一季深秋,又红一片天地。你又引来无数游人的欣赏,为你吟诗,为你作画。你的美丽让人想到春天的桃、夏天的荷、秋天的菊、冬天的梅,更令古今中外的骚人墨客诗情大作。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将红叶的美升华到极点。宋代诗人赵成德一首:“黄红紫绿岩峦上,远近高低松竹间。山色未应秋后老,灵枫方为驻童颜。”则把红叶写的五彩斑斓,惟妙惟肖。元代杂剧作家王实甫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枫林醉?……”一个“醉”字让人如醉如痴,而宋代杨万里的:“乌臼平生老染工,错将铁皂作猩红。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诗中的“偷天酒”,更是把红叶的酲醉的脸儿,描绘得熠熠生辉。红叶点缀着秋色,洋溢着风韵,让人们千百年来都讴歌不止,红叶的美韵形成了中华独有的“红叶文化”。
一片嫩叶,春天翠绿,夏天老成,只有在秋色里才能展示你生命的魅力,把晚秋的美丽留给人间。你曾是诗的传媒者,你曾把人们不同的感受和情素传递。远在唐代,诗朋文友们就流行把诗题于红叶之上了,然后互赠欣赏,浪漫而文雅。唐代诗人钱起在诗中这样说:“远岸无行数,经霜有半红。停船搜好句,题叶赠江枫。”诗中所说的“题叶”,就是把诗写于红叶之上。“寒山十月旦,霜叶一时新。似烧非因火,如花不待春。连行排绛帐,乱落剪红巾。”这是白居易《和杜录事题红叶》中的诗句。这些独领的诗人,带头题诗红叶,逸风情韵于诗。传说唐诗人卢渥到长安京城赶考,在流水中偶得一片有宫女题诗的红叶:“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他保存多年,后来竟成就了他一段美姻缘……我想:也许这才是让红叶流名于世的缘由吧?
红叶,你是一团团的火,你是一片片的霞,美哉!壮哉!霜越来越浓了,天越来越冷了,风越来越硬了,你那酲醉的脸儿越来越红了,你随着凛冽的西风四处飘零,用身体覆盖白霜,用辉煌给人间大地铺上了一层特色的红。
1.读下面一段话,请依据拼音把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在括号中。(12分)
chà
dào
大路的( )(
)口上有一个村寨,这里
liáo liàng
hóng yàn
山歌(
)(
),流传着一个(
)(
)书
的美好故事。每当夕阳西下,牧童短笛声声,(
)
yān
měi
wèi
(
)袅袅,巧手的主妇正在煮着(
)(
)的
yí
rán
肉羹……好一派宁静(
)(
)的山乡风光。
2.选择填空(只写序号)。(4分)
(1)下面词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翻天覆地 去粗取精 扬长辟短 优胜劣汰
B 莫名其妙 连绵不绝 各抒己见 久负盛名
C 栩栩如生 行云流水 身临奇境 一丝不苟
D 南腔北调 前仆后继 东张西望 左顾右盼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
A我多么愿望与他永远不分离呀!
B百部优秀影视片重现了英雄风采。
C李夏很兴致地发问道:“噢?说说看。”
D我们班被评为文明班级,大家都感到无比高兴和荣誉。
(3)没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
B 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C日初出大如车盖。
D桂林的山真奇啊!像老人, 像巨象, 像骆驼。
(4)使用关联词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海马是一种马,还是一种鱼?
B 无论她多忙,对我提出的问题都耐心解答。
C 齐白石老先生的画不但在全世界出名,而且在中国也很有名。
D之所以我被深深的陶醉,是因为节目太精彩了。
二、语汇积累 (22分)
1.生活之中处处有语文,面对四季交替为我们带来的不同的生活感受时,你胸中会涌动哪些美妙的词语或诗句?请至少写出8个四字词语或诗句。(8分)
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音不同义”是汉语的一个特点,如某学校教室黑板上方写了这样四个同音字,“敬”“静”“净”“竞”。请你写出师生想表达怎样的意思。(4分)
“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活中正确恰当地使用成语、歇后语会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关于成语、歇后语你积累的一定不错吧! (10分)
(1)“四面楚歌”说的是项羽的故事 “煮豆燃萁”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_说的是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2)遇到白费功夫、空欢喜的时候,人们常说“竹篮打水――__________________”。新年联欢晚会上同学们纷纷展示自己的特长,王老师说我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古诗凭着凝练的语言表达着真挚的感情。当我们忆起母爱,报答母亲的深恩时,会自然吟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引用古诗句来表达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会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共34分)
文段一
[材料一]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材料二]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根据你阅读的情况填空。(9分)
材料一和材料二从文体来看,它们都是____________,并且用了同一个___________,所描写的对象都是______。但词的思想内涵不同。陆游词里风雨交加的黄昏、孤独绽放的梅花,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的心情。在读陆游咏梅词后,却反其意而用之,表现了______________精神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胸怀。
2.读了这两首诗词,请你结合诗词意境,描绘出一幅梅花图来,并用一、两句话来描述自己的心境。(3分)
文段二
那年那天那首小诗
那年我十三岁。早上,我在妈妈的目光注视下,撕掉了昨天的日历,然后面对妈妈噘起了嘴。妈妈并不明白这一天对我的意义,仍忙忙碌碌地收拾屋子,我只好失望地走出家门。
我朝热闹的公园走去,边走边在心里写着一首忧伤的小诗:
一朵离枝的小花
被风吹出花园……
在公园里,我躲在亭柱后面,眼泪汪汪地盯着儿童游乐场。一队队身着五颜六色服装的“花朵”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正尽情地享受着“六一”节的欢乐。我的心继续作我的小诗:
……在这小花的节日
一个角落
一个被鞭打的梦幻……
一位叔叔走向我,关心地看着我。我低下头又扬起头,看游乐场。我听见叔叔自言自语地说:“花朵的节日!”“不是我的!”我说。叔叔笑了笑问:“你在思索这个节日吗?”我点了点头。叔叔说:“你思索着的时候,这节日便真正属于你了!”我不太懂,但觉出叔叔很了解我,便对他讲述了自己因家贫而辍学的故事,还说出了我心里未写完的小诗。叔叔沉思了良久,问道:“冬天有花吗?”我愣住了,不知该怎么回答。叔叔递给我一张名片,笑着说:“把诗改好寄给我。”然后就匆匆地走了。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我琢磨着叔叔的话回到家里,看见妈妈正呆坐在床边看今天的日历。我走近妈妈,妈妈一把搂住我说:“妈对不起你!”我偎紧妈妈问:“冬天有花吗?”妈妈声泪俱下地说:
“有……有……你的名字不就叫小梅吗?”我也忍不住哭了。那天我终于改好了那首小诗:
一朵枝头的小花
始领报春的风寒
这也是节日
一种清冷的思索
会融进不远的春暖
我将改好的诗寄给那位编辑叔叔,它成了我第一首发表的诗作。后来,我成了作家。
十几年后的今天我仍难忘当年那首小诗并想对每一位少年朋友说无论你身处怎样的境地只要能昂起头来思索奋进成功就一定在你的前面
1.填空。
“噘”是个( )结构的字,如果不认识它,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来解决问题,首先查( )旁,再数( )画。(3分)
2.在作者的小诗中“一个被鞭打的梦幻”指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文章最后一段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并写出你读了这一段话的体会。(9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小女孩前后写的诗比较一下,说一说有什么不同(至少写出两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习作实践(28分)
1.根据下面提供的具体的语言环境写话。(2分)
费俊龙、聂海胜叔叔乘坐着“神舟六号”完成了历史赋予他们的神圣使命,凯旋而归,全国人民欢欣鼓舞:
(1)工人日报记者说:“以美好的姿态去拥抱蓝天,去享受自由飞翔的快乐,去探索宇宙无穷的奥秘,是人类诞生以来就有的梦想。”
(2)天津钢管公司工会主席张福林说:“看着神舟六号快速升空的潇洒英姿,胸中涌动的自豪感也节节上升。”
(3)红其拉甫海关关长刘苏静说:“我们在共享快乐。”
我想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好的祝福让人身心愉悦,我们要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对不同的人表达自己恰当的祝愿,你愿意试试吗。(6分)
⑴节日期间,你想对坚守工作岗位的叔叔祝福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今天妈妈生日,你想对妈妈祝福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奶奶生病住院了,你会怎么祝福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习作。(20分)
从下面的两个内容中任选一个:
(1)你有过没有作业的星期天吗?你向往过没有作业的星期天吗?请你自拟题目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或想法。
(2)在魔法学校学习的哈利・波特,最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他想体验一下在中国过节的乐趣。小朋友,你们家乡是怎样过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的?哪些经历体验最有意思?请写一封信告诉哈利・波特,向他发出邀请。
要求:真实的校名和姓名用假名或“××”代替。字数在400~500。
小学毕业复习数学综合
评价题(三)参考答案
一、认真填一填(22%)
1. 1又3分之一, 3.03 2. 4, 6, 12.5, 1
3. 1/5,3/5,3/10,3/5,4. 1295330000, 13
5.长方形,三角形6. 19457. 1478. 0.36
9. 9810. 898 11. 第二盏灯亮,2 12. 2991421
二、慧眼辨真假(8%)
1.错2.错3.对4.错5.错6.对7.对 8.对
三、请精挑细选(10%)
1.B2.A 3.C 4.B 5.C 6.D
四、计算小天地
1.略
2. 9 8又4分之3 10 2
3. 5.5 8 38 19.2
五、观察与思考
1. 0.785平方厘米
2.以AB为轴113.04cm3 以BC为轴56.52cm3
以AB为轴旋转得到的圆锥体积大. 大56.52立方厘米
3. 285厘米 2355平方厘米
六、数学与生活(24%)
1. 黑色12块 白色20块
2. 744平方厘米4个
3. 200米 4.买团体票 需要220元
1.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这里说的是,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喜悦;“冲破”一词用得好,写出了速度、力度与“回归”的勇气。整个句子表现出一个美丽的“句式”,人们常用这样的句式表达对新事物的赞美之情。
2.如果一只主教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一阵暴风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觉;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这里写的是大雁的迁徙是勇往直前的、没有变更的、没有退缩的。一旦起飞,便一往无前。作者把这个简单的意思用复杂的句式表达了出来,像诗歌中的“起兴”一样,先言他物,再写到大雁身上来,不仅在对比烘托之中写出了大雁迁徙的铁一般的规律,还让人们感受到一种极富诗意的语言表达技巧。
3.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
这里写的是三月里的大雁的轻松与快乐。大雁归来在作者看来是一首抒情诗。没有了黑洞洞的枪口,让大雁们感到世界是如此美好,它们带着快乐的心情,轻轻地低诉着对沙滩的想念,它们兴奋地寻找着熟悉的地方,向开始显露春色的水洼和池塘致意。在这里,与其说是写大雁的心情,倒不如说是在写作者看到大雁归来时的心情。
4.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这里写出了非常美好的氛围。“刚到的客人”表现出作者对于大雁归来的喜悦之情,“叫起来”写出了回到春水中的大雁们的快乐。“似乎”一句,把大雁们更加拟人化了:也许它们认为自己是春天的使者呢,它们让香蒲乃至万物摆脱冬日的严寒,从此迎来春天,欣欣向荣。
5.每次出发之前,都有一场高声而有趣的辩论,而每次返回之前的争论则更为响亮。
写的是春雁觅食前后的快乐,它们似乎在商量,在讨论,在辩说,看哪个地方的食物更好;返回后还会评说、论述食物的价值。并不是很好听的大雁的叫声在作者的心目中成为了集会中的纷纷议论。
6.返回的雁群,不再在沼泽上空做试探性的盘旋,而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并向下面欢呼的鸟儿们伸出双脚。那接着而来的低语,是它们在论述食物的价值。
这里写的是饱食过玉米之后回来的雁群。写它们的自由,写它们的美姿,写它们的友好,写它们的热闹,写它们的“成群结队”,写它们的“交头接耳”。
7.自更新世以来,每年三月,从中国海到西伯利亚,从幼发拉底河到伏尔加河,从尼罗河到摩尔曼斯克,从林肯郡到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大雁都要吹起联合的号角。
这里写的是大雁的迁徙是极有规律的,这种规律表现在年代久远,年年如是;这种规律表现在地域辽阔,处处如是。“大雁都要吹起联合的号角”写出了这种规律的全球性特点,写出了一种伟大的生命特征:每年三月,它们都要用自己的生命来为实现这个基本的信念作赌注。
8.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这句话说的是大雁回归的意义。它们离开了食品丰足、冬季温暖的南方,最后来到阳光充足、夏季僻静的北极,繁衍后代。迁徙中的大雁,是带着野性的飞翔,它们的鸣叫,像带着野性的诗歌,从三月的天空飘洒下来。大雁的迁徙,给整个大陆带来的是有益无损的良好的生态规律,大雁具有联合的观念,世界因它们有规律的迁徙而充满诗意。
下面说说《大雁归来》的教学。
教学创意:课堂活动,能力训练
能力训练之一:概说训练
要求:请试用一个短语说说作者笔下的大雁。
同学们可能会说:
三月的大雁
从南方归来的大雁
春雁
宣告新的季节来临的大雁
直线飞行200公里的大雁
以家庭为主要组成单位的大雁
每年一度进行迁徙的大雁
每年三月,都要吹起联合的号角的大雁
教师小结:课文中,作者描写了冬季的大雁,描写了南飞的大雁,描写了归来的大雁,描写了觅食的大雁,描写了集会的大雁,描写了孤雁,描写了每年三月都要集体迁徙的大雁。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善性、友情、亲情,找到了联合的观念,找到了大自然的诗意。
能力训练之二:提炼训练
请整理、提炼课文中有关春雁的知识性内容。
活动方式:小组活动。
得出的大致结果为:
南飞的大雁在三月里回来。
它们的飞行距离是200公里。
雁群是一些家庭,或者说是一些家庭的聚合体。
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共性: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忧郁。
在五月来到之时,大雁集会也就逐渐少起来。
每年三月,大雁都要吹起联合的号角,进行每年一度的迁徙,这是一种国际性的大雁迁徙活动。
能力训练之三:描述训练
话题:春雁生活剪影。
请根据话题,结合课文内容,自选角度,作一次描述。
同学们进入课文,研读课文,寻找材料,准备自己的描述活动。如:
(1)三月的大雁回来了。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
(2)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在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它们白色的尾部朝远方的山丘,慢慢扇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3)当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不消几天,沼泽地里到处都可以看到它们的倩影。
(4)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每次出发之前,都有一场高声而有趣的辩论,而每次返回之前的争论则更为响亮。返回的雁群,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并向下面欢呼的鸟儿们伸出双脚。那接着而来的低语,是它们在论述食物的价值。
(5)四月的夜间,刺耳的雁叫声出现了,并且带着一阵急促的混乱的回声。有翅膀在水上的拍打声,有蹼的划动而发出来的声音,还有观战者们激烈的辩论所发出的呼叫声。随后,一个深沉的声音算是最后发言,喧闹声也渐渐低沉下去,只能听到一些模糊的稀疏的谈论。
…………
能力训练之四:创编训练
活动内容:运用课文中的材料,组合出一段话,表现三月大雁的“说话”声,体味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创编、组合的“文章”如下:
三月,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
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
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
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不消几天,沼泽地里到处都可以看到它们的倩影。
从早到晚,它们一群一群地喧闹着往收割后的玉米地飞去。
每次出发之前,都有一场高声而有趣的辩论,而每次返回之前的争论则更为响亮。
返回的雁群,不再在沼泽上空做试探性的盘旋,而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并向下面欢呼的鸟儿们伸出双脚。那接着而来的低语,是它们在论述食物的价值。
我想获得恩宠
再礼戴雪花的王冠
一万年过去
我要神灵,冻结我的痴心
我不想碰上爱情的伎俩
也不愿看见你
站在黄昏的山岗上
捧熄灭的篝火,向我求爱
一个女人的山岗
鹰在盘旋
与羊群的温饱无关
它孤独的叫声
回荡在一个女人的山岗
我准备解开衣襟
我的怀抱是落日的教堂
星星坐在野花丛中
有点坏,有点美
无题
你谎言的枝头
长满荆棘,这是你
馈赠我的礼物吗
夜黑透的时候
你把头颅埋进坟墓
却又为我献上
悲悯的炸药
雾
我遗失的一席轻纱
卷走聊斋里的狐妖
恨意太近
怜爱太远
距离
来到大坪子
我常思考一个词语:距离
和城市的距离
和故乡的距离
和梦想与爱恨的距离
一眨眼,大坪子的冬天
已经扑面而来,雪花
也把漫天的洁白
及时存进课本和工资卡
少女梦
如小鹿,四蹄幻美
跑进唐朝的宫廷
闯进李白的诗篇
再远一点
去衔来关关雎鸠
我还想拐个弯
爱上梵高的向日葵
他是个好哥哥
和太阳一样嗜睡
设计图
只需要几颗星星
一根枯枝
就能设计出一个夜空
如果再画扇窗户
一只野猫
就会有魔鬼爱上我
但你不能说
这孤独成疾的女人
美不胜收
喧嚣之外
把自己关进鸟笼
再把猎枪伸进天空
太阳被击落的时候
我在弹壳里沐浴
容颜
过期的洗面奶
扔给苍蝇
扔给我在2011年
所写的诗歌
这些染上病菌的文字
像我脸上
偶尔冒出的粉刺
挤一下
内心的毒素
比皱纹还富有节奏
在大坪子教书
2011年的春天
我来到大坪子教书
在海拔3000多米的山顶
我的微笑,可以随意
洒向湛蓝的天空
这是我的第一节课
不说理想,不谈人生
我愿用40分钟
和我的学生交换微笑
在他们脸上,播下阳光
茅草屋
夕阳金色的小手
推开破旧的木门
屋顶上的茅草
没有听见岁月的客人
远处的山边,飘来浓雾
如一床棉被,在夜中铺开
我多想走进屋里
点一盏油灯
如果此刻,月亮也未入睡
我该不该和她,说说心事
我爱蓝
我爱大海之蓝
爱她的庞大,沉静和纯洁
爱她体内的岛屿
爱撩过浪尖的水鸟
爱她不四分五裂的波涛
爱她不像我,时不时就哭一场
不会骑单车的女孩
我是一个不会骑单车的女孩
我的25个春天,就这样一晃而过
少女时代的伊甸园,空无一人
孤独的前后刹车,苦恼的后座
统统被时光摇得支离破碎
如果人生注定有悲剧,我愿以身化蝶
在绚烂的花朵中,遭遇甜蜜的车祸
写到落日
黑夜是我无法关上的窗口
一张张旧脸孔,一个个新伤疤
还有那么多的仇怨、噩梦……
亲爱的,你出个价
让我买走这落日的光芒,让我
在暗中娇媚一回,偷偷为你试穿
站在山顶
不要飘来乌云
我讨厌过于沉重
的事物。让心灵轻松一点
让阳光带来更多
的橘红色。站在山顶
我想要描述的
或许是几颗流星
而我最爱慕的
是邻国的诗人普希金
为了爱情献身的斗士
他情深义重的伤痛
比阳光更炽热
比玫瑰更芬芳
一半是陶醉
背靠一株枯树
我虚心接受夕阳的拷问
不要诅咒我的过去
爱上诗歌
我已经变得很憔悴
给玻璃杯注入咖啡
亲爱的
今夜是腐朽的,月光之唇
是我等候千年的颤栗
一半是陶醉
一半是越来越愚蠢
挂钟
生活中受蛀的半个丝瓜
和他忧郁的目光
我都不喜欢
但他肌瘦的形体
这个冬天饱含蛋白的小虾
已经向我游来
滴答滴答,时光的钟点
大面积冻伤
那些狗尾草
和我一起祈祷
对着远方的村庄
对着那些狗尾草背后
的雪花。和我一起
把落日拾起来
重新放回黎明的天空
如果你愿意抱着我
如果你就是一阵风
深夜的旋律
1.
醉酒之后
她体内的水波
开始荡漾
2.
她是一只夜鹰
雪山为巢
梦幻为翅
3.
屋外的落叶
洒满一地
这厚厚的病历
还再往高处堆积
4.
群山入睡
妖魔的步履
轻盈,温情
5.
两个影子
在相互弹奏
桃花
桃花是春天的
一朵微笑
桃花看着每一个
爱美的姑娘
我要每天都微笑
我要爱美的姑娘
带上桃花的芬芳
远嫁他乡
烟花三月
烟花已逝,扬州太远
那艘载着诗人的扁舟
历尽多少风雨
孤帆飘摇,远影迷茫
旧时的山川,河流
可否读懂穿越夕阳的
万般情怀
同样的烟花,同样的三月
我的扬州在哪里
我梦中的伊人在哪里
手表
手上的花朵
要有我的血液浇灌
爱情的海水
捎来亘古的淡蓝
时间的礁石栖满水鸟
湿漉漉的翅膀
煽动我暗藏的体香
蜗牛时代
我想生活在蜗牛时代
太阳要慢慢升起
花儿要慢慢开放
蝴蝶结还可以扎上头顶
父母还可以再年轻一点
买化妆品的钱
一分一分积攒
如果我的爱人是只小羊
我要他带我去小溪边
用尽一生,照照镜子
无题
伐倒时间的大森林
我拾到的全是沉重不堪的枯叶
曾经的花朵,过早腐朽
如今的果实,已被阳光蛀空
我和我的灵魂一块迷失
而你纠缠不休的根系
扎入我的荒芜之地,疼痛难忍
天使的翅膀
夜中,或许我是微笑的
或许那样的微笑
不会被惊扰,也不逃遁
我需要有一双神秘的翅膀
像天使,把年积越累的疼痛
轻轻拨动,独自弹奏
我的内心无人能懂
惟独盘旋在梦中,我自由
我就放开了嗓子哭
秋夜之思
绵绵秋雨
织就我重重心事
远古的城邦
再听不到孟姜女的哭声
是谁夺走了一个国家的仁爱
是谁把一个平凡女人的思念
击得灰飞烟灭
绵绵秋雨
唤不回万里长城下的姐妹
更惊不醒帝王的千年一梦啊
冰花
冬天的冰雪
包裹着树枝,屋顶
谁能想到
在没有阳光照耀的心底
我和树枝,屋顶
一样冰冷
如果我的身上
也包裹着一层冰雪
那一定是一场美丽的爱情
朵朵含情脉脉
中学生对外国小说比较陌生。外国小说因国籍不同、地域文化不同、思维习惯不同造成了中学生阅读、理解的困难。加上外国小说编入选修课程不仅篇幅多而且大部分内容比较长。教师如何切入引导学生学习外国小说,引导学生对外国小说理解到怎样深的程度,要把握这个“度”确实困难。
选修课程里小说八个单元的教学要求分别从不同侧面指导学生初步解读外国小说。本着长文短教,深文浅教的原则,以《素芭》为例,谈谈教学的一点收获,以期大方之家指正。
《素芭》是印度著名文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泰戈尔的一部短篇小说,小说共分六个部分。对如此长的作品以什么为切入点才能长文短教?怎样整理、裁剪、引导?著名演员潘长江说:“浓缩的都是精华。”找出精华部分才能提纲挈领。 这篇小说描写的是印度一位哑巴姑娘素芭凄惨的命运。找到一条核心线索才能牵动全部作品。反复诵读后出现对于这位不会说话的姑娘,作者把更多的笔黑倾注到她的那双大眼睛的描写上。因此,核心线索就是大眼睛。透过素芭的大眼睛去探寻她的内心世界,感受她凄美的心灵。
文章篇幅长,必须让学生充分预习,反复诵读全文。为了使阅读目标明确,更有时效,于是给出一份表格,让学生把六部分内容以素芭为中心,讨论整理出故事情节。同时,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泰戈尔的生平及创作。课前确定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的,学生能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运用多媒体深入学习这篇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多媒体课首先出现的是一位姑娘的眼睛的特写,而且是眼角不断流泪的动态画面,然后引出标题,先发制人将学生引入忧伤的氛围:泰戈尔《飞鸟集》的中英文朗诵将学生引入诗意化语言的意境,那么优美的诗化语言,讲述的是一个怎样忧伤的故事呢?根据提供的表格,学生能有条理地复述出故事,并且做到重点突出,师生合作共同整理出故事情节的表格。接着导引出教学主体部分:在这样一个美丽如画的世外桃源,素芭是一位怎样的姑娘?为了指向性更明确更具体,继续导引:鲁迅先生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用权威理论导引学生真奔中心的途径:透过眼睛探索素芭的心灵世界。按课文顺序学生积极寻找,争先恐后朗读有关眼睛描写的诗意语言,感受语言之美并与素芭的心灵交流,品读素芭的内心情感。笔者对学生的品读情不自禁感慨总结:素芭,一个美丽聪慧的姑娘,一双清澈明净、会说话的眼睛,却因为自身的缺陷,这双大眼睛里只有孤独和眼泪。多媒体上定格的是不断流泪的美丽大眼睛,更加强了忧伤的氛围。
继续深入素芭的心灵,笔者进一步引导:这是素芭眼中的世界,那外界眼中的素芭又是怎样的呢?因为有前面故事情节表格内容的提示,学生能据此内容找出外界对待素芭的态度,也自发地品味素芭的内心,总结出:自然里的素芭是快乐的,动物身旁的素芭是温暖的,但村人眼中的素芭是冷漠的,唯一的玩伴也是村里惟一游手好闲的少年帕勒达,帕对素芭是漠不关心的,即使是父母对待素芭也是少有亲情而更多的是欺骗和交易,决定素芭命运的“考官”最终也“听不到她永恒沉默的心灵里那无法言说的哭泣”而抛弃了她。大自然动物比人类更能读懂素芭的语言,它们能给予素芭温暖而人类乃至亲人带给她的却是无尽的鄙视与无情的冷漠,这种强烈的对比,强烈的反差深深植入学生心中,学生发自肺腑感慨:素芭的心里都是孤独和痛。而多媒体呈现的不断流泪的大眼睛的画面紧紧揪住了学生的心,他们痛素芭所痛,伤素芭所伤,已完全沉浸在凄美忧伤的氛围里。
不过,学生还是有疑惑的,素芭只是不会说话,而何等聪慧的姑娘何以要承受命运如此沉重的打击?此时引出时代背景介绍,让学生了解到,印度女孩先天受歧视的现实以及婚姻是许多印度女子的隐痛,因为嫁妆代表女子身价,男方的终生索取,男方不如意,女性将受到夫家的残酷虐待,更何况是有些先天不足的素芭。还引出泰戈尔关注印度妇女悲惨命运的其他作品。此时学生对素芭感性的伤痛提升到理性的高度。笔者借助不断流泪的大眼睛的画面顺势煽情总结:素芭,至纯至真,至美至善,上天没有给她一张能说会道的嘴,但给了她清澈的大眼睛,丰富的情感和敏的心灵,她用眼睛观察世界,倾听世界,感受世界,用眼神表情达意,然而她却只有在大自然里才感到快乐,只有和动物交往,才得到慰籍,在人类社会里,她得到的只有伤痛……素芭,谁能透过你的明眸读懂你内心似冬天里一把火的热情?读懂你“人生长恨水长东”的哀伤?读懂你“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幽怨?素芭,你的眼泪何时是一个尽头……这时孟庭苇忧伤的歌《谁的眼泪在飞》在教室回荡,为素芭而唱的歌再次把学生深深引入素芭的忧伤的心灵。
从这篇外国小说的教学中,笔者悟出:小说教学找准切入点,抓住契机,理清思路,披文以入情一定可以提纲挈领,长文短教,深入文章中心。正如楔子,找到一个能使桌子、椅子等稳定的恰到好处的楔子,再看从什么地方,从哪个角度将楔子敲进缝隙,桌子、椅子等既稳固又美观耐看,带着“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寓于海”的心情,抓住文章的核心和学生的心理,以导游的身份指导教学。
关键词:《西风颂》;翻译对比
一、作者与诗歌简介
珀西・比希・雪莱是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出色的英语诗人之一。《全诗共分5节,前3节描写“西风”,后两节描写诗人与西风的应和,与借助西风的力量实现自己的渴望新世界的愿望。
根据翻译的主体间性和视界融合理论,译者应该正确的处理作者、译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鉴于此,译文之间的差别不一定是对于错,而有可能那个时代的文化如此。 翻译,最终还是需要读者能够理解,晦涩难懂就没有了翻译的意义。所以在翻译时,力求最大限度的诠释诗人的意义与感彩,将意译与直译结合起来,追求诗歌形式、语言与意义的平衡。
二、翻译方法对比
王佐良的翻译多用意译,他的译文更符合汉语的规则,容易被中国读者接受;但是意译也有弊端,如意义和必要感彩的缺失。而查良铮的译本更多的是直译,注重将诗文原意直接表达出来,这样的译文生硬像没熟的米饭。
Who chariotest to their dark wintry bed
The winged seeds, where they lie cold and low,
以车驾把有翼的种子催送到黑暗的冬床上,它们就躺在那里,――查良铮译本
呵,你让种子长翅腾空,又落在冰冷的土壤里深埋,――王佐良译本
这句是在描述西风保护种子,保护未来的希望。翻译这句话的关键就是对“chariotest”的处理。Chariotest本意是“用战车运送”。查将“chariotest”直译“用车运送种子”,完全按照字面意思翻译,缺乏诗歌应有的诗韵与灵气;描写的很具体,读到此句,脑海中出现了 “车”运送“叶子”的形象,没有了想象的空间,不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力。
王的译文完全脱离了“chariotest”本身的含义,脱离了“车”和“送”的意向,采用意译手法,再添加想象,译为“呵,你让种子长翅腾空,”有一种飘逸感,句子措辞和结构也符合汉语语言习惯。将西风送种子,保护未来希望的形象的表达出来,变得更容易被读者接受,更富有诗意。
Oh, lift me as a wave, a leaf, a cloud!
呵,卷走我吧,象卷落叶,波浪,流云!――王佐良译本
哦,举起我吧,当我是水波、树叶、浮云!――查良铮译本
此句出现在诗文第四节后半部分,此句是在呼应前文,描写的是诗人愿意追随西风,就像自己是落叶,是波浪,是流云一样,即使面临灾难性的后果也要坚持到底。
“lift”本意为“ 举,举起;举高;”;王将其译为“卷走”,是意译,与;第一符合“西风破坏者的形象”;第二前文一、二、三节分别描述过西风横扫落叶,劈开波浪,撕扯流云,“卷走”与前文呼应,易于读者理解。
查将其译为“举起我吧”不合适,结合前文,对三个意象并无“举起” 之意,所以读者会疑问,为什么要举起呢?。所以此处的 “lift” 不可直译为举起之意,而应结合前文,根据“落叶,波浪,流云”三个意象的描述的确定。
三、诗歌的蕴意
I were as in my boyhood, and could be
The comrade of thy wanderings over Heaven,
假如我能像在少年时,凌风而舞便成了你的伴侣,悠游天空――查良铮译本
但只要能拾回我当年的童心,我就能陪着你遨游天上,――王佐良译本
此句出现在诗文的第四节,同样是表达诗人愿意追随西风之感。两人译文均完全传达了诗人的意义。但是仔细朗读之后,就会发现,王的译文更能表达诗人的那种豪迈情怀。这里也体现了两人不同的翻译方法――意译与直译。
查之翻译,首先两行的句式是断开的,“凌风而舞”四字应是为了与下句的悠游天空”对应儿增加的,因为诗句中并没有此意。此外,汉语区别于英文的特点之一就是动词的广泛应用此处“comrade ”一词,直接翻译为“伴侣”,名词翻译为了名词,不符合汉语规则,整句中缺少动感和灵动性。总体上,缺失了诗人的那种豪迈情怀,显得木讷,没有灵气。
王的译文,尤其是”我就能陪着你遨游天上,将“comrade ”一词译为动词“陪着你”,符合汉语语言习惯,生动形象,传达了诗人的愿意追随西风的急切之情,有一气呵成之感。
四、口语化语言的使用
诗歌语言富有诗意,充满了韵味,所以很少运用口语化浓重的语言。口语化的语言往往会破坏诗歌的这种整体韵味。例如,在“What if my leaves are falling like its own! ”的翻译中,查的译文是”尽管我的叶落了,那有什么关系!”这句译文口语化稍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对“what if” 的翻译。“what if” 的意思是“如果…将会怎样”,查将这个意义几乎直接搬进译文,在措辞上也未作修改,所以造成了口语化的现。王将这句翻译为“纵然枯枝落叶,又有何妨!”显得更为凝重,审慎,符合诗歌的那种韵味。
相比,王的翻译更胜一筹。
但是,有趣的是,尽管口语化的语言会有这样的弊端,但如果它可以传达更浓厚的思想感情,口语化的语言仍是可取的。例如在《西风颂》的最后一句“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的翻译中, 查的译文“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王的译文为“如果冬天已到,难道春天还用久等?相比查的译文更接近口语化,但就是因为口语化语言的简单明了,朗朗上口,却传达出了更为强烈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更深的印象,脍炙人口。所以诗歌中口语化的辞藻的运用要看情况而定,根据诗文的所要表达的感情和诗歌体裁,确定口语化语言的应用。但总体上而言,诗歌中口语化语言的使用还是比较少见的。
■
1.体味情感。如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对景物进行描写,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景物描写对文章的主旨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理清思路。因写景文章结构灵活多变,主旨隐藏于文字之间,多从文章线索和写景顺序上来考查。
3.表达效果。考查文章中某一句话或某一段采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有时也会考查修辞手法的使用及作用。
4.语言意蕴。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写景文章的一大特色,对语言品析命题常从这个角度设题。
5.抒写感悟。主要考查同学们对人、对物、对景的感情态度。
■
1.熟知景物描写的作用。
首先,我们应从思想内容上考虑。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抒发感情;渲染气氛;衬托人物;突出主题;交代背景。其次,要从结构思路上考虑。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起线索过渡作用;推动情节的发展。同学们答题时可结合文章的思想内容与结构综合来回答。
2.把握结构,理清思路。
写景文章,结构尽管灵活多变,但是有一条基本的写作思路,即文章的前一部分为揭示主旨作铺垫,后一部分则卒章显志,结构多为总―分―总或分―总。线索则是文章反复描写的对象,要抓住文章描写对象的特征。思路大致归结为三步:主要的景物和人――次要的景物和人――揭示主旨。对主要景物和人的描述是为了直接揭示文章的主旨,对其他景物和人的描述除了起到与前者形成对比、反衬等作用外,还有引出对象、作铺垫等作用。
3.注重表达的修辞效果。
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说明。同学们需熟知这几种表达方式在不同文体中的作用。如议论、抒情在写景文章中的作用无疑是画龙点睛、揭示主旨。修辞手法在写景文章中最常见,同学们需了解比喻、夸张、对偶、排比等常用的修辞手法,掌握每种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这样就可以分析出文章在景物描写时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以及这种修辞手法的使用在这里表现了景物的何种特点。
4.瞻前顾后,品析语言。
理解文中某个词语的含义时,同学们要紧密结合上下文,扣住景物的特点,把握人物心理,密切联系文章中心,先看词语本意,再分析词语的引申义或比喻义,看其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或事物的什么特点。
5.拓展思维,抒写感悟。
结合文章内容,联系实际,紧扣题目要求,将文章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说出真话,道出真情,同时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各题。
一、戈壁风景
杨宝奎
来到戈壁滩已近两个月了。记得刚进场的时候,看到胡杨树上树叶还是金黄金黄的,而现在被凛冽的寒风已吹得全部飘落了。恰巧早上下了一场霜,原来光秃秃的树枝上全挂满了银霜,地上的枯草也都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花。再向远处看,一排排沙枣树,树干粗糙而挺拔,密密麻麻的树枝被白霜装点着,着实是银装素裹,唯有那挂在枝条上的沙枣一串一串的,一片一片的闪着红光,格外醒目。
在一棵沙枣树下,有一个农民朋友正在拾捡着被风吹落在地上的沙枣,头上的皮帽子早已挂满了一层霜雪,口中呼出一团团白气,看不清脸庞,只看到他粗糙的一双大手,捡起地上的沙枣来双手敏捷而有节奏,就像两只饥饿的母鸡啄食着地上的玉米。我好奇地蹲在他旁边,学着他的样子也捡了起来。沙枣比花生米大一轮,橘红色的表皮非常光亮滑润,轻轻地一剥,薄薄的表皮破了,里边露出了乳白色的沙枣粉。“这沙枣粉可以吃吗?”我和拾沙枣的农民聊了起来。农民朋友操着浓重的甘肃话说了起来:“这沙枣可是我们这地儿一宝啊,沙枣属温热性的,剥开外面的红皮,把沙枣放到清水中浸泡,有一夜工夫,沙枣粉轻轻地一揉搓就搓下来了,沙枣粉烤干后甘甜可口,我们这里比较穷不舍得这样吃,而是放到玉米粉中混着吃,煮成了粥,也可以放到面粉里蒸成馍,我们这里的娃儿们都喜欢喝沙枣粥,吃沙枣馍。你们没见到我们这里的娃儿们一个个胖乎乎的,小脸红扑扑的吗?都是吃沙枣馍吃的,他们冬天也不怕冷,也不得感冒,可好了!”“这沙枣核有用吗?”我问道。“有用,将沙枣核洗净晾干,可以做成枕头,沙枣核做成的枕头松软、舒服,夏天枕起来凉凉的,有安眠作用,我们这里的人枕着它很快就能睡着。”“这沙枣树好种吗?”农民朋友头也没抬随声答道:“在这戈壁滩上大部分是野生的沙枣树,人工栽它也很省事,早春截一根稍粗一点的树枝,在地上插得深一些,浇上满满的一桶水,第二年秋天就可以结沙枣了。”
不一会儿农民朋友就捡了一大包沙枣背在肩上,向远处的村庄走去,最终我也没看清他的脸。我站起身来,细细端详这一排排沙枣树,有一种崇敬之情。灰褐色树皮裂开了一道道口子,像藤条一样紧紧地缠绕在树干上,十分坚硬;树上的枝条是那么的繁茂,在白霜的包裹下,像黎族姑娘头上的银饰,一闪一闪地发着银白色的光;再向上看橘红色的沙枣就像红宝石穿成的珠帘,一串串又连成了一片片,整整红了一片,在银色的枝条映衬下是那么耀眼那么璀璨。
在这么恶劣的环境里仍然有这么强的生命力,我确实被冬天的沙枣树所感动!在这茫茫戈壁滩上还有这么美的景观,我的确被冬天里的沙枣树的美丽而折服!
(选自《人民日报》2011年1月31日)
1.本文写的是戈壁冬天里的沙枣树,第一自然段写胡杨的作用是什么?
2.作者写戈壁冬天里的沙枣树,为什么要着力写与农民朋友的谈话?
3.沙枣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4.这篇散文的开头、结尾从结构上和表达效果上起了怎样的作用?
二、写不尽的江南
雨明
每每到江南,人未到,心先柔润起来,湿漉漉的宛若轻轻一攥,就有清清的流水轻灵而落。不知道有多少文人墨客醉倒在江南迤逦的湖光山色中,也不知道有多少风雅诗人写就华彩篇章,可江南是写不尽的,一如江南的雨、江南的水、江南的风情……
最喜欢的风景,就是灵秀的江南小镇,垂柳依依,白墙青瓦的小屋依次排列在水边,袅袅娜娜的炊烟,懒懒散散地氤氲着水乡的小桥流水人家,勤劳的水乡妹在溪水边洗衣服,乌黑的长发,蜡染的碎花布衣服,挽起的裤脚,耳鬓边上似不经意插着的一朵小花儿,时不时撩一下头发,静静的流水在她面前欢快地舞蹈着,一条温顺的小狗眯缝着眼睛,在她身边享受宁静,这是怎样静谧和美的图画呢?
最喜欢江南的花儿,恣意大胆地开放,全然不顾你的目光。那些花儿从不抱怨生长的地方,在水渠边,在小桥下,在人家石板台阶的缝隙里,甚至在有细小裂缝的墙上,只要能立足,就灿烂地擎起那些鲜艳与美丽,有些花儿连叶子都很少,只有那一朵硕大的花朵得意地欢笑着,?
喜欢坐在小小的乌篷船上,晃晃悠悠地在水道漫步,那是何等的享受呀。拨开垂柳,细细品味江南的水,水面丝柳袅袅,水雾氤氲缥缈,远处镜湖潋滟,眼前鸥鹭嬉戏,还有那天边的点点万里归帆,擦肩而过的各样小船;岸边,你能听到吴歌轻轻、软语呢哝,那些细致温柔羞涩的江南女子,西施般的袅娜娉婷,又是怎样让人陶醉的风情?楼台亭阁里,多少才子吟诗作赋,多少姑娘歌舞绣纺,在淡淡香气缭绕中只见衣袂飘然、红袖盈香,又?
喜欢江南丝丝缕缕、缠缠绵绵的雨。那雨是有灵性的,懂得人的感受一般,时而淅淅沥沥,时而如泣如诉,间或点点滴滴,总让人有一种想把心事一起放飞在雨中的冲动,于是,来到雨中,尽情沐浴在这样温柔的触摸中,清清凉凉、滋润舒爽。这样的时候,总会想起最柔软的故事,情愫在雨中舒展着,一如干净叶子上慢慢滑动的水珠,晶莹而妩媚。
喜欢江南的绿,那种无边无际的、无处不在的绿。在江南,绿色主宰着一切,水是绿色的,所有的土地都覆盖了绿色,树叶的绿鲜亮而洁净,甚至连飘落的雨也是绿色的。在这样的绿色海洋中,你的心很静很静,眼睛也极舒服。阳光下的江南,绿得滋润而清澈,绿如同要流动起来。
江南是什么?是悠闲自在的乌篷船?是默默无声的青石小桥?是弯弯曲曲的风情雨巷?是风姿绰约的曲苑?是矜持绝美的荷花?是静静的回廊、雅轩?还是那缠绵的竹笛、箫管、丝竹?我说,江南是水的诗行,是雨的轻歌,是柳枝的婀娜,是宽宽窄窄小桥的灵秀,是绵绵密密的桨声灯影,,
……
来到江南,把梦里江南的柔媚细雨写进我的诗里,把江南的石板拱桥搬进文字中,迎着江南的桃红柳风,饱蘸江南的柔翠烟霞,写对江南的钟情;江南的琵琶清音把我灌醉,江南的莺燕鸥鹭带我入梦,江南的梅竹秀气缠绕身边,沉浸在江南的细腻婀娜里,你如何能写尽美妙如烟的江南?
(选自《润・文摘》2010年第9期)
1.本文题目是“写不尽的江南”,文章主要写了江南的哪些景色?
2.文章第二自然段中的两个黑体词分别改为“袅娜”和“懒散”好不好?为什么?
3.下面两个句子分别是从第三、四自然段的句末抽出来的,请根据意思还原。
A.怎能让人不流连忘返
B.怎能让人不痴迷
4.根据文中的画线句子展开合理想象,在横线上再补写两个比喻句。
■
春天来了,几阵清风,数番微雨,洗去了冬日的沉重。大地透出了嫩绿的颜色,花儿们也陆续开放了。若照严格的花时来说,她们可能彼此见不着面,但是在既非真实,也非虚妄的园中,她们聚集在一起了。不同的红,不同的黄,以及洁白、浅紫,颜色绚丽;繁复新巧的,纤薄单弱的,式样各出新裁。各色各式的花朵在园中铺展开一片锦绣。
休闲西服双肩包贝雷帽笑容亲切儒雅满头银发却精神矍铄这就是誉满华人世界的现代诗人郑愁予谈起年少往事谈起诗歌83岁高龄的诗人态度虔诚令人动容
记:您出生于1933年,童年时期正值中国社会风云变幻,那时有什么特殊的经历?
郑:我童年和少年时期的生活非常漂泊,在北京、江苏、湖北、湖南、河北等很多地方生活过。爆发时,我四五岁,只记得日本人炸毁了铁桥,我们逃难经过一座小城时,背后传来“哒哒”的马蹄声响,同行的大人赶紧拉我躲开,紧接着我就看到几匹战马拉着炮车飞奔而过……这段童年逃难的经历成为我的“流浪第一部曲”。后来,在我十五六岁时,颠沛流离,从北京去往南京,又辗转武汉、衡阳、桂林、广州等地,最后去了台湾,这是我的“流浪第二部曲”。
记:您提到了逃难中听到“哒哒的马蹄声”,您创作《错误》这首诗是不是源于这段回忆呢?
郑:确实有很大的关系。童年记忆中的马蹄声一直存在于我的潜意识里,写《错误》时,它就自然浮现在我脑海里。而且我的父亲是军人,从军校一毕业就被送到前线,一度下落不明。我母亲曾教我背一首诗,题为《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小编注:这是一首闺怨诗,表达了妇人对征战在外的亲人的思念)。这也给我创作《错误》带来了启发。后来,我少年时期从北京到南京去时,我的父亲在军中,没有和我们一起走。我们带着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父亲的挂念,回到了江南。当时正值冬天,我最爱的莫愁湖荷花凋零,一派凄凉败落的景象。此时,我就开始酝酿《错误》这首诗。
记: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学习写诗的呢?
郑:15岁时,我参加了北京大学针对中学生举办的一个暑期文艺营。在著名的北大红楼,我接受了诗歌创作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这是对我一生影响巨大的事,我由此开始跨进诗歌的领域。
记:在文艺营期间,您写的第一首诗是什么?您能谈谈写这首诗时的情况吗?
郑:我写的第一首诗叫做《矿工》。这首诗源自我和同学到北京西郊门头沟煤矿参观的经历。我们看见一群孩子在矿口上玩耍,我就问他们为什么要在这里玩耍,他们回答:“我们在等父亲出来。”一听这句话,我感动得不得了。因为矿工一旦进了矿,就不能预卜他能不能出来。于是我就写了《矿工》这首诗,呈给了文艺营的老师。老师非常欣赏,他说:“很了不起,你的诗里有人道主义精神。”其实,那时候我还不能理解什么是人道主义精神,多少有点“歪打正着”的意思,但我还是非常高兴,因为这件事让我有了自信,让我知道自己可以写诗。
记:北大暑期文艺营让您跨入了诗歌大门,但就在这一年的年底,您开始了“流浪第二部曲”,在各地颠沛流离。在这期间,您发表了许多作品,还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是什么支持着您在漂泊中依然不停止对诗歌的探索?
郑:我认为信心非常重要。我的最初的信心来源是师长的鼓励。十五六岁的年纪,感性非常强烈,而北大老师的鼓励,激发了我的诗心。后来我在辗转途中创作了一些作品,投给了《武汉时报》和《衡阳力报》,当时这两家报纸的编辑还写信给我,说我的诗写得好,这对我来说也是莫大的鼓励。我的第二个信心来源是时代背景。当时抗战已经胜利,中华民族终结了被侵略的局面,捍卫了自己的尊严,这极大地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当时有很多诗人通过写诗来表达自己的理想、信念,我也深受这个时代潮流的影响。
记:您的第一本诗集名为《草鞋与筏子》,这也是这本诗集中的一首诗的名字,您能谈谈这首诗吗?
郑:我写《草鞋与筏子》这首诗是为了表达对抗战民兵的敬意。当年的抗战民兵装备很简陋,连好一点的鞋子都没有。行军时一个士兵往往带好几双草鞋,穿烂了就换一双。途中遇到河流,便砍竹子砍木头,做成筏子渡河。他们的条件这样艰苦,却仍是抗日救亡主力的一部分,我对他们充满敬意,所以写了这首诗。当年因为这首诗,有一位青年诗人专程到我家里来访问我,但遗憾的是没能相见。不过,后来我们有机会见了面,我还写了诗给他。在那个时代,诗歌就是这样把很多素不相识却志同道合的人联系在一起,成为朋友和同志,为同一种理想信念所触动、所激励,并为之奋斗。
记:您为什么要用“愁予”作为您的笔名?您对“愁”这种情绪怎么理解?
郑:我极爱《九歌》,特别是《九歌》中的《湘夫人》,里面最动人的句子就是“目渺渺兮愁予”。后来又读到辛弃疾的“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我就觉得“郑愁予”最合适做自己的笔名。时光飞逝,年华老去,许多愿望却不得实现,这就是“愁”。这种情绪和“悲”“哀”不同。李清照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诗人总要表现对时间的无奈,西方用“死亡”和“爱情”来表现“时间没有了”,而我们汉诗用风花雪月的无常来表现对时间的无奈,这就体现在“愁”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