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49: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感恩教师的诗歌,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B:新学期的第二次红领巾广播开播了,在以往的学期里我们的红领巾广播得到了广大老师和同学们的大力支持,给我们的工作提出了很多有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在这里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大家!
A:今天的广播内容有两项大的内容,一是”推普周”的宣传.二是我汇报上一周教师节中队主题活动的情况。
B:“推普周”就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的简称,经国务院批准,每年9月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自1998年第一届推普周开始,至今年为第十届推普周,是从9月16日到9月22日,今年”推普周”的主题是“构建和谐语言生活,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A: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普通话?
B:普通话是我国的通用语言,它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A:还有一些有关普通话方面的小知识我们也让同学们了解一下:
B: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指的什么?
A: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B:2、我国语言文字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A: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B:3、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是什么?
A: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B:4、推广普通话是要消灭方言吗?
A:推广普通话并不是人为地消灭方言,主要是为了消除方言隔阂,以利社会交际。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推广普通话是要求会说方言的公民,还要会说普通话。
B:大家对“推普周”应该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了吧!下面我们就来说说我们上一周各中队进行的感恩教师的活动情况吧。
A:亲爱的同学们,我们上同一各班进行了感恩教师节中队主题会,同学们用各种形式向自己敬爱的老师送上了节日的祝福,现在我们就让我们随着黄梓莹同学一起去看一看他们六(4)班的活动:
B:真是太巧了,五年(1)班同学也为教师献上了手语表演――《感恩的心》,此外,他们还为教师表演了小魔术和小组唱、用优美的诗歌赞颂我们辛勤的教师,最后,每个同学向老师献上一句真诚的节日祝福,和礼物――鲜花和自制的贺卡。A:五(3)、五(4)中队的节目也是精彩纷呈,有小品《地理博士》、有优美甜美的歌声、有感人的诗歌和动感的舞蹈,当然还有真挚的祝福和礼物。
B:我知道,其他班级的感恩教师节的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希望你们以后在开展活动后的能积极地投稿,我们会及时地给予报导。在此,我们非常感谢六(4)、五(1)、五(3)、五(4)的来稿,非常感谢!
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教学是对基础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的补充和完善。 2007年9月,教育部颁布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之后,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备受关注。尤其是随着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提高,大学英语教学不再能够满足学生对提高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综合技能的要求,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开设成为必然。 然而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开设多半是以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和取得较为理想的考研英语成绩为目标,或者是以提高某种单项语言技能为主,因此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其中包括学生对英美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缺乏了解,在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时表达能力较弱,较为集中的表现是口语和写作能力相对较差。此外,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开设需求较为广泛,很难逐一满足。笔者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遵照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针对大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提出的培养目标,尝试改革创新,强调素质培养,提倡个性化学习,力求实施更为切实可行的后续课程教学。通过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后续课程需求进行相关调查研究,结合多年英语专业以及非英语专业的教学实践,尝试将英美文学作品诸如经典散文及诗歌引入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中,将英美文学作品赏析作为人文素养课程的一部分,同时兼顾学生对大学英语学习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融入针对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的培训,做到将工具性需求课程教学与人文素养课程教学进行有效融合。
诗歌是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我国的专业英语教学中,诗歌教学占据一定比重。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系列英语阅读教材《大学英语》第三、四册中,每一课的练习之后都附有英文小诗一首,供学生欣赏,而教师的辅导方式各不相同。鉴于学生对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大高校对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开设越来越重视,笔者认为,在大学英语后续课堂中引入诗歌教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下面就如何开展诗歌课堂教学进行探讨。
一、诗歌与情感
有关爱情、友情和亲情以及描写父母的诗歌是最容易为学生所理解和欣赏的,以美国现代诗人西奥多?罗特克的《爸爸的华尔兹舞》为例:
My Papa’s Waltz
Theodore Roethke
The whisky on your breath
Could make a small boy dizzy;
But I hung on like death:
Such waltzing was not easy.
We romped until the pans
Slid from the kitchen shelf;
My mother’s countenance
Could not unfrown itself.
The hand that held my wrist
Was battered on one knuckle;
At every step you missed
My right ear scraped a buckle.
You beat time on my head
With a palm caked hard by dirt,
Then waltzed me off to bed
Still clinging to your shirt [1].
这首按照传统格律创作的带有自传成份的诗采用抑扬格三音步和交韵,通过生动细腻的细节描写表达了父子之间深厚而真挚的情感。诗中描述了父亲酒醉后同儿子跳华尔兹舞的滑稽可笑的场面:直跳得厨房的锅从架子上掉下来,母亲心烦而眉头紧锁;父亲每跳错一个舞步,矮小的儿子的右耳就会狠劲儿地蹭在父亲的腰扣环上;父亲在儿子头上打节拍;儿子如此不舒服仍要紧紧抓住父亲跳下去,直到被甩到了床上还使劲儿地抓着父亲的衬衫不放。诗人的父亲勤劳质朴而且生活并不轻松,他的手指曾经断过,手掌上结了厚厚一层泥巴。他喝了酒之后跟儿子的一通胡闹反倒让儿子感到亲切而并非讨厌,甚至成为诗人一生中难以忘却的记忆。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欣赏、翻译这首诗的同时,考虑到他们一定会有相关经历,即父亲与孩子的生活点滴和趣闻轶事,因此可以激发其阅读和创作热情,培养用得体地道的语言表达情感和感恩的能力,同时将其他诗人创作的父与子的诗歌一同朗读,使他们在欣赏和比较的学习过程中仔细体味英文表达的魅力,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了解不同时期和不同诗人的作品风格、社会背景以及创作特点。
二、诗歌与想象力
这里列举的一首小诗是英国著名诗人罗伯特?赫里克的《这儿安睡着一位漂亮的小孩》:
Here a Pretty Baby Lies
Robert Herrick (1591-1664)
Here a pretty baby lies
Sung asleep with lullabies:
Pray be silent, and not stir
Th’ easy earth that covers her[2].
这是一首很短的墓志铭。学生在朗读前三行时容易理解为诗人在描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摇篮曲伴随着她进入梦乡,祈求保持沉默,别去打扰她。然而读到最后一行 “别碰那覆盖其上的舒软尘土,让她睡得安详”时,马上会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的想象和诗人想表达的情感大相径庭,从而给学生强烈的震撼。原来这并不是一个躺在床上安然入睡的婴儿,而是一个行将入土、躺在棺材中的女婴。那歌声不是母亲的安眠曲,而是教堂葬礼的悲歌。如果教师能够更深层次地引导学生,带着他们用恰当的语气朗读这首诗,让他们去充分领略英语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会进一步提高其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力。比如在这首小诗中“lies”和“lullabies”、“stir”和“her”的押韵,使整首诗歌更富于感染力。教师带领学生仔细阅读并深刻理解这首小诗的意境,会使其对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激发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创作热情,由此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再如英国19世纪著名作家罗伯特?路易斯?斯蒂芬森的《风》:
The Wind
Robert Louis Stevenson
I say you toss the kites high
And blow the birds about the sky;
And all around I heard you pass,
Like ladies’ skirts across the grass ?
O wind, a-blowing all day long,
O wind, that sings so loud a song!
I saw the different things you did,
But always you yourself you hid.
I felt you push, I heard you call,
I could not see yourself at all ?
O wind, a-blowing all day long,
O wind, that sings so loud a song!
O you that are so strong and cold,
O blower, are you young or old?
Are you a beast of field and tree
Or just a stronger child than me?
O wind, a-blowing all day long,
O wind, that sings so loud a song[3]!
这首诗酷似儿歌却并非简单的儿歌,似乎是用孩子天真烂漫的口吻在和风对话:你是一头野兽呢,还是和我差不多的大一点的孩子呢?它采用抑扬格四音步、偶韵、叠句来烘托和渲染气氛,每一段都是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意象、多层次的画面、生动而又口语化的节奏、丰富的想象表现了更为深刻的内涵。
为了将工具性教学和诗歌教学有效融合,教师应注重充分利用课堂时间,高效组织课堂教学。在诗歌教学过程中强调以下诸要素,让学生在充分理解和欣赏诗歌的同时兼顾五项基本技能的培养。
三、诗歌的题目与背景
题目是一首诗的核心,通常给出相关信息同时告诉学生诗歌的内容。例如,一首题为“Schoolville”的诗很可能是诗人对学校生活的一些感想。再如“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是诗人在一个寒冷而寂静的环境中对生活和人生的一些想法。学生看到 “The Man He Killed” 这个题目时马上就会想到,这首诗很可能是关于战争和谋杀的主题。“Loveliest of Trees, the Cherry Now ”,很可能是诗人由树林写到自然进而做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读诗之前,一定要让学生仔细阅读题目,猜测其最有可能是关于什么内容的诗歌,这对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思辨能力以及主观能动性大有裨益。
诗歌的背景对于理解一首诗至关重要。背景能够烘托气氛,亦会告诉读者诗人是在怎样的一种特定背景和环境下拥有什么样的心境。下面以美国诗人罗伯特?佛罗斯特的《雪夜停在林边》为例:
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
Robert Frost
Whose woods these are I think I know.
His house is in the village though;
He will not see me stopping here
To watch his woods fill up with snow.
My little horse must think it queer
To stop without a farmhouse near
Between the woods and frozen lake
The darkest evening of the year.
He gives his harness bells a shake
To ask if there is some mistake.
The only other sound’s the sweep
Of easy wind and downy flake.
The woods are lovely, dark and deep,
But I have promises to keep,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4].
在这首具有田园风格的诗中,诗歌展现的背景十分鲜明,在一个黑暗的雪夜,诗人在赶路时被湖边一片森林中的美丽雪景所吸引,不禁勒马驻足欣赏起来,对那个寂静的世界悠然神往,使得伴他而行的小马奇怪地摇起脖子上的铃铛,深邃的森林因此而更显幽静。主人公忽然想起自己还有信守的诺言要去实现,只好恋恋不舍地继续前行。当学生在脑海里留下如此美丽、动人的景象时,其内心深处也一定会被一种激情感染。这首诗采用的是四行连环韵式,末尾两行巧妙拟生重复,语言通俗浅显,有着极富音乐感的优美音律,并非简单写景,而是富有深刻哲理,因此能够激发读者强烈的愿望想要将这首诗朗读下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诗歌的意境方面有更深的领悟力。同时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背景和不同心境下创作出的诗歌风格迥异。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几个不同版本的较为权威的翻译文本,比如余光中、江枫和覃军的译文,让他们通过对不同译文的评价和鉴别来欣赏和理解诗歌的深刻内涵,同时尝试翻译和创作诗歌。
四、 诗歌的形式
不同的诗人用不同的形式来抒发感情。 诗歌通常有以下三种形式:
(一)叙事诗
比如前面提到的Bill Collins 写的“Schoolville”。
(二)抒情诗
下面这首诗是英国著名现代派诗人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的《冬日黄昏》:
The Winter Evening
T.S. Eliot
The winter evening settles down
With smell of steaks in passageways.
Six o’clock.
The burnt-out ends of smoky days.
And now a gusty shower wraps
The grimy scraps
Of withered leaves about your feet
And newspapers from vacant lots;
The showers beat
On broken blinds and chimney-pots,
And at the corner of the street
A lonely cab-horse steams and stamps.
And then the lighting of the lamps[5].
这首诗表面是在写景,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字眼是在讲述作者的内心世界,但是所描写的冬天傍晚荒凉而破败的街区景象其实就是作者心境的真实写照。诗中的双关语“burnt-out ends”不仅指“燃烧尽的烟蒂”,而且指“乌烟瘴气的环境”,“settle”用于表现傍晚让人压抑的感觉,“steam”用来形容孤独的马儿因为奋力拉车而在寒冷的街角冒汗的形象。尽管这首诗本身没有整齐的韵律,但是达到了寓情于景的效果。
(三)写景诗
下面这首诗是英国浪漫主义奇才威廉?布莱克的《伦敦》:
London
William Blake
I wander thro’ each charter’d street,
Near where the charter’d Thames does flow,
And mark in every face I meet
Marks of weakness, marks of woe.
In every cry of every Man,
In every Infant’s cry of fear,
In every voice, in every ban,
The mind-forg’d manacles I hear.
How the Chimney-sweeper’s cry
Every black’ning Church appalls;
And the hapless Solder’s sigh
Runs in blood down Palace walls.
But most thro’s midnight streets I hear
How the youthful Harlot’s curse
Blasts the new born Infant’s tear,
And blights with plagues the Marriage hearse[6].
这首诗仅有十六行,却用生动鲜明的形象、极为简洁而又通俗易懂的文字、最有力的笔触,描述了处在动荡的法国大革命和产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社会,从商业公司大肆霸占土地、成千上万扫烟囱孩子的哀号一直到黑夜伦敦街头年轻的诅咒,触及到了社会政治、经济、宗教、家庭等各个层面的本质问题,极其深刻,发人深省。诗人不仅怀着真挚的同情心,而且发出了愤慨的呼声,预言革命风暴即将到来。
相比较而言,同样是在描写伦敦,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湖畔派魁首威廉?华兹华斯笔下的景象却迥然不同。
Composed upon Westminster Bridge, September 3, 1802
William Wordsworth
Earth has not anything to show more fair:
Dull would he be of soul who could pass by
A sight so touching in its majesty:
This City now doth like a garment wear
The beauty of the morning: silent, bare,
Ships, towers, domes, theatres, and temples lie
Open unto the fields, and to the sky;
All bright and glittering in the smokeless air.
Never did sun more beautifully steep
In his first splendour valley, rock or hill;
Ne’er saw I, never felt, a calm so deep!
The river glideth at his own sweet will:
Dear God! the very houses seem asleep
And all that mighty heart is lying still[7]!
华兹华斯在诗中所描绘的是在威斯敏斯特桥上远眺清晨的伦敦所看到的景象:大地无处呈现更壮丽的景象:气象万千,如此沁人心脾,倘若漠视,必然心灵麻痹。此刻都市宛如披上晨装……。伦敦依旧沉睡,朝阳放射金光,河水潺潺流淌,一切如此静谧安详。这首精美的十四行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音韵优美,节奏舒缓,完美地表达了庄重而恬静的情感。
关键词:高中英语; 诗歌教学; 诗歌欣赏
诗歌作为文学的精华,对语言学习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它体现了语言教学的文学性、人文性和社会性。学习英文诗歌是学好英语、欣赏语言美、培养语感的一个好方法。但是,许多教师觉得英文诗歌很难教好和学好,另一方面,从应试角度考虑,觉得诗歌教学意义不大,于是课堂上点到为止或略去这一部分学习内容。 而最近笔者以人教版英语教材M6 unit 2 poems 为教学内容, 上了一堂公开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师生互动频繁,课堂气氛活跃,一扫以往诗歌教学沉闷的课堂和学生无动于衷的表情。通过这一节课,激发了学生内心深处对于英语诗歌的喜爱。
一、本课教学设计介绍
(一)教学内容介绍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提出,“教师应根据课程的要求,对教材进行分析,对学生的需求和水平进行深入了解,并根据自己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补充和调整教材的内容,创造性的完成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目标与任务”。笔者根据本单元的教材特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对教材重新进行整合,把 warming up 和using language中的I’ve saved the summer作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设计
(1)学生通过诗歌的欣赏了解诗歌的基本特征。
(2)学生能够找出诗歌的韵律和主题,加深对英文诗歌的理解。
(3)学生自己尝试写简单的诗歌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三)教学过程和活动设计
本课采取视听欣赏与文本欣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思路清晰,主题明确。现将本节课的课堂活动具体阐述如下:
(1)多角度、递进式导入本课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在课前让学生欣赏Little Star (by Jane Taylor 1806) 英文歌曲,同时呈现英文歌词。
T: Are you familiar with the English song ? What’s its name ?
S: Little star.
T: Exactly. The song Little Star is not only a song but also a piece of poetry. Do you know what is poetry? 笔者展示了一句名言:If you really want to know what poetry is , read it . Read it carefully. Pay attention. Read it aloud. (Flanagan, 2011)
T: We did read a lot of poems in our childhood. Do you remember any Tang poems? 通过PPT呈现6首学生能脱口而出的我国唐宋诗词英文版,要求学生快速阅读,猜出诗名及说出诗歌的内容。结合所给的诗篇,引导学生探究What did the author want to express? Why do people write poems?
(2)引导学生细读诗歌,寻找诗歌的韵律、感受诗歌的节奏,真正领会rhyme and rhythm。
向学生介绍埃德加?艾伦?坡对诗歌的评论:“诗歌是富有音乐感的韵律和有趣的思想的结合”,即韵律与主题。不仅中国诗词如此,英文诗词也是如此, 然后笔者让学生欣赏了一首以歌曲形式的英文小诗 Rhythm of the rain(雨中旋律) 诗歌第一节内容如下:
Rhythm of the Rain
Listen to the rhythm of the falling rain,
Telling me just what a fool I've been.
I wish that it would go and let me cry in vain,
And let me be alone again.
The only girl I care about has gone away.
Looking for a brand new start!
But little does she know that when she left that day.
Along with her she took my heart.
Rain, please tell me, now does that seem fair
For her to steal my heart away when she don't care
I can't love another, when my heart's somewhere far away.
……
这首极富节奏感的诗歌歌曲让学生沉浸在优美的旋律当中,然后以歌词的第一节为例,引导学生寻找诗歌的韵律。第二节歌词,学生以合作形式完成,并通过再次欣赏,感受诗歌韵律和节奏。
(3)欣赏配乐英文诗I’VE SAVED THE SUMMER ,并思考:When you listened to it, what come into your mind?
(4)引导学生细读诗歌I’VE SAVED THE SUMMER并回答:Does the poem have a rhythmic pattern? Does the poem have rhyming words?
(5)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本首诗歌的主题
a. Who is the speaker in the poem and who is he /she speaking to ?
( Give reasons to support your answer.)
b. What did the author want to tell?
(6) 引导学生对自己父母无私的付出表达感谢。
Thank you for ……
Without you , I ……
If I had …, I would ……
I wish …….
I’d rather ……
……
(7) 检查学生的书面表达,教师反馈和总结。
搜集部分学生优美句子表达,幻灯呈现。以欣赏一首To My Parents, Thank You 英文小诗结束本课。
二、教学设计思路及教学规律提炼
(一)及时取舍整合,突出主题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按照教材的安排,本节课的内容应由warming up 和 reading 构成,而 reading 部分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八首诗来了解诗歌的五种不同类型及它们的各自特点。大多数教师也是遵循这种安排和意图来进行教学,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内容过多、学生对英文诗歌了解不够且很多教师又想顾及本节课的完整性,导致课堂上对诗歌只做简单分析后匆匆而过,省去了最重要的一环节――欣赏。笔者认为,诗歌教学的重点不在于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欣赏英文诗歌。基于新课程精神和教学实践,对本单元的教材进行重新整合。Using language 中的这首I’VE SAVED THE SUMMER 诗歌朗朗上口,韵律非常鲜明,一方面让学生在欣赏中再次体会rhyme和rhythm , 另一方面为本堂课的语言输出做好铺垫。
(二)根据课程标准和诗歌欣赏切入点设计适切的教学目标
以往在教学这一课时,大部分教师按教材让学生讨论如“什么是诗歌?”“诗歌的特点是什么?”以及“怎样欣赏诗歌?”,教学目标比较宽泛。学生也往往只凭自己已有的诗歌知识和理解来进行回答,然后教师提供一些权威答案,最后结束教学。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只是浮于表面,谈不上鉴赏。
英语课程标准七、八级目标提到“了解英语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英语文学作品”,同时美国诗人埃德加?艾伦?坡关于“诗歌是富有音乐感的韵律和有趣的思想结合”的观点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诗歌教学应该点燃学生心中对诗歌和文学的憧憬和热爱。基于这样的想法,为本节课确立了切入点――把握诗歌韵律、节奏和主题。
通过这样的目标设计和课堂的具体实施,学生不仅在听觉上欣赏了诗歌的美妙,而且学会了分析韵律体英文诗歌,为将来自主进行阅读和欣赏英文诗奠定了基础。
(三)以学生感知、参与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活动
(1)通过文本阅读和听觉欣赏感知诗歌韵律。
课前播放Little Star这首歌曲,调动了学生的课堂情绪,活跃了学习气氛,为诗歌赏读营造了浓厚的氛围,为下一步的诗歌学习搭建了平台。针对问题“Can you remember any poems you have read in school, either in China or in English?”引出“静夜思”的中文版和英文版,并进行比较,介绍了英文诗歌中也有韵律和韵脚。然后继续让学生欣赏英文诗歌曲Rhythm of the rain,学生划出每个诗节中押韵的单词。该诗歌的呈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首先,它以歌曲的形式表达,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通过听觉和视觉的感官体验,感受到这首诗的音之美、形之美、意之美。该首小诗句式简短、形式错落且规律明显,学生很快消除了对英文诗歌这种相对陌生体裁的畏惧,进一步产生了深入赏读、学习的欲望。英文诗I’VE SAVED THE SUMMER正好迎合了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阅读完这首诗后,笔者再次让学生标出每个诗节中押韵的单词并找出押韵的规律。学生很快发现每一诗节的第二和第四行押韵的规律。
(2)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刻理解所学诗歌的主题。
伴随着意象在脑中的形成和语言节奏感的刺激,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诗歌的美感,但如何突破表层去体悟诗歌的意蕴,这是诗歌赏读的关键。在欣赏完I’VE SAVED THE SUMMER的韵律后,笔者开始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先让学生阅读全诗,因为诗中的字里行间往往蕴含着诗人的情感和要表达的主题。
笔者设计了几个自主探究活动,如:找出诗中运用了夸张手法的诗句;思考作者可能是谁;找出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等。学生们找出了诸如这样的句子:
I've saved the summer
And I give it all to you
I've saved some sunlight
If you should ever need
But if you've a need for love
I'll give you all I own
……
笔者引导学生细读这些句子后,让他们归纳本诗要表达的主题:Although the future may be difficult for you, whatever you need ,warmth and love, remember I (a parent ) will have some to give you. 进而揭示父母的爱无私和伟大。
(3)尝试学写简单的诗歌,内化对所学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能吟。”由此可见,诗歌对于写作的影响力是很大的。为了保持学生对英文诗歌产生的浓厚兴趣,充分调动大脑中已获得的语言知识,作为读后活动,笔者要求每位学生用诗歌形式表达对自己父母的感谢。
Thank you for ……
Without you , I ……
I wish …….
I’d rather……
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这一活动更促进了他们参与课堂的兴趣。尽管学生自编的诗歌文笔稚嫩,但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流淌在字里行间。一位学生写出了如下的句子:
Thank you so much for raising me!
Thank you so much for encouraging me!
Without you, I’m nothing!
I wish you had no tears but laughter!!
笔者朗读了比较优秀的学生习作,以便他们相互交流和学习并高度肯定同学们对语言和诗歌的敏锐的感觉。PPT呈现一首写给父母的小诗,
To My Parents, Thank you
You were always there
To help me
You were always there
To guide me
You were always there
To laugh with me
You were always there
To cry with me
But most important
You were always there
To love me
这首诗短小精炼,无生难词,读起来朗朗上口,进一步使学生感悟英语诗歌的魅力,再次激起学生的创作欲望。
三、反思与体会
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感知、参与等体验式教学,使学生的英语诗歌学习能力有了提高。最后环节中让他们编写诗歌活动实现了从诗歌赏读到自我创作的自然过渡,实现了从语言输入性学习到语言输出性学学习的跨越。但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诗歌,对诗歌的鉴赏还处在初级阶段,在诗歌创作方面还需要不断的指导和训练,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因此,我们教师也应丰富自身诗歌的相关知识,重视、利用和开发好诗歌赏读的教学活动,以其为依托,让学生在诗歌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2003.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人教社. 2007.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 6 (必修)
[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3]刘林峰. 2011. 在欣赏活动中体验文本的语言、思想及情感
[J]. 中小学外语教学 (8) :16-21.
[4]杨文娟. 2010. 在诗歌中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和学习兴趣
[J]. 中小学外语教学 (8) :16-21.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6A-0072-02
古诗教学的重要性一直以来都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同。古诗应该怎么教?以下是笔者的看法。
一、去其功利,通过诵读来学诗
诗歌的起源与劳动、宗教、音乐、舞蹈等有关,后来的诗歌虽脱离了舞蹈、曲调,但还保留了音乐的本性。对仗整齐,有节奏;合辙押韵,讲究韵律,如此旋律优美的文体,必须以声传情。可是,在学校里,许多老师教古诗的目标比较单调,或把诗歌作为加强某种思想教育的工具,或把它作为进行语文文字训练的对象,或把它作为考试的内容让学生强背。
诵读好,应是学习古诗的重要任务。这点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是有具体要求的。低段要求:“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美”,中段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高段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音、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可见,低中高年级虽教学目标不一样,但方法都是一样的——通过诵读来达到目标。诵读,是要有层次的:初读,读准字音;再读,读出节奏;品读,读出诗意,悟出诗情。而识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必须在诵读中进行,在诵读中巩固,在诵读中体会。抑扬顿挫,朗朗诵诗,是古诗教学的诗意课堂的目标,这点需坚守好,决不能为了应付考试而让古诗教学迷失方向。
二、抓住具象,模拟情境,走进古诗
诗歌是作者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将之寄托给一个具体的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自己的某种感彩。这是古诗的一大特性。因此,读者阅读诗歌,其实是还原诗人的所见所感,并在此基础上渗透自己的感彩。所以,古诗教学必须抓住具象(在诗中或是人,或是物,或是景)。抓住具象,也就是读诗时头脑中能马上形成一幅幅具体的图画,边读诗边想象画面,在想象画面时情感自然流淌而出。每个人心中都有个性的画面,都有主观的情感,这样意在其中,韵在其中,情也在其中,也就算读懂诗了。还原具象的方法,可充分利用课文插图或老师提供的影像资料,或学生根据诗歌自己画画,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引发想象。如果能在了解写作背景、诗人生平、诗人特点的基础上还原具象,那就更能身临其境,更容易准确悟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了。创设情境,模拟诗人创作的过程,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就更加全面深刻了。如教杜牧的《泊秦淮》,笔者是这样做的。
师:同学们,现在跟随诗人杜牧一起出发吧。天黑了,夜晚来了。此时的江面上你看到什么景色?用诗句来说吧——
(学生齐读:烟笼寒水月笼沙。)
师:月色朦胧中,我们——用诗句来说吧。
(学生齐读:夜泊秦淮近酒家。)
师:这个时候,忽然听到歌女们在唱——
(学生:花。)
师:南唐陈后主的《玉树花》,这是亡国之音啊。当年陈后主每日寻欢作乐,终于被隋朝所灭,如今歌女还在唱这支“亡国之音”!真是——用诗句来说——
(学生: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师:商女不知亡国恨,这些纸醉金迷、沉迷歌舞的老爷们知道吗?
(学生:不知道。)
师:这真令人忧虑啊!晚唐那班醉生梦死的统治者毫不警醒,不从中汲取教训。国家命运堪忧啊,杜牧长叹一声,走进船舱,奋笔疾书,写下了《泊秦淮》。我们一起读这首诗吧,读出诗人的情怀。
(师生共读)
三、拓展阅读,多角度赏诗
小学课本里古诗的呈现一般是以《古诗两首》、《古诗三首》为题,这两三首古诗的内容都是不同的。如今的课堂教学(特别是中高年级),一般能学习两首古诗以上,但不同内容的古诗在同一节课上,显得脱节,没有意义。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先人留下的诗歌多如繁星。同一题材会有不同的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写过,同一诗人在不同的心境下也会写下不同情感的诗歌。这是中国古诗的又一特点。我们通过拓展整合,可以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了解,还原的意象更完整、丰满。如在教学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时,可引用不同时代的诗人写西湖的诗,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师:唐代诗人白居易非常热爱西湖,任杭州刺史时写下了不少赞美西湖的诗。离任前,还写下了“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的诗句。一起读读。
(学生读《春题湖上》。)
师:几百年后,北宋文学大家苏轼任杭州刺史,也写下了不少赞美西湖的诗句。一起读。
(学生读《饮湖上初晴后雨》。)
师:一百多年后,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也写下赞美西湖的诗句。一起读。
(学生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除了同一题材,以时间为线索纵向选择,拓展学生的阅读面之外,针对同一主题,展现不同的诗歌来同时学习,也能有同样收效。如:不同的古诗表达同样的思乡之情,可同步学白的《静夜思》、李中的《客中寒食》、向居易的《阴雨》、张乔的《江上送友人南游》等。不同的古诗同写戍边生活感受,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从军行》、李颀的《古从军行》、曹松的《乙亥岁》、陈陶的《陇西行》等等。
四、学古诗,学做人
文以传道,歌以言志。中国几千年来的古诗词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他们用毕生所学所为为我们总结立人之经验。这是宝贵的教育资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对这些古诗文熟读成诵,可激发学生立志报国。“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白省也”,“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学生在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反复背诵中学会从诚信、忠诚、修身、虚心等方面做人,《游子吟》的反复诵渎使他们学会报答,学会感恩。“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落日见秋草,暮年逢故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学生对这些古典诗词诵读,从而明白“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处处暖人心”。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去体会其中的感情,从中学会立人,学会处世的精神。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英文诗歌 语言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244-02
1 引言
英文诗歌音乐感强、语言凝练、富有想象力、情感丰富,是有特色的英文教学材料,但长期以来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却一直被忽视。在本文中,笔者在分析中职学校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和中职校英文诗歌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中职校开展英语诗歌教学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其中重点探讨了如何通过英诗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2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
英语作为常用语言,对中职校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但笔者在授课期间发现中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学习英语方法不正确。笔者任课的班级80%的学生中考成绩低于及格线,90%的学生上课不做笔记。低分逐渐让他们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丧失了信心[1](董淑琴,2006:198)。另外,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不足。目前,用人单位对职工的英语水平要求不断提高。很多企业要求职工能看懂英文说明书,能与外国人进行沟通,甚至可以写英文信函。但中职校的学生对人才需求认识不足,认为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接触到外语的可能性很小,这直接导致学生对英语的学习需求下降,厌学情绪滋长。
因此,中职校的英语课程必须找到学生学习需求和市场人才需求的结合点,改进课程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力求帮助学生认识学英语的必要性,培养学习兴趣,增强信心,从而进一步提高语言能力,了解基本的西方文化,初步形成语言应用技
能。[2](教育部, 2009:2)
3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诗歌教学的现状
目前,英文诗歌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已经得到了重视,教材中收录了不少英文诗歌。但中职英语教材中几乎找不到英文诗歌,这是因为多数中职校的学生以就业为导向,需要多做听说练习,而诗歌不实用。并且,中职校的教师很少运用英文诗歌进行教学,多数教师认为英诗难理解,学生英语学习准备不足,基本读不懂。此外,学生对英诗的了解有限,调查发现在本次诗歌教学前88%的学生只读过1-5首英文诗歌,只有8.7%的学生对英诗感兴趣。
但笔者认为英文诗歌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儿童对童谣很感兴趣能在边唱边读中记住旋律和歌词。这说明选用的诗歌只要在内容和难度方面合适,学生就能接受。实践证明,笔者选用The Star,The Swing等童谣来讲解诗歌的压韵、节奏、意境,学生不仅感兴趣而且学得快。因此,中职校的英诗教学还有待发展。在英诗中,学生不仅能学到语音、词汇、句型等语言知识,还能了解英美历史和文化,可谓一举多得。
4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诗歌教学的尝试
将英文诗歌引入中职英语课堂,首先必须选择适合学生赏析的诗歌,如果题材不合适、语言太难或太易都达不到教学目标。因此,在题材上,应尽量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且积极向上的主题,如友谊、亲情、励志等。在语言上,所选诗歌以生词少、语句通顺为原则,这样容易激发学生对英诗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其次,教师不仅要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诗歌的意境,还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活动中领悟诗歌的内涵。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进入到诗歌所创造的想象的世界中去,根据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层次从内部去赏析和体验一首诗歌,享受诗歌带来的美感和乐趣。[3](闫建华,张平,2004:63)
4.1融入乐曲,边读边唱学英诗
音乐性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形式的重要特征,从音乐性入手分析英文诗歌能让学生由表及里地去感受诗歌的魅力。聆听和朗读英诗有助于学生认识英文的发音,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教学过程中,笔者选用了由Jane Taylor的诗歌The Star改编成的儿歌Twinkle,Twinkle Little Star。首先,让学生边听边跟着录音一起哼唱,在歌唱中感受诗歌的重音和节奏。当然,教师还可以边打拍子边领读诗歌,教师声音的起伏变化不仅能展现丰富的情感还能将诗歌的节奏、音韵传达给学生。然后,把简单的乐理知识引入英诗课堂,将音乐的节拍与英诗的音步进行比较。例如,音乐中常见的节拍有2/4拍(强―弱)和3/4拍(强―弱―弱),这恰好与英文诗歌中的音部类型相类似。对比之后,再问学生Twinkle,Twinkle Little Star是几音步的诗?音步类型是什么?大部分学生就能答对了。此外,诗歌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英诗的压韵也是毕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可以让学生学习尾韵、头韵、内韵等英诗中常见的压韵形式。笔者让学生通过朗读和比较来发现并归纳诗歌的压韵规律。之后,还可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诗人为什么要用不同的压韵方式?这些压韵与诗歌的氛围或主题有什么联系?进而让学生更加关注诗歌的内涵。
在英文诗歌的音韵学习中融入音乐知识,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又降低了诗歌的理解难度。让学生在朗读中对比诗歌的格律、音韵不仅让学生对英诗有初步的认识,还让他们更好地感受连读、弱读、爆破、吞音等语音现象,来纠正学生在语音上的错误,形成地道的发音。诗歌朗读还帮助学生克服不敢开口的障碍,增强学生的自信,培养学生对英语的热爱。[4](张晓宁, 2010:30)
4.2赏析经典名诗,提升语言感知力
根据Krashen等人的输入理论,语言学习是输入(阅读、视听等)――吸收(加工、记忆)――输出(说、写、译)的过程[5](Krashen,1985:67)。只有学生接受了足够的听、读训练之后,其语言输出能力才会有质的飞跃。因此,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二语习得非常重要。英文诗歌作为英语国家的最高语言形式,在措辞上是最地道的,在内容上是高雅艺术与人民生活的融合,在思想上体现了英美人的文化和思维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揣摩诗歌的意象、修辞和情感,领悟诗歌的内涵,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2.1意象视觉化,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诗歌是形象化的语言,能以简短的文字展现生动的画面。欣赏诗歌必须调动视觉、听觉等多个感官,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作者的感情。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先向学生展示几张图片,让学生猜想相关的中文诗句。比如,蓝天白云下,一群牛羊在草原上吃草描绘的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个游戏让学生从唯美的画中走进诗歌的世界,为赏析英文诗歌做铺垫。笔者随后与学生一起欣赏了R.L.Stevenson 的The Swing。这首诗属于童谣,语言通俗易懂,主要描写了孩子荡秋千时所看到的景象。诗歌的画面感强,明亮的画面折射出孩童欢乐的心情。先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这些问题1. When you read this poem, what come into your mind? 2. Does the poem have rhyming words? 3. What kind of emotion did the author want to express? And how did he show it? 朗读诗歌后,先请学生回答问题,再分析诗歌。重点体会作者的感情,引导学生从诗歌的意象和韵律入手来分析情感。这个练习让学生在英诗的意境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掌握赏析诗歌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学生将来欣赏其他文学作品。
4.2.2中英诗歌对比,感受语言文化的异同
中国学生是在古诗词的熏陶下长大的,因此英语诗歌教学可以利用汉语的正迁移效应,将英文诗歌与中文诗词进行比较,发挥学生的中文诗歌鉴赏能力,让语言学习触类旁通。
英国诗人Robert Burns的诗歌A Red,Red Rose堪称浪漫主义时期的经典爱情诗。《诗经上邪》与A Red,Red Rose在主旨、修辞和意象选择上都具有相似性,可相互比较。教学中,笔者让学生欣赏这两首诗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点?讨论后,学生上台分享小组成员对诗歌的理解。教师再重点分析两诗的共性,即选用相似的意象,用夸张的手法表达对爱情的忠贞。此外,还可以分析直抒胸臆、比喻等修辞手法。这两首诗歌的对比学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共性,体会到诗歌是“发挥人生的美”,“传达人间真挚且普遍的感情”的文体。[6](潘颂德,1991:60-64)
当然,作为文化的载体,不同语言的诗歌还体现了文化差异。例如,西风在中文诗歌中代表寒冷,凄凉,“古道西风瘦马”瑟瑟西风衬托出游子的失意之情。而Ode to the West Wind中的西风虽然凛冽,但能带走冬天迎来春天,是希望的象征。教师应该启发学生通过诗歌去了解各国的文化传统,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言感知力。
4.3展开想象力,进行英文诗歌仿写与创作
英语书面表达是英语教学的重难点,它需要学生有扎实的英文功底和较强的语言应用能力。英语书面表达是大部分中国学生的弱项,而对中职校的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然而,写作是一个人语言生成能力,主要考查学生活用语言材料的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7](普君,2012:247)。英文诗歌语言精练、趣味性强,借助英文诗歌撰写巩固学生对词组、句型的掌握,让学生以诗歌的形式抒发自己的情感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4.3.1利用英诗学习巩固语言知识
英文诗歌教学可以利用清单诗不断列举事物,不断重复句式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词组、句型的操练,以达到应用自如的目的。外研社中职英语基础模块第一册Unit7 A Healthy Lifestyle恰好能与清单诗相结合。该单元的重点句型是You’d better (not) do,并且有很多与保持健康相关的短语。因此可以让学生完成诗歌Good Habits:Good habits keep me fit/Mom says/You'd better.../Dad says/You'd better not.../...../I say I will give up the bad habit. 若学生完成诗歌有困难,可以让学生参考课本96页第6部分的表格。[8](陈琳,朱亚莉,陈开宇, 2009: 96)
在学生完成诗歌的过程中,笔者采用了one by one的形式让学生相互合作。这个活动形式新颖,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既学习了清单诗这种诗体,又把句型操练融入其中,巩固了知识。
4.3.2学写英诗抒情言志
诗歌之所以打动人心,除了文字上的美感,还因为诗中的真挚情感。英文诗歌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填补文化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言“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9](朱光潜,1993:335)英文诗歌教学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用诗歌抒感。
笔者授课的时间恰好临近母亲节,于是笔者让学生创作英文诗歌,表达对母亲的爱。笔者首先以The Giving Tree的视频导入,告诉学生父母对子女的爱无私又无声,所以儿女要牢记父母的养育之恩,时刻关爱父母。之后引出“写英文诗歌说出对母亲的爱”这个活动。笔者给出诗歌的框架让学生完成诗歌Thank You Mom: Thank you mom./For ....../Thank you mom/ For ....../I wish when I grow up/I will .... ./I wish when I grow up/I will .... .诗的第一节让学生回忆What did my mother do for me?第二节让学生说出What will I do for my mother when I grow up?可以给一些提示,如teach me how to do sth.,take good care of sb.,stay with sb.等。之后,请学生朗诵自己的诗,提示学生在朗诵时,要有感情,要表现出子女的孝心。
通过这个诗歌创作的小活动,学生学会了如何用英文诗歌表达感情,提高了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母亲节即将来临之际让学生在英文诗歌中汲取人文情怀,学会感恩,懂得回报父母,实现了在语言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道德教育。
5 结语
课程结束后,笔者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学生的反馈中可以看到,在本次教学后喜欢英诗的学生从8.7%提升到了40.2%, 70.9%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语言能力得到了提升,82.6%的学生希望今后还能学习更多英诗。由此可见,只要选择题材合适、难度适中的诗歌,采用形式新颖的教学方式就能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中职英语课堂上适当地融入英诗,将会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董淑琴.中职学生英语学习效率析因[A].陈丹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特点研究[C].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197-199.
[2]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
[3]闫建华,张平.英语专业诗歌教学新探[J].外语教学.2004(2);63-64.
[4]张晓宁.高职英语诗歌教学的意义与尝试[J].读与写杂志,2010,7(9);30.
[5]Krashen,S.D.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M].London: Longman,1985;67.
[6]潘颂德.中国现代诗论40家[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1;60-64
[7]普君.借英文诗歌撰写培养学生写作能力[J].现代阅读.2012,10;246-247
神农镇团东小学位于神农镇团东村中心,1970年3月建校,有近50年的办学历史。学校占地面积5886平方米,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学校设有录播室、图书室、阅览室、仪器室、实验室、微机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等,各类教学设施齐全。
我校现有教学班12个,学生493名,教职工41名,其中山西省教学能手1名,晋城市教学能手2名,高平市教学能手3名。
多年来,我校本着“特色立校育人为本面向未来创新为魂”的办学理念,形成了“活泼 主动 创新 崇真 感恩 尚美”的校风,“德优 艺精 爱心 责任”的教风,“乐学 善思 合作 探究”的学风。学校先后荣获“山西省养成教育示范学校”“晋城市和谐校园”“高平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等称号。因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神农镇教育教学先进单位”。
我校为创建文明校园,主要做法如下;
1.精心打造校园文化
我校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不同的楼层设计了不同的教育主题。一楼是以“感恩教育”为主题,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祖国、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他人;二楼以“我的家乡美如画”为主题,教育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家乡;三楼以“立志成才报国家”为主题,旨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立志报效祖国。东西两侧的楼道以《弟子规》《三字经》为主要内容,中间楼道是中国古代的传统美德故事,提高自身素养和思想品质。每个教室外面的墙上设置的是“学生作品栏”,上面张贴的是学生的绘画作品、以及手抄报等,既锻炼了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我校尽力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2.开展精彩纷呈的校园文化活动
2019年1月21日,我校开展了以“迎新春、敬炎帝、制灯笼”为主题的灯笼制作比赛。学生制作了独具匠心的花灯,表达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每年的3月5日为“学雷锋活动日”,我校开展了“学雷锋见行动”活动,组织四五年级近40名小志愿者们前往我镇敬老院献爱心。清明节,我校开展“缅先祖诵功德”清明祭祖活动,前往炎帝陵寻根拜祖。5月8日,在高平校园艺术节比赛活动中,我校舞蹈《快乐狗娃》获得了比赛二等奖。儿童节举行了“争当新时代好队员”主题入队仪式,并进行了国旗、党旗、团旗、队旗“红色传递”活动;举办了“七彩阳光”广播体操比赛及文体表演。2020年10月,我们举行了 “向英雄致敬为祖国自豪”的诗歌朗诵比赛,表达了对祖国母亲的深深祝福和对振兴中华的坚定信念!2020年6月,我校郜畦雨、暴禾婧同学在高平市教育局举办的第二十七届“辉煌七十年奋进新时代”青少年读书教育活动中荣获小学组作文比赛优秀奖;9月,我校闫宇博同学在山西省教育厅举办的“共抗疫情爱国力行”软笔、硬笔书法比赛中分别荣获一等奖。
3.加强教改教研
我校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形成了“三三五”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此教学模式的指导下,积极投身课改。马群娟老师荣获高平市首届课堂教学团体赛数学学科个人一等奖,孙芳丽老师、朱彩琴老师分别荣获高平市第二届课堂教学团体赛英语组、品社组三等奖,李晓老师荣获高平市第四届课堂教学团体赛数学组评课二等奖,张晋娟老师荣获高平市第五届课堂教学团体赛数学组讲课一等奖。我校每学期末开展教案作业展评活动。评选出规范的教案和作业进行展览。
团东小学简介:
神农镇团东小学位于神农镇团东村中心,1970年3月建校,有近50年的办学历史。学校占地面积5886平方米,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学校设有录播室、图书室、阅览室、仪器室、实验室、微机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等,各类教学设施齐全。
我校现有教学班12个,学生493名,教职工41名,其中山西省教学能手1名,晋城市教学能手2名,高平市教学能手3名。
多年来,我校本着“特色立校育人为本面向未来创新为魂”的办学理念,形成了“活泼 主动 创新 崇真 感恩 尚美”的校风,“德优 艺精 爱心 责任”的教风,“乐学 善思 合作 探究”的学风。学校先后荣获“山西省养成教育示范学校”“晋城市和谐校园”“高平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等称号。因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神农镇教育教学先进单位”。
我校为创建文明校园,主要做法如下;
1.精心打造校园文化
我校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不同的楼层设计了不同的教育主题。一楼是以“感恩教育”为主题,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祖国、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他人;二楼以“我的家乡美如画”为主题,教育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家乡;三楼以“立志成才报国家”为主题,旨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立志报效祖国。东西两侧的楼道以《弟子规》《三字经》为主要内容,中间楼道是中国古代的传统美德故事,提高自身素养和思想品质。每个教室外面的墙上设置的是“学生作品栏”,上面张贴的是学生的绘画作品、以及手抄报等,既锻炼了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我校尽力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2.开展精彩纷呈的校园文化活动
2019年1月21日,我校开展了以“迎新春、敬炎帝、制灯笼”为主题的灯笼制作比赛。学生制作了独具匠心的花灯,表达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每年的3月5日为“学雷锋活动日”,我校开展了“学雷锋见行动”活动,组织四五年级近40名小志愿者们前往我镇敬老院献爱心。清明节,我校开展“缅先祖诵功德”清明祭祖活动,前往炎帝陵寻根拜祖。5月8日,在高平校园艺术节比赛活动中,我校舞蹈《快乐狗娃》获得了比赛二等奖。儿童节举行了“争当新时代好队员”主题入队仪式,并进行了国旗、党旗、团旗、队旗“红色传递”活动;举办了“七彩阳光”广播体操比赛及文体表演。2020年10月,我们举行了 “向英雄致敬为祖国自豪”的诗歌朗诵比赛,表达了对祖国母亲的深深祝福和对振兴中华的坚定信念!2020年6月,我校郜畦雨、暴禾婧同学在高平市教育局举办的第二十七届“辉煌七十年奋进新时代”青少年读书教育活动中荣获小学组作文比赛优秀奖;9月,我校闫宇博同学在山西省教育厅举办的“共抗疫情爱国力行”软笔、硬笔书法比赛中分别荣获一等奖。
古代诗歌在培养科学知识素养方面亦有其独特的价值。古典诗歌除了有抒情和叙事的功能之外,还具有博物学、地理学、生物学、医药学等其他学科的认识价值。即以《诗经》为例,孔子在《论语阳货》中曾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确实,对《诗经》进行解读,不仅可以了解先民的生活状态、情感世界、文化观念,亦可以获得博物学的相关知识。《诗经》共涉及了鸟类41种,兽类5种,虫类9种,鱼类15种。就像刘宝楠在《论语正义》里所说:“鸟兽草木,所以贵多识者,人饮食之宜,医药之备,必当识别,匪可妄施。故知其名,然后能知其形、知其性。”[]这些动物在《诗经》中作为食物的主要来源、祭祀的用物、战争的工具、物候的标志,被先民以艺术的形式记载了下来,在先民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唐诗人白居易的三千余首诗作中也蕴含了丰富的医药学内容,广泛涉及养生、医理、治病等方面,为我们了解中唐时代医药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份直观而又生动的材料。
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古代诗歌鉴赏教学中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运用自主性的学习方法。古代诗歌数量庞大,诗人众多,风格纷繁多样,形式非常复杂。仅以唐诗为例,从数量上看,《全唐诗》收录诗歌48900余首,《全唐诗补编》收诗5000多首。从创作主体来看,《全唐诗》收录唐代诗人两千二百余人,《全唐诗补编》收作者一千多人,据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统计,唐代诗人有别集者共691人。从风格角度而言,即以盛唐诗坛而言,明代高棅在《唐诗品汇》总序言曰:“开元、天宝间,则有李翰林之飘逸,杜工部之沉郁,孟襄阳之清雅,王右丞之精致,储光羲之真率,王昌龄之声俊,高适、岑参之悲壮,李颀、常建之超凡,此盛唐之盛也。”从诗歌形式上来看,唐诗主要有古体诗、近体诗两种形式,古体诗中又分五古、七古。另有四言、三言、六言、九言和杂言。近体诗中又分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另有六律、六绝、五排、七排。以上所分析的古代诗歌发展样貌,仅仅是唐一代的创作情况,遑论从先秦两汉魏晋以至宋元明清的诗歌。这些数量庞大、形式多样的诗歌群想要在大学课堂上讲授一遍,并且使学生对这些诗歌的思想内容、审美风格,艺术内蕴、情感指向有较为深入的了解,这根本是不可能的。因此,在教学时间有限、学生精力有限的前提下,作为教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自主性的学习方法,让他们有信心、有能力、有动力去探寻古典诗歌这座神秘而又美丽的花园。笔者曾经在《古代文学教学中自主性学习及培养策略》一文中提出,培养古代文学学习者自主性的学习技能,应该让学习者利用有效资源来开阔视野,培养其良好的学习态度,掌握一定的行之有效的自主性学习方法。[3]运用“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教学方法。古代诗歌鉴赏作为古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自主性学习技能的实践中既应该遵循这些通行的原则,也因其内容的特殊性而具有独特的实施策略。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既要入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所谓“入乎其内”指的就是了解古典诗歌在文体学上的独特性,分析其作为诗歌的本体性特点,具体而言即要充分把握古典诗歌的情感、韵律、词采、语序、修辞和意境。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投射,没有情感的诗歌只不过是干巴巴词汇的拼凑,称不上是什么好诗,而大学生正是在对诗歌情感的感悟和激荡中才能生发出对人性真善美的追求和对假丑恶的厌弃,诗歌在潜移默化中发挥了涤荡心灵的效果。
诗歌和散文的不同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诗歌有其独特的声律特点,学生通过对诗歌的反复吟咏来体悟作者之意,畅达自我之情思,抒发自我之志气。诗歌所描述的事理可以从文词的意义上去领会,而诗歌其中所蕴含的情趣则需要读者从文词的声音上来体验。所以,在诗歌鉴赏教学中对诗歌的吟咏感悟是不能或缺的,而这也正是古典诗歌教学中常常被忽略的一点。所谓“出乎其外”主要是指了解和诗歌密切相关的时代背景和作者情况。孟子在《万章下》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文论观念——知人论世。清代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德》中也说:“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之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处,亦不可以遽论其文也。”即读古人的诗和书,就要了解古人,要了解他的时代,这是读古人书的一个重要方法。如对妻子的怀念眷恋,古代诗歌中除了以悼亡为题材的作品外并不多见,但杜甫不仅有多首诗作表现这一主题,而且其中不乏名作。如杜甫曾经写过一首月下怀内的作品《月夜》。要想深切体认《月夜》内容上的特殊性和情韵,我们就需要从知人论世的角度来认识一下《月夜》一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杜甫。从论世的角度而言,《月夜》一诗创作的时间是公元756年。在755年1月,唐朝爆发了安史之乱,就在755年11月,杜甫经历了十年长安的困顿生活之后,登上了回其家眷所在地奉先县的路,这就是《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所记述的内容。因为安史之乱的爆发,杜甫担心家眷的安全,所以又把家眷从奉先县迁居到鄜州,756年4月,杜甫听说唐肃宗即为于灵武县,于是,杜甫又从鄜州赶往皇帝行在所在之处,结果,在赶往灵武县的路上被安史叛军俘获,并拘系于长安,幸因官小位卑,相对有一定的人身自由。这首《月夜》就是杜甫被拘系于长安期间写下的望月怀内之作。杜甫的诗歌被称为“诗史”,杜甫本人也被称为“诗圣”,其实,除了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称号之外,杜甫又被称为“情圣”。杜甫有一首《缚鸡行》:“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家人厌鸡食虫蚁,未知鸡卖还遭烹。
对物犹且如此,对人就可想而知了。可以说,杜甫对国家、对百姓、对亲朋、对人对物都怀有真挚的情感。了解了战乱的背景和杜甫情圣的称号,我们对《月夜》独树一帜的举起“月下怀内”的主题也就不那么惊诧了。而这样的讲授思路对学生体悟诗歌的情感,诗人的情思都有一定的启发意义,进一步生发,则会对自我所生活的和平时代、对自己身边的亲人生发出感恩的情绪,而这正是古典诗歌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这一预期目标中的落脚点。
作者:刘丽华 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
关键词:体验式阅读教学 文本 主体性 回归 对话 共鸣
在以阅读教学为主体的中职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外延和内涵无限丰富的语文越来越游离于文本之外,基础性、实用性往往与人文性、发展性相冲突背离。无论是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还是学习主导的教师,我们都不乏种种学理层面的描述与阐释,唯独对于文本,我们倒是理所当然地看作是解剖的对象,却少了必要的思考。其实,在阅读教学中,作为一个潜在、自足的主体,文本同样具有生命,渴望与学生、教师互动,共同参与课堂,开发课堂,演绎课堂。
作为一种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广泛使用的课型,体验教学是一种以体验为基本特征的教学价值观和教学策略,“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游戏和情境,让参加者在参与过程中观察、反思和分享,从而对自己、对他人和环境,获得新的感受和认识,并把它们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这无疑颠覆了过去那种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课堂模式,突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与主体地位。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本身作为辅助手段的活动、游戏、情境往往越俎代庖,文本成了缺席者。这恰恰反映了体验式阅读教学中文本弱化的倾向。
一、在情境中偏离文本
在体验教学中,情境的设置与营造往往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内容中能够身临其境,从而引发共鸣。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容易迷失于情境之中,而忽视了与文本的有机联系。笔者在上《病梅馆记》一文时,为了吸引同学的注意,特地制作了精美的多媒体课件。随着古曲《梅花三弄》响起,幻灯片一帧一帧地闪过,同学们很容易沉浸在“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以及“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意境中,对于梅的超逸也有了深刻的感悟。然而由于缺少有效的引导,这里的情境并没有起到激发学生解读文本的作用,学生对文本中的病梅与人的关联以及龚自珍当时大声疾呼的心声并没有真正体验感悟。
二、在互动中偏离文本
体验式阅读教学中容易出现课堂众生喧哗的热闹景象,一方面,这种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有助于课堂对话的积极开展;另一方面,也容易使课堂偏离文本而走向另一个方向。在赏析《我的空中楼阁》一文时,为了调动同学的已有体验,笔者以《我的小屋》为题要求学生谈谈自己的设计,结果同学之间开展了热烈的讨论,课堂顿时激活了,许多同学谈了自己的看法。但是,他们的体验并没有与作者的选择重合起来,对于作者的小屋也没有产生共鸣。而文本重点所呈现的画面、语言、情感则被讨论给遮蔽了。
那么,如何在体验式阅读教学中重新追寻文本的主体地位呢?这需要我们认真研究阅读教学的特点。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在其要素里,如果说学生、教师是显性的,那么教科书编者、文本则是隐形的。一方面,文本体现了编者的意图;另一方面,又有独立性、自足性。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正视这个潜在的主体。就体验式阅读教学来说,我们要确立文本的主体性,应该从以下方面思考:
1.回归文本。回归文本要求我们与学生一起参与解读文本,开展多重对话,充分占有文本,使文本获得新的生命。笔者在赏析《项脊轩志》一文时,便确立这样的思想,先要求学生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充分阅读文本,从初读到疏通文本,从断句到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在一遍一遍的朗读中渐渐把握文意。赏析时,我将一些知识点罗列下来,结果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理解。导入时,我以感恩为触媒,引出亲人、家,这些学生均能亲切可感,又与文章写人叙事密切相关,学生深深地沉浸在课堂中,用心体验归有光先生的往事与心声。具体赏读时,我启发学生抓住“喜”与“悲”进入文本,由此体味作者琐事记叙中的浓浓深情与绵长的哀思。正是由于这种回归文本、紧紧根植于文本的阅读,本节课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与文本对话。教师在体验式阅读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与文本之间展开双重对话,文本往往此时会呈现最动人的生机,学生也会获得全新的体验。在赏析《故乡的榕树》时,我担心学生不能理解作者黄河浪那种浓浓的乡思、乡恋、乡愁,毕竟学生没有那种远离故土的遭遇。上课时,我先不急着讲,而是先让学生自由地朗读,然后请同学做代表挑出精彩的段落选读,并交流阅读感受。在学生基本把握课文的基础上,我再预设一些问题,譬如:找出文章关于榕树描写的句子,并概括形象。文中重点写了哪里的榕树?由此想到了哪些人,哪些事?作者借此抒发了什么情感?在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的基础上,这些问题圆满解决。而最后的主题,有的同学还朗诵了自己即兴写的小诗,为本文的赏析做了一个很好的小结。
3.从体验到共鸣。与体验相比,共鸣作为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更具普遍性,它显示了文本那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教师在引导教学时应抓住这样的瞬间,从而实现学生、文本和教师三者之间的共振状态。在欣赏诗人海子的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我遇到了这样的机会。对于学生来讲,海子,还有他的诗歌,都是一个陌生的存在。如何欣赏现代汉语诗歌,这也是一个难题!我首先在黑板上写下:“诗人是世界之光!”在明确教学目标时,第一点便是:“走近海子,去认识一位真正的诗人。”这些首先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我在紧接着的导入里结合背景音乐,说道:“1989年3月26日黄昏,我们失去了一位珍贵的朋友。失去了一位真正的朋友,意味着失去一个伟大的灵感,失去一个梦,失去生命的一部分,失去一个回声!他就是天才诗人――海子!”这样的导入容易将学生引入文本中,认真品味。在下面的配乐朗诵里,学生也跟着轻轻诵读,体验诗歌的美感。紧接着,我启发学生抓住“幸福”这个词语,说说海子的幸福是什么,你怎么看待,你的幸福观又是什么。随着解读的深入,学生渐渐理解了海子的选择与幸福,也理解了一位诗人的心路历程。在最后的拓展中,每一位同学都饱含情感地朗读了《春天十个海子》,许多同学的周记里还谈了读了这首诗的共鸣。从学生的自我体验到引发学生的普遍共鸣,教师在赏析时应抓住时机,突出文本的主体性,从而有效激发文本的艺术感染力。
综上所述,既然阅读作为一种对话,一个过程,我们就应该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对话的主体,师生之间多层面的对话交流必须建立在对文本的深入解读上,文本作为一个潜在的主体同样具有召唤性、期待性。在体验式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尊重文本的主体地位,回归文本,与文本展开多重对话,从体验走向共鸣,真正体现阅读教学的基本特质。
参考文献:
[1]谷公胜.语文(第一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2]郁萍.体验性教学探微[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4,(5).
对于这一年的学习,我无限热爱和留恋,我甚至希望驻校不是一年,而是三年,五年,甚或十年。不是我贪心,是因为在首师大每一个读书的日子都是那么明亮而饱满,我像一棵绿萝,拼命吸取水分和营养,然后不断从身体里长出身体,从绿叶里长出绿叶。这一年的学习帮我打开了视野和思路,学习也使我对自己的诗歌写作变得更加自信和坚持。无疑,这要感谢学校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安心学习的机会,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学校系统地安排了诗歌研讨、讲座、对话、访谈、诗歌朗诵和给学生上诗歌课等形式,建立了诗人与学院、评论家、国内外研究者的立体联系和深层互动。学校对服务诗歌的公益心和扶植诗人的赤子心,以及细致琐碎的工作中闪烁的诗歌良知和纯粹品质,让我感动。这些美好的人和美好的事,都与诗歌有关,又超出了诗歌本身。因为这一年的学习,我对诗歌的感恩和敬畏与日俱增。
我的驻校得从 2013年9月12号这一天说起。初到北京,我和几位老师去看望牛汉先生,他用抖动的手为我在《绵绵土》这本书上签上他的名字,这可能是他最后的签名,无比的珍贵。牛汉先生当时说话已经有些含糊,他示意我坐在他身边。坐下去的时候,我发觉他真的很高大,需仰视才见。在后来一年的学习中,我常常感觉牛汉先生就坐在我的旁边,温暖如灯。
这一年在吴思敬老师的指导下,我系统地学习了一些诗歌理论方面的知识,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吴思敬老师认为,我的诗歌,存在语言上的拥挤和情感场面上过于铺排的问题,因而减弱了诗歌表现的力量。吴老师建议我在多阅读中国古典诗歌的同时,也要阅读国外一些优秀的翻译诗歌,从内容和思想上吸取这些文学作品的精华。因此我在首师大图书馆系统地阅读了一些这些方面的书籍,并且详细地做了五本厚厚的笔记。首师大图书馆找不到的书,我就去国家图书馆找。我要求自己每个月平均有七到十天的时间待在图书馆里看书。除了看一些诗歌方面的书籍,我还系统地看了一些小说,比如村上春树的一系列小说,毕飞宇的一系列小说,余华的一系列小说,莫言的一系列小说,杜拉斯的一系列小说。我尝试用美国小说家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来写诗歌――文字的形象的十分之一露出水面,而情感和思想的十分之九隐藏在水下面。
在这一年学习结束的时候,我整理了一下读书笔记,我总共读了 54本书,可能还要多些,有些可能没有被记录。这其中不包括对杂志的阅读。有些我认为重要的书,比如对我某方面的学习有意义的书,我会重点地做笔记,对作者的写作方式,写作特点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对作品进行自己观点的评述。通过这样一种阅读,来从中吸取营养。在这些书中,对我产生影响比较大的是马尔克斯的小说《百年孤独》《兰波诗集》和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命运交叉的城堡》等。莫言的小说,对我的诗歌写作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莫言有很强的想象力,那种嗅觉,味觉,听觉的打通,还有词语搭配的出人意料,都是非常具有创新性的,他用一种非常轻的方式去写一种重的生活,他用一种欢乐的方式去写痛苦,我把他作品中的这些东西,他的魔幻意识,甚至他小说中的暴力美学,他所呈现出的语言的狂欢,吸收到我的诗歌中,在我的诗歌中进行转换,成为我诗歌写作的独特的表达方式。
在学习中对我影响大的另一个作家是巴勒斯坦诗人达维奇,他是一位伊斯兰诗人。新疆也同样是伊斯兰的领地,跟他的国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我从小在一种伊斯兰的氛围里成长,我熟悉他们的风俗,礼教,熟悉他们的主麻日,清真寺。所以我的诗歌创作,很受达维奇的启发,在他诗歌风格和创作主题的影响下我写了《悲伤是这儿的,也是我的》《寄往故乡的邮包》《在伤口上建立一个故乡》《黑走马》等一系列与故乡有关的诗歌。这些诗歌与我以往的诗歌相比,在风格上和思想上有了很大的不同,以往我只在意自己的声音,而不去关注群体的声音,更没有想到要去替一个群体发出声音。在写作风格上,我也减少了情感的铺排,加强了思想性和语言的力量。
除了在图书馆看书,我也坚持去各大院校听课,我听过北大张颐武教授的课,中戏陈小玲老师的话剧表演课,中戏英国教师罗斯老师的表演课,还有首师大几位老师的课。每一堂课,我都课前查找资料,课上做笔记,课后写体会与感想。在我所听过的这些课中,戏剧表演课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在国外,很多诗人同时也是剧作家,比如克洛代尔,更著名的一个人物是众所周知的莎士比亚。戏剧强调的是表达和沟通,可能这也是我的诗歌写作所应该强调的。很多时候我只管写诗,而不去考虑和读者之间的沟通,这样就形成了隔阂和距离。学习了这些课程之后,我开始考虑怎样和读诗者进行沟通的问题。在此期间,我还看了三十多场话剧、歌剧、音乐剧、儿童剧、昆曲等演出,我把这些看过的剧做了一个整理和记录,其中对我影响深刻的有人艺的话剧《大将军寇流兰》,北大百年讲堂的德国话剧《朱莉小姐》,国家大剧院的歌剧《游吟诗人》,孟京辉的话剧我也系统地看了一些,写了一些小文章,进行了比较和学习。我觉得自己更钟情异域文化带来的碰撞和思维的延伸。也许很多诗人会从译诗或其他诗人那里得到滋养,但对我而言,小说和话剧好像是更富饶的宝藏,而小说、话剧与诗歌间的神秘联动,一直是我探索的问题。我一直认为,任何艺术之间,都是相通的,通过这些广泛的阅读和学习,能够打开我的视野,拓宽我写作诗歌的道路,可以让我走得更远,也可以让我和读者走得更近。比如在我这一年学习接近结束的时候,我写的一首诗歌《两只老虎》,就采用了戏剧表现的手法,这里是《两只老虎》中的一小段:
两只老虎,只是在固定的空间来回走动
像两个穿着条纹睡衣的人
因失眠而苦恼,默数着催眠的绵羊
一只两只三只,一千只雪白的羊
都从肿胀的眼皮底下飘过
让它们去新疆的大草原,内蒙的大草原
世界的大草原
两只老虎心怀慈悲
从没有生出吃了这些羊的念头
在这里我把两只老虎当两个主要角色来进行描写,它们穿着条纹的睡衣,眼皮肿胀,在固定的空间,在一个被灯光打亮的小小舞台上来回走动。它们心怀广阔的理想,却被现实所困。我不知道把戏剧的场景,人物,情节虚构等表现形式放到诗歌写作中是好还是不好,我只是在学习中进行吸收和探索。
在参加诗歌活动方面,学校也为我做了大量丰富而有意义的安排。从去年九月,我来到首师大,就参加了一系列的诗歌活动, 2013年10月我给学生做了《一首诗的诞生》的诗歌讲座,与学生们进行了近距离的交流和互动。同年 10月,参加了法国诗人穆沙的诗歌讲座,以及在北师大的国际诗歌朗诵会。 2013年11月参加了《诗刊》组织的雁荡山采风活动,浙江文成华文青年诗人奖颁奖活动,浙江省作协一对一作品评论活动及温州行采风活动。 2013年12月参加了北方工业大学诗歌朗诵评奖活动。参加了《小说月报》举办的蒋一谈读书会活动。并多次与鲁迅文学院高研班学生,鲁迅文学院公安班学生在一起互相探讨和学习。
除了学习和交流,在首师大学习的这一年,我还做了诗歌年选的工作,参与了整理编选驻校诗人十年诗选的工作。为了做好年选,我在 2013年9月到 11月集中阅读了当年大量的刊物和杂志,从《诗刊》《星星》《诗选刊》到民间的各种小刊物,总计有七十多种。其中的诗歌,我都进行了认真地阅读。以往阅读诗歌,我是以读者的角度去阅读,而做年选,则要把自己放在高一点的角度,我要从一首诗歌的语言,内容,结构,深度等方面去考虑,而不是单从自己的喜好。阅读过程很辛苦,但读到一首好诗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比如读到华万里《夜归人》的时候,眼睛一亮,所有的劳累都消失了,只剩下阅读带来的喜悦和感动。做编选工作的过程也是我学习的过程,通过对这一年全国诗歌写作状况的了解,引起我对自己写作的一些思考,我把自己的诗歌写作放于其中,去比较,去归纳,去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我以前只是埋头自己的写作,埋头自己的阅读,而我的诗歌写作,太局限于自己身边的生活或者蒙蔽于词语的囚笼,无法触及世界。年选工作,是对我诗歌写作极其有力的打开,它让我在审读别人诗歌的同时也看见了自己,对于编选驻校诗人十年诗选的工作,则让我从前九位驻校诗人那里学习到了许多优秀的,闪闪发光的东西,包括他们驻校期间的学习方法,他们写作的思考等,对我的学习都是一种帮助和参考。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从首师大老师身上也学习到了很多东西,每一位老师都对我倾注了心血和汗水,吴老师经常对我提出一些学习上的建议,包括我在诗歌写作上存在的问题,我今后诗歌写作的方法、方向。吴老师认为,独特的故乡这一题材,是别人所没有的体会,我可以朝此方向进行系统的写作。吴老师的建议对我字字千金。首师大的另一位老师孙晓娅,则给了我另一个方面的引导,从做诗到做人,她都希望我能真诚和宽容。和赵敏俐老师的交流虽然不多,也曾想去听赵老师的课,可是由于种种原因,终于遗憾地没有能实现,但他的诗歌却给了我崭新的启示,在他的诗歌朴素、低调,看似没有任何技巧,但却包含着很大的技巧,这些正是我需要努力学习,努力去达到而未曾达到的。
林莽老师在我的书评中说:在杨方的许多作品中 ,我们看到了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吸收,对其他艺术门类和西方现代诗歌的借鉴与融会。正是这些,让她的诗歌有了诗歌艺术情感的深度,语言的根底和文化的价值。也正是因为这些,我们看到,她的诗歌近些年在不断地变化与上升。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我所取得的这些成绩,与首师大这一年完整的学习分不开。首师大老师和学生们给予我的,是一种宝贵的财富,是我一生都值得珍惜和珍藏的东西,走出首师大的校门之后,也许我才算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这一年的学习,不仅是提高,也是锻炼和修正,甚至是对我写作思想的一次大改变,从狭隘到宽阔,从浅表到深层,从零碎到完整。这些变化正是驻校赋予我的。在要离开的时刻,我多想说,我还没有在学校待够,我还想继续留在首师大,首师大将是我一生的,美好的回忆。
范文一:
2016年的教师节,根据学校要求,我们班开展了节俭而隆重的教师节庆祝活动,明确对全班学生提出不购买鲜花、礼物等要求,而用实际行动表达对教师的爱。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让学生体验教师工作的辛劳,明白尊敬师长的道理,学会自主学习的自我管理。
一、把祝福的话语说给老师听。在教师节这天,不管哪个老师来到教室,学生们问候的语言一律为:老师,祝您节日快乐。老师,您辛苦了。
二、改正坏习惯,向老师献礼。
在教师节期间,鼓励学生找出自己的缺点,努力改正坏习惯,养成好习惯,用良好的少先队员风采向教师献礼。
三、观看"最美教师"视频,培养对老师的敬仰之情。今年评选的最美教师,他们身上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有的善于学习,有的无私奉献,有的爱生如此,这些优秀教师的行为既打动着同行的教师,也为教师们提供了学习的榜样。而家长和孩子一起观看视频,可以激发学生对教师的热爱,对教师工作的理解。
四、号召学生们观察教师一天的工作:上课、批改作业、组织活动、辅导学生等等,了解教师职业的特点和主要工作内容。学生说:过去总认为老师既轻松又威风,往讲台上一站,说说写写就行了,而我们太累了。经过这几天的观察才知道,老师真不容易。别看短短的40分钟,老师们光为此做的准备就远远超过40分钟,还有课下的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再长的时间也代表不了老师为我们所付出的心血,况且老师的工作并不仅仅是单纯的上课。我想真诚的对老师们说一句:老师,您辛苦了!
五、召开"老师,谢谢您的爱"主题班队。班会上,同学们朗诵诗歌,为老师献上一首歌,美丽的诗句,动听的歌曲都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爱。通过班队会活动让学生们与老师的心更近了。
通过此次活动,少先队员们走近了老师,了解了老师,理解了老师,体验教师工作的辛劳,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不仅如此,相信"尊师"已经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它将伴随学生走过以后的每一个教师节、生活中的每一天。
范文二:
九月金秋,秋雨淅沥,空气中弥漫着感念师恩的情绪。在教师节前夕,我校以"弘扬高尚师德"为主题,坚持隆重、热烈、务实、简朴的原则,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开展了庆祝教师节的一系列活动,我校全体师生度过了一个简朴、热烈而又有意义的教师节。现将本次活动开展情况简要做以小结。
一、由政教处组织召开班主任会议,布置初中部和小学部各班庆祝教师节活动。要求各班在九月7日下午最后一节课,以班为单位,进行以感念师恩为主题的班队会庆祝活动。班级庆祝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题明确,五一班以"感恩教师为主题",七二以"红烛颂"为主题更是班级庆祝的亮点。以歌曲、诗歌朗诵为形式,充分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感恩之情,营造了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育人氛围。
二、利用黑板报、广播等多种形式,宣传优秀教师风采,倡导尊师重教新风,营造浓厚节日气氛。政教处组织八一班以我用真情颂师恩的德育园地黑板报,颂扬学生心中朝夕相处的恩师。
三、学校班子成员,专程到医院慰问看望了我校退休教师皇莆老师,她因脚受伤,住院治疗。学校领导送上了美好的祝愿,祝愿她早日康复。然后又对从我校离退休的十五位老教师,进行了看望和慰问,送上节日的祝福。真诚的祝愿老教师节日快乐,幸福安康。
四小学部各班还开展了温暖送给老师的活动:
1、低年级各班开展向老师交满意答卷活动。教师节这天,低龄学生一早就将自己工整的作业摆到了老师的面前,教师看到学生完美的作业,脸上流露出欣慰的微笑。
2、中年级学生在教师节当天,为教师亲自制作贺卡,当学生把精美的贺卡送到老师的面前,老师看到贺卡上写着"教师节快乐"、"老师您辛苦了"等话语,老师非常的惊喜,觉得学生们都张大了,懂事了。
3、高年级开展感恩活动,学生们兴高采烈的开展了为老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活动,有的同学一大早就来到学校为老师打扫办公室,有的同学为老师端来了热腾腾的水┉,这些活动让老师感动,拉进了师生间的距离。
五、表彰先进教师,共祝美好未来。
学校领导不仅关心教师的工作,同时也十分关心教师的生活和健康。学校组织召开了全体教职工庆祝会。会上,学校领导充分肯定了全体教职工一年来的辛勤工作,送去节日的祝福,希望全体教职工团结协作,努力工作,共同开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新局面。并对常年坚守在教学岗位上的优秀教师,进行了表彰。
总之,今年我校的教师节庆祝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成效显著,使每位老师振奋了精神,鼓足干劲,准备在今后的工作中大显身手。
范文三:
2016年的教师节是中国第32个教师节。九月金秋,空气中弥漫着感念师恩的情绪。尊师重教是永远的美德。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所有的教师都应该享受崇敬与祝福。我校为了让老师们愉快、充实地度过这个教师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以班为单位开展庆祝活动成为亮点
由政教处组织召开班主任会议,要求在九月十日下午最后一节课以班为单位进行庆祝活动。班级庆祝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题明确,“感恩祖国”“红烛颂”等主题队会更是班级庆祝的亮点。以歌曲、诗歌朗诵为形式,充分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感恩之情,营造了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育人氛围。
二、利用橱窗、板报、广播等多种形式,宣传优秀教师风采,倡导尊师重教新风,营造浓厚节日气氛。升旗仪式上,李老师作了“感教师培育之恩、树立志成才之路”国旗下讲话。青年教师们以回报社会的活动来庆祝这个教师节。他们为学生剪指甲、包书皮等,深受学生喜爱也获得了家长的好评。
二、“老师,谢谢您的爱”主题队会
利用班队活动开展了“老师,谢谢您的爱”主题队会,各班都以多种形式庆祝教师节。
1、低年级开展向老师交满意答卷活动。教师节这天,低龄学生一早就将自己工整的作业摆到了老师的面前,教师看到学生完美的作业,脸上流露出欣慰的微笑。
2、中年级学生在教师节当天,为教师亲自制作贺卡,当学生把精美的贺卡送到老师的面前,老师看到贺卡上写着“教师节快乐”、“老师您辛苦了”等话语,老师非常的惊喜,觉得学生们都张大了,懂事了。
3、高年级开展感恩活动,学生们兴高采烈的开展了为老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活动,有的同学一大早就来到学校为老师打扫办公室,有的同学为老师端来了热腾腾的水┉,这些活动让老师感动,拉进了师生间的距离。
四、矿、社区等主要亲临学校开展交心谈心活动。9月10下午4点,各级领导、全体教师聚集在学校会议厅,欢度自己的节日;5点,矿、社区及学校领导、党员教师、青年教师等齐聚一堂,召开茶话会、座谈会,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开展交心谈心活动。座谈时,不少教师为学校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领导们表示衷心感谢,并表示一定及时加以整改。
三、全面关心教师,共祝美好未来。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 经典诗文;诵读;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4-0148-01
1 中高年级开展诵读经典活动的意义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悠久的文明发展史,在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经典诗文是中华璀璨夺目的古代文化中一颗明珠,其形式多种多样,风格迥然各异,内容博大精深,意蕴简炼绵长,蕴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基因,蕴藏着丰富的“素质”内涵,是中华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的精髓,流淌着人类丰富的情感,凝结着一代代人最宝贵的生命体验,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传统美德的殿堂,具有超越时空的生命力。 “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吟诵经典,可以启迪心智,清静灵魂,感悟人生。“读千古美文,做现代少年”。小学生诵读经典诗文,是汲取民族语言精华、接受中华优秀文化熏陶的途径之一,诵读经典诗文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汉语言水平、思维能力、识记能力和文化素养,以及对汉语言文字的理解都很有裨益。它能引导我们的学生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有益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所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也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通过第一学段(1~2年级)的学习,已经能够“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并能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这对于进一步开展诵读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 “阶段目标”中更明确要求第二学段(3~4年级) “诵读优秀诗文,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三学段(5~6年级) “诵读优秀诗文,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能读千赋,则能为之”。 “腹有诗书气自豪。”从每个孩子的成长来说,古诗词的平仄韵律的特点是非常适宜于小学生诵读的,通过诵读数量的积累,对提高孩子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乃至对孩子的终身发展都是有益的。读诵经典同时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古文和白话文水平,有助于对其它知识领域的领悟和旁通,促进各科学业的进步。
2 中高年级开展诵读经典活动的方法措施
2.1 创设环境,营造诵读氛围:人类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某种环境,周围的一切都会作用于人的感官,引起人的心智活动。在校园里、教室里张贴诗人画像,名诗名句,并定时更换;草坪、花圃的栅栏、路灯柱等都写上诗意的语言;将《论语》、《弟子规》、《唐诗宋词》等诗、文学作品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板报、橱窗、走廊常年刊录。校园里,经典名句随处可见,处处弥漫着经典的气息,洋溢着国学的墨香。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古诗文佳作佳句,在有意、无意之中将经典记住。让校园一砖一瓦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让学校的一草一木都充满着耐人寻味的诗情画意,让学生时时刻刻与孔子、孟子、屈原、李白、杜甫等古代先贤对话,让传统经典文化的诵读成为一种随时皆可行的事情。
2.2 定量定时,检查落实诵读
(1)老师为班级学生推荐每周吟诵的内容,每周一主题,如:李白的诗歌、杜甫的诗歌、春天的诗歌、宋词周、三字经诵读等。每学期,要求学生能背诵教师指定的必背古诗文,参与面100%,达标率95%。让学生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充分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厚积而薄发。
(2)充分利用早晨、上课前、下课后等时间,开展诵读活动。
(3)每周检测学生吟诵情况。分小组竞赛和每周教师检查相结合。
2.3 开展活动,激发诵读兴趣
2.3.1 竞赛类
背诵小能手评选:利用班会午会,在学生中开展古诗背诵比赛。
古诗文知识竞赛:内容涉及诗词发展演变中的常识、诗人介绍、代表作品等。在知识竞赛中,学生既走进古诗文,也走进了流芳百世的诗词名家的精神世界。
古诗文朗诵比赛: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积极参加,或慷慨激昂、或思乡怀旧、或欣喜欢悦、或抑郁忧愁……大家都沉浸在诗的海洋里,一首首佳作似一曲曲动人的歌谣,流入每个孩子的心田。
2.3.2 展示类:学校的橱窗、每个教室的黑板报、墙报……都成为学生展示自己作品和才华的阵地,诗词小报、诗配画、诗化作文……形式多样,应有尽有。
2.3.3 活动类:利用传统节日开展活动,如中秋节来临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收集了有关月亮的古诗文,专门开设了一节专题课进行赏月品诗,接受一次优美诗文的熏陶,并让每位学生做一张贺卡给父母,让他们懂得感恩,理解象征合家团聚和美时刻的中秋节的内涵,许多学生都说这样的中秋节过得才有意义。
结合班队课开展活动,如在母亲节的那一周,让学生收集有关歌颂母亲的古诗文并制成贺卡,组织一次“送贺卡赠诗词”的特别行动。一首首普通的诗文,因为倾注了孩子的真情就成为无价之宝。这一举措,既表达了礼轻、意重、情深的文化内涵,更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
3 开展诵读经典活动的成效
3.1 学生获益多:经典诗文的背诵已然成为了我们学校的一种时尚。通过诗词文化教育的积累与欣赏,让学生接受中华传统诗词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并形成古诗学习与积累的一些操作范式。学生在近一年的古诗文诵读中,提高了审美能力,陶冶了情操,加强了修养,丰富了思想。他在和古代诗文、文学家、圣人的直接对话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了良好的文学基础,学生无论将来成为怎样的人才,他有丰厚古诗文功底,对他将会大有裨益。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也大大的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3.2 家长反映佳: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引起了家长的强烈关注。他们也加入到孩子的诵读活动中,手捧经典,有滋有味地同孩子们一起阅读,一起品味,让书香飘满家庭。有的家长还积极主动到学校献计献策,推动经典诵读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学生的种种变化犹如一股飓风,给四平八稳的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给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带来了新鲜空气。
3.3 学校换新貌:经典诵读掀,文明儒雅换新貌。通过诵读活动,学校师生形成了读书学习的文明风尚,推动广大师生形成了“想读书、多读书、乐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大力营造了知书达礼、好学求进的校园书香氛围,为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健康成长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祖先为我们留下的教诲。作为学生要懂得感恩,感激给你生命的父母,感激教育过你的师长,感激曾经帮助过你的人,感恩磨难磨砺了你的意志。成长中的学生,要懂得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美德,不懂得为别人的难处考虑的人是自私的,没有一个人能离开别人的关心和帮助而成功。让学生让学生学会感恩,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看世界。
一、开展活动,营造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蓄情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这对于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学生现在都是家庭的中心,平时只知有自己,不知爱别人。所以,学生要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要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让学生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生活。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感恩,为什么要感恩。平时,我们加强学生的感恩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我们还精心策划了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感恩活动:如收集温馨照、算算亲情帐、讲讲亲情故事、写写感恩信等,让他们逐渐明白原来平淡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爱的哲理
感恩是一种情怀。你有一颗感恩的心,你会快快乐乐的感受学习,体验生活;你有一颗感恩的心,你会规范自己的行为;你有一颗感恩的心,你会感受到父母对你的感情、老师对你的恩情、朋友对你的友情;你有一颗感恩的心,你会对你所遇到的一切都抱着感激的态度,这样的态度会使你消除怨气。怎样使学生体验这种情怀,形成这样一种品德呢?我校利用几个节日活动为基点,我们开展了“我为父母做一件事”感恩回报活动、“感恩父母”征文比赛、“我为社区做件事”公益活动、“感恩老师”的合唱比赛、“感恩伟大祖国”演讲比赛等活动,这些“感恩活动”从感性的品评,到理性的思考,再到心灵的碰撞,让孩子们经历了深刻的体验过程,心中不禁蓄满了深深的感恩情结,释放出孩子积蓄已久的感恩之心。
二、关注现实生活的感恩细节,让孩子在生活中践行
感恩我们伟大的祖国,先要从我们的身边做起,从感恩我们的社会、父母,老师、同学开始。为了让感恩行动看得见,摸得着,我们运用以大见小,以点带面的策略,我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一系列活动:
(1)“对父母的五个一”感恩活动:给父母端一杯茶、给父母洗一次脚、让父母满意的一次决定、给父母交一份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给父母写一封表达感恩的书信。
(2)“对老师的七个一”感恩活动:为老师写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提一个建议、标一个决心、送一句话、写一首诗歌。
(3)“对同学的一帮一”感恩活动。
(4)“对社会与自然的感恩教育活动”等。全校性的活动还有吟诵有关感恩的诗歌、听有关感恩的演讲、看有关感恩的电影、学唱感恩歌曲、出一张与感恩有关的手抄报,评选“感恩之星”等。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活动之一就是书写家书。“家书”这个传统由来已久,也是表达感情的重要渠道,品读名人家书,我们时常被书中蕴涵的殷殷关切、希望与爱所感动,所折服。我们希望通过“家书”这样的形式,培养学生感恩父母的情感,在校园内开展一次对学生也是对教师自身的感恩教育活动,让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能感受到恩情的可贵、生活的美好,共建和谐融洽的校园文明和家庭环境!
三、构建三位一体的感恩网络,让学生在文化中熏陶
在感恩教育活动启动阶段,学校就专门成立了感恩教育的领导小组,加强活动的指导,和活动过程的管理,多方征求意见,不断提高活动的实效性。同时学校通过搭建平台,加强与家庭的联系,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还大力营造感恩文化。组织学生学唱感恩歌曲、诵读感恩文章,讲述感恩故事,观看感恩电影等等。感恩文化成为校园内最亮丽的风景线,成为校园内最和谐的生活篇章。
四、活动扎实,效果显著
为了使活动力求有的放矢、落到实处,我们根据上级要求把工作详细安排到每一周,利用周日晚分班或年级召开以感恩为主题的班(队)会。学校在4月举行的了以“感恩父母”为主题朗诵比赛,5月举行了以了“感恩老师”主题歌咏比赛。全体同学在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营造的充满爱心的大环境中,从“受爱”到“施爱”,从知恩到报恩,逐渐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知恩图报,心存博爱的人。
总之,感恩是一种文明、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感恩的主题是永恒的,作为祖国的下一代培育者的我们,肩负着重担。新时代不仅需要技术人才,社会更需要懂得感恩、懂得合作、懂得生活的素质人才,就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每一孩子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积极地去面对生活,让人文的光彩照亮校园,让真情充溢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让可爱的校园奏响和谐的强音。
感恩演讲比赛活动总结【二】
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让学生懂得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朋友,12月10日下午,职高部开展了以“感恩让世界更美好”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参加这次演讲比赛的选手为09级和10级学生,由高三年级语文老师担任评委。
比赛过程中,选手们围绕“感恩让世界更美好”主题,从容不迫,慷慨激昂,挥洒自如的展开演讲,字里行间都包含着真挚的情感,用饱满的激情,朴实的语言,表达着对父母、师长、学校的感激,热烈激扬的情感,引起大家心灵的共鸣,博得台下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两个多小时后,在最后一名选手高洋同学的精彩演讲结束后,感恩演讲比赛也最终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