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49: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新能源产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尽管新能源产业预计未来将持续增长,但仍存在许多使用上的非技术壁垒。而公共政策和政治带领是帮助突破非技术壁垒、使新能源得到更大程度推广应用的有效手段。
一、新能源产业非技术壁垒
在目前的能源市场上,机构的设置和政策的制定仍然偏向于支持传统能源的使用。新能源技术也许能为社会和环境带来益处,但是公共事业的经营者通常拒绝使用新能源,他们一贯的思维只是建造大型的常规电厂。消费者通常忽略新能源系统,因为市场没有提供准确的新能源消费价格信号。有意和无意的价格扭曲也阻碍了新能源的发展。因此,比起技术和科学,文化和制度是阻碍新能源发展和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更为隐蔽和强大的因素。一些研究已经指出新能源使用存在一系列非技术壁垒,这些壁垒使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相比,在制度、政策和市场竞争上都处于劣势。主要的非技术壁垒包括:
1、缺乏政府的政策支持。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的缺失,以及支持传统能源产业发展而阻碍新能源使用的政策的存在,使新能源产业缺乏发展动力。比如,石化燃料补贴,消费型新能源刺激不足,政府承保核电厂事故,新能源分区和申请程序的复杂化等。
2、缺乏信息宣传和消费者意识。对新能源产业的信息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对新能源技术缺乏了解,消费者选择使用新能源的意识不足,使新能源产业缺乏有效的需求基础。
3、与传统能源技术相比,新能源技术成本高。传统能源技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应用,技术相对成熟,应用普及率高,掌握相关技能的劳动力相对丰富。而新能源技术在开发、引进、建设、应用以及人员培训上的成本,都相对较高。
4、已建立的新能源系统被重重困难压倒。由于国家电网通常是为集中式电厂量身定做的,不能轻易融入这个网络的技术,即使他们本身在效率和收益上有优势,也是很难进入市场的。比如,以光伏能为代表的分布式发电技术就不适用于市场上大多数电网。而集中的大型新能源应用如果坐落在远离现存电网的区域,也面临市场困境。因此,由于技术锁定,引进和实施新能源系统面临许多困难。
5、新能源项目融资渠道有限,项目开发者、企业家和消费者都缺乏负担得起的融资。现有资本市场不完善,使常规能源成本内部化,空气污染、供应中断风险等成本被忽略,未在价格中充分体现。而新能源利润内部化的失败,使环境改善、能源安全等收益未被合理考量。因此,新能源在与常规能源争夺资本的斗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6、劳动力技能和培训的不足。社会对新能源产业所要求的科学、技术、生产技能的投入不足,缺乏长期可靠的安装维护检修服务,教育系统也没有提供足够的针对新技术的培训,这也将导致新能源产业发展受阻。另外,新能源缺乏完善的标准和准则,缺乏与公用事业的互联指引,在能源选择和新能源项目上缺乏利益相关者和公众参与的合作模式等因素也同样对新能源产业的市场化起到阻碍作用。
二、新能源产业的公共政策环境
在一个开放的能源市场上,投资者、经营者和消费者都要承担他们所做决定的全部成本。但在许多经济和能源部门,情况却并不是这样的。市场对自然资源服务的估价不足,也不尊重长期可持续产量的自然界限。比起长期,市场更倾向于短期,表现出对未来的关心不够。很多政策也扭曲了市场,使之有利于现存的石化相关传统能源技术。传统能源使用的历史激励在今天也继续带有市场偏见,掩埋了许多使用传统能源的真正社会成本。由于自由市场系统的功能局限性,新能源产业发展离不开公共政策的作用。
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非技术壁垒范围广泛,很难找到一个单一有效的方法推动新能源的过度,所以,需要多种类型的政策工具的相互补充来克服这些壁垒。要达到理想的推动效果,必须建立一个政策框架来保证公平的竞争环境,并纠正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的不平衡。这个政策框架既必须与能源部门的大趋势保持一致,又要反映特定社会、经济和环境的优先项。以下介绍几种促进新能源发展的政策手段。
1、转移税负
转移税负包括降低所得税,同时针对环境破坏行为提高税收,从而创建一个更负责更有效的市场。这个政策手段被经济学家广泛的讨论和赞同。比如,一项针对煤相关产业的税收包含空气污染治理费用、酸雨危害费用和气候破坏费用等,这将有利于鼓励投资转向新能源领域。许多西欧国家已经逐渐进行了环境税改革,通过税收转移来达到环境目标。
德国从1999年开始实施一项为期四年的计划,逐步将税负从劳动力转移到传统能源,直到2011年,这个计划已经使传统燃料使用量降低了5%。它同时促进了新能源部门的增长,到2003年光风能产业就创造了45400个就业岗位,2010年增至103000个。2001年,瑞典开始了新的十年环境税收转移,将39亿美元的所得税转移到对环境产生破坏的行业上。法国,意大利,挪威,西班牙和英国等欧洲国家都在新能源相关的税制改革上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亚洲两大经济体,日本和中国,都在考虑采用碳排放税。
2、转移补贴
补贴本身并不是坏事,许多技术和产业都是在政府补贴方案的支持中出现或发展的。过去30年的20个主要创新,能依索的14项中只有一项是完全由私营部门资助的,有9项是完全由公共部门资助的。互联网就是公共资金资助的政府实验室和研究机构网络链接的产物。加州的风电产业也是由联邦税和州税共同抵扣帮助建立的。目前,化石燃料和核能技术应用和研发仍然得到最大的经济支持。要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需要将这些补贴转移到像风能、太阳能、生物能、地热能一样的气候和谐型新能源的发展上,纠正能源部门对传统能源产业的偏向,促进新能源产业过渡。
有些国家已经终止或减少了环境破坏型能源产业补贴,比利时、法国和日本都淘汰了所有的煤相关产业补贴。德国也将煤相关补贴从1989年的54亿美元减少到2002年的28亿美元,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煤炭消耗降低了46%。德国计划在2010年全部淘汰这些补贴。而各国对新能源项目贷款、投资和消费补贴都呈现增加的趋势,这无疑会增强新能源产业竞争力,促进其发展。
3、能源目标
设置新能源目标是国家新能源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目标通常通过新能源占主要能源结构或者发电组合的百分比来定义。欧盟将新能源目标描述为2010年达到欧盟整个能源结构的12%和电力消耗的22%。欧盟成员国也制定了各自的目标以期达到国际综合指标。其他发达国家也制定了国际或本国的目标。国际目标同样是一些发展中国家新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像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巴西等,都参与设置了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新能源发展目标,即使这些目标相对发达国家设定的目标要适度,但仍为这些发展中国家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虽然,在大多数国家新能源目标只是指示性的,并没有法律约束力的,但它们对规范政府行为和管理框架起到了协助和指导作用。许多新能源组织建议让新能源目标具有法律约束力,使之成为提高新能源市场渗透力的重要政策工具。
4、绿色经济刺激计划
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世界上主要国家的政府都将绿色经济刺激计划作为支持经济复苏的主要政策工具。在全球范围内,1880亿美元绿色经济刺激经费已经投入新能源产业和提高能源效率的部门,大多数新能源刺激经费将在201O和2011年投入。绿色经济刺激计划将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使新能源产业在发展的初级阶段累计市场竞争力,加快新能源使用转化。
三、我国新能源发展政策方向
1、合理制定新能源产业发展目标,提高社会尤其是各级政府的新能源发展意识,重视和鼓励新能源产业技术引进、研发和推广以及相关的教育培训投入,引入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的强制配额机制。
2、加大传统能源行业调控力度,纠正对传统能源行业的政策倾斜,引导市场合理认识传统能源开发使用的真实成本,鼓励资本向新能源产业流动,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为落实市委、市府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进一步促进区域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根据《**市**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施意见(20**-20**年)>的通知》(**府发〔20**〕**号)精神,特制定本《推进计划》。
一、指导思想
积极服从服务国家战略,切实落实国家和**市的重大专项工作,主动衔接国家和**市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结合本区产业发展实际,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确保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聚焦**新能源、新材料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的相关配套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抢占新一轮产业发展制高点,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推动集成创新和自主创新,增强配套产业和重点核心企业持续发展能力。
二、基础条件
新材料及其相关产业主要集中在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四大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达30余家。20**年,工业总产值达23.6亿元。
新能源及其相关产业主要包括核电技术服务和核站配套仪器仪表行业,20**年营业收入达3.5亿元。
三、发展目标
到20**年,区域内新材料及其相关产业规模达到35亿元,经济总量在20**年基础上增长50%左右;新能源及其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0亿元以上,经济总量在20**年基础上增长180%以上。
四、产业布局
****市**新兴技术开发区、**地区和“**”产业园区为基础,按照区域功能规划,结合各产业园区功能定位,重点在**市**新兴技术开发区东区、**工业区(**市纳米技术产业化基地)、**工业区和功能材料产业园等园区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特色鲜明的产业布局。
(一)新兴技术开发区东区。
位于**路**西、**北路**南、**路**东、**路**北,占地1.5平方公里,现有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250万平方米以上。区域重点发展**中核**、核工业设计院为核心的新能源及其相关产业、**航天**、**研究所为核心的新能源配套产业和技术研发、**仪电总部、**通科技园、**科技园、**园、**创意园、**现代物流大厦等一批产业园区、楼宇为载体的新材料和新能源总部、研发办公、市场营销等生产业。同时积极申报**市**新兴技术开发区东区为**市生产业功能区。
(二)**地区。
****都市工业园、**工业园为载体,重点发展纳米新材料、精细化工、节能环保材料及相关产业。
五、重点领域
(一)核电及其配套。
进一步提升核电站整体自主设计能力,推动核电自动控制、仪器仪表等相关配套产业,吸引核电相关产业投资总部、运行服务机构落户**。到20**年,经营收入达到10亿元,培育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点企业5家左右。
(二)化工新材料。
进一步提升**理工大学为技术支撑的化工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水平,在高分子、化学纤维、非金属矿物等相关领域形成高附加值特色产品,吸引新材料相关产业投资总部、服务公司落户**。到20**年,经营收入达到35亿元,培育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点企业5到10家。
六、保障措施
1.区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中用于新能源、新材料及其它相关产业的资金总量不低于1.5亿元,重点支持纳入国家和全市的重大项目、促进本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项目、关键共性技术和创新性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同时鼓励企业服务和管理模式升级。扶持有较好产业化前景的科技创业项目,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积极投入。聚焦大型企业发展,特别关注化工新材料、核电、电力企业及其配套企业,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和技改投入,不断扩大和提升产能。
2.加大对相关领域专利申请、授权和转化的扶持力度,重点鼓励专利技术的产业化。帮助企业推动建立产学研联盟,促进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其在技术攻关、技术转化、人才共享方面的优势。对列入本区“产学研”的重大项目,经认定评审后,给予资金补助。
3.落实产业布局,依托产业园区载体,形成适合新能源、新材料领域配套产业相关的中小企业和服务业企业发展的产业环境。进一步支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为主的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鼓励和引导园区重点引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整合**市**新兴技术开发区内及周边的空间资源,进一步挖掘并落实产业发展空间,形成大型核心企业与中小企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格局。对产业基地内新引进的相关企业,经认定符合相关条件的,对其购地建设、购买或租赁厂房给予一定的地价、房价或租金补贴。
4.积极争取和推动国家级、市级重点项目落户**,搭建各类产业转化平台。对经立项确认的国家、**市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给予一定的配套支持。结合各领域相关企业的具体发展需求,积极争取和推动国家、**市自主创新重大项目落户**。
5.对纳入国家、**市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及重大技术改造和新能源、新材料研发支持范围的项目,由市、区政府给予资金配套支持。对新引进的重点项目,其固定资产投资贷款由市、区政府给予相应的贷款贴息支持。对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发电新产品示范应用等项目给予补贴支持。对认定的新能源企业,参照**区导向性科技类产业新材料企业的政策给予支持。
6.加大对园区载体的建设及运行扶持力度。对符合产业规划布局且入驻园区的相关企业给予一定的租金补贴,鼓励园区给予企业更多的发展空间。
7.鼓励重点企业积极申报各级科技和产业化项目。对于获得国家、**市级科技及其它创新项目支持的企业给予配套支持。
8.对经认定的企业,由区政府指定的担保机构进行贷款担保,支持企业贷款融资,并参照导向性企业标准给予贴息支持。
9.对相关领域的国内首台(套)产品,经验收认定后,给予区级匹配奖励。对于首台(套)产品的第一年的宣传、推介和参展给予费用补贴。对新能源、新材料关键技术研发项目或产学研项目,经专家评审达到国际或国内一流技术水平的,给予一定资助。
10.对新引进的国内外知名企业总部、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等,经认定符合条件的,对其购地建设、购买或租赁厂房给予一定的地价、房价或租金补贴。
11.引进市级行业协会及相关产业服务机构,积极开展论坛、会展等活动,并给予一定的经费补贴。
“弯道超车”的前提是我们在新能源电池技术上领先于人,可是残酷的事实却是这个前提并不存在。
2011年4月的上海车展终于落幕,展场规模无疑又创新高,参观人数也再创纪录,豪车一如既往地成为新闻热点。厂家为了表现对世界第一大市场的重视,各国CEO们即便在日本地震影响全球生产时也毫不犹豫地来上海捧场:媒体们更津津乐道于纽约车展不得不因为上海车展而把自己的媒体日延后一天,以便CEO们能排开行程。喧嚣的展场与2011年落寞的车市形成鲜明的反差,更透出难以名状的虚荣和浮躁。好在还有“节能和环保”――这个汽车行业永恒的主题使车展区别于一般地区展销会。
如果一定要说亮点,那就是86款新能源车。每个厂家都推出了不止一个新能源车型,规模稍大的车企至少有3个以上的新能源车型参展,很多车型已经不再是以前那种纯概念式的原型车,而是量产或接近于量产的车型。配合中国新能源车规划,多数厂家都把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推在最前台的位置。
从长远来看,没人怀疑二、三十年后新能源车的前景,但中短期前景到底如何是个奇诡的问题。行业里的人绝大多数都相信动力电池技术还远没有到大规模量产普及的阶段,但不相信归不相信,产业的投入却早已经超出了对某种前沿新技术预先研发的阶段,就如同马上就可以量产进入千家万户那般。所以诡异之处就在于自己不相信的事情却做得如同百分百相信一般,于是国家的鼓励和补贴成了翘首以盼的风向标和救命稻草。
4月7日,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规划即将出台,未来十年产业核心技术投资将达千亿元。
历史上国家涉及汽车产业的规划无一例外地全部落空,没有一次达到规划要求的产销量或市场份额。但这一次不同,至少到2015年的目标看起来有希望达成。以前的规划都只是“纯规划”,里面充满了“应该如何如何”以及“鼓励达到”等等表述,很少提及应该如何达成目标的具体手段。可这个新能源规划是有真金白银做后盾的,只要中国各大城市都执行政策,到2015年之前平均每年全国销售10万辆新能源车的目标并不艰难。
比如在三月的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有车企高层公开提到未来三年北京市将采取有力的举措推进新能源车试点。北京市3000辆环卫车未来3年都换成电动车:公交也开始推电动大巴;延庆和房山区将推电动出租车试点;政府公务用车也开始采购电动车;城市内部物流用车也逐步更换成为电动车。相信中国25个新能源车试点城市以及其他计划单列市都积极行动的话,2015年的目标实现单只依靠政府采购就已经不遥远了。
可到2020年达到500万辆的目标就另当别论了。国家财力肯定不足以支撑这么大规模的采购,必须要依靠市场和消费者。但即便在最高6万元的补贴下电动车离消费者还是“很贵族”。而且把电动车卖给成百上千的消费者和把车卖给机构车队旧比较显然风险巨大,一旦质量和安全性出问题,厂家很难控制局面。所以就容易理解有些厂家就等着中央政府6万元和地方政府最高3万元对消费者的补贴,把本来想定价20万的电动车定成26万-29万元的市场价,然后再道貌岸然地批评政府的补贴不足以启动市场,却不会提及自己新能源技术的低劣和工艺水平不足以达到大规模生产的地步。
一些电池企业甚至只是在用电动车抓眼球推广品牌,连自己都没有信心真的做好动力电池,只不过在赌几年内风能和太阳能行业能够大发展,这样电池就有了真正的大客户。因为基础能源行业用于储能用途所需电池的综合要求远没汽车领域那么苛刻,而基础能源行业的规模又比汽车行业大得多。
几年前有人发明了中国用电动车“弯道超车”的聪明说法,改变在汽车行业核心技术落后于人的窘境,用心虽良苦,但在具体操作上希望这不是我们行业投资和产业政策的真正出发点。因为“弯道超车”的前提是我们在新能源电池技术上领先于人,可是残酷的事实却是这个前提并不存在。所以还是回归根本,只要电动车真的能节约些能源,减少些排放,或对汽油价格能产生些许遏制就很圆满了,否则难保10年前互联网投资泡沫的教训又很快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重演一次。
1新能源产业经济应用于农业领域中的必要性
一是切实缓解我国能源压力之所需。我国是全球首屈一指的能源消费大国,在能源消耗中绝大多数要依赖于煤炭资源,而我国境内煤炭的天然储量并不乐观。随着市场需求的持续提升,我国要想依赖于传统资源的话,就会造成资金成本的不断上升。同时,我国的的石油供应量相当低,而且储备率也非常低,这是造成我国经济发展滞后的一大瓶颈。二是创建良好生态环境之所需。如今,新资源产业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一个绿色产业和新兴产业。我国多年以来始终以煤炭发电为主体,其中有相当多的省份属于煤烟污染区和国家所确定的二氧化碳及酸雨控制区。因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化石能源的生产以及使用量都在持续地增加,因而也就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控制酸雨等两项治污目标很难切实达到。因此,能源结构不够优化、新能源的发展不顺利、区域经济要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就无法达到。要从战略的高度和不断推进新能源等替代型清洁能源之发展来加以认识,特别是应当充分发挥出本区域的巨大优势,全面引入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新型资源,通过持续推进新能源产业经济的发展,为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作出新的贡献。三是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发展之所需。新能源特别是生物质能的全面开发,是切实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动因。这是因为生物质能产业已经延伸到了农业领域,而且还能够不断拓宽我国农业产业发展之思路,真正将我国农业带入到全新的发展平台之中,也就是全面参与到新能源产业原料的生产之中。同时,我国的生物质能产业也具备了非常强的依附于农业产业之特点,能够很好地推动我国农业结构实现新的调整,推动当地农民群众就业水平的极大提升,进而提升农民群众的收入水平。比如,依据笔者的测算,每生产出1000×108t的燃料酒精或者生物柴油的话,就等于为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提高了200至300×108t的经济总量。如果生物柴油的年产能够达到1000万吨,即可为广大农民增加至少500亿元的纯收入,这对于进一步推动我国新农村经济的发展,切实提高农民群体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新能源产业经济在农业领域中的具体运用策略
2.1太阳能产业经济在农业领域中的具体运用策略。太阳能是一种用之不竭的新能源,在其使用之时对环境是十分友好的。鉴于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其在农业领域之中的作用必然会愈来愈广。光伏水泵又被称作太阳能动力水泵,是近些年来逐步兴起的光、电、机一体化体系。它运用太阳能电池所发出的相应电力,运用最大功率点的跟踪和变换、控制等各类装置,使用高速开关磁阻电机以驱动高能效水泵,把水从地下深处上提到地面上供农田灌溉或者供人畜加以饮用,从而为农业领域开放提供非常好的办法。光伏水泵也是充分运用了太阳能,在没有别的能源的状况之下能机动而灵活地对农田加以灌溉。太阳能杀虫灯主要是运用太阳能电池板把阳光直转为电能,从而为杀虫灯提供了足够的能源,其后再运用昆虫天生具有的趋光性与趋色性等构造,辅之以相应的光源以及相应的纳米波长,以实现杀死害虫的目的。据统计,每台太阳能杀虫灯能够辐射两公顷的面积,而其使用寿命则达到了十年。光伏发电板可以依据实际需要来设置太阳能电板,从而能够为蔬菜冷藏和大棚等提供足够的清洁能源。所设置的太阳能电板,移动起来十分便利,在经济上较为合算,太阳能电板的价格通常为15元/瓦,一幅1500瓦的太阳能电板,其总价达到了23000元人民币左右。假如要实现24小时不间断供电,就应当安装蓄电池,其造价成本5000元左右。为了能够有效地提升太阳能电池板的供电率,应当积极购买太阳能跟踪控制设备,以提升对太阳能加以跟踪的精度,在最大的限度上提升太阳能的利用效率。2.2生物质能源产业经济在农业领域中的具体运用策略。所谓生物质能,主要是指源自于生物质原料的一种可以再生的能源。生物质能的原料范围很广,包括了农业领域的粮食、饲料,生产生活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细菌、藻类等各类微生物发酵物等,均可用在生产多种不同形式的生物质能源,或者转换成电能、热能等别的能源类型。按照原料来源的差异和农产品形态的差异,生物质能源可划分成天然生物质构成的初等级生物燃料、燃料乙醇、生物柴油以及沼气等高等级生物燃料。就生物燃料视角而言,其净供给量不但决定于这种生物燃料含有的各类成分,而且还取决于形成生物燃料需要花费的能量。生物燃料之中包含的能量和其生产过程之中耗费的化石能量比例可以称之为化石能量平衡,可以用于衡量各类生物能源净能量之高下。传统意义上的化石燃料的能量平衡就理论层面而言当为1.0,然而因为原油炼制以及运输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能源上的消耗,其数值在实际汽柴油生产当中只能达到0.8到0.9。不一样的原料在生产相同品种生物燃料过程中的化石能量具有非常大的平衡差。比如,生产燃料乙醇过程中的玉米化石能量平衡就达到了2.0,而甘蔗可高达8.0。所以,巴西将甘蔗残留物作为原料来生产乙醇是非常成功的决定。这是因为以纤维素为主要原料的化石能量平衡能够达到10.0以上,故以木质纤维素为前提的第二代生物燃料在能量平衡当中的优点也证明了其非常有可能成为今后取代能源的发展之趋向。实际上,并无一种生物燃料能够在一点都不影响粮食供应的基础上大面积地取代石油资源。生物燃料原料作物也要与别的农作物一起来抢夺生产资料。如果生物燃料的需求提升了作物原料价格之后,以一样的资源为前提,农产品的价格必然也会随之而出现水涨船高的情况。即使使用非粮作物来生产生物性燃料,也很难真正消除粮食与生物燃料相互间的激烈竞争。尽管粮价的上涨通常都会对农村群众的购买力产生不良影响,但是农村贫困者也有可能从该产业产生的劳动力就业机会当中得到益处。农产品价格之提升必然会刺激到原料产区对于技能不高的农业人口劳动力的需求,推动农民群众收入不断提升,从而尽可能地把粮食安全风险下降到最低限度上。2.3风能产业经济在农业领域中的具体运用策略。早在八百多年以来,我国就已使用简易风车来提水、灌溉、制盐与碾米。使用风车进行灌溉充分证实了风车所具有的实用性能。然而,因为近代以来我国电力事业的持续发展,以前使用极为广泛的风车却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假如使用现代科技以改进传统意义上的风车,比如,通过风能与油气互补来进行提水灌溉,并且还可发电的装置。或者是以风力机提水为主体,以柴油机或者电动机为辅动力,从而用以取代传统意义上的人力或者畜力,这样一来就能够实现风力运用的现代化,进而推动风能在农业领域之中得到更好的应用。鉴于近年来风力发电的不断推进,农业领域主要还是使用离网型风力发电机,这同时也是风能使用的形式之一。如今,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风电装机容量与数量最多的一个国家。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尽管风力发电的产量在持续提高,发展也十分快速,但是因为其容易受到自身各类资源特点之限制,在绝大多数农业领域之中还无法得到极大的应用。2.4水能产业经济在农业领域中的具体运用策略。水能包含了潮汐水能、河流水能以及波浪能等多个类别的能量资源,然而能够运用到农业领域之中,而且技术上比较成熟的还是要算河流水能。水能资源的利用通常表现为水电技术。应当说,水电技术在节能减排以及控制物流与存储费用等方面具有特别大的优势。当前能够全面完成流域性梯级开发的河流数量依然不多,但是今后肯定会有大批量的水电站群宣告建成投入使用。在农业领域中,往往会使用单位装机容量在100kw以下的微型发电设备。因此,在成批水电站群能够发挥作用的状况之下,我国的微型水力发电设备必然能够得到极快的发展,从而为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水能之运用尽管已具备了相当成熟的技术与经验,然而与风能相同的是,水能产业也会因为受到资源自身的种种限制而无法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3结语
总的来说,立足于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经济的开发与利用,不但能够推动农业产业的继续发展,而且还能够切实降低对于环境、空气以及水源所造成的污染。就当前状况而言,太阳能与生物质能在农业领域之中的利用率相当高,而风能与水能等几类新能源要想实现大量运用依然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为了实现新能源产业经济在农业领域之中的广泛应用并且产生比较大的规模,仍然需要有一个技术不断积累的历程。鉴于此,必须要积极培养农民群众运用新能源产业经济以开发农业经济的意识,不断健全完善与新能源农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度,政府部门应当积极制定合理的优惠政策并且强化监管工作,注重新能源技术人才的打造,强化科技方面的投入,进而推动农业产业的市场化进程。
作者:方玉强 单位: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盛绛,滕国荣,严建华.太阳能光伏水泵在农业方面的应用[J].农机化研究,2008(12).
[2]唐维.发展农村新能源:一场节能的攻坚之战[J].节能与环保,2011(09).
关键词:新能源动力;产业化;发展路径
新能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之一,也是世界各国竞争的核心领域。我们通常将新能源定义为以新技术为基础,已经开发但尚未大规模使用,或正在研究试验, 尚需进一步开发的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生物能源、海洋能、地热能和氢能等。新能源动力产业即以研究、开发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新能源用于动力系统而形成的产业,其不仅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更是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源动力,对国家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支撑作用。探寻新能源动力产业的特征,挖掘新能源动力产业发展中客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对推动我国新能源动力产业的高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的明显提升意义深远。
一、新能源动力产业的特征
新能源动力产业具有三个显著的特征:一是绿色环保。随着资源过度开发,传统能源日渐枯竭,绿色环保成为了全世界的共同话题。新能源动力产业以新能源开发为基础,具有环保、安全、清洁的优点,这与常规能源在开采、使用过程中破坏生态、污染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外,开发新能源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兑现我国在《京都议定书》中的承诺,维护我国的国际形象,避免其他国家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排放为借口对我国设置贸易壁垒,发展新能源的意义不只在于解决能源短缺问题,更在于它的综合价值,无疑使得绿色环保成为了新能源动力产业最为显著的特征;二是“双高”显著。“双高”即高投入,高风险。新能源动力产业涉及生物、海洋、新材料、电子等高新技术,高风险、高投入是与生俱来的特点。在新能源动力开发中,需要强大的资金作为支撑,如风电投资成本为8000一10000元/千瓦,光伏并网发电投资成本约为6000美元/千瓦[1]。同时,如此高的投入后不一定能达到预期效果,使得新能源动力产业具有很大的风险性;三是特别扶持。新能源动力产业“双高”特征的存在,以及其巨大政治、经济、社会价值的存在,使新能源动力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事,更是政府的责任,为此许多国家相继出台政策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在我国,新能源尚属刚刚兴起的产业,需要国家的大力,这样才能有效促进新能源动力产业的高速发展。
二、新能源动力产业发展的困境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鼓励发展新能源动力产业,我国新能源动力产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这与发达国家相比、与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新能源动力产业面临着众多的挑战,使新能源动力产业陷入了困境之中。一是市场竞争力弱。目前我国在新能源的运用上,除了太阳能热水器外,绝大多数 利用新能源生产的电力、热力产品的成本仍然远远高于常规能源产品,缺乏经济竞争优 势,不具备完全自主商业化发展的能力。并且在关键工艺、设备和原材料供应方面,仍严重依赖进口,受制于国外技术的垄断,进一步使得生产成本增加,市场竞争力下降;二是资金投入不足。新能源动力产业的发展需要强大的资金作为支撑。美国能源基金会 和国家发改委联合预测,2020年前我国需要能源投资18万亿元,其中新能源、节能、环保需7万亿元[2]。如此巨大的资金需求量仅仅依靠国家财政难以实现,需要依靠市场融资。但是从目前情况看,新能源动力产业融资效果不够理想,研发资金较为匮乏;三是行业管理松散。有效的管理是提高团体、行业运作效率的关键因素。我国新能源动力产业缺乏有效的统一管理,企业间、政企间缺乏沟通渠道和交流平台,造成企业各自为战,甚至出现恶性竞争的现象的出现[3]。同时,我国虽然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但是政策措施和制度建设配套不够完善,难以适应新能源动力产业发展的要求。
三、新能源动力产业发展的突破路径
新能源动力产业是朝阳产业,其发展过程中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我们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促进我国新能源动力产业健康发展。一是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在核心技术研发中,政府和企业要扮演好各自的角色,二者真正形成合力。政府要扮演好研发主导的角色,加大在能源领域的研发投入,建立一批国家级新能源技术重点实验室,鼓励支持核心技术研发。企业要扮演好研发主体的角色,积极开展新能源动力研究,加大时间、精力等方面的投入,提高自我研发和创新能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技术。政府和企业形成合力,推进新能源设备的国产化,实现“引进一消化一创新”的技术路线,根本改变过度依赖国外的局面;二是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在国家持续加大新能源产业经费投入的基础上,要多渠道集资,充分运用社会资金、银行资金研发新能源技术;三是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我们要根据新修订的《可再生能源法》,尽快制定新能源交易及与之相关的管理办法、新能源发展基金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同时,我们还要对政府、企业等利益主体在新能源产业研发中的权利与义务作为明确的规定,做到科学、规范、高效,为新能源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新能源投资的优势
1.1产业链更长相对于传统能源产业种类仅仅只有石油、煤炭、天然气等种类来说,新能源的种类繁多,样式齐全。开发利用新能源所需要的生产技术与设备与开发传统能源的技术与设备截然不同,其相对于开发传统能源的技术设备来说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投入开发技术、心神以及新方法。因此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的投资包括了开发、开采、管理、销售、服务等一系列产业链区域,并且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该产业链投资不会达到饱和的状态,新能源投资拥有更长的产业链。
1.2获得政府支持由于新能源的特殊性导致新能源产业在发展的初期阶段会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督控制与管理,使得传统的资本无法十分容易的进入新能源产业当中。这一情况导致政府成为了新能源产业获得投资的主要来源[1]。石油、电力等行业为了实现资本可持续发展,提高自身竞争力的目的也会对新能源产业进行一定的投资。新能源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与政府的大力支持与鼓励是密切联系的,因此新能源产业最终将会摆脱市场化经营。
1.3投资国际性传统的能源产业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充分饱和,导致国际贸易争端不断显现。相对于问题不断地传统能源产业来说新能源产业满足了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理念,更加容易被国际公众所接受。新能源产业的技术与资本在国际上进行流通也相对于传统产业更加容易。因此,新能源产业自从形成之时就拥有广阔的国际市场,使得新能源产业的投资的国际性也更加明显[2]。
2.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新能源产业的动因
2.1获得经济利润新能源产业被归纳于高新技术产业中,其产业的开发、设备的研制、工艺的优化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并且产品的是否能够成功问世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新能源产业投资还具有一定的风险性。高风险,高回报。私募股权投资者的目的就是要获得最大的利润。其利用选择项目、减少初期投资、分段投入、管理监督等方式来实现最大化的利润目标。ChinaVenture2009新能源调查问卷显示,57%的人认为新能源产业的平均净利润可以达到10%-20%,36%的人认为新能源产业的平均净利润可以达到30-50%,仅仅有7%的认为新能源产业平均净利润处于10%以下。
2.2开拓新市场从ChinaVenture2009新能源调查问卷可以看出,有64%的人认为新能源产业在未来的3-5年内年增长率可以达到10%-30%;27%的人认为能源产业在未来的3-5年内年增长率可以达到30%-50%;只有9%的人认为能源产业在未来的3-5年内年增长率只能达到10%或以下。大多数人都对新能源产业的未来的发展十分乐观,市场前景广阔。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的动因之一就是新能源产业能够开拓新的市场。虽然当前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传统能源占据了84.8%,总量为新能源的5.6倍,但是新能源消费平均增长速度为2.05%,传统能源的评价消费增长速度仅为0.47%。因此可以看出,新能源消费增长速度远高于传统能源的消费增长速度。
2.3履行社会责任当前我国经济结构现状需要有社会责任感的思路股权基金投资,需要其充分发挥社会责任性的投资[3]。在兼顾自身投资利益同时实现国家发展的长远利益。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新能源是传统能源的替代品,其能够有效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环境;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防止全球环境变暖;其是可再生资源,能够有利于国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新能源产业的作用
3.1推动技术创新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给新能源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足够的资金,给予了新的融资渠道,有效解决了新能源企业作为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难题。满足了新能源企业对资本的大量需求,提升了资本的实际供给。新能源企业在获得足够的资金后可以快速成长,进而增加社会技术创新总量[4]。私募股权基金投资会偏向于投资高科技含量企业,企业在获得经济投资后创新能力与力度会显著提升,企业产品的研发会更加顺利的进行,导致其技术会始终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在市场环境中企业价值得到提升,私募股权资本也可以获得高收益的回报。
3.2优化产业结构新能源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由于其新技术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的现金净流量难以保持稳定。可以说高风险是新能源产业的本质特征。私募股权投资相对银行来说更加具有市场性,其将企业的成长潜力与收益作为投资的第一原则。私募股权基金不单单给新能源产业提供了足够的资金支持还给予了新能源企业更加有效的管理与监控。新能源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一般都代表着产业的发展方向,展示着科学技术产业化的最高水平,因此可以对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5]。
3.3平衡区域经济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新能源产业能够将社会闲散的资金高的集中起来,让专业的投资机构来开展专业化的运行,见资金投入给最需要投资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效益最高的地区,以辅助主导产业发展,不断减少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不同地区经济的平衡协调发展。
3.4构建和谐社会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新能源产业能够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帮助区域经济更加协调、健康发展。新能源产业更加满足当前生态环境条件下的低碳经济需求,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对国家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所以,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新能源产业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
4.结束语
新能源产业是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的七大新兴产业之一,主要包括核能、太阳能、风电和生物质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不仅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调整能源结构、推动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更是扩大内需、拉动投资、增加就业,进而应对金融动荡的有力手段。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孕育着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既是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也是抢占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美国政府把未来战略产业的设想纳入宏观规划,并把目光锁定在以新能源为核心的新兴战略产业上,奥巴马政府上台后不久就推出了“美国复兴与再投资计划”,促成《2009年恢复与再投资法》和《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的通过,聚焦于开发新能源及环保节能,通过立法制定能源政策、预算资金倾斜、补贴等多种方式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日本政府也通过激励、政策法规、价格手段等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可再生能源法》、《关于完善农林生物质发电价格政策的通知》以及《风电并网技术国家标准》等政策的支持下,我国新兴能源产业呈现出有史以来最好的发展势态。新兴能源规模不断扩大,在一些重要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政府鼓励政策不断出台,标准逐渐完善,市场逐步健全,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
2011年3月,我国《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已通过国家发改委的审批,上报国务院,预计未来10年我国新能源投资将达5万亿元。国家将综合运用贷款贴息、风险投资、偿还性资助等多种投入方式,对新能源产业的技术创新活动给予重点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具有高投入、长周期、多关联等特点,尤其是面临大额资金需求,以支撑初期技术研发至后期的示范推广,而风险资本具有承担高风险、谋求高回报的特点,对新兴能源产业具有较强的偏好,对新能源产业的投资也呈上升趋势。
1 我国新能源产业的特征
“十一五”期间,我国新兴能源产业尚处于技术攻关和工程试验阶段。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需要经历技术突破、产业化、市场培育等一系列起步和成长阶段,才能迈上健康发展轨道。新能源产业的独特性使其有别于现有的传统产业,对经济结构具有重要影响,其有如下特征:
(1)新能源产业技术研发的高投入 。新能源产业属于技术密集、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高科技产业,以重大的技术突破和发展需求为基础,需要持续的技术改进和创新。技术研发的高成本使得新能源企业发展需要大量资金,并且由于技术难度高,新能源行业的投资额较大,如光伏产业动辄几亿、几十亿元的投资。因此,拥有核心技术、专利技术的企业在新能源产业链中具有较大的话语权。
(2)新能源产业子行业之间的低技术关联度。新能源产业的覆盖范围较广,涵盖太阳能、风电、生物质能和核电,行业之间的技术关联度不强。如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技术属于电子科学领域,风能利用更多的是机械科学的应用,因而各成体系,是非常独立的产业。如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源头是硅,有些太阳能企业是从电子企业演变而来的,而风电产业主要属于机械加工业,因此很多风机设备企业是从机械加工业演化而来的。
(3)新能源产业子行业发展成熟度不一致 。社会对新能源行业的需求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政策的不断深化和能源需求与供给关系的日益紧张,新能源的市场需求空间不断增长,刺激更多的企业进入该行业,同业竞争激烈,但是子行业发展成熟度不一致,处于不同的发展周期,太阳能和风能都较为成熟,而核能和生物质能的广泛应用需要较长时间。(4)新能源产业的后期示范推广需要大额资金。从技术开发到后期推广,唯有技术快速商品化才能实现技术能力向竞争实力的转变,新能源产业在初期由于技术开发需要大额资金投入,在后期示范推广中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同质企业的竞争、公司扩张等同样需要大额的资金投入。
2 我国新能源产业分布状况及发展瓶颈
2.1 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分布状况
目前,全国范围内上市的新能源企业有87家,风险资本(包括PE和VC)融资企业达到205家。从上市和未上市新能源企业的分布来看,位居前6位的省市均相同,分别为北京、江苏、广东(除深圳)、上海、深圳和福建。北京和江苏两地的上市和非上市新能源企业数量均位居前2位。从整个产业布局来看,目前,新能源上市和非上市的地区分布主要集中在3块:北京、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广东珠三角地区。上述3个地区的新能源上市企业和非上市企业分别占据全国的65.5%和62%。风险资本投资的企业分布之间存在较大的依存度,其中北京主要聚焦于节能环保,依托于北京大城市,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同样聚焦于节能环保,浙江和江苏除了节能环保以外,在太阳能子行业中的发展也较为成熟;在广东珠三角聚集的新能源企业中,节能环保同样占据较大比重。节能环保企业更多地存在于发达城市,可以将研究成果迅速应用于庞大的商业需求,对企业发展较为有利。目前,江苏已初步形成太阳能产业集群,代表性企业有无锡尚德、林洋新能源、中电光伏、阿特斯及天合光能等。除了产业集群企业之间的依存之外,由外界条件形成的风能行业主要分布在新疆,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有金风科技等。
2.2 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瓶颈
我国的基础设施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产业均在快速发展的通道之中,面临庞大的需求和投资空间,在产业结构较复杂的局面下,新能源产业发展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这些瓶颈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风险资本在新能源产业的介入程度,影响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目前,各细分产业的主要问题有:
(1)太阳能有产业没市场。我国太阳能产业有13家企业实现海外上市,与快速发展的光伏产品市场相比,我国光伏发电产品的市场应用还很少,目前主要用于解决偏远地区和特殊行业的用电问题,与海外市场旺盛需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有产业,没市场”,对太阳能这一绿色、清洁能源的应用相对滞后。
(2)风电产业同质化竞争加剧,集中化趋势加强,仅华锐风电、金风科技、东方电气3家风电整机企业所占的国内市场份额合计已近60%,买方市场压缩了设备制造商的利润。同时,国家产业政策发生较大变化,工信部公布的《风电设备制造行业准入标准》(征求意见稿)中规范风电行业发展力度增强,提高了公司进入风电行业的门槛。
(3)生物能源产业发展面临诸多问题:生物质资源不足、品质不佳、收集困难、难于转化;生物质催化与转化效率低下,过程能耗和水耗高;生物转化工艺难以低成本规模化放大;生物能源终端产品品质不佳、产品标准欠缺等。尽管新能源产业面临上述问题,但是风险资本对新能源产业的投资增长迅猛。
3 我国新能源产业风险资本介入现状及问题
新能源产业在上升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度的同时,受到资本市场的热捧,风险资本在新能源领域的角逐已十分激烈,呈现如下特征及问题:
(1)风险资本投资的企业以中后扩张期为主。风险资本投资早期和获利期相对较少。早期的新能源企业与风险投资之间几乎没有交集,这不利于新能源企业的快速发展。处于成长早期的企业由于技术、市场的不确定性、高风险性、低估值性等因素,发展前景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使得风险资本的介入处于观望状况。同时,位于获利期的新能源企业,备受风险投资机构的亲睐,各方角逐产生巨大的交易成本,上市不一定可以弥补进入成本,使得风险投资机构在激烈竞争的同时保持审慎态度。
(2)风险资本投资数额巨大,政府资助有缺口。由于风险投资阶段的中后期偏好,使得发展初期的企业成长较为艰难,而政府扶持金额难以满足新能源成长的需要。CVSource中新能源企业首轮投资平均数额为800万美元,达到了千万人民币的数量级。相对于政府创新基金、政府引导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最高不超过200万的限额,显然单靠政府的优惠扶持措施只能杯水车薪,对新能源企业的成长难有显著影响。同时,由于风险资本追逐较高回报、高成长性的企业,良好的企业项目投资数量有限,大多数企业更多地依赖于银行贷款或是政府方面的创新基金和资金扶持政策,因此,大多数早期阶段的新能源企业的资金需求存在严重的缺口,而目前政策方面提供的资金扶持额度远远不够。新能源企业的融资需要难以得到满足,风险投资的中后期偏好使得两者之间存在资金缺口。带动风险投资向早期阶段移动成为关键,亟待相应的政策法规出台,以推动风险资本更好地投资早期阶段的新能源企业。
(3)风险资本介入新能源企业以A轮投资为主。上述205家非上市新能源企业中以风险投资进行资金募集的企业有159家,共发生191次投资事件。在159家接受风险资本融资的企业中,A轮投资事件有148件,占77.5%;B轮投资事件有33件,占17.3%;C轮和D轮投资事件分别占3.6%和1.6%。可见,风险投资对于新能源企业的投资仍较多地处于A轮阶段,对于新能源企业的成长及进一步的发展情况还处于观望状态,对于新能源企业未来的预期并不明晰,由此折射出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新能源企业的发展、成长至形成成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风险投资在新能源产业细分产业投资的比重不同。最受亲睐的是环保节能产业,其次是太阳能产业,再次是风能产业,然后是生物能源。在新能源产业细分产业的投资具有差异性,环保节能产业相对处于蓬勃发展中,其涵盖的范围较广,从清洁能源、清洁技术、废物处理、水处理到污染控制,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太阳能和风能产业对并网的配套措施具有较高要求,并且也只有在并网配套措施较完善的前提下,太阳能和风能产业才可能保持持续、稳健的增长,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新能源并网的对接办法、技术标准都没有完善的政策保障和实际行动。另一方面,太阳能和风能产业的发展虽走在新能源的前端,但企业重量不重质,缺少技术创新,使得发展面临瓶颈期,风险投资对这两个产业的投资正由激情走向理性。
(5)风险机构的增值服务有待完善。为创业企业提供增值服务(Value Added Service),是风险投资不同于一般投资的重要特点,增值服务指的是风险投资机构除了向创业企业提供资金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参与创业企业的管理为创业企业提供一系列旨在使企业价值增值的服务。而目前,风险机构与新能源企业的矛盾层出不穷,风险投资家为投资设定苛刻的对赌协议,缺少与企业共同成长的指导和扶持,磨合的过程相对较长,这与企业忽视风险资本在企业发展中的定位不无关系,企业需完善治理机制,解决与风险资本的持股分歧。总的来看,目前存在较大的两个问题是资金缺口和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结构化问题。从实验室发明到发明市场化、产业化乃至新兴产业集群化的过程中,资金链如同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一旦出现断裂,将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形成与演化。另外,我国新能源产业整体技术含量不高,难以走出技术困境,未找到真正可持续发展的迸发点。
4 促进新能源产业风险资本介入的对策
基于风险投资的中后期投资偏好,以及目前国家对风险投资的多种运用方式,如创新基金、政府引导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基金中的基金等,从政策、制度、提升风险投资效率等方面,对引导风险资本向新能源企业进行早期投资给出如下建议:
(1)以公共风险资本带动私人风险资本,促使新能源企业投资向早期移动。政策的强力支持是关键,政府需要制定详细的引导政策,确保私人风险资本利益最大化,同时降低公共风险资本的投资风险。公共风险资本在政策的扶持上享受优势,但更注重社会效益,而私人风险缺少政策上的保证,却有高逐利性的特质,在政策制定中应着重围绕以公共风险资本带动私人风险资本的思想,使私人风险资本享有相关优惠政策,并且双方协议共同投资,在出资比例上进行商榷,使得私人风险资本尽可能多地得到高回报,而同时公共风险资本也可以减少投资风险。最后,逐步完成由公共风险资本主导到私人风险资本主导转变为由市场投资体系解决新能源企业初期投资不足问题。
(2)对于新能源企业融资不足问题,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风险资本。2010年5月7日,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建设,引导庞大的民间资本进入新能源产业,改变风险资本中政府资金占比过高的状况,发挥政府基金的引导作用,促进民间资本的进入,增强公共风险资本的投资能力,解决新能源企业通过银行的创新基金融资和资金补贴不足等问题。
20lO年10月和11月,中国新能源产业发生了两桩重要事件,一是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起了针对中国新能源产业的“301”调查,二是财政部等几个部门宣布取消了39个“金太阳工程”项目的财政补贴。
这都给新能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政府之手”敲响了警钟。财政补贴在多大程度上推动了新能源产业的市场化?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财政补贴政策,避免导致抑制和扭曲产业的市场化竞争?
大力补贴
新能源产业的战略据高地位毋庸置疑,但由于新能源所面临着的技术、应用与消费观念上的现实差距,从世界各国新能源的发展路径来看,政府无不对从事这些技术研究与市场化应用的研究机构和生产、销售企业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财政资金补贴。在中国,亦如此。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新能源产业财政补贴政策力度并不落后,与美国相比,甚至力度更大。”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胜茂对本刊记者说。
风电、太阳能、电动汽车是目前新能源领域的三大支柱,针对这三个产业链的国家扶持主要分为政策扶持和资金扶持两方面,政策扶持包括税收减免、土地审批等方面的便利,资金扶持则可分为财政直接补贴、专项基金扶持、银行贷款贴息等几种方式。
在风电方面,2006年1月国家发改委颁布了《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明确了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电价构成,列出国家补贴幅度,对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实行标杆电价加补贴电价的方式。2008年8月,财政部又颁布了《风力发电设备产业化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风力发电设备产业化。
在太阳能发电方面,2009年3月,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中央财政安排专门资金,对符合条件的光电建筑应用示范工程予以补助,以部分弥补光电应用的初始投入。同时,财政部出台《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将补助标准原则上定为20元/Wp(峰瓦)。
2009年7月,财政部、科技部和国家能源局共同出台了《金太阳示范工程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重点支持光伏发电站项目的发展。办法指出,对并网光伏发电项目系统进行50%、独立发电系统给予70%的补贴。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在此之前,国家财政资金对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已进行了多年的财政支持和补贴。2010年5月,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出台《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确定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新能源汽车的财政补贴方案针对消费者和充电设备环节,如纯电动汽车最高给予了6万元的补贴。
“与美国通过立法的形式对新能源产业进行扶持不同,中国目前的扶持政策更多体现在部门文件的制定上,很多样化。”李胜茂说。
除了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也是一项间接补贴,2008年9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关于执行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有关问题的通知》,指出企业自2008年1月1日起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中所列资源为主要原材料,生产《目录》内符合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的产品取得的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减按90%计人当年收入总额。
同年12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规定:对利用风力生产的电力,实现的增值税实行即征即退50%的政策。对销售自产的综合利用生物柴油,实行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
在中央政府行政性文件通知的要求下,在地方政府层面,针对新能源产业的各种税费和财政补贴政策也纷纷出台,几乎每个省都成立了新能源产业专项基金,对科研、设备招标、应用项目上进行财政补贴。“与中央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的直接补贴相比,地方的专项基金属于间接补贴,额度也很大。”李胜茂说。
“与美国主要通过税收环节的扶持相比,中国的财政资金扶持力度更大,而与财政资金扶持相比,银行的贷款贴息的扶持力度更大,大型企业、大型项目的上马,都是借助了银行的贷款贴息。”李胜茂指出。
很难统计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央及地方政府对新能源产业的具体补贴数额。“目前国家财政每年需要为光伏发电补贴70多亿元。”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光伏专家王斯成曾表示。而看起来,针对新能源产业的财政补贴仍然在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
2010年8月3日由工信部牵头的《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草案曝光,根据该草案,未来10年中央财政将拿出超过1000亿元的资金投入该领域。
而此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可新能源处处长梁志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即将出台的《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所涉及的累积直接增加投资额为5万亿元。5万亿元的总盘子包括国家投资以及受其拉动的商业化社会投资。
争议
政府对于新能源的财政补贴,一方面是由于新能源产品初期制造成本过高,单纯依靠企业难以自主消化成本问题,另一方面则在于在终端市场,新能源的推广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瓶颈。
以光伏发电为例,据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介绍,目前光伏装机投资成本每千瓦约1.8万元左右,而常规火电的投资成本约每千瓦3000~4000元,光伏电价是常规火电电价的三倍以上,光伏规模化发展的最大障碍还是成本太高。
“从目前财政补贴的重点来看,风电由于技术和产业化相对比较成熟,企业的成本差距越来越小,因此财政补贴的力度将有所调整,电价属于间接补贴,其他补贴逐渐减弱;太阳能光伏产业的财政补贴重点是装机和市场推广,对制造业环节的补贴也将会逐渐减少;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由于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仍然是最大的难题,因此在技术研发上的补贴仍然是很重要的环节。”中华新能源动力与储能委员会研究员李雷对记者说。
在政策扶持和财政支持下,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速度迅猛,风电方面,全国累计装机容量由2006年的2600兆瓦增加到2009年的2.5万兆瓦,增长近10倍;光伏方面,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年产量由2006年的438兆瓦增加到2009年的4100兆瓦,占全世界产量的近40%。
也由于财政补贴这一“免费的午餐”,一些负面效应也相伴而来,在财政补贴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补贴方式和补贴手段中的一些问题。
2010年11月23日,财政部下发了《关
于做好2010年金太阳集中应用示范工作的通知(财建2010-923号)》。《通知》明确指出,财政部、科技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能源局已通过统一招标的方式,确定了2010年金太阳示范工程的名单,决定取消已列入2009年金太阳示范工程目录但无法实施的项目39个,共计54兆瓦。在这批取消的项目中,包括无锡尚德、BP、阿斯特等国际光伏巨头担任业主的工程。
一直以来。按照政策规定,政府对“金太阳”工程实施初始投资补贴方式,对项目工程投资给予约50%的补贴力度,因此,“存在一些‘圈而不建’的情况,不少投资商在申报‘金太阳’工程建设价格的时候,倾向于将价格报高,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补贴,这可能会导致浪费,违背政策初衷,甚至有的投资商在高价申报了项目投资额之后,在执行中并不按照申报价格执行,采购廉价设备来降低成本。”一位受访人士对记者说。
“由于此前金太阳工程项目都是由业主单独招标,导致了在招标过程中有权力寻租和套取补贴的行为,招标价格和上报价格不一致,存在套补贴和腐败的行为。”这位人士说。
事实上,这也是目前新能源产业财政补贴中存在的一大问题,在目前的财政补贴体系上,财政部负责出钱,发改委负责立项,科技部负责技术课题组,但大量的资金投入之后,不管是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都没有专门的部门对这些补贴资金和补贴项目进行后续的跟踪、监控和评估,对于财政投入的效率也无法评估。
“即使是财政部门的评估,也是自己评估自己,缺乏独立性。”上述人士说。
对财政补贴更大的质疑声则来自于海外的利益相关方。2010年10月15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应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申请,按照《美国贸易法》第301条款针对中国政府所制定的一系列清洁能源政策和措施展开调查。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称,“中国在经济刺激计划中给予新能源行业的补贴为2160亿美元,是美国的两倍、全球各国刺激计划中对新能源补贴总规模的一半。”
风电和光伏企业是受指责的两大领域,该联合会称中国政府过去采取了一系列津贴、减税、优惠贷款、土地及其他补贴,降低了中国企业生产产品如太阳能电池和风机的生产成本。“中国为发展本国绿色产业而采取保护主义及掠夺性措施的5个主要领域。这损害了美国的生产和就业创造。”
虽然中国企业和官员对此给予了否认和批判,认为这是美国惯用的贸易保护手段,但不能否认在这一贸易争议的背后,中国新能源产业在设备和组件上的出口贸易额已大为惊人。据iSuppli公司的数据,中国2009年生产了超过3.6GW的光伏(PV)电池,其中90%销往国际市场,使得中国成为当年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出口国。
2009年的数据显示,我国太阳能光伏产品出口154.4亿美元,同比增长147.75%,其中,出口至欧洲市场约为87.9亿美元,同比增长489%。
如何避免财政补贴政策与WTO规则相冲突而引发贸易冲突的问题,也是争议之一。隐忧
在财政补贴和各个地方政府出于GDP考虑“大干快上”的刺激下,更大的担忧则在于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混乱无序。风电和光伏产品甚至2009和2010年分别被列入了治理产能过剩行业。
虽然出跃,但结构性过剩的矛盾已经出现,目前的格局是,光伏产品出现了“两头在外”的情况,即原材料和组件产品在国外,生产在国内。根据中国机电商会统计,2009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中超过六成都只是加工贸易,这与发展新能源产业注重的环保初衷是有所背离的。在风电领域,大容量风机供不应求,小容量风机则产能过剩。
而我国目前的新能源产业补贴,主要是根据生产量、销售量作为补贴依据,有其合理性,但从如何结合产业发展趋势,纳入技术标准等补贴依据,对有利于产业发展、符合发展方向的产品和企业进行补贴方面来考量,目前的补贴方式仍然是粗放式的。
就“金太阳”示范工程补贴来讲,即使是如期开工并顺利得到补贴的企业,也存在发电可能无法并网(发电机电流接入电网)的问题,这就会导致电量的浪费。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的有关人士对记者表示,“金太阳”工程属于政府对光伏行业的支持政策,采取的初投资补贴方式,但这种补贴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果补贴方式进行调整,未来能够对并网发电量进行补贴的话,可能更有利于提高企业投建的积极性。
中国能源网CEO韩晓平则指出,光伏发电产业本身是适合分布式发电,并不适用于大项目,但目前政府却一味鼓励大项目,平白增加项目成本,而并网问题又因为接入系统费用问题一直难以妥善解决制约着这些大项目。
“地方政府在上马这些项目和招标的过程中,有保护地方国有企业,保护落后产能的行为。在财政补贴中的厚此薄彼,会导致市场的不公平竞争。”李胜茂认为。
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2010年8月成立的16家央企电动汽车联盟,也让业界担忧,在过往其他产业中出现的国企和民企不平等竞争,利用其优势地位分享国家财政扶持资金的现象会在新能源产业领域重演。
粗放式的财政补贴方式,导致补贴资金零散,各种科研机构争相争夺财政补贴资金,企业跑马圈地,各个地方政府盲目建设新能源产业园,甚至有县级政府以此前的摩托车、三轮车生产厂为基地兴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的现象。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世界汽车技术创新发展的主要方向,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江苏省和盐城市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打造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充分发挥新兴特色产业综合优势促进“风力发电、智能电网、电动汽车”产业融合的战略环节,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对于构建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重点以盐城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进行探讨。
一、盐城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概况
盐城市新能源汽车产业主要集中于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盐城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辖区面积86平方公里,2012年盐城经济开发区实现GDP200亿元,财政总收入10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30亿元,主要经济增幅位居全市前列,2010年底,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年8月,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被省经信委授予“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称号,全区形成了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新能源装备等特色产业为主导,新能源汽车、软件及国际服务外包和新能源、新光源等新兴产业为重点,动力机械、基础装备和高档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为基础的产业体系。
为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全力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盐城经济开发区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全力打造盐城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产业园位于盐城经济开发区东区,远期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起步区2.21平方公里,以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为载体,以电动汽车整车以及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变频驱动、电动空调、汽车电子等关键部件研发及产业化应用为重点,拥有东风悦达起亚、中大汽车、奥新新能源汽车等一批骨干企业。东风悦达起亚第三工厂项目已在2012年破土动工,将会开发、研制、生产、销售新能源汽车,并建设研发中心和国际汽车试验场。项目建成达产后,东风悦达起亚汽车公司产能规模将达到73万辆,在全国乘用车行业排名可上升到第5或第6名,将有力推动汽车产业结构优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到2015年,盐城开发区将建成“江苏最大、国内知名”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综合性产业基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总产值力争达到100亿元,整车年生产能力达到10万辆。建成我国最佳“风·电·车”绿色智能示范区和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绿色产业链示范中心;全市示范推广1万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全新结构的轻量化纯电动乘用车和混合动力乘用车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目前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价格居高不下。目前电动汽车整车价格要比同样动力的传统燃油汽车价格高出50%以上,其中电池成本占新源能汽车的购车成本高于消费者的预期。价格高是未来一段时间制约新能源汽车向商业市场推广大的主要因素,虽然国家和部分地方政府出台了针对购买电动汽车的补贴政策,新能源汽车的维护成本依然较高。消费者需要考虑后期更换电池等费用,由于电池价格比较昂贵,使消费者“望而却步”
2.关键技术无法突破。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始终没有大的突破,关键原材料、重要零部件依然进口,整车制造核心技术缺乏,都是制约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重要因素。关键技术无法突破,没有较好的规模效应,也导致成本高企,从而无法有效推广。
3.使用存在诸多不便。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先天局限,导致使用时具有较强的地域局限性,超过一定的距离,就必须充电,而目前充电设施比较少,很多小区、社区、单位基本没有充电的基础设施。另外消费者在长途旅行时,由于无相关的充电、换电装置,新能源汽车不具备长途使用能力。
4.标准尚未统一。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有许多类型既有纯电动式的,还有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的,尤其是纯电动汽车的国家标准尚未出台,意味着汽车企业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5.分散的生产要素和资源需要整合。在政策导向和利益驱动下,国内不少企业上马新能源汽车,但汽车企业大多分头研究各自为战,未能做到联合攻关、成果共享,缺乏必要的资源整合和统筹协调管理,导致大量的低水平重复投资建设,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浪费严重。
三、相关政策建议
汽车电动化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其目标的实现如果仅仅依靠汽车行业本身的推动是很难完成的,必须要有社会全系统的协同发展,除了关键技术亟待突破外,有效的政策扶持措施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为充分发挥价格杠杆在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制定适当的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价格扶持政策,显得尤其重要。
1.对国家、省设立的各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内的企业享受一定范围、一定额度的电费补贴,以帮助企业减轻生产、研发成本。
2.科学核定新能源汽车充电电价。目的是以大大低于使用汽油的成本,来核定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电价,减轻使用成本。在制定充电电价时,应以民用电价为基数,科学核定,减少消费者负担。
根据法国等国的经验,建议对使用公共充电设施的电动汽车可以考虑在一定时间内或固定地点内实行免费政策,以扶持行业发展,促进行业启动。
3.从低核定新能源电动汽车行业的税费。进一步梳理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尤其是车辆购置附加税可以考虑减免。此外将新能源汽车和传统汽车的证照办理费用相区别,减免电动汽车号牌工本费、登记证书工本费、安全检验费等。对驾驶新能源汽车的车主给予驾驶和停车方面的便利,如在限行摇号的地区,新能源汽车可以不限行摇号,电动汽车免收停车费,免收过路过桥费等。
本文利用政策工具、产业链和价值链相关理论,通过内容分析和定量研究方法,从政策工具、产业链、价值链三维度对我国新能源汽车汽车政策进行进一步更全面、更系统、更深入分析。首先,构建政策分析框架;其次,遴选我国中央级政府颁布的有关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文本,并找出文本中相?P的政策工具进行编码;然后,依据分析框架,将编码归入其中,并进行频数统计;最后,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剖析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演变脉络,总结政策演变规律;分析在政策工具选择中的过溢、缺失与冲突,在产业链、价值链中的过溢与缺失,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 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政策分析框架
1. 基本分析维度。
(1)政策工具维度。政策工具论认为政策是由一系列政策工具组成,通过政府对其进行设计、组织、搭配,形成政策合力,达到政策目标。Rothwell和Zegveld依据政策影响层面的不同,将政策工具划分为需求型、供给型和环境型。本文借用该划分方法,从需求型、供给型和环境型三个层面分析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每个层面的政策工具具体指标如下。
需求型政策工具是指政府通过采购与贸易管制等措施减少市场的不确定性,积极开拓并稳定技术应用的市场,从而拉动技术创新。本文具体包括公共技术采购、产品标准、消费端补贴、贸易管制、服务外包等政策工具。
供给型政策工具主要是指政策工具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科技活动的直接推动力,本文具体包括科技信息支持、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科技资金投入等政策工具。
环境型政策工具主要指政府对科技活动的间接影响力。本文具体包括目标规划、金融支持、税收优惠、法规管制等政策工具。
(2)价值链维度和产业链维度。由于科技活动有其自身内在的规律和特点,因而科技政策制定过程中应该考虑这些规律和特点,科技政策具有其典型特征。然而,政策工具维度的划分并不能全面反映出科技政策的典型特征,所以,应该确定一些能够反应科技活动规律和特点的政策维度,对政策工具维度进行补充,以便全面、系统、客观地评价科技政策。
本文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自身内在的活动规律和特点,从价值链和产业链两个维度对政策工具维度进行补充。
价值链是由生产某产品或服务所需要的各个价值增值活动所构成。依据该概念思想,本文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价值链划分为研发、投资、生产、消费等四个方面。
严格意义上讲,产业链不同于价值链,产业链是产业分工关系的表达,指在一种最终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从最初的矿产资源或原材料一直到最终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所包含的各个不同质的产业,按照生产逻辑构成的一个完整链条。依据该概念思想,本文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划分为材料、零部件、整车、基础设施配套(主要指充电设施)、消费及其他(产品售后服务等)五个方面。
2. 构建分析框架。依据上述理论梳理,构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工具分析框架:政策工具―价值链的二维度分析框架和政策工具-产业链的二维度分析框架(见图1,图2)。
三、 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政策文本的样本选择及编码
1. 样本选择。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中央政府颁布的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的政策,本着科学、系统评价这些支持政策的目标,本文尽可能搜集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的所有中央政策文本。截至日期为2015年12月31日,共搜集相关文本61份。同时,为了保障文本的准确性,本文对61份文本进行进一步遴选。遴选原则:发文单位须为国务院及其直属机构;文本类型主要选取法律法规、规划、意见、办法、通知公告等文件,这里也包括行业标准。最终从61份文本中整理出有效文本53份。
2. 编码。样本政策按照基本政策工具维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价值链维度进行分类,每个维度的具体类目已在上述内容中给出规定(详见2.1)。其分析单元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本文的具体条款。
为了便于对分析单元进行明确归类,通常采用采用编码形式。本文按照“政策编号―具体条款/章节”进行编码,然后将其归入到基于政策工具的两个二维分析框架中,最终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央政府政策文本的内容分析单元编码表。
四、 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文本的频数统计分析
在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进行内容分析单元编码的基础上,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分析的二维框架,将其编码按照具体分类归入相应的类目中,最终形成基于政策工具―价值链的二维框架政策工具分布图(见图3)和基于政策工具―产业链的二维框架政策工具分布图(见图4)
1. 基于政策工具―价值链二维度分析。基于政策工具―价值链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工具二维分布图,描述了该框架下政策工具维度和价值链维度的统计结果。
容易看出,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工具维度中,环境型政策工具占取较大比重(59.84%),其次为需求型政策工具(27.05%),供给型政策工具所占比重最少(13.11%)。在环境型政策工具中,目标规划和法规管制占取绝大比重(68.49%),其中目标规划占取41.10%。在需求型政策工具中,消费端补贴、产品标准和公共技术采购占取了绝大比重(90.91%),其中,消费端补贴占取45.45%。在供给型政策工具中,科技资金投入占取绝大比重(68.75%),其次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25%)。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维度中,消费端环节的政策工具最多,占取46.28%的比重,其次为研发(24.79%)和生产(21.49%),投资所占比重最少(7.44)。
从上述统计数据看,我国汽车核心企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政府为了保护新能源汽车新兴技术系统的形成和发展,积极利用消费端补贴、产品标准及公共采购等需求型政策工具来促使新能源汽车扩得到市场的认可,形成利基市场,说明中央政府在需求端政策工具利用的充分性。同?r,政府为了更好地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长远发展,充分利用目标规划、法规管制等环境型政策工具,这也进一步说明该产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需政府政策大力引导和行业规范。然而,也不难看出,目标规划政策工具存在过溢现象,占取比重过大,一定程度说明指引性的政策过多,真正可操作的执行政策还较为不足。同时,供给端的政策工具整体运用不足,仅占取13.11%的比重,说明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端的真正支持政策和投入还不够,一个产业发展最核心的是技术,如果技术系统得不到很好成长和完善,那么政府再帮助其扩大市场,也可能事倍功半。此外,价值链的统计结果可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政策工具在产业的消费端支持充足,但是在研发和投资端还不足,这可能影响整体政策系统的合力效应。
2. 基于政策工具、产业链二维度分析。在对价值链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也分析了产业链。基于政策工具―产业链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工具二维分布图,描述了该框架下政策工具维度和产业链维度的统计结果。
容易发现,该框架下政策工具维度的统计结果,与政策工具-价值链框架下政策工具的统计结果基本类似,进一步说明本文对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央政策工具分析的客观性。鉴于统计结果的相似性,其说明的问题也具有统一性。这里不再对其结果进行描述和分析。
在产业链各环节的政策工具统计中,其针对零部件、整车、基础设施配套和消费端的政策工具比重差别不是太大,最多是消费及其他(29.86%),其次为整车(22.92%)和基础设施配套(22.92%),再次为零部件(20.14%)。这说明中央政策工具对零部件、整车的研发、生产等较为重视,对基础设施配套,特别对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较为重视,相关支持政策在显著增加。但是,零部件上游的材料端,相应的中央政策工具较为匮乏,仅占取4.17%的比重,并且这些政策中大多数是目标规划,真正科技投入仅一项。这说明我国中央政策工具对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方面的基础研究还没有足够重视和支持。同时,也发现,在零部件、整车的研发、投资和生产中,金融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工具的运用力度较弱,这会影响企业的生产产品的成本以及融资来源。
五、 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以政策工具、价值链和产业链理论为基础,运用内容分析方法,较为全面地研究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中央政策(2001年~2015年)。其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如下:
研究结论:
(1)我国中央政府较为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运用了较为全面的政策工具支持产业的发展,依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规律,给予不同的支持政策。从开始的供给型政策工具到之后出台大量的需求型政策工具,在整个产业发展中不断出台目标规划和法规管制等环境型政策工具,促使该新兴产业可持续化和正规化。同时,在政策发展的脉络中,发现,政策在不断自我学习和细化,也在不断系统化,例如在在补贴方面,从公共补贴到私人补贴,为了消费者的预期,出现补贴退坡制度,并根据发展情况进行适度调整。
(2)我国中央政府对需求型政策工具运用较为充足,通过补贴和政府采购积极拉动消费市场的扩大。也较为充分利用了目标规划和法规管制等环境型政策工具,促使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市场快速扩大,方向性较为明确,规范化加强。但是目标规划存在过溢现象,目标规划过多一定程度上致使出台可操作的政策难度加大,并在在政策整理中发现相应的执行政策并不多。
(3)我国中央政府对供给型政策工具的利用还不够,对产业科技技术的投入尚显不足,基础研发、产业上游材料研发上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关注。而这些是新能(下转第39页)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否则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不够,政策体系的效力也可能事倍功半。
(4)我国中央政府在近两年出台的支持政策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配套和售后服务相关支持政策在不断加强,特别是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已放在很重要的位置。
政策建议:
(1)保持现有政策优势,积极利用需求型政策工具以及环境型政策工具中税收优惠工具来扩大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市场;利用环境型政策工具中的法规管制继续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坚强行业监管和市场监管;继续加强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充电基础设施的政策支持。
关键词: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它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同时亦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与世界经济的进步与发展。
1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⑴中国风电产业发展现状。中国风电产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离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经过二十多年的自主研发与制造,在技术水平与产品质量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离网型风力发电机组,在中国主要是由远离电网且人口密度较低的边远地区用户使用,为其提供生活用电。并网型风力发电是电网的电源,中国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即主要在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利用国外政府的贷款金额进行小规模的项目研发、优惠政策促进风电产业发展和进入规模化与国产化阶段。与中国风电产业快速发展相比,风电产业的市场秩序相对比较混乱。导致市场秩序混乱的根本原因是在于国内风电发展的系统规划不够完善、产业发展缺乏强有力的基础保障以及整体推进措施的缺乏
⑵光电产业。在严峻的能源危机形势与生态破坏的压力下,光电产业自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光电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光电自身具有的独特优势:第一,太阳能能源具有无限性;第二,光电过程中不需要消耗其他自然资源;第三,光电的清洁、安静性。中国的光电市场维持了稳步发展的态势。但其与国际上的发展情形相比较,中国光电产业呈现出总量小、基数低、增长慢的状态,仍然没有改变“市场在外”的局面。中国光电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在其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技术创新、经济性、政策扶持等多方面的困难与挑战。
⑶核电产业。核电产业发展存在潜在优势,但发展核电产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核电产业的经济性。核电成本较天然气、煤炭等发电成本高。虽然我国核电近年来在自主设计、自主建造及设备制造等领域有了明显的进步、国产化核电装备大幅提高。核电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部件、材料与技术的研发制造,相较于国际先进水平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核电产业自主化发展进程及在建项目工程进度。
2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⑴财税政策。财税政策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手段,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确保市场秩序、规范主体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中出现的外部效应,除了必要的法律行政手段外,还需要政府制定出台相应的经济政策来规范发展。其中,财税政策就是适用最灵活、最有效以及最广泛的政策工具。新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显著特性就是科技领先。技术研究最主要内容就是要不断加强基础研究与新技术应用的推广。在科技基础研究阶段,需要政府扩大财政对技术研究领域的直接财政投入;进入技术应用推广阶段也需要政府制定出台相应的税收政策以及信贷政策等,降低私人投资的风险,积极带动社会各界投资主体的投资热情。在财政政策方面,应逐年扩大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的投资规模,扩宽新能源资源专项资金的集资渠道。可以考虑从常规能源领域筹集部分资金和不断完善税收激励政策,带动社会各界对新能源产业的投资热情与积极性。
⑵金融政策。结合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推进金融体制创新,完善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才能更好的支持我国新能源产业朝着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第一,鼓励开展创业投资与股权投资基金。政府应创造良好的创业投资与股权投资发展空间与环境,创造良好的空间与条件,确保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保险公司等其他机构投资者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创业投资与股权投资基金中去。第二,尽快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确保不同层次的市场之间转板机制获得更好的完善,建立健全各层次市场之间的有机联系。政府应促使创业板市场制度获得进一步的完善,鼓励符合条件的新能源产业企业进行上市发行,不断推进场外交易市场建设,实行统一监管,使其满足各个不同发展阶段创业企业的生产发展需求。第三,推动公司债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建立健全公司债券市场,支持固定收益类产品不断完善、创新发展,完善集中统一监管制度。
⑶人才政策。新能源产业是一个新兴行业的,其发展急需大量高技术、高素质人才。在企业高端技术研发方面,人才大量流失及短缺,企业技术瓶颈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人才。要鼓励高素质人才引进。国家应设立人才引进专项资金与高端人才引进项目资金,通过项目资金着重引进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注重引进高层次的创新型团队。政府应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吸引优秀人才来华创业。要其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可以委以各高等院校、科学研究院所以及各类骨干企业,将国内重点学科、重点产业以及重大项目的实施与管理为基础载体,不断激励高等院校与科学研究院所将培养的技术人才投放到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第一线,培养适合新能源产业发展需要的各方面人才。要积极鼓励企校联合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复合人才,使培养的人才更符合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大力支持企业为高等院校与各类科研机构投资设立实验培训基地。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能源;智能汽车智能交通
1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必然性和紧迫性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2014年我国汽车销量已经超过2200万辆,全球排名第一。年初国家统计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4475万辆,千人保有量首次超过百辆,达到105.83辆/千人。但是我国的千人保有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美国千人保有量超过800辆,所以中国未来增长预期和空间也是很大的。
从能源安全问题考虑,我国的用油量五成依赖进口,即将突破60%的警戒线。长期以来,我国石油战略储备处于不足,一旦石油进口出现问题,中国大地将变成停车场。我们已经感觉石油供应日益紧张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正变得越来越严重,我国已经成为第二大CO2排放国,由此产生的国际经济和政治争端越来越激烈。这充分表明,我国所面临的能源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将来势更猛、挑战更严峻。
2 新能源汽车定义阐释
按照国家发改委的公告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中国新能源汽车定义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定义和包括的车辆类型逐渐由模糊变得清晰,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主要政策,在2012年沿用新能源汽车名词,分类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主要特征是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
3 全球车用能源发展概况
近年来,全球各国政府拘于能源安全及环境污染考虑,不断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的运用普及,并给予政策上扶持。
日本2009年“下一代汽车”的中长期目标,力争到2050年环保车数量达到3440万辆,占日本汽车总量的50%左右。“下一代汽车”指清洁柴油车、混合动力车、纯电动车和燃料电池车等环保汽车。德国2012年《国家电动汽车平台计划第3次评估报告》,进一步要求建立以用户为中心,基础设施技术、动力系统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关键技术全方位的研发体系,实现到2020年成为世界电动汽车领先国;美国2012年启动电动汽车国家创新计划《EV Everywhere》,通过提高对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材料、插电式车辆技术、轻量化技术等关键技术的支持,实现5年收回车辆附加成本的目标。
在有关财政税收方面,发达国家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同时在法律法规方面,也在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法律规范。综合他们的成功经验,加强产业初期的政策支持,加大补贴政策,明确颁布关于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法律法规,能够保障消费者、企业一些享受优惠的权力,从而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4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的几点建议
(1)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机制的放宽。在市场无强大需求情况下,发展新能源汽车放弃传统汽车,传统汽车企业意愿不强烈,控制投入研发力度,依然深耕传统市场。如果国家放宽对电动车的资质管制,允许有实力的行业外资进入那么新能源汽车将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如像小米、阿里、腾讯、乐视等这样实力雄厚,市场嗅觉敏锐企业巨头,结合自身互联网思维打造发展智能电动汽车。只要国家放宽管制,这样企业的资本与技术将打破新能源发展的僵局,新能源汽车发展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2)明确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定位问题,我们的目标是发展纯电动汽车。但是在发展中也应该鼓励混合动力等节能汽车,纯电动的充电桩、电池续航里程等问题短时间内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在我们的近邻日本,他们的汽车工业、技术储备比我们先进的多,特斯拉用的电池就是松下提供,但是日本非常明智地选择了混合动力作为重点发展对象,现在十几年时间过去,混合动力发展不错,丰田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厂商,日本每年售出的新车中混合动力占到了2~3成以上。
(3)结合智能电网与充电网络运用与建设,寻求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电网结合新模式,推广充电普及形态,以达到经济、便捷的充电模式。与传统的汽车相比,纯电动汽车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物联网发展方面有更明显的技术优势。随着智能电网的不断推广,便于存储的电力能源将成为城市的首选能源,这对发展纯电动汽车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电网搜索与电动车充电站的覆盖结合运用,对正常运行甚至路况智能分析提供帮助,也促进城市交通的健康发展,为未来的无人驾驶奠定基础。
(4)要加强对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有专家认为,尽管电动汽车技术特别是电池技术取得了长足发展,电动汽车很可能只是一种过渡性产品,因为电动汽车还需要充电,发电依然会产生污染和温室气体。电动汽车电池如果得不到安全可靠的后期处理,很可能对环境造成重大污染,因此人们更加重视现在正在研发的燃料电池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是利用氢与空气中的氧进行化学反应发电来驱动车辆,只排放少量的水,几乎不排放污染物质,是最清洁的下一代汽车。
2013~2015年我国对指定39个城市进行新能源汽车运用推广,计划总量为33.6万辆。但截至2014年9月,完成的推广量仅为目标量的11.49%,离目标差距较大。由于我国创新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基础研发能力尚显不足,仍存规模化车型少,生产成本高,充电不便等突出问题,新能源汽车仍然难以得到普通消费者亲睐,步入平常百姓家,依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