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49: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酒中八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931年1月,由上海赴北京途经青岛,应在国立青岛大学任教的好友杨振声、梁实秋之邀到校演讲。青大前身即省立山东大学,为齐鲁之邦最高学府,于是就地取材,以《文化史上的山东》为题讲了一番热情洋溢的话,博得了阵阵掌声。
晚上青岛大学设宴庆祝,青大著名的“酒中八仙”悉数出席作陪。此“八仙”乃杨振声、梁实秋、赵太侔、闻一多、陈季超、刘康甫、邓仲存等七位教授和著名新月女诗人方令孺,他们经常聚集一堂开怀畅饮,几乎是“三日一小饮,五日一大宴,豁拳行令,三十斤花雕一坛,一夕而罄”。他们不但在青岛狂喝滥饮,而且还远征济南、北京、南京等地,并口吐狂言:“酒压胶济一带,拳打南北二京。”因唐时李白、贺知章等八位文人学士被人称为“酒中八仙”,他们便自称“新八仙”。
酒桌上一见是此八人作陪,马上便被这“八仙过海的盛况”吓住了。他知道恐怕在劫难逃,便急中生智,赶快从口袋里掏出一枚刻有“戒酒”二字的大金戒指给大家传观,以示免战。原来胡太太为了夫君的身体,特地送他这只“戒酒”戒指,带在身上以备急用。意兴正浓的“八仙”见兵马未动便高悬免战牌,不免扫兴,宴席只好草草收场。
事实上虽然酒量不大,但也喜欢喝酒,有时甚至还闹酒。有一次他的朋友结婚,请证婚,礼毕入席,每桌备酒一壶,不到一巡而酒告罄。正在兴头上岂肯罢休,大呼侍者添酒,主人连忙解释,说新娘是节酒会成员,请各位来宾多多包涵。谁知从怀里摸出一块大洋交给侍者说:“今天我们几个朋友高兴,要多喝几杯,不干新郎新娘的事,快快拿酒来。”主人无奈,只好让人添酒,最后等人喝得酩酊大醉,尽欢而散。
年轻时还有打牌吃花酒的爱好,据梁实秋回忆,1929年前后他在上海爱多亚路1014弄居住的时候,徐志摩突然跑来说:“胡大哥请吃花酒,要我邀你去捧捧场。你能不能去,先去和尊夫人商量一下,若不准你去就算了。”梁实秋自己还没拿定主意,妻子却满口应承了:“你去嘛,见识见识。”
初入娱乐场的梁实秋是个十足的“菜鸟”,更没有自己相好的姑娘,最后还是由主人代约了一位站在身后。吃了一顿饭,连姑娘是什么模样都没看清,梁实秋便逃之夭夭了。
晚年患有心脏病,喝酒的数量和次数明显减少了,但让人万万没有料到的是,他竟然猝逝在一次酒会上。1962年2月24日,出席台湾“中央研究院”第五次会议。前来参加会议的有很多是的学生,有的甚至还是他学生的学生,有许多人是专门从国外赶回来探望他的,非常高兴,早早便来到研究院等候。
此前因心脏病住院治疗刚刚出院不久,会前医院就对的身体有所顾虑,打算派医护人员陪同,但坚决不同意,他诙谐地说:“今天的会本来是喜事,你们一来,像是要办丧事。”
孰料此言竟一语成谶。下午5时,庆祝酒会在纪念馆举行,与会者纷纷与他们尊敬的适之师交流致意,也非常兴奋,整个酒会其乐融融。6时30分,酒会结束,来宾们陆续离去,一边与友人谈话,一边送客。忽然脸色苍白,身体晃了几晃仰面向后躺下。旁边的人连忙去搀扶,但已为时过晚,他的头先是碰到桌沿上,随即又重重地摔在地板上。大家慌作一团,医学院院长魏火耀立即为他施行了人工呼吸,随后赶到的医生马上注射急救药物并使用了氧气,但均告无效。晚上7时25分,台大医学院医师宣布已逝世,喜成了丧事,大家均啜泣无语。
No.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该句出自李白的《静夜思》。
对于这首诗中的床,民间有两种观点,一是指床即马扎,因为以前的汉民族是席地而坐的,没有凳子与椅子。马扎来自胡人,又称胡床,是蒙古民族挂在马背上的小板凳,下马的时候可以坐着休息一下。杜甫在《树间》一诗中曾写道:“岑寂双柑树,婆娑一院香。交柯低几杖,垂实碍衣裳。满岁如松碧,同时待菊黄。几回沾叶露,乘月坐胡床。”明白解释了胡床是一种坐具。在这首诗中,杜甫和李白一样,在庭院里的月光里,坐着小马扎观景。
另有一解认为,床是“井栏”的意思。《辞海》里明确注释,床是“井上围栏”。李白的《静夜思》作于公元727年,现在的湖北安陆。古人把“有井水处”称为故乡。诗人置身在秋夜明月下的井边上,举头遥望,顿生思乡之情。
No.2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该句出自杜甫的《饮中八仙歌》。
船,不是船只,而是“衣襟”的意思。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写了当时八位著名的诗人,其中一段专门写李白的醉态。
据说,唐玄宗想召见诗仙,李白仍然保持一副很牛气的高人派头。所谓“不上船”,并非不登龙舟,而是敞开衣襟,连扣子都不系。《康熙字典》里明确记载:“衣领曰船”,“或言衣襟为船”。
No.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该句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
“落霞”,不是云霞的意思,而是指“零散的飞蛾”。
要了解这句话的意义,当时当地的风物不可不晓。对此,宋代吴曾说:“落霞非云霞之霞,盖南昌秋间有一种飞蛾,若今所在麦蛾是也。当七八月间,皆纷纷堕于江中,不究自所来,江鱼每食之,士人谓之霞,故勃取以配鹜耳。”由此看来,“霞”不是云霞,而是一种飞蛾。另外,“落霞”之“落”并不是“飘落”的意思,“落”在句中与“孤”相对,意思当相同或相近,是“散落、零散”之义。
No.4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该句出自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屋漏,不是屋子漏雨,而是一个方位名词――屋西北角。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是杜甫《饮中八仙歌》中写李白的几句诗,它像一幅素描,把李白那不阿权贵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有的人会问:李白到底有什么魅力呢?我最赞赏的是李白那些表现出某种意义的诗。像著名的组诗《古风》,就是评判朝廷的弊端,感慨有志之士不能展抱负的诗;《行路难》《将进酒》等抒发了李白怀才不遇的悲愤;《望庐山瀑布》《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诗篇,以充满想象的神奇之笔描绘祖国的壮丽河山。尽管李白有的诗篇也隐含着人生如梦的、纵酒狂欢的沮丧情绪,但不满于社会和政治的黑暗,追求心身自由和解放的昂扬向上的精神是诗篇的主旋律。这是体现出李白魅力的一大点。
李白小时候的一个故事也使我受到震撼。李白从小聪颖过人,但他贪玩,读着读着就不肯用功了。据说有一天,李白看到一个老奶奶在磨石上用劲地磨一根铁杵,说是要把它磨成针,李白怎么也不相信,老奶奶满怀信心地说:“只要不停地磨下去,总有一天能磨成针。”这件事使李白悟出了一个深奥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读书学习也是这样!从此,他刻苦学习,学问大有长进。
除了向书本学习以外,李白还重视向社会学习。它一生出三峡,入湖北,游洞庭,登庐山,下扬州,走中原,访东鲁,进山西……走遍了祖国的大多数省份,寻访名胜古迹,开拓了自己的知识领域,为它的诗篇提供了写不完的素材。
在《太平广记》所收录的唐五代小说文献中,唐代的仙人都喜欢饮酒,酒肆是仙人常常出入的场所:《太平广记》卷三十五引《仙传拾遗》中《冯大亮》一文中写道,冯大亮家置酒肆,经常“有樵叟三五人,诣其家饮酒,常不言钱”,这几个樵叟就是隐形混迹的仙人。卷三十九引《逸史》中《刘晏》一文,写刘晏寻仙,在长安市肆间得知“常有三四老人,纱帽柱杖来取酒,饮讫即去”,随后他遇见的这几个仙道果然“引满饮酒,谈谑极欢,旁若无人”。卷四十引《逸史》中《章仇兼琼》一文,写章仇兼琼尚书镇西川时,有一个卖酒的经常看见“每有纱帽藜杖四人来饮酒,皆至数斗”,“谈谐笑谑,酣畅而去”。原来这是太白酒星,“仙格绝高,每游人间饮酒,处处皆至”。卷四十五引《原化记》中《王卿》一文,写在郢中开酒肆的王卿,店近南郭,每至节日,经七郭而去。如是数年。卷四十四引《神仙拾遗》中《穆将符》一文,写长安东市酒肆姚生,与“好饮酒,高闲傲睨,人莫能测之”的神仙穆将符友善,“时往来其家,则饮酒话道,弥日累夕”。
唐代神仙小说中关于酒肆众多的描写,也是当时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唐代和宋代是我国酿酒技术最辉煌的发展时期。唐代安史之乱之前,国泰民安、疆域辽阔、经济增长,粮食产量显著提高,人均粮食占有量由西汉的400多斤上升到700多斤。粮食的丰富,为酿酒业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唐初光禄寺曾调集名酒产地郢州的酒匠入宫主持酿酒,唐太宗甚至在宫中引进了西域葡萄酒酿造技术,亲自酿酒。唐朝前期,酒可以自酿自饮、自酿自销、长途贩运或专门从事销售。酒作为一种商品,只要交纳市税就可以自由经营。酒的买卖主要在当时长安的商业区东市西市进行。尤其是西市中酒楼、酒肆、酒垆繁多。“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盛况非同一般。所以在上文描述中,无论城市乡村,酒肆林立,人流穿行。而神仙小说中投射了人间的影子,自然酒垆、酒肆就成了仙人们乐于驻留休闲的场所。
仙人们乐于寻酒酣饮,卖酒者又往往“不急于利,赊贷甚众”。连神仙也动辄“积债十余石”,甚至经常“饮讫即去”,无意付账,好在酒家有时也乐于免费接待宾客。这种情形实际上就是唐代酒业发达、酒价低廉的一种反映。当时一些乐善好施之人往往自己酿酒,招待客人。玄宗时京师商人王元宝每遇大雪时,“自坊口扫雪,立于坊前,迎宾就家,具酒暖寒。”“开元中,天下康乐,自昭应县至都门,官道左右,当路市酒。亦有施者,为行人解乏,故路人号为歇马杯。”姚合《晦日宴刘值录事宅》诗云:“城中有酒家家醉,唯有君家酒送春”,描写的就是这种酿酒、饮酒十分普及,互相赠酒的情形。
在酒政方面的规定上,不同于汉代的禁止群饮,只有赐醣时才能聚众合饮的规定。唐代不禁群饮,且多次赐酗。在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期间,赐醣51次,而禁酒只有两次。杜甫在诗中回忆开元盛况时说:“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斑斑,男耕女桑不相失。”在这一物资丰盈,人民生活相对稳定的背景下,民俗重视饮酒。“宴会宾客必备酒,无酒不成宴;祭祀神灵祖先必有酒,无酒不显诚;婚丧之仪必有酒,无酒不隆重;迎亲送友必有酒,无酒情不浓;逢年过节必有酒,无酒节不乐。三月上巳节要饮酒,端午节要饮菖蒲酒,九月九日登高要饮酒,寒食节要饮寒食酒,腊月要饮腊酒,大年三十要饮守岁酒,正月初一要饮新正酒,祭扫坟墓要奠酒,祝寿要用长寿酒……凡此等等,不胜枚举。在如此浓厚的酒俗中,酒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在此世风影响下,唐人普遍酷爱饮酒。“野人何所有,满瓮阳春酒”,“谁家无春酒,何处无春鸟”说的是家家都可酿酒,都在酿酒。“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则是说不仅家家酿酒,而且人人洁酒。李白《月下独酌四首》中云:“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黄泉。”肯定了爱酒是天经地义的事,无可非议,李白这一看法,能够代表唐人对酒的态度。在他们眼里,酒在人们生活中最为重要。
“万物不如酒,四时唯爱春”,已经世俗化。人性化的仙人自然不能免俗,《太平广记》中描写唐代道教仙人的小说中,很多仙人与酒形影不离:宋玄白“嗜酒”、王子芝“好养气而嗜酒”、唐若山所遇老叟“好肥鲜美酒”、八仙“嗜酒贪饕”……唐代小说中的神仙不仅好酒,而且对于酒,不是像闻一多先生说的“少许琼浆玉液”便罢,而是贪杯豪饮、酒量惊人:玄真子“饮酒三斗不醉”,罗浮先生轩辕集则饮酒“百斗不醉”,也有很多神仙“醉于城市间”。
酒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具有多方面的功能。饮酒之乐,不仅表现在生理的快适方面,而且主要表现在精神的愉悦方面。曹植在《酒赋》中说:“质者成文,刚者成仁,审者忘贱,窭者忘贫。”《庄子・达生》中写道:“夫醉者之坠车,虽疾不死;骨节与人同,而犯害与人异,其神全也。乘亦不知也,坠亦不知也,死生惊惧,不入乎心中,是故物而不慑。彼得全于酒。”这里突出强调了“神全”作用。当一个人摆脱了现实的各种束缚之后,人的精神就真正得到舒展了。“酒蕴天然自性灵,人间有艺总关情”:“剧谈恰野逸,嗜酒见天真”;“若非酒杯里,何以寄天真”。酒中蕴含天真自由之性,“因此杯中物,能沃烦虑消,能陶真性出。”保持真性,才能成就人之全德,“身外皆虚名,酒中有全德”,所以唐人很自然地将酒与全真保我的仙人联结在一起,“仙人酿酒熟,醉里飞空山”。他们希冀像仙人_样保持真纯之性,保持高尚的节操,与浑浊的俗世划清界限,“狂歌放饮浑成性,知道逍遥出俗笼”,“但存物外醉乡在,谁向人间问是非”。只有挣脱俗笼,才能逍遥自在、快活似神仙,“此处相逢倾一盏,始知地上有神仙”。
酒中有如此之乐,人们宁愿“终日饮醇酒,不醉复不醒”,“醉酒一千日,贮书三十车”。只有酒后大醉,才可极尽酣畅、真情袒露,就连神仙也会因酒醉随性而为、狂态毕现。
《太平广记》卷三十三出《续仙传》中《马自然》一文写道:仙人马自然醉后坠溪,“经日方出,衣不沾湿,坐于水上而言日:‘适为项羽相召饮酒,欲大醉,方返。’溪滨观者如堵。酒气犹冲人,状若风狂。”卷四十出《续神仙传》中《许叻》一文写许防醉后作诗:“阆苑花前是醉乡,踏翻王母九霞觞。群仙拍手嫌轻薄,谪向人间作酒狂。”仙人的酒后狂态与豪饮大醉的世人无异。
唐代的酒文化如此发达,人们不仅嗜酒剧饮,而且也很懂得品酒之道。喝酒要喝个好味道、酒浓味正,乃饮酒者之最低要求。“赫赫谁垆肆,其酒甚浓厚”,“美酒浓香客要沽,门深谁敢强提壶”,“多沽味浓酒,贵买深色花”,说的就是唐人对浓烈之酒的喜爱。《太平广记>卷四十六《王子芝》中,樵仙与好酒的王子芝共饮,情投意合,就为他拿出了“甘醇郁烈,非世所俦”的绝美好酒。唐人不仅喜欢酒味浓烈,同时还要酒香醇正,“酒味既冷冽,酒气又氛氲”才好,《太平广记》卷三十九《崔希真》中,崔希真请老仙人饮松花酒,老人嫌酒味苦涩,以仙药置于酒中,酒味顿时甘美无比。
中国古代的酒器千奇百怪,其中有许多不见于现存文物。历史的奇异酒具多为文人墨客、官宦豪富和隐士等人饮酒时所用。
洞天瓶:这是唐朝杨贵妃的妹妹虢国夫人的发明创造。它是用鹿肠做成的。虢国夫人把鹿的肠子悬挂在房梁上,垂在半空中,宴会前,叫人在房梁上往鹿肠中倒酒,把垂下来的这端结好,直到鹿肠中酒满为止。酒宴开始后,由侍女手持鹿肠的下端到每人的席前注酒。所注酒的鹿肠又有“洞天圣西将军”的雅号。
蓬莱盏、舞仙盏:唐玄宗时左相李适之善酒,“饮如长鲸吸百川”,为酒中八仙之一。他珍爱这两种酒盏。蓬莱盏有海上三仙山的造型,斟酒时以淹没三山为限度,之后饮酒时,随着盏内酒液的减少,三仙山便显露了出来,别有一番韵味。舞仙盏也是一种别致奇巧的酒具,酒盏上造有机关,当斟酒时,便会有仙人在酒盏上慢舞。唐代盛行歌舞送酒的习俗,造舞仙盏的匠人独运巧思,将高超的技艺和劝酒的习俗结合,给人以耳目一新的艺术感受。
鹦鹉杯:“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顷三百杯。”(李白《襄阳歌》)。在李白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中,提到了一种称之为鹦鹉杯的酒具。鹦鹉杯在古代的诗文中并不少见,如卢照邻诗句:“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唐代骆宾王赋:“鹦鹉杯中仅劝酒”句等。鹦鹉杯是南海所产鹦鹉螺壳制作的。大约4世纪以后,随着交趾两广地区进一步得到开发,岭南异物纷至沓来,鹦鹉杯一类的南海特产也逐渐受到中原地区上流社会的青睐。杯形如鸟,头向其腹,视似鹦鹉,故以为名。它的壳外有暗紫色或青绿色的花斑壳内光莹如云母。讲究的螺杯琢磨精致,往往镶金银扣。鹦鹉杯由于螺腔蜿曲,薮穴幽深,饮酒时不易一倾而尽,故人们又称它为“九曲螺杯”,而为人们所珍贵。在我国古代,鹦鹉杯除了在上流社会的宴席上饮酒用外,在祭祀中也常用它当礼器。因为用于祭祀,登上了高贵的庙坛,所以名称也变得古雅了。
山樽:剜削奇木根瘿而成的山樽在古代颇得文人隐士的青睐,这与他们返朴归真的审美观是相一致的。由于山樽造型多奇特朴雅,往往被当作饮酒的雅具而出现在上流社会的筵席上。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在柳少府的酒宴上作过两首咏《山樽诗》诗,颇能说明问题。其中一首写道:“蟠木不雕饰,且将斤斧疏。樽成山岳势,材是栋梁余。外与金并,中涵玉醴虚。惭君重拂拭,逐添玳筵居。”这种以大自然所造就的奇木根瘿制成的山樽,当如现今的根雕艺术相类似。
碧筒杯:这是郑公悫的发明创造。在三伏天,他常到历城北郊的使君林去避暑。在那里,他采张大荷花叶,放在古董架上,把酒倒在荷叶里,用簪子把叶与叶柄连接处穿通,这样,叶子里的酒顺着叶柄就流下来了,用嘴在叶柄末端接着,那带着荷叶清香的清凉美酒便自然淌到嘴里去了。一时间,历城的人纷纷效法,大家给这种特制的酒具起了个美名――碧筒杯。历代诗人多有吟咏:“共君曾到美人家,池有凉亭荷有花。折取碧筒一似酌,争如天上醉流霞”,“酒味杂莲气,香冷胜于水。”
鞋杯:元明以来,在女人绣花弓鞋里放置酒杯的“鞋杯”行酒之俗,在相当一部分文人、富商和市民的酒宴上盛行。女人裹足之俗始于南唐李后主的宫嫔睿娘,自此始,以三寸金莲为美的畸形审美观在社会上盛行起来,鞋杯正是在这样一种社会风气下产生的。元代人曾有这样的吟咏:“帮儿瘦弓弓地娇小,底儿尖恰恰地娇娆。便有些汗浸儿酒蒸作异香飘。潋滟得些口儿润,淋漉得拽根儿曹,更怕那口 的展了。”这等娱乐,为元代大画家仉元林等所不齿。
宥坐器:“宥”与“右”同。据说这是一种专门给国君当座右铭的酒器。该器在不盛酒时便偏倒一侧,灌满装一半酒时,器体可平稳放置,而当灌满酒时则会倾覆,做君主者以此提醒自己:要时刻记住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物极必反,因此凡事要走中庸之道,不偏不倚,可见小小一件酒器,蕴含许多深奥的哲理。
瓷器自由陶器演变而来以后,就变得越来越细腻、越来越精致,而陶器还保持着它的质朴的品质和粗砺的外表。
细腻的瓷器更容易让制瓷艺人产生各种美好的联想,富贵吉祥、妻贤子孝、欢庆锣鼓各色喜庆都是瓷器钟爱的题材。发展到清朝前期,青花、五彩瓷器上又出现了一大主题,那就是历史故事。
有的历史故事因为篇幅比较长,还会出现类似“连载”的情况,就是一个故事必须用一套瓷器来叙述,每件器物只是故事中的一出或一个场景:而篇幅短的故事,在同一件器物上就能运用它的几个侧面来一次说清。
早在数百年前,画工就知道出现在瓷器上的故事必须大都家喻户晓,这样才能引起消费者的兴趣,如果都是陌生面孔谁还会买呢?因此世俗的主题应运而生,明亡以后,宫窑匠人流落在民间,于是更精良的工艺和世俗主题同时出现在清朝前期。
还有一个条件就是,突出这些故事的情节,越曲折越好,哪些场景冲突多就描绘哪些。于是,一些神话和传说出现在瓷器上:伍子胥举鼎、周处斩蛟、西游记等。而民间故事和话本也为瓷器提供了另一个故事来源,比如空城计、《西厢记》等。因为《西厢记》这份古典的浪漫更有人情味,所以也被描绘得更多,所以瓷器发展到清初又成为文人雅士眷顾才子佳人戏的一个艺术载体。
在我们此次展示的《西厢记》青花碗中,一出才子佳人故事有序地开展:
唐贞元年间,洛阳书生张君瑞远赴长安赶考,途经河中府探望了好友白马将军,并游普救寺。正巧前朝崔相国病逝后,夫人郑氏携女儿侍从等也路过此地暂住。于是莺莺、红娘与张生佛殿奇逢后,就演绎出张生与莺莺、红娘三人一里一外地待月西厢。
张生隔墙高声吟诗一首:“月色溶溶夜,花荫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立即和诗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
英雄救美一直是古今中外文学史上的一个通行的章节,待月西厢之人也不能免俗。就在此时,叛将孙飞虎的出现为张生救美创造了条件。孙将军为传说中的莺莺美貌所惑带兵抢亲,在崔夫人求救无门时,许愿:“谁有退兵计策,就把莺莺嫁给谁。”不知张生是为了这纸婚约还是真的见义勇为。总之,是他请来了白马将军,战斗场面在这只口阔20cm的青花大碗中也有表现。
神话故事也是民间对美好事物遍布人间的寄托。八仙、麻姑、《封神榜》都是瓷器钟爱的题材。麻姑做为道教女仙,“是好女子。年十八九许”。关于麻姑的传说很多,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麻姑原是亲见“东海三为桑田”的仙人,是长寿的象征,所以后世不同艺术载体都将麻姑献寿当做吉祥的作品献给尊长。
清道光年间的四只粉彩麻姑献寿碗,直径都只有8.5cm,是一口“小平珍玩”款。杯形玲珑小巧,方寸间以粉彩描摹麻姑献寿,人物纤毫毕现,印证了“道光所绘人物亦有极精者”的记载。
1.古代文人诗人
有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杰出诗人,他们笔底的酒诗词千古传唱,成为我国历史文苑中一枝奇葩。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被称为诗仙,更是酒仙,只有饮了美酒,才能“斗酒诗百篇”。他在《客中行》中写道:“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只要有美酒可饮,只要能酣畅淋漓大醉一场,又哪里管得了是在他乡还是故乡呢?他在《月下独酌》中写道:“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其中“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更成为千古流传的佳句。诗人把月下对影独酌写到极至,而他那恃才傲物、桀骜不驯的性格也在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岑夫子,丹秋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唤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当诗人怀才不遇之际,惟有置酒会友,对酒诗情,才能将自己的豪情与不快得以宣泄,才能使诗人的情感与文思如狂风暴雨一泻千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才有了诗人醉后高力士提履的故事,饮酒到如此豪放的地步,我想除了李白世上再无第二人了吧。
2.诗酒
诗仙李白同时代且与其齐名的诗圣杜甫,其创作的诗也堪称万世经典。其中最著名的要数《饮中八仙歌》了。“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诗人把唐代著名的八位饮酒名士饮酒时的神态、场景、形貌传神的勾勒出来。另外,杜甫还格外关心民间疾苦,把自己对现实世界的愤恨与不平通过酒诗形式表达出来,在当时那个封建时代更是难能可贵的。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作为他酒诗的杰出代表,表达了一位现实主义诗人那种与百姓血浓于水的情怀。在晋代,以王粲、阮瑀为首的“建安七子”和与嵇康、阮籍、刘伶等清谈派为首的“竹林七贤”也多借酒消愁或借饮酒来表达对当时黑暗的司马政权的无奈与宣泄。他们通过饮酒避祸而达到心灵的超脱,也最终成就了“千里命驾”的历史典故,“刘伶醉”酒更以刘伶命名而香飘万里蜚声宇内。“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首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堪称双璧。诗人用酒表达了自己对朋友远征前眷恋与牵挂的无限情怀,王翰对自己未来出征透露出的无奈,王维对朋友出征的亲切关怀,都通过“劝酒”而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一直被后人所赞赏和推崇。
3.酒诗以外
到了宋代,又兴起了酒词,并且这个时代的词人把酒词文化推向了高峰。如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就写过许多著名的酒词,最著名的要数那首《水调歌头》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诗人把酒问天,在中秋月圆之际,无限思念远方的亲人,把一腔思乡与思亲之情和一杯醇酒下肚,将那人生的许多离愁别绪融于半梦半醒之间。其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成了后人千古传颂的佳句。
4.对酒的特殊喜爱
表现在中国古代的许多文人身上,使中华渊远流长的酒文化得到了发扬。同时,中国酒文化如此博大深厚,也与这些诗人文人的“推波助澜”分不开的。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嗜酒如命,他在山东潍县当县令的12年,创作的酒诗就有几十首。对近代酒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他在《野老》诗中写道:“输罢官租不入城,秋风社酒各言情。明年二月逢春闰,细雨长堤看耦耕。”他把饮酒同农民农业生产联系起来,时时刻刻不忘百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时时刻刻把民放在心中的那种廉吏精神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在古代,还有的许多诗人词人把酒和以酒赋词作为自己情感和心灵的宣泄,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心底的一种情愫。如宋代著名婉约派词人柳永在他那著名的《雨霖铃》中写道:“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诗人在深秋季节都门处与恋人分别,用“帐饮无绪”四字抒发了自己当时那种凄然无助和依依不舍的情感。还有他的词“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把自己那种对酒浇愁,强作欢颜的无耐刻画的淋漓尽致,其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成为后人广为传诵的佳句。还有宋代诗人宴殊的《浣溪沙恨春》中写道“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词人用“一曲新词酒一杯”把伤春惜时和深婉的伤感之情流露语间,一个人在“小园香径独徘徊”,那种淡淡的哀愁跃然纸上,并且“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成为许多人耳熟能详的佳句。在古代,酒与诗词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一般文人相会在推杯换盏、觥筹交错间还会作酒诗、行酒令,他们吟酒赋诗,对酒当歌,把中国灿烂的酒文化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当我们端起酒杯时,不禁还会吟起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他们的华章使中国博大精深的酒文化在新时期更加散发出璀璨迷人的光彩。
5.小结
我不是诗人,也与酒无缘。但我却打心眼里对古代的诗人与酒的故事钦佩羡叹不已。诗人与酒在历史上永远是一个被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在古代,许多诗人可以抛掉功名,可以放下美女,但最放不下的却是那“半碗陈香”。他们吟诗放歌,纵情豪饮,不仅留下了无数的传世佳作,也给后人留下了数不清脍炙人口的佳话美谈。
作者:解召辉单位:河北省河间市电力局
关键词:桃花庵歌 唐寅 归隐
一、唐寅诗歌风格形成的渊源
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苏州吴县人,明代中期著名诗人、书画家。唐寅是我国古代典型的才子型文人,诗文书画兼擅,画与沈周、文徵明、仇英齐名,合为“明四家”,又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号称“吴中四才子”。青年时代的唐寅狂放不羁,才华横溢、锋芒毕露。乡试夺魁曾经让他踌躇满志,而后却因徐经科场舞弊案而身败名裂,被“谪为吏”唐寅“耻不就”。从此潜心归隐,独善其身,最终在聚众豪饮,寄情花月中体验另一番生活情趣。处于痛苦与失意中的唐寅,对于精神自由,灵魂解放的追求,成为其诗词或深沉感伤,或消极劝世,飘逸豪放等不同风格的思想来源。
二、以《桃花庵歌》为例,浅析唐寅的诗歌风格
唐寅一生坎坷,又怀才不遇,这种艰难的生活状态深刻的影响到了唐寅的诗歌创作。唐寅有《桃花庵歌》、 《花下酌酒歌》、《一世歌》等广为传颂,脍炙人口。其中,《桃花庵歌》是唐寅诗歌的典型代表,也最为世人所称颂,我们对其诗歌风格的评述也以《桃花庵歌》为例: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唐寅后半生的大部分时间就隐居在桃花坞,与众友人沉浸在诗词花酒中。《桃花庵歌》乃是其自喻兼以警世之作。整首诗生动鲜明又不失深义,在意向运用方面,本诗可以作为唐寅诗歌的标本,即:多处运用同一名词,而读来却琅琅上口,绝无半点艰涩不通之感。
在经历了几年放浪生活之后,唐寅终于还是选择离开闹市,选定桃花坞这一世外桃源,开始了隐居生活。诗人终究不肯为五斗米奔波劳碌屈,虽然清苦,而能少几分烦恼忧愁,多一些闲情逸趣,反而活得更加轻松、真实。通观全诗,行文飘逸潇洒,语言浅显流畅,选用意向平实无华却又恰到好处层次清晰,然而就是这样平实无华的意向,却蕴涵的无限的艺术张力,给人以绵延的审美享受和强烈的认同感,不愧是唐寅诗中之最上乘者。这也正合了韩愈“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音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荆潭唱和诗序》)的著名论断。花间豪饮,笑舞狂歌,先生自有风流。
本诗最突出,给人印象最深的两个意象是“花”和“酒”。这两个意象几乎散见于唐寅的绝大部分诗歌。
桃花,最早见诸文学作品,当于《诗经•周南》之《桃夭》篇,本意表达一种自由奔放的情感。而至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一出,桃花便更多地被用来表达隐逸情怀了。古代,桃还有驱鬼辟邪的意思,而“桃”与“逃” 谐音,因有避世之意。在唐寅的诗中,“桃花”这一意象频频出现。例如: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把酒对月歌》
“桑出罗兮柘出绫,绫罗妆束出娉婷。娉婷红粉歌金缕,歌与桃花柳絮听。”――《桑图》
“酒”,在中国古代文化和古代士人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可以用来表达春风得意。更与世事苍凉、傲岸不羁、独行特立结缘。晋有刘伶病酒,唐有“饮中八仙”,宋有苏轼“把酒问青天”,而到了明代,又有了唐寅醉酒花下眠。
唐寅的豪饮是名闻遐迩的。《唐寅墓志铭》中祝允明写到“治圃舍北桃花坞,日般饮其中,客来便共饮,去不问,醉便颓寝。”郁郁不得志的生活现状中,诗人除了放荡形骸以获得灵魂的解放,余下的也只能是自觉或不自觉的以“醉眼模糊”来抵制那个罪恶的社会了。
综上所述,唐寅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矛盾的结合体,无论悲哀愤懑,抑或豪放风流,在诗人看来是都一个过程,我愿意相信,晚年遁入佛门的诗人已经获得了精神上的解脱。他再也不是那个狂放不羁,锋芒毕露的年轻人。而变得真正的可敬与可爱。因为,经历过春风得意又饱尝世态炎凉,最后总结自己一生,却没有半点的苦闷忧愁,有的只是超然物外,飘逸豪情。如《言怀》: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漫劳海内传名字,谁论腰间缺酒钱?诗赋自惭称作者,众人多道我神仙;些须做得工夫处,莫损心头一寸天。
参考文献:
[1]中国文学艺术协会:《中国文化艺术的潜在市场研究》,2001。
[2]王玉红:《我国古代诗词发展状况- 2003年文学艺术抽样调查结果分析》,《中国古代诗词》,2004. 10。
哇,这不是以胖为美的大唐嘛,我梦寐以求的朝代啊!那位大叔不会就是诗仙李白吧?跟我脑海中一样睿智帅气啊。走,去看看他是怎么斥责笨县官的。
炎炎夏日里,一条偏僻的沙尘小路上传来一声豪言壮语:“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一天三百杯,还要喝一百年?什么人有这个酒量?不是别人,正是性格豪放的大诗人李白!
李白擦了擦汗,下意识地拿起腰上盛酒的葫芦晃了晃,可惜葫芦里早就涓滴不剩了。烈日当空,李白无精打采地赶着毛驴,对酒更加渴望了。这时,毛驴驮着他拐过了一道弯。等等!远处好像有间酒肆,门前的旗子仿佛在向他招手!
“有酒喝啦!”李白立刻来了精神,他策驴扬鞭,飞也似地赶到小店门前。
可李白定睛一看,差点晕倒,这里的确有一家店,可旗子上的大字写得明明白白——醋!
老店主见来了客人,就上前打招呼:“客官有什么需要吗?我这店里卖的是上等的好醋。”
唉,再上等的好醋也不能当酒喝啊!李白一恼,决定为难为难这位店家:
“一人一口又一丁,
竹林有寺没有僧,
女人怀中抱一子,
二十一日酉时生。”
诗仙李白的这首诗有点费解,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呢?
答案:第一句“一人一口又一丁”,一个“人”、一个“口”和一个“丁”字加起来不就是“何”字吗?第二句“竹林有寺没有僧”,“竹”字头下只有一个“寺”字,不就是“等”字吗?第三句“女人怀中抱一子”,一个“女”字,加一个“子”字,合在一起当然就是 “好”字喽!第四句“二十一日酉时生”, “二十一日”合起来是个“昔”字,左边再加个“酉”,不就是一个“醋”字?合起来就是——何等好醋!
旁边一位正在休息的县令听了,忍不住插话:“咦?你这个人好奇怪,人家问你话呢?你怎么回答了一首歪诗?”
老店主可不糊涂,他会意一笑,说:“客官真是慧眼识英雄,我这里卖的是被誉为‘天下第一醋’的山西老陈醋,有酸甜香等多种口味。喝了它能通肠利胃,美容养颜,有病治病,没病强身。先生可以免费试饮,每天一杯醋,喝了更健康。”
“哦?”见老店主一下子就解开了自己出的诗谜,李白不但不生气,反而很开心找到了知己,“那我一定要买一坛带回去好好品尝。不过我现在口渴得很,能不能买一赠一,买醋送茶水?”
“等等!你们两个说的是什么?我怎么没听懂?是想说本官的坏话不成?”一旁的县令听这两人的对话,听得稀里糊涂,他坐不住了。
老人先沏好了茶给李白斟上一杯,再不疾不徐对县令说:“这位客官是在夸我店里卖的醋好,没有说大人的坏话。”
时间不早了,茶很快喝完了。李白要了一坛好醋,对店主说道:
“鹅山一鸟鸟不在,
西下一女人人爱,
大口一张吞小口,
法去三点水不来。”
李白怎么又作诗了?他又要对店主表达什么意思呢?
答案:“鹅”字去一鸟,是个“我”字;“西”下一个“女”,是个“要”字;“大口一张吞小口”,大口中有一个小口是个“回”字;“法”去三点,是个“去”字。四字合在一起,谜底便是“我要回去”。
老店主略微思考片刻,点点头说:“感谢客官光临老夫的醋店,那就告辞了。今天真是聊得非常愉快啊!”
李白正要拱手告别,只听县令在一边嚷嚷起来:“你们两个刁民,嘀嘀咕咕,眉来眼去的,当我不知道你们说什么是吧?你们是不是在骂我?”
老店主不慌不忙地说:“这位客官说的只不过是一首诗谜,他要离开了,我们并没有在辱骂您啊。”
“你!我……”这县令心眼本来就小,看到自己听不懂别人说话,觉得丢尽颜面。他顿时恼羞成怒,气得吹胡子瞪眼,冲着李白就撒气:“你是什么人?敢在本官面前掉书袋,不能就这么走了!”
我招谁惹谁了?李白的心里真是堵得慌。他冷眼看了看县令,又念起了一首诗:
“豆在山根下,
月在天中挂,
打柴不见木,
王里是一家!”
说完,他就骑上毛驴头也不回地上路了。
面对笨县官的无理,李白又作了一首诗,这次又是什么意思呢?
答案:第一句“豆在山根下”,“山”字下面加个“豆”字是繁体的“豈(岂)”字;第二句“月在天中挂”,“天”的“中间”是一横一撇,下面加上一个“月”,就是“有”字;第三句“打柴不见木”,“柴”字去掉“木”字是个“此”字;第四句“王里是一家”,“王”和“里”字合在一起是个“理”字。
“哈哈,这下我听懂了!”县令忽然乐起来,“他这是夸我呢!说我就好比那一轮明月,他就是那山下的豆;我姓王,我老婆姓李,我们可不是一家嘛!”
老店主摇了摇头,忍不住想笑。不过既然县令这么陶醉,老店主也懒得和他解释,就让他自己傻笑去吧!
关键词: 李白 饮酒诗 性格特征
李白一生没离开过酒,也没离开过诗。所以离开诗谈他的酒,与离开酒谈他的诗都是不得要领的。
酒能醉人,亦能娱人,使人获得身心的愉悦,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但酒的特殊功能有助于文人们发挥创造性,对激发他们的激情和灵感有很大的作用。王蒙在《文人与酒》中就赞道:“有酒方能意识流,人间天上任遨游。神州大地多琼液,大块文章乐未休。”
可见,饮酒对诗人来说,不但不会妨碍作诗,反而会增加作诗的激情。在昂扬的激情中,诗人作的诗会更好。李白正是如此,杜甫曾用两句诗概括李白的一生:“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但这一点还不足以说明李白酒名显赫的原因。历来诗酒兼擅者大有人在,杜甫就是其中一例。有人考察杜甫喝酒比李白还凶,但历代歌咏杜甫的诗很少写他的酒,也没有关于他喝酒的故事流传。再如阮籍可连醉六十日,陶渊明诗不离酒,都是酒诗大家,相比之下,人们对李白的酒诗颇感兴趣。关键既不在于他酒喝得多,又不在于他诗写得好,而在于他的饮酒诗中体现出一种令人喜欢的性格特征。
一、“我醉欲眠卿且去”——与友纵情、真挚、率真的性格
李白歌咏友谊的诗大都写得率真、自然,有浓厚的人情味,这是诗人情不自禁的内心流露,是诗人坦荡胸襟的写照。诗的格调高昂、乐观地表现了诗人重友情、与友交往不拘小节、肝胆相照的性格特征,我想这是人们喜爱诗人的原因之一。能体现这一性格的诗,当推《山中与幽人对酌》:“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此诗透露出一股清雅之气,使人顿生清风过耳、白云荡胸之慨。“一杯一杯复一杯”,不依声侓,重在达意。酒逢知己,心无纤尘,一杯接一杯,喝得酣畅,喝得痴迷,虽有千言万语,也表达不出此时的真挚情意,然而酒中蕴含着诗人要表达的一切,也就是“酒逢知己千杯少”,醉则醉矣,诗人却说:“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诗人脱口而出的这两句使我们想起另一位酒缘很深超迈不群的真隐士——陶潜。《宋书·隐逸传》记载:“潜不解音声,而蓄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扶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没,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在诗里,李白是恰逢其情也好,化用典故也罢,都表现了一位狂士的真性情,与友人的真感情。古往今来,人人都喜欢与己肝胆相照、不为小事而忧的朋友相交。真诚、坦率是朋友间契合的基础,契合又是朋友之间感情的升华。李白的酒诗中能表达出朋友之间真挚友情的诗句很多,如“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金陵酒肆话别》),“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客中作》),“劝君下箸一餐饱,醉着金鞭上马归”(《酬中都小吏》)。
综上所述,李白诗中表现出来的重友情、坦率、真挚、不拘小节的性格特征是人们喜欢李白酒诗的重要方面。
二、饮酒与任侠
提起“侠”字,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那些武艺高强、身怀绝技、专爱打抱不平、除强助弱、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侠客们。而作为文弱书生,“斗酒诗百篇”的李白居然身怀绝技,行侠仗义,听起来不十分令人相信,然而诗人确实写了大量的侠士豪客的诗。如“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殇劝候赢。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于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侠客行》
这首诗充分表现出李白的侠义精神。古代游侠或儒侠,有的与君主谈笑天下,有的在民间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社会生活的参与者或干预者,是社会政治的维护者和民间正义的匡扶者,李白对这样的侠义倾心赞赏。“将炙啖朱亥,持殇劝候赢。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此四句赞美了朱亥、候赢(战国时的侠客)两人重义气、守承诺,视“五岳倒为轻”的侠义风范;表现了诗人对勇猛无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侠客生活的神往。
李白酒诗中能反映其“任侠”精神的诗句还有很多。如“托交从剧孟,买醉入新丰。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结客少年场行》);“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经过燕太子,结托并州儿”(《少年行》之一);“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赠崔侍御》)等诗句。诗人在《与韩荆州书》中说:“自幼好任侠,有四方之志,年十五而修剑术,二十而怀纵横之策,欲遍干诸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虽身长不满七尺,而雄心万丈,所至尚意气,重然诺,轻财好施,常为人急而不敢自为,尝游扬州时,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落魄公子悉皆济之。”从诗人的自述观之,那好剑的热情里积淀着多少侠客情肠,那乐善好施、存交重义的行为又包含着多少侠客风范。“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正是李白内心独白的真实写照,从中可以看出李白对任侠的态度和实践。
三、“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高傲、自负的性格
杜甫诗云“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安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歌》)。这首诗不仅说明了李白诗与酒的关系,而且体现了诗人那“天子呼来不上船”的高傲、自负的性格。
李白少年时博览群书,遍观百家学识,因此他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但他不想走一般人所走的道路——科举。当唐代广大士子埋头苦读,准备考取状元一鸣惊人时,或从军塞外,准备凭借军功一飞冲天时,李白却选择了“终南捷径”,即隐而求仕。他不屑芸芸举子的常规之路,他要走一条与众不同,更让人震惊、更让人羡慕的成功之路。
果不其然,天宝元年(742),唐玄宗亲自下诏,昭李白进京。李白二十五岁去蜀远游,经十七年的遍访名士以激扬声价,屡屡投书显达以抬高身价,就是为了这以布衣而致卿相的一天。这一天真的来了,诗人怎能不喜上眉梢、喜出望外、喜不自禁呢?其《南陵别儿童入京》一诗,正是他这种喜不自胜的心情的真实流露:“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若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烹鸡酌酒,这是欢庆喜讯的序幕;高歌起舞,这是欢庆喜讯的;仰天大笑,这是多么高傲的神态;岂是蓬蒿,这是多么自负的心态。
在诗人看来,君王下诏之时,亦是他一显身手之日。所以他要刻不容缓地抓住机遇,赶快著鞭跨马以尽早去游说万乘。全诗充满了丰收的喜悦、嬉笑雀跃的儿女、高歌起舞的诗人、游说万乘的雄心、仰天大笑的情态,构成了一种欢乐的声情和豪放的气势,淋漓痛快地表达了诗人的狂喜心情。
然而好景不长,天宝三载(公元744年),李白被“赐金还乡”,结束了他梦寐以求的朝士生活。大鹏展翅的政治抱负没有实现,只好告别,开始他另一轮的漫游。仕途失意,漂泊天涯的傲世奇才,在“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的同时,发出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同上)的千古绝唱,激发了诗人对未来的向往,相信人一定有机会施展才华。“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这是诗人蔑视权贵、自信、轻财的惊人之语,充分表现诗人恃才傲物,决心驱使一切而不为一切所驱使的孤傲、自负的性格。
四、高谈满四坐,一日倾千觞——体现豪饮、狂放的性格
李白经历了一般人很难经历的由大喜到大悲,由充满希望到彻底失望的巨大感情变化。这种痛苦的人生经历溶进了李白的酒诗中,后人把李白这种狂饮说成李白狂放性格所致,这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且诗人已在自己的诗中坦白地表露出来。如“大笑同一醉,取乐平生年”(《叙赠江阴宰陆调》);“手持锦袍覆我身,我醉横眠枕其股”(《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举杯向天笑,天迥照永愿”(《独酌清溪石上昭夷》),“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身后”(《笑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等。这些诗中的李白完全是放浪形骸的形象。
在《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中,诗人高歌“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这里既有李白潜意识里对大醉六十日智拒司马昭与其联姻的赞叹,更有一醉不醒、粪土王侯的傲岸狂放。可谓酒中得豪气,足以轻王侯。让人想见李白其人开放浪漫、潇洒、狂放的动人风采,这都是诗人受人喜爱的重要原因。
五、“举杯消愁愁更愁”中的“愁”
在李白的后期作品里,酒诗中常有“愁”出现。如“人生达命岂睱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以上所述,每句诗都离不开“愁”字,那么“愁”又由何而生呢?只有弄懂“愁”的原因,才能更好地深刻理解酒诗中“愁”的真正含义。
天宝元年,诗人怀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激情应诏入朝,以为从此可以陈力就列,没想到只做了个供奉翰林,坐冷板凳不说,还要受一些人的冷嘲热讽。满腔的政治热情化为冰雪,从而体会到人生的严酷。仕途的艰险令其经常发出抑郁不得志的感慨,表现出对社会的不满和失望,然而仍怀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精神。诗人于天宝三年(744)离开长安时,写的《行路难》其一最能体现这种思想:“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的前四句通过夸张、对比等手段表现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舒的心情。李白辞别帝京,亲朋好友为他设宴饯行。金樽、玉盘、美酒、珍馐,该是多么丰盛的筵席。但“一日须倾三百杯”的李白,此刻却无心喝酒,他放下酒杯,撂下筷子,拔剑四顾,出路在哪里呢?这些外部表情正突出其内心心理的失衡。“停、拔、投、顾”四个连续动作形象传神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激烈情绪,它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对比。对美酒佳肴夸张得越充分,则越能反衬出诗人愤懑的强烈。然而执著的政治抱负却使他“忽复乘舟梦日边”,即使他身在山林,心仍在朝廷。“行路难”的反复呼号,“多歧路,今安在”的不理解,充分表现了诗人内心矛盾的无法排遣。诗人虽对社会现实不满,然而又不愿弃世,这种矛盾的心态是诗人在酒诗中流露出“愁”字的根本原因。
综上所述,李白后期酒诗中的“愁”是由于诗人政治失意、郁郁不得志,然而又积极用世,抱有强烈的“兼济天下”的愿望却又无法实现。诗人只有借酒消愁,精神上才能得到暂时的解脱。因此,只有正确理解李白酒诗中蕴含的思想矛盾性,才能准确把握酒诗中的“愁”字,才能真正体会诗中表现诗人的性格特点。
李白的性格特征在饮酒诗中得到充分体现,这是人们欣赏李白酒诗的真正原因。在欣赏李白酒诗时,要注意诗人个性变化原因及过程。前期作品引人注意的是诗人热情天真、狂放不羁的性格,以及他那种豪放飘逸和大胆想象的艺术风格。在令人窒息的封建社会中,这种个性风格具有批判现实意义。后期作品最大变化是出现了忧愤深广的感情基调,这是因为李白在政治上受到严重挫折、齐天壮志得不到实现的表现。它充分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完全符合唐代社会“山雨欲来”的时代气氛。思想感情的变化反映在艺术风格上,便出现了纵横变幻、惝恍莫测的诗风。
李白是盛唐的娇子,是空前的盛唐文化哺育了这位中国文学史上最具魅力的大诗人。李白在盛唐的美酒里流连,也在盛唐的美酒里挥洒着多样的性情,更在盛唐的美酒里得到了永生。
参考文献:
[1]张式铭.李白杜甫诗全集(整理).北京燕山出版社.
而今,汇菱洋酒有限公司董事麦美仪小姐――一个对美酒百分百的全情投入者,她是将西方餐酒文化,特别是葡萄酒文化积极引进香港和大陆的推动者之一。她有如生活的酿造师,更是酒文化的传承者,以她细密的心思,品位的人生,传递给人们一种“享受好生活,不能不懂得欣赏好酒”的理念。
葡萄美酒夜光杯
唐代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一诗,给美酒增添了无限意趣和色彩,更说明诗酒的密切关联和诗酒文化的源远流长。诗中的酒,是西域盛产的葡萄美酒;西胡以白玉精制成的酒杯,犹如“光明夜照”,故称“夜光杯”。
历代达官显要、文人墨客对美酒的称道和传颂,留下了无数美丽的传说和诗篇。如“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杜甫《独酌成诗》)“俯仰各有志,得酒诗自成。”(苏轼《和陶渊明〈饮酒〉》)酒醉而成传世佳作的例子在我国诗史中俯拾皆是,造就了中国清雅丽韵又浓烈芬芳的独特诗酒文化。
缘于对“琼浆玉液”、“天赐佳酿”美酒的锺爱,麦美仪小姐从结缘酒到销售酒最后到传播酒文化,一路走来,走出自己丰盛的生活、恣意的人生。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麦美仪小姐从加拿大约克大学工商管理系毕业,1986年她从加拿大回香港,家族是做物流生意的,但缘于对红酒的喜爱,麦美仪小姐选择了销售各式美酒的工作。丈夫、妹妹和妹夫都是约克大学的校友,因皆喜欢红酒这个共同的爱好使他们加入了红酒行业,从此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麦美仪小姐介绍:“1997年生意很好,1998年之前都是做法国酒贸易,1998年是一个重要的转型期,我们很幸运,在香港1998年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把高价酒全部销售空,公司由贸易转型到品牌。”而让麦美仪小姐声名鹊起、饮誉香港的是1998年的澳大利亚一个名叫“Penfolds”品牌的葡萄酒,当时麦美仪小姐经营的公司较小,但却能在香家 “Penfolds”这样的大品牌,令业界很震惊,一时轰动香江。“Penfolds”品牌成就了麦美仪小姐,使她走向事业的新篇章,从而由一国品牌到各国品牌。
名酒荟萃在汇菱
目前麦美仪小姐经营的汇菱洋酒有限公司,荟集了各国的各大品牌酒。品种多样,主要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亚、纽西兰、美国、加拿大、智利和阿根廷等国家的葡萄酒。
汇菱公司曾在广州、深圳、上海等地都有分店,自香港免税政策后,汇菱洋酒有限公司则以香港市场为主。麦美仪小姐说:“现在是香港和澳门的总商,大部分免税商店都有销售汇菱洋酒所品牌。”
葡萄酒既是健康饮品,也是生活情趣,现代人的社交生活,实离不开酒,当今的社会,可以说是进入了红酒的文化时代。红酒只是葡萄酒的一种。“葡萄酒分红酒、玫瑰红酒、白酒、汽酒、酿制出怎样的酒,受各种因素影响,最主要的就是葡萄的品种。”谈起酒,麦美仪小姐如数家珍。
世上最昂贵的葡萄酒,大多数是红酒,因此品红酒便成了高档次生活品位的一种代表。为了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提高人们对酒文化的认识,汇菱洋酒有限公司发展了一个餐酒培训课程。麦美仪小姐认为享受好生活,不能不懂得欣赏好酒,深谙酒业、酒文化的她和同事李凌霄先生共同编写了一本如何品酒的培训教材。李凌霄先生是科班出身的葡萄酒专家。餐酒文化,五花八门,初学者可以从此书的深入浅出的介绍中,学到餐酒知识,提升品酒能力、该书由最基本的如何辩别酒色酒香、专家级的葡萄品种认识、酒杯学问到品酒仪态都涉及到。在欧美,餐酒已是一门专门学问,在法国更有餐酒的硕士课程,而在香港,中文的餐酒书不多,内地就更少。麦美仪小姐和李凌霄先生合编的《葡萄酒轻百科》一书,惠及了各酒业与广大酒民。
作为国际都市的香港,工商交流频繁,对葡萄酒的知识要求大增。麦美仪小姐开设的餐酒培训课程正迎合了市场需求。她说:“今年拿到了一个英国的授权书,获香港和内地批准,可开班授课,目前在内地、香港和澳门开设了各级课程班。”现时,在麦美仪小姐的领航下,汇菱洋酒公司不断地扩大规模,近期已购置了一个工贸厂房作为公司储仓、品酒室和教育培训的场所,为以配合香港特区政府推广香港成为亚洲餐酒枢纽“WINE HUB”政策。公司的办公地点和运营模式也将翻开崭新的一页。
葡萄美酒成就了麦美仪小姐,而麦美仪小姐也传承发扬了酒文化,使葡萄酒业走上更阳光的大道!
生命因奉献而精彩
作为汇菱洋酒有限公司董事,麦美仪小姐除了对美酒的全情投入外,更是积极的参与各个社团组织。生活中的她,不但懂得欣赏好酒,更是个热爱家庭和社会的人。
从1996年麦美仪小姐就开始参加社团组织,现在所担任社会公职多达数十项。社会公职之多,也意味着服务和付出之多。她曾任屯门狮子会会长、国际狮子总会中国港澳303区第三分区主席,现任国际狮子总会中国港澳303区资源拓展委员会主席、国际狮子会骨质疏松教育及研究基金副主席、狮子会教育基金理事、狮子会中学校董、国际狮子总会中国港澳303区中国汶川地震灾后关注委员会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医疗辅助队新界西葵青区一级助理联络主任、香港交通安全队总部特遣队副总队监、南区消防安全大使名誉会长会名誉会长、香港中小型企业联合会副会长、香港女工商及专业人员联会联谊委员会主席、琼港青年交流促进会财务长等公职。
她笑道:“所有公职都是义务的,参加社团的活动让我个人提升了很多,令自己得到了成长。”她称参加社团组织多年,感受最深的是学会了包容、谅解、接受他人、珍惜身边的一切。“很多人认为我为社会付出很多,其实我也收获更多。得到许多朋友的友谊,同时在各方面提升了自己。”麦美仪小姐认为服务社团奉献社会,让她受益匪浅,不要想着付出很多,而是想着得到很多。参加社团组织,她认识了各界人士,也拓宽了人脉资源,使汇菱洋酒有限公司得到各界人士的推广,同时麦美仪小姐也利用社团组织的管理方法和理念,运用到公司的管理和对员工的领导上。
麦美仪小姐个性热情,心思细密,在她言传身教中影响着公司的员工和自己的子女。“我的两个儿女现都在加拿大读书,一个17岁,一个15岁,我教他们学会照顾自己,独立生活。”麦美仪小姐一脸幸福的说。事业的成就及家庭的和谐,麦美仪小姐言每天忙碌而充实,常常激励自己以更饱满的精神前进,迎接生活的新篇章。
一个人,只有心中洒满阳光,才能给予别人阳光。于麦美仪小姐而言付出比获得更有幸福和成就感,生活因忙碌而充实,生命因有奉献与付出而精彩,人生因为有美酒相伴而富有品位。(杜明珏程书香)
谈到意境,人们总是联想到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诸如明朱承爵在《存馀堂诗话》中写道:“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音声之外,乃得真味。”清俞樾的《春在堂随笔》卷二也有:“云栖修篁夹道,意境殊胜。”,这些都是对意境的一种阐述。人们大都向往这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意境美,并且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挥感。
诗人是通过诗句来传达,东晋有陶渊明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将那种远山宁静的意境表述出来。画家则是通过浓墨重彩来让人如临其境,如王维的画素有“画中有诗”的美誉。而雕刻家则是通过精雕细琢赋予手中的材质以生命,给人以意境美,如石雕、木雕、牙雕、玉雕等。在这些表达形式中以玉雕最为难得,因为它不同于其他方式,即不能如诗词、绘画那样利用文字或挥洒色彩营造意境,更无法像影像那样以大量的信息去传达意境。加之于玉石这种天然材质的坚硬性。且不同玉料的天然颜色和自然形状各有不同,使它比较其他雕刻艺术而言,对雕刻师的技巧要求更为苛刻。受到的工具限制也是最大的。这意味着,雕刻者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玉料的特性,经过精心设计、反复琢磨、才能把玉石雕制成精美的艺术品。
那这样一块小小的玉牌怎样在方寸间融绘画、书法、雕刻及故事文化于一身,甚至将情感注入到作品中做到耐人寻味呢?我通过不断的摸索和总结,认识到构图是玉牌的基本开端,只有好的、美的构图才能够成就一个优秀的作品,并且达到突出主题、营造美感与意境的目的。
那第二个问题就出现了,什么样的构图才能被称为完美的构图呢?充满了意境与视觉美感的构图才是理想的境界。其实,构图就是章法。意境在诗歌中体现在文字上,在音乐里体现在旋律中。在绘画,在雕刻艺术上立意,营造章法,构图就是第一步的。在中国的传统美学思想中,绘画,诗歌里最讲究的就是意境的营造安排。我在玉雕作品的创作中,同样是特别强调构图、意境的营造。如在《春水悠悠》作品(获得2011年“天工艺苑・百花奖”金奖)中的构图,当时因为考虑到玉牌为椭圆形,总体线条柔美,所以采用了对角式曲线构图的方法,即以一条从右下方延伸到左上方的S型曲线将画面分割成两等份,这样既不破坏玉牌总体的柔和感,形成的对角关系的构图还能使画面表现出纵深的效果,从而营造出一种空间感。随后我又通过右上部留白的繁简对比手法来突出下面的主体,将观者的视线引到下方的女子身上。只见女子长发飘飘,裙裾飞扬,斜倚一块巨石而坐,眺望远方江水悠悠,左手提着裙摆,未勾勒出来的右手似乎在波动面前的一汪湖水,引发人们无限猜想,一轮新月、错落有致的奇石和远处的荷花,这些景物都起到点题的目的,似那柔和安静的春水,似发怀古之意又似发相思之情。反观玉牌背面则非常平整,除牌头部分镂刻了少许卷云图案外,主要是以浅浮雕镌刻了两行工整的楷书诗句:“水风轻,苹花不老,月露冷,梧叶未黄”。这本是柳永的《玉蝴蝶》中的两句“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用来表达秋日怀念故人之作,从景到情,抒发悲凉之意。我将“渐”字改成“不”,将“飘”字改成“未”字,让那悲凉寂寞的秋化为浪漫温柔的春。通过这些画面场景的营造,最后达到诗与画交相辉映,点明春水悠悠这个主题,不仅能给人带来以直观的美感,更留下了回味无穷的想象空间。
而在呈腰鼓菱形的《柳清音缈》玉牌中,强调了空间的对比。虽然弹钢琴的女子所占比例不多,但是她无疑是观者视线的焦点。她的上方是屏风,几个斜线的处理,不仅能营造出一种活力感和节奏感,避免画面呆板,并且将视线延伸到上面的杨柳起了衔接的作用。我将上半部都雕刻为大片的柳枝,一方面是考虑画面整体的延伸效果,另一方面盐线都开口向右,也可制造出左侧有清风袭来枝条随风飘逸的动感,并且能柔化左右两条竖线的生硬感,甚至让人有种错觉那杨柳树是听到了悠扬的琴声在情不自禁地摇摆舞动,空间的空旷度得到了很好的相应。两侧对称(翟倚卫式构图)构图的方式表现具有集中力的画面效果,产生强弱对比,给观者带来集中和沉稳感。总体构图曲直相合,动静对比,在狭长的方才间给人以除了触感、视觉之外,力至产生音乐的共鸣,听觉的一种享受。
如果说前面两个作品题材新颖,灵气逼人,将玉牌中女子的柔美表现得淋漓尽致,那之后的《唐诗套牌》我则偏向以形制简约却刻画凌厉,薄浮雕、浅浮雕以及阳刻、阴刻等不同组合将诗人的不羁风流凸显而出。整套玉牌都是以框式构图、配以松树云朵图案作为前景,增加画面的纵向对比和装饰效果,使玉牌产生深度感,也为总体画面营造出距离感和远近感。透过这个被云雾缭绕的外框,我们似乎和诗人的距离拉近了。甚至有一种穿越时空的错觉,好像我们是在透过这门窗来一睹诗人当时的风采。而论到风采,众所周知,唐代诗人中以李白诗才最绝且诗仙风流不羁,酷爱喝酒的嗜好更是与其才华一样让人乐道,诗人杜甫有诗《饮中八仙歌》中写道,“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首别具一格,富有特色的”肖像诗“将李白嗜酒、豪放、旷达这些方面都表现了出来,使李白的形象变得高大奇伟。故此这套玉牌的画面我以静态的形式分别刻画出李白、酒坛、华丽的屋顶,以及象征文人祥云野鹤般性情的飞翔的白鹤,再以李白举酒豪放等动作凸显动态,动静呼应,使得肖像能神采奕奕,形神兼备,以令观者难忘。对李白的刻画。我都力求能做到栩栩如生,不仅要非常符合李白的思想性格,而且也要符合千百年来人们所喜爱的富有浪漫色彩的李白形象,尽力将诗仙洒脱不羁,豪放纵逸的气质神韵跃然玉上,使其具有高度的艺术真实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无论是刻画弹钢琴的少女还是唐代的诗人,在我的作品中都追求现代意识,唯美情结。在作品别的注重构图的形式变化。大量运用现代美术构图方式以及摄影构图技巧。把平面构图与摄影中超焦距及远焦的空间压缩等技术移植到我的玉牌创作中。这种创造性的革命极大的丰富了我创作的题材与视界。构图的形式美就是内在精神的外延,创新突破是艺术创作的灵魂。艺术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艺术作品的时代性很重要,任何一件伟大作品都是哪个时代的标杆。玉雕艺术是中国特有一门艺术门类,一直是中国各个朝代皇家艺术的象征。在盛世今天,我们没有理由不让这古老的艺术披上时代新装。赋予新世纪的血液。使这极具个性玉雕艺术,赋予时代精神。在传乘传统艺术,发扬传统美学精神。玉雕艺术只有在构图结构上合理,唯美的不断超越和题材上的突破,才能使玉雕构图和主题呼应、诗与画交相辉映,渲染出一种玉与人文互相辉映的意境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