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49: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家庭教育课程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在新课改形势下,校本课程成为新课改的重点。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要,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凸显湖南省道县寿雁镇中心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办学特色,我们正努力探索一条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课程改革之路。
一、国旗下的“四项课程”
2015年12月我校被湖南省永州市教育局评为“四项课程优秀学校”。2016年6月1日《永州日报》教育新闻、光明教育网以“寿雁小学每周举行升旗仪式”为题报道了我校国旗下的“四课” (体育、艺术、健康、国防)。
每周一,广场上徐徐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唱响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旋律,让爱国主义教育之花绽放在校园每一个角落。她既有形,又有声,直观、大气、不可或缺的爱国教育力量,对全校师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导向、感染、熏陶作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每周一,升旗后,在国旗迎风飘扬的广场上,随即某班的全体学生集体展示他们的才艺。气势磅礴的大合唱,活灵活现的话剧,婀娜多姿的舞蹈,富有情感的经典诵读,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专注灵性的手语舞,刚劲有力的手语操,柔中带刚的艺术操……美不胜收。1个班表演,24个班观赏,辅导员摄像,班主任设计、指挥,大部队评价。活动由全体教职员工参与,更是每名学生展示自我、丰富自我、发展自我的良机。
每周一,升旗后,以班为单位轮流进行,“演练、展示、评价、改进”四个环节不断循环、完善。这是一项全员课程观、全程课程观的校本课程,她凝聚全体教师及莘莘学子的心血和智慧。
每周一,已经成为我校师生共同的期盼,我们坚信在五星红旗的指引下,全体师生定会坚定信仰,奋发向上。
二、开学初的入学教育课程
假期中,学校精心设计入学教育提纲式教案。开学第一周,我们的校园课堂,不再是传统单一的文化知识课,各个班均为入学教育课。有“珍爱自己的生命”,有“不乱丢垃圾、不随便吐痰”,也有“我爱体艺”,还有“学校财物我爱护”等多种养成好习惯、培养优良品质、争做文明学生的课程。有室内教育课,也有室外看、讲、思、操作课,还有室内、室外演示和练习结合的课。从中略举一例,仅供参考。
第五课时(室内):我一定要控制好自己
1.重、难点
纠正学生不规范的言行或改变学生的陋习。
2.探讨要点简列
(1)当你想进网吧玩游戏时。
(2)就寝前想在校园到处追闹、玩游戏、吃零食、在床上跳时。
(3)睡觉时想与他人讲话、找借口上厕所、往外溜走时。
(4)吃饭、看汇演节目、领奖品排队想插队时。
3.教学方法建议
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留给学生时间进行分组讨论,再让学生说一说,其中老师可作适当补充或解释,最后要求学生记住结论并在日常学习中做到。
“磨刀不误砍柴工”,通过一周的入学教育,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上课秩序好了,乱丢、乱吐少了,损坏公物没了,一句话:身上的毛病一扫而光了。
三、菜地里的社会实践课程
学校西南是高耸入云的馒头岭(自然石山),岭下是观赏、休闲的厚德亭,亭前是青草碧绿的运动场,运动场旁是香气扑鼻的桂花园和种类繁多的菜园。我们的学生就是在这有山有亭、有草有坪、有树有菜的园子里,足不出户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北、西边的菜地分别被“S”“Y”“丰”字等造型的艺术路分割成不同形状的许多块,每个班分到一块作为学农基地。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我校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引领下,在自己的菜地里参加力所能及的一切实践活动,他们记录了自己走过的一条条坎坷之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小小的奇迹!
在这里,孩子们懂得了“怎么整理土地?在什么天气情况下整理土地?种什么样的菜需整理成什么形状的地形?菜地为什么要整理出垄和沟……”在这里孩子们知道“何时种什么菜?怎么种菜?什么时候浇水?什么季节收获?怎么收获……”在这里孩子们知晓“菜的生长过程,成熟过程,不同过程的形状、大小、颜色……”在这里孩子们感悟“种菜的乐趣、艰辛、学问,甚至发现……”三门课程,前者是放开手脚的课程、中者是规范手脚的课程、后者是操劳手脚的课程。另外,我校还有生龙活虎的班级文化活动课程、坚持不懈的校本研培课程、惠及千家万户的家庭教育课程等,每天、每周、每期与其他课程相依做伴,构成我校校本课程中一条条跳动的波浪线。
关键词:德育工作 创新 教育
心理学表明:道德行为是人们在道德规范的调节下,在行动上对他们、对社会做出的反应,德育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要把道德原则、道德要求化成学生自觉行动,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要增强常态化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必须努力拓宽德育途径,形成齐抓共管德育工作局面。同时,要以教学为中心,在学科教育和活动中积极渗透德育知识,再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出更多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为此,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四个方面的德育工作:
一、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渗透课程意识
我们首先在全体教职工中树立全员德育观。许多教师错误地认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和班主任是实施德育教学和德育的主体,其它教师不是德育的实施者,忽视了全员德育的功能。全员德育在新课程中的具体体现在于:各学科的课程标准里都明确提出了“情感和态度”的课程目标,例如:语文教学通过典型的文学作品,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数学教学既可以训练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也可以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科学学科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在教案中的教学目标里必须有“情感和态度”目标,在学生管理中,我们建立“教师联系学生制度”,每名教师包干几名学生,负责他们的学习、思想、生活指导。包干对象中,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杜绝教师出现“喜欢优生,嫌恶差生”的行为。每名教师都要留有帮扶记录,详细记录每个学生的成长情况。在学生的《成长记录》中,必须有每名任课教师的评价意见。通过这些举措,把每名教师纳入到德育工作的队伍中来,壮大了德育队伍的力量。
其次,我们保障了课堂渗透这一德育主渠道的畅通。为落实教学目标中“情感与态度”目标的落实,我们在教学常规检查中,把缺少“情感与态度”目标的教案定为不合格教案。我们还把“情感与态度”目标做为听评课的一个重要内容,明确要求“情感与态度”目标体现不明显、落实不到位的课不得评为优质课。在教学工作学生评议中,也把“课堂教学中能否合理渗透德育目标”做为一项重要评议内容。
二、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强化资源意识
德育教育要形成自己的创新和特色,更要强化课程资源意识,努力发掘资源优势,建设学校独有的德育工作新特色。我们一是从学校师资上挖资源。我校的英语、美术、音乐等学科有专业的教学人员,我们充分利用这些人力资源,组建了美术特长小组、音乐特长小组、书法特长小组,定期开展活动,并把优秀作品挂在宣传橱窗里展出,即充分展示、发展了学生的特长,又起到了怡情励志的作用。二是从学校文化、乡土文化上挖资源。我校有悠久的历史,有丰富的民族文化积淀。特别是作为平阳县唯一一所以少数民族命名的学校,我们运用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装扮校园,培养了学生爱学校、爱家乡、爱民族大团结的高尚情操。三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挖资源,使学生了解社会、融入社会。
三、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贯彻人本意识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其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它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终生发展的能力。
首先给学生以充分的尊重。我们制定了教师忌语,规定教师对学生不许说“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你这样的还能……”、“自己看书去吧”等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话。对每个学生都给予真切的关爱,每名教师对包干的学生,每两个周必须至少谈话一次,并留有谈话记录,要让学生感受到在老师的眼里每个人都是一视同仁的。
最重要的,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进行大人生观教育。在这种人生观的教育中,我们不是对学生讲大道理,而是把深刻的人生道理蕴涵在点滴小事中,使学生真正从生活中受到教育,而不是死记一些人生教条。比如,当学生考试失利时告诉学生,“每一次创伤都是一次成熟”,让他们坦然地去面对挫折;当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时告诉学生,“忘却的同时意味着心灵的净化”,教育他们要“君子坦荡荡”;尽管这些忠告揭开了生活表面美丽的面纱,对心理还不成熟的学生来说甚至有点残酷,但它告诉了学生应该怎样面对生活。这对他们人生的成长是大有益处的。
四、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努力拓宽德育途径,创新德育教育
努力拓宽德育途径,就要充分发挥家庭、社会教育的作用。学校与家庭只有相互沟通,紧密配合,形成合力,德育工作才能取得实效。要努力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长自身素质,让他们懂得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哪怕是微小的细节都会给孩子带来影响。其次,家长要讲究道德教育艺术,对孩子既要严又要爱,对孩子的错误,应认真疏导,正面教育,要尊重孩子,善于倾听孩子的意见,真诚地帮助孩子解决社会认识上的偏差,帮助孩子树立自尊、自律、自强的意识,增强辨别是非能力。
德育工作是一项育人的工程,要使常态化德育工作正常运转,不仅要努力提高管理者的自身素质,还要敢于创新德育工作,讲究工作方法,拓宽德育途径,齐抓共管,让儿童健康成长。我们决心为建立以学校、家庭、社会参与的全体互动的常态化德育工作管理的新局面而不懈地努力。我们要进一步更新观念,摸索创新,以更新的姿态和饱满的热情去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健康发展,去迎接学校德育工作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林福兰.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工作改革的几点思考.教育发展研究[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2
关键词: 突发事件 应对能力 提高方法
一、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方法,加强小学生对突发事件认知及应对的教育
针对幼儿园及小学生学习任务较轻、好奇心较强的特点,从入校之初,学校就应以小学生为重点对象,进行突发事件的宣教。加强小学生对突发事件认知及应对的教育,组织学生在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让学生在特殊的日子里提高对自身安全的重视程度,开展学习教育部《守护生命十大黄金法则》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教育活动,使师生了解掌握地震、火灾、洪水、台风、泥石流、雷击、暴雪、龙卷风、疫情、防化十种安全自救知识,使应急避险教育走进课堂。同时通过宣传橱窗、电子屏幕、黑板报、手抄报、广播站、国旗下讲话、班队会等渠道,宣传《守护生命十大黄金法则》,加大宣传,营造知识守护生命的浓厚氛围。此外,结合实际,关注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细节。经常性地开展中小学安全检查及整改工作,高度重视大型集体活动的安全教育与管理,深入开展消防、防震等逃生演练活动,在学生中普及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饮食安全、身心安全等知识,切实把安全工作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开设生命教育课
从幼儿园、小学开始设置生命教育课程,让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学会在各种情况下有效保护自己。通过学校和家长的联合互动教育,重视对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在开展生命教育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逆境教育、死亡教育等。近几年,国家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了生命教育相关课程,每周安排一定课时,结合地域及学生的具体情况,编选合适的安全教育读本作为地方课程必修教材。要求学生的安全教育课有教师、有教材、有教案、有课时,根据当地教育部门的要求,将安全教育和环境教育(其中包括生命教育的内容)列为必修课程,每周分别安排适当课时,统一选用省教育厅审查通过的教科书。同时,在德育管理体系中加强对学校生命教育工作的考核,要求学校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班校会、纪念日活动、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把生命教育有机融入学生的生活,充分挖掘与利用未成年人的生活经验和家庭教育资源,开展经常性的生命教育活动。采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验的方法,加强学生自我教育,提高教育的实效性。积极开展生命教育科研,研究生命教育规律,总结生命教育经验,提高生命教育水平。
三、加强对老师的培训,提高教师对安全的重视程度
由各级政府牵头,应急协调指挥中心督导,各有关部门负责对学校专门负责该项工作的老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定期培训,使教师更好地适应生命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因平时的教育教学任务比较繁重,时间比较紧张,多数教师对教育教学以外的安全教育产生了忽视、不重视的心理,对学校安排的各项安全检查等各项工作多敷衍了事,这种麻痹大意的思想应引起重视,坚决杜绝此类现象。只有教师重视了,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在应对、预防、处理安全事故时,做到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或确保生命安全无恙。
四、加强安全教育演练工作
建议以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对预案和流程为指导,在常规性小范围内对小学生进行突发事件模拟演练的基础上,通过组织大规模的演练活动,提高安全教育实效。为了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大安市教育部门牵头组织了多项逃生演练活动。为了增强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和防范自救能力,我市利用春节火灾隐患多发的季节,举行了城市中小学消防逃生演练现场会,进行了火情报警、消防疏散、营救被困师生等项目的演练。为了缅怀“5.12”大地震的遇难同胞,增强师生防范自然灾害的意识,普及防震避震自救互救知识,提高应急疏散逃生技能,每年5月12日下午,组织全市中小学开展减灾宣传教育及应急演练活动。
五、建立长效机制
关键词:音乐教学 教育理念 针对性 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5-0212-01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中小学的艺术教育已越来越受重视,其中音乐教育也在不断的改革创新。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这既能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也为学生开辟了自我表现欲自我创新的新天地,这是素质教育有效性的真正体现。与此同时,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引入也给当前的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探索、创新、实践,才能给新时期的音乐教育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1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转变教学重心
新课标指出:“音乐教育要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为我们新时期的音乐教育,指明了方向,广大音乐教师应深刻认识到音乐有别于其他学科。传统的音乐教学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过多的进行乐谱、音符等机械、枯燥的训练,而偏离了音乐审美这一音乐教学的基本目的,这违背了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主旨。因此,我们应转变这种传统观念,要努力使学生从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从而进一步调动起学生识谱的积极性,并通过这些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加强学生对音乐的领悟,进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从简单的识谱、唱歌,即“上课-复习-再上课”的机械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从侧重课堂音乐赏析、音乐表现、音乐游戏以及音乐感受交流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从而帮助学生拓展音乐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体验音乐的兴趣。教师可以有目的的设计音乐教学环境,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也可以创办校合唱团或乐队,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音乐体验与实践的机会。
2 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这是基础教育对每一门学科的共同要求,也是音乐教育发展性评价方案中的重要指标。中小学音乐教学是基于音乐与生活,以及音乐审美的大众教育,是有利于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予每一位学生均等的表现机会,关注并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他们能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课堂学习中去。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应转变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的以自我为主的教学方式。
其次,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来设计教学方案。从教学策略上讲,就是要做到教学思想与教学目标的分层递进。每堂课至少应设计出两个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实践的教学重点。
再次,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多参与、多思考、多探索、多表现、多提问、多质疑,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师生间与学生间的互动交流。
音乐,作为一门体验性学科,它的教育教学方式必须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抒发与个性的张扬,只有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以解放,使学生的情感得以流露。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学科特点,努力创造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从而为学生打造出适合其个性发展的空间。
3 优化课堂教学,促进“三结合”教育的实施
针对中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持续时间不长等特点,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兴趣,它会像磁铁一样,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我们应尊重学生的感受,鼓励他们对所听音乐有独特的见解或感受。作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我们应当明白音乐它是生活,而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让音乐充满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充满快乐,这才是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
例如,笔者在进行音乐节奏训练的教学中,利用了动物声音的表现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节奏感。笔者先把各种动物的叫声模拟成节奏型,然后想学生展示一种动物,就让他们模仿其叫声,并可以辅助相应的动作表演,最主要是要求其节奏正确。同学们对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感到非常新鲜,同时也很渴望能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展示自己,因此,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还让学生体验到了音乐的快乐,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
此外,人们在教育过程中常常忽略了社会音乐与家庭音乐的重要性,其实学校与社会及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忽视任一方面,都将破坏其整体性与逻辑性。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加强中小学音乐教育与社会、家庭音乐教育的结合。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可以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组织的音乐活动或比赛,学校还可以利用特殊节日,如“六·一”儿童节组织一些适合家长与孩子一同参与的音乐活动,从而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同时加强家长的音乐教育观念。
4 总结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既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与主动性,同时也注重对学生智力潜能的开发。中小学音乐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音乐教育,其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针对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教师应采取分层教学方法,努力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总之,我们要以“以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关注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努力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以及师生关系上转变教师角色,从而尽快适应新课标教学。
参考文献:
[1]章连启,谭天静,张亚红.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农村课改;课堂;问题;对策
房县深处鄂西北山区,是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国家级贫困县,农村学校总数占全县学校总数的85%。迄今为止,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已进行7年之久,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农村学校教学质量一直难以提高,多数问题可以通过教育“细胞”——课堂教学反映出来。农村学校的课程改革工作顺利推进与否,决定着全县课程改革的成败。本文试图穿过课堂教学所呈现出来现状,来洞查全县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难点,寻找导致问题产生的根源,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一、房县农村课堂教学现状
课程改革是一场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学习方式、教育评价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变革的运动。由于农村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对新理念的模糊认识,客观上给新课改向前推进带来了一些阻力。综观房县农村课堂教学,主要存在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教材”现象普遍,“本本主义”严重
教师备课照抄教案,对所教内容一知半解。这种现象,在村小普遍存在。个别教师平时不钻研教材,拿他人的备课本应付检查;上课照本宣科,只关注知识的传授、讲解分析、机械训练,忽略了过程与方法的创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教师为学生应试而教,学生为应试而学。
(二)教学观念僵化,忽视学生学习差异性
教师备课只备教材,不备学生。对学生学习能力不同、基础也不同这一存在现状,农村教师普遍缺乏认识,更缺少主动研究,教学中也难以体现“自主、探究与合作”的课堂教学要求。往往一堂课齐步走,老师“扎扎实实”,学生“老老实实”,未见启发式教学和师生互动,学生学习的差异性现实基本被忽视。
(三)教师专业素养不足,形式主义明显
由于受环境、经济条件等因素影响,农村教师进修机会少,先进教学理念及手段在他们身上得不到体现,大多数教师缺少基本的专业素养,教学质量自然无从谈起,而尤为突出地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1、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在农村课堂教学中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2、教师自身对专业学科领域的知识理论了解不足。知识面不够,这一方面很难引领学生进入新的视野,造就“井底之蛙”蛙声一片的景象;另一方面,形式主义较为严重。为应付检查,听课时,老师把教学挂图放在小黑板或幻灯机上放一下,没有深入细致的分析讲解。学生应该如何去观察、理解,是否观察到位、理解的深度怎样不得而知,教学手段不能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
3、教学方法陈旧单一,为活动而活动,为探究而探究。合作学习中经常存在着目的不明、指导不力、合作不实、评价不当等现象,片面认为在活动中学习就是探究式学习。
(四)学科教学失衡,学习评价缺乏效力
农村美音体教学一直不受重视,被当成副课,这几科的专业老师更是少之又少,学生得不到应有的美学熏陶、音乐学习和身体锻炼。小学英语专业教师配备不够,且任课教师本身英语专业方面的基础也较差,学生对英语学习也就不感兴趣。
同时,对学生课堂的学习评价也缺乏效力。比如;语文课上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某一段内容,教师或其他学生仅以朗读时声音洪亮或一个“好”字为评价内容,具体表现好在哪里则模糊不清,评价多浮在表面。而对学生课堂表现不足有哪些,还有什么建议等,均不做评价,缺乏应有的方法引导和思维启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势必大打折扣。
(五)教学组织不到位,学习习惯没有养成
新课改要求,课程学习中有必要养成认真观察的意识与习惯、质疑问难的意识与习惯、朗读课文的意识与习惯、主动评价的意识与习惯、认真倾听的意识与习惯、独立思考的意识与习惯、合作交流的意识与习惯、记笔记的意识与习惯。而偏远农村教师的课堂上,对如何培养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普遍关注不够,往往点到为止,缺乏有效地指导和持久地训练,学生学习习惯差,自学能力差,学习目标短浅。
二、问题产生的归因分析
课改问题发生在课堂,就其原因还在课堂之外。长期的应试教育和教育资源的落后磨灭了农村教师教改的生机,也使教师成长缺少了推动力,多数教师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惰性严重,而这势必影响农村学校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
(一)农村教师队伍老化、基础差
客观上,农村中小学教师配备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房县农村教师多为三类:一是民转公进入教师队伍和高中毕业招工进入教师队伍的,他们大都没有经历系统的师范教育专业学习与培训,基础差;二是近几年新招录的教师(特别是支教老师),这些教师有些学习的专业与教学的学科不对口,教学经验不足,在课改中难以进入理想状态;三是农村老龄教师。(如:山海学校教师平均年龄在53.5岁)他们普遍知识老化,不善学习,跟不上课改步伐。农村学校缺编问题突显,新补充的教师数量少,一个教师往往要担任几门学科教学,工作负担重,心理压力大。再加上农村教师单边职工居多,一手要抓教学责任田,另一手要抓生产责任田,受时间和精力的限制,他们用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的精力就很有限,没时间去钻研教材教法和学习课改理论,提升自我。
(二)校本研修困难较大,效果不好
校本研修是新形势下提高教师素质最有效的措施,可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却受多种因素制约而难以开展起来。具体表现在:专业引领力量薄弱,教师得不到及时的专业帮助;农村小学布局分散,组织管理相对困难,学科教师研修自主性不强;农村学校的设备和资料比较薄弱,不能满足教师学习的迫切要求;农村小学教师年龄偏大,整体素质偏低,且有耕教矛盾,校本研修很难使教师的专业层次得到尽快提升。
(三)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
农村办学条件差,教育投人不足,教学设施落后,给实施新课程带来了不少困难。农村学校阅览室、图书室不健全,30%的学校只有一间图书保管室,基本没有阅览室,不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获取知识的空间。实验室也不能满足学生实验的需要,音体美、计算机等辅助教学设施不齐不全,大多一所学校仅一个远程教育教室、一台电脑,且配置低,无法正常使用,严重影响了学生特长的发展。
就班容量来说,学校普遍都是五、六十人的教学班,像天明小学、县实验小学等还有72人一个教学班的现象。一堂课上,面对七十多个学生,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对于农村教师来讲,确实不易,也办不到。新课程要求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必须转变,但在一个人数众多的班级,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就是想改变也难。
(四)农村学生家庭经济差,学习基础低
农村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大多较差,很多学生买不起一些必要的课外书籍,学习资料有限。在农村,没有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的学生比较多,学习起点低,加上农村信息较为闭塞,见识不广,知识面窄,这也给学生学习带来了困难。
三、对策及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一章第六条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和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我国目前类似房县这样的贫困山区基础教育现状的地方还不少,要真正实现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还需从多方着力。我认为,要解决此问题,政府应担当第一重任。
(一)进一步落实政府办学职责
落实政府办教育职责,包括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均衡教育资源,完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和竞争机制,切实落实素质教育的新目标。
1、加大农村学校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一是从财力上加大投入,不断增加学校内部设施,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为实施新课程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二是从人力上加大投入,对于教师缺编的中小学校,及时足额地补充相应的学科教师及其辅助人员;改革大班为小班制,为实施新课程创造适宜的人力环境。三是加强农村学前教育投入,调动学校、社会、家庭等一切有利因素,确保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真正有所依托,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上幼儿园。四是建立学校图书馆,丰富师生学习资料,拓展师生视野,解决因农村老师收入低、学生家庭困难买不起学习资料的问题。
2、设立专门机构,建立相应的督导、评估、问责制度,保证政策执行力度。房县农村学校占全县学校的绝大多数,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没有决策层的推动,农村学校课程改革是不会被自然接受和有效执行的。因此农村学校课改工作更需要县政府及县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并在经费上给以实质支持。
3、建立有效地评价体系,推进竞争机制,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教育是一项长效型的职业活动,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整个社会的人才结构状况。因此,
首先,应真正建立起素质教育的办学理念,合理评价教育教学行为。观念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必要条件,要摈弃以升学考试成绩为主的应试教育思想和做法,树立“德智体美心”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和评价制度。
第二,均衡教育资源,促进城市与乡村、发达地区与贫困农村的教师交流与合作。现在农村和贫困地区教师质量不高、人员短缺的基本原因就在于城乡的巨大差别。收入过低直接影响到教师的积极性和教师队伍的稳定。从日本成功的教育革新与成绩看,经常性的进行教师交换和收入分配均衡是稳定教师队伍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我们是政府办教育,这点是完全有条件做到的。
第三,确立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竞争上岗,优胜劣汰,让真正有干劲、责任心强、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
(二)加强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首先,要加大对农村学校校长培训的力度。“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让农村学校校长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尽快成长为学者型校长、专家型校长,成为课改的专家和带头人。
其次,进一步完善农村教师培训机制。多给农村教师提供免费在职进修、研修和培训的机会,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行之有效的送培下乡、送课下乡、送教下乡的制度。
(三)挖掘学校潜能,积极应对困境
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课改也一样,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中困难重重。因此,农村学校要获得自身的长足发展,不可能坐而待哺,必须解放思想,挖掘自身潜能,提升影响力和竞争能力。
1、充分发挥学校教导处、学科教研组的组织功能以及学科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带领老师进行理论学习、业务交流。思想是先导,要通过理论学习革新思想教育观念,提升对新课改的认识,对教育教学目标的理解;在业务学习交流中,应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尤其是现带教学媒体和手段的合理利用,以增强教师课堂教学驾驭能力和工作积极性。
2、切实加强校本教研基地建设,努力探究以“课堂问题解决”为核心的校本教研与培训机制。帮助教师学习掌握新课改所要求的自主式、探究式、合作式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鼓励和引导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把教研成果纳入到日常教学工作管理考评范围,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准。
3、建设以诊断检测为起点的教学质量分析评价制度和活动,开展经常性的听课、评课制度,在活动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学校的竞争能力。
课改的目标与要求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去,需要在教育实践中反复地实验,不断地探索、创新。农村课改问题不容回避,也不需回避,只要大家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分析研究,对症下药,总能找到解决课改课堂问题的良策。农村教师也只有扬“科学发展观”之旗,奔优质基础教育之标,拿起教学研究的武器,依靠自身的力量,解决课堂教学的基本问题,才能确保农村课改基本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文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7月实施
一 .创建绿色学校的目标
创建绿色学校的目标:创 建 “环境优美”的校园,做到校园建筑布局合理,校园绿化怡人,校园环境整洁,校园文化浓郁,形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生活,有助于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提升学生人格,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意识的学校文化氛围。具体而言,包括六大指标,即:绿美净健的生态环境、修德美性的人文环境、以生为本的课程环境、亲善宽和的人际环境、横宽纵深的信息环境、自律自善的法治环境。
二 .创建绿色学校的策略
1. 把创建绿色学校与争创品牌学校有机结合起来
我们把创建绿色学校作为争创品牌学校的重要组织部分,在办学规划中得到充分体现,使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融入学校的总体工作中。
2. 把创建绿色学校与德育工作、课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我们坚持以德育和校本课程作为创建绿色学校的重要支柱,以创建绿色学校夯实德育工作,促进校本课程建设,引导学生在思想、道德、身心、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3. 把创建绿色学校与学校特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我们坚持把学校的特色教育作为创建绿色学校的有机补充,给特色教育予绿色的生命,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充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 .创建绿色学校的步骤
我校创建绿色学校的工作,分四步实施:
2010-2010 年创建镇绿色学校;
2010 年创建市绿色学校;
2012-2013 年创建省绿色学校;
四 .创建绿色学校的实施方案
1. 构建组织网络
成立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 长:王金国 (校长 )
副组长:罗砚平 (副校长,分管德育)
徐先发 (副校长,分管教学、工会 )
刘教平 (副校长,分管后勤)
成 员:王发军 (办公室主任 ) 张林峰 (教导处主任 )
何正强 (总务处主任 ) 杨会平(政教处副主任 )
具体分工:
办公室:负责制定环境教育规划和计划、总结
政教处:负责管理和宣传教育,学生环保行为规范
教导处:负责环保教学,落实学科渗透,汇编校本环境教育教材
总务处:负责校园环境规划和建设,实现校园垃圾分类、校园绿化,学校节能、节水、节电及节约其他资源的具体工作。
团委:负责开展系列活动
年级组、教研组:负责教师的培训、组织师生学习、进行课题研究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办公室主任兼任。设立环境保护教研室,由各学科教师、环保小组全体成员等组成。同时聘请镇城建同志为校外环境教育辅导员。
2. 提供保障措施
( 1)课程保障
学校将“绿色教育”纳入课程建设中,并确保在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中得到体现。另外,将重点建设“绿色教育”的校本课程。
( 2)经费保障
必要的经费投入是创建绿色学校的重要保障,学校拟将创建经费纳入学校年度经费预算,以确保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
( 3)控制、处理污染源
重点控制化学实验室的废气、废液,对校园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 4)其他保障
学校将在每学期开设两节以上的环境教育课,进行校领导、全体教师的环境教育培训,各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积极创造条件选送相关人员参加县、市举办的各类培训进修。
4. 创建优美的校园环境
( 1)校园:内外环境优美,给人以赏心悦目、生机勃勃、清净舒适的感觉。
( 2)家园:培养师生“爱校如家”的意识。注重教室、办公室、各功能室的基本建设。整个学校整洁美观、环境幽雅,使师生倍感家庭的亲切和温馨。
( 3)学园:学校是学习的场所,不仅要营造优美的环境,更要有人文气息,使学校成为学园,成为文化氛围浓厚的学校。
( 4)乐园:学习是艰苦的劳动,需要适时调节,要建设好健身娱乐等活动场地,供师生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之余感到身心愉悦。
5. 创建和谐的人文环境
( 1)努力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育人环境,引导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主体作用,体现主人风范。
( 2)以培养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营造良好学风、校风为宗旨,开展以“文明、健康、温馨”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建设和“追求卓越,创造未来”为精神的校园文化建设。
( 3)通过系列化的主题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教育意识和理性思考水平。
( 4)创设舞台,利用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合唱队和其它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 5)充分利用网络、黑板报、升旗仪式、主题班会等形式,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6. 开发“绿色教育”课程
根据有关部门要求,结合我校的办学宗旨,运用系统观点,分解教育目标,使创建绿色学校活动植根于“课程开发”和“学科建设”上。
基础型课程:为了帮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学习心理,我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与实践技能,我校开设“社会综合实践”课。
拓展型课程:充分挖掘学校教育资源,开设包括“绿色教育”在内的拓展型课程。
研究性课程:通过教师选题、双向选择(教师、学生分别选题)和自主选题三个阶段,结合课程资源进行二度创新。
五 .创建绿色学校效果预测
通过“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在以下六个方面达到良好的效果:
1. 环保意识方面:师生的环保意识明显增强,使环保成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动。
2. 环保行动方面:通过“绿色教育”,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使师生的环境意识和校园的环境质量达到新的层次。
3. 人文精神方面:“绿色”不仅指环境绿化、学生环保意识、环保行为的培养,还包括团结协作、民主平等、宽松和谐氛围的建立。
4. 环境教育课程化方面:课程化的教育才能持久有效,这是“绿色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学校通过创建活动,将有关“绿色教育”的内容加以整合,使这项工作达到课程化的要求。
5. 环境信息资料库方面:通过网上搜寻、报刊参阅、实践积累等方式,建立环境教育信息资料库。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1)促进师生的身心健康;(2)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进行学生学习方法与技能指导,促进学生以最佳的心态学习和迎考: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3)增强学生的情绪自控力,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和承受刺激的能力,提高情商;(4)指导学生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等。
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帮助同学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调节,促进同学心理健康成长。我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注意运用各种方式和途径,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一、全员重视。增强意识我校成立心育领导小组,确定心育辅导组成员,在组织领导和条件保障上优先落实,常组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会议。学校征订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报刊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杂志,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更新观念,提高对心育的认识。近年来,我校老师及辅导员们都充分地意识到心育的重要性,也较自觉地进行心理方面的教育。
二、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1.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系统传授心理健康的知识与方法。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一条主要途径,我校在各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任务由心理辅导老师和班主任来担任,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确定教学内容,编制自己的教案,针对不同部分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2)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教育。比如,针对许多新生不适应新学校生活,脆弱、过分依赖的问题,我们对新生年级开展了“如何适浅谈理健康教甯云南省镇雄县教师进修校王先武应学校的新生活”的专题讲座;对学生青春期心理比较复杂的特点,开展了“成长不烦恼”等讲座;还先后对学生进行了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父母关系、同学关系和心理适应能力的培养、如何提高学习适应能力等专题讲座。帮助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的一些基本常识,掌握一些心理自我矫正方法,有效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
(3)上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在我校每个班,包括毕业年级的班主任老师都必须上1.2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并进行检查评比。借此提高本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4)团体咨询:对那些有相近或相似问题、疑虑的同学集中起来,利用团体成员之问心理相近的优势,互诉烦恼,共商对策,减少疑虑,减轻心理负担,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助人自助。
2.面向个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1)设立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我校心理咨询室始于20lO年10月,配备有专业人员1人,其中何黄伟老师获得国家三级咨询师资格。,理咨询室命名为“心理话吧”,整体格调整洁、温馨、舒适。心理咨询室坚持“以人为本、助人自助”为服务宗旨。“以人为本”就是尊重、接纳来访同学。“助人自助”是说来访者不可以依赖心理辅导员的忠告和建议,要求他们替你做决定。重要的是自己负起责任,勇敢面对。本着关爱、尊重、真切、保密的原则,热情接待每一位来访学生。咨询内容涉及到学习和生活问题、人际交往、,隋绪与行为、升学与就业等方方面面。目前咨询室已接待学生20余人次,在咨询教师的帮助下,我们已成功地转化了一些学生的不良心理,针对一些学生的心理问题,采取了适当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减轻或消除了一些来访者的不适应的心理现象和行为,促进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2)设立“心之声”信箱。一些学生对心理咨询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进了心理咨询室,即存在心理疾病、心理障碍,也有的同学性格腼腆、害羞,生‘怕进咨询室被其它同学嘲笑。另一方面心理咨询室也会受到时间、地点等条件限制,每次接待来访者的人数毕竟有限。针对这些情况,除加强宣传教育外,我们还设立了“心之声”信箱,让更多的同学能无拘无束地充分倾吐心中的烦闷,帮助解决心中的困惑,咨询室老师回信达近100人次。
(3)开通网上心理咨询。学生还可以在网上通过QQ进行心理咨询、预约、留言等。心理咨询的途径更加丰富和完善。
3.既面向全体又有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1)营造良好的“心育”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环境是潜在的课程,学校的精神环境(师生关系、校园气氛等)和物质环境(自然景观、建筑设计)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外在条件,校园环境影响着师生的心境,对师生的心理产生直接的情境作用。我校通过精心布置教室,彰显了班级的个性与努力目标,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通过对宣传窗、墙报、黑板报、诗廊的装饰和春牙文艺学生社团的建设,以及体育节、艺术节的举办,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通过师德承诺活动,优化人际关系,着力建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师师关系,使学生在和睦的人际关系中感受自我价值。整个校园,就是教育的大课堂。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强化“心育”的整体实力。
加强对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我们主要通过两条途径进行培训,一是全员培训,采取网上学习,心理辅导教师为全校教职工作专题辅导,组织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资料等形式进行。二是骨干培训,组织班主任参加业务培训会。
通过培训,教师的素质有明显提高,大家能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教育每一位学生,用良好的心态、人格去影响和感染每一位学生。
(3)创办温馨心理小报,在校园网上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小报分学生栏和家长栏,让更多的家长、老师和学生通过网站和小报了解和学习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助人自助。
(4)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
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基本的途径,也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保证。语文、思品课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塑造高贵优雅的品质,数学、自然可以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等。在各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我校规定在所有学科的教学中都要渗透良好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心理健康教育要随机反映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和谐、活跃、平等、欢快和有激情的课堂气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活泼的学习。
(5)加强对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我校属于村镇级乡属学校,学生家长文化水平不高,有些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至于孩子的心理品质、困惑、烦恼等却很少关心或不知如何去关心,所以加强对家长的“心育”显得非常重要。我们通过家长会和专题讲座以及发放温馨小报等形式,解答家庭教育中所产生的各种问题,并引导家长转变观念,创造和谐的家庭气氛,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以次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6)重视心理问题个案的记录与分析,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
优质教育是培养学生成长为优秀体的教育,是面向未来,为所有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的教育,它的要义包括面向全体、可持续发展、主动而有个性的发展。北师大新余附属学校作为北京师范大学在江西省设立的唯一一所现代化附属学校,秉承北师大“人、爱、创新、做扎根的教育”的先进办学理念,按照“人才强校、以德润校、质量立校、依法治校、特色兴校、和谐关校”的发展战略,不断创新学校管理方式,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服务水平,让每个学生享受全方位的优质教育。学生的文明素养、个性特长以及综合素质都得到了显著增强,学校也取得了良好的办学声誉和北师大异地办学的品牌效应。
一、提升教师素质,打造优秀团队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学校把人才强校作为第一战略,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落实“中国好老师”行动计划。一是面向全国招聘专家型校长和学科优秀教师。学校校长、副校长由北师大选派资深优秀管理人员,经仙女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任命,担任校领导班子;学校130多名教师均经北师大专家评委组严格把关,区管委会领导亲自参与,市人保局、区纪委、人事局、社会事业局全程监督。二是建设教师团队文化。围绕的“四有”好老师标准和北师大“中国好老师”行动计划纲领。深入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所有教师签订倡议书,面向全体学生作承诺,形成富有特色的“四高四用”(四高即高水平学习、高境界做人、高标准工作、高品质生活;四用即用心、用力、用情、用智)、“六有六严”(六有即心中有梦、心中有爱、心中有家、心中有责、心中有术、心中有戒;六严即严明态度、严于律己、严细目标、严守规矩、严以修身、严格考评)的教师文化,使这种精神文化内化为每个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具体行动。三是抓好“青蓝”工程和“名师”工程。组织师徒之间相互听课、议课,研究教材、教学与教法等,大胆让青年教师担任毕业班的教学工作,有效促进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以质量检测、课堂教学等为依据,推举、评定、宣传“名师”团队,充分发挥“名师”的榜样作用。四是加强培训与研修。学校建立了校本学习制度。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教师节上开展给每个教师赠书活动;积极邀请北师大、教育部领导、知名校长、特级教师到校举办讲座,并大力支持骨干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加强每周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开展学习、议课、理论研讨等各种活动;每学期全员都要以“三环六步”的课堂教学模式开设汇报课,真正把新的理念渗透到教学的实践中去。五是提升教师工作生活品质。每年评比优秀教育工作者、十佳班主任、十佳教师、十佳教坛新秀,利用良好的机制促进教师成长与发展;校工会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团队野外拓展训练、趣味运动会等活动,丰富教职工的课余生活;学校为教师精心安排鲜美可口的饭菜、提供优良的住宿条件、送上温馨的生日祝福,提高教师职业的幸福指数。学校教师积极参加市级、省级和北师大合作办学平台举办的各类课堂教学竞赛活动,获得北师大合作平台省、市级一等奖有13人次,二等奖15人次等多项荣誉。
二、做实常规工作,提高管理质量
常规管理工作是保证校园环境优美、校风纯正、秩序井然、质量优良的基础性和关键性的工作,它的优劣是一所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最直接表现。一是创新学校管理机制。建立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年度中层述职和群众考评制:创新实施人事制度.努力构建优质高效的层层聘任机制;加强行风建设,严格收费管理,管好用好有限经费;完善公物财产的保管赔偿制度,制定各专用教室的使用细则等。二是明确岗位职责。学校实行“承包制”,做到“谁分管的谁负责”、“谁的岗位谁负责”、“谁的班级谁负责”、“谁的课堂谁负责”,做到“人人包”、“事事包”、“处处包”,力求工作无间隙、无重复、不脱节,做到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学校后勤服务实施社会化管理,对物业、食堂明确职责,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从而创造良好的服务育人环境。三是坚持每日监控督导。学校设立督导处,每天全程监控学生从进校、上课、下课、集会、就餐、就寝、出校等情况,并由值班教师和学生会或少先队员进行检查督促,把养成习惯纳入到常规管理中来。实行每日一评议、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的文明班级管理评比。四是优化目标管理。制订了《学校优秀教师评比方案》,采用了每学期全员开课、师徒结对指导、集体备课、集中教研、“请进来与走出去”等措施,为每个层次的教师提供成长发展平台。制订了《学校各年级教师目标管理办法》,用目标管理代替传统的期末评议,指导教师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并自觉细化为学期目标,适时回顾调整,自我督促、自主发展、自我总结。五是重视发挥家庭和社会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学校十分重视家校联系工作,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座谈会、家长开放日、家求意见调查表等多种形式,引导家长树立起正确的教子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学校注重借助社会资源开展各项教育活动,邀请交警大队警官、消防大队警官或法院警官对师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和法治教育,聘请律师事务所同志为我校法律顾问。
三、开展自我教育,追求办学特色
自我教育是真正的高品质教育,就是学生通过认识自己、要求自己、调控自己和评价自己,从而自己教育自己。学校全面推进“五五”自我教育模式,即日常行为“五自”教育和系列主题“五自”工程。一是加强“五自”德育文化。每学期初,学校组织所有学生规范填写“五自卡”(即自找闪光点、自树好榜样、自立警示语、自寻突破口、自我作承诺),并做到逐条解析、讨论交流、展示评优;同时分别以“学习自主、生活自理、行为自律、成长自信、人格自强”为主题,开展国旗下系列讲话,召开主题班会,出版黑板报,加强学生对“五五”自我教育模式内涵的理解。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开展“缅怀先烈”、“送温暖进敬老院”、“为父母做一件事”等活动;以新修订的《中小学生手册》为载体,举行“爱我校园、从我做起”、“文明礼仪进课堂”、“国旗国歌知识培训”、“未成年人法制讲座”、“远离网络”等活动;曾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为主题,开展初一新生军训之“弘毅之旅”,举办手工剪纸暨入学教育,举行“勿忘国耻、爱我中华”演讲比赛等活动。三是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和自主管理机会。从学校制度层面,规定晚自习、自习课等时间,不允许教师讲课,让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设立团委学生会、少先队、班委会,每天安排学生会干部值日,维持学生纪律,开展让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活动。学校通过以上活动措施,使学生自我管理水平和学生在言谈举止、形象气质、学识素养方面在短时间里发生悄然变化,得到了家长的充分肯定和社会的普遍赞誉。
四、深化模式实施,构建高效课堂
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学校深入实施“三环六步”(三环即先学后导、互动展评、当堂训练;六步即出示目标、自学指导、自学自测、互动展评、归纳总结、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不断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一是坚持以学定教、以学评教、以学促教、多学少教、教为不教、教学合一的思想。课堂教学模式让三维目标在课堂教育中自然内化,让学生做到自主参与、自悟学习、自我发展;让学生乐学、会学、创学;让学生从被动走向主动,从模仿走向创造,从他律走向自律,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二是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实行小组合作制。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组徽、口号和目标;有分工协议、学习约定、奖惩办法;小组成员的各方面表现每天一小评,每周一总结;学习效果小组内部先检测,小组与小组之间再相互检测。三是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效率显著。在课堂效率上,学生自主思考,大胆发言,找到学习主人的感觉,自学、互学、乐学、会学的习惯逐渐养成,“堂堂清、日日清、月月清”得到实现。四是统一编制教案和课件,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年级备课组和备课组长的作用,加强教材分析和教学研究,共同商议、统一编制教案和课件,让教师明确“同课异构”的核心内涵。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五是制定奖励方案。出台了《教师教学绩效考核方案》《优秀备课组评比细则》,全面量化奖励机制。强化集体成绩淡化个人拔尖,充分调动了教师的教研热情。
2015年5月22日,学校成功举办面向北师大合作办学部其他附校、新余市各中小学及学生家长的全方位的教育教学开放日活动,市、区领导、各兄弟学校领导及教师、学生家长近1300多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嘉宾们聚精会神地聆听了全校30个教学班共90余节课改课,对学校开放办学、质量提升、特色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两次市级期末调查测试中,学校原初一初二年级学生的综合成绩在全市近30所初级中学里,从原来(生源地学校)的后五名位置,跃升至前五名。
五、举办艺体活动,增强学生信心
艺体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艺体教育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高远的人生志向、高深的知识学问、高超的人生智慧和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学校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构建丰富、多元、有效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努力推进校本课程的特色化。一是开设丰富多彩的走班选课课程。学校开设了播音与主持、英语口语、科技、阅读、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形体、田径、舞蹈、合唱、电子琴、二胡、陶笛、陶艺、书法、绘画等三十多门课程,供学生每天下午自主选学。二是成立各类学生社团。成立了学生文学社、校园广播站、校园电视台、学生合唱团、学生舞蹈队等各类社团。三是举办形式多样的艺体活动。定期举行师生书画作品展示、校歌合唱大赛、文艺汇演以及体操技能赛,经常性地组织开展篮球赛、足球赛、拔河赛、校园集体舞大赛以及趣味运动会等。学校编排的艺体节目在新余市乃至江西省屡获大奖,由谢春晖作曲、林群作词的原创歌伴舞《毓秀少年梦》参加江西省“唱响中国梦”原创大赛荣获二等奖;小学部《鼓乐》在2015年“唱响中国梦”原创大赛中荣获江西省二等奖;初中部师生合作诵读《将进酒》参加新余市诵读中华经典比赛,从29所学校的31个节目中脱颖而出,摘得桂冠;大合唱参加新余市中小学“唱响国歌,心系祖国”合唱大赛荣获一等奖。2015年11月19日,学校成功举办首届艺术体育节,活动内容有开幕式上的小学部180名学生的啦啦操、初三年级200名学生的校园集体舞、初一年级300名学生的大型旗舞、初二年级276名学生的团体操、135名美术少年共同创作的300米原创美术作品《七彩阳光》;有全校师生参与的高雅艺术进校园、五人制足球比赛;有纸浆画、漫画、素描、水粉、国画、书法、摄影等的书画作品展;有蚂蚁搬家、盛水接力、前抛实心球、迎面接力等田径运动会;有闭幕式上的铜管乐队合奏、武术表演、群舞《稻草人》等项目。全校41个班的近1700名学生在艺体节上充分展示自己在歌唱、器乐、书画、体育竞技等各方面的才华。
我们的学校教育只承认一种,那就是把课堂上灌输给他们的知识,写在试卷上的能力,看谁写得好,就会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们的羡慕,久而久之,就看谁记得多,因为升学就看它了,问题出在哪里呢?一方面是中国家长的苦心,中国的一代又一代的家长,是如何把自己一生没有完成的愿望全部倾注在子女身上,甚至把后半生的目标全部投入到望子成龙的努力中去。于是,中国许多家长都成为拔苗助长的送过人。另一方面,是教师提问的时候,学生几乎都是众口一词,也是标准答案,教师露出满意和会心的微笑。天真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逐渐没有了。
“头悬梁锥刺股,卧薪尝胆”等故事广为流传,被当作教育孩子的经典,让孩子知道苦尽甘来,先苦后甜,这表现了我国传统文化对苦难的依恋和崇拜,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绑架了家长,家长又以此来绑架子女。所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将家长给学生加重负担的行为变得合情合理,节假日让学生上各种培训班,辅导班。可谓用心良苦。传统文化和人们的情感一拍即合,铸成压在学生头上的大山,造成学生违心的顺从,无力反抗,许多家长收获了子女关系的紧张,情感的疏远,家长怎么也无法理解子女为什么就是不愿意踏上自己苦心铺设的“康庄大道”。
负担过重会导致学生不喜欢读书,素养肤浅,其原因是负担过重会使学生整天忙忙碌碌,疲于奔命,忙于应付,没有时间去消化、深化、细化所获得的知识,去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去构建属于自己心灵财富的知识,长此以往,学生变得内心麻木,机械呆板,不喜欢阅读和思考,更不要说独立思考和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只能“饭来张口”。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社会评价一个教师也把考试成绩作为考核教师的一个重要依据,学生考得好的教师,在评优、晋级时占得先机,会得到学校领导的赏识,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所以,教师为了考试成绩,教师只有把这种压力传递到学生身上,你要什么我就给什么,于是学生课业负担加重,学生疲于应付,根本没有机会阅读。
我们的家庭教育是,让学生把全部的精力耗费在追名逐利上,考了第二名不行,必须要争夺第一名,考了90分不行,必须要 考100分,一次100分不够,非要次次都考100分,教师也希望自己的学生次次考高分,唯一的办法就是多布置作业,让学生不断地重复训练,让学生感到读书是天底下最痛苦的事情,经过调查发现,许多学生说:“我们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还要被家长、老师骂,难以体会到成功,如果能够不读书,那该多好啊!”其实阅读应该是人世间最大的快乐,但是学生、家长、老师成天只是想到考试分数,许多学生把阅读和求知变成了一种无尽的苦难,其实语文教育的最高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良好地阅读习惯和求知欲。让学生喜欢阅读,博览群书,把阅读的快乐还给学生。不断地读课外书,读每一个生命,读大自然――这本无字的百科全书。怎样才能让学生成为一个读书人,就是要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及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读课外书的总量是550万字。但是读不到1万字的学生比比皆是,即使超过的,许多学生也是读的是《优秀作文》、《什么达标训练》等、更不要说是阅读经典了。和其他国家的阅读量相比,我国的学生的读书问题很严重,犹太人每人每年读64本书,前苏联每人每年读55本,美国平均每人每年读50本,如果一个学生读书时代读不了几百本书,那还是合格的学生吗?但是,看看我们的中学生,就是推荐的必读课外书也没有读,为了学生的发展,引导他们去读书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新的课程结构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依据,认识到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要转变“教书本”的观念,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和引领者。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课外课程资源的价值,充分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推荐和鼓励学生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像法国老妇人经营葡萄园一样,要充分抓住并利用学生渴望参与的心理,让学生走进葡萄园,要让学生参与其中,在参与中有快乐,有满足,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开发了学生的潜能,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新课程倡导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活动的主体、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的学生观。让学生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为了体现新课标精神,我们教师应树立新的教学观。
一、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观
教学不是消极地完成教学任务,而是从学生实际出发,为了使学生学得更好,改变自己“自觉或不自觉的沿袭”,“精心设计、滴水不漏”的教学模式,不为完成教学任务所困,做到心中有学生,真正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教。“教者,长其善而救其失也。”
现在我们民族地区的许多语文教师都单纯地教教材,他们从功利主义的立场出发,将教学的唯一目的定位于“应试”,它必然把教材视为“圣经”,视教学为“诵经”,于是,教材文本的解答权在“教参”,在“教案”。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求我们还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时间,就是归还学生阅读主体的权利,还学生阅读对话的空间,就是归还学生独立思考的自由,还学生交流对话的机会,就是归还学生“个性化的阅读”的天地。如果说学生同文本的对话,宛如同观一幅“白鹭立雪”图,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文化素养不同,目光和视点不同,就会出现“愚人看鹭,聪者观雪,智者见白”的个性差异。通过教师的引领,使看鹭、观雪的学生都能见白。
二、要树立大语文观
立足课内,延伸课外,要树立“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观点,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注重课外知识点的渗透,融会贯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多读书,有广博的知识,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一个不喜欢阅读的教师怎么能要求学生阅读呢?另外教师要给学生留出阅读的时间,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让学生学会阅读各种文章。更为广阔的语文天地在课外,经常阅读书报杂志,可以开阔视野,丰富想象,吸取丰富词汇,学习写作的技巧,可以说语文水平的高低与课外阅读关系很大。不仅自己能读懂,而且有所感悟,有所积淀。人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样,学生平时就有了充实的阅读素材,增加了对语言的悟性,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转变价值观
现在,学校和家长都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不关心学生的心理需求。新课标要求,我们的教育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学校要有合格教育的理念,这就给教师、学生、家长减轻负担,让学生有时间和空间去自主阅读,学生才能成为一个读书人。让学习成为人世间最大的快乐。
四、改变课堂教学结构
关键词:吸毒问题;未成年人;家庭;学校;社会
中图分类号:D92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11)02-0091-04
吸毒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在中国也是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从南京市公安局禁毒处的调查数据来看,目前南京登记在册吸毒人员9100人,青少年3500人,其中“80后”2673人,“90后”201人,截至2008年11月,未满18岁的吸毒人员117人。本文以117例未成年吸毒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了解和把握未成年人吸毒的原因,制定相应对策。
一、研究对象描述
本文涉及的117例未成年吸毒者,分布在南京市主城区的所有区域,在性别、文化、就业及吸食种类来看,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117名未成年人吸毒人员中,男性58名、女性59名,男女性别比接近1∶1,比例几乎相当,在性别上差异不大。在年龄分布上,年龄最小为14岁(1994年7月出生,且已有一年吸毒史),17岁的87人,占未成年人总数74.3%,成为未成年吸毒人群的主体;16岁的19人占16.2%,15岁的8人占6.8%,14岁的2名占1.7%。在文化程度上,未成年吸毒人群的文化程度较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吸毒者占80%以上。具体说,小学文化24人,占20.5%;初中文化72人,占61.5%;而高中文化吸毒者只有15人,占12.8%,大专以上文化6人,占5.1%。在就业状况上,未成年吸毒者亦以无业、娱乐场所非正式就业为主。无业人员76人占65%;在娱乐场所工作的14人占12%;在校学生27名,占23%。在吸食种类状况上,吸食冰毒、等新型的未成年人占绝大多数,其中冰毒吸食者71人,占60.7%,吸食者39人,占33.3%;海洛因吸食者7人,占6%。从这一状况看,青少年单纯吸食传统的吸食比例很低,绝大部分是吸食新型。从吸食地点来看,吸毒由过去的单人吸食发展到群体吸食,吸食场所由舞厅、酒吧发展到夜总会、茶社、宾馆、私人会所、赌档等。尤其是赌档,参与其中,赌毒相互融合成了一种新兴的违法犯罪形态,形成了“只要赌就有毒可吸,吸了毒有劲再赌”的恶性循环。成为控制参赌人员不可缺少的手段。
二、未成年人吸毒的社会危害
1.吸毒直接导致越轨等犯罪行为
在对南京市吸毒人员的数据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发现,很多未成年人为了筹集毒资走上贩毒、、盗窃、诈骗的道路,更严重的是从事抢劫、绑架、杀人等暴力犯罪活动,与枪赌黑等问题相互交织的现象越来越明显。未成年人吸食经常是群体性吸食,较易产生群体和暴力行凶行为,这些都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的稳定。以南京为例,在117名未成年吸毒者中,有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58人占49.6%,分别是:犯有寻衅滋事、打架斗殴的16人,有盗窃行为的15人,有贩毒、容留吸毒行为的7人,有抢劫行为的6人,有聚众行为的6人,有行为的4人,有敲诈勒索行为的3人,有行为的1人。高淳县2006年7-9月份在县城湖滨公路等路段,先后发生多起骑摩托车抢劫案件,经过周密侦察,案件得以侦破,抓获作案人员6名全部是吸毒人员,年龄最大的18岁、最小的才14岁,他们抢劫作案10余起,抢得现金7万余元都用于吸毒。
2.吸毒危害未成年人的健康。117名未成年人吸毒者中,吸食新型占绝大多数。吸食新型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有极强不可逆转的损伤,会严重损害吸毒人员的组织器官功能,产生精神偏执,行为失控等现象,还会出现包括头痛、心慌、心绞痛、循环性虚脱、厌食、呕吐腹泻、腹绞痛在内的中毒症状并引发呼吸系统疾病。过量吸食新型会引起吸食人员极度兴奋,体力严重透支,会造成抵抗力下降,体质减弱,甚至引发心血管疾病而猝死。2007年5月江宁某娱乐场所一少女就因为吸食新型后高度兴奋引起心血管病变而猝死。在对117名未成年吸毒者的调查中发现,体质较弱并有其他疾病的有30多人。南京市吸毒人员有1068名参加药物维持治疗,其中有肝炎、肺炎等各种传染病的731人,占参加治疗人数的68%。每年因吸毒而死亡的都有30-50人。南京市发现艾滋病患者有610多人,其中吸毒的有193人,因吸毒而感染艾滋病的占33%。
3.吸毒带来家庭和社会的不和谐。吸毒人群的不断增多,的蔓延与发展成为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建设的严重隐患。吸毒成瘾后,除了经济问题以外,吸毒者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也会发生极大的变化。吸毒者成瘾后不再要求自己进步,没有向上的积极的追求,对社会、家庭不再有责任感。尤其是未成年人对生活失去坐标,对人生失去方向,其性格变得嫉妒和易怒、暴躁,对同学对家长漠不关心。在走访的数位个案中,当问及今后的打算时回答“没有打算”、“没有计划”、“走一步算一步”的占80%多;问及他们对同学、老师、家长的感情时,回答“一般”“不好”的占76%,回答“恨”的占5%。由此可见不仅对个人的身体产生影响,更会影响到个人的心灵。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是社会今后的建设者,国家的发展、社会的振兴离不开青少年的进步,对青少年吸毒行为进行研究与分析是每一位禁毒工作者肩负的现实责任和任务。
三、未成年人吸毒成因分析
吸毒的原因多种多样,吸毒者最初“品尝”第一口时,或多或少是受到一种不健康心理的驱动。研究工作者将原因归纳为以下七种:1.盲目好奇。在吸毒者中,特别是在青少年吸毒者中,很多人最初只是为了盲目满足对的好奇心理而“偷尝禁果”。2.赶时髦、羡慕虚荣。在当今社会中,以“吸毒为时尚”而去赶“时尚”,从而染上的确实不少。3.追求刺激和享乐。一部分吸毒者受享乐主义的影响,将吸毒作为“追求刺激”和“高级享受”。4.轻信与无知。有不少青少年以为吸毒能减肥,也有的以为能治病,还有的认为能增加灵感。5.逆反心理。因赌气或逆反心理导致吸毒的也有许多。6.受诱骗。有不少青少年因交友不慎,被所谓的“哥们”“朋友”诱骗而步入歧途。7.自暴自弃。在吸毒人群中,因受挫折而自暴自弃的也不少。以上这些可以划为吸毒者自身原因,在这里我们主要分析其他三种原因:
1.家庭视角
人一生下来就要受到养育,所以人们以为“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往往成为孩子的学习榜样,这就是“语言教育”和“行为教育”。不健康的家庭,往往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家庭的教育问题是产生吸毒行为的温床。以上117个未成年人家庭中父母离异的有26例,单亲(父母一方去世)家庭有8例,占总数的29%,在117个家庭中父母或兄弟姐妹有违法犯罪经历的占21%。
家庭矛盾长期存在和激化是导致家庭成员吸毒的一大原因。家庭矛盾加剧或激化,往往严重伤害彼此之间的感情,家庭成员出现沮丧、怨恨等不良情绪,使一些青少年产生孤独、怨恨等心理走上吸毒道路。父母离异、家庭解体,父母亲对子女漠不关心、放任自流,也容易使青少年产生自卑、自私、自负、自弱的心理,不少吸毒者就是在这种环境中吸毒成瘾的。
家庭的不当教育方法构成青少年行为的偏离。由于学校的教育的规范化和社会对学校教育文凭的唯一认可机制,许多父母将对孩子前途的期望越来越多地转移给了学校。花钱送孩子进好的学校、给孩子请好的家教,甚至于花大钱将孩子拼命送进所谓的“快班”。事实上,父母花钱购买的充其量只是应试教育所需的课本知识而不是独立思考的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处理问题的行为能力和识别社会问题的判断能力等真正社会实践所需要的本领。可父母们通常看不到学校教育中所存在的致命弱点,因而意识不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潜能开发和培养的重要性。由于学校过早地将他们的前途和潜能封闭和扼杀,如果父母仍不强化家庭教育的功能,那么,青少年人性的弱点就会立刻暴露出来,他们的潜能从享乐方面得到发挥,以致欲望迅速膨胀,父母再也无法约束,吸毒也由此走向可能。
家长对子女的“控制”导致子女的逆反。每一位家长都要求子女听话,都将子女的计划设定完善。其实家长只是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子女,要求子女按照父母的想法去学习,按照父母的要求去交友,按照父母的意愿去设想今后的人生目标,做父母的“延生品”,这就是父母对子女的“控制说”。这种控制以爱心为前提,但恰恰是这种控制会引起青少年的逃避和叛逆。家长越是想方设法控制子女,就越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有的青少年上网成瘾、有的追星成瘾,有的染上了毒瘾,子女的“成瘾性”其实就是为了逃避父母的控制。
2.学校视角
学校对的预防教育重视不够。117例未成年吸毒者中,有80%人的都回答在学校没有接受正规的禁毒教育。在每年“创建无毒社区”考核中,学生的禁毒知识知晓率是被扣分最多的项目之一。有的学校从来没有安排过禁毒教育,也没有禁毒知识的教案,也有的学校老师自己对知识知之甚少更不用说学生了,有的学校领导片面追求升学率,不顾及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学校在“分数第一”的现行教育体制的指导下,只关注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对那些差生是放任自流,不管不问,甚至是歧视,学校的不作为是产生吸毒行为的重要因素。
“分数第一论”让孩子错位。现在有少数学校教育改革,追求的是提高“升学率”、是“分数第一”、是培养“尖子学生”,造成学校名义上以培养综合素质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为追求目标,但事实上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几乎都在渲染着这样一种文化氛围:“分数是决定前途的根本”。在这种气氛下,孩子从小就知道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低分者就是差生,这种人生定位,将孩子尚未发芽的理想种子捏得粉碎,造成逆反心理和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使他们有意或放任自己违反校规。当学生一旦犯了错误,学校往往是勒令退学,这样也使得一些有问题的学生被推向社会的大染缸,从而走向堕落。其危害和误导在青少年时期就开始显示出来。
淘汰式的教育结构埋没了青少年多元潜能的发挥。对以人为本的社会生存需要来说,培养青少年的宽容、关爱、合作、勇敢的精神以及创造力、领悟力、判断力和平衡能力往往比书本知识和考试分数更重要,对抽象接受能力尚不成熟和未开发阶段的青少年学生来说,仅仅以书本考核知识作为淘汰、决定青少年能力与前途的标准,很可能将一部分潜能尚未开发的青少年抛弃和埋没掉。
3.社会交往视角
青少年的犯罪行为正如其它行为一样,是从其他人那里学来的,但这种学习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实现的。这种学习过程往往完成于关系密切的群体中,在这样的群体中,青少年所受到的影响远远大于在其他环境中所受到的影响。萨瑟兰的差异交往理论认为,如果一个人受违法行为的影响大于守法行为的影响,同时又认为违法行为是妥善的、可行的,那么这个人违法的可能性就很大了。未成年人涉及前明显存在着行为失范的三部曲。第一步,休闲的时间超长;第二步,沉迷于娱乐场所;第三步,结交街角的社会朋友。
同辈群体是产生吸毒的诱因。同辈群体是个人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之一,青少年在其中所形成的同伴关系与其心理健康水平、人格发展都有密切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与社会的交往越来越广泛。他们渴望独立的愿望日益变得强烈,与家庭的联系逐渐疏远,对父母的权威产生怀疑,甚至产生反抗行为。进入青春期,随着活动范围的扩展,青少年对家庭的依赖逐渐转向伙伴群体,形成亲密的伙伴关系。他们的言行、爱好、衣着、打扮等相互影响,信任伙伴胜过家长和老师。此时他们结交的朋友中如有吸食的,走上吸毒道路就变的非常简单了。
青少年对新型危害认识不足是吸食群体不断增多的重要因素。由于新型(冰毒、、氯胺酮)在服用后成瘾时间比较长,身体的依赖性不强,停用后戒断症状不明显,使吸食者错误的认为新型危害不大。部分青少年甚至认为吸新型是时尚,是潮流,是找灵感,是充分展现能量的,而新型的兴奋效果恰恰迎合了人们缓解压力、放松身心的心理需要。
亚文化的影响是吸食重要原因。吸毒也是一种文化认同,吸毒人群初次“追求性吸毒”行为的原因是享乐主义的亚文化。近年来新型的消费群体在逐渐扩大,吸食场所也在不断延伸,而且吸食人群也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由过去以社会无业青年为主逐步向公司的职员、演员、大学生、企业主管和国家公务员等其他阶层扩散。吸食新型的绝大多数是年轻人,年龄越来越低。在一些歌舞厅、夜总会等场所,一些小女孩,在金钱和的诱惑下,从事着“陪嗨”(陪客人吸食、)和“陪溜”(陪客人吸食冰毒),为客人助兴,并提供。在这种亚文化的氛围中,越来越多的社会大众吸食新型,追寻刺激为目的。所以,新型又称为假日、休闲、俱乐部就一点都不奇怪。
四、对策及讨论
学术界在如何应对未成年人吸毒这一问题上已经基本达成了共识,即防范新型为主的思路。为防止青少年吸毒行为的蔓延,更多的要从预防视角思考对策,而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维度是必不可少的。
1.学校预防
遵守法律,常抓不懈。严格遵守《禁毒法》的要求,将禁毒知识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禁毒宣传教育。学校是预防教育的重要场所,是控制青少年中新吸毒人员最有效的防线之一。吸毒预防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抵抗侵袭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识别、拒绝的能力,学校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育人、育才、育德并重。要在教学课程中把禁毒培育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把中小学生预防主题教育落到实处,常抓不懈,警钟长鸣,使学生时时处处自觉地加以防范。要积极开展“不让进校园”“青少年远离”等活动。
落实责任、突出重点。学校校长是学校禁毒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将禁毒教育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和班主任,要特别注意对差生的培养,做到不放弃、不抛弃。学校要进一步建立良好的校风、校纪、校规,使学生在优良秩序、优良环境、优质教育中健康成长。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远大的理想,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坚持摒弃吸烟、酗酒等恶习。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娱活动,引导学生正常的娱乐。开展适当的心理教育课程,纠正某些学生的不良习惯与不正常心理。
2.家庭预防
家庭是预防吸毒的主要阵地,特别是防止青少年吸毒,家庭责无旁贷。家长要会沟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度是社会团体都无法比拟的。只要家庭成员具有整体意识,对家人怀有浓浓的亲情,就能及时发现和洞察其成员的吸毒的苗头,并给予坚决制止。家长一定要把反毒、防毒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增强子女抵制的意识与能力,提高警惕,防止子女误入吸毒的歧途。有些家长只会单纯说教,这会引起青春期少年的逆反心理。青少年心理学上所谓的“亲子冲突”,是指家长和子女的行为对抗。家长要省视自己的教育方法,要充分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青春期的性格变化特征,站在对方的角度和立场上思考问题、判断问题、处理问题。要多与子女沟通了解其内心世界的变化,达到相互理解从而实现与子女的平衡和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必须要有家长的去尊严化,家长要做子女的朋友。
家长要积极引导。在家庭中家长要先受预防的教育,以身作则,影响子女,正面实施言传身教。首先,要帮助孩子改掉恶习,消除孩子的不健康心理,发现孩子不良嗜好,如嗜酒嗜烟、无心学习、过度焦虑、思想消沉或不思进取,要耐心细致的教育引导,做好防毒于未然。其次,要注意子女的交友情况,时刻提醒子女远离吸毒人员,一旦发现孩子所交朋友中有吸毒者即令其与之断交。再次,要学会观察识别孩子吸毒的行为特征与心理先兆,及时防范孩子吸毒。发现孩子吸毒要正确对待、正确处理,对未成瘾者,要切断毒源,防止再吸;对已成瘾者,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爱心,积极帮助孩子抵御的诱惑,树立战胜的信心,使其最终摆脱毒魔的纠缠。
3.社会预防
积极开展社区戒毒工作。各街道乡镇人民政府要加大对禁毒工作的投入,根据《禁毒法》的要求成立社区禁毒办公室,明确禁毒工作由党委政府牵头组织,区禁毒委具体组织实施;各街道确定街道办事处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由主任具体负责,成员由综治、司法、民政、劳动保障、公安等部门人员组成;各社区成立社区禁毒工作组,下设若干个禁毒帮扶小组,由社区主任、社区民警、专职禁毒社工、禁毒志愿者、社区医生、戒毒人员家属组成,自上而下组建三级组织,形成“党委政府组织领导、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完整禁毒组织机构工作体系,明确各自的职责,建立健全工作考核机制,用“积分制”细化评估社区禁毒工作考核指标,将责、权、利有机的结合起来。积极开展禁毒宣传及对吸毒人员的帮助教育感化工作,促使吸毒人员戒断毒瘾回归社会。
多管齐下,加大宣传、管理力度。禁毒的关键在于认识的危害,特别是新型的危害。而认识危害的关键在于宣传与教育。刚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二章全面规定了禁毒宣传教育,要求各级人民政府以及工会、青年团、妇联、新闻、文化、广播、电视、教育等单位必须积极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建立和健全各种社会预防机制,切实提高全社会预防的能力、扩大宣传危害的范围。要求各单位、各部门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加强禁毒宣传教育,落实禁毒防范措施。加强对高危人群和重点单位的管理控制,建立高危人群和重点环境的专门预防机制。所谓高危人群指的是容易染上毒瘾的一些特殊人群;重点环境是指那些容易滋生吸毒、贩毒现象的地段和场所,如夜总会、歌舞厅等场所。要提高场所从业人员的识毒、防毒、反毒能力,依法建立娱乐场所防毒巡查制度,严格依法处理场所容留、放纵吸毒违法活动。
堵源截流,遏制蔓延。各级公安机关应加大发现查处和打击犯罪力度。建立健全禁毒情报信息网络,广辟线索来源,加强缉毒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开展网上管控、网上排查、网上研判,切实提高打击犯罪的能力。切实开展“打团伙、摧网络、抓毒枭、缴、追资产”活动,努力遏制的蔓延。
参考文献:
[1]徐州文化市场日趋繁荣服务功能明显改善[BD],,2007-10-22;曹新平主持召开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座谈会[BD],中国徐州网,2009-12-04;文化产业成经济新亮点[N].徐州日报,2009-08-13.
1、效能定义和衡量依据
效能主要指办事的效率和工作的能力。
衡量效能的依据是效率、效果、效益。
2、学校效能建设的目的
效能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运用各种科学的管理手段、管理制度和有效载体,不断提高教职员工的办事效率和工作能力。从学校来讲,就是要达到“三调动”“三提高”“三保证”。
(1)“三调动”
一是调动管理者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是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是教辅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三提高”
一是提高管理者为老师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二是提高老师为学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三是提高学校为家长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3)“三保证”
一是保证党和政府的教育方针、教育政策和教育改革得以贯彻落实
二是保证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三是保证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3、衡量学校效能建设的三个标准
效率、效果、效益是衡量效能的依据。从学校来讲,有三个主要标准。
一是教育教学是否有质量。一所好的学校,应该是“有质量”的学校,但是仅仅是“有质量”是不够的,因为追求质量可以不计较成本。
二是教育教学是否有效能。一所好的学校,还应该是“有效能”的学校,为追求教育教学质量而不惜牺牲师生生活质量的学校不是一所好学校。
三是利益相关方是否满意。
从学校内部来看,一是教师是否满意,二是学生是否满意。
从学校外部来看,一是党和政府部门是否满意,二是评估机构是否满意,三是低一级学校是否满意,四是高一级学校是否满意,五是同一级竞争学校,六是家长是否满意,七是媒体是否满意,八是民间学术团体是否满意。
二、三点做法:
1、高举一面大旗
“让幸福成为教育的不懈追求”这一办学理念是新的领导班子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对教育本质特征的一种全新认识,这不仅是我们的教育理想,也是我们的教育追求。我们将继续高举这面旗帜,努力把*打造成为师生成长的幸福家园,让教育回归到以教育为本、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正确轨道上来。
追求教育的幸福就是追求学生的幸福,就是要让*的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生活、生命、人生的幸福,就是要让*的学生志存高远,心怀天下,会求知、会生活、会做人、会创造,勇敢地放飞希望与梦想。
追求教育的幸福就是追求教师的幸福,就是要让*的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幸福感中获得自己的幸福,就是要让*的教师有教书育人的光荣感、使命感和成就感。
追求教育的幸福就是追求学校的幸福,*的幸福,在于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使家长更加满意、社会更加认可,真正办成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使学校的各种教育活动都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各种制度都能着眼于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种教育资源都能集中到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上来。
让幸福成为教育的不懈追求,这是*人对教育本质特征的一种全新认识,是*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追求目标。
2、实施两大战略
“实施开放战略、精品战略,努力提升办学品位”是新的领导班子提出的奋斗目标。
“开放办学”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以开放求沟通,以沟通求理解,以理解求支持,以支持求发展。只有开放办学,才能最大限度地丰富教育资源,才能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和智慧,才能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才能让我们这所百年名校充满活力与生机。我们将进一步拓展开放办学的层次和途径,加强与国内外、省内外有关高校、科研单位和知名中学的合作与交流,实行优质资源共享,形成学校快速发展的强大合力。20*年以来,我校成功地组织了三届教育教学开放周活动。据不完全统计,三届开放周期间前来参加随班听课、校长报告会、励志成才报告会、新课程改革家长沟通会、家庭教育报告会等活动的家长、兄弟老师、市教研员和其他来宾等各界人士多达3000余人,收到现场观摩活动反馈意见表1500多份。实践表明,*的开放周活动已逐渐成为*市基础教育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育平台和品牌。这些无疑都坚定了*今后将继续举办以教育教学开放周为主要载体的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化的开放活动的决心,也加快了*走开放办学之路的步伐。
实施精品战略就是要以精品为抓手,实行精细化管理,克服粗放型管理下不讲成本、不讲效益、低效劳动的恶性循环,创办全国一流的精品学校。学校特别强调要从小处入手,要把“小事做细,细事做精”,从六个方面抓起,即从要求抓起,从规范程序抓起,从计划抓起,从劳动纪律抓起,从课堂抓起,从考核奖惩抓起。三年多来,我校进一步深化、细化教育教学管理,在分班、排课、听课、自习、考试、常规检查等各个环节实现科学管理、有序管理、有效管理。同时要求全体教师树立并坚定一个信念,这就是:*的学生,人人都是可造就的英才。*百年办学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关爱每一位学生,办好每一个班级,是实现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的保障,是创办全国一流精品学校的基础。
3、做好三件大事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抓住效能建设的关键点
教师是立校之基,是兴校之源,是强校之本,教师队伍建设既是学校建设的永恒主题,也是效能建设的关键环节。我们认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目的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主要是做了三方面的事。
一是为教师专业成长“减负”。从现实情况来看,省级重点中学普遍存在教师工作负担过重的情况,既有显性的负担过重,如工作时间过长,任课班级过多。也有隐性的负担过重,如普遍存在以学生成绩论英雄的情况,周考、月考、联考、高考实行排名。这些做法直接导致了教师普遍存在心理负担过重、职业厌倦感、身心亚健康状态,负担过重导致肤浅,负担过重导致低效。所以,我们一是走精品办学之路,走内涵发展之路,在学生人数上努力做“减法”,在教师人数上努力做“加法”,切实为老师们“松绑”。二是建立多元评价机制,除了高考奖励以外,还设立各种奖励,如论文奖、课题奖、优质课奖、课件奖、教学设计奖、教案奖、校本课优秀教师奖、研究性学习指导奖、优秀班主任奖、优秀备课组奖、优秀教研组奖等,努力促进每一类型教师的专业成长。三是建立教师身心健康保障机制。三年来建立了优秀教师健康休养制度、全体教师每年体检制度、教师健身房和教师心理咨询室等,定期组织教师的登庐山活动和文体活动。
二是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台”。我们提出了“学习是教师最大的福利,发展是教师最大的福利”的理念,积极为老师们创造学习的机会,提供发展的平台,让老师们在学习中工作,在学习中发展,在学习中提高效能,在学习中快速成长。所以,我们一是建立与高校互动交流、学习制度。20*年以来我们与北京师范大学达成了“校本培训基地”协议,成为北师大在*省建立的第一个校本培训基地,学校已经先后选派12批老师前往北师大参加了“中小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同时我们还邀请了北京大学张飞舟教授、南京大学孙为银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清华大学陈琪教授、武汉大学吴树堂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李长安教授、华中理工大学*叔子院士、复旦大学*继教授等学者做客*“濂溪大讲堂”。另外我们还与北师大、华东师大、华中师大等高校联系,鼓励青年教师攻读教育硕士,有关费用学校全额支持。二是建立教师定期到省外名校学习、考察制度。三年来,我们先后派出100多人次到湖北黄冈中学,深圳南头中学,江苏扬州中学、启东中学,河北衡水中学,浙江宁波中学、镇海中学,上海晋元高级中学、建平中学、上海中学,北京人大附中、北京四中,安徽安庆*等全国名校学习、考察。通过听取情况介绍、深入课堂听课、与一线教师对话,全面了解和掌握了全国名校教学、教育、科研、管理等有关情况。三是建立*省重点中学协作体。与*二中、*、*、*、*中学等省内名校建立*省重点中学协作体,实行优质资源共享,形成教育教学合力。协作体内部由各校轮流统一命题,实现联考、联改,并定期举行教学研讨会、高考研讨会、试卷分析会,交流经验,交换信息。四是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借助高中课程改革的东风,*的校本教研活动已经形成了三大类型,即以课例为载体,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教学型教研活动;以课题为载体,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研究型教研活动;以读书为载体,以读书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型教研活动。并且定期开展校内两课活动——骨干教师的示范课、青年教师的汇报课,定期举行课题成果报告会、读书交流会。五是启动了青年教师拜师工程,建立了导师制。为所有新引进的青年教师确定了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的教师作为导师,举行拜师仪式,“师徒”双方签订协议书,要求导师不仅要领教、领研、领才,更要领德。并定期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和青年教师专业技能大赛。
三是为教师专业成长“树标”。教师的专业成长还需要学校明确导向、树立标兵。在一所学校,校长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与哪些老师亲近、与哪些老师疏远,都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专业成长,特别是教师专业精神的培养。近三年来,我们采取各种措施,或是舆论上的引领,或是制度上的导向,通过弘扬正气,树立标兵,典型示范,经验分享,加大了对教师专业精神成长的培养,从而树立了一批“理解教育、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老师,树立了一批“对教育充满宗教般情怀”的老师。所以,我们一是建立教师誓词及其宣誓制度。教师誓词体现了约束、导向和激励三项基本功能,其中约束体现的是教师的基本道德,导向体现的是教师应遵循的道德原则,而激励体现的则是教师的专业道德理想,达到五个“强化”的目的——强化了教师高尚人格的培养,强化了教师良好学识学风的养成,强化了教师全心全意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的意识,强化了师德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强化了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宣誓这一做法已在*市师德师风教育月活动中推广。二是建立特级教师经验分享制度。“特级教师”是国家为了表彰特别优秀的中小学教师而特设的一种既具先进性、又有专业性的称号,特级教师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共有8位特级教师,我们充分利用这一优质资源,定期举办特级教师成长报告会,引领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健康、快速成长。三是奖励、重用和宣传优秀教师。设立“信华教育奖励基金”,每年重奖10位“依法执教、潜心施教、廉洁从教”老师,对从事有尝家教的老师实行一票否决;将一批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老师推荐到学校管理岗位和*市政协委员岗位;与*媒体联合,推出“*名师访谈”栏目,向社会推介一批领军教师。
(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抓住效能建设的中心点
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育教学质量事关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事关学生的未来和家庭的希望,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学校有责任、有义务让更多的学生顺利通过高考进入教育资源更优的好大学深造,力争高考成绩一年更比一年好。所以我们提出了“有效教学,科学迎考”的工作要求,提出了“校兴科研,科研兴*校”的办学思想,提倡老师们“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积极引导老师们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教学、研究学生和研究高考。同时,努力超越高考,以课程改革为主要推手,以课堂为主要阵地,以模拟联合国大会活动、清华大学励志冬令营活动、班创建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等四大特色活动为重要载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抓住效能建设的落脚点
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根本利益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办成“学生喜欢、家长满意、教师幸福、同行认可、政府放心、校园和谐”的知名学校,努力做到让每一位毕业生带着对母校的眷恋,带着对老师的感恩离开*。
三、三点成效:
1、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对一所百年名校而言,仅有高考成绩是不行的,但没有高考成绩则是万万不行的。三年来,*的高考成绩不断创造辉煌,不断刷新记录,不断超越自己,不断给*人民带来新的惊喜。
以高考的制高点为例,三年来,*囊括了*市文理两科状元,获得*市高考最高奖——殷氏奖22人;600分以上人数稳居全省同类重点中学前3位;文科连续三年闯入*省前8名(分别是第8名、第2名和第6名),理科进入全省前60名的占全省10%;录取北大、清华、香港中文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近30人。这些数字坚实地奠定了*在*市遥遥领先、在*省稳居前三的高考地位。
以高考的基本面为例,三年来,*一本、二本上线人数不断攀高。从20*—2009年,一本上线人数由301人,到370人,到470人;二本上线由6*人,到750人,到787人。在报考人数仅千余人的情况下,且不含艺术、体育类考生,一本、二本上线人数之多、比例之高、惠及家庭之众,稳居*省之首。这些数字是*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最好答卷。
三年高考中,*不仅占据了状元、榜眼的制高点,而且不断扩大一本、二本上线人数的基本面,实现了从点到面的大丰收,实现了高考一年更比一年好的奋斗目标。
另外,三年来,*的奥赛成绩也全线飘红,质量不断攀升。从数量上看,奥赛省级赛区获得一等奖的科目20*年只有信息和物理两科,20*年增加到信息、物理和化学三科,2009年五科全面开花;一等奖的数量20*年12个,20*年18个,2009年已有21个收入囊中。从质量上看,20*年4人打入奥赛冬令营,获银牌一枚,20*年2人打入奥赛冬令营,获铜牌两枚,2009年*康同学打入奥赛冬令营并获得金牌,另两名同学获得铜牌。
2、课程改革走在全省最前列
20*年秋季以来,*省进入了新一轮高中课程实验阶段。我们认为,这次课程改革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党和政府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是当前基础教育领域中最大的教育改革。确保课改精神的贯彻落实和课改工作的顺利推进,是当前学校效能建设的重要任务和内容。所以*,高度重视课改,一直把课程改革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中心工作来抓,确立了“抓住课改实质,有效对接高考”的工作思路和成为全省样本学校中的样板学校的工作目标,形成了鲜明的课改特色,取得了初步的课改成效,得到了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高度肯定。2009年9月23日,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经验交流会在*举行,*校长作了题为《扎实推进高中新课改,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大会发言。*是全省唯一作大会发言的学校。*庆厅长在大会总结讲话中,对*的课改思路、课改特色和课改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的课改经验值得全省各地各校学习、借鉴,可以认真总结并研究推广。10月9日,*副省长在*校长的大会发言上作出批示:“*课改思路很好,符合实际。成效显著,值得借鉴。”*副省长的批示,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课改工作的肯定、鞭策和鼓励。10月30—31日,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的课改经验《稳步推进高中新课改,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作为大会书面材料交流。*是*省教育厅推荐的唯一提供交流材料的学校。
这是河池市天峨县教师编写的有效教育实验中关于学习方式训练的约定操口诀。口诀把学习方式训练中的约定要求童谣化,朗朗上口,通俗生动,非常便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天峨县地处我区丘陵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这里群峰林立,山高路险,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都十分滞后。2010年10月,天峨县成为我区开展有效教育的12个实验县(市、区)之一。启动,有效教育实验后,天峨县紧锣密鼓地开展基层调研,然后进行教师培训。他们结合自身特点,有选择地开展培训,重点是学习方式训练和要素组合课型实践,并组建了实验教师学习方式训练目标导向性团队。有效教育如同闪电,在天峨县校园上空凌厉闪亮。
天峨县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区开展有效教育实验的真实情况。尽管全区开展有效教育实验才一年多,但却像一颗石子砸破平静的湖面,有效教育迅速打破了广西原先受困于传统教育的窘境,给那些在传统教育困境中苦苦挣扎的教师们以醍醐灌顶般的启示,他们得以迅速更新教育理念,迅速掌握科学方法:教学变得有法可依,课堂变得有序可循;学生变得积极向学,创造性思维能力日益凸显。于是,那些原本不敢想像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出现了,原先苦苦追求却总是不如人意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了。
有效教育,在八桂校园日渐显现出非比寻常的魅力。
第一个吃螃蟹的玉州区
一
2001年,玉林市玉州区在广西率先成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首批实验区之一。在经历了课改之初的兴奋之后,教师们心中浮现出越来越多的困惑。课改的理念深入人心,但是由于缺乏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方法,原有的教学方式被否定之后,并没有新的方式来承担新课改的推进工作,在实践和操作层面上,师生们一时间无所适从。面对如此窘境,玉州区教育局多次派出考察队伍,到各地寻找脱困良方。
2003年12月,玉州区派出的考察团队在云南昆明聆听了有效教育创始人孟照彬教授的报告,觉得他所倡导的“三性”(知识性、个性、创造性)与课改倡导的“三维目标”很相似,“三动”(主动、互动、能动)与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有异曲同工之妙。更为可贵的是,有效教育具备了立意很高的教育思想体系,且有实践性很强的独特的操作系统。玉州区教育局听取了考察报告后,马上邀请孟照彬教授前来讲学。2004年3月,孟照彬教授连续五天在玉州区讲学,并亲自上示范课。经过认真听课和反复研究论证,玉州区教育局最终作出了大胆决策,引进有效教育实验,改革课堂教学,努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玉州区的教育教学质量。
实验之初,玉州区就精心策划,构建了颇具特色而又切实可行的“两条腿走路”的梯度管理方式。一是“自上而下”管理,即由玉州区的党委、政府直接领导,教育局牵头组织管理,教研室指导服务研究,实验学校参与,拓展三位一体的教育科研实验管理模式;二是“自下而上”管理,即由各实验学校教师自觉自发地钻研尝试,接着由各教师所在实验学校的单元组组织研讨改进,再由实验学校进行指导完善,最后邀请区级指导力量检验评估。两种管理方式同时进行,上下联动,有力地推动了有效教育实验的顺利进行。
为了强化骨干教师的培训,玉州区创建了“毓秀班”教师培训方式。这是一个固定的培训班,成员来自不同学科、不同学段和不同学校的教师,涵盖了城乡中小学。目的是通过一定的培训模式培训骨干教师,再以此为滚轴,带动全区教师积极参与实验,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提高和均衡发展。对这个班的培训,主要通过对有效教育理论及操作体系的强化训练,培养能现场备课、上课、评课的“快速反应部队”。随着培训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脱颖而出,部分教师已经成为培训者转而进行专项培训,形成了素质优秀能力突出的培训团队。
有效教育的学习方式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方式,那就是团队。玉州区将学生团队延伸到教师和学校之间。教师通过单元组开展实验活动,实现以强带弱、以快带慢,学校通过教师团队来组织校本教研活动已成为常态,校与校之间通过校际团队实现校与校之间的协作与互助。为了实现校际协作,玉州区专门召开校长会议,根据子课题研究的相似性和自愿原则,以强弱结合、城乡联动等方式组建了13个校际团队和6个城乡联队,加强了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互动,最近还出现了初中和小学的跨学段联动。校际团队激活了校与校之间的互动与互助,这是实现区域性发展的好途径,有利于真正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玉州区通过几年来的有效教育实验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全员培训,后续跟踪,持续指导”。仅仅依靠核心专家团队的几次培训是不可能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的,为了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掌握和在课堂上真正熟练地运用有效教育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方式,玉州区教研室进行了持续不断的入校指导和跟班听课,同时举行了60多次不同层次的培训。除了邀请孟照彬教授及有效教育总部的咨询培训专家对城区实验指导组和实验教师进行系统培训以外,他们以城区培训指导力量为主,对实验骨干教师、镇(街道)辅导员进行二级培训;还以各实验校、中心校的骨干教师和辅导员为主,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此外,还有由教研室组织对各科教师进行的分学科全员培训,对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分别进行的专业指导培训等。通过持续跟踪和各层面的培训,全员参与有效教育实验,教师们较好地掌握了有效教育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二
城北初中,是玉州区一所边远的、因招生困难而差点被除名的学校。玉州区引进有效教育以后,该校整体进入实验,很快扭转了颓势,课堂变得灵活生动,学生进步明显,中考也取得了出色的成绩,赢得了家长日益高涨的赞誉声。
像城北初中这样发生喜人变化的学校在玉州区还有很多。而通过有效教育实验,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更是得到了明显提升,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教师们的胆量变大了。以前每有出课的任务,教师一般都会推辞,特别是农村学校。现在不同了,教师们对公开课、比赛课、展示课的态度从不敢上课到想上课,再到争着上课,少了胆怯与退缩,多了自信与踊跃。
通过几年的摸索,玉州区形成了“教科训”一体化的教研体系:以专家为引领、课堂为重点、活动为载体、课例为导引、团队为组织、训练为主线,强调参与和体验,讲、评、研、训相结合,培训、课例、研讨一体化推进。有效教育实验因此得以全面深入地推进,并在城乡学校得到均衡发展。目前,玉州区共有
3000多名教师不同程度地参与了有效教育实验,占全城区在职教师的70%以上,其中500多名教师经过自愿申请,学校推荐,城区课题研究组、教研室、教育局考核、审批等程序,成为了玉州区区级实验的骨干教师,111名教师成为“四会”(会上课、会评课、会辅导、会写作)培养对象,30多名教师成为专家型教师的培养对象。
通过实践有效教育,玉州区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逐渐成为他们的良好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中考成绩在玉林市居于领先地位。与此同时,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了,思维开阔了,综合素质提高了,以往那种无法抑制的厌学情绪现在大大减少,初中辍学率逐年下降:2006年为2.1%,2007年为1.68%,2008年为1.45%,2009年为1%,2010年为1%,2011年为0.8%。
2011年11月15日,第二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奖颁奖典礼暨中国教育创新论坛”在北京举行,玉林市玉州区“实施有效教育、打造毓秀工程”获第二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奖。
有效教育呈燎原之势
玉林市玉州区有效教育实验的成功,在广西各地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各地教育部门纷纷派出队伍,前往考察学习,很快就在各地开始实验。2010年10月,在柳州市召开的全区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启动大会上,自治区教育厅决定在12个县(市、区)开展有效教育试点。有效教育在广西的实验从此进入了新的阶段,呈现出多地推进、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
一
在广西的工业重镇柳州市的柳南区,由于历史及地域的原因,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占生源总数的50%左右,这些学生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行为习惯较差,老师们教起来比较头疼。尽管中小学课改已经进行了多年,但柳南区的课堂教学效率仍然不高、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课堂上依然存在“满堂灌”“一言堂”等现象。柳南区迫切需要一个新型的、实用的、适合其教育现状的教育理论来激活、改变现状。玉林市玉州区的成功深深吸引了他们,经过认真的考察学习,柳南区于2009年7月引进了有效教育实验。
2010年3月,孟教授有效教育柳南区培训班在柳南区绿化大楼隆重拉开了帷幕,城区300名骨干教师参加了有效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的第一次培训。孟教授分别通过讲座、情境互换、团队合作、课例点评等方式就有效教育备课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等卖用性强的理论系统和操作系统进行了培训。老师们在孟教授的引领下,初步掌握了要素组合、平台互动等课型方式,经典性评价等评价方式,单元组、团队等学习方式,以及图文结构式备课方式等内容。
为了使实验扎实进行、有效推进,柳南区教研室制定了实验计划和推进方案,成立了组织课题开展、提供经费保障和政策支持的领导小组,建立了负责课题开展的专业技术和操作指导小组,成立了能够进行有效教育的讲课、培训和评课等工作的专家小组,有计划、有步骤、分重点、分类指导开展实施工作。2010年3月开始,柳南区的50所中小学全部启动实施有效教育课改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柳南区各学校结合自身特点,创新培训方式?拓展培训途径,创造性地开展教研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了学校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
柳南区实验小学按照柳南区有效教育项目实施方案,从自身实际出发,在中心课题“构筑以‘美的教育’为载体的新文化体系的实践研究”的统领下,确立了“有效教育”这一分支课题的研究。该分支课题以有效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对若干个课堂教学亮点进行分析、解剖、反思,找准“课堂有效教学”的最佳突破口,逐渐提炼出一套利于教师专业成长、学生终身发展的“十二字教学法”(精讲点拨、巧问质疑、有效反馈),给学校教育教学面貌带来了可喜变化。
柳州市和平路小学针对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言之无物,言之无序,言无个性”的现象,尝试将“要素组合方式”运用于作文教学之中,对以往习作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在选材构思和具体表达这两大习作教学环节上有了新的突破,解决了学生言之无物、言之无序、言无个性的难题,引导学生写出生活化、具体化、个性化的作文,实现了习作教学的“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通过参加培训,大胆实践,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教研能力明显提高了,不少教师在城区有效教育赛教课上获得佳绩,甚至在自治区和全国的赛教课上也获得殊荣,教风学风、学生的学习成绩与综合素质也都有了可喜的变化。柳南区实验小学就先后有李欣欣获全国“创造自己的高效教学经验”研讨会优质课比赛特等奖,刘薇获全国语文阅读教学大赛一等奖,龙菲获全国中南九省数学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罗千雅获自治区数学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柳州市第十七中学特意把8位实验教师在一年来参与实验的班级的成绩进行了前后对比,做了一个成绩的对比分析表,发现自从进行了有效教育项目实验后,各班成绩均有所提高。
柳州市的边远山区县三江侗族自治县,2009年7月开始引进有效教育实验。该县对教师分三个层次进行培训,第一层次是指导教师培训者培训(161人),由孟照彬教授团队进行培训,操作层次要达到“中国标准”。第二层次是愿意参加有效教育实验活动的年轻骨干教师(460人),由县级技术指导团从进行“有效教育实验新基本功、普及标准”基本内容培训。第三个层次是除第一、二层次以外的余下所有中小学教师,采取“送培训下乡”的形式进行新基本功培训,让所有小学教师了解新基本功内容,为进一步推广有效教育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通过有效教育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三江的实验教师课堂调控能力有了质的变化,课堂上自觉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综合素质明显提升。2011年中考,三江民族实验学校的A+人数_占全县A+人数的74%。该校初19班是一个有效教育实验班,班主任让学生们用有效教育的管理方式来管理班级,取得了显著效果。老师外出开会的时候,班上由科代表上课,没有老师的课堂秩序仍然很好,有的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有的表达呈现、班上交流,老师回到学校就可以直接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
广西首府南宁市兴宁区,2010年3月启动有效教育实验,城区19所公办中小学参与了实验研究;2010年9月,有效教育实验在城区全面铺开,全城区所有26所中小学校都参加了有效教育实验,其中参与人数大约60%,大部分学校主要以实验班的形式推进。
“开展小课题研究、提高实验品位”是兴宁区开展有效教育实验的创新性举措。针对有效教育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兴宁区别开生面地开展“短、频、快”的小课题研究,为期一年。目前,城区已经立项成立了95个小课题。实验学校
的一线教师积极行动,主动参与,迅速组成3--5人的小课题研究小组,解决实验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这种课题研究是基于教师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学习材料是自己选择的,因此学习所得理解深刻,又能灵活地运用,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兴宁区还大力举办校长论坛与教师论坛,为实验创设互动交流平台:2010年5月启动了“校长论坛”,2011年5月启动了“教师论坛”,这是分属于校长和教师的两个经常性的交流互动平台。依托校,长论坛和教师论坛,校长和教师围绕有效教育的疑难问题,积极进行探索,效果相当明显。2011年10月9日举办的第二期“教师论坛”,分3个论题进行论述,即“哲学方式课型的探讨”“平台互动课型的探讨”“流程性评价的探讨”,每个论题分别由两所学校教师进行主题发言,每个论题的主题发言结束后接着进行的是自由、互动式发言。每一个论题的讨论气氛都非常热烈,参加活动的各中小学教师都能够根据有效教育的理论论题以及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谈看法。通过论坛活动,教师们的教育理念与课堂实践行为得以转变,对有效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提高了教师们的思辩、感悟能办,促进了教师们的专业成长。
在南宁市郊的横县,“以赛促改”是、他们推进有效教育实验的一个重要举措。2011年3月23至25日,该县有效教育“微型课+小课”评比活动在横县二高、横县一中、横县龙池小学成功举办。赛课以落实5项基础学习方式为核心,要求选手在30分钟内完成“微型课+小课”的课堂教学任务。一批选手在比赛中脱颖而出,他们熟练地掌握、运用有效教育的5项基础学习方式,将之最大化地、有效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有效教育的课堂魅力。
随着实验的推进,横县各实验学校确立了“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层层推进”的工作方法,对典型教师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他们出经验、出成果,为全体实验教师提供借鉴和帮助。目前,六景一中等几所学校已经开始把实验教师覆盖到七八年级的全体教师,通过“以点带面”的方法全方位铺开实验工作。经过近一年的实验,横县实验教师的课堂发生了很大变化,由过去只重视老师“导”变得更关注学生的“学”了,课堂活了起来,学生动了起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为提高,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正在逐步养成。
三
在推进有效教育实验的过程中,广西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和特点,因地制宜,各出绝招,把有效教育实验开展得有声有色、异彩纷呈。
玉林北流市把有效教育项目推进与打造幸福教育紧密结合
在2011年年初召开的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北流市正式提出了“打造幸福教育城”的教育战略目标:让教师有职业的幸福感,让学生有成长的快乐感,让家长有对教育的满意感。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尤其是如何让教师和学生从单一、沉闷、无效的课堂中走出来,是在打造幸福教育工程中要考虑和解决的关键问题。半年的实践证明,有效教育进入学校和课堂实践,能更好地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更好地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这正是北流市提出的“打造幸福教育,首先要让教师教得开心,学生学得快乐”所需要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为此,在北流市2011年召开的教育工作会议、教育系统德育工作会议、中小学教学工作等重要会议上,教育局都强调要大力推进有效教育,广大实验教师要认真掌握有效教育理论和操作方法,要积极实践,大胆创新,努力打造和谐课堂、快乐课堂、高效课堂,实现打造幸福教育城的目标。
实验启动后,北流市成立了业务指导小组,实行分组指导与挂点指导、专题辅导与活动推进相结合的措施,进行积极高效的培训。城区实验学校主动与农村实验学校结对、联盟,通过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备课、座谈,以及网上交流等渠道,并让特级教师工作坊与实验学校共同组织开展活动,形成了团队合作、互相促进的良好态势。与此同时,北流市还坚持出版每月一期的《北流EEPO实验工作通讯》,在该市的教育信息网上开辟研究网页,及时传递研究信息,交流实践经验、推广研究成果,从而使实验工作得以扎实高效地推进。
崇左凭祥市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实验教师队伍的快速成长
启动实验近一年来,凭祥市扎实开展工作。一是在学校内组建实验教师团队,全市一共组建了22个教师团队,在学校和校际之间进行团队说课、上课和评课,营造课改氛围,构建和谐环境。二是加强学习方式的训练,并采取以点带面的方法,进行普及和巩固。三是以活动为载体,举行全市有效教育优秀教案比赛,让教师们重视掌握新型的备课方式,真正把改革落在教学上。四是听汇报课。要求教师学习回来后都要上一节汇报课,教研室团队和学校团队进行评课,从而促进实验教师的进步。为了培养骨干力量,该市从各实验学校选拔一批积极改革的教师加以重点培养,使之成为本土专家,以点带面,加快实验教师的成长。
在近一年的实验中,凭祥市的实验教师积极参与、热情高涨,对实验充满着信心,不但由“要我实验”转变为“我要实验”,而且一批立足课堂又能够指导实践活动的本地专家正在成长起来。
防城港市港口区大中小三层联动推进实验
针对地域小、学校少、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自身实际,防城港市港口区制定了集“习、研、训、行”为一体,以大中小三层点线面结合,以大专院校理论指导带动中小学教学实践的工作思路,并且以此形成了自己的实验特色,稳步推进实验,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掌握学习方式、板块结构式备课的教师已达50%,勇于发言、善于倾听、合作学习的习惯在学生中逐步养成。
更为可贵的是,港口区成立了教学改革“启航”实验班,从而创造了一种学员加教员的全新培训模式。在这个班上,60多名学员主动参与、乐于参与、积极参与,“快乐学习,有效学习”,形成了一支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勇于实践的实验先锋队。启航班学员基本能掌握学习方式中的5项基础,备课方式中的图文结构式+模块结构式,评价方式中的单要素评价、经典性评价,课型方式中的要素组合方式、平台方式等新基本功形态。在他们的课堂上,昔日“听话”的学生变成了“说话”的学生,“众星拱月”的课堂变成了“群星璀灿”的课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启发、互相点拨形成的立体思维网络,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和希望,课堂真的“活”起来了。
来宾市忻城县结合“聊课”模式创课改特色
有效教育实验启动后,来宾市忻城县努力抓好4个环节(学习、研究、训练、行动)的工作,以促进实验推进。与此同时,该县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充分发挥特级教师黄爱文“春华秋实”工作坊的作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黄爱文以有效教育实验为契机,结合农村有效教育现状,创建了农村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研究机制,自创“聊课”教学模式。该模式变课堂教学为社会生活化教学,由小课堂
变为大课堂,一切教学都以“聊”来完成,不同年级有不同的聊法,随着知识的深入而深聊。“聊课”模式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感受,促进了有效教育的顺利开展。
目前,忻城县参加有效教育实验的教师积极性大为提高,已由原来的75人发展到现在的200多人,从原来的语、数、英3科发展到品德、美术、音乐等多个学科;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在实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此外,来宾市的象州县、崇左市天等县等试点县的实验工作也扎实开展,成绩不俗。象州县开展实验以来,县教研室坚持把下实验学校、进课堂、深入实际调研、指导实验工作作为教研工作开展的着力点,确立了“教研员一实验学校一学科带头人”的教研工作网络,从现场指导、理论指导、信息资料指导三个方面来加强工作。天等县实验学校首先结合自身特点,以学习方式训练为重点,认真组织开展实验,然后在实验学校普遍开展实验的基础上实施全县“县校联动,评估达标”推进活动。通过近一年的实验,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初步形成了自主参与、合作学习、交流探究的良好习惯和行为能力,
群雁高飞靠头雁
有效教育实验在广西能够迅速铺开、顺利开展、快速见效,除了广大的教研员、中小学校长和一线教师,甚至包括中小学生的努力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成功因素,那就是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和积极推动。
在玉林市玉州区,自2004年引进有效教育以来,历届党政领导就十分重视和支持实验,并在资金上大力倾斜、舍得投人;教育局历任的4位局长,更是对有效教育实验满腔热情,始终如一地固守,坚定不移地进行着接力长跑,从而坚定了玉州区实践有效教育的决心与信心,明晰了玉州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与思路。
在柳州市柳南区,2009年12月28日至30日,区委副书记韦永文,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区长韦寒带领由教研员、部分中小学校长一行28人组成的考察团,到玉林市玉州区参加“全国初中新型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等系列展示与讲评活动”。在玉林,韦副书记和韦副区长全程参与了此次学习活动,观摩了玉林市多所学校教师运用有效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上的展示课,聆听孟教授、玉林市玉州区教师运用有效教育的评价方式对展示课作的现场评课,并到玉林市三中与老师们座谈,进一步了解了“有效教育”的理念、方法及发展趋势。
在南宁市兴宁区,成立了由兴宁区区长高虹担任组长、兴宁区分管教育的副书记、副区长黄平担任副组长,由财政局局长韦浩、人事局局长关建敏以及教育局党委书记马香玲、教育局局长李凌等各部门主要领导组成的领导小组,统一协调管理,提供经费保障和政策支持。教育局局长李凌经常深入现场,和二线教师一起参加培训,并亲自执教,身体力行参与有效教育实验。
在崇左凭祥市,由市委副书记、副市长邹勇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市、局领导亲自参加各种培训活动。以下三组纪事可见党政领导对实验的重视:
2010年10月23日至25日,由市委副书记邹勇带队,教育局局长郑锦、副局长蓝文辉和10所实验学校校长共15人参加在柳州市举行的全区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启动大会;
2010年11月8日至10日,由教育局局长郑锦带队,副局长蓝文辉和10所实验学校校长共13人参加在玉林市举行的全区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试点工作专项培训会;
2010年11月11日,市委副书记邹勇、教育局局长郑锦参加该市召开的全区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试点县(市、区)第一期项目培训凭祥培训班启动会,并在会上作动员讲话。
有效教育实验的实施,也得到了自治区党政领导和自治区教育厅的关注与重视。他们或亲自参与研究方案,或亲临大会讲话,或到试点县(市、区)鼓劲,有力地促进了实验的开展。
2011年11月8日至9日上午,自治区副主席李康到玉林市玉州区开展专题调研。她走进实验一小、城北初中的课堂认真听课,召开座谈会与教师们亲切交流,对玉州区推行有效教育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她强调,玉州区要坚持教育教学改革方向,要对“有效教育玉州模式”进行系统的总结、整理、归纳,并逐步完善;要统筹兼顾,整合资源,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建立建全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在广西范围内积极稳妥地扩大试点面。
自治区教育厅的领导一直高度关注有效教育实验,他们深入调研,科学规划,悉心指导,有力保证了课改实验的顺利实施。自治区高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高枫多次深入试点县(市、区)考察实验情况。他在柳州市召开的全区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启动大会上作动员讲话,在玉林市召开的专题调研座谈会上亲自主持会议,积极鼓励开展有效教育实验。
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白志繁经常率队到玉州区等试点县(市、区)调研。孟照彬教授每次来到南宁市,白副厅长知道消息后都会主动和他联系见面,和他探讨课改问题、交流意见。
在有效教育的实验过程中,自治区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覃艳娟更是成了一个大忙人。她经常带队到一线调研了解情况,时常加班研究问题、给各地把脉。2009年12月28日,她到玉林市玉州区参加“全国初中新型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等系列展示与讲评活动”,当晚她搭便车赶回南宁市参加厅里的重要会议,开完会后又马不停蹄地乘大巴赶到玉林市参加活动,认认真真地跟踪考察了整个活动。
在玉林市,各级党政领导都把有效教育实验放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上,市委书记金湘军、市长韩元利每年都要抽时间到学校与师生深入交谈,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市长满昌学,市教育局局长梁伟雄、副局长蒋以超经常深入玉州区调研实验开展情况,指导实验活动。玉州区的党政领导更是把很大一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实验上,时常过问实验进展情况,常常到中小学校检查、指导实验工作,从而使课改得以扎实、快速地推进。
有效教育实验得到了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的高度肯定,在2011年11月28日于玉州区召开的全国有效教育广西改革试点成果展示汇报现场会上,他对记者这样评价实验:“有效教育能够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想、智慧,能有效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也能提高教师的积极性,能很好地消除教师的倦怠心理……有效教育之所以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关键就是抓住了‘有效’两个字。前苏联过去有一个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理念,但在中国没有真正很好地落实,现在孟照彬教授把其进行细化、规范化,然后运用到实践中,具有很强的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