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冬天取暖

冬天取暖

时间:2023-05-29 17:49: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冬天取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专家预测,未来电暖器市场会出现并喷行情,而目前国内电暖器市场油汀式、电热丝式、石英式为主打产品,而这些传统电暖器因耗电量大而不敢实现长期开机,有的传统电热器形同虚设。

因此,节能、健康、绿色、环保的远红外节能电暖画应运而生,碳纤维远红外节能电暖画是目前国内乃至世界上最经济,最省钱的电取暖换代产品,本产品颠覆传统取暖方式,倡导绿色环保、高效节能、安全方便、舒适健康的采暖新理念,系电取暖可欣赏,是传统电暖器使用费的50%,每天只需几元钱,使用寿命长达30-50年。

碳纤维远红外电暖画自投放市场以来得到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实践证明碳纤维远红外电暖画相比于其他电采暖产品具有如下几方面的显著优势:

一、节能

碳纤维远红外电暖画的电热转换率达98%以上,比金属发热体节电50%以上,省电节能。“小太阳”需要1500W-2000W功率,使用碳纤维远红外电暖画900W-1150W就能达到同样采暖效果;

“小太阳”距离太远或者光照不到的区域采暖效果很差,碳纤维远红外电暖画能使整个房间均衡升温;“小太阳”开机全功率运行,碳纤维远红外电暖画每天只需运行几个小时,与市场上石英式、油汀式、电热丝式等电暖器相比,节电高达50%以上。

二、环保

碳纤维远红外电暖画使用中无“小太阳”光照污染问题,无空调或者热风机噪音、扬尘问题。

三、升温快

本产品升温速度极陕,通电3秒钟即热,3分钟可达60℃-80℃的额定表面温度,且散热均匀、使您居室如春天般温暖。

四、寿命长

本产品3年保换,终生免维护。使用寿命30年以上的优点是其他电采暖产品无法比拟的。

五、理疗保健

碳纤维远红外电暖画能发出4-18um红外线光波辐射,具有十分强烈的渗透力,能够渗透皮下4-5mm,与人体发出的红外线处于同一波段范围,极易被人体吸收,从内部温暖身体,给予生物细胞活力。“暖”效应明显。因此,对人体起到远红外保健和辐射理疗作用,促进新陈代谢,且无异味无污染。本产品不仅是高效节能的电暖器,也是一台非常理想的频谱理疗仪。

六、鉴赏

碳纤维远红外电暖画均为各种名画再现,在起到采暖作用的同时,还可做为调节心情之用。劳累之余,欣赏品味一番即可心旷神怡。该产品在寒暖的冬季,给您带来无比的温暖、方便和实惠,不必再为煤炭价格的上涨和劈柴、生炉子、搬煤倒灰而烦恼。是当今最新型的绿色环保节能电暖产品,成为了当今乃至未来电采暖领域的主流供暖产品。同时也为有识之士提供了巨大商机。

1、农村市场巨大

新农村的建设使农家远离了土炕取暖,煤炭价格的成倍上涨,使土暖气取暖的费用不堪重负;新型电暖画的诞生正好满足了农村这个巨大的市场需求。每家以5幅安装计算,一个300家的小村就是1500组的需求量。

2、店面商铺

县城、乡镇的店铺,一般都没有集中供暖,使用一般电暖器费用高,生炉子不安全不卫生,碳纤维电暖画是最佳的选择。

3、楼区

秋冬和冬夏的过度阶段,暖气停了,但天气依然很冷;买上一幅电暖画,即可阶段性供暖,又可闲暇之余欣赏。

第2篇

取暖贴是当今国际上取暖御寒热敷理疗的时尚产品,是抗御风寒、保健热敷的最佳首选产品。该产品为片状贴剂,由原材料、明胶层、无纺布袋三部分组成,其原理是原材料在空气中发生氧化反应,同时向外释放热量。无纺布的特点是均匀不漏,透气性好;明胶层选用国外特有的优质压敏胶,粘贴牢固,决不污染任何衣物。

本产品是真空包装,利用微孔透氧技术,自打开真空包装开始,产品就自行氧化产生热量。温度慢慢上升并向外释放,温暖全身,取暖贴温度在40℃-50℃之间,在10-18小时内不断释放热量。本产品使用原料为铁粉、活性碳、盐等,属于一次性消费品。

使用方法:

本产品分迷你型、粘贴型、携带型和暖足型四种:

1.迷你型:产品较小,使用时打开外包装不需揉搓,直接放入衣袋等衣物里取暖,温度保持8小时左右;

2.粘贴型:规格大于迷你型,适用于膝、肩、腹等。撕开外袋,取出内袋,不需揉搓,还要将剥离纸撕掉,贴在内衣外层,使用完后,从衣服上轻轻撕下即可,温度保持12小时左右;

3.携带型:与粘贴型同样大小,而用法与迷你型相同,温度保持18小时左右用型:是暖脚的佳品,使用时打开外包装放在袜子底部即可,温度保持6小时左右。注意取暖帖都不要直接贴在皮肤,以防低温烫伤。

功能与特点:

年老体弱抗御风寒能力较差的人群:冬季经常外出和长期在外工作的人群;摩托车驾驶员;自由市场的个体商户:冬季为凸显体型穿着单薄的爱美人士;伤病需要热敷的患者;经期和刚产后的女性:旅游、登山、及垂钓爱好者等。

本产品无毒性,舒筋活血,有很好的保暖作用。对风湿、类风湿、关节炎、颈椎炎、肩周炎、腰腿疼痛、女性痛经等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寒冷时,对外出、户外运动、户外作业者有很好的防冻驱寒作用。

经营方法:

取暖帖取暖效果佳,使用方便,适合人群广,经济实惠。超市小店小摊均可搭配经营,作为衣物的促销小礼品也可。另外注意,因产品属于一次性消费品,适宜在闹区学校等人流量大、消费能力中上层的区域经营。

第3篇

古代的冬天来得特别早,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说“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旧历八月塞外已经是满天飞雪了。古代的冬天雪特“给力”,李白说“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轩辕台相传为黄帝擒蚩尤之处,这样的地方也禁不住大雪的肆虐,估计只有美国灾难片《后天》中的大雪可以与之PK了。

这样漫长而寒冷的冬天,古人是怎样御寒呢?

官宦人家在冬天多是烧柴炭取暖,古代的皇宫里设有惜薪司,这个机构负责皇宫内的柴炭供应,主事的官员级别虽不高,但权力却不小,甚至可以直接向皇帝御前奏事。柴炭这东西放在现在属于不清洁能源,但在古代可是精贵东西,来之不易。我们都知道《卖炭翁》中那位卖炭的老人“伐薪烧炭南山中”,终日劳作弄得“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可这千余斤碳却被宫廷里的人用“半匹红绡一丈绫”强买回去,着实让人唏嘘不已。据说清代乾隆年间,宫内的碳供应量是有标准的,不能滥用,即使皇帝的女儿每日也只能用三十斤碳取暖。有钱人家可以用乌黑发亮、燃烧持久的碳取暖,穷苦老百姓家大多只能用稻草、秸秆取暖,还有人用牛粪取暖,牛粪虽然能烧着,但取暖的人必须忍受一股难闻的气味。古人中也有“环保主义者”,他们习惯同牲畜睡在一起,借助牲畜的热量取暖。

古人在冬天御寒衣服是必不可少的。裘是有钱人的冬装,裘即毛向外的皮衣,用以做裘的皮毛很多,如狐、犬、羊、鹿、貂、兔等,其中狐裘和貂裘最为珍贵,属于奢侈品,为达官贵族所穿,鹿裘、羊裘则品质略逊一筹,但也非普通百姓能享用的,穿得起的至少算是当时的中产阶级了。古人认为狐腋下之皮毛最为轻暖,因此用其做成的狐白裘非常珍贵,《晏子春秋》中记录了“景公赐晏子狐白之裘,其资千金”。古代老百姓冬天大多是靠穿“褐”来御寒,褐是一种衣服的料子,属于麻制品,限于当时的工艺水平,用褐做的衣服既不能很好地保暖又不美观,恐怕连现在的麻袋片都赶不上。陶渊明在他的自传《五柳先生传》里说其“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短褐”就是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即使这样的衣服还有洞和补丁,真难以想象此种衣服怎样御寒?

从古代百姓口里流传下来的《九九歌》“一九二九,缩脚缩手;三九四九,冻死猪狗;五九六九,沿河插柳;七九八九,摇脚摆手;九九八十一,老农田中犁。”原来古代老百姓的冬天不好过,只能从冬至那天开始,以九天作为一个单元,一九、二九地数着指头,把冬天一天天地数过去。

余 平

第4篇

在古代,冬天虽没有集中供暖的体系,但这并不代表没有暖气。在秦汉时期,可以调节室内温度的房间便已出现,时称“温调房”。当时,一般贵族家庭都有这样的房间,皇室当然更不例外。皇家的“温调房”空间更大更高级,被称为“温调殿”。除此之外,西汉皇宫还建有可降温的“清凉殿”,供夏天使用。

在没有电能和燃气的情况下,古人常用木柴和煤炭等原始燃料作为供热的能源。作为世界上最早发现煤炭,并利用煤炭生火做饭、取暖的国家,中国自唐朝以来便出现了皇室利用“进口煤炭”取暖的记录。除了皇室,古代贵族在取暖的问题上也颇为讲究。唐玄宗李隆基的宰相、宠妃杨玉环的堂兄杨国忠家,冬天取暖用的炭便非同一般,用蜂蜜将炭屑捏塑成双凤形,烧炉时用精贵的白檀木铺在炉底,一尘不染。

尽管,供暖在古代并未走入寻常百姓家,但当时却有了类似于今天供暖部门的机构。明代叫“惜薪司”,专管宫中所用柴、炭及二十四衙门、山陵等处内官用柴炭的供应。清代更名为“营造处”,内设“薪库”,专门负责储运宫中所用的木柴、煤炭的采购、发放,人员也有“炭军”、“煤军”之分。

变的是取暖的方式,不变的则是供暖费上传承的补贴。宋代宰相可享薪炭200秤,清代皇后可享取暖木炭110斤。到了明代,则将这种月俸补贴改为“柴薪银”,折成现金发放,烤火费的含义也随之明确。到清乾隆期间,取暖物资每日发放,其标准也是因人而异:皇太后120斤、皇后110斤、皇贵妃90斤、贵妃75斤、公主30斤、皇子20斤、皇孙10斤。

[财经阅读]

《政府与市场之间》

作者:陈元 著

定价:48.00元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10月

《政府与市场之间》以金融学家、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陈元的自述为主,全面记录陈元及国家开发银行创造性地运用开发性金融理论,为民生、国家发展解决问题的实践实录。书中首次披露了众多重大投资决策出台的过程,从金融的角度解读了彼时国内政策和国际局势;是中国近十几年金融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缩影。

《王石说:我的成功是别人不再需要我》

作者:王石 口述 时代纪录 整理定价:58.00元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第5篇

祖先们的御寒手段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冬天日常生活,诗中的饮酒、火炉都是唐朝百姓常用的御寒手段。

其实,早在远古时期,人类的祖先就开始采用各种手段来应对严寒的屡次来袭了。他们相互依偎,来回奔跑,将树叶、兽皮围在身上,以此来维持体温。北京猿人开始用火取暖,他们管理火堆,保护火种,使大家能够借助外部的温度取暖。宋朝时期,百姓开始大面积种植棉花,人们从此摆脱了保暖性奇差的丝、麻、葛等衣料,也让人类的御寒手段有了质的飞跃。

伴随着火、棉花这些新生事物的诞生,一大批御寒主力军也相继出现了。比如,起源于春秋时期楚国的手炉,形如香瓜大小,把燃炭放入铜制镂空内胆中,外覆金属罩子,利用两层金属间的空气传播热量,使得炉火既不烫手,也不易熄灭。而北方少数民族则更钟情于火炕,女真人的居室中必有火炕,苏武被困匈奴牧羊19年,也正是靠火炕熬过了塞北苦寒的冬天。

而且,古人从药石和植物中也找到了御寒手段。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气温极低,治疗伤寒的药方――五石散被流传开来,人们服用之后会全身发热以达到驱寒的效果(当然,五石散并不是什么好东西,副作用也非常明显)。作为川菜中必不可少的调料,花椒可以祛除湿气,人们将其捣碎涂抹于墙壁上,能够形成良好的保温层,西汉时期长安城里的“椒房殿”正是由此而得名。

世界各地的取暖方式

又是一年雪花飘,此时,《南山南》能代表很多人的心声:“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这就是北方小伙伴对南方没有暖气片的裸地嘲笑!

提到暖气片,我们不得不感谢一位名叫弗兰茨?桑加利的俄国人:他花费重金将当时最先进的熔铸铁技术带回国,并为沙皇设计了一套利用热水供暖的系统,这便是暖气片的前身。发明家们总是有着一定的默契,美国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莱特先生在19世纪30年明了一套地暖系统,让热水流埋于地下的管道,通过热传导使整个地面升温,进而令室内变得温暖。到20世纪末期,德国已有41%的住宅选择了地暖供热,瑞士为48%,加拿大为65%,韩国则为85%。

取暖方式多种多样,大家各出奇招来应对寒冷的天气。奥地利能源匮乏,政府鼓励人们安装太阳能供热供暖设备,不仅减少了对进口能源的依赖,也有效地保护了环境;位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中央火车站则更为环保,直接把旅客们所产生的人体热量收集起来,送往周边的写字楼,一年可以节能25%的能量;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烧旧钱供暖的国家,匈牙利政府就太奢侈了。每年冬天,央行都会回收并销毁40~50吨的磨损纸币,将它们压缩成生火取暖的“钱币煤块”,捐赠给慈善机构使用;而世界上最冷的城市――俄罗斯的雅库茨克,因距北冰洋极近,最低温度可达-60℃以下,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选择用牛粪涂墙的方法来抵御寒冷,这种“有味道”的取暖方式还挺独特!

当严寒遇上“黑科技”

人类在取暖方面的发明创造之多,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如今,在“黑科技”的帮助下,又会有哪些创新呢?

素有材料界“黑金”美誉的石墨烯,是目前最薄、最坚硬、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新型纳米材料。它是一种蜂窝状的平面薄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用铅笔在纸上轻轻划过,那浅浅的黑色痕迹就是由不知道多少层的石墨烯所组成的。科学家们将含有石墨烯的垂直管阵等排列起来,组成紧贴墙壁的碳纤维板材,远远看上去就好像一幅挂在墙上的画作,且预计可比传统能源节省约70%的燃料。这样一款兼具实用与美观的取暖产品,绝对是今后冬季的流行趋势!

目前唯一能与之媲美的恐怕只有戴森公司的AM05无叶冷暖器了。由“英国设计之王”詹姆斯・戴森所创立的这家公司,将气流倍增技术与取暖相结合,设计而成这款没有扇叶的冷暖器。它可以迅速调节室内温度,却又不会像空调那样干燥。

第6篇

记不清有多久了,些许在去年吧。那是一个冬天,那年家里出了什么大事,花了很多钱,甚至家里穷得连炭都烧不起。硬是靠着人多取暖,撑过了半个冬天。

那个冬天特别冷,现在依稀还能想起更早以前家里人围着火炉高声谈笑的情景,这些场景都与去年冷冷清清的时候形成鲜明对比。

老妈怕冷,自己冻的不成样,还是一心挂念着我们,唠叨着多穿衣服,同时又埋怨自己没本事,让孩子们这么冷的天都冻着。

说真的,当时的我,对于冷并没有什么感触,只是傻傻的想着让妈妈不冷就ok,甚至想,如果真的不能取暖,凑合一冬天就过去了,又死不了。

也就是在那样的情况下,她出现了。

她是妈妈的姐姐,我的四姨。

她来我家那天穿着极厚的羽绒服,似乎已经知道我家的情况。她掀起了炉盖,“呀怎么是空的呀?”四姨叫着,看向了我妈,妈妈支支吾吾,说不出话。

“小五,不是四姐说你,没炭了赶紧买呀,还能让孩子们冻着不成?这样吧,我家今年买了两车炭,我们一车就够了,剩下的你先用着。”

四姨解释着。她说,是她和姨夫没有商量,两个人同时买了一车炭,结果多的用不了。

第7篇

防寒存在哪些误区

其实,防寒也是一门学问,如果只是想当然地采取一些措施,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1.衣服穿得越多越好:衣服本身不会产生热量,只起到隔离的作用,它缓冲了外面冷空气和体表热空气之间的对流,使人体的热量得以保存。穿衣过多会抑制身体体温调节机能的适应性,减弱人体的御寒能力。所以,冬天穿衣只要达到适宜的厚度即可。

2.关紧门窗感冒少:有些人一到冬天就整日门窗紧闭,以为这样屋内温度高,人不容易感冒,其实不然。空气中有大量的细菌、病毒、二氧化碳和灰尘,在这样的空气中,人容易感冒、咳嗽,所以冬天应该经常开窗,保持空气新鲜。

3.戴口罩可以抵挡住寒气:事实上,口罩的取暖效果不仅不好,还可能使人体的免疫力降低。人体吸入的冷空气经过鼻腔管道进入肺部时,由于加温作用,已经接近于人的体温。然而,当人戴上口罩后,从体内呼出的空气会在口罩上遇冷变成水,一方面会让面部觉得更冷,另一方面潮湿而相对不卫生的环境也不利于人的口鼻部位的健康。此外,人体的抗寒能力应该通过逐步的锻炼来提高。假如整天戴着口罩,鼻腔以及整个呼吸道由于接触不到冷空气,得不到锻炼,免疫力会慢慢下降,反而更容易患上感冒。

4.蒙头睡觉更暖和:有些人习惯把头蒙在被窝里睡觉,暂时可能会感觉暖和些,但被窝里的氧气会越来越少,二氧化碳和不洁气体却越积越多,所以蒙头大睡以后,你经常会感到昏昏沉沉的,全身疲乏无力,不利健康。

5.用热水洗脸更温暖一些:热胀冷缩的原理大家都知道,人体的皮肤也遵循着这个原理。毛细血管的一张一缩可以逐渐加快皮肤的血液循环,还能起到如同按摩的作用。所以正确的洗脸方法是用冷热水交替。

6.多饮酒可以御寒:数九严寒,即使平时不善饮酒的女性,也喜欢和家人团圆或与朋友聚会时喝上一杯,觉得窗外大雪纷飞,屋内每个人都喝得暖融融的,既浪漫又惬意。饮酒后的确会使人有浑身发热的感觉,这是酒精促使人体散发原有热能的结果。但酒劲过后,因大批热量散出体外,反而会使人浑身起鸡皮疙瘩,导致酒后寒。而且如果在刚喝过酒后出门,更容易因外冷内热引起感冒着凉。

7.进门马上烤暖气取暖:从寒冷的室外回来,手脚冻得冰凉,如果马上近距离取暖,会使血管麻痹、失去收缩力,出现动脉淤血、毛细血管扩张,更容易形成冻疮。正确的做法是冰冷的手脚只能轻轻揉搓,使它们慢慢恢复正常温度。

什么部位是保暖重点

其实,冬季防寒也是有轻重部位之分的,对于保暖防寒,我们要有所侧重,保护好关键部位,才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头部:通常情况下静止状态不戴帽的人,在气温环境为15℃时,从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总热量的30%,4℃时散失的总热量占60%。此外,天气寒冷令血管收缩,人们就会出现头痛头晕的症状,而对于脑血管病人来说,很容易诱发脑血管病。因此头部保暖非常重要。尤其是60岁以上患有心血管病、呼吸道、消化道等慢性病的老年人,在严寒的冬天出门最好戴上帽子。

胸腹:肺、心脏、脾胃等重要器官处于胸腹部,万一受寒,极易引发相应器官的疾病,如心脏病发作、咳嗽哮喘、胃痛腹泻等,日常中的胸腹部保暖是不容忽视的环节。因此,在寒冷的冬季为自己置备一件厚实的防寒服十分有必要。

脚:俗话说“寒从脚下起”,双脚距离心脏最远,血液循环较差,脂肪少,保温性也差,所以很易受寒;且中医认为人体数条重要经脉汇聚起始于脚部,脚部受寒就会影响全身的健康状况,使抗病能力降低。因此脚部保暖对于暖身防病意义重大。可以在晚间临睡前以热水烫脚,搓脚心涌泉穴,以保持末梢血液循环良好,利于保健。当然保暖上最有效的措施莫过于选择一双保暖舒适的鞋子。俗话说脚暖则全身不冷。另外要注意保持鞋袜干燥,每天换洗袜子,拿出鞋垫烘干,鞋底也要适当厚些,以增强保暖性。

手:双手也处于肢体末梢,也是寒冷容易侵袭的对象。除了感到手冷,寒冷还能带走皮肤的油脂,皮脂腺分泌减少,导致手部皮肤干燥甚至皴裂。除了外出戴手套保暖外,在家洗碗、洗衣服时最好也能戴上橡胶手套,一方面避免冷水刺激,另一方面也避免洗涤用品对手部皮肤的伤害。当然洗手的水温也不宜过热,洗后趁手未干时涂上凡士林或护手霜保护皮肤。冬天易手发凉的朋友也不妨多做做“干洗手”的动作,即双手对搓,摩擦生热,能促进血液循环而防寒。

保暖方法有哪些

巧穿衣:冬季着装要注意与衣服的“微气候”状况,衣服选择要保暖、舒适。冬季穿衣要有一定的件数和适宜的厚度。羽绒服有一定的厚度,羊毛织物比较保暖,二者都能给人带来适宜的保暖温度。皮类服装几乎可以阻绝衣服内的空气对流,冬季外出时着皮装,保暖效果最佳。如果是在室内,也可以多加一件背心或马甲,起夜时披件衣服,保护胸腹腰背不受寒。

巧戴帽:抓绒帽既轻便柔软,又保暖,是外出选择的最佳首选。再配以围巾手套,再凛冽的寒风都不怕。此外,像绒线帽、连衣帽等,还可以遮住并保护耳朵。

晒太阳:冬天的太阳又舒服又暖和,每天适当晒太阳有利于机体对钙质的吸收。但要注意冬季紫外线的伤害并不亚于夏季,因此冬季出门活动晒太阳的时间不宜过长。

进食补:冬季进补应符合季节“藏”的特性,能够为身体储存足够的营养,提高身体素质。冬天进补一般偏于温热、补养阳气以抵御寒邪,但也要分清各人的体质,对于那些阴虚火旺有内热的人,就不适合多进行温热性质的食补。

多运动:由于气候寒冷,人们多不愿出外运动。其实,越是寒冷,越应多多运动,因为运动是驱除寒冷的最好办法。冬季运动可选择慢跑、骑自行车等项目,但需注意不要运动幅度过大、运动量过强,要量力而行。

勤开窗:冬季室内要多通风换气,以保证空气清新、氧气充足。可以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10分钟左右。在冬季习惯封窗的北方,可适当留出气窗,方便每天通风。

第8篇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在漫长的冬天有更多的“武器”来抵御寒冷,而取暖贴则成为时尚达人取暖驱寒、热敷理疗的越冬利器.果果阅读了取暖贴的使用说明后(见图1),对取暖贴的发热剂成分和发热原理产生了兴趣.于是购买几袋进行如下探究.

探究1:取暖贴的发热剂成分是什么物质?

果果按照取暖贴的说明要求剪开包装袋.可观察到取暖贴的塑料外袋采用真空包装.内袋为微孔透气的无纺布袋,装有发热剂.当打开内袋倒出其中的粉末时,发现粉末呈黑色,用磁铁靠近有部分被吸引.另取适量的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固体部分溶解,并产生无色气泡.这说明该黑色粉末中一定含有铁粉.

果果取剩余的残渣用酒精灯灼烧.将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燃烧物质的上方.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黑色粉末中还含有一定量的碳粉.果果再次阅读取暖贴的使用说明书.确定取暖贴发热剂的主要成分是铁粉、活性炭、无机盐(主要含食盐)和水等.

探究2:取暖贴为什么会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的热?

取出取暖贴内袋.轻轻揉搓后直接贴在内衣外层.可持续保持人体温暖12 h.测量温度为50℃.内袋背面的粘贴部分打有很多小孔.通过这些小孔的透氧速率可以控制放热的时间和温度.果果认为:发热剂需要接触到足量的空气才会放热.

通过查阅资料果果了解到.发热剂成分中的食盐能加速发热剂中铁粉的氧化速率.使取暖贴更快地放出热量.水和食盐能够使铁粉形成电解质溶液.加速铁的氧化腐蚀,活性炭能够增强空气流通防止铁结块,从而达到均衡发热的效果,木屑或矿物质则可起到保温的作用.

果果由此总结:取暖贴利用铁的氧化放热原理,即铁粉与水、氧气等物质共同作用,发生了缓慢氧化(即铁生锈),此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从而不断放出热量,这样就能为人体提供温暖的保障.

果果将使用过的取暖贴撕开露置在空气中48 h,看到使用后的取暖贴中的黑色粉末大多已经变成红褐色固体.果果根据取暖贴的发热原理,猜想这种红褐色固体可能是氧化铁,她准备将用过的取暖贴发热剂粉末用于阳台小花园,当作自家花圃的花肥来使用.

取暖贴在运输和保存时应注意密封、干燥和防潮,使用前不要让外袋破损,要保持包装的气密性,使之与空气隔绝,以防失效.打开包装袋取出内袋,撕下粘贴纸,贴在衣服外侧以防止低温烫伤.取暖贴具有随身携带、一贴即热、立刻见效等突出特点,是一款即开即用的经济环保型防寒佳品.

第9篇

2012年12月27日,记者来到鲍凤吉位于烟台市福山区回里镇谭家庄的蔬菜基地,本来以为到了冬天蔬菜难种植,但是走进老鲍的蔬菜大棚,记者发现,寒冷的天气一点也没影响他种菜。一走进大棚 ,记者能感觉到棚内的温度明显比外边高。一行一行的绿宝石西红柿整齐排着队,绿油油的 ,长势喜人。“蔬菜也需要取暖器?”几个放在大棚里的“小太阳”取暖器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是专门给蔬菜用的,冬天大棚里比较潮湿,“小太阳”一方面可以提高大棚里的温度,另一方面能去潮气。所以,一到晚上,我就会将取暖器打开。”鲍凤吉向记者解释道。

据鲍凤吉介绍,他种了10年菜,已经总结了一套自己的种菜技巧。比如,有些菜受温度影响容易生病,不少人会急着施肥、打农药,不过,鲍凤吉却有着自己的绝招。“有时候只要调一调温度,菜的病就会好了,根本就不需要想别的办法。”鲍凤吉说。

菜农看好他的菜,菜苗也能拿来卖。据鲍凤吉介绍,他现在一共有18个蔬菜大棚,两个大一点的大棚种着招牌菜小黄瓜和绿宝石西红柿,剩下16个小一点的棚分别种着芹菜、油菜、小白菜、茼蒿等许多品种的蔬菜。“每个品种的蔬菜我都会种一点,一来给客户送的时候能多送几样,方便他们做菜的时候搭配,二来是我想看看销路情况,给2013年种菜作个参考。”

冬天蔬菜产量低,赚得一点不见少。鲍凤吉告诉记者,冬天蔬菜的产量比夏天低一些。还有保温措施等成本,但是鲍凤吉赚的钱却一点都不少。他说,冬天蔬菜生长周期长,成熟慢,所以比夏天口感更纯正,再加上产量少,价格也就相应高了 。“拿绿宝石来说,夏天12元/kg,冬天就得16元/kg。”鲍凤吉说道。

据了解,鲍凤吉种的蔬菜质量好,从来不打农药,所以特别受欢迎。经快报报道后,知道他的人越来越多,鲍凤吉的蔬菜生意做得越来越好了,客户越来越多,干起活也带劲。“多亏了快报的报道,我的客户越来越多了,现在菜都不愁卖。”记者问到冬天蔬菜销售情况时,鲍凤吉开心地说,2012年年底,有好多客户都慕名而来,并订购了他的蔬菜。除了给超市和菜摊送菜,鲍凤吉的家庭散户和饭店客户群也越来越多。“东方巴黎小区就有20户订了我的菜,我每个星期都去送一次。上次来谈合作的金融大酒店和鱼多多大酒店也来订我的菜了,金融大酒店有一次要我送500 kg绿宝石给他们,我算了算给他们送的话其他客户的菜就不够了,所以没给他们送。”

鲍凤吉告诉记者,客户多了,菜不愁销路,他干起活来也特别有劲。“每天8:00将大棚上的草帘子掀起来,让棚里的菜晒晒太阳,16:00再盖上。”鲍凤吉说,“草帘子天天都得整理。下雪天还得铲雪,不然积雪会把大棚压坏的 。”(来源:蓝色快报)

第10篇

气温最冷时烧烫伤患者最多

2009年12月12日晚,王婆婆像往常一样,提前把床上的电热毯打开,睡觉时,发现电热毯不够热,就将电热毯的温度调到最高。很快,王婆婆睡着了,忘记关掉电热毯的开关。

第二天早晨,王婆婆的孙女叫她起床时,闻到整个房间都是焦味,立即把王婆婆从床上抱起来,发现床上正冒着青烟,被子和床单都被烤焦了,王婆婆背上也出现了好多水泡。经医生诊断,王婆婆的背部、腰部等多处被烫伤,烧伤面积达20%。

“夏季最热时、冬季最冷时,往往就是烫烧伤患者最多的时候。冬天还要比夏天多一些,多是取暖不当造成的。”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中心主任医师牛希华说,进入冬季,到烧伤中心看病的烧烫伤病人明显增多。

“我们科室每年冬季都会收治一些被热水袋烫伤的患者。”河南省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李振鲁说。

老人、儿童最易受伤

“在烫伤人群中,老人和儿童最容易受伤,其中儿童尤甚,能占到烧烫伤患者的30%左右。”牛希华告诉记者,前两天,一名刚刚生下来没多久的婴儿,就是因为被暖水瓶烫伤送来救治的。“儿童的皮肤比较娇嫩,所以容易受伤。一些老人因为皮肤薄脆或者皮肤敏感度降低,在用热水袋、电热毯取暖时,容易被烫伤,尤其是患糖尿病的老人。”

“有些患者被热水袋烫伤了,还不知道是被烫伤的,往往是看到一小片皮肤出水泡后,以为是皮肤病来治疗的。”李振鲁说。

“一般来说,电热毯不会造成烫伤,但是老年人反应迟钝,所以老年人烫伤的事件比较多见,电热毯的温度一般比较合理,但是开的时间过长,也会造成低温烫伤。”李振鲁说,被热水袋烫伤也是这个原因。

除了热水袋、暖水瓶、电热毯外,有一些人在烘烤炉火时,也易被烧伤。“癫痫患者和容易头晕的人,在烘烤炉火时尤其要注意,防止病发时倒到炉火里,被烧烫伤。”牛希华说。在意外烫烧伤后,应该怎样紧急处理?牛希华说,首先应该立即避开热源,快速取掉或剪开被烫伤处的衣物,再用自来水冲洗被烫伤处,减轻烫烧伤和疼痛感。

“严重的话应该及时送到专门的烧伤烫伤科室处理。”李振鲁说。

正确使用取暖用具

牛希华建议,冬季取暖,一定要学会正确使用取暖工具。“使用电热毯,一定要提前半个小时左右预热,睡觉时再关上电源,一是防止温度太高烫伤,二是防止电热毯漏电造成烧伤,而且电热毯有电磁辐射,对身体健康也不好。”

在给小孩使用热水袋取暖时,不要直接贴着孩子的皮肤,最好用毛巾包裹一下。热水袋的热量会在不知不觉中烫伤孩子。家长在给孩子洗澡时,要注意水温,没有条件调水温的,要养成先放冷水再放热水的习惯。另外,在给孩子使用热水袋时,一定要先检查热水袋是否有裂口,也不要把水灌得太满。

第11篇

在这冰天雪地中,生活在野外的动物没有棉袄穿、没有空调吹,它们HOLD得住吗?放心,为了使自己不被冻死,动物们的御寒方法可多着呢!现在咱们就去看看,到底谁的抗寒绝招更高一筹吧?

抗寒绝招一:挤挤更温暖

代表动物:帝企鹅

大家可能都有过这种感觉,在寒冷的冬夜,一个人缩在被窝里会瑟瑟发抖,但如果和爸爸妈妈挤在一起,马上就感觉暖和多了。挤挤更温暖,这个方法环保低碳,还能促进感情交流,最重要的是它还非常有效!许多聪明的动物都是这样取暖的,帝企鹅就是其中之一。

帝企鹅的家在异常寒冷的南极,这里盛产寒风和低温。当帝企鹅来到冰层覆盖的陆地上进行繁殖时,疯狂的大风雪有时甚至能把温度降到零下70摄氏度!要知道当温度降到0度以下时水就会结冰,零下70度该有多冷啊!帝企鹅生活在这里,还得在这种极端环境中繁殖后代,它们想来想去,只有挤在一起这个抗寒方法最靠谱。

每当繁殖期到来时,成群的帝企鹅挤成一团。它们一圈一圈地走着取暖,从外圈到里圈,直到转到中心位置。帝企鹅就这样轮流保护着彼此,最后大家都不至于冻死。

抗寒绝招二:自带毛大衣

代表动物:北极熊

南极冷,北极也好不到哪儿去!北极冬天的温度会降到零下35度,比咱家冰箱的冷冻室温度还低,但北极熊并没有被冻成冰棍,而且还能在冰冷的大冰块上繁育小北极熊!如此抗冻,它们又有什么秘诀呢?

北极熊平时会呆在水里抓鱼吃,顺便躲躲寒风。

北极熊之所以能适应地球最北端的寒冷气候,多亏了它那身独特的皮毛。北极熊身上最外面的那层毛又长又油,而且这些毛还是空心的!所以北极熊虽然是个重达600千克的大家伙,但它们跳进寒冷的海水里也不会沉下去。不仅这样,这层毛还有排水的功能。当北极熊从海里爬出来,只需抖抖身子,就能把身上的水甩出去,对了,洗完澡的狗狗也会这招。这样做不仅可以甩干水分,还能使内层的毛不被打湿,有效避免了“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北极熊这种浓密而柔软的体毛,就像一件温暖的羊毛大衣一样,在寒冷的北极保护着它们顺利过冬。

海豚也有一件脂肪“保暖衣”。

抗寒绝招三:我发胖我抗冻

代表动物:鲸鱼

和那些生活在南极和北极的动物居民相比,一直呆在海里的动物们就幸福多了,为了度过寒冷的冬天,它们要做的只是发发胖而已。鲸鱼、海豹和海豚这些海洋里的哺乳动物们,都是利用特殊的脂肪“外套”来保持自己的体温的。

每当冬天到来时,小鲸鱼就会从妈妈那里喝到一种乳液,然后这些乳液在小鲸鱼体内转化成一层包裹住整个身体的脂肪“外套”。夸张的是,这层厚重的脂肪最多可以达到小鲸鱼体重的一半,这胖得可不是一点点!

鲸脂含有细细的血管组织,除了保持体温,还为海洋动物提供了重要的能量储备,让它们可以长途跋涉去觅食和繁殖。这层脂肪还能帮助快速游动的动物将身体塑造成流线型,这样就能减少在水中游动时消耗的能量,同时提高速度。为了达到取暖的效果,海水的温度越低,鲸鱼身上的脂肪层也就越厚。

刺猬冬眠时心跳每分钟从两百次减少到二十次,降低能量的消耗。

抗寒绝招四:宅在家里睡大觉

代表动物:刺猬

有时候,蒙头大睡不是逃避,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对于那些生活在寒冷气候条件下的动物们来说,找个温暖的巢穴,然后大睡特睡一番,的确是个不错的冬季生存战略。以蛇为代表的冷血动物会冬眠,而像刺猬、睡鼠、蝙蝠这样的暖血动物也会把整个冬天睡过去。

冬眠比普通的睡觉复杂得多。冬眠时,动物不仅要减缓心跳、呼吸和新陈代谢的频率和速度,保持体能,还会在体内产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防止动物冻死。所以冬眠时,即使动物的体温只比室外高出几度,甚至像仓鼠那样降到零度,动物们仍会安然无恙地在来年苏醒过来。

冬眠时动物们不吃不喝,消耗的能量是由身体里的脂肪提供的。因此每当秋天到来时,动物们就会不停地觅食,贮存脂肪,为冬天睡一大觉做足准备。

第12篇

随着居民逐渐“上楼”,以及北京“煤改电”工作的进行,烧煤的人家越来越少了,但是目前还是存在着少部分的烧煤取暖户。对于他们来说,冬季烧煤时要防止煤气中毒仍是“头等大事”。此外,烧煤取暖并不是造成煤气(一氧化碳)中毒的唯一起因,洗澡、开车时,其实也都有可能造成煤气(一氧化碳)中毒。

为什么容易一氧化碳中毒?

它无色……

它无味……

如何预防

提高自防意识,不存侥幸心理;

要选择合格取暖炉具,定期检查炉具是否完好;

在安装烟囱时,要确保接口处顺茬接牢,严防漏气,使用中要经常检查烟道,及时疏通,防止堵塞;

要正确安装风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室外烟囱要加装三通或防风帽,防止倒灌;

休息前检查炉火是否封好、风门是否留有缝隙;

在居室内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确保及时发现险情,最大限度提高安全防范保障;

冬季在密闭的汽车内开车时,如有头晕等不适感,

应立刻停车,开窗通风。

一氧化碳致死原因:

一氧化碳进入人体后,抢先与血红细胞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细胞丧失运输氧气的能力,造成人体多个器官缺氧,继而导致组织由于缺氧受损甚至人亡。

症状

轻度中毒:头痛、头晕、恶心、无力、眩晕。脱离中毒环境后,症状减轻,一般没有后遗症。

中度中毒:意识模糊、困倦乏力、有恶心、呕吐、虚脱或昏迷的症状,同时中毒者的口唇还呈现煤气中毒特有的樱桃红色。如抢救及时,数天内可恢复。

重度中毒:中毒者呈深度昏迷,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血压下降,呼吸急促。伴有高热、四肢肌张力增强和阵发性或强直性痉挛。昏迷时间越长,预后越严重,常留有痴呆、记忆力和理解力减退、肢体瘫痪等后遗症。

中毒途径

安置煤炉的居室内,烟囱堵塞、漏气;

室内用炭火烧烤时,门窗紧闭密不透风;

火灾或爆炸之后的现场;

冬天在门窗紧闭的汽车内连续发动汽车,

会产生含一氧化碳的气体;

煤气热水器安装使用不当,通风设备运转不良;

容易发生泄漏、倒风的自制土煤气;

煤气管道泄漏,开关不紧。

如何施救

发现有人一氧化碳中毒时,立即开窗通风,迅速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通风处,如果发现患者口鼻中有分泌物,要清除以保持患者呼吸通畅。当患者呼吸微弱或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最重要的是,要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等待专业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