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49: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学方法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论文摘要】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设计是关键,因为教学方法的设计,既要考虑用什么方法讲课,又要针对课程特点和教会学生用什么方法进行学习。教学方法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文章作者就如何进行教学方法的设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含了三个基本要素,即教师、学生和教材(教学内容),这三个因素的集合并相互作用,就形成教学过程。从教师与教材的关系看,教师必须钻研教材;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必须了解学生;而教师从学生与教材的关系上看,教师必须考虑教法,即研究如何使教材内容易为学生所掌握,如何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设计是关键,因为教学方法的设计,既要考虑用什么方法讲课,又要针对课程特点和教会学生用什么方法进行学习。教学方法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可见,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措施。一个教师的教学方法如何,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所以,注重教学方法的探索与设计绝不是无关紧要的。
教学方法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在教学中处理好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的关系
学校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教学是传授知识的最有效的形式。学生在校期间,要用主要精力和时间,在教师指导下去接受人类数千年积累下来的科学知识,即通过接受间接经验去获得反映客观世界的科学知识。教学也因此显示出自身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需要大量感性材料的堆砌,而是要求感性材料的典型性。所谓典型性,就是指所举的材料能充分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教师所用的事例,引证的材料,做的实验、演示等等,都能够典型地说明所要讲的那个原理。一个好教师,一节好课,不在于课堂上引证了多少材料,而在于这些材料能否充分说明所要讲的规律性知识。课堂中说东道西,“旁征博引”,罗列了许多材料,学生尽管听得很感兴趣,但所得规律性的知识并不多,这样的课,其实并不是好课。衡量好课的标准不在于具体事实和现象列举了多少,而在于是否将可能的最大量的科学原理教给学生。所以,一个好教师的备课,要在设计一条正确的认识路线(掌握知识的途径)方面下功夫。也即,教师备课应在教法上下功夫。教法就是学法,就是设计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程序。因而,教师要让学生结合教学去取得一定的直接经验,要注意有效地利用“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式来组织教学,以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从而克服接受间接经验中所带来的一些局限性。
2 正确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思维能力的关系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主张“学”与“思”结合,朱熹讲究的“熟读、精思”,要求“读”与“思”结合。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力、思考力和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独立精神。可见,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很重视掌握知识同发展思维能力的关系。
知识与思维是两个既相关联而又不同的概念。传授知识与培养思维能力都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两个教学任务既统一在同一的教学活动中,又统一在同一个认识主体的认识活动中。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系统科学文化知识,又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知识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思维活动要以知识为基础,比如人的思考主要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来进行,而“概念”本身就是知识。丰富的想象也离不开平时知识的积累。因此,思维能力的发展对知识有着一定的依存关系。离开了知识的传授,单纯的思维训练是不可能进行的。当然,思维能力的发展又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思维能力的高低密切地影响着知识掌握的速度和质量。在教学过程中,一定的知识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基础,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能更好地促进知识的掌握。
在教学中,怎样才能既系统地传授科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首先,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自觉地、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要告诉学生“是什么”,而且要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学会怎样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启发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在教学中力求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对知识的渴求状态。
再次,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是规律性的知识,学生只有掌握了规律性的知识,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由已知推向未知,才具有了真正的思维能力。最后,教师要随时把新知识有机地加入到学生原有的知识系统中去,力求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以利于今后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3 教学方法要注重整体设计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的研究,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的集合。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元复合的整体。自觉进行教学方法的整体设计,才有可能整体优化,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方法的整体设计中,要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新颖。新,就不能翻来复去,总是陈词旧例重复使用。久闻芝兰不觉香,要推陈出新,常讲常新。比如在讲“矛盾的特殊性”时,就不必老调重弹,而可另辟溪径,以湖泊为例。首先讲世界上有多种多样的湖泊,有盐湖,甜湖(湖水含碱和氧化钠,碱微甜),火湖(湖中有荧光素和荧光酵素的生物),死湖(湖中没有任何生物)……等,使学生懂得仅湖泊就有这麽多不同的特点。然后从这样具体而有趣的事例入手,引导学生理解“所谓矛盾的特殊性,就是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接着再以湖泊的特点,进一步分析矛盾特殊性的几种表现,如甜湖,其矛盾的侧面是含有碱和氯化钠,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碱与氯化钠的含量也不同。当氯化钠的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湖水就咸;当碱的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湖水就微甜,而且在湖里洗衣服不用洗涤剂也能除去油污。这样就把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寓于湖泊的种种特点之中,使学生听得明白而有趣,且印象深刻。同时,还向学生展示了知识的广阔无边,科学的深邃奥妙,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
二是准确。语言作为思维的表达形式,准确是极其重要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沿着教师的语言开拓思路。如果教师用语词不达意,含混不清,就会使学生茫然不知所从。所以,讲课一定要做到概念正确,事例准确,数据精确。知识的问题是个科学的问题,任何模棱两可、含糊其辞都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这就要求教师注意语言的科学性和条理性,做到导言、结语、议论、讲述要言不烦,板书简明扼要,醒目易记。教学中,尤其要注意确切地使用概念,凡是涉及到实质性内容的,每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要力求表达明确,比如,《法律》课中的“上诉”和“申诉”二概念就不能混用。申诉和上诉都是受法律所保护的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但二者又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即,上诉是指当事人对法院第一审判决裁定不服,依照法定期限程序提请上一级法院重新审理,而申诉是指当事人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不服时,依法向法院或检查院提出重新处理的要求。二者反映了当事人的不同诉讼权利,上诉权利是行使在发生法律效力之前,而申诉权利的行使是在发生法律效力之后。在《法律》课教学中,这两个概念绝对不能混淆。实践证明,教师的语言只有做到准确,才能确切地表达授课内容。讲课时,要力求用最准确、经济、鲜明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说得多,不一定就能讲明白;说得准,讲在点子上,学生则易于接受。
三是诱导。诱导包括设置悬念,有意预留知识的“空白”,激励学生参与,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古今中外有学之士,一直把疑问喻为智慧的萌动,求知的开端,创造发明的起点。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有疑,有问,才有思,才有究。史丰收在小学上算术课时,曾向老师提出过一连串的问题:为什么加法和乘法要从低位数算起呢?有没有比这算得更快的办法呢?……正是这些疑问,引导他创造了快速计算法。疑问是可贵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作练习、做实验,是提高课堂艺术的关键所在。学生头脑中有了“为什么”,就有了接受和消化知识的内在动力,教师的授课和其他教学手段才有可能产生积极的效果。
在中国教育史上,比较全面地把教学与设疑联系在一起的是宋代的张横渠。他认为:一切知识都从疑难中产生,愈求进步疑难愈多,疑难愈多,进步愈大。把一切学问都看得容易,而自觉无一可疑的人,一定是未曾学习的人;因为未曾学习,虽有疑难也不知道。张横渠的见解说明学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进步”与“疑难”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但作为教师,却可从中得到启示:精心设疑是诱导学生“再发现”的一个突破口。韩愈在《师说》中谈到了教师的责任:“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惑即是疑问,为学生解答疑问,是教师的任务之一,但作为现代教师当然不能仅仅满足于为学生“解惑”,还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解惑”,并且在“解惑”的过程中能“另辟新径”。 学生的“学”,往往取决于教师的“教” 只有在教学中精心诱导,才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波澜,点燃智慧的火把。为此,在教学中,就必须不满足于对问题的一般理解,教学生“于不疑处有疑”,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大胆地去探求知识,并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提出问题,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智力得到发展。可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教给学法是关键,会学比学会更重要,点金术比黄金更金贵。
总之,任何教师,只有在了解学生,钻研教材,并拥有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从容地走上讲台,娴熟地驾驭课堂,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从而在学生的心中建立起知识的“大厦”。
参考文献
[1] (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5.
[摘要]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河南城建学院材料化学本科生专业开设的一门工程基础课程,该课程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工程认知能力和创新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原有知识体系,并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初步探讨了该课程在材料化学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方面的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材料化学;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方法;教学内容
1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特点以及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1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特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以一般尺寸通用零件的设计为核心的基础设计性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程。与材料化学专业其他课程相比,该课程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该课程知识面广,具有“关系多”、“要求多”、“门类多”、“公式(符号)多”和“图表多”等特点[1]。“关系多”指该课程与多门先修课程关系密切。在课程的学习中需要用到高等数学、机械制图、材料成型基础、理论力学等多个先修课程的内容来解决通用化的机械零部件的设计问题。然而,由于专业培养目标的特殊性,该课程的部分先修课程,如高等数学、理论力学等,同该课程安排在同一学期进行讲授学习,这就造成课程和知识体系之间不能很好的衔接。“要求多”需要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从零件的强度、刚度、寿命、工艺、经济性和安全性等诸多方面统筹考虑。“门类多”则是指不同的零部件具有不同的特点,其设计方法也不尽相同。此外,“公式多”是指计算多,有解析式、半解析式、经验的、半经验的及定义式,不同公式具有不同的应用范围。“符号多”、“图表多”则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认识符号物理意义以及图表的正确识别和应用。由于材料化学专业学生在以往的知识构架中没有相关的概念,学生学习基本符号、公式和相关设计计算的难度较大。此外,针对于抽象的机械构型和物理运动方式,构思并分析其结构和运动过程也相对较为复杂,因此该课程的学习具有较大的难度[2]。1.2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往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多以讲授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忽略了材料化学专业的知识体系与其他专业知识架构之间的差异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基本读图能力、零件的精度要求、理论力学中的材料应力、应变、刚度、强度等多方面基础均较为薄弱。采用板书、多媒体课件和简单的实物教具等途径很难直观地将抽象的物理概念、机械构型和运动过程展现给学生,进而很难在课堂上引发学生共鸣,导致教学效果较差。比如在齿轮传动章节,直齿轮的啮合传动相对简单,传动过程较为容易理解;但是斜齿轮和锥齿轮的传动过程则相对复杂,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在这一部分的课程学习过程中能够明显感觉到学生学习状态的差异。相对于文字或公式较多的多媒体课件,包含flash动画、视频影像的课件内容则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对于复杂运动过程的理解。对于零部件的设计计算、强度校核等问题,学生学习仍然较为吃力。比如V带传动设计、螺纹连接设计和强度校核等内容,不仅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设计问题,同时计算过程复杂,一般需要用到多个公式并查询数个参数图表。这就导致学生在零件的设计计算和强度校核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不知所云,丧失学习兴趣,难以达到人才培养大纲既定的教学目标。重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显得至关重要。
2教学内容的再组织和教学方法的探索
2.1教学内容的再组织。材料化学专业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材料化学专业学生工程知识能力的和创新素养,其专业目标在于培养应用型的技术型人才。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没有必要进行复杂的理论推导过程,只需要让学生明白如何使用公式以及公式的适用范围和情况即可。比如,在滑动轴承章节中涉及到的“流体动力理论基本方程”和“油膜承载机理”的推导过程。这一推导计算过程中涉及到流体力学、微积分等知识,超出学生的已有知识范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该内容可以酌情略去,保留液体动压油膜形成的必要条件。即只需要让学生明白液体动力轴承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学生学完后能够运用这一基本原理进行相对应的工况分析。经过教学内容的重新组织,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还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获得感和成就感。基于以上分析和考虑,在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将教材中内容进行适当缩减显得十分必要[3]。在综合考量学生学习能力和课时安排的基础上,摒弃以往的“填鸭式”教学。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出发点,在保证知识体系完备的情况下,进行教学内容的再组织。轻理论分析,重应用实践,力求讲授内容少而精,深入浅出,对于提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2.2教学方法探索。目前,多数机械设计课程的讲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以教师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教学方法存在诸多缺点。比如,“满堂灌”式教学过程缺乏互动,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较低,课堂氛围较差。不仅如此,教师也很难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就不能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机械设计课程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确保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以及安排合理的课程设计对于提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1)强调学生主体,增加课堂互动。学生始终是教学的对象和主体,学生的有效参与是课堂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如何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值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调整。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诸如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不断涌现,结合课程特点和章节内容特点,尝试适用的教学方法能够增加师生互动,提升学习效果[4-5]。比如在学习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一节时,教师先对一个典型的轴系固定形式进行讲授,抛砖引玉,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分析给出其他组合设计中轴系时如何实现固定的,最后则由学生完成其他组合设计内容的讲解[6]。这一过程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师生互动,防止学生在课堂上“置身事外”。同时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课堂,显著增加了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2)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针对于课程内容多,课时安排少的基本情况,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外时间的学习积极性。借助河南城建学院“学在城建”网络教育平台,教师课外在教学平台上传学习资料,供学生课外时间学习。部分简单知识通过这一线上平台后,作为学生预习或自学的内容。课后,通过平台上传相关习题测验,进行教学效果把控。此外,教师在平台教师端口还可以掌握学生在课下的学习行为,而且能够对学生课下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判。将这一评判结果与课程的平时成绩进行挂钩,进而带动学生课下参与的积极性。此外,还可以依据平台反馈结果适时调整后续课堂的教学内容。(3)重视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作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重要的一个环节,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进行综合设计的能力[7]。基于专业培养目标适当调整课程设计内容,并将其与其他专业课程进行关联,不仅有助于机械设计课程的融会贯通,也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其他专业课程的理解。此外,新颖的设计题目能够避免学生从网络上直接下载课程设计结果。比如,电极材料涂布机减速器的设计,这一课程设计完成的先决条件在于学生了充分解电极材料涂布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电极材料涂布的工艺参数,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设计参数的收集。通过参与这一课程设计,不仅能够加深其对新能源材料相关内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够满足机械设计课程的综合能力培养,进而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3结论
综合分析了机械设计课程的特点和材料化学专业学生的基本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提升教学效果的方式和方法。基于专业培养目标,提出进行教学内容再组织,精简理论推导,重视实践应用。通过改进教学设计、调整教学方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重视课程设计等途径加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活跃了课堂氛围,进而提升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多媒体
前言
与其他专业相比,艺术设计专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学生创新水平的要求较高。目前,此专业仍以教师讲授式教学为主,教师与学生互动较少,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及其就业均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创新性水平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途径。
1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特点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包括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两部分。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以空间结构以及素描等为主,是培养学生设计基本技能的基础。专业课程根据时代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在信息化时代,多数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均开设了网页设计与企业形象设计等课程。随着社会对人才创新素质要求的不断提升,是否具有创造性思维已经成为企业衡量人才素质的主要参考指标之一。[1]对于艺术设计专业人才而言更是如此。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这是确保人才符合现代化需求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
2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多媒体未发挥价值
当前,多数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均已引入多媒体教学。从理论上讲,该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传统的“板书式”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但由于高校教师并未充分认识到多媒体的价值,因此艺术设计专业的多媒体设备多作为黑板的替代品而存在,其价值并未得到发挥,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影响不大。
2.2教学开放性差
当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仍在教室内进行,学生的学习受时间与地点的约束较为严重。艺术设计专业与社会各行各业均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若将学生长期禁锢在教室内,学生将很难获得与外界接触、在实践中学习的机会,其思想会逐渐僵化。
2.3教师与学生无互动
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活跃课堂气氛的主要途径。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缺乏互动,或是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教师通常作为课堂的主体存在,利用整节课堂的时间教学。在此环境下,学生很难参与到课堂当中,独立思考能力差,学习兴趣极其低下。[2]长期采用这种方法教学,容易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造成阻碍。
3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学方法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应改革教学方法,解决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多媒体教学
可将多媒体教学应用到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提高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水平。以室内装饰为例,可采用以下方法教学:第一,教师在课前为学生准备室内装饰的典型案例,搜索图片,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第二,课堂上,在讲解到某一设计方法时,需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最典型的设计成果,如室内颜色的布置方法等。第三,将设计成果拆分开来,要求学生对设计理念进行分析,如要求学生分别分析男性、女性以及婴儿三个群体卧室颜色的布置方案等。采用上述方法教学,优势如下:第一,采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图片,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传统的板书式教学相比,学生对设计理念的理解更加直观,更加深入。第二,将设计成果拆分开来,要求学生对其进行逐一分析。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设计理念理解的深入性,进而为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奠定基础。
3.2开放式教学
将开放式教学理念应用到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以“装饰之美”为例,可采用以下方法教学:第一,教师将教学目标定义为使学生学会从人文以及色彩搭配等角度,充分欣赏装饰的美感,以及使学生独立设计出具有美感的装饰设计成果;第二,将学生带出教室,与装饰制造企业合作,带领学生进入企业,主动了解装饰;第三,在观察装饰的过程中,教师应作为主导者不断为学生讲解各个装饰的特点,使学生积累更多书本以外的知识,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第四,带领学生回到课堂,通过提问的方法,要求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感受,要求学生根据学习到的知识自行设计一种装饰。采用上述方法教学,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视野,使之能够挣脱课堂与书本知识的禁锢,真正走入艺术的海洋,感受艺术品的创新价值。同时,要求学生自行设计艺术品,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之能够将创造性思维体现在设计成果中,进一步提高其创新性水平。
3.3互动性教学
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可以单独开设“设计比赛”课堂。第一,课前,告知学生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以5~8人为一组,共同设计一套艺术品。第二,课上,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后,需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以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第三,教师要求每个设计小组的代表讲述本组的设计理念及创新之处,并组织学生从美学等角度鉴赏各小组的设计品。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的思路集中到艺术品上。第四,课后,由教师总结本节课的知识,并进一步阐述创新设计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通过思考与动手增强创造性思维。
3.4创新教学评价方式
单纯采用总结式评价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失偏颇,应在总结性评价的基础上,将形成性评价联合应用到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将学生的学习态度、设计理念的创新性水平以及设计作品的创新性,共同纳入形成性评价考核过程中。将上述几方面的内容以量化指标体现在学生的期末成绩总结中,提高教学评价的合理性,使学生认识到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为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奠定基础。
4结语
针对目前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造性思维水平低的问题,专业教师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应将多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及先进技术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在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其实践设计能力,提高学生思考的独立性与设计的独立性,提高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水平,为其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包格日乐吐,张春梅.论艺术设计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基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0(06):96-98.
一、实物观察教学方法
Flash是一款矢量绘图和动画制作的软件,要求先有画才可以让画动起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善于捕获景物、动物、人物及任何一件物品,从它们的形态、色彩等到方面去体会,获取大量的感性素材。经过自己独立的思考,发挥空间的想象和创新意识,选择适当的绘图工具来描绘,对学生绘制的作品要及时地进行评价和指导,肯定他们的成绩,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对比剖析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作用,下载一些优秀的Flash作品,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取长补短,既要分析其优点,又要找到其缺点。也能让无从下手的学生提供一个模仿设计的机会。见多识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适当安排时间展示动画作品和学生作业,让每位学生都进行评论,对比优缺点,分析得失,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从中获得乐趣。
三、案例讲析教学方法
它是通过对一些具体案例进行讲解分析,引导学生对这些动画结构进行学习与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和掌握Flas的制作技术。以学生为主导者,教师是引导者、协助者。对一些具体案例进行逐层剖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更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创新,从中获益。
四、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它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具体的教学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藏在每个任务之中。通常,在Flash课程教学中,每种动画的知识点都很多,概念、建立方法、使用技巧等知识点的难易程度也不同。此时,教师可以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按照知识点难度的不同设计基本任务与提高任务。基本任务为学生课本内容,例如在讲授“翻页画册”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翻书”来让学生认识到在动画过程中图形发生形变的过程,初步了解产生形状渐变动画的制作方法。在设置提高任务时,逐步加大知识点的难度,可以先通过对动作动画关键帧的“属性”面板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分析,如缓动、旋转、调转到路径等等,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再要求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例子,来制作缓动翻页的动画。最终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并自由地使用所学的知识,创作出更加优秀的,反映学生自身思想与创意的作品。
五、项目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方法是一种教和学互动的模式,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以现实的学生生成的知识和培养起来的能力为最高成就目标,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注重实战演练,使学生能理解逐帧动画、形状渐变动画、运动渐变动画、引导层动画和遮罩层动画的作用。理解元件的作用,能熟练制作各种简单的动画,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漂亮的动画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后,对学生的作品进行验收并做出评价。想创建一个好的动画作品,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地加强引导,让学生多看、多听、多比较、多分析、多想象、多思考、多创新、多动手。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从而让学生能更好地学好Flas设计课程,创造出优秀的动画作品。对五年制师范类专科学生来说,制作精美的课件作品也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李晓玲 单位:安徽省肥西师范学校
论文摘要:室内设计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弊端,本文探讨了实践式教学、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这几种教学方法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市场发展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要求室内设计专业培养适合时展的、真正解决问题的多元设计人才。而现今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方法仍然存在问题,学生动手能力弱,室内空间传统元素的运用与总体风格不统一。因此提高室内设计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合格的室内设计人才,是当前高校室内设计教学的重要任务。
本文试着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结合教学实践,力求探索适合高校的室内设计教学方法。
一、在室内设计教学中加大实践式教学
现代化的教学不是闭门造车,尤其是室内设计这种很具实践性的学科。以往的实践课程大多局限于校园内部的教学资源,单一的课堂教学更多的是产生理想主义的作品,存在可操作性薄弱和对设计作品的材料、工艺及实施分析等问题的忽略。这种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由于在校期间没有真刀真枪的参与实践,专业知识面较窄,缺乏专业内和跨专业知识集成锻炼、缺乏社会的实践技能,缺乏超越专业的眼界和能力,毕业后很难适应复杂的就业市场。
针对上述情况,调整加大实践式教学的比例已迫在眉睫。室内设计专业加大实践式教学,充分利用丰富社会资源进行教学,让专业教学走出教室,走入社会实践,才有利于专业教学,达到培养专业人才的目标。
二、在室内设计教学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培养
2006年、2007年、2008年的室内设计年会都连续提及知名的室内设计大师在谈到未来室内设计的新趋势时,都不会忘记提我们最根本的东西,也就是我们中国设计的“根”。当今社会的设计趋势是多变的、多元化的,但是几乎所有有影响力的设计师在总结这几年及未来室内设计发展趋势时都提及“东方风格”或者诠释为一种全新的“新东方风格”。要形成一个国家或民族不同时代新的艺术风格,总是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然而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接受现代流行的个性化设计很快,也很喜欢西化的设计,比如具有明快色彩与流畅线条的北欧设计风格,而对设计中渗透了传统文化的设计并不是很喜欢。甚至对较深色彩的传统木家具表现出明显的不喜欢,而对同样是以原木制作的北欧风格的亮色家具却接受的很自然;赞美欧美传统的室内装饰的豪华,却排斥明清家具的精美雕刻……造成学生对传统的冷漠的原因一是自身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大学之前的教育很少有传统这方面的内容,文化素养很低。另一个原因是整个社会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不够,很多有品位的传统建筑、手工艺品、地方性产品等在人为的摧毁下逐渐消失。反之,外来文化的入侵则气势汹汹,我们祖先几千年的传统文明正在被外来所谓的现代文明吞噬。他们还在吞噬古老的东方哲学(孔子、老子、庄子……)、文学、礼仪、建筑学、甚至我们的语言文明……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是在几千年灿烂文明的熏陶中成长的,我们的生活需要有传统文化底蕴的设计。室内设计更需要本土文化,要从传统中挖掘文化的精华运用于设计,离开了传统的土壤,设计就没了灵魂,成了无本之木。世界公认的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其作品中国香山饭店,运用江南水乡的青砖灰瓦白墙,融现代建筑风格于中华文化情怀于一体。这些大师自身中华文化功底深厚,将中华文化精髓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有一种似曾相识和蔚然陶醉的感觉。
三、在室内设计教学中引入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展示的“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神妙境界,将空间设计的艺术推至令人望尘莫及的地步。室内设计,可以说是这种空间设计艺术的一部分,能够从中借鉴的东西很多。古典园林艺术中的建筑构件、家具陈设、园林小品、古典园林色彩等等,都是室内设计可以借鉴的瑰宝。室内设计教学,引进古典园林艺术,既能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更能给学生带来源源不绝的创作灵感。
在课堂上,通过对经典设计的详细介绍,配合各种图片,让学生先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然后再播放介绍代表苏州园林造园艺术的拙政园的影像、各种精致的园林细节处的摄影图片,让学生犹如亲身游历了园林。着重介绍形式优美的亭台楼阁,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和造型优美的木结构,漏窗借景的巧妙和不经意,小桥流水、峰峦叠翠的山水田园意境,环境经营的合理。小空间中蕴藏着无穷的宇宙空间排列奥妙,精心选择的树木花草象征四季的轮回等。学生看到了实例设计中理论和形式结合的美妙,心里自然由衷感慨民族文化的精妙内涵,对古典园林设计者的崇拜情油然而生。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加强学生对古典园林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探索古典园林的精髓,把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园林装饰元素同现代室内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贝聿铭先生设计的香山饭店,就是将传统的苏州园林的造园艺术运用于建筑室内外,他的设计就是吸收了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国文人造园艺术的意境处理手法,淋漓尽致的体现了苏州园林山水画般的美轮美奂。整座建筑简素端庄,和香山的环境自然和谐地融合在一起。香山饭店虽然是采用苏州园林的造园艺术手法来设计,但设计师领会了园林的意境体现,设计元素并不是照搬园林,而是吸收造园艺术的精华和有代表性的元素再创造的结果。
四、结语
对于室内教学的过程来说,是一个具体、细致的真枪实弹地面对设计中碰到的任何问题的真实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加大实践式教学,引导学生探索传统文化的精髓,引入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对于丰富室内设计教学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磊.浅析中国传统装饰元素在室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企业教育,2008,(04).
【关键词】 室内设计教学 教学方法 应用能力 情景模拟 教学改革
1 室内设计课程在环艺专业中的作用与地位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结合了建筑工程技术、艺术、经济、人文等学科领域知识,着重研究人——产品——环境——社会等关系的一个复合型专业。室内设计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的重点骨干课程,是该专业整个教学的核心部分。专业与课程的教学研究越来越重要。
室内设计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最重要的主干课程,也是学生进入专业课程学习的第一门主干课程,是学生艺术设计生涯的起步。这门课程在二年级上学期开设,之前,尽管学生学了一些专业基础课做铺垫,但是对于室内设计还是无从下手。室内设计课程教学的基本目的,即通过讲述室内设计的基本原理、程序和方法,选择以生活空间和公共空间为模块分项作课题内容,使学生综合把握室内设计的使用功能、空间形态、技术经济等基本要素,掌握室内设计基本知识和设计表现技能,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2 室内设计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对教学体制及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以适应新的发展和需求。明确要求学校的教学理论要结合实践,走校企结合办学之路。传统教学分为理论和课程实训两个部分,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课后完成相关的作业,如此这样进行循环教学。在指导同学毕业设计时发现有很多学生针对具体工程项目设计时无从下手或很吃力。通过与学生交流,发现他们以前学的课程都是纯理论的,学生没有接触市场的机会,缺少实践的磨练,自然难以设计出好的“作品”。
3 创新室内教学的形式和方式
3.1 明确教学目的。高校室内设计专业的目标定位在于培养具有艺术家素质的室内设计师,教师一方面要按照学科制定的目标去完成教学计划,另外还要与时俱进,要求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加强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做足设计以外的功夫。
3.2 加强实践环节。室内设计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设计师要品味生活、体验生活,才能设计出感人的东西。如果主要做家居设计,应尽量多带学生去看一些样板房,多到一些材料商场,家具商场看看,了解一些材料的新趁势,多尝试结合不同客户的心理需求进行设计。在教授公共空间时,多带领学生去一些公共空间去看,去体会,去消费。没有实际生活体验的设计作品,是不会有强烈的感染力的。
3.3 增加快题设计。快题设计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设计思维,这对学生以后应聘、考取注册室内设计师非常有益。当然,组织大量的专家讲座,开拓学生视野,扩大交流,可以让学生对时代及社会的需求有更多的敏感性。最后,毕业生的毕业设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应该倡导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发现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再关注一些群体真正需要设计师去完成的课题。
4 情景模拟教学方法在室内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模拟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模拟扮演某一角色或在教师创设的一种背景中,进行技能训练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典型的互动教学法;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模拟教学的意义在于创设一种和谐的、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拓宽教学渠道,增强教学的互动性,构架起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桥梁,促进教学相长。
情景模拟教学模式是以案例或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英特国际英语就是运用领先的信息技术创设情景,图文并茂,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寓教于乐,加快对英文的理解,从传统教辅工具的“静态学习到动态学习”的飞跃,让学生消除学习疲劳,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将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导入,从“静态学习到动态学习”,让学生消除学习疲劳,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一般采用“情景教学”,一般说来,可以通过“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来进行。
结合《室内设计原理》课程目标为通过对室内设计相关知识的传授与技能培养,使学生掌握室内装饰工程方案设计、方案表现和施工管理等核心知识和必备技能,同时获得相应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协作能力和创造能力,能胜任室内设计企业、装饰工程施工企业等相关企业的方案设计、图纸制作和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根据多年教学摸索,实施模块式教学,项目式教学,模拟式教学等多种特色教学教学模式,找到适合本专业特性并且符合本专业学生实际情况的培养方法。这种授课方式不受技术设备的影响,主要是根据模拟演练方案中确定的角色、任务、时间、步骤、背景等,实施人工演练。针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可以模拟设计公司工作环境,设计师谈判技巧,模拟设计师与客户之间的工作环境,探讨情景,通过角色互换模拟设计师和客户的角色关系深入了解和学习设计案例等。角色演练时,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分配相同任务、相同角色,尔后在不同地点同时实施角色演练,使每名学生都能体会到一个角色所代表的实际岗位的地位、作用、处境、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通过情景模拟教学法,使学生增强设计理念,丰富设计阅历,可以通过角色扮演体会经营者的经营理念和财务专家的成本意识,只有学生的专业知识、人生阅历、文化艺术涵养、道德品质等综合素质都提高了,才能设计出精品。
5 结语
室内设计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设计应用能力,教改的过程也就是建立新的教学行为模式的过程。但如何突出专业特色、如何使之有效地运用和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才是有效实施的关键所在。伴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等教育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的能力与素质结构产生了新的需求,对课程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只有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为社会培养输送合格人才。【文章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教改工程项目规划课题(JG2013010061),课题名称:情景模拟教学方法在室内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导入】
参考文献
1 刘琼.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艺术与设
计,2009(2)
2 罗林.试论建筑学人才素质型教育教育观念的内涵.建筑
《基础会计学》是管理类学科的专业入门课,表现出专业术语多、概念枯燥、解释抽象、财务处理内容多的特点。借贷记账法在工业企业中的应用是其教学难点和重点,主要包括了采购、生产、销售和利润形成与分配业务的账务处理。教师要通过仔细、深入地揣摩教材的重难点,把握教材的精髓,做到难易程度的区别把握和融会贯通,设计严谨的教学环节,为学习者排除障碍,克服畏难情绪,帮助学习者轻松驾驭教材,实现学习成果的有效迁移。
(一)会计基础理论——循序渐进习题教学法 循序渐进习题教学法是指教师将关联性极强的教学内容按照教学进度合理设置练习内容, 学生根据教师的布置和指导,通过课堂及课外作业,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强化, 以巩固知识、练习技能。《基础会计学》的理论知识以会计定义、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会计账户为主线展开,内容之间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教学中可采用循序渐进的习题教学法来实现师生互动, 突破教学重难点。其具体做法为: 选择30项左右的涉及两个会计科目的企业经济业务, 按照课程进度布置作业。学习者借助一个载体实现了从经济信息到会计信息的转换, 对会计的定义具备一个形象的认识,为后续经济业务中所涉及的账户结构、 借贷方向以及分录编制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会计业务处理——模象直观教学法 教材直观是指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信息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具体的、特殊的感性认识的认知活动。教学中,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可组合使用,即通过图表的模象直观帮助学习者从视觉上直接感知教材内容,言语直观帮助学习者概括和理解学习内容,对教学效果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1)图解教学法。图解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对复杂的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梳理其内在联系和区别,以图表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简单易懂,直观形象。结合多媒体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根据学习认知过程,形象展示会计教学流程,并将理解难点予以图解化,动画声像结合,图文并茂,充分提高学习者的注意力,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2)双篮子结转教学法。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多数学习者对于企业账务处理中会计账户之间的结转仅停留于表面的机械式记忆。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 笔者提出了“双篮子”结转教学法理论。“双篮子”结转教学法是指把会计账户中涉及结转的相关会计账户设定为两个篮子, 结转的过程就是把归集的相关内容从一个篮子(账户)转移到另一个篮子(账户)的过程,其接受方与被转移方的借贷方向一致,即从借方转到借方,从贷方转到贷方;减少的过程则需要在被转移方账户相反的方向记录。在《基础会计学》课程中,设计的账户结转很多,以材料采购账户和原材料账户的结转为例进行说明: 将材料采购账户视作A篮子, 将原材料账户视作B篮子,A篮子的东西转移到B篮子,则A篮子的东西减少了,B篮子的东西增加了。A篮子即材料采购账户减少记贷方, B篮子即原材料账户增加记借方, 编制的会计分录为:借记“原材料”,贷记“材料采购”。
(三)会计实务——手工记账实务教学法 要求掌握丰富的实践知识,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是高等教育心理学对大学学习者学习内容归纳的特点之一。《基础会计学》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贯彻理论教学与实务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培养学习者的专业实践能力。手工记账实务教学法可帮助实现此教学目标,其基本内容包括会计凭证(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总分类账)的填制和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编制。
二、借贷记账法在采购业务中的应用
借贷记账法在工业企业中的应用是基础会计学教学难点与重点,采购业务的教学可称其为入门教学。在该节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通过仔细、深入地揣摩教材的重难点,把握教材的精髓,设计好教学环节,做到难易程度的区别把握和融会贯通,为学习者排除障碍,为后续的生产业务、销售业务、利润形成和分配业务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一)教学内容分解——帮助学习者实现对教材直观与知识的感知 工业企业采购业务的教学包含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材料采购账户与原材料账户的关系及结转,材料采购的支付结算。 其中,材料采购的支付结算可采取现购、 赊购和预付款三种结算方式。
(二)教学环节设计与实施——多途径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的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教学难点的讲解,需充分激发学习者潜在的学习愿望,蓄积各种能量实现有效突破。
首先,应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1)详解材料采购账户和原材料账户。
A.提问:为什么要分别设置材料采购账户和原材料账户(即必要性)? 企业在购买材料的过程中, 因支付结算材料的采购成本和相关采购费用(如运输费、装卸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时间上的不一致, 需分多次归集记录材料的采购成本;此外材料采购完毕为了能够准确的界定各种原材料的总采购成本,需设置原材料账户。 即材料采购账户记录采购过程,原材料账户记录采购结果。
B.材料采购账户和原材料账户的结转——双篮子结转教学法的应用。材料采购账户和原材料账户之间的关系表述为:分次归集、一次结转。
(2)材料采购的支付结算及其相关会计分录。
A.材料买回来了,钱没有了,怎么办?(现付)
B.材料买回来了,欠钱了,怎么办?(应付)
Abstract: In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 of vocational colleges, task-driven teaching method is a way to better implement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most teachers will want to apply this method to carry on the teaching and training more high-quality skilled talents who meet the social needs. Bu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ask design, and selection of task typ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bove problems, and summarizes the teaching tasks.
关键词: 设计;任务;引领;教学;浅析
Key words: design;task;lead;teaching;analysis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7-0216-02
0 引言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工作,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情、说合适的话。既让领导满意、又让同事和下属满意、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不怕体力劳动上的吃苦,但害怕脑力劳动上的吃苦。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课程改革呼唤着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方式的变革期待着教师改变传统的封闭型教学方式,实行开放式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任务引领式教学方法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1 教学任务从何处来
所谓典型工作任务是指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描述一项完整的工作行动,包括计划、决策、实施、评估和反馈等整个行动(工作)过程,它反映了职业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在整个职业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功能,典型工作任务同时也构成了职业教育的一个学习领域课程,每个职业(专业)通常有10~20个典型工作任务。需要注意的是,在调研、统计、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时,并不是岗位上出现频率最多的工作就是典型工作任务。如物流专业,最好的物流应该是没有仓库,实现零库存,其关键是使物流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正常运转起来,因此,其典型工作任务应该围绕物流正常运转来调研、统计、分析,而不是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开设大量的仓库保管和运输工具使用的课程,更不是建设一个大型的物流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实训基地中去学会如何调度运输工具,完成货物的调配等。
2 教学任务的类型
2.1 封闭式教学任务 目前,大部分教师一说到任务引领式教学方法,就会想到设计如电路图的识读、电路图的绘制、二极管等电子元器件的检测、水泥的细度检测、混凝土强度检测等任务,这些任务都属于封闭式教学任务,因为他们的结果有唯一性,有正确的方法、步骤和答案可供参考和判断,仍然属于知识和技能部分。这种任务的作用在于利用这些载体,帮助学生重温学过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中解决动手问题。当然这些任务的设计也是必须的,通过这些任务的学习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和用动手来校核与检测。但这些任务也是不全面的,不是开放式的,不能让学生充分发挥所学去思考、去创新。
2.2 开放式教学任务 所谓开放式教学任务是指能在该任务的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从培养学生学习和实践的态度、思维和能力出发,以激活学生主动地去发现、去想象、去探索,形成科学品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教学实践。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上,变“学知”为“知学”。
任务一:万用电表的安装与调试。该任务的优点在于既能应用所学过的元器件检测等知识,又能在安装与调试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型的万用电表、针对安装与调试时出现的不同问题,灵活的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任务二:学校准备给每位教师采购一台笔记本电脑,这个工作交给你来做,你该咋工作?这个任务看拟简单,实则不然。配置定高了,价格贵,领导不高兴,但同事们高兴;配置低,价格低,领导高兴,但同事们不高兴,如果在使用中再有问题的话,同事的怨言会更多。所以要做好这个工作,先要调研教师们的需求,是进行图形处理,还是一般的办公处理;根据教师们的需求,进行市场调研,选1至2个品牌和合适的参数,形成你的意见;最后把选择权交由领导来定夺。
任务三:要求学生组建与管理一个家庭网络、企业办公型网络、基于服务器的园区网络。由于这些网络的组建,网络节点数量、位置是变化的,因此,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其网络设计和施工过程也是不同。通过这个任务的完成,可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开放性的思维方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以上任务有一些共同点,那就是:
①具有轮廓清晰的工作、学习任务,具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
②具有完整的工作过程,该工作过程可用于学习特定的教学内容;
③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
④课程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商业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⑤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相互间的可重叠、可参考、可借鉴的内容不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
⑥学生自己处理在任务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⑦具有一定难度,不仅是对已学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且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新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
⑧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任务工作成果以及工作和学习方法。
3 开放式教学任务设计实例
张先生是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老总,妻子是中学教师,家有16岁、10岁两个小孩,八年前买了一栋别墅,并在窗口处安装了手动操作的百叶窗。现在张先生准备重新装修别墅,要求如下:
①原有的手动百叶窗全部换成电动百叶窗,并可在各个房间自行控制;
②能在别墅的某个地方集中控制百叶窗升降;
③太阳光强烈时能自动控制百叶窗下降;太阳光不强时,在下午某时开始,百叶窗自动下降;
④每天早上百叶窗能自动上升;
⑤可在卧室熨烫衣服,但半小时后熨斗能自动断电;
⑥乐于接受一切增加舒适性的建议。
任务:拟订实现该控制的完整文件;详细陈述建议方案,并说明理由。
4 结束语
任务引领式教学法实施的关键是合理设计教学任务,其教学任务既要与典型工作任务对应,又要让学生在学习和实施过程中有可借鉴和使用已有知识及技能,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开放性思维,具有创新思维的环境和条件,教师应在实施过程中掌握和应用任务引领式教学方法的精髓,更好的应用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欧盟Asia-L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编(赵志群副主编).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关键词:中职;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1-2574-02
The Research on Secondary Vocational“VB Programming”Teaching Method
ZHOU Li-lin
(Quzhou Secondary Technical School, Quzhou 324000,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vocational students’VB program learning,we summarize some teaching methods which mainly include“having the first lesson in a better way”,“task-driven pedagogy”,“giving top priority to teaching”,“mistake case analysis teaching”,“game teaching”.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teaching has increased both the students’interests to learn VB and the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 in VB.
Key words: vocational; VB programming; teaching methods
Visual Basic(简称VB)程序设计是微软件公司推出的可视化编程语言,是目前世界上使用非常广泛的编程开发工具之一,很多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都开设这门课程。VB特点决定了这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起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培养学生编程兴趣、掌握编程的基本方法。
1现状分析
1.1学习动机不明确
学习动机是指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需求或企图达到目标的一种动因、内在力量。没有动机,就学无动力。相当一部分中职生就读中职的目的不明,有的是迫于家庭的压力,有的是为了混日子,有的是混文凭,有的是来结交异性等等。这些学生本身就缺乏学习的内在需要,动机与学习无关,他们的学习往往是被动的,老师在后面推一把,他们才往前挪一步,甚至原地不动。正因为如此,他们或者连起码的求知欲望都没有,消极对待学习。
1.2缺乏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建立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中职生由于没有升学的压力,学习惰性大,依赖性强,学习不主动,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课内不做笔记,听课不认真;拖欠作业,或干脆不做作业;学习没有责任心,上课讲话、睡觉、玩手机、看小说。这些行为的形成,既有其以往的不良经历,也有进入中职后失去了奋斗的目标造成的。
1.3英语基础差导致学生的恐惧心理,降低了学习兴趣
相当多的学生英语基础差,看到英语单词就有恐惧感,而VB中的代码都有较长的英语单词,如何帮助学生快速记住这些单词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
2教学方法的探索
2.1上好开学第一课激发学生兴趣,重树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了学习兴趣才能在枯燥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乐趣,而上好开学第一课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首先在开学第一课上必须解开学生的心结,强调英语基础差没关系,一切从零开始,所有学生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其次要告诉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目标、任务、具体要求、用途,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再次可以展示以往学生的优秀作品,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标。最后可以“小试牛刀”,编一两个学生感兴趣的实例。
开学第一课上的精彩,学生就会喜欢上你这个老师,学习也就产生了兴趣。
2.2任务驱动教学法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若干个任务为线索,将教学内容隐含于每个任务中。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对所学知识进行建构,促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设计是最重要的,它将决定一节课中学生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任务的提出首先要具有综合性,应该把学过的知识和即将要学的知识综合进去,这样学生既学到了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识,同时学会了综合运用知识。其次要有吸引力,兴趣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如果学生对提出的任务没有兴趣,那任务也是失败的。
比如在讲授“初识Visual Basic”章节中,需要掌握Visual Basic启动与退出的方法、熟悉Visual Basic的界面、使用工具箱中的工具创建对象、运行调试程序并保存程序。可由一个典型实例引出任务——“看我七十二变”(文字在屏幕上不断闪烁,各种颜色交替出现)。教师可先展示实例效果(提出任务);再对实例进行分析(分析任务),因为刚接触程序,涉及到的程序代码可先提供给学生;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分组交流、讨论,完成作品(解决任务);通过网络教室软件让学生共同欣赏作品,对效果进行评价,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正(效果评价)。
“任务驱动教学法”学习目的明确,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合学生特点,使教与学生动有趣、易于接受。
2.3举一反三教学法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举一反三教学法是指从一个实例类推而知道其它相似实例,让学生做到学一知十、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教学法首先要让学生掌握一个实例,知道这个实例的精华在哪里,考察的是哪些知识点,应用了哪些对象、属性、方法、事件。认清了实例的“真面目”后,接下来就可以“依样画葫芦”给自己出题了。比如学了文字向左移动,换成向右移动、向上移动、向下移动,看看自己会不会做,有没有新的发现,还可以让学生把出的题跟同学交换着做。通过频频的训练,涉及到的英语单词被重复使用,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又养成了“学一知十”的好习惯,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信心,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也得到了加强。
通过这一方法,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又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巩固了所学的知识点,一举三得。
2.4错例分析教学法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找错、纠错能力
学生在编写程序过程中出现错误是难免的,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发现错误后自己不能解决,而是等待他人帮忙,下次遇到仍然犯相同的错误。如何提高学生找错、纠错能力也是本课程急需解决的问题。错例分析教学法就是教师将学生经常犯的一些错误编写到实例中,然后让学生分析,找出错误,并纠正错误。
比如,在讲授“在框架中绘制单选按钮”章节时,设置以下错误让学生纠错。一是在框架中用双击单选按钮的方法,结果出现所有单选按钮在同一时刻都能被选定;二是框架中用到控件数组,在编程时只用控件名称,而忘记用index属性作为控件名称的下标,结果导致编译时错误。
通过这一方法,由于错误是学生自己找到的,印象深刻,学生再犯错误的机率明显减少,既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生找错、纠错的能力。
2.5游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牢记单词
游戏教学法是指教师将VB程序设计中已经学过的单词编写成游戏并将学生喜欢玩的游戏也编入其中,学生通过玩游戏记住英文单词的方法。在游戏的设计过程中要注意首先英文单词的编写应遵循从易到难、从熟到生、层层递进的原则;其次应将游戏编成多个级别,各个级别之间编一个学生喜欢玩的游戏,级别越高的游戏越有吸引力,学生只有过级才能玩喜欢的游戏。比如在游戏的第一级可以模仿“金山打字通”软件中的打字游戏,将经常用到的单词作为打字的主角;在游戏的第二级可以模仿连连看游戏,将相近的单词罗列在一起,找出相同的两个单词;在游戏的第三级可以是单词与含义配对;在游戏的第四级可以是将单词补充完整;在游戏的第五级可以是根据功能含义写英文单词。
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记住的单词更加牢固。
3结束语
实践证明,通过上述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积极性越来越高,成就感越来越强,学习风气也越来越好。主要表现在:学生课堂上完成的作品越来越好,完成任务的同学越来越多,有些同学经常编一些有趣的课外实例向老师或同学展示;有些同学还经常在QQ群中讨论相关话题,也有些同学主动购买相关的学习资料或通过网站自学。
参考文献:
[1]张立涓.高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课的教学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0(8):80-81.
【关键词】机械设计;教学手段;多媒体
0 引言
《机械设计》是高等工科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技术基础课,也是机械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目的在于逐步提高学生的机械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尤其是增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顺利过渡到机械工程学科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进行产品和设备设计打下宽广而坚实的基础。《机械设计》是一门与工程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课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对机械学科的兴趣,并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工程实际问题,一直是该课程教学中需要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重要问题。我们通过在教学中不断的实践,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方法做了探索。
1 多媒体教学
《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中涉及到大量的机械零件、产品及装备,对于学生而言,大部分都很陌生。如果利用传统的授课手段,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中,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文字、机械图形的板书上,而学生对在黑板上板书的平面机械图形又缺乏基本的感性认识。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授课手段的弊端。我们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可以大大增加课堂授课的信息量,并且让学生对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产生感性认识;另外还可以通过动画视频的方式给学生展示一些国内外机械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激发学生对机械学科的学习兴趣。当然,我们所提倡的多媒体教学,并不是完全摆脱传统的板书授课手段,而是以多媒体教学为主,适当结合课堂板书。例如,在讲授轴系结构时,可以在黑板上指引学生一块画一次,以防学生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感觉在课堂上听讲时很简单,做作业时又经常性画错。
2 课程实验教学
《机械设计》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杨叔子院士在谈论机械工程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时说:“降低重心,注重交叉,扩大专业面向;提高起点,重视基础,加强通识教育;创造条件,建设基地,强化实践环节”。因此,在《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中要注重实验环节,适当提高实验教学占总教学时的比例。通过课程实验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对机械零部件的理解和认识。例如,在讲授减速器时,部分学生在听课时,对减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实现功能似懂非懂,理解不深。通过减速器拆装实验,可以让学生全面、深入认识减速器整体结构,快速理解减速器的工作原理,这也为后续的减速器课程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工程实例教学
机械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而《机械设计》是机械学科中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我国近代的考古发现了一些传说和记载,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河南裴李岗等遗址中发现了七八千年以前制造相当精致的农具如石铲等,到最近的2013年6月11日我国神舟十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天,并于13日和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在整个机械装备设计和制造的历史中,有一些伟大的设计,当然也有一些失败的案例。在《机械设计》教学过程中,将这些伟大的设计和失败的案例融入到课程中,会使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起来,聚集学生们的注意力,加深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认识到机械设计的重要性。例如,某部组织训练的直升机,在准备着陆时,突然尾桨传动失效,直升机失去平衡,坠落后起火;事故原因是尾桨主减速器和尾减速器对接处的花键套和花键轴的的连接处发生非正常磨损,导致健齿啮合面过小,飞行中套轴脱开,致使传动失效,飞机坠落。
4 以竞赛促教学
机械装备及零部件设计具有极强的创新性。目前,全国性的机械创新相关的比赛很多,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大赛等,河南省内也有很多诸如此类的比赛。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由结合成立团队,参加一些机械相关的竞技比赛,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很多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属于被动性接受者,但在成立参赛团队后,基于学生自身极强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往往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比赛作品的设计。学生一切从零开始,自己动手查阅各类参考资料,补充各方面知识,准备参赛作品设计方案。待参赛作品设计方案成型时,学生内心会有一种极强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这是纯粹课堂教学无法产生的效果。
5 以科研促教学
目前,高校教师不仅仅从事教学工作,还要承担科研任务,如果能够将两者有机结合,以科研促教学,会产生非常积极的教学效果。教师已经完成的或正在实施的科研项目,一般都是本学科最新的知识信息,将这些科研成果融入到教学中,可以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理解课本中的知识,并且能够充分掌握学科发展前沿。另外,教师在科研工作中积累的大量经验,是学生无法从课本中获取的,这对学生就业进入实际工作后的帮助是巨大的。例如,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在2010年设计发明了“一种自动行走的烟草收获机”,解决了人工采收烟叶效率低和少数半机械化收获机结构复杂、造价较高、易堵塞等问题,提供了一种简单的自动行走烟草收获机。在整个项目研究过程中,涉及到了《机械设计》课程内容的各个方面,将项目所涉及的烟草收获机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以及项目研究过程中攻克技术难题的曲折性等融入到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大幅度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6 结语
《机械设计》是一门与工程实际紧密联系的专业基础课程,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方法不断优化和创新。多媒体教学增强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感性认识;课程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工程实例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生产实际;以竞赛促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以科研促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机械装备的研制全过程。这些教学方法都极大地提高了课程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广告设计;创新思维;培养方法
当前,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对高校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要求越来越高,社会上岗位与专业之间的对接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这个时期对创新思维人才的需求绝不低于任何一个时期,然而我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体制,以灌输、填鸭式教学为主,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本文就高校广告设计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展开相关探析,以期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为我国的广告设计事业做贡献。
一、创新性思维概述
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复杂精神活动,创新性思维是指打破固有思维,在陈旧思维基础上对对象进行创新思考,从而取得富有创造性的意见或方案的思维模式。创新性思维第一在“创”字,体现其独创性,创新思维不受传统惯性禁锢,思维超常规,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有自己的见解、观点,敢怀疑、爱挑剔;创新思维第二在“新”字,体现其求异性,创新思维标新立异,出奇制胜,出奇制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挑战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在解题时,谋求多重解法;创新思维第三在联想性,在面对某一情境时,思维向纵深方向发展,能够从正反两方面思考,这实质上是一种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思维的连贯性和发散性;[1]创新思维第四在灵活性,思维突破定向的、系统的模式的束缚,学生在思考问题,制作设计时,不拘泥于书本所学的、老师所教的,遇到具体问题灵活多变,活学活用活化;创新思维第五在综合性,学生的思维调节能在诸多的信息中进行概括、整理,把抽象内容具体化,繁杂内容简单化。
二、培养创新性思维的方法
1、培养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人们全面深入观察事物的能力,观察能力越强,所获得的信息越多,由此而产生的想法也会越多,人的观察能力并非与生俱来的,可以在后天的训练中得到提高,这个例子很简单,就比如大家在玩找茬游戏时,刚开始会很难看出差别,玩多了之后,就很容易找到不同点,这就是在大量的观察力锻炼后的结果,因此高校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比如,在让学生设计同一款香水的广告时,让学生从这瓶香水的不同角度分别进行设计,通过这瓶香水,学生可以从香水的香型方面进行广告设计,也可以从其香水容器造型上进行设计,可以从企业文化、受众群体、原料提取等等各个方面进行这款香水的广告设计,教师在收集的设计稿中,优选出最具创造性思维的设计稿,并计入学期末的成绩评定中,来鼓励学生多多观察,多多思考。2、训练发散思维发散性思维能有效活跃学生的思绪,让学生在碰到问题时能迅速反应,并且其作出的反应都具有创造性,为了训练高校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就应该运用创新型的教学策略,灵活展现课堂内容,例如,以一个小小的曲别针来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2]记得在1987年我国在广西南宁市召开过一个“创造学会”的学术研讨会,当时在研讨会中讨论了曲别针的用途,如果进行发散思维的考量,一枚小小的曲别针将会有几千几万种用途,我们也可以以此种类似的方法来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从物体的各个方面展开思考,就像一枚小小的曲别针一样,得到成千上万的用法,以期得到独具风格的点子。此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涉猎广泛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眼界,为发散性思维打好基础。3、注入情感因素人有情感,如果可以将情感注入到设计中,那么设计就会充满生命力,当前大部分学生的设计都采取客观、理性、保守的设计方法,但是,不管是天马行空的、还是中规中矩的,都是设计者思维的体现,都包含设计者的感性思维和情感体验,因此,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能够将情感融洽的注入到设计中,而不是牵强附会,例如,SONY相机的广告设计,外形是一个多层蛋糕,上面贴满了五颜六色的照片,意指摄下生命的足迹,从呱呱坠地到暮年光景,SONY相机使你的生命历程永不随岁月而消逝,这种设计体现出了相机的功能本质,也抓住了人们想要留住青春年华的心理。
三、结语
高校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师要勇于打破传统思维壁垒,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广告设计水平,为其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做好铺垫,为广告设计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白锦莲.“解析与重构”的创新思维培养——广告设计专业《设计素描》课程教学探究[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3).
关键词:细部设计;拆分;设计要素;设计教学缘起
笔者作为高校产品设计专业教师,在设计教学中经常遇到一个普遍问题:包括高年级在内,很多学生在进行设计创作时,最终作品不够完善,虽其中不乏创意独特的优秀设计,但或多或少都缺乏可供推敲的细节,可供驻足思考的精细细部设计。如果把注意力放眼到其它院校这个现象应该也不是个案,在一些设计竞赛中,学生参赛作品这种重创意概念而轻细节推敲的现象也时有可见。一个问题的普遍出现,必然有它出现的原因,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原因,纵观我国产品设计专业教学,大部分设计院校在设计教学时对学生更注重设计概念创意的提出,从大的创意点去进行设计的开发,对于学生的设计关注点一直处在创意概念阶段。设计院校这种不自觉有所偏倚的教学理念引导也就造成了学生观念上偏离,只对整体概念设计的注重而忽视了细节深化的研究,这也就出现了为什么在学生参赛作品中有些创意概念非常优秀也颇具市场前瞻性,但却落不到实处的症结。其次设计课程教学中课题选取通常以虚拟项目为主,企业实际设计项目较少,缺少实战项目的训练,造成这种现象的不同院校、地区原因各不相同,这个不在本文的研究范围之内,但这种现象造成的结果就是由于设计缺少市场环境的检验,所以设计容易落入概念化、粗糙化、想当然化、缺少对设计细节合理化深化研究的意识。而设计专业的学生最终需要面对的是产品市场,是真实的消费群体和需要在市场竞争中存活的设计企业,那么在现有的设计院校,外界设计环境无法短期改变这种现状的情况下,让学生的设计变得更为接地气,不断深入合理化设计细部研究的教学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一、细部设计学习导入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常说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用在设计中也是较为合理的,在琳琅满目的产品市场,同类商品繁多产品功能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打动顾客购买行为的最后一根稻草也许就是产品的某一个细节,是产品一条边线的处理,是面板肌理出色的设计亦或是产品其出众的跳色搭配等。其次,在产品生命周期中对于进入成熟期的产品,其特点是同类产品竞争激烈,市场需求饱和,潜在顾客较少,那么企业如何付出最少的代价得到最多的利益回报,达到刺激市场需求量,提高顾客购买欲望,在产品整体设计不变的情况下,产品细部设计的导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这是企业最经济也是最惯用的手段。如产品会推出更多系列化设计,更改产品色彩搭配等都会刺激顾客的消费,提供更多的商品选择空间。再次,如今我们已经置身于高度发展的数字信息时代,非物质设计盛行,电子元件高度集成,很多数位类产品也越来越精细,已浓缩到一个小小的方盒子里,从传统的产品外观造型设计来说可供设计师施展的空间越来越少。拿手机来说,从最初如砖头般大小的大哥大到翻盖手机再到越来越薄的直板手机,移动电话体积在不断变薄变小和简洁化,所有元件已经集成到一个六面体里,外部构成要素无外乎屏幕、边线、按钮、听筒、线孔、后盖等,在这样极度精简,浓缩的产品要想从竞争中脱颖而出,细部完美的设计变得至关重要,细部设计成为产品卓越,脱颖而出,撬动消费的一个杠杆(至于产品的性能,人机交互性的细节不在此文的讨论范围之内)。如史蒂夫•乔布斯对苹果手机在开发设计中小到一个螺丝孔的设计,边线与信号接收的结合设计处理,无不体现了产品对细部设计几近苛刻的完美追求。正如老乔布斯教育他关心隐藏部分的美观:把柜子和栅栏的背面制作好也十分重要,尽管这些地方人们是看不到的。[1]也正是这些所有对细部设计完美追求的总和构成了苹果手机在消费者的品牌效应。如上所述,基于细部设计研究导入产品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探究变得很有必要,也具意义,它是能够为解决现阶段设计教学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定帮助的。
二、细部设计教学方法
产品细部是个相对的概念,是针对产品的整体而言,细部是产品中小于整体造型的一切可能引人注目的,能够得到欣赏的部分。[2]从局部的视角看产品细部,其可以是产品的分模线,产品边线的凹凸处理,材质的搭配,肌理的处理,色调的搭配亦或是能承担产品独立功能的部分如按键、手柄、指示灯、散热孔等。基于对产品细部的理解,在产品设计专业课程细部设计教学时,把整个课程分为四个有机组成部分(1)产品细部拆分(2)细部设计案例采集(3)细部研讨学习(4)细部深化设计实践。把课程分成四个组成部分也可以说是四个步骤,是为了便于整个课程的统筹安排和有序进程,在实际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中这几个部分既有相互贯穿的前后顺序也会有反复的叠加出现。
(一)产品细部拆分
先引导同学们对市场中产品和生活中所见的产品整体造型进行细部构成的拆分,以头脑风暴法,发散思维法,分组讨论法的方式用思维导图记录拆分过程,做到尽可能地细化和全面列举出产品构成细部要素。拆分的细化成度,罗列细部要素详尽的广度和角度都与学生课程后期的学习成效和设计深化的能力有很大关系,细化分析过程的拆分即产品构成要素的学习过程,通过此过程学生会更为精细地了解一个成熟产品的研发生产所需要考虑的因素多寡,从而将来从事设计时提供参考。产品细部拆分的课程部分除了对所有产品笼统地进行构成细部要素分析外,也可以分门别类地对产品类别进行精细的拆分,如根据使用环境分类划分:家电产品、家具产品、小工具设备产品、电动工具设备、办公用品等;或者根据产品受众群体如通过年龄划分:老年消费群体产品、中年消费群体产品、青少年消费群体、儿童消费群体、幼儿消费群体等。这个群体还可以细化到性别男性、女性。面对繁复浩瀚的产品市场分门别类对产品进行精细拆分时难免会过于凌乱或无头绪,我们可以借鉴数据可视化原理,对分析结果制订表格和检索目录,如表1,使产品细部拆分阶段变得规律科学,也使得后期采集,研讨学习更为便捷。
(二)细部设计案例采集
通过前期产品细部的拆分后,根据统计的拆分列表各项目进行设计案例素材的收集,寻找细部设计经典案列分别以电子文件夹归类命名收藏,便于学生能根据课程需要和以后设计参考能随时便利地索引到相应细部案例资料。此步课程环节的要点是学生在进行案列收集中收集到产品细部经典案列,样本收集基数的多寡会影响到课程教学的成效。研究样本数据越丰富,特别是经典的优秀设计样本越多,学生对细部理解就越深刻,将来面对设计时设计产品也就更为完善合理。需注意的是案例的收集不是课堂中两三个课时所能完成的,甚至不是本门课程结束这个工作就算完成了,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该贯穿于设计专业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学生应该养成随时收集经典设计案例的习惯,把它当成生活的一个部分,我想一个热爱设计的设计工作者在他的设计职业中也会保持关注学习经典设计案例的习惯和行为。至于如何才能收集到更多的经典设计案列,可以通过网络采集网站如Pinterest官方网站等各类网站采集,也可以搜索优秀企业或设计品牌进行收集,形成自己设计素材的细部数据库。
(三)细部设计研讨学习
通过前期的细部拆分、案例采集过程准备,我们的资料库数据研究样本也变得丰满了,那么这一阶段主要针对拆分类别逐一分析研讨学习,如针对边线处理的类别有侧环绕内陷,局部内陷,硬朗直线等处理方式。内陷:顾名思义,即在一个平面上制造出一个下凹或下陷的一个曲面,或者说,这也是一个把平面立体化的做法。苹果手机边线的处理方式是硬朗的直线风格是为了整体配合IPHONEDE科技感,精简设计。内陷边线的处理其一是增强流线感,打破平板单一感受,其二是为了按键和操作更符合人机舒适度。我们也会收集到各种关于跳色设计的产品,跳色处理的方法是为了凸显色彩的搭配,如果设计的目的仅是为了呈现出色彩的凸显这个结果,那么对于设计师来说这个过程是很简单的,如互补色中红色与绿色的搭配,蓝色与橙色,紫色与黄色的搭配,或者是暗色中与鲜艳色的搭配等都可以起到色彩凸显跳色的作用,但跳色要在设计中发挥作用。我们必须根据不同类型的设计,不同目的来分析对待。也只有通过这样的分别讨论后得出的经验总结才会对我们后期的设计实践,基于细部设计研究才有实际的参考借鉴作用,才能很好地指导我们如何去运用跳色设计。如我们在生产用机械设备中也会见到跳色处理,生产机械用色主要关注生产安全,为了缓解工人在大型机械前长时操作中引起的视觉疲劳和工作的焦躁情绪,所以在主体色彩上一般取用浅色调、灰色调为主,在危险操作区域如防护罩、散热区域、转轴部位就会应用到鲜艳的跳色处理,起到安全警示的作用,这些部位会用到红色及黄色这样约定俗成的警戒色。生产设备应用跳色的目的主要有起到安全生产,警戒提示,减少误操作减低人员伤害的作用。而对于生活类设备和个人用具由于受众的多样性,设计目的也不尽相同,那么在处理跳色颜色的选取作用和目的相对生产设备就变得极为丰富,图1以乐扣乐扣公司的cookplus锅具为例,跳色处理是为了改变传统锅具油腻脏乱的印象,引导时尚青年爱上烹饪爱上厨房的目的。cookplus锅具洁净的不锈钢材质加上哑黑色把手,而锅体外部使用鲜艳的水果色系,如柠檬黄,苹果绿,橘子红跳色搭配,给人清新,明艳、靓丽的视觉感官,一扫传统厨房用具的平庸和无味,缤纷前卫的水果跳色搭配一定会给厨房增添靓丽的装扮,打造年轻时尚的厨房,带给人们美妙的视觉享受,使整个烹饪过程演绎着优雅气质,也许会有更多的年轻一族爱上厨房。其次跳色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需要考虑到色块在整个用色中的大小比例关系,不能过于均衡,如果达到1比1的关系或者比例过大,那么会给人平庸稳定感,跳色处理所给人的出人意料的惊喜、跳跃感、小亮点的心理及视觉感受就消失了,跳色是设计的点睛之笔,这个睛在亮在于有神不在于大。所以说跳色在比例的处理上,甚至应用位置的安排布局上要出乎意料,如图2所示,这些因素的考虑对跳色最终的效果呈现都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集体分析研讨产品细部设计案例的精彩和巧妙,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案例和产品直观地感受到设计者的意图和使用者的反馈意见,能做到对设计产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四)细部深化设计实践
细部研讨学习的开展是该课程的关键,而实践运用却是目的,前期工作都是为此作铺垫。当课程进度到这个阶段,课堂中要求同学们拿出自己以前的一些设计作品以PPT的形式展示讲解设计,其余同学在下面听讲并踊跃提出各自对该设计作品的感受特别是整体外观感受是什么,局部细节感受是什么,有哪些不足和可改进的地方及方法等。这一阶段特别需要学生以开放的态度,大胆提出不同意见,且包容一切对的、错误的、尖锐的意见,最后教师做出总结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并找出与该学生相关设计类别的市场已生产的优秀设计产品图片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成熟商品细节处理的方式手法。通过学生讲解,同学点评提议,教师分析总结的过程后,学生对自己设计作品的不足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这个时候学生再回顾到“产品细部拆分”、“细部设计案例采集”、“细部研讨学习”三个阶段的过程再次回顾与学习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应对方案。如自己的作品是儿童类产品设计,存在的问题是产品整体感觉缺少儿童乐趣、成人感严重、不适合儿童玩耍存在操作安全隐患等,那么我们可以针对前期案例收集分析中儿童类产品出现的优秀细部设计要素进行对照参看问题出在哪里,是色彩过于严肃不够活跃还是造型过于硬朗?倒角过于锋利不够安全?是造型问题那么问题又出在哪里?如果自己的作品是小电子类的方形产品,那么极有可能出现简陋的感受,因为这类产品整体外形决定了我们可供发挥的设计空间并不多,大造型的限定,小细节的缺失,必然会导致作品粗泛缺少精彩。图3对于SONYMEGAPLXELS相机对于按键的位置处理边线的环绕处理及镜头处局部平面凸起的立体化处理,几何电子产品细节的处理非常精彩,人机操作也很好地在简单几何体的框架内突破约束。找出问题后就可以参看优秀案例解决方式方法提供借鉴。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