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49: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合同内控管理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风险存在于企业内控的各个环节,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好坏已成为其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评判标准。我公司是国内民用建筑设计企业中最早采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设计产品质量的企业之一。近年来,公司又大力推进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不断强化内控与风险管理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本文结合我公司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中的一些做法,对建筑设计企业如何有效构建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课题进行探讨。
1健全内部控制管理机构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管理机构是做好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工作的保证。根据公司章程规定及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工作的需要,公司内控管理机构包括内控与风险管理决策机构、实施机构和评价机构。内控与风险管理决策机构为公司董事会。内控与风险管理实施机构包括董事会审计与风险委员会、审监部、公司各职能部门及下属单位。审监部是公司内控与风险管理归口管理部门。
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严谨规范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是做好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的基础。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现风险的环节,往往是该环节无相关制度进行规范与防范,或者有制度但制度内容不严谨,或者有严谨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未得到有效执行。为规范公司内控管理,近年来公司制定(或修订)各类内控管理制度90多项,内容涉及公司治理、战略管理、经营管理、业务管理、财务管理、投资管理、人事管理、信息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等,并将各类内控管理制度整理印制成《制度汇编》,发放给员工作为管理工具书。一系列内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使公司从法人治理到经营管理,从宏观战略管理到微观业务管理,从对内业务管理到对外信息管理等,都有了制度规范。
3编制内控业务流程
内控业务流程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资金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租赁管理、研发管理、财务报告管理、合同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内部信息传递管理、内部审计管理等。企业内控业务流程编制主要按以下程序进行。
3.1梳理内部控制现状
对内控现状进行梳理主要包括3个环节:首先,梳理确定公司内控业务主要业务流程。我公司经过梳理,确定14个主要业务流程,包括:合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资金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设计与咨询管理、房屋租赁管理、研究与开发、业务分包、财务报告管理、全面预算、内部信息传递、信息系统、内部审计。其次,对各业务流程按管理活动环节进行流程分解。为便于管理控制,流程分解的环节不宜过长,一般分解到2级或3级,见表1。最后,确定流程环节的工作内容、责任部门(或岗位)、流程生成的工作记录及文档资料。以合同管理为例,表2为“合同订立”流程环节的工作内容、责任部门(或岗位)及流程文档。
3.2编制风险控制矩阵
风险控制矩阵就是以表格化形式将企业内控相关流转环节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点及其应对措施列示出来。编制风险控制矩阵有利于相关流转环节责任人简洁直观地了解面临的重点风险点,熟悉如何防范和控制重大风险,了解该环节风险管理的制度依据。以合同管理为例,表3为“合同订立”流程环节的风险控制矩阵。
3.3内控缺陷诊断与完善
内控缺陷是指公司内控的设计或运行无法合理保证内控目标的实现。一般可分为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设计缺陷是指企业缺少为实现控制目标的必须控制,或现存的控制并不合理及未能满足控制目标。运行缺陷是指设计合理及有效的内控,但在运作上没有被正确地执行,包括不恰当的人员执行,未按设计的方式运行,如频率不当等。内控缺陷诊断就是对流程管理的必需的控制制度是否制定,制度控制规定是否合理、是否满足控制目标,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正确有效地执行等环节进行检查,并标识和记录存在缺陷的控制点(或控制环节),以利于进行补充或纠正,从而完善内控程序。以“合同管理流程”内控缺陷诊断为例(见图1),本次诊断发现3个缺陷,其中2个设计缺陷(即合同管理制度不完备、合同管理部门不明确),1个运行缺陷(即合同经办部门进行谈判时未形成“合同谈判记录”)。缺陷完善措施:1)制定《合同管理办法》。2)明确“经营管理部”为合同管理部门。3)合同谈判过程与成果要形成《合同谈判记录》,并由合同谈判人员签字确认。
3.4绘制流程图
通过绘制流程图可以将内控流程各环节直观地描述出来,使内控执行者对控制流程、责任部门、流程涉及部门及领导、重大风险点、流程输出文档等控制信息一目了然。绘制流程图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内控各流程环节的差错,从而降低管理风险。以“合同管理流程”为例,图2为“合同履行、变更与纠纷处理流程图”(倒三角标识的是“重大风险点”代码)。
4编制《内控管理手册》
4.1编制《内控管理手册》的必要性
内控与风险管理工作涉及的内容广泛、流程环节复杂,编制《内控管理手册》可以优化流程管控、为推进标准化管理提供依据,为公司开展内控工作提供可遵循的标准,同时有效满足外部监管机构要求。《内控管理手册》是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成果记载,有利于建立健全内控管理体系,为合规经营、资产安全和信息真实提供合理保证;可以固化形成内控工作机制,为公司管理规范化和决策科学化提供参照和支持;有利于规范加强内控评价工作,全面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
4.2《内控管理手册》主要内容
公司《内控管理手册》主要包括5部分内容:1)总则。主要介绍《内控管理手册》编制的目的、原则、依据、手册执行与更新、适用范围与生效。2)组织架构与职责。主要介绍内控管理组织架构体系建设及各职能部门(或岗位)的内控职责。3)内控基本架构。主要介绍公司内控环境、内控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内控信息与沟通及内控监督。4)内控评价。主要介绍内控评价适用范围、内控评价组织职责、内控自评价方法、内控评价程序及内控缺陷认定标准。5)业务流程文档。主要包括公司主要内控管理环节的流程分解、流程描述、流程责任管理、流程制度适用及流程图等。
4.3《内控管理手册》的维护与更新
公司《内控管理手册》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公司不断壮大,外部经营环境和外部机构监管要求不断调整变化,公司内部管控模式、组织架构、业务管控活动及工作流程也将不断进行动态调整,公司内控经验不断累积,信息化水平提升等等。这些因素变化都要求公司内控与风险管理工作不断地调整和完善。因此,公司应适时改进和完善《内控管理手册》的具体内容。审监部作为《内控管理手册》管理与维护的归口部门,原则上根据年度内控实际情况,每年开展一次评估,并根据需要进行更新。更新资料主要来源于:公司决策层、管理层及各部门对内控的要求及建议、公司及下属公司的管理实践、年度内控评价结果。持续修订、完善和更新后的《内控手册》作为公司沉淀优秀管理经验,创新标准化管理和实现管理样板性目标的重要工具之一。《内控管理手册》维护与更新工作步骤:1)进行内控自评价。2)发现设计缺陷和执行缺陷。3)修订制度完善流程。4)更新内控管理手册。
5组织内控评价
首先,公司职能部门和下属单位进行内控自评价。各职能部门和下属单位对各业务流程进行穿行测试,对业务流程的内控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填写《穿行测试底稿》。在穿行测试中发现业务流程存在运行缺陷,且属于风险控制点的,评价人员则需对该风险控制措施进行扩充样本测试并填写《风险控制措施测试底稿》。其次,评价工作小组通过询问、抽查样本、重新测试等方法,检查各部门自评价过程以及结果,对各部门自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客观性作出独立性评价结论;并对重大风险管控措施的内控有效性进行评价;整理汇总自评价过程以及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现的公司内控缺陷,并明确缺陷整改责任部门、整改计划等。最后,评价工作小组根据内控自评价的实际范围、评价方法、评价程序以及评价结果等,编写《内控评价报告》,并报董事会批准。
6重视内控环境建设
6.1进行全方位内控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全员参加的内控基本知识和针对各层级管理人员及内控人员的内控专题培训。公司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和辅导,可以解决“为什么企业要进行内控体系建设”“哪些人员需要参加内控体系建设”“如何进行内控体系建设”问题,提高各层级管理人员和基础员工对内控工作的认识,营造有利的内控工作开展的文化环境。
6.2建立内控工作沟通机制
为了保证内控工作的有效推进,公司建立了内控工作沟通机制,实现了内控工作信息的实时传递。首先,建立内控与风险管理例会制度。内控领导小组每季度组织召开内控工作例会,公司各职能部门及下属单位在会上汇报内控与风险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遇到的困难以及需要公司协助解决的事项,内控领导小组负责人对相关的具体问题提出意见和工作指导,会后审监部跟踪所有问题和困难的落实情况。其次,公司建立内控体系的半年工作总结。每半年公司内控管理部门对内控开展情况进行工作总结,并通报给各职能部门和下属单位负责人。第三,建立重大风险项目即时汇报机制。对于公司内控中发现的重大问题要求及时向内控领导小组和审监部进行汇报,以实时处理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
6.3将内控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
为有效发挥各职能部门和下属单位管理者在内控管理工作中的推动作用和积极性,公司将各部门、各单位的年度内控评价结果纳入其年度绩效考核的指标中,并与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年度绩效薪酬挂钩,从而激励管理层切实关注和推动内控管理工作。
6.4聘请专业中介机构协助内控体系建设
关键词:法律;内控;机制;法律风险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当前企业建设也不断深入,为了强化企业的建设管理,需要针对内控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强化内控管理,避免费率风险。但是近年来大型企业的亏损与违规操作事件频频发生,表明当前的内控机制存在法律风险,企业的法律意识淡薄,局限了企业的发展。为了提升企业的管理质量,需要与企业的管理相结合,规范化企业的管理机制,强化审计等财务内控机制,构建一套资产保护的法律、法规以及制度,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结合,从而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确保资产安全与完整。
一、法律风险内控机制背景
法律风险管理是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门,随着2006年《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将法律风险列为企业面临的五大风险之一,法律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法律风险管理的核心是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法律风险管理的内控管理机制,能够确保企业的财务报告可靠、确保经营效率,企业经营活动与会计行为符合法律规范要求。法律风险内控机制需要由董事会、管理层以及其他人员共同设计并执行,对公司经营过程的法律风险进行及时规范。但是当前的法律风险内控还存在较多的问题。
1.借款合同存在法律风险
当前的企业借款合同的前期以及履行阶段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1)在借款合同前期,企业对于所借款市场利率的明确度不足,而且借款合同未完全按照借款合同拟定,造成一定的文本风险,借款合同的主动权在于银行方面,企业作为借款人,大多数处于被动的地位,因此银行可能会利用经济上的强势地位造成有利于银行的条款,从而产生借款合同风险。(2)借款合同变更风险,当借款合同的贷款期限、用途、时间、还款方式等发生变更时,因为变更手续不全会造成合同变更风险。
2.对外担保合同与交易结算方面存在法律风险
我国企业的签订对外担保合同时,因为在担保的过程中,受到人情关系的影响较大,而且对于所担保企业的资信水平以及对外担保合同细节的认识不足,从而可能会造成风险。而且企业通畅不要求被担保企业提供董事会认可的反担保,相关规范不符合要求,增大了法律风险概率。在企业的财务内控中,结算是内控中常见的业务之一,在结算过程中,因为结算数额大、风险高等会造成法律风险,但是当前的企业对这一领域的重视程度不够,交易结算风险预警以及风险补偿机制明显缺位,使得法律风险不能够得到有效的补偿。
3.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法律风险
在企业的内控管理中,关于经营、技术开发以及技术流失等方面的知识产权存在法律风险,而且在商业秘密方面,一些企业没有制订合理而有效的保密协议与保密津贴制度。为了确保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保护,需要对企业的内控机制进行有效管理,避免法律风险。
4.内部管理模式僵化,风险防范职责不清
企业法律风险内控汇总,因为历史与实际的管理,导致一些企业的内部规章制度主要注重业务实现,守法意识意思规则意识较差,主观上表现为忽视法律风险。而且在企业的组织建设、流程设计与管理规范设计中,对于内控的法律风险的分析、识别与规范等方面规范不足,当前内控法律风险控制还处于自发、朴素的阶段,相关流程设计基本处于空白,事前风险预警与风险应对还处于初始阶段,法律风险首道防线非常脆弱。在企业内控法律风险人才建设中,企业法律专业人才建设不足,法律顾问队伍工作岗位的人员短缺,对于内控法律风险控制不足。
二、企业法律风险内控机制的重要性
根据国家依法治国的方略,企业内外的法制环境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加强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以及依法维权的中实行,建立基于法律风险的内控机制,从而应对日趋复杂的法律风险环境,满足企业市场经营与内部改革发展的需求。
1.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当前的企业需要应对全球的资源、人才、技术以及服务的市场竞争,为了适应于当前的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求,需要加强企业的内控管理,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国内经济受到全球化经济发展的影响,所受到的法律风险越来越大,而且企业对外发展过程中,需要应对更加复杂的法律风险,因此构建基于法律风险的内控机制,能够实现企业的依法决策与依法经营,从而确保企业的经营管理满足全球化发展的要求。
2.保障企业资产的客观要求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所面临的资金环境更加复杂,而且资产的分布面广、监管难度大,近年来的重大法律纠纷案件暴露出企业的治理结构不完善、组织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为了对企业的资产进行管理,应对相应的法律风险,需要严格法律审核、确保法律论证,并且构建基于法律风险的内控机制,对企业资产进行管理,提升企业应对法律风险的能力,实现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
3.促进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企业竞争的实质,不仅是企业的技术、资金、人才的竞争,而且死法律、规则与标准的较量。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当前企业面临多元化的竞争,其中知识产权的竞争是现代企业竞争的重要内容,对于提升企业的创新力度具有重要的意义,法律是知识产权的保障,能够确保企业的创新能力,不断优化企业建设发展。构建基于法律风险的内控机制,能够有效的运用法律武器保障企业的知识产权,使企业的创新成果转变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建设发展。
三、企业财务内控机制法律风险防范的构想
1.企业法律风险内控管理体系基本构架
企业的法律内控风险管理是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网络防范工作,为了确保企业的基于法律风险的内控机制建设,需要建立全员法律风险管理的概念,结合企业的管理结构,从而设立三道风险防线:(1)企业会计部门以及业务单位是法律风险管理的第一道防线,在管理过程中,应该严格执行风险管理制度、有效的处置小型风险管理进行处置,并且对重大、疑难的风险进行识别后送到第二、三道防线,并且严格风险的事前与事中控制;(2)以公司领导下属的法律风险管理委员会作为法律风险管理的第二道防线,确保企业的风险管理制度的有效管理,并且对于第一道防线的法律风险管理进行检查、评估与查漏补缺,并且对疑难、重大的法律风险进行初步处理后报送上级部门特别处理,该道防线负责法律风险管理战略的制定,并且有效完善风险管理规章制度,对法律风险管理人员实施考核与奖惩;(3)第三道防线,以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以及下属的审计委员会作为内控法律风险的第三道防线,对于法律风险管理制度的实行情况以及实现效果进行评价,并且有效处理法律风险管理部门以及相关人员,对法律风险管理进行总结,实现法律风险的事后控制,并且为完善法律风险管理制度提出建议。
2.完善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的内控机制
法律风险管理内控机制主要可以分为洗个步骤来完成:(1)拟定控制目标,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及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确定企业的内控目标,确保企业会计信息准确性、资产物资完整性、经营决策贯彻执行、经营活动的效率性与效果性,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2)整合控制流程,内控主要由控制点组成,因为当前企业的业务流程存在控制缺陷,因此需要对控制流程重新整合,确保简洁高效的完成控制目标,在控制流程整合过程中,需要对业务活动的控制点进行鉴别,并且针对控制目标与对象设置控制技术与手续;(3)明确法律风险管理内控体系建设,为了确保法律风险的内部控制,需要构建内控体系,明确内控岗位授权对象、条件、范围与额度,并且建立内控报告制度、内控批准制度、内控责任制度、内控审计制度、重大风险预警制度,从而对法律风险进行严格管理,明确风险管理目标与应急预案,明确规定不相容指责分离,确保法律风险的内控管理。
3.企业内控法律风险防范重点
为了通过内控机制防范法律风险,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防范管理:(1)加强对外担保合同的法律风险防范,需要建立对外担保合同反担保风险内控机制,并且要求担保企业提供企业董事会认可的反担保,审查反担保低压与质押资产的合法性,确保担保资产的价值相当。建立事先报告制度,对于对外担保合同变更时,与第三方当事人协商一致,与不相容职务分离相结合,确保对外担保合同的拟定、审核、审批与执行进行监督评估,确保精细的内控管理。(2)加强借款合同的法律风险防范,首先需要建立明确的利率机制,规范借款合同存在的风险防范管理,确保利率协商一致,对于无论何种原因发生的借款合同变更与终止,都需要及时向企业管理层、贷款银行充分协商,并且变更后按照新的借款合同履行相应的程序,形成相应的书面文件。(3)建立有效、健全的交易结算制度,为了规范交易结算管理,需要树立支票遗失完整的救助制度,从而规范交易结算管理,在支票遗失后通知开户银行,遗失申明,并且迅速通过法律途径防治持票人到银行提现,结合金融数据保密数据,建立数据输入的调阅与交接登记管理,在遇到法律诉讼时确保用油主动权,避免法律风险。(4)全面梳理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意识,需要通过企业财务内控机制防范知识产权的法律风险,建立担保制度以确保技术合同符合法律规范,而且要对担保当事人设定担保,当出现合同纠纷时对被担保人进行审查,避免对方利用合同进行伪装,对于合同中的欺诈行为控制管理,避免风险过大。当风险出现时,根据技术被申请专利的救济制度进行管理,采取专利申请的方式加强技术保密管理,以作为发生纠纷时的证据管理,避免法律风险。
四、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企业发展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为了确保企业的发展规划,需要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构建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把握企业运行的基本规律,持续推动企业内部规范体系建设,以避免法律风险。构建企业法律风险内控机制,需要坚持科学发展,完成企业内控的风险管理架构,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对于内控管理中的重点进行管理,在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促进企业安全发展,防治财务风险的发生。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是一个集事前管理、事中管理与事后管理于一身,由制度、流程、活动等相互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囊括了法律风险分析、法律风险控制和法律风险评估三大模块。构建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企业应该重从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内控机制、业务流程、人才队伍、信息系统等六个方面着手,开展体系构建工作,并不断吸收和借鉴其他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推动公司持续平稳较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平.试析企业经营法律风险的成因与防范措施[J].工会论坛,2014.
[2]郑石桥.内部控制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12).
[3]张莉.建立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保障企业稳健发展[J].经营管理者,2014.
[4]郑石桥.内部控制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关键词】房地产公司;销售环节;财务内控;管理方法
前言
在现阶段,我国的大部分房地产企业都有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在销售环节都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究其原因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和改革,很多的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新形势下,由于房地企业没有对新的经济形势进行深入的把控和了解,导致企业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展需求,从而导致一些财务风险的产生。财务风险的存在,给房地产企业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导致与企业有关的经济活动存在不稳定的因素,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1房地产销售环节财务内控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我国现阶段房地产企业在财务管理和预算审计方面都普遍的存在不科学的现象,财务内部控制和管理制度上都缺乏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与企业相关的各项制度也不够完善,往往导致房地产企业在财务预算上达不到企业的需求标准。在现阶段,我国的财务功能相对比较单一,很多企业对财务职能的认识上还停留在简单的财务核算上,所以失去了财务本身的职能和意义。所以加强房产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提高财务人员工作效率和职业素养,是非常必要的。(1)房地产行业的销售环节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它不同于其他行业资金回笼的方式,在销售过程中,房地产商品具有期房和现房两种形态,本身具有高风险和高价值等特点。所以在销售环节,预售的销售方式是房产企业主要的销售方式,买家可以先交预付款,房产企业可以先不用交付房产,通过签订相关的合同,进行商品的销售。由于特殊的交易方式,致使在资金回收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有些买家可以全款购买,很大一部分买家需要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进行分期付款,所以在房产企业资金回笼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环节,这些环节的不可控因素也随之增多,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可能导致房产企业资金回笼缓慢的现象发生。所以加强财务内控管理,对于房产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1]。(2)加强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是实现房产企业现代化财务管理制度形成的必要手段,科学的财务内控管理,可以促进企业平稳和健康的发展,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的提升,从而提高企业在众多房产行业中的竞争力,同时健全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可以使企业内部各部门职能的考核和管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对部门的责任和职责进行有效的调节,加强工作人员之间的工作联系,明确企业内部的经济责任,从而提高企业各个部门的工作效率。(3)加强财务内控管理,保证务会计资料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对于加强财务会计的资料管理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提高了资料的审核力度,确保公司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规范的财务控制管理制度,对于提高财务会计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1]。
2房地产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
(1)在房产销售环节,财务职能得不到应有的体现
我国目前房产销售部门的职能普遍都有被放大的现象,在财务收款和其他的销售环节,销售人员过多的干预导致财务人员的职能被弱化,仅仅是依据票据进行收款,对于收款的性质和其他因素没有进行相应的监督和复核,对于合同价格的审核往往都是事后审核,不具有代表性。由于销售人员的流动性相对很大,对于事后审核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已经无法找到相关的责任人,从而给企业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损失。
(2)房产企业对于收复款项的控制环节相对薄弱
房产行业在销售过程中,需要经历很多款项的收复,过程相对复杂,由于缺乏相应的控制和管理,无法确保每个应收款环节的及时性,这也是制约相关房产企业工作效率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一些资金的回收不及时,直接导致房产企业在资金运行上存在一定的压力,使企业无法实现正常的运行。基于以上的情况分析,需要加强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使内控管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从而实现应收账款的及时回收。
3实现房产销售环节财务内控管理的方法简析
(1)完善企业财务会计的相关的制度
建立一个完善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使企业更加适应现代化经济发展的形势,可以实现企业财务会计的有效管理,加强财务会计的培训,对新的政策和法规进行有效的把握和了解,使会计人员在房产销售环节明确自身的职责和功能,严格把控销售环节每个关键工作的控制点,树立精细化管理的理念[2]。所以构建一个完善的会计管理体系,对于房产销售环节财务管理,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对于实现房产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培养员工的团队意识,建立财务与销售部门的有效合作关系
财务部门与销售部门的合作在房产销售环节是非常普遍的,要想实现企业的稳定发展,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加强内部团队建设,促进部门间的合作和互助工作关系,是非常关键的。团队意识对于房产企业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需要从各个方面对企业的员工进行团队意识的建设,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注重培养员工之间和部门之间的合作意识和互助意识,在具体工作工,以公司的利益为主,严格遵守相关的财务制度,形成和谐的工作氛围,更有利于房产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执行和推广。
(3)对财务和会计两部门进行有效的责任划分
建立明确的财务、会计职能划分的前提是,具有一个规范的组织机构执行方案,规范的组织方案,对于实现财务内部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建立方案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必须保证企业的经济财产安全,确保企业的财务安全。加强财务与会计两部门的责任划分,对于房产企业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具有决定性作用,在具体的划分中,使会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职能与责任更加的明确,使日常工作的分工更加具体,同时形成了两者之间互相合作和互相监督的工作模式。实现财务和会计职能的划分,对于房产企业的长远发展和规范经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培养财务专业型人才
专业型人才的招募和培养,对于房产企业销售环节实现规范的财务内控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对人才的依赖,房地产企业也不例外,所以培养相关的财务专业型人才,可以有效的提升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水平,专业型人才对于企业的相关工作的规范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加强企业对财务风险的识别能力,提出合理化建议,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2]。在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上,使相关法规和制度有效的执行下去,实现最终对财务的有效控制。
(5)房地产销售环节合理的运用销售软件
房地产销售软件的应用具体意义在于可以有效的控制房地产项目的目标成本,提高房产销售工作的效率,合理的运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对客户相关信息的统一存贮和管理,建立房产网络营销模式对于扩大房产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真正的实现了房产营销与消费者的有效互动,使房产企业在销售环节中对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需求进行全面的了解,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对购买的房产相关信息进行更多的咨询,销售软件的运用,使销售和购买者建立了有效的交流平台,对实现房产交易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另一方面,销售网络系统的建立,对于实现财务内控的管理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通过网络销售平台的建立,可以节约大量的销售成本,比如降低采购费用、人员资讯费用、广告费用等等,使财务更加快捷和方便的对营销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大大的提高了企业的营销效率。
4结束语
销售环节对于房产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保证企业实现更大利润空间的基本前提和保障,保证销售环节相关的工作顺利进行,对于房产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以上关于财务内控管理相关问题分析,我们总结了一些有效的应对措施,不断的完善企业相关的规章制度,建立规范的财务和会计管理体系,培养员工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最大限度的发挥财务内控的作用,确保房产企业的销售环节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使房产企业得到更大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新.完善房地产企业销售与收款环节内部控制的探讨[J].江苏商论,2012(21):251~252.
关键词:内控管理 内部控制 财务风险 对策
一、简述企业的内控管理
企业的内控管理作为企业进行全面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保证企业财产的完整性和和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从而能够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果。在内部控制管理的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规范被称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控管理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内容:控制环境的管理、风险评估的管理、信息沟通的管理、控制活动的管理以及监督检查的管理。企业的内控管理对于企业的管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能够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考核资料等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从而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同时,内控管理把企业的职责分工到个人,各种工作程序和制度完备,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保证企业经营活动和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企业的内控管理对企业的资金支出、收入以及物资的保管、采购、销售和领用等进行严格管理和控制,从而保证了企业财产的完整与安全。另外,企业的内控管理还有助于企业方针政策的顺利贯彻与实施,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重要保证。
二、企业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的内控管理和风险防范对于企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企业的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中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
(一)企业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内部压力不足,风险意识差。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间越来越激烈地竞争,导致企业经营风险不断提高。然而,从当前国有企业的现状来看,企业的风险意识并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同时也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第二,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控组织虚位由于法人不完善的治理结构,且没有有效的内控制度,从而产生大量内耗,企业的营运成本无形中提高了,企业经营风险增加了。
第三,内控机制不健全,内部控制乏力。为贯彻执行其指令,要制定各种措施和程序,一般包括授权批准、职责划分、设计运用恰当的凭证、恰当的安全措施、独立的检查和评价等等。为确保实现控制目标,企业必须制定控制政策及程序,并予以执行。
第四,信息流通不畅,职责划分不清。一个完善的信息系统应能确保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能知道其所承担的特定职责。我国企业往往存在着这样的误区:谁都可以管,谁都又可以不管。问题出了以后经常是互相推卸责任,最终不了了之。
(二)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
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原因: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外部原因造成的风险主要包括经济环境的变化、金融市场的变化以及政策的变化所带来的风险。内部原因造成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盲目投资带来的风险。企业为追求经济效益常常盲目扩张,想通过扩大规模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但是企业的盲目扩张不仅没有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反而使得企业财务风险进一步加大。其次,筹资造成的财务风险。企业在筹资过程中不能发挥企业内控管理的有效作用,没能够准确进行分析和预测,选用了不合理的筹资组合,从而使得企业面临着严峻的财务风险。第三,企业内控管理不善扩大了企业财务风险,内控管理不强会导致企业财务决策失误,从而给企业带来巨大财务风险。
三、加强企业内控管理,防范财务风险
企业的内控管理与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要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就应该提高企业内控管理能力。加强了企业的内控管理,对于企业做出正确的财务决策,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
内部监督作为企业内控管理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促进内控制度有效实施的重要基础和保证。在防范财务风险的过程中,企业应该通过内部审计、财务监察以及其他的内部监督的方式对整个控制活动的过程进行监督,适时地对控制流程进行调整。在遇到重大问题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等等,并且要对其实施的效果进行合理的评价。
(二)加强风险评估的管理
企业时刻都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而风险评估就是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危害程度进行评估,从而能够采用相应策略。加强对风险评估的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会计工作的风险进行防范。会计工作的风险主要包括会计信息的失真、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风险、涉税风险三种类型。所以,要防范会计工作的风险就要加强对会计信息的核实和对会计工作人员的监督,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的培养等等。第二方面,对资金风险进行防范。资金风险的种类比较多,主要包括资金链断裂风险、资金安全风险、融资风险、资金支付风险、资金回收风险等等。企业要加强对资金风险的防范,就要对资金的投放和回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在投资、融资、筹资过程中进行准确地估测,保证好决策的科学性。
(三)加强控制环境的管理
控制环境在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之中居于首要地位,所以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形成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控制环境。加强控制环境的管理,首先应该提高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内控管理的认识;其次要建立起与企业状况相符合的法人治理结构;再次要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最后要在培养企业文化方面下功夫,形成重视内控、讲究程序的办事原则。针对于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在制定年度预算方案、进行重大决策和签订重大合同时,应该实行集体决策。为防范风险,企业还应该完善自身的法人治理结构,严禁少数人或者一个人说了算的情况发生。企业还应该积极倡导正义、健康的企业文化。
(四)加强信息的沟通
任何企业的经营和管理都离不开信息的交流与沟通,企业的管理者以及企业的员工都通过信息沟通完成自己的任务,履行自身的职责。在进行财务风险防范时,无论是对风险进行评估还是采取合适的控制活动,都应该进行信息的传递与沟通,同时还应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在对风险进行控制时,也应该注重信息传递渠道的畅通,从而能够把控制失效或者风险转移等信息传递给企业的管理部门和决策部门,以便他们能够迅速及时做出反映。
(五)加强对控制活动的管理
所谓控制活动就是指企业的管理者为了防范风险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对于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企业应该设立专门的机构,进行成本管理,负责成本的预测和控制,负责对会计信息进行审核,对会计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监督等等;对于资金风险,企业主要应该建立几项重要制度:资金预算的审批制度、资金支付的控制制度、投资管理制度、融资管理制度以及资金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制定上述制度加强对每一笔资金使用环节的管理,能够有效防范资金的风险。
四、结束语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使我国的许多企业都存在有关于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防范的问题,这将严重的阻碍企业的未来发展。因此,这就要求企业的经营管理层人员根据自身的不足,与我国的发展趋势相结合,不断的去改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工作,同时在财务管理工作中重视财务风险的防范工作,并充分利用自身拥有的资源使自身的内部环境处于最佳状态,以有效地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并保持健康长远、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忠强.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
[2]魏霞.浅议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J].经济视角,2011
[3]于连胜.浅议规范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J].审计广角,2012
1 物资采购供应内部控制管理的保障
内部控制管理重点在制度建设和岗位设置上,应充分考虑内控管理的要求,仔细梳理业务流程,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并有章可循,内控管理才能真正发挥重大作用。
物资采购管理部门应从宏观层面审视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梳理出各项业务流程,然后划分出不相容业务节点和岗位。采购管理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一切管理工作,应遵循内部控制管理要求;一切重大决策,都要纳入在内部控制体系之下;一切经济事务,都不能游离于内部控制管理规范体系之外。
通过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来规范和管理采购程序和标准,开展定期的评价和维护,为采购管理水平的提高、确保资金的安全完整、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等几个方面提供有力的保障。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全过程均处于受控状态,确保采购业务工作相互牵制监督,促进物资采购管理工作科学高效。
2 物资采购业务流程节点的内部控制管理的设计
设计严密合理的采购业务管控程序是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重点。下面通过物资贸易部在资采购业务流程节点上的内部控制管理的探索和应用,阐述说明如何把内控管理理论结合到具体的工作当中取得实效。
2.1 供应商准入和审选管理
包括建立供应商数据库、完善供应商选择标准、审核供应商有关资质和加强供应商管理工作。管理部门应根据企业供应商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建立预备供应商和准入供应商数据库。按照供应商准入必须具备的9个基本条件,将供应商应提交的相关资质材料由采购站进行初审、填表、上报审批、公示,由部商务科建案归档。要加强供应商管理的制度建设,让供应商管理考核可操作性更强,从商务和技术层面增加考核部门,多角度反映供应商的综合表现,客观公正的对供应商进行评价。
2.2 物资采购管理
根据《物资集中采购管理办法》和物资采购实施细则中采购流程,按照年度、月度需求计划,采购站编制采购计划审批表,在供应商数据库中选择3家以上供应商,经逐级审批后报部商务科确定采购方式,即: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比价等方式。选择预中标供应商后,将结果在公示栏中进行公示,公示期满结束后下发中标通知书。此来签订采购合同,确保采购工作顺利完成。
2.3 库存管理
主要包括到货验收、保管保养、盘点、发放等管理。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技术规范对物资进行所需的证件和外观的检查,按照物资的材质、性能、保管的技术要求采用不同的保管、保养方式,严格按照物资保管规定执行。在保管过程中,保持帐卡物的一致,并建立台账做好记录。在物料发放中,按照ERP系统的物资调拨单办理出库手续,并开具出库凭证。针对以前积压物资,专门请各二级单位技术人员现场看货,能领走使用的就领用了,其余的报公司处理。采购人员每次进货必须先进行分析,然后由不相容部门人员共同决定进货的品种规格及数量,确保不出现大量积压物资。
2.4 供应商考核管理
供应商考核管理要首先成立评估考核领导小组,依据供应商评估考核的项目及供应商评估考核评分标准,对年度内发生业务,且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中在册的准入和预备供应商进行评估考核,对年度内未发生业务,且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中在册的准入和预备供应商的资信等进行审查。建立预备供应商和准入供应商数据库,完善供应商选择标准。每次考核,都要由公司管理部室、使用单位先予以考核,然后,物资贸易部采购部门、商务科、管理科、仓储配送站、纪委根据平日的记录,分别对供应商进行考核,然后集中汇总。考核中确定一定的升级率和淘汰率,确保考核工作公平公正。
2.5 废旧物资管理
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是根据《公司废旧物资回收考核管理办法》的具体要求,由物资贸易部分管领导负责,按照生产单位提出的处置废旧物资申请及按照审批程序批准后的废旧物资处置过程确认书,经管理科与申请处置单位相关部门现场复核鉴定,废旧物资处置成交后,由物资贸易部管理科开具废旧物资调拨单方可提货。为及时了解瞬息万变的废旧物资、报废资产市场行情,废旧物资管理部门应专门出资注册一个以上废旧物资交易网,每次处理废旧物资,都根据当天的市场行情确定底价,达不到底价则不予成交。
关键词:企业财务 管理流程 控制制度
一、企业财务管理流程问题分析
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流程一般划分为4部:会计核算、计划与预算管理、资金管理和投资管理。
(一)会计核算中一般会出现的问题
1、采购付款流程中制部门风险控和财务部门的权限划定不清晰,甚至有部分重叠。不同部门间工作内容的重复会造成管理漏洞和重复性劳动,降低管理效率,带来风险。
2、在支付运杂费的过程当中,对成本核算的监控管理不能及时进行。合同成本核算表执行不力,没有重视过程监督作用。
3、销售收款开票流程中相关联的部门过多,致使会计核算流程通道不流畅,管理效率低下,提高风险。关联的部门过多,财务报表的制作无法及时,扩大了信息误差,提高会计核算的工作量。
4、对企业实物的资产在财务上缺乏管理和监控。在企业财务的管理会计核算中,对业务存货台账单和财务部门存货的账单没有及时对账、审核,没有做到存货账单吻合对应,导致企业财务信息不一致,且更新更正不能及时进行,从而不能作出的财务处理时有不合理不合规的问题出现,从而企业对实物的资产管理难度增大了。
(二)计划和预算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制度不健全,管理流程不合理
企业的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难以使流程规范化。基本上相关制度属于原则性规定的较多,而企业财务管理需要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致的指导,预算流程管理没有做到标准化、细化。
2、预算流程依赖员工人工完成
有些企业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及时引进现代化信息技术系统设备,于是预算的分析和执行依赖员工的人工操作,导致财务部门不得不把大量的人力精力投放到数据的核算、加工和分析等工作上,不能及时衔接项目计划和预算报表的编制,其也会导致数据的分析评价误差扩大。
(三)资金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具体的年度资金利用计划在每个企业都是必不可少的,但企业对中期资金缺少具体的安排 ,导致在中期资金管理不全面,主要表现为各个季度和月度的资金计划,收付款的短期规划,贷款的归还,短期投资项目规划应,资金在部门业务间的调度,收款款项的落实等计划不具备操作性,不利于对自身财务实际状况的掌握。
投资管理流程主要有投资规划、投资决策、投资实施与监控和投资后评价4个部分。
(四)在投资管理流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未能明确企业的长期投资计划,导致投资管理被动
企业在长期计划中对未来的业务拓展方向和财务目标进行了粗略的规划,但对各个投资模块、各个业务很难做出可操作性的、具体的规定。
2、没有建立健全的、完善的规章制度对投资决策流程进行规范管理
企业的项目评审需要投资项目的具体执行,确保企业在该投资项目进退自如,一方面使风险压在一定范围,另一方面又要使企业利益最大化。而实际操作过程中,项目评审通常过于形式化,并没有对项目进行全面的论证,甚至使项目远离了企业总体战略方向,最终对企业的持续发展造成不可忽略的负面影响。
3、监控与投资实施不到位,增大投资风险
目前企业通过内部审计和预算管理来实现企业投资的监控和实施,导致对监控处于无力状态,财务报告未谨慎核对,对企业投资项目的风险管控,金融环境以及行业环境,企业经营的宏观经济环境,财务风险预警,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状况等方面的监控不全面。
4、关注意识在投资后评价方面不足
没有规范设置评价的财务指标,对企业投资项目不能实现实时跟踪资产价值,不能准确把握信息等都将给企业投资管理流程造成不利的影响。
二、企业财务内控体系的创建与实施
(一)健全制度,明确责任
会计机构地设置要科学合理,财务会计工作的体系要完善第一要建立健全的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明确各类职工在财务会计管理中的权限和职责,建立全面的奖惩考核机制,使会计人员的工作有章可依,提高工作效率。第二,建立并实行岗位轮换制。 有计划地轮换会计岗位,可有效防错防弊。 第三,建立内部制约制度。 内部监督制度能够确保财务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通过会计人员之间的相互监督,可有效防止减少业务处理过程中发生的差错和失误及营私舞弊等违法行为行为。
(二)加强对预算与核算的控制
1、通过授权相关部门对企业各项经营业务编制详细的预算,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控制
以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为起点,允许被授权部门对预算进行调整修正,使预算与实际相吻合,最后被授权部门需要定期反馈预算执行实际情况。 在预算中定期对有形资产进行财产清查,保证账面与实有财产相符,确保资产安全。
2、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应明确各个细节的规定,如审批程序、财务处理程序、计量验收、原始记录管理、定额管理、稽核、成本核算、财产清查
第一要落实审批程序,应对审批人及其相应的责任、会计事项处理的审批权限进行明确规定,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第二要要使业务处理流程明确,具备操作性。对于会计科目的的设置和使用,会计凭证的格式、审核要求和传递程序,会计核算方法,会计账簿的设置,财务会计报告的编报种类和要求等各个方面加以书面形式的规范。
3、建立定额管理制度、原始记录管理制度、财产清查制度、计量验收制度等
(三)完善财务监督,强化内部审计控制
企业建立定期财务检查制度, 可有效防止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 。
1、成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使之与纪检监察部门联合,强化内审制度 ,保证内控的实施
该内部审计部门要与各被审部门相独立,保证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同时要能在审查工作中对企业的管理做出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2、内审部门设在企业内部,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熟悉,内控中出现的问题能及时地发现,有足够的时间取得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能有效为维护企业利益而服务
3、当内审执行人员判断错误时,则需要通过外审力量,对企业内控进行检查、评估,克服本企业部门业务知识的局限性,帮助企业营造更好的监控环境
(四)建立完善评价机制
建立完善企业财务内控执行情况评价制度,内审部门对各部门内控定期做出评价,并予以公示,增强工作透明度并唤起各部门的集体意识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舆论监督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不断完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使内控制度得到落实。建立的评价制度要合理化、合法化、科学化,力求动态化企业财务内控评估,量化考核指标,被审核部门和内审部门共同制定审核方案,定期或不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审查,考核、评价企业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根据考评结果实行物质化奖惩,做到动力和压力相结合,确保内控目标得到实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建立方能顺应改革的必然趋势,换句话说,企业财务管理和生产经营管理均要求企业实施的与之相配套的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目前我国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还有待于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有待于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但实践证明,财务内控的实施,对于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促进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管理,保证企业的健康运行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龙春花. 浅议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状况及完善[J]. 财经界(学术版). 2009(04)
[2] 乔琦,陈娜. 完善企业财务内控体制的意义[J]. 现代经济信息. 2011(16)
2020年是我市深化政府采购管理体制改革,全面纵深推进政府采购工作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在市纪监委、市行政审批局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建立完善政府采购工作机制为重点,以《政府采购法》为准绳,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采购改革。
一、2020年工作总结
2020年以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创新机制。经过认真研究讨论,我中心相继出台了《原平市政府采购中心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原平市政府采购中心廉洁自律规定》、《原平市政府采购中心工作人员违反工作纪律处罚管理办法》、《原平市政府采购中心服务承诺制度》、《原平市政府采购中心首问负责制度》、《原平市政府采购中心限时办结制度》、《原平市政府采购中心一次性告知制度》、《原平市政府采购中心档案管理制度》、《原平市政府采购中心领导干部外出报备工作的规定》、《原平市政府采购中心请销假考勤管理制度》、《原平市政府采购中心财务管理办法》、《采购业务流程及限时办结规定》、《供应商参加政府采购活动现场管理办法》、《原平市政府采购中心询价采购实施办法》、《社会监督员参与现场监督管理办法》、《政府采购项目跟踪回访监测制度》、《政府采购项目验收管理办法》等制度,进一步从严规定了政府采购的方法步骤,有力地推进了政府采购依法操作,有序运行。
二是规范操作。政府采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确保政府采购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我们严格程序,从严操作,2020年共举行各类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采购会议260次,采购金额9037.53万元,节约资金723万元,节约率8%,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公开招标采购15项,采购金额3316万元;竞争性谈判采购54项,采购金额635万元;竞争性磋商采购102项,采购金额4479万元;办公用品采购89项,采购金额607万元。
三是强化业务知识学习,提升职工素质能力。实行单位职工轮流讲授制度,每个职工根据自己的业务专长,轮流主持或讲授业务知识,带动职工在业务上不断学习提高。为了便于学习,我们组织整理编印了3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汇编》,既供职工学习,又向采购单位宣传。
四是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八不准》、《基层党员干部廉洁自律“九要九不要”》、《廉洁从政行为规范》、《廉洁从政为官应“九思”》、《公仆铭》、《廉政歌》等规章制度,不断强化采购工作人员廉洁自律意识,坚决杜绝政府采购活动中的权钱交易、暗箱操作等腐败行为,自觉接受广大采购单位、供应商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
五是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了内控管理领小组、“三重一大”制度、预算管理制度、资金支付制度、合同管理制度等内控管理制度,不断强化对公务人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使之制度化,经常化,提高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的能力,切实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良好局面,推动政府采购工作质量和效率的不断提高。
六是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坚持不懈对办公场所进行喷洒消毒,要求外来人员必须佩戴口罩,并进行体温测试,原平以外人员必须出示健康码、行程卡。
今年以来,尽管我们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采购工作人员编制不足,业务技术水平不高,普遍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
二是县级政府采购的项目较小,本地评审专家水平有限,抽取数量不足。
三是新一轮机构改革后,政府采购中心主管局是行政审批管理局,监管部门是财政局,管理职能存在一定交叉。
1.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组织架构,系统化管理合同。
笔者所在的公司实施总法律顾问制度,由公司一位高管担任总法律顾问,下设法律事务管理部门,配备专业的企业法律顾问。法律事务管理部门在公司逐步实行综合归口与分级、分类相结合的合同管理体制。例如在公司市场营销部、物资采购部、科技部等有合同业务的部门,设立了兼职合同管理人员,分类专项管理其本部门的合同,逐步对公司的合同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系统化网络管理。在管理手段上,公司的合同管理涵盖合同管理制度建设、合同审查、合同文本管理、合同专用章管理、合同档案管理、合同考核、合同兼职管理人员培训等多个方面。
2.深入分析,健全合同管理制度;优化流程,强化合同管理职责分工。
法律顾问首先从合同管理建章立制开始,对原有的合用管理办法在实施中的效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评估。在此基础上,修订公司《合同管理办法》,梳理了合同管理核心流程,对合同的订立、签订权限和职责审查、合同履行与评估等方面进行明确和规范。对公司合同管理制度的修订,即是对公司合同管理内部控制的完善,旨在达成《内部控制指引》的目标要求,即规范和加强合同管理,确保合同谈判、签订、执行、变更、解除等过程合法有效,印章保管、使用合理规范,防止未经授权的经济行为,降低运营风险,保护公司合法权益。
3.充分注重事前防范,做好合同条款法律审核、示范文本推广。
有效的事前防范不仅可以为企业节约大量的管理成本,而且有助于企业全面提高管理水平。笔者所在公司的合同审查,由项目责任部门、归口管理部门、财务部、法律部等各个专业部门各司其职对合同进行把关,有效地将合同订立纳入公司的各项管理之中,有效地实现风险的控制和事前防范。法律顾问一年中审查各类合同逾两千份,都逐字逐句严格审查,重大项目则在项目前期就参与谈判和论证,把好“事前防范”这一关。合同示范文本有利于规范公司某一类合同的签订,在合同签订这一环节进行法律风险的防控。法律顾问坚持开展了相关合同示范文本的推行工作,根据公司合同种类合同业务量特点,相继制定了《采购合同》、《加工承揽合同》、《设备维修合同》及《技术开发合同》等示范文本。法律顾问首先查阅了以往大量的合同,进行归类整理;然后提炼总结完成合同示范文本草案,再与相关部门进行了交流讨论,最终修改定稿。以技术合同为例,示范文本不仅明确合同内容,还从法律专业的角度对签订和履行环节、技术项目进度、履行期限和方式、双方权利义务、验收标准和方式、价款支付以及在知识产权归属等重要内容上做出相应说明,包括合同签订内容表述指引和法律风险说明及提示。从管理的角度上,实现在合同内控管理流程与管理、研发的具体结合,提高合同签订的水平和效率。
4.细化合同专用章管理,严格公司合同档案管理。
法律顾问的严谨与细致等优点,还应发挥在公司合同章及合同档案的管理工作环节之上。应明确合同专用章的用印审批相关要求,以及外带合同专用章的原则、申请程序、携带使用要求。合同文本明确记载着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在一定时期内具有重要的保存价值,生效的合同文本应纳入经营档案管理。建立完善的合同档案管理制度并分类保存并不可少。正由于此,对于审结用印的合同,笔者所在的公司以书面目录和电子文档两种方式建立了合同台帐,及时记录合同编号、承办部门、合同名称及对方当事人等信息,并要求各业务部门妥善保管合同订立及履行过程中的有关资料。形成便于查找的电子信息和纸质合同档案,使合同自始至终都处于受控状态。事实证明,完整合同档案的建立,也便于总结合同履行情况,吸取经验和教训。
5.狠抓合同管理考核,加大公司内部合同管理检查的力度。
为有效防范合同法律风险,公司法律事务部门形成了对各一级建制单位合同管理情况进行年度现场检查的贯例。检查内容主要涉及各单位内部的合同管理职责分工、合同审查、签订及履行情况、合同文本管理、合同台帐管理、合同评估、合同印章管理以及上年度合同检查整改等情况,并与相关负责人和兼职合同管理员进行座谈交流。检查会形成《年度合同管理现场检查情况通报》,逐一分析各单位在执行公司合同管理制度中尚存在的问题,评价相关部门合同管理工作,提出改进意见;重点是促进各业务单位对合同履行和合同评估、部门合同管理方面工作的开展和规范。对于不认真执行公司合同管理制度和审查程序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绩效考核负评价。合同考核和现场检查工作,能督促各单位执行公司合同管理制度,在合同履行中诚实守信和全面履行。合同经办部门逐步重视对合同执行中的质量、安全、进度等履约情况的跟踪处理,注意利用后履行抗辩权、同时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等合同履行原则,依法保障自身权益。
6.注重法律知识普及,加强合同管理人员培训。
公司合同管理的每个环节涉及到不同部门的人员,人员的素质保证是合同管理的重点。笔者所在的公司在各单位设有兼职合同管理员30多人,法律顾问对合同兼职管理员和经办人员建立了培训机制,每年组织一次集中培训。培训围绕“合同法律风险防范”的主题,结合实务、配合案例宣讲基础法律知识,剖析合同从签订到终结的全过程,针对各环节进行风险防范提示,还制作令人喜闻乐见的PPT、动画片在公司内部宣传媒介上播放,以强化学习效果,增强了法律意识。法律顾问对合同管理人员培训的加强和重视,一方面促使公司合规文化生根开花,另一方面使合同管理工作有了法律武器保驾护航,从深层次地巩固了公司的合同管理内控体系。
二、结语
关键词:内部控制;财务管理;风险防范;对策研究
财务管理是保障经营管理活动科学、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而财务风险管控更是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以内部控制为基础的财务管理体系,将财务管理活动与某些不可控风险因素作为研究重点,旨在通过对可能遇到的财务风险问题来规避财务管理难题,来保障财务工作的安全运行。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本身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财务管理的安全性,就需要从内部控制的安全性来实现财务管理的科学决策。为此,本文将着重立足内控机制,来探析改进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1财务风险管理中内部控制的应用
1.1内部控制降低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
作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下的内部控制,往往是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目标,来实现财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机制的融合发展。首先,利用委派管理制度,将财务工作实现全面委派管理,并细化到每一项管理内容及责任人岗位,通过财务管理的统一性要求,实现对财务各项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处理,保障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牵制。其次,利用统一的会计管理体系来保障对各项会计信息的规范化处理,在这个会计系统中,为了防范会计信息出现失真风险,往往从会计信息化技术应用中,来纳入到完整的会计信息化系统中,实现会计信息的采集、整理、评价、反馈等统一化,也能够从中来指导和提供科学的财务决策。最后,利用财务审计制度来规范风险管理。引入内部审计与财务管理的融合机制,将财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管理建立一种职责平衡,以最终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促进财务管理准确和完整。
1.2困扰当前内部控制中风险管理的因素
财务管理制度与内部控制机制的融合发展并非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存在诸多困扰协同发展的因素。比如财务管理者自身对财务风险的意识缺失,一些单位管理者在推进投资多元化战略过程中,以兼并、重组等联合方式来壮大业务发展,忽视了单位内部控制中对财务风险的规避,特别是在银行提前还贷引发的财务危机,很容易导致财务管理面临窘境。相应的在内部控制机制上,忽视对企业财务决策层风险意识的把控,使得财务管理工作面临更多的财务风险。另外,一些单位的财务管理往往独立于内部控制之上,使得财务决策脱离内控体系的审核而陷入财务账目管理与实际支出不符的尴尬。内部控制本身是基于财务活动来规避潜在的财务风险,如果内部控制难以有效的审查和方法可能的财务风险,则容易导致单位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的脱节,难以通过管理层来优化财务资源配置,也给单位财务安全带来困扰。另外,单位财务管理中的财务监督机制不到位,特别是伪造购销合同、增值税发票及免税文件,虚构企业盈利,导致财务管理与财务实际相脱钩,而单位的内部控制及监督体系,未能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和作用。
2财务管理中内控体系建设中的风险问题
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是强化财务核心业务安全性、效益性的关键,也是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点内容。财务管理包括资金筹集、成本预算、资金配置、利润分配等内容,而对于财务决策正确性,财务资源利用率等问题,需要从内部控制机制来督导实现,来保障财务管理活动的合法、真实、高效。然而,在当前的财务管理内控机制体系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制约着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财务管理中内控监督机制认识不足,一些单位并未完善内部监督职责,在内部管控机构设置上人员偏少,岗位职责划分不清晰,甚至缺乏应有的监督。二是在内控监督工作形式表面化、形式化问题突出,应有的监督工作落实不到位,也无法从事前审查中及时发现和有效解决。三是财务内控管理环境不规范,缺乏应有的风险防范意识,财务人员对财务内部控制工作重视不足,缺失责任意识、工作态度,甚至还存在随意篡改财务信息的问题。四是对财务管理内控人员队伍结构管理不到位,特别是内部控制人员自身工作能力、专业水平欠缺。五是财务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对单位财务记录、财务统计信息方法落后,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突出,严重影响了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更不利于推进财务风险的有效评估。比如一些财务风险评估指标缺失代表性,对应有的财务风险缺乏识别和有效控制。
3基于内控体系构建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针对财务风险管理的客观性,对单位财务管理者来说,如果缺失对财务风险的有效识别、综合评价和管理,则财务危机难以有效防范。适应未来市场环境的冲击,强化自身财务管理竞争力,必然需要从完善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机制上,做好财务风险管理与规避,推动单位财务健康、科学、稳定发展。
3.1加强财务内部监管力度,优化监管职责与分工
财务管理中的内部控制工作,需要从理顺财务管理、内部部门业务关系上,借助于专门的监督机构,来细化其监督管理职责,优化各环节、各流程间的权利分配,从而贯彻和深化各项内部控制标准与规范的有效实施。针对财务管理中内部监督工作落实不到位问题,需要从内部控制监管体系完善上,强化内部控制监管力度,结合实际财务工作需求,严格分工,落实好各项财务活动的审查职责。同时,利用检查报告方式,来统领和反映整个内控机制的管理过程,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给予监管、记录、落实、改正。
3.2营造财务管理内控环境,保障内控体系与财务管理的协同沟通
面对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积极从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上,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推进财务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一方面重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人员思想素质教育,提升内控人员的监督意识、职责意识、岗位态度,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操守和应有的财务管理理念,贯穿诚实、守信、认真、负责的岗位情感,提升内部人员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加强对财务内控管理岗位及人员构成的优化,特别是从人力资源开发视角,优化岗位与人力结构,结合各自工作能力来定岗定责,挖掘人力潜能,为实现高效财务管理内控机制提供人力保障。同时,构建财务风险防范与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畅通机制,比如通过开展年度预算制度,针对重要事项、重大问题引入民主决策机制,确保财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始终处于实时监督状态。
3.3构建科学财务风险指标体系,细化内控风险评估
风险指标是风险评估的基础,风险指标设置的科学性关系到财务风险管理效能的发挥。针对财务风险管理中的突出问题,需要从长远规划、优化选择风险指标体系,将资产负债率、资产流动比率、短期负债比作为重要分析内容,还要从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动态化机制上,梳理财务管理具体流程,细化财务风险管理数据库,优化财务风险管理工具,来完善财务风险管理及评估体系,增强财务管理抗风险能力。同时,风险评估是财务管理内控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财务风险评估完整性、科学性、高效性的关键点。在具体财务管理内控机制上,一方面通过引入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增强财务信息统计的准确性、完整性、真实性;另一方面优化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流程,结合具体业务流程和风险评估指标,实现对财务管理内控信息的定期、不定期检查和验证,及时发现和防范财务风险隐患,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率。
3.4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提升财务风险管理控制水平
市场环境的复杂性,带来财务风险管理的发生率偏高难题,而建立与之相应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从财务风险管理、财务内控风险协同机制上来确保财务管理的时效性,为降低财务风险奠定基础。结合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需要从财务管理业务中梳理潜在风险,特别是在与内部控制机制协同对接方面,细化和深化财务资金配置效率,综合考虑影响财务信息的不确定性因素,并将财务信息纳入全面考核与审查体系,实现各类财务风险评价标准的全面化,确保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能够覆盖到财务管理业务的全过程。比如结合某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实际,将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问题进行归类,并从财务业务流程衔接与监督管理机制协同上来确保财务资金的完整性。当然,强化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管理和制约力度,还需要权衡各部门、各岗位人员之间的职责分工与制衡关系,将内部控制的监督约束机制与财务风险监督机制进行有效融合,来推动财务管理工作公开、透明,避免出现舞弊问题。
4结语
财务风险管理与内控机制的衔接,还需要从提升内控管理有效性上来细化岗位、职权分工,融入授权审批机制,深化权责对等、风险受控和分级管理原则,特别是在授权流程监督与内控上,结合不同管理事项、财务具体业务来制定相应的权限划分标准和授权原则,来严格落实和规范财务权力的行使,避免越级审批、不履行审批责任的风险。
参考文献
[1]戈昕,应亚珍.国家卫生计生委预算管理医院完善财务内控机制的实践、成效及其思考[J].中国医院,2015(10).
[2]肖丽红.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9).
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
我是***,2019年5月到公司工作的,现主持风险控制部工作。现将2019年本人思想、工作、廉政情况作以述职,不当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主要工作情况
1.加强学习,提高政治思想素质
通过参加集团、公司组织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转作风、提干劲、创实绩、赢尊严”、“学寄语、展抱负、创辉煌”、党史答题等主要活动,进一步增强了政治敏感性。
我要做一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合格管理者。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结合自己的工作,我应该扑下身子,踏实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美好未来和最高理想前进。
2.积极参与集团、中华事业部财审工作
我参与集团、事业部组织的审计项目,对1家企业进行经济责任审计,11家企业进行财务督导考评。通过现场人员访谈、资料审阅、实物抽盘、业务考试等方式,重点督导各企业财务基础工作、资金管理、资产管理、收入成本费用管理、内部及风险管理等内容,在督导考评期间保持独立的地位、公正的态度和约束自己行为,廉洁自律,敢于担当,起到了引领作用。
3.多区域交流,做好持续开展内部控制管理工作
在****:提出将持续推进内部控制体系和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推进年”活动、基础管理达标、提升执行力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三个强化一个服务”,即强化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强化紧密融入、服务部门,共同进步。
在赤峰地区:主动与赤峰地区企业进行交流,接待阿尔哈达、红岭矿业内控工作人员,进行现场交流,分享内部控制编制及管理中发现的新问题、反馈新意见,有效推进了赤峰地区各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
在海南山金:我代表督导小组进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交流:重温集团创建内控“示范企业”引领内控管理再提升经验交流观摩会现场情况及领导讲话,介绍焦家“1536”全过程内控管理体系内容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结合工作经验就内部控制体系概述和如何建立标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手册修订工作进行讲解,分享焦家金矿制度建设等经典案例,切实推动各企业间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也积累了内控管理经验,有效指导公司具体工作。
4.多方位入手,自主创新开展工作,编制修订操作手册
为规范内部控制手册的修订工作,我通过认真研究、经验积累,自主编制了《修订操作手册》,该手册从整体要求、流程说明、关键控制文档、流程图编制标准、流程图绘制标准、权责指引等方面提出31项修订原则,以指导内部控制手册的修订,此项经验集团《内控简报》第一期。
5.秉承服务部门共同进步的工作原则,深入基层一线部门,针对工作存在问题进行交流,帮助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2019年我组织招投标管理流程、审计发现问题、合同管理、财务督导、内控风险管理培训交流12次,137人参加,有效提高关键岗位的风险能力和业务水平。
6.将“清”“实”和“严”的要求贯穿审计工作的全过程
认真贯彻落实公司党委的部署,把“清”“实”和“严”的要求贯穿审计工作的全过程,通过增强学习力,在能力提升中筑基础;增强执行力,在工作实绩中抓落实;增强廉洁力,在审计纪律中树品德;转变作风,在工作创新中展形象等方式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审计队伍。
二、廉洁从业情况
自主持部门工作以来,我坚持公道正派,心胸坦荡做人原则,没有违反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规定行为。我从思想上筑牢廉政防线,从行动上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审计工作纪律,遵守各项制度,将廉政廉洁审计制度落实到审计全过程,坚决做到依法审计、依规审计、廉洁审计、文明审计,更好地发挥审计在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三、存在不足
2019年,风险控制部在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合同管理、风险内控管理、内部审计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我和我带领的团队的努力发生着变化,但还是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问题,一是工程项目管理知识匮乏,不能有效指导相关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二是参加事业部财务督导活动占据工作时间较多,未能有效加快各项管理工作;三是对审计成果的运用、审计信息的披露方面做得不够,整改力度不够,还需加强。
四、下年工作打算
1.提高站位,主动作为,积极探索符合冶炼行业特色的内部审计建设模式,学习、分析、提炼集团、事业部审计经典案例,找出适合企业的做法,优化后推广。
2.找准关键控制点,持续推进内部控制建设,查找内控设计与运行缺陷,强化评价的有效性;计划建立内控执行情况考核制度,强化内部监督检查,强化落实整改。
3.加大原材料、销售结算的专项审计力度;组织开展各项培训,促进公司整体管理水平提升;加强合同管理审查及合同执行管理力度。
4.计划开展14大类85次专项审计,主要为大额资金、合同执行、业务招待费、原材料采购、废旧物资销售、固定资产投资等。
关键词:现阶段 中小企业 财务内控 精细化管理 预算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5 文献标识码:A
精细化管理属于系统性的管理理念,具有延续性和创新性,企业将此种管理方法引入到财务管理工中,是对传统财务管理方式的彻底转变,必将对企业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促进作用。作为企业管理者要改变粗放式财务管理理念及方法,树立精细化财务管理意识,不断尝试创新,将内控管理作为纽带,进一步对财务管理工作作出指导,从而不断优化财务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一、财务内控精细化管理的基本概述
精细化管理最初由日本企业提出,并由西方学者加以改进,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推动作用。随着现阶段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企业内控为核心的财务精细化管理在我国各类型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从实践情况来看,财务精细化管理属于现代科学技术,具有信息化、智能化、专业化和系统化等特征,管理者要求财务管理部分及相关人员对财务管理每个环节都做到细致入微,并对财务管理具体事项实施情况加以关注,能够对财务工作流程进行优化,同时规范具体业务,制定责任制度及绩效考核制度[1]。目前精细化管理理念及具体实施方法在实践应用中已经取得比较显著的效果,但是,现阶段我国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并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体系,应在日后相关工作中加以改进。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精细与专业,对财务内控工作推行精细化管理,是企业发展的不二选择,也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根本途径。
二、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及基本特征
(一)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具有明显的特征,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状况,对财务工作进行不断优化,为企业财务运转提供坚实保障。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企业财务风险应对能力,切实提高盈利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以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为核心,对其基本内容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赘龇矫[2]:
一是资金管理。中小企业对抗财务风险的能力比较弱,若不能及时有效的处理呆坏账,则会进一步加重经营风险,应尽量采取必要措施进行规避。根据实际状况,对资金管理方法进行整合,制定与市场机制相符的管理制度,减少资金风险,提高资金周转能力,有效减少成本支出。二是盈利管理。中小企业扩大盈利能力,主要通过提高售价、减少成本支出两种途径实现。应结合企业发展策略及现实情况,对售价管理措施进行不断优化。在市场份额较小时,应降低价格,努力提升品牌价值,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在市场饱和时,对产品或服务结构进行不断调整,创新利润增长点,开辟新市场,挖掘新潜力。成本支出管理则涉及各层次及方面,应深入了解生产情况,对不合理的成本消耗进行掌握,并分析原因,及时提出成本控制对策。三是投资管理。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投资管理占有很大比重,且含义也比较宽泛。也就是说,只要将资金放在可能产生利润的经营或生产活动中,均属于投资的范畴。但是,中小企业规模较小,投资活动比较局限。作为中小企业管理者,要重视对财务投资管理进行创新,详细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评价,结合实际情况,努力降低投资风险,进一步增加企业的附加价值。四是筹资管理。中小企业需要开展多渠道筹资行为,目的在于保证正常生产活动,并为扩大再生产规模奠定基础。筹资管理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基本组成部分,通常可通过筹资方式形成权益资金及债务资金。从实践情况来看,中小企业现阶段筹资成本较高,只有七资金利用率达到一定程度,方能实现盈利。这种现状的广泛存在,严重制约中小企业融资活动[3]。
(二)中小型企业的发展特点
我国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构成部分,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一定效果,但是总体发展比较迟滞,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政府扶持力度有待加强,二是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需针对其发展特点,制定详细的对策。中小企业发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一是现阶段非国有企业发展速率较快,具有很大发展空间,这种现状决定中小企业必须认清现实,将未来发展作为重点内容。二是中小企业所有制结构多样,并且投资主体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但是,中小企业发展存在较大的地域差别,发展失衡、优势地区比较集中是主要外在表现。这种发展特点一方面需要对推进发展进行区别,另外一方面需要制定以点带面的发展策略,才能不断减少地区不平衡性。三是目前我国很多中小企业不具备与大型企业竞争的能力,要想谋求稳定发展,需转变思想,为大型企业做配套服务,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地位。
三、中小型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财务控制建设较为滞后
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对内部财务控制机制进行不断完善,制定与现实相符的内控管理制度,能够促进企业发展。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内部财务控制建设尚存在一定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意识匮乏,未能充分重视内控体系的建设,主观忽视内控机制的重要性,企业基础设施建设受到严重影响,同时对企业文化建设产生较大制约。二是内部财务控制建设缺乏保障,由于重视程度不够,加之无相对健全的组织结构,导致内控机制存在较大缺陷。实际上,内部财务控制关系到企业未来发展,应在每个生产、经营环节中加以突出。
(二)内部审计没有发挥作用
内部审计能够对财务内控机制的真实性和可行性进行审查,并对内控实施情况进行检查,从而及时指出缺陷情况及潜在风险。一些企业虽然设置内部审计部门或岗位,但是并未发挥实际作用,导致内部监管滞后。在相对完善的法人治理企业,应下设审计部门,并独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4]。也就是说,审计部门不应并入财务部门,更不应该成为财务部门的附属。此外,一些中小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主要集中在财务会计业务方面,对营销合同、材料设备采购等缺乏审计,这种现状会导致业务流程缺乏合理性,也丧失审计稽查及监督作用,导致大量舞弊行为,引发潜在风险。
(三)未彻底执行不相容职务分离
中小型企业规模小,先天不足,导致其组织化程度处于较低水平,加之企业未能制定整体发展规划,在机构设置上也存在较大缺陷,导致各部门责任及权限模糊。根据精细化财务管理要求,很多不相容的职务需进行有效分离,从而有效控制财务风险。从一些中小企业发展现状来看,其并未能彻底转变不相容职务交叉情况,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多个方面,其中缺乏纲领性制度及内控管理机制是主要因素。此外,中小型企业财务人员配置明显不足,出纳、会计等岗位往往由一个人负责,违背不相容职务分离的企业财务管理原则,导致财务内部控制无法发挥牵制效果。
(四)预算控制未起到应有作用
所谓预算控制,是指利用预算管理,对多种资源进行协调分配及管理,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生产及经营活动。中小企业虽然设有预算管理岗位,但是其实效并未得到有效发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对预算管理工作了解不深,认识比较片面,甚至存在岗位形同虚设现象。其二,无科学合理的预算控制体系,未制定详细的编制方案及计划。其三,预算考核功能未能发挥实际效用,预算水平低下,预算偏差较大,无法达到预算效果。上述现象的普遍存在,一定程度上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总体质量产生影响,且无法达到“预算”和“事先控制”的效果。
(五)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待提升
目前,从全球经济发展情况来看,企业在开展经营管理过程中,其涉及的范围逐渐宽泛,要想谋求长期、稳定、健康发展,需要对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协调产业链,实现高效经营。为此,应充分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但是,中小型企业资金能力有限,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上仍存在较大短板,这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重要现实问题。同时,中小型企业在推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未能突出全面性和系统性,导致企业发展滞后,且无法保证企业信息安全,显著增加了企业财务管理风险。
四、基于财务风险防控视角的中小型企业财务内控精细化管理
(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管理水平
中小型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不完善,直接影响到内部财务控制建设,根据实践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应不喽云笠抵卫斫峁菇行完善,从而提高财务内控精细化管理水平。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成熟,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及核心理念逐渐被强化,好些企业充分认识到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作用,实现了企业规范运作。为此,应继续推进改革,逐渐形成科学管理体系,结合企业实际状况,对经理人目标函数进行分析,并制定详细的激励措施,明确评价标准。同时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有效助力经理层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使其更具职业化。现阶段中小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显然不够完善,且市场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受到传统管理思维及理念的影响,很多企业并未重视职业经理人,主观认为其不能胜任。从客观角度及市场经济发展主要规律来看,经理人市场在我国中小企业中具有广泛的前景,完善治理结构,需从此方面入手,进一步突出企业财务管理优势。
(二)强化内部审计职能,防范财务风险
作为财务内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强化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能,就能够有效监督内控机制的实施效果,对财务内控准确性、高效性具有重要推进作用。切实加强内部审计监督职能,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首先,设置内部审计部分,并为其配置具有丰富经验的审计人员,保证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开展。转变由财务管理人员担任内部审计工作职责的现状,充分行使监督职能,有效发挥审计核查职能。其次,审计工作需具备较强的独立性,不能成为某个部门的附属,这样才能保证其工作成果,使其更具公正性及公平性。因此应在设置内部审计部门的同时,使其独立于其他部门之外,进一步保证审计结果是真实性。最后,在做好上述工作外,还要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不断深化,使中小型企业不断对自我约束机制及体系进行健全,促进生产效益的提升。
(三)重建授权制度,达到权力制衡
根据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发展情况可以了解到,中小企业管理层权限比较集中,加之治理结构的缺失,很容易出现现象,对企业未来发展具有较大危害,因此要对权限牵制问题加以整改。重新构建授权制度,针对金额比较大、技术性比较强的业务事项,应推行集体决策制度,任何人不能进行单独决策。通过集体力量决定的事项,不得以任何理由进行更改,严厉杜绝权力一手抓现象,从而有效避免权力集中,减少滥用情况发生。对各个部门、各级管理人员及普通员工而言,应要求其在自身权限范围内承担工作责任,并行使自身的职权,禁止出现越级审批现象。根据权力制衡原则,要求内部机构及部门相互独立,充分达到制衡需要。通过制衡,实现相互监督。例如,企业副总不能兼任财务部门负责人和采购部门负责人,避免出现职能交叉现象,防止机构重叠,从而保证权力平衡,形成强有力的制衡效果。
(四)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提升财务控制水平
财务预算是财务管理及控制的主要工具,在新形势下,预算管理工作的实际作用将会愈加凸显。现阶段,我国中小型企业预算管理工作能力尚存在一定不足,其预算编制水平也比较低。通过分析中小企业预算管理现状,认为开展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切实提高财务管控水平。首先,应不断对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进行强化,结合预算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预算管理方法,并形成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将预算编制相关依据、程序、流程、考核标准等列入企业章程,对预算管理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其次,对预算编制工作进行不断完善,在制定全面预算管理相关制度的前提下,对编制工作内涵进行丰富,加大宣传力度,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预算氛围,提高全员对预算编制工作的认知。对参与预算管理的人员进行技能培训,讲解预算原则、方法,通过专业化课程不断强化其综合能力,提高职业素养,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服务。最后,对预算程序进行审核,根据自上而下、分级编制的预算程序执行相关工作,并在此过程中对全面预算方法进行改进,提高企业整体财务管理能力,发挥内控机制实际效果。
(五)推进信息化建设,固化财务内控成果
信息系统以计算机技术及信息技术为依托,将系统化管理理念作为指导准则,为中小型企业决策提供支持。合理高效的信息系统,不仅能够调配企业多种资源,还能产生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为企业创造更多实际利润。推进信息化建设,是企业生存的主要辅管理工具,能够对生产经营环节产生较强的控制作用,并且能够固化财务内控管理制度。例如,针对生产型企业,可引进ERP信息管理系统,对库存情况进行有效掌握,满足采购、生产、经营三位一体运作功能。同时,利用信息系统,对企业各个部门各项管理流程进行有效控制,能够最大程度消除人为因素对财务内控管理的影响,并提供重要管理资料及信息。针对现阶段多数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足,应进一步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成立信息管理部门,保证项目推进的顺利实施,巩固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主要成果。
(六)政府为中小企业提供财务内控学习平台
除做好上述工作外,还应对政府干预情况进行分析。现阶段,中小型企业缺乏一定的财务内控管理学习平台,地方政府应立足于本地区中小型企业发展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交流学习机制,搭建内控管理培训平台。在此过程中,要对财务内控制度、流程进行明确,同时对具体实施及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事项进行了解,制定行之有效的操作规范,保证中小型企业能够及时学到财务内控管理知识,并将其有效融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来,打破消息闭塞现状。作为地方政府,应着眼于宏观角度,为企业搭建必要的财务内控管理框架,从而不断规范中小型企业内控管理,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财务内部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不言而喻。推行财务内控精细化管理,对中小企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基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基本现状、内容,本文分别从财务内控机制建设、内部审计、职务分离、预算控制、信息化建设以及政府为中小企业提供财务内控学习平台等角度,结合中小型企业发展特点,提出内控型精细化管理对策,希望能为优化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李秋梅.财务风险下的中小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4.
[2] 朱世红.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的公租房建设企业的财务战略研究[D].重庆:重庆理工大学,2014.
关键词:应收账款;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0 引言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让渡资产使用权等经济活动中,向购货单位、接受劳务单位,收取款项的总称。应收账款一方面可以促进企业销售的增长,减少存货积压,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增加利润;另一方面,应收账款管理不好,形成坏账后成本利润全部不能收回,又会直接导致利润减少;过多的应收账款可能会因为款项回收不及时,企业现金流转受阻,影响正常生产经营,会使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导致企业破产的风险,因此加强应收账款内控管理尤其重要。
2008年财政部联合五部委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于2010年相继一系列配套指引,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提供了规范标准。
应收账款内部控制是指对应收账款在形成,收回过程中的各项控制。企业通过建立与实施应收账款内控,可以加强风险防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障资产安全完整,提高企业生存能力。万达集团的成功,不靠员工的忠诚度,靠制度,万达制度设计出发点就是不信任任何人。万达能够发展壮大,内控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有不可估量的贡献!
1 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问题
1.1 企业管理层缺乏风险意识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除了降低售价外,运用商业信用即赊销是最常用的销售方式之一。由于管理层缺乏风险意识,存在侥幸心理,盲目追求销售扩大,忽视应收账款是否能够被按时收回与能否收回的问题,造成企业利益的严重损失。
1.2 企业自身缺乏内部控制制度或制度执行不严
国家了内控基本规范及一系列配套指引,要求在上市公司执行,鼓励中小企业参照执行。没上市的企业大部分没有内控或因内控制度未执行而形同虚设。应收账款内控欠缺表现为人员分工上没有考虑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过分信任销售人员或给销售人员赊销权限无限制,在事先未对客户的信用情况深入调查、未对应收账款风险进行正确评估的、未履行相关审批、在考核上未明确实现收入与收款同时考核,赊销后又没有相关的收账制度措施,导致应收账款过多,账目不清楚,回收不及时,甚至造成坏账。以上种种现象导致企业不能稳健地生存与发展。
1.3 应收账款管理权责不够明确具体
在现实工作中,有许多应收账款往往对不上或收不回,许多应收账款都是不应该产生的。其主要原因是职责划分含糊不清,责任人规定不具体,管理制度落实不严,实时跟踪控制制度严重缺失。首先,财务部门与销售部门缺乏沟通,导致财务核算与销售发货与收款环节相脱节,造成企业应收账款差错,销售发货失去控制。其次,未明确应收账款定期清查对账的责任制度,未明确逾期应收账款管理及清理催收责任的归属,不少企业欠缺与欠款单位对账,或对账后没有形成合法有效地对账依据。导致陈账不断叠加,账龄呆滞老化现象严重。
1.4 考核制度不合理
应收账款的考核没有基于其管理的目标,没有考核发生前是否进行了客户调查与审批,发生时金额是否准确,对销售人员及销售经理的考核不能与正常收款、逾期、不能收回的奖罚措施相结合,偏重销量与销售额。
1.5 人员素质不高
企业相关人员缺乏职业道德、责任心不强、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工作能力弱,也是应收账款管理的一大问题,这直接导致应收账款的管理失效。
2 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问题的相应对策
2.1 提高管理层的风险意识
首先,管理层应组织企业销售、财务、合同信用管理部门,法律部门学习《内控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分析企业应收账款事前、事中、事后的风险点,认识应收账款管理的重要性,明确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防范风险。
2.2 制定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并贯彻落实
企业应组织销售、信用、财务、法律等部门制定内控制度并贯彻落实。企业应建立应收账款的内控包括: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建立信用标准与信用制度、应收账款考核制度、应收账款对账制度、应收账款坏账核销制度、坏账损失确认、应收账款奖励与考核等。
2.2.1 首先,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在应收账款内部控制中,不相容的职务主要包括:客户信用管理与销售合同协议的审批、签订;财会部门负责应收款项账户的记账人员与出纳人员分开;坏账的核销与审批;应收账款余额核对表的编制与相关会计记录等。
2.2.2 建立完善客户资信调查评估制度、建立信用标准
建立赊销责任制度,严格赊销审批程序。赊销时,企业首先由两人以上(含)收集客户的资料,通过工商信息网、银行以及与该客户发生经济业务的单位,了解该客户的诚信度,了解客户的能力与品质;如果是老客户,那么需要收集同该客户以前的交易记录,了解该客户的诚信度;了解该客户在他们各自行业的地位;做出信用评估,经信用部门经理确认后,按照企业信用标准销售产品,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有效避免企业因为客户原因而造成的企业应收账款过度赊销损失。建立客户库,只对客户库里的客户赊销,是万达集团的管理制度,可见,客户的信用是多么重要!
2.2.3 完善合同制度,建立定期对账制度
每个客户均应签订合同,合同中明确回款额与回款时间,明确逾期回款的惩罚条款,合同要交信用管理部门与财务销售部门各一份。 每月,财务部门制作应收账款明细表,其内容包含账款金额及账龄、逾期应收账款金额、销售责任人等。之后将表格送至销售部门主管,由其安排销售人员核对应收账款金额,催收应收账款。每个销售人员应对其经手的各客户应收账款金额负责,每半年要与客户书面对账。不再购买产品的客户要在停止发货后1个月内对账。客户不确认应收账款的要保留合同,发货记录、对方收货记录、回款记录,以便将来作为诉讼的依据。建立逾期应收账款报告制度,财务月末将逾期应收账款表报送总经理。对超过收账期的客户移交法律部门负责清收。
2.2.4 坏账核销的程序
坏账的调查与审批程序不严格,也会造成销售人员将货款据为己有。因此应建立坏账核销的制度与核销后又收回的制度。销售部门对于形成的坏账进行取证、提出报告并阐明损失的原因和事实,由销售部门主管确认,报法律部门调查后签署意见,报总经理审批,然后交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审核后做坏账处理。已核销的坏账,要安排信用管理部门随时关注客户的情况,客户情况发生好转,要安排人员催收。
2.3 明确应收账款的管理权责
销售人员与销售部门经理是应收账款的主要责任人。其收入与销售回款挂钩。财务部门是应收账款管理的监督管理部门,主要责任是保证应收账款金额准确,每月制作应收账款明细表并送达销售部门。信用部门负责客户的信用调查。法律部门负责接收财务与销售部门转交的逾期应收账款的清收。
2.4 将应收账款催收纳入个人绩效考核
销售人员与销售部门主管为应收账款的主要责任人员,将每个责任人员的收入和销售业绩与应收账款的回收时间和回收率相结合,让每个销售人员对每笔赊销业务负责到底。
2.5 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企业选有职业道德,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应收账款管理人员,并对其实行定期的培训,使其具备相关能力。
总而言之,企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很好地运用赊销,有效的控制应收账款可能造成的风险,对企业稳健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 结束语
企业应收账款的内控管理是一个长远的持之以恒的管理,每个企业因其经营模式的不同稍有差异,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应收账款的内控制度并贯彻执行,这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根本保证。
参 考 文 献
[1] 郭荣平.浅谈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分析及防范[J].财经界(学术版),2016,1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