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我爱文学的手抄报

我爱文学的手抄报

时间:2023-05-29 17:49: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我爱文学的手抄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我爱文学的手抄报

第1篇

【关键词】本土文化;语文教学

一、《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语文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着眼于学生素质的提高,认为语文学科应使学生“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与愿望”,由此可见《标准》强调语文学科的民族性。越是地方性的就越是民族性的,越是民族性的就越是世界性的。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巧用各个地方丰富的文化资源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水平,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标准》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标准》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本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生于斯长于斯的学生们,面对熟悉的家乡,也许并未能真正领略家乡之美。注重本土文化的培植和熏陶,能激发学生对家乡人文的热爱之情。

二、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将本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

课堂教学在传授学生知识、方法、技能的同时,应该有意识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把对课文的分析和对本土文化的分析联系起来,将本土文化教育渗透在教学的各个阶段,渗透在整个语文教学之中。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课本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还是校本教材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都可以将本土文化与语文教学结合是来,同时也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彰显本土文化的魅力。比如我校对七年级新生入学开展的校本教材以“爱”为主题的活动,就是对学生进行本土教育,培养其良好品格和高尚情操。

第一、二周,“爱老师”,“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顾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让学生了解我们学校的尊师传统,了解老师的职业特征,引导他们熟悉本校师生故事,给老师写祝福语,使学生学会感恩,尊重老师,加深师生感情。

第三、四周,“爱家乡”,“百年为客老,一念爱乡深”回味家乡,体味家乡的情与味;为家乡做宣传,向家乡表达热爱之情;了解家乡的“皮影戏”、“长面”、“百合”等极其蕴含家乡特色的文化,最终让每一位学生收获一份幸福的感动。

第五、六周,“爱同学”,“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要求每个学生为同学为班级做一件好事,并把它写下来,使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第七、八周,“爱自己”,“不可逆转的是时间,不可侮辱的是人格”曾经拥有的不要忘记;已经得到的要懂得珍惜; 儆谧约旱牟灰轻易放弃;已经失去的留着回忆;想要得到的必须努力,更重要的是要好好爱自己。

第九、十周,“爱学校”,“学校者――造就人才之地,治天下之本也。”学生从步入学校的那一刻起,就成为学校的一位主人,学校就是他们的家,“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总之,我们要利用好综合性学习活动,最大限度地凸显传统文化的作用。

三、课堂外的语文教学应着意融入本土文化

仅靠课堂融入本土文化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在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中有意识地贯穿本土文化的教学。

1.编写本土文化读本,为学生提供阅读的方便,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渗透本土文化

学校课题组在2010年编写了《我爱我乡》,并推荐给学生,学生非常欢迎。该读本分为“皮影戏”、“百合文化”、“园子长面”、“园子史话”、“北山罐罐茶”、“北山窑洞”等几个方面,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形式灵活,特色突出,深得学生、家长、社会人士的喜爱。

2.校园、班级文化的建设中渗入本土文化

比如每班可以以弘扬本土文化为主题办黑板报,学习园地等。耳濡目染,让本土文化悄无声息地滋润着学生们的心灵。

3.利用手抄报、广播站等宣传本土文化

手抄报可以成为开展本土文化教育的阵地,有利于展示老师、学生学习过程以及研究成果的一个重要窗口。我校的广播站每期开播“本土文化”专版,专门播报学生关于本土文化的习作,采风收集的本土谚语、谜语、格言、对联、诗歌,以及老师们在民族文化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

4.其他各种形式的渗透

比如我们组织了实验学生参加了“本土文化教育读本朗读比赛”,由此,在全校掀起了一股读“读本”、读文化书籍的浪潮;我校多次组织了“本土文化手抄报、剪贴报”评比活动;组织了“我心中的本土文化”习作竞赛;组织学生开展了书法比赛,要求书写的内容为“我爱我乡”上的美文……

四、思考与总结

1.找准校本课程开发的切入点

发掘、利用富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不仅在于形成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使课程乡土化、个性化、多样化,使课程贴近社会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大自然,让孩子们受到情感陶冶的同时,增强对社会与自然的感知与了解。

2.明确指导思想和课程开发目标

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指导思想是:首先,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符合《纲要》的基本精神,要有科学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其次,校本课程必须是学校、教师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价值追求的课程。

开发特色园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当地名胜古迹、人文景观、土特产等,培养幼儿爱生活、爱家乡的情感;引导幼儿观察生活,学习多途径收集信息的方法,养成乐于与同伴交流、合作的习惯;让学生感受参与活动的乐趣,使他们能用多种形式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对传统文化、乡土资源的认识。

3.合理安排活动时间

第2篇

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迅速发展,中学教学内容的增加和教学方法的变化,中学生生活经历的日趋丰富复杂,使他们的语文学习出现一些新的特点。

(一)语文学习活动泛化

如果说,小学语文学习基本上是课堂的学习,学校和家庭的学习,那么,中学语文学习的范畴就已经大大地延伸,逐渐趋社会化,正所谓“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中学生所学的语文知识已经远远超出课本之外,举凡各种书籍、报刊、影视、戏剧、广告、招牌乃至整个社会和人生都是值得他们广泛深入学习的生动教材,成为他们涉猎和探求的对象;语文能力的训练也已经远远超出课堂范围,比如:举办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朗诵会、座谈会、主题班会,文娱晚会、时事报告会,模拟法庭,模拟记者招待会;办墙报、板报、小报、手抄报;写周记、日记、书信、观察笔记、调查访问记乃至进行文艺创作等。“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语文学习实践活动的泛化,给中学生语文学习提供了一个广泛的智力背景,使他们语文知识的学习有了一部无比丰富生动的教科书,语文能力的训练有了一个大显身手的英雄用武之地。

(二)学科学习兴趣分化

中小学生对于不同学科学习兴趣的分化,有的从小学高年级就已经开始,进入中学则日趋明显。中学生群体中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呈现出日益分明的差异性。虽然一部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强化,越来越爱学语文,甚至立志终身从事语文工作,但是,这类学生却为数不多;而主要的、带倾向性的是相当一部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淡化,甚至出现偏科现象。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其一,学科爱好表现个人差异,随着青春期心理的发展,偏爱某些科目而冷淡某些科目,似乎是难于避免的心态。其二,课程增加,学习负担加重,使中学生不可能还像小学时那样将主要兴趣集中于语文学习。其三,独立思考和批判意识日渐形成,使他们对语文教学现状逐步感到不满,兴趣下降,有的甚至把学习兴趣从课内转向课外。其四,“重理轻文”等社会风气的影响也使部分中学生学习语文兴趣不浓。但是,据对中学12门学科学习兴趣的调查,语文占“最喜欢的一门课”的第2位,占“最不喜欢的一门课”的第8位,这说明从总体来看,中学生还是喜欢语文课的。语文学习理应受到学生和整个社会的重视。有一位学生说:“说我不爱语文吧,可我是爱看文章的,甚至连小弟的小学语文课本也愿意看;说我爱学语文吧,可上语文课我总不爱听讲。”由此看来,学生不喜欢的并非语文学科,而是某些语文课。只要努力改进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自然会逐步提高,语文学习兴趣的分化庶几可望得到遏制。

(三)抽象思维训练强化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语言的理解和运用都离不开思维。语言和思维具有密不可分的天然联系。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实际上就是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交互为用、相伴相依的过程。语文学习本身就是思维训练。青少年言语的飞速发展,为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准备了充足的条件;青少年言语发展的迫切需求,为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中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促使这种思维训练强化。首先,与小学阶段相比,小学语文学习虽然也抓阅读、说话和作文,但从整体教学要求和全部教学过程来看,它更多的是强调识字、写字、解词、造句、默读、背诵等,比较偏重于识记;而中学语文学习则提高了层次,强调正确领会词句含义,理解文章脉络层次,把握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能写比较复杂的各类常用文章。中学阶段比较系统的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并进行能力训练,这就在识记的基础上大大加重了抽象思维的分量。其次,从心理发展来看,中学生的思维逐步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知识和经验不断内化,反映在语文学习上则是理解和分析能力的明显加强。追踪、观察学生听课的表现不难发现,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他们逐渐变得不爱喊叫,由浮露的活跃转向冷静的沉思,实际上是思维训练在向深层拓进。

(周庆元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学语文教育心理研究》)

第3篇

一、积累运用(共23分)

(一)积累(共17分)

1.阅读下列语段,把其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在方格内。(4分)

在清凉的九月、优雅的九月、希望的九月里,我们读着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在文学的殿堂里cháng徉,明白了青年应该“发展你自己”,“奉献你自己”的道路;聆听了于漪老师的谆谆教导——要多读书,读好书;感受了文学的潜移默化的力量……散发着馨香的十月、值得chōng憬的十月走近了你我他。

2.默写。(10分)

①东风不与周郎便, 。

② ,江春入旧年。

③谁道人生无再少? , 。

④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 。

⑥梅须逊雪三分白, 。

⑦青女素娥俱耐冷, 。

⑧潮平两岸阔, 。

⑨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

3.仿照下面两个句子,再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3分)

山间的清泉,你何必与遥远的大海比浩瀚呢?你自有你的清泉。路边的小草,你何必与伟岸的大树比挺拔呢?你自有你的执著。

, ? 。

(二)运用(共6分)

4. 语病诊室:找出病句,在相应的横线上修改。(2分)

为了成功地举办这次晚会,我们请来了①歌舞团的几位青年舞蹈演员,她们都是②德高望重,演技精湛的演员,她们的积极参与,激情演出,③将是这次晚会成败的关键。相信,这次晚会一定能圆满结束。

第 处,改为

第 处,改为

5.学了本册的第一单元,老师想请同学以“我爱文学”为主题出一期手抄报。(4分)

① 请为你的手抄报取个比较有文学色彩的名称(如“火花”“文学少年”等)

(1分)

② 请你再设计三个与文学有关的栏目,并写出栏目名称。(3分)

栏目一 栏目二 栏目三

二、阅读理解(共47分)

(一)阅读《往事依依》,完成6-10题。(13分)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的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了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6.这一段文字叙述的是什么往事?作者认为这一往事对她而言,有怎样的意义?请用简要的语言概述。(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7.老师的讲课给我的印象很深,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请举两例,做简要的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8.“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这一句话,在这一段文字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9.两位国文老师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有什么不同呢?他们对“我”的影响分别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0.你的老师“入情”时有怎样的表现?可以仿照上文,用一两句话描述出来。(2分)

(二)阅读《寓言二则》,完成11-13题。(20分)

甲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8分)

先自度其足 至之市 及返 遂不得履

遽契其舟  是吾剑 不亦惑乎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12.翻译下列各句。(8分)

何不试之以足?

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3.这两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有什么现实意义?(4分)

(三) 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4分)

母亲的目光

⑴做了母亲之后,十分喜欢看着儿子睡觉。他泥瞅一样光滑的背,黝黑健康的胳脯,饱满茁壮的腿,眉宇间不可言说的可爱神情……看着看着,我常常觉得,单是为了这么一看,女人就不能错过做母亲的机会。

⑵忽然又想,自己这么小的时候,一定也是这么在母亲目光中熟睡的吧?然而愉快的童年又是懵懂的,在这种目光里我一次也没有被看醒,所以也不曾记得。对这种目光开始有感受是在渐渐长大之后,那一年我大约十三四岁,正是女孩子刚刚有心事的时节。

⑶ 一天,我正在里间午睡,还没睡稳,听到母亲走进来,摸摸索索的,似乎在找什么东西,过了一会儿,忽然静了。可她分明又没有出去。我们两个的呼吸声交替着,如树叶的微叹,我莫名地觉得紧张起来,十分不自在。等了一会儿,还没有听到她的声响,便睁开眼。我看见,母亲站在离床一步远的地方,正默默地看着我。

⑷“妈,怎么了?”我很纳闷。

⑸“不怎么。”她说。似乎有些慌乱地怔了怔,走开了。

⑹ 后来,这种情形又重复了一次。我就有些不耐烦地说:“妈,你老是这么看吗?”母亲仿佛犯了错似的,一句话也没有说。

⑺以后,她再也没有这么看过我,或者说,是她再也没有让我发现她这么看着我了。而到我终于有些懂得她这种目光的时候,她已经病逝了。

⑻ 再也不会有人这么看着我了。我知道,这是天空对白云的目光,这是礁石对海浪的目光,这是河床对小鱼的目光。这种目光,只属于母亲。

⑼ 孩子在我的目光里,笑出声来。我的目光给他带来了美梦了吗?我忽然想,如果能够再次拥有母亲的这种目光,我该怎么做?是用笑的甜美来抚慰她的疲惫和劳累?是用泪的晶莹来诠释自己的呼应和感怀?还是始终维持着单纯的睡颜,去成全她欣赏孩子和享受孩子的心情?

⑽ 有些错误,生活从来都不再赐予改过的机会。我知道,这种假设对我而言,只是想像的盛宴而已。但是,我想,是不是还有一些人也许需要这种假设的提醒呢?如果,你还有幸拥有母亲;如果,你浅眠时的双睑偶然被母亲温暖的目光包裹,那么,千万不要像我当年一样无知和愚蠢。请你安然假寐,一定不要打扰母亲。

⑾你会知道。这种小小的成全,对你和母亲而言,都是一种深深的幸福。

14.第⑦段画线部分前后两句在表意上有什么不同,谈谈你的理解。(2分)

15.品味第⑧段文字,回答问题。

⑴ 这段文字把母亲比做 、 、 ,突出了母亲目光的 。(4分)

⑵ “再也不会有人这么看着我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

16.最后一段,“你会知道,这种小小的成全,对你和母亲而言,都是一种深深的幸福。”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3分)

17.作者是在做了母亲之后才体悟到当年母亲目光中的和温暖的。而当她懂得了母爱的时候,她却永远失去了母亲。这就是生活。所以作者感叹:“有些错误,生活从来都不再赐予改过的机会。”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悟?简要谈谈。(3分)

三、作文(共50分)

18.不知不觉中,一个月过去了。这一个月在你的学生生涯里也许是最不寻常的。你的家庭、你的学习、你的生活都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也许使你快乐、使你兴奋、使你充满信心,也许使你困惑、使你忧虑、使你不知所措。对生活的关注和思考让你觉得自己好象突然长大了许多,成熟了许多 。成长的收获来自老师、亲友的关爱、理解和鼓励,来自书籍的启迪,来自环境的熏陶。请把你上中学后最深切的感受告诉我,请相信,你的快乐和成长是我们的期待!

题目:上了中学以后

要求:(1)字数不少于5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写真事,诉真情,内容完整,字迹清晰。

(3)文中涉及真实人名或班级请用“××”代替。

题目:上了中学以后

试卷答案

积累与运用

1.略

2.略

3.示例:空中的彩虹,你何必与坚固的拱桥比恒久呢?你自有你的绚丽。天上的星星,你何必与火热的太阳比辉煌呢?你自有你的璀璨。

4.第②处“德高望重”改为“年轻有为”第③处“成败”改为“成功”

5. ①萌芽 文学之星 新视窗等(鼓励创新,言之有理即可)

②“我与名著”“名著简介”“文学新星”等(鼓励创新,言之有理即可)

阅读理解

(一)6.这一段文字叙述了中学时代“我”的国文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情形。其意义是:①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②培养“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7.①“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②“这几句诗镌刻在我的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从“至今”“几十年过去”“滚瓜烂熟”“信口背出”这些词语可以看出时间过去很久,但记忆却清晰非常。可见老师所讲内容给“我”印象之深。

8.具有照应前文的作用,强调了老师入情以及给“我”印象之深。

9.第一位教师教授的是辛弃疾的词,“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培养了“我”的爱国情怀;第二位老师教授的是的新诗,诵读时“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使“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

10.略

(二)略

(三)14.前句讲我的感觉,母亲没有再看过我;后句讲母亲对我的并未因我的烦怪而停止,只是做得更隐蔽。

15.⑴天空 礁石 河床 执着和深情

⑵既有失去母亲的哀伤,又有不解母亲深情的懊悔。

16.你躺在母亲的里,你是幸福的;母亲欣赏并着自己的孩子,也是一种享受和幸福。

17本题是开放性试题,题干提示的思考方向:①养子才知父母恩,只有体验过的事情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②当你拥有某种东西的时候,却不懂得珍惜它;当你失去它时,才倍感它的珍贵。③理解并珍惜亲情等。以上三个方面,只要答对一个方面表达流畅即可。

写作

18.

(1)评分表

条件 项目

类别 内容 语言 结构

一类卷

45—50分 立意深刻

中心突出

内容丰富具体

审题准确 语言优美流畅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严谨

层次分明

衔接自然

二类卷

39—44分 中心明确

内容具体

审题比较准确 语言通顺连贯

大致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层次清楚

三类卷

33—38分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比较具体

审题基本准确 语言通顺

有少量语病 结构尚完整

层次较清楚

四类卷

26—32分 中心不明确

内容较空泛

偏离题意 语言不够通顺

语病较多 结构欠完整

层次不清楚

五类卷

25分以下 严重偏离题意 文理不通 结构层次混乱

(2)评分注意事项:

①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的试卷,一律交阅卷小组处理。

②内容、语言、结构三项条件都具备,可得该类卷的上限分;具备该类卷两项条件,另一项属于下一类卷上限的,可得该类卷的中等分;具备该类卷一项条件,另两项属于下一类卷上限的,可得该类卷的下限分。在同类卷中,凡语言项突出的,可酌情提档评分。

③能够审清题目,突出重点即可。

④关于语言。一类卷必须无明显语病。凡明显语病较多的,不得评为一、二类卷。

⑤关于卷面。字体辨认不清,乱涂乱画的,扣3分;书写不认真,字体不端正,卷面不整洁的,扣2分;书写不够认真,字体不够端正,卷面不够整洁的,扣1分。

⑥关于错别字和标点符号。错别字(重现的不计)每个扣1分,扣满3分为止;标点符号一逗到底的,扣1分。卷面、错别字和标点符号扣分累计不超过5分。

⑦关于篇幅。不足500字的,每少50字扣1分。少于300字的,原则上不得进入三类卷。

⑧不设基准分,按质给分。达到一类卷要求的作文,应敢于给高分甚至满分,满分作文应占全部作文的适当比例。

第4篇

关键词:作文教学;困惑;策略;农村小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6-249-01

提到作文教学,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会觉得有点儿“烦”。的确,这是语文教学中最难的一大块,也是最重要的一块,学生们只有能非常顺畅的表达自己的意图了,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一切准确的表现出来了,我们的语文教学才算是成功了。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作文学习则显得更为重要,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们在真正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却往往无意中降低了作文教学的力度,也或许是我们一部分教师根本就不知道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写作,这方面可能在农村小学的语文课堂上表现的更为明显。今天,我个人就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困惑和策略发表一些观点和看法。

一、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困惑

1、教师因素

一般情况下,农村小学教师都担任着语、数两门学科的教学工作,教学任务比较重,所以无论是精力还是时间上可能都会感觉到有些许力不从心,这就造成了部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从而忽视和缩短作文教学的时间和力度。于是就造成了大部分学生不会写作文的现象,而只有个别学生靠着自己的天赋作文写得似乎还不错。于是我们也就经常听到老师们抱怨“唉,我们班学生的作文看不得!”殊不知,其实是我们教师自己没有教会学生写作文,学生的作文怎么可能看得了呢?

另外,农村小学教师们接受培训辅导的机会相比城市学校要差一些,这就造成了我们部分农村教师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指导学生的作文学习,缺乏科学有效的方法,这也导致我们村小的孩子们的作文水平明显不高。

2、学生因素

农村小学孩子们的家长大部分都很“忙”,他们没有固定的休息日,家里地里的活儿都比较多(这几年的情况有所改善),所以家长们无暇顾及孩子,在他们刚接触写作的时候缺乏必要的帮助,光靠学校教师的力量是不够的,有的家长虽然不忙,但他们自己也缺乏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无法指导孩子的作文,所以这也造成了农村孩子写作上的困难。而且,我们农村的孩子们出去旅游、参加活动的机会都很少,所以眼界比较狭窄,他们没见过、没听过的东西怎么可能写得出来呢?

3、学校因素

一般农村小学的规模都不大,教师也不多,所以学校的各项教学活动开展情况都不是很理想。也就是说,学生们在学校内参与的活动也很少,所以这也造成了孩子们没得写,因为经历见识没有,所以提起笔来就想抄作文书。

二、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几个策略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这么多困惑制约着我们的作文教学,那么我们教师和学校该如何想方设法改变这种状况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

1、教师加强自身学习力度,寻求科学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师是关键,我们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任务是艰巨的,所以我们教师自己一定要加强学习,同时学校也应该给予最大的帮助,使我们能多参与一些培训学习,了解掌握更先进、更科学的作文教学方法,从而使我们能在兼顾双科教学的情况下,也能比较轻松的进行作文教学。

而且,教师的观念一定要更新,并不是说只有学生们到了三年级才开始学习写作,而应该是从他们一入学就有意识培养锻炼学生写的能力,激发学生写的兴趣。等到他们真的到了三年级,教师就应该教会他们正确的写作方法,可以先从仿写开始。例如学习了《我爱故乡的酸枣树》这篇课文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仿写自己的家、自己的班……同时告诉学生用上“我喜欢……喜欢……但我最喜欢……”这样的开头来写。这样一来,学生就知道该如何下笔了。

写作能力是一点一点培养锻炼出来的,所以我们教师们要遵循学生们的认知发展规律,不要觉得农村的孩子反正就是这样,而放弃对他们作文能力的培养。科学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2、贴近学生生活学习写作

虽然我们农村的孩子们出门少,见识少,但这只是相对于城市的孩子们而言的。其实,我们的孩子所拥有的知识城市的孩子们未必知道,比如我们的孩子都见过玉米、小麦以及各种蔬菜生长在地里的样子,再如我们的孩子大部分都有兄弟姐妹。所以我们孩子的写作就应该贴近他们的生活,教师应鼓励孩子写自己身边的事物,因地制宜的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写之前一定要说,先让学生们说够了,回家或是课上就有的可写了。有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和学生一起写,写完修改,最后定稿,带着学生体会写作的全过程,这也就弥补了部分学生缺少家庭指导的不足。

3、学校、班级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帮助学生制造写作条件

学校一定要克服种种困难,加大各种活动的开展力度,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们亲身经历之后用心写下自己的感受。当然,我们教师也可以在自己的班内定期举行开展各种小型的活动,比如:歇后语大赛、古诗朗诵会、成语接龙、课本剧表演、手抄报展览……开展活动既能让学生亲历过程,又能巩固语文知识,这其实是一件两全齐美的办法。

第5篇

关键词:自主学习 识字能力 培养方法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从运用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桥梁。《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v1―2年级w提出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张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讲它首先要为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从促进大脑发育的角度看,由于识字活动必须通过视觉、听觉、动手等多条渠道获取外界信息,强化大脑各区的神经联系和贯通,从而形成对大脑的综合刺激。既然识字教学质量关系到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那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呢?

一、从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入手,开展各种活动,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新大纲指出:“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识字学习。”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大纲要求,针对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通过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识字,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激趣:

1.故事启趣。比如,当我教“日”这一字,给学生讲述“后羿射日”的故事,圆圆的恰似太阳的形象,中间一横好似是后羿射的箭,生动的故事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马上就掌握了这个字。

2.情景导趣。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词串、儿歌、对联、故事等多种形式,激发儿童识字兴趣,引导他们在语言环境中识字。通过引导学生从《人体识汉字》、《看画识字真有趣》、《边看电视边识字》、《我在街上识汉字》、《我读对联识汉字》等拓展活动,让学生置身于生活情境之中,去亲自体验感受,产生语文学习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意识,从而缩短与学习内容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热情,尽快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识字的过程中去。

3.表演引趣。如学《小母鸡种稻子》一课,让孩子们戴上头饰,分别扮演小母鸡、小猪、小猫等,让孩子们在诙谐的语言、夸张的动作及滑稽的表演中感觉学习的乐趣,使课堂气氛大大提高,小朋友们在轻松愉快其乐融融的学习氛围中,既丰富了口语知识,又从中学到识字的技能。

4.比赛激趣。开展练一练、说一说、动一动等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能激发起学生极大的参与热情。如语文课前三分钟可安排3-5人进行识字比赛,内容包括练字、讲故事、诵读等方面,让学生在边学边读、边练边写中提高了他们的识字技能。还可以在班级设立图书角,指导学生办《我爱识字》专版手抄报,评选“识字大王”、“读书小状元”,激发学生课后阅读的兴趣,进一步巩固识字。努力为孩子们搭建锻炼和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兴趣浓厚,参与积极性高,不仅锻炼了识字能力,而且增强了奋发向上的竞争意识。

二、吸取各种识字教学的成功经验,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提高单位教学时间效率。教是为了不教,教给学生方法远比教给知识重要。低年级学生在短短两年时间内要认识2000多个的汉字,显然要求教师尽快地“授之以渔”。我们可以吸取各种识字教学的成功经验,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

1.找出汉字特殊规律,归类学习。由于儿童的认知不是很多,因此,应从偏旁部首开始,通过分析汉字结构以帮助学生识字。如:“扫”字可分为提手旁。可根据生活用品、扫帚来帮助学生识字。“打”字由提手旁组成。而有些字,它们的偏旁部首不一样,则字意也不一样,如:“作”是单人旁意思是工作,而日字旁是“昨”,意思是昨天。归类学习的方法还有义旁归类法,声旁归类法等,教师应鼓励学生应用自己最喜欢、最得力、最习惯的方法尽快地识字。

2.借助插图练习识字。如以《值日生》一图为例,可按以下步骤进行指导:A说说“谁在干什么?”B说说是什么时候?C加上地点后,说说“谁在哪里干什么?”D把时间和地点合起来再作说明。这样经过反复训练后,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拓展,也为读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6篇

一、 习惯的培养

1、一般学习习惯的培养。

低年级学生的一般学习习惯包括:上课习惯、课前准备习惯、作业习惯、预习和复习习惯以及文具的整理习惯和使用习惯等。我根据学生的特点,首先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学习行为训练。如在训练学生上课发言举手时,告诉学生为什么上课发言要先举手,再进行示范练习,要求人人掌握规范的举手姿势(举左手,略高于头,不要碰撞桌子发出响声)。发言的体态及声音的高低。其次,以编儿歌的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养成习惯。如在训练学生课前静息,按时上学和认真做作业时,把要求和方法编成儿歌指导学生。儿歌的内容是:“上课铃声响,快步进课堂,悄悄静息好,等着老师把课上。”“本子到,垫字板,拿起笔,细心做作业。”又如,在训练学生摆放和整理学具时,把一般顺序和方法利用晨会,班会让学生演示说步骤,同时我把文具摆放的位置,也通过儿童的形式教给学生作为指导,儿歌内容是:“书包左边放,圈笔刀放右上,今天用的各科书,放在右下好取放。”其三,注意了良好习惯形成后的巩固。这是一项重要环节,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对技能的形成会产生遗忘,因此反复抓,抓反复,成为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在这一阶段,多以比赛、竞争、夺红旗等方式来巩固学生的良好习惯。学生在师生双边活动中,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得到了及时提醒,督促和大量系统的训练,使之形成行为迁移,养成良好习惯,人人都有良好的习惯,班风班貌自然得到了发展。

2、特殊学习习惯的培养。

各个学科有学科的特点,因此,教学的方法,学习的方式各不相同。那么学习这些学科的习惯也就不同,我把它们称为"特殊的学习习惯。"就拿语文学科中的书写习惯来说,这是低年级学生一项特殊的但又非常重要的学习习惯。我不仅指导学生如何握笔、运笔,而且教会他们写字的顺序,严格看书、写字的姿势,做到“一拳”、“一尺”、“一寸”。书写姿势及习惯对儿童自制能力及稳定的心理品质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意义。其它学科的老师有哪些要求,作为 班主任老师就该了解并配合养成。在和科任老师长期相处中,我逐步知道了各科老师的具体要求。如,体育老师要求他的学生上体育课必穿运动鞋,提前通知学生,体育课上要求人人穿好,确保安全。再如,其它美术等学科的老师需要什么,有什么要求,我都做到心中有数,周末布置,回家准备,课前检查。(工作总结 )慢慢地学生也养成了习惯。我认为,班主任善于抓"特殊习惯"的培养,有利于与各科教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习良好习惯的养成,从而也助于班风班貌的整体发展。因此,新生入学,我都把抓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作为班风班貌建设的一个突破口。

我深感一个具有良好班风班貌的班集体,一定具有凝聚力,吸引力,一定会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习惯养成的环境氛围。我就是通过抓一般学习习惯与特殊学习习惯的养成,使我班的班风班貌得了整体发展,每位学生都能把班集体的荣誉与自己的行为紧密结合,都想为集体争光。因此,学生不但成绩和学习习惯好,而且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在各种比赛中都取得优异成绩。由此可知,抓学习习惯培养,能促进班风班貌整体发展。

二、关心爱护每个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我爱班上的优等生,更爱班级的后进生。在学习中,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如我班尤滨辉同学,每次上课发呆,不肯做作业。我没有放弃他,而是手把手的教他写字,抓住他的点滴进步,不断鼓励他,在学生面前夸奖他是个聪明的孩子。渐渐的,他不但能完成作业,而且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在生活上,我更是无微不至地关心每个学生,帮他们削铅笔、提醒学生按时吃药等等。

三、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班集体是培养学生个性的沃土,有了这块沃土,学生的个性才能百花争艳。集体活动,最能培养学生的凝聚力、集体荣誉感。我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每天一大早,我总是跟学生差不多时间到校,一到学校就协助学生搞好卫生工作,这样,学生不仅养成逐步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而且时刻想为自己的班集体争光。开展一些跟教学有关的活动,如:写字、朗读、口算比赛等,还让学生评选手抄报,展示学生各方面的才能,发展个性。逐步形成一个健康向上、团结协作的班集体。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有一个好的班级领导核心。这个核心,就是班主任领导下的班委会。本学期自开学来,我有意识地通过开展各科活动观察和分析,发展并挑选了一些关心集体,团结同学,作风正派,有一定组织能力,开创精神和奉献精神的学生来担任班干部。当班干部选定后,我便加强培养、教育、既要放手让他们开展工作,又要根据实际加强指导。特别是对班干部的要求更加严格,要求他们以身作则:如经常佩戴校徽、穿校服等,学习成绩优秀,团结同学、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做老师的得力助手。经过不断的培养和努力,终于提高了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让他们分工协作,使学生自己管理自己,逐渐形成具有本班特色的优良班风。

第7篇

语文学科本身具有人文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地搜集、综合、分析、运用信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十点指出:要求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是当今社会必备的能力,更多的学生将走出社会,他们面临的更多是要如何适应这个信息复杂多变的社会。比尔·盖茨在《未来时速》一书中说道:“未来社会属于那些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能力的人。”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学生收集整理材料的情况好坏,直接关系着课堂的成败。因而,要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收集整理材料这个环节十分关键。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这里,他提出了“知学”,“好学”,“乐学”三种学习态度;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两位名人的话,都指出了培养兴趣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那么,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激发学生对收集整理材料的兴趣就非常重要。那怎样激发学生的这种兴趣呢?

第一:要让学生爱上色彩斑斓的综合实践活动课。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现行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丰富多彩,极富时代气息,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要引导学生走进多姿多彩的课外天地,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有滋有味的语文学习。例如:有关于神奇的大自然的话题:感受自然、雨的诉说、黄河,母亲河、马的世界、寻觅春天的足迹;有关于生活态度的话题:这就是我、“我也追星”、微笑着面对生活、漫画探险、青春随想、成长的烦恼;有关于价值观的话题: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有关于学习习惯的话题:好读书,读好书、;有关于爱的教育:让世界充满爱、献给母亲的歌、我爱我家、关注我们的社区;有关于科学的话题:追寻人类起源、探索月球奥秘、科海泛舟;有关于艺术的话题:戏曲大舞台、说不尽的桥、到民间采风去、乘着音乐的翅膀;有关于和平的话题: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有培养文学素养的话题:走进小说天地;有关于历史名人的话题: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针对以上内容,我们可以设计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如诗歌朗诵比赛、小小辩论会、手抄报评比、讲故事比赛、过一把导游瘾、小品总动员、青春歌手、丹青妙手等等(根据内容的需要,每次的综合实践活动可采取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形式。)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金钱、共同面对的问题”这个活动,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也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学生有着浓厚的兴趣。成果展示阶段应该怎么做呢?展示的形式应该多种多样,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形式交流成果。我在两个班上采取了不同的活动方式。一个班首先以 “学术报告会”的形式,展示探究金钱的昨天、今天、未来,资料详实具体,辅之以实物展示,给人印象深刻;然后通过“圆桌会议”的形式,讲述一个个富有哲理、引人思考的故事,从而引发学生应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最后是 “今天我当家”的心得交流,一个个亲身体验的故事让同学们时而开怀大笑,时而眉头紧锁,时而点头赞许,不一而足。在另一个班上则采用辩论赛的形式进行,设置“金钱是万能的”“金钱不是万能的两个辩题”,让同学们在紧张激烈的唇枪舌战的辩论中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两个班均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同学们都明白了:人类社会生活与金钱的密切关系;我们应该通过正当的途径获取金钱,但不能有“拜金主义”的思想;生活中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但金钱也不是万能的,人世间有比金钱更宝贵的东西。

第二:努力营造轻松、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

和谐之美犹如一幅画、一首歌。和谐之美不仅仅是赏心悦目的,它的引人之处还在于其对人有着强烈的感召力。

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关键的影响,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前,教师应学会“蹲下来”与学生平等相处,引导学生不要盲目相信权威,学会搜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敢于创新。陶行知先生曾大力提倡实现学生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双手、大脑、眼睛、嘴巴、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成为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主体”,这样才能使学生健康、主动、活泼地发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应注意做一个忠实的文明观众,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张扬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的力量,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如小鸟一样自由地、尽情地飞翔,敢想敢说,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第三: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注重表扬、激励,在评价方法上激发学生学习。

有人说:“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学生在学习中有了自信,才会有学习的恒动力。谁都喜欢听表扬、鼓励的话,受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同,学生自然不例外。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关爱、保护那些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处于“文化不利地位”的弱势群体,使之共享学习资源,想方设法去触动、激活学生的心灵世界和情感体验。对他们的表现,教师都应有积极的评价,不要只重结果,不看过程,应以鼓励为主,抓住学生的可取之处及时表扬,哪怕是一丁点的闪光点,教师都应给予表扬、鼓励,让学生自信“我能行”,使学生在体验成功的乐趣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第四: 科学分工,有效开展搜集整理材料的工作。

科学的分工往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划分小组的类别,发扬每个学生的长处。2、要明确任务。在小组内通过学生的协商确定初步的活动方向后,教师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任务,避免了盲目性。3、要培训骨干。教师要通过培训小组长等学生骨干来实现各个成员的间接指导,使各个小组都能达到学习目标。教师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尤其是在大班情况下。4、要加强对优生和后进生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实践证明,采用上述措施后,学生活动的有效性明显得到增强,效率得到较大的提高。由于目标明确,任务清楚,学生大都能筛选有用的信息,对获取的信息也能进行有效整合,因此,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例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语文综合性活动“微笑面对生活”,活动准备前应做好以下的工作:第一步:课前全班同学自由分成三大组,分别搜集有关“笑对失败”“善待他人”“善于合作”方面的诗歌、俗语、名言、警句、名人故事、歇后语等材料。每组里面又可以分工:每两个人负责搜集一个板块的资料,然后由每组的组长进行整理,整理之后,小组成员共同筛选出最有价值的材料。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保障了材料的多样性,学生做起来比较轻松,自然乐意去做。第二步:让每个学生回顾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失败或善待他人或善于合作的一些典型事例,在小组内交流,挑选出最能表现主题的事例,已备在活动课上展示,体现个人风采。第三步:明确演讲稿的写法,掌握演讲的基本技艺拟写演讲稿。这个任务可以交给每组里面写作水平好一点的同学去完成。第四步:分小组制定活动方案,设立金点子奖。第五步:课前招聘活动主持人三名,准备有关互动游戏的一些资料。这样筹划,学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有个性展示,又有合作的畅快。

第五:平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搜集整理材料的习惯。

巴金爷爷说:“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

平时教师要让学生养成勤上网、查阅书刊杂志等获取资料的习惯,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识别对本课具有重要关联的有价值的资料,发现信息资料间的关联最后综合整理信息进行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的能力。平时,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语文活动,如“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新闻会”等,这些活动,比较容易展开,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依据教材来确定主题,预先布置好任务,让学生对照材料查找资料,并充分归纳整理好。

第8篇

关键词:英语活动 提升英语交际能力 小学生英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8.111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英语教育也在不断发展。英语作为当今最通行最普及的世界性语言,在日益信息化全球化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现代的社会需要大量的能与世界进行沟通交流的英语人才,更需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英语人才。因此,我国小学基础英语教育的当务之急就是要从以前重视分数的“应试教育”向注重实践的“素质教育”过渡。也就是说英语教育特别是小学生英语基础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学生的语言实际交际技能的培养上而不是语言知识的单纯累积上。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老师还是家长,都需要积极创设各种英语实践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各种语言知识进行听、说、读、写的运用训练,才能培养出具有高水平英语交际能力的英语人才。而笔者根据多年英语教学实践活动经验认为,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实践活动,应不失为一种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最为有效的训练方法。

第一,为什么英语活动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首先,是因为在活动中学生往往是非常快乐的。据科学家研究,孩子在快乐时学习最有效。当孩子对输入的信息感到有意义有价值,学得快乐时,大脑就会产生一种活性物质,促使神经系统网络易于接通,大脑被激活,信息易于被接受、储存和提取。因此,能使学生产生愉快体验的学习方式,才是最佳状态最高效率的学习。学生在英语活动中说着英语、唱着英语、表演着英语甚至叫嚷着英语,在不知不觉地得到英语能力训练,并获得最快乐的英语学习体验。

其次,英语活动是最契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的英语教学形式之一。小学阶段的孩子,模仿力强,记忆力好,勇于开口表现,同时热爱新事物,极易受新颖事物所吸引。有教学经验的老师都知道,学生年龄越小,活动型教学手段所能产生的效果就越强。而越大的孩子,由于心理和智力的发展变化,性格也渐已成型,则往往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得拘谨沉默或干脆抗拒不合作。因此,及时地在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龄小学阶段经常性地组织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就能从个性培养,兴趣开发、习惯养成等基本学习品质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英语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而且,英语活动课与课本教室授课最大的不同就是教学形式灵活多变,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具有很强的趣味性、直观性和实践性。由于受自身智力发展阶段的限制,小学生的抽象思维系统还远未发育成熟,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往往要借助于一些具体的人、事或物。而在英语活动表演中,就能通过情景再现、实物道具的运用具体直观地体现英语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的抽象深层涵义。那些抽象的、系统化的英语知识被还原为一个个活生生的生活实例,就能让学生易于汲取和领悟。英语活动中能够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打破在传统课堂中形成的心理禁锢,并能降低学生的学习焦虑,激发学生的开口欲望,让学生能够自动自觉地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去进行与活动有关的英语交流,甚至能够激发潜能超水平发挥。

第二,开展丰富英语活动,不但能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还能促进学生个人整体素质和内在思想品质修养。

通过老师的巧妙构思和灵活组织,将英语语言知识融入到英语活动中,就能极大地促进学生听读说写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如:TPR全身反应英语教学法,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肢体语言的配合使用,充分调动全身各个感觉器官,让学生眼到、手到、耳到、心到,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专心度,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习焦虑消除紧张心理,提高学习效率;可以把听力游戏与孩子感兴趣的事物或人物联系起来,在英语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感受英语;还可以通过组织适合小学生的英语综合活动,如作英语专题调查,组织英语趣味体育比赛,举行生活小短剧写作和表演秀、英语课本朗诵节、英语动漫卡通角色模仿秀等,将英语能力操练融入其中,锻炼学生听读说写的综合技能;还可以通过组织英语单词卡设计比赛、各种英语主题的手抄报或英语生活小短文比赛,激发学生记单词以及写作的兴趣;或者模仿选秀活动举办“我爱记单词”活动、快乐Baby英文歌曲大赛等活动,提高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和时尚性;还也可以通过组织英语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有感而发,在切身体会中主动去进行英语口语训练和写作练习。

还有,游戏活动作为一种模拟的社会实践活动,或多或少会融入些社会性的东西在里面,如:责任心,集体意识、意志和毅力、分工与合作、宽容与理解以及秩序和制度等。同时,英语活动对参加者必然会有些个人综合素质方面的要求,如:创造力、想象力、意志力、忍耐力、思考推理能力、观察分析能力等,这些社会性的个人素质以及思想品质方面的要求在平常的教学中也许会因为其抽象性难度性而让学生难以接受,但通过游戏活动的形式则会让孩子自然而然地接受,会较容易地转化为孩子们的内在主动需求。同时相对于学校教育受到学科教材的限制而灵活性较小的缺点,活动却可以随时迎合社会潮流与时俱进,可以及时容纳更新各种积极的、向上的、正面的时代元素,促进新一代青少年的现代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在英语活动课中,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求知欲得以实现,想象力得到激发,创造力得到体现,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合作的愉快,同时学会了观察、思考、分析和推理,更在互助中懂得了规则秩序和宽容忍让。让学生在英语活动中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英语,促进学生身心和智力全方位的健康发展。

第三,而真正专业水平高、有深度、有创新、影响深远的英语活动甚至还能引导整个英语教学理论系统的发展方向,并能促进英语技能测试标准系统的改革,具有开一代风气之先,引领时代潮流作用。就好像我国孔子学院举办的“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其比赛内容包括汉语语言能力、中国国情知识、中国文化技能和综合学习能力。通过在全世界范围的海选、晋级和国内的总决赛的,充分展示了汉语语言和中国悠久文化的独特魅力,极大地激发了来自全世界各国的年轻人学习汉语的热情,引领了席卷全球的“汉语热”,引导各国汉语爱好者对中国传统和现代文化进行全面系统深入地了解和学习,并进一步影响他们学习中文的方法、方向甚至整个中文学习潮流的走向。

比起一本本英语书和英语磁带,英语活动更能还原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天然所具备的人际交流的最原始最本质的功能。既具广度和深度又具影响力的英语活动,不但能激发英语学习的新方向、新潮流和新境界,还可以反过来推动英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同时,英语活动对英语技能测试标准的革新也具有强大推动作用。当越来越多的具有较强语言交际能力的学生在英语活动中得到认同、尊重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这种类似明星效应的社会标准的认同达到一定程度后必定会折射到教学当中。其具体表现就是学校的英语技能测试评价标准向实践交际能力倾斜。在中国,考试成绩的指挥棒可以说是威力无穷的,当学生考试分数比例向口语,阅读等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倾斜,就必然会导致整个英语教育系统的相应改革。这样若能从学校基础英语教育阶段就开始重视对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就必能提高一代青少年整体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比如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就是一个高水平的英语活动引发自上而下全国性的英语风采展示风潮,再进而影响推进学校和社会英语教学的方法体系和发展方向以及学生英语水平测试和评估的标准,从而促使整个社会和学校从基础英语教育阶段开始全面提升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成功案例。

科学有效的英语活动,不仅是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催化剂,还是学生将所学的英语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的转化剂,同时学生在英语活动中体验到的分工、合作、宽容、忍耐、坚持、开心甚至难过等各种人生百味,更能成为学生思想成长个性发展的成长剂,而英语活动对学校、社会以及家庭英语教育的影响,则使之成为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整合剂。

参考文献:

[1]晨曦,蔡跟荣.斯宾塞教育法[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2]朱萍,张英.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与应用[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