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古代诗词大全

古代诗词大全

时间:2023-05-29 17:49: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古代诗词大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古代诗词大全

第1篇

《长江二首》

宋·苏泂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

放鹤婆娑舞,听蛩断续吟。

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

《次韵毕叔文苦旱叹》

宋·赵蕃

尔何不归乎故宇,却向殊方书闵雨。

江东数月不得书,忆弟看云在何许。

旧传重湖北之北,米贱真成等泥土。

如何比岁公及私,衰竭不能堪再鼓。

贫家一饭有并日,远市朝炊或亭午。

朱门但知粱可厌,我辈翻嫌字难煮。

晚且禾秀早向实,舂箕不须逾处暑。

胡为旱势复如此,坐致诗人形苦语。

如闻巫觋有通灵,肸蛮似逢人问妪。

前朝一雨苦不难,况今磨神无不举。

会当劳以三日霖,绿浪黄云看掀舞。

《元宫词》

明·朱有燉

白酒新篘进玉壶,水亭深处暑全无。

君王笑向奇妃问,何似西凉打剌苏。

《长江二首》

宋·苏泂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

放鹤婆娑舞,听蛩断续吟。

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

《秋日喜雨题周材老壁》

宋·王之道

大旱弥千里,群心迫望霓。

檐声闻夜溜,山气见朝隮。

处暑余三日,高原满一犁。

我来何所喜,焦槁免无泥。

《处暑后风雨》

宋·仇远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处暑》

宋·张嵲

尘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

露蝉声渐咽,秋日景初微。

四海犹多垒,余生久息机。

漂流空老大,万事与心违。

相关文章:

1.描写处暑的古诗

2.关于处暑节气的谚语集锦

3.处暑节气谚语 关于处暑节气的谚语

第2篇

元宵节简单灯谜及答案【1】

1. 四方纵横君第一(打一电影片名)—— 少林寺

2. 四通八达(打一成语)—— 头头是道

3. 太阳灶(打一成语)—— 热火朝天

4. 探望同窗(歌手)—— 张学友

5. 滔滔不绝说不停(打一电视用语)—— 频道

6. 天涯任我行(打三字电信名词)—— 全球通

7. 兔子请老虎(打一成语)—— 寅吃卯粮

8. 退席(打《论语》一句)—— 不在其位

9. 驼背老公公,胡子乱蓬蓬——生前没有血,死后满身红(打一动物名)—— 虾

10. 万家灯火闹元宵(电影名)—— 不夜城、乡情

11. 望江亭(打一成语)—— 近水楼台

12. 武大郎设宴(打一成语)—— 高朋满座

13. 氙氚(打一成语)—— 气吞山河

14. 显微镜(打一成语)—— 一孔之见

15. 小毛头约会:元宵节晚八点(诗词句)—— 少年十五二十时

16. 笑死人(打一成语)—— 乐极生悲

17. 新春佳节话元宵(报刊名)—— 半月谈

18. 哑巴打手势(打一成语)—— 不言而喻

元宵节简单灯谜及答案【2】

1. 元宵前后回家乡(歌曲名)—— 二月里来

2. 元宵同返家(成语)—— 众望所归

3. 元宵已无州官讳(商品名)—— 节能灯

4. 元宵之后柳吐芽(成语)—— 节外生枝

5. 元宵之夜遇徐娘——(《射雕英雄传》人物)—— 胖妇人

6. 园外隐约闻猿啼,星月小桥听萧声(节日纪念日)—— 元宵

7. 圆寂(打一成语)—— 坐以待毙

8. 在首都邂逅欧洲经典油画(电影)—— 北京遇上西雅图

9. 展昭玉堂化前嫌(动画片)—— 猫和老鼠

10. 站着百分高,躺着十寸长——裁衣做数学,它会帮你忙(打一日常用品)—— 尺

11. 站直方可量身高(打一网络新词)—— 正能量

12. 照相底片(打一成语)—— 颠倒黑白

13. 正月十五打牙祭(打一成语)—— 胖

14. 指腹为婚(歌名)—— 来生缘

15. 智多星不必多虑(歌手)—— 吴莫愁

16. 中国见闻(打一电视剧名)—— 玉观音

17. 中国振兴更辉煌(打上海一地名)—— 龙华

18. 中间火山,四边大海——海里宝贝多,快快捞上来(打一日常用品)—— 火锅

19. 中秋菊开(打一成语)—— 花好月圆

20. 自然馈赠好礼物,中华美食展内涵(打一纪录片)—— 舌尖上的中国

21. 左手五个,右手五个——拿去十个,还剩十个(打一日常用品)—— 手套

元宵节简单灯谜及答案【3】

1. 言辞恳切(打一电视剧名)—— 陈真

2. 爷爷当先锋(打一南北朝人名)—— 祖冲之

3. 一堆草(打一花)—— 梅花

4. 一对小两口,实行AA制(聊天用语)—— 哈哈

5. 一块变九块(打一成语)—— 四分五裂

6. 一群黄鸡娘,生蛋进船舱——烤后一声响,个个大过娘(打一日常用品)—— 爆米花

7. 一物三口,有腿无手——谁要没它,难见亲友(打一日常用品)—— 裤子

8. 一夜有喜(电影名)—— 元宵乐

9. 一夜鱼龙舞(民俗风俗词语)—— 元宵灯会

10. 一再承诺就过了(电视剧《士兵突击》人物)—— 许三多

11. 一只罐,两个口,只装火,不装酒(打一日常用品)—— 灯笼

12. 又1个礼拜(打一古代文献名)—— 周易

13. 愚公之家(打一成语)—— 开门见山

14. 语言不生动(打一字)—— 评

15. 遇事不求人(打一成语)—— 自力更生

16. 元旦元宵捷报频传(打一成语)—— 节节胜利

第3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继承;现状;策略

1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学的现状

传统文化包含的内容较多,通过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研究,人们可以很好的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精髓,从中找寻到为人处世的方法与技巧。小学生是未来祖国的希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是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必然要求,片面的吸收外来文化而忽视本国的传统文化是非常不可取的。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学存在些许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教学形式单一。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学出现的频率较高,但是除此之外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教学活动及内容较少,无法很好的体现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非常局限。其次,教学方法亟待创新。古诗文教学难度较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高,教师的引导方法与教学思路没有及时进行拓宽,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不明显,进而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时期,教师应非常明确教学的主旨与目标,按部就班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发展不利,这些都应在实践教学中加以改进。

2小学语文教学中继承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2.1重视基础教学,从汉字文化继承开始

传统文化不仅仅局限于古诗词、文言文、戏曲,因而在传统文化的教学中应从基础开始,不要拘泥于形式。汉字是民族的瑰宝,它的演变过程就可以很好的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每一个汉字都凝聚了古代文人的智慧,它是传统文化得以继承与发扬的基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从汉字文化教学着手,帮助学生更好的领悟传统文化的内涵与趣味。汉字变化多种多样,通过基础偏旁部首的整合都能很好的表达出不同的意思,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进行文字演变的展示(如下图),鼓励学生进行仿写,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可以通过笔画的增减来帮助学生认识汉字的博大精深。如“人”字加一横就是“大”,“大”加一横就是“天”、“夫”等等,诸如此类的汉字非常之多,教师可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查字典,拓宽学生对汉字的认知。

2.2重视氛围营造,开展传统文化教学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体现的非常明显,如古诗词、插图等都能够很好的体现出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教师可以以此为出发点展开传统文化教学。古诗词与白话文不同,学生理解起来也存在一定的难度,此时,教师可以利用现有条件来营造较好的氛围,让学生在古色古香的氛围下,更好的融入古诗文的情境。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播放一些中国古典音乐,将每一首古诗当做一个故事来讲解,让学生在放松、愉悦的环境下感受到作者诗中蕴含的深情厚谊。如古诗《悯农》,教师可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农民种植作物的辛苦,帮助学生养成节约粮食、尊重劳动成果的好习惯。条件允许的话,语文课上可组织学生进行画国画,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将古诗文中的情境呈现在纸上,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的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韵味。

2.3以教材为中心

语文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主轴线,即便是在传统文化教学中也不能偏离教材。现下的小学语文教材编制都经过了反复的研究与筛选,它能够很好的满足小学语文教学的多种需求,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及选择来进行深度开发,从中挑选出适宜进行传统文化教学的材料。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就有很多形象鲜明的人物,如爱国机智的王二小、聪明的华佗与司马光、勤奋好学的王冕、坐井观天的青蛙、骄傲的空缺等等,透过这些角色的分析,学生可以很好的进行反思与学习,学会明辨是非,树立勤奋好学、戒骄戒躁、爱国奉献等优良的品质。

2.4拓宽教学思路,将课堂进行延伸

传统文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受年龄与识字量的影响,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都需要通过大人的辅助才能实现。教师可以通过组织适宜的课外活动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机会,如定期组织课外阅读活动,学生可以彼此分享自己的读本,教师可在校内图书馆中借出读本来填充传统知识的空缺,让学生在阅读中汲取知识。《寓言故事》、《西游记》、《成语大全》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学生可以通过故事中主人翁的事迹来学到一些较好的品质,提升学生自身的文化修养。

2.5教学生活化,弘扬区域文化特点

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稳定性以及鲜明的民族性,在小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充分延伸到课外学习中,鼓励学生课余品读鉴赏传统文化。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王安石《元日》这首诗中,“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教师可以将传统的春节文化给学生进行渗透讲解,人们喜欢春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也独具文化氛围。传统文化在长期历史发展中,集中表现在人们对节日的尊重与喜爱。

3小结

传统文化的形成经过几千年的沉淀与积累,传统文化中也蕴含着较多的文化精髓与人文情怀,通过传统文化的继承,小学生可以更好的树立科学的三观,掌握扎实的文化基础。教学工作者应正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计划性的加以改进与创新,改变教学观念,与时俱进的进行新思想、新方法的吸收与接纳,真正的发挥出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为祖国的未来培养更多品质优秀、道德高尚、文化水平较高的小学生。

参考文献

[1]冯实.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传承[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3(02).

第4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多元文化 信息

长期以来,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人们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与训练,而忽视了各种文化信息的渗透。不善于从不同的维度发掘数学本身所特有的魅力,不注意用数学所具有的独特内涵来感染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一些对数学深感抽象枯燥的学生,无法重拾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从下述几个方面对原来的教学模式进行一些有趣的改进。

一、把数学知识和数学语言文学化

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确实抽象,这也是数学的一大特色。但是,将数学知识与诗词结合,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创造优美的教学情景。

对称,是数学的一个重要术语,是指图形等在运动变化中保持的一种不变形。它与文学中的“对仗”有相似之处。在讲解对称时,借助“对仗”来说明,可达到更好的效果。“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王维的诗句,明月―清泉,松间―石上,照―流,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非常类似于数学上的对称。

极限,也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古人以“一尺木椎,日截其半,万世不竭”来说明。

坐标系,解析几何的工具。唐初诗人陈之昂有诗云:“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内容涉及时间、空间及作者当时的情感,将三者综合,可得到一个三维直角坐标系。若分别给出准确的参数,可得到作者在坐标系中的确切位置。

应用题,是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

其实,在我国的数学宝库中,有许多以诗词形式出现的数学题目。讲相关内容时,如能将他们引入教学,可为课堂注入生机,令数学多一份亲切,教学多一份趣味。略举两例:

1.远望巍巍塔七层,红光点点二倍增,

共灯三百八十一,请问顶层几盏灯?

这是明代数学家吴敬偏著的《九章算法比类大全》中的一道题。

附:解 各层倍数和:1+2+4+8+16+32+64=127

顶层的盏数:381÷127=3(盏)

2.李白街上走,提壶去打酒;

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

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

试问酒壶中,原有多少酒?

这是一道民间算题(李白打酒)。题意是:李白在街上走,提着酒壶边喝边打酒,每次遇到酒店将壶中酒加一倍,每次遇到花就喝去一斗(斗是古代容量单位,1斗=10升),这样遇店见花各3次,把酒喝完。问壶中原来有酒多少斗?

附:解 设壶中原来有酒x斗。得

[(2x-1)×2-1]×2-1=0,解得x=7/8。

数学解题教学,特别是难题教学,若与王国维“三境界”结合,则另有一番风味。学生看到题目,由于思路模糊,找不到任何突破口,心情烦躁,但又必须耐心地分析题意,尽最大努力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中提取有关信息,好像进入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绞尽脑汁,冥思苦想,久而不得其解,亦如迈入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经过反复思考,终于找到方法(如解几何题时,当添上所需辅助线,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情绪倍增),则达到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这样,师生不仅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解决了题目,还共同经历了成大事者“立志”“执著”“成功”的过程。

初中数学具体地说,学生刚接触题目,未弄清题意,不知如何求解,正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分析时,抓住问题本质,解决主要矛盾,好像“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想了许久,终于有了头绪,但又不能使问题彻底解决,还要继续思考,犹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经过反复思考,问题终于解决,心情舒畅,兴奋不已,则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觉。

二、数学教学中对情感因素的重视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把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自信心作为教育的一个目标,以此促进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动力与能力。数学的发展历史表明,许多辉煌成果的取得,往往来源于敏锐的数学直觉、惊人的想象力及追求数学美的思想。所有这些都表明:数学能力不仅包括对知识的掌握,更离不开丰富的情感因素。美国心理学威廉・詹姆士通过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到情感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当他受到情感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也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在通过充分情感激励后,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4倍。我们的数学“尖子”人才在科学研究中取得的创造性成果并不多,这一现象与数学教学中不注重数学的兴趣、应用性是分不开的。这些缺陷,恰恰表现在学生缺少数学的直觉意识、想象能力、审美能力等情感因素。

第5篇

1、上帝给予我们一场雨,宛如白色的小点,被舞成长短直线,最后变成了一点点惊叹。它希望雨能使人们惊醒,让人们拒绝平庸,绽放人生的彩虹。上帝给予我们每一个人的梦,光线缓慢地淌过梦里的衣摆,留下一段段气息。雨点落在地面的刹那,变成无数只飞鸟重回天空。它希望梦能把我们唤醒,让我们拒绝平庸,绽放人生的光彩。上帝给予我们一瞬间的安静,脚步落在玫瑰花瓣上,如在暴雨中浮起一片茫茫的白。它希望安静能让我们醒悟,让我们拒绝平庸,绽放人生的辉煌。

2、生活如美人的脸,总是半遮半掩。没有人生来就对生活熟悉。我们在生活的小路上对事物总是由不熟悉继而变为熟悉。人们常说,熟能生巧,我们就应该只掌握熟悉的,放弃一切新的事物而止步不前吗

3、时间的巨轮隆隆辗过,在历史的厚重中留下了一行行车辙。我于那泥土微湿的痕迹中看到了那泥水化成的细雨,滋润万物;又于那浸润清香的泥土上看到一行娇小的脚印,记录有人穿着秀美的花鞋从这里走过。

4、天公无意间劈下一道闪电使野蛮人认识了火。他们苦苦寻找圣火,而那绚烂的火花也在碰撞下孕育出生。是不断的思考与实践促成了文明的发展,而面对心中那由暗至亮的四盏灯,由绝望,犹豫,尝试到决心的心情,我会一步步走过,直到那盏最亮的灯。

5、细观时下之社会,不禁更增忧虑。诗词歌赋让位于流行歌曲,京剧昆剧让位于日剧韩剧。歌德康德难觅其踪,言情武侠大行其道。至若暴力之魇,沆瀣一气。余固目不忍视,耳不忍闻。若无文化之熏陶,则无健全之人格;若无健全之人格,则胸无大志;人而无志。其为可乎?若举国皆然,国将不国。

6、人生的比赛不在乎输赢,而是在乎你的人生时候过的是否有意义。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在乎目的地是哪里,而是在乎旅途的风景。有意义的人生不在于长度,而是在于人生的宽度和深度,如果你现在过的生活毫无意义的话,不介意你开始你的第二人生。

7、人应该坚守自己的信念和操守,为追求心中的光明耐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爱是一种德行,崇高的爱,不但能体验美,还能创造美。爱是种子,谁播种爱,谁就能收获美丽。

8、昙花从不为她鲜艳的短暂而暗自哀怜,因为她将自己怒放的那一刻写进了天地的长卷,万物无一不记得这瞬间但永恒的娇美;朝露从不为她光华的瞬息而顾影悲叹,因为她用自己闪耀的那一秒照亮了世界的一隅,众生无一不怀想这瞬间而永恒的清丽。

9、外界虽不能把握,行动却可以产生力量。这力量的源泉就来自坚强的信念。真正的信念永远是不可战胜的,有了信念,人才会冷静地面对挫折和困难;有了信念,人才有足够的勇气克服阻碍。信念,可以让人透过失望看到希望;信念,可以让人从逆境中奋起;信念,可以让人从失败中走向成功。当遇到挫折、陷入困境时,只要心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努力拼搏,就一定会度过难关,取得成功。

10、发现,多么简单的两个字,寄寓的却是无限的真知与憧憬。无论何时,都用洗净铅华的心去发现尘世的馥丽,宫商角徵角(羽),琴诗棋画唱,或是庄生晓梦,屈子离骚,都会在你那如晨露般晶莹剔透的眸子里沉积千古乐章!

11、人生的赛跑让富有和有权力的人放下金钱、地位,放下身段,去做有益身心健康和公益的事,也让贫穷的人安贫乐道,精神上过得滋润。因为路太长,不这么做,你到达不了终点,你的综合成绩太低,你的生命质量必然太差。

12、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这善良之花必将散发出爱心的芬芳;能为别人付出劳动是伟大的,这伟大的劳动一定能结出善念的硕果。一次无偿的献血是一朵花,一次受伤后的救助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一个亲切的微笑是一朵花,一次跌倒后的挽扶是一朵花--为别人就是帮助,为别人就是爱心,为别人就是善念,为别人就是奉献。

13、信念根植于血液,信念的旗帜永远鲜红,信念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站立起来并迈步向前的精神支柱。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挫折”成了砥砺人们意志的磨刀石,我们应当做一位生命的“强者”,在“挫折”面前,坚强不屈,扼住命运的咽喉,战胜挫折,阳光灿烂,从而造就辉煌灿烂的人生!

14、那大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陈胜,只是一介草莽,并无文韬武略,大智大谋,身份低微,却能振臂一挥,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反暴秦,被载史册,流芳百世。他凭的是一颗敢于反抗的心,为天下百姓之苦而呼,一颗济天下苍生的赤心,发挥自己所能所长,手拿锄头等农具,也要与秦精锐部队对抗,这种仪情义骨成其为王,令太史公为其作传,颂其义举伟迹,令后世人所称颂。

15、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我们赚的钱更多了,人情味却更少了;我们的交通工具更先进了,公交车上站着的老人却更多了;我们登上月球探索太空,却不愿伸手帮助对面的邻居;我们的股市价格一路狂升,价值观却成倍地下降;我们的社会都知道此仇不报非君子,却怎么也流行不起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16、相信自己,我们可以竖一方碑基,在人生的行程中。相信自己,即使在风浪翻涌的怒涛中,我们仍旧能把握自己生命的航船,准确驶向远方的港湾;相信自己,即使在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境地,我们仍旧可以开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门。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这句话,不正告诉我们:要相信自己。人生风雨兼程,成功与失败同在,积极与消极共处,无论悲喜伤痛,都要坚守自己、相信自己,只有相信自己,方能在这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准确地点击自己辉煌灿烂的明天之网页。

17、在某种程度上,平庸是失败者聊以的借口,是懒惰者无所事事的理由。拒绝平庸,是对成功的追求,让生命绽放光彩力量,也是对个人、国家和社会的一份责任。处于青春年少风华正茂者,放飞梦想,追求卓越,身处平凡而超越平凡,让生活阳光灿烂,奏响时代的最强音。

18、弯道,意味着我们应当不放弃、不抛弃,不懈努力,超越局限。走好人生的弯道,便是敢于直面挑战,勇于超越自我的人生智慧。

第6篇

一.数学入诗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是宋代邵雍描写一路景物的诗,共20个字,把10个数字全用上了。这首诗用数字反映远近、村落、亭台和花,通俗自然,脍炙人口。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梅中都不见。

这是明代林和靖写的一首雪梅诗,全诗用表示雪花片数的数量词写成。读后就好像身临雪境,飞下的雪片由少到多,飞入梅林,就难分是雪花还是梅花。

一窝二窝三四窝,五窝六窝七八窝,

食尽皇家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

这是宋代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写的一道《麻雀》诗。他眼看北宋王朝很多官员,饱食终日,,反对变法,故把他们比作麻雀而讽刺之。

一篙一橹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人独占一江秋。

这是清代纪晓岚的十“一”诗。据说乾隆皇帝南巡时,一天在江上看见一条渔船荡桨而来,就叫纪晓岚以渔为题作诗一首,要求在诗中用上十个“一”字。纪晓岚很快吟出一首,写了景物,也写了情态,自然贴切,富有韵味,难怪乾隆连说:“真是奇才!”

一进二三堂,床铺四五张,

烟灯六七盏,八九十枝枪。

清末年间,鸦片盛行,官署上下,几乎无人不吸,大小衙门,几乎变成烟馆。有人仿邵雍写了这首启蒙诗以讽刺。

西汉时,司马相如告别妻子卓文君,离开成都去长安求取功名,时隔五年,不写家书,心有休妻之念。后来,他写了一封难为卓文君的信,送往成都。卓文君接到信后,拆开一看,只见写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万千百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她立即回写了一首如诉如泣的抒情诗: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抚弹,八行书无信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我眼望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叫丫环。万语千言把郎怨,百无聊赖,十依阑干,九九重阳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点烛祭祖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梳妆懒,三月桃花又被风吹散!郎呀郎,巴不得二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司马相如读后深受感动,亲自回四川把卓文君接到长安。从此,他一心做学问,终于成为一代文豪。

二.数字

明代书画家徐文长,一天邀请几位朋友荡游西湖。结果一位朋友迟到,徐文长作一上联,罚他对出下联。

徐文长的上联是:

一叶孤舟,坐了二、三个游客,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迟到友人的下联是:

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两次,今日一定要中。

据说明朝中叶,江西九江有一船夫,见一位连中“三元”的状元坐在他的船里,就道出一个上联给这位状元去对。这位状元冥思苦想,还是对不出。以后也无人对出,成了绝对。时过几百年,直到解放后的1959年,佛山一工人用轮船装运木料“九里香”(一种名贵香樟木),触发灵感,对出下联。

船夫的上联是:

一孤舟,二客商,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尺风帆,下九江,还有十里。工人的下联是:

十里运,九里香,八七六五号轮,虽走四三年旧道,只二日,胜似一年。南阳诸葛武候的祠堂里有一副对联:

取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明灯四十九盏,一心只为酬三顾。

平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变卦土木金爻,水面偏能用火攻。

此副对联不仅概述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而且用上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各个数字和“东南西北中金木水火土”十个字,真是意义深远,结构奇巧。

我国小说家、诗人郁达夫,某年秋天到杭州,约了一位同学游九溪十八涧,在一茶庄要了一壶茶,四碟糕点,两碗藕粉,边吃边谈。结帐时,庄主说:“一茶、四碟、二粉、五千文”。郁达夫笑着对庄主说,你在对“三竺、六桥、九溪、十八涧”的对子吗?

有“吴中第一名胜”之称的江苏省苏州虎丘,有一个三笑亭,亭中有一副对联:

桥横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

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下面是民间流传的一副对联。它既是一副对联,又是两则拆字谜语,读后细想,别有一番情趣。

凉雨洒人,东两点西两点;

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

解放前,有人作如下一副对联: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横批是:南北。

这副对联和横批,非常含蓄,含意深刻。上联缺“一”一与衣谐音;下联缺“十”,十与食谐音。对联的意思是“缺衣少食”,横批的意思是“缺少东西”,也是内涵极其丰富的两则谜语。

三.妙题

清乾隆五十年,朝廷为了表示国泰民安,把全国65岁以上的老人请到京城,为他们举行一次盛大宴会。在宴会上,乾隆看见一位老寿星,年高141岁,非常高兴,就以这位寿星的岁数为题,说出上联,并要纪晓岚对出下联:

乾隆帝的上联是:花甲重开,又加三七岁月。

纪晓岚的下联是: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上、下两联都是一道多步计算应用题,答案都是141岁。上联的“花甲”是指60岁,“重开”就是两个60岁,“三七”是21岁,就是60×2+7×3=141(岁)。下联的“古稀”是指70岁,“双庆”就是两个70岁,多“一度春秋”就是多1岁,也就是70×2+1=141(岁)。

又如下面一副对联,也是两道算题,并巧妙用上一、三、七、九、十各数,不嫌生拼硬凑。

尺蛇入穴,量量九寸零十分;

七鸭浮江,数数三双多一只。

上联是讲蛇的长度,九寸加十分是一尺(旧制长度单位进率是1尺=10寸,1寸=10分);下联是讲鸭的只数,三双加一只是七只。

四.诗歌趣题

1.百羊问题

明代大数学家程大位著的《算法统宗》一书,有一道诗歌形式的数学应用题,叫百羊问题。

甲赶羊群逐草茂,乙拽一羊随其后,

戏问甲及一百否?甲云所说无差谬,

所得这般一群凑,再添半群小半群,

得你一只来方凑,玄机奥妙谁猜透?

此题的意思是:一个牧羊人赶着一群羊去寻找青草茂盛的地方。有一个牵着一只羊的人从后面跟来,并问牧羊人

:“你的这群羊有100只吗?”牧羊人说:“如果我再有这样一群羊,加上这群羊的一半又1/4群,连同你这一只羊,就刚好满100只。”谁能用巧妙的方法求出这群羊有多少只?

此题的解是:

(100-1)÷(1+1+1/2+1/4)=36只

2.李白打酒

李白街上走,提壶去打酒;

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

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

试问酒壶中,原有多少酒?

这是一道民间算题。题意是:李白在街上走,提着酒壶边喝边打酒,每次遇到酒店将壶中酒加一倍,每次遇到花就喝去一斗(斗是古代容量单位,1斗=10升),这样遇店见花各3次,把酒喝完。问壶中原来有酒多少?

此题用方程解。设壶中原来有酒x斗。得[(2x-1)×2-1]×2-1=0,解得x=7/8。

3.百馍百僧

明代大数学家程大位著的《算法统宗》中有这样一题:

一百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增;

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各几丁?

这题可用假设法求解。现假设大和尚100个,(3×100-100)÷(3-1÷3)=75(人)…………小和尚人数100-75=25(人)大和尚人数

4.哑子买肉

这也是程大位《算法统宗》中的一道算题:哑子来买肉,难言钱数目,一斤少四十,九两多十六。试问能算者,今与多少肉?此题题意用线段图表示,就一目了然。附图{图}

由图可以看出:

每两肉价是:(40+16)÷(16-9)=8(文)哑子带的钱:8×16-40=88(文)哑子能买到的肉:88÷8=11(两)(注:旧制1斤=16两)

5.及时梨果

元代数学家朱世杰于1303年编著的《四元玉鉴》中有这样一道题目:

九百九十九文钱,及时梨果买一千,

一十一文梨九个,七枚果子四文钱。

问:梨果多少价几何?

此题的题意是:用999文钱买得梨和果共1000个,梨11文买9个,果4文买7个。问买梨、果各几个,各付多少钱?

梨每个价:11÷9=12/9(文)

果每个价:4÷7=4/7(文)

果的个数:

(12/9×1000-999)÷(12/9-4/7)=343(个)梨的个数:1000-343=657(个)梨的总价:

12/9×657=803(文)

果的总价:

4/7×343=196(文)

6.隔壁分银

只闻隔壁客分银,不知人数不知银,四两一份多四两,半斤一份少半斤。

试问各位能算者,多少客人多少银?

此题是民间算题,用方程解比较方便。

设客人为x人。则得方程:

4x+4=8x-8

x=3,4×3+4=16

答:客人3人,银16两。

(注:旧制1斤=16两,半斤=8两)

7.宝塔装灯

这是明代数学家吴敬偏著的《九章算法比类大全》中的一道题,题目是:

远望巍巍塔七层,红光点点倍加增,

共灯三百八十一,请问顶层几盏灯?

第7篇

故事发生人:洋子

中考临近,寝室里突然掀起了一阵读“闲书”的热潮。在室友的影响下,我也开始接触这些所谓的“闲书”。书刚一到手,我就像是被电打了一下似的,顿时,一种发现新大陆的喜悦和兴奋冲上心头:原来这就是我寻找多年的“黄金屋”和“颜如玉”啊!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从那以后,我便深深陶醉其中了。每天放学拔腿就跑,以刘翔冲刺般的速度奔回寝室,然后便如饥似渴地“啃”起这些教室里的“禁书”来。对我来说,这会儿把时间用来吃饭就是浪费,如果睡觉那更是极大的犯罪。头顶烈日就当是在晒肤色,不吃不喝就算为了减肥。

中午的两三个小时尚且不愿放过,晚上的大把光阴更是不肯让它白白溜走。于是,挑灯夜战,直至东方既白。更有甚者,学那古人凿壁借光,私自打通厕所墙壁,借着这点“萤火”之光一字一句地细细品味,颇为自得其乐。

晚上没睡觉,上课打瞌睡也就在预料之中了。一日,我正昏昏欲睡,恍惚之中突见前方12点钟方向有一不明飞行物正快速向我靠近。定睛一看,原来是一截粉笔头。糟!难道被发现了?神经顿时一紧,睡意全无。只见粉笔头从我头顶呼啸而过,准确无误地砸在了我后面那位仁兄头上,然后便偏离轨道60°朝窗边急速飞去,只听“噔”的一声,就撞到了玻璃上。可这位仁兄却纹丝不动,继续做着他的黄粱美梦。全班皆诧异:世上竟有睡得如此死者!

班主任对我们在课堂上打瞌睡的现象甚是不解。于是,某日熄灯后,他竟趁黑夜探寝室。由于猝不及防,我们全军覆没,无一幸免。事后,据不完全统计,当天夜里,班主任于男生寝室“查抄”出杂志一摞,小说若干,电筒四只,干电池不计其数,凿壁工具一套。次日,班主任宣布将拍卖昨夜没收的“赃物”,所得款项全部用于班务建设。全班(除6个住校男生外)一起高呼:班主任英明!班主任英明……到这时我才真正明白什么叫幸灾乐祸。唉!交友不慎啊!

兵法云: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本着这一原则,我决定转移阵地,将这些“禁书”搬到教室里去,以期获得一安身之所。不料,一天数学课上,老师正讲得津津有味,班主任突然冲进来,伸手要我交出正在阅读的杂志。无奈,我只得乖乖交出。他又示意让我交出其他“闲书”,吾曰:每月两本,只此而已。他确认后方才仰天大笑出门而去。

中考后,有同学写文纪念这段时光: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功不在深,能抄则灵。斯是教室,唯吾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可以靠下载,去借阅。无书声之乱耳,无作业之劳形。虽非游乐场,堪比阅览厅。心里云:混张文凭!

“红楼菜鸟”初长成

故事发生人:菜菜

新版《红楼梦》的主角海选搞得如火如荼,我这个对《红楼梦》一窍不通的人实感落伍,羞愧难当。为了扫盲,跟上国际国内的大好形势,与大部队同行,我要暂时放下一切事情,以刘翔跨栏的速度追上去。为此,我向父母、向同学、向老师郑重宣布――我要读《红楼梦》了,在此期间,不要让我做家务,不要找我出去玩,不要给我布置“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家庭作业。

1.决定一经,我火速赶到书店买回一套精装《红楼梦》,到家却发现那居然都是繁体字,大部分是它认识我我不认识它。这可怎么读,难道读《红楼梦》之前还要先补习繁体字不成。而且该书还是竖排版,看几行就串到别的行里去了。在我进退两难之际,博学多才、见多识广的老叔给我指了一条生路:“还有简体字横排版的《红楼梦》呢!”

2.我又去书店买回简体版的《红楼梦》。到家关上房门坐在书桌前,戴上耳机拿着棒冰,嘱咐老妈三个小时内不要打扰我,有我的电话一律免接。我摆好架势埋头苦读,感到还是很费劲,言语不顺畅,书中人说话怎么都别别扭扭的。老妈说:“古代的人都这样说话,多读读就习惯了。”通过几天的磨合,我渐渐适应了老祖宗的古代汉语。

3.这回可以安下心来正式读《红楼梦》了。读着读着我又犯起晕来,什么七大姑姨的,对我们这代独生子女来说,亲戚辈分关系本就搞不清楚,再读《红楼梦》就更是乱七八糟了。我多次请教前辈,自己还专门为此画了一张辈分图,用来随时查阅书中人物的称呼与关系。

4.现在,姑嫂叔姨的关系基本上搞定了。可又来了新问题,文中那些古诗,一般情况下似懂非懂,多数情况下就是一头雾水。后来,我索性撇开不看,凡遇到诗词部分统统跳过去,反正它们对全书的故事情节没有多大影响。我还特地问了读过《红楼梦》的前辈,他们说那些诗是专门写给红学家看的,跟咱们老百姓没多大关系。

5.东边刚搞定,西边又来事。《红楼梦》里有许多怪词儿,像懒待、帮趁、丧谤等,害得我查字典都查不到,问了张三问李四,原来这都是些地方土语。真是的,曹雪芹那么有学问,怎么就不用北方通用语言写作,或者用用“巨累、哇噻、酷毙了、帅呆了”等“非典型”词语也行啊。

6.读到四分之一处时,我已经心得颇多,现大胆告诉诸位。读到描写美女的地方,我就大叹――怎么不是我的同学;读到穿金戴银的段落,我就眼冒绿光;读到燕窝银耳的饮食,我的口水就飞流直下;读到贾宝玉的这个那个丫环时,我就联想到自己,为什么只有一个老妈伺候我。

7.在对怡红院、潇湘馆有点感性认识后,我专程去了大观园实地考察,以便进一步熟悉书中描写的居住环境。那天正巧遇见参加《红楼梦》海选的俊男靓女们。这可让我惊喜不已、大开眼界,不仅对红楼建筑有了立体方位的认知,还对《红楼梦》中的准美女有了近距离的接触。在书中的美女是想象,在大观园里的是真人。我不免“书本联系实际”一番,直看得那些美女拿白眼翻我,吓得我赶紧逃之夭夭。

8.上册已经读完,感慨之余我对老妈说:“我要是贾宝玉多美,不愁吃不愁穿,不耕田不做饭,还有美女绕身边,真乃幸福之峰巅。”说完,我闭上眼睛想入非非起来。老妈重重地捶了我一下,说:“贾宝玉最后连媳妇都没娶到,出家当了和尚,你也学他吗?”

总结:《红楼梦》少儿不宜。还好,俺是中学生了,不是少儿,可以宜一宜。

讨论版

丢丢:我老爹跟老妈给我买书是他们的“常规动作”。可是,我家的书虽然多,却大多是《作文大全》《数学知识》这些课外辅导材料,还有什么“四大名著”,一点儿都不好看。我喜欢的什么《动漫界》《科学世界》都不给我买,害得我只能借同学的,还得偷着看,真是郁闷。

李爸爸:以前我儿子要买书我都由着他选,结果就给我买回一堆科幻、动漫的书。但他自制力太差,成绩有下滑的苗头,所以我就没收了这些书。现在我们达成一项协议,如果他想看半小时“闲书”,就必须先看两个小时“该看的书”。

九斤半:老师要求我们读名著的方式很死板,规定你在一定时间里必须读多少本书,写多少篇读后感。本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却被程序化了,弄得我们很厌烦!

城爸爸:我送儿子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他将来上大学。只要他能够考上重点大学,花再多的钱我都不在乎。但要我花钱给他买课外书那是绝对不行的,因为这会分散他的精力,影响学习。

金妈妈:我女儿原来不爱看书,后来经过我们的引导,现在是吃饭也看,上卫生间也看,做作业也会偷看,晚上睡前还要偷看。她喜欢读侦探小说和科普类的杂志,也读了不少文学名著。至于你们说的浪费时间嘛,我倒不这么认为,她自己爱看就让她看去。女儿成绩不错,知识面广,尤其是作文一直很好,在学校还一直担任中队长。所以我们都觉得多读点书很好。前几天,我还在“当当网”上给她订了600多元的书呢。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读书会增加人生的“软实力”

第8篇

关键词:晚明;闽人;东海图景;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595(2016)05006906

中华先民虽然自古就在滨海、岛屿之地居住,但是以农耕文明为主、游牧文明为辅的传统文明样式令先民对海洋的探索相对滞后与不足。相对较少的海洋文明书写则往往以“东海”这一较为模糊而又变动的文化地理概念概括。“东海”,先秦时期多指今天淮河中下游区域,濒临今之黄海。《礼记・王制》曰:“自东河至于东海,千里而遥。”[1]东海为“徐州域”,即今鲁南苏北之地。《战国策・楚策》曰:“楚国僻陋,托东海之上。”[2]“东海”即“东海郡”,今山东日照市东南。《史记・齐太公世家》集解引《吕氏春秋》云:“东海上,乃东夷之土。”[3]“东夷”即淮夷。清代大学者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就明确记载:“淮夷,在南直徐、邳诸州境,亦曰东夷。”[4]汉魏以降,“东海”的文化地理概念开始南移,但是区域远远大于今天所说的东海。“释氏《西域记》曰:‘恒水东流入东海。盖二水所注,两海所纳,自为东西也。’”[5]此乃以印度为坐标,其东之水域即今南海。“东海”的文化地理概念直到明代嘉靖末期才出现与今天东海大致一样的区域范围。嘉靖四十一年(1562)理学家章潢在《四海华夷总图》中所绘“东海”,东面为“日本海”,北面为“朝鲜”,西面为长江口“浙江”,东面之南为“大琉球”(琉球群岛)、小琉球(台湾省)。而恰恰也正是这个时期,在文人笔下呈现出万花筒般书写的东海图景彻底超越了传统的渤海、黄海,成为中国海洋文明中最绚丽的一部分。然而令人略感遗憾的是,对晚明东海图景的书写前贤多从历史、地理、经济等方面进行,但是从文学视域关注此时东海图景的成果却寥寥无几。笔者不揣浅陋,书成此篇,权当抛砖之用。

一、海神颂扬

黑格尔在《历史哲学》里指出,海洋“表面上看来是十分无邪、驯服、和蔼、可亲;然而,正是这种驯服的性质,将海变成了最危险、最激烈的元素”[6]。正因为如此,生活在闽台海疆的东海之民在还不了解海洋的运动规律、无法抵御海洋灾难时,便会对海洋的广阔、深邃和神秘产生敬畏与恐惧,于是有关海洋神灵的崇拜也就自然出现了。闽人海神信仰由来已久,西汉之前闽越族的图腾蛇逐渐演化为后世的海神,清初郁永河《海上纪略》云:“凡海舶中,必有一蛇,名曰‘木龙’,自船成日即有之。平时会不可见,亦不知所处。若有木龙去,则舟必败。”[7]宋、元以来,福州、泉州等地成为海外交通的重要窗口,尤其是泉州港更是“巨商大贾,摩肩接足,相刃于道”[8]1489。然而大海喜怒无常,随时都可能发生船覆人亡的悲剧,南宋诗人刘克庄《泉州南廓二首》就描述了此种恐惧无奈之心态:“海贾归来富不赀,以身殉货实堪悲。似闻近日鸡林相,只博黄金不博诗。”[9]因此,除了原有的海上保护神之外,这时期海神第一次被大量塑造出来,据林国平先生统计至少有15位。万历漳州名士张燮《东西洋考》载:海舟所祭祀的主要神灵有协天大帝(关帝)、天妃、舟神,“以上三神,凡舶中来往,俱昼夜香火不绝,特命一人为司香,不事他事,舶主每晓起,率众顶礼”[10]。

但是到了晚明,妈祖崇拜一枝独秀。妈祖,又称天上圣母、天后、天后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妈。妈祖原名林默,世人尊称林默娘,莆田县湄洲岛人。生于北宋建隆元年(960),二十八岁羽化成仙,成为东海海疆人民尊敬的海神。万历、天启年间,随着东海海疆人民海外贸易的昌盛,歌颂妈祖的诗文更是层出不穷。如晋江人林云程《天妃庙》云:“野涨泛溪八月潮,出城骋望水门遥。港通海外昆仑舶,邸倚天南万里桥。地自一初名别洞,鼎从万历纪神尧。烟光云气相涵映,决眦十分景色饶。”[11]133诗歌描绘了妈祖庙外万帆竞发,天、地、海一色的壮丽景象。再如南安人黄思近《题安海天妃宫》云:“宫开泽国面峰岚,一望青天水气涵。片席遥飞波处所,长桥横锁海东南。鸥凌海浪乘风泛,山敛夕辉对客酣。银汉秋霄扬月彩,群公登览恣幽深。”[11]138晋江安海镇为万历、天启年间东海海域重要的出港码头,出海人民为求得平安,少不了祭祀妈祖。另外,抗倭名将沈有容在万历二十九年(1601)率水师在料罗湾、南澳岛海域和彭山洋(澎湖)大败倭寇后,为感恩妈祖保佑,主持重建浯屿天妃宫,次年竣工,特撰碑记:

万历辛丑夏,余时承乏浯铜,奉檄南征。谒祈神祗,睹楹宇湫隘,实心徼厥灵:狙战捷乎,请更诸爽垲者。于是师抵南澳,攻岛彭山,歼之。聿怀神惠,日笃不忘。乃筑乃I,乃石乃材。乃建前堂,前堂翼翼,乃开后寝,后寝肃肃。视拓旧址深广倍之。于是居民、过旅、爰兵士商渔,罔不走集,敬恭祝祷,灵盖赫然矣。――《重修天后宫碑记》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10月第32卷第5期翟勇:晚明闽人东海图景文学书写碑记盛赞海神妈祖不仅是将士浴血海上的保护神,亦是平民百姓日常生活中心灵的安放地。

除妈祖信仰外,一些本来海神色彩并不浓厚的神亦纳入妈祖信仰体系中,如临水夫人。临水夫人,俗名陈靖姑,福州下渡人,传说生于唐代,后被人尊为“扶胎救产,保赤佑童”的女神。但是她又同时掌管江河,为闽江流域的船民所崇仰。嘉靖年间,高澄出使琉球,使团成员多数为闽人,当海上遇险时众人求救于天妃诸神,后经天妃降箕曰:“吾已遣临水夫人为君管舟矣,勿惧!勿惧!”回到福州后,高澄偶然在福州水部门外发现了临水夫人祠,请教祠中道士,道士曰:“神乃天妃之妹也。生有神异,不婚而证果水仙,故祠于此。”又曰:“神面上若有汗珠,即知其从海上救人还也。”[12]历代歌咏临水夫人的诗文多为歌颂其护幼保婴,赞颂其海上护佑平安者较少,徐火勃《龙源庙》可为少有作品之一:“临江遗庙祀婵娟,少女宣灵五代年。蝌斗横纵阶下出,妖蛇降伏井中眠。春秋野老更罗袖,伏腊村童送纸钱。苔满古碑行客吊,妆楼无主锁寒烟。”[13]

在妈祖崇拜一枝独秀之时,其他海神仍在闽台民间拥有自己的信仰者,如玄天上帝。玄天上帝是北极玄武星君的化身,又称真武大帝、玄武大帝,是北方之神,主管天宫二十八宿中的北方(玄武)七星宿。根据阴阳五行来说,因北方属水,故也称其为水神。为祈求船舶顺水平安,泉州一带民众在宋时就尊玄天上帝为海神,并在东海之滨法石村建真武庙望祭海神:“玄武庙,在三十六都郡城东南石头山上。庙枕山漱海,人烟辏集其下,宋时建,为宋时望祭海神之所。”[14]随着明代永乐皇帝对玄天上帝的进一步加封,各地信仰玄天上帝非常普遍,在闽台两地玄天上帝被尊称为上帝公,李亦园先生即云:“早期的移民都随船供奉与海洋有关的神,包括妈祖与玄天上帝(北极星神,作为航海标志),以求平安渡台。”[15]郑成功时,玄天上帝被供奉在船上,被视为航海保护神。后,郑成功大力推崇玄天上帝,修建了许多玄天上帝庙。玄天上帝在明代的推扬也直接激发了文学的书写。在闽南、台湾民间神话故事中玄天上帝变得更形象生动:

上帝公,五代时泉州人,姓张,杀猪为业,事母至孝。母嗜猪肾,虽高价亦不售。留归奉母。母死后一日,顿悔杀生过多,罪恶深重,乃走至洛阳桥畔,以屠刀剖腹,投肠肚于江中,遂成佛。后其肠化为蛇,肚化为龟,每兴风作浪,竟又再显灵收之。故民间庙祀者极多,所塑金身,都穿盔甲、手执剑,一脚踏龟,一脚踏蛇,状其降伏二妖也。[16]

而万历年间建阳人余象斗《北游记》的创作更是把玄天上帝的传播从民间纳入文人知识范畴。《北游记》共四卷、二十四回,主要叙述了玄天上帝的出身、成道及下凡除妖保民之事。小说虽然总体成就不及《西游记》,但是亦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有血有肉有情的玄天上帝。

二、国防文学

东海在南宋之后已经成为联系海外的交通要道,对东海控制权的争夺也渐渐成为华夏民族内部以及中原王朝与周边国家争夺的焦点区域,因此发生在东海上的战争也就不可避免,文学对海战的书写亦同时产生。廖肇亨在《浪里挑灯看剑:中国海战诗学之书写特质与价值信念初探》一文中云:“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文天祥(1236―1282)《二月六日海上大战,国事不济,孤臣天祥坐北舟中,向南恸哭,为之诗曰》一诗为中国海战诗歌的滥觞殆无疑义。”[17]然而大元百年以及明初郑和下西洋等重大政治军事事件在中国文学中却罕见题咏。虽然明中期诗僧德胜在《补海汛词一首》序中云:“定海关外,杨周等山守汛诸兵风境凄。感古今词客多有《出塞》《凉州》等作,而略东南边海之苦。余窃不满,聊补古人之缺题,故云补海汛,情见乎辞!”[18]但是文学对海战的关注直到嘉靖中后期才在倭寇扰乱东南沿海的战役中到来。而此时发生在东海上的战争亦成为关系华夏民族利益的国防战争,其中描写闽民抗倭、抗荷的国防文学①题材虽然是首次登上文学舞台,却呈井喷式呈现,涌现出一批爱国诗人,如俞大猷、陈第、何乔远等。

有“俞龙戚虎”美誉的俞大猷不仅是一位抗倭民族英雄,亦是一位文人。俞大猷(1503―1580),字志辅,号虚江,泉州洛江人。俞大猷在与倭寇的长期战斗中发现倭寇虽然乘船而来,但是更擅长陆战,不善海战。鉴于此,俞大猷从战略高度提出:“贼海来,当以海舟破之,若我专备于陆,贼舟舍此击彼,我不胜其备,贼不胜其击,逸在彼而劳在我,非计也,宜多集海舟击之。”因此在《舟师》一诗中他热情洋溢地赞扬了海战中抗倭健儿之英勇:

倚剑东溟势独雄,扶桑今在指挥中。岛头云雾须臾尽,天外旌旗上下冲。

队火光摇河汉影,歌声气压虬龙宫。夕阳景里归篷近,背水阵奇战士功。[19]95

夕阳西下,一场与倭寇在海上的殊死决战一触即发。英雄手执长剑和指挥旗帜,身先士卒,猛冲敌舰,勇敢战斗,终扫净倭氛,全胜而归。颔联、颈联描述了战斗场面之激烈,刀光剑影、厮杀震天、旌旗翻腾,展现了抗倭男儿同仇敌忾之高昂士气与保家卫国之决心。全篇对仗工整,情景交融,声色并茂,气势豪雄,语言铿锵,起句“倚剑东溟势独雄”力重千钧,突出诗人与将士的高大形象,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壮丽的海战画卷。同时场景由静转动再到静,转换自然,不失为海战诗中之精品。朱双一认为:“它开创了中国海洋文学中‘海战诗’的新类型。在此之前,以海洋为题材的作品并不少见,写江河湖泊中的水战的,也非绝无仅有,但这样直接描写海战的,似乎很难找到先例。”[20]

再如他的《与展推府》:

匣内青萍磨砺久,连舟航海斩妖魑。笑看风浪迷天地,静拨盘针定夏夷。

渊隐虬龙惊阵跃,汉飞牛斗避锋移。捷书驰报承明主,沧海而今波不澌。[19]96

将军百战气势雄,直斩倭贼东海中。“笑看”“静拨”句透露出运筹帷幄之自信、从容。颈联展现将士们奋勇杀敌、气势震天之雄豪。全诗感情豪壮、一气呵成,可谓令人欢欣鼓舞、引人奋发昂扬之快诗。

在万历年间国防战争中,沈有容是一位值得大书特书的民族英雄。 沈有容(1557―1627),字士弘,号宁海,安徽宣城人。任福建都司签事时曾亲率战舰赴台剿倭,大破倭寇。另外“(万历)三十二年七月(1604),西洋红毛番长韦麻郎驾三大艘至澎湖,求互市,税使高窠召之也。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去”[21]。两次海战不仅使日本侵占台湾推迟了二百多年,而且首逐荷兰侵略者,使荷兰人侵占台湾亦推迟了二十多年,可谓第一人。对这样一位民族英雄,当时闽地文人也给予了热情的歌颂。晋江人郭元春《赋东番捷》生动再现了将军用兵之奇:

时正值隆冬,寒江严威,凛凛刺人肤,将军中流四顾,但见巨涛起沫弥天,极目喷雪,指谓军士曰:“此非雪夜擒吴元济时耶?疾之毋徐!”岛夷方饯腊相酬曰:“莫予毒已。”俄而守者遥望之,曰:“彼泛泛若见若不见者,商舶乎?渔舸乎?”俄而曰:“以商舶意之,过多;以渔舸意之,过大。”方疑方骇之际,将军遂从天而下,一鼓而歼之矣;是韩信、李逯兵也,不亦千古同一奇哉?[22]23

兵贵神速,沈有容克服巨浪滔天、远途奔袭等种种不利客观条件,突然出现在敌人面前,大获全胜,扬我华夏神威。逢此大捷,“闽省缙绅所赠言”不可胜数。如同安人傅钥作《破倭东番歌》赞曰:

年年海上二三月,恶少勾连倭窃发;随风南北疾如飞,朝在闽陬暮在粤。

今冬潜迹据东番,何处商渔不断魂?将军按剑冲毛发,自请提兵气欲吞。

狂风挟浪兼天涌,几折征樯神不竦;黑水黄云千里遥,楼船鼓角旌旗拥。

穷追两战便成功,矢石身当用火攻;海底波中枯白骨,腾腾杀气贯长空。

壶浆异域迎稽颡,宣抚终朝解衣赏;汉有伏波铜柱标,君今名姓勒其上。[22]62

倭寇勾结沿海奸民横行海上,给沿海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但是飘忽不定的行踪加大了打击难度。沈将军率部众、驾巨舟,克服狂风巨浪,身先士卒,直捣倭寇老巢。中间两联更是把敌我海战中惊心动魄的场景展现得淋漓尽致。

再如张燮《赠沈将军东番捷》:

羽林束发事从戎,四十威名剑盾中。海上楼船吞巨浪,日南夷国慑雄风。

扬旌万里烽烟净,挟纩三军苦乐同。会识勋标铜柱早,只今谁并伏波功?[22]91

“海上楼船吞巨浪”句,一“吞”字使沈将军所率领的部曲之威武雄壮尽显。

与上述赞扬沈有容将军英勇果敢的诗歌不同,与沈有容同舟往台湾剿倭的陈第所作《泛海歌》两首则直接歌颂了闽地健儿视死如归的豪情:

万历壬寅十二月初七,余同沈士弘将军同往东番剿倭。初八晚,舟过澎湖沟,飓风大作,播荡一夜一日,勺水不得入口,舟几危者数矣。余乃作歌以自宽,歌曰:“水亦陆兮,舟亦屋兮,与其死而弃之,何择于山之足、海之腹兮。”

飓息舟定,沈士弘具酌请复歌,余乃发其渡海之意,歌曰:“学而不足用者,耻兮;用而不能无用者,鄙兮。无用而不废时用者,谁氏之子兮。”[23]

汉文化历来重视叶落归根,死后归葬故里山川。但此诗鼓励健儿舟、海亦为埋骨之处,好男儿为国为民捐躯,何必马革裹尸还,此中透露出闽人超越生死的洒脱与豪气。

三、海上贸易

闽地山多地少,唐之后人口又趋于饱和,因此通过东海进行海外贸易渐渐成为闽人生存的第一选择。尤其是宋元以来泉州港成为“东方第一大港”之后,东海之上闽人之帆不绝如缕。北宋泉州惠安人谢履《泉南歌》就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场景:“泉州人稠山谷瘠,虽欲就耕无地力。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船通异域。”[24]流寓泉州的李邴曾用“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来赞誉宋代泉州商贸的繁荣。闽地人民不仅冒险于海上,外域商人也来到闽地经商,《诸蕃志》云:“有蕃商曰施那帷,大食人也。侨寓泉南,轻财乐施,有西土气习,作业冢于城外之东南隅,以掩胡贾之遗骸。”[25]明初至中叶一百多年政府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泉州等地市舶司等管理机构也被裁撤,闽地海外贸易受到沉重打击。但是闽南商帮最先冲破海禁航行于海上。西班牙人来到菲律宾之际,在马尼拉贸易的华商亦以漳、泉商人为主:“漳人以彼为市,父兄久住,子弟往返,见留吕宋者盖不下数千人。”[26]随着隆庆以来海禁政策的逐渐松弛,尤其是海澄设县以后,闽南商人获得了合法的经商权利,“饶心计与健有力者,往往就海波为阡陌,倚帆樯为耒耜。凡捕鱼纬萧之徒,咸奔走焉。盖富家出赀,贫人以佣,输中华之产,骋彼远国,易其产物以归,博利可十倍,故民乐之”[27]435。与此同时,漳州月港亦繁盛起来。《海澄县志》载月港之繁华云:“方其风回帆转,宝贿填舟;家家赛神,钟鼓响答;东北巨贾,竞骛争驰,以舶主上中之产,转盼逢辰,容致巨万。若微遭倾覆,破产随之,亦循环之数也。成弘之际,称小苏杭者,非月港乎?”[27]342月港自“商人勤贸迁,航海贸易诸番”后,闽南农民争种经济作物,九龙江两岸遍栽桃李果树。“往事已经新宇宙”“满山桃李怨啼鸣”。到处是“桃花潭水听歌声”“芳林荫竹乱飞觥”的幽美、富饶景致。月港不仅景美,海外贸易更是繁盛。漳州郑怀魁更是以才子之笔盛赞月港之繁荣:

继焉富商巨贾,损亿万,驾艨艟,植参天之高桅,悬迷日之大篷,约千寻之修缆,筑天后之崇宫,建旗鼓之行列,启八窗之玲珑。乃涓吉旦,祀阳侯,鸣金鼓,发棹歌,经通浦,历长洲,触翻天之巨浪,犯朝日之辱楼。献馐于七洲之水,焚毛羽于双仑之丘。望夕晖之落云,知明发之多飓。聆水声之渐响,虑礁浅之可忧。夜睹指南之针,日唱量更之筹。外域既至,内港湾舟,重译入国,金币通酋,期日互市,定侩交旧,异玩希珍,十居八九。[28]

郑赋极尽遣词造句之能事,用华艳繁复的词语描绘了月港的繁忙、商船航行的惊险、异域商品的丰富。此赋虽名《海赋》,但绝不仅是单纯的咏海之作,而是包含了作者对明代海禁政策的反对。郑氏一再主张开洋互市,与海外互通有无。时税监高u于月港横征暴敛,损害海商利益,遭到时任海澄县令龙国禄的抵制。郑怀魁特作《龙使君水鉴舟共泛放歌》《烟海攀辕画记》以歌。

在历史上漳、泉商人往往是并称的。倭乱时朱纨云:“今日通番接济之奸豪,在温州者少,在漳泉为多。”[29]虽然明代泉州港由于淤积渐趋衰落,但是晋江安平港后来居上,繁盛一时。晋江大儒何乔远云:“安平一镇在郡东南陬,濒于海上,人户且十万余,诗书冠绅等一大邑。其民啬,力耕织,多服贾两京都、齐、汴、吴、越、岭以外,航海贸诸夷,致其财力,相生一郡人。”[30]136李光缙亦云:“吾温陵(泉州)里中,家弦户诵,人喜儒不矜贾,安平市独矜贾,逐什一趋利。然亦不倚市门,丈夫子生及已牟,往往废著鬻财,贾行遍郡国,北贾燕,南贾吴,东贾粤,西贾巴蜀,或冲风突浪,争利于海岛绝夷之墟。近者岁一归,远者数岁始归,过邑不入门,以异域为家。滓阅谥政,妇人秉之。此其俗之大都也。”[31]史母沈孺人寿序另外《安海志》亦记载:“安平人尚贾,十家而七,以贾为业。即农、儒、童、妇亦皆能贾。”“宋元于今,商则襟带江湖,足迹遍天下,南海明珠,越裳翡翠,无所不有,文身之地,雕题之国,无所不到。”[32]而这种业贾之风在《秋日安平八咏》中又是那么自然、轻灵、和谐:

灵岩山下万人家,古塔东西日影斜。巷女能成苎麻布,土商时贩木棉花。(一)

山镇田稀多贾海,小村市闹亦成圩。只惊五斗碱仍浊,不怕三餐饭少鱼。(二)

寥氏为钱礼上苍,何如大宛面如王。南风一片孤帆入,帛布人夸欲斗量。(三)[33]

海上贸易的繁荣促使重商主义思想抬头,在闽南地区尤为凸显。明末晋江人“史某,初治邹鲁家言。后乃弃而就贾。又有高元近者,邑之庠生,弱冠因贫从贾,远贸西南,多年始归”[30]133就是典型的例子。泉州城内大商人郑梅峰,曾“出金钱数千缗,委二三苍头转毂旁郡国,通四方异货,遂赢得为奇胜,身治产积居,不窥市井,不行异邑,坐而待收……一年之中,收息什之;数岁之后,收息百之;最后息千之,公以此起家”[34]。这种富商巨贾,当时在泉州城内还大有人在,甚至惠安崇武镇,也出现了“文献黄氏”一族数十人从事海外商业活动,成为富甲一方的巨商。邹漪明《明季遗闻》记载,以安平镇作为根据地的著名海商郑芝龙,那时“海舶不得郑氏令旗,不能往来。每舶例入二千金,岁入千万计,芝龙以此富敌国”[35]。

但是在经商的同时闽商亦重视教育,有的是贾儒兼营,有的是从儒入贾。如“赠公伟姿观,善心计,初治邹鲁家言,后乃弃去行商”[31]王母慈节史太孺人传。杨乔“十岁通经史大义,会父及伯父继殁,仲兄遭宿疾,不任治生,乃辍儒之贾”[36]。另外闽人经商本末相守:“用贫求富,农不如贾,积德累行,贾不如农。故兄伯晚年税驾于贾,而息肩于农,筑庐田间,锄云耕月,笠雨蓑风,酿禾而醉,饭稻而饱,徐徐陶陶,春秋不知,荣枯不问。”[31]寓西兄伯寿序

闽地具有天然的山海之利,物产丰饶。德化瓷器、安溪茶叶,以及绸缎、中药材、糖等皆为出口的大宗商品,从海外载回之物为“犀象、玳瑁、胡椒、苏木、沉檀之属,麇然而至。工作以犀为杯,以象为栉。其于玳瑁或栉或杯;沉檀之属,或为佛身、玩具。夷赀之外,又可得直”[8]947。 徐火勃在《书事寄曹能始》一诗中再现了商品交易的种类:“东接诸倭国,南连百粤疆。货物通行旅,赀财聚富商。雕镂犀角巧,磨洗象牙光。棕卖夷邦竹,檀烧异域香。燕窝如雪白,蜂蜡胜花黄。处处园栽橘,家家蔗煮糖。田妇登机急,渔翁撒网忙。”[27]491由此可见,闽地海上贸易繁盛:船通四海,满载域内农副产品出东海走向世界,世界的珍玩异物亦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经闽地行销全国。

四、结语

晚明半个多世纪应该说是东海文明的黄金发展时期,古海上丝绸之帆重新在这个时间节点、地理区域进入发展的巅峰期:闽地古老而又神秘的海神崇拜,国防文学在闽人笔下的第一次集中书写,海上贸易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同时,打破了传统的以望海、观海为主的海畔文学书写模式,进入到涉身海中,渡海、游海的深海描写。但是客观来说,东海文明的闽人文学书写应该说还没有完全进入一个自觉的时代,虽然体裁种类繁多,诗、词、赋、文、小说等都有描画,但是文人往往带着好奇甚至讽喻的态度对待相对陌生的海洋文明,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不过令人欣慰的是,这种海洋文明的文学书写传统为后代接续,并在清代文人笔下走向常态书写。

注释:

① 国防文学指华夏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文学书写。

参考文献:

[1] 于涌,樊伟峻.礼记・王制[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3:93.

[2] 刘向.战国策・楚策[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144.

[3] 徐广.史记集解・卷三二[M].长沙:凤凰出版社,2013:1477.

[4]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一)・历代州域形势(一)[M]//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贺次君,施和金,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5:23.

[5] 郦道元.水经注(卷一)[M].陈桥驿,译.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8.

[6] 黑格尔.历史哲学[M].王造时,译.北京:三联书店,1956:135.

[7] 无名氏.醉茶志怪里乘(卷九)・木龙[M]//清代志怪小说观止.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3:546.

[8] 何乔远.闽书・卷五十五[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

[9] 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十二[M].四部丛刊本.

[10] 张燮.东西洋考(卷九)・舟师考[M].谢方,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82:186.

[11] 刘福铸,王连弟.历代妈祖诗咏辑注[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

[12] 萧崇业.使琉球录[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70:142143.

[13] 王应山.闽都记(卷三十)・郡西北古田胜迹[M].福州:海风出版社,2001:310.

[14] 周学曾,等.(道光)晋江县志(卷六十九)・寺观志[M]//福建地方志丛刊.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1665.

[15] 李亦园.人类的视野[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296.

[16] 林国平,彭文宇.福建民间信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80.

[17] 廖肇亨.浪里挑灯看剑:中国海战诗学之书写特质与价值信念初探[J].中国文学研究辑刊,2008(1):285.

[18] 裘樟鑫,释性空.历代僧尼居士诗词选[M]//佛教诗词楹联・嘉兴市卷:第一编.杭州:浙江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9:199.

[19] 曾阅.晋江古今诗词选[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8.

[20] 朱双一.闽台文学的文化亲缘[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23.

[21] 张廷玉,等.明史(卷二七零)・列传第一五八[M].北京:中华书局,1974:45804581.

[22] 沈有容.闽海赠言[M]//台湾文献史料丛刊第八辑.台北:台湾大通书局,1987.

[23] 陈第.一斋诗文集[M].郭庭平,点校.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170.

[24] 祝穆.方舆胜览(卷十二)・泉州[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144.

[25] 赵汝适.诸蕃志校释(卷上)・大食国[M].杨博文,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96:91.

[26] 许孚远.敬和堂集[M].日本东尊经阁藏明刊本.

[27] 陈A,等.(乾隆)海澄县志(卷十五)・风土志・风俗考[M].乾隆二十七年刊本.

[28] 郑一钧.郑和下西洋资料汇编[M].增编本.北京:海洋出版社,2005:1006.

[29] 朱纨.朱中丞甓余集・阅视海防事[M]//明经世文编.北京:中华书局,1962:2157.

[30] 安海志编纂小组.新编安海志[M].油印本.1983.

[31] 李光缙.景璧集[M].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1996.

[32] 无名氏.安平志校注本[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51.

[33] 范清靖,曾平晖.晋江历代山水名胜诗选[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164.

[34] 庄为玑,等.海上丝绸之路的著名港口――泉州[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