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49: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长安夜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夜雨寄北》主旨:反映了诗人一种强烈的思念心情,言浅意深。在这首诗里,诗人没有直抒离别的思绪,却是去想象重聚之日的欢乐,而在欢乐相聚时刻又追叙今朝别离的愁苦。此愁此苦就在这回环往复,委婉曲折的情感跌宕之中得到深沉而细致的表现。
2、这首诗选自《玉溪生诗》卷三,是李商隐留滞巴蜀(今四川省)因思念长安亲友而作。因为长安在巴蜀之北,故题作《夜雨寄北》。
(来源:文章屋网 )
因为,最近读了杜甫的几首诗,我感到非常难过。
听周云蓬唱《杜甫三章》,我认为“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这句最好。写这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杜甫已经50多岁了,他逃难了大半辈子,眼看“安史之乱”终于平定,可以回家了,所以“初闻涕泪满衣裳”。春光大好,失地收复,杜甫喜极而泣。他快乐吗?我初读时能感受到他的快乐。然而,这首诗,是诗人在“安史之乱”结束时写下的。在这之前,他满怀爱国之情却饱经战乱之苦。“初闻涕泪满衣裳”的快乐,底
下有如此久远和浓厚的心酸和悲伤。
杜甫写笑,比别人写哭更让人难过。《赠卫八处士》明明写的是让人欣喜的重逢,我却总是含着眼泪读完。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梁”,这样仓促,显得乱糟糟的。然而,那个雨夜,主人家因陋就,仓促间只能拼凑起来一桌酒菜,用来招待阔别20年的旧友。“夜雨剪春韭”,没有下酒菜,只好冒着夜雨去剪一点韭菜。为什么煮的米饭里面要掺“黄梁”呢?虽然“新炊间黄梁”表面上看来是为了使米饭更加香甜,但是,之所以这样做,是否是因为大米不够?你看,这就是“诗史”中记载的生活。
他没有写他们对于分别时光里各自际遇的感慨,只是写“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小孩子跑过来,好奇地看着面生的客人,问东问西,还没有对答几句,就又被叫走帮忙。《杜诗详注》里头说,要是让差劲点儿的诗人来写,小孩子问了,下面就该有几句回答。然而,杜甫却宕开一笔,在过去与眼前的事实间回转,写出了人情亲厚,也写出了岁月沧桑。
杜甫之所以写了那么多重逢,大概是因为让人印象深刻的温暖,多半来自不能满足和即将失去。在杜甫之前,曹植写人生如“转蓬”“飘摇随长风”“宿夜无休闲”。所以,每一次相逢,杜甫都那么慎重地记下来。
比如《江南逢李龟年》。这是杜甫很受读者喜爱的一首绝句,也是他最后一首七言绝句。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他也没有写,碰见你真好,我期待下一次见面。他很真诚,认为不可能的,就不说了。那年他59岁,就在那一年冬天,他在长沙去世了。李龟年比他年纪更大些。两个人都知道,这很可能是最后一次见面。再一次回首少年时代在长安城里参加过的宴会,喝过的酒,听过的歌曲,在那样一个春天里,像是有自我意识的“回光返照”。
1、《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是诗人给对方的复信。
2、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思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来源:文章屋网 )
2、桃烟杏雨
3、颜如舜华
4、忘川秋叶
5、潇湘夜雨
6、青灯寂焚
7、夏有乔木
8、空我经纶
9、风也潇潇
10、暗香初醒
11、墒以光年
12、花開瘋狂
13、踏尽风雪
14、春*三分
15、暮雨浔茶
16、水墨音色
17、时光巷陌
18、忆兮倾影
19、风月斟酒
20、时光巷陌
21、北城南忆
22、谁与长安
23、旧梦难醒
24、北饮清茶
25、樱花雨梦
26、帘卷西风
27、风月入怀
28、清暝月华
2、江河日暮
3、扬州烟雨
4、江山如画
5、狂妄书生
6、寸心尽焚
7、桃烟杏雨
8、颜如舜华
9、忘川秋叶
10、时光巷陌
11、忆兮倾影
12、风月斟酒
13、时光巷陌
14、北城南忆
15、不诉离殇
16、墨落成白
17、樱花雨落
18、玉颜粉骨
19、不惹红尘
20、卿如绿萼
21、远山如黛
22、邂逅黄昏
23、云雨飘零
24、醉月湖畔
25、陌人不故
26、潇湘夜雨
27、青灯寂焚
28、谁与长安
29、旧梦难醒
30、北饮清茶
31、樱花雨梦
32、帘卷西风
33、风月入怀
白眼遥看泰华云,赤脚冷濯沧浪雨。
长安小儿不足数,论文忽有东平武。
武君胸中气峥嵘,呼吸云梦吞沧溟。
笔底春秋决王伯,坐探今古无余情。
青青扬舟渡淮海,江山秀色遥相待。
雄文卷尽九江碧,新诗写出庐山翠。
西南五老青未了,倏忽骑云过蓬岛。
脱略不作公子行,随我骑行踏芳草。
人怪我颜何丑老,自觉无人可同调。
梅花明月柳花云,独对青山发长啸。
武君过我笑我痴,话言时复投其机。
柴床卧听夜雨落,草窗坐看秋萤飞。
凄凉饮尽客中味,君知我知谁复知。
今年丙子旱太苦,江南万里皆焦土。
老羸饿死壮者逃,硕鼠欺人暴如虎。
武君平生多抱负,对此如何可轻举?武君武君善调护,慎勿轻身学巢许。
秋风昨日吹大荒,草木黄落雁南翔。
浩然归兴不可降,严君五马一马黄。
大兄亦受七品郎,况是迁官归故乡。
可知闾里生辉光,我穷衣袖露两肘。
回视囊蓖无一有,送君不劝阳关酒。
长歌但折江上柳,丈夫有志当自持。
不须重此生别离,泪不为此生别滋。
说起唐玄宗,大家一定如雷贯耳,就是这个伟大的君王一手创造了开元盛世。而杨贵妃作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我们也不陌生。就是这两个本来没有任何交集的人,却突然在那一天,相遇了。于是、他们谱写了一首历史的绝唱、、
三郎,我误你,所以宛转蛾眉马前死,也无所怨。只求三军齐发,护你早日回长安。
­玉环,我并不觉得被误,从未觉得后悔,只是救不得你,我抱恨终天!
——出自《人生若只如初见》
我不了解历史,但是杨贵妃和唐玄宗是这样的爱着的吗!总是有人说杨贵妃是红颜祸水,让唐玄宗在晚年英名尽毁,但是唐玄宗应该是无悔的吧、即使最后在被部下逼迫不得已使杨贵妃魂断马嵬坡,他的内心也是对她的愧疚吧、、
在甜蜜地相拥相守不久后,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为这大唐之恋划上了句点。但是那“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永恒信念会穿透历史的长河,长存于这浩浩荡荡的天地间,谱写一首动人、激昂的乐章!
时间易逝,转身时,只能抓住岁月的尾巴、、它如流水无形,如流水无色,但时间所诞生的,是永存在精神上的,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被抹杀的一种信念。也许当流年转过一圈以后、、也只剩它还能证明那旷世绝古的恋情曾经存在过、、
纳兰容若《木兰辞 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一、顶针式
例1(常德)班级举办诗歌朗诵活动,其中有一项内容是“诗词拉力”。要求同学们将所给诗词上句的最后一个字,作下句的第一个字。请你完成下面的拉力。
__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___________
【解析】这里就像修辞中的顶针一样,用前一句诗的最后一个字作后一句诗的字首。这里前一空可以填:“半卷红旗临易水;郁孤台下清江水;白毛浮绿水”;后一空“风正一帆悬;风雨不动安如山;风烟望五津;风掣红旗冻不翻”。
二、主题串联式
例2(三明)根据语境默写。
奉献是什么?奉献是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 ”的坚贞不渝;奉献是龚自珍“___________ ,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人生态度;奉献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的英雄气概;是范仲淹“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而今,奉献就是人人献出一份爱,世界成为美好的人间。
【解析】这里都是围绕“奉献”这个主题来串联诗句内容,所填的内容是围绕诗句的语境来填。答案是:“蜡炬成灰泪始干;落红不是无情物;留取丹心照汗青;先天下之忧而忧”。
三、仿写式
例3(金昌)仿照下面一段话的句式,仍以“幸福是”开头,恰当引用古诗词名句,仿写两句话,组成一个排比句。
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___________。
【解析】一般的古诗文默写都是只要填写即可,这里还与仿写互相掺合形成一种新的形式,可以说既是仿写又是默写。答案示例:幸福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幸福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回忆。幸福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著;幸福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喜悦。
四、联想式
例4(咸宁)温庭筠用“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望江南》)一句,生动地传达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而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也写过与此意境类似的句子:___________。
例5(黄石)游子思乡是我国古代诗歌永恒的主题。元人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 ___________ ,___________”来表达游子远离故乡的忧愁,唐人崔颢在《黄鹤楼》中则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暮色四合时登高远眺所引发的乡愁。
例6(黄石)《与朱元思书》一文以“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江水的澄澈,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 。”
【解析】这里的默写是一种联想式的,是一种相似的联想。答案示例:例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例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例6.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五、时政式
例7(丽水)从今年开始,国务院将传统节日清明、端午和中秋纳入国家法定节日。古诗词中有许多吟咏这些节日的句子,请你从这三个节日中任选一个,写出连续的两句。 ______________
例8(达州)请根据提示和上下文用诗文原句填空 。
(1)大灾之后,有的亲朋离散,至今仍无音讯,让我们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名句“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来为他们祝福吧。
(2)只要团结一致,坚定信心,就能在困境中看到希望,再建美好家园,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解析】这里的默写是与时政紧密联系的。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与政令,时事新闻等都是语文试题的设题材料。答案示例:例7.清明节可以填写:“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或“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宋・黄庭坚) 端午节可以填写“五月五日午,薰风自南至。”(宋・文天祥) 或“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唐・李隆基) 中秋节可以填写“今夜明月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 或“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例8.(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六、专题式
例9(临沂)古诗文默写。
陆游一生作诗近万首,而他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却只了了十字:“汝果欲作诗,工夫在诗外。”后学者普遍认为,这诗外“工夫”主要体现为伟大的爱国思想、宽博的恤民情怀、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定的理想信念、明晰的责任意识和坚强的民族气节等。也正是有了这种种诗外的“工夫”,才有了无数启人智慧、教人向善、催人奋进
的妙文佳句。上面画横线的短语分别代表了诗外“工夫”的6个不同角度,请你任选其中5个角度,各默写出一个与其内容相符或相关的古诗文名句。
①爱国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
②恤民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
③道德情操:___________________
④理想信念:___________________
⑤责任意识:___________________
⑥民族气节: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就是针对一个诗人的专题性默写,都是要求写陆游的诗。爱国思想可以填写“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等,恤民情怀的可以填写“铁骑无声望似水。”,道德情操的可以填写“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理想信念的可以填写“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责任意识的可以填写“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民族气节的可以填写“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七、整段、整篇式
例10(赤峰) 默写课文选段。
(1)诸葛亮《出师表》中“先帝知臣谨慎”至“则攸之、、允之任也。”
(2)郦道元《三峡》中“自三峡七百里中”至“良多趣味。”
例11(安徽)默写李商隐的《夜雨寄北》。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一般我们接触的试题都是只要求写句子,这里要求写一段或一首诗。答案:例10略。例11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八、关联式
例12(苏州)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①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岳》)
② __________________,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③ 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__________________》)
例13(长沙)王勃在《__________________》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安慰朋友,表明只要心心相印,哪怕距离遥远,也会觉得近在咫尺。
例14(盐城)国破山河在,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春望》)诗句中的“国”指当时的国都 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以往的默写都是局限在古诗词与现代诗歌中的名句,现在还要求填写古诗词的作者、题目与诗中的词语的意思等。例12与例13在填写诗句时还要求写出相应的作家与篇名,例13在填写诗句的同时还要求写出诗句中的词语的意思。答案:例12中①填写“一览众山小”与“ 杜甫”,②填写“但愿人长久”,③填写“长风破浪会有时”与“行路难”。 例13填写“《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例14填写“城春草木深 ”与“长安”或“西安”。
九、修辞式
例15(河南)运用修辞,能使诗句灵动、表意隽永。“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_”巧用比喻,为寒冷的边塞增添了无限春意;“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夸张,表达了杜甫对家人的强烈思念;“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运用拟人,使落花有情,表现了它无私奉献的精神。
【解析】这里所涉及的内容是诗的修辞方法,可以填写“千树万树梨花开、 家书抵万金、化作春泥更护花”即可。
十、综合式
例16(长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古代先贤有这样风范的人不胜枚举,请写出初中课本内学习过的古诗词中能表现坚定信念,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的连续两句,并标明作者或出处。
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 。
作者或出处: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个题目既有所围绕的主题“表现坚定信念,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又要写诗句,还要写出作者或标题等,综合性很强。示例①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②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③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④烈士幕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⑤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十一、图文式
例17(来宾)默写填空。
【关键词】八景;都市景观主义;沙湖十六景;武汉八景
“充满劳绩,但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这是德国古典浪漫派诗歌的先驱荷尔德林在其著名诗篇《人,诗意的栖居》中的经典名句,后来哲学家海德格尔借诠释他的诗来解读存在主义,又以存在的维度来解读诗,最终他把 “人、天、地”与“神”组合成了四重的世界,人,诗意栖居于其中。
但是现在我们知道如何诗意地栖居了吗?我们还不知道。或许是我们曾经是很清楚地知道,但是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特别是自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中提出“住宅是居住的机器”以来,“诗意栖居”已与我们渐行渐远。其实,早在千年以前,中国就可以清晰地发现历代先贤追求诗意栖居的影子,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古代许多城镇(聚落)的“八景”。
究竟何谓“八景”?“八景”的实质又是什么?“八景”又是如何体现着古人先贤们“诗意栖居”?所谓“八景”,是对一个地方典型自然和文化景观的统称,一般以八项最具地方特色的景观组成,并以四字命名。在我国历史上的很多地方,大到一个地域、一个城市,小到一个村镇、一座寺庙,甚至一个家族,都多有“八景”之说。例如,北宋宋迪的“潇湘八景”①组画,被学界普遍认为是“八景”的滥觞。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对此有所记载:“度支员外郎宋迪工画,尤善为平远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雁落’、‘远浦归帆’、‘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落照’,谓之‘八景’,好事者多传之。”自宋迪开启“八景”文化先河以来,中国不少城市、村镇涌现出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八景”实例,其中著名的有北京以“太液秋风”、“琼岛春阴”、“金台夕照”、“蓟门烟树”、“西山晴雪”、“玉泉趵突”、“卢沟晓月”、“居庸叠翠”为代表的“燕京八景”,有南京以“钟阜祥云”、“石城霁雪”、“龙江夜雨”、“白鹭晴波”、“乌衣夕照”、“秦淮渔笛”为代表的“金陵八景”,还有洛阳八景、杭州八景、长安八景等等,不一而足。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西湖十景”,包括“断桥残雪”、“平湖秋月”、“三潭映月”、“双峰插云”、“曲院风荷”、“苏堤春晓”、“花港观鱼”、“柳浪闻莺”、“南屏晚钟”、“雷锋夕照”,这在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和祝穆的《方舆胜览》中均有记载,至今仍广为传颂。
从以上实例中,我们不难发现,不管是最早的“潇湘八景”,还是后来的“金陵八景”、“燕京八景”等,基本上都包含着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自然景观,既包括山川河流、芳草花树等“固态”的自然物质资源,也包括日月星辰、风雪烟雨等变化莫测的自然景象,此外还考虑到了春夏秋冬及晨夕光影的更替变幻,如“潇湘八景”中的“夜雨”、“落雁”、“夕照”、“晴岚”,以及“燕京八景”中的“春阴”、“清波”、“垂虹”(趵突)、“晓月”、“烟树”、“晴雪”,就充分地展现了大地景观的丰富多样及美妙佳境。二是人文胜迹,包括儒、道、佛及地方信仰的建筑遗迹,以及相关思想理念和神话传说,如潇湘八景中的“烟寺晚钟”、洛阳八景中的“马寺钟声”。三是富有地方情韵的日常生活景观,如“潇湘八景”中的“远浦归帆”及汴京新四景中的“樊楼灯火”等。以上三个方面,既是八景构成的主要内容,也是八景的文化精神,集中起来可以归纳为三点:一是对大自然美妙风光的热爱;二是对地方人文胜迹及美好生活的彰显;三是表现出景致、诗情、画意、人文之间的息息相通。
可见,“八景”的实质,按照刘晓晖在其《诗境规划设计思想刍论》的观点,“八景”文化就是人居环境诗化的文化现象。有诗人气质的行政长官、风水师、雅士乡绅、文人骚客组成的规划师团队,通过巧妙的组织城市景观,将城市周围的风景林苑、城内的宫园及里坊宅园、寺庙园林和四郊的坛苑有机组织成一个协调整体,使城市处于绿色网络之中。在“八景”的建构上,于自然上水基础之上,更隐含深刻的人文意境。“八景”本身就是处于对栖居环境的审美,是对城市和聚落自然环境的诗化描述。由此可见,“八景”的出现与发展,反映着中国传统城市与聚落中的诗意生存:一个将城市和聚落置于和溶入自然风景、进而将把人类自身的栖居生活与城镇聚落所处的优美的风景景观紧密结合起来,也是人将自己的一颗求善求美的诗心投入到城市和聚落营建之中,最终它将人、山水(自然风景)与城市(聚落)共生、共荣、共乐、共雅地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在其中诗意地栖居。
“八景”等地方文化胜迹的形成,离不开景观内外的“人”。柳宗元说“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其意正在于此。然而在当前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文化和景观雷同的危机却越来越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原有的、土生土长的、可以作为地方发展见证的“地方景观”正在迅速的消失,而各种外来的、平常的或奇形怪状的现代景观充斥城市,流行于大江南北或大或小的城市。同时,身陷城市钢筋水泥“森林”中的人们,越来越远离大自然,更难有机会观赏和体验到自然之美,这一系列问题引起国内外学者和规划设计者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西方城市和景观界出现了一种“主张在城市设计中将自然区域、开放空间和人工建造的实体整合为一个和谐的整体系统”的思想,被称为“景观都市主义”。
“景观都市主义”在城市的演进中尝试引入并确立景观环境的重要地位,期望能够突破传统规划的局限,将自然演进和城市发展整合为一种可持续的人工生态系统。不同于将建造体量作为城市决定性特质的传统,景观都市主义着眼于一个更广的视角,在持续演化的城市形态中发展一种动态的规划方向,主张在城市设计中将自然区域、开放空间和人工建造的实体整合为一个和谐的整体系统。
由此可见,西方发起的“景观都市主义”恰好与中国几千年前的“八景”文化不谋而合,都注重自然景观与人工建造的有机交融,从而创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诗意栖居。
江城武汉作为中国建城史最为悠久的特大城市之一,是华夏文化的南方之源。唐朝诗人李白曾有诗言“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江城虽不像南京有“金陵八景”,不像北京有“燕京八景”,也没有西安的“长安八景”,但是江城同样存在比较悠久的“八景”文化,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沙湖十六景”。
自称“沙湖居士”的任桐②,在其《沙湖志》一书中,为方便游人,造势宣传,他从园林风景欣赏的角度,将这片湖泊拟定了“沙湖十六景”:琴堤水月、雁桥秋影、寒溪渔梦、金冢桃花、东山残碣、九峰晨钟、虎岩云啸、卓刀饮泉、泉亭松韵、兰岭香风、青山夜雨、石壁龙湫、沟口夕阳、夹山咏雪、梁湖放棹、鸥岛浴波。其中金冢桃花、东山残碣、卓刀饮泉、泉亭松韵、鸥岛浴波均在今天的东湖风景区内。
沙湖③之美因任桐竭力营造和挖掘,渐为世人所认识。然而由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时局动荡,政权更迭,普通百姓无暇顾及,加至大水泛滥,对沙湖、东湖的规划设想及建设亦束之高阁。但任桐他们所作的努力,皆是令人敬佩,且有助于后世对城东郊湖群旅游资源的开发。时值武汉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的开篇之作—东沙连通工程建设之际,其中很关键的一环就是“沙湖公园”的建设。
此次“沙湖公园”的建设,设计人员将《沙湖志》中任桐提出的“沙湖十六景”作为灵感来源,以大面积植物群落为背景,以游憩道“串”起景观,通过选取“沙湖十六景”中的十景进行提炼加工,形成了新的“沙湖十景”。通过传统或现代化的造景手法,再现任桐所描绘的“意境”,从而去完成任桐当年“自其(沙湖)湖山风景纵不能尽如西湖,然安知不可作未来之西湖观”的夙愿。
新“沙湖十景”为:石壁龙湫、泉亭松韵、琴堤水月、东山残碣、雁桥秋影、雁山晨钟、兰岭香风、寒溪渔梦、欧岛浴波、沙湖放棹。通过提炼新“沙湖十景”,从而再现任桐的沙湖之美。
武汉作为一座饮誉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一座高速迈向现代化的特大都市,在城市建设特别是景观建设方面,应该有其独特的风格。
武汉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长江、汉水纵横交汇通过市区,形成汉口、武昌、汉阳三镇鼎立的格局。武汉市内江河纵横,河港沟渠交织错落,湖泊库塘星罗棋布,高低起伏,形成了武汉市独特的自然景观,尤其是龟蛇二山雄踞大江南北的自然景观独具特色。
武汉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自汉代以来即成为交通枢纽,商贾云集;明末清初,汉口为天下四大名镇之一,成为“楚天第一繁华处”,如明末清初诗人吴淇有诗“十里帆墙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宵明”,就是描写汉正街的繁华景象。汉口清末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因此武汉自古就是商业重镇,素有武汉的人口“九分商贾一分民”的说法。时期,武汉又成为首义之地。因此武汉的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景观资源丰富,并富有特色。
武汉既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又有独特的人文底蕴,我们可以试想,在武汉提炼出武汉的“八景”,如以东湖风景区各景点围合形成的“东湖秀色”,以珞珈山以及美丽的武汉大学校园风景形成的“珞珈青峦”,以黄鹤楼及蛇山风景为一体的“黄鹤云梦”,以古琴台及琴台文化艺中心及龟山风景区在内的“琴台遗韵”,以楚天台及磨山景区形成的“楚天极目”,以首义文化广场及旧址等组成的“红楼倩影”,还有以归元禅寺、宝通禅寺等为代表的佛教文化景观形成的“法门晓钟”,加上以江湖景观为一体及江面、湖面候鸟等形成的景观“欧岛浴波”等。通过武汉“八景”的创建,充分挖掘武汉的景观潜力,形成既有历史遗迹,又有革命传统的多维纵横景观体系。登黄鹤楼远眺,江城景色一览无遗。晴川阁下,新枝历历;鹦鹉洲上,芳草萋萋。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大江东去,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紫气东来,云集四海英雄豪杰。 [科]
【参考文献】
[1]M·海德格尔著,彭富春译.林中路[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2]勒·柯布西耶著,陈志华译.走向新建筑[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刘晓晖.诗境规划设计思想刍论[D].重庆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关键词 古典诗歌 意象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1单一的意象只能调动一种感官感受,通过意象的组合,才能让人感受到多感官的,立体的世界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看起来都是俗常物象的组合,但是它有声有色,调动了人的听觉、视觉和触觉。而且意象之间有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因素。鸡声与草屋,本为居家之物,给人以俗常温馨之感,可是这些却又在羁旅之途,温馨之中有清冷,故此感又与人迹之稀疏,霜之秋凉相谐,意象之间具有跳跃性,留白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而人之经验有同有异。让人如临其境却又与自己“亲自”“早行”相疏离,既勾起人的共通感,又产生了一种陌生化的效果。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杜甫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皆属此类。
2视角的切换,产生陌生化的效果
《天净沙・秋思》之视角,看似第一人称,眼前意象亦为读者眼前之意象。可是读者眼前的画面是相互转换的。“枯藤老树昏鸦”给人以一片萧条之景,而作者却不按常理,次句“小桥流水人家”,给读者以一种闲适温馨之感,而“古道西风瘦马”又转以萧瑟苍凉,反差之后深化“悲伤”。末句,替换“枯藤老树昏鸦”之悲凉,残阳如血,秋之萧瑟与思之凄苦相映相融,视角又聚焦于断肠的天涯游子,作者与读者视角在眼前之画面转换之后重合,而“断肠人”成为“特写之焦点”,似之前所有意象皆化为同一景,同一情,如此情境混溶,这些情感体验,皆出于诗歌之意境,即使读者亲临马致远所处之境亦难以体会得如此形神丰富,内蕴深厚。固有“陌生化”的效果。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前两句让我们以第一视角,看到了一个秋雨之夜,凄苦思乡的主人公,接着,作者通过联想,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看到主人公和妻子共剪烛花的幸福场景,夜雨之日倚窗叙话,虚实对照,寒暖相对,时空视角的转换自然,内容与形式融合无间。如此情境,非俗常的游子思乡之诗歌所能创设,虚实意象组合,使得视角新奇独特,产生了陌生化的效果。
杜甫的《月夜》,首句就以想象的手法,以夜月和闺中之妻的意象相组合,从妻子的视角,去看夜月,遥寄相思。颔联以想象中的儿女的视角观其妻,不解其思亲之情。颈联又以作者自己的视角,关心妻子不胜清寒,充满悲伤的情绪;尾联寄托希望,以将来相聚共同望月,反衬今日相思之苦。虚实意象的组合,巧妙而灵活的视角转换,让人体会到情感之丰富,构思之新奇,让人耳目一新。
3意象组合,使得内容与形式违反常情、常理、常事,艺术上超越常境
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对莲花意象的选择,本就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君子之花”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内涵,而是寓于相思之情,芙蓉乃“夫容”。而且,传统的,莲花盛开的季节,采莲是江南女子的盛事,采莲场面都是热闹而欢快的。“若耶溪旁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莲花的意象通常都是与“塘”、“溪”等意象相组合,而此诗中,莲花、芳草,却与江、泽这些非“闺阁”之物进行组合,非常情,亦不合常理。探究其因,涉江越泽,方能远离喧嚣,掇取空谷幽兰,独自忧伤,独享思念,与采莲的热闹场景隔空相对,其情真切,其意绵长。再者,望故乡者,或翘首企盼,或载欣载奔,而此诗中,所思之人还顾望乡,非俗常之情境。思亲情切,却又因何而远离故乡,与相爱之人不得不背道而驰,其中苦楚,引人深味。同时,“长路漫浩浩”更非俗常之语,路漫漫,已言路之遥远,加以浩浩,独特新奇,引人深思。涉江之人,眼前江水浩浩,遥思爱人,相聚渺茫,千山万水,烟波浩渺,虚实相应,亦真亦幻,其意境之深远蕴藉,不可尽言。
《湘夫人》之中,“鸟何萃兮O中,罾何为兮木上? ”。鸟与水草,渔网与大树,皆为不关联之物,却奇特地组合在一起,乾坤倒转,天地倒悬,非常之景以抒非常之情,久待不来,心之迫切,昭然可见。
4意象组合增加了感知的难度和时间,产生了陌生化的效果
诗人有意不按常规的意象组合方式,或倒装,或将生活中本来联系在一起的意象,有意进行措置,让读者重新去组合,或者通过想象补充出必要意象,从而产生新奇独特的艺术效果,读者在动用自己生活经验和语言能力的时候,产生了审美愉悦。
杜甫《秋兴八首》的第八首里,有“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乍一看来,实难理解。重新组合,应为“鹦鹉啄食过的香稻粒”,“凤凰栖息过的梧桐枝”,通过知人论世,知道作者怀念长安风物,于回忆之景,皆有美好之情。为了强调稻之香,想象它被美好之物―鹦鹉啄食过,梧桐之碧枝,必曾有凤凰栖息。读者欲读懂诗歌,必将意象进行新的组合,并通过知人论世和想象才能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旨趣,倍感新奇。
新奇的意象组合,可以调动读者多种感官体验,从结构、视角,内容和形式等多方面产生陌生化的效果,让诗歌成为有意味的语言艺术,让读者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和趣味,与作者达到共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2、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摘要:《长恨歌》是白居易的著名作品,本文从文本结构出发,从表层、中层和深层结构分析《长恨歌》,从中得出深层的意蕴。
关键词:白居易;长恨歌;文本结构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0-0007-01
《长恨歌》是白居易的著名作品,与《琵琶行》并称“白诗双璧”,它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人称颂的长篇叙事诗之一,被后世誉为“古今长歌第一”,本文将从文本结构来浅析《长恨歌》。因为文本是一个立体的结构,所以我们可以把《长恨歌》的文本分为三个层面来分析,即:表层结构、中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长恨歌》文本的表层结构指的是时间、空间的转移。据此,我们可以将全诗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至“尽日君王看不足”,时间是“安史之乱”以前,空间是长安。叙述安史之乱前,玄宗如何为杨氏所动,好色、求色,并最终得到了杨氏。并反复渲染玄宗之,沉湎酒色,不理朝政,因而酿成了“渔阳鼙鼓动地来”的安史之乱。第二部分,从“渔阳鼙鼓动地来”至“夜雨闻铃肠断声”,时间是“安史之乱”中,空间是玄宗“幸蜀”的途中。描述了安史之乱起后,玄宗的仓皇出逃西蜀,引起了“六军”驻马要求除去祸国殃民的贵妃,“宛转娥眉马前死”是悲剧的形成。第三部分,从“天旋日转回龙驭”至全诗结束,时间是初步平乱之后,空间是长安。写玄宗借道士帮助于虚无缥渺的蓬莱仙山中寻到了杨氏的踪影。在仙景中再现了杨氏“带雨梨花”的姿容,并托物寄思重申前誓,表达愿作“比翼鸟”、“连理枝”的心愿。根据表层的这条时空线索,我们可以大概了解诗中的故事脉络。
文本的中层结构,指的是文本中隐性的情感脉络。《长恨歌》中作者的情感态度发生了三次转变:讽喻――同情――憾恨。全诗开头的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汉皇”指汉武帝刘彻,这里指唐玄宗;“倾国”指美女。御宇:统治天下。此句意谓玄宗多年来求此倾国倾城之美女而未得。尤其是“重色”二字含有讥讽的意味,暗示了国家被倾覆的结果。正是玄宗的“重色”,所以才有“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如果单从这里看的话,这里的叙述都是一个事实,作者的情感是以讥讽为主的,指责皇帝的荒无道和杨贵妃的红颜祸水。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移,作者的情感也发生了转变,很明显的一个标志是“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我们可以感觉到作者的内心发生了细微的变化,对杨贵妃悲惨的死亡,内心深处产生了巨大的同情。写到这里,由开始时政治讽喻的态度转变到对爱情的同情的立场上来了。不过作者的情感并不是仅仅停留在同情的层面上,而是进一步向前发展。“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杨贵妃重申旧誓,表示自己对爱情的坚贞不渝。但是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罢了,在现实生活中杨贵妃将长眠于地下,唐玄宗也将憾恨终老。“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以一个“恨”字道出了作者为美好的爱情在现实中遭到毁灭而深表同情与不平,为李、杨阴阳相隔再无相会之日而深感憾恨。
《长恨歌》中的深层结构,体现的是人类自身的情感与理智的冲突,在诗中具体表现为爱情与政治的矛盾与统一。可以从三个阶段来说明:第一个阶段是治世时期的李、杨的爱情。当然要说这一时期他们的感情能够称得上真正爱情是有点牵强的,应该说的成分会更多一些。李、杨的爱情形成于政治,依附于政治,是权与色的组合。“一朝选在君王侧”、“姐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体现的就是玄宗的权力。“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体现的是杨玉环的美色。“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表现的是他们过着骄奢逸的生活。在这样一个治世的政治背景下,他们即使没有感情的基础,但是只要有了权力与美色,依然能够走到一起,一起享受荣华富贵,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第二个阶段是乱世时期的李、杨的爱情。这一时期爱情与政治的尖锐矛盾便呈现在他们面前,“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玄宗在政治面前也无能为力,也只能“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此刻,爱情在政治面前显得多么的不堪一击,曾经的山盟海誓显得多么苍白无力。不过也正是经历过这样一次乱世,李、杨的爱情才发生了质的变化,由以为主的感情发展到真正的情爱。第三个阶段是由乱世到新的治世时期的李、杨的爱情。李、杨的爱情最终超越了政治,即使是在阴阳两个世界,他们可以穿越时空的限制,灵魂相伴在一起。“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集中表现了爱情与政治的融合,然而,“比翼鸟”、“连理枝”的愿望虽然美好,此生却难以实现,作者笔锋一转“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爱情与政治的矛盾并没有被真正化解,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事实,谁也无法解决的矛盾。
《长恨歌》这首千古绝作的主旨一直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者争论的热点之一,学术界有不同的见解,有讽刺说、爱情说、爱情兼讽刺说等等。不过本文从文本结构出发,从表层、中层和深层结构具体分析《长恨歌》,从中得出深层的意蕴。
参考文献:
[1]王汝弼.白居易选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张中宇.白居易长恨歌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