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机械能及其转化

机械能及其转化

时间:2023-05-29 17:49: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机械能及其转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1篇

首先,机械能守恒是对系统而言的,而不是对单个物体。如:地球和物体、物体和弹簧等。对于系统机械能守恒,要适当选取参照系,因为一个力学系统的机械能是否守恒与参照系的选取是有关的。

其次,适当选取零势能面(参考平面),尽管零势能面的选取是任意的,但研究同一问题,必须相对同一零势能面。零势能面的选取必须以方便解题为前提。如研究单摆振动中的机构能守恒问题,一般选取竖直面上轨迹的最低点作为零势能面较为恰当。

再次,适当选取所研究过程的初末状态,且注意动能、势能的统—性。

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有两种表达式,可根据具体题目灵活应用:

①位置1的机械能E1=位置2的E2,

即:Ek1+Ep1=Ek2+Ep2

②位置1的Ep1(Ek1)转化为位置2的Ek2(Ep2)

即;Ep1-Ep2=Ek1-Ek2

下面提供二个例子:

[例1]如图1所示,一光滑斜面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斜面顶端有一物体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在物体下滑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B)斜面的机械能不变。

(C)物体的机械能减少。(D)物体及斜面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分析]物体在下滑过程中对斜面有垂直于该斜面的压力。由于斜面不固定,地面又光滑斜面必将向右产生加速度;其动能及其机械能增加。所以(B)项错误。物件一方面克服斜面对它的压力做功:机械能减少;另一方面由于它的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因此选项(A)(C)正确。对于物体与斜面组成的物体系;只有物体重力做功,没有与系统外物体发生能量的转化或转移,机械能守恒,故(D)项正确。

答案为:(A、C、D)

[例2]如图2,长为l的细绳系于0点,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0点正下方距0点1/2处有一小钉,将细绳拉至与竖宣方向成q=30o角位置由静止释放,由于钉子作用;细绳所能张开的最大角度为a;则角a为多大?(不计空气阻力和绳与钉碰撞引起的机械能损失,a用三角函数表示)

[解法]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

第2篇

第11章是《简单机械和功》,这一章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简单机械――杠杆、滑轮;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功――做功的多少、做功的快慢、做功的效率。本章共编排了七个学生探究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在“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关于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杠杆要保持静止即平衡,而杠杆倾斜是因为杠杆自重的影响,为了忽略重力的影响就要使重力作用线通过支点,调节平衡螺母实质是调节重心的位置。而在实验过程中,首先要肯定这种方法的可行性,通过讨论得出此操作不方便的原因,进一步引导学生得出在实验过程中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测力臂,实质是改变力臂的位置,使力臂在杠杆上,这一例同样也不方便测力臂。

“再探动滑轮”应围绕“为何探?探什么?如何探?”的思路展开。为何探――明确实验目的,用动滑轮能不能省功;探什么――测量拉力做的功与滑轮对钩码做的功并比较大小;如何探――改变物重,改变滑轮重。通过数据分析可得出,滑轮不能省功,但是可以少做一些功,从而逐步树立学生利用机械做功总存在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思想,为机械效率的教学做了铺垫。

学生在做有关机械效率的题目时,常常分不清哪个是有用功,哪个是总功。关键在于学生对有用功的认识不足。在这里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用水桶从井中提水,哪部分是有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如果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捞桶的时候,水桶里带上了一些水,在这种情况中有用功与额外功又分别是什么,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有用功是做功的目的,加深了学生对有用功与额外功的认识。

第12章《机械能和内能》的编写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的一条是以现代交通工具――汽车为载体来引入,先后介绍了机械能、内能及其相互转化,以及燃料的热值、内燃机等知识。暗的一条线索是以能量的概念展开,让学生了解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前面学习的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这两种运动形式分别对应着机械能和内能,而且每种形式的能量并不是孤立的,是可以相互转化(如动能与势能的转化、机械能与内能的转化)或转移(如内能的转移)的。

在本章的探究活动中常用到“控制变量法”,如“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模拟打桩”“探究物质吸热升温的属性”“比较质量相同的不同燃料充分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等问题时都用到这种方法。这种研究方法在八年级的学习中已经多次接触过,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对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

观察单摆与滚摆的实验,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同时渗透机械能转化与守恒的思想观点。后面所例举的实例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动能与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观点来分析,并认识到能量转化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在探究物质吸热升温特性的实验中,对于用加热时间来控制吸收热量的多少,学生难以理解,往往会答成控制升高的温度来控制吸收的热量。虽然在信息快递中明确指出“如果加热方法相同,就可以认为单位时间内物体吸收热量相同”,但仍然比较抽象。这里不防举一个形象的例子:用相同水流大小的龙头向不同的柱形容器中放水,能不能根据水位的高低来判断容器中水量的多少呢?显然是不行的,容器的底面积不同,而相同的水流量,只要控制放水时间相同就说明容器中的水量相等。

第13章《电路初探》是探究电路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第14章是研究电路的“交通规则”――欧姆定律,第15章是探究电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关系,从现象到规律,从定性到定量,层层递进,在探究过程的体验中逐步深化学生对电的认识和理解。

在“怎样使两个小灯泡亮起来”活动中需强调不允许发生电源短路的情况,在此前提下,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放手发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要求学生把自己成功的连接方式用电路图表示出来,利用投影进行交流、分析、归纳得出基本的电路连接方式。正确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要注意把弹簧测力计、温度计、刻度尺的读数技能迁移到电表的读数上来。同时也要注意到它们的不同之处:中学物理实验中所用电表的准确度级别较低,不需要对电流、电压值进行估读。由于电表是双量程的,要看清电表使用的是哪两个接线柱,从而确定量程。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双量程电表,所以电流表的读数是一个难点,可以借助动画来训练读数。

第3篇

关键词:教学 多媒体 思维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出现,可以认为是教学领域里的一场革命,它集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和声音的能力等各类优势于一身,多媒体辅助教学所拥有的极强的表现力、重复性和优良的可控制性、交互性必将使物理课堂教学焕然一新,整个物理教学将从计算机技术中获得革命性的进展。

一.利用计算机极强的表现力,变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形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中学生形成正确的形象是进行物理形象思维的基础,只有形成正确的物理形象,才能使视觉能参与思维,才能在物理问题情境中排除次要因素,抓住本质特征,才能组构原有表象,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象。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极强的表现力,将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充分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计算机的动态画面将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世界、物理图景、抽象概念形象化,将在课堂教学中不便演示的现象和内容以立体的信息输入学生的大脑。

例1在物体的相对运动问题中,临界状态的分析研究。

“临界状态”的运动模型中的物体追及的最大距离和不相撞条件,传统的教学是运用静态图片或板画图进行教学。实践表明,无论教师多么善讲也只能让一小部分思维能力较好的学生所接收。此外,这种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运用3DMAX制作立体小车,然后通过Authoware进行集成,将静态图景变为动态图景,将物理过程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如临其境,可以通过自己的归纳与总结形成正确的物理形象,增强形象思维能力。

二.利用计算机较好的受控性,创设物理情境,向学生提供物理思维材料,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生能够对己知信息进行多方向、多角度的思考,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从而提出新问题、探索新知识或发现多种解答和多种结果。物理创新教育需要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因此,培养学生多向思维能力是物理教学的—个重要任务。

例2《稳恒电流电路中能量转化分析》的教学设计

《稳恒电流电路中能量转化分析》一般在高三物理高考复习时作为专题进行教学。在高一、高二学生分别学习了机械能及其守恒规律,在热学中又认识了内能及内能与机械能的转化规律,在静电场中认识了电场能,这些是电路中能量转化分析的基础。复习课应当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明白运用能量观点对电路进行分析是电路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是电路综合分析的物理思维方法。教学中应当抓住能量转化分析的主要问题设计物理情景,即一是能量转化方向问题,

二是能量转化计算问题。让学生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从特殊中总结归纳出一般规律。鉴于这种理念我们设计这节课的课件思路如图所示。我们运用PHOTOSHOP、POWERPOINT、FLSH等软件制作了《稳恒电中能量转化》课件,该课件既有静态图景,又有动态演示,为学生多向思路的展开提供了大量的背景素材。在相应的教学过程之中我们设计了大量的课堂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之下完成认识过程,最后还有反馈训练。

三.利用计算机的重现性,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与观察能力

物理观察的基本特征是其知觉过程必须在既定条件下展开,按既定条件的成因,它分为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前者指在不附加人为调控因素的自然形成过程的观察;后者指在人为复制或附加和调控的某一过程中观察。众所周知,许多物理现象是在较短暂的时间内完成的,有些观察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还没有看到整个过程时,物理现象已经停止了。显然,观察的目的没有达到,因而对接下来的物理教学过程来说,这类学生也只订“听讲”的份了,而不能通过自己的观察来认识物理问题的本质。

例3碰撞过程的观察与研究

碰撞过程有两大特点:一是碰撞物体之间的作用时间短,一般只有百分之几秒,甚至千分之几秒:二是碰撞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大,经碰撞后物体的状态变化十分显著。两个弹性小球的碰撞前后可分为四个阶段:接近、压缩、恢复和分离阶段。碰撞过程的机械能变化情况主要由两球开始接触到两球分离的中间两个阶段所决定。而这一过程的观察学生是很难观察到的,传统的教学是画草图说明,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转,学习过程缺乏自主性。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将碰撞过程放大、变慢,让学生进行充分观察,并从中体验分析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多媒体课件将教学难点化解成一个个可观察的视点,降低了认知难度,形成教学坡度,吸引学生带着问题一步一步地进行科学探索,逐级攀登,逐步掌握物理知识。

计算机的交互性为向学生提供大量信息提供了前提条件,我们可将诸物理信息以一定的方式输入电脑,并以一定的程序进行科学编译,将大量的资料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供给学生。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多媒体课件的开发要求物理教师大量收集资料、物理素材,并进行技巧性编译和程序设计,使物理信息能够呈现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增强创造性才能。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电厂;热能;动力;问题

中图分类号:TK11文献标识码: A

1、热能动力工程的应用

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出现,大大推动了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其主要原理是采用热能与动能之间的相互转化,产生一种电能,并被广泛的应用于热电厂以及锅炉当中,其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降低能源消耗,实现热电厂的自动化。此外,热能动力工程还能有效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可使转化的电能合理的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既可以提高热能与动力在实际工程中的利用率,还对发展节约型经济社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热能动力工程在热电厂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节流调节,在这种调节方法中,改变工况时会产生节流损失,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但是在温度变化不明显时,负载荷度的适应性明显高于喷管调节。所以,这种调节系统对机组的整体要求就比较高,对于小容量的机组一般可以运用这种调节,而在大机组的运用中就要求机组本身具有一定的基本负载荷度;二是喷管调节,可以通过的最大流量在各种调节阀中有所差别,随着调节阀数目的变化而产生一定的改变,在满足负荷适应性的前提下,主要能够平衡各种汽轮机的调节和变化,为了提高效率,可以采用部分负荷这种方法。在控制各类调节的数值中,单机运行和多机并列运行是有一定差距的,单机运行中可以保证在启动时增加机组转速到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把负载荷度控制在有限值内,而多机运行中要在保证对电网频率不会产生较大影响的前提下,利用调节作用对负载荷度重组和分配,这是新一轮的调频过程;三是调压调节,其经济性仅仅用于机组在某些负载荷度的情况下,随着负荷程度的提高,调压调节不再具有经济性的特征。在工作时,对于机械能的转换可能存在一部分的机械能损失,因为在这部分中机械能不具备转换成动能的条件,会造成机组剩余速度上的损失。

2、电厂热能与动力问题分析

2.1、重热问题

重热想象指的是在电厂内热量的转变时期,前一步骤中的能源会在下一步骤中获取合理性的使用,这时在相同的通道压差状况下和之前的程序进行比较,后面的程序中体现出来的焓值会发生很大程度的降低。重热问题是降低发电厂资源利用率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导致电能的效果变得不稳定,扰乱电能品质;二是导致燃烧程序不安稳,对蒸汽产生作用,使其出现波动,对发电体系的功能存在干扰;三是导致发电程序中的气压发生变化。

2.2、一次调频问题

一次调频问题指的是,并网运行机组遭遇外界负荷发生变化而引起电网的频率变动,并网各机组中的调速系统会根据各自不同的静态特性,启动自动增减负荷,维持电网周波,这一完整过程便是一次调频。汽轮机在发生变工况的情况时会出现各级焓降发生变化的情况,汽轮机在第一个阀全开的情况下会出现流量增大的情况,这样可以调节级来进行调节。在第一个阀全开第二个阀没有开启的情况下,调节级相对的焓降情况会在一个中间的级上,但是在出现工况变动的情况下,各中间级会出现焓降不会出现变化的情况。在工况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调节级的温度也会出现很大的变化,为此,在汽轮机中,适合各种类型的调剂系统装置是非常重要的。同步器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在单机运行情况下更好的将机组转速提升到额定值,同时在负荷运行情况下,要保证机组在任何负荷情况下都可以在额定值的范围内平稳运行。

2.3、调压调节问题

在机组运行过程中增加其运行过程中的可靠性,同时对负荷适应情况进行改变,这样能够更好的提高机组在承受负荷时候的经济性。机组在高负荷的情况下经济性无法得到保证,囚此,在电力生产过程中要对出现的能量损失情况进行重视,同时,对机械动能出现的消耗情况要进行必要的处理,在进行处理的时候可以通过调节调压的方式来进行。在汽轮机的进汽机组中,工作喷管的布置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能够更好的将出现的能源损失在非工作弧段中。旋转的动叶片每一个瞬间都会使处于喷管工作弧段或者非工作弧段,尤其在非工作弧段中,动静轴向间隙中间充满了停滞而产生的大量蒸汽,所以当动叶片转到非工作弧段时,会出现像鼓风机一样,导致这此停滞的蒸汽迅速从叶轮的一侧鼓到另一侧,这都需要消耗部分的有用功,这部分能量损失称为鼓风损失。与鼓风损失相反的是,斥汽损失常发生在喷管的工作弧段,刚从非工作弧段转到工作弧段的动叫一栅内充满了停滞的蒸汽,喷管中流出的蒸汽需要首先排斥并加速这此停滞蒸汽,便要消耗部分动能,称为斥汽损失。

对于热电厂发电机组而言,进一步提高其运行的稳定性以及对负荷变化的适应性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应高度重视调压调节的研究和应用。在不完全负荷的状态下,促进机组经济性的进一步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当调压调节无法满足实际需要,而不得不通过滑压调节这种方式来实现对高负荷区域的调节时,无法满足经济性的要求,这是因为,滑压调节这种方式会造成一定的调压调节损失,进而增加热电厂的运营成本。基于进一步降低热能与动力工程损失的相关考虑,应对调压调节及其损失问题予以深入研究,与此同时,应积极引入和应用新技术以及新产品,从而不断提高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实际应用价值。

2.4、湿气损失问题

湿气损失出现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蒸汽的膨胀过程中会出现一定量的水滴,这些水滴的产生会对蒸汽的产生造成影响;第二,水滴的移动速度低于蒸汽的移动速度,因此会使高速运动的蒸汽容易受到水滴的影响;第三,水珠对于喷管将影响主流的运动,进而引起能量的消耗。为了有效控制湿汽损失,应做到:安装运用除湿装置;添加中间再热环节;使用有吸水功能的管线;提升发电设备的抗冲蚀能力。此外,应对汽轮机的运行特点进行研究发现,其不仅涉及相关轴承的摩擦,同时还涉及主油泵等的启动,这些动作均伴有一定程度的能量消耗,也就是所谓的机械损失。为了进一步提高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应用效果,建议购置和安装更加先进的汽轮机,如轴流式汽轮机,其原理如下:将高压蒸汽由汽轮机的输入端输入,同时由另一端将低压蒸汽有效排除,如此一来,便在高压、低压之间形成了一种明显的指向力。此类汽轮机的引入和应用能够收到良好的节能降耗目的,还能够明显提高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实际应用效率。

2.5、极组的变工况特性

极组的变工况特性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当变工况的前后级组没有达临界状态时,各级组的流量和级组前后产生压力的平方差与平方根成正比;二是当变工况前后级组全部显示为临界状态,那么级组中的流量与级前压力成正比,同时与级后参数没有关系。

结束语

在进行热电厂的热能与动力工程的研究中,要注意观察和总结热电机组热能与动力工程之间能量的转换,在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能耗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能量的最大利用限度。同时,还必须加大对重热现象、工况变动、节流调节以及湿气损失等方面的研究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热能与动力工程在电厂中的应用效率。

参考文献:

[1]陈世伟,郭锐锋.电厂热能及动力工程中问题分析[J].电源技术应用,2013,03:333.

[2]赵建新.电厂热能及动力工程存在的问题分析[J].电源技术应用,2013,06:322.

[3]梁辉.电厂热能及动力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J].机电信息,2013,30:156-157.

第5篇

(1)设备故障维修上,由于维修人员的知识有限,设备故障出现问题时,他们只是从设备的材质、加工精度、安装上等考虑,机械方面的故障维修思考较少,所以很多情况即使更换了新的设备零件,但并解决不了问题,最终导致故障处理不彻底,形成恶性循环的情况。

(2)一些煤矿的维修人员技术水平有限,不能够很准确地认识到有些机械设备的故障是由情况不良引起的,所以也不能及时进行维护。

(3)有些维修人员或者是技术人员还保留着最传统的用油习惯,用油跟不上设备发展的速度,有的依然使用我国早已淘汰的产品,这样也使设备故障频发,所以技术人员也应该进行培训学习,使自己的知识以及观念不断更新。

(4)技术人员面临着选油、购油、用油、换油到废油处理的每个环节,所以对于每个环节都应该操作恰当,否则问题的堆积,也有可能造成设备的故障发生。

(5)管理程度不够,现在煤矿中对的管理较为分散,管理人员对机械设备的重视程度不够。在煤矿的机械管理中,对于机械管理工作中,并没有统一规定的管理章程或者相关制度。

(6)产生的油污十分严重,没有统一的章程可循,所以在平常的过程容易产生油污污染,维护人员对油污不予清理,这样对环境会产生很大的污染,影响以后的工作的正常进行。

2技术对于煤矿机械设备的作用

的作用可以简单地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2.1抗磨作用

剂一般在使用时都附着在零部件的表面,形成一层很薄的薄膜,这种薄膜就可以将两个零部件隔开,从而减少了零部件之间的摩擦,也能减少对机械设备工作时的影响。

2.2冷却作用

机械设备长期的工作,会使整个机械的温度升高,这是由机械能转化成的热能,剂可以减少由于运转机械能转换成的热能,从而机械温度降低,也就增加了设备的工作寿命。

2.3减震、减噪音的作用

剂在机械表面的薄膜也可以减少零部件在工作时产生的振动和吸收噪音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还能起到缓冲的作用。

2.4减少杂物的磨损和腐蚀作用

剂在设备的表面的薄膜,很好地将设备表面的金属屑和杂物冲洗掉,这样减少了这些杂物对设备形成的损坏。

3提高技术在煤矿机械应用效果的措施

3.1集中管理措施

煤矿管理人员应该加大对技术在设备应用中的重视,在维护方面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建立起专门的煤矿机械部门,设立专门的岗位,进行统一的管理。对于处于该岗位中的人员进行严格的筛选,并定期进行培训,制定出合理、科学的岗位操作细则,这样就能将工作做到统一管理化和制度化。

3.2不断更新观念

对于专门的维护人员一定要加强培训,使他们更新观念,而且跟上社会的发展,熟练地掌握的规程和技术要领,保证在行业中不落后。新的管理理念要求在每台设备中设立一个卡片,具体的工作如下:

(1)卡片设定的目的是为了让维护人员严格按照规定好的技术文件进行管理,卡片作为每台设备的特定的技术文件。在对卡片改动时,一定要经过专门的部门批准;

(2)卡片要标出“五定”,即设备加油点的确定、材料匹配的确定、加油点油量的确定、特定设备人员的确定以及油更换的确定;

(3)卡片的存档问题,一定要将卡片做出一式两份,一份是用来存档的,一份是实际作为文件使用的。操作人员一定要按照安装卡片的要求进行;

(4)片的修改要在三方互相讨论研究的前提下进行,即设备使用人员、生产厂家、人员。

3.3控制维修操作规程

设备的人员一定要定期地稽查设备的密封情况,负责设备可能由于发生漏油或者渗油等情况,从而造成用油的时间问题,对设备造成影响。油在使用上也不是越多换得越勤越好,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适度,过多会对设备造成阻力过大的麻烦,也增大了设备的工耗,还达不到最佳的效果。

4煤矿机械中摩擦副材料的使用原则

4.1对水摩擦副材料的性能要求

在煤矿机械的水摩擦副材料选择上有很多的要求,不同的机械特点、工作环境以及腐蚀性等的不同,对摩擦副材料的选择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所选的材料一定要满足设备的腐蚀、泄漏、磨损等条件,下面是对水摩擦副材料的性能要求的总结:

(1)保证良好的机械性能,即在抗腐蚀性和抗震动方面达到要求;

(2)腐蚀性要达到满足,即水腐蚀、化学腐蚀、电腐蚀等;

(3)自性能上一定要满足,保证设备在工作时磨损率低、摩擦因素小、抗粘着力强等;

(4)保证产品的成型工艺良好,且易于加工;

(5)保证设备的热稳定性好,吸水率低;

(6)对环境的污染小,无毒。

4.2适用于煤矿机械中水摩擦材料的选择

水是一种导电性较强的物质,一般金属在水环境中都会发生电化学腐蚀。金属材料的弹性度和硬度都相对较高,对负载的缓冲性能差,所以相对的耐磨性能就强。陶瓷材料具有耐磨擦的性能,因为其摩擦因素较低,耐腐性又较强,又耐高温,硬度上和耐高温性上都相对较强。但是陶瓷材料的制造相对较困难,所以成本高些,同时缺点就是抗震能力弱,材质较为脆。塑料的材质很多,它对水的性能较差,但是对异物埋没性较强,所以对于处在磨粒或杂质较多的环境,使用较为合适,可以减少磨粒对金属的刮伤现象。橡胶的弹性度较好,磨损性和自性都较强,适合用于振动剧烈的设备。在含泥沙的水中耐磨性尤其优于其他材料。优于橡胶是亲水性的材料,所以在水中的摩擦力尤其小,在对橡胶的加工上也简单,所以价位相对低些,但是其耐高温能力较弱。表面的工程材料是指在设备表面镀上材料,从而形成耐腐蚀性较高的表面层,适应于设备腐蚀性较强的工作环境。

5结语

第6篇

题目一 (2004年黑龙江)学生在做模拟“蹦极”的小实验(如图1所示).一根橡皮筋一端系一个小石块,另一端固定在a点,b点是橡皮筋不系小石块自然下垂时下端所在的位置,c点是小石块从a点自由下落所能到达的最低点.在小石块从a点到c点运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小石块动能一直在增加

B.小石块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C.小石块经过b点时,橡皮筋具有弹性势能

D.小石块到达c点时,动能为零

题目二 (2005年济宁) 如图2所示是小朋友玩蹦蹦床的情景,对他们在上升和下落过程中机械能的变化,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小孩上升到最高点时的重力势能最大

B.小孩在空中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和弹性势能

C.小孩下落到最低点时蹦蹦床的弹性势能最大

D.小孩下落到最低点时的动能最大

剖析题目一

本题因过程比较复杂,我们以小石块下落为例:第一,找出小石块在下落过程中的4个特殊位置(如图3所示),图甲是小石块自由下落的起点位置;图乙是小石块下落到橡皮筋的原长的位置;图丙是小石块所受重力和橡皮筋对它的拉力相等的位置;图丁是小石块下落到最低点的位置.

第二,由4个特殊位置再把下落分为3个过程:

由甲到乙的过程:此过程若不考虑空气的阻力,小石块将只受重力,做自由落体运动.这个过程中小石块的质量不变,被举高的高度下降,所以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减小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小石块的动能.

由乙到丙的过程:小石块开始受到橡皮筋的拉力,但橡皮筋的拉力小于小石块的重力,因此小石块仍然做加速运动,这个过程中小石块的重力势能仍然转化为小石块的动能.当到达d位置时,速度达到最大值,此时小石块的动能最大.

由丙到丁的过程:因为F>G ,所以小石块的速度是越来越慢的,到达c点时速度为零,所以小石块在c 点时动能等于零.在此过程中橡皮筋的弹性形变程度越来越大,所以橡皮筋的弹性势能是越来越大.即从d点到c点,重力势能继续减小,动能也减小,减少的重力势和减少的动能共同转化为橡皮筋的弹性势能.

所以整个过程中:重力势能一直减小,选项A错.重力势能先只转化为动能,后转化为动能和弹性势能,选项B错.b点时,橡皮筋刚好达到原长,所以没有弹性势能,选项C错.因此本题正确选项就为D.

附:整个过程能量转化简图

剖析题目二 与题一对比后发现,小朋友在下落中也可分为4个特殊位置和3个过程,即图4甲中的小朋友在最高点时;图4乙中小朋友在刚碰到蹦床但还没有使蹦床发生弹性形变时;图4丙中小朋友所受重力和蹦床对小朋友的弹力相等时;图4丁中蹦床发生弹性形变最大时.

由甲图到乙图的过程:小朋友的重力势能转化为自身的动能;由乙图到丙图的过程:小朋友所受到的重力大于蹦床的弹力,他在此过程中做加速运动,动能仍然增加,减少的重力势能转化为自身的动能和蹦床的弹性势能.刚好到达丙图时,速度达到最大,此时动能最大.由丙图到丁图的过程:蹦床对小朋友的弹力大于小朋友的重力,他将做减速运动,减少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蹦床的弹性势能,到达丁图时蹦床的形变最大,小朋友的速度为零(即动能也为零).通过这样的剖析发现:本题与第1题实际是一样的,只是题目中的“小石块”换成了“小朋友”;“橡皮筋”换成了“蹦床”而已 ,整个物理过程是一样的.

第7篇

一、重视演示实验,提高演示效果

实验具有真实性和趣味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浓厚生动的物理情景,能有效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听过不如见过,见过不如做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好学生要善于从丰富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对物理知识的感性认识。那些物理没学好的学生,其最大的困难不是智商问题,而是不善于观察周围生活和生产现象,感性经验就不够,也就导致物理思维能力不够。因此向学生演示物理现象,帮学生创设物理情景是物理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绝不能以“讲”实验代替做实验,还要想办法改进实验,让实验效果更明显。甚至可以增加一些教材上没有的实验,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演示过程中,应该是教师当导演,学生当演员 ,这样可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也能使实验的可信度提高。

实验教学中,应尽量从日常生活中找材料做实验,最好是用生活废品或很经济的物品,这样不仅能完成实验,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让学生利用气球做下列实验。

(1)做气体热胀冷缩的实验

两个相同气球分别充入等量气体,然后一只放入冰箱,一只放在火炉旁,过段时间比较它们的体积变化情况。

(2)做验证大气压存在的实验

将沾有煤油的棉花放在厚的玻璃瓶内点燃,燃烧一会儿,再将一只充了气的,鸡蛋那么的大气球(稍大于瓶口)放置在瓶口,观察发生的现象(气球被吸入瓶里)。

(3)做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

将氢气充入气球,气球能升空。然后向另一气球人工吹气,放飞这个气球,它却没能飞起来。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结论。

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和日本等,他们对实验的重视是我们所不及的,在这些国家,有的一节物理课中至少要做一个演示实验,有的物理课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实验由学生自己设计,器材也要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课堂中演示实验的数量和质量是他们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二、用好课本中的实验资源,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过程

课本上的学生探究实验就是要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实验,不能用演示代替,更不能以讲代做。要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教师就得想方设法把学生真正带入实验状态,引导他们手、眼、脑并用,进行有目的地探索实验。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认真检查和监督。整个过程学生都应主动参与,而非被动接受,这样他们对学到的知识才能印象深刻,学到的知识才是活的。

根据这一教学理念,我对实验教学进行了一些改进,例如把八年级下册《电和热》的“想想做做”改为学生的探索性实验,把启发教学和探究教学结合起来。

先将一额定电压为1.5伏的小灯泡接入电源电压为6伏的电路中,让学生观察并思考:“闭合开关,为什么小灯泡很快就烧坏,而导线几乎感觉不到它发热?”

课堂教学片段:

1.台面上的实验器材:导线若干,电源,两节材料、粗细相同而长度不同的电阻丝,滑动变阻器和开关各一个,两块大小相同并沾有煤油的布料。

2.启发学生思考:怎样用台上的器材连接成一个电路,让两节电阻通电发热?有几种连接法?如何判断电流通过电阻丝时会发热?如何判断哪节电阻丝产生的热量多?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学生利用现有器材进行实验探索。

3.从学生实验方案中选出几组,引导学生比较讨论。普遍的实验方法是,先将两节电阻丝串联,进行实验,将两块布料分别缠挂在电阻丝上,从布料是否冒烟来判断电阻丝是否产生热,从冒烟的多少判断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再进一步提出问题:产生热量不同是什么因素引起的?这里得到的结论是什么?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现象,归纳结论。这样既提高了他们的实验技能,又提高了他们的分析推理能力。一些学生总结的结论是: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这时教师问:结论成立有条件吗?有的话,应把成立的条件写上。

4.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怎么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的关系?要控制哪些量不变?怎么改变电流的大小?最后写出实验结论。这样学生又能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法。

5.要求学生将电路连接成并联电路,再重复刚才的实验。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并联时,电阻大产生的热较少,电阻小产生的热较多?这与串联的情况刚好相反,是否矛盾?为什么?

这样的课堂,研究氛围浓厚,学生参与程度高,自然能够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可是,这要求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创造意识以及奉献精神,每次实验前必须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知识和实验方面)。实验前,对新接触的器材、实验难点和关键点,教师都要说明。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巡视,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如正确使用仪器,科学规范地操作实验;尊重客观数据和事实。最后交流和反馈,完善实验结论等等。

本实验经改进后,实验效果大大地提高了。

三、利用教材中的“小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些教师认为教材中的“小实验”是课外知识,与考试无关,所以不重视,甚至忽略之。然而正是这些小实验贴近生活,操作简易,所以能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也很好地体现了物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以九年级初中物理的《机械能及其转化》一节中的动手动脑学物理里的第六题为例:在一个罐的盖和底各开两个小孔,将小铁块用细绳绑在橡皮筋的中部穿入罐中,橡皮筋两端穿过小洞用竹签固定。做好后将它从不太陡的斜面滚下。教师可把它当作家庭作业来布置,要求每个学生以作品的形式在全班上展示。展示过程中,观察有什么出人意料的现象发生?怎么去解释看到的现象?通过制作和展示实验,学生对机械能的转化就有了深刻的印象。

四、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功能,让学生尽情享受实验乐趣

第8篇

一、多媒体可创设愉悦的、求知的、成功的课堂情境

利用多媒体可创设愉悦的、求知的、成功的课堂情境,适时适地呈现出适当内容的形象材料,给学生多通道的刺激,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用生动具体的物理现象,揭示物理问题的实质,变抽象为具体,变主观为客观,变枯燥为生动,能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并用,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探索物理世界的好奇心,为积极主动地学好物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在讲授《机械能及其转化》时,为了使学生理解更深刻,我利用电脑制作了课件,放慢了小球撞击弹簧片的速度,放大了弹簧片形变的程度,经过播放课件,学生能很好地观察到小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小球的动能又转化为弹簧片的弹性势能,小球的弹性势能又转化为小球的动能,小球又滚上斜面,小球的动能又转化为自身的重力势能的情形,且效果很好。多媒体教学为物理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使物理课堂更精彩,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情境中掌握的知识效果较好,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及智力的开发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多媒体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果学生对所学学科兴趣浓厚,其学业成绩一般都比较理想。因此,在教学中努力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了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中学物理教学中,激发、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形式与手段很多,充分运用现代教育多媒体,尤其是视频、录像等多媒体。计算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其形、光、声和色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学生的多个感官,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呈现最佳的学习状态。

三、多媒体增大了课堂的信息容量,优化了教学过程

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投入意识,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增大课堂的信息容量,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组合。在《压力和压强》《杠杆》这两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手段“粉笔+黑板”,光板书和画图就约占一节课的三分之一时间,讲完练完这么多内容也约需两课时的时间。现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节省了大量的板书和画图时间,保持了学生在学习中思维的连贯性。把节省的时间用于学生学习新知识、思考新问题、巩固新知识,完成巩固性、检测性练习,用于老师当堂检查学生这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使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里真正学到更多的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多媒体优化了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物理学的发展史告诉我们,物理离不开实验。然而教材中有许多实验因条件限制,无法用实验直接演示或演示效果不明显,借助多媒体可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起到优化物理实验的效果。

1.提高实验的可见度,增强演示实验的效果

物理教学中的许多实验都是学生在观察物理实验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总结出实验结论,然而有一些演示实验由于其可见度太低,或受其他条件的限制,只有前几排的学生才能观察到,后排的学生站起来瞪大眼睛却什么也观察不到,导致后面学生学习物理越来越没有兴趣,但是多媒体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在学习《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时,短路实验后面的学生很难看到,所以我采用了一个摄像头,投影到大屏幕上,让学生仔细观察屏幕上发生的现象,增强了实验的可见度,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自然地得出了短路的危害。

2.多媒体辅助教学,解决燃眉之急

在讲授《音调、响度和音色》时,找不到各类乐器,怎么办呢?急中生智,想到了物理课堂教学的“好助手”。在网上搜集了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让学生听、分辨各种乐器发出的不同声音,引出音色的概念。学生掌握效果较好。

第9篇

物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1

 

  本学期我校物理教研组工作,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中心,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本校物理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结合物理课程改革和中考导向,我们组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提高物理教师理论素养

 

  1。认真学习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物理课程标准》、《学科标准解读》和《中考指导意见》以及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等各类课程改革的材料。

 

  2。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交流,积极参加实现市县级教研活动,撰写教学教育理论材料。

 

  3。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校本教材编写活动,使物理校本课程落到实处。

 

  二、按物理课程标准,进行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组织九年级教师对近五年潍坊、青岛、泰安和临沂的中考题,课下努力筛选典型例题,使练习题尽量的典型精干,几乎所有的物理学习任务放在课堂上,防止学生厌学,讨厌物理,讨厌物理老师。

 

  2。要求学生做过的题目尽量的弄懂,不放过一个题目。

 

  3。认真备课,集体备课通过发挥的智慧和力量,弥补教师备课中的不足,取长补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取得较好的成绩。抓好课件上的二次、三次备课。

 

  4。优化课堂教学,实施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构建教学模式,重视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和情境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重视科学探究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习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要求,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方法。

 

  5、加强教学常规调研,做好备课笔记、听课笔记、作业批改等的检查或抽查工作。切实提高备课和上课的质量,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规范作业批改。

 

  6、组织每位教师每学期上好一节示范课、教学研究课,组员必须全体参加,活动时,听课老师对公开课发表意见,要说出集体备课的落实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找出改进的方法。授课老师做好记录,力求做到实处,共同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三、加强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本学期继续推进区级教科研课题《初中物理课堂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有效性比较研究》的研究,进一步完善研究内容,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证研究质量。提高研究效益,并做好课题的总结工作,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推广研究成果。

 

  四、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促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1、继续组织青年教师学习教育理论,要求他们坚持自学教育理论,写好学习笔记,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

 

  2、加强对青年教师备课和上课的指导,探讨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和方法,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种讲座、讨论、参观等学习,帮助青年教师熟悉教学业务,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五、加强毕业班物理教学工作,提高毕业班教学的质量

 

  初中毕业班物理教学要把重点放在加强双基和能力培养上,要求教师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注重知识形成过程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同时积极进行复习教学研讨活动,共同研究历届中考试卷,交流复习经验,明确复习方向,努力提高物理中考成绩。力争中考物理成绩做到区内保四争三的目标。

 

  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新课标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学习过程中的小实验,课后的小制作,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概括结论,同时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留意身边数据,重大事件等,体现时代性,开拓性,实践性,导向性,探究性。

 

  六、其它工作

 

  1、积极参加物理专业各种培训,特别是有关中考动向的会议;组织教师撰写论文,进行评选。

 

  2、搞好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做好辅导与组织工作。

 

  3、做好初三理化生操作考查的相关工作,完成教育局和教研室布置的其它工作。

 

物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从本学期开始,八年级学生要增加一门新学科——物理。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本着“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形象生动中体会到物理的乐趣,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二教材分析

 

  教材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挖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共5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1)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有些概念很抽象,对于由感性思维到抽象思维转变的同学来说理解是很不容易的。同学们都来自农村知识面比较窄,两级分化较突出。上课时,有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够灵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材分析:

 

  教材结构特点:以学生兴趣、认识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设计教材的结构,考虑到运动和力的知识与声、光、热、电等知识相比稍显枯燥,而声、光、热、电的知识不仅更能吸引学生,而且便于循序渐进地安排多种探究活动,对学生实验感兴趣,电学知识能够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因而电学放在第一学年,还有声现象、光现象、热现象。书中包含许多开放性问题和实践性课题,充分体现STS思想,同时注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设立“科学世界”栏目,收入一些十分有用且有趣的知识,力求形式生动活泼。

 

  二、教学工作目标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认识。

 

  (1)进一步了解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方向及趋势,学习新的物理教育观念。要围绕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特别是在科学探究教学上要积极实践,积累经验。

 

  (2)进一步加强物理观察、实验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做演示实验或随堂实验;落实学生实验,认真思考和操作;并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

 

  (3)进一步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并举的观念。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指物理知识,而且还包含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3)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

 

  (3)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4)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5)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6)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4)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

 

  (5)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6)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可发展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

 

  (7)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4、成绩目标:

 

  在各类竞赛中力争上游,应使各班总平均成绩处于优势地位,争取全县名列前茅。使各班好、中、差比例达到5:3:2。

 

  三、具体措施:

 

  1、继续做好物理单元过关评价检测的工作和月考工作

 

  2、对照《物理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备好每一节的教案,不打无准备的仗。

 

  3、积极准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尽可能开设出要求完成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经历较多的科学探究过程。

 

  4、及时布置作业,及时检查或批阅作业,有时采用面批的方法,及时反馈教与学的情况,以便改进不足之处。

 

  5、课后抽出一定的时间辅导学生,解答疑问,点拔思路,也以便学困生完成作业。

 

  6、做好每一章的复习和测试工作,做好期中复习和期末复习工作,完成教学的结尾工作。

 

  7、适当的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工作,多联系生活、多联系社会,突出“科学技术社会”的观点,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8、 注重教材体系,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新教材不仅在传授文化知识,更注重于培养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各类实验,做到一个一个学生过好训练关,凡是做不好一律重做,直到做到熟练为止。每一个实验都要写好实验报告,写好实验体会。并在做好实验的基础上,要求每一个学生根据已有的材料,做好有关的物理制作。

 

  9、 讲求教学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不能默守陈规,应该要时时更新教学方法。本期我要继续实践好兴趣教学法,双向交流法,还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让科学进入物理课堂,让新的理念武装学生头脑。使得受教育的学生:学习的观念更新,学习的内容科学,学习的方法优秀。

 

物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扎实开展课程改革,不断更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育教学方式,以实验探究为基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承担八(5)、八(6)两班物理教学,对学生更有了一定的了解,一些基础较好、思维灵活、接受性强、自学能力强的学生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任务成绩较好。另一些学生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有很大的差距。有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上课不专心听讲,不认真做笔记,课前没预习,课后没有按时复习,结果不能按时按量的独立完成作业;有的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没有兴趣,这方面女同学较多;还有的学生学习方法上不正确,死记硬背不利于学生在各方面的提高。针对以上各种情况教师要认真制定措施并督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自己的成绩。

 

  三、教材分析:

 

  八年级物理下册主要内容抱括力、运动和力、压强、浮力、功和机械能、简单机械共六章。其中第七章:“力”、第八章:“运动和力”、第九章:“压强”、第十章:“浮力”是重点、也是难点。第七章:“力”、第八章:“运动和力”是关键。

 

  四、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物理课程标准2011》,领会在教学中的具体要求。

 

  2、注重教材体系,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学习时,严格按照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程序进行。

 

  3、讲求教学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严格要求学生,练好学生扎实功底。学生虽逐步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也会学习,爱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5、开展好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课外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五、课时安排:

 

  第七章、力共7课时(力2课时、弹力1课时、重力2课时、小结1课时、检测1课时)

 

  第八章、运动和力共5课时(牛顿第一定律1课时、二力平衡1课时摩擦力1课时、小结1课时、检测1课时)

 

  第九章、压强共7课时(压强1课时、液体压强2课时、大气压强1课时、流体压可与流速关系1课时小结1课时、检测1课时)

 

  第十章、浮力共5课时(浮力1课时、阿基米德原理1课时、物体浮沉条件及应用1课时、小结1课时、检测1课时)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共6课时(功1课时、功率1课时、动能和势能1课时、机械能及转化1课时、小结1课时、检测1课时)

第10篇

关键词:作用;原因;措施

前言

由于林业生产的特点,林业机械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环境、人为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如何有效地预防、控制并及时排除林业机械的各种故障,从而有效地发挥林业机械最大的使用效益,是林业工机械维修管理人员应该深入研究的课题。

1林业机械的作用

林业机械是构成林业生产、加工、经营的重要因素,在其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零部件及设备的老化、磨损、断裂、变形等问题,轻则会使机械在运行中出现各种故障,降低机械设备的使用功能和精确度,重则会减少机械的使用寿命,使机械报废,丧失使用价值,这不仅影响了林业生产的正常秩序,而且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甚至会给操作人员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保持林业机械的性能和功效经常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其利用率,是提高林业经济、社会效益的需要。

2林业机械故障的原因及特性

2.1机械故障产生的原因。故障是林业机械可靠性与维修研究的前提条件。所谓机械故障,是指机械设备因偏离其设计状态而丧失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现象。机械故障产生的原因,林业机械在其使用及设备运行中,会受到周围因素(包括机械使用的外部环境、执行操作的工作人员、设备故障的维修人员)、机械内部结构能量、潜伏能量(铸件的内应力和装配内应力)等各种能量的作用和影响,当这些以热能、机械能、化学能形式而存在的能量达到一定数值时,将导致有害过程的出现,首先引起如摩擦引发损伤等的机械零部件初始性能和状态的变化,再次引起如尺寸公差等的机械零部件结构参数的改变,最终引起如速度变化等的机械结构参数的改变。几种常见的机械故障,机械故障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有害作用,首先导致其各种零部件出现损伤,而影响或改变机械的输出参数。机械故障种类:第一种包括松动、脱落等的松脱型故障;第二种包括变质、疲劳、老化、异常磨损、剥落等的退化型故障;第三种包括压痕、变形、拉伤、开裂、断裂、龟裂、烧蚀、腐蚀等的损坏型故障;第四种包括堵塞、漏水、漏气、渗油等的堵塞与渗漏型故障;第五种包括过热、性能衰退、功能失效等的性能衰退或功能失效型故障模式;第六种包括间隙过大或过小、压力过高或过低、行程失调、干涩等失调型故障。

2.2林业机械故障的特性。故障的多样性、多变性,由于引发机械故障的原因不同,致使机械故障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而这些故障类型又可同时作用于某一零部件,即同一零部件往往存在多种故障机理、产生多种故障模式。同时,由于这些故障机理的表现形式、存在程度各不相同,致使在林业生产过程中机械产生故障等级又会相互转化、改变。故障的潜在性、分散性,当机械在使用中所出现的损伤发展到使零部件结构参数超出允许值,但机械功能输出参数未超出允许值时,即出现了潜在故障。机械故障的潜在性可通过清洁、、紧固、调整等维修手段来减缓或消除损伤的发展。另外,由于同一机械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中,各种初始值、极限值、输出参数随着外界的变化而具有不同的分布使其参数变化及故障诊断与判别的标准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故障的渐发性、耗损性,林业机械的退化型故障或者功能失效型故障,其发展都是随着时间的增加,伴随着能量与质量的逐步变化而发生的,这些故障属于局部的、不完全的,且是缓慢变化的,虽然通过简单的维修即可使机器正常工作,但某些性能不可能恢复到使用前的状态,因此,应将某些零部件更新换代,并在以后的使用中注意机械的运作时间。林业机械无论是出现了潜在故障,还是功能故障,甚至是处于极限技术状态,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轻则减少机械的使用寿命,或者影响生产的成本(涉及维修费用)和质量;重则会造成人员伤亡,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及时的检测与维修或者是更新。

3避免林业机械故障的措施

3.1加强对林业机械故障的预防。减少有害物质的入侵,在林业机械使用过程中,要尽力减少有害因素的影响。一要减少如土壤、灰尘等非金属物质以及金属屑、磨损产物等的影响;二要避免如雨水、空气中的化学成分等通过机械零部件的缝隙、对外通道等进入机械内部而腐蚀零部件。定期做好机械的,良好的可降低零件的磨损速度,还能保持其适宜的工作温度和正常的工作间隙。剂的使用要科学、合理:一要根据季节和环境的不同,以及机械结构的不同选择不同类别、不同牌号的剂;二要注意剂的质量和数量,使用效果不佳时一定要及时更换,数量不足时要及时补充。保证正常的工作载荷,机械零部件的磨损程度是随着时间、负荷的增加而增加的。因此,一方面,要保证机械的力所能及,避免在超过其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下工作,并保证机械负荷的均匀增加;另一方面,要保证机械中各个零部件的温度在工作中处于各自正常的范围,防止高温下运转和低温下超负荷。

3.2加强林业机械的维修。故障分析,鉴于机械故障产生的原因各不相同,因此在维修中要高度重视故障的分析工作,准确地确定故障的性质、产生的原因及故障机理的识别,以便更好地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改进和解决。故障分析涉及结构分析、系统分析、测试分析,以及有关疲劳、磨损、腐蚀等各学科的知识。在此过程中,首先要对机械使用的现场进行调查,收集如环境、时间、摄像、操作规范、以往维修报告等相关资料,对故障零件进行初步检查、鉴别;其次,通过对故障零部件或设备的各种试验检查及理论分析,确定故障所产生的原因及其机理;再次,将初步检查、试验检查、理论分析中所获得的全部资料,所得出的全部测试数据及调查记录,予以集中整理,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得出结论。进行有效的维修,维修是排除或消除故障隐患,恢复林业机械技术性能,延长机械使用寿命的有效手段。一旦机械发生故障,无论大小,都必须对其进行及时处理,这样才能减少引发更大故障的可能性。对于林业机械故障的处置,一要按照相关维修保养规程,并根据维修工作人员的多年实际经验,采用先进的仪器和科学的方法对机械故障进行合理的保养与维修;二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修理方法,如零件修理法、零件换用或替代修理法,以及零件弃置法等,并不断研究和探索新的维修方法。

3.3定期检测。故障维修好后并不代表“万事大吉”,还需在其运行中进行适当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对林业机械的检查应实行点检、定检、巡检制度。点检即由机械操作人员在机械运行前、中、后对设备进行监护,发现异常现象,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定检即由专门的技术人员和设备维修人员对机械进行细致、全面的检测,制定设备技术性能状况;巡检即由富有多年工作经验的管理人员及深厚机械知识的技术人员和维修人员对机械设备进行重点监控,根据具体情况提出有价值的改进意见。

第11篇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汽机辅机;优化

火力发电厂中的汽轮机组作为一个高效有机的整体,对于火力发电厂的正常运行起了重要的作用[1]。煤等其他的物质在锅炉中被加热变成蒸汽后,通过喷嘴进入到汽轮机组当中,进而将物质的化学能转化为可以使汽轮机组运行的机械能。在能源转化的过程中,需要以一整套设备的共同运行作为保障[2]。相关指标是否稳定,对于汽轮机组的安全运行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优化汽轮辅机可以有效提升相关的指标,也可以保障汽轮机组本身的安全运行。

1.火力发电厂汽机辅机的优化内涵

可将火力发电厂汽机辅机的性能优化划分成为两大部分,即辅机系统优化与单一设备优化。单一设备优化分为改造设备技术与优化设备性能。优化设备性能的工作主要是选择适合优化对象的一种优化方法,主要包括改进设备的一些重要部件,如叶轮、叶型等,优化各个设备的性能可以提升设备的整体性能。如果把系统性能的优化与单一设备的性能优化结合在一起综合考虑,就成为了辅机系统的优化;辅机系统的优化并不是简单的相加或重复,而是将前两者进行综合后的基础上,对各方面因素进行考虑,以实现整个机组的性能优化[3]。关于这一方面的优化方法主要表现在,以单机系统的优化作为基础,利用在整个系统中可测量的数据,判别其运行状况、计算性能及优化性能,在优化的过程中,要注意全方位的考虑整个系统的运行[4]。在优化单一辅机性能的基础上,要采取相关的优化技术,进一步提高辅机系统整体的性能。因火力发电厂汽机辅机系统所包括的设备种类多、数目多、功能广,且各自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在整个系统的工作点当中选择最佳性能区域,是优化汽机辅机系统的关键。

2.目前火力发电厂汽机辅机与辅机系统所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设计与制造加工辅助机械的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不大,但受到火力发电厂管理水平、节能意识、人员素质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致使汽机辅机系统的性能、运行经验、设备管理等都比发达国家落后,具体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火力发电厂汽机辅机的各项性能与效率虽然已经达到比较高的科技水平,火力发电厂对于单个对象性能比较注重,但忽视了管网性能,一旦把相应的辅助设备与管网结合在一起时,汽机辅机的综合性能就会大幅度降低。其次,汽机辅机本身具有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的特征,因此很难开发出一套完善的汽机辅机性能的优化手段与方法。再次,缺乏对汽机辅机系统所面临的技术难题及其解决方案的研究,有许多火力发电厂也没有对这些问题给予充分的重视,致使我国的汽机辅机没有达到高水平的综合运行效率,与国际平均水平的差距较大。最后,由于资金不足,对汽机辅机的优化投入有限,导致汽机辅机的优化技术不能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3.火力发电厂汽机辅机的优化对策分析

3.1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汽机辅机的抽气设备,以使真空抽气装置的运行状况得到优化

凝汽器的作用主要是将从汽轮机中排出的水蒸汽液化成水,以供锅炉循环使用;并于排气处采用抽气设备抽气,以便使凝汽器内保持在真空状态。当凝汽器内处于真空状态时,汽机辅机才能维持正常运行。凝汽器内部的真空抽气设备是组成汽轮辅机的一个重要部分,它能够使机组维持在安全运行与有效运行的状态;不管是在停机、启动或是在汽机辅机运行的情况下,都必须依靠抽气装置来使凝汽器内维持真空。目前,在火力发电厂被广泛使用的抽气装置为喷射式装置。根据喷射式的真空抽气装置使用介质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射水抽气装置与射汽抽气装置;这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射汽抽气装置使用的压力来自蒸汽,而射水抽气装置则是依靠压力水的抽取来获得真空。此外,一些火力发电厂也会使用真空泵。与抽汽器相比,真空泵有着一些明显优势,如在启动时,真空泵抽取低真空的能力要比抽气器更大,使用真空泵可以将启动时间缩短;在运行的情况下,真空泵消耗功率小,损失汽水小,但具有较高的机械化程度[5]。但真空泵也有其自身的缺点。如一次性的投资较大;在蒸汽的处理能力方面不如抽气装置;在出现过多的真空泄漏时,容易发生过载运行的状况,对于安全运行真空系统造成影响。采用射水抽气装置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如此装置成本较低、性能稳定、结构简单,因此在火力发电厂中的应用最为广泛;它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运行的成本过高,所需的水资源过多,造成浪费现象;需配备射水泵,维护成本增加,所以缺乏水资源的地方不宜采用射水抽气装置。

3.2对运行给水泵的方式进行优化,以提升汽机辅机的利用效能

给水泵的作用主要在使除氧箱内抽出的水升压,然后将水送到锅炉。当前,给水泵的拖动方式主要分为两种,即汽轮机式拖动与电动机式拖动,采用的拖动方式应视具体的情况而定。如是单个火力发电厂及首次启用的电厂则可以优先考虑采用汽轮机式拖动。在实际运行电动泵与汽动泵的过程中发现:运行时,汽动泵的转速可以保持在3000转/min,可以使给水泵的循环流量得到保证。即使出现了低负荷的状况,也不能部分停用或全部停用汽动泵,这样必然会造成部分蒸汽的浪费,间接造成电厂效益的损失。所以,可优化以上拖动方式;如低负荷持续运行时间较久,则可以运行电动泵,汽动泵留做备用;在出现高负荷的情况下,运行汽动泵,以此解决负荷较低时部分蒸汽的浪费现象。可以依据电动机式给水泵不同的运行方式,将其分为定速与变速两种电动式给水泵。调节电动定速式给水泵的装置为给水阀门,其具有恒定的速度,不管运行机组时产生负荷的大小如何,给水阀门的流量都是不变的;可以发现,在低负荷的情况下,此种方式将会引起损失。而调节电动变速式给水泵的装置为液力的耦合器,调节流量的方式为改变水泵转速,在低负荷的情况下,消耗的功率变小,因此在大容量水泵中,可将电动变速式给水泵作为主要的运行设备,以提高运行机组的效率。

3.3优化汽机辅机的加热器

加热器的端差变化会对汽机辅机的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汽轮机之内的抽汽压力存在不同的级别,不同的压力做功也不同;当压力增大时,能级就增高。汽机辅机中回热系统的抽汽压力相对较低,但经过运行汽轮机后,抽汽压力得到逐级提升,并增加了抽汽做功的功率。在运行汽机辅机时,回热系统会对端差造成影响,如下端差、上端差及损耗的抽汽压力。回热系统端差的变化范围可作为判断加热器是否维持健康运行的指标;如加热器增加了传热端差,那么出水温度就被降低,并减少了加热器本身的抽汽量;高一级的加热器便可以增加抽汽量,增加下端差的影响则与之相反。可以看出,要优化运行加热器,就必须使端差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导致端差变化范围过大的原因可能是以下几种:上端差出现增大时,可能导致传热面结垢,进而使热阻力增加;抽汽的侧密封工作没有做到位,存在空气;疏水的水位过高、阀门故障等。当出现端差变化范围过大的情况时时,需要进行细致检查并仔细排除,对加热器的端差变化进行合理的控制,有助于火力发电厂汽机辅机的优化。

4.结语

因为机械设备有着一系列的优质特征性,对于机械设备进行相关性优化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同时,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电力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电器也正变得越来越多,对于电力系统的可靠性与稳定性的要求也在变高。因此,保养好火力发电厂的电气设备,优化其组成结构,对于设备运行效率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极为有利的。 [科]

【参考文献】

[1]凌建波.对火力发电厂汽机辅机优化的探讨[J].河北科技前沿,2011,8(3):125-126.

[2]鲁子晶.火电厂汽轮机辅机常见故障及检修方法研究[J].机电信息,2011,36(7):104-105.

[3]毛玲,王笑奕.凝结水泵产品效率的设计与研究[J].通用机械,2012,12(4):94-95.

第12篇

图,形象直观,各学科都有应用。在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各种图深有体会,现列举如下。

第一种图是章首图。翻开课本,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章首图。一幅巨大的图画,不用文字也让学生有视觉上的震撼。第一幅是牛顿拾贝壳,提示:科学之旅是人类永无休止的探索历程。进入正式内容,《声现象》的章首图是大象,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象更具有明显的声的特征,立意新鲜奇特,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光现象》中,章首图是天安门广场的节日礼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美丽的光上,有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美的感受,激发了学生对光现象的探究欲望。

第二种图是教材插图,或是让我们想想议议;或是让我们想想做做;或是介绍仪器的构造及使用方法。有的插图揭示神秘,宇航员在舱中吃食物;插图中有很多演示实验,例如:小球的惯性实验;在序言课上做水的再沸腾实验,效果极佳。按照图示,将烧瓶里的水烧沸腾,塞上塞子倒置,浇上冷水,水中瞬间泛起了大泡。再看学生,心先是被揪着生怕烧瓶炸了使劲儿躲,继而大声鼓掌,物理真是很奇妙!

第三种图是流程图,这类图凸显的是事情的先后顺序即流程。例如: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发声体振动(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等组织传播)听觉神经传递信号大脑产生听觉;在内燃机的能流图中,一个较粗大的箭头经过几个小箭头的分支最后变成了小箭头,100%的内能经过损失只有25%-45%的能量用来做有用功。在各种能量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所以这个箭头比其他粗大些,能流图使我们一目了然地看到了能量的流失。促使我们思考如何才能提高内燃机的效率。

第四种图是力学图。包括受力分析、力的示意图、力臂的作法、滑轮组的绕法等。在讲杠杆时,不仅课本上是图,讲完一节课再看看黑板,一黑板的图。羊角锤、起子、镊子、护城河吊桥、卡车千斤顶、拉杆箱,都要找出杠杆五要素。不是美术老师也是美术的习作者,画图俨然是物理必要的手段。在解力学题时受力分析非常重要。

例如,将重物压在竖直墙壁上静止不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平力F与木块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B,水平力F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C,若水平力F增大。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随着增大;D,木块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针对这道题,明确木块在水平方向受水平力F与墙壁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竖直方向上木块受到的重力与向上的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应选择D。

第五种图是光学中的光路图,它们用带有箭头的直线解释说明问题,可以是实线也可以是虚线。无论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小孔成像还是影子的成因都需作图解释比较;光的反射定律、折射规律、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及一些光学现象想讲明白必须作图。作图题是历届中考卷子上的一个题型。

第六种是电学图。有实物连接图、电路图。两者特点不同,实物图元件是物体本来的样子,导线可以打点弯儿,但不可以交叉:电路图是用约定好的符号表示连接情况,要求横平竖直,直线直角,元件不许放在拐角处。在电学的重头戏《欧姆定律》《电功率》两章中此图是一根主线贯穿其中。第一节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采用此图连成的电路,控制变量,得出结论:(1)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2)当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它的电阻成反比:第二节德国物理学家欧姆概括了上节的两个结论得出了《欧姆定律》,数学表达式为:I=U/R;第三节伏安法测电阻,原理是变形公式R=U/I;按此图连成电路,测某定值电阻的阻值,三次数据取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测小灯泡电阻时不取平均值,因为灯丝电阻随温度变化明显;第四节电阻的串联和并联也均采用此图连成的电路,测出两个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后的等效电阻,发现规律再从理论上推导出R=R1+R2或1/R+1/R1+1/R2;测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按此图连好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使灯在低于额定电压、等于额定电压、稍高于额定电压三种情况下发光,测出通过灯的电流,代入公式P=UI算出一个额定功率和两个实际功率。从这块儿内容看,图像是把物理珍珠穿起的链,给我们展示了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在讲“机械能及其转化”一节中,涉及了人造地球卫星在椭圆轨道运行中近地点、远地点的势能、动能、速度如何变化?这个问题对初中学生有点抽象,但是他们对上坡、下坡很有生活经验。下坡时。即使不踩脚踏板自行车速也是越来越快,所以重力势能会转化为动能;上坡时,速度越来越慢。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再回到人造卫星的情况,离地球最近的一点叫近地点。最远的一点叫远地点,近地点所处的高度小,远地点所处的高度大,由远地点到近地点相当于下坡。速度越来越快,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相反由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相当于上坡,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我想学生对这个问题很容易就掌握了。

这里仅举两例,为使物理知识浅显易懂、深入浅出、学生易学,每个教师必然都有自己的教学经验,或使用线段图,或使用数轴坐标图像等,而作图终究是我们常用的解题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