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繁殖和繁衍的区别

繁殖和繁衍的区别

时间:2023-05-29 17:49:57

繁殖和繁衍的区别

第1篇

产卵时间

周年采集样本的性腺发育周期研究表明,太湖新银鱼在丹江口水库存在两个繁殖群体,产卵时间分别在1—5月和当年9—10月,属春宗繁殖群体和秋宗繁殖群体(图2)。其中春季产卵高峰期在3—4月,秋季繁殖个体数量较少,仅占全年全部繁殖个体的21%。

繁殖群体体长分布

共采集200尾性腺发育成熟雌鱼(春群158尾,秋群42尾),其体长范围在50.61~78.37mm之间,体重范围在0.324~2.146g之间。统计分析表明,丹江口水库太湖新银鱼春季繁殖群体和秋季繁殖群体之间的体长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春群的体长(65.79mm±6.05mm)显著大于秋群(55.04mm±3.18mm)(表1)。

丰满度指数

丹江口水库太湖新银鱼春季和秋季繁殖群体丰满度指数分别为101.43±19.71(n=158)和101.87±11.85(n=42)(表1),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

性腺成熟指数和繁殖力(AF)

丹江口水库太湖新银鱼春季繁殖群体和秋季繁殖群体间性腺成熟指数(GSI)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春季繁殖群体的GSI(17.26±6.42)显著高于秋季繁殖群体(11.72±5.01)(表1)。同时,该水库太湖新银鱼春季繁殖群体和秋季繁殖群体间绝对繁殖力(AF)同样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春群(1851粒±342粒)显著高于秋群(1067粒±190粒)(表1)。

成熟卵径

丹江口水库太湖新银鱼春季繁殖群体个体卵粒大小(图3)和秋季繁殖群体(图4)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春季繁殖群体的卵径(0.62mm±0.05mm)显著高于秋季繁殖群体(0.53mm±0.04mm)(表1)。

本研究结果显示,丹江口水库太湖新银鱼存在春季和秋季两个繁殖群体,并且两个繁殖群体之间繁殖生物学特征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春季繁殖群体在个体大小、性腺成熟指数、成熟卵径和繁殖力方面均显著高于秋季繁殖群体,这表明丹江口水库春季繁殖群体较秋季繁殖群体的个体生长快和繁殖投入高[8-10]。同时由于春季繁殖群体的卵粒也较大,表明春群产生的后代可能具有更高的存活率[12]。另外春季繁殖群体的个体数量也相对较多,因此,春季繁殖个体对种群补充的贡献较秋季繁殖个体大,春群应该是丹江口水库太湖新银鱼种群的主要补充者。

丹江口水库太湖新银鱼在1—5月和9—10月各有一批产卵群体,这跟许多文献所报道的长江中下游流域大部分地区太湖新银鱼产卵时间相同[13]。太湖新银鱼具有多个繁殖群体且不同繁殖群体间繁殖特征存在着显著差异是该种鱼类普遍存在的生物学特性[14]。此外,在一些其他鱼类中也存在着,具有多个繁殖群体且不同群体间繁殖特征有明显差异的现象。如在黑龙江产卵的大马哈鱼具有夏群和秋群两个繁殖群体,且秋群繁殖力要比夏群平均高40%左右[15];浙江近海的大黄鱼,在发生春汛和秋汛时均有一个繁殖群体,而春汛时鱼群繁殖力比秋汛时鱼群的繁殖力要高一些[16]。

鱼类的繁殖特征是其生活史型和环境适应性对策的基础,常表现出一定的可塑性。同种鱼类在不同繁殖群体间繁殖特征存在着很大的变异,这种变异被归结为遗传的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17-19]。太湖新银鱼特定的繁殖季节以及不同繁殖群体间繁殖特征的显著差异性,是其种群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繁殖对策,这样能够保证仔鱼在饵料大小和丰度适宜的时候孵出,使所产的后代具有最大的存活率[12]。同时银鱼卵径的季节变化,可使仔鱼的大小与春秋两季可得饵料食物的大小范围正好相匹配。

第2篇

濒危动物的保护措施1.保护野生动物种群

保护濒危动物首先是保护它们的野外种群和个体,使它们能够在各自的分布区内满足生存的基本要求(包括食物、水、隐蔽物、栖息环境、繁殖条件等)。不得惊忧和捕杀野生濒危动物,未经许可不能私自动物种群是保护濒危动物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濒危动物能否生存和延续它们的种群。

2.栖息地的保护

保护濒危动物的生存环境、取食区域、繁殖条件、求偶或迁徙通道,是恢复濒危动物种群的重点工作。中国已经建立了保护对象为野生动物的自然保护区100多处。这些保护区的建立,对保护濒危动物种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建立救护和繁殖种群

对很难在自然状态条件下繁衍或是种类数量已经达不到自然扩大种群的濒危动物。应特别批准救护繁殖单位采取人工繁殖措施和饲养的自然繁殖,为濒危动物扩大种群创造条件。对增殖后的濒危动物种群,应采取两种方法扩大种群;一是选择繁殖基群(亲本群)继续在当地繁殖后代,增加濒危动物的数量基数。二是将新繁殖群(子代群)释放回原分布共栖息地,或适合它们栖息的其它地区,以恢复和扩大该濒危动物的野外数量。

4.减少和消除不利因

人口的增长,粮食产地的开垦,城市的扩大,湖泊、湿地的开发、森林的减少、河流的污染,这些人为因素和经济活动却无时不在干扰和影响着野生动物的繁衍生息。应当采取必要和有效的措施,限制、减少和延缓这些不利因素对野生动物。

5.加强管理,严惩偷猎

应当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各项保护野生动物法规,采取有力措施制止偷猎行为,坚决查处和打击各种偷猎、走私和贩运国家保护动物的犯罪分子,实行对濒危动物的重点保护。

中国濒危动物保护现状中国是濒危动物分布大国。据不完全统计,仅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的原产于中国的濒危动物有120多种(指原产地在中国的物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有257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鸟类、两栖爬行类和鱼类有400种,列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还有成百上千种。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中国的濒危动物种类还会增加。

在中国,想要在野外看到这些濒危动物,大多数原有的分布区已很准见到它们的踪迹了,只能在个别原分市区或是在自然保护区内才能见到。目前自然保护区已是这些濒危动物的最后存留地,同时也是中国濒危动物的良好庇护所,濒危动物的野外数量濒危动物的种群数量稀少,而且继续呈下降趋势。不同种类的濒危动物的临危程度不同,因而种群数量有异。大型动物种群个体数少,濒危程度高,数量减少较快;小型动物种群个体数较多,濒危程度尚低,野外数量减少稍慢。动物分布区域或活动区域窄的,数量下降较快,分布区域或活动区域宽的,数量下低较慢。

物种濒危的原因导致物种濒危的原因大致可分为自然和非自然两种类型。导致物种濒危与灭绝的自然原因就是自然界对物种的选择。一个物种无法适应生存环境的变化(宇宙演化所导致的变化)时,它将灭绝,恐龙就是一个绝好的例子。所谓非自然因素,主要是人类活动所导致的物种濒危的因素,包括了对栖息地的破坏和对物种的捕杀和过度采伐。随着人类对物种过度利用的减少,对栖息地的破坏成为当前导致物种濒危的首要原因。

121过度开发

人类独物种的过度开发是导致物种濒危的重要原因。在1958-1970年间。秘鲁鯷的过分利用使其种群数量和捕获率均急剧的减少。亚洲的犀牛几经被捕杀到接近绝种的边缘。类似的事例不胜枚举。

122外来物种的入侵

盲目地引进外来物种,不加以区别地引入外来物种,会给当地的物种带来危害。例如,从北疆的额尔其斯河江河鲈引入南疆的博似腾湖而导致原分布于该湖的大头鱼灭绝;俄国和美国的皮毛商带来的狐狸,差一点叫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上的加拿大鹅绝种。

123环境污染

当今工业化的时代杀虫剂的滥用,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泄。使生活在江河里的鱼虾、软体动物遭受到严重的侵害,使生态环境遭到污染,引起赤潮等一系列的污染。生活在该环境的部分生物数量大幅度减少甚至灭绝。当然人类的饮水、粮食和食品生产以及水上娱乐活动也离不开水,所以水的污染对人类同样造成危害。

124商业利益的驱动

第3篇

第一条为了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以下简称《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是指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珍贵、濒危的水生野生动物以外的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的规定。

第三条野生动物资源属国家所有。

国家保护依法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凡在本市从事野生动物的保护管理、驯养繁殖、教学、科研、资源开发、经营利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义务,对侵占或者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

第六条本市各级人民政府的主管农(林)业、渔业行政部门(以下统称为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及本办法的实施,分别主管辖区内陆生、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制定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规划和措施。

市、区、县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站、渔政管理检查站(以下统称为野生动物保护机构),在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领导下,负责日常管理工作。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站依据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依法处理违法行为。渔政管理检查站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规定的职权,依法处理违法行为。

公安、工商、海关、动植物检疫、商品进出口检验、环保、畜牧、园林、交通运输、邮政、商业、外贸、旅游、教育、科研、医药、卫生等有关部门应当积极配合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做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

第七条野生动物保护机构的业务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市设立野生动物保护基金。基金来源包括财政专项拨款、野生动物保护机构自行筹集、国内外单位或者个人捐赠。野生动物保护基金由市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应当全部用于本市的野生动物保护事业。

第二章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管理

第八条本市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名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并颁布。

第九条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开展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教育,可以确定适当时间为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爱鸟周等,提高公民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第十条保护野生动物生存环境,不允许污染破坏,在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主要生息、繁衍场所,禁止堆积、倾倒污染物。经批准建设的项目,其污染排放量不得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

在本市野生动物的主要生息、繁衍、索饵地区或者水域,可以划定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或者禁猎区、禁渔区。

本市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的划定,由市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禁猎区的划定,由区、县野生动物保护机构提出,经区、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第十一条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猎捕国家和本市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本市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因教学、科研、养殖、展览、交换、赠与、药用和其他特殊情况,需要猎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依照《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六条规定办理;需要猎捕本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经市野生动物保护机构审核,报市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领取特许猎捕证、狩猎证或者捕捞证等许可证件。

第十二条取得许可证件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依照许可证件规定的种类、数量、地点、期限、工具和方法进行作业,防止误猎、误捕、误伤野生动物或者破坏其生存环境。

对误伤的野生动物应当立即采取抢救措施;对误捕的野生动物必须立即放生;对已死亡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应当立即报告当地野生动物保护机构处理。

第十三条禁止使用军用武器、汽枪、炸药、毒药、猎套、地弓等工具,或者采用火攻、电击等方法猎捕野生动物。

第十四条确需进入本市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或者禁猎区内,对野生动物进行考察、教学实习、采集标本或者摄影、录像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分别向市或者区、县野生动物保护机构提出申请,经批准后予以安排。

第十五条国家鼓励驯养繁殖野生动物。

驯养繁殖野生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照下列规定办理手续:

(一)驯养繁殖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向市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并报请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由市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发给驯养繁殖许可证。

(二)驯养繁殖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或者本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由市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并发给驯养繁殖许可证。

以生产经营为目的驯养繁殖野生动物的,应当凭驯养繁殖许可证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注册。

第十六条取得驯养繁殖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许可证核定的野生动物种类进行驯养繁殖并认真管理;终止驯养繁殖野生动物时,必须办理注销驯养繁殖许可证手续,并依照有关规定妥善处理好驯养繁殖的野生动物。

不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伤害和虐待驯养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单位应当依照本办法制定具体的管理规则。

第十七条经营本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产品,必须向市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市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发给经营野生动物及其产品许可证后,凭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注册。

第十八条猎捕本市少数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非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必须取得狩猎证,服从猎捕量限额管理。

经批准,猎捕、经营、利用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向市野生动物保护机构缴纳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具体收费标准和收费方法依照国家规定执行。

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应当全部用于野生动物保护工作。

第十九条因教学、科研、养殖、展览、药用和其他特殊情况,需要出售、收购、交换、赠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必须经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授权的单位批准;需要出售、收购、交换、赠与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及其产品以及本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必须经市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第二十条运输、邮寄、携带国家和本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产品出市境的,必须凭有关许可证件,向市野生动物保护机构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发给野生动物准运证。交通运输、邮政等部门凭野生动物准运证准予运输、邮寄、携带。

运输、邮寄、携带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产品进入*市境内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持有外省、自治区、直辖市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有关证件。

第二十一条进口、出口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依照《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机关的有关规定办理手续。

第二十二条野生动物保护机构设检查员,对野生动物的保护、猎捕、驯养繁殖等活动进行检查和监督管理。被检查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服从野生动物保护检查员的检查和监督管理。

检查员执行野生动物保护检查任务时,必须出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检查证。

第二十三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经营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活动,应当进行监督管理。

第三章奖励和惩罚

第二十四条有下列事迹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区、县以上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给予奖励:

(一)在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宣传教育、资源调查、科学研究、开发利用方面有突出贡献或者显著成效的;

(二)严格执行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在拯救、保护和驯养繁殖国家和本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

(三)发现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行为,及时制止或者检举有功的;

(四)在查处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案件中有重要贡献的;

(五)在基层从事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五年以上并取得显著成绩的。

第二十五条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第三十三条执行。

非法捕杀本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处以相当于猎获物价值五倍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六条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止使用的工具和方法猎捕非国家或者本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没收猎获物、猎捕工具和违法所得,并处以相当于猎获物价值八倍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七条破坏野生动物生息、繁衍场所的,由市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破坏行为,赔偿损失,限期恢复原状,并处以相当于恢复原状所需费用三倍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未经许可,擅自驯养繁殖国家或者本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没收其驯养繁殖的野生动物和违法所得,并处以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九条超越驯养繁殖许可证规定范围驯养繁殖国家或者本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处三千元以下罚款,并没收其超越驯养繁殖的野生动物,吊销驯养繁殖许可证。

第三十条未经批准,擅自经营、运输、携带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会同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没收实物和违法所得,并处以相当于实物价值十倍以下的罚款;擅自经营、运输、携带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没收实物和违法所得,处以相当于实物价值五倍以下的罚款。

超过限额猎捕非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处以超额部分价值五倍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一条伪造、倒卖、转让有关许可证件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证件、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五千元以下罚款。

伪造、倒卖、转让特许猎捕证或者野生动物进出口证明书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二条凡有下列行为、尚未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

(一)拒绝、阻碍保护野生动物的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

(二)哄抢、盗窃或者破坏野生动物保护管理设备或者设施的;

(三)哄抢、盗窃国家和本市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

(四)未取得持枪证持枪猎捕野生动物的。

第三十三条违反野生动物保护规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必须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在收缴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时,必须出具财政部门制定的罚没款统一收据。罚没款全部上缴国库。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没收的实物,交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一并处理。

第三十五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上一级机关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或者不向人民法院,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三十六条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及野生动物保护机构的工作人员、、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4篇

多数动植物是利用“有性”来繁衍后代,而另一些物种没有采用这一方法,却仍然出色地完成了生育任务。那么,两性生殖究竞有何意义?

A 生命偏爱性

在地球表面,95%的动植物成双成对地繁殖后代。如此巨大的百分比会给我们造成错觉,以为性是惟一的生殖方式。其实,繁衍后代并不一定要由雌雄两性来实现。就拿细菌来说吧,它的办法很简单将自己分裂成两部分从而产生一对与自身完全相同的个体。而其他物种的无性生殖要更为复杂。生活在撒哈拉沙漠和近东地区的大蜥蜴,靠单性生殖来生产后代――新生儿由一个卵细胞独自发育而来(在有性生殖中,还需要来完成受孕),是母亲的完全翻版。

B 两性生殖,为之不易!

得到一个知心伴侣并且说服她和你发生性关系,这可绝不简单。人类自不必说,仅靠观察动物你就能体味其中的甘苦了。特别是那些雄性动物,怎“辛苦”两字了得。进化过程中,他们想出了成百上千种策略来引起异性的注意。听听身处“恋爱季节”中的青蛙的即兴巡回演唱会;再看看小提琴家螃蟹的表演,伴着大螯敲击出的节拍疯狂地舞蹈,孔雀开屏只为赢得芳心,谁知它光彩眩目的大尾巴却会为它惹来杀身之祸。通过这些,我们马上会发现“无性论者”会因不必寻找和吸引异而节省下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它们可以将这些时间和精力用在其他重要的活动上。

C 两性生殖并不高效

与我们一厢情愿的想法恰恰相反,两性生殖并不比单性生殖来的更快!让我们来做个比较一边是雌雄两性生殖体,另一边是可以自行生殖的单性生殖体。那么,到了第20代时,单性生殖的母体的后代将是两性生殖动物的50万倍!当然,这只是平均值。

然而,急剧增加的数量正在给法属波利尼西亚的塔卡波托岛(Takapoto)的可怜的大壁虎带来厄运,雄性大壁虎尤为不幸!一个世纪前,这些动物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后来种群中出现了一个或几个能够进行无性生殖的雌性,这完全打乱它们的生活。这些雌性不停地对自身进行克隆,其数量很快便超过了“正常”的雌壁虎。由于无从辨别“克隆”雌壁虎与“正常”雌壁虎,雄壁虎就算使尽浑身解数也是徒劳,因为它们根本无法使克隆生成的雌性个体受孕。这样一来,雄性壁虎和进行有性生殖的雌性壁虎便越来越少。专家认为,用不了五年的时间,这个种群里的雄性个体和有性生殖将会完全消失……这种情况并非特例。生物学家们相信,在进化过程中,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很多次。因此从逻辑上说,有性生殖本该已经从生命之树上消失,或者只能占极小的比例,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那么,为什么“性”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D 有性生殖造就丰富多样性的生物

和你的父母或兄弟姐妹站在一起比比看,你会发现,即使你们一看就是一家人,但也绝非一模一样。因此,即使像我们这样的门外汉,不需要遗传学家的指点,也能意识到两性生殖的后代之间会存在巨大的差异。因为,与无性生殖中单性母体只能制造与其自身拥有相同遗传型的个体。正相反,性,是将遗传型混合。父母双方各自提供一部分不同的基因,比如母体提供ABC,父体提供abc,接下来进行的便是“乐透大摇奖”。有性生殖会为每个后代重新安排并提供一个独一无二的父母基因组合(ABc,AbC,Abc,aBc,abc)。从理论上说,人类的每对夫妻能够产生超过40万亿个基因组合,因此每个孩子都应该是不同的!

存在巨大差异的生物才会拥有更大的生存机会。生物制造的不同个体越多,在面临生存环境中出现危险变化时(如超级捕食者来临),至少保证有一个个体具备必需的应变能力的机会就越大。一个物种的地狱,绝不是其他物种的天堂,因此竞争不可避免。只有性,拜其产生的多样性所赐,得以在这永无停歇的生存竞争中幸存。让我们试想一下,在一片土地上,出现了新的微生物或捕食者。有性生殖制造的个体各不相同,其中一些可能对这种微生物具有轻微的抵抗能力或具有更不易被捕食者发现的保护色。这些个体能够更好地抵御疾病和捕食者,因此可以一代代繁衍下去,并将这些特质在物种内传播开来。作为回应,微生物和捕食者也会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例如对于捕食者来说,那些拥有灵敏嗅觉的个体会渐渐脱颖而出,因为它们能够识破猎物的伪装,从而对其进行准确定位。没有了性,这样的“军备竞赛”也将不复存在,只要一个较为“强大”的动物、微生物或植物群落来到某地,就可以消灭其他生物群落。

第5篇

摘要:本文以花背蟾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尧都区不同体长花背蟾蜍的食性研究,得出花背蟾蜍随体长增加,捕食的种类和数量都依次增多。繁殖期,空腹现象比较多而且雌性比例明显高于雄性,后期空腹现象较少。雌性个体在繁殖期食物多样性低于雄性,后期却明显高于雄性。

关键词:尧都区;花背蟾蜍;食性

中图分类号:Q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9-0150-02

花背蟾蜍(Bufo Madeiran St rauch),属于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在消灭害虫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了解其食性特点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利用它们。尧都区花背蟾蜍的食性研究未见报道,为此我们进行了初步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我们于2013年4月到8月,共捕获花背蟾蜍70只。采集到的花背蟾蜍个体小的立即放置于有乙醚棉球的广口瓶里处死,个体大的用毁髓法处死,然后用70%的酒精浸泡待用。

数据采集前先进行种类鉴定和雌雄分辨,用游标卡尺(精度0.01mm)进行13项的外形数据测量。最后进行胃检,取出内容物镜检、计数、分类。

二、结果与分析

(一)不同体长的花背蟾蜍的食性分析

1.体长的划分。捕获的70只花背蟾蜍:雌性49只,雄性21只。在数据整理过程中发现,花背蟾蜍的体长介于34.26mm-60.12mm之间。我们把花背蟾蜍的体长分为四个等级:30mm-40mm(含40mm)、40mm-50mm(含50mm)、50mm-60mm(含60mm)、60mm以上,然后对各体长的个体胃内容物的成分进行比较。

2.不同体长的花背蟾蜍的食性分析。所采集的个体中体长30-40mm个体9个,有一个空腹。40-50mm个体共有33个,有一个空腹。多数胃内都有两种以上的昆虫,最多的可达四六种,食物的个体数量也较大。50-60mm个体有26只,只有6只胃内有食物,空腹的个体多达20只,可能是处于繁殖期,性成熟个体在争取时间繁殖,没有取食。

(二)花背蟾蜍繁殖期和繁殖后食性的分析

采集到的繁殖期个体共30个,其中空腹的个体有22个。雌性共19个,空腹的个体有16,采集食物的个体数3个;雄性的11个,采集食物的5个,空腹的6个。空腹的个体约占繁殖期总数的73.3%,在空腹个体中约72.7%都是雌性。

通过对表1、表2、表3的比较可以得出:在繁殖期,花背蟾蜍取食的种类和数量都比较少。繁殖期个体空腹现象较多。繁殖期取食科目主要分布在鞘翅目、膜翅目、半翅目和蛛型纲的种类;从数量上看,鞘翅目和双翅目所占的比重较大,从频率上看,叶甲科、蜘蛛目、蚊科出现的次数较多。繁殖期过后,个体所食种类有所增多:由原先的5个目8个科增多到现在的5个目19个科,而且取食的数量也明显增多;空腹现象减少,仅占2.5%;从捕食数量上看:蚁科、瓢虫科、叶甲科、叩甲科、双翅目的蚊科所占的比重比较大,与繁殖期比较,在数量上有的科目持续增大,如叶甲科、蚁科和蚊科,有的科却下降甚至消失,如黾蝽科。从频率上看:瓢虫科、蚊科所占的比重较大。

由表可看出:繁殖期雄性取食的食物种类和数量都较雌性的多,可能是雌性个体要花更多的时间繁衍后代。

繁殖后,雄性捕食种类占了2纲5目19科而雌性为2纲5目18科,两性的食物多样性基本趋于相似,捕食数量雌雄约各占50%且捕食频率也近于相似,异于繁殖期。

被捕食昆虫中,有害昆虫占78.4%,二者兼有的占14.8%,有益昆虫仅为6.8%。由此可知花背蟾蜍在防治害虫方面有重要作用。

三、结论

1.尧都区花背蟾蜍繁殖期捕食种类分为2纲5目8科,繁殖后分为2纲5目19科。花背蟾蜍在繁殖前后随着体长的增加,捕食的种类和数量都依次增多。

2.繁殖期,空腹现象比较多而且雌性比例明显高于雄性,后期该现象较少。雌性个体在繁殖期食物多样性弱于雄性,后期却明显强于雄性。繁殖期过后雌雄两性之间的食物多样性基本一致。

3.花背蟾蜍繁殖期过后食物以严重损害农作物、蔬菜、林木、果树、牧草的昆虫数量较多,说明其在消灭病虫害方面的巨大功效。

参考文献:

[1]费梁.中国两栖类动物图鉴[M].郑州:河南科技出版社,1991.

第6篇

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别名“角鸡”“黑雉”“耳鸡”,在分类学上属于鸟纲、鸡形目、雉科、马鸡属,为中国特产珍稀鸟类。褐马鸡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并被华盛顿公约(CITES)列为Ⅰ级保护动物。因此,它的保护越来越受到有关学术界的关注。由于山西省历来以资源开发为主,对褐马鸡野生种群及栖息环境的保护缺乏足够重视,导致其栖息环境被严重破坏,一度使得褐马鸡的生存受到威胁。如今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采取科研手段、人工孵育、法规政策等多种措施缓解其易危的程度。

一、庞泉沟褐马鸡的生存现状调查

(一)栖息环境特征调查

位于山西西北部关帝山一带的庞泉沟是典型的华北高原森林物候区,是中国拥有褐马鸡数量最多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10 470公顷,其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十分适合褐马鸡的生存繁衍。通过已有研究对山西五鹿山褐马鸡栖息地选择的观察表明,在不同季节褐马鸡对其栖息地的选取有着显著的差异。褐马鸡在其繁殖期期间对灌丛和落叶阔叶林的利用率较高,在越冬期则对阔叶林具有较为明显的反向选择趋势。褐马鸡在不同季节活动区域的海拔高度也有着明显变化,夏季海拔最高,其余依次是秋季、春季、冬季。

褐马鸡种群对栖息环境的选取受到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等综合作用的干扰。未建立自然保护区前,森林资源被不断开发利用使得原本拮据的褐马鸡栖息地范围日渐缩小,一度使得其生存状况岌岌可危。而今庞泉沟自然保护区的设立有效地为褐马鸡物种的生存繁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并未为其潜在生态经济价值的发掘创造了基础条件。

(二)生活习性特征调查

1.集群特征。褐马鸡基本是以地栖方式生活的鸟类。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它们在繁殖期和越冬期都以集群方式生活,但在越冬期间其聚集程度较之更高。在进入越冬期前,褐马鸡的抗逆能力较往常显著提升,在此阶段它能对一般的环境产生较好适应性而独立生活觅食。而迈入越冬期后,褐马鸡则通常以集群方式活动,目的是为了适应外界复杂多变的环境、提高自御能力和觅食效率。

2.食性。据资料显示,褐马鸡的食物种类多达80多种,其中植食性食物有50余种,动物性食物约有20种。其主要食物为大花韭、沙棘、黄刺玫等的嫩叶和花果以及虫卵、蝗虫等一些小型昆虫。通过初步观察统计,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内恰好具有大量的沙棘、大花韭等适合褐马鸡食用的食物。

(三)种群数量特征调查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中褐马鸡数量已从建区初期的1982年调查的558只,到2009年监测数量达2 000只左右,如今由于人工保护与繁育工作的进行,其种群数量也在稳步增加。褐马鸡以植食性食物为主的特性决定了人们若要了解褐马鸡在一定区域内种群数量分布特征,就应着眼于其栖息环境中的植被种类分布情况以及引起植被种类变化的地形、气候等因素。

褐马鸡多栖息于山地针叶林带和山地次生针叶阔叶混交林带区域内。为了研究褐马鸡的数量垂直分布状况,将庞泉沟自然保护区中的调查工作区由低至高选定三个垂直带谱,分别为:低中山针阔混交林带(海拔1 600-2 000米)、中山针叶林带(海拔2 000-24 00米)、高中山针叶落叶林带(海拔2 400-2 800米)。采用的调查方法为:实地观察为主,辅以相关历史材料佐证。具体流程是:分别在这三个带谱上设定相同面积的观察范围,在统一的特定时间段内分别观察统计各带谱上每一公顷范围内褐马鸡的遇见数量(参考了庞泉沟自然保护区褐马鸡数据统计资料,对调查数据加以辅证),最后计算各带谱在各时间段内每公顷范围中褐马鸡遇见数的平均值。

分析最终统计结果得出结论:褐马鸡在低中山针阔混交林带和中山针叶林带之间的数量差异并不突出,而高中山针叶落叶林带上其数量与上两个带谱相比有显著降低。

(四)现有的保护对策

1.设立自然保护区为褐马鸡生存繁衍提供必要保障。栖息环境条件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褐马鸡种群的生存与繁育。历史上,由于对森林资源的过度使用、对自然地理环境大规模的人为改造使得褐马鸡的分布区域彼此分隔,如在天然植被和地理屏障遭到破坏,发生改变后,褐马鸡原本相连的生存区域被分割成了3个独立的分布区域。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国家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不断重视,在各地开展封山育林的保护工作,庞泉沟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大大改善了褐马鸡种群的生存环境,为其生殖繁衍提供了有力的外部条件。

2.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除了加强自然保护区的体系建设与管理力度外,还适当充实了保护区的科研力量,提升了其科研水准,人们能更有效地从生态学和生物学的角度针对褐马鸡可持续的生存繁衍提出可行性建议,为褐马鸡的科学开发作出指导。

3.适度加大褐马鸡的人工养殖。为了充实褐马鸡种群自然数量,从根本上有效缓解其易危形势,进行褐马鸡的人工孵化和养育的必要性不言而喻,也是科学合理的。庞泉沟自然保护区于2006年开展人工电孵化褐马鸡的实验,经由多年探索试验与经验总结,初步掌握了褐马鸡胚胎发育较为适宜的客观条件要求以及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为褐马鸡人工繁育种群的建立,异地引种、放养计划等提供了科学技术保障。

二、褐马鸡旅游经济价值的提升参考

山西省是一个历来以资源能源开采使用为支柱产业的大省,长此以往,造成了生态环境质量下降,且由于历史条件、地形因素、体制观念等原因,在旅游业的开放政策上也只重点发展其人文历史景观。而今,建设“两型社会”、绿色生态理念等的提出则促使山西省处在一个经济模式转型的关键时期。山西旅游业的发展也应当转变传统观念和发展模式,发挥出山西特有的自然资源的生态经济价值,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一)普者黑黑天鹅资源开发的案例

云南省普者黑旅游区位于云南省东南部,过去的普者黑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上一直在走粗放型开发的道路,旅游模式单一、游玩线路不系统、开放项目大多停留在观光欣赏层面。而黑天鹅作为一种旅游资源的开发,给普者黑旅游模式的转变带来了契机。普者黑是中国西南部具有代表性的喀斯特地貌湿地候鸟栖息地。这个地区物种丰富,当地旅游部门利用这一优势,开展了“放飞”人工饲养的黑天鹅、黑翅鸢、苍鹭等旅游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实现了普者黑旅游产品的成功转型升级。

(二)庞泉沟褐马鸡资源开发的建议

第7篇

关键词:软件产业;生态学理论;策略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和印度都采取了一些积极政策措施,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经过20多年的发展,当初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的两国软件产业,我国却明显落后于印度。本文利用组织生态学理论对印度与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策略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两国软件产业不同发展状况,据此对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1 组织生态学理论概述

组织生态学理论认为由于环境的强大压力与限制,生存在相同环境下的组织,其生存手段是非常相似的。因此,从生态观点思考策略,主要着眼于环境对组织的关键影响,由此引发的策略逻辑则包括利基宽度策略、生命繁衍策略和合作共生策略。

1.1 利基宽度策略

在生物环境中,物种求生存的首要前提是寻找一个有利于繁殖的“环境条件”集合,这个条件集合,组织生态学者将其称为“利基”(niche)。利基宽度是指一个种群对资源状况改变的容忍度,如果一个种群有较宽的容忍度,就表示其能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中繁殖,也就是具有较宽的利基,有较宽利基的种群,生态学上称为“通才”(generalist);相反地,具有有限容忍度的种群,学说上称为“专才”(specialist)。

1.2 生命繁衍策略

生命繁衍是生物界中一个重要的自然现象,但不同的生物种群,在发展过程中,却形成不同的适应策略。其中,有部分种群在对繁殖后代的投资上以一种机会主义式的繁殖策略,采取多产的方式。在生态模型中,R正好代表内生成长率,所以,一般习惯就以“R策略”来代表这个类型的生命繁衍策略。相反地,有的种群会采取少量生产的方式来繁殖后代,这种种群中的个体,在每一次的繁殖中,均会做出最大能量和物质的投资,因此,其个别后代也就会有较佳的求生能力,在生物生态模型中,K代表负载量,所以也就称这种类型的生命繁衍策略为“K策略”。

1.3 合作共生策略

在生态观点下,个体的力量几乎是微不足道的,所以,组织个体在面对环境压力时,除了选择一种最有利于本身生命延续的生存利基与生命繁衍策略外,别无操控本身命运的能力,在生物界中,物种为了提高生存的几率,便出现许多集体行为的现象,这种联合相关个体,以群体力量来对抗环境的选择,也就是生态链的竞争共生原因,生态链的竞争共生原理表明:系统的资源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是恒定的即有限的,但其分布是不均匀的,差异导致竞争,竞争促进发展,相生相克作用和资源稀缺性导致的竞争,共同提高了生态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了系统自生活力、实现了系统的共生发展。

组织生态理论认为种群是指进行类似活动的一系列组织,它们在经营中利用资源的方式类似,其经营结果也类似,那些同处于一个种群中的组织对环境的依赖程度相同,同一种群内的组织为了类似的资源或相近的顾客展开竞争,由此影响着这些组织的活动方式及其结构。因此,本文将整个软件产业看作是一个种群,将软件企业看作是种群的一个个体,运用组织生态理论来分析中印两国软件产业的发展策略。

2 中国与印度软件产业发展策略的具体分析

近年来,印度软件及其相关服务出口年均增长率超过50%,成为世界第一大软件外包供应国:而中国2005年软件出口只有30亿美元,不及印度的1/5,造成两国软件出口出现落差的原因很多,其中两国软件产业发展策略的不同是主要影响因素。

2.1 印度软件产业发展策略分析

20世纪80年代中期,印度政府认识到发展计算机软件产业的重要性,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扶持软件产业发展,使其销售额和出口额逐年大幅度增长,在短短十几年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现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软件出口大国和软件人才输出大国。印度的软件产业的超速发展与其正确的发展策略有直接关系,20世纪90年代初,印度政府根据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潮流,制定了重点开发计算机软件的长远策略,并首先在班加罗尔建立了全国第一个计算机软件技术园区。如今,班加罗尔已成为印度软件之都,被誉为世界十大硅谷之一。

(1)在利基宽度方面,印度是专才策略。受印度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制约,印度的软件内需较小,难以支撑强大的软件产业。因此,印度根据国情特点,制定了以外包为切入点发展软件产业的策略,印度是全球最早开创软件离岸开发(Offshore)并最成功发展这一模式的国家,并且形成了类似台湾地区集成电路代工的软件产业模式。印度软件出口主要包括软件模块开发、编程、测试以及数据服务、培训、技术支持等相关服务。目前,印度软件公司海外收入中约70%来自北美地区,约20%来自欧洲,软件出口遍及全球133个国家,同时还为55个国家提供软件人员培训。但其国内软件市场较小,主要集中在金融和电信两大应用领域,此外也为政府等一些机构提供办公自动化系统集成,凭借已形成的良好外包品牌和综合成本优势,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软件出口第二大国。

(2)在生命繁衍方面,印度采取的是少而精的K策略。印度集中有限的资源在政策、财税、法律方面向大企业倾斜,鼓励他们参与国际竞争,在印度虽然只有大约1 000家软件企业,但以大公司居多,有一批超过1 000人以上的大型公司,年人均软件产值达1.6万美元。印度骨干龙头软件企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在2004年度销售收入中,TCS公司为15亿美元,Infosys公司为13亿美元,Satyam公司也有约8亿美元,这些公司已经成为微软、思科、朗讯、IBM、北电网络等跨国公司重要的软件和服务供应商,其业务也由初期的软件模块开发、编程、测试发展到完整的应用软件包开发,由单纯的软件开发外包发展到为客户提供端的解决方案,目前,这3家公司已在美国和印度国内上市,总市值超过270亿美元。印度软件公司规模普遍较大,一般在几百人以上,由于企业规模大、人员多,其软件制作是工厂式的运作,可以取得工期短、效率高、成本低的良好效果。在得到卡内基一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CMN/SE)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认可最高级别CMM5级的全球72家计算机软件公司中。有45家是印度公司;全球48家通过了CMM4级评估的企业,其中印度有9家。

(3)在合作共生方面,印度软件产业属于出口导向型产业,以定制软件开发和服务出口为主,在软

件模块设计开发方面有较强的优势,在国际上树立起了良好的软件外包品牌,培育出了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软件集团公司,形成了从设计、开发到服务、咨询、管理的软件产业链,目前正开始向提供全面软件服务的阶段发展。印度软件产业成功发展班加罗尔为中心的软件园区,TCS、Infosys、Wipro、Satyam、和Digital Equipment India公司印度软件出口前5名都集中在班加罗尔,也被称为“印度的硅谷”。聚集了900多家软件公司,周边有10所大学和70所技术学院,市内有印度最大的软件技术园,来自全世界知名企业纷纷在此落户,如:美国IBM、思科、微软等。另外在孟买、浦那等大城市都建有规模较大的软件园,西门子、NEC、爱立信等公司也在印度建立了研发机构或开展业务。除此之外,印度政府与外商及私营企业合作,共建立了17个软件技术园区。为100%出口型,园区内有卫星通讯网络和一流的管理设施,企业可以通过电脑直接与外国客户或母公司连接。印度软件企业非常重视软件产品开发过程的管理,严格遵循CMM所规定原则进行软件产品开发过程的管理,从而保证了软件产品的质量。因而获得了全世界软件客户的认可和信任,技术人员非常注重过程,严格按照规程办事,这一点对软件的开发和管理非常有利,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链。

2.2 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策略分析

我国软件产业与印度几乎同时起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在人才创新能力和产业规模方面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具备了进一步跨越式发展的条件。2004年我国软件和系统集成销售收入已达到2 200亿元,已经超过印度。但从产业结构上分析,除去系统集成和附加在硬件上的嵌入式软件,真正产品化的软件销售收入尚不足100亿美元,与印度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良性发展能力方面,差距更是明显。

(1)在利基宽度方面,我国软件企业习惯于在各个领域全面出击,从产品到外包统统都做,目标范围庞大,运用的是通才策略,没有将有限资源集中使用,也没有形成明确的分阶段发展目标和推进模式,更没有找到需要重点突破的关键领域、关键产品和市场区域。用服务来满足。由于IT技术变化和更新速度加快,应用软件业的产业结构越来越复杂,重复定位与交叉也越来越严重,导致企业应用软件产品与服务提供商的传统思维是力图全面扩展企业能力,全线开拓市场,抢夺市场份额。但应用软件产业的企业经营实践也表明其最终结果是:什么都想做,什么都做不好,孤军奋战的软件企业难以进入良性的经营循环,难以锻造自己的独特核心竞争能力,由于在某一环节上难以有效地满足需求或响应客户的需求变化,引起整个产业链的动荡或客户的观望和疑问,致使一定时期的市场规模缩小,极不利于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

(2)在生命繁衍方面,中国的软件企业遍地开花,以一种机会主义的方式,采取多产的R策略;2003年,我国软件企业认定达8 582个。从整体上来看,企业的规模较小,超过1 000人的只有25家,500~1000人的企业有45家,300~500人的有170家,26%的软件企业在50~300人之间,67%的软件企业员工少于50人。资料显示,2003年我国软件收入超过60亿元的企业仅有两家,超过30亿元的企业只有6家。从我国软件企业收入规模结构和人员规模结构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软件企业组织结构“小而散”的特点,由于软件企业规模小,只能实行“手工作坊式”的软件制作,难以承担大型的程序设计或软件开发项目,因而也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企业抗风险能力低,无力进行软件开发的技术创新,这一状况只能使中国软件业处于低层次的运作水平上。

(3)在合作共生方面,国内软件产业生态群落虽已见雏形,但整体水平尚低,没有形成一条合理的产业生态链,也就是在企业群落内没有形成一个合理的分工链条,或者有分工链条,但产业生态链残缺和断裂处不少。主要的表现在:一是大企业的凝聚力和带动力不足,以及对外发包的管理能力不足。二是中小企业的不专注,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尤其需要专注,正是它们的专注,才形成了产业链的基础环节。三是产业竞争的同质化,同质化正是产业生态的大敌,自然生态链的基础是物种的多样性,每一物种都有其不可替代性,产业生态链也是。四是缺少合作意识,也是造成中小企业脱链的一个因素,成功的产业聚集本身就应是优质的产业生态链,它对于中小企业的生存尤其重要。

3 对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8篇

关键词:达里诺尔湿地;尕海湿地;鹤类; 对比; 保护

1 引言

多年来,栖息地破坏、丧失和冬季缺少食物,使鹤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由于不同的鹤对生境的要求不尽相同,地域环境、资源、地理位置、生境等不同因素也导致了鹤类的不均等的分布。那么,存在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010年7月中旬,笔者参加了由兰州大学主办的国家理科基地生物学野外实习,调查了当地鹤类的分布现状,与内蒙古自治区达里诺尔湿地的鹤类进行对比,并对2地的鹤类进行比较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其分布差异及原因。

2 材料与方法

2.1 两湿地概况

(1)达里诺尔湿地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地处于内蒙古高原的东北部地区,海拔1 200m左右。属中温型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为1~2℃,年降水量为350~400mm,降水期多集中在夏季(6~8月),湿润度为0.30~0.50,无霜期为60~80d。该湿地是一个综合性自然保护区,这里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候鸟迁徙通道,也是东北亚最重要的候鸟集散地之一,以保护珍稀鸟类及其赖以生存的湖泊、湿地、沙地、草原及林地等多样的生态系统为主。

(2)尕海湿地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禄曲县,处于青藏高原的东缘,海拔2 600~5 000 m,属于青藏高原气候带高寒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2℃,降雨量为4391mm,无绝对的无霜期。是我国罕见的散森林和野生动物型、高原湿地、沼泽湿地、高原草甸和野生植物型三重功效为一体的自然保护区。

两区域湖泊情况见表1。

表1 两区域湖泊情况

面积/hm2深度/m容积/m3成因类型

达里诺尔湖238.07~81.6×1010堰塞湖

尕海湖21.701.55~6×109洼地泉水

2.2.1 鸟类数据收集

2.2 研究内容与方法

鸟类的观察、记录与照片的拍摄采用GPS定位仪进行海拔高度测定,利用10倍双筒和40倍单筒定焦望远镜观察鸟类生物学特性,同时用照相机拍照记录。

2.2.2 鸟类的观测与数据统计方法

采用样线统计的方法可以统计鸟类的多样性及其数量分布的情况,在这里由于鹤科鸟类的体形普遍偏大,活动性较其他鸟类小,采用目测法或是用望远镜观察。

3 结果与分析

两地的鹤类调查的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鹤类调查结果

种类达里诺ざ湿地尕海な地地理分布分布型国家野生动

物保护级别

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青藏区高地型Ⅰ

灰鹤Grus grus++蒙新区、青藏区古北型Ⅱ

白鹤Grus leucogeranus+-蒙新区古北型Ⅰ

蓑羽鹤Grus virgo+-蒙新区、东北区中亚型Ⅱ

白枕鹤Grus vipio+-蒙新区、东北区东北型Ⅱ

丹顶鹤Grus japonensis+-蒙新区、东北区东北型Ⅰ

注:符号“+”为有,“-”为无。

3.1 鸟类调查结果分析

鸟类分布与各种栖息条件如地貌、气候、植被、水文、土壤等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影响鹤科鸟类分布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寒冷、空气稀薄、冰雪、食物、覆盖层、高度等)、生物因素 (植物 、巢材等)、高度与纬度。

(1)黑颈鹤的繁殖生境在高原淡水湿地,主要栖息地在于高原沼泽、草甸、湖州沼泽地和河谷沼泽区,生长海拔在2 000~3 500m 。尕海湿地处于青藏高原的东缘,海拔2 600~5 000m,湿地生长的植物苔藓类(bryophyta)、蕨麻(Radix potentillae anserinae)等多种植物为黑颈鹤类提供了广阔的觅食点和栖息空间。

(2)灰鹤是广布种。主要栖息于沼泽草甸、河流、湖泊、水库或岸滩附近,实行同普通鹤类相同,因此它在这两地均有分布。

(3)白鹤是对栖息地要求最特化的鹤类,对潜水性的依赖性很强。不在近河口低地和河流泛滩或高地营巢,而喜欢低地苔原、大面积的淡水和开阔的视野。蓑雨鹤、白枕鹤和丹顶鹤均喜好在北方开阔的草原伴有淡水湖泊地区繁殖。主要有典型的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也有在芦苇沼泽、苇塘、湖泊、河流等湿地周围或农田的项链地带。这几种鹤是杂食性的,主要食物是植物的种子、根、茎、叶和鱼、蛙、小型昆虫等。夏季草类生长旺盛,多为蒿、薹草(Carex)、蒲公英(Taraxacumofficinale)、芦苇(Phragmites)等是鹤喜食的植物。因此,在达理诺尔湿地常见这几种鹤的繁殖。

3.2 导致鹤科鸟类减少的原因

3.2.1物种自身的原因

物种特化和遗传衰竭,往往是导致物种濒危甚至灭绝的内在原因。某些种类的鹤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适应了某种特定的栖息环境而产生了特别的习性(包括食性),使其难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或其他环境,最终被自然选择所淘汰。鹤类鸟产蛋率低,平均每只鹤产蛋2~3 枚。但其卵常被其它大型鸟类吃掉或者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导致其雏鸟的成活率极低。据统计,黑颈鹤雏鸟在3d内的成活率为60% 。

表9 黑颈鹤雏鸟在3d内的成活率统计

巢号卵数/个孵出数/只成活数/只成活率/%

122150

2222100

322150

4 22150

522150

3.2.2 栖息地的破坏与丧失

人为灾害造成植被严重退化,蒸发量大而造成的湖水含盐量缓慢升高,旅游开发对资源造成的破坏。森林的砍伐和紧随其后的开荒种地以及草原过度放牧,人口增加和经济迅速发展导致湿地和鱼、芦苇等生物资源的丧失与破坏,使它们的生存繁衍受到极大的影响。

3.2.3 乱捕滥猎

乱捕滥猎、毁巢取卵、收购贩运是造成许多物种濒危的直接原因。鹤科鸟类的稀缺使其受捕杀,致使野外资源量锐减,不少已处于濒危或极度濒危状态。

3.2.4 环境污染

农药、化肥、化石燃料的广泛使用,产生了大量工业有毒物质,严重污染了大气、土壤和水体,许多江河湖泊已不再适于鹤的生存繁衍。

4 结语

为了鹤类能够在其生长的土地上自由繁衍生息,因此应对湿地进行定期资源普查,摸清鹤科现存状况及其变动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地区性各级各保护名单,使其管理工作建立在比较科学的基础上。开展科学研究,找出濒危原因及影响其变动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挽救措施。建立保护区、禁猎区。人工饲养繁殖。订制法律保护,通过法律形式确定保护的各项规定,具有特别深远的意义。国际间合作。开展群众性的爱鸟护鸟教育,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的开展,使人们建立良好的保护意识。让我们和所有的鸟类和平相处,建立一个和谐的地球村。

本篇文章感谢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高级实验师――郭砺老师的更正。

参考文献:

高 玮.中国东北地区鸟类及其生态学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杨贵生,邢莲莲.内蒙古脊椎动物名录及分布.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8.

,马 鸣.中国动物志――鸟纲.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郑光美.鸟类学.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冯虎元,高 岚.生物学野外实习指导.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张荣祖.中国动物地理.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9.

刘志勇,陈 彬.白鹤越冬生活习性研究//林业部野生动物和森林植物保护司.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中国湿地保护研讨会文集.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风凌飞.内蒙古珍稀濒危动物图谱.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第9篇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野生动物的保护、驯养繁殖、开发利用活动,必须遵守本法。

本法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是指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本法各条款所提野生动物,均系指前款规定的受保护的野生动物。

珍贵、濒危的水生野生动物以外的其他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适用渔业法的规定。

第三条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国家保护依法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国家对野生动物实行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鼓励开展野生动物科学研究。

在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科学研究和驯养繁殖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政府给予奖励。

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义务,对侵占或者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

第六条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野生动物资源的管理,制定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规划和措施。

第七条国务院林业、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分别主管全国陆生、水生野生动物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陆生野生动物管理工作。自治州、县和市政府陆生野生动物管理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确定。

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水生野生动物管理工作。

第二章野生动物保护

第八条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猎捕或者破坏。

第九条国家对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实行重点保护。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为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和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名录及其调整,由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公布。

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指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外,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地方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名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制定并公布,报国务院备案。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及其调整,由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

第十条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应当在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主要生息繁衍的地区和水域,划定自然保护区,加强对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保护管理。

自然保护区的划定和管理,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一条各级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监视、监测环境对野生动物的影响。由于环境影响对野生动物造成危害时,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第十二条建设项目对国家或者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建设单位应当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保护部门在审批时,应当征求同级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三条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受到自然灾害威胁时,当地政府应当及时采取拯救措施。

第十四条因保护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造成农作物或者其他损失的,由当地政府给予补偿。补偿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制定。

第三章野生动物管理

第十五条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对野生动物资源的调查,建立野生动物资源档案。

第十六条禁止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捕捉、捕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向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猎捕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向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

第十七条国家鼓励驯养繁殖野生动物。

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应当持有许可证。许可证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八条猎捕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取得狩猎证,并且服从猎捕量限额管理。

持枪猎捕的,必须取得县、市公安机关核发的持枪证。

第十九条猎捕者应当按照特许猎捕证、狩猎证规定的种类、数量、地点和期限进行猎捕。

第二十条在自然保护区、禁猎区和禁猎期内,禁止猎捕和其他妨碍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活动。

禁猎区和禁猎期以及禁止使用的猎捕工具和方法,由县级以上政府或者其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第二十一条禁止使用军用武器、毒药、炸药进行猎捕。

猎枪及弹具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管理办法,由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公安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施行。

第二十二条禁止出售、收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等特殊情况,需要出售、收购、利用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必须经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批准;需要出售、收购、利用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批准。

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凭驯养繁殖许可证向政府指定的收购单位,按照规定出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进入市场的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应当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十三条运输、携带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出县境的,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批准。

第二十四条出口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进出口中国参加的国际公约所限制进出口的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必须经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批准,并取得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机构核发的允许进出口证明书。海关凭允许进出口证明书查验放行。

涉及科学技术保密的野生动物物种的出口,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五条禁止伪造、倒卖、转让特许猎捕证、狩猎证、驯养繁殖许可证和允许进出口证明书。

第二十六条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进行野外考察或者在野外拍摄电影、录像,必须经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批准。

建立对外国人开放的猎捕场所,应当报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七条经营利用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应当缴纳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收费标准和办法由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物价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施行。

第二十八条因猎捕野生动物造成农作物或者其他损失的,由猎捕者负责赔偿。

第二十九条有关地方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预防、控制野生动物所造成的危害,保障人畜安全和农业、林业生产。

第三十条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其他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依照关于惩治捕杀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犯罪的补充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法规定,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猎捕野生动物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没收猎获物、猎捕工具和违法所得,处以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法规定,未取得狩猎证或者未按狩猎证规定猎捕野生动物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没收猎获物和违法所得,处以罚款,并可以没收猎捕工具,吊销狩猎证。

违反本法规定,未取得持枪证持枪猎捕野生动物的,由公安机关比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

第三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在自然保护区、禁猎区破坏国家或者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主要生息繁衍场所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破坏行为,限期恢复原状,处以罚款。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法规定,出售、收购、运输、携带国家或者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实物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

违反本法规定,出售、收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情节严重、构成投机倒把罪、走私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没收的实物,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按照规定处理。

第三十六条非法进出口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由海关依照海关法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关于走私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伪造、倒卖、转让特许猎捕证、狩猎证、驯养繁殖许可证或者允许进出口证明书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证件,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

伪造、倒卖特许猎捕证或者允许进出口证明书,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比照刑法第一百六十七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上一级机关的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法院。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法院。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或者不向法院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对海关处罚或者治安管理处罚不服的,依照海关法或者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办理。

第五章附则

第四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与保护野生动物有关的国际条约与本法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第10篇

【关键词】 民间美术;形象符号;内涵传承

作为原始艺术直系发展而来的民间美术,自然承袭和保持了人类早期原始的思维观念与特征。当早期的人类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还不足以抵御外界自然力的侵袭时,必然希望有一种超自然力量的庇佑,民间美术中所表现的各类神灵,正是中国崇拜自然万物的遗存。图腾崇拜、生命生殖崇拜等原始宗教观念,以及各种神话传说、阴阳五行哲学思想成为民间美术具体而直接的文化根源,暗含在民间美术各种形象中的文化内涵是对传统文化精神的直承。下文就民间美术中形象符号的内涵传承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

一、原始宗教观的传承

原始宗教也称为自然宗教,它是人类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于神灵的种种信仰。它对于各民族的文化传统、艺术特色的形成和发展,都有着决定性影响。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精神性的东西在民俗文化中依然世代相传,民间美术形象符号中对原始宗教观有着最为直接的传承。

1、生殖崇拜观念的继承

民间美术中体现生殖崇拜观念的重要形式之一就是刻画男性或女性的生殖器官。最常见的鱼儿和莲花的各种组合形象,即是这一形式的象征。鱼,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活跃因子,很早以前就已经被认为是代表生殖,指代男性的功能。而莲花在民间受佛教文化的影响,由其特殊的化育能力和神话般的化育效果被引申为女阴的象征来崇拜,以求自身生殖繁盛。由此在民间美术中大量的鱼、莲组合形象被广泛运用,常见的形象有“鱼儿戏莲”、“鱼儿穿莲”、“群鱼戏莲”等形式。

考古学的发现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的陶纹上,鸟的造型就独立地发展起来了。视鸟在生殖崇拜上作为男性生殖器的象征,在民间已得到承认。许多地方将小孩的生殖器叫作“”、“雀雀”,即为以鸟象征男根。从新石器时代的鸟纹到秦汉瓦当上的鸟衔鱼纹,到明代砖刻上的鸟衔鱼纹,直至当代民间美术依然出现的“喜鹊闹莲”、“雁戏莲”、“鹭鸶卧莲”等形象符号,不管是“鸟”、“喜鹊”、“雁”还是“鹭鸶”等形象其暗含的观念其实都是男性生殖器崇拜的依存。正是这一古老的生殖崇拜观念,赋予了鸟形象符号在民间美术中永存的资格,成为民俗美术的基本形象之一。

此外在民间美术中,葫芦、蛇、蛙也是生殖崇拜的象征。在民间,这些形象继续以生命之神、繁衍之神的超自然象征,依然活在民众的社会生活之中,继续影响着广大民众。

2、图腾崇拜观的遗存

各种被先人作为神灵来崇拜的图腾物,首先是一种自然物,但当把绘制成图像时,就或多或少增添了一些神圣、神秘的变化,图像已不在是自然物的单纯再现。在民间美术中虎、鱼、蛙等形象,都具有图腾或图腾演化的性质。

虎形象,据说源于以狩猎为主的古羌戎族的图腾。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化发展,崇拜虎的文化意识,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观念。在民间,虎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保护神。以泥塑、布制等各种形态护卫着普通民众的生命。

蛙是属于女娲部族的某个氏族的图腾。经过发展演化产生了 “女娲造人”的神话传说,它体现了母系氏族社会的观念。在民间,把图腾动物蛙拟人化为人类始祖――女娲,它成了女娲的替身,于是,蛙便有了生殖、繁衍的内涵。蟾蛙形象,在民间美术中很常见,在有些地区,民间至今盛行给小孩子做蛙形耳枕、蛙纹围涎、兜肚。在民间所谓五毒图案中,总是以蛙为中心,其造型特大、特精,而其他毒虫皆以小形体围绕它四周。它有着威力和神性,是人类,特别是儿童的守护神。蛙形象的产生根源于原始神话、图腾观念,今天我们在民间美术中所看到的各种蛙形象其内涵仍然保持着与图腾观念信仰的连续性特征。而其形象虽然不断演化但其本质内涵从未发生根本性改变。

二、神话传说的传承

原始社会产生的各种奇妙的神话传说,是民间美术另一个重要的表现题材。神话传说是原始人类在万物有灵观念和浑沌思维方式支配下对于宇宙、世界、自然的浪漫而瑰丽的形象解释,它记载了人类早期创造世界的活动。神话传说是民间美术创造取之不尽的一个宝库,民间美术中的相当一部分形象符号是对各种远古神话传说的直接形象表现。

民间美术中有关神话传说的形象符号大都来源于这么几种类型,天地开辟神话、人类起源神话、图腾神话和英雄神话等。

三、本原哲学思想的直承

在民间美术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极其丰富完整的原生态的中国本原文化与本原哲学的各种表现形式,作为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哲学之源的中国本原哲学体系,仍然作为民间文化的哲学基础和主体内涵,完整地积淀在民众生活之中,积淀在各类民间美术作品中。从民间美术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形象符号对这种本原哲学思想的继承。

其实,民间美术所有有关生殖、繁衍和联姻的意象或意象组合,如凤戏牡丹、喜鹊登梅、鲤鱼闹莲、抓鸡娃娃、瓜子娃娃、莲生贵子等,都是这个阴阳哲学观念的象征形象。研究发现,现代民间刺绣中的双鱼莲生贵子图与彩陶双鱼人面纹是极其相似的,它们都具有太极图的原初形象的寓意。在民间美术造型中频繁出现的蛙、鱼、鼠、葫芦以及蛇盘兔、鸟啄莲、抓鸡(髻)娃娃、莲花童子、榴开百子、老鼠拉葡萄等形象,在体现出强烈巫术观念的同时,也成为阴阳交合、生殖强盛的象征。

阴阳五行哲学观念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哲学观念之一,它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地演进、变化,同时又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和顽强的生命力。民间喜爱将五毒图案放在一起,裁制成小儿专用的五毒八卦马甲、五毒帽、五毒口水兜等,可以起到以毒攻毒的作用,确保孩童的平安。这种五毒八卦马甲就是五行布局的典范,可以看出也是受五行哲学思想的影响。

很多的研究者提出了中国以阴阳五行为核心的古典哲学思想对民间美术色彩思维方式的巨大影响。的确,中国民间美术色彩至今仍恪守着传统朴素的阴阳辨证观的基本意念。在民间色彩观念上,它也属于带有根本性质和普遍意义的思维特征,以己喻物,以物喻己,物我同在,借物抒情,以美造型,意会用色等一系列表现,莫不源于这种原始的哲学观念和审美判断。五行成为民间美术用色的基本规则。在民间美术的年画、社火脸谱、剪纸用色等,我们都能从中发现五色的对比运用。

四、结语

民间美术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世代相传的艺术门类,尽管民间美术种类繁多、色彩斑斓、造型千变万化、风格纷呈,但究其形象符号的内涵无外乎是对图腾、生命生殖崇拜等原始宗教观念,各种神话传说、阴阳五行哲学思想的传承与体现,而这些内涵是民间美术创作具体而直接的文化根源,使得民间美术伴随着民俗文化的发展历程,映射出中国传统文化演变和传承的印迹。

参考文献

[1]《云南纸马》 高金龙编著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2年

[2]《民间美术概论》 杨学芹 、安琪著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0年版

[3]《情感与形式》 苏珊・朗格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第11篇

会。蟑螂不仅善于爬行,还会游泳,危机时也可飞行。蟑螂的扁平身体使其善于在细小的缝隙中生活,几乎有水和食物的地方都可生存。如果条件不好,较长时间内不吃不喝也不会死亡。蟑螂喜暗怕光,喜欢昼伏夜出,白天偶尔可见。一般在黄昏后开始爬出活动、觅食,清晨回窝。温度在24-32℃最为活跃,4℃时完全不能活动。在热带地区,蟑螂可四季繁殖、活动。北方地区,冬季有取暖设备的室内,温度适宜,蟑螂可照常活动、繁殖。多数蟑螂为卵生,其卵有序排列在卵鞘内,可以抵抗不量环境的影响,也不易被药剂杀死,条件适宜时即可孵化出幼虫。

物种起源:蟑螂与其他昆虫的祖先最早是海底的海蝎、螃蟹等节肢动物进化而来,为腐食动物喜昼伏夜出,居住在洞穴内。经得起酷热及严寒的考验,至今分布仍相当广泛。蟑螂是这个星球上最古老的昆虫之一,曾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根据化石证据显示,原始蟑螂约在4亿年前的志留纪出现于地球上。我们发现的蟑螂的化石或者是从煤炭和琥珀中发现的蟑螂,与各家橱柜中的并没有多大的差别。亿万年来它的外貌并没什么大的变化,但生命力和适应力却越来越顽强,一直繁衍到今天,广泛分布在世界各个角落。值得一提的是,一只被摘头的蟑螂可以存活9天,9天后死亡的原因则是过度饥饿。

(来源:文章屋网 )

第12篇

关键词:生态用水 生态需水

研究河流或流域的生态需(用)水是当前水利科研的热点,“人类用水应当考虑其它生物的用水需求”的理念已经被河流管理者广泛接受并逐渐应用于实践。但目前的研究基本概念较为混乱,研究成果难免会引起误导。

1、生物群是生态需(用)水的主体

生态学最早起源于生物学,主要研究 “生物及其环境的相互关系”,即它是一门研究生物的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生态学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生态系统”概念,它的涵义是“由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彼此间不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这样共同形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4大组分: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包括食草动物、食肉动物、杂食动物、寄生动物、腐食动物等)、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非生物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及活动的场所,即生物的栖息地、繁殖地和迁徙地)。生态系统的核心组分是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在内的生物群落。

从上述的基本概念看出,“生态系统”至少反映两层涵义:(1)特别强调生物是系统的主体,而研究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希望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之食物链能够正常运行、生物群落能够正常演替。(2)人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一员。因此,所谓生态需(用)水,用户主体是包括人在内的生物。

这样看来,目前在进行流域生态需(用)水研究时,把人类需(用)水排除在外显然存在一定问题。所谓流域生态用水,应该指全流域范围内所有生物(包括人类、植物和其它动物)繁衍生息所使用的水,其中,人类用水占相当大部分。按此推论,显然违背了人们提出生态需(用)水概念的初衷。所谓流域生态需水,是指整个流域生态系统正常运行所需要的水。它同样包括人类生产生活需水和其它生物需水两部分。但研究后者显然没有实际意义,因为在流域那么大的区域,人们不会为了实现生态价值而经常到山上或荒野去浇灌林草。无论是林草用水,还是林草需水,都只是个被动接受问题。因此,在流域层面如何研究生态需(用)水值得进一步思考。不过,如果能分别把流域生态系统中农地、草地和林地的实际耗水量及其对河川径流的影响研究清楚,显然对流域水资源评价和分配具有重要的意义。

仅研究河流生态系统的需水则可以避免以上困难。因为,河流生态系统是指河道的水流区域和与此水域有直接水体交换的生态单元(如湿地生态系统和河岸生态系统)。对于绝大部分河流而言,河流生态系统中不会包括人类。由于人类从河川大规模引水,使得河流生态系统中生物群的繁殖地、栖息地和迁徙地受到很大影响,进而影响生物群的繁衍生息,这样的情况在世界各国的很多河流都不同程度在存在,因此,人们提出了河流生态需水概念,目的是想通过约束人类对河川径流的索取量,使河流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能正常繁衍生息。

总之,利用生态学的基本理论解决水问题,要考虑其适用范围,否则容易让人误解。

2、明确生态恢复目标是确定生态需水的前提

漫谈生态需水是没有意义的。谈生态需水必须要明确生态恢复的目标,即生态健康的指标。

这些年,国内外有不少人作这样的研究,最广泛接受的观点为:所谓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指标包括活力、弹性力和组织等三方面,其中活力指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交换量,弹性力指系统抵御压力和在压力减小时从干扰中恢复的能力,组织指系统的复杂性,一般认为系统越复杂越健康(但未看到资料说明,为什么系统越复杂越健康)。定性的概念好像很科学,但关键是量化的、具体的指标是多少?

由于研究生态健康指标的复杂性,人们更希望用一些指示性物种来代表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即生态系统保护,应该是保护系统中关键种群的繁殖地、栖息地和迁徙地。所谓“关键种”,是指生态系统或生物群落中那些相对其多度而言对其它物种具有非常不成比例影响,并在维护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及其结构、功能及稳定性方面起关键性作用,一旦消失或削弱,整个生态系统或生物群落就可能发生根本性变化的物种。

为恢复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人们需要深入调研河流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组成,从生物多样性和社会角度,提出最需要保护的关键生物种群和对生物繁衍生息至关重要的湿地或湖泊规模。需要指出的是,确定河流生态系统保护的目标不仅仅是一个科学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人们的价值取向。

3、生物繁衍生息与水流条件的响应关系是计算河流生态需水的基础

必须明确,水流条件不是决定生态系统健康的唯一因素。根据生态学研究成果,影响生态系统健康的因素包括:

(1)水流条件,包括河流的水循环状态或降水、流速和流态、水体质量等,它是生态系统中生命的基础元素。那么,为了某生态系统在某水平下运行所需要的水就叫做生态需水;该生态系统实际运行用掉的水叫做生态用水。生态系统运行所需要的水来自降水、河川径流、土壤水和地下水等水源。

(2)碳、氮、磷等重要营养物质条件,它们分别是生态系统的骨架元素、代谢元素和信息元素;

(3)土地利用方式。特别是湿地附近的土地利用方式直接影响湿地的规模和结构;

(4)空气质量,它对生物的生存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5)气候变化;

(6)外来生物物种入侵等。

由此可见,没有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没法生存和演替;但仅仅有水,远远还不能满足生态系统健康的要求。

要计算河流的生态需水,需利用多年河川径流变化资料和同期保护物种或保护物种的栖息地等变化资料,建立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那么,在已知的河流生态系统保护目标基础上,就可以计算出河流生态需水量。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们并没有有意识地对以上数据进行系统观测,因此,要建立该响应关系可能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工作。

正是由于这么多的困难,近20多年来,国际上发展了数十种河流生态需水计算方法,包括标准流量法(如7Q10,Tennant和 Q95等)、水力学法(如R@CROSS, 湿周法和Richter法等),并因计算简单而被广泛采纳,计算结果大多在河川天然流量的60~80%之间。但问题是:(1)天然径流系列的选择缺乏科学论证;(2)由于方法本身缺乏物理意义,因此缺乏科学数据来证明,如果满足这样的径流条件,河流生态系统处于什么样的健康水平。

4、黄河生态需水范畴刍议

黄河的情况与其它江河不同,其下游滩区居住着181万人,他们理所当然的成为河流生态系统生物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生活需水也应是河流生态系统需水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目前全流域缺水的特殊背景下,考虑到目前河流生态保护的重点和热点,可以在有说明的前提下,按照目前流行的河流生态需水概念,下游滩区生产、生活需水暂不纳入黄河生态需水范畴。这样,黄河的河流生态系统需水应包括:(1)维持河流水体一定规模生物群的繁衍生息所需要的河川径流条件,包括流量、流速、水深等。(2)维持一定规模淡水湿地所需要的水量。(3)维持河岸生态单元良性运行所需要的水流条件,不过该问题的难度在于难分清多少来自降水,多少应该依赖河川和地下水。

由于黄河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河道输沙需水以及自净需水等是否纳入黄河生态需水还有待进一步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