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9 14:39: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产品设计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层次”主要指事物及组成部分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间隔及等级系列关系。关于“层次性”的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在此基础上,学者对其进行扩展延伸,提出“企业管理层次论”、“审美层次论”、“城市规划控制层次论”、“可持续发展层次论”等多种理论,极大地丰富了“层次性”研究。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学者们对旅游体验的研究逐步展开。克里斯•瑞安等在1997年出版《旅游体验》一书,这是最早从旅游角度对“体验”进行研究的著作,之后国内外学者从旅游体验的概念与特点、基于体验视角的景区旅游产品设计和区域旅游产品设计等角度进行了研究,从理论到实践逐层深入。旅游产品设计多围绕旅游者需求展开,不同体验主体需求层次不同,旅游需求和产品供给之间的不对称,直接导致旅游体验层次的产生。而目前学者对旅游体验层次性的研究仅限于“旅游体验层次性及影响因素”、“基于体验层次的温泉度假地设计”等少数文献,理论研究较少,深度亦有待加强。本文以“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审美层次论”、“和谐层次论”等理论为基础,将层次论研究与旅游体验研究相结合,提出“以满足旅游者需求为核心”的旅游体验层次性模型,并以沙漠旅游为例,进行沙漠体验旅游产品设计,使理论服务于实践,并指导实践。
2理论基础
2.1马斯洛需求层次论
1943年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论文《人类激励理论》中首次提出人的需求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的需求主要有五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五种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马斯洛在晚年又修订和补充了他的需求层次论,增加审美需求和超越需求两个层次,形成需求七层次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是逐级进行满足的,只有低层次需求满足后,高层次的需求才会变得迫切起来,需求层次的满足既要考虑单一层级,又要考虑整体层级的系统性。
2.2审美体验的层次性
现代学者对审美体验的研究大致分为三个层次。宗白华把审美体验分为直观感像层、活跃生命层、最高灵境层三个层次。李泽厚提出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的审美体验三境界说。叶嘉莹提出“兴发感动”的三层次论,第一层次是“美感感知”,即对所叙景物情事的“客观描摹”,属于“官能的触引”;第二层次是“情意之感动”,“盖多属于主观之感情”,即所谓“情感的触动”;第三层次是“感发之意趣”,即“在官能的感知及情意的感动之外,更别具一种属于心灵上的触引感发的力量”。第三层次乃“终极层次”,它是人类审美体验中所能达到的一种与生命、历史和宇宙相关的最高感悟,可以称其为高峰体验。
2.3和谐层次论
当今世界,和谐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谐是指各要素内、各要素间、各部分间、各层次间、各系统间的组成符合比例、对称、节奏、均衡等原则,和谐社会的构建就是要以社会各要素、各系统间的和谐统一为核心。和谐的表现具有层次性。包括单因素的和谐、诸要素间的和谐、整体的和谐和巨大系统的和谐。和谐层次论是层次性与系统性的统一,旅游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亦遵循和谐统一的观点。基于以上研究,旅游体验具有需求层次论、审美层次论、和谐层次论的共同特点。首先人的需求具有层次性,旅游体验作为一种旅游需求,是人的高层次需求,亦具有层次性特点;其次旅游体验是一种审美体验,由于体验主体自身背景和外在因素影响,获得的体验结果不尽相同,具有审美体验层次性分布特点;第三,旅游体验是针对不同要素、不同客体的体验,体验要素内部、要素之间具有和谐性、统一性特点。
3旅游体验的层次性模型
该模型首先遵循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具有从低级到高级逐层递升的特点,初级体验是基础层,越往高级,体验的难度越大,对主、客体要求越高,体验者人数越少。其次,旅游体验一种审美体验活动,受旅游者主体因素影响较大,因此模型的构建从旅游者感官、情感、内心三方面综合考虑,以“旅游者感受”为主线。第三,旅游体验的三方面包括不同要素,且要素间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构建完整的旅游体验层次模型。
3.1感官体验
感官体验处于体验层次的最低层,指仅通过感官获得旅游体验,这是旅游体验的主要的形式。感官体验包括视觉、听觉、触觉、活动参与等身体体验性活动。感官体验的特点是:客观性程度较高,体验主体注意力主要集中于体验客体本身,享受客体带来的外在感受。某种程度上说,该层次旅游体验质量的好坏直接取决于旅游资源质量的高低。
3.2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处于中间层,加入了文化及情感因素,是在感官体验基础上获得的精神体验。主要包括传统民俗体验、现代人文景观体验、环保教育体验等触动旅游者情感的活动。情感体验层次的特点是:主观性程度提升,体验主体更关注客体的引申意义,文化意义,带给主体更多精神享受。该层次体验既与旅游资源质量有关,又与旅游者本身知识背景、文化背景有密切关系。
3.3心灵体验
心灵体验是体验的最高层次,是旅游者在感官体验、情感体验基础上,结合内心感受而升华的体验。主要包括文化艺术、极限挑战等升华心灵的活动。心灵体验的特点是:主观性程度较高,体验主体更关注客体带来的内心感受。该层体验更多来自旅游者内心,只有平静的心情才能将以往的情感加以再度体验,因此对景观的原生性、纯粹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该体验层次模型中,感官体验、情感体验、心灵体验是由低级到高级的体验过程,体验的层次越高,来自主体的内在感受越强,体验的持续时间越长。但是受知识背景、收入水平、体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达到高层体验的难度很大。多数旅游者的体验集中于初级和中级阶段,因此,相应旅游产品的设计应以感官体验类、情感体验类为主,心灵体验类为辅。
4 沙漠旅游产品设计
4.1沙漠旅游
关于沙漠旅游,国外较一致的观点是“沙漠旅游”是指产品、体验和环境的多样化。概念较为概括、抽象。国内较为一致的观点是以沙漠地域和以沙漠为载体的事物、活动等为吸引物,以猎奇、探险、环保、科考、求知等方面的需求为目的而进行的一种富有很高情趣和刺激性的旅游活动。沙漠旅游不是单一的休闲观光旅游,而是包括沙漠观光旅游、沙漠探险旅游、沙漠体育旅游、沙漠生态旅游在内的综合性新型旅游产品。相比国外的观点而言,国内的观点更加详细、具体。
4.2产品设计
4.2.1总体思路
沙漠体验旅游产品设计是一项涉及面广、专业性要求较高的工作。产品设计应在对旅游市场、旅游资源全面调研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并应注意产品设计要符合旅游者日益个性化的要求,满足旅游者的多层次需求。沙漠体验旅游产品设计应根据旅游地资源优势、旅游市场特点,在满足旅游者感官体验的基础上,逐步向情感体验类旅游产品转换,有条件的地方,可有针对性地开发心灵类深层体验旅游产品,以满足不同层次旅游者的体验需求。
4.2.2内容框架
旅游体验的层次性分析是产品设计的基础。根据不同体验层次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体验环节和体验项目,将对沙漠旅游景区科学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4.2.3市场需求
(1)感官体验层次旅游产品设计注重满足需求。该层次旅游产品主要针对大众旅游者,对旅游者文化层次和收入水平要求不高,适合进行短期旅游,以传统的观光旅游、初级体验游为主。由于沙漠旅游发展时间较短,此层次的旅游者数量一直不断增长,主要以全国各地区大众旅游者为主。产品设计中应加强对原生态景观的保护,注重产品的审美性;对于参与性的活动,应突出沙漠地区特色,注意产品的安全性及与自然景观的融合。(2)情感体验层次旅游产品设计强调引导需求。该层次旅游产品主要针对大众旅游者和专业旅游者,旅游者收入水平和文化层次都有一定提升,对旅游产品质量要求较高。处于此阶段旅游者数量虽然不多,但是却是上升数量最快的,主要以中、东部地区大众和专业旅游者为主。旅游产品设计应注重产品的知识性、参与性,尤其是环境教育的日益普及,使生态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因此沙漠地区防沙治沙工程及沙漠植树等项目将更吸引旅游者。(3)心灵体验层次旅游产品设计突出创造需求。该层次旅游产品主要针对专业旅游者,旅游者收入水平和文化层次较高,对旅游产品原生性要求较高。处于此阶段旅游者数量较少,但专业性强,时间充裕,旅游深度大,以国内外专业旅游者为主。旅游产品设计要注重特定氛围的营造,如文化氛围、艺术氛围等,将大尺度环境景观融入其中。对于沙漠极限运动,应注意产品的安全性、景观的原生性和全方位营救系统设计。
5结语
一、“义乌式”——我国博物馆文化产品设计的不良现状
我国博物馆事业的迅速发展、免费开放的实现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博物馆参观人数大大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博物馆文化产品的销售就成了博物馆的一大收益来源,加之本身文化传承的必要性,博物馆更加需要良好的文化产品来满足需求。但是,我国的大部分博物馆文化产品缺乏设计,纪念品摊位常出现随处可见的小商品,因此常有人调侃:“都是‘义乌’出品,哪里都有,不用买。”部分博物馆的独立文化产品仅仅是对某种文化元素的牵强附会,缺乏认真的设计思考,这种“偷懒”使得产品变得粗糙,缺乏收藏意义。
二、乌兰察布与博物馆——课题的产生
笔者参加了乌兰察布博物馆的驻场设计工作,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乌兰察布博物馆终于开馆。笔者对该地文化产生巨大兴趣,并且希望设计出精致的文化产品来体现自己对我国博物馆文化产品设计的观点。作为少数民族地区,乌兰察布自战国至汉末都是匈奴的领地;北魏前夕,鲜卑设立北都;隋唐时,突厥又建大利城进行管辖;以后的宋元明清,这里都是北方少数民族相继生息之地。乌兰察布博物馆以历史为线索,展厅以“走上乌兰察布”为主题,创造出萧索神秘悠远的游牧风情。博物馆文化产品的设计使笔者在视觉传达和博物馆展陈设计这两个专业中找到了交汇点。乌兰察布博物也使笔者的很多设计想法有了实际意义。明信片便于承载文化,成本偏低,成为笔者设计的选择。
三、设计特殊性——民族融合的大背景
乌兰察布对民族问题尤为重视,街上的店铺无一不要求汉蒙双语,足见国家对于民族平等的重视。民族的共存、融合、发展,是乌兰察布的一大主题。同时,乌兰察布博物馆也体现出了一点,即这不仅仅是汉民族的博物馆,或仅仅是少数民族的博物馆,而是讲述少数民族与汉民族从古至今交流弥合,最终融为一体、共同促进发展的博物馆。在这个前提下,明信片在人物选择上就有了依据:契丹神秘悠远,拓跋珪与檀石槐恢宏壮阔,这都是乌兰察布历史上少数民族游牧风情的特征体现;冯太后和拓跋宏推行“孝文改革”,在北魏中后期全面推进汉化,体现出我国的民族融合。
四、设计目标——现代的通史类博物馆文化产品设计
乌兰察布博物馆是当地历史的承载,对当地的历史传承影响巨大。对于参与历史类博物馆设计的人员来说,讲述并传承历史是一种责任。乌兰察布的历史厚重深沉。相对于秦皇汉武,檀石槐、拓跋珪显得并不那么如雷贯耳;相对于唐宋元明,鲜卑、北魏在大家心中只是个很模糊的概念。但听到这些名词,我们可能联想到北地的朔风劲草、古老的战马嘶鸣、草原游牧民族特有的豪放、神秘而宏阔,使得这个博物馆有着独特的魅力。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用视觉语言把这些魅力讲述出来,但这种讲述不是枯燥的背书,我们要让观者易于接受这些知识,这就需要用现代的视觉语言来表述这些知识。比如,真正阅读过《三国志》的人并不多,然而明代有《三国演义》,使这段历史家喻户晓;《百家讲坛》里品三国的出现掀起了风潮,即使不同时代、不同语言,却同样引人入胜、同样成功地推广文化。这也是我们在为博物馆设计相关礼品时应注意的。历史是有趣的,但不是所有人都会迅速产生兴趣,陌生也会产生抵触,历史类博物馆礼品设计应该努力把这种历史的趣味性外化,与观者产生共鸣,从而达到传播文化的目的。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设计形式可以轻松现代,但内容必须严谨。许多文化产品在历史内容上错误百出,而博物馆是以文化传播为目的的,正确性是第一位的。在乌兰察布博物馆明信片设计中,笔者参考了《二十四史》的相关段落,在人物绘制中对服饰等元素进行了考据,避免纰漏。
五、结语
博物馆文化产品需要“自身的设计力量”,以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并被参观者接受甚至购买。那么,在设计形式上必须紧跟时代,以现代而轻松的手法正确地体现厚重甚至枯燥的内容,注重视觉语言与观者的共鸣和沟通,从而达到良好的传达效果,实现博物馆文化产品的价值和意义。
作者:潘妍单位:北京工业大学博物馆
一、接受空间
我们面对什么样的人,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事?关于这样的思考还有所欠缺。因此,新闻产品设计重提用户思维是有必要的。我们处于这样一个时期: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爬升时段对应的主要人群,时间网格化,地点网格化,行为网格化。他们必须在特定的时间完成特定的工作,甚至在进行多任务处理。时间的稀缺和地点的稀缺导致阅读越来越奢侈,越来越功利。你的所有供给都可能面临这样的反问:关我什么事?这无可厚非,人是“注意力经济的动物”。所谓聪明就其原本的意义来说就是耳聪目明,能够感知常人所无法或没有注意到的事物。在聪明之上是智慧,人类最高的智慧是控制注意力,包括对自身注意力的控制和对他人注意力的控制。从某种意义上说,动物世界的竞争乃至人类当代社会的竞争都是注意力的竞争。人类生命的本质和意义在于任何一个个体既能够付出自己的注意力获得一段体验,又能够获取他人的注意力寻找人生的社会价值。研究证实,成人高度集中注意力完成一件简单枯燥的任务只能维持20分钟不出错。但是需要说明的是,留给新闻产品的时间并不是20分钟。研究人员还发现,人们的注意力在27.5分钟内切换了120次,平均每分钟多于4次,每换一次挡都意味着要重新去熟悉并理解一套新的视听觉刺激。当15秒次成为底线的时候,浅阅读、轻阅读就会成为受众的心理选择。140字的微博,睡前小故事,数十字心灵鸡汤,形态的优势在传播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信息的有效送达,始终是新闻产品设计者第一步要考虑的。
二、思维空间
留白是传统中国写意画的特点之一,它源于老庄的虚无观“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之为以有利,无之以为用”,实质上是扩大时空的观念。传统的传播观点认为,让受众关注的有三个身份:他是理想中的我;他是现实中的我;幸好不是我。但留白就是为受众留下参与的空间——我就是万人瞩目的我。受互联网洗礼的新受众,已经深谙主动,即自由的原则,参与感不完全是被动。他们在工作中可能是很不起眼的,甚至表现得很呆板,但这无损他们身上蕴含的创造力和创作欲望。他们只是缺少一个合适的机会去展现。我们稍微回忆一下以前所有的流行语:xxx你妈喊你回家吃饭。xxx感觉自己萌萌哒。能流行的并非句子,而是句式;能流行的并非用处,而是用法。新闻设计的操作策略可以作同样的参照,用时下流行的互联网思维就是宣传触点——致力于二次传播。二次传播在操作中需要严肃思考的不是如何让受众打一个热线电话,基于对说教的反感阻碍了受众对新闻产品的亲近感。我们或许可以变换一下思路:与其提供给读者恍然大悟的感叹,不如提供给读者思维游戏通关的成就感。能否完成一次智力吸力和思维的按摩,感觉畅快淋漓?我们能否基于对人性的深刻洞见,满足他们的贪嗔痴?新闻产品可以好看,新闻产品可以好懂,新闻产品可不可以好玩?之前的新闻产品很大程度着力点放在了好看、好懂上面。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拼杀,我们谈鲜度,谈角度,对新闻产品进行高密度、高频度的操作和包装。我们可不可以尝试一下,只有留白,才有玩的空间。
三、传播空间
有人这样定义传播:个体使用象征符号,确定和解释环境意义的社会过程。它涉及复数的人以不同的目的、动机和能力进行交流。就我们社会形态的主要人群,常态下主要涉及两种方式:人际传播和小群体传播。在现实中表现为寒暄和讨论,它们和所有传播方式一样,是一种交流,也是一种合作,在互动模式下,人们建立了共享的意义。寒暄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交谈,它的构成形式是一些无意义的表达,如“吃饭了吗”,甚至是“一个月能赚多少”、“结婚了吗”等隐私问题。在传统的乡土社会,人们的精神生活贫乏,多通过讨论“张家长,李家短”来交流。尽管中国以由宗亲纽带的“熟人社会”转型为“陌生人社会”,但熟人经济的惯性和社交的需求让寒暄这一方式称为人和人之间连接的常见纽带。对于新闻产品设计者来说,寒暄的主体不是人,而是话题。一个合适的话题,两分钟的内容。作为产品经理,你是否能提供“话题解决方案”。讨论是指许多与会人员围绕某个话题发表自己意见以及彼此间互动沟通、交流的活动。人都是群居动物,都有其社会属性,有相对固定的社交范围。在西方有人叫“沙龙”,很多东方人称为“圈子”。圈子的最基本特征是封闭性,产生的经济基础是自然经济,圈子的内部结构是一种差序格局,实质是利益关系网和知识结构网的交织。这样的网状结构中,交流和传播是网状的。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好的讨论不但是归属感的需要,也是自我实现的需求。不仅仅是抱团取暖,而是脱颖而出。一次讨论,要求其参与方都有起码的知识背景或相同的知识范式,还要有接收不同观点的能力和意愿,平等无歧视,论据充分,逻辑通顺。作为新闻产品的设计者,你是否能为它提供思路和观点的拓展空间。
四、总结
即使传播信息的技术变化了,我们消费的讯息内容以及我们周围的象征性符号环境的特征依然具有一贯性,传统的使用和满足理论依然在发挥作用。新闻设计需要努力将用处延伸构想其用法,努力思考自己的产品中是否包含参与的空间和创造性的元素,应该贯穿信息的供给——加成——输出等传播环节,更应该贯穿产品——宣传——渠道的生产原则。让传播途径由链式结构变成环式结构的同时,也完成新闻产品的价值闭环。这也不失为新闻产品设计的一种方式,也是探索信息价值拼图的一种方法。
作者:江前兵 单位:重庆大学新闻学院
设计过程具体包括:设计环境调查、交互内容构建、设计概念图化、设计产品实施。1)设计环境调查。通过对设计环境的调查与研究,建立起相关联的场景,在设定的原生文化对象中找到关键的文化因素,并且设置满足不同行为或心理层次的场景。基于原生文化因素,设计环境应当考虑到对象被使用的整体环境,包括社会文化、经济影响、科技实施等。在这一环节中,设计师需要筛选符合使用对象的文化因素,并据此决定产品可代表的关键文化因素。2)交互内容构建。这里需要描述的是“可能的用户行为”,同时定义“系统如何配合与响应”这些用户行为[5]。讲述文化产品设计所依赖的用户群体故事时,通过用户自身可能性的观察来探索社会和文化环境,以定义具有文化意义和从原生文化对象中提取出的产品风格。因而,这一环节需构建出文化与技术之间的交互,设计师与用户之间的交互,用户需求与文化环境的交互等,并通过以用户为中心的故事性描述,来阐释用户的需求以及产品应当具有的功能,展示、引申出原生文化的外延或内涵语意。3)设计概念图化。这是概念发展和设计实现的重要阶段,是在情景故事的基础上,创立具体化的概念文字(重在厘清体现设计的逻辑关系,常用树状图、框架图等表达)和概念图形(以线式或二维、三维效果图体现),以满足将文化意义转换为有逻辑的、符合用户需求的文化产品为目的。它提供了消费者需要文化产品的理由以及设计文化产品的具体方法。4)设计产品实施。这需要继续关注已定义的文化因素以及文化产品的关联环境。此外,设计师需要评估产品的功能、寓意和延展度,基于评估结果对原型设计做出反复修改,也可能设计多层级评估原型。
2羌族文化特征
2.1羌族文化研究现状
中国的历史发展和民族发展与古代羌族有着广泛的联系,并深受其影响。羌族民俗艺术与羌族造物文化是羌族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民族文化发展的方向与文化价值观。20世纪初,羌族研究开始以近代科学体系进行,近20年来,羌族研究领域逐渐拓宽,并显示出多元化的发展势头。汶川地震后,羌族文化的保护与研究更成为学者、专家的关注焦点,也形成了较多的研究成果,其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羌族微观民族志研究、羌族史研究、羌语研究、民族问题研究、民族造物文化研究、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研究等。在众多研究中,关注较多的是羌族传统文化、礼仪、社会生活态势的梳理,如何保护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存在形式、社会价值和艺术魅力,民俗艺术物化内容的单体式研究等。然而,对于羌族造物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如何形成产业化等的相关内容还没有较全面的研究。
2.2羌族文化的表象特征及内涵寓意
羌族从物质化的生产、生活到精神化的娱乐、信仰、艺术等,都体现出羌族民俗、造物与社会发展同生共融的辩证关系,也体现了在不断的造物活动中产生的艺术性特征和美学价值[6]。羌族民俗及其造物文化见图1(图片摘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和福客民俗网)。人类造物活动的目的是满足人类的需要[7]。造物文化一直是世界各民族精神的物化形式,而各民族的造物艺术也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在生活中,普通民众也在物化的载体中感受到“民族梦想与民族精神”。羌族造物的发展改变着羌族文化,其社会化、生活化的延续也影响着文化特征的演变。多角度展示和剖析羌族民俗和与之伴生的造物形式、精神理念,并以文化产品的形式展呈,传承了民族文化精神,在传统中发展、构建了符合民族文化并反映当代文化的核心思想。
3基于羌族文化的产品设计研究
羌族造物文化的社会服务性是羌族文化产品创新设计的切入点。在具体设计时应强调利用原始的质地和形态来使设计回归到原点[8],应重点梳理羌族民俗艺术与造物文化的辩证关系,以文化产品的形式让羌族文化立足当下,“活态”发展,在设计中凝聚文化传统的同时又贯穿时代的文化风貌,形成一种融合型文化潮流[9],这同时也是令文化产品设计具有独特性与本土性的关键。
3.1羌族文化产品的概念模型设计
羌族碉楼、羌笛、白石、羌绣等是羌族“活态”的物质载体、标志性符号,其历史演变记载了羌族文化发展的历程,其特别的地域风情、人文特征、生活内涵展现了羌族人民的习俗和文化观,也决定了它与现实生活中各环节、各因素、各群体之间的特别关系。在进行设计概念提取时,应充分尊重羌族碉楼、羌笛、白石、羌绣等造物文化的非物质属性、符号化特征;立足羌族文化的传统性,在尊重羌人特有的生活、环境的同时,紧跟时代脉搏,从创新思维出发,利用语意研究等方法将羌族文化诠释出新的概念模型,让其在现代生活语境中找寻与民族传统文化相契合的设计点,如将羌笛、羌绣进行创新思考和符号解码后产生的概念模型,见图2、3。
3.2羌族文化产品的研究方法
在文化识别上,以羌绣为例,可概括出其图腾崇拜、尊重礼仪、关注自然等文化属性,其实用价值与保存价值等体现了生活文化特征,这同时也彰显出对羌族文化的认识与研究需要尊重羌人特有的生活环境。研究中可找寻各种可能性因素加以概念、形及意的提取与评估。在文化诠释上,意在借羌笛、羌绣等文化产品的开发来思考羌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进而深入到文化与产品设计的最佳融合与发展的方式。在设计思路实施上,可从羌绣等文化的外延及内涵语意的角度来进行描述,从中选取“自然、民族”等语意再加以具体设计扩展,以期体现当代消费者追求时尚、简约的产品诉求。
3.3羌族文化产品的设计过程
设计性思考的核心概念包含了科技、商业和人[10]。羌族文化产品的设计流程为设计环境调查、交互内容架构、设计概念图化、设计产品实施4个阶段,见图4,以羌绣为例研究时,查阅和了解了羌族人的服饰特征及羌绣的艺术形式,并据此设定出羌族文化产品适合的人物角色为热爱传统文化、追求时尚的年青人,使用情景为家居环境等。设计出交互内容架构后,用线式草图将设计构想快速地表现出来,并通过反复讨论及评估挑选出适合的构思加以效果图制作,并与主题反复比较。这里展示的只是羌族文化产品设计过程中的部分内容,要完整实现从概念模型到产品实体,还需经历反复的市场评估与试生产等。不过,这也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文化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共性思路和方法。
4结语
1.禅宗的设计美学研究现状
目前对禅宗文化与禅宗美学方面的研究颇多,但主要集中于禅宗体系和美学的关系性的研究,中国对于禅宗的研究应用更多地体现在山水园林景观的设计与布局上,与现代产品设计方面的分析与研究则为数不多。洛可可上上系列在汉传佛教宗派中,禅宗可谓是最具特色和最具影响力的宗派。禅宗文化就是以中国佛教禅宗思想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传统文化,对中国文人画、山水诗、性灵文学、宋明理学及至现代园林建筑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甚至传播到了亚洲其他国家,并影响到了欧美国家,如日本“无印良品”的产品形象及品牌理念,无印良品的“设计即‘空’”,产品外形极其单调,与时尚和潮流毫无关联,因此一度被称“无设计”3;Apple简单的“方导圆”体现了乔布斯的禅宗理念,看似“无”的设计实则包含了丰富的设计内涵;贾伟的上上品系列设计(见图1),以“禅”感悟生活,遵循“述而不作”的创作原则,体现内心的平和态度,感悟纯净的内心世界及人生领悟。他们的设计理念无不与禅宗的观念融合贯通,用极致的简约设计传达质朴的精神面貌,不仅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更带来精神上的启示与沉淀。
2.南岳旅游文化产品现状解读
我国禅宗圣地众多,推动了文化旅游的发展趋势,使文化旅游成为我国重要的人文资源旅游项目。而作为旅游景点最大的收入除门票外,则是来自旅游商品的销售,但今天各个旅游景点的产品太过雷同,缺乏地方文化特色,人云亦云。南岳衡山作为重要的佛教旅游胜地,虽然以其著名的宗教特色每天吸引大批国内外游客,但是依然缺乏有南岳宗教特色的文化产品,难以从精神层面满足游客对佛教文化本质与本心的领悟,无法满足消费者的深层次需求及体验。南岳佛教文化在素来享有极高的评价和地位,但南岳衡山在佛教旅游产品的开发上却处于较低端的局面。
二、以禅宗思想为指导的旅游文化产品设计的本性回归
禅,可以修心养性,让人的心灵在闹市中得到一片宁静,但禅又必须从日常生活中去感悟,离开了生活,“禅”字便失去了意义。人对于“禅”的解读要从日常生活及生活用品中才能得以参悟。因此,设计要懂得取舍,敢于失去,简单就是丰富,简约即是内涵。“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基于禅宗思想的旅游产品设计应体现禅宗的本原,让设计恢复本来清净的面目,清净而无染。
1.基于禅宗文化视角的南岳建筑和景观研究
南岳有很多重要的佛教建筑和景观是禅宗文化的载体,也是佛教旅游产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墨镜台是南禅文化重要遗址,南岳大庙是中国南方和五岳中最大的古建筑群,祝圣寺、南台寺、福严寺、上封寺等都是有名的寺庙,还有众多书院遗址等。因此要想打造以禅宗文化和思想为依托的南岳旅游文化产品,必须充分研究禅宗文化对南岳佛教建筑和景观风格、特点、表现方式等的影响,通过禅宗文化在这些建筑和事物的不同呈现方式中解读禅宗的本质,将其符号化用以指导南岳衡山独特的旅游景观设计及其衍生产品设计。
2.以禅宗文化为特色的体验型旅游产品研究
体验型旅游是未来旅游发展的一种趋势,南岳衡山有着厚重的禅宗文化历史底蕴,而且这种历史底蕴不但影响了中国,对亚洲其他国家及欧美国家都有很高的认同度,因此对禅修、禅茶这种特色的体验型旅游产品的开发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禅修、禅茶的禅意空间设计、禅意建筑设计、禅意室内外环境设计,让游客通过设计感受到禅宗的本心与本性。
3.基于禅宗文化视野的南岳旅游商品设计
该类设计是旅游产业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南岳衡山目前主要的旅游商品是以祭祀用品为主的传统香烛、纸之类的产品,偶尔在一些商店中也会出现在其他旅游景点司空见惯的旅游纪念品。反映南岳衡山地方文化与南岳禅宗文化的产品除当地食品外几乎没有,因此,开发南岳地方特色旅游文化产品急需对南岳衡山的禅宗文化进行深度分析与研究,以产生真正体现南岳独特品牌的旅游产品,让设计回归本性。首先通过查阅南岳衡山的佛教文化资料,掌握独特的宗教文化背景,如抢香头、南岳庙会、朝寿佛、南岳香期、划旱龙舟、出天行、抬地故事、牛头报春、闹田灯、春放荷灯等宗教及民间风俗;然后对南岳衡山流传的民间故事、传说等进行收集整理,挖掘其中的禅宗文化内涵符号;然后对南岳衡山宗教的装饰、绘画、建筑、书法等艺术形式进行研究,提炼其中代表禅宗文化内涵的素材;最后对南岳衡山佛教器物进行研究,如佛教八宝、祭祀用品、佛教建筑、佛教行为等,挖掘其中为人们所熟知的、产生影响比较大的素材进行分析。基于上述详尽的调查、分析与研究,以禅宗文化与美学的观点出发,对南岳衡山进行特色旅游文化产品的整合设计,以实现设计的本性回归。以南岳衡山的四季变化为切入点,将四季交替变化融入到旅游产品设计中。在禅宗的心性和自然的变化相结合,“春看花,夏观云,秋望日,冬赏雪”南岳四季奇观更是创造出了“物生物灭”的审美理念,万物的变化使人心有所感,自然之气与人一脉贯通,“花、云、日、雪”是物,物为情所激发,情凭借物表现出来,万物皆体现人的性情变化。图2中的设计对春花、夏云、秋日、冬雪四种“物”不加以任何修饰,体现自然的本原,用简约的造型和纯粹的色彩表达春天花的姿态,夏季云的飘渺,秋天朝阳的暖意,冬季冰雪的纯净。以设计来印证人与物的变化,无论如何变化,终将归于根本,映射出禅宗思想的本性回归。
三、结语
作为“人为事物科学”的设计,其研究方法有别于自然科学。设计要善于判断问题,抽象该问题的本质,又具象地掌握这类问题所存在形式⑴。意象尺度(ImageScale)就是一种具体的研究和实用性的方法。
1、意象尺度法的含义和研究现状
意象尺度法主要是借助实验、统计、计算等科学方法,通过对人们评价某一事物的层次心理量的测量、计算、分析,降低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认知维度,并得到意象尺度图,比较其分布规律的一种方法⑵。
意象尺度法在设计中的应用,最早是色彩方面。尤其是日本和台湾,在色彩的心理效应方面的研究十分流行。方法是从色彩计划入手,以意象调查和语义分析法(又称SD法⑶)为手段,进行系统的分析并指导设计。在国内,赵江洪教授率先提出了设计过程中视觉语言的本质就是表达意象的理念⑷,开展了国内意象心理方面的研究。
2、色彩研究中的意象尺度法(ColorImageScale)
色彩的心理效应如同色彩的感情作用、象征作用和色彩的美感一样,是无法直接衡量和评价的。色彩的意象研究属于色彩心理学的范畴,其主要考虑色彩引起的感觉和知觉,以及由此引起的情感作用⑸。色彩的意象尺度法则是将色彩的属性及色彩心理综合考虑,同时以科学的实验方法为依据进行的色彩关系的研究。设计中色彩意象的形成,不是单独由某个色彩决定的,而是由设计所形成的配色效果以及总体的色调效果决定的。我们见到的最早的实例是日本色彩研究所的色彩尺度图,这种二维的平面图上有规律地分布着若干色彩要素,有单纯的色块和配色,也有企业标识。这种图以一种非常明了的方式向我们传达了这些色彩元素的变化规律或排列方式,构成了代表该类对象的直观意义上的意象描述,这种图就称为色彩的意象尺度图。
3、产品设计的意象尺度法(ProductImageScale)
在设计的前期阶段,运用意象尺度的研究方法,可以调查现有产品形象,确定市场趋势及产品定位,可以提升产品设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例如:台湾学者针对产品形象曾开展了系统的调查及统计分析,并采用SD法等确定产品的意象语汇和概念意象,进而探讨产品认知空间上与韩、日产品的差距。从设计的效果角度看,非常有必要调查和探讨设计师所采用的造型元素与处理手法是否将所要诠释的意象感觉传达给使用者。这有助于了解使用者与设计师对于造型意象诠释的基本认知,并缩小两者间对产品的认知差距,使产品设计的结果能更符合一般使用者的需要。
总体来说,产品设计中的意象方法是与设计心理、认知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的。
4、意象尺度法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意象尺度图的建立过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多学科交叉的问题,涉及实验心理学、统计学等方法和原理。
意象尺度法以语义差异法为基础,它一方面通过寻找与研究目的相关的意象语汇来描述研究对象的意象风格,同时使用类似“暖的——冷的”等多对相对、反义的形容词对从不同的角度或维度来量度“意象”这个模糊的心理概念,并建立五点或七点心理学量表,以很、较、有点、中常(都不是)来表示不同维度的的连续的心理变化量(如很暖、较暖、有点暖、中常、有点冷、较冷、很冷等),并用因素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或多向度法进行研究。一次心理测量一般使用15至25对形容词。形容词对的选取可以从区分语言的三个因素即评价因素、活动因素及潜在因素中得到。日本学者在相关研究中,确定了一系列色彩意象词汇(描述产品的有产品意象语汇)。如:色彩的美/丑、雅/俗等属于色彩的评价性,色彩的动/静、明/暗、引人注目/不引人注目等属于色彩的活动性,而色的强/弱、轻/重、男性化/女性化等则是色彩的潜在性。该方法实际上也是一种以心理学实验为基础的方法。
实验首先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主观感觉对事先选定的待研样本逐个进行不同语意(词汇)的评价,而实验数据的分析整理则必须借助于数理统计(一般常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的方法。简而言之,就是将由多种因素(意象语汇)组成的多维意象空间,通过统计意义上的降维,找到能最大程度地反映总体意象倾向的尽可能少的意象维度的描述⑹,以及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并最终构建色彩的意象尺度图。
二、意象尺度法在数控机床造型设计研究中的应用
笔者在参加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数控机床计算机辅助造型设计技术及图库研究》(97-776-03-02/01-02)中,应用意象尺度的方法对数控机床这个典型的现代机电产品的色彩配色和产品形态进行了研究。以意象尺度为数据结构的建立基础,在将机床的意象尺度图与WEB网页结合的过程中,构建起了WEB数据库系统,形成了具有动态交互能力的网上图库查询系统,并开发了专业的辅助设计网站——。
意象是色彩、造型、材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心理表现,单独研究色彩或形态的意象可以更容易发现其中的规律,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机床方案在意象尺度图上以一定的变化规律,如:形态上的从曲到直,从统一到变化。以及色彩上的从暖到冷、从软到硬的变化,这就分别概括了图库中机床设计方案在形态和色彩上的分布特性,并简洁明了地呈现出来。综合考虑形态和色彩的因素,将机床的整体造型作为考察对象,同样可以得到其意象分布规律,选取直——曲、对称——不对称2对形容词作为构成尺度图的轴,可以得到不同的机床在图上的分布规律。尺度图中不同的区间分别代表了直/对称、直/不对称、曲/对称、曲/不对称这四大类型的造型风格。
三、应用总结
简单说,意象尺度图是一个具有明确色彩、形态分布和变化规律的示意图,这对设计方案的评价和选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方法在构造产品形态与色彩审美认知过程的内在心理模型的同时,揭示出产品形态和色彩设计的基本规律,将设计中模糊、感性的问题量化,从而为产品设计(尤其是设计图库)提供较为准确的数据结构和一定的科学依据。该方法在数控机床产品造型设计中的应用经验,对其他产品领域也同样适用。
注释:
⑴⑹张兵:《色彩意象尺度研究》,《湖南大学硕士论文》,1996版。
⑵罗仕鉴:《基于人机工程的数控机床造型意象尺度研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0版。
⑶同注2。
关键词:设计美学评价;技术美;形式美;模糊评价法
设计作为一种艺术性的造物活动,其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虽然“美”并不是设计的唯一属性和最终目的,但就设计成果而言,美的因素却成为考察其优劣程度的标准之一。美是唤起和激发人的最高享受的心理状态,它是人类设计、创造本质的最深刻反映。“美”的设计能使产品有效地使用,并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视觉印象,提升产品的审美体验。美是抽象的,但同时它又是可感的。如何让见仁见智的美学评价在产品设计中形成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标准来指导我们的设计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设计美学评价标准体系的架构基础
由卡耐基梅隆大学设计学院CraigVogel教授与工程学院JonathanCagan教授合作创立、并在《创造突破性产品》一书中推出的技术—形式定位图,显示了同一域的不同产品在技术和形式为轴的坐标系中的定位。根据他们在坐标体系中的不同方位,可以得出针对性的市场定位及驱动因素。由此得出结论:只有形式好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才能从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当今社会的消费者不但了解自己的境况,也了解可供选择的产品。他们所寻求的是一种完整的、能够体现自身价值和素质,并丰富生活的产品。形式与技术便成为我们在对产品进行评价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在形式—技术坐标体系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将设计的美学理念融会其中,以此来作为的我们衡量产品设计的美学量化综合指标及评价内容。
二、设计美学模糊评价标准的具体阐述及数学模型的建立
设计的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工业设计是人类在现代大工业条件下按照美的规律造型的一种创新的社会实践,是技术与与艺术形式的高度自觉。设计美则是建立在技术发展与形式创新基础之上的一种艺术性的造物活动带来的心理体验。设计美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为了在产品设计中探求技术美与形式美的完美结合并以此指导我们的设计实践,在设计活动中追求感情与情境的诉求,让消费者在产品使用体验中,得到情感的熏陶和生命情感的体验享受。
1.技术美
这里技术指的是产品的核心功能,即产品的使用功能、生产产品的材料和加工工艺、使用产品时涉及到的界面关系(如按照按钮、屏幕、语音等提示进行操作)。技术美侧重于理性,是产品设计中理智和推理的思维形态的表现形式。
2.形式美
通常我们说到形式美,是指构成事物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彩、形状、线条、声音等)及其组合规律(如整齐一律、节奏与韵律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本文将形式美定义为是能够将美感与产品与服务中人机结合起来的造型,在视觉、感觉和听觉等属性间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侧重于感性、情感和灵感的艺术思维。
3.体验美
体验美指的是在产品使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和谐的人—机—环境关系,合适的人机尺寸及友好温馨的人机界面,亲切的人性化关怀,合理完善的功能,及其外观质量和外观形态表现或传达出一定的信息、表情或情感,在产品的多次同样使用的记忆中所形成的经验,所带来的一种美妙体验。或者说是技术与形式的结合度,在产品使用过程中所形成的总体审美体验。在18世纪哲学家鲍姆嘉(Baumgar-ten)首先提出了美学体验这个词并将其含义改变为感官的满足或感觉上的愉悦,艺术作品是因为这个原因而产生的,即为了满足人们感官的感觉。而在这里特指产品本身的在技术、人机理论及形式美学规律等方面的运用,对消费者在心理和生理上的情感体验的提升和挖掘,也就是说产品通过一系列的具体功能效用和人机工程上的易用性、安全性、和舒适性以及形式美学规律的探究,使人们在生理和心理感受到的愉悦体验,从而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某种共鸣。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所追求和期待的已由机械的、毫无生气的物质满足过渡到更具有生命情感的体验享受。正如经济学家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一书中指出:体验经济时代已经到来。顾客的需求不仅仅是产品或服务.他们还追求感情与情境的诉求。产品设计美学是探究提高人类生活品质的美学规律,其最终目的是要人类在科技文明的发展和现代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的平台上,自由的生存和发展。设计不仅仅是为了生产、为了“物’的实现,而同时也使人类实现了诸多精神需求且获取了很多美的心理体验。
三、小结
产品设计是以产品这一实物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它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和艺术方法按照功用规律和审美的规律来创造。设计的独特表现形式使美学这个主题更加广泛、更加深入地介入了人们的生活。产品设计迫切要求人们正确认识产品的形式与审美的关系,用“美”的尺度,设计制造富有形式美感的现代“艺术品”——产品设计。本文以技术—形式坐标系为基础,结合产品设计的美学准则,将产品设计的美学评价归纳为技术美和形式美以及体验美,对设计评价标准指数型量化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提高工业设计美学评价的科学性与可行性。社会在进步,人们的审美需求也在提高,设计师只有根据设计美学的评价标准,提倡人性化的情感体验设计,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出发,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经济发展,立足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大环境之中。④①:
参考文献:
[1]荆雷.设计艺术原理[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2]王介民.现代工业设计概论(中英双语)[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关键词:产品设计;效果图;表现;表达
引言
电脑革命以来,社会上的各行各业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脑技术应用到设计领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电脑模拟仿真制作的效果图是我们用手绘所难以达到的,同时也带来了设计工具和设计师工作方式的革命.在产品设计中,设计师过分强调电脑表现形式的运用而逐渐忽视了传统的脑眼手结合的手绘表达技法。那么我们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何种表达方式更合适呢?传统手绘表现与现代电脑效果图表现孰是孰非,需要我们从头谈起,引起了我们对效果图价值的思考。
1.关于产品设计效果表现
1.1产品设计效果图表现的目的
根据符号学理论,产品设计效果图作为一种符号,必然就具有符号学的一些特征,对于从事产品设计的设计师来讲,我们绘画效果图是为了让客户能理解我们的思路想法,能记录自己的思维过程,能够和团队成员进行沟通合作,它是设计师与顾客之间的“代表”或者说是媒介,是个“第三者”。比如,产品效果图就是代表了设计师来与客户沟通。其次,我们所画的效果图符号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符号总显示着某种意义,总代表了设计师当时想法的自然流露,总与意义形影不离,一系列符号构成了设计师的整个思维过程。
人类自从设计产品以来,就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就成了一种图式符号,是记录自己想法的方式,随着逐步的发展人们的设计思维越来越活跃,设计表现的能力也越来越强,效果图越来越漂亮,随着电脑的出现,电脑产品效果图能够制作出手绘所无法达到的逼真效果,慢慢地徒手绘画表达形式与电脑表现形式相比所呈现出一边倒的趋势,然而过分的片面强调形式表现的逼真,而忽略了效果图表达的原始价值即记录整体想法思路,记录整个设计过程,而不是孤立的评价绚丽的表现形式。因此,我们可将设计效果图的目的概述为以下两点:
A,记录构思的作用。在设计过程中,对构思的整理,推敲,记录。
B,表达性的作用。将自己的构想传达给第三者,让他人理解你的创意。
1.2产品设计效果图的表现的误区
效果图表现技法的确重要,事关设计是否能准确表达。但是如果没有明确的目的,不了解表示技术的实质意义,难免会走入学习的误区。从没有经历过实际设计的人,往往将表现流于形式,追求画面效果,无法达到真正传达构想的目的。
过度经营背景的形式,注重渲染气氛或追求绘画手法中的虚实关系,造成了视觉上的干扰,破坏了主体的表达,是不合格的表现。如下图1过分渲染背景追求视觉效果,结果本末倒置,不但没有起到衬托主体的作用,反而让背景成为了视觉的中心,破坏了主体的表达;如图2相比较图一就能很好的传达图形的形态色彩及各功能,而且还有视觉表现效果。
作为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讲,将思维过程表达出来的绘画方式要优于直接的效果图表现,前者是一种思维过程的展现,不仅是一种表现手法,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探索,而单纯的练习效果图表现,不能够体现思考过程,更甚者是一种技法的流露,进而过分注重形式的流畅,可能会进入误区。
1.3产品设计效果图的表现形式
目前市场上的效果图表现形式按工具分为手绘表现与电脑表现两种,手绘表现按时间又分为设计速写与设计效果图。设计速写是用钢笔或者其他工具快速地记录下自己的想法概念,主要用在产品设计前期的资料收集、方案构思阶段.设计效果图是用各种工具来准确传达出产品的造型,色彩,结构,功能等等,主要用在设计方案的分析、功能评价、设计定位等深化阶段.产品三维模拟图主要用于产品完成阶段的宣传、展示和模型制作前的表现.按表现工具可分为淡彩法(马克笔淡彩、色粉笔淡彩、彩色铅笔、水彩淡彩).透明水彩画法、水粉画法、喷绘法。产品三维模拟图的表现主要通过计算机和应用软件来完成。电脑表现产品设计工具主要有alias,3DsMax,Rhino,Photoshop,Illustrator,Coreldraw等等。Photoshop,Illustrator,Coreldraw软件适合表现面板设计效果.3dsMax软件用于表现产品的三维立体效果和表面质感,适合用于产品宣传和决策,犀牛软件适合产品建模型的表现。
它们皆是传达思想的工具,在用图形记录思考的过程时,设计师在调动其资讯进行产品创新设计和构想的过程中.一方面,存在着很多不可确定因素,有时是瞬间的闪现,有时是细腻的推敲,有时甚至是杂乱的,这个想象的过程也是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丰富的过程.具有极大的发散性、不确定性和渐进性.设计师要有及时记录和表达这种动态思维的能力,以提供直观的视觉判断和作为进行设计分析的依据。另一方面,设计师在进行设计逻辑排列时.方案的数量非常之多.快速的设计表达是最有效的记录手段之一。第三.设计表现图的绘制为产品设计的深化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为产品设计的进一步深化完善和细节处理打下了基础。手绘表达能够快速记录下设计师的想法,而且还能刺激设计师产生新的想法,在这一点上电脑表现效果的方式是不能媲美的;在用图形表达思考的最终结果时,电脑效果表达能够很逼真的构想未来产品的模型,是它的优势。目前市场上出现了电脑手写板,我们可以直接用手写笔在板上画图,然后电脑上会出现我们的手绘效果再用Photoshop软件上色,或者手绘完成后扫描进电脑再用Photoshop软件处理上色,目前广泛用于设计公司进行前期的草图构思,方便快捷,可谓是前两者结合的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因此,我们不能孤立的说手绘或者电脑表现哪种表现方式更适合产品设计,两者之间的结合共存才是我们目前设计师所提倡的。
2.产品设计的效果表达
2.1表达与表现
表达与表现属同义词。但有时必须将两者分开区别对待。我们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不同的表达方式,它是一种方式;我们在写文章时可以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不同的表现手法,它是是一种手法。在生活中,当老师强迫学生就自己的作品或者想法向全班同学进行时,学生的表述往往是一种客观的表达。有时,不乏主动请缨者,积极的态度往往体现出极强的表现欲,此时的发言自然会是表现性的,较之前者更具感染力。设计师进行设计时,不仅要靠最后的效果图表现,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设计师的思考过程,通过草图的一步步表达,让客户一起分享设计的整个过程,效果图不仅仅是作为设计表现同时也是作为设计分析的一种手段,是整个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
记得读大学时,在产品效果图课上,老师强调首先画好精致的效果图就知道设计速写怎么画了,才能画好设计速写,现在想想这种说法是不恰当的.设计速写不仅是技法的流露,更是思考过程的视觉化,单纯临摹好一幅精致的产品效果图,技法表现的成分要多于思考的的部分。因此我认为在产品效果表现课上首先从设计速写着手,老师不但教好学生画什么,怎么画,还要教学生为什么这么画,教学生的不仅是表现的技法,更是一种徒手表达设计思维的的方式。将设计速写带入我们设计专业人员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我们记录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带给我们快乐的工具,这样久而久之学生提高了的不但是设计表现能力,还可以提高我们自己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感觉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锻炼我们敏锐的眼光是我们对设计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虽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然而以开发思维创造为目的的徒手画技能仍然有着潜在需求和重大的作用。我认为手绘与电脑应该各自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手绘更适合表达设计思路过程,快速记录设计想法,设计表达成分多一点;电脑表现更适合展示最终效果,因为它有极强的模拟仿真能力,设计表现成分多一点。如图(3,4)。
2.2设计表达与系统论
系统论思想源远流长,贝塔朗菲创立了系统论科学理论,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贝塔朗菲强调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因此我们在设计构思过程中眼脑手是一个整体,把大脑的想法立刻通过笔勾勒出来,通过草图将一个感性思维转化为一个理性产品画,构思又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我们的图像可以令各种信息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到思维的过程中去,刺激大脑产生新的想法,这样循环向前的思路是一个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缺乏思维单纯锻炼手绘,或只有思维表现能力达不到,都不能很好的表达我们的想法思路。
2.3设计效果表达的价值
作为设计专业的学生应该多加练习设计表达能力,它提高的是我们的设计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效果图的表现能力。
在设计的系统表达效果图上我们可以看到:
A,1页纸上可以表达许多不同的设想,作者注意力能够轻易的从一个主题条约到另外一个主题。
B,图形观察和表达的方式在方法和尺度上都是多种多样的,在同一页纸上往往既有透视图又有平面,剖面,细部图。
C,图形思考是探索性的,开敞的。表达构思的草图大都是片断的,显得轻松而随意,为设想和思路保留了尽可能多的可能性,旁观者通过分析草图,也能感觉到被邀请参与设想。
而设计表现效果图大多注重于最终的方案,并不反映设计的方式。要了解设计在不同阶段的进程还得依靠思考性的草图,这些草图纪录的不仅是解决涉及问题的结果更是阐述了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过程。
结语
作为设计师来讲,产品设计效果的表现图(包括电脑效果和手绘效果图)和表达图都是我们进行设计所不可缺少的,关键是我们如何正确认识它们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的位置,并利用它更好的为我们设计师所服务,最终设计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产品,同时带给我们设计师自身的快乐,足矣!
参考文献:
一、多种方法解决设计问题
如果是利用多副七巧板,发挥想象的空间就更大,无数创意的艺术形态展现在人们眼前,可以是寓言故事、体育活动现场、自然景观、诗情画意的创意图画等。正是七巧板得天独厚的构造,创造出千变万化的图案,让人们感受到其奥妙无穷的魅力。例如,先拼凑七巧板的“T”字形,通过观察、揣摩、移动木板可以拼出来很多图案。而且同一种图案也有不同的拼凑方法。可以说七巧板是变换无穷的,可以培养人多方面的思考能力,提高应变能力,在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
二、七巧板与现代产品设计的结合应用
生活中,许多事物经过抽象化和再提取,就可以用七巧板的原理表现出来,从而激发人们的想象和创造能力。七巧板原理主要体现在培养人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创造能力。七巧板原理与现代产品设计相结合,将会拓展出新思想,做出更好的设计作品。
(一)七巧板原理是模型化思维方式的一种应用与创新
根据不同的构想设计,通过多种形式的组合成构想的图案。在产品设计中注入七巧板原理,使设计师能够准确找到产品设计的方法和合理的设计程序,七巧板原理可以极大地丰富设计思维的想象力,让思维扩散,创造更多的有效机会来优化设计。
(二)七巧板原理是科学与艺术的交汇
七巧板是分割的科学,其变换灵活、图像传神,是科学与艺术的交汇。七巧板原理提高了人的想象能力、审美情趣、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创造能力。设计就是要用科学的方法和程序来解决问题。设计者可以将七巧板原理融入设计,找到有效的方法和程序。1.简洁性在产品设计中,简洁明确的感觉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七巧板是一款简单的拼图玩具,但玩法变幻莫测,简洁并不代表简单。简单意味着乏味,而简洁代表的是个性强烈、明确、突出重点,吸引人的注意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2.整体性在产品设计中,整体性是至关重要的。人们在认识立体形态时,物体的整体感是最具吸引力,因为在人们的视觉活动中有“整体意向优先原则”。产品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让人认可,产品是否具有整体性,直接影响消费者的选择。3.创新性追求新鲜事物是人们心理的需求,具有创意的产品设计是最具有吸引力的。产品设计在具有美感的基础上再有创新性,会使产品提升一个层次。七巧板的组合创意,就是把已有的元素重新组合,构成新的整体,设计出理想的结果。这是一种极其有效的方法。意大利设计师DanieleLago设计的七巧板书架就是利用七巧板原理,让原本不能移动的书架动了起来。他的设计中,将书架拆分成7个不同的模块,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就形成了不同的书架形态。这款设计就是在七巧板的基础上,将其中一部分功能扩大化,在形不变的情况下,使之成为了另一件产品。目前市面上的一些家具设计,如沙发组合就是利用了七巧板的原理创作的产品。这些产品抛弃了传统的家居设计理念,变成了灵活多变的产品,同时解决了占用空间的问题,为小户型的家庭提供了选择;同时每个家庭的户型格局都不一样,这种自由组合的家具产品可以适应不同格局,自由变换,而且这样的设计在搬运和运输的过程中也比较方便。
三、结语
依据七巧板原理,可以开拓思维、自由创意、大胆创新,将之运用到产品设计中,可以使产品设计成为一个完整的、持续的体系。同时,七巧板原理也给人们的设计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新的设计理念。这种新的设计思路和理念正是发扬我国民间文化的魅力,使产品设计上升一个新的高度,值得我们去探究。
作者:孟艳婷 靳桂芳
色彩运用对于工业产品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产品设计与色彩运用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可以说色彩即产品的外部特征,在进行工业产品设计时能否实现良好的色彩运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消费欲望,色彩不仅可以对产品的外观起到装饰作用,还可以创造低成本高附加值的竞争力,因此,我们说,色彩运用对于工业产品设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生视觉冲击,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产品外观对于产品自身而言也是不可忽视的,这也就是说色彩在产品设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现代的工业产品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产品的质量,也要注重产品的外观,要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审美价值。成功的工业产品需要搭配适合的色彩设计,二者相辅相成,这也是产品视觉设计中的第一要素。众所周知,性对于其他元素,色彩给人的印象是特别强烈的,冲击强烈的色彩会使人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加深人们对产品的印象。
(二)提升销售数量,提高产品竞争力
目前,工业产品已经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产品设计需要不断的创新才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而色彩信息会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合适的色彩搭配可以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成为提升产品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这也就意味着加强工业产品设计中的色彩设计与外观设计对于产品竞争力的提升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成功的色彩设计会对产品的销售数量起到推动作用,吸引消费者前来购买。
(三)提高产品附加值,展现产品的商业价值
现如今,工业产品设计十分广泛,工业产品的光环逐渐退去,变成一件人们熟知的很普通很大众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积极思考其他因素来展现产品的商业价值,而色彩设计正是提高产品附加值,展现产品商业价值的最佳要素。色彩已经成为影响产品销售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统计,只需要在色彩设计方面增加少量的投入,就可以帮助产品提高15%-30%的附加值,色彩设计往往作为商品价值的主要依据之一,在进行工业产品设计时是不可忽略的考虑因素,因此,工业产品设计要充分发挥色彩运用低成本高收益的优点。
二、工业产品设计中进行色彩运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色彩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但并不是盲目的,在工业产品设计过程中进行色彩运用的同时也要注意一些问题,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立足实际,考虑不同人群的接受心理和审美趣味
受各种条件的限制,色彩运用要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职业不同的人对色彩的选择通常会存在很大差异,例如幼儿园、快餐店在选择工业产品颜色时往往会选择一些明快鲜亮的颜色,而医院、博物馆在选择工业产品颜色时往往会选择一些肃穆庄严的颜色,其次,地区差异也会导致色彩选择的不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对颜色也有不同的爱好,所以在进行产品设计时要考虑使用者好恶,例如北方地区偏爱于一些热烈活泼的颜色,南方地区则偏爱于一些素净柔和的颜色,另外,在进行工业产设计时色彩的运用一定要考虑到消费者的年龄,符合消费者的年龄阶段特点,同时要符合消费者的接受心理和审美趣味,满足不同人群的审美要求。
(二)进行重点配色,注意产品的视认度
一件工业产品具有多个组成部分,在进行色彩运用时应该注意重点配件的配色,在主色调确定的前提下,对某个颜色进行重点配置,进而对整个产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工业产品中的重点配色通常用于商标、厂标、运动部件等重要开关,因此,在进行产品设计时要对这些重要开关重点配置,选择更为强烈的色调使其与其余部位区分开来,可以选用与主色调相对比的调和色,考虑产品整体的视觉效果。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工业产品的设计中,明度对比决定视认度的高低,明度差异越大,视认度越高,反之,明度差异越小,视认度越低,因此,色彩的设计将会直接影响操作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工业产品设计中色彩的运用要充分考虑到以上两点,确保产品良好的艺术效果和操作的安全性。
(三)树立民族特色,注重产品内涵
近几年来,我国工业发展十分迅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在世界工业产品设计中我国仍然处于较为落后的地位。产品设计应该融合本国的民族特色,打造自己的产品特点,而产品的特色取决于民族历史文化的沉淀和习惯。在我国,工业产品设计普遍存在“复制生产”的现象,产品设计与色彩运用往往陷入单纯的模仿状态,每个国家工业产品的特色都与他们的民族文化息息相关,我国虽然现代工业造型设计起步较晚,但发展潜力巨大,在进行产品设计的色彩运用时应该充分利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设计中融入中国元素和中国符号,决不能生搬硬套别人的设计经验,色彩运用要注重创新,综合中国民族艺术元素,在借鉴发达国家产品设计的思想和理念的同时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产品,为产品注入深厚的内涵。
三、工业产品设计中进行色彩运用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工业产品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工业产品不仅要方便人们的生活,还要给人以美的享受,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如何科学合理的进行色彩运用已经成为了工业产品设计的重点内容,作为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色彩运用也是有技巧可言的,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在进行工业产品设计时要发挥色彩的重量感、运动感、体积感等特点,合理利用颜色间的对比关系,形成强烈的视觉刺激,注意色彩之间的主次关系,突出主色调,加深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印象,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另外,要以色彩为载体,清楚的传达设计者的理念,综合考虑色彩的透视、冷睚、强弱等变化,色彩是不能单独存在的,要考虑形体、位置、空间、肌理、面积等多方面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色彩的装饰性、实用性以及环境性。成功的色彩配置不仅要进行色彩创新,还要结合产品的材料、文化、造型等元素,只有这些元素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才会使工业产品的设计更加完美也更加人性化,丰富的色彩设计将会为工业产品增添魅力。
结语
一、达斡尔族装饰纹样的形式美
达斡尔族装饰图案的形式美感体现在生产工具、生活用具或服装、室内环境空间中。图案通常大量出现,其中,在一些装饰器物顶部的花朵图案纹样就是典型的代表。如,玫瑰花图案为中心向外扩张,有规律地排列,与周围的二方连续连接形成中央花朵的形状,构图饱满,丰富多样。花卉图案的造型以方形、菱形、椭圆形等为主,其中圆形较为常见。形态、厚度、大小对比强烈,富有变化,外部图案和中央花卉纹样形成静态和动态的强烈对比。从宏观看,花朵图案对称的和谐组合,整体秩序感强,造型精美,变化统一,整体和局部结合完美。此外,植物纹、回形纹等纹样以二方连续的形式重复地出现在达斡尔族著名的生活器具白桦树皮盒、圆筒上,纹样多样,节奏清晰,强弱、大小、疏密变化丰富,主题鲜明,起到点睛的作用。达斡尔族装饰纹样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在形状和意蕴上充满民族特征,在题材的选择上,坚持从自然元素出发并高于自然的原则,不断创新和发展。达斡尔族的民族习惯使得其装饰带有较强的原始性与原创性。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装饰图案纹样不断丰富、更新,变得越来越成熟,在没有外界环境干扰的情况下,涌现了大量反映达斡尔民族的生活习惯、审美喜好的纹样作品。这些作品具有原创性、独创性,具有很高的艺术研究价值。
二、达斡尔族特色文化符号的图形再造与设计创新
1.特色文化符号的概括表现
达斡尔族装饰纹样以植物纹、动物纹和几何纹为主要题材,采用人物的形象较少,这些纹样能够充分再现达斡尔族人的生活环境,是达斡尔族人热爱自然、崇尚自然的充分体现,从巧妙的概括与抽象的变形中可以看出达斡尔族人浓郁的民族审美情趣。其中,植物纹样有草、蔓、树木、花卉等,有叶子纹、树形纹、花草纹、花瓣纹、幼芽纹、花蕾纹、桃形纹等;动物纹样包括各种野生哺乳动物、鸟、昆虫等,这些纹样大量存在于服饰、器物、神像画中,有羊角纹、鹿纹、鸟纹、雁纹、蝴蝶纹、马纹等。达斡尔族传统图形元素中,最通用的造型方法是简化。长时间的渔猎生活,使达斡尔族人对动物和植物的形状有了一种特殊的情感,所以在他们的艺术创作里,视觉体验起到了主导作用。达斡尔人注意到动物的侧面造型可以突出其造型特点,而且易于掌握。因此,达斡尔族传统图形元素注意外部轮廓,减少具体细节,使画面形成了简洁概括的表现手法,如,他们的图腾形象、装饰配件上的纹样等都采用了这种表现手法。
2.特色文化符号的抽象表现
达斡尔族特色的文化符号,抽象表达的手法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并占有重要地位。达斡尔族人在世世代代的渔猎活动中制作桦树皮手工艺品,雕有几何图案。这些图案由具象转变成抽象,但仍然可以传达特定的含义,并且很容易辨别出来。这些抽象造型方法有的是连续的形式,有的是有组织的安排,从审美的角度看,既有装饰性也具有美感。达斡尔族传统工艺美术具有历史积淀美、宗教意蕴美、独特佩戴美和材质工艺美等美学特点。达斡尔桦皮舟、雕刻品、绘画等,表现了达斡尔族古朴典雅的造型艺术和达斡尔族传统宗教内涵。其工艺细致,造型生动,古朴典雅,美丽的图案、清新的风格显示了独特的民族特色和达斡尔族人的智慧创造。如今,可以在墙纸、地毯和挂毯的图案设计中以达斡尔族独特的装饰图案为设计元素,在建筑业、设计业、轻工业、旅游产品中发展达斡尔族民族装饰图案独特的风格特征,以达斡尔族著名的花卉图案与现代风格完美结合,既体现了古朴的民族特点,也符合了当今人们的生活需要,不但使达斡尔族装饰纹样能够继续传承,同时也对弘扬达斡尔族特色文化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作者:张爽 单位:哈尔滨剑桥学院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日渐成熟,数码已经不是白领层人士与青年一代的专用品,数码产品正向普及性、大众化发展,而消费群体的扩大也为数码产品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海外一家公司就推出了一款专为老人设计的手机,大字体大屏幕,按键接触面积相比普通手机要大出30%,方便老人拨号或者编写信息,而且内置多组快速拨号键,可以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一键拨打求救电话。同时,残疾人用数码产品、儿童用数码产品等也已成为厂家与设计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市场在扩大的同时也呈现出细分化的趋势,消费者越来越突出与强调对个性化或个人特有的风格的追求,也就是说当前人们对产品的选择,主要基于个人独特的感受和所在阶层或小团体的价值观,由此导致产品的设计正逐渐由寻求“原型”到追求“个性”。而当前“原型”与“个性”相互矛盾的倾向并列,造成一种矛盾双方并列存在的时期。正如TufanOrel所说:一方面,消费者们期望变得自然,具有创造性,和成为自己趣味的主人;另一方面,各种模型、趣味或风格标准又不断强加于消费者,为的是使他们将自己的生活环境“个性化”。而如何才能在原型与个性、独特化与标准化之间找到平衡,以广博得创新应对多变的市场,也是数码产品所要面对的问题。而在这一问题上,我们也一直在不断地思考与尝试,寻求解决“原型”与“个性”的方法,例如,在手机产品设计中由系列产品的组合到单一产品的变异,利用模块化的设计进行单一手机的造型形态的变化,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与审美。像索爱SO703i这款手机就提供了Style-Up面板更换功能,只要将Style-Up面板与安置在手机上的“香囊”粘贴在一起,手机就能够发出香味。同时,不同的Style-Up面板具有不同香味的Style-Up面板,比如蓝色的面板和香囊粘贴后可以散发海洋一样的香味,因此可让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喜好有所选择。
二、功能的多元化、集成化
数字技术在音、视频传输及信息的互动方面存在传统的模拟技术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伴随着数字技术的推广与成熟,现代个人数码产品的功能呈现一种由标准化、单一化向灵活化、集成化的转变,多数产品都集多功能于一身。以手机为例,现代的手机除了基本的通讯功能外还集摄像、游戏、音乐、电子阅读器等为一身,根据不同的消费需求,产生了不同的产品概念,已经脱离了传统的手机概念。
欧洲一家公司研制出一种名为“SmartBadge”的ID胸卡式手机(图1),它将ID胸卡与手机这两样必备物品合二为一,平时可当作ID卡,在配上相应的耳机后便可接电话,用于通讯。
三、系统的网络化、平台化
随着网络与数字技术的发展,数码产品的兼容化、网络化、平台化正逐渐显现,以家庭为中心的多媒体综合处理系统正成为未来生活的一大发展趋势,网络与日常居家生活产品的融合正才成为时尚生活的代表,智能家居生活系统已不再是传说。例如:微软和惠普力推的MEDIACENTER多媒体中心操作系统、联想大力研发的关联电脑、海信“DNet-home”数字家庭系统都是数字技术与家电融合的显著代表。
四、交互的人性化、虚拟化
传统的“人机工程学”仅集中于用户与产品之间的物理性界面,然而现代更需要研究的是用户和产品之间的认识的和情感的关系。在信息化时代,信息的交互是数码产品设计的核心,是人机之间互动的平台,已经成为决定产品功能能否成功实现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前,由于交互的频繁与产品环境的复杂,人机交互越来越多地考虑人的因素,注重交互方式与交互界面的研究。其中界面设计是一个多学科参与的工程,结合计算机科学、美学、心理学、人机工程学等工业和商业领域的行为,了解各类用户的习性、技能、知识和经验,执行和优化信息与通信系统以满足用户的需要。加之科技的发展与高端技术的运用,也为人机的交互带来了巨大的灵活性。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就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其通过借助于部分特殊虚拟外设,将交互基础由“以计算机为主体”转换成“以人为主体”,向用户提供一个身临其境、实时交互、自由构想的环境与平台,建立和谐、灵活、人性化,以人为中心的交互式系统。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数码产品的普及与普遍化,产品的竞争也就由初期的高新技术转向产品的设计——市场的开拓、功能的开发、系统的建立、交互的人性化等等,由此就需要我们对数码产品的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以便了解与把握数码产品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马克·第亚尼.非物质社会.四川人民出版社.
[2]江小浦.数码产品界面设计探讨.包装工程,2008,(6).
[3]丁毅.中国数码产品创新设计思考.美术大观,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