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判后答疑

判后答疑

时间:2023-05-29 17:49: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判后答疑,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在民事审判庭担任法官助理期间,认真完成本职工作,主动学习业务本领,热情服务诉讼群众,个人在工作能力和职业品德上都有很大的提升,现将四年工作成果汇报如下:

2017年7至2017年12月,辅助主审法官审结案件299 件,起草包括管辖权异议裁定书在内的各类裁判文书120余份。对于本团队承办的每一起案件,从管辖、庭前调解、证据交换、起草文书、校对文书、判后答疑、判后退费等后续事宜各个环节都认真对待,做到精益求精,为承办法官审理案件奠定基础、提供有力帮助。

2018年,辅助主审法官审结案件652 件,起草包括管辖权异议裁定书在内的各类裁判文书540余份。对于本团队承办的每一起案件,从管辖、庭前调解、证据交换、起草文书、校对文书、判后答疑、判后退费等后续事宜各个环节都认真对待,做到精益求精,为承办法官审理案件奠定基础、提供有力帮助。

2019年,辅助主审法官审结案件869件,起草包括管辖权异议裁定书在内的各类裁判文书760余份。对于本团队承办的每一起案件,从管辖、庭前调解、证据交换、起草文书、校对文书、判后答疑、判后退费等后续事宜各个环节都认真对待,做到精益求精,为承办法官审理案件奠定基础、提供有力帮助。参加营商环境测评工作小组,参与了全市法院环境资源审判相关调研工作。

2020年1月至8月,辅助主审法官审结案件222件,包括管辖权异议裁定书在内的各类裁判文书180余份。对于本团队承办的每一起案件,从管辖、庭前调解、证据交换、起草文书、校对文书、判后答疑、判后退费等后续事宜各个环节都认真对待,做到精益求精,为承办法官审理案件奠定基础、提供有力帮助。

参与民事审判工作案例调研和信息撰写。近年来,撰写庭室工作信息20余篇,向上级法院报送编写案例19篇、相关调研报告7篇。

第2篇

司法为民就是为人民掌握好司法权,运用司法手段为民排忧解难,伸张正义,维护人民的利益,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人民提供公正、高效、便利的司法保障和司法服务,并为弱势群体提供必要的司法救济。为此,我们要在司法实践的各个环节中融入“以人为本”理念,在坚持法律原则的前提下,综合权衡不同司法主体的期盼和诉求,从而实现人们对公正、自由、秩序等法律价值的期盼。

通过司法公正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司法是保障人民自由权利,实现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屏障。司法功能的实现要建立在司法公正的基础上。要保证司法公正,一是加强法官队伍建设,提高公正司法能力。法官的职业技能、职业伦理和职业道德等综合职业素质是实现司法公正的主体条件。法官素质的提高会增强社会公众追求公平正义的信心。法官要牢固树立正确的纠纷解决观、维护稳定观、群众利益观和司法权威观。要着力提升法官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做好当事人思想工作和理顺群众情绪的能力、对突发性纠纷的应急处置能力、对舆情研判预测分析的能力,努力增强法官驾驭庭审的本领、辩法明理的本领、文书制作的本领、纠纷调处的本领以及拒腐防变的本领。严格依法公开选拔法官,从良好的法律素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优秀的思想品质和持久的敬业精神四个方面强化对法官的考核。严格规定法官的任职资格标准,在很高层面上对法官进行经验、学识及品行的考察,并通过严格程序挑选法官。二是弘扬司法民主,强化监督机制。要强化开放意识。坚持公开审判的原则,凡是应当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进行。除允许公民旁听公开审理的案件外,有影响的重大案件,有条件的可以进行庭审直播、录播,有效发挥法制教育的主阵地,同时便于监督。要强化宣传意识,建立法院重要信息披露制度,定期通过多种途径向社会信息,特别注重利用网络来扩大法院的影响。要畅通沟通渠道。通过设立院长信箱、便民联系卡和热线电话,举办法官论坛等平台,加强与群众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要加大监督力度,依法监督。不断规范和完善现有的党委监督、纪委的纪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媒体的舆论监督等监督方式。对人大监督司法工作的监督机构、监督程序、监督效力等进一步明确化、制度化、程序化。在监督过程中,要追根溯源,严查司法不公背后的腐败问题,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强化为人民服务宗旨,体现人文关怀。一是在改进立案工作上下功夫,切实保护诉讼权。从诉讼机制上解决诉讼当事人诉求渠道不通畅的问题,引导当事人正确参与诉讼,对当事人要进行诉讼指导,把司法的严肃性与便民性结合起来,切切实实地帮助当事人解决诉讼中面临的各种困难,确保群众来访有人接待,约见法官有人联系,反映问题有人跟进,递交材料有人接收,案件进度有人查询,流程有人引导,判后答疑有人负责,使诉前的导诉、调解和立案审查与判后的答疑、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法院审判与人民调解工作结合起来,提供全方位的诉讼服务。二是从审判作风上彻底消除“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摒弃“官本位”思想。树立人民法院亲民、爱民的全新形象。三是用高效的审理解决民忧。法院要严格审限规定,杜绝超时审限。除了重大、疑难、复杂的案件外,法官在审判程序中尽量采用简易程序,减少当事人的诉累,使当事人享受快捷的司法服务。四是要耐心调解达到民稳。从司法理念上扭转审判人员只讲法律、讲程序,而不愿意也不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局面,使审判队伍更能适应新形势下审判工作的需要,善于在审判中全面运用民俗习惯,善于理顺情绪,交流情感,疏导思想,消除当事人心理上的对抗,做到案结事了,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积极开展司法救助,要使法律公正的价值惠及每一个平等主体。法院和法官要在关注弱势群体上下功夫,积极开展司法救助。一是程序方面。对经济困难的当事人减、免、缓交诉讼费;对特殊主体如聋、哑、残疾人、重刑犯等指定辩护人;对没有聘请律师或是诉讼知识缺乏的当事人,法官应当进行诉讼指导并耐心听讼,了解双方当事人讼争的焦点、理由和依据;对强势主体如行政机关、医院、公司、企业等依法强化其举证责任。二是实体方面。对于损害赔偿的弱者可以适当照顾;对被拖欠工资的民工应当予以帮助;对赡养费、医疗费应当及时予以救济;采用自由心证原则,法官可依法律和良知来支持弱者一方。

(作者单位:高级人民法院)

第3篇

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科学的任务在于证伪而不是证真,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在于否定与批判,而不仅是肯定和继承。创造就是“把已知的材料重新组合,产生出新的事物或思想”。从哲学的角度看,创造就意味着质变,意味着新事物新思想对旧事物旧思想的否定。对旧事物旧思想的批判是产生新事物新思想的必要前提,没有批判就没有创造,就没有新事物新思想。因此,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习惯。我认为,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明确目的,让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成为师生双方共同努力的自觉活动。

明确目的,对于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都是极为重要的。作为教学活动中引导者的教师,必须要明白自己的任务,了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什么样的意义——这种意义是远高于课本上那些知识的——并把它明白地告诉学生。即要求教师对于怎样从学生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比较具体的计划,对通过教学活动要让学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了然于胸。

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肯定是盲目的。所谓“教为主导”,首先就体现在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努力方向的引导。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活动一开始就告诉学生:他们必须学会批判,学会否定。

在我的教学工作实践中,每一届新生入学后,我的第一堂课的课题就是“怀疑一切”。在第一堂课上我就告诉学生:怀疑、否定与批判是科学进步也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是他们自己在今后学习、生活中不断进步的动力。我告诉他们:没有怀疑,伽利略不可能推翻亚里士多的错误;没有怀疑,马克思不可能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体系;没有怀疑,人们永远都只见苹果落地而不知万有引力;没有怀疑,也不会诞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同时我也告诉学生,只要敢于怀疑,大胆探索,人们就可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这样的开学第一课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很多学生在毕业以后给我的信中都谈到了对这一堂课的感受,他们说在当时的确受到了一种深深的震动,感觉眼界一下子开阔了许多。从过去被动地学习思想政治课忽然明白了自己在学习思想政治课中的主动地位,知道了该怎样对待课本上的知识,同时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使命感。

明确目的之后,学习就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枯燥乏味的过程,师生双方——尤其是学生的主动性一旦调动起来,思想政治课教学便变得生动起来。

二、从学生实际出发,让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贯穿整个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始终。

从学生实际出发,就是要适应学生认识水平和能力的特点,从学生学习、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入手,结合教材知识,采用灵活、生动的教学手段,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在教学实践中,我根据学生实际着重在三种情境中加强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训练。

一种是对那些公认的已成定论的观点进行分析。我努力引导学生看到定论之外的更多东西。比如,定论之外在这一问题上还有哪些观点?它们的错误或缺陷在哪里?定论是否就是真理?它有没有缺陷或错误?……

哲学教材上讲到哲学基本问题时,只介绍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并没有介绍关于世界本质的二元论思想。而我在处理这段教材时,在讲完教材内容后,专门给学生介绍了二元论的观点,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和评价二元论。最后给学生指出:由于二元论的观点把物质与意识放在并列的逻辑地位,因此它在本质上是反对物质第一性的,这就是它的错误所在。对教材作这样的处理后,学生了解了二元论,同时通过对二元论观点的分析,进一步加深了对物质第一性的认识。当然,这样处理还有另外一个收获,那就是让学生知道了人类的思想是丰富多彩的,避免了“除了唯物主义就是唯心主义”这个以往在哲学基本问题教学中学生最容易形成的简单的认识。

定论是否就是真理?我在课堂上给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棵树上有九只鸟,小明开枪打死一只,那么树上还有几只?学生们哄然大笑:这是个小学生都能回答的问题,答案是零只嘛。我也笑了,并告诉学生们:这个答案成立的前提是“其余鸟听到枪声后都飞走了”,而问题在于这并不是一个绝对成立的命题。我继续问道:“如果有一只胆大的鸟听到枪响但没有飞走,有没有这种可能?”学生回答说有,这时不再有人笑了,都集中精力在思考。

我又问:“既然有一只鸟没飞的可能,那么从二只到八只又有没有可能?”“被打死的那只没有从树上掉下来,有没有可能?”学生们一下子热烈讨论起来。我告诉大家,把“零只”规定为这个问题的惟一答案的理论前提只是一个照常理推测的前提,并不是普遍成立的必然前提,因此这个答案的推论过程在逻辑上犯了虚假前提的错误。定论推翻了,也给学生们留下了回味和思索。

利用已有的定论进行批判性思维的练习,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是随时可以进行的。教材上讲的那些理论、观点,教师都可以让学生换个角度想一想:“别的观点为什么不对?”“对教材上的观点可不可以有新的理解和解释?”“教材上的观点是不是一定正确?”…… 转贴于

学生们思想活跃,对新事物很关心,于是,我便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在第二种情境中对未有定论的新事物进行分析、讨论。

克隆小羊“多利”的诞生,引起世界广泛关注。我组织学生就这一事件进行讨论。学生们有的认为生物遗传工程的突破会给生活带来很多方便,也有人对克隆技术可能被滥用从而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感到担忧。学生们一方面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和理由,另一方面在回答疑问的同时也向持不同意见的人提出问题。最后,我们一起总结出结论:从科学的意义上讲,克隆技术的成功无疑是一大进步,而它究竟给人类带来的是幸福还是灾难,关键要看它被怎样运用。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们对别人的观点和对自己的观点都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对别人的观点进行批判是运用弱意识的批判性思维的体现,相对来说,这样做比较容易一些;而强意识的批判性思维则要求我们将批判性思维用于一切思想和观点,包括我们自己的观点,这就是自我怀疑、自我批判。荀子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尼采说:“要俯视我自己。”他们都强调以批判的姿态审视自己。当然,要做到自我批判比较困难,因为我们总是被自身的利益、习惯、意识等蒙蔽和阻碍。所以,我要求学生们在第三种情境中对自己已有的观点和思想用批判的眼光进行审视。

我经常告诉学生,对于自己已经形成的观点和认识,要进一步从反面来思考:我这个观点的理由和依据是什么?它们是不是真实可靠?我认为这种观点正确的评价标准是否可靠有效?对这一问题有没有其他观点或看法?……

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应该贯穿于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始终。不管是新课还是复习课教学,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活动,教师都应始终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训练渗透进去。同时,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还应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特点,尽量避免抽象的理论说教,要在丰富的教学活动中,在对一个个事例的分析点评中让学生感受和了解什么是批判、怎样批判……

三、让学生学会兼收并蓄,在宽容的基础上怀疑与批判。

对同一事物,由于观察者观察的角度不同、知识结构不同、观察时所凭借的物质条件不同等多种原因的影响,不同的观察者观察和了解到的往往是事物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内容。对事物的观察和理解越深入,往往伴随着意见的分歧和思想冲突越明显,这就是所谓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它要求我们对不同的观点要有宽容的态度。

宽容是一种开放的心态和生存方式。宽容不同的观点,意味着对别人的观察和理解的尊重与承认,意味着彼此之间的对话与合作。宽容的态度首先便表现出了一种强意识的批判性思维——了解、学习别人的观点和检讨自己的观点,这同那种“只准这样,不准那样”“惟我独尊”的态度是格格不入的。惟有宽容,我们才可以了解自己观点的不同甚至对立的一面,而且在了解和检讨这种不同和对立的同时,检讨、修正、完善或否定自己的观点,而不论完善或否定,对自己都是一种进步。

当然,宽容决不是那种“什么样都行”“你对我也对”的“无为”的心态。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宽容意味着批判,而“无为”意味着放弃批判。而学会兼收并蓄,在宽容的基础上对比检视自己和别人的观点,可以使我们更有效地展开怀疑和批判,不断地超越自己和别人对事物的既有认识。

我在教学实践中,就十分注意培养学生宽容、求实的科学态度。在讲授教材知识的同时,我常常向学生们介绍一些教材知识以外的观点,并同他们一起分析其包含的合理与错误成分。在课堂提问时,我常常要求学生对前面发言同学的意见进行分析,找出别人正确合理的部分。在习题指导课上,我结合分析习题特别是辨析题这种题型,要求学生了解和辨别不同观点。在分析和评价事物与观点时,我经常对学生讲的两句话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合理的就是将要消亡的”。要求学生明白任何事物或观点的存在与出现必然有其合理的理由,无视这种合理性会使我们在分析和判断时出现偏差,陷入武断和片面,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任何事物与观点的产生与存在不可能是永恒的,它必然要发展,必然被新的事物和观点所取代、所否定。

第4篇

【关键词】引导;解题;反思;培养能力

How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level and enhance the ability of self development

Zhu Biao

【Abstract】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the guide students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reflection after the problem solving problem solving ability, help train thinking, optimization of thinking quality, promote knowledge transfer.

【Key words】Guide; The problem solving. Reflection; Develop capacity

解题后注重反思,是训练思维、优化思维品质、促进知识同化和迁移的极好途径.在数学学习中,许多同学只注意解题的数量而不重视解题的质量:只注重解题的结果而不重视解题的过程;只忙于做大量习题而不重视解题后的总结。这样的解题是否完整?能否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能否将问题引申拓展等等.因此,在数学学习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积极反思,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更好地掌握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初中生要物别加以训导。由于学生思维活动具有潜意识性,大多数学生在思考稍复杂问题时却很少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加之学生反思能力的缺乏,导致不少学生认为数学难学.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学会反思,那么数学学习也许会成为充满挑战,充满乐趣的数学活动。

1 创设悬念,激发疑点,引发反思

创设悬念,激发疑点,实质在于揭示事物的内在矛盾,打破主体已有的知识结构的平衡状态,激活思维,自觉去探索问题,解答疑难,实现学生由“被动学”向“自主学”的转变。

在数学教学中,引发反思的疑点可以通过实验、多媒体、故事、问题设计等手段展示数学的产生过程,让学生面对思维的挑战,寻求解决的办法。

例如:在教学“乘方”一节内容时,不妨设计一题:用一张普通的报纸对折50次,其厚度大概是多少?(让学生去估计)该题一出示,一下子就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他们有的用笔在计算,找规律;有的干脆用纸对折,但对折的次数多了,就有些困难了。

反思:如何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问题虽难,但使学生感到“新奇”,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最终,有同学从简单情形入手,用纸折出几种特殊的简单情形,再去找规律,得出相当于几张报纸的厚度,然后再估算一张报纸的厚度去求结果.由于课堂创设了这样的起疑情景,积极地引发学生去反思,鼓励学生探求新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再现建构过程,引发反思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传统的方式已使学生远离数学知识的发现和创造过程,导致学生思维的僵化.其实在学习中创设再现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反思,并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参与到重现或创造数学知识的情境中,通过反思来挖掘知识问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与迁移,帮助学生整合知识,建构知识体系。

3 解题后反思能力的培养

解题后的反思是指在解决了数学问题后,通过对解题的失误、解题思路、解题途径、解题过程等方面的反思,进一步剖析数学解题的思维过程,培养数学的悟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3.1 反思解题的失误:解题过程中的疏漏与失误在所难免,失误既有知识缺陷造成的,更有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因此在解一个题目有必要对解题正误作进一步的思考,对易于出错的地方要有意识地进行总结。

例如 对题目“化简并求值:1a+a2+1a2-2,其中a=15”

甲乙两人的答案不同,甲的解答是:

1a+a2+1a2-2=1a+(a-1a)2=1a+a-1a=a=15

乙的解答是:1a+a2+1a2-2=1a+(1a-a)2=1a+1a-a=2a-a=495

谁的解答是错误的?为什么?

分析:对解题过程中不足处进行反思,可以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特别注意与题中取值密切相关

解:甲的作答是错误的。

因为当a=15时,1a=5,所以a-1a=0,a-1a

从而(a-1a)2=a-1a=1a-a

例2 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均满足方程x2-6x+8=-0,则此三角形的周长为。

分析:许多学生的答案都为10和8,显然在求出两根x2=2,x2=4之后,就认定了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2、4或2、4、4,切不知忽视了两个方面:①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中两条较小线段的和必须大于第三条线段,故三边为2、2、4的三角形不存在.②三边长均相等的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综合可知,本题三角形周长为6或l0或12。

认识上的不足往往导致解法有疏漏之处,而错误根源的暴露往往伴随正确认识的产生,通过反思,可以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3.2 反思解题方法:很多数学问题有多种解法,解题后要多角度引导是否还有其他解法,开拓更多的思维渠道,如此有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广单身汉性。

例3 已知:0是ABC的外心,H是ABC的垂心,∠BAC=60°,求证:AH=AO。

分析:一般的思路是作DMAX,证AEH≌AMO。

第5篇

年,在区委的领导和上级法院、人大、政协及社会的广泛监督下,在院长的带领下,通过广大法官和其他干警共同努力以及各机关、部门协力配合帮助下,我所分管的立案和民商事审判工作取得了巨大突破:多元调解机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完善,诉讼案件及执行案件、上诉发改案件继续下降,新的上访明显减少,迅速推进了法官职业化,积极营造良好司法环境,使人民法院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质变”,绝大部分审判指标已从地区末位越居前茅,为社会稳定、和谐及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中政委、最高人民法院、省政法委、省高级人民法院、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区委等,对多元调解经验给予高度评价和肯定。

一、工作实绩

在履行分管业务庭审判管理、队伍管理、政务管理和党组、审委会职责外,拓展性地开展了以下工作:

1、积极探索和实践多元化解决纠纷机制,取得全国空前的成效,进而带动全院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年月初,我带队应邀参加了最高院举办的全国多元调解研讨会,并作为唯一地方法院代表和国内专家同台作了专题讲座,受到最高法院领导和国内专家的高度重视并给予高度评价,在全国法院系统引起轰动。

年月,受省法院指派,陪同王院长参加了最高院举办的“多元调解与审判资源”研讨会,王院长应邀主持该专题会议,我在会上发表学术演讲并和国内学者展开热烈辩论,“经验”再次引起最高院重视并受到与会代表的高度肯定。

上述工作,得到了中政委、最高人民法院、省委领导、市委领导和区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多次来院视察、调研。省政法委书记李申学、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文显分别批示:推广经验。

经过对其他地区多元调解先进法院的考察、比较和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我们的多元化调解工作在理论指导和作实效方面,在国内远远领先于其他法院。

2、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取得巨大进展。

首先,通过多元调解和繁简分流,使审判业务庭的案件难度增大,促使民商事法官的自然优胜劣汰。今年年初,民商事法官从仅一人具有司法考试资格,到目前审判员均具有司法考试资格、法律硕士占50%的审判资源优化。

其次,创立由主管院长、庭长列席的正规合议制度,案件庭前研讨制度、当庭宣判制度、判后答疑制度,并加强裁判论理。

第三,成立审判学会,创办《审判》会刊(已出三期)和法官论坛。每周三下午召开审判学会。不仅解决了部分疑难案件和一些法律前沿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全院范围内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气氛和良好的工作氛围及良好的风气。

第四,加强管理。首先是审判管理。今年尝试了合议制度创新、实行庭前会议、审判学会研讨、当庭宣判、判后答疑和加强裁判论理等“阳光审判”制度。通过一年的实践,我院民商事审判工作审判效率和质量指标在地区排位已由下游普遍越进前三,部分指标列居地区首位。第二是队伍管理。一年来,干警无一人违法违纪。第三是政务管理。在协调相关庭室业务配合及后勤保障的同时,严格要求分管庭室的政务管理工作。明令禁止分管庭室拉赞助、私设小金库等违法、违纪行为。

3、自主优化创新审判环境取得良好效果

首先,在我的建议下,月份开通了我院法院工作网站,作为法院宣传、沟通和工作的平台。

其次,以审判学会为主体,和北华大学建立紧密协作关系,包括建立学生实习基地、互派专业人员作专题讲座、共同申请科研项目等,实现法律资源优势互补。

第三,打造法律人共同体。首先,和北华大学联手,建立学生实习基地、互邀讲座、共同研发科研课题和以审判学会为平台的学术交流活动。其次,邀请上级法院法官、律师、法律工作者、企业法律顾问等,到院里参观交流,彼此加强沟通理解,特别是对多元调解改革中,司法资源重新配置和故意利益平衡的打破带来的各种新问题,获得了广泛的理解和支持。

第四,组织法院进企业、军营、社区、乡镇村等,进行法律和改革的宣传。

4、文化建院硬件工作初见成效

首先,和财务主管院长配合,完成了立案大厅和多元调解大厅的改造。

第二,配合财务主管院长建立国内一流的健身室。

第三,落实院办公楼的文化改造工程。

第四,设立审判学会研讨室。在立案庭马学颜庭长的落实和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下,设立审判学会研讨室。同时这里也成为接待贵宾的会议室。

5,以人为本,建立服务设施

在立案大厅和多元调解大厅,我们设立了法律援助窗口(和法律援助中心律师远程义务法律咨询等服务)、诉讼流程咨询窗口、多元调解咨询窗口、设立诉讼导引服务,并设触摸屏、诉前提示栏、报刊阅览、休息席等等服务项目。

6、通过多元调解的改革,使我院在很多审判业务领域刷新了历史。例如,年再次改革以来积案连年不足千件,结案效率创历史新高,上访创历史新低,上诉发改创历史新低(下降64%),为解决执行难创造优势,实现专业法官的自然优化等等。

第6篇

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金华市婺城区法院法官打人事件,因涉事双方的沉默而渐趋平静。信息爆炸的社会里,从来不缺乏新闻热点,让我们无暇在某一事件上驻足太久。法官打人或者法官被打,在当下中国虽然不是常有,却也不少见。类似个案折射出了现实中的司法图景。反思这起法官打人事件,如果我们将目光局限于评论涉事双方的是非对错,结果自然是显而易见的。但这样做,这一事件的范本意义就被有意无意地忽视了。

通过金华市婺城区法院对该事件的通报可以看出,这起股权转让纠纷案件中,作为一审主审法官的胡法官已经接待了被告的丈夫徐某十余次,在二审维持原判之后,徐某继续要求一审法官进行接待答疑。在此期间,多次对胡法官及其家人进行言语威胁。当听到这句“你接小孩,我跟你去接,正好熟悉下”后,胡法官被彻底激怒,也就发生了徐某口中的“法官打人事件”。

其实,我们通过这个案件可以看到中国社会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这些一再出现的事件,反映出现实中国司法图景中长期存在的一种“不稳定”状态,简而言之就是它总是处于一种过程之中,缺乏一个终局性。只要当事人愿意,他就可以轻而易举、无限次、低成本地通过、闹访、缠访或者其他外部力量去启动干预司法的机制。虽然我们将司法视为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但是司法有时候恰恰是缺乏终局性的。理想司法图景中的案结事了,时常被骨感的现实击碎。法官除了要承受案件的存量和增量裁判压力外,一旦有案件出现一方当事人的、闹访等问题,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应对当事人的判后答疑要求或者为案件参加协调会、撰写汇报说明材料。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在诉讼程序法上设置的案件终结机制被虚置化了。一旦当事人发觉无论你法官怎么裁决,我都还有其他的途径可以对你施加压力、发泄不满甚至颠覆判决而即使过激也不会有什么法律后果的时候,导致的结果显而易见:整个社会缺乏对法律规则和司法裁判最起码尊重、敬畏和服从意识。我认为,某种程度上,这是当下中国司法乃至行政执法的问题症结所在:总是处于过程之中,缺乏程序规则意识,权威有效的纠纷终结机制缺位。

这种终结机制的建立有赖于一种闭合式的法律系统的完善,也并不意味着阻断了当事人的合理救济管道。它需要在权利救济与作为制度的法律和司法之间建立一种均衡。我认为,比起员额制等问题,这是当下中国司法改革中非常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当然,在目前情况下,还有许多其他的工作可以做。对法官而言,这包括法官释明权更加科学合理运用的问题:比如在案件处理过程中的问题,针对弱势当事人(主要是知识弱势)在裁判前行使必要的释明权,防止突袭裁判的发生。再比如探索增强判决的可接受性问题,增强判决文书析法明理、证据取舍详细论争的笔墨。对于法院而言,法官维权除了成立必要的维权机构,更重要的是其维权机制落到实处、行之有效。对于不通过法定渠道理性平和表达诉求或者在穷尽法律赋予的权利救济程序和手段之后,仍然继续闹访、威胁法官人身安全的行为也应该依法公开进行处置。

“让审理者裁判,让裁判者负责”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对裁判者而言,它意味着要谨慎运用手中的司法权力,妥为裁量和利益平衡。对被裁判者而言,它意味着要尊重司法和法官,尊重法官的专业判断。

司法权威的构建是一个基于互信的过程,司法公正的实现需要完善的法律、良好素养的法官,更需要一个敬畏法律、善待法官的社会环境。有时候,法治和文明,就是人们越来越懂得遵照一种规则生活,因着这种规则,人对自己的欲望和行为有所节制,对他人和社会有所尊重。 (作者系市一中院干部)

第7篇

关键字:虚拟实验;交互设计;指导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6970.2013.08.007

本文著录格式:[1]文琪琪,文福安.虚拟实验指导系统的交互设计研究[J].软件,2013,34(8):20-23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虚拟现实等技术的迅猛发展,虚拟实验教学在教育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虚拟实验主要利用网络资源实现在线或远程的实验教学[4]。然而虚拟实验不同于真实实验,能触摸或者感知得到各种实验器材,并可以请求实验指导老师给予指导。虚拟实验必须配备有设计良好的指导系统,使学习者在做虚拟实验的过程中随时可以得到相应的指导信息。

虚拟实验指导系统通过学习者与计算机间的交互,可以智能化地为学习者提供虚拟实验指导信息,以减轻使用者遇到问题时没有头绪而产生的焦虑。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外就有了自适应辅助教学系统的概念,九十年代以后,随着人工智能及相关理论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国内逐渐开发出各式各样的智能教学系统,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某研究室开发的微积分智能教学专家系统便是其中的代表。中国科技大学的大学物理远程虚拟实验最早提供实时智能指导的功能,为学习者在进行虚拟实验中提供实时的指导信息。北京邮电大学的电子电路类虚拟实验提供的智能指导系统,为学习者提供递进式的智能指导,对引导学习者进行积极思考和自主学习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1-2]。但目前国内关于虚拟实验智能指导系统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技术方面,对基于虚拟实验教学的智能指导系统的交互设计的相关研究少之又少。

1 虚拟实验指导系统的交互设计原则

1.1虚拟实验的概念和特点

虚拟实验是指借助于多媒体、仿真和虚拟现实技术在计算机上营造可辅助、部分替代甚至全部替代传统实验各操作环节的相关软硬件操作环境,实验者可以像在真实的环境中一样完成各种实验项目,所取得的实验效果等价于甚至优于在真实环境中所取得的效果[5]。然而虚拟实验可能面临的挑战:1)学习者并非实际动手操作;2)在没有教学指导下的重复实验可能挫败那些还没深入理解概念的学习者;3)并非所有课程允许学习者“反馈”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以便改进或反省练习[3]。

从虚拟实验面临的挑战来看,设计一套交互良好的虚拟实验指导实时指导系统非常必要。学习者虽然不能实际动手操作,但学习者可以通过反复进行虚拟实验,深入理解后,再进行真实实验(现场实验)。同时,设计良好的虚拟实验指导系统可以实时给予学习者以反馈,以达到启发学习者的目的。

1.2 交互设计的基本原则

用户体验和人与产品的交互密切相关,交互行为无处不在。《Don’t make me think》一书中提到,Krug可用性第一定律:别让我思考[7]。要做到别让我思考,至少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7]:一致性原则,减少用户的记忆负担,提示和信息反馈。

1.3 虚拟实验指导系统交互设计原则

结合虚拟实验的概念和特点,虚拟实验指导系统的交互设计除了需要遵循上述三条交互设计的基本原则,还必须符合“可用性”的设计标准[5]。因此,要依照“可用性”标准,制定虚拟实验指导系统的交互设计原则。

1.3.1 指导信息与实验操作的关联性

学习者在虚拟实验环境下,学习环境单一,要提高学习者做虚拟实验的效率和质量,必须提供直接而有效的指导信息。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枯燥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中避免不了会产生厌烦的情绪。根据减少用户记忆负担的交互设计基本原则,学习者在虚拟实验系统中获得的虚拟实验系统操作说明,要与具体的实验步骤相关联[2],减少学习者在众多指导信息中搜寻与自己当前操作相关部分的操作,使学习者一步到位的看到自己对当前操作所需要的指导信息。因此,指导系统的指导信息必须与实验操作具有相关联性。

1.3.2指导信息的实时反馈性

反馈和交互意味着通过合适的反馈以及和程序之间的交互从而让用户时刻知道现在发生了什么,而不仅仅是当事情出错时显示一个警告[6]。根据心理学的注意力分配模型,不熟悉或十分关注的操作都会占据人脑相当多的注意力资源,若任务有延时反馈,则操作完成后注意力发生聚焦,投射在行为发生地附近,以关注产生的结果。简单点说就是,我在虚拟实验的过程中连了一条电路,如果这是其中关键一步,那么我希望系统可以在我所连电路附近及时的告诉我正确还是错误,以达到给我鼓励或提示我的作用。

2 虚拟实验指导系统交互设计

以产品交互设计原则为指导,基于虚拟实验指导系统的交互设计原则,选取“开放式实验教学与实验室管理系统”为案例进行虚拟实验指导系统的交互设计研究。

2.1 帮助文档

实验帮助是帮助答疑模块的一部分,它是基于虚拟实验系统的。通过实验帮助,用户可以获得虚拟实验系统的操作说明,学习者可以在虚拟实验中获得与实验相关的实验指导书,如图1所示。

优缺点分析:不论是系统的操作说明还是与实验相关的实验指导书,用户在请求实验帮助时候返回的都是一个整体的在线文档,并不具备针对性和有效性。用户在虚拟实验系统中获得的虚拟实验系统操作说明,没有与具体的页面关联起来,整体的在线文档使得用户还需要自己去搜寻与自己当前操作相关的部分,降低了系统操作说明的可用性和便捷性。学习者在虚拟实验学习中获得的实验相关指导,并没有和当前学习的具体实验关联起来,显得实验相关帮助不具备易用性,有可能影响到学习者在虚拟实验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改进方案:根据指导信息与实验操作相关联的原则,针对实验帮助文档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不与具体页面相关联的问题,可将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操作电路图等关键信息放在实验平台界面上,学习者在做虚拟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指导时,可通过单击某个按钮直接定位到该实验的相关原理、步骤。如果学习者还需要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的之外的指导信息,可请求其他方式的指导信息。

2.2 智能指导系统

学生在做网上做虚拟实验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单击 “请求指导”按钮得到指导。系统中智能指导为递进式智能指导。

递进式的智能指导方式,学习者在看到指导信息后,可以根据指导信息进行相应的思考,尝试进行操作。如果在看到如图2指导信息后,还是不明白,此时单击“进一步指导”按钮,如图3所示。如果在看到指导信息后,还是不明白,还可以单击“进一步指导”按钮如图4所示。此时,智能指导过程结束。学生可以根据指导信息一步一步的完成实验。

优缺点分析: 递进式智能指导并不会一次性给予学习者全部的具体指导信息,通过逐级递进提示更为具体而丰富的指导信息,启发学习者在实验过程中对具体的实验知识的思考,在实现智能指导帮助学习者进行虚拟实验的同时,留给学习者充足的思考空间[2]。但递进式智能指导信息只有在学习者单击“请求指导”按钮后,才会出现相应的指导信息,在学习者之前的操作中没有实时的指导学习者。此外,虚拟实验的目的是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近似真实的环境,而虚拟实验指导系统也应让学习者感觉不到与真实实验的差别。

改进方案:根据指导信息的实时反馈性原则,学习者在虚拟实验过程中,操作到关键步骤时,指导系统应实时给予学习者以鼓励或者提示。例如:学习者在关键之处操作正确,指导系统应鼓励学习者“You are so great!”,或学习者在关键之处操作错误,指导系统应提示学习者“是不是需要再思考一下?”之类的信息。此外,虚拟实验智能指导系统的指导信息可以采用语音的方式来呈现,使学习者可以像在真实实验中一样可以眼耳手鼻共用来获得指导信息。

2.3 答疑交流平台

网络虚拟实验可以在网络环境下充分实现各种实验教学资源的共享,也能为学习者提供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互动交流平台,使学习者与老师、学习同伴之间开展有效的交流,有利于提高学习者学习知识的销量并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上述两种方式都是由系统给出的指导信息。为了保证学习者能够快速及时得到正确的指导,学习者在通过实验指导书和智能指导没有得到想要的指导信息时,还可以通过答疑交流平台跟老师沟通,如果指导老师不在线的话,可以发送离线电子邮件给指导老师。如图5所示。

优缺点分析:通过虚拟实验答疑室,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可以进行沟通和交流,对虚拟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教师可以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集中回答,同时答疑室也使得学生能够对教师的教学给予及时的反馈。

3 结束语

虚拟实验指导系统在虚拟实验过程中扮演“在线教师”的角色,及时地提供学习者需要的指导信息,指导学习者完成虚拟实验。虚拟实验使学习者可以在一个近似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实验,而如果虚拟实验没有配备一个设计良好的指导系统,虚拟实验将不能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本文在对虚拟实验特点及交互设计原则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指导系统的交互设计原则,为虚拟实验指导系统的交互设计提供参考,使学习者可以在虚拟实验过程中更加高效地学习。

参考文献

[1] 党伯伟. 跨学科虚拟实验智能指导系统的设计及实现[学位论文]. 北京邮电大学,2012.

[2] 母诗源. 虚拟实验综合辅助教学的设计与应用[学位论文] . 北京邮电大学,2013.

[3] 王荣之, 辛日华. 网络虚拟实验的界面交互设计[J]. 实验室研究探索, 2009.02

[4] 吴泊晓. 虚拟实验的自然交互设计研究[学位论文]. 吉林大学, 2012

[5] 赵小吾, 霍剑青, 王晓蒲. 基于远程虚拟实验的实时智能指导系统[J].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2006.12

第8篇

关键词:反思;培养;对照;自问;自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8-055-01

《数学课程标准》对解决问题这个方面的目标中要求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如何从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在课堂教学中——反思培养

在课堂中,我能力营造充满民主色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觉得宽松、自然,敢于质疑,激发学生反思的热情,让积极情绪来支撑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多创设起疑情境,让学生有反思的机会。创设起疑情景的实质在于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打破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产生内驱,激活思维,自觉去探索问题,解答疑难,实现由“学习者”到“研究者”的角色转变。创设起疑情境的方法多种:

1、场景引入法,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多媒体、编制故事等手段来展示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亲临问题的焦点,面对思维的挑战,寻求解决的方法。

2、矛盾揭示法,利用学生已有认知和新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设计起疑情景,甚至可以通过有意出错与设置疏漏,形成学生思维上的正误冲突,从而引发解决问题的内心意向,最终通过学生自己的积极思维来解决矛盾。

3、出其不意法,创设与学生的认知结构不和谐新问题或讲学生原有认知运用与陌生情境中,使学生在惊异之中进入思维状态,从而产生对新知识的期待和渴求。

4、似是而非法,提出一些似是而非或模棱两可的问题,让学生在捉摸不透、无所适从中进入积极思维状态。

二、在课堂练习时——对照反思

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关系是客观存在的,由于文化背景,生活环境以及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差异,对于同一问题,学生解答的思路是不会完全一致的,所以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对照他人的经验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反思实现自己的创新。

如,在教学计算6+6+6+6+6+5=?时,学生出现了以下四种方法:

1.依次相加,结果等于35;

2.按乘法意义计算:6×5+5=35;

3.用转化思想:6×6-1=35;

(4)把原来的"5"分别加到每一个"6"中再计算:7×5=35。

让持每种解法的学生表述完自己的思维过程后,教师还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对照别人的计算方法进行反思:“这种解法我为什么没想到”,“自己只须再深入想一想就可以想到这种解法”、“这些创新解法间有什么联系”等。通过反思,使学生既多学到了一些解法,又对创新思维作了检查、批判,锤炼了思维。

三、课堂的结束时——反思自问

课堂教学结束,要给学生创设反思的氛围,并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反思时间。

如:学习了"三角形面积"后,在下课前的几分钟可引导学生这样进行反思:

1.“这节课我学会了哪些知识?”,(整理内化,构建知识体系)。

2.“知识的要点是什么?”, “怎样学会的?”,(对照检查,确定补习方向)。

3.“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对书中的哪些地方还存在疑问?”,(质疑提高,培养创新精神)。

然后有问题的可以举手提问,师生集体商讨解决。这种课堂空间的安排必然能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的整理和内化,从而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可以起到磨刀不误砍柴功的作用。在课末这样的反思,教师要以鼓励和表扬为主,让学生敢想,更敢说。

四、作业完成时——反思自查

对于学生的作业,我们只在过程和结果均正确的题目上打“√”,过程错误或结果错误的题目,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我们可以在该题旁打上一个“?”,对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则在出错这一步后用记号“?”标出;而对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则先在具体错误处划“----”,并打上“?”,目的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老师的批改符号的提示去反思:“哪里错了?”、“错误的原因是什么?”、“怎样进行改正?”等。

通过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反思,不仅提高了其思辨能力,纠正了错误,而且为进一步学习和创新作了思维上和心理上的铺垫。

对学生则要求学生在作业完成后,要给自己提这样的三个层次的问题:

1、我今天的作业和昨天相比怎么样,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浅层次的反思)

2、我认真检查了吗?我都做对了吗?(中层次的实践反思)

3、当学生反思习惯的养成达到一定水平时,可以引导学生这样问自己:这道题有没有别的解决办法?(深层次的质疑反思)

第9篇

【关键词】 生物教学;培养;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1

下面就谈谈我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几点做法

一、营造创新教育的课堂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从本质上讲,创造活动必定是不受传统思维方式所束缚的。由于创造性人才的行为和思想一般来说都偏离常规思想,如果我们以传统的思维方式加以扼制,创造的火花将会被熄灭。因此,宽松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必要条件,只有宽松,学生才会自由地想,自由地做,只有让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宽松和安全时,思维才可以无限制地发散,创造的火花才不会受到压抑。因此,我在上课时,充分地发扬民主,和学生平等的交流,共同探讨。鼓励学生大胆地讲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即使是奇谈怪论,也尽量地挖掘其合理的成分。

善教者,不但要善于答疑,还要善于激疑,更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特别是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学生在学习中不质疑,没有批判精神,认为书本上记载,权威说的都是正确的,没有什么可以改进和创新之处,那就谈不上创新思维了。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不迷信老师”,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让学生积极探索,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例如:讲花卉嫁接时有一个同学指出,能否将黄瓜嫁接在南瓜上,以延长黄瓜的生长期,很多同学都哄堂大笑,认为他是异想天开,我及时地抓住这一个设想的合理成分,并鼓励这个同学去试一试。事实证明,这个学生的设想是正确的,经嫁接的黄瓜生长期延长了很多,且增加了黄瓜的产量,改善了黄瓜的品质。

二、巧妙设置疑问,提高思维创新

培养思维能力总是从问题产生开始的。根据这一特点,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层次,有意识地制造矛盾,设疑问难,强化学生的思维,以利解决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感到有趣的现象设疑,能激发学生自觉思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要制造矛盾,就必须要设计好问题。首先要注意设计的问题必须合乎学生的实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否则,矛盾不但解决不了,还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其次,在课堂上要善于诱导学生质疑,尤其是启发他们从无疑中生疑,发展求异思维。例如,在讲“蒸腾作用”时,向学生提出:“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为什么高大树木体内的水能从根部流到树冠?在讲“生态系统”的成分时,可引导学生观察“池塘生态系统图”,向学生提出:“生态系统中,如果缺少分解者,将会出现什么后果?”等等,这些问题看来很小,却能小中见大,使学生从无疑中生疑、知疑,达到小疑有小进,大疑有大进,久而久之,必然会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注重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科学性

传统的生物学教学,仅局限于教学大纲中基础知识的讲授。但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处于知识传授者的地位,居高临下,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扼杀了学生主动探究的主体精神,更无法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所以我在准确把握教材的要求和知识点的基础上,将一个个知识点编排成一个个有趣的小实验、小故事和新奇的片段,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奇的事物,最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个基础上,再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激起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例如,在讲番茄栽培技术时,书上介绍了座果灵对番茄生长的作用。有的同学就提出,使用座果灵以后,果是长多了、长大了。但其中的营养成分是否也增多了呢?残留在番茄内的座果灵成分,人食用后是否对人体有害?我鼓励学生去深入地探索,以寻找正确答案。同学们经过实验,收集有关资料,请教专家,得出了过量使用座果灵,其产品对人体有害的结论,补充了书本上没有介绍的座果灵的负面影响的材料。

四、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生物课堂的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生物问题的实验方法,为培养他们的生物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常用的“控制条件”的实验方法、“显微观察法”的实验方法、“自然考察法”的实验方法等。教师通过选择典型的实验(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等内容),通过多种实验方案的设计、讨论和辨析来培养学生的生物创新思维。

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能力仅从书本上学得的知识毕竟是肤浅的,要深刻地理解知识,必须动手做,在做中学,掌握真知,然后才能进行创造活动,特别是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在实践中碰到的问题,才能深化知识,加深对知识的领会和理解。我在教学中,不是将学生局限于学校小课堂中学习,而是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到社会大课堂中去学习和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认真地观察,踏踏实实地实验研究,掌握真知识,真本领。

在户外教学活动中,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在果树病虫害防治、盆栽花卉栽培、蟹鳖的养殖的方面,进行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实践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生们学得扎实,学得活,培养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分析综合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逆向思维就是有意识地从常规思维的反方向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由于逆向思维善于与常规唱反调,所以具有很大的创新性。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当遇到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可以根据逆向思维的原理,反过来从结论入手,由果到因,往往能化难为易。如市场上可以见到凹凸不匀的西瓜,切开观察,可见其凹侧部分的种子发育不良,原因是什么呢?若按常规从果实和种子发育过程方面分析,将一无所获。若反过来从本质到现象逆向推理,使学生猛然醒悟到果实发育不良是因为缺乏种子发育过程中产生的生长素所致。

第10篇

一、“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流程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流程会因为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不同而稍有改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它的基本流程为: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巩固练习、归纳总结。

1.自主学习

自学是“问题+解决”教学成功进行的前提。让学生自学,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使其在导学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然后解决导学案上的问题,根据自己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质疑。

2.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是本模式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是重中之重。本模式中学生首先自主学习后,把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在小组内提出,形成第一类问题。然后教师在充分设计和优化的基础上,艺术性、情景化地提出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通过交流与探索提升和生成新的问题。

3.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并不是什么问题都由教师做答。解决问题应坚持这样的原则:学生能够直接解决的问题可由学生解决,学生不能直接解决的问题首先在老师的启发下看能否解决,如果还不能解决就需要老师进行适当引领、点拨,然后教师再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后,最后解决问题。

4.巩固练习

练习是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巩固练习必不可少。教师向学生出示课前经过精编精选的练习题,进行巩固练习,实行反馈矫正。练习时,学生已经掌握的,不再复述和讲解;学生完成不理想的问题,先由学生讲解,学生讲解不到位、不科学的地方则由老师进一步分析;然后,再选择同类题目进行针对性练习。

5.归纳总结

课堂上,学生经过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巩固练习后,学生对本节课的各个知识点已经基本掌握,但是知识是零散的,不系统的,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规律也理解得不够深刻,教师通过归纳总结使课本知识得到升华,使学生对答题规律、答题方法与技巧能灵活运用和掌握,最后再把问题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使问题在生活中得到进一步解决。

二、“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中,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认识学习的意义,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

2.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堂上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解决自己、同学和老师提出的问题,在掌握所学内容、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质量”的概念时,课文中说“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和位置的变化而变化”,但并没有说为什么。上课时,我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从质量的概念上能分析出什么?”学生分析后认为:“物体质量的大小与其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然后我进行启发:“物体质量有大小,那么,一个物体质量的大小是不是也可以改变?”有学生马上想到,还可以用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否改变来判断质量是否变化,这样,学生对“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和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就容易理解。

3.发展学生的思维

科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而问题是引发思维的起点。教学时,教师通过创设引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激发学生动脑思考,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严密性思维、深刻性思维、灵活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求异性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培养。例如:在解决问题时,让学生用多种方法,多角度分析同一个问题,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验完成后,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实验设计和过程,分析其好处和不足,来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分析、论证、得出结论时,让学生思考结论中应有什么条件限制,应该先说什么,后说什么等,从而培养学生的严密性思维。

三、“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积极创建良好的问题情境

良好的问题情境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创设符合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和能力水平的问题情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生动直观的问题情境,从而用问题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动脑思考,用心思考。

2.教师的素养是决定“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成功的关键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和渊博的知识,这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提升,备课时在课堂设计上多下功夫,使自己的教学材料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够引导学生提出具有启发性、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够应对课堂上出现的突发事件和掌控课堂。

第11篇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高速发展,各种矛盾逐渐浮现,作为法院的法官,当然的要受到各种这一历史时期的影响。

在我们法院系统确实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审判不公问题突出。有的法官素质不高、裁判不公、偏袒一方当事人,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有的以权谋私,甚至徇私枉法,贪赃卖法,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二是立案难、申诉难、纠正错案难问题突出。有的大局意识、宗旨意识、责任意识不强,就案办案、孤立办案问题严重,有的案件释明、判后答疑不够,案结事不了;有的衙门作风突出,工作作风拖拉,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对上访求助群众冷横硬推;有的诉讼引导、首问负责制等司法便 民措施不落实;有的立案手续烦琐、申诉审查和案件再审时间过长;有的责任意识不强,故意拖案不办,使得当事人有理也要找关系,引起群众不满。

三是执行难问题突出。有的法院和法官执行乱、乱执行,不给好处不执行,给了好处乱执行;有的执行方法不当、措施不力、工作主动性不强;有的随意中止案件、发放债权凭证,致使一些案件长期得不到执行,群众意见很大。

四是对法官监督不力问题突出。有的法院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对少数法官存在违法违纪、失职渎职问题处理不严、失之 于宽;有的法院对合议庭、独任审判员缺乏有效的监督措施,致使法官自由裁量权被滥用,法官违法审判和违法执行的问题呈上升蔓延趋势。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案件监督、干部协管力度不够。

五是法院内部管理不严问题突出。有的法院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有的虽然有制度但没有很好的落实,流于形式;有的责任不清、职责不明、有责不履、失责不问;有些领导干部好人主义严重,不敢大胆管理,不敢严格要求,对一些违反纪律的现象熟视无睹或矛盾上交;有的法院纪律松弛、管理混乱,请吃送礼成风。

六是乱收费问题突出。一些法院受驱动的影响,仍然下达创收指标;乱收、多收诉讼费、执行费;有的巧立名目乱收实际执行费和办案支出费,当事人反映强烈。这些问题的存在损害了法律的尊严和法官队伍的形象,影响了党和国家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虽然有法院人员少、任务 重、经费困难等客观因素

但主要还是自身原因。

一是没有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二是没有牢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第12篇

最近几年,特许行业高速发展,难免问题丛生,尤以“盟主长期经营能力”和“盟主培训指导能力”最为缺乏。

如何判断盟主这两方面的能力?一个最简便的方法:盟主能否提供“带店支持”。

所谓带店支持,是指盟主为加盟商派遣开店专家现场指导一段时期,让加盟商或其店长迅速掌握经营管理的种种细节,顺利度过开业初的“危险期”。

一位盟主能向加盟商提供带店支持,至少说明了两点:一是盟主对于自己的事业充满信心,因此才会建立稳定的加盟商支持系统;二是盟主对解决加盟商的实际经营问题充满信心,因此才能建立“带店”支持。

一位优秀的带店老师能帮助加盟商提高业绩。示范期结束后他将离开,若加盟商今后遇到问题,还可以继续找他咨询,这是极为有效的解惑答疑途径。

如果盟主没有带店支持,加盟商应督促他建立。如果在这个要求面前,盟主总在“考虑”,又没有合适的理由,无论是加盟商还是投资者,都应该对未来好好“考虑”了。

同时,带店支持作为一种资源,也有好坏之分。争取到“明师”与“一般水准”的带店老师,最终带来的效益完全不同。

如何才能争取明师带店呢?

那就要看你是否有判断能力了,因为盟主可以轻易敷衍你:

“你看,我已经向你提供带店老师了,我这边的带店老师都在这,你自己挑!”

“王老师(某带店老师)从业很多年了,经验很丰富,他帮你带店肯定没问题!”

这种回答对你有什么用处?你不知道带店老师的能力,业绩发展的潜力就只能靠你挑老师时的运气了。

若你能明确提出某位明师给你带店,只要他有空,盟主在一般情况下总会尽力满足。而且在大部分情况下,很多加盟商都不注意明师带店这个环节,如果你先注意了,无疑能占住发展的最佳时机。

所以,你在得到盟主带店支持的保障后,应努力拿到对带店老师的评价,以便最终得遇明师!

带店明师什么样

一般情况下,从业经验丰富又有较多管理经验的“带店老师”最为理想,即判断标准是工作年限。但特许行业才几年光景,有10年以上从业经验并兼具5年以上店长管理经验的“带店老师”,实属凤毛麟角。因此,若有这样的“带店老师”,只要他的沟通能力可以,都能算上“明师”,因为他的实践经验够丰富。

如果带店老师没有这么长的从业经验怎么办?

你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判断带店老师是否优秀:

1.性格。

明师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那就是要有责任心。带店老师是应加盟商的要求被派到加盟店的,对加盟商店内的业绩负有经营责任。加盟店内人不多,事很杂,带店老师光有能力,没有足够的坚韧和细心,又怎能有希望理顺一切?

2.管理技能。

“明师”需要掌握的管理技能比较多,但加盟商可以从选址、装修、促销三个方面与带店老师沟通,从而判断哪位带店老师才是最优秀的明师。

■选址:他应该对于商圈考察有足够的认识,因为不同的专卖店由于经营商品、交通因素、地理位置、经营规模等方面的不同,其商圈规模、商圈形态存在很大的差别。选址反映的是商业眼光。

■装修:他应该非常熟悉开业筹备的细节,从满足国家相关部门的各种规定,到统一盟主企业的VI应用规范,从考虑现有布局的合理利用,到今后具体经营的方便性。店面装修能反映出他对于种种意外的预判,并通过种种细节反映他从业经验的丰富度。

■促销:他应该擅长提高业绩的手段,对提高业绩的各种促销“奇招”具备丰富的经验。从扩大加盟店在区域中的知名度,到吸引偶然性客流,从促进成交,到拉拢回头客,他能在盟主体系和加盟商的授权内,实施各种促销,帮助加盟商提高业绩。这能反映他的经营管理深度。

3.沟通能力。

一位优秀的带店老师应该擅长“开口饭”。因为他的带店辅导是有时间限制的,一般1个~3个月后,他要到另一家加盟店指导工作,所以他要擅长培训加盟商的店员或准店长,向他们示范各种管理技能。

同时,通过有效利用沟通技巧,如“斥责与激励的结合”,可以让店员迅速掌握特许体系中的种种行为规范,以及正确提高业绩的方法。正是带店老师的沟通行为,才能使加盟商及其店员体会到“传帮带”对提高业绩的有效作用。

店长是带店老师的最大成果

有带店老师现场指导,加盟商应该明确从他身上的最大收获就是得到一位合格的店长。

店长的来源一般有二:一是加盟商自己,二是店内优秀的店员。较理想的管理结构是加盟商和两位店员都接受带店老师的培训,这样在“短期结业”后,加盟店里有一位“董事长兼总经理”,即加盟商,还有一位正店长,一位副店长。

相关文章